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乡和村庄规划的基本概念
镇、乡和村庄规划的基本概念
目前我国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与《村镇规划编制办法》两部规划编制的技术性文件,《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适用于县政府所在地的城关镇及以上城市的规
划编制,而一般建制镇、集镇、乡政府所在地的镇及村的规划均按《村镇规划编制办法》编制。因而镇、乡和村庄规划的任务、内容及成果要求基本一致,村庄
规划的内容略简于镇规划。关于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内容在《城乡规划法》第十八条有简要叙述。
基本概念
建制镇: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镇。
乡——即集镇: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村庄:是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镇、乡和村庄规划的工作范畴及任务来源:www.xiexiebang.com
(1)镇、乡和村庄规划的工作范畴
①编制村庄、集镇规划,一般分为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建设规划两个阶段进行。
②村庄、集镇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乡级行政区域的村庄、集镇布点,村庄和集镇的位置、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村庄和集镇的交通、供水、供电、商业、绿化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的配置。
③集镇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住宅、乡
(镇)村企业、乡
(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用地规划,有关技术经济指标,近期建设工程以及重点地段建设具体安排。
④村庄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照集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内容,主要对住宅和供水、供电、道路、绿化、环境卫生以及生产配
套设施作出具体
安排。
(2)镇、乡和村庄规划的任务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①村镇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综合评价乡
(镇)发展条件;确定乡
(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乡
(镇)行政区域内的人口规模和结构;拟定所辖各村镇的性质与规模;布置基础设施和主要公共建筑;指导镇区和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www.xiexiebang.com
考试就到考试大
②村镇建设规划的任务是:以村镇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镇区或村庄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和用地规模、结构,进行用地布局,合理配置各项基础设
施和主要公共建筑,安排主要建设项目的时间顺序,并具体落实近期建设项目。
第二篇:XX镇村庄规划方案
XX镇村庄规划方案
第一章 规划背景
近年来,我镇按照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提升工业化,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影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为了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保证农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上一个新台阶打下扎实的基础,我镇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这势必加快农村社会发展,使农村面貌有一个明显改变。因此,为提升我镇村庄的整体形象,促进农村居民共享村庄文明,我镇结合自身实际,决定开展村庄计划建设。
第二章 村庄概述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我镇现有XX个行政村,面积XX万余亩,人口3XX多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的气候特点,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XX国道南北贯穿全境,交通便利 全镇以种植业和家具加工业为主,具有十足的发展优势。
二、社会经济情况及村庄现状建设状况。全镇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葡萄、核桃等,养殖主要发展猪、牛、兔、桑蚕等。由于历史原因,镇内村庄村域内现有住宅建筑大都沿道 路而建,错落无序,大多数居民点相对比较分散。村内功能设施不全,绿化不成体系,环境 卫生较差。除个别住宅外观别致、造型新颖,达到小康型标准外,其余大部分房屋多为二、三层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建造的砖混结构楼房,房型老化、单
一、陈旧,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设计理念。目前镇内存庄村域内道路经过几年的土地整理已基本形成体系,但部分道路质量较差。通村公路基 本已达到村级公路标准,部分通组道路也已达到标准,大部分为碎石路。
四、目前主要存在问题
1、镇内村庄分散建设,土地浪费严重 由于历史原因,居民点分布较为分散,村庄中住宅布局较为凌乱,增加了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难度,不利于节约土地,不利于生产力的协调和发展,给机械化耕作带来难度。
2、公共服务设施、基础配套设施滞后 虽然镇内各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经济投入,但在村内交通、排水、文化娱乐、环 保等方面还相对落后,村民点现状房屋建设质量偏低,缺乏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配套设施,造成村民生活居住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不能适应收入不断增长的农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 的要求。镇内各村庄村内功能设施不全,道路较差,河道不清,环境卫生较差。村宅错落无序,比较散乱,房型老化、单一,结构不合理,缺乏科学设计理念。第三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3、《XX县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4、《村庄规划编制办法》;
5、《村庄规划编制导则》;
6、镇内各村庄村提供的有关设计条件;
7、与本规划有关的规范、规定、标准等。
二、规划原则
1、规划编制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广大群众意愿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2、规划编制要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遗存,地方民俗风情,努力营造具有浓郁水 乡特色,环境清新优美的农村新社区。
3、规划编制要综合考虑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环境卫生,绿化休憩,防灾减灾等基础设 施建设和环境建设,努力提高村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村民生活质量。
三、规划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围绕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这一总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切实改善农村群众 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四、规划目标 为了彻底改善当前农村住宅水平较低,功能不全,外观单调呆板,基础设施不配套,居住 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引导农民转变生活方式,切实帮助农民提高生活质量,规划从大 魏庄村域现状实际发展状况和趋势出发,围绕“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先进理念,体现 特色,精心规划,合理布局,对村域进行全面整治,创建出空间层次丰富,方便农民生活,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现代化新农村,实现农业和农村 现代化,保证农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更上一个新台阶。按照“环境整洁、村貌优美、设施 配套、布局合理”的目标,做到村庄的生活、生产、生态等功能分区布局合理,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建设成为能充分体现富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 村庄内部实现五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道路硬化。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内主干道硬化;通中心村主干公 路达到四级以上标准。——村庄绿化。中心村(村庄)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 25%以上,村庄内有休闲健身 绿地,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住宅之间有绿化带,农户庭院绿化。——卫生洁化。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生产、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排放,自来水普遍入户; 畜禽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户普遍使用清洁能源;保洁制度健全,垃圾等废弃物集中处理,基本消除垃圾及废水污染。——河道净化。保护和管理好村域内现有的水面,做到水体净化、河边绿化;河道堤防和 排涝工程建设按规划建设标准要求实施。——环境美化。村庄建设规划要科学处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布局合理,组团建筑有个性特色、美观大方,组团建筑间相互协调;建筑布局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依 林傍水,错落有致;农户住宅实用、美观。
五、规划范围
XX镇各村村域内所有土地为本次整治规划的研究范围。
第四章 村域村庄布局规划
一、镇各行政村经济发展规划。各行政村确定村域的社会经济发展重点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物质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与旧村整治相结合,改善环境,提高生态效益;依托村域区位优势和结合村域的自然条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结构的调整。
二、村域村庄布局规划 根据村庄建设环境与场地分析,结合村域经济发展现状,依据 《濮阳市市域村庄布局规划》,确定村域村庄建设空间发展方向,积极引导中心居民点建设。规划在村域内形成“一个中心,四个居民点”的规划布局。根据自然村现状,依据村域发展态势,遵循居住用地适度集中、农田适度集中、积极推进农田集约化管理、合理配置服务设施以及基础设施、优化住区环境的原则,利用政策引导,规划近期结合村庄整治将各自然村进行整合,完善路网框架、市政设施,整洁墙面,注重宅前、宅后的绿化建设及河道整治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远期形成四个居住区,分别为居民区、商业区、小康楼、高层住宅楼、并将小康楼作为中心居民点统一进行规划,配置文化 活动中心、设置健身器材和公共绿地、公厕等,从而形成相对集中,设施共享的新农村。第五章 村域整治规划 规划根据目前农村较为突出的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结合村域区位特点、经济条件和社 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对村域环境进行整治改造,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 和民主建设,使农村面貌有一个明显改变,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一、房屋建筑整治规划 老村内建筑整治一方面要从整体布局角度确定需要拆除的建筑,另一方面也应从节省资金角度确定建筑的改良方式,多层次的解决不良建筑带来的影响。
1、保留原有质量较好的农房,整治各住房间距内影响日照、采光、通风的各种杂房和陋 棚,整修道路和院落,种植绿化,改善居住环境。
2、新建农房相对集中,大力推广定型图,实行农房建设的专业化施工,逐步将零星农房 就近搬迁到规划村居点。
3、全面清理违章建筑,拆除危险、废弃房屋,多渠道筹资对保留的房屋进行统一的修缮 和粉刷,改善村庄的整体形象。现状建筑改造应遵循“不大动、少花钱、出效果”的原则,对 沿路建筑物依据不同情况分为基本可行建筑、整修清洗建筑、更换建筑色彩、重点改造建筑、尽快拆除建筑、远期拆除建筑等几种模式进行改造。
4、农村生活用房与生产用房应适度分离,提倡畜禽养殖的规模化和集中化,对污染物进 行统一处理和利用,即采用制造沼气、采用高效生态绿地等污水处理系统,从而减少对环境 的污染。
5、规划修缮和粉刷房屋 5 户,粉刷面积约 1500平方米;规划近期零星房屋暂时保留稍作 修缮,中远期随着农民新村的建设逐步搬迁。
二、环境整治规划
1、村庄绿化 规划大力提倡房前屋后绿化,建立村庄和河道绿化系统。在强化整体布局的基础上,以点 带线,以点带面,最大程度的展现村庄整治的精华。在节点上,以建筑、水、绿化、道路的 综合强化与协调化,提升村庄的整体形象。规划于设置约 2450平方米的公共绿地(小游园);规划于房前屋后设置绿化带或花坛。在绿地建设中强调绿地的层次感与有机联系,既要运用多种植物的交错布置形成错落有 致、四季有形的规模性绿地,也要加强绿地与周边环境的联系,让绿地与人的行为有机结合,形成不同层次的小游园、观赏园等,并配备相应的休憩、娱乐、健身设施。形成“人在林中,家在水边、绿在身旁”的田园风貌。绿化材料以经济树种为主,在部分地段种植桃、杏、山 楂、葡萄等经济树种,并在房前屋后留出自营种植区,鼓励村民发展庭院经济,一方面减少绿化投入,一方面增加经济收入,更是使各行政村拥有了与众不同的风味。另外,适当配置香樟、紫荆、黄杨、棕榈、杜鹃等美化树种,并铺设草坪、种植水生植物,增加观赏性。绿化树种 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结合推广经济林、果林栽种果树林木。
2、河道净化 结合河道保洁工程,对镇内村庄小河进行清淤、疏浚,严禁养殖水草,建设生态护岸,两岸设置生态的绿化带。规划通过路水相依等主题理念,既通过沿岸栽植亲水植物体现柔水风情,也通过堤岸的灵活处理、观色的有机导入,将水文化引入人的生 活,体现“智者乐水”的传统理念。
3、卫生洁化 垃圾处理系统: 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和保洁制度,村庄内按一定规模和半径设 置垃圾收集点,每 5-7 户门前设置一只垃圾箱,全村设置一处垃圾收集房。村委设置一名 保洁员,负责整个村范围内的垃圾收集清运以及相应设备的维护。规划配置垃圾箱 100 只,垃圾收集房 1 座。污水的处理:大力推广三格化粪池,普及率不低于 95%,规划每户农户设置一座三格化 粪池,彻底消灭露天粪坑。畜禽粪便、生活粪便均可建沼气池变成沼气、作为肥料、应用高 生态绿地处理系统等工艺处理,从而达到对农村的污水进行高效净化处理和合理利用。
三、公共设施规划 规划于各行政村内各建立一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集村民自治、治安防范、培训教育、图书 阅览、文化活动室等功能为一体,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
四、基础设施规划
1、通村连组道路硬化,达到机动车通行要求。规划通村公路达到四级及四级以上,路面宽度≥5 米,路面为沥青路面或水泥砼路面,设 计荷载标准达到汽—20,挂-100。通组道路,路面宽度为≥3.0~3.5 米,路面采用水泥砼路 面。进户道路,路面宽度为 2.0~2.5 米,路面采用水泥砼路面。目前村域内道路已基本形成体系,通村公路和部分通组道路已硬化并基本达到标准,其余通组道路太窄,且大部分为土路。规划继续完善通村道路及宅前路,主要道路两旁增加绿化。规划硬化道路长度约5公里,其中通组道路约5公里。
2、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规划村内自来水入户率达到 85%以上,基本保障村民用水安全。
3、提倡应用环保、洁净能源,逐步建立规模养殖业,沼气发生、利用系统,积极推广利用 太阳能。
4、完善电力、电讯、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行政村电话普及率和有线电视入户率不低于 80%。
第三篇:《河北省镇、乡和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镇、乡和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
(冀建村〔2010〕130号)
各设区市城乡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建设)局:
为有效指导全省镇、乡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依据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我厅组织制定了《河北省镇、乡和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执行。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建议,请及时函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
附件:河北省镇、乡和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二○一○年三月十七日
附件:
河北省镇、乡和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目次
总则 县域镇村体系规划
2.1 基本要求
2.2 镇村体系规划
2.3 村庄迁并与中心村确定
2.4 县域镇村体系规划成果
镇规划
3.1 基本要求
3.2 总体规划
3.3 控制性详细规划
3.4 修建性详细规划
乡规划
4.1 基本要求
4.2 乡域规划
4.3 乡政府驻地规划
4.4 乡规划成果
村庄规划
5.1 基本要求
5.2 村域规划
5.3 村庄规划
5.4 村庄规划成果
附则
总则
1.0.1 为指导镇、乡和村庄规划,规范规划编制内容和深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导则。
1.0.2 镇、乡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相衔接。
规划期限宜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一般为10-20年,其中近期5年左右。
1.0.3 编制镇、乡和村庄规划必须采用符合规定的勘察、测绘、气象、地震、水文、环境、经济与社会等基础资料。
1.0.4 已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有历史保护价值的镇、村的保护规划,应当依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及其他相关规定编制。
1.0.5 乡政府驻地规划人口1万以上的乡,应当按镇规划要求编制。整体改造、新建村庄和多村联合建设的村庄,应当按镇区规划要求编制。
1.0.6 编制镇、乡和村庄规划除执行本导则外,还应当符合国家和河北省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0.7 编制镇、乡和村庄规划,应当广泛听取有关单位和公众的意见,进行多方案比较,科学决策。
1.0.8 本导则适用于河北省城市、县城规划建设用地以外的镇、乡和村庄规划的编制。
县域镇村体系规划
2.1基本要求
2.1.1 县域镇村体系规划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要求,引导和调控县域镇村的合理发展与空间布局,指导镇、乡和村庄规划编制。
“县域”指县域、县级市的市域和设区城市中的区管辖范围。
2.1.2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就近集中、保护资源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确定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和基层村的空间布局和人口规模结构,提出村庄迁并调整方案,合理布置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2.1.3 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应当进行多方案比较和经济技术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当地居民的意见。
2.2 镇村体系规划
2.2.1 综合评价县域的发展条件与前景,提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制定县域镇村发展目标,确定县域产业结构和发展空间布局。
工业应当主要向县城和较大镇的工业园区集中,防止“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一般镇、乡和中心村除农业外,应着重发展为“三农”服务的第三产业。
2.2.2预测县域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提出县域镇村体系布局和各镇乡人口规模、职能分工,制定分类管理策略和建设标准,确定镇区、乡政府驻地的空间布局形态和主要道路交通组织。
2.2.3提出村庄空间布局的具体方案,确定中心村、保留村庄、迁并村庄的数量、名单和布局,明确迁并村庄的迁并原因及去向。
确定迁并后各村庄人口的规模、建设用地规模、整合节约土地规模,编制全县及分各乡镇迁并村庄一览表、保留村庄一览表。
2.2.4划定县域空间管制区域,界定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提出各分区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和引导措施。
将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自然灾害易发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等划定为禁止建设区;将一般农田保护区、蓄滞洪区、文物地下埋藏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非核心区等划定为限制建设区;将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区域划定为适宜建设区。
2.2.5 统筹配置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确定县域交通、供水、排水、供电、通信、广播电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体、科技、养老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2.2.6 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发展目标,确定近期县域镇村空间布局方案,提出近期县域村庄迁并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时序、空间布局。
2.2.7 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2.2.8县域内空间管制分区、镇区和乡政府驻地建设用地规模,村庄建设用地标准,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配置标准,县域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县域防灾减灾设施等作为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2.3 村庄迁并与中心村确定
2.3.1 村庄迁并应尊重村民意愿,保证村庄迁并后村民居住安全、生活有保障、环境和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节约用地。
2.3.2在综合评价县域镇村空间布局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可考虑将下列村庄予以迁并:
1存在自然灾害安全隐患的村庄,主要是位于行洪区、蓄滞洪区、矿产采空区的村庄和具有泥石流、山体滑坡、地质塌陷、洪涝灾害等地区的村庄。人口少、难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生活环境差、村民有迁并意愿的村庄;人均耕地不足以使村民生活自给,且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村庄。用水严重短缺、严重不达标的村庄;地方病发病率高的村庄;位于大型水源地、自然生态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核心区等生态敏感区的村庄;重大设施和项目建设确定要搬迁的村庄、压占重要矿产资源的村庄。地域空间上接近,有可能相向发展逐渐融为一体的村庄,以及按新民居建设要求集中发展的村庄。
2.3.3 确定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应当综合考虑以下条件:
1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基础设施较为完备,能起到带动周围村庄建设和发展的村庄。
2有人口集中条件,一村或多村合建的村庄,宜以二、三层或多层建筑为主、基础和服务设施要配套齐全。
3中心村应布局合理,服务半径宜覆盖2公里左右。
2.4 县域镇村体系规划成果
2.4.1 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规划文本必须明确表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规划附件应包括规划说明书、专题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
2.4.2 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图纸应包括县域综合现状分析图、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图、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图、县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县域综合交通规划图、县域空间管制规划图、县域环境保护与综合防灾规划图、近期发展规划图等。
镇规划
3.1 基本要求
3.1.1镇规划包括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其中,镇总体规划包括镇域规划和镇区规划。
3.1.2 编制镇总体规划,应当编制规划纲要,确定镇域、镇区规划的重大原则,统筹考虑影响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作为编制规划成果的依据。
镇域规划应当以县域镇村体系规划为编制依据,从区域角度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确定城镇性质、发展目标、镇村体系、镇村建设用地规模和规划区范围,对镇域范围内的工矿企业、村庄居民点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整体安排,提出空间管制的原则和措施,指导镇区和村庄规划的编制。
镇区规划应当在镇域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镇区发展方向,进行建设用地的功能分区和布局,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应当明确近期建设用地布局和用地范围,提出近期建设项目、土地使用和控制要求。
3.1.3 编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已经批准的镇总体规划,对具体地块的土地使用和建设提出控制指标。
3.1.4 编制镇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依据已经依法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对重要地块的建设提出具体的安排和设计。
3.1.5发展速度较快、规模较大或有特色的镇,可根据需要增加专题研究。
3.2 总体规划
3.2.1 镇域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划定镇区规划区范围。综合分析镇域的发展条件,提出镇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城镇性质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空间布局方案,确定各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措施。确定对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划定镇域内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含需要联片整治的区域)的范围,提出镇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提出城镇特色、村庄风貌和历史文化遗产等保护要求和具体安排。依据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分析城乡人口变化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趋势,预测规划期末和分时段镇域总人口数量及分布状况,提出人口空间转移的方向和目标。
明确镇区和镇域各村庄人口规模、建设用地指标和村镇建设用地总量,提出镇村建设用地协调方案,编制镇域现状和规划建设用地汇总表。提出镇域镇村体系,选择重点建设的中心村,明确镇区、村庄发展定位,确定镇区、村庄的空间布局形态和主要道路交通组织。
提出镇域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和村庄调整合并的具体安排,明确保留村庄和需要迁并的村庄,确定村庄建设与整治的分类管理措施。确定镇域内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设施等建设用地的规模;农田、山地、林地、水域等非建设用地的范围。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设防标准及防治措施;迁建村庄和新建镇区,应当进行用地工程地质评价。集体建设用地应划分为经营性建设用地和非经营性(公益性)建设用地。统筹划定镇域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范围,确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分区和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人口容量等相应的控制指标。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
3.2.2 镇区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对镇区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绿地、工程设施和对外交通设施等建设用地进行空间布局。
确定镇区道路网结构、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以及道路控制点坐标、标高。提出学校、卫生院、文化站、信息服务站、体育健身场所、市场、超市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布局、规模数量。对镇区的供水、排水、供电、通信、供热、燃气等基础设施进行具体安排;确定地下管线的具体位置、架空线路的走向与布置;确定污水和垃圾处理方式;建立综合防灾减灾防疫系统;划定镇区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范围(黄线)。确定镇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措施,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确定绿地系统建设目标,划定镇区各类绿地的控制范围(绿线);划定镇区河湖水面的范围(蓝线)。确定历史文化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要求,划定历史文化保护范围(紫线),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历史建筑及保护措施。明确镇区人口分布、居住用地布局和分类;提出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建设模式;确定镇区内村庄和旧区改造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
提出镇区远景发展设想。提出实施镇区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3.2.3 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近期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明确近期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确定近期居住、工业、仓储、绿地等建设用地安排及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建设项目应当具体落位。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限,进行管线综合。
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估算近期建设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确定控制和引导镇区近期建设的措施,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
3.2.4 镇域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应包括: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水源地和水系、防灾减灾、环境保护;涉及镇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资源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等方面的内容等。
3.2.5 镇区规划强制性内容包括:镇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镇区红线、黄线、蓝线、绿线、紫线的控制范围及控制措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综合防灾设施的布局。
3.2.6 镇总体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图纸和附件,以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表达。文本应当规范、准确、含义清晰。图纸内容应与文本一致。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重要基础资料汇编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规划说明书的内容包括现状分析、规划意图论证、规划文本解释等。
镇总体规划主要图纸应包括镇域现状分析图,镇域规划图,镇域空间管制规划图,镇区现状分析图,镇区规划图,镇区道路工程规划图,镇区工程管线规划图,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图,新民居建筑选型示意图等。图纸的主要内容有: 镇域现状分析图,标明区域位置、行政区划、镇村分布、交通网络、主要基础设施、主要风景旅游资源等。镇域规划图,标明行政区划、村镇布局、村庄居民点及产业空间布局,交通网络及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防灾设施布局,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旅游景区布局等。镇域空间管制规划图,标明行政区划,镇村体系,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的控制范围等。
镇区现状分析图,标明主要街道名称,自然地形地貌,现状各类用地的范围,各级道路,对外交通、市政公用设施的位置,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历史建筑范围等内容。镇区规划图,标明镇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项规划内容,包括红、黄、蓝、绿、紫线等规划控制范围等。镇区道路工程规划图,标明主次干道的交叉点坐标、高程,路段走向、长度,道路名称,道路横断面形式等。镇区工程管线规划图,标明各类工程管网平面位置、管径等内容。镇区近期建设规划图,确定规划用地界线,绿地、道路、广场、停车场等位置和用地范围,标明近期建设项目位置。新民居建筑选型示意图,推荐适合本地特色的民居建筑方案选型。
根据所规划镇的特点需增加的其他图纸。
3.3 控制性详细规划
3.3.1 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规划范围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确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或者有条件允许建设的建筑类型。确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确定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要求、安全设施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求。
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围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设施。规定各级道路的红线、断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并进行管线综合。
6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
3.3.2 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各地块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安全设施配置、环境保护要求等应当作为强制性内容。
3.3.3 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本(含图则)、图纸和附件三部分,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汇编。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则应当包括地块编码、用地性质、地块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建筑后退红线、绿地率、配套设施、交通组织、现状建设情况、规划建设具体要求等。
控制性详细规划图纸应当包括规划区位图,用地现状分析图,用地布局规划图,绿线、蓝线、黄线、紫线等规划控制图,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市政工程设施规划图,综合防灾设施规划图,建筑高度分区图,必要时可增加各类规划分析示意图。
3.4 修建性详细规划
3.4.1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研究用地位置、性质、环境、控制要求、面积等问题。
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确定居住、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管理、商业、服务、市政公用设施等各类建筑平面布置方案。对住宅、医院、学校和托幼等建筑进行日照分析,确定建筑日照间距、消防间距等。落实和细化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各类用地的用地性质,以及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建筑限高等要求。
5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确定细化后的建筑物退让距离和道路、河道、高压走廊用地界线,确定建筑出入口,停车位、无障碍设计等。
竖向规划设计。市政工程设施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3.4.2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其中规划图纸包括区位分析图、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平面图、道路交通规划图、绿地系统规划图、竖向规划图、管线工程规划图、建筑单体方案图、规划效果图。
乡规划
4.1 基本要求
4.1.1 乡规划包括乡域规划和乡政府驻地规划。
4.1.2 编制乡域规划应当以乡所辖行政地域为规划范围,落实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对本乡发展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与引导,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集约利用。
4.1.3 编制乡政府驻地规划,应当统筹考虑乡域内发展需要,加强乡政府驻地对本乡区域的带动作用,合理配置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4.1.4乡规划一般不再划分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对于规模大,功能复杂的乡,可参照镇规划编制,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4.2 乡域规划
4.2.1 乡域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综合分析乡的区域地位、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各类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传统、建设现状等情况,预测产业发展目标,确定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统筹配置生产基础设施。落实规划期内各阶段人口规模与分布情况。确定乡政府驻地的人口与规划建设用地规模。
根据产业发展和生活提高的要求,确定中心村、基层村的层次与等级,明确村庄空间发展布局,确定乡域内保留和迁并的农村居民点。
确定乡政府驻地、村庄的空间布局形态和主要道路交通组织,提出村庄建设控制标准、村庄集约建设的分阶段方案和实施措施。确定乡域内居住用地规模和位置,以及其中的农村宅基地控制标准,确定道路交通设施、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产设施等建设用地规模,农田、山地、林地、水域等非建设用地范围。划定乡域范围内禁止建设、限制建设、适宜建设(含需要联片整治的区域),并提出相应的管制措施。统筹配置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各项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并提出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的要求和具体安排。集体建设用地应当划分为经营性建设用地和非经营性(公益性)建设用地。统筹划定乡域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范围,确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
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
4.2.2 乡域空间管制分区、乡政府驻地规划区界定范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范围和使用强度控制指标、道路交通设施(红线)、市政工程设施(黄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紫线)、河湖水面(蓝线)、绿地(绿线)、生态环境与综合防灾减灾等应当作为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4.3 乡政府驻地规划
4.3.1 乡政府驻地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确定农村宅基地、公共服务设施及各类生产服务设施用地的位置与规模。
确定道路和市政工程设施、防灾减灾防疫设施位置与规模。
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确定历史文化遗产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及要求,提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保护内容和措施。
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4.3.2 乡政府驻地近期建设规划应确定近期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确定近期建设时序、用地布局、合理布置近期建设项目和设施,并根据实际需要达到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度。
4.4 乡规划成果
4.4.1 乡规划成果应当包括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规划文本中应当明确表述规划的强制性内容。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
4.4.2 乡规划图纸包括乡域现状分析图、乡域规划图、乡域空间管制规划图;乡政府驻地现状分析图、乡政府驻地规划图、乡政府驻地道路工程规划图,乡政府驻地工程管线规划图、乡政府驻地近期建设规划图、乡政府驻地新民居建筑选型示意图、乡政府驻地中心和重点地段主要控制指标图等。
村庄规划
5.1 基本要求
5.1.1 村庄规划包括村域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5.1.2 村庄规划应当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节约用地,规划结构合理。应当尊重村庄地方特色,统筹安排居住建筑、公共设施、基础和服务设施,为村民创造和谐优美的生活环境。
5.1.3编制村域规划应当以行政村所辖地域为规划范围,落实县域镇村体系规划、镇乡规划对本村发展要求,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布局、性质、规模,细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农业设施的配置,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集约利用。
5.1.4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应当保护村落环境和耕地、草地、林地及水域,合理有效利用村庄闲置地,统筹安排建设用地和村民宅基地,引导散居农户与农牧村落适当集中;合理配置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治理农村脏乱差,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5.1.5 中心村规划应当合理配置为本村和周围村庄服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5.1.6县域镇村体系规划、镇乡规划中确定需要迁并的村庄,可单独编制村庄建设整治规划。
5.2 村域规划
5.2.1 村域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综合评价村庄的发展条件,分析村庄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状况,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农民增收措施;提出地方传统文化保护、义务教育、农民健身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合作医疗建设的目标和措施。确定村域范围内建设用地总量,合理布置村域农业及畜禽水产养殖、场院及农机站库、各类仓储和加工设施、农家旅游等生产经营设施用地。依据上位规划,预测富余劳动力转移趋势,确定村庄人口规模。由若干自然村组成的村庄要提出村域内村民居住点集中建设方案与措施。划定村域范围内禁建、限建和适建区域。界定不同类型产业用地的范围,提出不同分区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和引导措施。明确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目标、要求和措施,提出村域保护自然景观、传统民居、祠堂、历史建筑物与构筑物、古树名木等人文景观的措施。
5.2.2 村域农业生产建筑用地宜相对集中布置,与居住生活用地保持必要的防护距离。
5.3 村庄建设规划
5.3.1 村庄建设规划主要包括村庄用地布局、基础设施规划、公共建筑安排、景观风貌规划、农宅规划设计、近期建设整治规划等内容。
5.3.2 用地布局规划 确定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基础设施、绿化等用地安排。生产建筑用地宜相对集中布置,合理确定养殖区域,与居住生活用地保持必要的防护距离。提出空心村整治、危房改造的要求和措施,明确村庄闲置地利用和腾退用地的安排。
5.3.3 公共建筑规划 确定村庄基层组织活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集贸设施、养老设施等公共建筑的规模、位置及空间组合形式。除小学、幼儿园、集贸市场外,宜将村委会、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卫生室、健身场所、信息服务站、露天剧场和农村超市等进行集中布置,形成村民活动中心。
5.3.4 基础设施规划
落实村域基础设施规划,确定村庄内道路、给排水管道、电力电信线路、供热燃气管道、有线电视、垃圾收集转运、公共厕所、锅炉房、燃气站、集中沼气池等设施的规模、位置。
村庄应根据地形、水源、水质、经济条件等确定供水方式、排水体制和供热形式。村庄供电、通信、有线电视、网络等线路,要综合安排,达到整齐、美观、安全的效果。
5.3.5 景观风貌规划 村庄规划应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设控制要求,与周边山地、农田、水系等自然要素有机融合。
划定传统民居、文物古迹和革命纪念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范围,提出保护利用措施。
新建建筑、小品、照明、指示牌、广告牌等设施的选型设计应与村庄历史文脉、地方民俗、乡村特色相结合,统一规划。街道两侧建筑体量应与街道宽度相适应。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树林植被、河流湖塘等自然资源,将周围可利用景观融入村庄环境,建筑空间组合应体现村庄特色。
5在村庄入口或村民中心等代表性地点,建立有特色的村庄标志。村庄街道应满足交通、休憩、景观等功能需要,与民居院落联系便捷。街道宽度应考虑农机通行和村民活动、绿化需要。
6古村落要保护村庄整体历史风貌,保护传统街巷形态和肌理。应加强对戏楼、祠堂等具有保护价值的传统建筑保护。
5.3.6 农宅规划 划定农户宅基地范围界线,提出农村住宅建设要求。
农宅规划应提出闲置宅基地整理方案,引导农民按规划建设。住宅建筑布置应满足采光、通风条件,不应低于当地最低日照要求。要提出建筑高度控制要求,避免邻里纠纷。
5.3.7近期建设整治规划
1根据村庄居民点的具体情况,确定村庄整治改造内容与方法,提出村民参与方式的建议,根据不同的整治内容划定相应整治范围。制定村庄整治项目实施表,包括整治项目清单、整治内容、整治管理措施和资金、劳动力投入的估算等。
3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合理确定村委会、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卫生室、健身场所、信息服务站、露天剧场和农村超市等的建筑形式和体量色彩,成为地方特色明显,高低错落有致,标志性的村民活动中心建筑群体。
4确定村庄道路交通疏导改造方案,打通断头路,拓宽狭窄街道,硬化主要路面和巷道,设置照明设施;结合道路改造,布置联村集中给水系统、雨污排水管沟,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因势利导排入自然坑塘;制定环卫措施,合理布置垃圾收集点和清运场所;利用不宜建设的小地块、道路、庭院、河岸、坑塘、山坡等进行绿化美化。
5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农用沼气;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建设生态庭院;提供节能、节地的新型健康住宅设计方案。
5.4 村庄规划成果
5.4.1 村庄规划成果一般包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
5.4.2 规划说明书应当包括:概述;村域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村庄近期建设规划或村庄近期整治规划;规划实施对策建议等。规划说明书还应附有基础资料汇编或清单、村民意见反馈、专家论证意见等资料。
5.4.3 村庄规划图纸应当包括村域规划图,村庄建设现状分析图,村庄建设规划图,村庄工程规划图(含道路竖向及各类工程设施规划),村庄近期建设整治规划图(含建筑单体方案图)等。
附则
6.0.1有特殊要求的镇、乡、村庄,可以根据需要适度增减规划深度,进行专项研究。
6.0.2 本导则由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6.0.3 本导则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村庄规划文本
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大张营村村庄建设规划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规划运用了“有机更新、因地制宜、自然生态”的规划理念,提出了“保持肌理、完善服务设施、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村庄建设规划。布局特色:延续现状的村落肌理;山水的有机结合,形成“四水绕村,两山做景”的总体格局;分类整理现状院落,使之与村庄观光旅游、村户生活居住有机的结合。
功能特色:村庄作为止马岭——大泉湖景区的一个停留、住宿的基地,也为游客提供农庄住宿体验、田间耕作体验、果园采摘等娱乐项目。
规划主要作用:保护并延续了极富自然特色的建筑布局形态;完善了村庄公共服务设施;以村庄旅游的新功能为新的村庄经济增长点,提高了村民收入。
第五篇:耈街乡村庄规划实施方案
耈街乡村庄规划建设整治行动方案
(讨论稿)
为深入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推进村庄建设,根据《中共昌宁县委关于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实施方案》(昌发〔2012〕2号)精神我乡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实施村庄规划建设整治行动。结合耈街乡村庄规划建设实际,特制定以下行动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行动目标:依托扶贫安居工程,对新建村庄和农居统一户型、统一修建,突出耈街民族特色;按组分片修建垃圾堆放池,对垃圾进行分类堆放回收利用,改进村庄“脏乱差”现象;修缮村庄道路、居民饮水管网,改善民居条件。
(二)行动任务:按照“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总体要求,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和村庄科学发展,落实“绿满家园,美丽乡村”的思路,围绕资源、区位、交通、市场和产业等比较优势和建设山地、山水、民族三型特色村庄,稳步推进山地特色村庄建设,着力打造“山水民族村庄”。采取 “四清四改两拆”等措施,认真做好农村村庄规划,优化村庄布局,改善服务设施,大力整治“脏乱差”现象,积极推进集镇建设,使集镇成为规划科学、规模适度、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富有特色的农 ─1─
村经济文化中心。
二、方法措施
(一)多措并举,加强宣传。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总体要求,加强土地、规划、建设法规宣传。联村部门、职能部门和乡党委、政府利用节假日、赶集天和召开村民会议时间,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规划公示、现场讲解、标语进村等形式,让农村了解本地规划内容和有关法规,自觉遵守有关要求,努力建设美好家园,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要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通过出黑板报、发宣传资料、写宣传标语、进自然村宣讲等形式,宣传好中央、省、市、县村庄规划建设的相关政策和要求。通过宣传,让群众进一步认识到村庄规划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村庄规划建设的积极性。
(二)深入调查,认真规划。坚持规划先行,以深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完善规划为依据,以编制规划为指导,以制定相关标准为规范,以规划宣传为引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要注重学习村庄规划编制业务知识,围绕所驻扎村的村庄规划编制任务,积极协助所驻扎乡、村做好村庄规划编制。
(三)加大建设,推进整治。一是依托扶贫安居工程,对新建村庄和农居房统一户型,统一修建模式,突出耈街民族特色。二是加大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相关部门和乡、村要通力合作,─2─
进一步加大村村通工程实施力度,合理布局村庄供排水管网设施,大力实施村庄绿化,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大对村庄道路的修缮和硬化,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三是实施以“四清四改两拆”(“四清”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和清柴垛;“四改”即改水、改厕、改厨、改圈;“两拆”,即拆除破旧、遗弃、危险和违章建筑物,拆除有碍交通和村容村貌的建筑物和堆放物。)为主要内容的村庄专项整治活动。联村部门要通过安排蹲点领导、新农村指导员深入联系村,开展实地调研,摸清联系村村庄现状,与村两委共同研究,制定村庄专项整治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在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等方式,帮助所联系的村全面开展村庄专项整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协助所驻扎村开展全面整治的同时,要重点负责一个村民小组的整治任务,在驻扎期间把所负责的村民小组打造成“四清四改两拆”专项整治样板。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充分认识村庄规划建设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强化管理意识,自觉维护规划的严肃性。相关部门和村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解决村庄规划建设整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围绕中心、强化培训。在村庄规划建设整治行动围绕 “四群”教育要求,按村庄规划整治行动要求扎实开展培训,使广大干部明白为什么开展整治行动,怎样开展整治行动。─3─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会议等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把全乡村庄规划建设整治行动不断引向深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