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问责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
2013年11月11日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问责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问责工作,落实案件风险责任,促进案件风险防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问责工作,适用本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外国银行分行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案件问责工作参照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案件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独立实施或参与实施的,或外部人员实施的,侵犯银行业金融机构或客户资金或其他财产杈益的,涉嫌触犯刑法,已由公安、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按规定应当移送公安、司法机关立案查处的刑事犯罪案件。
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在案件中涉嫌犯罪或存在其他与案件直接相关的违法违规行为的,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重大、恶性案件;
(一)涉案金额等值人民币一千万元(含)以上的;
(二)性质恶劣,造成挤兑、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等重大社会不良影响的;
(三)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认定的其他属于重大、恶性的案件。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案件问责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案件责任人员实施责任追究的行为。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案件责任人员是指对案件发生负有责任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包括作案人员,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实施人或参与人以及对案件发生负有管理、领导、监督责任的人员。
对案件发生负有管理、领导责任的人员是指不履行或未有效履行管理职责,导致有关环节内部控制失效,致使案件发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或分支机构的负责人或部门负责人。对案件发生资有监督责任的人员是指不履行或未有效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应当发现而未能及时发现、报告案件及风险的人员。
第七条 案件责任人员范围应当根据相关岗位和业务条线的职责内容、管理权限、履职情况等因素予以认定。第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问责应当遵循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杈责对等、责任明确、逐级追究的原则。
第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问责工作应当接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和指导。第二章问责主要方式
第十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问责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一)纪律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
(二)经济处理:包括扣减绩效工资、降低薪酬级次、要求赔偿经济损失等。
(三)其他问责方式:包括通报批评、责令辞职、解除劳动合同等。
第十一条 案件问责方式可以合并使用,但对于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不得以经济处理或其他问责方式代替纪律处分。第三章 问责基本标准
第十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追究案发层级机构案件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对其上一级机构涉案条线部门负责人、机构分管负责人、机构主要负责人及其他案件责任人员做出责任认定,根据责任认定情况进行问责。
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除追究案发层级机构及其上一级机构案件责任人员的责任外,还应当对案发层级机构上一级机构的上级机构涉案条线部门负责人、机构分管负责人、机构主要负责人及其他案件责任人员做出责任认定,根据责任认定情况进行问责。
第十三条 根据责任认定情况,发生涉案金额等值人民币一百万元(含)以上案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给予案发层级机构主要负责人记大过(含)以上处分;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给予案发层级机构主要负责人及其上一级机构分管负责人降级(含)以上处分。第十四条 根据责任认定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免予追究有关案件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因不可抗力造成违法违规的;
(二)因紧急避险,被迫釆取非常规手段处置突发事件,且所造成的损害明显小于不釆取紧急避险措施可能造成的损害的;
(三)受他人暴力胁迫实施违法违规行为,且事后及时报告并积极釆取补救措施的;
(四)案发前已发现相关环节内部控制问题并及时提示风险、提出整改要求,或主动反映、举报案件线索的;
(五)在集体决策的违法违规行为中明确表达不同意意见且有记录的;
(六)其他可以免责的情形。
第十五条 根据责任认定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对有关案件责任人员从轻或减轻处理:
(一)情节轻微且未造成损害的;
(二)因抵制无效,被迫执行上级错误决定或命令而实施违法违规行为的,但执行上级明显违法违规决定或命令的除外;
(三)自查发现、主动揭露案件的;
(四)主动釆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轻危害后果的;
(五)积极配合案件调查,为案件调查、减少损失、挽回影响发挥重要作用或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六)受他人恶意欺诈实施违法违规行为,且事后及时报告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的;
(七)其他可以从轻、减轻处理的情形。
第十六条 根据责任认定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对有关案件责任人员从重处理:
(一)发生重大、恶性案件,或一年内发生同质同类案件的;
(二)监督管理严重失职,致使内部控制严重失效,从而引发案件的;
(三)指使、授意、教唆或胁迫他人违法违规操作,发生案件的;
(四)对违法违规事实或发现的重要案件线索不及时报告、制止、处理,从而引发案件或导致案件情节进一步加重的;
(五)对上级机构或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指出的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或提出的整改意见,未釆取落实措施或落实不到位,发生案件的;
(六)案发后,瞒报或故意漏报、迟报、错报案件信息的;
(七)隐瞒案件事实或隐匿、伪造、篡改、毁灭证据,抗拒、妨碍、不配合案件调查和处理的;
(八)对检举人、证人、鉴定人、调查处理人实施威胁、恐吓或打击报复的;
(九)其他应当从重处理的情形。
第十七条 案件责任人员被撤职后,二年内不得安排担任同职(级)及以上职务。
第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离职人员对离职前的案件发生负有责任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做出责任认定,并报告监管机构,案件责任人仍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任职的,应当将认定结果及拟处理意见移送离职人员现任职单位。
第十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案件问责工作中应当依法保障案件责任人员申诉的权利。
第二十条 案件责任人员涉嫌犯罪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第四章 问责基本程序
第二十一条 发生涉案金额等值人民币一百万元(含)以上案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暂停案发层级机构分管负责人职务,并视情况暂停案发层级机构主要负责人职务,责成其积极配合案件调查。
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暂停案发层级机构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职务,并视情况暂停案发层级机构上一级机构分管负责人职务,责成其积极配合案件调查。案件调查结束后,确认被暂停职务的人员履行了相关职责的,即予恢复原职。
第二十二条 案件查清后,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员工管理权限组织开展具体案件问责工作。
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全国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由法人机构总部或省级(一级)分支机构牵头组织开展具体案件问责工作,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由法人机构总部牵头组织开展具体案件问责工作。
案发层级机构人员不得参与具体案件问责工作,但案发层级机构为法人机构总部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案件责任人员做出免责、从轻或减轻处理的责任认定,应当逐一提出处理意见和理由,并由案发层级机构的上一级机构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第二十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原则上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对案件责任人员做出处理决定,并在决定后5个工作日内由案发层级机构的上一级机构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对确需延长案件办理时间的,应当征得银监会或其省级派出机构同意。第五章问责监督
第二十五条 问责工作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展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追究负责具体案件问责工作层级机构主要负责人责任。涉嫌犯罪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
第二十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展问责工作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依法釆取监管措施,督促其严肃问责。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或修订本机构案件责任追究工作制度,并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备。
第二十八条 个别金融机构组织构架和层级不适用本办法有关要求的,机构法人应当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提出申请,由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决定。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实施后,有关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问责工作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第三十条 本 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案件问责管理暂行办法
案件问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案件问责工作,落实案件风险责任,促进案件风险防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问责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银监办发〔2013〕255号文)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及辖内各营业网点(以下简称信用社)案件问责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案件是指信用社从业人员独立实施或参与实施的,或外部人员实施的,侵犯信用社或客户资金或其他财产权益的,涉嫌触犯刑法,已由公安、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按规定应当移送公安、司法机关立案查处的刑事犯罪案件。
信用社从业人员在案件中涉嫌犯罪或存在其他与案件直接相关的违法违规行为的,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重大、恶性案件:
(一)涉案金额等值人民币一千万元(含)以上的;
(二)性质恶劣,造成挤兑、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等重大社会不良影响的;
(三)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认定的其他属于重大、恶性的案件。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案件问责是指信用社对案件责任人员实施责任追究的行为。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案件责任人员是指对案件发生负有责任的信用社从业人员,包括作案人员,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实施人或参与人以及对案件发生负有管理、领导、监督责任的人员。
对案件发生负有管理、领导责任的人员是指不履行或未有效履行管理职责,导致有关环节内部控制失效,致使案件发生的部门或营业网点的负责人。
对案件发生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员是指不履行或未有效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应当发现而未能及时发现、报告案件及风险的人员。
第七条 案件责任人员范围应当根据相关岗位和业务条线的职责内容、管理权限、履职情况等因素予以认定。
第八条 信用社案件问责应当遵循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权责对等、责任明确、逐级追究的原则。
第九条 信用社案件问责工作应当接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 问责主要方式 第十条 信用社案件问责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一)纪律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
(二)经济处理:包括扣减绩效工资、降低薪酬级次、要求赔偿经济损失等。
(三)其他问责方式:包括通报批评、责令辞职、解除劳动合同等。
第十一条 案件问责方式可以合并使用,但对于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不得以经济处理或其他问责方式代替纪律处分。
第三章 问责基本标准
第十二条 信用社应当追究案发营业网点案件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对其营业网点负责人、联社涉案业务条线部门负责人和联社分管领导、联社主要负责人及其他案件责任人员做出责任认定,根据责任认定情况进行问责。
第十三条 根据责任认定情况,发生涉案金额等值人民币一百万元(含)以上案件的,信用社应当给予案发营业网点主要负责人记大过(含)以上处分;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信用社应当给予案发营业网点主要负责人及联社涉案业务条线部门负责人降级(含)以上处分。第十四条 根据责任认定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信用社可以免予追究有关案件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因不可抗力造成违法违规的;
(二)因紧急避险,被迫采取非常规手段处置突发事件,且所造成的损害明显小于不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可能造成的损害的;
(三)受他人暴力胁迫实施违法违规行为,且事后及时报告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的;
(四)案发前已发现相关环节内部控制问题并及时提示风险、提出整改要求,或主动反映、举报案件线索的;
(五)在集体决策的违法违规行为中明确表达不同意意见且有记录的;
(六)其他可以免责的情形。
第十五条 根据责任认定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信用社可以对有关案件责任人员从轻或减轻处理:
(一)情节轻微且未造成损害的;
(二)因抵制无效,被迫执行上级错误决定或命令而实施违法违规行为的,但执行上级明显违法违规决定或命令的除外;
(三)自查发现、主动揭露案件的;
(四)主动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轻危害后果的;
(五)积极配合案件调查,为案件调查、减少损失、挽回影响发挥重要作用或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六)受他人恶意欺诈实施违法违规行为,且事后及时报告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的;
(七)其他可以从轻、减轻处理的情形。
第十六条 根据责任认定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信用社应当对有关案件责任人员从重处理:
(一)发生重大、恶性案件,或一年内发生同质同类案件的;
(二)监督管理严重失职,致使内部控制严重失效,从而引发案件的;
(三)指使、授意、教唆或胁迫他人违法违规操作,发生案件的;
(四)对违法违规事实或发现的重要案件线索不及时报告、制止、处理,从而引发案件或导致案件情节进一步加重的;
(五)对上级机构或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指出的内部控制薄弱环节或提出的整改意见,未采取落实措施或落实不到位,发生案件的;
(六)案发后,瞒报或故意漏报、迟报、错报案件信息的;
(七)隐瞒案件事实或隐匿、伪造、篡改、毁灭证据,抗拒、妨碍、不配合案件调查和处理的;
(八)对检举人、证人、鉴定人、调查处理人实施威胁、恐吓或打击报复的;
(九)其他应当从重处理的情形。
第十七条 案件责任人员被撤职后,二年内不得安排担任同职(级)及以上职务。
第十八条 信用社离职人员对离职前的案件发生负有责任的,信用社应当做出责任认定,并报告监管机构;案件责任人仍在信用社任职的,应当做出认定结果及拟处理意见移送离职人员现任职单位。
第十九条 信用社在案件问责工作中应当依法保障案件责任人员申诉的权利。
第二十条 案件责任人员涉嫌犯罪的,信用社应当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
第四章 问责基本程序
第二十一条 发生涉案金额等值人民币一百万元(含)以上案件的,信用社应当暂停案发营业网点负责人职务,责成其积极配合案件调查。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信用社应当暂停案发营业网点负责人职务,并视情况暂停案发涉案业务条线部门负责人职务,责成其积极配合案件调查。
案件调查结束后,确认被暂停职务的人员履行了相关职责的,即予恢复原职。
第二十二条 案件查清后,信用社应当按照员工管理权限组织开展具体案件问责工作。
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由联社纪委牵头组织开展具体案件问责工作。
案发营业网点人员不得参与具体案件问责工作。第二十三条 信用社对案件责任人员做出免责、从轻或减轻处理的责任认定,应当逐一提出处理意见和理由,并由案发层级机构的上一级机构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第二十四条 信用社原则上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对案件责任人员做出处理决定,并在决定后5个工作日内由案发层级机构的上一级机构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告。
对确需延长案件办理时间的,应当征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同意。
第五章 问责监督
第二十五条 问责工作未按照〘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问责工作管理暂行制度〗的通知〙(银监办发〔2013〕 255号)规定开展的,联社应当追究具体案件问责工作层级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应当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
第二十六条 联社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开展问责工作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依法采取监管措施,督促其严肃问责。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实施后,有关案件问责工作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规程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组织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形成协调有序、边界清晰、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过程的规范和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机关各部门及银监会省级派出机构(以下简称银监局)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处置工作应当遵守本规程。
第三条
本规程所称案件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独立或共同实施,或与外部人员合伙实施的,以银行业金融机构或客户的资金、财产为侵犯对象的,涉嫌触犯刑法,依法应当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或已由公安、司法机关依法立案侦查的事件或银行业金融机构遭受外部诈骗、盗窃、抢劫等侵害,依法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事件。
第四条
本规程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包括案件信息报送及登记、案件调查、案件审结和后续处置。
第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案件处置工作负直接责任。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制定本机构案件处置政策和制度,并有效落实和执行。
第六条
银监局负责有关案件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指导、督促或直接参与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的处置工作,督促发案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责任人实施问责,督促、跟踪及评价后续整改情况,对本辖区的案件处置工作负监管责任。
第七条
银监会机关相关部门对案件处置工作负督导和稽查责任。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和案件稽查部门按照分工协作、各有侧重的原则,指导和督促银监局开展案件处置工作,必要时可以直接参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的处置工作。
银监会机关相关部门通过召开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防控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的方式,形成部门问的协调机制。
第八条
银监会机关相关部门、银监局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针对每个案件指定相应承办部门和主办人员。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的调查实行专案负责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发生案件后,应当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金额组成由相应层级的管理人员负责的专案组,承担案件的调查工作。
银监局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金额,组成相应专案督导检查组(以下简称“督查组”),负责指导、督促或直接参与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调查工作。
银监会机关相关部门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金额决定是否组成督查组。银监会机关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联席会议确定督查组的组成,实行专案督查,负责指导、督促或参与案件调查工作,协调相关办案部门。
银监会督查组的组成原则是:
(一)只涉及单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由银监会机关相关机构监管部门牵头组成督查组,必要时案件稽查等部门参加。
(二)涉及多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由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牵头组成由机构监管部门参加的督查组。案件稽查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机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
第二章 案件信息报送及登记
第九条
案件信息报送及登记按照《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及登记办法》执行。
第三章 案件调查
第十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报送《案件信息确认报告》,初步确认案件的同时,应当立即按照本规程第八条的规定成立专案组,负责案件调查工作。
专案组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启动应急预案,清查账目,及时采取风险化解措施,保全资产。(二)调查涉及人员,及时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舆情控制,维护发案机构正常经营秩序,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机关对案件进行调查,初步确定案件性质。
(三)查清基本案情,确定案件性质,及时向银监局书面报告。
(四)查找内部制度和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厘清案件有关责任。
(五)总结发案原因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和有关责任人处理意见。
第十一条
银监会机关相关部门及银监局接到《案件信息确认报告》后,应当按照本规程第八条的规定,决定成立督查组,确定主办人员。
督查组在案件调查阶段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指导、督促并跟踪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案件应急处置与调查工作,及时掌握案件调查和侦办情况,协调做好跨行资金核查,必要时可以直接介入调查或延伸调查。
(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或者按照《中国银监会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规定》及时移送案件,开展相应工作。
(三)上报案件调查和督查报告。
(四)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报告的案件性质提出明确意见,根据案件反映的问题,提出有关责任追究、整改措施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行政处罚和强制性监管措施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
案件调查、督查报告的路径是:
(一)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或案件稽查部门单独派出的督查组向本部门报告案件调查情况,并视案情向分管会领导报告。
(二)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案件稽查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督查组向联席会议报告案件调查情况,由牵头部门向分管会领导报告。
(三)银监局案件调查的进展情况,应当及时报送案件督查牵头部门,同时抄送其他有关部门。
第十三条
案件调查工作结束后,银行业金融机构专案组应当在明确案件性质、确定涉案金额、初步判定风险的基础上形成案件调查报告,报送银监局。
第十四条
案件调查和督查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收集证据。收集的证据材料应当合法、客观,并与所证明的事项相关联。禁止以非法手段获取证据。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调查、监管部门案件督查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擅自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披露有关情况。
第十五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应当完整保存案件调查、督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料和工作记录,存档备查。
第四章 案件审结
第十六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总结案件教训、分析存在问题、确定问责方案和整改措施后,向银监局提交案件审结报告。
第十七条
银监局应当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审结报告、整改方案、责任人追究意见报送银监会案件督查牵头部门,同时抄送其他有关部门。
第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审结后,应当及时向银监局报送案例材料,银监局负责向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报送案例材料,其中应当包括对案件发生和案件处置的经验、教训总结。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负责对案例材料进行整理。
第十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坚持专案专档制度。发案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银监局应当分别建立档案,做到每案立卷,专人管理。
第五章 案件后续处置
第二十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确定相关人员责任和整改方案后,应当尽快进行责任追究和整改,并将进展情况及时向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或银监局报告。
第二十一条
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及银监局应当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整改方案、下阶段案件防控工作安排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情况,进行跟踪督促和评价。
第二十二条
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及银监局应当将案件发生情况、案件处置、风险化解情况、整改效果、责任追究等内容作为对发案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监管评级、市场准入审批、监管计划制订的重要参考。
第二十三条
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应当对整个案件处置工作过程进行评价,有关情况通过联席会议反馈给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
第二十四条
司法机关对案件结案后,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司法机关对案件性质和涉案金额的认定填报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中案件报表相应内容,作为有关案件的最终统计结论。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规程由银监会负责解释与修订。
第二十六条
本规程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
第四篇: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案件问责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案件问责工作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增强村镇银行案件风险责任意识,规范案件责任追究工作,有效遏制各类案件的发生,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问责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银监办发„2013‟255号)内容,结合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内控管理相关规定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案件包括: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以下简称村镇银行)从业人员实施或因未正确履行岗位职责所引发的,以村镇银行或其客户的资金、财产、权益为侵犯对象的侵占、挪用、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以及诈骗、盗窃、抢劫等,应移送司法机关或经公安、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
本办法所称涉案金额是指案发时犯罪嫌疑人侵占、挪用等涉及村镇银行或其客户资金财产、权益的价值数额。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案件责任人员,是指对案件的发生负有责任的我行从业人员,包括: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其中,间接责任人划分为: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机构经营管理责任人、其他间接责任人。
(一)直接责任人: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独立实施或共同实施,或与外部人员合伙实施侵犯本机构或本机构客户资金、财产、权益行为的涉嫌违法犯罪人;因故意或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
自己的职责,对形成案件风险、引发不良后果起直接作用的违纪违规人员。
(二)间接责任人: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未能有效制约或防范案件的发生,对案件造成的风险或者不良后果起间接性作用的村镇银行工作人员。
1.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指村镇银行对案件防控治理承担首要责任的董事长。
2.机构经营管理责任人:指村镇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具体划分为:
(1)主要负责人:指村镇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中的主要人员,一般为董事长、行长。
(2)分管负责人:指在村镇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工作分工中,对发生案件风险的岗位、环节、领域或业务直接分工管理的高管人员,一般为副行长。
(3)相关负责人:指在村镇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工作分工中,分管与直接发生案件岗位、环节、领域或业务等相关联、相制约工作,对造成案件风险或不良后果负连带管理责任的高管人员,一般为副行长,以及承担检查监督职责的监事长等。
3.其他间接责任人:在其职责范围内,因故意、过失或不尽职,对应制约、管理或监督的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知情不报,未能有效防范案件发生,对造成案件风险或者不良
后果负间接责任的其他工作人员,一般为中层负责人和普通员工。
第四条
村镇银行案件责任追究遵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责任明确、处理适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权责对等、逐级追究”的原则,根据案件性质、涉案金额、风险损失、社会影响程度等情况,在核实相关人员责任基础上,按照管理权限,由有权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及程序予以追究。
第五条
村镇银行案件责任追究包括:纪律处分、经济处罚和其它处罚。
(一)纪律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查看、开除。
(二)经济处罚:包括扣减绩效收入、降低薪酬级次、赔偿经济损失等。
(三)其它处罚:包括批评教育、组织处理和变更劳动关系。其中批评教育包括:责令限期改正、责令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组织处理包括:调离、停职、免职、责令辞职等;变更劳动关系即与案件责任人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以上方式可以并用。
第六条
对各类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
(一)直接责任人涉嫌违法犯罪的,无论金额大小,一律开除。主要包括以下行为:
1.利用工作之便收储、收贷、收息不入账或偷支储户存款、冒名发放贷款的;
2.私刻或盗用公章、法人代表印章、客户印章,伪造或盗用公文、盗用客户信息资料、伪造凭证、模仿有权签字人签字等手段,直接进行诈骗、贪污、挪用资金的;
3.与社会上犯罪分子或团伙互相串联,充当内线、进行诈骗、盗窃、抢劫资金活动的;
4.为社会上的犯罪分子或团伙开具票据、信用证、信用卡、存款凭证等信用工具,提供信用担保、提供虚假注册资金证明、引资承诺书,提供密押或其他密件,泄露金融商业机密,进行诈骗资金活动的;
5.利用职务之便接受贿赂,或贪污、挪用、盗用库存现金及联行、结算资金的;
6.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者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并认定罪名成立的;
7.利用职务之便,采取非正常手段从村镇银行直接或间接获得资金从事经商办企业、参股谋取利益、直接或间接从事高利贷放款,造成经济损失的;
8.利用计算机挪用、盗用资金作案的; 9.进行其他经济犯罪活动的。
(二)凡因故意或过失,不履职或不正确履职尽职,导致发生重大案件起直接作用的直接责任人员,一律解除劳动合同。主要包括以下行为:
1.对伪造或虚构的密押、重要凭证、单据及其他证明文件审查发现虚假或明知虚假,在本制约岗位或相关岗位未制止或报告,导致案件发生的;
2.故意或明知违反业务规章制度操作,擅自简化审查和工作程序导致案件发生的;
3.滥用职权,越权审批,徇情办事导致案件发生的; 4.因故意或过失,不履职尽责,造成重要凭证、密押、押数机、印章被盗用发生案件的;
5.不执行计算机安全管理操作规定,泄露密码、擅自抹账,违规办理业务,为违法犯罪提供条件的;
6.案发后,作为责任人隐瞒事实,影响案件查处的。7.其他因故意或知情情况下,违章操作,未严格履职引发重大案件的行为。
第七条
对各类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
(一)各支行(营业部)负责人案件责任的追究
1.支行发生案件的,给予本级主要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分管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2.支行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20万元以上责任性案件的,本级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必须引咎辞职,并视情节轻重予以相应纪律处分。
3.辖属的营业网点发生案件后,网点负责人一律予以免职,并在核实责任后,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二)村镇银行高管人员案件责任的追究
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案件的,根据案件情况、损失和责任,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相关负责人警告以上处分。
发生单个案件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案件的,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记过以上处分,给予主要负责人记大过(含)以上处分,给予分管负责人撤职以上处分,给予相关负责人记过以上处分。
内发生单个案件在500万元以上或案件合计涉案金额在1000万元(含)以上的,给予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记大过以上处分,给予主要负责人撤职以上处分,给予分管负责人留用察看以上处分,给予相关负责人记大过以上处分。
凡发生损失金额100万元以上责任性案件的,村镇银行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相关负责人必须引咎辞职,并视情况给予相应纪律处分。
(三)对其他间接责任人案件责任的追究
对岗位流程制约监督、业务部门管理、监督部门检查等未尽职尽责,存在以下问题之一,致使发生各类案件且应承担责任的其他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案件大小,由本级或上级有权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分别给予警告以上纪律处分:
1.工作不负责任,规章制度不落实、不执行的;
2.审批、把关不严,监督检查不到位,岗位制约和履职不力的;
3.不如实反映事实真相,影响案件查处的; 4.案件发生后,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的; 5.不报案或报案迟缓,贻误办案时机的。
6.违反规定领用、使用、作废和管理重要空白凭证,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的;
7.擅离职守,造成单人上岗(临柜)、守库或押运的; 8.发现问题或案件不及时采取安全措施,不向领导或上级报告,知情不举的。
第八条
村镇银行发生外部侵害案件(诈骗、抢劫、盗窃等),本行工作人员存在违规或过失的,比照以上条款追究有关管理人员责任;存在违规或过失并发生人员伤亡和涉枪案件的,从重追究有关管理负责人责任。
第九条
村镇银行发生案件造成损失的,相关案件责任人员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案件责任人的赔偿比例由村镇银行根据案件性质、损失程度、相关责任大小进行划分。
村镇银行发生案件后,对机构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机构经营管理责任人、其他间接责任人要根据责任大小扣减相应的绩效工资。
具体赔偿标准、扣减相应的绩效工资由村镇银行行务会根据承担责任大小以及当地经济状况研究决定。
第十条
案件责任人为中共党员的,由本级或上级党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根据其承担的责任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
案件责任人员涉嫌违法犯罪的,一律按照规定程序移送司法机关,严禁以经济处罚和纪律处分代替法律制裁。
已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村镇银行应密切关注案件进展情况,尽量减少资金损失。
第十一条 根据责任认定情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于追究有关案件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因不可抗力造成违法违规的;
(二)因紧急避险,被迫采取非常规手段处置突发事件,其所造成的损失明显小于不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可能造成的损害的;
(三)其他可以免责的情形。
第十二条
对自查发现的案件,在管理责任追究上可作从轻处罚;对尽职免责、经确认没有管理责任的,可以不予追究。以下情况,可从轻、减轻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一)自查发现、主动揭露和暴露案件的;
(二)情节轻微且未造成损害;
(三)因抵制无效,被迫执行上级错误命令而实施违法违规行为的,但执行上级明显违法违规决定或命令的除外;
(四)积极配合案件调查,为案件调查、减少损失、挽回影响发挥重要作用或有重大立功表现;
(五)案发后及时主动追缴资金和积极赔偿损失的,根据挽回损失程度相应减轻有关人员责任;
(六)受他人恶意欺诈实施违法违规行为,且事后及时报告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七)其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理的情形。
第十三条
对被动发现案件,以及反复发生同质同类案件的,必须严格按照“一案四问责”和“上追两级”的要求落实责任追究。以下情况,应从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一)发生重大、恶性案件,或屡发同质同类案件,内发生案件2次以上的;
(二)监督管理严重失职,致使内控严重失效,从而引发案件的;
(二)对发现的案件苗头、违法违规事实或重大线索不及时报告、制止、整改、纠正、处理,或故意包庇隐瞒的;
(三)决策、指使、授意、教唆或胁迫他人实施违法违规行为的;
(四)发生案件后,不采取积极措施挽回影响和损失,或隐瞒事实真相,隐匿、伪造、篡改、毁灭证据和妨碍、干扰、阻挠、抗拒调查和处理的;
(五)案件引发支付风险或群体性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的;
(六)对监管机构指出的内控薄弱环节或提出的整改意见,未采取落实措施不到位,引发案件的;
(七)对检举人、证人、鉴定人、调查案处理人实施威胁、恐吓或打击报复的;
(八)其他应当从中处理的情形。
第十四条
村镇银行发生涉案金额100万元以上案件,暂停分管负责人职务,并视情况暂停案发基层网点主要负责人接职务,责成其积极配合案件调查并接受监管部门的督办。
第十五条
村镇银行发生案件,要在案发之日起3个月内对案件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做出处理决定,并在决定后5个工作日内,将案件查处情况和责任追究结果报告当地银行业监管部门。
第十六条
对于发现案件故意隐瞒不报或压案不报的,严肃追究案件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人责任。
第十七条
对给予案件责任人员纪律处分的,必须严格履行法定程序操作。
第十八条
村镇银行案件责任人员,如果对处罚不服,可按规定程序向做出处罚决定机构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可向管理部门提请复议,或向劳动管理部门申请仲裁。
第十九条
本规办法中所称“以上”均包含本数,所称“以下”均不包含本数。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禹州新民生村镇银行制定、解释、修改。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辽宁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规程
湖南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操作细则
(审议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组织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增强案件处置工作的严肃性、规范性与时效性,根据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工作规程》、《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及登记办法》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结合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银行监管机构的管理职责,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湖南银监局和各银监分局的案件处置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
本细则下列用语的含意是:
案件: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独立或共同实施、或与外部人员合伙实施,侵犯银行业金融机构或客户的资金、财产,或外部人员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诈骗、盗窃、抢劫等,涉嫌触犯刑法、已经或应当由公安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事件。已经由公安司法机关立案的,应当确认为案件。
案件风险事件:银行业金融机构已被发现,可能演化为案件,但尚未确认案件事实的风险事件。主要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员工非正常原因无故离岗或失踪、被拘禁或被双规;客户反映非自身原因账户资金发生异常;收到重大案件举报线索;媒体披露或在社会某一范围内传播的案件线索;大额授信企业负责人失踪、被拘禁或被双规;银行业金融机构员工可能涉及案件但尚未确认 的情况;其他由于人为侵害可能导致银行或客户资金、财产风险或损失的情况。
成功堵截案(事)件:银行业金融机构因人防、物防或技防措施成功阻碍或终止违法犯罪行为,未造成资金、财产损失的案件或案件风险事件。
案件(风险):包括案件和案件风险事件。
第四条
案件处置工作包括案件(风险)信息报告、案件调查、案件审结和后续处置。其中,案件风险事件、成功堵截案件不适用本细则中对案件调查、案件审结和后续处置的要求。
第二章
基本职责
第五条
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案件处置工作负直接责任,应有效落实和执行其法人机构或行业管理部门、银行监管机构制定的案件处置制度。
案件处置制度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案件处置预案,案件处置权限、职责和流程,案件问责政策和标准,案件(风险)信息和案件处置情况报告要求等。
第六条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应制定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处置制度,辖内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制定本机构案件处置制度,并报所在地银行监管机构备案。
辖内各非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省、市级管理机构,应将其法人机构制定的案件处置制度、其上级非法人机构或本级机构制定的相应实施细则或类似制度性文件,报所在地银行监管机构备案。第七条
辖内各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工作报告惯例,及时、真实、规范地向所在地银行监管机构报送本级机构及下属各级机构(含异地下属机构,下同)的案件(风险)信息和相关案件处置报告。
第八条
湖南银监局各监管处、案防(安保)办和其他相关处室,按照职责分工履行对辖内案件处置工作的监管责任。
各监管处对所监管的长沙地区各级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处置工作负属地监管责任,主要包括:督促、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案件(风险)进行核查、确认和报告;督促、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应急处置和案件调查工作;督促、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内部问责、后续整改并进行跟踪、评价;根据案件性质和责任认定情况,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案防(安保)办对辖内案件处置工作负功能监管责任,主要包括:结合银监会要求和辖内实际,研究提出加强案件处置工作的意见建议;根据具体情况或局领导指示,对案件处置工作进行个案指导和跟踪督促;会同相关监管处审查案件(风险)信息和案件处置工作质量,向银监会归口报送辖内案件(风险)信息、相关案件处置报告及案件督查情况报告。
各监管处和案防(安保)办按照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分工协作、各有侧重的原则,指导和督促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银监分局开展案件处置工作,并加强工作沟通和信息共享。
对于辖内案件处置中涉及的重大疑难问题,由分管局领导组织相关监管处、政策法规处、案防(安保)办、相关银监分局或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研究,提出处理意见。第九条
各银监分局参照第八条要求对本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处置工作负属地监管责任,并应按照本细则要求,及时、真实、规范地向湖南银监局报送辖区内的案件(风险)信息、相关案件处置报告及案件督查情况报告。
第十条
辖内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监管机构应针对每个案件和案件风险事件指定相应承办部门和主办人员。
主办人员必须参与案件或案件风险事件处置的全过程,熟悉案件或案件风险事件情况,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告等工作。特殊情况需要更换主办人员,应做好交接手续。
第十一条
辖内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银行监管机构的监管部门应建立案件档案,做到每案立卷,专人管理。
第十二条
湖南银监局案防(安保)办按照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风险)信息报送及登记办法》的要求,负责建立并维护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确认信息台账和案件风险信息台账。
第三章 案件(风险)信息报告
第十三条
对符合银监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中重大突发事件报送标准的案件风险信息,按照该制度规定的方式报送。湖南银监局办公室向银监会办公厅报送相关《重大突发事件报告》的同时,要抄报银监会案件稽查部门,并内部抄送案防(安保)办和相关监管处。
第十四条
对不符合银监会《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制度》中重大突发事件报送标准的案件风险信息,以《案件风险信息快报》(见附件一)形式及时报送。
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事发机构发现事件后18小时内向所在地银行监管机构报送。银监分局、湖南银监局在接到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报告后,应尽快向上级监管机构报送。湖南银监局原则上应在事发机构发现事件后24小时内向银监会报送。
第十五条
银监分局、湖南银监局应督促、指导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报送的案件风险事件及时进行核查、确认。对尚未确认为案件或予以撤销的案件风险事件,应以适当方式按季向上级监管机构书面报告后续进展情况。
第十六条
案件风险事件经核查确认不构成案件的,以《案件风险信息撤销报告》(见附件三)形式及时报送案件风险撤销信息。
第十七条
案件风险事件经核查确认为案件,或者未经报送案件风险信息而直接确认为案件的,以《案件信息确认报告》(见附件二)形式及时报送案件确认信息。其中,未经报送案件风险信息而直接确认为案件的,执行第十四条规定的报送时限要求。
第十八条
成功堵截的案件或案件风险事件,均以《案件风险信息快报》方式报送,并在标题或正文中注明“成功堵截”字样,报送时限可根据事件紧急程度适当延长。
第四章 案件调查
第十九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初步确认案件后,应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金额,立即组成由相应层级的管理人员负责的专案组,负责案件调查和相关处置工作。专案组在案件处置过程中应履行以下工作职责:启动应急预案,清查账目,及时采取风险化解措施,保全资产,维护发案机构正常经营秩序,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舆情控制;及时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机关对案件进行调查;调查涉及人员,查清基本案情,查找内部制度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厘清案件有关责任,提出案件调查报告;总结发案原因和教训,提出责任追究意见和整改措施。
第二十条
长沙地区或银监分局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案件,湖南银监局、银监分局应按照属地监管原则,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金额,组成相应的督查组,负责指导、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调查和相关处置工作。
银监分局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案件,湖南银监局应对银监分局、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处置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并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金额决定是否组成督查组赴案发地进行实地督促和指导。
督查组的组成原则是:涉及单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由对口监管部门组成;涉及多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由各对口监管部门联合组成,一般由涉案金额最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口的监管部门牵头;案防功能监管部门根据局领导的指示,可参与或牵头督查组的工作。根据案件性质和金额,督查组组长由局长、分管局领导或牵头部门负责人担任。
督查组在案件处置过程中应履行以下职责:指导、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应急处置与案件调查工作,必要时可以直接介入调查、协调跨行核查或开展相关调查;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 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必要时可直接向公安司法机关移送案件;跟踪掌握案件调查进展情况,提出案件督查情况报告;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责任追究、整改措施提出监管意见,提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监管措施的建议。
第二十一条
案件调查工作结束后,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以正式文件,及时向所在地银行监管机构报送案件调查报告。在报送案件确认信息后3个月内不能报送案件调查报告的,应书面说明原因。
案件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案件调查工作组织开展情况;案件发现情况,涉案人员、作案过程和作案手法;有关风险点和银行是否存在违规责任;涉案金额和初步判定的风险金额;案件处置进展情况及近期拟采取的措施等。
对于银行是否存在违规责任,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列明理由和依据。
第二十二条
银监分局、湖南银监局应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调查报告进行审查,结合监管工作情况及时向上级监管机构以正式文件报送案件督查情况报告,并将机构的调查报告作为附件。
第二十三条
报送案件调查报告之前,发现案件情况重大变化或需要紧急说明的情况,应按照案件(风险)信息的报告要求,及时以适当方式书面报告。
第五章 案件审结
第二十四条
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总结发案原因及教训、确定问责方案和整改方案后,应以正式文件及时向所在地银行监管机构报送案件审结报告及相关附件。在报送案件调查报告后3个月内不能报送案件审结报告的,应以适当方式书面说明原因。
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形成审结报告前,应就发案原因分析、问责意见、整改措施等事项与所在地银行监管机构沟通。
第二十五条
银监分局收到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报送的案件审结报告后,应对机构的案件审结情况进行审查,结合监管工作情况及时以正式文件向湖南银监局报送案件审结情况报告,并将机构的审结报告、问责方案、整改方案等作为附件。
湖南银监局收到银监分局、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审结(情况)报告后,参照上款规定向银监会报送案件审结情况报告。
第二十六条
案件审结后,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及时向所在地银行监管机构报送案例材料。银监分局相关部门、湖南银监局案防(安保)办对案例材料进行审核后,负责向上级银行监管机构报送。案例材料的框架内容参见附件五。
案例材料可以文字材料方式单独报送,也可作为案件审结(情况)报告的附件材料一同报送。
第六章 案件后续处置
第二十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确定相关人员责任和整改方案后,应尽快进行责任追究和整改。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及时向所在地银行监管机构报送责任追究结果和整改情况报告。
第二十八条
湖南银监局、银监分局的监管部门应结合案件发生原因和教训、责任追究情况、整改效果以及风险化解情况等 内容,对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处置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案防工作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并作为监管评级、市场准入、监管计划制订的重要参考。
第二十九条
公安司法机关对案件结案后,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银监分局、湖南银监局应按照案件(风险)信息的报告要求,及时报送《案件司法结论报告》(见附件四),并提供公安司法机关相关法律文书扫描件。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瞒报、漏报、迟报、错报案件(风险)信息,不能有效落实案件处置要求或及时报送案件处置相关报告的,银监分局、湖南银监局应及时指出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或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按照《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有关规定严肃问责并在全辖通报。
第三十一条
银监分局、湖南银监局在案件处置工作中开展相关调查、移送案件、采取审慎监管措施或实施行政处罚等相关事项的,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和银监会、湖南银监局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第三十二条 本细则由湖南银监局负责解释与修订。第三十三条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