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劳动关系三方第七次会议纪要(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18:57: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白银市劳动关系三方第七次会议纪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白银市劳动关系三方第七次会议纪要》。

第一篇:白银市劳动关系三方第七次会议纪要

白银市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纪要

(第7次)

2014年1月16日下午,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企业联合会、市工商联召开了白银市第七次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会议吸收市工商联为市劳动关系三方成员单位,听取了2013年市劳动关系三方工作情况汇报,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了2014年三方工作;审议通过了白银市第六批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及第四批和谐乡镇、街道、社区的候选名单。现将会议议定事项纪要如下:

会议认为,2013年,市劳动关系三方按照《三方协调会议第六次会议纪要》安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为目标,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为重点,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着力构建规范有序、公平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了社会和谐。

一是就业创业工作全面提升。围绕重点就业群体,以推进全民创业行动和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为抓手,落实促进就业创业各项优惠政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6714人。出台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

农民工工资保证金8199万元。组织公安、建设等部门开展清理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行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截止目前共为3014名农民工追缴工资998.8万元。检查各类用人单位1420户,涉及劳动者2.7万人。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信息采集工作,配备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153名,目前共建立用人单位台账12270户,采集用人单位信息2024户2.85万人;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和仲裁调解力度,受理并查处各类投诉举报案件620件,劳动人事仲裁案件13起,其中调解9起,结案率为100%。目前企业劳动合同签订2034户,应签合同人数11万人,实签合同10.34万人,企业合同签订率94%,用工备案登记926户。

四是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围绕增加居民收入这一根本,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挖掘增收潜力。制定了白银市2013年-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收计划,建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考核体系。以全员招商、点对点招商等为主要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项目建设、第三产业、现代农业等吸纳劳动力就业作用,全市就业容量稳中有升,私营企业达到6544户,个体工商户达到45382户,以项目促创收的培增效应日益显现。组织开展了企业薪酬调查和企业职工收入检查专项行动,督促各县区各行业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健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督促企业落实工资指导线制度,企业职工工资收入不断增长。

五是职工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为主线,以实现企业利润和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同比例增长为抓手,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行集体协商工作,分类指导,规范运行,多措并

次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14年12月份召集召开。

会议原则通过了白银市第六批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及第四批和谐乡镇、街道、社区的评定,经公示无异议后,适时进行表彰命名。

会议时间:2014年1月16日 会议地点:市总工会6楼会议室 会议主持:刘琪香 会议记录:张平华 参加人员:

市人社局副局长张国权、就业科科长张新启、就业科主任科员康文浩、劳动争议仲裁科副主任科员于瑞

市工信委副主任周春材

市总工会副主席刘琪香、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张小龙、法律保障部干事张平华

市工商联副主席张锡林

市人社局 市总工会

市企业联合会 市工商联

第二篇:劳动关系三方原则

劳动关系三方原则

一、关于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也称劳动关系三方原则。根据国际劳工组织1976年144号《三方协商促进国际劳工标准公约》规定,三方机制是指政府(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雇主和工人之间,就制定和实施经济和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即由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会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所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如劳动立法、经济与社会政策的制订、就业与劳动条件、工资水平、劳动标准、职业培训、社会保障、职业安全与卫生、劳动争议处理以及对产业行为的规范与防范等。三方机制协商劳动关系的机制或者说手段,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是“舶来品”,我们搞市场经济,也需要学习它,借鉴它。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与国家的利益是一体的,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调整劳动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企业、职工三方利益格局日益明晰,企业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调整劳动关系,显然与市场经济的变化不相适应。协调劳动关系已不仅仅是劳动保障部门的事情,通过政府、工会、企业组织建立三方协调机制已成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和社会安定的必然选择。我国于1990年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三方协商促进贯彻国际劳工标准公约》。2001年10月27日新修正的工会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对三方机制作了规定,即:“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这是目前我国推行三方协商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据。2001年8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联合宣布,国家将全面启动劳动关系三方(国家、企业、职工)协商机制,以协商的形式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目前全国省级和市一级的三方机制已经基本建立。三方机制正逐步向县(市、区)和产业一级延伸,全国将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层面的三方协调机制三方机制与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一起构成了稳定、协调和规范劳动关系的机制。

2001年8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联合宣布,国家将全面启动劳动关系三方(国家、企业、职工)协商机制,以协商的形式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目前全国省级和市一级的三方机制已经基本建立。三方机制正逐步向县(市、区)和产业一级延伸,全国将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层面的三方协调机制三方机制与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一起构成了稳定、协调和规范劳动关系的机制。

二、三方机制的组成三方机制应当由三方组成,即由代表政府的劳动行政部门、代表职工地方总工会和代表用人单位的企业代表组织(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商会等)。三方协商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平等对话的机制。政府、企业组织和工会组织三方的职能不能替代,各有侧重和相互独立,相互没有隶属关系,切实代表基层组织和会员的利益。

1.政府代表。工会法中明确规定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是政府的代表。一直以来,我国参加国际劳工大会的政府代表也是劳动行政部门。由此可以看出,劳动关系三方代表中政府代表应该由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担任。

2.企业组织代表。计划经济时期,全国各地建立了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应该说该组织代表的是国有企业。随着新建企业的迅猛发展,企业所有制形式呈现多元化,企业组织形式也呈现多元化,民间的商会、个体经营者协会、青年企业家协会、女企业家协会等相继出现,作为企业方代表,它们都可以成为三方协商机制的一方。目前,在中央层面,还是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作为企业方代表。

3.职工代表。由于三方机制是协商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它超出了具体企业的范围。因此,代表职工参加三方机制的是各级总工会。

三、三方机制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工会法和本法的规定,三方机制解决的是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如劳动就业、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职业培训、劳动争议、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等。

四、建立三方机制的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劳动关系的调整提出了与其相适应的客观要求,因此,在企业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到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这些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制度,都是为了更好地调整企业的劳动关系,促进职工队伍的稳定和劳动关系的和谐,以保证经济建设的健康和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劳动关系出现许多新问题,如就业压力大,劳动关系紧张,群体性突发事件增多、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不为职工按时足额缴纳社保金、任意延长工作时间、非法收取劳动者押金等。协调劳动关系,一方面,要靠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实行集体协商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但是,仅在企业范围内推行集体协商和实行集体合同制度是不够的,从协调劳动关系的整个社会化发展要求来看,还需要建立起能够促进劳动关系协调与稳定的发展的三方机制。用三方协商机制来体现对更高层次上的劳动关系协调作用,促进各方利益主本的相对一致性,以达到三方共同利益和目标的实现。建立三方协商机制不仅不会取代和削弱企业劳动关系双方通过协商签订的集体合同的主体地位,更不会破坏企业建立起来的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反之,当三方协商机制的作用发挥出来的时候,它会积极引导双方更好地实现其签订的集体合同和协议,会指导帮助企业双方更好地通过协调机制来达到双方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篇:劳动关系转移三方协议

劳动关系转移三方协议

甲方:营业执照号码:地址:

乙方:营业执照号码:地址:

丙方:身份证号码:住址:关于将丙方劳动关系从乙方转移到甲方,甲、乙、丙三方经协商达成以下协议。

1、自年月日起,乙方与丙方原先签订的劳动合同正式解除并终止劳动关

系。

2、丙方与乙方解除劳动合同后,与甲方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其劳动关系正式由

乙方转移至甲方。

3、乙方自劳动合同终止之日起,不再对丙方的劳资及社会保险负责。随同丙方劳动关系的转移,其劳资、住房公积金及社会保险关系均转移至甲方。

4、甲方接收丙方劳动关系后,负责支付丙方薪酬及为其缴纳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费用。丙

方的薪酬及福利待遇保持当前水平,或根据评估员工贡献或业绩作出提升调整。

5、5、乙方不支付丙方经济补偿,但丙方在乙方的工作年限顺延至甲方,即丙方在甲方的工龄自其在乙方的入职之日起计算。

6、丙方与乙方终止劳动关系后,不再代表乙方及不可以以乙方名义开展业务/工作。不可以

用以往的工作关系进行与乙方有利益冲突的活动。

7、7、丙方与甲方建立劳动关系后,代表甲方开展业务/工作,不可损害甲方的利益及泄露

甲方机密信息。

8、8、本协议如有争议,可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深圳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

会申请仲裁。

9、9、本协议自甲乙丙三方签字和/或盖章之日起生效。10、10、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丙三方各执一份。

第四篇: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含义

来源:胡律师网作者:上海律师 胡燕来所属栏目:劳动纠纷律师案例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召开会议或者采取适当方式,向同级工会通报政府的重要的工作部署和与工会工作有关的行政措施,研究解决工会反映的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八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争议的重大问题。

以上是《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法律上看到“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等表述。但究竟什么是“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专业劳动纠纷律师认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又被称为劳动关系三方原则。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有关国际公约规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指政府(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雇主和工人三方之间,就制定和实施经济和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协调三方机制的主要职能是:三方就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磋商和咨询;三方进行磋商谈判,形成关于劳动关系问题的共识;三方就存在的劳动关系矛盾进行协调,对劳动争议进行仲裁。在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由代表政府的劳动行政部门、代表职工的工会组织和代表企业的某些企业代表组织组成。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国际上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实践证明这一机制能够缓解劳资矛盾、稳定劳动关系,能够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

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工会是当地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作为职工一方的代表。它会代表所在地的劳动者,就处理劳动争议的重大问题与政府部门的代表和企业组织的代表进行协商,以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发展。

上海劳动纠纷律师胡燕来,二十年只做法律,被政府荣记个人三等功两次,2008-2009卢湾区十位优秀律师之一,荣获上海“劳动争议代理最佳奖”,擅长企业法律顾问,手机***,邮箱hulvshi119@163.com。

第五篇:第八章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初稿)

第八章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积极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加强劳动保护,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和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

2006年,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统领,以建立“规范有序、公平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创新工作方式,突出工作重点,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三方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好地发挥了三方机制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一、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积极落实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 2006年3月31日,国家三方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了“从2006年至2008年,用三年时间实现各类企业与劳动者普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加快劳动合同立法进程、全面建立劳动用工登记制度等5项行动措施。7月25日,国家三方会议召开了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视频会议,进一步对落实行动计划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同志非常重视这次会议,专门作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国家三方会议的工作,特别是对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了要求。

《通知》下发和视频会议召开以来,各地迅速行动起来,认真贯彻落实王兆国同志的批示精神和视频会议的部署,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2006年劳动合同签订率指标基本完成。一是建立工作机制和目标责任制。各地依托三方机制把落实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来抓,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浙江等6省还将劳动合同签订率纳入了政府考核目标体系。二是组织调查摸底,夯实基础工作。上海、江西、广西、四川、重庆等11个省(区、市)开展了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调查摸底工作。江苏省组织了抽样调查。三是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加强对企业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动态监管。安徽、云南、宁夏等省(区)、辽宁和山东的部分地市已经启动了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江苏省建立了劳动合同书面报告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劳动合同签订工作。四是积极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天津市编写了一问一答的《劳动合同宣传手册》。吉林省开展了“双合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宣传周活动。湖北省通过行风政风广播电台热线大力宣传劳动合同制度。五是加大指导服务力度,提高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水平。各地都制定了适合不同行业和农民工就业特点的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广东、贵州、新疆等14个省(区)分行业制定了3种以上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山西省专门制定了煤炭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内蒙古自治区制定了农牧民工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吉林省吉林市免费为农民工提供劳动合同文本2万多份。湖南省向企业提供了范本40余万份。六是建立示范点联系制度。天津市建立了市联系区、区联系街镇的劳动合同示范区域联系工作机制。安徽、福建、河南等3省选择劳动合同制度执行差的企业作为重点联系单位。湖南选择一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有影响力的企业作为联系示范点。七是加强执法监察,督促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开展了对企业劳动用工的专项执法检查,责令企业补签劳动合同。比如,河北省责令补签12.8万份,河南省补12.2万 份,新疆补签29万份。

同时,国家和各地三方积极参与《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企业工资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改论证和起草工作,认真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劳动合同法(草案)》征求意见活动中,各级三方通过多种方式发动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征集到的19万条意见和建议中,职工意见占65%,企业、专家等方面意见占35%。

(二)全面部署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 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于7月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的通知》,并在7月25日召开的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视频会议上,对广泛深入开展创建活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各地三方在党委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王兆国同志的批示精神和视频会议的部署,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主要任务和重要组成部分,迅速掀起了创建活动的高潮。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开展了以促进企业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为目标的创建活动。

各地在开展创建活动中,明确目标,确定标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严格评审,确保质量;宣传表彰,营造氛围;依托三方,合力推进。目前,一些地方创建活动覆盖企业达到50%以上。中国企联在系统内开展了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创建活动,并于10月24日召开了第四届中国雇主论坛,表彰了中国企联命名的100家“2006年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交流了开展创建活动典型经验。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企联会长陈锦华出席论坛。国家三方会议主席王东进出席论坛并讲话。国家三方会议副主席、中国企联执行副会长兼理事长陈兰通作主旨报告,要求广大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树立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思想,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倡导企业文化建设,实施和谐管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全国总工会于8月10日,在河北廊房召开了全国部分省市工会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座谈会。国家三方会议副主席、全总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孙宝树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国家三 方会议副主席、全总书记处书记张秋俭同志主持并作会议小结。会议对当前各地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对于各级工会组织加深对王兆国同志关于深入开展创建活动的重要批示精神的理解,加强三方协调配合,不断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创出实效,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好地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实践表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活动,适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劳动关系的新变化,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等协调劳动关系的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了企业发展环境,对推动企业建立和谐稳定、互利共赢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加大推进实施集体合同制度工作力度

2006年,各级三方大力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推广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及劳动安全卫生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等专项集体合同。国家三方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进行反复协商和修改,于今年8月17日,起草并下发了《关于推进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工作的意见》。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作为集体合同制度的重要形式,适应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对协调劳动关系的客观要求,对于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在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小企业集中和行业集群地区的建立与实施,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据统计,截止2006年底,全国企事业单位已签订集体合同共86.2万份,比上年增加10.8万份,增长14.3%;覆盖企业153.8万个,覆盖职工1.1亿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6%和8.3%。其中,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的集体合同52.1万份,覆盖职工6253万余人。

(四)进一步加强了国家三方会议的自身建设

1、国家三方会议办公室设立常设办事机构。根据《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办公室工作规则》,经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第九次会议批准,国家三方会议办公室于6月19日设立常设办事机构。常设办事机构由国家三方各派一名工作人员组成,办公地点设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常设办事机构设立后,在办公室主任会议的领导下,加强自身基础建设,制定工作规范,完成了第十次和十一次国家三方会议和推进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视频会议等重要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加强国家三方之间的协调,以及与各地三方会议办公室的工作联系,认真完成各项日常事务和信息工作,共编发了6期《信息交流》和1期《信息专报》,经过半年来的努力,国家三方会议办公室常设机构的工作运转已基本步入正轨,初见成效。

2、加快组建国家三方会议专业委员会。根据国家三方共同起草的《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专业委员会组建方案》,按照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第九次会议议定的关于设立5个专业委员会的意见,在征求各地三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国家三方会议办公室主任会议反复认真研究并提交十次国家三方会议审议通过,决定先期建立劳动关系法律政策委员会、企业工资分配研究委员会和集体协商研究委员会。在今天三个专业委员会将正式成立并聘请十四名专家学者为三个专门委员会的成员。专业委员会的制度建设和专业建设也将提到议事日程,经过共同努力,各专业委员会作为国家三方会议专业化、规范化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在国家三方会议的各项工作中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于社会发展大局是中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顺利发展的根本要求。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为促进劳动关系协调发展而普遍采取的方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提上了日程。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首先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中央制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为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指明了正确方向,而且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健康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其次,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从改革开放的全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来认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 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建立顺畅高效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发展的需要,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扎扎实实的搞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做好协调劳动关系的各项具体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从这个大局出发,积极稳妥地开展工作,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好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服好务。

(二)领导重视是推进中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重要保证。

1、中央领导重视协调劳动关系工作。

党中央对协调劳动关系问题一直给予高度重视,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第144号公约《三方协商促进履行国际劳工标准公约》,特别是制定和实施了《劳动法》,使协调劳动关系工作有了更明确坚实的法律基础,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劳动法》的相关内容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都体现了三方原则。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经济改革的进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中央领导对建立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做出具体指示,2001年8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在北京召开了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第一次会议,国家一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正式建立。2001年11月,召开了全国贯彻实施《劳动法》《工会法》推进集体合同劳动同工作经验交流会,尉健行同志到会发表重要讲话,吴邦国同志发表书面讲话。此后,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各方面工作一直在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直接指导下,顺利展开,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此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对协调劳动关系问题始终给予高度关注,就有关涉及劳动关系问题特别是农民工问题、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等作了多次批示,这就使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工作更加有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重要方面,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显得更加迫 切,更加重要。2007年,经过四年多的酝酿和准备,《劳动合同法》正式公布,并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协调劳动关系工作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各地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进展迅速,成效显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到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很多地方党委政府把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推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作为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来抓,摆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各地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和工会组织、企联组织积极配合,通力合作,认真组织,推动落实。在各方的共同努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制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全国地市一级以上基本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多数省份正向县、区和乡镇、街道一级延伸,有的已在县、区全面建立,共建立各级三方协调组织6677个,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组织体系。一些省市三方协调组织完善工作制度,针对劳动关系领域的突出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的地区三方成立了专门工作机构,有的地区三方在共同推动立法上取得进展,有的地区三方以产业较为集中地区为突破口,围绕创建和谐工业园区开展协调劳动关系工作,还有的地区三方共同推动建立工资保障机制等等。各地方在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工作中,还紧密结合本地区的省情、市情、区情,找到本地区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的中重点、难点、切入点,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大胆探索,努力创新。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各地方已经形成了 “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工作正在出现一个积极开拓、稳步推进、不断创新的新局面。

(三)整体推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与突出工作重点相结合。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通过不断摸索和总结,逐步走出一条以预防为主,突出重点,促进整体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的道路。一是五年来国家三方共同参与了《劳动合同法》、《促进就业法》、《集体合同规定》等重要法律法规的制定与修改,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 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与工会劳动保障法律监督相互协调配合的通知》、《关于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兼职劳动仲裁员队伍建设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关于贯彻落实<集体合同规定>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关于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等具有实效性和指导性的政策文件,真正从源头上解决劳动关系的主要矛盾,预防了劳动争议和纠纷的产生。二是国家三方以“两个合同”为切入点,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作落到实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是调整劳动关系的源头,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工会与企业、工会与劳动者自主协调双方利益的有效形式,国家三方通过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截止2006年底,实现了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0%以上,集体合同签订率也显著提高,切实保障了企业和最基层劳动者的合法权利。三是深入开展创建活动,搭建发展企业和工业园区劳动关系和谐的平台。以此作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推动企业建立起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促进各项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在企业得到全面落实,依法维护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此外,国家三方还加大了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力度,并通过三方协商机制制定出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在确保劳动者平等公正地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保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加强基础和能力建设,注重发挥各方优势。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五年来在切实发挥宏观层面调整劳动关系的作用的同时,推进三方机制向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大力做强基层三方机制。以基层为重点,加强具体指导、协调和服务,及时协商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现实突出问题,提高三方机制运行效率,增强工作实效。三方机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用来协调劳动关系的主要手段,是推动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规范化、法制化 的重要途径,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三方存在广泛的社会基础。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组织,能够将职工的要求和愿望及时反映给政府等有关部门,将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向职工进行广泛宣传,并对落实情况实施法律监督。企业联合会作为雇主代表组织,能较好发挥政府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纽带作用,及时反映企业经营者的呼声和要求。三方机制将政府与劳资双方主体紧密相联,有利于三方对国家经济和社会事务中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的内容达成广泛的共识,共同推动社会进步。尤其在我国,三方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并且各有特色,围绕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三方加强沟通协商,达成共识,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推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作深入发展。

(五)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不断创新。

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为了促进全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工作的交流,国家三方每两年召开一次国家级工作经验交流大会,每次经验交流大会都成为协调劳动关系工作阶段性的标志,总结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好的经验,抓住重点,及时推广,指导各地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作深入开展。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还通过表彰全国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集体和个人,以点促面,不断开创劳动关系工作新局面。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在我国是一项崭新的事业,需要不断开拓创新。五年来,国家三方共同探索,形成了不少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和活动,一是顺应劳动关系发展的客观需求,进行劳动争议仲裁院试点工作,探索专业化、职业化地解决劳动争议;二是推出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收效显著,取得良好效果;三是创新工作思路,加快建立区域(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覆盖小企业,依法维护小企业主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存在问题

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在2006年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要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劳动关系变化,还存在着影响三方机制深入发展、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和障碍:

(一)三方机制法律体系不完善。劳动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是三方机制构建和运行的重要前提。三方机制是一种在法律框架下的社会对话机制,其创建目的、涵盖范围、运作程序以及操作规范都必须依据国家的劳动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政策。199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际劳工组织《三方协商促进实施国际劳工标准公约》(第144号),国务院提请审议的说明指出,批准这项公约旨在建立一项工作程序,以便就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国际劳工公约的制订、批准、实施及其监督检查等,进行国家一级的政府与雇主和工会组织代表间的协商,使各方意见都能得到充分反映。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34条第二款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这是我国第一次确立了实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法律依据。2007年6月29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劳动合同法》第5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这是继《工会法》之后,在国家立法层面对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进一步肯定。现行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会法》、《集体合同规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和《工资集体协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构成了我国三方机制立法的基本框架,但是能够用于规制具体运行和实际操作的规则还是明显不足的。对日益复杂的劳动关系矛盾和法治建设的要求,三方机制的有效运行仅依靠这些原则性的规定远不能适应实际的需要,急需完善有关三方机制相关立法,细化法律规则和提升立法层级。另外,还要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与时代发展要求,推动三方机制立法与国际劳工标准和世贸组织基本原则的逐步靠近和融合。

(二)三方主体作用需逐步强化。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一个平衡各方利益、平等对话的机制,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会组织三方的职能缺一不可,各有侧重、相互独立,切实代表劳动关系领域不同层面的组织和会员利益。可以说,政府、雇主组织和工会组织三方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是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得以顺利运行的保证。

1、政府的主导作用问题

政府始终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也代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性质的社会群体利益。政府的地位、职能决定了其可以站在总体及长远利益的高度,从宏观上调节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因此政府的地位和作用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不容忽视,且不可替代。政府可以通过经济、劳动政策来协调各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国家代表和维护全国各阶级、阶层的经济利益,是通过法律、法规、政策、方针来实现的,而只有政府才具有这种权力和能力,政府是劳动关系的调节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企业、劳动者三者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是人民内部矛盾。政府可以正确地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调节这些矛盾,促使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合作,避免和减少产业冲突。

在《工会法》和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了我国协调劳动关系的政府代表是劳动行政部门,即在国家层面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地方是各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在实践中,真正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具体工作的是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的劳动工资司和地方劳动保障厅(局)负责劳动工资的处室。一方面,国家机构改革将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等职能从劳动行政部门划出,限制了由我国劳动行政部门主导参与的三方机制的协调范围;另一方面劳动行政部门受人员编制的影响,特别是在地方,尚不能充分发挥出政府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的主导作用。

2、雇主和工会组织的代表性问题

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在社会和产业层面,工会组织在组织体系、机构设臵和人员配备方面具有相对的优势,而企业组织则显薄弱。目前,在已建三方机制的省、市(区、州、盟)中,主要是由企联作为企业组织代表参与三方机制。但在区县、乡镇以及街道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基层企联组织不健全,目前还存在着国资委、经贸委、工商联以及个协私协作为企业代表的情况。而在基层的企业层面,雇主的力量则明显强于工会。主要原因一是在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工会及发挥工会维权作用困难重重。对这类企业的工会建设和地位的确定,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中虽均有极为明确的规定,也有实施细则,但在 具体实施中难以落实。二是国有、集体企业工会组织的独立性和功能的完整性受到很大削弱,主要表现在工会主席逐渐脱离了劳动岗位,被纳入企业领导层(一般享受副厂级待遇),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后,他们同样担心为工人说话办事,自己的饭碗会被敲掉。三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不少工会组织被撤并,工会会员流失。由于工会组织主体的缺位,无法形成或健全有效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三)三方机制的协调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宽。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的内涵,通常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人们参加社会劳动的方式;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组织形式;人们因参加社会劳动所取得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即个人消费品分配形式。劳动方式和组织形式,实际上是指就业与劳动组织管理;个人消费品分配,是指劳动者获得收入和社会保障。从国际上看,三方机制的协调范围也不仅仅局限在狭义的劳动关系领域,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都是三方机制协调范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受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仅局限于在劳动工资、集体合同、集体谈判、劳动争议等领域内的指导和协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的日益复杂,劳动争议和纠纷日益凸显,国家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也都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与“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等重要问题密切结合起来,显然,现有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协商范围已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三方机制的社会影响力不够。

三方机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已被广泛采用,美国也在20世纪70年代末正式确定了三方合作关系。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国家也陆续建立了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委员会。不仅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建立了三方协商机制,而且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三方协商机制。但在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才刚刚发展五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社会和企业层面的宣传的还不够,还不为企业和职工以及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所熟知。我们这里说的宣传主要是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媒体和渠道普及三方机制的知识,介绍国际上三方机制发挥的作用和我国三方机制取得的成效。通过宣传,逐步提高社会各界对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的认识水平,形成社会共识,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提供更广阔和稳定的发展氛围和空间。

三、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未来的主要任务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各种所有制经济特别是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新旧体制的摩擦、利益格局的调整、法律法规不健全和体制上的不完善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劳动关系在未来几年将呈现出复杂化、多样性的特征。为适应劳动关系的变化趋势,今后一段时期,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健全机构,完善职能,明确分工,协调有力,大幅度降低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促进形成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

(一)强化国家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的功能。

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在整个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工作中起到宏观调控和导向性作用,因此,在未来几年中,国家级三方会议要进一步发挥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方面的组织策划、统筹协调、逐步推进、监督实施等作用,拓宽协商内容,把我国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从不为人知变成人人参与、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对话机制,采用灵活的方法,动员方方面面的资源,切实落实人员配臵和经费。

强化国家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作用主要还体现在从源头上参与高层次的劳动立法和参与制定协调劳动关系配套改革的政策框架;发展工会组织,创新工作方法,特别是发展区域性/行业性集 体谈判制度,增强工会维权能力;培育、鼓励和发挥雇主组织在协调劳资关系特别是在集体谈判中的作用;完善全国和地方的劳资关系信息系统,大力培养研究和处理劳资关系问题的专业人才,加快建设全面、有效的劳资关系协调机制的步伐。同时,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的建设。

(二)加强劳动关系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随着三方机制工作实践的不断发展,加强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理论研究已日益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国家三方和各级三方机制要在推动工作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同时,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在理论层面上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探讨。特别是劳动标准体系等目前比较薄弱的问题和劳动关系领域内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国家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和参考。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已经成立了劳动关系法律政策研究委员会、薪酬分配委员会和集体协商指导委员会等专业工作委员会,并聘请了在这些方面有较高理论政策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教授、专业人员和实际工作者参加到专业委员会来,针对劳动关系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劳动关系重点领域,进行深层次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利益和要求,为三方协商决策提出有较高价值和水准的对策建议,为基层进行专业咨询、协调、指导和服务。通过深入调查和理论研究,探索和形成我国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理论体系,从而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性、主动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努力建设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基层三方协调机构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制度建设。把国家、省、市、县(区)三方机制的办事机构做实,并使其向街道、社区延伸,形成自上而下的组织系统,明确各自职责,规范运作程序,增强整体效能,形成稳定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二是大力推动建立产业级三方机制,通过产业级三方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产业内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劳动关系矛盾,避免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这是劳动关系矛盾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在 我国现行体制下解决劳动争议的内在要求。三是逐步建立基层劳动关系工作平台。要逐步建立街道、社区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落实职责任务,切实发挥街道、社区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重要基础作用。四是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工作队伍建设。要逐步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落实到基层,并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关系协调员队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探索建立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资格制度,研究制定职业资格标准,以实现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

(四)增强三方机制实效性,切实发挥三方机制作用。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要在坚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协调、与各方工作相衔接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完善机制和发挥作用上来,增强三方会议协调内容的针对性、前瞻性和预见性,解决好职工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解决好劳动争议案件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形成监督与预防并重的协调机制。要把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工作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切入点和重大举措,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各级三方可以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为平台,指导、督促企业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机制,落实劳动标准,以点促面,逐步使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在所有企业都能得到落实,从而开创劳动关系工作新局面,建立“规范有序、公平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三方机制影响力。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作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社会各界对三方机制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还缺乏深刻认识,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三方仍要不懈努力,增强社会共识。一方面,各级三方要积极向政府、人大和政协等有关领导部门汇报三方机制建设情况,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要重视和加强三方机制方面的宣传工作,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三方机制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通过宣传,扩大三方机制工作的影响,提高公众认知度,为三方机制的进一步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我们还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三方机制发展的典型经验,研究国外三方机制发展趋势,为研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协调劳 动关系三方机制提供有益参考。同时,也要借三方机制这个平台,使国外更加了解中国,提升我国在国际劳工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下载白银市劳动关系三方第七次会议纪要(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银市劳动关系三方第七次会议纪要(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度

    格萨拉彝族乡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制度 为探索建立我乡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加强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组织就涉及劳动关系方面重大问题经常性的沟通和协商,......

    第七次监理会议纪要2014.1.14

    天安·幸福里二期工程第七次工程例会 会议纪要 主持人:田 勇 时间:2014年1月14日,上午09:00 地点:天安·幸福里二期办公室 参加单位:遵义市天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鑫前(集团)建设......

    劳动关系调整三方机制的思考

    劳动关系调整三方机制的思考劳动关系调整是劳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对促进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

    西园街道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

    晋政西〔2009〕67号 西园街道办事处 关于印发《西园街道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和《西园街道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组成人员》的通知 各成员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政府与工会......

    2007年县政府第七次常务会议纪要

    2007年县政府第七次常务会议纪要 二00七年五月二十九日,县政府召开第七次常务会议,会议由县长朱建强主持。常务副县长薛永纯,县委常委、副县长徐刚,副县长张宝华、梁国华、杨宝......

    2011年江苏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工作重点

    2011年江苏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工作重点 2011年全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协调劳动关系工作的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

    版协商解除用工关系、劳动关系三方协议书

    协商解除用工关系、劳动关系协议书 Labor Relationship Termination Agreement 甲方:广州市友谊对外服务公司 Party A: 乙方: Party B: 丙方:(身份证号:) Party C:(ID Card No. :)......

    完善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完善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完善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7-02-06 12:27:17内容提要三方机制是指由政府(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雇主组织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