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辨析(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8:5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辨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辨析》。

第一篇: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辨析

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辨析

罗彩娟/李红武

2012-10-15 14:04:21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沪)2009年2期

【英文标题】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vil Work and Social Work

【作者简介】罗彩娟,人类学博士,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教师;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广西南宁5300001;李红武,人类学博士,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教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北京100102

【内容提要】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在工作理念和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方面联系密切,但在服务方式上又有区别。本文基于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探讨了两者在三个方面的互动关系,即社会工作为民政工作实现专业化提供理论借鉴和支持;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有力保障;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途径。这三方面的互动关系对于努力推进民政工作专业化与社会工作本土化、职业化,促使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这两门学科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Civil work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cial work in their working ideas, the objects they serve, and the service they offer.However, they differ from each other in the ways they serve people.Based on thos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Firstly, social work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ideas and support for the specialization of civil work.Secondly, civil work can ensure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social work.Thirdly, civil work serves as a vital way for social work to be localized.Their interaction in those three aspect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promoting the specialization of civil work and the loc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of social work, and also is important in helping the two subjects develop together bo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关 键 词】民政工作/社会工作/关系civil work/social work/interaction

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是关系密切的两种服务工作和学科,二者之间既有区别,更有联系。首先,二者都坚持“以民(人)为本,为民(人)解困、为民(人)服务”的工作理念,都能发挥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其次,从服务对象和内容上看,两者都是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特殊群体等有服务需要的群体提供福利服务。第三,就工作方法来看,两者都以服务为手段开展助人活动。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服务方式不同,民政工作的服务方式是救济型救助和服务型救助,体现其行政管理的性质,代表党和政府履行其职能;社会工作主要采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来进行服务型助人活动,遵从“助人自助”和“平等”的专业伦理,强调和服务对象的平等关系。

两者存在区别的原因在于它们的来源不一。社会工作来源于西方,与西方的工业化和社会重组有关。西方的工业革命导致经济发展增速,而社会发展滞后,社会问题丛生,社会工作是应解决西方社会问题的需求而产生的。民政工作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行政工作,长期服务于政权目标和社会稳定。

虽然两者来源不同,但两者是一体两面的互补关系,这就使得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可以从彼此身上获得启发,相互取长补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社会工作为民政工作实现专业化提供理论支持;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有力保障;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途径。

一、社会工作为民政工作的专业化提供理论支持

民政的历史源远流长,关于“民政”的涵义和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变化。目前人们普遍认为民政工作的本质涵义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协调和健康发展,也就是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困难,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已有的民政工作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民政工作的历史和发展研究。主要是追溯民政工作的历史脉络,为民政工作的有效运行提供历史借鉴。如《中国民政史稿》对民政工作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脉络进行详细的研究。[1]

二是关于民政工作的学科属性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的研究。学界对民政工作的学科属性一直存在争议,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民政工作归属于行政管理学范畴,民政工作是一种行政管理工作。①其次,认为民政工作归属社会工作的学科范畴。如著名的社会学家雷洁琼说过:“民政工作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基于对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的共同点,即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在服务对象和工作内容上都是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特殊群体等有服务需要的群体提供福利服务,都以服务为手段开展助人活动的一致看法,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来探讨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的关系。②

三是民政工作的实务研究。具体包括对民政工作的工作范畴如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优抚与双拥工作、救灾救济工作、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工作、社会福利工作、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包括婚姻登记、殡葬管理、收容救助工作)、民政财务与统计工作等各项工作实务的内容和工作程序进行研究。③

另外还有其他学者从民政工作的特点、服务性质以及民政工作的历史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相关探讨。从这些研究成果来看,民政工作的研究还停留在实务研究和历史研究及其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研究阶段,很少有关于民政工作的理论研究成果。这与它是否成为一个专业至关重要。怎样才算是一个专业呢?是否有“一个理论体系”是衡量一个专业能否成立且获得社会承认的重要标志?格林伍德(E.Greenwood)在1957年提出,作为一门专业,其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有五个:(1)一个理论体系(a body of theory),即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或专业知识、技术;(2)专业的权威(professional authority);(3)共同信守的伦理守则(code of ethics);(4)社会或社区的认可(sanction of the community);(5)专业的文化(professional culture)。在他提出的五个衡量标准中,其中第一个条件即是是否有“一个理论体系”,可见,理论对于一门专业的重要意义所在。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有了一套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进而对社会现象做出有说服力且符合逻辑的解释,一门专业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2]而民政工作最大的一个缺陷正是它没有一个理论体系。综观已有的民政工作研究成果,可见实务研究多于理论研究,导致人们关于“民政工作没有理论”的一致看法。可以说,当前学者对民政工作开展研究大多是借鉴其他临近学科的理论,至今没有自成一体的民政工作理论。所以要使民政工作实现专业化,使其成为一门专业,首先就是要构建它的相关理论体系。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构建民政工作的理论体系?社会工作为民政工作实现专业化提供理论借鉴和支持,即在民政工作领域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专业理念,使民政工作少一些政治行政色彩,多一些服务特征,促使民政工作朝专业化发展。

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目前很难找到一本有关民政工作的有一定理论深度的教材,翻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大多是对民政工作实务的具体介绍以及对民政工作的历史发展脉络的回顾。其他就是对民政工作的性质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进行研究的一些论文,所以实现民政工作的专业化,编写出既不脱离实际又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的民政工作教材已经势在必行。民政工作要实现专业化,也无法凭空构建自己的理论;我们知道,任何学科和专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对相邻学科的借鉴和吸收。所以民政工作同样要从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吸收理论精华。而社会工作目前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与民政工作是最为接近的学科关系,所以民政工作的专业化最为便捷的途径便是借助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论。如吸收和借鉴社会工作在开展助人工作过程中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三大工作模式的长处,把它们运用到民政工作的具体工作事项中。所以,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工作为民政工作的专业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有力保障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二十多年来,其职业化问题目前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实现社会工作职业化,对于扩大社会工作专业的影响力,增强其应用性有重要意义。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里程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下,中央已把发展社会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王思斌教授认为,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对社会工作的重视和强有力地推动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第一,赋予社会工作重要地位。《决定》对发展社会工作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认识,指出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从而把发展社会工作与现阶段党和政府及社会的最高追求联系起来,这样,发展社会工作就具有了政治合法性和社会合法性。第二,对社会工作的发展进行了制度设计。《决定》指出,要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对社会工作人员的从业给予保障、激励,并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其行为。第三,确定要强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决定》要求高等院校要加快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专门人才,这实际上指出了通过高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的重要途径,从而也把专业教育和培训视为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生长点。第四,对社会工作人员的工作领域做了制度化安排。《决定》指出要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员,这就对社会工作者的重要就业领域和工作职能提出了制度上的安排,当然也指出了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新方向。[3]

同时,在《决议》精神的推动下,国务院及其有关部委(比如人事部民政部等)都已积极行动起来,共同进行着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人事部和民政部于2006年7月2日联合颁发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和《实施办法》)。《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国家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纳入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对于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岗位要求聘任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职务。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分别为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暂行规定》主要规定了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的职业水平评价制度,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具体办法将另行制定。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时间、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考试合格者,将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和民政部共同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由民政部或其委托的机构对证书进行登记管理。[4]2008年举行了第一次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目前已产生首批社会工作师。《暂行规定》和《实施办法》的颁布实施,必将大力推动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进程。

在国家高度重视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前提下,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社会工作的人才队伍中来,为解决国家的各种社会问题作出贡献都有重大意义。关于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策略,孙莹总结出五条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动要素:社会问题的刺激、社会福利体制改革和政策发展的推动、社会工作教育界的倡导、地方社会工作职业化进程的激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社会工作职业标准》政策的影响等;史柏年在调查中发现,体制因素影响着机构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与接纳,据此提出了“巩固外围、突破内线、典型示范、由点及面”的职业化策略建议;杨晶提出发展本土社会工作就要找准大陆社会工作的职业定位。[5]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同样离不开已经长期存在于我国的民政工作。也就是说,民政工作可以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为社会工作职业化提供有力保障。

从国外的社会工作发展历程来看,首先是一些有能力的人自发为他人提供帮助,随后逐渐意识到需要有领取薪水的专业人才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即社会工作向职业化方向发展,之后是建立专业,进行专业训练,直至最后促成这个学科的发展。

而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首先是教育先行,先有了高等教育,再逐渐设置专业、形成学科,之后才是资格认证,并设置相关岗位。这种情况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作为后发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面对世界一体化、信息化的国际化趋势,需要首先引进这一学科。教育先行的方式为社会储备了一定人才,并做出理论性探索,之后推动了职业资格认证、岗位设置等,至现在的政府、实际工作部门等,这是一个发展过程。我们首先学习、消化、借鉴国外的经验,基本完成这个过程。[6]

历史悠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政工作一直以来都承担着类似社会工作的助人工作,所以,从民政工作的角度着手推动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将是一条捷径。社会工作的职业化的具体途径有:

(1)民政部门应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

民政工作在中国的发展日趋完善,可以说,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生命过程都离不开民政工作的服务。民政工作的工作范畴主要包括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工作、行政区划与地名管理工作、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工作,以及婚姻登记、殡葬管理、收养管理等社会事务管理工作和救灾救济工作、救助管理工作、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还有优抚安置工作、社会福利工作等等。诸多的工作领域需要一大批的相关专业人士才能顺利开展。目前民政工作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寥寥无几,所以其工作方式凸显出行政性、强迫性的特点,有可能导致民政工作的初衷无法得到如期实现的目的。社会工作同样是为人服务的工作,但其工作方式主要是服务性,而非民政工作的管理性,所以如果让社会工作人才引入民政工作领域,将会为民政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为实现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创造条件。

(2)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必须结合民政工作的实际,进行对口培养

连接民政部门与大学的社会工作教育,针对毕业生就业问题,走出课堂,两者要达成有效的互动。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既要注重理论的传授和探讨,更要注重其实务能力的培养,但是如何给学生开展专业实践工作,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事情。笔者认为,应该联合民政工作部门来进行社会工作教育,与学校附近的民政局联合培养:其一,让民政工作相关知识进入校园。邀请民政局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进入校园举办与民政工作相关的讲座,加深学生对民政工作的了解,增强学生对民政工作的兴趣。鼓励学生毕业后可以考虑到民政局及其相关的行业工作,致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其二,让专业教育走出校园,在民政局建立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和专业实习期间到民政局进行社会实践或专业实习,使学生对民政工作有更为感性和直观的认识,并能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来,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多了一个选择,民政部门针对实习学生的表现,可以通过有关规定的程序择优录用社会工作毕业生。

通过引进和走出校园这两个途径,把社会工作人才引入民政工作,对民政工作实现服务性,淡化其行政管理性均有重要作用。此外,对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实现社会工作职业化,让更多的人了解社会工作同样重要。所以,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职业化的一个有力保障。

三、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途径

任何一门新的学科引入本土,都要面临本土化的问题。本土化所反映的是一种变化和过程,它指的是外来的东西进入另一社会文化区域(“本土”)并适应后者的要求而生存和发挥作用的过程。本土化不但强调外来者对它所进入的社会文化区域的适应性变迁,而且特别强调后者的主体性,即它是站在后者的立场上来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7]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事实上就是指产生于外部的社会工作模式进入中国同其相互影响,进而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而发挥功能的过程。[8]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不少学者都从不同角度讨论了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有的从社会工作的服务理念、服务方法入手,寻找社会工作服务理念和服务方法本土化的路径。如杨晖认为由于中国的文化价值不同西方,所以西方社会工作中的“案主自决”的原则和工作取向及个案、小组、社区三大工作方法不一定适合中国的文化价值理念。同时提醒社会工作者保持对文化殖民的敏感,注重总结本土社会工作的经验。[9]

有的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等着手寻找其中与社会工作的契合点,来促进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如田毅鹏、刘杰认为由于不同于西方社会的“个人——社会”两级模式结构,中国的社会结构是“个人——家庭——社会”的三级模式,因此,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必须结合其独特的家文化,衍生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能在中国推行和发展的社会工作本土理念和操作模式,而不能盲目照搬和简单移植。[10]

有的认为通过重构我们中国的文化基础来适应社会工作的发展需求,如倪勇指出本土化的途径很多,主要的路向有三:重构社会工作的文化基础,中西社会工作理论之融合,社会工作制度的变革与创新。[11]

可见,不同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路径提供了诸多可能,然而,笔者认为,这些观点也存在其不足之处,他们的观点基本是从理论层面入手来探讨西方社会与中国社会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从而提出要么改变中国文化基础迎合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土壤,要么改变西方社会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来适应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以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等等。但是大多没有触及本土化的关键问题,即很少有学者从实践层面着手讨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问题。也就是没有认识到当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特点,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尤其是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单位制转向社区制的社会结构变化,以及由此发生的社会功能的变化等方面来讨论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仅仅注意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以及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特点如何与社会工作相契合是不够的;或者若要改变中国的文化基础来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也过于理想化,因为进行文化重构又是谈何容易?

所以,若要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必须要结合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结构特征以及中国自身所拥有的本土性社会工作的现实。而本土性社会工作是王思斌在讨论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他区分了社会工作本土化与本土性社会工作两个概念的不同,指出前者指外来的社会工作进入某一社会文化区域发生的适应性变化,后者则是原本存在的社会工作。那么本土性的社会工作是什么呢?王思斌指明中国社会工作(助人)系统的结构分为民间系统和政府系统。民间助人系统主要指来自于家庭(家族)、邻里和亲友。政府助人系统则是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即政府和工作单位对有困难的社会成员所实施的身份隶属性的帮助。[8]笔者认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政工作就是本土性社会工作中的政府助人系统的重要一部分,因为政府开展行政性、半专业化的助人工作基本是通过民政部门来完成,我们从民政工作范畴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所以,民政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正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即“本土性社会工作”。如有的学者就提出“民政社会工作”[12]的概念,表明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西方社会工作传入之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民政工作体系,这一体系长期承担社会救助等福利事业,已成为内地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实施途径。民政工作诞生于中国本土,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传统,所以,吸取民政工作的优势,是社会工作实现本土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探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研究方法的重要途径。

在民政机构中,与社会工作直接相关的职能机构包括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民间组织管理等相应的工作。过去主要以政府的行政性手段实施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福利服务,具体包括社会福利服务、救灾救济、优抚安置等主要内容。这些职能若是与社会工作开展更为深入的交流,尤其是把社会工作的方法论引入到民政工作当中,为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将大有裨益。当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以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从而创建出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让社会工作这个外来的学科在中国本土获得长足发展,让其真正造福社会,造福人民。所以说,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本文认为,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政工作与从西方引入的社会工作虽然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是两者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良好互动,即社会工作为民政工作实现专业化提供理论借鉴和支持;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有力保障;民政工作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途径。这三方面的互动关系对于努力推进民政工作专业化与社会工作本土化、职业化,促使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这两门学科在中国本土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注释:

①如民政部人事教育司主编的《民政概论》认为“民政是我国阶级社会中的一种行政管理,是民政事务、民政机构、民政对象的有机统一体,属上层建筑”;曾岗、刘志红主编的《民政与社会工作》(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年)认为,民政是指以基层社会为中心,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对象,以基层保障和社会行政事务为主要内容,以稳定社会为目的的一种行政管理工作。

②特别是自从1991年学术界提出“民政工作社会化”问题以后,相关研究日渐增多。

③这些相关研究见民政部人事教育司:《民政理论与实务培训教材》,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常宗虎:《民政工作研究》,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民政管理干部学院:《民政概论》,内部发行,1984。

【参考文献】

[1]孟昭华,王明寰.中国民政史稿[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2]李迎生.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J].社会科学,2008(5).[3]王思斌.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取向[J].学习与实践,2007(3).[4]王建军,甄炳亮.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解读[J].中国社会导刊,2007(6).[5]刘群,孙艳艳.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J].社会,2007(1).[6]李晶晶.教育先行:中国社会工作建设模式——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处处长史柏年教授访谈[J].新资本,2007(1).[7]王思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中国社会导刊,2007(12).[8]王思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浙江学刊,2001(2).[9]杨晖.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文化关注[J].社会工作(下半月),2007(10).[10]田毅鹏,刘杰.中西社会结构之“异”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社会科学,2008(5).[11]倪勇.社会工作本土化之路向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7(11).[12]萧洪恩,杜云素;农村民政社会工作的优势[J].社会工作(下半月),2008(8).

第二篇:后勤工作与教学工作关系处理

后勤工作与教学工作关系处理

xxxxxxxx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确定后勤工作的指导思想,围绕重点工作,提高服务意识,做好教育教学、师生生活的后勤保障工作,解决师生的后顾之忧,让老师以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为学校的教育教学保驾护航。所有后勤工作者要讲团结,讲奉献,讲实干,立足本岗,优质服务。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才能和教学工作配合好,才能发挥出后勤工作的作用。

由此可见,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办好学校的物质保证。

俗话说:“兵马未走,粮草先行”,建设一所学校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作为学校后勤管理部门,不仅从经济上、物质上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它还可以为师生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其专心致志地从事学习和工作。如果没有学校后勤管理的配合与合作,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就失去了物质保障。

2、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优美怡人的校园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资源,它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感等美德。学校各类教育教学设施的管理良好,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向往学习、扩大知识面的浓厚兴趣、从而发展学生的智能。各种设备配臵科学、符合标准,都有助于学生良好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如宽敞明亮的校舍教室、整洁卫生的食堂伙食、规范高效的安全卫生制度等。同时,学校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对学生也起着潜移默化地教育作用。所以,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使其真正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作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做好对教师的后勤服务工作,使他们 能集中精力和时间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这不仅是教师工作的需要,同样也是教师情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4、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效益。

学校后勤管理不仅是为学校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要认真研究和整合有限的财、物、环境等要素,使其发挥增值效应,更好地为学校的工作目标服务,这才是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

常运转,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与后勤服务有关。后勤从属于教学,但教学也离不开后勤服务,可见,后勤服务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后勤军队在整个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任何一个学校都离不开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校舍的建设和维护,设备的购臵、维修和保养,绿化,卫生,安全,经费的筹集、分配和使用及办学所必需的各项服务等,这些都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而这些条件又都归属于后勤工作。

优质的后勤管理和服务不仅对学校学生具有教育作用,还是学校德育、智育、体育工作的物质保证,是充分调动教师献身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环节,后勤工作也是一个学校校容校貌的体现。

(一)后勤工作的育人作用

后勤的工作人员虽然没能像任课教师有很多的机会跟学生直接接触,了解进行教育。但后勤人员可以利用同学生的接触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外,还可以通过自己耐心细致地工作和优质的服务区感染学生。后勤工作人员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所创造的优美环境,也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让学生在生活德育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二)后勤工作是学校德育、智育、体育工作的物质保证 德育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之一,后勤工作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是隐性但不可缺的。试想如果教室或宿舍的灯坏了,窗玻璃、桌椅坏了,屡次报修不见动静,一拖再拖,学生就会感到很失望,甚至恼火,就会感到学校没有人关心他们,那么我们又怎能理直气壮地要求学生关心学校、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呢 ? 后勤工作人员只有千方百 2 计、想方设法做好保障工作,才能为德育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保证,否则就会影响德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个学校的智育主要是由教学人员承担的,后勤人员虽然不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后勤人员经过辛勤工作,可以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使教师顺利地进行教学,学生顺利有效地学习。

体育方面,后勤工作的作用就更明显了,如果后勤工作做好了,就可以提供良好的体育场地、设备、器材,并保证学生良好的伙食营养以及医疗保健等重要条件。

(三)后勤工作是充分调动教师献身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环节

加强学校后勤工作,也是充分调动教师献身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环节。后勤部门按照有关教育法规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保证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和生活福利待遇,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为教师排忧解难,才能增强他们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信心和干劲,使教师顺利地实施教学。

(四)后勤工作也是一个学校校容校貌的体现

社会和政府评价一个学校的发展,虽以教学成绩为主,一个学校的校容校貌是学校形象保障的重要方面,也是环境育人的基本条件。建设一个洁净优雅温馨和谐的现代文明校园,既是创建文明学校的重要目标,更是完成学校育人这一中心任务的重要载体。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实验室、校园空地的管理,绿化,卫生等都归属后勤工作。只有后勤工作扎实有效的推进,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受”的德育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才能为社会展现一个优美的校容校貌。

新课改在对教育教学提出新的目标的同时,也相应的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后勤也应适应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新的时代,树立大服务的思想,在新的课改的形式,把服务、管理、协调、参与有机结合在一起,加强管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协调,创造性的干好后勤工作。创造育人的氛围,发挥育人的作用,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作好铺垫,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好铺垫,提供保障。

第三篇:工程部与各部门工作关系说明

工程部与各部门工作接触及举例说明

工程部和酒店各部门的工作联系都比较密切,会经常出现工作上接触和配合。举例如下:

客房部:门锁修理、灯炮更换、床头集控出毛病后维修、空调温

度失控修理、卫生间水龙头、洁具更换等。

餐饮部:上水、下水维修、疏通,煤气管道、阀门检查、维修等。营销部:出租区域的工作配合及电表抄数等。

人力资源部:部门员工招聘、部门员工考核、考勤打卡、员工违规犯

纪处理等。

保安部:消防设备的维修,紧急事件协助处理等。

财务部:各类设备年检、维修费的审核、申报、能源消耗预算计

划、员工工资申领、财务制度执行等。

总经办:领受总经理工作指示、部门工作计划落实等。

工程部

2003-12-3

第四篇:做好民政工作促进社会和谐

做好民政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民政工作主要从事的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方式,也是党和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更是创造社会活力和实现社会安定有序的重要举措。因此,民政工作者应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紧紧围绕市委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建设民生殷实的和谐社会和生态经济大县的伟大实践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坚持与时俱进,正确认识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特点民政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基本权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逐步建立,各项社会配套设施的完善,特别是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形势下,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呈现了一些新的时代特点。一是工作性质呈现新变化。工作性质逐渐从过去的边缘性、从属性、配合性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性、功能性转变。过去,民政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就是给困难群众“发发钱、送送日常生活用品”,做一些简单的社会管理工作,现在民政部门的职责任务已经渗透到经 1

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在创新社会管理和完善公共服务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二是工作对象呈现公众化。民政工作对象由过去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向全体社会公众转变。过去,民政对象仅限于灾民、五保、残疾人和优抚对象等,现在除了传统对象数量不断增加,婚姻和收养登记等社会大众需求人数不断增多外,还增加了城乡低保、流浪乞讨、移民、社会福利、困难边缘对象等民政服务群体。三是工作内容呈现广泛性。民政工作内容从仅提供生存性、补缺型社会救助向为全社会提供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全面便捷型社会服务和广泛参与型基层民主转变。现在,民政工作对个人的影响不仅是物质层面、还有政治、精神等层面;对一个家庭来说,不仅是保障生活稳定,还有发展的问题;对社会来说,不仅是一种表情渗透,而是向民俗民风、社会风气和民主权利的深化。四是工作手段呈现规范化。民政工作手段由过去的简单、粗放、无序逐渐向法制化和规范化转变。过去,民政工作靠简单的行政手段、行政命令来推动,偏重临时型、分散型、应急型工作,现在靠传统手段已无法胜任,必须建立民政工作长效机制,实行法制化和规范化。五是发展方式呈现开放性。发展方式逐渐从过去的封闭性向开放型转变。过去人民普遍认为,民政事业是政府和民政部门的事,现在人民逐渐认识到,民政事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逐渐由封闭走向了社会化。

二、理清工作思路,认真做实新形势下民政基础工作

民政工作内容繁多,千头万绪,事事连着党的惠民政策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任何一项工作落实不好都会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影响民政服务对象的具体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做好民政工作首先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将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理清民政工作思路,认真做实做好各项民政基础工作。一要理解和吃透民政工作内容。民政工作涉及的业务门类众多,工作面宽,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因此,要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高举加快发展旗帜,坚持稳中快进方针,以服务邵阳加快发展为目标,把民政工作内容置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用科学方法去思考、去整合、去建设。二要保持对服务对象的深厚感情。民政工作就是“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职责是“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所以,在情感上要时刻饱含为民之情,不能因对象贫困病痛而鄙视,不能因对象无知愚昧而指责,更不能因对象要求无理而烦恼,要尊重、理解、关心他们,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帮他们所需,切实为民政对象办实事,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政宗旨和职责。三要善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工作制度上,要重点放在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上;在工作重点上,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上,用在具体工

作落实上。

三、强化服务理念,扎实提升新形势下民政队伍素质

民政形象好坏、民政发展速度快慢、群众对民政评价的高低都体现了民政工作的整体素质,而整体素质的呈现直接表现在民政队伍的素质上。因此,要努力推进民政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着力提高服务意识,树立科学理念,不断提升民政素质。一要坚持人性化服务。民政工作要始终树立高效服务、优质服务的工作理念,认真按照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这一民政工作的灵魂,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一个民政工作人员的作用和积极性,为民政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实现人性化操作。二要严格政策化操作。民政工作要始终坚持按政策法规办事的理念。每一项具体的工作,都有明确的政策依据,都有严肃的法律规范,都有严格的工作标准。这要求我们每一项工作都要按政策操作,决不允许变相操作,违规操作。三要实行规范化管理。民政工作要始终坚持以规范有序管理为目标的工作理念。我们的工作内容很宽,工作程序很严,服务对象很多,管理的资金很敏感。这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谨慎从事,认真做好每一项基础工作,使用好每一笔资金,规范好每一本台账。四是推行社会化运作。民政工作要坚持阳光工作的理念。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涉及到千家万户,每一件事情都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要公开公正,阳光透明,不能

简化程序,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五是加快形象化建设。民政工作要始终坚持以树立良好形象为目标的工作理念。一个单位的形象的好坏,是由这个单位的每一个成员来决定的,每一个成员的形象好,叠加后这个单位的形象就好。因此每一位民政工作者都应该自觉通过自己的言行和日常工作细节维护整体形象,都要从严要求自己,努力营造和谐民政之家。

四、突出五个重点,全力推动新形势下民政事业发展

努力推动全市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的服务于加快邵阳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既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又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课题。因此,要努力整合有限资源,继续大力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着眼长远,更新观念,突出五个工作重点,全力推动民政事业加快发展。一是着力完善城乡救助体系。加快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临时救济为补充、各项救助制度相配套、覆盖城乡居民的新型救助标准调整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要进一步加强各乡镇敬老院的管理,加大对城乡低保对象基本医疗的资助力度,有效缓解特殊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困难群众解决临时性、突发性特殊困难。二是着力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加快完善以救灾制度为基础、社会

动员机制为补充、应急措施相配套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努力提高灾害救助水平。同时要加快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扩大救灾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保障救灾所需的物资供应。三是着力加强城乡社区建设。要努力巩固发展城市社区建设成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逐步建成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城市社区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大农村社区建设,认真实施农村地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程,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逐步探索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四是着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要建立健全以老年福利服务为主体,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福利体系。积极推进老年服务社会化进程和残疾人社会福利的各项衔接工作,建立健全贫困家庭儿童救助长效机制,大力发展福利彩票事业,努力为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逐步形成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面向社会公众、多元化投资、多层次发展、专业化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新格局。五是着力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加快完善以双拥共建为带动、政策法规为保障、深化安置改革为动力,国家抚恤与社会优待相结合的国防建设支持体系。大力弘扬双拥光荣传统,深入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县和基层军民共建活动,把双拥工作延伸到乡村,继续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引导和鼓励退役士兵自主创业。全力确保全国双拥模范县八连冠荣誉称号。

第五篇:论礼仪修养与秘书工作关系

论礼仪修养与秘书工作关系

摘要:秘书的工作最大特点是跟“人”打交道,不管是辅助领导,还是与“人”打交道,归根结底,都是人际关系。可见秘书礼仪的重要性。态度落落大方 举止温文而雅,为人谦逊有礼,这是一个好的秘书应必须具备的礼仪素养;有道德,有文化 有修养是做好秘书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秘书 礼仪 关系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等内容。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因此对于社会中的一部分群体文秘人员来说,礼仪显得尤为重要。

一、礼仪与秘书工作的关系

(一)秘书礼仪与秘书辅助领导

秘书礼仪与秘书辅助领导是秘书的天职,辅助领导的手段多种多样,以礼仪辅助领导是其中之一。领导是决策者,并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力,这使领导既没必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领导又因作为一种机构的代表权力的象征,需要在行政时要有相关的礼仪。秘书的岗位是直接为领导服务的,由秘书安排各种礼仪事项自然再顺理成章不过了。

(二)秘书礼仪与社会交往活动

秘书是某个社会组织中专为领导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辅助者,社会交往活动是其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秘书工作的特点是跟人打交道,无论是他的服务对象—领导,还是在为领导服务的过程中要形成的各种关系,归根结蒂都是人际关系,处理好各种不同关系是秘书工作艺术的体现。

(三)秘书礼仪与秘书自身提高礼仪是社会的规范,秘书礼仪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有密切关系。由于工作特点,秘书人员的地位特殊,他既在单位内部起联系沟通作用,又在社会上成为本单位的窗口和代表,所以礼仪在秘书人员身上是“全方位”地体现的。

二、秘书礼仪的内容

知道了秘书礼仪的重要性那么秘书礼仪的内容有哪些呢?怎样把握秘书礼仪呢?秘书礼仪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主要包括办公礼仪、接待礼仪、外势礼仪、社交礼仪、形象礼仪等。

下面从以下五个方面具体的阐述秘书礼仪的具体情况:

(一)办公文书礼仪

在现代社会,虽然大多数社会组织办公室利用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设、备和办公机器的综合系统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但是,它们仍然依赖于秘书人员的实际操作和具体的文书写作。而礼仪类文书就是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社交行为和礼仪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即是秘书部门与广大公众沟通的传播载体,也是一种礼仪行为。

1、行政公文礼仪

公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办理各种公务时使用的应用文书。可以起到互通信息、联络感情、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秘书撰写行政公文时要注意的礼仪要求:

(1)内容具体明确,特别是在上行公文中,如需提供上级参考解决问题的意见时,应尽可能具体明确,不应给上级部门带来被动。但不能在行文中使用要挟的言辞。比如“立即”、“马上”、“火速”等词语。

(2)使用规范词语,注意使用经过长期实践具有生命力的,为大众所能明白易懂的词语。如称谓词语中的“本”、“贵”、“该”,结束词语中的“为荷”,征询词语中的“当否”、“妥否”等。

(3)正确使用习惯用语,要根据文种和行文关系,在结尾部分正确选好习惯用语。

(4)公文以实用为目的,以传递策令为内容,这就决定的它的用语特点是平实、简明、庄重,在这一总的要求下,对不同的文种又有所区别,以保持文种与用语的严格一致。

2、礼仪类办公信函

与其他公务文书相比,其突出特点表现为专、短、快、多、活等五个特点。秘书人员撰写办公信函时要注意的礼仪:

(1)

(2)用语要得体,分寸要得当。简明扼要,完整无误

(二)办公会务礼仪

秘书在日常工作中所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要组织会议或者参加会议。当然要搞好会务工作需要各种素养和能力,其中十分重要的就是礼仪方面的素养。秘书在具体做好会务工作时,必须要坚持以下四项会务性礼仪原则:

1、增强礼仪意识,进行充分准备。

2、注重礼仪规范,周密的计划。

3、恪守礼仪准则,周到地向与会者提供服务。

4、把握礼仪核心,进行安全防护。

(三)秘书应酬接待礼仪

一个社会组织要想获得现代社会竞争的胜利,它必须具备善于进行办公往来交际的高手秘书。而一个出色的秘书,除了应当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扎实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经验外,还必须熟悉应酬接待的礼仪规范,并在实践过程中加以遵守利用。无论是在商务应酬、信访接待、访问活动都需要礼貌、诚挚的交谈。

(四)秘书人员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也可称为国际礼仪,与我国传统礼仪相比,它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强调对个人的尊重,对个人隐私的尊重;第二强调女士优先。

(五)同事礼仪

办公室是秘书工作的主要地点,办公室内部人员之间团结、协作、正常、健康的关系,便十分重要的了。秘书又具有协调职能所以更应该注意同事间的交往。同事之间的交往,应该注意以下各项礼节。

1、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2、注意保持同事间交往的距离。

3、信守承诺、待人真诚

结语:人际交往,贵在有礼。加强个人礼仪修养,处处注重礼仪,恰能使你在社会交往中左右逢源,无往不利;使你在尊敬他人的同时也赢得他人对你的尊敬,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趋融洽,使人们的生存环境更为宽松,使人们的交往气氛更加愉快。

参考文献:《秘书礼仪》周鹏主编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12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文秘专业任务驱动型教材-秘书礼仪》 罗春娜 2009、

下载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辨析(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关系辨析(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民政工作与新农村建设

    浅谈民政工作与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将民政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

    做好民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2

    做好民政工作 促进社会和谐 民政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基本权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因此,民政工作者应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紧紧围......

    督学如何与学校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督学如何与学校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张春生 【案例背景】 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是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将中国教育督导制度走进大众、深入人心的重要举措。区政府迅速响应,积极......

    部门管理机构与主管部门工作关系文件选编

    部门管理机构与主管部门工作关系文件选编 部门管理机构与主管部门工作关系文件选编一、国家类: (一) 【初发式】 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与主管部委的关系是:1、主要业务工作在部委党......

    近义词辨析与选用

    近义词辨析与选用讲义 一、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辨析近义词,主要是弄清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辨析词义。 1.看词义的侧重 【景点/景色】前者侧重指......

    理论辨析与材料分析题样板

    一、 理论辨析题1、爱因斯坦说:‚我评定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答案要点: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主要考察他对社会的贡献;对社会贡献越大......

    病句辨析与修改

    病句辨析与修改 一、 病句类型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用词不当、前后矛盾、语意重复、句式杂糅 二、 例句分析 (一)用词不当(换) 1.他那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

    构建和谐社会与首都民政工作

    北京民政局局长赵义:构建和谐社会与首都民政工作 很荣幸与大家一起探讨首都民政工作,我主要把首都民政工作的基本情况给大家汇报一下,谈一些工作中的个人体会,有不妥之处,请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