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务印章使用管理办法
财务部印章、网银、银行卡和支票使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网银、银行卡和支票的管理,明确印章的使用及银行卡和支票的购买、保管、注销等环节的职责和程序,特制订本制度。
二、财务部印章管理使用制度
1、财务部印章包括:财务专用章、公司法人章。
2、财务部印章的保管及使用规定:
财务部负责人全权负责印章的保管和使用管理,具体细则如下: ⑴ 财务专用章由会计保管,用于财务收据、银行业务的办理;以公司名义报财务统计报表、办理银行账务、出具财务证明等事务,特殊情况由财务部经理请示公司总经理后再加盖财务专用章;
⑵ 公司法人章由出纳保管,用于办理银行业务时使用;
3、财务部印章的其他规定:
⑴ 银行预留印鉴和财务收据不得由一人保管和使用; ⑵ 印章保管人不得擅自将印章交与保管人之外的任何人使用或管理;
⑶ 印章人因事请假时,需办理交接手续;节假日期间必须由印章保管人将印章封存。
4、财务部印章的遗失及处理:
发现印章丢失,印章保管人应立即向印章管理负责人报告并登报声明作废,同时报公司综合部备案后申请重新刻制,财务部视情节严重程度,对保管人作出批评或者适当处罚。
三、银行动态口令牌、银行U盾和银行卡的保管及使用制度
1、网银操作包括:各个银行的动态口令卡、U盾和因公司业务开办的个人银行卡和存折。
2、保管及使用规定:
(1)动态操作口令卡、U盾和银行卡由公司会计(审核员)保管,各个银行的网上银行密码和银行卡密码由财务部出纳(操作员)保管,严禁非网上银行操作人员上机。
(2)出纳进行操作时,认真核对拨付计划的原始票据后进行网上制单,严禁手续不全的款项支付,审核员根据拨付计划审核账号、金额大小写的准确性。
(3)出纳员每天对拨付的款项进行逐笔查询并确认交易是否成功。
(4)出纳经常和银行联系,掌握网银业务的更新动向,对于网银出现故障时作出记录并报部门经理情况,积极和银行沟通,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5)出纳利用网银的查询功能,及时掌握资金余额,及时对账,做到日清月结。
(6)操作员和审核员保管好U盾及口令卡密码,严禁转给他人使用或者让他们代替操作,暂时离开电脑或者业务办理完成后,要及时退出操作系统,因特殊原因需要使用银行卡去银行办理业务时,应请示财务经理同意后由财务人员陪同的情况下一同去相关银行办理业务,办理完成后应及时归还银行卡。
(7)遇到特殊情况时,操作员和审核员因事出差或者请假时,应请示部门经理办理交接事宜,严禁一个人对网上支付业务和个人银行卡业务进行操作和审核。
(8)网银U盾和银行卡由会计保管,银行卡密码由出纳保管,由财务经理掌握全面工作。
3、电子口令牌、U盾和银行卡一旦失效或者遗失,要及时到银行挂失并办理新的口令牌、U盾和银行卡。
四、财务部支票管理使用制度
1、支票包括: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和电汇单。
2、支票保管和使用规定:
⑴ 银行支票与财务印鉴,出纳保管银行支票,银行印鉴由出纳和会计分开保管;
⑵不得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 办理支票结算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和《中国人民银行结算办法》的规定。
⑶支票领用:金额、收款单位、签发日期、用途由出纳人员认真填写。对填错的支票,要盖“作废”章,并妥善保管。⑷ 特殊情况,需要以现金支票的形式支付供应商或者建筑商的,要对方开具有效收据,严禁把没有填写齐全的支票交给收款单位。
⑸ 每月应根据银行日记帐和银行对帐单,编制银行存款未达帐项调节表,做到帐款相符。
3、支票不慎遗失,要及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挂失止付、公示催告等)。
四、本规定由财务部负责解释。
第二篇:财务印章管理办法
财务印章管理办法
1总则
1.1为了加强公司财务印章的管理,保证公司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
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所指财务印章专指财务管理部所使用、保管、预留银行
账户印鉴章,包括财务专用章、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名章。2印章的保管与刻制
2.1公司财务印章由财务管理部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2.2财务印章如需刻制或变更,由财务管理部根据业务需要提出申
请,说明印章的种类及枚数,按以下程序报批:呈报人→财务管理部部门经理→财务管理部主管副总经理→总经理。经批准后,提交综合管理部,由综合管理部负责按有关规定办理刻章事宜。
2.3财务印章由财务管理部经理指定专人到综合管理部办理领用
手续,指定专人保管并办理交接手续。
2.4印章持有情况纳入员工离职时移交工作的一部分,如员工持有
公司印章,须办理归还印章手续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
2.5公司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名章,由出纳负责保管;财务专用章
由会计主管负责保管。
2.6财务印章保管人对自己保管的印章的安全负责。使用完毕必须
放回保险柜或铁皮柜。不得乱丢乱放,不允许出现章在人不在的情况。
2.7财务印章如发生损坏等情况必须及时报告财务管理部经理和
主管副总经理。
2.8由于印章保管不善,对公司造成损失的,印章保管人应负一定
责任,由公司按照有关规定给与相应处罚。
2.9印章保管人发生变更必须办理交接手续。
3印章的使用
3.1财务印章是公司重要用具,一律不得外借。
3.2财务管理部财务人员在支票、汇款单据上加盖财务印章,凭经
签批的付款单、报销单、借款单等单据由出纳和主管会计共同加盖。
3.3财务管理部之外的其他部门需要使用印章,需填写印章使用申
请表,经所在部门经理、主管副总经理、财务管理部经理批准后由印章保管人据以加盖,由出纳进行登记。
3.4财务印章管理人必须严格按印章审批程序用印,未经批准严
禁私自使用。
3.5财务印章一般不允许带出公司,特殊情况下如确需带出,印
章使用申请表必须注明,并经所在部门经理、主管副总经理、总经理批准,并由财务管理部派专人前往,预留银行印签不允许一人带出。
4责任
4.1印章保管人必须妥善保管印章,如有遗失,必须及时向部门经
理、主管财务管理部副总经理、公司总经理报告。
4.2违反本办法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由公司对违纪者予以
行政处分,造成严重损失的,由公司做出相应处罚。
5附则
5.1本办法解释权在财务管理部。
5.2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印章使用管理办法
*******有限公司
印章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公司印章的使用及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公司印章是指代表公司、分公司权利义务的行政公章及合同专用章、财务专用章等专用印章和董事会、监事会印章。
第三条印章刻制
3.1公司印章的刻制统一由办公室提出并报请董事长批准后刻制。
第四条用印手续与审批
4.1需使用公司行政公章时,应先填写“用印申请单”或“报告审批单”,写明申请事由报公司主管部(室)和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报请总经理批准,然后连同用印文件一并交印章管理者用印。
4.2需使用分公司行政公章时,需填写“用印申请单”或“报告审批单”,写明申请事由,经分公司负责人签署意见,并报公司主管部(室)签署意见后由分管领导批准,然后连同用印文件交印章管理者用印。
4.3需使用公司合同专用章的经济合同文件,由承办单位填写“用印申请单”或“合同审批单”,写明事项交(合同文本交法律顾问室审核)公司主管部(室)审查、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报总经理审批,然后连同用印文件交印章管理者用印。
4.4董事会、监事会公章使用,应分别报董事长或副董事长及监事会召集人审批。
4.5财务专用章使用按公司有关财务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第五条严禁将公司行政公章借给非印章管理专人使用或带出公司,如确需借出或带出时,应报经总经理批准。
第六条印章管理由公司办公室或指定的专人保管。
第七条本办法从发文之日起实施。
205
第四篇:印章使用管理办法
印章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印章的使用,降低印章使用的风险,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总经理通过授权赋予一些部门对其部门(专业)印章的保管权和使用权。由被授权人填写《印章管理登记表》(附表1)签字领取印章,指定专人保管。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类印章。
第二章 印章的刻制
第四条公司的印章刻制均须报分公司总经理审批。(见附表2:《印章刻制申请表》)
第五条公司各部门的专用章(办公室、业务部、仓储物流等),由公司根据各部门工作需要自行决定其形体、规格。
第六条未经总经理批准,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刻制本公司各类印章。
第三章 印章的分类及适用范围
第七条印章的种类包括公司的行政印章、业务印章、因公使用的私人印章。
第八条行政印章是指公司的行政公章、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合同专用章等。业务印章是指仓库使用的发货章、收货章,结算用的收讫、付讫章等。
第九条公司的行政公章对外使用具有法律效力,可用于证明、签订协议、合同及用于对内发布公文等。具体适用范围如下:
1、授权书:仅限于“授权经销商代表好孩子投标”,“授权经销商在特定区域销售好孩子产品”,“授权广告公司使用好孩子相关标志”三种授权书;
2、提货证明:仅限于分公司领取总公司以邮寄或零担方式发送之物品时,承运方要求证实“好孩子公司”身份的提货证明;
3、身份证明:指对经销商(终端卖场、母婴店、零售网点)出具的身份证明及因公需要对员工个人出具的身份证明;
4、电信证明:仅限于“办公电话开户、移机、过户”及“办公电话清单打印”等;
5、人才招聘广告;
6、社会保险及公积金材料证明;
7、广告制作品收货单;
8、发送正式公文、电函、传真件;内部奖励与处罚通知;报送或下达各类业务计划、业务报表、财务报表等;
9、员工调动、任免聘用、劳动合同、协议等人事资料及档案;
10、其他由公司出具的证明及有关材料。
第十条公司的财务专用章、发票专用章、合同专用章等是以公司名义对外从事相应业务工作而专项使用的公章,对外使用具有法律效力,具体适用范围如下:
1、财务专用章:用于支票、财务报表及相关会计函件等;
2、发票专用章:用于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等盖章;
3、合同专用章:仅限于对外签署合同时,在合同书上盖印使用。
第四章使用流程
第十一条日常使用
1、除日常范围内的印章使用外,特殊用途须加盖印章的文件材料,使用前要由经办人填写《印章使用审批单》(附表3),并经指定的审批负责人进行审核。审批人要按公司有关规定审查要加盖印章的文本内容是否在授权的范围内,审批通过后通知印章保管人员后,方可使用印章。审批人对文本加盖印证后的一切经济损失和法律义务负主要责任。印章保管人须将加盖印章的文本连同《印章使用审批单》归档保存。
2、公司印章原则上不允许携带外出,如确系特殊需要须经部门经理提出书面借用申请,并经总经理批准签字后方可借走,借用时须填写《借用申请表》(见附表4),并必须两人以上一起办理借用手续,在借用登记表上签字。原则上借出的印章当天归还,不得延误。印章外借期间的使用由部门负责人全权负责(公司证照原件借用按此条规定执行)。
3、印章保管员必须切实负责,不得将印章随意放置或转交他人。如因事离开岗位需移交他人的,财务用章由部门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行政用章移交人事行政部负责。并办理移交手续,填写印章移交登记表。(见附表5:《印章移交登记表》)
3、员工如需要公司出具有关证明,本人应先提出书面申请,部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签字后方可盖章。
4、任何印章管理人不得在当事人或委托人所持空白格式化文件
上加盖印章。用章材料必须已经填写完毕,字迹须清晰、正确。
第五章 注意事项
第十二条印章管理:印章由指定保管人专人妥善保管。保管人对所负责的印章丢失或盗用,所引起的经济损失和法律责任等负全部责任。
第十三条 印章加盖、存档:
1、凡加盖公司印章的所有证明材料、通知文件等均应一式两份,加盖骑缝章后一份交由使用,另一份由印章保管人按编号存档,以便日后核查。
2、印章的日常使用总经理必须在用于存档的证明材料、通知文件上签字确认;严禁出现印章被其他人随意使用的现象发生。
第十四条内容登记:由印章保管人填写《印章使用登记表》(见附表6),填写内容务必完整、准确,不得随意缺省任何项目。
第六章 违规使用处罚
第十五条违规使用处罚如下:
1、未按流程使用印章者,视情节轻重处于100—1000元罚款;
2、因违规使用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其他重大影响的,公司将追究其经济与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办法解释权归公司总经理。
第十七条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印章使用管理表格》
发: 各部门
送:分公司总经理 拟稿人:人事行政部
第五篇:印章使用管理办法
印章使用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处里印章管理工作,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 管理原则与范围
第一条 处里印章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使用按程序审批,建立印章使用登记制度。
第二条 处里使用的“”印章和“”专用章均属管理范围。
第三条 综合科负责对处里各类印章统一管理,其文秘人员负责印章的保管、使用和登记等项工作。财务专用章由处财会人员管理。
第四条 阶段性工作任务需刻制印章时,须经主任批准。所刻印章原则上由综合科集中管理,确需业务科室管理时,由业务科室指定专人按本办法规定,严格管理。工作任务完成后,交综合科保管或销毁。
第二章 使用审批程序
第五条 处里政务活动用印,使用“XXXXXXX ”印章,由主任签批。
第六条 公文用印。按公文签批程序办理完毕打印后,凭领导签发的文件底稿在综合科登记,登记内容填写完备后,文秘人员方可盖章。联合发文,挂本处文号的,按本处文件处理;不挂本处文号的会签文件,须经业务科室和处领 1
导签字,由业务科室经办人员办理登记后,方可盖章。
第七条 业务工作用印的审批权限及程序,由业务科室提出审批权限细则,按审批权限及程序,经主任同意,主任办公会审定后,作为本办法附件一并执行。
第八条 因公务活动外出需开介绍信的,经主任同意,文秘人员开具制式介绍信后,由主任或综合科长在底联签字,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盖章。一般不得开具空白介绍信,如确因工作需要,经主任批准在印章使用登记册上注明原因后方可盖章,并在公务活动完毕,到综合科说明使用情况,办理补填手续。
第九条 以处名义出具证明盖章,属殡葬管理业务工作范围,按业务用印审批程序办理。凡涉及个人政治面貌、身份关系、工资、人事、财务等方面的证明,须经主任同意,办理登记后,方可盖章。
第十条 财务盖章,一律由处财会人员负责,其收费按登记程序加盖处财务专用章。具体按处财务管理制度有关条款办理。
第三章 使用登记
第十一条 由综合科建立印章使用登记册,对印章使用情况逐项登记。具体登记工作由综合科文秘人员负责。
第十二条 印章登记内容包括:印章名称、使用时间、使用分类(发文、证明、介绍信等)、内容要点、签批领导、盖章数量、经办人签字等。
第十三条 财务专用章使用,由财会人员登记。登记内容同上。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四条本办法执行后,凡未办理印章使用登记的,或登记内容不全而使用印章的,由印章管理人员负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印章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