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的解读[定稿]

时间:2019-05-13 18:1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的解读[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的解读[定稿]》。

第一篇: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的解读[定稿]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的解读

周 发 达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三日

提 纲

一、《规范》的主要内容

二、核心概念

三、表格填写

发现问题,及时勾通,上下一致,统筹分析,共同解决

一、《规范》的主要内容 1.起草背景和过程; 2.起草思路和结构; 3.工作目标与任务; 4.职责分工; 5.工作流程; 6.施行时间和解释权。1.《规范》起草背景和过程 1)起草背景: 一是推进国土资源管理监管模式变革的需要;

二是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是对历次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图片开展土地执法检查工作经验的总结、归类和利用,前十次利用卫星图片开展土地执法检查的经验为起草本规范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1.《规范》起草背景和过程 2)起草过程: 《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成立了专门的起草小组,由部执法局组织,在北京、天津等地多次召开研讨会,多次征求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和部分重点城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国土资源部相关司局、直属单位和派驻地方的督察局的意见。1.《规范》起草背景和过程 2)起草过程:

本《规范》,是在《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的基础上,根据部长办公会的意见,总结国土资源部近两年对全国163个重点矿区开展的遥感监测和辽宁省等地开展的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研究修改形成的。《规范》凝聚了国土资源部和各级国土资源管理者的心血。2.起草思路和结构 1)起草思路: 本《规范》起草贯彻了以“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切实保护耕地和规范矿业秩序”为主线,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起草思路。

2.起草思路和结构 2)篇章结构: 《规范》参照国家标准的“规范”文种体例编写,分为正文和附录两大部分。

正文包括总则、工作目标和任务、检查内容和依据、职责分工、工作流程、施行时间和解释权等6个部分; 《规范》录包括名词解释、地块编号方法、判别标准、统计报表4个部分,其中统计报表主要包括4 张登记卡、3 张登记表、6张统计汇总表。3.工作目标与任务 1)工作目标:

利用以卫星遥感为主的现代技术手段,发现、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分析并研究各类违法的成因,完善和规范土地、矿产执法监察制度,提高执法监察水平和效能。

3.工作目标与任务 2)卫片工作任务:

一是掌握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情况;

二是掌握违法用地情况;

三是查处违法用地,督促整改;

四是分析违法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完善制度、改进管理的建议

4.职责分工:国土资源部

1)组织开展全国土地利用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遥感监测,部署全国土地和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2)组织开展督查、挂牌督办和验收工作。

3)约谈土地违法严重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员。

4.职责分工:国土资源部

4)立案查处重大、典型违法案件。

5)通报全国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情况。6)依法制定、实施奖惩措施。

7)制定和解释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的有关政策。4.职责分工: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1)按照国土资源部的部署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2)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组织开展督查、验收,督促落实国土资源部督查、验收意见。

3)立案查处本行政区域内重大、典型违法案件。

4.职责分工:省级国土资源部门 4)汇总上报相关数据和情况。

5)通报本行政区域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情况。

6)依法制定、实施奖惩措施。

4.职责分工: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部署,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开展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4.职责分工: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1)核查监测图斑

组织核查监测图斑,区分监测图斑类别,确定监测图斑涉及的地块坐标,调查基本情况,拍摄实地照片,制作适当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局部)等。

4.职责分工: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2)审查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合法性

根据实地核查情况,综合分析地块的权属与地类情况、规划情况、用地手续办理情况,综合判断用地的合法性。4.职责分工:市、县

3)依法组织查处违法用地行为。4)填写相关报表并按时上报。

《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

《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

《军用土地图斑登记表》

上报各种汇总统计表 5.工作流程 1)总体流程

包括16个方面内容,对工作部署、工作准备、提取疑似违法图斑、制发卫片、土地监测图斑核查、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测图斑核查、整改查处、信息填报、督查、挂牌督办、排序、约谈、通报、验收、奖惩和组卷归档。

5.工作流程 1)提取疑似图斑

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利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对卫星遥感监测发现的土地利用变化图斑进行内业核查,提取疑似违法用地图斑,填写《土地卫片疑似违法图斑登记表》。

疑似违法图斑将作为部、省两级开展核查、督查的重点对象,予以检查。同时鼓励和促进各级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5.工作流程 2)督查与挂牌督办

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上报自查数据后,及时了解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土地督察机构要组织督查,核查自查上报成果中图斑所涉及地块性质判定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提出整改意见。选取重大、典型违法案件,收集相关材料,进行挂牌督办。5.工作流程 3)排序与约谈 《规范》规定:综合考虑土地违法严重程度或比例变动趋势等因素进行排序。

根据土地违法严重程度,约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员,责令整改。

部将进一步研究排序的具体标准和约谈办法。但排序和约谈的数据基础,是经过部、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督查后,根据督查意见修正后,逐级上报的数据。由此更加突出了督查工作的重要意义。5.工作流程 4)数据上报

1.《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在自查阶段结束前要上报一次;在经部、省和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组织的督导检查后,根据督查意见,修正后第二次上报,作为排序约谈的数据基础。

2.《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在立案和查处后,应将相应情况录入“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在查处整改工作结束后,或根据上级要求,及时上报整改查处结果。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将作为验收是否通过的标准之一。

5.工作流程 4)数据上报

3.电子数据通过“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填报,各级都可以查看每一个地块的填报信息,也可以统计汇总。

4.上报数据请注意填报的时间要求,超过规定时间,将不得上报数据。下属行政区域报送的数据不全,也将影响上级国土管理部门汇总和报送结果。

关于数据填报,谷主任将详细介绍信息系统的使用方法。

5.工作流程 5)验收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组织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验收,根据工作情况对相关地区实施奖惩。对没有按期完成工作任务,弄虚作假,虚报瞒报,应立案查处的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依法履行职责到位率低于95%的,或组织整改不力的,不得通过验收。5.工作流程 6)组卷归档

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完成信息填报后,应对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形成的各种登记卡、实地照片、相关审批文件材料、违法案件处理材料及其他相关文件资料进行归档。5.工作流程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统计汇总表及各种相关文件材料按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年度进行组卷归档。5.工作流程

电子归档: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通过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对每年度全国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的所有电子成果进行归档,并将数据导入综合信息监管平台,以便于延续管理。各省具备相应条件的,也可以进行电子归档。

6.施行时间和解释权

1)本规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2)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二、核心概念与方法 1.土地类别; 2.新增建设用地判别; 3.地类计算; 4.合法性判定; 5.违法用地类别判定; 6.实地伪变化判定。7.地块编号方法

1.土地类别 1)土地类别概述

《规范》始终围绕“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这个核心概念展开。

首先,“监测图斑”分为“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实地伪变化和军用土地”三大类。与原来分为“新增建设用地”、“实地伪变化”和“农业结构调整”所有区别。1.土地类别

对“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根据用地手续办理情况进一步区分为“违法用地”和“合法用地”。

“违法用地”,分为“违法批地”和“违法占地”两大类。违法批地又分为违法批准占用和违法供地;违法占地又分为未报即用、边报边用、未供即用。

最后,对判定为违法用地的,进行整改和查处。1.土地类别

2)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

关于“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的界定是整个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基石。为了准确反映卫片监测时段内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的实际占用情况,《规范》对卫片执法检查涉及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进行了界定,规定:“监测时段内土地实际用途由农用地或未利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判定为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 1.土地类别

3)15号令对“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规定

15号令第三条指出:“土地管理秩序混乱,致使一年度内本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或者虽未达到15%,但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1.土地类别

关于第三条有关问题的解释中明确指出:“占用耕地总面积”是指实际占用的耕地总面积,不包括已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但未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这既是历年来开展卫片执法检查所采用的统计口径,即: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是指本年度内实际动工建设占用的土地,也是能够通过卫星影像监测所能反映出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1.土地类别

4)变更调查中对于新增建设用地的界定。

“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是指当年依法批准的新增建设用地和未经依法批准的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之和”,“依法批准的新增建设用地,按批准用地文件,将用地的范围标注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据此,土地变更调查将已经批准农用地转用但未实际占用的土地也作为新增建设用地统计,因而出现一些地块的实际用途与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地类不一致的情况。1.土地类别 1.土地类别 5)实地伪变化

以往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将卫片监测图斑分为三大类,即新增建设用地、实地未变化、农业结构调整。现在《规范》将“实地未变化”改为“实地伪变化”,将“农业结构调整”用地纳入到“实地伪变化”中,不再单独统计。

“农业结构调整”是指监测图斑在卫片监测前后时点,由于农作物的轮耕轮种、大棚种植等原因,导致卫片监测反映出有变化,但农用地的性质并未改变,实际上是“实地未变化”的一种情形。1.土地类别 6)军用土地 一是在处理方式上不再要求地方直接调查,在外业核查时确定为军用土地的,只记录图斑号,在统计时也不再纳入年度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统计范围。

二是由于军事用地涉及保密问题,在上报方式上要求只采取纸质报送方式。为此,《规范》要求,属于军用土地的图斑填报《军用土地登记表》,逐级报送,由部统一交解放军土地管理局处理。2.新增建设用地判别 1)第一款

《规范》规定:“监测时段内土地实际用途由农用地或未利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判定为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中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

本《规范》所指“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上所指的三大类,它们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国家标准上有明确表述。当前的土地利用分类标准的二级地类都可归纳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三大类。

2.新增建设用地判别 2)补充款

《规范》另外规定:“在监测时段内为实施建设而进行土地平整的,判定为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

本款主要是为了明确为实施建设而进行的土地平整形成的监测图斑的判别问题。若是进行土地整理、复耕复垦而进行的土地平整,则不作为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处理。

3.地类计算

1.《规范》规定:

“监测时段起始时的土地实际用途和地类面积以当时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依据确定。因监测时段起始前已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而变更了土地利用现状图的,以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时使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依据确定。” 土地利用现状图 3.地类计算 2)实际应用

第一,二者一致。起始时点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与遥感影像反映的土地实际用途一致,从监测图斑来说,一般都是农用地。遥感影像图 3.地类计算 2)实际应用

第二,二者不一致,影像图反映的是农用地,土地利用现状图标记的是建设用地。这很可一能是因为该地块在监测时段起始前已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而变更了土地利用现状图,但地块在监测起始时点还未动工建设,而是在监测时段内动工建设而被监测到的。对于这种情况,则“以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时使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依据确定”。3.地类计算 2)实际应用

第三,二者不一致,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农用地,遥感影像图反映的是建设用地。这种情况一般属于土地利用现状图未及时变更或者变更有遗漏的情况,更多的是属于以往的违法用地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有被监测发现,一般属于原建筑物改建、重建或扩建等情况,需按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地类计算。4.合法性判定 《规范》规定:

“已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建设用地,判定为合法用地。”

“已依法取得建设用地供地批准文件的用地,判定为合法用地。”

“已依法取得先行用地批准文件的用地,判定为合法用地。”

4.合法性判定

“已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手续,因用地主体不明确而未办理供地手续的公路用地、公园与绿地、河流水面等用地,判定为合法用地。”

“已依法办理临时用地手续,且在批准使用时限内的用地,判定为合法用地。” “法律法规规定的紧急用地,判定为合法用地。” 4.合法性判定

以上规定,从地块办理用地手续的不同情况对合法用地分别进行了界定,也可以作为自查工作中审查一个地块是否合法的判定顺序。5.违法用地类别判定 1)违法用地类别概述

《规范》中对违法用地类别的判定规定如下: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违法用地类型分为违法批地和违法占地。违法批地分为违法批准占用、违法供地;违法占地分为未报即用、边报边用、未供即用。”

5.违法用地类别判定 2)违法批准占用

“未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征收(用)审批手续,而擅自批准占用土地的,判定为违法批准占用。”

5.违法用地类别判定 3)违法供地

“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征收(用)审批手续后,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和程序供地的,判定为违法供地。”

5.违法用地类别判定 4)未报即用

“卫星遥感监测时段结束时,用地者未申报用地报批手续,或用地申请材料虽已申报但由于用地指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限制等原因,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未予受理,即擅自占用土地的,判定为未报即用。” 5.违法用地类别判定 5)边报边用 “卫星遥感监测时段结束时,用地申请材料已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受理但未获得有权机关批准农用地转用、征收(用),或虽已批准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批准文件,即开始占用土地的,判定为边报边用。”

5.违法用地类别判定 6)未供即用

“卫星遥感监测时段结束时,农用地转用、征收(用)已经有权机关批准,但未办理供地手续即开始占用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判定为未供即用。” 5.违法用地类别判定

7)关于“卫星遥感监测时段结束时”

“卫星遥感监测时段结束时”是依据每个监测图斑的监测时段来判定的,监测时段的时间是精确到月的,如果属于审批文件签署时间在监测结束时点之前或者同一个月内,则认为是在卫星监测时段结束之前;如果在监测结束时点那个月之后,则不属于该款的认定范围。5.违法用地类别判定 8)其他

《规范》中没有界定的其他一些违法用地行为(如非法转让土地等),作为个案处理,不作为卫片执法检查中的违法用地统计。为鼓励各地加强整改和查处,对于一些违法用地行为,经查处落实,并复耕到位的,《规范》规定“在国土资源部、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督查前,违法批准占用、未报即用、边报边用等类型的违法用地,已依法查处并复耕到位的耕地面积,实施问责,核算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时不予计入。” 6.实地伪变化判定 1)《规范》规定:

“因各种原因导致卫片反映地形地貌发生变化,但监测时段内土地的实际用途未发生改变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实际状况也未发生改变的,判定为实地伪变化。”

该款明确了三大地类“实际用途”内部没有发生变化时,作为实地伪变化处理。

6.实地伪变化判定 2)第二款

“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转变为农用地的,判定为实地伪变化。”

该款表述了不同地类之间变化时如何处理,主要是针对土地整治过程中,将建设用地或未利用地转变为农用地的情况。

6.实地伪变化判定 3)其他

从逻辑上讲,建设用地有变为未利用地、或农用地变为未利用地的可能,但实际上较少发生,通过影像也难以发现,故《规范》中没有列出该款。若确实发生这些情况,可以作为“实地伪变化”处理。

7.地块编号方法

总体来讲,分为三种情形。

最简单的一种,就是一个监测图斑为一个地块,不用分割和合并,则以监测图斑的图斑编号作为地块的编号即可。7.地块编号方法

第二种是对图斑进行分割。

当一个图斑涉及多种类型的地块时,需要分割。是否包含多种类型的地块,要依据监测图斑在监测时点前后的实际地类是否发生变化来确定;当一个地块全部为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但涉及不同的用地主体时,也需要进行分割。因为不同的用地主体对应的供地手续、供地批准文件等等是不同的。若是违法用地,也要针对不同的违法主体,分别处理。7.地块编号方法 第三种就是合并。

属于同一用地主体的相邻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应该进行合并,如一些道路工程等,以地块合并时最小的地块编号为合并后地块的编号。

三、表格填写 1.统计报表 2.填写说明 1.统计报表 1)设计思路

《规范》中的表格突出了以地块信息为核心、层层分类的设计思想,一地一册,如同户籍卡。

《规范》表格设计根据基础信息与统计信息分离的原则,每个地块、每个地区的基础信息根据工作条件尽量丰富和细致,统计汇总表则可以依据分析需要,从基础表里获得数据,表现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规范》中目前只是给出了最重要的几个统计汇总表,根据需要,可以在信息系统中生成其他多种统计汇总表。

如原来需要填报的“图斑核查明细表”,就可以通过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自动生成。1.统计报表 2)统计报表的内容

一是设计了《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除记录地块基本情况,根据地块类别,详细记录与该地块相关的地类、规划、用地手续、合法性审查和违法用地处理的所有基础信息。

1.统计报表

二是设计了《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记录从新增建设用地中层层筛选出来的违法用地立案查处及整改落实情况,便于掌握立案查处及其落实情况。这样监测地块情况详实清楚,轻重有别,与地块局部的地类图、规划图一起存档,便于核查。1.统计报表

三是设计了六个统计汇总表,土地方面的四个,矿产的两个。统计汇总表由信息系统根据填报情况自动生成,无需人工填写。涉及土地方面的分别是:

《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统计汇总表》

《实地伪变化统计汇总表》 《违法用地分类统计汇总表》

《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统计汇总表》 1.统计报表

3)表格之间的关系(表1与统计表)

《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是基础,判定为实地伪变化和新增建设用地的地块,都要填写这张表;由它生成《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统计汇总表》、《实地伪变化统计汇总表》、《违法用地分类统计汇总表》。1.统计报表

3)表格之间的关系(表3与统计表)

对《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中明确对违法用地进行立案查处的,要填写《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记录对违法用地立案查处情况和整改查处落实情况,包括对人的处理、对事的处理结果,以及复耕情况。它是生成《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统计汇总表》的基础。1.统计报表

3)表格之间的关系(表1与表3)

《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以地块为单位,是登记单个地块具体情况的表格。一张登记卡对应一个地块。每一宗新增建设用地地块和实地伪变化地块都要填写一张《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每一宗立案查处的违法用地对应一张《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1.统计报表

4)关于表格填报的权限控制

由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为单元填写并上报的数据表,可以逐级统计汇总,自动生成,无需重复填写。下级填写的数据表,上报后,不能再修改;上级部门对下级填报的数据,只能查看、审核,不能修改。若发现错误,需逐级退回原填报单位进行修改后,重新上报。1.统计报表

5)关于表格填报的时间控制

《规范》表格设计还考虑了与工作进度的衔接,《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的信息在填报上级部门后,作为基础数据,一般不得反复修改;《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则根据整改查处工作的进度,及时更新。1.统计报表 6)统计汇总表

1.《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统计汇总表》

统计汇总某一行政区域内该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发现的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合法用地和违法用地的宗数、面积,依据宗数、面积和耕地面积分别计算违法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量的比例。1.统计报表 6)统计汇总表

2.《实地伪变化统计汇总表》

统计汇总某一行政区域内该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发现的实地伪变化地块的宗数和面积。1.统计报表 6)统计汇总表

3.《违法用地分类统计汇总表》

统计汇总某一行政区域内该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发现的不同类型的违法用地情况,包括违法批地和违法占地。违法批地分为违法批准占地和违法供地;违法占地又分为未报即用、边报边用和未供即用。其中,违法供地、未供即用由于已经办理了农用地转用、征用手续,只作为违法用地统计,而不作为违法占用耕地统计。1.统计报表 6)统计汇总表

4.《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统计汇总表》

统计汇总某一行政区域内该年度卫片执法检查中进行立案查处所采取不同行政处罚措施的情况及整改查处工作的落实情况,其中已依法查处并复耕到位的耕地面积,实施问责,核算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时不予计入。1.统计报表 7)其他报表 《土地卫片疑似违法图斑登记表》、《军用土地图斑登记表》以行政区域为单位,针对某一类情况,登记本行政区域内属于该类情况的地块信息。其中《土地卫片疑似违法图斑登记表》无需市、县级国土行政管理部门填写,作为部和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利用“批、供、用、补、查”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分析确定的疑似违法图斑,作为督查验收时的重点核查对象。2.填写说明 1)公共要求(1)填表单位。

该栏目在信息系统中将自动填写初步信息,具体填报单位可以酌情修改。纸质归档时,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打印生成,加盖公章。(2)填表时间。

为填写表格的时间,不是指录入信息系统的时间。2.填写说明 1)公共要求

(3)填表人、审核人。

填表人是指具体负责填写某个表格的经办人,指具体录入信息系统的工作人员;审核人是指对某个表格所填数据负责的人员,一般为主要领导。2.填写说明 1)公共要求(4)计量单位。

除特别说明外,各表格计量单位规定如下:

长度单位采用“米”;

土地面积单位采用“亩”;

建(构)构筑物的建筑面积单位采用“平方米”;

罚款金额单位采用“元”;

人数单位采用“个”。2.填写说明 1)公共要求(5)小数位。

除特别说明外,各表格长度、面积、罚款金额、比例有关数值栏目小数位保留到2位,其它数值栏目保留到个位。存在合计、汇总关系的栏目,各分栏目数值相加应与合计栏目数值保持一致。2.填写说明 1)公共要求(6)日期格式。

日期统一采用公历“年-月-日”格式,如填写到月的栏目则采用“年-月”。(7)备注。

备注栏目用于补充说明一些在表格正文中无法填写的特殊情况。2.填写说明

2)表1 《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填写说明。

(1)监测时段:是指该监测图斑监测的起始时点和结束时点,是判定地块合法性和确定违法类型的重要依据之一。起始时点是指监测图斑提取时采用的底图所代表的时间,终止时点是指监测图斑提取时采用的最新监测资料的所代表的时间,一般为卫片拍摄时间,精确到月,由国土资源部发放卫片数据时给定。在信息系统填表时由系统自动填写,不得修改。表1 《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 登记卡》填写说明

(2)填表时间:实施卫片执法检查图斑实地核查工作的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填表时间指实地开展核查工作,得到核查情况的时间。

(3)地块编号:地块编号指以监测图斑号为基础对监测图斑涉及地块编定的序号,是按照《工作规范》附录二所规定的编号方法确定的编号。表1 《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 登记卡》填写说明(4)图斑编号:对监测区域内图斑编定的序号,由国土资源部在组织卫片生产时统一编定。当一个地块涉及多个监测图斑时,按顺序填写多个监测图斑编号,并以逗号分隔。

(5)土地坐落:监测地块所在的具体位置,填写到镇(乡、自治乡、街道)、村(社区)、自然村(组、社)三级,如“XX镇XX村XX组”,“XX街道XX社区XX单位”。

表1 《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 登记卡》填写说明

(6)上传坐标文件:用于上传按信息系统格式要求制作的地块拐点坐标文件。(7)实地照片:拍摄的能反映地块整体情况的实地照片,电子数据以JPG格式上传,不大于100KB,打印成适当尺寸并粘附在表后归档。

(8)地块面积:对于没有进行图斑分割、合并的,地块面积就是监测的面积。进行了图斑分割或合并的,则依据地块拐点坐标量算得到的实际面积。表1 《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 登记卡》填写说明

(9)实地伪变化:按《规范》判别为实地伪变化的,图斑,除填写“基本情况”栏目下的内容外,进一步填写“实地伪变化”下的“情况说明”一个栏目。(10)情况说明:说明实地伪变化图斑实地基本情况,主要解释土地实际用途没有发生变化,而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的原因等。表1 《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 登记卡》填写说明

(11)新增建设用地: 按《规范》判别为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地块,除填写“基本情况”栏目下的内容外,进一步填写“新增建设用地”下的所有栏目,包括“权属及地类情况”、“规划情况”、“审批情况”、“合法性审查”;对于判定为违法用地的,还需填写“违法情况”栏目。表1 《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 登记卡》填写说明

(12)用地单位(个人):对新增建设用地实际实施占有、使用、处分、组织动工建设的单位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如为多个单位或个人,名称或姓名之间以“,”分隔。如果实际用地单位(个人)与批准用地单位(个人)不一致,应在备注栏说明原因。

(13)用地时间:实施动工建设的时间,精确到月。表1 《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 登记卡》填写说明

(14)实际用途:地块的当前土地利用类别,按地籍调查有关技术规程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国家标准确定,填写到二级类。

(15)地类代码:与地块当前实际用途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别代码,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填写。表1 《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 登记卡》填写说明

(16)权属性质:指土地所有权性质,分为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分别在“国有”和“集体”栏目中填写相应面积,二者面积之和等于地块面积。

(17)监测时段前地类性质:指监测时段起始时点的土地实际用途。按《规范》规定的要求,分别量算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农用地中进一步区分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

表1 《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 登记卡》填写说明

(18)规划情况:对比地块实际用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确定的规划用途,量算并分别填写“符合规划面积”与“不符合规划面积”栏目,不符合规划中占用了基本农田的部分,进一步量算和填写“占用基本农田面积”。

(19)项目类型:填写地块的用地项目情况,属于国家或省重点工程的,分别填写“国家重点工程立项批准文号”、“省级重点工程立项批准文号”栏目,属于市、县立项的,填写“其他立项批准文号”栏目。表1 《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 登记卡》填写说明

(20)审批情况:根据用地审批手续类型分别填写“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时间”、“批准面积”等栏目。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需同时填写省级人民政府审核相关情况。对于已办理供地审批的,进一步填写供地方式(划拨、协议出让、公开出让等)和批准用途。如属于临时用地应在备注栏说明临时用地的期限。如“紧急用地”没有办理相关手续的,无需要填写“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时间”等栏目,在“批准面积”栏目中填写实际占用的面积,并在“备注”栏说明紧急用地的原因。表1 《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 登记卡》填写说明(21)合法性审查:根据地块的“规划情况”和“审批情况”综合判定其合法性,并填写“是否合法”栏目。

(22)违法情况:对判定为违法用地的,填写“违法情况”中的相关栏目。(23)违法主体:对判定为违法用地地块的用地单位(个人)。表1 《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 登记卡》填写说明

(24)违法类别:根据《规范》要求判定的违法类别填写,包括“违法批准占用”、“违法供地”、“未报即用”、“边报边用”、“未供即用”。

(25)是否通过巡查发现:指该宗违法用地是否通过日常巡查方式发现并采取有关措施。如通过日常巡查方式发现,填写最早发出停工通知书的时间。表1 《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 登记卡》填写说明

(26)立案查处:对违法用地行为进行立案查处时,填写“立案编号”和“立案时间”。

(27)备注: 填写实地核查人员姓名, 实地核查人对地块的实地调查情况和图斑类别判定的真实性负责。需要时补充说明该宗地块其他相关情况。(28)填表人:应对填写的准确性负责;审核人:审查所填信息,并对所填内容负责。2.填写说明

3)表3 《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填写说明(1)实测面积:案件调查时对地块实地勘测得到的面积。

(2)行政处罚:有权机关对本地块的土地违法案件进行行政处罚的情况,分别填写“罚款金额”、“没收违法建筑面积”、“拆除违法建筑面积面积”、“已复耕土地面积”及“其他”等栏目。

表3 《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填写说明

(1)行政区划代码:指进行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具体行政区域的代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2)确定,在国土资源部发放卫片数据时统一给定。(2)行政区划名称:指进行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具体行政区域的名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2)确定,在国土资源部发放卫片数据时统一给定。

表3 《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填写说明

(3)序号:对某一行政区域内军用土地地块按照宗数依序编号,不容许跳号、重号。2.填写说明

4)表8 《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统计汇总表》填写说明

(1)违法用地宗数占新增建设用地总宗数的比例:指卫片监测时段某一行政区域内判定为违法用地地块总宗数,与判定为新增建设用地地块总宗数的百分比。(2)违法用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指卫片监测时段某一行政区域内判定为违法用地地块的总面积,与判定为新增建设用地地块的总面积的百分比。

表8 《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统计汇总表》填写说明

(3)违法用地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比例:指卫片监测时段内某一行政区域内违法用地中的耕地总面积,与判定为新增建设用地地块的耕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第二篇: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试行)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 工作规范(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〇年二月

目录

1.总则 1 1.1 目的 1 1.2 范围 1 2.工作目标和任务 1

2.1 工作目标 1 2.2 工作任务 1 3.检查内容和依据 2 3.1 检查内容 2 3.2 检查依据 2 4.职责分工 2 4.1 国土资源部 2 4.2 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3 4.3 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3 5.工作流程 5 5.1 工作部署 5 5.2 工作准备 5 5.3 提取疑似违法图斑 6 5.4 制发卫片 7 5.5 土地监测图斑核查 7

5.6 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测图斑核查 9 5.7 整改查处 10 5.8 信息填报 10 5.9 督查 11 5.10 挂牌督办 12 5.11 排序 12 5.12 约谈 12 5.13 通报 12 5.14 验收 13 5.15 奖惩 13 5.16 组卷归档 14 6.施行时间和解释权 14 【附录一】名词解释 15 【附录二】地块编号方法 16 【附录三】判别标准 17 【附录四】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统计报表 22 1.总则 1.1 目的

为促进利用卫星遥感信息资料对土地开发利用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开展执法检查(以下简称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充分发挥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在发现和查处土地矿产违法行为上的客观性、公正性及重要作用,有效遏制土地矿产违法行为,提高执法监察效能,制定本规范。

1.2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本规范规定了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的任务、内容、依据、程序、方法及相关要求等。

2.工作目标和任务 2.1 工作目标 利用以卫星遥感为主的现代技术手段,发现、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分析并探究违法成因,完善规范土地矿产执法监察制度,提高执法监察效能。

2.2 工作任务

2.2.1调查统计卫星遥感监测时段监测区内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情况。

2.2.2 调查统计卫星遥感监测时段监测区域内的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情况。

2.2.3 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督促整改。

2.2.4 分析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成因和深层次综合因素,提出完善制度、改进管理的建议。

3.检查内容和依据 3.1 检查内容

3.1.1 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合法性。3.1.2 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合法性。3.1.3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的整改查处情况。

3.2 检查依据

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职责分工 4.1 国土资源部

4.1.1组织开展全国土地利用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遥感监测,部署全国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4.1.2 组织开展督查、挂牌督办和验收工作。4.1.3约谈土地违法严重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员。

4.1.4 立案查处重大、典型违法案件。4.1.5 通报全国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情况。4.1.6 依法制定、实施奖惩措施。4.1.7制定和解释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的有关政策。

4.2 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4.2.1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部署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4.2.2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组织开展督查、验收,督促落实国土资源部督查、验收意见。

4.2.3 立案查处本行政区域内重大、典型违法案件。4.2.4 汇总上报相关数据和情况。

4.2.5 通报本行政区域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情况。4.2.6 依法制定、实施奖惩措施。

4.3 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部署,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开展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4.3.1 核查监测图斑 组织核查监测图斑,区分监测图斑类别,确定监测图斑涉及的地块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区的坐标,调查基本情况,拍摄实地照片,制作适当比例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局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图(局部)等。

4.3.2 审查用地、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合法性 4.3.2.1审查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图斑涉及的地块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上标注地块位置。审查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图斑涉及的地块是否属于国家或省级重点工程项目用地。

审查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涉及的图斑是否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在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图(局部)上标注图斑位置。

4.3.2.2 审查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图斑涉及的地块是否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征收(用)和供地审批手续。

审查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涉及的图斑是否依法取得探矿权、采矿权;其中应办理土地使用手续的,是否依法办理了土地使用手续。4.3.3依法组织查处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发现的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

4.3.4 填写相关报表

根据土地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行为监测图斑的核查和查处情况,分别填写《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矿产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矿产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对判定为军用土地的图斑,填写《军用土地图斑登记表》。

4.3.5 汇总上报相关数据和情况。

5.工作流程 5.1 工作部署

5.1.1国土资源部确定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要求,统一部署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5.1.2 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一部署,逐级部署开展本行政区域的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5.1.3 国土资源部统一组织订购卫片数据,统一制作和发放卫片执法检查监测成果。

5.2 工作准备 5.2.1 组织准备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成立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构,各相关业务部门确定专人协同配合,共同完成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任务。

5.2.2 装备准备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准备用于判读卫片的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制作卫片的绘图仪及相关耗材、外业核查的交通工具及测绘仪器等必要的工作装备。

5.2.3 经费准备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专项工作经费。

5.2.4 资料准备

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准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土地利用计划文件、土地变更调查图件和统计台帐、用地审批文件、日常巡查台帐、违法用地案件查处案卷等相关文件资料。

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准备相应的矿产资源规划图件、矿区范围图件、矿山企业变更统一台帐、探矿权、采矿权审批文件、日常巡查台帐、群众举报违法勘查、开采的登记材料和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案件立案查处案卷等相关文件资料。

5.3 提取疑似违法图斑

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利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对卫星遥感监测发现的土地利用变化图斑进行内业核查,提取疑似违法用地图斑,填写《土地卫片疑似违法图斑登记表》。

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利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对卫星遥感监测发现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图斑进行内业核查,结合矿产资源规划、探矿权、采矿权等基础数据和地质背景,区分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延续图斑、新增图斑和关停图斑,提取疑似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图斑,填写《矿产卫片疑似违法图斑登记表》。5.4 制发卫片

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部统一提供的卫片执法检查监测成果印制、分发卫片。

5.5 土地监测图斑核查 5.5.1 区分地块

市、县级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构通过内业判别和实地核查,区分卫星遥感监测图斑所涉及的宗地或块地(以下统称地块)范围,判定地块类别,做好相关记录。

5.5.1.1监测图斑涉及的地块区分为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实地伪变化、军用土地三类。

5.5.1.2 地块编号

一个地块对应一个地块编号。地块编号以图斑编号为基础进行编定(编定方法详见附录二)。

5.5.1.3 坐标文件

市、县级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构按照有关技术规程确定图斑所涉及的每个地块的范围,根据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的要求制作地块坐标文件并上传电子文件。5.5.2 地块判别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构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内外业核查成果,对图斑所涉及地块的类别逐一进行判别(判别标准详见附录三)。

根据判别情况,对判定为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填写《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中“基本情况”和“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相关栏目;对判定为实地伪变化的,填写《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中“基本情况”和“实地伪变化”相关栏目;对判定为军用土地的,填写《军用土地图斑登记表》并以机要件逐级上报。

5.5.3 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合法性审查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构按照各自职责,根据农用地转用、征收(用)审批,建设用地供应、土地登记等文件资料,对判定的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逐宗进行合法性审查,并填写《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中“合法性审查”相关栏目(判定标准详见附录三)。

5.5.4 违法用地类别判定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将判定的违法用地按照统计要求分为违法批地和违法占地。违法批地分为违法批准占用和违法供地;违法占地分为未报即用、边报边用、未供即用(判定标准详见附录三)。

5.5.5 在国土资源部、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督查前,违法批准占用、未报即用、边报边用等类型的违法用地,已依法查处并复耕到位的耕地面积,实施问责,核算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时不予计入。

5.6 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测图斑核查

5.6.1 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测图斑的编号方法和坐标文件与土地监测图斑的处理方法一致。

5.6.2 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测图斑区分与疑似违法图斑判定。

市、县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构通过内业判别和实地核查,判定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图斑,提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区域(钻探、坑探、槽探、井口、硐口、采区等)位置、勘查开采矿种、开采方式等信息;在与矿产资源规划、探矿权、采矿权数据综合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判定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疑似违法图斑。

5.6.3 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合法性审查

市、县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对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疑似违法图斑逐个进行合法性审查,填写《矿产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中“矿产资源核查”相关栏目。

5.6.4 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类别判定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构根据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疑似违法图斑核查情况,判定违法类别,填写《矿产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中“违法类型”相关栏目(判别标准详见附录三)。

5.7 整改查处

5.7.1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将核查情况和整改查处建议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同时抄报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5.7.2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发现的需要立案查处的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按照管辖权限立案查处,分别填写《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矿产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中“立案情况”相关栏目。

5.7.3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问题督促整改,并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分别填写《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矿产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中“落实情况”相关栏目。

5.8 信息填报

5.8.1 实时录入土地矿产卫片检查情况和数据。市、县级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机构在完成实地调查后,实时将《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矿产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矿产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的相关信息录入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上传实地照片和相关执法检查结果文件。

5.8.2 按行政管辖逐级报送检查情况及数据。5.8.2.1纸质报送《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报告》及《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统计汇总表》、《实地伪变化统计汇总表》、《违法用地分类统计汇总表》、《违法勘查开采分类统计汇总表》、《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统计汇总表》、《矿产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统计汇总表》。

5.8.2.2在线上报由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的电子数据。

5.8.3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国土资源部的同时,抄报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5.9 督查 5.9.1督查主体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组织督查。

5.9.2 督查任务

5.9.2.1 了解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5.9.2.2 核查自查上报成果中图斑所涉及地块性质判定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5.9.2.3 选取重大、典型违法案件。5.9.2.4 提出整改意见。

5.9.2.5 提交督查工作报告和重大、典型违法案件材料。

5.10 挂牌督办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大、典型违法案件进行挂牌督办,督促查处到位。

5.11 排序

综合考虑土地违法严重程度或比例变动趋势等因素进行排序。

5.12 约谈

根据土地违法严重程度,约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员,责令整改。

5.13 通报

5.13.1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总体情况。5.13.2 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情况。5.13.3 违法用地排序及约谈情况。5.13.4 重大、典型违法案件。

5.14 验收 5.14.1 验收主体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土地督察机构组织验收。

5.14.2 验收标准

存在以下情形之一者,不予通过验收。5.14.2.1 没有按期完成工作任务。5.14.2.2 弄虚作假、虚报瞒报。

5.14.2.3 依照管辖权限需要立案查处的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依法履行职责到位率低于95%的。

5.14.2.4 组织整改不力的。

5.15 奖惩 5.15.1奖励 5.15.1.1 通报表扬。

5.15.1.2 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奖励措施考核依据之一。5.15.1.3 推荐表彰为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先进单位。5.15.2 惩戒

5.15.2.1 通报批评。

5.15.2.2 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处罚措施考核依据之一。5.15.2.3 依法依规实施问责。

5.16 组卷归档

5.16.1 市、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完成信息填报后,应对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成果进行组卷归档。

5.16.1.1归档原则为一个地块一个卷宗。

5.16.1.2归档要件包括: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形成的各种登记卡、实地照片、相关审批文件证明材料、违法案件处理材料及其他相关文件资料。

5.16.2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统计汇总表及各种相关文件材料按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进行组卷归档。5.16.3 电子归档。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通过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对每全国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的所有电子成果进行归档,并将数据导入“批、供、用、补、查”综合信息监管平台。

6.施行时间和解释权

6.1 本规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6.2 本规范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附录一】

名词解释

1.卫片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制作的叠加监测信息及有关要素后形成的专题影像图片,简称卫片。

2.图斑编号

图斑编号是对监测区域内图斑编定的序号,以行政区划代码为基础,由国土资源部统一编定。

3.依法履行职责到位率

依法履行职责到位率是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所实际作出的行政行为、行政措施,占依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应当作出的行政行为、行政措施的比例。行政行为、行政措施包括立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向有权机关提出处分建议、向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附录二】

地块编号方法

一个监测图斑为一个地块的,以图斑编号为地块编号。

一个图斑涉及多个地块,既有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又有实地伪变化或者军用土地的,先分割为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实地伪变化或者军用土地,在图斑编号后按顺序增加支号作为分割后地块的地块编号。如分割前图斑编号为5,分割成两个地块,则地块编号分别为5-1;5-2。

一个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地块涉及多个用地单位的,按不同用地单位的界线范围对地块进行分割,在分割前的地块编号后按顺序增加支号作为分割后地块的地块编号。

相邻多个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实为一个地块的,将这些相邻的地块进行合并,以相邻地块编号中最小的作为合并后地块的地块编号。如合并前的地块编号为10、11、12,则合并后地块编号为“10”,合并前的地块编号以逗号分隔,填入“图斑编号”栏目。

一个图斑涉及多个地块的,按多宗计算地块宗数;多个图斑实为一个地块的,按一宗计算。

【附录三】

判别标准

1.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的判别

监测时段内土地实际用途由农用地或未利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判定为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中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

监测时段起始时的土地实际用途和地类面积以当时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依据确定。因监测时段起始前已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而变更了土地利用现状图的,以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时使用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依据确定。

在监测时段内为实施建设而进行土地平整的,判定为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

2.实地伪变化的判别

因各种原因导致卫片上反映地形地貌发生变化,但监测时段内土地的实际用途未发生改变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实际状况也未发生改变的,判定为实地伪变化。

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转变为农用地的,判定为实地伪变化。3.军用土地的判别

军事单位使用的土地,判定为军用土地。4.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合法性判定

已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的建设用地,判定为合法用地。

已依法取得建设用地供地批准文件的用地,判定为合法用地。

已依法取得先行用地批准文件涉及的用地,判定为合法用地。

已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手续,因用地主体不明确而未办理供地手续的公路用地、公园与绿地、河流水面等用地,判定为合法用地。

已依法办理临时用地手续,且在批准使用时限内的用地,判定为合法用地。

法律法规规定的紧急用地,判定为合法用地。5.违法用地类别判定

未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征收(用)审批手续,而擅自批准占用土地的,判定为违法批准占用。

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征收(用)审批手续后,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和程序供地的,判定为违法供地。

卫星遥感监测时段结束时,用地者未申报用地报批手续,或用地申请材料虽已申报但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由于用地指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限制等原因,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未予受理,即擅自占用土地的,判定为未报即用。

卫星遥感监测时段结束时,用地申请材料已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受理但未获得有权机关批准农用地转用、征收(用),或虽已批准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批准文件,即开始占用土地的,判定为边报边用。

卫星遥感监测时段结束时,农用地转用、征收(用)已经有权机关批准,但未办理供地手续即开始占用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的,判定为未供即用。

6.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类别判定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类型分为违法勘查、违法开采、违法转让、违法审批。违法勘查分为无证勘查、越界勘查等;违法开采分为无证开采、越界开采(地下越界除外)、以采代探、擅自改变开采方式、擅自改变开采矿种等;违法转让,分为违法转让探矿权、违法转让采矿权等;违法审批,分为违法批准勘查矿产资源、违法批准开采矿产资源、越权审批探矿权、越权审批采矿权、违反规划审批探矿权、违反规划审批采矿权等。

未依法取得勘查许可证擅自进行勘查的,判定为无证勘查。将矿业权人超越批准勘查的区块范围进行的勘查活动,判定为越界勘查。

未按勘查许可证载明的对象,擅自勘查其他工作对象的,判定为擅自改变勘查工作对象。

探矿权人未经批准擅自进行边探边采或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采矿的,判定为以采代探。

未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及未经批准在矿产资源规划禁止开采区开采矿产资源的,判定为无证开采。

采矿权人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进行的采矿活动,判定为越界开采(不包括地下越界)。

未按照采矿许可证载明开采方式开采矿产资源的,判定为擅自改变开采方式。

未按照采矿许可证载明的矿种,擅自开采其他矿种的,判定为擅自改变开采矿种。

违反探矿权转让法律法规规定转让探矿权的,判定为违法转让探矿权。

违反采矿权转让法律法规规定转让采矿权的,判定为违法转让采矿权。

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批准勘查矿产资源的,判定为违法批准勘查矿产资源。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批准开采矿产资源的,判定为违法批准开采矿产资源。

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审批探矿权的,判定为越权审批探矿权。

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审批采矿权的,判定为越权审批采矿权。

违反矿产资源规划擅自批准探矿权的,判定为违反规划审批探矿权。

违反矿产资源规划擅自批准采矿权的,判定为违反规划审批采矿权。

【附录四】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统计报表

1.《土地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 2.《矿产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

3.《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 4.《矿产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 5.《实际占用的新增建设用地统计汇总表》 6.《实地伪变化统计汇总表》 7.《违法用地分类统计汇总表》 8.《违法勘查开采分类统计汇总表》

9.《土地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统计汇总表》

10.《矿产违法案件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统计汇总表》

11.《土地卫片疑似违法图斑登记表》 12.《矿产卫片疑似违法图斑登记表》 13.《军用土地图斑登记表》

第三篇: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XXXX2011土地卫片 执法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土资源部、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和XXX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XXX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做好我县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检查的目标任务和依据

(一)目标任务

以卫片执法检查为主线,严肃查处我县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强力整改违法问题,将全县的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立案率100%,结案率在95%以上。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的文件精神。严格依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以下称“15号令”)实施问责,规范我县的土地矿产开发利用秩序。

(二)检查依据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的通知》、《陕西省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方案》、XXX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XXX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方案》及《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试行)》。

2收,发现问题,责成所在乡镇及相关部门限期整改到位,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和省上的检查验收工作。

6月20日前,完成数据的填报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和领导

全县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在县卫片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把握工作主动权,分工合作,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作为执法责任主体,要主动加强与各部门的相互沟通协调,各级争取支持,推动卫片执法工作有效开展。

(二)合理分工,认真核查

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时间较往年有所提前,工作内容和政策界限也作了重大调整,县卫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行动。一是要严格定性,摸清基本情况,及时

规划部门对“本年未批先建”地块、“本年批准本年建设”地块、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和矿产疑似违法图斑符合规划情况进行认定,提供相关的资料,并核实《土地卫片地块核查情况登记卡》和《矿产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中“规划情况”栏目的内容。

用地审批部门对“本年未批先建”地块、“本年批准本年建设”地块、“往年批而未用当年实地已建设”地块和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的农用地转用、先行用地、紧急用地、临时用地手办理等情况进行认定,提供相应文件,并核实《土地卫片地块核查情况登记卡》中“用地手续办理情况”栏目。

县国土资源局内部股、所、站、室要协调配合,全程配合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实行股室负责人负责制。地籍管理业务部门负责提供2010土地变更调查中建设用地变化调查结果,配合执法监察部门对“本年未批先建”地块、“本年批准本年建设”地块、“往年批而未用当年实地已建设”地块和疑似新增建设用地图斑进行内外业核查,提供相关资料,并核实《土地卫片地块核查情况登记卡》中“权属及地类情况”栏目以及《“往年批而未用当年实地已建设”地块占用耕地面积情况登记表》中“占用耕地面积”栏目的内容,支土地使用权证等权属证明文件进行认定。

矿管站对矿产疑似图斑矿业权审批以及是否非法勘查、开采等情况进行认定,提供相关文件,并核实《矿产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中“审批情况”栏目的内容。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负责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并核实《土地卫片地块核查情况登记卡》和《矿产卫片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中“违法情况”栏目,以及《违法用地行为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和《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立案查处及落实情况登记卡》的内容。

(三)积极采取措施

XXXX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

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 县委常委、副县长

副组长: 县政府办副主任、法制督办室主任

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县监察局副局长

成 员: 县计划局副局长

县人劳局副局长

县城建局副局长

县公安局副局长

县法院副院长

县检察院副院长

县文旅广电局副局长

县监察局执法监察室主任

县国土资源局纪检组长

县国土资源局执法大队队长

XXXX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XXX同志兼任。

第四篇:关于《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

关于《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

(征求意见稿)的说明

为“搞好布局,建好机制”,进一步加强执法监察制度建设,部在总结历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经验,充分听取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部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拟订了《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现就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规范》起草过程

至2009年,部已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8次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土地执法检查(以下简称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在土地监管上发挥了重要的警示和遏制作用。但从过去的情况看,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还存在标准不够统一、流程不够合理、分工不够明确、对执法效果关注较少等问题,有必要进行统一和规范。此外,随着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范围的不断扩大(根据“一张图”工程的实施进程,将逐步扩大至全国范围),涉及的城市和参与的人员将不断增多,从便于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理解和操作的角度,也有必要制定一个统一的《规范》。

为使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切实提高工作效能,按照部领导要求,部执法局于2009年3月正式启动了《规范》起草工作。为做好起草工作,部执法局专门成立了起草工作小组,并吸收部分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同志为成员。在梳理总结历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起草工作小组拟定了《规范》框架提纲。3月27日至28日,部执法局在北京召开由北京等8个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南京等4个市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部地籍管理司、规划院、信息中心参加的座谈会对《规范》框架提纲及涉及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座谈会讨论的意见,起草工作小组起草了《规范》征求意见稿,于4月10日印发31个省(区、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沈阳等14个市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部总督办、规划司、耕地司、利用司、地籍司、信息中心、规划院征求意见。根据各地及部有关单位提出的意见,起草工作小组对《规范》征求意见稿又作了进一步修改。4月20日,部执法局在天津召开由江苏等4个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济南等9个市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广州番禺等3个区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参加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再次对《规范》内容进行了讨论。根据座谈会讨论的意见作了进一步修改后,形成目前的《规范》(征求意见稿)。

二、《规范》起草思路

《规范》的起草以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即“严肃查处违法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同时,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力求《规范》的针对性和前瞻性。部已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8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规范》一方面注意总结吸收以往的好做法、好经验并通过《规范》固定下来;另一方面针对过去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规定。与此同时,《规范》的起草也特别注意分析了将来在全国实行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全覆盖后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并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加以规范,以保证《规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避免出现“朝令夕改”的问题。

二是内容具体,流程明晰,确保《规范》的操作性。《规范》以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为引领,逐项分解工作步骤,详细规定了每个步骤的工作内容和操作要领,便于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图索骥,高效开展工作。同时,《规范》从管理需要出发,对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工作内容及所需采集的信息作出规定,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并确保地方在具体实践中能够操作下去。此外,《规范》力求逻辑严密、文字简洁、概念明晰、承转流畅,避免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理解和执行中出现歧义,力争使即便没有从事过这项工作的同志,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掌握和开展这项工作。

三是突出重点,理顺关系,注重检查的效果。紧紧围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核心和检查的重点,即新增建设用地合法性的核查来设计《规范》的框架,撰写《规范》的内容。《规范》关于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流程、违法用地查处内容、统计汇总对图斑信息采集的要求等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内容来进行规定的。同时,从实现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目标,确保检查的效果出发,《规范》除强调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内部责任明确、工作协调外,特别注重发挥政府在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的作用,要求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向本级政府报告工作情况,提出查处整改建议,并把地方政府主动查处整改所取得的成果作为统计汇总的重要内容。

三、《规范》主要内容

《规范》参照国家标准的“规范”文种体例编写,分为正文和附录两大部分。正文包括总则、工作目标和任务、检查内容和依据、职责分工、工作流程、概念界定和统计指标、施行时间和解释权等7个部分;附录包括名词解释、附表、信息系统使用说明等3个部分。

具体来说,《规范》主要规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规定了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工作目标、任务和内容。

《规范》明确提出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工作目标,除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保护耕地外,还增加掌握土地利用执行计划执行情况、建设用地扩张和耕地占用情况等内容,更提出了推动建立耕地保护、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的新目标。围绕实现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工作目标,《规范》又划分了4项具体工作任务和4项检查内容。

(二)明确了职责分工。

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是一项由部统一部署,省、市、县等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乃至乡(镇)国土资源所一线人员全员参与的全局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由执法业务部门牵头,地籍、规划、耕保、利用等业务部门都承担一定职责的综合性工作。为做到职责明确、工作协调,形成合力,以更好地实现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工作目标,《规范》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各业务部门在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的职责都作了具体规定。

(三)规范了工作流程。

在总结地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规范》整合并重新设计了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工作流程。将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分成遥感监测、工作部署、工作准备、制发卫片、内外业核查、区分地块、新增建设用地合法性审查、违法用地类别判定、统计汇总核查情况、查处整改、督导、验收、报送工作成果、通报、奖惩、启动问责和组卷归档等十几个步骤,并对每个步骤的工作任务、工作方法作了具体规定,明确了“干什么,怎么干”。

(四)界定了相关概念、指标的内涵。

为统一认识、消除歧义,《规范》在概念界定、统计指标和名词解释等部分,对土地卫片检查工作中经常使用且存有歧义的名词、统计指标进行了解释和规定,对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的重要政策界限进行了明确,主要包括:规定了新增建设用地、实地伪变化的判定标准;明确了合法性判定的时间节点;界定了图斑编号、重点工程用地、履行职责到位、整改落实、宗地计算等概念。

(五)重新设计了统计报表。

在认真分析土地执法监管工作需要的基础上,围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目标和任务,依据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对统计报表的格式进行了重新设计。新的统计报表主要包括2张采集基础信息的登记卡和2张满足管理需要的登记表。这样的设计既考虑了地方填报的便捷性,又注重了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地方在汇总上报时只需将登记卡和登记表的所采集的各项信息录入至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中,最终的汇总数据,如卫片图斑涉及的各类信息、违法用地的各类信息、查处整改的各类信息完全根据管理需要通过信息系统自动生成。较之以往由各省市逐项登记明细表,再手工统计汇总,6

这一统计汇总方式提高了信息化程度,保证了数据的连贯性与精确性。

四、几个重要问题的说明

与历次开展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相比,《规范》在概念界定、工作流程及统计汇总方式上都作出一些重要调整。

(一)关于新增建设用地。

掌握监测时段内的新增建设用地,特别是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实际情况,并对其进行合法性核查是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关于新增建设用地的界定可以说是整个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基石。部于2007年9月印发的《实际耕地与新增建设用地面积确定办法》(国土资发〔2007〕207号文)改变了过去关于“新增建设用地”的界定,该《办法》规定,“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是指当年依法批准的新增建设用地和未经依法批准的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之和”。土地变更调查关于耕地面积的统计也随之进行了改变,土地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后,即使该土地未使用,即土地的实际现状仍为耕地,但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该块土地已变更为建设用地,由此出现了同一块土地的实际地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地类不一致的问题。在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如果采用这一方式界定新增建设用地,那么所有经过依法批准使用的土地都不存在占用耕地问题了,只有违法用地才占用耕地。据此开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就无法反映出在卫

片监测时段内到底有多少耕地被实际占用,更无法计算出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全部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的比例。为解决这一问题,《规范》在关于新增建设用地的判别中规定,已依法批准的用地,依据该土地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前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判定其地类,如果“农用地转用审批前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监测时段内实际动工建设的,判定为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的新增建设用地”。此外,《规范》还针对实践中的几类具体用地是否判定为新增建设用地进行了明确。

(二)关于实地伪变化。

以往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将核查图斑分为三大类,即新增建设用地、实地未变化、农业结构调整。“实地未变化”在表述上不甚准确,容易引起歧义,因为界定为“实地未变化”的图斑并不是真的没有变化,只不过不是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所指的变化为新增建设用地的情况,为此,《规范》将“实地未变化”改为“实地伪变化”。同时,还重新界定了“实地伪变化”的内涵,不再将农业结构调整用地作为单独一类进行统计,而是纳入到实地伪变化中。这是因为以往的“实地未变化”与“农业结构调整”在概念内涵上存在重叠;属于农业结构调整的用地,土地的农业用途实际并未变化。此外,地籍部门在以往开展图斑外业核查时一直使用“伪图斑”的概念,将 8

“实地未变化”改为“实地伪变化”后,地方在进行核查时也更容易把握。

(三)关于工作流程。

在工作流程上,《规范》除对工作内容进行了细化外,还就以下两个问题作了重大调整。一是将以往通过两次外业核查完成图斑的性质认定改为只进行一次外业核查。以往遥感监测成果完成后,通常由地籍业务部门先进行外业核查,剔除确定的伪变化图斑,再交由执法业务部门部署开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这样,执法业务部门还要重新进行第二次外业核查。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现势性,《规范》将两次外业核查整合为一次。二是将进行通报、约谈等工作的时间调整至验收结束之后。以往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通报和约谈工作通常在部组织督导后、验收前,地方上报了初查结果时进行。但在历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中发现,地方的各类统计数据在部组织验收时可能会被发现不准确而必须作出调整,如根据验收前地方上报的初核数据开展通报、约谈工作,则公平性稍显不足,影响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严肃性。为此,《规范》将通报、约谈等工作调整至验收结束之后进行。

此外,《规范》明确提出了五项具体督导任务、五项具体验收标准,以此严格要求督导组认真履行督导职责,完成督导任务;验收组严格对照验收标准,核定是否通过验收,从而保证督导、验收工作的严肃性,有效发挥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在发现、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的重要作用。

(四)关于查处整改。

在以往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下达了处罚决定书,移交(送)了违法责任人,做到了“依法履行职责”,但处罚决定能否落实、责任人能否依法追究仍是问号。从第八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采取了约谈方式开始,地方政府主动整改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15号令颁布实施后,大量违法用地已由地方政府或其他有关管辖部门主动清除违法状态并处理了当事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已经无需立案处理。考虑到这种情况,为进一步发挥共同责任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主动整改的积极性,真实反映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效果,《规范》提出了“履行职责到位率”、“非立案处理”及“整改落实到位”等概念。将已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整改,不需立案查处的情况作为“非立案处理”进行统计。同时,将通过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立案查处到位、通过非立案处理整改到位的土地违法行为,一并统计为“整改落实到位”。

(五)关于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

随着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涉及城市的增多,相关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一个完善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对地方及时准确地报送相关数据,确保工作顺利进行,正确分析和

判断执法形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信息系统汇总上报数据也是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便于地方正确运用信息系统,《规范》专门将系统使用说明作为附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以往的工作中,已经开发了一个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但由于《规范》对统计报表的格式重新进行了设计,因此必须对原系统进行修改完善。考虑到信息系统的完善必须以《规范》统计汇总要求的确定为前提,因此目前《规范》稿中还没有系统使用说明的具体内容,待《规范》经部审查通过后,再对原有的信息系统进行修改完善,并将系统使用说明的内容纳入到《规范》中。

第五篇:广西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实施方案[推荐]

广西2011土地矿产卫片 执法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土地、矿产资源管理秩序,全面落实对土地利用、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情况的监管,促进全区各地依法依规管地用地、管矿用矿,扎实做好我区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6号)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发现、制止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根据检查结果,评估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秩序状况,对违法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问题严重地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警示约谈,督促整改;依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令第15号,以下简称15号令)对违法用地问题严重地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员和其他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实施责任追究。

二、工作依据

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以国土资发„2012‟16号文件及•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卫片 执法检查规范‣)为依据。•卫片执法检查规范‣与国土资发„2012‟16号文件内容不一致的,以国土资发„2012‟16号文件为准。

三、检查对象

2011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对象是国土资源部下发的2011土地变更调查成果中的疑似违法用地图斑。

2011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的对象是国土资源部下发的矿产疑似违法图斑。

四、工作分工

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开展全区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督促各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约谈违法违规用地、违法违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问题严重地区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员和其他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按照以下职责分工,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工作。

(一)政府工作职责。

1.各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展本市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督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约谈违法用地问题严重地区的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员和其他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组织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整改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违法违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

2.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展本县(市、区)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组织对违法违规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进行整改查处。

(二)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工作分工。

1.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负责制定全区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并牵头组织实施;转发国土资源部下达的土地矿产卫片工作图件数据;培训业务骨干;督促检查各市、县(市、区)土地矿产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整改情况;汇总全区数据上报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土地督察广州局;提请自治区人民政府约谈土地违法问题严重地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重大典型案件;根据卫片执法检查结果,为监察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依据15号令实施问责的情况;汇总全区情况形成工作总结上报国土资源部。

2.各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辖区内各县(市、区)开展卫片图斑的内外业核查工作;完成辖区内各县(市、区)工作情况及数据汇总统计上报工作;具体组织实施对违法违规用地、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的查处整改工作;督查指导辖区各县(市、区)开展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根据卫片执法检查结果,为监察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依据15号令实施问责的情况;汇总本市情况形成工作总结上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3.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具体实施本级卫片图斑内外业核查;按照国土资发„2012‟16号文件及•卫片执法检查规范‣填报要求将相关内容数据录入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并上报;具体组织实施对违法违规用地、违法勘查开采资源行为的整改查处工作;整理和归档卫片执法检查卷宗;汇总本级开展卫片执法检查情况 并形成工作总结上报上级国土资源部门。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加强与纪检监察、公安、司法、发展改革、规划、建设、交通、林业、农业、安监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国土资源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执法监察、地籍、规划、耕地保护、利用、勘查、矿产开发、储量等各个业务机构要按照工作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好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的各项工作任务。

五、时间安排

2012年2月至4月,各地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集中查处整改违法违规用地、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国土资发„2012‟3号)的要求,对2011土地变更调查卫片图斑开展内、外业核查,对经核实确定的违法违规用地、违法违规开采勘查矿产资源行为进行查处并整改到位,消除违法状态。

2012年4月30日前,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将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图件数据发放到各市国土资源局。

2012年3月至6月,在开展集中查处整改违法违规用地、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专项行动基础上,以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图件数据为依据,进一步开展核查、整改和查处工作。

2012年6月15日前,各市国土资源局将辖区各县(市、区)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初步成果数据汇总上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2012年6月25日前,在对各市上报初步数据进行审核的基础上,自治区组织工作组对各市、县(市、区)开展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提出整改意见;各市国土资源局组织所辖县(市、区)按照自治区的要求对数据修改纠正后,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2012年6月30日前,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向国土资源部初报数据成果。

2012年7月20日前,各市、县(市、区)按照国土资源部督察意见和数据审核意见进一步整改纠正,经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向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报送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数据成果,迎接国土资源部督察;各市完成对各县(市、区)检查验收。

2012年8月5日前,自治区对各市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进行验收,在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均通过验收5日内,各市国土资源局向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报送工作情况报告及相关附表。

2012年8月15日前,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通过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向国家土地督察广州局报送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数据成果,向国土资源部报送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数据成果。

2012年8月15日至9月15日,迎接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土地督察广州局验收。验收后15日内,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向国土资源部报送工作情况报告及相关附表。

自治区、市两级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土地矿产违法及整改查处情况,配合本级监察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职责权限,依据15号令启动相关责任追究工作。

六、政策界限

(一)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有关政策。

1.检查(监测)时段。2011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与土地变更调查相衔接,疑似违法图斑检查(监测)时段统一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2.消除违法状态地块。2012年6月30日前,违法用地已经整改查处,依法对人、对事作出处理并且办理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或已经拆除复耕到位,消除违法状态,所涉及的耕地面积,在实施责任追究时,不计入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拆除复耕到位情况,由上一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织认定,出具证明文件,并与拆除前和拆除复耕后的实地照片一并归档备查。

3.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在2011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中发现的尚未取得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在实施责任追究时,不计入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

4.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工程项目用地。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工程项目违法占用耕地的面积必须计入所在市、县(市、区)违法占用耕地的面积。在实施责任追究时,根据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在用地监管和报批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作为情节区别对待。同时,根据个案情况,依法追究违法用地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责任人的责任。

5.违法用地符合规划认定。各地在认定违法用地是否符合规划,具体实施行政处罚时,要考虑规划修编因素,做好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批准的,以新规划为 依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尚未批准,规划大纲已审核通过,建设项目已纳入规划大纲的,以审核通过的规划大纲为依据。除以上两种情况外,以违法用地发生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

6.试点地区有关用地适用试点政策。对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和矿业用地试点等试点地区,在判定试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合法性时,按相应的试点政策判定,在•土地疑似违法图斑核查情况登记卡‣用地手续栏目中填报有关批准手续,同时在试点类型栏目中标注相应试点类型和批准试点的文件号。

7.取消实地伪变化填报选项。2011土地卫片执法检查下发的疑似违法图斑是经土地变更调查已经认定的新增建设用地,核查后不得认定为实地伪变化。在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中取消实地伪变化填报选项。

(二)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有关政策。

1.合法、违法、伪变化图斑的判定标准。

合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是指矿业权人持有合法有效的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并在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权限范围内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合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涉及的矿产卫片图斑判定为合法图斑。对于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矿业权人依法办理延续登记且登记机关受理的,涉及的矿产卫片图斑判定为合法图斑。

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是指未取得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擅自 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涉及的矿产卫片图斑判定为违法图斑。

伪变化图斑是指图斑中心点坐标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在2011年期间,未发生过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活动。

2.违法勘查开采行为的处理方式。

对于违法勘查开采行为,采取立案、非立案处理、不处理3种处理方式。符合立案条件的,必须立案处理;通过政府组织、部门联合执法等方式对违法勘查开采行为进行综合整治的,为非立案处理;不处理是指对于历史遗留的开采痕迹,停采多年已经自然恢复,无需处理。非立案处理、不处理必须说明情况并附相关材料。

七、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自治区制定并下发全区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区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动员部署会议。各市、县(市、区)召开会议动员部署,成立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订工作实施方案。

(二)学习培训。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国土资发„2012‟16号文件、•卫片执法检查规范‣及本实施方案,通过举办和参加各种培训班,全面掌握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内容、要求,准确把握政策界限、技术规范。

(三)边核查边查处整改。国土资源部下发疑似违法图斑数据前,各地按照桂国土资发„2012‟3号文件要求,核实各类违法违规用地、违法违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核实确认一宗,查处整改到位一宗; 国土资源部下发疑似违法图斑数据后,各地在开展集中查处整改专项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核查、查处整改工作,全面完成核查和查处整改工作任务。

(四)录入数据、立卷归档。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材料进行整理,按照“文件齐备、图件齐全、真实准确、整齐有序”的要求,收集、整理、归档各类文件和卷宗材料,装订成册。按照•卫片执法检查规范‣要求将相关内容数据录入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逐级上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成数据审核小组对各地填报的数据进行审核,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根据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核意见纠正完善有关数据。

(五)督查与验收。各市、县(市、区)完成自查工作后,自治区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各市、县(市、区)自查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在各市、县(市、区)开展整改的基础上,由自治区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市、县(市、区)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进行验收。

(六)成果上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要求按时报送各阶段成果。各市国土资源局于2012年7月20日前向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上报工作情况报告及相关表格。各市国土资源局上报的工作情况报告及相关表格须经市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审核同意,由填表人、审核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填报单位公章,以纸质和电子文件形式上报,纸质报送4份,纸质与电子数据必须一致。相关统计表格电子文件通过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信息系统上报;工 作情况报告通过电子邮件报至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局邮箱:zfjcj2007@126.com。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领导,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各地要成立国土资源、监察、公安、司法、发展改革、规划、建设、交通、林业、农业、安监等部门参与的土地矿产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落实机构、人员和经费,精心组织开展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确保卫片执法检查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认真核实情况,严肃查处整改。各地要按照国土资发„2012‟16号文件和•卫片执法检查规范‣要求,认真核查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疑似违法图斑,对核实的土地矿产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整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要尽快立案查处,加快案件查办速度,确保对事对人都依法处理落实到位;能够复耕复绿的地块、矿山,要坚决复耕复绿,恢复地貌;符合用地报批条件,特别是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项目违法用地,在对事对人查处到位后,要于2012年4月底前组织报批材料上报至自治区。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违法违规用地用矿性质,分门别类逐一制定查处整改措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查处整改时限等,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确保履行查处违法违规用地用矿和服务报批的职责落实到位。因特殊原因难以查处的,要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上 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

(三)加强督查指导,保持信息畅通。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加强业务培训,确保相关工作人员正确掌握相关政策和技术要求。为加强沟通指导,及时掌握各地工作动态,尽早发现问题,实行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文件信息备案制度和工作周报制度。各市要按自治区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每周按时上报工作周报,及时上报一周工作进展情况、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改进工作建议等,同时要及时将本市印发的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通知、方案、简报等文件材料报送自治区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自治区、各市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印发•简报‣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推荐好的做法和经验,并根据工作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和全面督查工作,指导各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逐级落实责任,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要求,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数据经验收后不得再更改,并且实行图斑核查和数据上报签名制度。各地上报的各种数据表格,要由填表人、审核人签名,并对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直接责任;各级领导要认真审查,严格把关,审核签字,并对填报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负领导责任。各地不得弄虚作假、瞒报漏报数据、伪造审批文件或用地现场等。为切实加强对填报数据审核把关工作,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抽调人员组成审核小组,专门负责数据成果审核工作,必要时应进行实地核查,对审核发现的问题,要予以指出并及时整改。国土资源 部或自治区组织验收时发现存在弄虚作假、瞒报漏报的,实行一票否决,不予通过验收,并公开通报批评和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把握工作进度,按时完成任务。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各地要严格按照本方案工作步骤和进度安排,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凡因工作推拖、措施不力、压案不查等原因没有完成工作任务,造成辖区2011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违法占用耕地面积比例高于15%或违法违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后果严重的,自治区将视情况约谈当地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扣减当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暂停受理新增建设用地报批材料、暂停矿业权审批等,同时严肃追究负有责任的有关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下载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的解读[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的解读[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