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务犯罪的特征及预防对策

时间:2019-05-13 18:19: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职务犯罪的特征及预防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职务犯罪的特征及预防对策》。

第一篇:论职务犯罪的特征及预防对策

论职务犯罪的特征及预防对策

石家庄市桥东区人民检察院 吕志科 解冰

职务犯罪是什么?职务犯罪是我国当前政治腐败现象的典型表现。同时,职务犯罪也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它极大地损害着社会正义,破坏着经济发展,腐蚀着政治清明。廉洁的政府,正直的公职人员,高效的管理,无腐败的繁荣,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和人们共同追求和奋斗的目标;采取有效的战略和对策来控制和预防职务犯罪,越来越成为明智的政府执政治国的重要内容和有识之士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职务犯罪的特征 职务犯罪一般具有四个特征:

(一)犯罪手段的隐蔽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日益健全,打击犯罪力度的加大,职务犯罪的手段也不断翻新,更具隐蔽性,或以“集体研究”乱发奖金;或私设小金库搞账外账,从中贪污、挪用;或名为借,实则挪用。收受贿赂等案件更是幕后交易,隐性更强。

(二)犯罪主体的特殊性。职务犯罪的主体是特殊的,它的行为人必须具有“从事公务”的身份,才能构成职务犯罪的主体。“从事公务”是职务犯罪的身份特征。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从事公务”的人员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员:(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具有经营、管理职责或者监管单位财物职责的人员;(3)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4)在乡镇以上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政协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

(三)犯罪结果具有损公肥私性。犯罪分子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往往是相互勾结,相互利用,相互配合,把公共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使国家和人民的财产落入个人腰包。都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四)犯罪行业分布具有广泛性。前几年职务犯罪案发地多为权力集中的人权部门或财权部门的模式早已被打破,职务犯罪的发生已走近每一个拥有公共权力的部门和人,连过去一向被认为圣洁的教育、医疗等部门也成了案发高源区。

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一)打防结合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手段,那么怎样才能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呢?打击是对已产生的犯罪行为的惩治,是治标之举;预防则侧重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是治本之策。所以说打击是预防的一个直接手段,预防是打击的深化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打击与预防相结合,才能有效地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

(二)完善制度、堵塞漏洞,遏制不正当竞争。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中之重。职务犯罪导致的原因之一就是。制度不完善,所以导致很多的不正当竞争,这是职务犯罪的重大隐患。虽然党和政府不断总结经验,在制度建设方面颁布了许多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和政策成效不大,我们必须提出更好的制度和政策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当然了这些政策和制度不要流于形式和走过场,只有这样才能把职务犯罪的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预防职务犯罪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典型案例以案说法、让犯罪分子现身说法以及建立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切实做到警钟长鸣,促使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过好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美色关,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筑牢心理防线。

(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习是每一名干部领导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学习思想就无法进步,能力就无法提高,领导方法就无法改进,做出的决策也就不可能正确。一些党员干部在学习上总是静不下心来,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推三阻四,走形式主义,其实许多东西只有静心研读,才能有所思,有所获。这些活生生的事实还告诉我们,不学习,思想就得不到改造,心就静下来,心不静欲望就容易膨胀,就无法拒绝诱惑,一遇到诱惑就容易乱了方寸,就容易被诱惑的绳索绊倒。因此,坚持经常性的政治理论学习钻研,时刻接受党的教育,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教育相结合,注重学习效果,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同时,自己要按照党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确保不做任何违法违纪行为。

(四)以案为鉴。在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看到这些反面案例,在自己思想深处受到极大触动。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的过程、原因及教训作了反思:这些干部不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私欲膨胀,背弃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宗旨,人生观、价值观偏离了正确方向,道德观念失衡,把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当成了谋取不义之财,谋取私利的工具。从中也使自己清醒的认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时刻提醒自己,时刻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勤政意识,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学习对照,既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平,又从反面教材中汲取了教训,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五)立足检察职能。检察机关要紧密结合查办案件和行使检察权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解决履行检察职能与职务犯罪预防的关系,由初级行使预防向系统全面预防转变,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要严守司法活动范围,贯彻“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适应反腐败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保障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权威和效果。

当前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应注意解决的问题还不止于此。比如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准确定位问题等,都亟待解决。由于职务犯罪产生原因的复杂性,对它的治理也不能采取单一的手段,应该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媒体也要多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宣传,呼吁整个社会重视职务犯罪的危害,有了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加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人员的不懈追求和努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必将沿着正确轨道前进,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第二篇:论职务犯罪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是新世纪检察工作发展目标之一,是事关检察工作全局、推动检察工作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它对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检察制度至关重要。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规律,把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从近年的工作实践看,检察机关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作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实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澄清的认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搞好预防职务犯罪,必须对职务犯罪的产生有充分的认识。

一、职务犯罪的根本原因-权力失控

职务犯罪现象如此严重,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微观层次上个人素质方面的,也有宏观层次上制度结构方面的,而究其根本原因则应该是权力的失控。

国家权力是根据国家意识组织、协调和控制社会公共生活的力量,它是基于人类共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自国家产生以来,国家权力主要表现为国家的政治权力。历史实践表明,无论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统治的国家,都无法做到统治者全体直接行使各种具体的国家职能权力,而只能经授权程序由部分人代为行使。从理论上说,任何授权关系都存在着权力被代行者非合理使用的风险,这是权力政治学的普通常识。当具体的国家权力偏离了法律规范的轨道,被用来服务于个人或小集体的意志和利益时,权力通常就处于同授权人整体的意志和利益相冲突的状态。这时,权力蜕变为个别人实现私欲的手段,成为被滥用的力量。

首先,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的权力主要是由国家公职人员代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国家权力同样存在被其代行者滥用的风险。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一直在进行,但是腐败的蔓延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其主要原因就是单纯地打击和处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权力滥用的问题。既然国家权力来自于人民,那么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就应当对权力的行使者从制度上施以有力的约束和监督。权力腐败的泛滥说明现行的权力体制对授权后权力过程的控制力和约束力还不足,使得有权人有较大的个人随意行为的空间。而权力失控后,加之经济和社会的诱因,必然发生滥用的情形,正所谓“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其次,权力过分集中是我国党政领导体制中传统的弊端。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主要弊端之一是权力过分集中,过分集中往往把党的领导变为个人领导。有些人自恃大权在握,专横跋扈、违法乱纪、贪污受贿,最终滑入腐败的深渊。固然,腐败分子的堕落有其个人品质的原因,但是他们的腐败活动既然发生于权力行使的体制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检讨制度环境存在的内在疏漏。正是过分集权的体制为某些掌权的人提供了恣意用权的可能,过大的权力膨胀了他们的个人意志,而且,权力过分集中还使得纠正权力过错的代价大大提高。在实践中,很多腐败活动在其初期已被群众发现和举报,但集权体制为其提供了排除障碍的力量,直至违法行为不可收拾,对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损害,才得到制止和追究。

第三,权力现象的一个客观规律是,如果没有对权力的制约,权力行使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制约和监督,权力就容易被滥用。在权力被滥用和制约不力的情况下,个人的意志常常会由于没有约束和牵制而轻易地进入权力行使过程,从而使用权人形成不谨慎甚至是随意的精神状态。由于缺乏对权力行使的监督机制作保障,权力行为的规范也往往流于形式,丧失应有的权威和严肃性,得不到真正的贯彻。江泽民同志说,权力被滥用而又得不到制止,往往就会出现大问题。我国腐败现象发生的现实直接地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在党政体制中有专职的监督各级权力的机构,但监督权和被监督权之间明显失衡,使得监督机构的职能作用受到限制。权力运作的客观方面表明,权力越大、越关键,就越是应当予以规范和约束。而现实权力体制中的情况却是相反,权力地位越高,受到的制约和监督却越少。正因为制约和监督不力,才使得某些人有恃无恐,肆意妄为。

最后,权利对权力的监控力不足,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人们的参与手段主要是两种,公职人员依靠国家权力,而社会大众主要运用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在具体生活中,国家权力是为实现公民的权利而服务的。为了保证权力行使用权的合理正当,通常必须建立和完善权利对权力的监控制度,防止权力践踏和侵犯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权利对权力的监控是现代权力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这样的制度尚未健全。权利对权力的制约缺乏有效的实现手段,公民权利的制度保障也不够。在公职人员的选拔、业绩评估和考察、权力违法的遏制以及权力受腐败行为侵害的救助等方面,尚未建立起严密的权利参与和保障制度。例如群众对贪官的抨击常常很难转化为组织制度的有效制约,从而使得某些握有权力的人无所顾忌。现实生活中甚至出现已怨声载道的官员仍然提拔重用的现象。这表明,权力的运用离开了人民群众权利活动的监控,也必然出现滥用的后果。

二、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制约与监督

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已经侵蚀着社会结构的各个环节,已经触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对职务犯罪的预防,应从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入手。我们党和国家一贯清楚地认识到腐败的严重危害性,一贯重视与腐败斗争。

首先,以权制权、以权衡权。检察机关应具有独立的检察监督职能,其实质是监督机构以监督主体的地位独立行使监督权力。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依法行使对职务犯罪的侦查、起诉并在诉讼全过程中实施监督的职权。检察机关不同于其它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特殊主体,必须紧紧地围绕运用检察职能开展预防犯罪工作。检察机关也不同于其它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各种组织机构和公民个人,只限于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检察职能预防职务犯罪,不能脱离检察职能开展预防工作。由于检察机关对构成职务犯罪的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追诉权,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对于树立法律的权威,教育和督促国家工作人员遵守法律,防止和纠正国家赋予的权力被滥用或私用,具有其他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各种组织预防职务犯罪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职能的方式之一,属于法律监督中职务犯罪监督的重要内容。这一职能的核心是独立性。因此需要通过相关的法律程序,赋予检察院独立的法律监督职能。其中主要在于检察院的人事任免及财政管理。检察院的财政经费管理应当与同级地方财政分开,由检察系统内部单独划拨管理使用。这样就能从制度上确保检察院能发挥独立监督职能,保证监督机构独立行使对各级干部的监督职能。

第二,强化对权力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舆论对权力的监督作用。社会监督是公民、企事业、社团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定权利对公共管理权力进行的监控和督促。它是权力监督和制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对国家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力量。权力腐败损害着社会公共利益,那么,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保卫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管理秩序,必然构成对违法犯罪的有力抵制。

第四,依法惩治腐败,把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的轨道。面对性质恶劣危害极大的腐败现象,加大惩治力度不失为一种有效做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法制基本原则,这也应该是依法惩治腐败,把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轨道的基本要求。另外还需要拓宽监督渠道,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参与到对职务犯罪的预防和监督上来,体现对权力监督的社会性、民主性和广泛性。

职务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其产生的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工作中,必须贯彻党中央关于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要求,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动员全社会力量,发挥预防工作的整体效能。检察机关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必须立足于履行检察职能,体现宪法属性,紧紧围绕检察职权,在查办大案要案中,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配合和系统预防、部门预防与社会预防相结合,防止在工作中脱离检察机关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的分工和定位,更不能超越职权行使权力。只要我们运用正确有效的手段,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敢于坚持不懈地同腐败问题作长期而坚决的斗争,才能有效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才能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

第三篇:论职务犯罪的法律预防(模版)

一 当前我国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及衍化趋势

(一)职务犯罪的定义

在此,我们必须了解何为“职务”;“职务”在现代汉语词典的狭义解释为职位规定应该担任的工作,其广义为在我国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内容复杂的组合性概念。目前在我国的职务分类中主要有:法定、事定、执行、管理、决策、临时、固定、领导、非领导等等职务,我国的职务分类大典中记载有:8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

在“职务”这个名词中的“职”即为职责、职权、职掌、这个职就是“掌管”的意思。“务”就是指由职而产生的,所应承担的任务、事务,也就是具有一定的“职”,就要承担一定的事务,同时,根据职务的不同,相应地承担的责任也不同。

而“职务犯罪”所指的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在社会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中依照法律、法规或者组织章程等从事公职的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或者由于不正确履行职权所实施的违背职责要求的依照刑法规定理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总称。在中国的上下五千年的历程中,职务犯罪一直是人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一颗定时炸弹,甚至是毒瘤,它极大地威胁、损害着这个正义的社会,破坏着经济的发展,腐蚀着政治清廉。随着社会日新月异政治文化的发展,清明的政府、正直的公职人员、高效的管理、无腐败的繁荣,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和人们共同追求和奋斗的目标;采取如何有效的战略与对策来控制和预防职务犯罪,更是成为明智政府执政治国的重要内容及世界公民、有识之士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职务犯罪的法律特征

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职人员即为职务犯罪的主体。他们掌握着国家或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及大众所赋予的权力,由于这种权力易使权力拥有者心理上无视法律,无视大众想以权谋私心理的产生,而引起职务犯罪的发生。从总体上看,职务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1)职务犯罪主体构成的多元性;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作为职务犯罪主体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多个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共同构成了职务犯罪的主体:①、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以分为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②、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人的人员,指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③、国有单位委派人员,指国家机

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④、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指依法履行职责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依法履行职责的各级人员政协委员,人民赔审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共和的村民委员会等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城市居民委员会人员。

(2)绝大多数职务犯罪由故意构成,也有个别(少数)的职务犯罪由过失构成,还有的职务犯罪既可由故意又可由过失构成;

(3)职务犯罪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从事公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的犯罪;从事公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的人员滥用职权实施的犯罪;从事公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的人员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或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而造成对国家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职务活动管理职能的侵犯。

(三)目前我国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来自最高法的数据显示,与2008年相比,2010年职务犯罪案件数量上升了7.2%,反腐形势仍不容乐观。

2011年07月20日,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在新闻记者会上透露,依法审判职务犯罪案件,是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至2010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79560件,生效判决人数80883人。其中,贪污贿赂案件67494件,生效判决人数69038人;渎职案件12066件,生效判决人数11845人。2010年,全国法院共审结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27751件,生效判决人数28708人,其中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5906人。

从法院审理情况来看,当前职务犯罪有呈现四个特点:首先,职务犯罪种类多表现为贪污罪和受贿罪,这两类犯罪在2010年审结的职务犯罪案件当中占到了84%的比例;第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犯罪比较突出,涉及领域广泛,权利集中的部门和岗位职位犯罪多发,资金密集领域和行业职务犯罪现象严重,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逐年增多;第三,犯罪数额巨大的案件时有发生,有的案件犯罪数额达到了数千万甚至上亿元。此类案件案中有案、案外有案、“窝案”、“串案”频发,涉及面广、危害非常严重;第四,目前职务犯罪手段隐蔽化、智能化、期权化现象突出,受贿犯罪中,通过收受交易差价、股份分红、投资收益、劳动报酬这些方式收受贿赂比较普遍,增加了查办和惩处的难度。孙军工表示,人民法院目前有一个态度,不论犯罪分子曾任职务有多高,只要构成犯罪,坚决依法定罪处罚。

(四)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务犯罪的衍化趋势

2011年05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厅长宋寒松接受《法制日

【4】报》记者的采访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职务犯罪将呈现3大趋势。”

1、由于现阶段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因素还将长期存在,职务犯罪易发多发,发案数短期内下不来,其在高位运行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2、职务犯罪具有更大的贪婪性和冒险性,特别是市场经济追逐利润天然属性和各种腐朽思想,必定渗透到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重大项目和重大投资,追逐新的权力集中部门岗位和新的资金密集型领域和行业,诱发更多的大案要案;

3、犯罪类型和手段将不断翻新,变化新的手段,以各种新的面目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贪污贿赂和徇私型渎职犯罪行为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新兴经济领域案件和运用高科技手段作案将呈上升趋势,作案期权化增多,跨地区跨国境及涉外案件增多。

相信,许迈永利用担任杭州市西湖区区长、区委书记、杭州市副市长等职务期间的便利,为14个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土地使用权、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承揽工程等事项上谋取利益,先后多次索取、收受贿赂共计折合人民币1.45亿余元【4】;姜人杰利用担任苏州市副市长的职务便利,为五个单位在土地使用权的取得、置换等事项上谋取利益,收受贿赂共计折合人民币1.08亿余元

【4】

;1992年2月至2009年4月,被告人陈绍基利用担任广东省公安厅厅长、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政法委书记、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政协主席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单独或者伙同其子陈子翊、情妇李泳索取及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959.5万余元【4】等等职务犯罪案例,至今我们还是历历在目的,都是利用手中掌握的行政权力违规操作,为自己攫取巨额私利,且犯罪数额特别巨大,在城市开发建设领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于此类现象,犯罪人员除了受到人民法院坚决依法从严惩处严重职务犯罪外,也给了社会各界一个高度警惕,必须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对于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的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依法判处刑罚,坚决执行刑罚,绝不手软。

二 职务犯罪的法律预防及急迫性

【3】

预防职务犯罪是针对贪污腐败渎职犯罪所采取的事先控制举措,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重要形式。但作为近些年才开始运行的新机制、新制度,我国在预

【3】防职务犯罪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有许多难解之题,需要在宏观上定位、微观上设计。从上世纪末开始,各地检察机关相继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列入检察业务的范畴之中,并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各地都把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开展起来了,有的地方形成了自己的规模,有的地方形成了自己的模式,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目前的职务犯罪预防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扎实的理论体系,在工作方法上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工作模式,在立法上,还没有系统的法律规范性条文可供执行。全国各地开展这项工作还处于不断探索实践中。因此,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上,进行预防立法是当前司法实践工作中面临的一项十分迫切和具有指导性意义的工作。

职务犯罪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同时犯罪原因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这个系统深藏在社会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矛盾过程之中,也在其中越衍越烈。由于刑罚作是为遏制犯罪的因素其本身的单一,但社会上促成犯罪的因素却是复杂多样的;因此,当今社会既要依靠专门机关通过刑罚来惩治职务犯罪,又要从根源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预防职务犯罪。

新形势下,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我国现行的职务犯罪预防体制是由党的纪检部门、行政执纪执法机关、政法机关等部门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组成的体系。要有效地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形成教育、管理、监督、打击联动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机制;这其中离不开政法机关、行政执纪执法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和支持,这种支持和配合关系只能通过立法的层面加以规范。党的十五大已经确定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机关各部门之间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各自的职责,应根据党的十五大的精神,从立法的角度给予规范。

综上所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已经上升为法制化机制,同时是三大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必然要求,是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高预防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必然要求。200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对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原则、重点、措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而近几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已经初步建立了职务犯罪预防体制、管理制度和预防机制,并积极推动与有关部门、单位建立预防职务犯罪的组织,形成预防职务犯罪的网络。因此,制定预防职务犯罪的专门法律法规不仅是必要的、适时的和可行的,条件也是具备的。

三 预防职务犯罪的主要方式。

职务犯罪,历来是国内外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所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种职务,就意味着他既拥有一定的处理事务的权力,同时又必须履行其应有职守,既不能不履行职责,又不能滥用权力。因此,我们可以从广义上将职务犯罪理解为行为人违背职责要求实施的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的总称。预防职务犯罪既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做到预防为主,防范于未然。

(一)加强党建和思想建设工作

思想的腐败都是违法的祸源;许迈永、陈绍基、胡长清、丛福奎、高严等高级干部之所以堕落,都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逐步滑向腐败深渊的。以此为鉴,必须从思想上强化预防职务犯罪的建设,在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上筑起预防职务犯罪的坚固堤坝,从这一点说,就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

【2】

(二)加强体制改革创新,权力配置要合理【1】

【1】【2】机制的建设是预防犯罪的有力工具,其重点是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对权力进行合理配置,和保证其依法有效地运作,达到解决权力集中和权力分解之间的关系问题的正确选择,明确将过分集中的权力予以合理的分解,过于分解的权力予以合理集中,实现权力集中与分解的合理平衡,将会大大降低职务犯罪的发案率和危害结果,且将工作效率保持在人们期望的水平上。

【2】

(三)能够赋予独立的监督职能,以权力制约权力【1】

凡事要取得好的成绩,离不开监督;健全的监督机制对预防和揭露犯罪的作用至关重要,马克思监督学说认为,监督是国家的一种职能,是维护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手段。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

【2】

(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的作用,以权利制约权力【1】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兼顾的社会繁荣安定的责任,拥有民主的监督权;依靠人民群众反腐败,在理论上有着不可否认的正当性。公职人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令人遗憾的少数公职人员将手中的权力看作是上级赋予的,只唯上不唯下,从而忘记了自己应该对人民群众负责。所以有必要通过健全选举制度,权利救济制度来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更好起到群众监督的作用。

【2】

(五)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法规制度【1】

公平、公正、公开,让社会更透明,司法更严明,办事更有效率;政务公开应该是依法公开政务,政务公开有助于预防和惩治腐败,公开将改变权力运作方式,使其成为人民监督之下的“阳光”操作,可极大避免暗箱操作中的权钱交易现象。

(六)司法机关要加大对职务犯罪打击力度,强化警示作用

现阶段,司法机关应加大对职务犯罪腐败分子的打击力度,形成威慑效应,让其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付出应有的沉重代价,是预防职务犯罪最有力度最能体现成效的办法。当前职务犯罪是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疾期盼解决的热点问题,它严重败坏了党风,影响了干群关系,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发展前进中的强大阻力。因此,建议司法机关有必要加大惩处力度,按着职务犯罪的量刑标准给予刑罚处罚,让职务犯罪腐败分子付出昂贵的代价,这样才能真正对职务犯罪起到震慑作用。

职务犯罪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打,一浪更比一浪高,我们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脚步也是一步更比一步紧,一步更比一步密;但是,犯罪的声音与脚步,仍象恶魔一样,不时在蚕食着我们这个社会的健康肌体,正在使我们的伟大建设事业受到影响和损害。此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的腐败犯罪现象严重性,明确意识反腐犯罪面临的形势严峻性。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明白,只要有经济社会存在,就必然有腐犯罪现象的发生,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必然现象。因此,我们更要明白这样一条道理,那就是任何腐败的产生都是有条件的,任何腐败现象从源头上来说,都是可以预防的,都是可以被有效遏制的,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腐败现象就会逐步减少,直至彻底消亡。

参考文献

[1]柳晞春《预防职务犯罪的基础理论与实务导引》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2]金波《对行政违法失职行为的检察监督》、《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3]张明《新时期预防职务犯罪理论与实践》新华出版社 2007.[4]《法制日报》[2011]2号2011年05月14日发文

第四篇:职务犯罪及预防对策研究论文

目录

论文提纲………………………………………………………………………………………2 内容摘要……………………………………………………………………………………….3 关键词…………………………………………………………………………………………...3

一、职务犯罪的特点.............................................................................4

二、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6(一)思想信念动摇...................................................................................6

(二)特权思想严重...............................................................................6(三)法制观念淡薄及存在侥幸心理.......................................................7

(四)工作机制管璀和管理万式尚待完善...........................................8

(五)监督制约机制松懈,制度流于形式...........................................8

二、建立职务犯罪预防体系...................................................................8

(一)强化思想建设...............................................................................9

(二)强化法制建设..............................................................................10

(三)强化干部制度建设......................................................................10

(四)强化监督机制..............................................................................11 参考文献.................................................................................................14

论文提纲

一、职务犯罪及其特点

l、大案要案增多;

2、利用职务之便腐败人数增多;

3、团伙作案增加;

4、犯罪方式科技化:

5、廉洁度下降。

二、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l、政治素质低;

2、特权思想严重;

3、法制观念单及存在侥幸心理

4、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尚待完善;

5、监督制约机制松绑,制度流于丁形式.

三、建立职务犯罪预防体系 l、强化思想,政治建设;

2、强化法制建设;

3、强化干部制度建设;

4、强化监督机制;

工作中: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动员社会力量,发 挥整体效能,检查机关:立足检察职能,围绕检察职权,不搞越权预防,配合各部门有效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更好地服从利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

职务犯罪及预防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贪污贿坼作为腐败问题的重要表现,对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隐患。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党和国家腐败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存当前腐败问题易发、高发的关键时期,检察机关应加强对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然而在实际的职务犯罪侦缉中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这给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困难,严重影了反腐败斗争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职务犯罪 原因 预防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腐败现象犹如“明珠蒙尘”,反腐擦去的是尘埃,剜去的是腐肉,打掉的是腐败分子,只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中国共产党一定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正像总书记所指出的,有党心民心作力量源泉,反腐败斗争必定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很多“四风”问题被曝光,一批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问题相继被查处。所以职务犯罪是当前最重要的犯罪行为。职务犯罪的预防是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贪污贿赂犯罪、渎职、侵权犯罪在事前采取有关预防措施,不断促成抑制犯罪因素的增长,着力铲除犯罪的根源和苗头,防止止发生职务犯罪的一种治本式的行为。

一、职务犯罪的特点

职务犯菲通俗的讲就是腐败,它是指国家公职人员滥用职权谋取 私利,侵犯公共利益,腐蚀、破环现存社会关系的行为;其本质特征 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职务犯罪,主要表现是贪污、贿赂、挪用公 款等经济犯罪,是腐败现象最突出的表现.从整体上来看,职务犯罪 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在行为的严重性上,大案要案急剧增多。从涉案金额看,过上贪污、受贿数万元可称为大案,而现在犯罪金额在几十万元、几 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兀的屡屡出现;从行政职务看,运去职务犯罪多发 生在一些掌握具体钱、物的一般工作人员之中,他们的行政职务、级 别一般不高,若出现

一、两个县处级干部犯罪,就视为“高官”。但 是,现在县处级职务犯罪却极为常见。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的提高,一些新的犯罪行为方式会产生,侦查和查处面临的新问题将会更多,在法律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及时有效的开展打击必然会受到影响。职务犯罪后果严重,还在于罪犯实施犯罪行为后,往往将犯罪所得挥霍一空或携款潜逃,使追赃款 工作无法进行。即使对其绳之以法,但国家因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却无法弥补。

(二)在行为的主体上,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卷入腐败活动的 人数有上升趋势。虽然所涉及人员的绝对数量不大,但由于卷入者位 高权重,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极为惊人,***案、徐才厚案就是典型。且从事公务的人员与非从事公务的人员往往相互勾结,共同犯罪。

(三)有组织的团伙作案日益增加。近年来出现大量窝案和串案,在权力部门内结成有领导、有分工的违法犯罪团体,有组织地滥用权 力。湛江走私案、厦门走私案令人触目惊心,(四)犯罪手段和工具日益科技化。随着信息技术、电子网络的 运用和普及,一些犯罪呈国际化、智能化,隐敞性、突发性等特点,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的提高,一些新的犯罪行为方式将会产生,查处将更加同难。

(五)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国家工作人员中 “吃一点,用一点无关紧要”思想广为泛滥.在任何牡会,对腐败行为的判断都有一定的量和质的标准。这些标准构成了追究违法违纪责任的起点。但我们知道,国家干部行为规范的底线在往高于这一基点。于是在权力 的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形成一种未达到追究违法责任的地步但 权力本身并不干净的空间,这种状态被称为“准腐败”。“准腐败” 的大量发生使权力的廉洁度普地下降,而其严重性是它构成职务犯罪 等腐败现象群发的丰厚土壤。

二、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职务犯罪现象如此严重,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微 观层次上个人素质方面的,也有宏观层次上制度机制方面的,而究其 根本原因则是权力的失控。土要的原因如下:

(一)思想信念动摇

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意味着什么?习近平有个形象贴切的比喻,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又放松自身学习,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严格自律。在市场纾济的大潮中,我国实行开放政策,引进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资金等,同时难免会使资产阶级生活万式中消极腐朽的东西涌入国门,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侵蚀,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金钱和物质占有欲,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世界观、人生观错位,价值观扭曲,把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文化带入执法领域中,为实现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便把手中的权力视为交换的筹码,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把公正执法扔到了脑后。究其根本原匿是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想信念动摇,最终蜕变为社会的渣滓。

(二)特权思想严中 当前职务犯罪发生的罪根本原因是特权思想严重,从而使自己手 中的权力性质发生扭曲,特权思想有两种表现,一是在这些联务犯罪的干部中,往往拥有特权,以管人者的身份自居,自认为高人一等,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当作耍特权的资本,认为自己可以不受法律约束,凌驾于法律之上。二是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为 人民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忘记了“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公仆 为人民”的崇尚宗旨,忘记了干部的本色是为人民服务,价值观错位,人生观扭曲,消极腐朽思想恶性膨胀,为已谋取私利,大肆进行贪污、受贿等犯罪活动,从而走向人民的对立面。

(三)法制观念淡薄及存在侥幸心理

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没有牢固树立公正执法的思想观念,在实际 工作中也就不可能自觉遵照法律规定做到依法办事。违法办事的干部 往往认为工作不会出问题,自己不会犯错误,就是发生了一些违纪违 法情况,还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对工作缺乏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兢 兢业业对待每项具体工作。

被调查的犯罪嫌疑人都不是法盲,都懂得什么是犯罪,也知道犯 罪的后果但他门之所以明知故犯,一个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心存侥幸。

职务犯罪的主体在利用职务犯罪时,往往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这就 会使职务犯罪主体对犯罪产生一种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利用职务进行 犯罪不会被人发觉,在这种侥幸心理的驱使下,一些职务主体自然会 自我解除心理上对刑罚的恐惧,毫无顾忌地去实施各种职务犯罪.

(四)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尚待完善

少数基层领导对干部职务违纪违法导致的各种问题认识模糊,加 之受“难免论”、“难管论”的影响,行动上自然对干部失察、失管、失控。对违纪违法干部无原则地加以袒护和纵容。领导干部的一岗双 责制度,明确规定既要抓业务也要抓队伍建设,但少数领导往往只顾 压任务定指标,忽视讲纪律,提要求;只注重完成工作任务指标数字,不检查完成任务的方法利手段,不检查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因此,工作上满足于一般化的部署要求,缺少深入检查;对违纪违法干部姑息迁就,.缺乏严肃批评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表层,缺乏渗透到每个环节的具体借施。尤其是不能有效地启动预防机制,处理上又失之于宽。

(五)监督制约机制松懈,制度流于形式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都普遍制定了相应的预防职务犯罪的规定、纪律、制度、办法等,但在具体落实上,却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起 到干部之间相互监督,部门之见相互制约的作用。如在一些司法机关 中,存在刑讯逼供等严重违法行为,法规制度失去应有的约束力成了一纸空文。这些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也是监督制约机制没能正常运转的结果。

三、建立职务犯罪预防体系

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已经侵蚀着社会结构的每环节,已经泛及 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党和国家一贯清楚地认识到腐败的严重危害 性,一贵重视与腐败斗争。反思我国历次的反腐败斗争,虽然功小可 没,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目前现实,深感开展预防 职务犯罪工作任重而艰难,似于是被动的预防。

打击是惩治职务犯罪的治标措施,预防才是治本之策。人们往往 关注打击职务犯罪而忽视预防工作。惩办渎职侵权犯罪令人解气,但 更重要的是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以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损 失,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预防职务犯罪本人认为应做好“四强”

(一)强化思想建设

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依托,加强对国家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 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和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理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政治 素质,牢固树立大公无私、勇于奉献、勤政廉洁、甘当公仆的思想观念;克服特权思想,增强严格执法、依法办事的法制观念。

不少事实证明,“千腐败、万腐般、都是思想先腐败”。徐才厚、***、***等,这些高级干部之所堕落,都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逐步滑向腐败深渊的。以此为鉴,必须从思想上强化预防职务犯罪的建设,在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思想上筑起预防职务犯罪的坚固堤坝。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要把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特别是中高级干部的教育作为重点,把党性、党风、党纪教青作为培训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思想教育既要突出教育的广泛性,又要讲究教育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既要讲实效,又要造成一定的声势。要求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纪委、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党校、以 及新闻单位,文化艺术部门的力量集中起来,发挥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体优势,形成纵横交错的思想教育网络,造成强大的思想教育攻势。

(二)强化法制建设

必颂重点抓住两个方面:一是立法;二是执法。一方面必须切实加强预防职务犯罪的立法工作。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职务犯罪预防、惩戒、监督等方而的法规,比如建立《国家公务员监督法》、《预防职务犯罪法》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和规范的的预防职务犯罪的法规体系,使预防职务犯罪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在职务犯罪高发期,治乱要用重典,所制订的法观要加大惩罚的力度,量纪量刑要从重,要增加职务犯罪的政治成本和经济成本,在政治和经济上要给予职务犯罪分子沉重打击,使其在党内无藏身之地。另一方面要克服执法中的“软骨病”,排除各种干扰,刚正不阿执法。要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以罚代刑,以及贪脏枉法的职务犯罪问题发生。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公民。只要违法的都要依法严惩,以震慑职务犯罪分子。

(三)强化干部制度建设

一是抓住当前机构改革和企业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快政府职能的 转变,精简机构,实行政企分开,防止枝钱交易。是进一步推进干 部制度改革。按照“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任用领 导干部。在党政机关普遍推行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崩,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和民主讨论干部等制度。要建立健全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对选拔任用干部中违反干部政策,造成失误的必须严肃追究责任。三 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福利利分配方式。对领导干部的褔利待遇要由“实物化”改为“货币化”,尽可能实行领导干部住房、工作用车、出差食宿标准纳入其工资褔利中,取消福利性的实物分房和公款接待,从根本上杜绝领导干部在住房方面谋私和坐超标车、公车变私车、屡屡更换新车以及公款大吃大喝现象.四是要绝对保证国家机器“吃皇粮”,军队、武警部队、政法机关及其他所有党政机关与所办经营性企业彻底脱钩,一律不再从事经商活动。执收执罚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铲除职务犯罪现象产生的土壤。五是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完善有形建筑市场等各类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同时要进一步增加行政办事的透明度,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等。增加用权行为的透明度,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行动”,根治“黑箱”伯”。此外还要大山推行政府采购和会计委派等制度。总之,要通过改垃,努力寻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精神文明适应的方法,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职务犯罪。

(四)强化监督机制

马克思主义监督学说认为,监督是国家的一种职能,是维护一定 社会政治和经济秩序的手段。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不受监督的杈力必 然走向腐败。应该肯定,我们党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不少党内监督的好 制度和经验.但是,监督体制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具有足够约束力 的监督体系,是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对掌握各级和各部门单位最高权力的党政“一把手”,由谁监督,监督什么,如何监 督没有明确的规定,更缺乏经常有效的具体监督措施,导致对他们的 监督“失控”,进法违纪的比例上升。针对这些监督方面存在的突出 问题,应从七个方面强化监督机制的建设:一是强化党内监督。要通 过加强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 民主评议制度等,强化党委内部的监督和纪委的监督。二是强化权力 机关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在人民代表大会 的权力中,监督权是最重要的一种。要充分发挥各级人民代表人会及 其常委会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的法律监督和工 作监督的作用。三是强化行政监督,主要是要扩大监察机关的权限,例如,给予监察机关查阅、查封银行存款权、停职检查权、奖励权,以及开除的处分权等。同时要完善行政监察管理体系,使之能相对独 立行使监察权。此外,还要加强行政监察队伍建设,培养一支训练有 素,懂政策、法律和技术的监察队伍。四是强化经济监督。这方面的监督主要是指国家授权经济监督职能的专门机关和其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机构,按照一定的法律、制度和纪律对一切机关、团体、企事 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以及国家公务人员的经济行为进行监察和督促,这是防止贪污、贿赂、挥霍浪费等职务犯罪现象的重要手段。特别要 加强财务监督制度,用法律制度保证财会人员的政治、经济地位不受监督对象支配,依法独立行使经济监督权,抓好对本单位本部门执行财会制度情况的监督。五是强化民主监督。重点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协机关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围绕反腐倡廉,积极抓好民主监督。六是强化群众监督。要明确便于群众对权利监督的重要内容和监督的方 法,同时要依法保护群众的监督权,调动群众监督的积极性。七是强化舆论监督。要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尝试给予新闻媒体的知情权、调查权、评论权、曝光权,使之不失为制约职务犯罪的锐利武器。

综上所逆,职务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工作中,必须贯彻党中央关于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要求,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动员全社会力量,发挥预防工作的整体效能。检察机关,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必须立足于履行检察职能,紧紧围绕检察职权,不搞越权预防,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配合和系统预防、部门预防与社会预防相结合,防止在工作中检察机关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的分工和定位,更不能“种了别人的地,忘了自己的田”。只要我们运用正确的手段,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敢于坚持不懈地同腐败问题作长期而坚决的斗争,才能有效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才能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

参考文献

1、武田:《预防犯罪的庇佑之路》[M]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8年8月

2、樊风林 宋涛:《职务犯罪法律对策及治理》 [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

3、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中共中央宣传部 2014年6月

第五篇: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2003年12月至2004年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62032件,结案16060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64831人。其中县(处)级干部5916人,厅(局)级干部415人,省(部)级干部15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的有4775人,占受党纪政纪处分人员总数的2.9%。由此可见,职务犯罪行为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形势之严峻,问题之严重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把惩治职务犯罪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侦破了一批职务高、数额大、影响大的大案要案,特别是成克杰、胡长清、李纪周等重大案件的查处,有力地震慑了犯罪分子,振奋了党心民心。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2004年11月3日在中央党校作反腐倡廉专题报告时强调,既要坚决惩治腐败,又要注重有效预防腐败,从源头上逐步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职务犯罪,就是在行使国家和法律所赋予的公共权力过程中,为了个人和部分小团体(集团)的利益,不正确的行使权力,侵犯了国家和其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从而触犯了刑律的行为。职务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他们的犯罪是因为对公共权力的性质和功能的歪曲和异化。可以说,无权力,则无职务犯罪;无权力的异化和滥用,则无职务犯罪。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作为刑事犯罪的一种,在整个犯罪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比较突出的如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罪等等。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权、钱、情这三个环节的管理上存在漏洞。总体来讲职务犯罪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位高权重,贪污受贿

位高权重,贪污受贿是众多职务犯罪的首要特征。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马德受贿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卖官案,绥化市有半数以上的处级以上干部卷入其中。据黑龙江省纪委发布的消息称,马德利用职务之便和手中之权,从1995年至2002年4月,疯狂敛财折合人民币2385万元,已核实认定马德受贿人民币502万元、美元2.5万元。

(二)品行堕落,贪色循情

经济上的犯罪与生活上的堕落,从来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些干部的堕落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开始的,在金钱、权力、美色面前经受不住考验,往往背叛自己的誓言,贪赃枉法,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最终品行堕落,沦为人民的罪人。根据对缉拿归案的职务犯罪嫌疑人进行的“罪情”分析,发现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贪色循情。调查发现,这些人为了满足女人的欢心,不惜铤而走险“弄”钱的占了70%。另一种情况,就是用贪来的赃款找女人。从公布的厦门“远华”、沈阳“慕马”等案情看,不少犯了罪的领导干部都属这种类型。

(三)意志薄弱,盲目攀比

职务犯罪的具体行为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引导,新形势下,社会大环境、工作单位环境、家庭小环境的影响,社会风气、朋友群体圈环境等对职务犯罪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在有的干部喜欢傍大款、跑富庙,接触的朋友都是一些有钱老板,时间长了,难免产生不平衡心理,加上平时称兄道弟,亲密无间,不分彼此,权钱交易在所难免。从检察机关办理窝案串案涉案人员多属于此类。

二、产生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政治素质较低。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放松了自身的学习,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生价值观扭曲,把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带入执法领域中,把手中的权力视为交换的筹码,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究其根本是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二)法制观念淡薄。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没有牢固树立公正执法的思想观念,在实际工作中也就不可能自觉地做到依法办事。他们往往认为工政法秘书网作不会出问题,自己不会犯错误,就是发生了一些违纪违法情况,还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缺乏对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法制观念淡薄。

(三)特权思想严重。在一些职务犯罪的干部中,往往拥有特权,忘记了“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公仆为人民”的崇高宗旨,颠倒了主仆关系,以管人者的身份自居,自认为高人一等,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当作耍特权的资本,认为自己可以不受法律约束,凌驾于法律之上。事实上,几乎见诸报端的腐败分子在受到惩处后都会自我反省:“如果当时有人提醒我、监督我,就不会有如此的下场”,但悔之晚矣。

(四)管理方式尚待完善。少数基层领导对干部职务违纪违法导致的各种问题认识模糊,在行动上对干部失察、失管、失控。对违纪违法干部无原则地加以袒护和纵容。领导干部的一岗双责制度,明确规定既要抓业务也要抓队伍建设,但少数领导实际上只注重完成工作任务指标数字,不检查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不检查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在工作上满足于一般化的部署要求,缺少深入检查;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表层,缺乏渗透到每个环节的具体措施。

(五)监督制约机制松懈。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都普遍制定了相应的预防职务犯罪的规定、纪律、制度、办法等,但在具体落实上,517878秘书网却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起到干部之间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如在土地使用权出让方面,存在暗箱操作等严重违法行为,法规制度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成了

一纸空文。这些漏洞,也是监督制约机制没能正常运转的结果。

三、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惩治职务犯罪是治标措施,预防才是治本之策。人们往往关注打击职务犯罪而忽视预防工作。惩办贪污腐败,令人解气,但更重要的是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以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损失,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预防职务犯罪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成克杰、胡长清、程维高等高级干部之所以堕落,都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逐步滑向腐败深渊的。因此,必须从思想上强化预防职务犯罪的建设,在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思想上筑起预防职务犯罪的坚固堤坝。要把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教育作为重点,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作为培训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加强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二)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健全权力运作程序,完善监督措施,逐步建立健全权力制约监督机制,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在监督机制方面,要特别重视三种监督力量,一是专门监督,主要是依靠检察机关的的作用,要保证其执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同时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作用。二是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人大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要强化权力机关的监督,不能流于形式;而政协的民主监督则是我国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宝贵政治资源。三是新闻媒体的监督,通过公开暴光和披露来促使腐败现象得以收敛,要确保新闻媒体的知情权、调查权、评论权、曝光权,使之成为制约职务犯罪的锐利武器。

(三)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立长期有效的预防犯罪工作机制。我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法治对政府而言,其实质意义在于防止行政权力的泛滥。由于行政权是一种由国家行政机关主动行使的权力,其作为或不作为均必须依照法律的授权和规定,否则就容易形成腐败,要依法行政必须重点抓住两个方面:一是立法;二是执法。一方面必须切实加强预防职务犯罪的立法工作。要尽快建立和完善职务犯罪预防、惩治、监督等方面的制度、法规,形成一套比较完善和规范的预防职务犯罪的法规体系,使预防职务犯罪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在执法一定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职务犯罪高发期,要加大惩罚的力度,要从重从快打击职务犯罪,增加职务犯罪的政治成本和经济成本,使职务犯罪分子不敢犯罪,犯不起罪。

最近党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深刻阐述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大意义,总结了党的反腐倡廉基本经验,明确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在有关讲话中指出要抓住权力运行中容易产生问题的薄弱环节,坚持不懈地抓改革、抓制度、抓预防,不断拓展源头治腐的领域,在2010年建成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本框架。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社会要共同参与,政法部门要加大打击职务犯罪的力度,从重从快,有罪必惩,谨慎使用缓刑,加大罚金刑适用,营造浓厚的肃贪青年秘书网惩腐氛围,震慑犯罪,建立法律防线,使人不敢犯罪。政府各部门要抓好管理,切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严格制度,加强政务公开,便于群众监督,要动员和发动群众检举犯罪,警醒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使职务犯罪无机可乘,铲除滋生犯罪的土壤,通过“三早”,即早教育、早发现、早预防,达到“三不”,即不敢犯罪、不能犯罪、不想犯罪,最终降低职务犯罪率,确保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

下载论职务犯罪的特征及预防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职务犯罪的特征及预防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 “>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2007-12-12 19:35:1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职务犯罪的成因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职务犯罪的成因和......

    职务犯罪的特征

    (三)职务犯罪的特征 职务犯罪在构成上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主体的特定性。即职务犯罪的主体只能是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运用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务的国家公职人员。 (二)......

    论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5篇)

    论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一. 职务犯罪的现状及危害 2005年3月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指出,一年......

    论国土系统职务犯罪的预防

    论国土系统职务犯罪的预防职务犯罪是腐败最严重的表现,在国土系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对于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始终保持国土队伍清正廉洁、奋发有为的形象......

    预防职务犯罪

    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区预防职务犯罪的指示精神,围绕“堵源头,抓建制,求实效”的工作要求,坚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法制教育为手段,增强全局干部队伍防范意识” 的预防工作思......

    职务犯罪及其预防

    职务犯罪及其预防 目 录 内容提要—————————————————————————1 职务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 职务犯罪的特点—......

    预防职务犯罪

    举办预防职务犯罪讲座 邀请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科的领导为全体干部职工举行了一场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 该讲座结合近阶段典型案例,重点围绕职务犯罪的特点、发展趋势、......

    浅谈预防职务犯罪

    论预防职务犯罪的三个机制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总结反腐倡廉的经验,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高度,坚持标本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