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重要性及相关措施
加强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重要性及相关措施
摘 要:生物安全问题已经受到普遍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科研人员从事接触病原微生物的工作,这些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加强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物安全实验室 P3/P4实验室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问题正日益趋向全球化,并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受到了业内专家甚至普通百姓的深切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从事接触病原微生物的工作,这些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国内非典型性肺炎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暴发、国际上恐怖分子利用大规模杀伤性生物战剂的潜在威胁、外来生物入侵、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一系列事件,均已对人们的生存空间、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十分重要。
一、关于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一些问题 1.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概念
生物安全实验室是指具有一级防护设施的、可实现二级防护的生物实验室。它由主实验室、其他实验室和辅助用房组成。
主实验室是生物安全柜或动物隔离器所在的房间,或工作人员需穿正压防护服工作的实验室,是生物安全实验室中污染风险最严重的区域。其他实验室是用来进行辅助实验,没有安全柜或动物隔离器,工作人员不需穿正压防护服工作的一般实验室。
辅助用房是指缓冲室,更衣室,洗浴室等房间。2.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分类 目前,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管理方面,美国和西欧等发达国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有丰富的经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按照生物安全级别标准,对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了分级。相关具体内容见表1。
3.P3/P4实验室工作原理
在P3、P4实验室众多的安全措施中,最主要的措施还是一级屏障和二级屏障。
一级屏障为生物安全柜和实验服(或正压防护服),二级屏障主要为实验室气流控制及灭菌设施。
生物安全柜是生物安全实验室中极为重要的设备,其主要原理是使安全柜内保持负压,气流只能从外部进入安全柜,使柜内的病源微生物不能逸出.从而保护工作者:同时其循环风和排风经过高效过~ r(HEPA)过滤,叉能保护产品和环境。P3、P4实验室是实现生物安全的有力保障,但除了上述硬件设施外,更为关键的是必须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才能真正发挥P3、P4实验室的功能,达到生产安全的效果。
二、加强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重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等科研活动必然要接触到病原微生物等一些有害生物因子。实验用的动物鼠、兔等可能携带有出血热病毒及鼠疫等高致病菌;鸡可能携带有禽流感病毒;接触未知病人血清可能传染乙型肝炎病毒等生物危险因素。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是在进行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中保护实验人员和公众健康的需要,也是培养医学人才,树立科学防范观念的需要。1.环境保护和生物安全的需要
在病原体研究方面,由于种种原因,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件时有发生。根据有关资料报道,截至1976年共发生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件3000多例。在病原体研究实验中,工作人员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5-7倍。病原体逃逸出设施造成他人和动物感染的事例也有报道。生物安全实验室,特别是三级、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研究对象都是对个人和环境有高度危害性的致病微生物,必须采取可靠的措施防止这些致病微生物对室内和室外环境的污染。2.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需要
生物技术的产业化首先是从医药行业开始的。自1981年第一种单抗诊断试剂和1982年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胰岛素在美国获准生产销售以来,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主的各种生物技术产品的广泛应用在全球形成了生物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现代生物技术研究最多、发展最快的是治疗药物。目前,美国大约1300家生物技术公司的70%以上、欧洲生物技术公司的50%以上,都在从事医学生物制品的研究开发,主要是用于治疗癌症、心脑血管疾病、艾滋病、遗传病等各种重大疾病而用常规方法又难于获得的药物。全球生物技术药品市场销售额年均保持12%的增长速度,已由1996年的150亿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300亿美元。而这些生物制品的研发都离不开生物安全实验室。3.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的需要
随着世界环境的新变化,近二、三十年,不但一些曾被控制的传染病有死灰复燃之势,而且不断有新传染病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发现的32种新传染病有一半以上已经在我国出现。2002年11月中旬在广东开始出现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就是不能忘记的一例。有些新出现的传染病,如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拉沙热等都是目前无法治疗的烈性传染病,一旦传入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生物防护能力的建设,提高实验室研究能力。4.动物防疫的需要 面临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环境,生物威胁已经不仅局限于生物(战)恐怖,还包括生物事故、生物灾难、新发传染病、动物疫病,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健康、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威胁。2001年欧洲再度暴发的疯牛病、口蹄疫和2004
年亚洲高致病禽流感震动了世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目前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值占农业总收入比重已超过30%。但我国动物防疫形势不容乐观,动物疫病每年造成200亿元的直接损失和300亿元的间接损失,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更为严重的是,已有的和新发的人畜共患病一旦传播给人造成流行,后果更不堪设想。
因此,加快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与国际接轨的、满足生物安全要求的兽医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强化生物安全管理能力,提高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特别是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技术支撑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相关措施 生物安全试验室的核心是安全。1.人身安全
(1)通过生物安全柜来实现
所谓生物安全柜,是指为了保障操作人员及其周围人员的安全而设立的防御装置。它是操作区域内的第一道防御设施,能隔离处理危险微生物时产生的污染气溶胶。它共有3个级别,Ⅰ级、Ⅱ级和Ⅲ级。
最常用的是Ⅱ级安全柜。Ⅱ级安全柜又分为A,B两种,见表5。
表5中的正压污染区是指被污染的风机正压区,在正压作用下污染区的病原体可能从缝隙泄漏出来,见图3.图3a的斜线部分即正压污染区,图3b中因污染为高效过滤器所阻,进不了风机正压段,所以无正压污染区。
所以,有正压污染区的安全柜不如没有正压污染区的安全柜安全。
Ⅲ级安全柜级别最高,可以在其中进行具有最高危险性的操作。操作人员通过设于完全密闭的负压柜体上的长橡胶手套操作。(2)尽量用全新风
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非动物试验的,可以用循环风系统,比例为30%~50%,但与化学溶媒、放射性物质有关的实验,则应用全新风。
2.环境安全
(1)排风必须经过除菌灭菌处理
①2、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排风口处必须设B类及以上的高效过滤器; ②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需在排风口处设两道B类及以上高效过滤器;
③人员退出时要经过淋浴、药浴或化学冲淋,各种废水要经过灭菌处理,3级实
验室的废水要经化学灭菌,3级的要经高温灭菌才能排放。④如有火灾,应允许烧光。但火灾应不致蔓延到污染区之外。3.废弃物安全
特别是3、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培养物、储存物、垃圾以及其他废弃物的处理必须以安全为目的,首先应就地消毒,不能就地消毒的,必须置于坚固、防漏和有盖的容器中,密封后运出实验室。4.平面设计时应严格分区
(1)对建有2~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筑应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3、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按以下原则划区: ①主实验室至内更衣室(含)为污染区
②内更衣室之外至隔离走廊外侧的缓冲室(外缓冲室,含)为半污染区 ③外缓冲室之外的地区为清洁区
(2)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设一侧隔离的隔离走廊,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设环形隔离走廊。
(3)条件允许时设污物走廊。5.建筑结构应特殊加强
按国外资料,生物安全实验室应能抗8级地震,3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宜不低于1级,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应不低于1级,它们的抗震能力均应按甲类建筑设计。
为此,3级实验室宜用单层结构,而4级则必须如此(不包括技术夹层和地下室)。3,4级实验室的主体应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隔断至少应达到上层现浇楼板。
6.污染控制设计
污染控制设计动态隔离是核心,排风措施是重点,强调就地消毒,重视洁污分流,防止意外扩散,进行适度洁净处理。(1)动态隔离
在实验室关门状态下,只要几Pa的负压,就可以保证室内污染物不向外泄漏!而在开门状态下,随着人的走动,容易引起气溶胶的交叉传播。因此,在开门状态下需有向内的气流以阻止污染物的传播。
为了防止室内气流扰动外流,要求:
室内气流应能顺利地由“清洁”空间向“污染“空间流动,所以要求采用上送下排和单侧排风的方式;必须保证在开门条件下气流从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所以要求污染区应设在最里端或最核心部位;送风口以下气流速度不能太大,以免在开门时把室内空气吹到室外去,因此,风口以下0.5cm处气流速度不应大于0.4m/s。这也就要求在生物安全柜操作面或其他有气溶胶存在的操作地点的上方附近不得设送风口;回风口要低于工作面,一般应不高于地面0.5cm,以保证回风气流不在工作面上流过。(2)排风
排风机必须设备用;排风管道应采用负压管道,用不锈钢或塑料管材焊接而成;排风过滤器要能检漏;实验室排风与实验室送风、安全柜排风应有必要的联锁控制;能保证室内负压永远低于安全柜内负压;排风不应采用高速排放方案。(3)排水和废弃物消毒
3,4级主实验室内不设洗手池(缓冲室内可设);主实验室内不得设地漏;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不设排水管;收集废水的灭菌槽应设于地下;排水管应明装,便于检查维修。
废水的灭菌处理要求为:所有废水先就地集中收集至特种灭菌槽;3级实验室的废水经化学灭菌,4级实验室的废水经高温灭菌;灭菌后的污水排至室外管网进入污水池,再经生化处理合格后排入城市下水道;排水管上的放气口前必须安装高效过滤器。(4)人流路线
生物安全实验室进入路线上一般不设淋浴室。退出路线上如工艺有要求则可设淋浴室。4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退出路线上应设药浴和化学淋浴冲洗室。退出者必须在药浴前的内更衣室脱去实验室中的穿戴放入消毒器消毒,方可将其放入密封袋中带出或传出。
穿正压防护工作服者也要直接进入化学淋浴室冲洗,化学冲洗后再用水冲洗方可脱下穿戴放入密封袋中带出或传出。
7.建立建立P3/P4生物安全实验室所需的设备的特殊要求
(1)二级、三级生物安全柜,须有外排系统,要求外排空气经过彻底有效过滤后排入大气,系统配备HEPA过滤器,保证工作区的最小污染。
(2)离心设备,要求应该带有防气溶胶的密封盖或在安全罩里操作。确保离心操作的高度安全。(3)高压灭菌锅,最好有低水位报警装置,应为不锈钢材质,易于消毒及清洗。最重要的是当压力上升时有自动硅条封门,更加安全。(4)超低温冰箱,最好能有内置的机械手实现把样本从自动开启的小门放到指定位置,或从指定位置取样本等操作,同时,样本的身份也被机械手所配的条码阅读器所识别,从而实现操作的可追踪性。并由计算机自动编码,识别位置及保存信息,实现全自动操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失误。
(5)冻干设备,要求所有接口密闭良好,全不锈钢无缝材质,易于消毒,经久耐用。
(6)其它常规设备如匀浆器、混匀器、搅拌器、超声破碎仪、组织研磨器和微量加样器等,都需要根据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要求进行定期消毒清洗,因此除了性能稳定,防泄漏,易于消毒和清洗是主要的考查指标。8.重视和加强实验室管理的软件建设
实验室具备相当的硬件设施,同时也应加强实验室的运行机制、管理措施等软件建设。加强软件建设,一是要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成立相应得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加强事故的预防、报告和处理,督促各项安全措施和制度的执行;二是要健全制度,强化岗位安全教育和培训,对安全措施要具体化、文字化;三是坚持规范操作,尽量避免人为意外事故或违规操作而造成感染事件发生;四是要统一认识,不断提高相关水平及知识更新。要切实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与操作的培训。
目前我国虽建立部分生物安全实验室,但其标准化程度还不够。只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对其制定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才能使生物安全实验室发挥到最大作用,使工作人员的健康得到保障,使科研事业进展更顺利。
【参考文献】
1.李新华 郑育良 中国家禽 2004年 第26卷第21期
2.王宏伟 刘伟 中国兽医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3.张永江 动物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
4.于伟光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12月 第21卷第4期
5.王清勤 许钟麟 张益昭 建筑科学 2003年8月 第19卷第4期 6.王秋娣 中国医学装备2006年2月第3卷第2期
7.许钟麟 王清勤 张益昭 暖通空调HV&AC 2004年第34卷第1期 8.高树田 伍瑞昌 王运斗 医疗卫生装备 2005年第26卷第11期
第二篇: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一 总则
(一)目的对医学工作者健康与安全负责的精神,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以保证在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件时,做到应急准备充分,信息渠道畅通,指挥系统有效,反应机制灵敏,从而遏制生物安全事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保证中心相关人员的健康,保证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 常备不懈 2.设施规范 管理到位 3.主动监测 反应及时 4.依法处理 措施果断 5.机制通畅 遏制危害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于实验室内部的、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危害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社会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所有事件。主要包括:
1.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实验室污染事件; 2.工作人员受到实验室内有毒有害病原微生物或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感染或侵害;
3.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试剂被泄漏出实验室事件。4.由于停电、火灾等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实验室其他污染事件。
(四)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3.《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4.《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五)预案启动
当出现
(三)中的任意情况,启动本预案。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组织机构
1、元宝山区平庄镇中心卫生院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孟宪杰 成员:李磊
2、元宝山区平庄镇中心卫生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组
组长:孟宪杰 成员:李磊
(二)职能与工作
1.领导小组: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指导方针,规划对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组织实施科学管理。在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时,决策指挥,调动人员,全面部署。
2.应急处理工作组: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建立规章制度和实验室操作规范,对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项 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突发事件发生时,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实施全面的应急工作。
三、预防预警
(一)预防
1.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对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应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2.建立实验室病原微生物专库,建立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专库。对于传染病病原样本、剧毒化学品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3.增强安全意识,合理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把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到实处,消除安全隐患。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开展研究工作。
4.提高警惕,加强安全保卫,防止不法之徒盗窃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用于对人群进行生物化学恐怖攻击,对公众健康产生严重损害,影响社会稳定。
(二)预警
1.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建立档案和使用纪录,填写准确。每次使用后及时登记,发现遗失或被盗,立即报告(见处理程序)。
2.建立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定期体检。发现与实验室生物安全有关的人员感染或伤害应立即报告。
3.定期开展自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发出预警通报。
四、应急控制措施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有关部门进入应急状态,对突发事件进行侦测、调查,综合评估,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控制危害的蔓延等等。
(一)对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综合评估
1.流行病学调查 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接触人员的发病情况、引起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
2.标本、样品采集和检验 对污染的物品、区域、感染的人员进行采样和检测,对可疑生物进行样本检查,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以确定事件的性质与危害。
3.污染区域划定 对污染区及其周围的地区进行卫生监测。对于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品、放射源的丢失或被盗事件,应监测生活资源受污染范围和严重程度,现场调查和取证人员应采取适宜的防护措施。
(二)现场控制措施
1.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的规模、危害的程度,可能波及的范围,封闭或封锁相关实验室和实验区。
2.传染源控制 对于受到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影响的现症病人实行就地报告,通过“绿色通道”,送至实验室人员感染救治的定点医院。对于疑似病人和接触者进行入院观察。对于事件中的高暴露人群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防性服药、留检、医学观察或隔离。在可能波及的范围内,开展疑似病例的搜索,开展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 的调查。
3.对于查明的微生物病原、生物毒素以及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的物品要对其进行封存和销毁,紧急封闭公共饮用水源等公众共用设施。
4.对受到污染实验室等所有场所、物品等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方法参照《消毒技术规范》。
5.保护易感人群 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紧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
6.卫生知识宣教 针对事件性质,开展特异性卫生知识宣教。7.人员疏散 出现大量或毒性极大的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丢失、并有迹象出现严重危害公众健康事件时,可报请政府取消集会性活动,采取必要的停工、停业、停课和人员疏散措施。
8.消除区域民众心理障碍和精神应激 采取宣传教育、心理咨询等方式针对性解决。
(三)追踪监测
追踪事件可能波及的地区的高暴露人群,开展主动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上报与部门协调
及时上报卫生主管部门,报告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于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和放射源丢失的事件,立即上报公安部门,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尽快查明下落;要与卫生监督部门配合协调,搞好相关区域的食品、饮水、环境卫生监督。
对于实验室人员受到感染和侵害事件,积极与医疗部门协调,提供有关资料,尽早确诊,尽早治疗,把危害降低到最小。
五、疫情的解除
如果查明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是由于细菌毒素或传染性较差的病原体引起的危害较小的污染,经实验室消毒处理后即可解除封锁。但对感染者必须加强治疗和必要的限制。如查明生物污染或泄漏是由于国家规定的一、二、类病原微生物,或发生上述相应疾病的病症时,应继续封锁,并应将封锁区分为若干个大小封锁圈。各封锁圈之间应完全隔离开来,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受感染者及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留验。解除封锁的条件是对污染区或疫区进行必要的卫生处理,如对病原体进行彻底的消毒或扑灭;根据情况进行了必要的杀虫、灭鼠;对小隔离区进行终末消毒,并从最后一例病人算起,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仍无新的病人发生,报请批准封锁的主管部门解除封锁。
六、保障措施
1.技术保障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含金量,强化实验室规范化建设。2.人员培训
加强对涉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测与预警、疫情分析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技术等方面的业务培训。
加强对实验室业务人员在法制化管理和法律责任方面的培训。
3.监督检查 相关实验室要定期自查,建立实验室检查制度。4.应急演练
应急演练工作每两年不少于1次。演练工作应根据性质的不同分类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和意外事故的处理程序
一、菌(毒)外溢在台面.地面和其他表面
1、戴手套,穿防护服,必要时需进行脸和眼睛防护。
2、用布或纸巾覆盖并吸收溢出物。
3、向纸巾上倾倒适当的消毒剂,并立即覆盖周围区域。通常可以使用2000mg/L漂白剂(或5%次氯酸钠溶液);但在飞机发生溢出时,则应该使用季铵盐类消毒剂,如苯扎溴铵等。
4、使用消毒剂时从溢出区域的外围开始,向中心进行处理。
5、作用适当时间后(例如 30 分),将所处理物质理掉。如果含有碎玻璃或其他 锐器,则要使用簸或硬的厚纸来收集处理过的物品,并将它们置于可防刺透的容器中以待处 理。
6、对溢出区域再次清洁并消毒(如有必要,重复第 2~5 步)。
7、将污染材料置于防漏.防穿透的废弃物处理容器中。
8、再成功消毒后,通知主管部门目前溢出区域的清除污染工作已经完成。二.菌(毒)外溢在防护服上 应立即进行局部消毒,更换。污染的防护用消毒液浸泡后进行高压灭菌处理。三.菌(毒)外溢到皮肤粘膜 这种情况被视为有很大危险,应立即停止工作,能用消毒液的部位可进行消毒,然后用水冲洗 15~20 分。处理后安全撤离,视情况隔离观察,期间根据条件进 行适当的预防治疗。四.皮肤次伤 若皮肤被刺破应被视为有极大危险,应立即停止工作,对伤口进行挤血,用水冲 洗消毒。视情况隔离观察,其间根据条件进行适当的预防治疗。五.离心管发生破裂
(一)非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 这种情况被视为发生溶胶暴露事故,应立即加强个人防护力度,其处理原则如下:
1、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停止后密 闭离心筒至少 30 分,使气溶胶沉积。
2、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至少 30 分。发生这两种情况时都应报告实验室负责人。随后的所有操作都应加强个人呼吸保 护并戴结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适当的一次性手套。当 清理玻璃片时应当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来进行。所有玻璃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 灭活性的消毒剂内。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 回收。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反复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二)在可封闭的离心桶(安全杯)内离心管发生破裂 所有密封离心桶都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装卸。如果怀疑在安全杯内发生破损,应该 松开安全杯盖子并将离心桶高压灭菌。还可以采用化学方法消毒安全杯。
六、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
1、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应当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人员。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严禁人员入内。如果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则应推迟进入实验室。
2、就地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过了相应时间后,在生物安全人员的指导下来清除污染。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
七、发现相关症状 若操作者或其所在实验室的工作人出现于被操作病原微生物导致疾病类似的症状,则应被视为可能发生实验室感染,应及时到指定医院就诊,并如实主诉 工作性质和发病情况。在就诊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以免疾病传播。
第三篇: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
1.检验科主任为实验室安全负责人。
2.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严格规定各个场所、各工作流程及不同工作性质人员的安全准则。(附件1)3.保存完整的安全记录。(附件2)
4.开展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培训,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5.各实验科室设置安全员,负责各个场所的安全。6.演习活动需保存完整的各项安全相关活动记录。
7.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保障实验室安全。
二、进行生物安全分区并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以避免交叉污染
1.实验室生物安全分区得合理,有明确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标志。2.合理设计工作流程以避免交叉污染。
3.进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需通过相关门禁识别装置后方可进入。
三、配置充分的安全防护设施
1.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工作性质,按照行业规范进行充分的个人防护。
2.配备洗眼器、冲淋装置及其他急救设备及耗材(碘伏、酒精、纱布、眼药水等),并保证以上设施可正常工作。
3.设立适当的警示标识,对生物安全、防火防爆安全、化学安全等做出充分警示。(附件3)(注:实验室风险告知标识,标本、人员走线图)
4.如开展放射免疫分析和其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检测,保证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时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5.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保存完整的培训记录。
6.实验室出口处设有专用手部消毒设备。
7.实验室安全防护要到位,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管理。(注:档案管理需专人负责)
三、消防安全保障
1.建立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附件4)2.设置专门的储藏室、储藏柜。
3.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消防安全。4.定期检查灭火器的有效期。5.保持安全通道畅通。
6.定期检查各种电器设备,电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7.对消防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保存整改意见。
8.有关人员需掌握消防安全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消防演习并持续改进,保存演练记录。
四、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并详细记录处理过程(附件5)
1.制订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2.相关人员知晓职业暴露的应急措施与处理流程,并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暴露的培训及演练,保存完整的相关记录。
3.有职业暴露处置登记及随访记录,根据职业暴露的案例分析改进职业暴露管理。
五、制定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并保留各种消毒记录。定期监控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
1.制订针对不同情况的消毒措施并实施。(附件6)2.定期监控各种消毒用品的有效性。3.标本溢洒处理流程。(附件7)
4.相关人员掌握消毒方法与消毒用品的使用。5.保留各种消毒记录,记录完整。(附件8)
6.主管部门定期检查、分析、反馈、整改,定期对消毒用品的有效性进行监测。
六、建立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并安排专人进行监督(附件9)1.建立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与流程。2.微生物实验室有专人负责菌(毒)种管理。3.建立相应应急预案。
4.主管部门有监督记录,改进措施。
七、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置符合要求
1.制定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理流程并落实。(附件10)
2.有明确的责任人,定期检查整改,以保证对人员及环境的危害降至最低。3.主管部门有监督记录,改进措施。
4.实验室废弃物、废水处理登记资料要完整。(附件11)
八、建立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附件4,附件12)1.建立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
2.建立化学危险品清单和安全数据表。
3.指定专门的储存地点,专人管理,对使用情况详细记录。4.有主管部门监管记录。
第四篇: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措施
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
检验科生物安全事件应急措施
1、刺伤、切割伤或擦伤处理:
1)立即停止工作。2)伤口挤血,水或消毒剂冲洗消毒。3)除去防护服并进行医学处理。4)去急诊室诊治,急诊室对伤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处置,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并报质量管理科,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并应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2、潜在感染性物质的食入处理:
1)立即停止工作。2)应脱下防护服并进行医学处理。3)观察和必要的预防治疗,去急诊室诊治,对伤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处置,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并报质量管理科,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4)要报告食入材料的鉴定和事故发生的细节,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3、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处理: 1)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2)应当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3)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严禁人员入内。如果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则应推迟进入实验室。4)应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过了相应时间后,在实验室负责人的指导下来清除污染。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5)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
4、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处理:
1)做好个人防护,戴手套,穿防护服,必要时戴眼罩和护目镜。2)用布或纸巾覆盖受感染性物质污染或受感染性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并用镊子、硬纸壳等清理干净。3)再次将布、纸巾覆盖在上面并倒上消毒剂,通常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由外向内进行处理。4)并使其作用适当时间(30分钟),将布、纸巾以及破碎物品清理掉;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5)然后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6)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应当对他们进行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用于清理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当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7)如果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这些信息复制,并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8)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
5、未装可封闭离心桶的离心机内盛有潜在感染性物质的离心管发生破裂处理:1)如果机器正在运行时发生破裂或怀疑发生破裂,应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例如30min)使气溶胶沉积。如果机器停止后发现破裂,应立即将盖子盖上,并密闭(例如30min)。2)所有操作都应戴厚实的手套(如厚橡胶手套),必要时可在外面戴一次性手套。当清理玻璃碎片时应当使用镊子,或用镊子夹着的棉花来进行。所有破碎的离心管、玻璃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无腐蚀性的、已知对相关微生物具有杀灭活性的消毒剂内。未破损的带盖离心管应放在另一个有消毒剂的容器中,然后回收。3)离心机内腔应用适当浓度的同种消毒剂擦拭,并再次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并干燥。清理时所使用的全部材料都应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4)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
6、在可封闭的离心桶(安全杯)内离心管发生破裂处理: 1)所有密封离心桶都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装卸。)如果怀疑在安全杯内发生破损,应该松开安全杯盖子并将离心桶高压灭菌。3)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
7、有腐蚀、有毒、含微生物样品进入眼睛、污染台面处理: 1)若有上述样品进入眼睛,立即用护眼冲洗器仔细冲洗。2)冲洗后去眼科就诊,对伤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处置,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并报质量管理科,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并应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3)若污染台面,即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消毒。
第五篇: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防护措施
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防护措施
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相关防护屏障要符合相应生物安全级别的要求。
生物安全二级水平(BSL-2)实验室:
一、警示标识
1、实验室的建筑物入口、实验室入口、实验室操作间,仪器设备等都粘贴相应的警示标识,列明该实验室内各种潜在危险。
2、生物危害标识:标志底色为黄色,文字为黑色 生物危险二级 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
3、化学品危险标识
根据实验室现有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和状态,做以下标识: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有毒品、腐蚀品、致癌致畸品。
二、物理防护屏障
实验室生物安全必须配备初级物理防护屏障,它包括各级生物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装备(初级防护屏障)。实验室的设施结构和通风设计构成次级物理防护屏障(次级防护屏障)。
能产生传染物外溢、溅出和气溶胶的操作,包括离心、研磨、搅拌、强力震荡混合、超声波破碎、打开装有传染性材料的容器、动物鼻腔注射、收取感染动物和孵化卵的组织等,都要使用Ⅱ级生物安全柜和物理防护设备。
三、设施和设备
1、实验室设施(次级防护屏障)在建筑中,实验室与一般区域隔离。1.1 建筑结构和平面布局
建筑物抗震能力八级,防鼠、防虫、防盗。
建筑物内实验室安装有门禁系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门口处设有柜子,将个人服装与实验服分开放置。实验室有安全通道和紧急出口,有明显标识。1.2 密闭性和内表面 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的表面光滑、易清洁、不积尘、不渗水、不凝集蒸汽、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表面平整,防滑。工作台面易于清洁,防水,耐热、有机溶剂、酸、碱和常用消毒剂的损害和腐蚀。实验室内所有的门可关闭;实验室出口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1.3 空调
每个实验室都安装有空调。1.4 照明适合于室内一切活动。
1.5 可靠的电力供应。冰箱配置有备用电源。
2、安全设备(初级防护屏障)2.1 防护服装 2.2 防护手套 2.3 生物安全柜
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如细菌分离、组织培养、鸡胚接种、动物体液的收取等,都应在Ⅱ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生物安全柜每12个月由生产厂家负责全面检测一次,每次使用生物安全柜时,应注意观察其运行是否正常,并填写使用记录。2.4 高压灭菌器
高压灭菌是最为常用的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手段,所用的培养物和废弃物在处理前都要用高压蒸汽灭菌器消毒。2.5 急救箱
实验室必须配备急救箱。急救箱内至少应包括:消毒剂、消毒药棉、一次性橡胶手套、无菌创伤敷料/纱布、胶布、绷带、镊子、剪刀等。2.6 消防器材
实验室应配置适用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2.7 洗眼装置
实验室工作区配置洗眼装置。
四、个人防护装备的总体要求
实验室所用的任何个人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在生物危害评估的基础上,按不同级别的防护要求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制定有相应程序控制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使用和维护等。
1、实验室防护服
实验室应确保足够的防护服可供使用。防护服要及时消毒、清洗。当具有潜在危险的物质极有可能溅到工作人员时,塑料围裙或防液体的长罩服,如必要,还应穿戴其它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镜、面具、头部面部保护罩等。连体防护服穿戴时,注意先穿裤子,后穿上衣。实验完后,先脱上衣,后脱裤子,脱衣时抓住上衣衣边往上拉,从头部钻出。污染的防护服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2、手套
手套应在实验室工作时可供使用,以防生物危险、化学品、辐射污染,冷和热,产品污染,刺伤、擦伤和动物抓咬伤等。
手套应按所从事操作的性质符合舒服、合适、灵活、握牢、耐磨、耐扎和耐撕的要求,并应对所涉及的危险提供足够的防护。戴手套时,应保证所戴手套无漏损、手要干燥;在撕破、损坏或怀疑内部受污染时更换手套。脱手套之前先用消毒液消毒手套,然后一手捏住另一手的手套掌部往外拉,使污染的部分包在里面。使用后的手套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3、鞋
实验用鞋应舒适,鞋底防滑。
4、口罩
选择合适的口罩,戴之前,应检查是否破损和清洁。穿戴时,须用手捏下鼻部,使其紧贴皮肤,以防漏气。
5、帽子
操作感染性材料时,必须佩带帽子。
6、眼镜
必要时,操作应戴防护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