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季度党课讲稿--网络舆情
党 课 教 案
教学名称:不断提高思想意识水平
正确把握网络舆情导向;
教学对象: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要注重增强“舆论引导和新兴媒体运用能力”;
教学时间:1小时; 教学主讲:
不断提高思想意识水平
正确把握网络舆情导向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曾经提出,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要注重增强“舆论引导和新兴媒体运用能力”。李源潮同志也指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重视网络、利用网络、管理网络、引导网络”。当前网络已成为民意表达的集散地。从“华南虎”到“云南躲猫猫事件”,从“巴东邓玉娇案”到“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从“天价烟局长”到“天价表县委书记”,从“我爸是李刚”到“王立军事件” 等话题,无一例外都是网上炒作的热点。其声势浩大、影响深远,若不加以重视,不及时澄清、引导和处理,轻则出现“一边倒”的负面消极言论误 导舆论,损害党和政府形象,重则煽动不稳定因素,由网络走向现实社会,演变成真正的群体恶性事件。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媒体对人们工作生活和社会舆论格局的影响日益深入,已成为重要的大众传媒、社会民意的晴雨表和群众表达诉求的新平台。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广大党员干部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使网络成为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因此提高对新兴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认识,增强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是新形势下作为我们国家的执政党,作为我们每一个普通党员刻不容缓的一门必修课。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网络及网络舆论的发展现状,要准确把握“三个关系”
一是网络与主流舆论的关系。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一个伟大里程碑,它带来了信息革命,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据统计,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上网普及率超过25%,互联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众媒体,网络舆论从附属型的舆论阵地转向舆论主阵地,成为影响社会的主流舆论。通过网络,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社会的满意程度和和谐程度,网络已成为社会观念和思想的显示器,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二是网络与党群之间的关系。网络的方便快捷使得社情民意快速直达,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为我党快速组织动员群众、传递党和政府声音搭建了新平台。网络成为思想文化信息和社会舆论的集散地,既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为党正确实施舆论引导开辟了有效的新途径。另一方面,网络公开透明、开放互动拓宽了群众的监督空间和渠道,进一步增进了党群之间的关系。
三是网络舆论与党的执政的关系。网络舆论的多元化的信息使我党的思想舆论阵地主导地位受到冲击,控制能力削弱,教育引导群众的功能难度越来越大。党员领导干部对网络的认识、运用和应对能力与网络的快速发展不适应,难以有效地利用网络、引导群众。党政工作的滞后与网络监督的快速广泛透明不相适应,使党员干部提高能力、树好形象的任务更加迫切,这些都给党的执政带来新的考验和挑战。
二、客观评价当前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应对网络及网络舆论的水平,总体体现“三个面对”
一是领导干部用网的主动意识淡薄、观念陈旧,体现“不愿面对”。一些领导干部主动用网的意识淡薄,或曰没时间,或曰不懂上,宁愿花时间应酬而没空上网。他们认为网络离自己还很遥远,觉得“上网那是年轻人的事情”,抱着“网上曝光怎么也轮不到我”的侥幸心理。有的认为网上信息缺乏权威性和专业性,“不值得重视,无须大惊小怪”。一些 领导干部依然抱着传统观念,沿袭“堵、避、封”等对付传统媒体的手段来对付网络,而有的则视网络舆论为“洪水猛兽”,找各种理由拒绝回复,千方百计阻挠采访,出了问题绞尽脑汁“捂盖子”。
二是领导干部网络技能缺乏,被动应对网络问题,体现“不善面对”。当前大多数领导干部的网络运用技能仅仅停留在浏览信息上,网络知识一知半解,对网络运行规律、网上信息甄别、网上舆情研判等缺乏认识、反应较慢。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快、范围广、先发制人,不及时、不充分的应对导致形势陷入被动,受制于人,从而造成党和政府形象的损害。同时,由于领导干部不善于运用网络的话语方式和特点,不懂“网言网语”,难以与网民进行有效交流;即使勉强应对,也常常由于不适应网民之间嬉笑怒骂方式,对于交流过程中的尖锐、过激的嘲讽甚至辱骂不能泰然处之,阻碍了进一步的交流。
三是网络影响日深,领导干部对网络舆论的管理和引导工作亟待加强,体现“不得不面对”。随着网络的普及,各地地方党委和政府都深刻感受到,网络已成为掌握群众舆论动态,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载体。现实中,社会上各类矛盾几乎都能在网上形成舆论热点,几乎所有的危机事件都会在网上有所反应,网络影响日益加深。但是,由于网络舆论的管理和引导工作还不够完善,如出现了“人肉搜索”冲击法 律规范、“网络推手”扰乱舆论秩序、“网民宣判”干扰司法等的实际问题。对于个别网络事件,地方政府或重视不够或未能及时引导,造成谣言扩散,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造成社会恐慌,威胁社会稳定,因此对网络舆论的管理和引导势在必行、亟待加强。
三、加强新形势下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做到“三个坚决”
一是要高度重视网络,提高对网络舆论的认知能力,对待网络问题坚决不再“躲猫猫”。我们每个共产党员要充分认识、重视和尊重网络:互联网作为大众媒体,影响深远;广大网民地域分布广、职业范围宽;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主流舆论和主要声音。其次要充分认识网络舆论的热点话题及其影响。涉官与涉“腐”,涉富或贫富差距,涉及社会公平正义,涉及民族主义及宗教信仰、中外话题,涉及伦理道德,涉及百姓切身利益,涉及公共安全、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涉及明星绯闻、知名企业或敏感地域等八个方面是网络舆论的热点话题。这些方面的的舆情应该引起各级领导干部和我们每个党员同志的重视,成为了解民情、引导舆论的重要参考,对待这些舆情我们每个共产党人应该要主动出击,坚决不再“躲猫猫”。
二是要提高网络沟通能力和技巧,应对网络事件坚决不做“周老虎”。我们每个共产党员要主动学习,主动接受网 络,切实把网络作为除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之外的“第五习惯”,增加了解信息的渠道,提高信息的甄别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要保持政治敏锐性。其次要快速反应、及时出击。某一事件一经发生,往往几分钟就有网民将相关信息发到网上,十几分钟后就有网站转载,1个小时后网上讨论就可能达到高潮。主流媒体保持沉默的过程正是导致谣言扩散的过程,尤其是公共突发事件最容易对政府形象造成损害,必须抢占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权威信息,掌握主导权,并且要关注事前、事中和事后等关键节点上的舆情走向,及时发布事件处臵的新情况,回应公众的质疑和猜测。再次还要加强学习网络语言,掌握网络沟通技巧。要使用网络通行的语言方式和特点,不能严词说教,不能官话套话连篇。对待网络事件,领导干部要坚决不做“周老虎”,惟有以坦率真诚去赢得网民信任和理解,任何推诿敷衍、投机取巧都逃不过网民的眼睛,甚至弄巧成拙,落下笑柄,作为普通党员我们要掌握正确的看待和处理问题,要用辩证的观点去看问题,坚定自己的信念,积极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是要进一步增强对网络舆论的管理,引导网络舆论坚决不出“范跑跑”。第一是要加强网络舆论管理。网民在网上反映的社情民意,实际上也是一种信访,现在各级政府也逐步将处理“网络舆论”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安排专职人员收集网上有关信息与材料,按期汇编,提供给有关负责领导 参阅,作为领导决策和改进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民意渠道和信息来源。条件允许的,还将建立完善责任部门答复机制,通过网上公布的形式,以正视听、以解民怨。第二是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网络舆论一旦出现,就必须积极应对、正确引导,坚持“学习有益的,采纳有用的,澄清有误的,抵制有害的”。第三是要加强领导干部培训和实践锻炼。通过研讨、调研、模拟和现场互动等形式,加深领导干部对网络规律的理解,提高网络思维能力和舆论引导才干及公共突发事件应对的能力。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要减少应酬,顺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多抽时间上网,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中掌握网络语言的表达能力,不逃避、不误导,引导网络舆论坚决不出“范跑跑”。
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件大事,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网络舆论的力量也越来越大,作为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来说,积极引导好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信息平台及时传达好党的相关路线、政策、方针,维护国家安定团结的局面,也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克不容缓的责任。
第二篇:2018第二季度党课讲稿
劳司党支部2018第二季度党课讲稿学好新思想、理解新时代、奋力新作为
党支部书记 王平萍
今天,我将按照总书记对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提出的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学好新思想、理解新时代、奋力新作为”这个题目,谈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研讨交流。
一、要在思想引领上做实,切实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首先要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地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修正案,着力在掌握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学深学透上下功夫、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完整准确地领会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今后的工作中,要在反复学、持续学上下功夫,重点学习和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深刻领会过去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政治论断、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深刻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深刻领会贯彻新发展理念等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刻领会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深刻领会党章修正案的内容和意义、深刻领会中纪委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在参加贵州团讨论和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这十三个方面的精神,大家一定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确保入脑入心,做到真懂真信真用。
二、要在宣传教育上做实,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当前,我们工作总的要求就是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动形成生动实践,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新发展。大家要迅速行动起来,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要开展集中学习。要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主要内容,制定系统学习培训计划。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机关,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做好表率。二要广泛开展宣讲。要认真组织好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真正起到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效果。要紧密联系实际,捕捉干部群众的兴奋点,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深入解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干部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三要深入抓好宣传。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积极开展标语、微信、等宣传,积极引导舆论,形成正面宣传强势。
三、要在增强本领上做实,向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看齐。总书记强调,“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面对党的十九大新精神新任务新部署,我们要持续锤炼本领,为推动各项工作提供保证。要增强学习本领,就是要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着力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干部;要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就是要坚持战略、创新、辩证、法治、底线思维,发挥好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就是要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提高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的能力,提高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要增强科学发展本领,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要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就是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要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要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要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第三篇:2021年第二季度专题党课讲稿参考
2021年第二季度专题党课讲稿参考范文
根据机关党建安排,今天,我来古柳街道党支部为全体党员讲党课。多年来,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无私奉献,做出了突出成绩。借此机会,我向同志们表示感谢!今天的党课,我结合前期基层党建工作调研的感受与思考,讲五个方面的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充分认识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抓好基层党建是落实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部署的政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我们这支队伍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性质地位特殊,作用重要。加强基层党建,是坚持党的领导、落实从严治党的基本抓手、重要载体和具体行动。
(二)抓好基层党建是做好当前工作的迫切需要。基层党支部工作是整个工作的根基,必须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广大党员的工作热情、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激发出来,促进和推动全市经济工作不断改革创新发展,做强长板,补齐短板,打造升级版。
(三)抓好基层党建是建设过硬党员队伍的关键环节。基层党员处在对全体工作第一线,面对的腐蚀诱惑也多,队伍建设稍有放松就会发生问题。同时,我们的主要力量在基层,基层队伍能否抓好,决定了队伍建设成败。建设过硬队伍,必须紧紧抓住党建这个关键,从基层党组织和每一名党员做起,提振精气神、锤炼好作风、展现新作为,用党建工作的实际成效推动队伍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二、当前基层党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基层党建工作呈现良好发展的态势,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对基层党建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些基层党支部领导认为党建工作是“软任务”、“虚功夫”,认识不到党建工作在指导和推动业务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没有尝到这方面的甜头,有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还有的党员认为党建工作就是组织学习,搞搞活动,发展党员,收缴党费,对整个党建的目标要求、工作内容、工作措施模糊不清。
二是运行机制不科学,创新举措不足。从党组织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上看,指导基层党建工作的上级机关比较多,一定程度存在管理脱节、督导不力、责权不挂钩等问题。有的基层党务工作者对党务知识不熟悉,对党建工作标准、内容、程序、规定等掌握得不全面,党组织活动按部就班,内容枯燥,被动应付,对党员吸引力不大。
三是抓党建带队伍、抓党建促工作不够。部分基层党支部没有结合实际制定党建计划,有的虽然制定了,但只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在执行层面形同虚设,党组织在带队伍、促工作方面目标不明、责任不清、制度不严、措施不硬、效果不佳。
三、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首先,要建好班子,打造坚强过硬的战斗堡垒。各级要建立“以党委为核心,以基层党组织为基础”的党建工作网络,发挥好基层党建优势,切实加强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等党组织建设。要按照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群众满意的标准,选好支部书记,配强支部班子。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加强党务培训,提高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抓党建能力。
其次,要抓住重点,建设绿水青山的政治生态。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从党组织生活正常化抓起,采取更严举措,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要把纪律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立好规矩,正风肃纪。要增强廉政风险意识、执法执纪风险意识,搞好风险评估,切实做到廉洁自律、严以律己。支部书记在执行政治纪律上要敢于叫响“从我做起,向我看齐”,以优良作风带出良好形象。各党支部要扎实种好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田”,让党员时刻绷紧安全弦,不碰高压线,确保政治安全、自身安全。
再次,要完善制度,确保基层党建工作规范运行。基层党组织要制定党建工作制度,明确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层层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要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抓好专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的落实,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四、锚定目标,明确方标准,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队伍
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五个过硬”要求,建设一支能适应形势任务需要、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基层队伍。
(一)坚定理想信念,严明政治纪律,打造忠诚队伍。基层是党和人民的“刀把子”“枪杆子”,必须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基层党组织是整个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毛细血管”,如果软弱涣散,必将极大损害党的执政根基,就无法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基层各级党组织要理直气壮地讲“大道理”,形成讲政治、讲规矩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能否坚定不移地做到讲规矩,事关政治品质,决不是小事小节,而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检验,也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这些都是不可逾越的底线、不能触碰的红线,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规矩。要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严守党纪、政纪、法纪。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坚持从我做起,向我看齐,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树立标杆,作出表率。
(二)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和防止“四风”问题,打造清廉队伍。基层党员天天与群众打交道,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如果自身不硬,说话就软;如果生活奢靡、享乐主义严重,群众就不会听你的;如果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就不会有威信。我们大多数基层党员能够正确定位,尽职尽责,高质量完成好各项任务,但也有一些问题和不足。有的基层党员精神状态不佳,不愿在基层工作,工作积极性不高,队伍凝聚力不强,甚至不团结;少数党员办关系案、金钱案,仍不收手、不收敛,有的与一些所谓名人、大款交往甚密,不清不白;有的以罚代处,违规收取保证金;有的公款私存、罚没款不上交,私设“小金库”;有的公车私用;有的对党员违法违规违纪问题睁只眼闭只眼,遮遮掩掩,不能当机立断去处理,手腕不硬。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员党员要切实克服职位低、权力小,廉政建设与己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思想,时刻绷紧廉政弦。要从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和防止“四风”入手,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强化问责问效,坚决纠正对群众简单粗暴、侵害群众利益等不正之风。当今社会上陷阱很多,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要戒贪欲、谨嗜好、慎交友、去侥幸,不越底线,没有硬伤,身正行端,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人党员察的高尚情操。
(三)严格纪律约束,防微杜渐,确保队伍不发生大的问题,打造法纪队伍。基层负责同志尤其要注意,不能因为工作忙、党员辛苦就淡化法纪意识,不能因为情况复杂就违反原则搞变通、打擦边球,更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还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发现党员有问题要早咬耳朵、早扯袖子、早拍肩膀。“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要算好政治、经济、名誉、家庭、自由、健康“六本账”,过好权力、金钱、亲情、社交、生活“五道关”,用党性党纪规范言行,遵章守纪,做组织和群众放心的人、信赖的人。对队伍中的违法违纪违规问题,要主动查处,不护短。谁的问题就让谁“买单”。不能发现问题后还当“看客”和“说客”。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团结,提升素养,打造和谐队伍。基层工作非常繁忙、非常辛苦,广大党员平时工作压力很大,很多同志为工作顾不上照顾家庭、老人和孩子,还有的同志长期带病坚持工作,非常让人感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基层组织尤其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暖心惠心的工作,当好党员坚强后盾,营造工作密切合作、个人心情舒畅、才能充分发挥、队伍健康成长、风气昂扬向上、内部协调运转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倡树正气,积极传播正能量,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和歪风邪气。要按照上级要求,抓好教育引导、沟通交流、班子示范、教育培训、服务保障、培养使用、文化育魂、科学管理各项工作,为党员全身心投入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加强团结,团结的关键在于基层正副书记。带“长”的同志要以身作则,带头加强个人修养,带头加强班子和队伍团结,能容人、能容事,与人为善,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和激励党员。要做个明白人。明白人首先要头脑清醒,思路清晰,反应敏锐。尤其面对疑难、复杂、棘手的问题,能理性、理智,冷静思考,沉着应对,妥善解决,不留后患。要有预测预警能力,学会先知先觉。要借鉴外地岗位责任制和队伍积分管理等经验做法,不断探索科学评价政绩、准确选人用人的工作机制,激发队伍活力,让广大党员心情舒畅地干事创业。
同志们,抓好基层党建、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工作,事关党的执政根基,事关长远发展。希望基层党支部特别是基层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出更多的经验,把班子建强、队伍带好、工作做实,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第二季度党课讲稿:如何提升领导力
第二季度党课讲稿:如何提升领导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是大考之后党员干部面临的新挑战。大考之后,正是总结反思、学习进取之时;挑战面前,唯有进一步提升领导能力、执政本领,方能履职尽责、不辱使命。
大考之思:如何提升领导力?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当前,在疫情已经得到基本遏制的情况下,如何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是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新考题。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这既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提升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一次充分锻炼。
切实提升形势研判力
疫情防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科学判断形势,精准把握疫情”,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确判断形势是打赢主动仗的基础。形势不断变化,策略和措施也要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如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必须建立在对疫情形势的科学研判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越是关键时期,党员干部越要密切追踪形势变化,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迅速行动,坚定有力、毫不懈怠地做好各项应对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形势研判工作往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党员干部必须充分听取并尊重专家的意见,做到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科学指挥、科学防控,确保出手即得、一招制胜、快而无失。
切实提升决策决断力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出主意”就是作决策。疫情防控是一场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生命争夺战,经济社会发展也是一场同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的机遇争夺战。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和艰巨繁重的经济发展任务,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为当前最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要树立大局意识,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沉着应对、超前施策;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摒弃一切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善于在若干方案中做出正确选择,避免落入“布利丹选择”困境。
切实提升落实执行力
“战略可以复制,差别在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承诺一千,不如落实一件。”落实执行力是领导力的一个重要维度,是战“疫”取胜的关键,更是打赢经济社会发展主动仗的不二法门。因此,作为党员干部,既要用心做决策,更要用力抓落实。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和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阶段,必须坚定不移提高站位、不折不扣执行决策、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对不担当、不作为,甚至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的,要启动问责程序,严肃追责问责。
切实提升现场指挥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现场指挥是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必须遵循的法则,深入一线是对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作风要求。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强化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使命担当,做挺身而出、勇往直前的战士,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线,深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靠前指挥、现场调度,及时发声指导、及时掌握动向、及时采取行动,真正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在群众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在群众面前,同时也使自己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经受考验,增长见识和才干。
切实提升群众组织力
马克思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救治患者靠医生,防控疫情靠群众;稳定民心靠民生,推动发展靠群众。人民群众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实践主体和评判主体,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力量。“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只有把群众广泛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联防联控的机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经济社会发展才有不竭的动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张考卷答得如何,最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党员干部必须坚持战“疫”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切实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具化为为人民谋健康、为民族谋发展的实际行动!
切实提升统筹兼顾力
统筹兼顾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硬任务,一环都不能放松;经济社会发展是硬道理,一刻都不能停顿。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疫情防控工作容不得半点放松,决胜全面小康各项工作也容不得一刻停滞。“丝缕有纪,网罟有纲”,党员干部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要实施差异化战略,分区分级精准施策,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把广大干部群众在抗击疫情斗争中焕发出来的斗志和热情凝聚起来,把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释放出来,把疫情带来的冲击和影响降到最低,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平稳、社会安定有序。
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大考中汲取经验教训、补齐弱项短板、提升素质能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坚决完成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兑现“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庄严承诺。
第五篇:网络舆情
[摘 要] 在突发危机事件中,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将成为各级劳教机关和场所执政能力的一个体现。掌握话语权、占领舆论的制高点,将成为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措施。本文旨在通过对“网络舆情”概念、形成过程、传播特点的分析,探讨劳教机关和场所如何应对和处置好网络舆情。
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急剧增加的网民规模和不断拓展的网络新闻,使网络舆论成为社会、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力量。而网络舆情一旦形成,处理不当,就会激化舆情,招来网民铺天盖地的批评,形成火力甚猛的监督攻势,常常置政府于被动局面。如2008年的“俯卧撑”,2009年的“躲猫猫”,2010年的“咆哮哥”等网络热点事件。
劳教监管场所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日常执法和应对突发事件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国际人权组织和“三股势力”和“民运”等不法分子进行炒作,传播虚假信息,扩大事件本身,用以恶毒攻击我国政治制度、歪曲法律政策、抹煞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恶意破坏社会秩序,威胁社会稳定。如2009年“广东韶关群殴事件”发生后,被境外三股势力在网上大肆炒作,借机对中国进行攻击,煽动群众上街游行示威,境内敌对势力与其遥相呼应引发了“乌鲁木齐7.5事件”。学习和把握好新形势下的网络舆情发展和应对规律,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导权,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劳教(戒毒)工作的发展,已是摆在了我们劳教场所各级领导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与挑战。
一、认清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舆情发展与变化的复杂性
博客、论坛、社区、微博等Web2.O标志性应用的诞生,使网民不再仅是传统互联网中的信息接收方,也是网络信息编辑、生成、发布的重要主体,网民意志得以更自由的表达,并形成具有普遍影响的网络舆论。网络表达形式的快捷、信息的多元、便于互动交流,使其具备了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4.57亿,手机网民3.03亿人,博客用户规模2.95亿人,域名总数866万,网站总数191万。如此庞大的人
群规模,决定了网络舆论主体的复杂化,不同网络舆论主体在不同动机下对待同一事件所表达的网络言论不同,使网络舆论质疑力量也有一定的盲目性,常常不但不能代表民意,且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正常网络舆论秩序。加之网络舆情在发生机制上的突发性、传播途径上的扩散性、后果控制上的难控性等特点,使网络舆情的发展与变化更加复杂化。
二、深化对网络舆情的认识
1.网络舆情的含义
舆论是民众对于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舆情则是民众关于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而网络舆论是民众对于公共事务通过信息网络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网络舆情就是民众通过互联网对政府管理以及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1]
2.网络舆情的形成网络舆情形成的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公共事件发生,随后公众在网络论坛、博客或者社交网站等公共平台上对该事件进行描述、议论、揣测、分析。如四川成都“6.5公交车燃烧事件”、浙江杭州“飙车案”、湖北巴东“邓玉娇案”等事件;第二种,针对政府提出的具有争议性的政策进行讨论,如上海市“户籍新政”、北京市房地产“限购令”;第三种:由地方政府官员的不当言行引起的,如河南郑州市副局长“替谁说话”事件和“安徽马鞍山局长打人”事件。
网络舆情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几种因素:首先,事件本身往往具有突发性与公共性的特点。比如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在上下班的高峰期,一辆公交车突然燃烧,现场惨不忍睹,该事件已经超出了社会新闻。其次,网络传播具有匿名性、去中心化、交互性等特点,尤其在Web2.0时代,网络活动的用户之间的“互动和分享”更加方便和频繁,这些网络传播本身的特点造成了热门话题的高跟帖率、高转载率,从而导致了议题迅速扩展为网络舆情;第三,政府的处理不当,会激化舆情,最典型的是湖北石首市骚乱,警方对于青年厨师涂远高的非正常死亡未能给出令家属和公众信服的答案,在新闻发布会上语焉不详,这样暧昧的态度激怒了网民,从而引爆网络,最后舆情扩大到骚乱这样的群体性事件。
3.网络舆情的特点
具有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的特点。网络传播具有无限性,具有强影响力的公共事件一旦发生,网友就会很快将自己所看到的记录下来,然后通过手机短信、手机上网、论坛发帖,网络聊天等形式传播出去。在网络世界中,传者与受者的身份比较模糊,这种特点就造成了网络传播的传受同时性,这种特点加速了网络传播。在官方消息不确切、语焉不详的情况下,更促使网民传播自己的揣测。
具有易变性和非稳定性的特点。李普曼在《舆论》中指出舆论的形成过程主要经过了“在现实政治世界的基础上,政治家或煽动家的巧妙的符号操作和宣传活动下,大众传媒通过定型的政治印象制造模拟环境,并形成大众定型的心理认知,再形成意志”的几个环节。而舆情作为公共情绪,它既有感情又有思想,具有很大的易变性和非稳定性。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社会,地方政府更应该掌握舆论的“制高点”,起到“灯塔”导航作用。
三、如何科学应对网络舆情的发展
(一)科学分析,掌握舆情发展方向。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舆情分析是对事件中各种信息进行有效梳理,将各类大众舆论信源进行有效排查,去伪存真,从中得出事件处理的依据,并迅速做出科学决策的过程。由于劳教场所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的特征,通过舆情分析,把大量零散的网络信息贯穿起来,找出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东西,通过判断舆情信息变化的基本特征,分析其态势,预测其走向,揭示问题的实质所在,可以找出这些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提出解决问题、引导舆论的对策建议,为正确的引导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搭建与网民良性互动的网络平台,抢占舆情主动权。目前我区劳教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按照内外有别的原则,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内、外网站,但在外网网站的建设上注重于单向的信息发布和宣传,信息内容相对单
一、互动机制还没有建立,使网站对大多数网民的吸引力不够。搭建与网民良性互动的网络平台,一方面要重视自身外部网站的建立和维护,及时利用网站平台发布信息,开设网民诉求通道,回应网民应诉的各种问题,有效化解隔阂和对立情绪,在收集网络舆情上发挥自身平台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介入一些重大知名网站和论坛,及时
了解网络舆情动态,收集相关舆情资讯,为平时工作提供参考。此外,我们的各级劳教场所负责人和业务部门还可以采取开放博客、公布电子邮箱等方式,征求网民意见和监督议题,畅通网民访求渠道和网络监督通道,提升公共治理水平。2010年2月起,广东肇庆市公安局率先在微博上建立了全国首个通过实名认证的公安微博,此后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公安局及省公安厅的官方微博相继开通,到5月11日,全部完成认证并在网上建立起了微博群,挂上了闪亮的“V”字符号,大受网民追捧。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公开微博与广大网民交流,征集民情,密切了与网民的交流,就引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三)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引导网络舆情发展。网络时代的公共治理,要求我们把网络舆论作为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的晴雨表,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同各种网上错误言论作斗争,引导网络舆情健康发展。只要我们多发表正面的言论,正确引导,各种错误思想、错误观点、错误倾向就是失去市场,败下阵来。要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努力建设和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懂网络的高素质网络评论员队伍,在各种论坛里面针对政各种热点话题,发出主流声音,有效消除公众非理性民主、情绪式民主带来的消极后果。
积极构建“红客” 队伍,主动引导舆论。由于长期以来,公众在传统媒体的宣传报道中很难找到负面信息,所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信息来源多样化的网络往往成为人们了解事实真相的趋向性选择。但是面对网络上关于新闻事件的海量报道,一般公众往往会无所适从。这时候,他们更需要权威的“舆论领袖”的声音作为自身决策的重要依据。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理论告诉我们,“舆论领袖”在影响受众的态度方面作用明显。意见领袖往往是网络世界中的舆论主宰和引导者,在网络舆论表达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关注网上的“舆论领袖”,培养网络红客,发动网络红客来引导网络舆论,是劳教机关应对网络舆情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网络红客们有见地、有代表性的发言被版主用醒目的字号和色彩加以强调,放在网页或论坛的突出位置后,对于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影响舆论走向,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做好网络舆情应对预案,建立快速应急反应机制,回应网民关切。网络舆论的威力巨大:“炒谁谁死,捧谁谁红。”而互联网上的涉警信息永远是热点和焦点。劳教人民警察“公正执法、程序规范公开”和“形象”等问题往往都成为了负面炒作的主要对象。一旦出现网上涉警负面舆情,必须加以重视。否则,可能成为危机突发事件的加速器和推动力。为此我们必须对一些敏感度和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事件,如执法过错、脱逃、非正常死亡、所内案件和公共卫生等,更易受到网络舆论的关注和媒体的炒作,因而应当按照其脆弱性和敏感度,详细制定受网络舆论冲击的相应预案,以免事后的被动反应。
要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新闻发布会制度,牢牢掌控话语权。从不敢说,不会说,到说真话。坚持“先入为主”,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给出声音,要成为核心信息源。“宁可说错了,也要自己说。”要让老百姓听到劳教机关和场所发出的声音,哪怕这种声音并不是权威解答。在第一时间发出的声音,至少表明了劳教机关的一种姿态,给公众一个承诺和信心。在已经发生的多起危机事件中,最终导致事件扩大、恶化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政府、机构没有及时作出反应,任由谣言滋生。如2009年的“躲猫猫”事件。2月13日,《云南信息报》首先报道了玩游戏撞墙致死的“躲猫猫”事件,经网络转载以后,立刻迅速引起了网民强烈关注,而云南省晋宁县公安局却没有任何回应。2月20日,网友组织开始进入看守所调查“躲猫猫”事件,晋宁县公安局仍然不主动配合,还企图敷衍了事,引发了网民潮涌式的批评。造成“躲猫猫”迅速成为2009年开年网络上最为红火的网络词语,成为俯卧撑、打酱油以后,又一个充满了悲剧色彩的戏谑之词。直至2月27日、28日:云南检方公布“躲猫猫”案结论:“牢头狱霸”殴打致死;相关负责人被免职,至此该事件才慢慢平息。同样是2009年,成都“6.5”公交车燃烧事件在人民网发布的“2009年上半年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中,排名第一。我们来回顾事件的处置过程。事件发生仅2小时,成都市政府就召开了首场新闻发布会,当天连开三场,不断公布伤亡、救治和现场情况,让真相赶在传言前边。6月6日第四场发布会主动回应市民有关疑问,使质疑声音减弱。7日第五场发布会认定“有人带油上
车”,网民转而追查纵火者,民众的思路和情绪与政府逐渐合拍,最终这一突发恶性事件平稳落幕。
(五)细化与媒体沟通协调的科学路径,利用媒体力量应对舆情发展。善待媒体,加强与媒体的协调沟通。劳教场所的特殊性,决定了发生在劳教场所里的新闻,对于媒体来说,往往是吸引眼球的好材料。尤其是舆论热点一旦形成之后,媒体也更加关注和需要劳教场所的权威信息充实报道内容,增加新闻含金量,劳教场所则需要媒体澄清真相,传播主流声音,这时,我们的劳教场所就要充分利用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的机会,及时推出事实的真相和分析问题的发生根源,可以很好地利用媒体的放大效应和舆论的热点效应,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推动问题的解决。
在处置危机事件过程中,劳教机关和场所的宣传部门要担当起联络员的角色,学会契合媒体、公众的需求。劳教机关和场所缄默不言,或者语言表达上过于偏激,甚至对抗媒体采访,将有可能将媒体逼成一个联盟。信息的供需矛盾始终困扰着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一方面,群众迫切需要了解真相;另一方面,真实信息的供应又跟不上,导致各种“路边社”消息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混淆、遮蔽、消解着真相。当媒体无法从劳教机关和场所渠道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时,只能从社会其他层面搜寻信息。可以设想,一旦遭到媒体联盟群起发难,警方陷入孤立境地,丧失了有限的话语权,后果将不堪设想。
“与媒体打交道,态度决定一切。”要以诚相待,要学会说“感谢”。学会关心与理解,诚恳对待批评意见。要善于倾听,倾听和发言一样重要,它不仅是原则,也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在此,劳教机关和场所要学会与媒体对话,加强对话能力的培训,以提升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能利用有限的话语权来引导舆论导向,从而培养驾驭新闻媒体的能力。
总之,应对与处置危机事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绝非一日之功。归根到底还是要转变思想认识,加强培训工作,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发挥宣传的作用,学会应对新闻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