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进课堂 局长吃食堂
校长进课堂 局长吃食堂 月16日,铁岭经济开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了“校长进课堂”活动,小学部校长戴维波,副校长李淑霞、赵兰英、申泽坤、吴萍等走进课堂,为小学部的师生们讲课。开发区教育局局长张欣、开发区教师学校校长赵敏杰等领导及各科教研员等来到我校观摩课堂。我校没有课的教师主动进入课堂听课学习。
课程安排在2、3、4、5、6节课,校长戴维波率先为六年三班的学生们上了一节语文课,课题是《千年梦圆在今朝》,戴校长通过新颖的教学设计,与学生们展开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戴校长还对课题做了延伸,联系到了现在全国上下都在热烈讨论的“中国梦”,鼓励师生们要有梦想,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会梦想成真。赵兰英为二年一班上了一节品生课——《人人有长处》,李淑霞上了一节数学课——《长方体的认识》,申泽坤上了一堂语文课《桥》,吴萍上了一堂语文课《自己的花让别人看的》。他们的课都各有特点,匠心独具,让师生们受益匪浅。
第四节课后,正是午餐时间,教育局局长张欣等一行人主动到学校食堂与师生们共进午餐,与师生们零距离接触,亲身感受食堂环境,体验师生就餐气氛,也为学校的“光盘行动”增添了一份荣耀。“校长进课堂,局长吃食堂”,这是开发区教育系统的一个小小缩影,但小缩影可以折射大光芒,作为开发区教育的管理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上级各部门“走基层、转作风”的要求,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股清新风气,让开发区的师生们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春天感受到了温暖,看到了希望。(开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 王丽杰供稿)
第二篇:吃食堂的岁月
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
——吃食堂的岁月
傍晚,和爷爷一起在院中乘凉,美好的月光下凉风习习,我惬意地闭上双眼,陶醉在月光之中。爷爷看着眼前美好的景象,不知不觉地讲起了过去的吃食堂岁月。
“1958年的秋天,是个热闹的季节。当时胶县农村各公社在一夜间办起了食堂。‘1959年更是个跃进年,人人思想插红旗,干劲胜过五八年……’这首歌还是我在读初中时由一位姓周的老师教唱的。可见,从1958年开始,全国上下都在搞大跃进。我当时只是初中生,虽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如何精彩,但是胶县城早已热火朝天。游行的队伍不分白天和夜晚,一群接着一群,有时绵延几公里,大家举着小红旗,扯着嗓子喊口号,踏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
“接着就掀起了大炼钢铁运动,县局以上的机关团体和中等学校相继停工、停课,办起了钢铁厂,竖起了一个连一个的土高炉,大量农村壮劳力一批批被调进城里或到青岛,拉风箱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整个县城的夜空被熊熊炉火映得通红。与此同时,基层公社又抽调了一批劳力到处进行‘砍树炼碳’运动。”
“留下来的老老少少和妇女们,由村干部领着在农田里搞‘大跃进’。为了表示将食堂办到底的决心和不让社员在自己家中烧饭吃,村干部带人人挖掉了各家各户的灶台,查封了所有用于磨面的石磨,动员社员把锅全部砸破卖给国家支援大炼钢铁。每到吃饭时使用饭票打饭,到1958年年底,基本还能吃饱。1959年,粮食按上级统一规定:每人每月三十斤定粮。到了1960年的春天,粮食短缺从农村波及城市,饥饿是每天的事。至今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这么一件事:一位18岁的小伙子走到一块玉米地时,饥饿难耐,就摘了一个生玉米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这时,被村里的干部看见了,追着他打,谁知他失足掉进了井里,打来出来时手里还握着一小块生玉米。”
“真是可怜啊!”我说。
爷爷接着说:“当时家家户户都勒紧了裤腰带度日,饥饿的恐慌威胁着每一个晓事的人。直到1960年冬天,历经了两年多的大食堂终于解散了。“
“大跃进”时,能吃饱肚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一件新衣服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而我们现在的餐桌上菜样五花八门,只要是我们想吃的东西都能吃到。这更应了一句俗语“过去是有什么吃什么,后来是吃什么有什么,现在是想什么吃什么。”不光是吃,“衣、住、行”上也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们的今天是党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人们的团结一心,直面困难和挫折,和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出现今天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现在有时会遇到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困难,有人选择了放弃,可是历史告诉我们要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勇敢地向困难发出挑战,最终就会战胜困难举得胜利的
第三篇:进食堂小结
XXX教师进食堂小结
为响应学校号召,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注重细节,采取各种措施,不断丰富“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内涵,确保此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和生活情况,老师与同学结对子交朋友,老师和学生相约食堂,坐在桌旁聊聊知心话,唠唠家常。
老师邀请班级结对子同学相约校园食堂共进午餐,大家坐在一起,吃在一起,坐在校园食堂的饭桌前,老师与学生没有了隔阂,轻松地气氛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大家畅所欲言,期间,老师不断地给同学们夹菜,让同学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
在校园食堂中彼此建立信任增进友情,同学们真正的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消除了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生疏,老师和学生的友谊也慢慢建立起来,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篇:法律进课堂
“法律进课堂”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实施《南部县依法治县刚要》《南部县“六五”普法规划》和贯彻落实好县委关于建设“平安南部”的总体部署,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提高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巩固我县社会政治稳定的打好局面。现就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社社会”为主题,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坚持以提高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位目标,一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为重点,大力发展“法治进学校”的活动,坚持品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并重,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法律进学校”活动,在校园中营造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增强学校领导、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直觉性,使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法律素质得到明显增强,真正做到学校依法管理、教师依法执教、学生自觉守法,为全面推进我县法治化进程尊定坚实基础。
三、任务内容 全县各中学五年级以上学生都要法治知识学习教育。每年的法制教育学习时间,除《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时间外应不少于每周一节课。
学校法治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课程标准规定的法律学习内容以及与学校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参考资料为《青少年学法守则》。
四、方法措施
1、为保证“法律进校园”活动顺利开展、有序推进,切实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特成立我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土旦才让
副组长:马占林、王海萍
各组员:东智加、王进珍、多杰卓玛、扎西措、各班主任。由副组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2、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组织领导与培训工作。“六五”普法期间,力争实现100%中小学配备兼职法制副校长。进一步规范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年内采取集中授课、辅导讲座、普法测试、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对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进行轮训,不断完善学校学法的领导体制,提高法制宣传教育能力和水平。
3、以服务师生、贴近青少年生活为原则,采取课堂教育和集中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推动青少年学生学法的落实。一方面,建立全面系统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要利用“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法制教育宣传日、宣传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特定时间,增强“法律进校园”的覆盖面和感染力。
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学法用法。通过举办法制文艺演出、模拟法庭、法制讲座、法制主题班会、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观看普法电教片、座谈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
5、结合“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为了明天”工程等活动,与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加强
对学生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指导,使青少年学生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不良行为作斗争,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对问题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积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6、以创建民主法治学校为载体,加强学校法治化管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不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抵触。
7、建立学校法治宣传教育责任制。
五、工作安排
1、一场法制教育报告会。学校领导或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为本校全体教职工集中作一场法制教育报告。
2、一堂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班主任老师结合学校政教处安排的十月主题班会,组织学校和家长积极参与,采取互动讨论等方式开展主题班会。
3、一节法制教育宣传页。针对我校学生特点,给每一位学生发放法制宣传页(宣传资料,以“11.9”消防日,草原防火安全为主),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4、一节法制教育课。学校领导、法制课教师、班主任分年级或到每一个班,采取以案说法等方式上好秋季法制教育第一课。
5、一节法制教育普法电教片。利用“12.4”普法日,由班主任确定主题,让学生观看一次普法电教片。
六、实施步骤
全县“法律进课堂”活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0月11日至10月20日)
重点工作:一是制定规划。结合各校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单位“法律进学校”实施方案。二是动员宣传,提高广大师生对“法律进课堂”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10月21日至11月20日)重点工作:在组织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成效的手段。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1月21日至12月30日)工作重点:县直各中小学校按照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认真开展自检自查工作。县治县办将联合相关部门,对县直个中小学校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进行检查考核,并将其作为“六五”普法的重要内容记入考核档案。
六、具体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要把“法律进学校”作为,六五?普法的重要载体,将其摆上重要日程,给予必要的物质保障,加大推进力度,开展好此项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学校作为?“法律进学校”的具体实施单位,要建立健全协调运作的责任机制,做到领导有力、职责明晰、规范有序。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协调运作,整体推进。
(二)制定计划,抓好落实。各中小学要结合实际,制定“法律进学校”具体实施方案、细则,明确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要指定专人负责,抓好落实,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真正将“法律进学校”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指导,树立典型。学校要对“法律进学校”活动加强检查指导,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总结。要善于发现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增强工作的实效性。要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典型,推广典型,注意总结典型经验并及时上报胜利教育管理中心学校安全科。
2014年10月15日
第五篇:传统文化进课堂
传统文化进课堂
2014年3月,教育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的这一《指导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和教材体系,融入中小学教师教学活动之中,解决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教育部(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语言文字报社》、《语文建设》杂志、北京中昊教育科技研究院等单位于2016年5月12至14日,联合在山东济宁举办《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在历时三天的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四位教育专家的理论报告、三位教育专家的经验分享、四位教师的示范课并观看了济宁孔子国际学校孩子们的成果汇报演出。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健顺先生,中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彭城书院院长、国学教育专家汉风先生等名家学者应邀为来自全国数十个省市自治区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科研机构教研员,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德育管理干及骨干教师,社会教育机构干部及教师,国学爱好者做专题培训。
在此次培训中,既有名家讲座,阐释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及核心价值观;又有名师课堂,举行全国传统文化经典课堂名师示范课。既有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又有传统文化教育典型单位及个人经验分享。培训的第一课是汉风先生带来的专题报告《传统文化与教师素养》。在报告中,汉风先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深入阐释了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呼吁教师修身厚德,回归教师本位,以身作则,正己化人,引领学生从善如流,求真知,做真人,干真事。汉风先生的报告充满向上与向善的正能量。他在报告中洋溢出来的浩然正气,对传统文化的赤子情怀,以及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敬畏,深深感染了现场听众。来自新疆的一位老师则认为:“聆听汉风先生的讲学如沐春风,又如雷贯耳。”
在当天下午的培训中,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健顺先生还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吟诵讲座。在我去济宁学习之前,我在鲁东大学就听过徐建顺老师的吟诵课。他说:吟诵作为中国学校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已经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多年,可是我们却抛弃它,模仿欧洲重音语言诵读方式的“朗诵”,用西方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中国的文化。曾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先生在《不战而胜》一书中写道:“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今天的传统吟诵还有最后的一点点,再不挽留,就将基本消失。我们应该让吟诵重新回到课堂,回到中国人的生活中,用中国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国的文化,使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在徐建顺老师的吟诵练习课上。徐老师带着我们反复练习不同格律的诗词、教我们给诗进行作曲,争取达到看见字就能唱的目标。在这不断的吟诵中,我才知道以前有多少诗是因为错读而错误的理解了,也终于理解孔子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因为以前从未见过有人这样读书,所以初看时只觉得新奇,但随着课程的深入我才知道,原来古人是这样读书的,原来吟诵更能凸显诗歌的内涵和韵味,原来只有通过吟诵才能设身处地了解诗人的情感。全国学经典教育联盟副会长、济宁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嘉庚先生做了《国学教育进校园的实践与思考》专题报告。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校长沈建华则结合学校实际为大家带来《做不一样的教育,让孔子走向国际》的介绍。济宁孔子国际学校的师生还为大家奉献了精彩的传统文化节目,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从专家们的报告中,我体会到:国学教育需要从耳学回到目学,积极引导学生背诵大量的经典。
在报告中,彭城书院的院长汉风先生还为大家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并从汉字的角度阐发了“教育”、“科学”与“研究”的文化内涵。汉风先生引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教育”的解释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只十几个字就把教育的本质说清楚了。用今天的话来讲,教育就是施教者,即老师做示范;受教者,即学生来模仿。“育”,就是引导和培养后代让他持善心,说善言,做好事。由此看来,真正的教育是身正为范,正己化人的实践。汉风先生说:“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从中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不断修养自己的德性,修正自己的行为,做到行为世范。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许多诗句已成了国人在生活中互相传诵的语言,并成为做人准则,一代一代地流传。本次学习中,我们共聆听了四节示范课。
读《论语》,话“诚信”——是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教师赵西恒讲的。他从《论语》中有关诚信的语句出发,联系学生身边有关“诚信”的故事,让孩子们充分理解: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学生从交友、教子、社会、经商、治国等方面,提出了“诚信”的重要性。《笠翁对韵》是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5小学陈学军老师讲的。《笠翁对韵》是作者李渔仿照《声律启蒙》写成的,是从前人们学习写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因为他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一东》中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很适合孩子背诵。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扎实。经典美文教学的课堂应该多些诗味,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魅力,应该“难得糊涂”,应该追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境界,不必强调“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要轻字词解析,重诵读感悟,从而使课堂多些生趣,多些个性。所以,在教学时,老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带进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当中,思路清晰、构思巧妙、一举数得。诵读感悟是提高国学经典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皆是明证。因此,老师把有感情的朗读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悟文章的特点。从这几节的观课中让我体会到:教师应立足课堂,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牢记优良的传统美德。
培训期间,我们参观了孔子国际学校。学校以“科学务实、自强不息、追求完美”为校风,以“仁、达、雅、智、信”为校训.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提倡“学习、创造、享受”的育人理念,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秉持“突出外语、文理并重、国际融合、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倡导“教师是财富、学生是宝贝、家长是朋友”的管理宗旨,短短几年的时间,超前的办学理念已深入人心,独特的课程体系日臻完善,鲜明的办学特色逐渐彰显,受到学生、家长、社会以及各级教育部门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济宁孔子国际学校正在逐步建设成为一所以“国学底蕴、双语文化、艺术修养”为特色的精品化、国际化学校。
阅读经典文本还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形象、气质,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儒家的厚德载物、刚正不阿、诚信仁爱、尊师重道,道家的顺应自然、淡泊名利、虚怀若谷,佛学的宠辱不惊、进退从容、自然清静,这些都值得学生去学习、体会和进行创造性转化。长期沐浴在书香里、浸润在文化中的学生会变得情趣高雅、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气质优雅。
因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请”进校园,“请”进课堂,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在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让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学生心中,浸润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