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招防范失信员工反咬企业
HR或企业老板刚愎自用,不参考专业工具,以使用专业的工具模板、按照规范的流程、制订有效的制度,而根据道听途说或一知半解的知识、方法、工具来处理日常HR业务,是使企业深陷劳动法雷区、四处留下险情隐患,明知是员工撒谎也会败诉吃哑巴亏的基本原因。
广州、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法院的最新审判数据,也都指向上述同样的结论。可见这个领域确实是个重灾区。
下面看一个企业败诉的例子:
王某在某公司从事保安工作。一天晚上,公司发生了盗窃事件,这天正赶上王某值班。公司经理认为是保安部门没有尽到职责。于是公司作出决定,解除与王某的劳动合同,理由是王某没有按照规定定时在公司内巡视。王某称自己从来不知道公司有“定时在公司内巡视”的规定。但是公司不顾王某的辩解,最终还是解除了与王某的劳动合同。王某不服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向当地仲裁委申请仲裁。
看到这个案例中,很多HR内心都明镜似的:撒谎的很可能是员工。企业很可能已经将《保安手册》的内容告诉员工了。因为定时巡视是保安的基本工作内容,主管不可能不说。发生争议以后,员工不肯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所以睁眼说瞎话,反咬企业一口。但因为企业不能证明员工在说瞎话,败诉的却是企业。
我们来看看仲裁委和法院判企业败诉的理由: 仲裁委经审理认为:
虽然在公司的《保安员工手册》中要求,保安人员应定时在公司内巡视,但是《保安员工手册》只是在人力资源部门保存一份,从来没有进行过公示;
没有进行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教育的记录;
没有将相关制度的文本发给每名保安人员,并请其签收。劳动仲裁委因此裁决:王某不知道公司的劳动纪律,因此没有履行的义务,公司无权根据《保安员工手册》认定王某有过失而解除与王某的劳动合同,应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公司不服仲裁委的裁决,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诉讼,人民法院维持了仲裁委的裁决。
这就是法律!只有能被证明的事实才是事实。企业已将保安手册内容告诉了员工,甚至进行了培训,但是你没有记录!
那么如何防范失信员工反咬呢?当然有很多工作要做。专业数据库中通常会有一些“流程检查清单”,可供参考。这里仅讲一讲员工入职流程中要注意的七个方面:
1)候选人交验证明文件原件,企业保存其复印件。这些证明文件包括学位证书、职业证书、体检报告等。这个一定要做。很多企业就因为没有保存,发现员工撒谎时,员工不承认自己曾经说过有这个学历、证书等。
2)候选人签署真实披露声明,即:要求候选人声明在面谈和磋商过程中披露的、使企业作出聘用决定的重要信息是真实的。这个也一定要做,否则你将来无法证明员工跟你说过些什么。
3)候选人签署详尽披露声明,即:要求候选人声明在面谈及磋商过程中已披露所有可能对企业的聘用决定形成实质性影响的信息。做了这个的好处是,如果你的招聘声明、岗位要求中有明确的否定性条件,而员工没有披露实情,就可以成为企业解雇的理由。
4)候选人签署知情声明,即:要求候选人确认企业已经真实、详尽披露法律规定应当披露以及候选人希望了解的与其劳动合同有关的信息。有一些企业败诉的案例是,员工诉称企业没有把工作地点、条件、内容等说明白,欺诈员工。
5)候选人签署制度送达声明,即:候选人声明已了解公司制度文件所在的具体位置、获取方法,并会按照指定方式在指定时间内获取和阅读理解制度内容;如果可能,应当将重要制度文本副本发放候选人并要求签收。做这件事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很多企业败诉都是因为员工称未见过规章制度,因此规章制度对其无效。6)候选人签署岗位职责理解声明,即:要求候选人阅读岗位职责说明书并签署声明,表示已经阅读并理解。有些员工能力不足,但是反咬企业没说岗位要求,因此不能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解雇。
7)候选人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很多企业不是在入职当天或之前签合同,而是入职后几天甚至过一个月才签。这样做的风险是大大的。具体是什么风险,以后有机会再谈。读者也可以查阅专业数据库进行了解。
在招聘实务过程中,因为双方沟通的信息量十分庞杂,全部记录既无必要,也会增加工作量,并且企业可能漏记应当记录的信息。因此入职流程的主要目标,是为企业保留书面证据,在未来产生争议时,能够证明企业已经履行诚实信用和告知义务,并能够证明候选人未尽诚实信用和告知义务。应保留多长时间?应从员工离职日起,至少再保留一年。因为根据仲裁法,仲裁时效为一年,所以离职后一年内仍有权就劳动合同的履行申请仲裁。
最后说一句,前面6项要在签合同之前做!因为,如果签了合同,员工再以各种借口拒签这些文件,企业就比较难处理。而在签合同之前,如果员工不愿意签署这些文件,企业可以直接拒绝建立劳动关系。
以上说的是入职阶段的规范流程。在其它HR业务,比如管理制度制订、薪酬计划制订过程中,也有很多流程需要规范和注意。HR在处理相应业务时,应当查阅和参考相关专业数据库中的流程检查表,进行对照检查。
第二篇:企业员工培训风险及防范
企业员工培训风险及防范
字数:2455 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3年12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培训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同其他资本投资一样,收益和风险并存。本文首先对企业员工培训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培训风险的防范策略进行了有针对性地阐述。
关键词:培训风险;人力资本;防范
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能力和素质从而促进企业发展。显然,培训已经成为企业成长无可取代的推动力。
现实中虽然许多企业认识到了培训的必要性,但培训作为一项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必然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如何降低培训风险,提高培训效益,是众多企业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培训的风险
(一)企业培训的内在风险
所谓培训的内在风险指由于企业没有对培训进行合理规划和有效的管理而导致培训的质量不高,使得培训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培训的投资效益低下。
1.员工培训理念风险
理念风险主要是出于企业的高层领导和受训员工对培训的错误观念和错误定位,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一些企业高层领导由于把培训看成一种成本,而不是投资,从而对培训产生一些错误认识,认为培训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活动;培训是为他人作嫁衣;培训是培训部门的职责;高层管理人员不需要培训;市场上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等。错误的培训观念,必然导致培训效果的不理想。同时,作为培训主体的受训员工对待培训的态度及认知也会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
2.员工培训技术风险
培训的技术风险是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制订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效果的评估以及培训成果的转化的某个环节中,由于管理不当或者不能及时正确地做出判断和结论可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如没有做好明确的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脱离企业的发展方向;培训内容与形式脱离真正需要;不能为员工进行培训成果的转化创造一个有力的环境等,都会给培训带来风险。
(二)企业培训的外在风险
所谓培训的外在风险指虽然培训项目达成了预定目标,但由于各种外在因素导致企业遭受各种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
1.员工流失风险
培训无疑提高了员工的能力和素质,增强了员工在企业和社会上的竞争力,从而增加了离职的可能性。更严重的是,许多企业员工将在原公司所获得的技术、信息、经验直接带到新企业或自己组建企业,导致原企业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培养人才或直接培养了未来的竞争者。
2.专业技术保密难度增大的风险
一般企业通常都有自己的管理经验和专有技术,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使之转化成生产力和具体的产品。科技的快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参加学习,接受培训,才能够增强企业的技术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培训和学习使更多的员工掌握这些专业技术秘密,显然,掌握的人越多保密难度越大。
3.培训收益风险
培训收益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如果企业因为竞争的需要、政策的转变,或者仅仅是因为在短期看不到培训所产生的直接效益,而对培训工作产生怀疑,改变企业的经营战略或者进行经营范围调整,如大规模产品转产、关键技术环节的技术改造、各个职能部门的大调整或者重要人事变动等,这就会使培训工作付诸东流,完全没有回报。
二、企业培训风险的防范
(一)转变培训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第一,转变培训理念,从企业领导者的角度,要正视员工培训投资所产生的风险,认识其客观存在,并充分认识到有效的员工培训与开发,会极大地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价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从受训者的角度,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宣传教育,使受训员工明确理解企业进行培训的真正原因及意图,明确培训对其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作用,提高受训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第二,强化培训风险意识。培训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有收益,亦会有风险。投资的收益越大,其投资的风险也越大。培训风险的存在是源于培训所具有的不可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只要这种不确定性存在,企业培训风险的存在就是必然的。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有正确的风险投资意识和明确清晰的培训理念,大可不必因噎废食。
(二)规范培训流程,提高培训质量
1.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科学合理的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有效性的基础,需求分析不准确或者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培训需求分析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企业的培训需求即谁需要培训、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什么时候培训等,而不是盲目跟风。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人对需要培训的组织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并选择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力求做到需求分析结果的客观和准确。
2.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企业要根据发展战略和培训需求制订培训计划。包括设定培训目标和内容、确定培训人员、培训方法和形式、培训预算等。根据培训目标和计划,按照轻重缓急,配以相应的人财物等资源,保证培训计划的贯彻和落实。
3.做好培训计划实施过程的管理。要谨慎选择选择培训机构与培训师,多方比较性价比、知名度等再做选择。对于培训所需的设施设备与培训环境要精心安排,确保培训师能够顺利地完成培训相关活动。了解学员培训过程中的反应,及时和培训师沟通并做调整,满足学员的需要。
4.做好培训结束后的管理。一是要开展培训后续跟踪活动,提供后续资源。包括培训者定期访问受训者的工作地点,观察并帮助受训者运用所学知识,为受训者发挥其培训效能创造良好的学以致用的环境,以及通过提高受训员工的报酬等方式承认员工通过培训努力的结果,以此留住受训员工。二是要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为下一期的培训提供指导性的帮助。主要是调查收集受训者和有关人员对培训项目的看法,受训者学习后态度行为的变化是否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标,以及培训对组织的整体绩效的提高和培训需求的满足。
(三)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改变培训不规范的现象
要降低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企业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培训制度,规范培训的组织机构、经费投入,培训流程等各个方面。诸如入职培训制度、培训激励制度、培训考核评估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培训风险管理制度等。从制度上保障管理者以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培训成果的转化创造有利的环境和必要的支持;员工参与培训之后,企业必须通过制度保障对培训效果的评价进行必要的反馈;同时,要把培训、考核、奖惩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等等。培训制度一旦建立,组织中各个层次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使培训制度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培训风险的防范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理念逐渐会被员工了解,他们会自觉的以企业经营理念为指导,更加热情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自觉地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使企业的各项制度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从而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同时,一个具有优秀文化的组织更加重视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并且努力建立与这种需求相适应的培训理念和制度,把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忠诚感。
(五)合理利用法律手段
培训员工流失风险的存在,要求企业在培训中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的权益,降低培训风险。一是把培训管理纳入合同管理。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内的员工离职等不受约束。因而,在员工试用期内企业应尽量避免出资对其培训,如果确实需要对试用期内的员工进行培训,最好培训前与员工签订相关合同以规避员工受训后突然离职的风险。对非试用期的员工进行培训更应充分考虑他们流失的可能性及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受训前要与其签订培训协议。其次,由员工分摊部分培训费用。企业在培训前对培训费用进行预算后,根据费用情况可由员工分摊部分或全部培训费用,并以书面形式明确企业和受训员工分摊培训费用的形式和比例,构建合理的培训费用分摊机制。如果受训员工违反此类培训协议,企业可以上诉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乃至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袁声莉,刘莹.培训与开发.科学出版社,2012.6
[2]贾昕.企业员工培训风险及规避策略.人力资源管理,2012.3
作者简介:
韩燕(1973-),女,内蒙古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篇: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
第九师建筑施工单位黑名单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制度所称建筑施工单位是指在九师辖区内所有承建工程的施工单位。
第二条 凡在本师辖区内从事各各类建筑施工单位,必须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在日常活动中的失信行为适用本制度。
第三条 实施失信惩戒联动的信用信息,以建设行政部门、劳动保障、公安、法院、信访、信贷等信用记录为重点。
第四条 本办法由师建设行政部门、财务局、信访、国资委、工信委、招商局、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等机构为执行本办法的主体机构(以下统称执行主体机构)。师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对失信黑名单企业的认定及通报。
第二章 失信信用信息分类
第五条 建筑施工单位信用信息,由守信信用信息和失信信用信息构成,其中失信信用信息分为提示信用信息和警示信用信息。
第六条 建筑施工单位提示信用信息包括:
(一)未通过行政机关依法进行的专项或者定期检查的记录;
(二)不依法签订或履行《劳动合同》、未及时公布考勤记录、工资发放名册记录的;
(三)拖欠农民工工资的。
第七条 建筑施工单位警示信用信息包括:
(一)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的记录;
(二)拒不支付工程款的记录;
(三)法院认定的被执行人的严重失信行为记录;
(十五)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记录;
(十六)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可以记入的其他警示信用信息。
第三章 失信黑名单的确定
第八条 建筑施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列入失信黑名单:
(一)建筑施工单位在师劳动保障监察或信访局有1条以上警示信用信息的;
(二)建筑施工单位在师劳动保障监察或信访局查询有2条以上提示信用信息的;
(四)师执行主体机构接受投诉举报受理后,执行主体机构审核后认定为具有严重失信行为的;
(五)其他应列入失信企业黑名单的情形。
第九条 列入黑名单的失信建筑施工单位须是未注销、未破产的存续企业。
第十条 失信的建筑施工单位黑名单有效期与失信记录存续期一致,按照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审查,直至被列入失信黑名单事由消失。
第十一条 建筑施工单位对失信不良行为认定或被列入失信黑名单有异议的,可以向师执行主体机构提交异议申请,执行主体机构应当自收到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异议申请送单位进行核实,原单位自收到核实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确实有误的,应当立即予以撤销或纠正;申请处理期间,不影响失信行为的记录公示与处理。
第十二条 建筑施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报请师执行主体机构批准,可从黑名单上解除。
(一)建筑施工单位已履行义务,修复不良信用记录,并经原信息报送单位同意的;
(二)建筑施工单位对失信行为作出实质性改正,信用意识明显增强,失信风险显著降低且列入黑名单期间未发生第七条、第八条和第九条的失信内容,并经原信息报送单位同意的;
(三)出现其他可从黑名单上解除的因素。
第十三条 失信企业从黑名单上解除的相关程序。
(一)失信企业提出书面申请,经有关行政部门审核,师执行主体机构核准后予以解除;
(二)原信息提供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师执行主体机构
审核后予以解除;
(三)出现其他可从黑名单上解除的因素,师主体执行机构依据相关规定予以解除。
第四章 失信黑名单的披露
第十四条 对确定的失信建筑施工单位黑名单将通过师电视台和北疆时报或指定的其他媒体,向全社会公开披露。
第十五条 失信建筑施工单位黑名单的披露,应当客观、准确、公正,保证所披露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禁止披露企业商业秘密。
第十六条 失信建筑施工单位黑名单披露时限,应当与其有效期保持一致。
第五章 失信惩戒联动
第十七条 针对被列入黑名单的建筑施工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分工采取以下失信惩戒联动措施:
(一)列为日常重点监控和监督检查对象,并提高监督检查频次。
(二)金融机构可以按照贷款风险成本差别定价的原则,提高贷款利率或拒绝贷款。
(三)招投标时在招标文件中设臵明确的限制性条款,依法禁止参加项目招投标,两年内不得再承包工程项目。
(四)在申请列入政府信用担保管理体系时,不予批准;
已列入政府信用担保管理体系的,给予警告或取消资格。
(五)取消其政策性补贴资格,不予以考虑享受政府补贴扶持(拨付财政性补贴资金)等国家政策。
(六)严格限制其新增项目审批和核准、用地审批等。
第十八条 提倡和鼓励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在招用建筑施工单位过程中,及时查询失信企业黑名单,降低信用风险。
第六章 失信惩戒联动的制度保障
第十九条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失信惩戒联动工作,加快整合行业内、系统内的信用信息,按要求及时为师执行主体机构报送本系统采集的信用信息特别是严重失信信息,结合本部门实际,抓紧研究制定实施意见并报执行主体机构备案,强化对我师建筑施工单位管理中热点、重点问题的信用监管,加大失信惩戒力度。
第二十条 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因不查询失信企业黑名单而导致决策或者工作失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主管部门要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师执行主体机构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5年6月1日起实施。
第四篇:企业留人七招(共)
企业留人七招
据分析,一个员工离职以后,企业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到2.5倍,优秀人才的替换成本则更大。因此,留住人才是企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以下是企业留住人才的几种方法。职业发展留人
突出表现是企业指导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并与员工共同努力,促进其职业生涯计划的实现。美国微软公司人力资源部制定有“职业阶梯”文件,其中详细列出了不同职务须具备的能力和经验。
企业发展留人
突出表现是企业制定有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并使员工切身感受到他们的工作与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是息息相关。公平竞争机制留人
主要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各种必要的规章制度,努力促进公平竞争,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海尔集团在内部员工中实行“赛马”制,让每个员工都有工作动力和压力,在“赛马”过程中增长才干,经受锻炼。
高薪留人
企业高薪留人掌握的水准是,在企业外部,员工的薪资高于或大致相当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在企业内部适当拉开薪资分配的差距。华为集团所需人才一旦被聘用,就会享受优于外资企业在华招聘提供的薪资待遇。
“超弹性工作时间”留人
据报道,美国不少高科技企业为了留住人才,想出了“超弹性工作时间”的新招。在美国硅谷的一家网络终端公司,有位年轻人乔治,5年前,他于斯坦福大学毕业前夕曾想得到一份既能赚大钱,又不耽误自己白天打高尔夫球的工作。该网络终端公司了解到他的这一就业愿望之后当即满足了他的要求。乔治到该公司就职后,每天早晨10点左右起床,11点跑步,午饭后稍事休息即去打球,直到深夜他才开始工作,但工作效率和质量极高。
“黄金降落伞”制度留人
企业在被收购与兼并时,高层管理者很难找到适合的位置,为对付这种风险,美国不少企业都制定“黄金降落伞”制度。这种制度实行上是一种特殊的雇佣契约,通常包括一笔为数可观的退职金和其他特殊恩惠。
沉淀福利制度留人
山东海信集团实行年薪沉淀制度,海信集团的经理年薪从15万元到50万元不等。经理的年薪要分成四块,当年只能拿走30%的现金,其余70%沉淀下来,五年之后兑付。如果有人提前离开,他的沉淀工资是不能全部拿走的。
要善于调整员工心理素质
前日遇到一位开商场的朋友陈经理,一见面就大吐苦水:“前几年生意好做,全体员工也整天满面微笑,干劲十足,可最近大环境不好,加之对手日渐增多,竞争十分激烈,生意一落千丈。更糟的是员工的情绪也一落千丈,变得极其低落,往日高涨的工作热情无踪无影,整日沉默寡言。这怎么办呢?”事实上,陈经理那里的情况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员工的心理素质差,经不起环境的考验。或者说由于以前比较顺利,陈经理忽视了对员工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员工心理素质下降。根据心理学的分析,人的心理素质高低与人的知觉、个性、意志、感情、理想、追求有很大关系,那么为什么有些员工的心理素质会比较差呢?据分析,某些员工心理素质差可能是天生的,是出于其本人的个性、意志和感情方面的原因。有一部分员工的心理素质则可能是后天造成的,是领导“纵容”养成的。
明白了造成心理素质欠佳的源泉后,对症下药,对员工心理素质进行调整就比较容易了。
首先,在每天早上花上十几分钟以早会的形式来激励员工。引用知名企业群策群力渡过难关的成功案例和本企业创业时期艰苦奋斗,战胜种种困难和挫折的经历来教导员工。使其认识到,目前的困难根本算不了什么,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就没有闯不过去的难关。
其次,将情感和意志的培养作为员工培训的重要内容。努力培训积极的情感,锻炼不怕困难、勇于接受挑战、果断、坚定、刚毅、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善于自制、能屈能伸的意志品质。定期让员工进行思想小结,将挑战困难和挫折的观念灌输进每一位员工的脑海深处。
第三、要调整员工的心理素质,经理本人的心理素质首先必须过硬。自己必须有大将风度,要每临大事有静气,能保持情绪平稳的样子。
第四、可以借鉴目标管理的方法,分阶段为公司以及每位员工制定容易实现的明确的目标,使员工对下一步的工作有心理准备,以重塑员工的自信心。员工的心理素质调整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但不幸的是许多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第一种误区是将员工心理素质的调整看作员工个人的事。很多领导没有认识到心理素质的调整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忽视对员工心理素质的调整,当员工出现情绪波动,工作消极现象时,只知道一味的批评,这只会适得其反。
第二种误区是将员工心理素质的调整看作是一次性行为。员工中出现这种现象时采取措施,而后不再理会。心理素质调整实质上是一种态度的改造,态度的改造是一个长期的渐近性行为,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
另外,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企业外部环境在变化,企业面对的问题也在改变,员工在今后的工作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困难和挫折。因此,必须将员工心理素质的调整看成企业一项长期的任务,坚持不懈的进行。
第五篇:施工企业失信行为主要内容.
施工企业失信行为主要内容
1、取得施工资质证书的施工单位,施工的质量不符合要求
2、施工单位未取得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承担施工任务的
3、施工单位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承揽工程的
4、施工单位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证书的
5、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
6、施工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
7、施工单位在工程承包中行贿的
8、施工单位承接未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工程项目的
9、施工单位涉及建筑主体或者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擅自施工的
10、建筑施工企业对建筑安全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的
11、建筑施工企业违反规定,不履行保修义务或者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
12、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的,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或者有其他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者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行为的
13、施工单位以伪造、涂改、复制资质证书、图章、图签等方式承接工程业务的
14、施工单位未按照节能设计进行施工的
15、接受转包、违法分包和用他人名义承揽工程的
16、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
17、投标人以他人名义投标或者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
18、中标人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的,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转让给他人的,违反本法规定将中标项目的部分主体、关键性工作分包给他人的,或者分包人再次分包的
19、中标人不按照与招标人订立的合同履行义务
20、建设单位未将保证安全施工的措施或者拆除工程的有关资料报送有关部门备案的
21、为建设工程提供机械设备和配件的单位,未按照安全施工的要求配备齐全有效的保险、限位等安全设施和装置的
22、出租单位出租未经安全性能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机具及配件的
23、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安装、拆卸单位未编制拆装方案、制定安全施工措施的
24、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安装、拆卸单位未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的
25、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安装、拆卸单位未出具自检合格证明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
26、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安装、拆卸单位未向施工单位进行安全使用说明,办理移交手续的
27、施工单位未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无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现场监督的
28、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或者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者经考核不合格即从事相关工作的
29、施工单位未在施工现场的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或者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施工现场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的
30、施工单位未向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用具和安全防护服装的
31、施工单位未按照规定在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验收合格后登记的
32、施工单位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施工安全的工艺、设备、材料的
33、施工单位挪用列入建设工程概算的安全生产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的
34、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未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作出详细说明的
35、施工单位未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和周围环境及季节、气候的变化,在施工现场采取相应的安全施工措施,或者在城市市区内的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未实行封闭围挡的
36、施工单位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
37、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不符合安全使用要求的
38、施工单位未对因建设工程施工可能造成损害的毗邻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采取专项防护措施的
39、安全防护用具、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及配件在进入施工现场前施工单位未经查验或者查验不合格即投入使用的
40、施工单位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的
41、施工单位委托不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施工现场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的
42、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未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或者专项施工方案的
43、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
44、施工单位取得资质证书后,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
45、建筑施工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进行生产的
46、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安全生产许可证的
47、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逾期仍不办理延期手续,继续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
48、建筑施工企业接受安全生产许可证转让的
49、冒用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使用伪造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的 50、《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施行前已经进行生产的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继续进行生产的
51、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未办理延期手续,继续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
52、建筑施工企业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
53、建筑施工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
54、建筑施工企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
55、建筑施工企业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
56、施工企业未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的
57、施工单位未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的,或未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取样检测的
58、施工单位擅自变更抗震防灾规划、设计或者设防标准的
59、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擅自取消抗震构造措施的
60、施工单位接受转包、违法分包和用他人名义承揽工程的 61、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不符合规定或者管理不善的 62、施工现场的生活设施不符合卫生要求的
63、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不符合保卫、场容等管理要求的 6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落实或者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 65、施工单位不按照建筑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施工或者构配件生产,存在着严重事故隐患或者发生伤亡事故的
66、施工单位不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技术措施费,安全技术措施不落实,连续发生伤亡事故的
67、施工单位连续发生同类伤亡事故或者伤亡事故连年超标,或者发生重大死亡事故的
68、施工单位对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抢救不力,致使伤亡人数增多的
69、施工单位对于伤亡事故隐匿不报或者故意拖延不报的 70、地震时因施工质量而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
71、承接房屋拆除工程业务的施工企业拆除房屋未采取安全护卫措施的
72、装饰装修企业违反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和安全生产技术规程,不按照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和消防措施,擅自动用明火作业和进行焊接作业的,或者对建筑安全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的
73、施工合同未办理合同备案手续的
74、在省内从事建筑活动未办理信用管理手册的 75、违反合同约定拖欠分包商及材料商的工程款 76、违反合同约定拖欠员工工资的 77、受到相关部门通报批评、行政处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