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提升行政执法效能调查报告
加强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提升行政执法效能调查报告
近年来,市工商局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地方经济建设大局和确保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为牵引,紧紧围绕服务和监管两大职能,积极构建科学配套、公开透明、严谨规范、便捷高效的行政执法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赞誉。
一、建立完善高效便捷的市场准入体系
一是坚持以规范促发展,完善全程监管。提出了“三个创新”的工作新思路,将个人独资企业登记权限下放至工商所,拓宽了工商所登记职能,培养和提高了工商所人员登记水平;充分利用oa网、信息化登记子系统进行网上指导、培训,提高了登记人员业务水平;规范个体工商户主体资格,使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高危、重热点行业动态监管。在年检工作中,他们主动靠前,深入重点热点行业,加强动态服务和指导;统一规范操作,印制便民联系卡,实施主动式监管,加强企业和工商管理机关的沟通协调,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以年检验照为契机,逐个核对重点行业企业的前置审批文件,针对突出问题,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二、建立完善以信用分类监管为基础的长效监管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信用分类监管机制。实现网上评定企业信用等级,按照信用等级,确定巡查频率,实施分类监管。对新增的企业、个体户等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跟踪调查、实时检查、行业评估、群众评价等制度,及时进行信用等级分类和网上录入工作;对于退市的企业、个体户等及时进行删除,便于进行实时监控,实时掌握市场动态。特种行业的专项整治依据省局及市政府要求即时开展,能够充分利用信用分类监管成果。二是夯实监管数据基础。为保证信息录入质量,该局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商品交易市场信用信息录入工作的通知》,对录入时间、内容等提出了限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信息录入的要求。目前,已制定并办结了各项监管计划条,已录入网上巡查记录条,已录入重点热点行业的巡查记录8254条。三是全面开展商品交易市场的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该局作为省局的试点单位,在全地区商品交易市场中推行了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今年,在全市的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进行摸底,对市场主办单位进行企业化登记,确立市场主体的法律资格,全市已办理市场经营者各类执照余户,取缔市场无照经营者户。
三、建立完善服务于政府和社会需求的快速反应执法体系
一是依托12315这个平台,完善执法联动机制。建立了市局分管局长受理制度,由市局分管局长每周半天时间直接受理消费者的电话诉求。全面实行业务处室领导轮岗制度,由各处室负责人轮流担任12315“兼职副主任”进行值班,随时解决12315受理工作中涉及到该部门业务范围内的问题。各处室兼职副主任到12315指挥中心值班人次,接听电话次,现场指导人次。同时,定期对受理人员进行培训,邀请有多年处理消费经验的资深人士传授调节技巧和方法。开展内部相互学习、互相研讨活动,不断交流受理心得和体会。二是完善快速反应制度,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平息和缓解社会矛盾。结合当前维护稳定工作要求,与相关部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研究当前工作形势,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重点针对现实情况对原有快速反应机制进行完善和修改。进一步完善了gps指挥系统的建设,落实突发事件的快速反映制度,明确各级12315工作部门职责,形成了完整的工作预案,确保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处置。三是开通简报、邮箱为企业提供服务信息平台。创办了“12315维权联络站工作简报”、创建了12315对外公开信箱两个为企业服务的平台。每月向企业发送消费者诉求信息,公布商家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规范企业自律经营,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目前,通过短信平台发送消费警示短信6万条。
四、建立完善程序规范、严谨有效的执法办案体系
一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在加强执法内部监督工作的同时,注重与当地反贪、公安、检察、监察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建立完善了联合办案机制,探索了执法监督新形式。二是规范执法办案行为。加大对行使自由裁量权行为的监督力度,在案件核审、行政复议工作中,将自由裁量权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审查,确保涉及民生的重要制度落实到位,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全年共核审一般程序案件9件,其中法制处核审较大案件件,全年无一起行政处罚复议案件的诉讼案件发生,保证了案件质量。三是努力实现网上办案。探索出一条“立案集中审批、办案主辅结合、结案审理统一、法制全程监督”网上办案新路子,全局共办结817件一般程序案件全部实现网上办案。四是健全执法责任制。先后制定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案件评查标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监督规定》等规定。认真开展案件评查,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充分发挥和利用计算机网络方便快捷的优势,加大远程检查频率,及时纠正基层执法中出现的问题。
第二篇:行政执法调查报告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案件调查终结报告
案由:**有限公司减少有机产品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一案 当事人:**有限公司
营业执照号:***
组织机构代码:***
住所:***;邮编:***;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
违法事实:根据省质监局统一部署,2013年7月18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对**水产有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执法人员查阅了该公司有机产品认证的有关资料,并对该公司经办有机产品认证事务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询问调查。通过检查和调查,执法人员获悉为该公司提供有机产品认证的系当事人,且当事人涉嫌减少有机产品认证规则规定程序,2013年8月8日本局决定立案查处(立案号(*)质监立字〔2013〕189号)。执法人员随后对当事人的委托代理人**进行了调查询问,了解了当事人为**公司提供有机产品认证服务的具体细节并提取了相关证据。执法人员随后还对当事人服务的另一家公司**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调查询问,再次证实当事人存在减少有机产品认证规则规定程序的违法行为,并进一步提取了相关证据。
经调查,现已查明:
1、当事人成立于20**年*月*日,20**共 5 页第 1 页
共 5 页第 2 页
年*月*日获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认证机构批准证书,批准号为**,有效期至20**年*月*日;
2、当事人在**市境内提供有机产品认证服务的共3家公司,包括本案涉及的**水产有限公司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其中为**水产公司的有机产品认证服务自2007年开始至今,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有机产品认证服务自2008年开始至今;
3、当事人在为**水产有限公司提供有机产品认证服务的过程中,2012年的现场检查时间安排在7月3日至4日,2013年的现场检查时间安排在6月13日至6月14日,两个检查时期均为*海禁渔期,不是*海野生水产品的生产(捕捞)阶段,也不是**公司的加工阶段(11月至12月),且两次现场检查均以卫星定位界定海捕区域水质符合有机要求而非实地检查**公司签约的全部渔农的形式进行,同时**公司仅将加工用水水质送检而无生产水质的检测报告(当事人解释直接援引**市渔业环境监测站公告的海洋水质检测结果而不单独做生产水质检测不违背认证规则),故当事人在为**公司提供认证服务过程中存在检查时间未安排在生产、加工的高风险阶段、未检查全部农户、未要求委托人提供生产水质检测报告的违法行为;
4、当事人在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有机产品认证服务的过程中,在2012年和2013年的现场检查中均存在未全部检查该公司委托**公司签约并集中采购的所有种植农户的违法行为。
以上事实主要有以下证据证明:
共 5 页第 3 页1、2013年7月26日当事人委托代理人**提供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委托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授权委托书和认证机构批准书复印件各1份,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及基本组织情况;
2、2013年7月18日本局执法人员对**水产有限公司实施现场检查时制作的现场检查笔录1份以及对该公司工作人员房锦超进行询问调查时制作的调查笔录1份,证明本局通过现场检查和初步调查发现当事人涉嫌存在违法行为的情况;
3、2013年7月26日本局执法人员对当事人委托代理人**进行调查询问时制作的调查笔录1份以及**提供的当事人为**水产有限公司提供认证服务的资料(包括认证协议、检查计划、检查记录表、检查报告等),证明当事人自2007年开始为**水产有限公司提供认证服务至今、当事人在2012年和2013年的认证检查中未检查全部农户、检查时间为*海禁渔期非生产、加工的高风险阶段、未要求委托人提供生产水质检测报告等事实;
4、2013年8月8日本局执法人员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员工**进行调查询问时制作的调查笔录1份以及该公司提供的当事人为该公司提供认证服务的资料(包括认证协议、检查计划、检查记录表、检查报告等),证明当事人自2008年开始为该公司提供认证服务至今、当事人在2012年和2013年的认证检查中未检查全部农户的事实。
共 5 页第 4 页
案件性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11年12月2日第34号公告、自2012年3月1日起实施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第5.3.4.2条规定,现场检查应安排在生产、加工的高风险阶段;第5.3.4.3条规定,多个农户负责生产的组织应检查全部农户;第5.3.7条规定,委托人应出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产地环境质量进行的检测报告以证明其产地的环境质量状况符合GB/T19630《有机产品》规定的要求。当事人在为**水产有限公司提供有机产品认证服务的过程中,2012年和2013年的检查时间均非生产、加工的高风险阶段、未检查全部农户、未要求委托人提供生产水质检测报告,在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有机产品认证服务的过程中未检查全部农户,有违上述认证规则规定程序,属减少认证规则规定程序的违法行为,已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依法应予行政处罚。
裁量理由:根据《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规定,现场检查应安排在生产、加工的高风险阶段并应检查全部农户以及委托人出具环境水质检测报告三项程序均为该规则的必要的、核心的程序,缺乏上述程序的有机产品认证,其真实性和有效性存在严重问题,也有损有机产品消费者的信赖利益和有机产品认证的市场秩序。当事人作为自20**年起即获准从事认证服务、迄今有逾十年从业经验的大型专业认证机构,未严格遵循《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规定,在为委托人实施现场检查的过程中减少了上述
共 5 页第 5 页
核心程序,依法应予处罚。鉴于当事人之前未曾发生过相同违法行为,根据《****》第十一条第(三)项规定,依法应予从轻处罚。
处罚依据及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建议给予当事人从轻处罚如下:
1、责令改正减少有机产品认证规则规定的程序的违法行为;
2、处罚款80000元整。
案件承办人:
承办部门负责人:
年月日
第三篇: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消防行政执法效能
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消防行政执法效能
消防行政执法是国家赋予各级公安消防机构的重要职责,是保障国家消防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贯彻执行,保障国家、集体财产安全和个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公安消防机构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开展执法活动,消防行政执法活动直接关系到国家、政府的形象和权威。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作出的“要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队伍”的重要批示,是对新时期公安消防队伍本质的高度概括,而加强消防监督执法能力建设是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指示精神,树立公安消防机构良好形象,落实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要求的具体措施。因此,结合当前消防部队行政执法工作的实际,笔者就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消费部队行政执法效能粗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执法素质。要深入学习《消防法》,认真履行法律赋予我们公安消防机构的消防监督职责,尽“泰山”之责,防止滥执法;同时,要认真在全体人员中加强职业道德、法纪观念和执法为民思想,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事业心;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各种预防教育,防微杜渐,使广大消防监督人员在执法活动中真正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进一步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行业单位负责、群众普遍参与、公安消防依法监督的社会化消防管理机制,不断推进消防事业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内部执法监督机制,严格办事程序,提高工作的透明度。要积极探索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发挥部队内部纪检部门的作用,要把消防执法检查作为纪检部门的一项主要工作,定期检查,发现和纠正问题。要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个人出了问题,组织去做弥补工作。要赏罚分明,督促各级各类人员尽职尽责。各级消防监督部门都要聘请社会单位执法监督员,监督其消防执法活动,并进一步疏通群众来信来访的渠道。建立承诺制度,公开办理程序,设立举报电话、箱,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按照政府赋予消防部门的职权,责权结合,向社会承诺,接受监督,增强工作透明度,树立群体形象。同时,要有效地利用人大监督、新闻监督等媒体,加强消防执法监督的力度和进度,进一步防止执法受制、难以执法等问题的发生。
(三)认真制作好法律文书,搞好档案建设。各种消防法律文书制作质量好坏,能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是衡量一个消防监督单位及其消防监督人员执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首先消防监督部门及消防监督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严肃认真对待法律文书的制作。其次要深入调查研究,查清事实真相,依法全面收集七个方面的证据。第三,运用法律、法规规范要准确。要根据消防行政执法的内容和所办事项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法律的适用;先用法力效力大,再用法力效力小的。第四,要切实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第五,法律文书制作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制作,不得自行制作文书。内容要全面,重点要突出,结构要严谨、文理要通顺,行文要有逻辑性,用语要规范、精练,文字要准确、恰当。第六,要切实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要求,搞好文书档案的建设与管理。
(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消防部门作为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要立足于有利地方经济建设和消防工作长远发展的角度,用翔实的数据,生动的实例,可行的方案为领导出点子、想法子,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找准制约和影响本地区消防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大力宣传消防工作,明确法律责任,增强各级政府和领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消防部门的认识和决心变成领导同志的认识和行动。并及时反馈和落实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建设一条消防与政府领导之间的理解和沟通的“绿色通道”。
(五)加强社会化消防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要通过推广行业典型、开办各类培训班等形式,使企业落实“防火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消防管理机制。要提前介入项目的建筑审核、开业检查,实行全程上门服务和跟踪服务,努力营造招商、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要本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部门的消防行政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积极为企业在消防安全管理上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不利用职务之便指定或变相指定消防工程设计、施工和安装单位,不指定消防产品及生产、经销单位;不接受被监督单位的宴请,拒收礼品、礼金等。同时,要积极开展消防宣传“六进”和消防站对外开放活动,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千家万户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手把手教学灭火逃生知识和方法。并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大力开展便民利民、承担社会抢险救援等工作,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知心人和保护神。
(六)加强协作,完善派出所消防监督机制。要把消防工作融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之中,完善派出所消防监督机制,指导和帮助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和社区管理组织进一步发挥作用,要充分调动村委会、治保组织的消防工作积极性,构建农村消防群防群治网络,提高广大农村自防自救能力。
(七)加强法制建设,努力提高执法水平。一是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依据法律法规订立具体的责任追究制度,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对于具体的负责人、承办人、审核人、审批人等的执法过错予以相应的过错责任追究,实行“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的责任体系,促进消防行政执法的公正、公平性;二是要建立法制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向有立法权的部门反馈消防执法工作中的新问题,以便进一步完善消防法律法规。广大的消防监督干部始终处于消防工作的最前沿,最了解消防工作的最新动态,也有权利、有义务向立法机关提出新形势下的消防工作面临的问题,以便于立法机关、政府部门及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为消防执法提供更加充分的法律保障;三是要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消防工作原则是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要真正能使群众和公安消防机构配合起来,就要加强消防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强化全民的法律意识,走依法治火的路子。
(八)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监督干部素质。一是在加强消防监督干部的宗旨教育、法纪教育的基础上,要加强消防法律法规、消防知识的培训。在实践中发现,许多不能公正、公平、依法执法的消防监督干部是因为个人知识水平低,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贯彻消防法律、法规,在具体的执法实践中随意性很大,因此,提高消防监督干部的执法水平、执法能力迫在眉睫;二是要加强科技知识培训。正确地执法,仅有消防和法律方面的知识还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在新时期下,要求消防执法人员也要掌握一定的先进科学技术,包括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建筑设计、灭火等各种技术,更好地胜任消防行政执法工作。
(摘自:江西省消防网)外网
第四篇: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消防行政执法效能
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消防行政执法效能
摘 要
当前,有关消防工作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行政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基本健全,消防执法工作的主要方面已经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从实际调研工作中我们发现,消防法制体系本身还很不完善, 有些消防法律法规己明显滞后,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有相当一部分已经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甚至一些法律规范由于操作性不强,有些消防法律法规之间相互矛盾。消防执法工作在减少和预防火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消防执法的监督、质量考评等机制,不断提高消防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更好地实现执法为民.关键词
消防 依法行政 执法效能
消防行政执法是指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为了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依法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责令改正,并依法实施处罚的执法行为,是公安行政执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人民生命的财产安全,对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社会经济生活的多样性变化以及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化,我们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正面临着一轮新的考验与挑战,一些消防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显露出来,从而影响了消防行政执法的严肃性与公正性,削弱了消防行政执法的社会效应,损害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形象。因此,深化消防行政执法改革,大力改进消防行政执法工作已刻不容缓。
一、我国消防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消防行政执法工作进步明显,在保障地方经济发展,构建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等方面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是从执法实践来看,我国的消防行政执法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难点,有些方面还比较突出,消防行政执法形势不容乐观。
(一)消防行政执法不规范,重罚轻教的现象依然存在当前,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都在深入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大力提升消防行政执法水平,效果比较显著。但在执法实践中,法律法规运用不准确,行政裁量权把握不准,不注重证据效力等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而最为突出的是消防行政执法“重罚轻纠,以罚代改”的现象未得到根本解决。消防行政执法过程既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依法惩治违法责任人,彻底整改存在的火灾隐患,有效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然而,一些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执法时,只注重对当事人的罚款,而对违法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认识还不够,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纠正更是重视不够,有的查出了隐患、下发了改正通知书、进行罚款后很少有采取切实的后续督改措施,对查到的问题背后的隐患未能进行深入的追查,也未能及时做好违法人员的教育整改工作,致使某些违法人员误认为执法机关只要罚款,执法的社会效果大打折扣。
(二)消防行政执法程序不完善,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时有发生 我国消防行政执法的内部行政审批制度相对不完善,近些年,虽然在不断健全,但行政审批制度还是存在诸多漏洞,行政审批把关不严,乱审批乱作为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在执法实践中,注重罚款、拘留等具体处罚措施,对于执法程序的合法性、规范性重视不够,有的处理后取证,先处罚后审批;有的对不应当场处罚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当场处罚;有的未依法履行告知义务,甚至人为规避听证程序的发生;有的执法程序出现中断○1,对消防违法行为,该整改的不责令整改,整改到期又不进行复查,整改不彻底或是不整改的等,形成因追求各项执法数据的提升而忽视执法质量的恶性循环。
(三)部分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消防管理的需要
消防监督业务涉及面广,标准多,要求严,执法人员作为消防行政执法的主体,其业务能力与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消防行政执法的水平和质量。尤其是新《消防法》及其配套规章的实施,对消防执法人员的消防业务素质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消防行政执法人少量大,执法人员难以进行业务理论和法律学习,本职业务知识的能力未及时得到有效提升,日积月累,这种业务上的不熟练,就会降低行政执法效率和执法效果,且容易导致腐败,甚至知法犯法。同时,每年都有大量新手调任消防监督工作,而且受制于实际条件,这些执法人员往往是自己边学习边进行执法,其效果可见一斑。
(四)消防行政执法监督管理制度未真正落实
在消防行政执法过程中,法制岗位还相对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全国还有一些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也未健全法制机构和配齐法制人员,即使相应的机构和人员都配备到位,但由于某些原因,执法人员也难以在消防执法中发挥有效的监督制约作用,执法责任落实不够。特别是对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虽然设置了专门的监督机构,但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对执法过错行为不能及时发现○2;有的虽然发现了但碍于情面,则不去追究责任,使得监督工作流于形式。
二、当前消防行政执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针对我国的消防行政执法不容乐观的现状,关于深化消防行政执法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为切实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先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治标更要治本,正本才能清源,笔者认为,主要应从内外两方面原因来分析。
(一)内部原因
第一,现役部队执法体制具有先天缺陷。消防行政执法主体的特殊性在于“部队执法”,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既是纳入武警序列的现役部队,又具有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职能,执行的是国家行政管理职能。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加强,这样一种特殊执法资格易给西方个别国家指责国家机器侵犯人权,不利于在国际上推进我国的民主进程。同时,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消防执法难免要损害个别人的利益,引起个别人的不满,如果这种对消防部队的情绪化意见被恶意扩大散播,对消防部队形象的损坏是明显的,在社会上容易引起不良的反映。○3同时,由于消防机构是现役体制,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经验丰富、业务娴熟的人员转业到地方,许多新进入执法领域的执法人员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马上胜任,造成执法力量的断层。此外,由于军队的特殊性质,社会各界也很难及时有效地对其行政执法进行监督。
第二,消防执法力量严重不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消防行政执法工作日益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全面化的趋势发展,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消防执法机构配套还跟不上形势,尤其是消防执法人员力量还比较薄弱。以湖南省为例,目前全省共有消防监督执法人员640人,共有社会单位60余万个,人均监管近千家单位。且现有监督执法人员分布在总队、支队、大队(科)的各个层面150多个部门、单位中,越到基层,人员就越紧张,个别消防大队在人员休假、公差时,双人执法、审验分离等执法要求都难以落实。警力严重不足,成为了制约消防监督工作的重要因素。
第三,执法人员的培训机制不健全。消防执法业务培训是提高消防监督执法人员执法水平、提升消防执法能力和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方法。然而,由于近年来消防形势比较严峻,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消防监督工作压力大、任务重,部分单位只注重执法人员的使用,而忽视了其培训,既缺乏长远的教学计划和部署,又没有必要的教学基础设施、设备,更加缺乏科学的培训手段,培训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严重地制约了消防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
(二)外部原因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区域失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带来制度执行上的差异,当前,我国消防监督工作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地区差异大,各地的消防执法力度有着明显的差别。一个地方经济实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府对消防事业投入的多少,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做后盾,完善的消防行政执法体系是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也势必会影响消防行政执法效果的整体提升。
第二,地方行政干预依然存在。发展是第一要务,为推动地方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地方政府要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然而,由于部分行政领导责任意识不强,对消防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加之又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招商引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牺牲消防安全来换取经济效益的行为,“地方保护”现象时有发生,说情的、跑关系的,还有所谓的“上级指示”等,严重束缚了执法工作的开展。
第三,公民消防法律意识淡薄。在我国,很多单位和公民对治安处罚等行政行为容易接受,但对消防行政处罚却难以接受,对消防执法思想上不能接受,认识上存在偏差。有些单位领导对消防工作不够重视,消防安全常识和法制观念未能在群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消防综合执法手段不强,执法依据不充分。群众普遍对消防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严肃性知之甚少,对消防执法工作存在错误认识。
三、提升消防行政执法效能的对策
只有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提升我国的消防行政执法效能,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转变思想观念,从源头上深化消防行政执法改革
任何卓有成效的改革都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笔者认为,要深化我国的消防行政执法改革,应该先从思想意识入手。首先,要形成消防法制建设平衡发展的思路,既要有周详严谨的立法计划,又要有符合实际的执法制度。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每一个消防法律、法规出台的同时,应完善有关权威性和法律效力的法律解释,同时都会出台相应的执法措施,规范执法程序,从源头上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其次,各级消防执法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消防行政执法的重要性,要有强烈的执法责任感,并全面实现执法模式由简单式、粗暴式向服务式、说理式转变,积极规范执法行为,改进工作作风。再次,执法人员要充分理解“隐患险于明火”的真谛,严格、公正、文明、高效的执法是消除违法行为,整改火灾隐患,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的比较有效手段。
(二)推进执法主体建设,从组织上保障消防行政执法改革 执法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直接决定着执法的效果,要站在战略性高度来抓,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新型消防监督执法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健全执法人员保障体系。首先,要用创新的思维谋划和指导执法理论,用新的标准检验和评判执法监督水平,用新的观念创建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尝试对部分消防执法岗位实行职业化管理○4或聘用制○5,以便于保留骨干,稳定队伍,培育专业人才,确保执法人员素质的稳步提升。其次,要本着健全机构、充实人员的指导原则,适当增加编制,把一些德才兼备的干部调整、充实到消防行政执法岗位上,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加大执法力量配备,并形成执法人员素质培养的长效机制。再次,要建立健全奖惩竞争制度,对执法工作作出贡献的或执法业务水平高的应大力予以表彰奖励,对平时不注重学习,专业素质不过硬,执法不严甚至出现执法错误的要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坚决惩处,做到赏罚分明。
(三)健全监督机制,从制度上完善消防行政执法改革
完善的监督机制是规范消防行政执法的重要保证,笔者认为执法监督要做到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专业化道路。首先,要树立监督机制的权威与责任。真正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监督就必须要具有权威性,监督者方能行使监督权、敢于行使监督权、自觉行使监督权。同时,要使监督者认识到监督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责任,促使监督者自觉行使监督。其次,监督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形成网络,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网络体系。既做到思想上的监督,又做到制度上的监督和舆论上的监督;既要有内部监督,又有外部监督,要积极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最后,还可以探索实行消防监督工作专业化,大力发展和充分发挥各类代理和服务性质的中质组织作用,发展社会上诸如法律、统计等与消防监督工作有关的中介组织○6,让它们为消防行政执法监督服务。
(四)加强法制宣传,从外部环境上促进消防行政执法改革 改革、完善消防行政执法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离不开良好的执法氛围和消防工作社会环境。要把新《消防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作为今后普法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消防法制宣传,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消防法制意识。不仅要向政府宣传消防法律法规,使有关部门理解和支持消防行政执法,还要深入社会各阶层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让人民群众既知晓消防法律法规,又知道消防安全,做到自觉地遵守消防法规,积极检举各类消防违法行为,与消防违法行为作斗争,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同时,认真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按照新《消防法》提出的要求,积极推动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新格局,为消防行政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立身之本,消防行政执法工作应多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积极响应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的战略部署,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最高目标,进一步深化消防行政执法改革,提高执法群众满意度和公信力,大力提升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努力开创消防行政执法工作的新局面。
第五篇: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经验材料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2006年,我们县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局关于消保工作的各项部署和要求,以保
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重点,不断加强12315工作,扩大12315社会影响,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三大防线”建设,努力构建行政执法、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12315行政执法体系,切实履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职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维护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作出了新的努力和贡献。
一是12315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基本形成,社会覆盖面不断扩大,提高了消费维权的工作效率。2006年,我们县局把实现维权网络相连、维权信息畅达、维权工作快速、维权效能优化,作为夯实12315维权工作的一个基础性工程,在局机关、全系统分局明确专人负责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上受理工作,制作12315联络分布图,明确12315受理人员工作职责,建立12315受理三类工作台帐,强力推进12315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我局严格按照《江苏省工商系统12315受理服务平台数据信息操作工作规范》的要求,对基层分局网上受理的每一起数据录入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基层分局,并予以纠正,从而保证了12315网上受理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为了扩大12315的社会影响力和工作覆盖面,我局积极争取县政府的支持,以政府发文形式,在全县各乡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12315“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商场”四进活动,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延伸了消费维权监管触角,提升了工商部门12315社会形象。全县新增12315申诉举报点27个,建立联络点61个,其中学校11个、社区19个、农村23个、商场8个。
二是依托12315网络加大了市场监管力度,消费维权力度不断加大,提高了消费维权的行政执法能力。在消费维权权工作中,我局能够充分依托12315网络,根据受理消费者咨询、申诉和举报特点,一方面及时跟踪查处消费侵权案件,特别是对那些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申诉举报案件,总是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迅速调查处理。06年我局共查处了刘某买药受害、某制售假冒伪劣质油漆等一大批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54起,罚没金额63.5万元;另一方面,我局还于4月份专门开设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信息窗口,积极关注全国市场商品质量动态,联系我县市场商品经营情况,进行市场动态和消费维权状况的分析,及时警示和提示消费,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消费。同时,以国家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为依据,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主动进行监测和抽检。06年,我局共对羽绒服、电动车、液化气、石油油料、眼镜等21个商品品种,实施了92个批次的抽检,查处经销不合格商品案件30件,罚没金额20.2万元。
三是以食品安全监管为重点,积极构筑食品安全监管“三大防线”,提高了消费维权的社会公众形象。我局坚持按照省、市局和县食安委的统一部署,切实履行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管职能,把加强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与人身安全,作为践行执法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构建“经营者自律、工商部门监管、社会监督”食品安全“三大防线”,提高12315社会公众形象。首先,开展了开展经营主体资格专项整治。狠抓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准入管理,严格依照法定条件核准主体资格,按照注册程序审查食品卫生许可证等前置审批文件,对不符合食品经营条件的市场主体依法清退出市场。全县共清查出各类食品经营主体4100户,对863户证照不全、超范围经营或无照经营户进行了整改和清理。其次,在全县食品经营户全面建立食品安全“三项制度”,即食品安全公开承诺制度、食品安全监督员制度和食品安全联系人制度。全县共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2900份,确立169名联络员和66名监督员。此外,还抓住五
一、国庆、中秋、元旦、春节等节日市场重点时段、抓住商场、超市、食品批发户、校园周边、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抓住儿童食品、奶制品、保健品、肉菜粮等重点食品开展专项整治和抽检工作,有效规范了全县食品市场秩序,创造了良好的食品消费环境。
2007年,我们将按照市局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创新维权工作机制,努力构建和谐消费环境,大力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进一步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全面提升消费维权水平,努力开创消费维权工作的新局面。
一、进一步强化执法资源整合,创新系统内部受理处理机制,健全和完善12315行政执法体系
2007年,我局将在现有的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
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体制,强化资源整合,理顺工作关系,建设以信息化为平台,具有“相对集中受理、分工协作办理、应急指挥调度、信息汇总分析、进行消费提示”五种功能相结合的12315行政执法体系。一是建立相对集中受理制度,完善分工协作办理和督办反馈的工作机制。充分依托现有12315信息化网络,及时处理由市局12315网上分流的消
费者通过12315电话进行的咨询、申诉、举报;对消费者来访来信等方式的咨询、申诉和举报,分别建立受理登记台帐,对主要涉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申诉举报案件,由消保科直接受理和处理;对涉及工商行政管理其他业务范围的案件,转由其他相关科室办理;对工商执法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举报,转由监察室办理;对不属于工商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申诉举报,直接告知消费者到相关部门处理。同时,建立消费者申诉举报案件消保科督办制度、相关科室限时办理制度以及具体办理程序,确保申诉举报案件,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二是完善消费预警机制,进一步强化对商品和服务的市场监管。根据12315受理的消费者咨询、申诉和举报,认真做好数据录入工作,定期进行汇总和分析,及时行消费警示,同时,联合市合科、监管科、经检科等科室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重点商品和服务领域的市场监管,加大查处消费侵权违法案件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制止“霸王”条款,规范服务行为。三是健全消保维权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处置消费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健全重大信息、紧急信息和消费安全突发问题的处置预案,明确各相关科室和基层分局的职责和调查处理程序,提高快速反应和迅速处理消费安全突发问题的能力。
二、进一步强化社会资源整合,创新消费维权体制,健全和完善12315社会监督体系
在去年大力开展行业自律和12315“四进”活动的基础上,今年,我局将重点抓好维权监督网的社会资源整合,进一步发挥维权监督员和联络员的作用,把12315行政执法体系向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延伸,通过深化和创新消费维权体制,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消费维权工作。一是在全县大型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服务场所广泛设立消费者投诉点,引导和督促有条件的经营单位设立消费者投诉电话,安排专人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引导经营者建立消费纠纷和解制度、消费侵权责任制度和消费维权承诺制度,尽可能地实现投诉不出门,把问题解决在原地。二是积极争取乡镇政府、村委会、社区的支持和配合,在有条件的乡镇、社区成立12315消费维权讲师团,定期到相关部门参加消费维权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然后进行消费维权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同时,在各行政村、社区继续推进消费者投诉站和12315消费维权联络站的建设,方便广大农民消费者和居民消费者就近投诉,及时把消费纠纷解决在基层。三是进一步强化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在全县小学生中开展“消费维权知识、食品安全知识进课堂”活动,强化12315青少年维权岗建设;进一步发挥“夕阳红”老年维权团体等维权自愿者队伍的作用,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一步强化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维权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四是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围绕食品和其他商品建立并严格落实“商品进货检查验收”、“供货单位及商品备案(索证索票)”、“不合格商品退市、召回”以及“重要商品销售去向登记”等自律制度,引导和督促经营者自觉落实,并做好台帐登记管理工作。
三、进一步强化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07年,我局将按照温家宝总理关于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批示精神,以及省、市局的要求,把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保障农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农村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在全县大力开展创建“食品安全放心镇”活动,加强与县食安委的配合和协调,把创建“食品安全放心镇”纳入07年县政府考核体系,推动各乡镇参与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具体工作目标是选择一到两个乡镇作为“食品安全放心镇”示范点,通过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店”、“食品安全示范街”活动为载体,在全县形成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局面。在创建过程中,将以农村集贸市场和食品批发市场为重点区域,以农村流动食品摊点、小作坊、小商店、小食店、小餐馆等为重点对象,以米、面、油、盐、酱、醋、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儿童食品等为重点品种,加大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农村食品市场流通环节秩序。二是积极引导“农村食品示范店”建设,力争年底在全县农村各乡镇、各行政村(居委会)至少创建一家“食品安全放心店”,形成村村都有“食品安全示范店”的目标,并逐步培育出一大批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不断提高农村市场商品质量整体上水平。在推进“示范店”建设过程中,我局将积极扶持建立源头食品配送中心,培育连锁食品经营,从而从源头上解决农村食品安全和实现城乡商贸一体化,使假冒伪劣食品在农村的生存空间大大缩小。三是促进“示范店”向校园、社区延伸。在抓好农村“示范店”建设的同时,把“示范店”模式向校园、社区延伸,不断扩大“示范店”效应,不断推进和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制。四是强化责任监督,确保食品监管工作到位。认真贯彻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深入落实以基层工商分局为基础的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大力推行以区域化监管为主要内容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管理人员对责任区的各类主体承担管理责任,基层分局长是辖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各级领导实行“分工包片”责任制。各基层分局以辖区内“经济户口”为基础,建立健全辖区食品经营单位登记台帐,全面摸清食品经营单位底数,不间断对辖区内食品经营企业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指导帮助企业整改存在问题。县局将成立督导组,在全县范围内不间断地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公开讲评,下发通报,督促整改。按照食品安全责任暨责任追究办法,对包干区域内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从准入、巡查、监管等各个环节,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确保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五是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教育引导,各分局都要与辖区大中型食品经营单位签订“食品安全公开承诺书”,标明12315投诉举报电话,并在店堂显著位置张贴;定期召开食品经营单位负责人会议,加强诚信守法教育培训,引导和督促食品经营单位自觉落实“商品进货检查验收”、“供货单位及商品备案”、“不合格商品退市”以及“重要商品销售去向登记”四项自律制度。同时,依托经济户口管理软件,从主体资格、经营行为等方面,加强对食品经营单位的监管,根据信用状况,对食品经营单位实行信用分类监管,从而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