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形势下路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新形势下路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日期:2009-07-30 发布城市: 点击次数:640次
合肥市公路管理局
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路政管理规定》、《安徽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规范路政管理、保护路产路权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然而,面对新时期公路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路政管理的相关规定已不能概括、包揽路政管理的全面工作,严重影响了路政管理依法行政目标的实现。就目前来讲,“要想富、先修路”,“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无路不富”等观念已深入人心,然而在路政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公路超限运输现象严重,违法建筑现象屡禁不止,部分路段脏、乱、差现象严重,公路用地范围内的非标日益增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公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反观这些表象,我们都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并非是公路管理部门不作为,而是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公路部门难以作为,甚至无法作为。
一、路政执法管理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合肥市公路管理局管养公路总里程813.21公里。由于省会城市独特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地位,其公路交通的需求和管理矛盾也显得十分的突出。
(一)路政执法受到地方政府和部门干预
政府通过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注重的是整体经济效益的进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与公路相关的法律法规,经常出现一些有悖于公路法律法规的决策,特别是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借助便利的交通,直接在公路两边设立经济开发区,这样涉及到公路搭接和红线控制问题,地方政府在未经公路主管部门的许可下,在公路上设置平交道口或在公路红线控制范围内搭建构筑物。当路政人员在执法时,地方政府却以引资招商为由进行强烈干预或施加种种压力。
公路路政执法还涉及到国土、城建、电信、电力、水利等多个管理部门,这些单位从本部门的利益和权威出发,各自为政,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路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路政管理势单力薄,人员和执法区域受限
路政管理人员缺乏。按照安徽省交通厅2002年深化公路系统改革路政人员配备的规定,管养里程在100公里以上的分局每增加20公里增配1人,合肥市813.21公里的道路上应配备43人,但是省局给的编制只有21人。合肥所管养的出城道路日均交通量都在6000辆以上,其中省道S105(合肥-马鞍山)高达11353辆,路政执法人员远远不能适应路政管理的需要。
在治理超载问题上,合肥市面临的主要对象是G206国道(合肥-淮南)段煤炭运输,G312国道和S105省道砂石运输。其中涉及淮南、巢湖、六安、合肥四个市。合肥市不是超载运输的源头,在管理上处于被动地位。车辆超载造成道路损坏严重,特别是206国道平均每天都有交通事故发生。国家七部委治超实施方案,具体落实在交通路政、运政和公安三家,而实际现状是公路部门独守阵地。
(三)执法权限相对不足,缺乏有效治理手段
根据《公路法》和《路政管理规定》,路政管理部门在路政执法过程中具有责令车辆停驶权;在公路建筑控制区修建建筑物、地面构筑物或者擅自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强制拆除权;非法搭接的道口,对当事人有责令恢复原状权。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阻碍执行因素。以查处超限为例,按照规定,一次查超不能多于5台车辆,而违法车主却利用这条规定,往往纠集众多车辆闯卡。由于公路管理人员缺乏即时强制执行权,如果责令车辆停驶后,不能及时、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在确保交通通畅优先的原则下对这样的车辆只能放行。有的超载违法人员在责令停驶后,驾驶人员往往把车门反锁,路政部门没有扣证、扣车等行政强制权,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路产路权遭受侵害后,肇事车辆拒绝接受处理的现象屡见不鲜,责令恢复原状、责令停工、限期拆除等法律制裁手段往往也得不到有效实施。按照法定的程序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到最终整个程序结束,不仅时间跨度较大,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损害了公路法律法规的权威性。
二、寻求应对策略
针对路政管理工作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作为行业职能部门,除了不断寻找机会,利用各种渠道向政府和主管部门反映、建议,努力争取有效的执法手段和宽松的执法环境外,必须积极寻求对策,将制约因素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
(一)宣传先行,注重效果
车辆超限运输、未经许可进行平交道口搭接、道路非交通标牌设置等违规违法事件的出现,究其原因,过度追求经济利益是其中一个方面,而路政管理法规未能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及法律观念淡薄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为此,我们坚持宣传先行,行动紧紧跟上的原则,积极与新闻媒体联系沟通。在《合肥晚报》、《新安晚报》、《安徽工人日报》、电台、电视台等不同的媒体上进行广泛地宣传;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将所有涉路行政许可范围、内容、程序、审批依据和办理时限等在网站上进行公示;组织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地在公路沿线乡镇开展公路路政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活动;用现场会的形式,向区域内的所有路段进行辐射,配套印发一些管理通告、传单,摘选一些通俗易懂、易记易掌握的条例条款,明令告知沿线群众许可行为、禁止行为、处罚幅度和依据;对公路警示标牌、标语进行经常性地刷新,使路政管理政策法规不断深入人心。
同时,我们还以涉路突出案例的传播效应,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2006年合肥市对合六(合肥-六安)高速公路上跨合淮路违规高架桥墩进行了强制爆破。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宣传媒体齐头跟进,效果明显,树立了公路执法的权威,有效地遏制了违法涉路行为。
(二)争取政府支持,共建和谐公路
构建和谐的路政管理体系,与公路沿线地方政府的大力配合分不开。在路政管理工作中,加强与地方政府联系,以谦虚的态度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路政管理工作的计划和进展情况,同时也不忘宣传路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争取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策略地推动路政管理向政府行为转变,至少将基层政府的干预降到最低程度。
1.积极推行“路长负责制”。合肥市“路长负责制”路政管理模式自95年肥东县首创并在全省推广,各地区结合本地路政管理的具体情况,不断充实、发展这一成功经验,大力推动路政管理向政府行为转变,努力营造路政管理由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路长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所负责路段的运行状况,对公路侵权或违法事件,进行有效地阻止,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向路政管理部门反馈,由路政人员进行处置。路长主要由地方政府分管交通的副县长和公路沿线乡镇政府负责人担任,按年签订合同。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检查、年底有考核。有效地发挥了地方政府在路政管理方面的作用。
2.创建文明样板路,促进多部门联合管理。文明样板路是地方政府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公路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促进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文明样板路创建活动,加大对涉路违规行为的管理。今年,合肥市重点开展S101合相路肥东段文明样板路创建工作,在我们的努力下,沿线的店埠、八斗、响导等乡镇地方政府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方面关系,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增强对路政管理工作的配合力度,特别是对穿集镇路段路容路貌进行了详细地规划和治理,对公路沿线建房、路面堆放及晒场行为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依法许可,透明监督。对地方政府或施工单位进行的涉路建设行为,依法按程序进行行政许可,并进行许可前安全评估,利用网站公示许可结果,组织专家对涉路建设工程从技术、安全方面进行评估和论证,一些不符合公路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工程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对于获得许可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路政人员实行跟踪监控,确保工程不违反公路相关技术规范和安全法规。
(三)群策群力,确保交通安全
路政管理人员行政执法力度薄弱,整个行业未能形成统一的联合执法格局,执法过程中处罚权限有限等因素制约着公路管理执法工作,在治理车辆超限超载问题上尤为突出。在当前公路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形下,可采取以下三种措施来弥补这一缺陷。
1.加强部门、区域协作,联合治超。争取上一级公路主管部门的重视,积极寻求相关部门和其他地市同行的支持配合。在路政日常巡查中,主动与运政、交警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及时传递有关违法信息,进行联动、联合处罚违法人员。
2.养护工区、项目部就近卸载。采用“固定检测为主,流动检测为辅”的治超策略,关键在于流动治超执法过程中超载车辆的卸载问题。以分布在路网上的各养护工区、养护道班为卸载点,实行就近卸载,不失为一种及时处理车辆超载行为的好方法。
3.建立社会监督举报网络。利用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布辖区养管的所有路段、里程等级和起始点以及举报电话,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将发现的侵害公路行为或双超车辆及时向公路部门举报,与养护道班的兼职路政员一起形成严密的公路监督网。同时,实行举报有奖制度,公布奖励的幅度和标准,给予举报者一定的物质奖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四)规范执法,高效管理
面对路政管理存在的困难,提高路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规范执法行为就显得更加重要。
1.随着交通行政诉讼和非诉讼案件的明显增多,对路政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要求就必须更高。为此,要着力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提高路政执法队伍的整体水平,经常聘请法律界人士给路政人员授课、培训,并指导以法办案的实践活动。
2.逐步改变事后查处的被动式管理,转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式管理。首先是加强路政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一些可能危害公路的行为,做到早预防、早监控、早制止,努力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既可减轻管理相对人的经济负担,又降低了执法行为成本;其次是对新建或改建的公路,在工程尚未竣工前就提前介入路政管理,一是可防公路附属设施遭到破坏或丢失,二是可防沿线群众趁势在路边乱搭乱建。
结语:
在不断完善路政执法体系的过程中,要求政府率先遵守《公路法》这一公路行业大法,为民作表率,减少公路路政部门在维护这一法律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公路主管部门进行部门和地区间的协调,按照全国一盘棋、全行业一股劲的战略思想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促进政府通过经济、行政等手段来弥补法律规范的不足;建立更加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政府立法,加大路政执法的权限和力度,进一步完善公路法律法规建设机制;路政管理人员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公路全体职工齐心合力共同推进路政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逐步提高路政管理水平和路政管理成效。
第二篇: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二龙山镇的思想政治工作按照上级党委和宣传
部门的总体部署,紧紧结合实际,以服务全镇经济发展为主
线,对内强化服务,对外拓展渠道,不断探索全镇思想政治
工作新方法、新途径。
一、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武装工作的生动性有待加强。
理论学习方面,主要表现在理论学习深度和广度不够,特别是组织农村党员群众的学习手段相对单一,学习氛围相
对不浓,学习重点不够突出等方面。
2、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现阶段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名目
繁多,但重点不突出。二是就事论事,缺乏必要的统筹。三
是投入不足,物质无保障。四是缺少“抓手”,落实较困难。
3、宣传的手段和方式有待丰富。
当前,“大宣传”的工作格局已正初步形成,但宣传的手段和方式有待于丰富和提高。在制度保障上,存在人才馈
乏,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在宣传效果上,存在好
坏差异明显,效果参次不齐的问题;在宣传形式上,存在重
报纸、电视、轻广播、网络和社会宣传等新型形式的问题;
在宣传的内容上,存在重视经济方面的宣传,轻视精神文明
建设、民生方面、典型人物和事例的宣传,重视成就性宣传,轻视典型事例和经验的宣传报道。这此问题,造成的原因不同,但根本原因在于体制和机制的不够健全。项目
4、基层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目前,当地基层文化建设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农村文化建设滞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二是不良文化抬头并滋生蔓延,传统陋习根深蒂固。由于文化生活缺乏,现阶段农民以打对调、赌牌、喝酒打发日子,给农村带来不稳定因素。
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开拓创新,全力抓好理论武装工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开创理论武装工作新局面,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在制度、内容和形式上实现创新。
一是在机制上实现创新,把理论武装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在内容上实现创新,增强理论武装工作的吸引力。三是方式法上实现创新,提高理论武装工作的实效性。
2、突出重点,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结合实际,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点要放在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上来。建议主要载体是:机关企事业单位以文明单位(文明标兵单位)为载体,村级以文明村和文明生态村为载体,农民以文明户为载体。载体不宜过多过滥。在创建活动中,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将文明创建活动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中。将精神文明创建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物质文明和基它社会事业一起研究、部署、考核。掌循“统一部署,全面发动,分类指导,分期实施,动态管理”的原则,已经创建的不断完善提高,条件已具备的马上上,条件差的发动群众,打好基础。
二是实施典型带动。农村精神创建活动点多而广,情况纷繁复杂,不能面面俱到,齐头并进,依实际抓住2、3个典型,以点带面,是主要的工作方法。
三是调动创建主体的积极性。创建主体没有积极性,创建活动就容易流于形式,要尊重创建主体的创造精神,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创建中得到教育,得到实惠,逐渐形成争先创建,千帆竟发的浓厚此薄彼创建氛围。如林东镇土龙岗村村民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全村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是远近文明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四是突出文明的核心。要以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和群众生活水平为目标,从解决群众关注的就业、出行等生活问题着手,加强服务,通过创建提高群众满意程度。
五是加大阵地建设力度。设施和阵地是精神文明创建的基本保障,要重点抓好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建议上级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3、因地制宜,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做好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深入农民群众,注意发现农民的闪亮点,把握好村民的思想脉博,找好切入点和有效载体。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定会取得实效。关于农村公民道德建设,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以人为本,正面激励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广大群众的主流和本质是追求真善美的,正面激励和引导会激发群众求荣的道德追求,使道德建设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是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方式。建立健全群众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调委会等机构是农民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是道德实践活动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
四是加强领导,建立长效机制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
4、注重实效,大力推进宣传工作。
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领导。在乡镇,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宣传部门具体负责,各部门相互配合的宣传领导体制。建立宣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包括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统一协调部署阶段性宣传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实行信息报告制,各单位对本地区、本部门将要或正在发生的有代表性或有价值的人物和事件,要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并协商处理。完善宣传的各项制
度。要建立起通讯员的经常性培训机制,扩大通讯员队伍,提高通讯员业务素质。要以注重实效,发挥作用为目标,推动宣传工作整体上水平。
第三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他们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如不妥善加强管理将给社会治安稳定增加新的难度。
【关键词】流动人口 经济发展 治安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富于劳动力涌入城市,同时产业化的地区差异,也促使外来人口的大量流动。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当地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当地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面对新形势,公安机关户籍管理的重点也开始由常住人口转变到流动人口。多年以来,公安机关依托人口管理平台掌控社会治安,人口管理的成败对公安工作将造成重大影响,为了使人口管理顺利转型,笔者结合本区实际,分析研究了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
一、我区目前流动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1
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字统计,违法犯罪案件当中,流动人口占70%之多。当前我区流动人口在管理上还存在以下弊端。
1、管理体制不畅。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流动人口管理未真正纳入政府行政行为的管理轨道,有关部门侧重于文件的上传下达或做协调工作,没有真正投入力量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没有很好地发挥和调动用人单位的作用,相关部门、单位、基层组织缺乏信息沟通、制度约束、责任追究机制,无法形成强大的管理合力,从而造成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只能由公安机关单枪匹马、孤军作战的具体管理的现状。
2、协作配合不顺。从近年来的工作看,流动人口的流出地与流入地间相互脱节,流出地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流入地做好工作,往往暂住人口的发函均达到100%,但是回函却了了无几。特别是对一些在逃犯罪分子和混迹其中的不法分子失去了抓捕时机,给流动人口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3、雇用责任不明。雇用流动人口的单位和个人不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为了达到自己的经济利益,对“谁管理、谁负责、谁用人、本文来源:文秘范文 谁负责、谁留宿、谁负责”的原则置若罔闻,不如实呈报外来务工人员的底数,贪图方便,存有侥幸心理,随意留用“三无”人员等违反流动人口管理规定的比比皆是,极大地减弱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效果。
4、管理难度大。流动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收入不稳定,生活不安定,居住不固定,缺乏自律约束。其中的不少人不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其人身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时,往往盲目地采取聚众闹事
等群体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外来人口中大部分在私人出租房、个体小旅店、建筑工地栖身。公安机关由于警力不足,难以经常巡查,而一些私人房东、个体老板见利忘义,有意庇护,使这些场所成为违法犯罪的“避风港”,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给治安管理工作增加很大的难度。
5、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基本情况掌握难,由于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分布较散,且流动区域较大。我们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调查摸底工作就无法落实到位。难以达到“底数清,情况明,管理严,服务好。”的总体要求。
6、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难以到位,目前就我区情况来看,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仅是公安机关一家,虽然上级有法律、法规、文件明文规定,但其他部门却因各种原因不能很好地将这项工作落实到位。
7、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房主的法律意识谈薄,对公安机关的管理持不配合心态,使管理工作无法到位,公安机关也因警力缺乏,仅依靠派出所民警去管理工作很难到位。
二、流动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1、领导重视不够,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认识不清,认为是公安机关一家的事,工作中互相推诿,导致人力、工作经费等不能正常到位。
2、各职能部门对本身的职责不明确,不负责任,相关单位协作意识不强,不能形成工作合力;
3、宣传工作力度不够,宣传没有做到家喻户晓;
4、现成的法律法规对不配合管理的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房主的处罚力度不够,不能起到震慑作用;
三、对流动人口管理应采取的工作对策:
目前,正值流动人口流动高峰与刑事案件发案高峰的双高峰期,尽快形成新的管理机制,在确保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控能力,成为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新挑战。
1、党委、政府要切实重视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成立专门机构,配齐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工作力度,把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范畴,把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人员经费到位。
2、转变管理观念,提供平等的社会保障。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的主体,尊重和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基础。应当首先考虑如何改善广大流动人口的生活、工作条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使他们安居乐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流动人口应当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外人”看待,也决不能将他们视为治安恶化的罪魁祸首,随意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应当逐步减少对流动人口各种各样的限制。同时,要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就业、改善就业环境、保障其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工作,为流动人口更好地工作与生活创造更加有序的社会管理环境,从而引导、促进流动人口有序流动,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健康发展。
3、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基层基础建设。党委、政府和政法各部门要以改革强化基层、创新建设基层、发展服务基层为目标,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研究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保障、技术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切实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在基础工作方面,各乡镇应建立由综治、派出所、工商、计生、民政、司法等部门组成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公安、计生部门要以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为目标,大力加强以人口登记为基础的暂住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和查验等项基础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底数和有关情况,加强对具有现实和潜在社会危害性的高危人员的管理,积极预防、控制犯罪。在基层工作方面,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建设,积极发挥乡、镇和街道等基层政权组织和党组织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有效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为流动人口排扰解难。在流动人口聚居区和用工单位建立各种服务协会,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和团体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化解矛盾的扶危济困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按照“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要求,努力建设开放型、多功能的城镇社区,紧紧依靠和利用社区资源,使社区成为政府各部门对流动人口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纽带,成为流动人口融入城镇生活的桥梁。鼓励和支持流动人口参与社区工作,激发流动人口投身社区的意识和活力,促进流动人口融入社区生活,与当地居民和睦相处。
4、加强出租房屋管理,提高管控能力。加强出租房屋管理,首先要理
顺管理体制,打破房屋管理部门、公安部门分别管理出租房屋的体制,改由流动人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健全和完善房屋租赁登记备案、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房屋租赁市场的综合管理,强化流动人口落脚点控制,落实“以房管人”的工作机制。并且要认真落实综合治理责任制,依法严厉处罚违反《租赁房屋治安管理规定》者;要提高出租人自觉管理承租人的意识,使出租房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轨道,为更有力地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基础保证,从而确保广大居(村)民安居乐业,确保房主和承租人员的合法权益。公安机关对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要着重从日常跟踪管理、流动管理入手,突出对形迹可疑人员的重点查控。这就需要民警真正树立一切依靠群众的观念,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依靠群众了解情况,发现线索,然后实行重点跟踪查控。要在流动人口中发展治安积极分子,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通过他们了解和掌握流动人口中可疑人员的动向。
5、树立“科技强警”观念,强化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一是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加快电脑录入进度,确保流动人员信息实时登记、实时录入。二是加强信息检索工作。充分用公安部网上追逃人员信息,实行不间断的检索比对工作,及时从中发现在逃人员。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旅馆业计算机联网管理的进程。各有关部门要加快暂住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人力资源市场、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的建设步伐,并推动信息资源跨部门、跨系统的共享进度。
6、不断简化管理环节,提高优化服务质量。流动人口的登记办证与服务的往往相互脱节,管理部门的手续比较烦琐,不能达到及时登记办证和
管理,流动人口要把各种证件办齐,需要跑上跑下,因此,大多就不向有关部门登记办证,处于自流状态。对于流动人口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单位的登记办证阶段,而要进一步拓展管理深度,还应当树立为他们服务的思想,要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为此,我区普遍建立了“一站式”流动人口管理站,简化手续,统一管理,实行流动人口各种登记办证手续“一条龙”集中办理,提高了工作效果。流管站还提供住房租凭信息、就业务工信息、法律咨询、卫生保健,子女就学等十项服务,深受流动人口的欢迎。同时,注重营造宽松优越的环境,对流动人口聚集地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建立医疗服务中心、法制宣传教育培训中心和流动人口子弟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改善了流动人口生活和经营环境,不仅保证他们的安居乐业,也促进了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7、不断改进管理办法,构筑自我管理阵地。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需要注重实际,开辟有效管理途径,不能内外因素分离,形成“两张皮”,要把政府管与自身管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流动人口内在的积极因素,实行“以外管外”,增强其群体自治能力,才能增强管理实效。为此,我区十分重视流动人口的组织建设,构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阵地。针对流动人口老乡观念重、彼此易沟通的特点,挑选在流动人口中有威信、素质好、有组织能力的流动人口担任协管员、协教员;针对流动人口党团员占一定比例的实际,建立流动人口党支部、团支部;针对流动人口青壮年多的现状,成立了流动人口民兵连和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大大增强了流动人口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在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8、不断加大整治力度,消除社会治安隐患。组织力量对流动人口聚集地进行不间断的清查整治,提高预防、发现、控制、打击犯罪的能力,重点打击混迹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和社会丑恶现象,清理遣送“三无”人员,取缔制假贩假、制销伪劣商品、非法行医等。要克服清查整治一阵风现象,全面推广以重新编制门牌号码为切入点,进行“滚动式”循环清查整治,努力做到编排门牌号码不错、不重、不漏,出租户登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保持查一块清一块,整一片建一片,发展一方巩固一方,不断向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难点地段循环滚动。通过不间断的“滚动式”清理整治,大大增强了管理效果。一是遵纪守法的意识明显增强。房屋出租户和流动人口主动登记办证多了,如秋长派出所辖区过去鲜少有人主动办证,进行“滚动式”清查整治,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已有100多人主动来登记办证,提高了登记办证率和信息采集率;二是自我防范意识明显增强。过去那种一把小挂锁、一扇破单门、物品随地扔、外出敞开门现象少了减少了犯罪分子下手的漏隙,有效性防止了被盗案件的发生;三是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开展不间断“滚动式”清查整治,有效遏制流动人口发案上升势头。如流动人口聚集地新湖村,2月份只发生一起案件,人民群众安全感得到增强;四是社会风气明显改善。出租与承租之间、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流动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的矛盾纠纷减少,和睦相比、邻里守望风气形成;五是打防能力明显提高。进行不间断“滚动式”清理整治,在发现线索,争取破案主动权上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俞德鹏.现行城市外来人口管理方式的弊端及其对策[J].人口学刊,2001,(1).[2] 马庆斌,韩恒.城市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城市问题,2004,(2).
第四篇:新形势下护理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赣州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护理学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新形势下护理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护理专业的飞速发展, 在医院改革的形势下,护理管理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取得优良成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棘手的问题。护理管理如何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医院改革的新形势,对新时期的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护理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是导致护理管理水平不高,影响护理学科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医学模式转变中面临的问题是重要原因,护理管理工作者的整体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管理方法落后等造成了护理管理工作的不足。我们应改革护理管理体制,以适应医学模式转变;注重群体素质培养,发挥各级护理人员的潜在能力,重视教育,培养高层次的护理管理人才;不断总结和改进管理工作方法,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等措施,从而不断推进护理管理工作新的发展。
关键词:护理管理;问题;对策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ursing in hospital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the reform of nursing management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But with achieving good results at the same time, they also produced a number of difficult problems.How to adapt to the medical model of nursing management changes in new situation of reform of hospital, and nursing management of a severe challenge in the new period.At present, the nursing management of some of the problems faced, is leading to nursing management level is not high,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nursing of the main reasons.Problems in the medical model trans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reason, overall quality of the care management worker keep pace with the needs of the times, management methods behind creating nursing management deficiencies.We should reform the care management system, to adapt to the medical model change;group-oriented quality and potential ability of nursing staff at all levels to play,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culture nursing management of high-level talents;Constantly sum up and improvement of management methods, measures such a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management, so as to continuously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nursing management.Keywords: nursing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measure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卫生事业的组织、管 1
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适应新的形势都在进行变革。护理专业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改革的形势下,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护理管理工作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护理管理工作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和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医院护理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管理工作有个质的飞跃,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进而推动护理管理工作不断发展和进步。
一、护理管理问题与分析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全面、深刻的发展,护理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方法改进,管理人员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护理管理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还有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护理管理在医学模式转变中的困境
在生物医学模式影响下,传统的护理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更多的是以疾病理论和护理人员的活动为出发点,较少考虑服务对象的社会和心理需要。而新的医学模式指导下的护理服务模式,已从单纯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发展。[1]这就对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转变以往护理管理的观念和行动方式。
从护理管理的历史看,与80年代相比,护理管理已有了质的飞跃,改变了过去单
一、强硬的管理体制,随着功能制护理逐步向整体护理的过渡,管理手段日益先进,管理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的基础上,使护理管理已由零散走向系统,从经验型的单纯技术管理向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全面管理发展,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医院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分析研究其理论和方法体系,本质上仍是管理学初创时期的“泰罗制”方法体系在起主导作用,这种方法体系重视工作程序、技术管理和人员训练,只把员工看为是自私自利的,并只是为企业产生利润的劳动工具,而忽视被管理者。[2]由此导致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管理层次定位不高,管理的非人性化严重,这是当前护理管理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见,以功能制护理为基础的护理管理模式已明显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需要,因此,为了能够为护理管理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必须通过改革以适应发展的需求。
1.2护理管理工作者的整体水平跟不上护理管理发展的新要求
随着护理领域的演变和服务功能的扩展,护理者被赋予多元化的角色,对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标准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格素质和较全面的知识结构。[3]一方面,医院改革后,特别注重医疗效率指标的优化,如病床周转次数的增多,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减少,收治患者逐年增加,这无疑带来了护理工作量的增长。另一方面,医院管理体制的改变,其中心是服务思想的转变,护理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由此,护理工作的服务内涵发生了改变,护理工作不仅是打针发药,更多的是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与疾病相关知识的传播等。
这种对护理工作者地要求反映到护理管理者上来,就是要求护理管理者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对护理新情况做出适应调整,特别是要主动的转变思路和观念,只有自己本身水平的提高和进步,才会对护理工作有更好的把握。
但目前护理管理者由于教育层次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整体全方位的护理管理工作能力和创造性工作能力欠缺,难以担当多元化角色功能和为病人提供系统的、身心的整体护理。虽然不少人晋升了中、高级职称,但多数未受过系统的高等护理专业教育,其学历、文化知识、专业水平与职称不相称。
此外,由于医院加快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引进和开发,造成许多技师岗位人员紧缺。医院在医学院校还不能输送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的情况下,为了降低用人成本,解决用人急需,使得很多护理人员被转移到非护理专业技术岗位,造成了医院护理人员总数逐年增加,但在护理岗位的人员相对不足。卫生部规定医生与护士之比为1∶ 2 ,而实际并非如此,大多数的医院还远远未达到这一比例。[4] 由此可见,目前的护理管理者由于自身的原因,尚不能全面适应新医学模式下的护理工作。急需进行护理管理者能力的加强与提升。
1.3护理管理方法落后
我国开展护理管理理论研究的历史不长,较系统的护理管理教育是随护理高等教育的恢复而开始的。在新的医学模式的影响下,人们对传统价值观产生疑问或否定,导致原有的管理方法失灵。在新形势下,为保证护理工作的运行,在护理管理中也采用了经济管理,并采取强化规章制度等方法加强管理控制。从实际情况看, 这些方法对加强管理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管理内容过多、过细,过分强调形式统一,授权不充分,相互协调差等问题,还不能有效地解决护理管理所遇到的深层次问题。根据有关调查,造成护理人员大量流失的诸多原因中,不被重视
和理解是一个重要原因。[5]因此,护理管理方法改革的着眼点,不应局限于具体管理方法的指标的小圈子,在考虑管理对策时应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研究如何更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也符合现代管理理论的方向。
在护理工作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上,还基本上停留在功能制护理和责任制护理水平,医院内外的质量考评,仍以医嘱是否按时准确执行,分级护理是否落实有效等为主,缺乏比较完善的真正意义上的整体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这样,使广大护理人员感到整体护理与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没有大的区别,甚至认为整体护理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东西,一阵子就会过去,这种思想严重制约了护理管理工作的发展。[ 6 ]
在监督方面,由于护理管理工作面宽,事情繁杂,所以对护理管理质量监控的指标宽泛,标准过分细化,管理起来巨细难分,失去重点,被检查者疲于应对,往往在一些非质量因素上下功夫。如注重体温单点圆线直、清洁整齐,而忽视实测率和准确率。突出细节,忽视原则;突出表面,忽视内涵;突出终端质量,忽视环节质量。导致管理不重视质量,而只重视数量。
二、促进护理管理良好发展的对策
从以上原因和分析来看,要促进护理管理的良好发展,要改革护理管理体制,注重提高护理管理者的培养和提高,并且同时,不断改进管理方法等措施,这样,才会在新的形势下搭理促进护理管理工作适应时代的需要。
2.1改革护理管理体制,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首先,要认真研究医学模式转变对护理工作的影响,从护理管理的组织方式、运行机制、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不断实施和推进整体护理方法,采用标准化管理,强化控制手段,将护理程序理论引入整体护理管理;运用以护理管理预防和诊断为核心,以护理管理程序为框架的工作方法,增强综合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不合理的护理管理体制,推行现代护理管理制度。护理管理的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为了一切患者。[7]因此,在组织管理上,要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要以整体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内容,体现以患者为中心为标准。要适时地在护理人员中分析讨论患者的要求,并制订切实的措施加以满足;要适时地检讨护理工作中的过错,及时发现和研究患者新的护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2注重群体素质培养,发挥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潜在能力
要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素质,必须通过岗位再教育来调整护理队伍的知识结
构及技能水平,并根据不同职称确定其技能标准,使其在护理工作的不同层次上发挥作用。护理人才培养应使当前需要和长期需要相结合,护理学科知识更新的内容应适当增加社会科学知识(如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等)。具体规划中应采用基础训练和专科技术训练相结合,使护理人员经过不同的继续教育,其知识和能力得到扩展、加深和提高。教育的内容应遵循增新补缺的原则,不仅要以现代护理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学习重点,还应把应用新技术、新方法作为工作的起点加以实践。[8]要以道德教育为手段培养信念意识。激发护理人员“振兴护理,人人有责”的进取信念和“救死扶伤,病人至上”的道德观念,以了解需要为主导,培养价值观念,以制度约束为关键培养规范行为,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护理改革的新形势,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重视教育,培养高层次的护理管理人才要制定与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标准,使护理管理者正确评价自己的工作,了解工作中的缺陷,保证护理管理的有效运行。管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考虑管理问题,强调在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提高管理能力。护理管理者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管理素质,加强自身修养,树立献身护理事业的精神,了解国内外护理动态,不断接受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2.3提高护理管理方法水平
不断总结和改进管理方法,提高工作效益在实施护理管理工作中,应重视护理管理方法,在考虑管理对策时应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要特别注意重视组织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和环境;管理要注意与环境的协调,避免与医院中其他部门的管理发生冲突。护理管理过严、过细,会使护士由此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增加了护理管理中的不稳定因素;多采用正面强化的激励方法以激发和调动护士的积极性。[9]
加强理论研究,发展护理教育事业要积极探索研究护理管理理论,探索文化演进过程中更适合国情的护理理论体系,构建符合国情的管理目标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估体系,结合我国国情,采用多层次、多渠道的方式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和在职培训,坚持护理教育终身制,使我国现有护理队伍的专业理论、学术水平、教学科研能力的整体水平逐步与国际接轨。[10]
此外,要想取得护理科研工作的高水平,获得有效益的成果,就必须具有科学思维,从基本的科研方法做起。应对较高层次的护理人员加强科研设计、文献查阅、统计学知识和学术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提高在护理工作实践中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善于吸取护理新经验、新技术。只有从基础抓起,才能使护理科研工作走出低谷,才有可能创新开拓,创造科研成果。其次,要逐步形成具有国内特色优势的研究方向,根据医院建设发展的总目标,从护理队伍的实际情况出发,瞄准国内外护理专业发展的前沿,逐步形成在国内具有特色的科研优势,形成稳定的科研方向,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曼玲.医院护理队伍现状分析与学科发展对策.[J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6;5: 3.[2]李亚萍.谈21世纪护士素质的培养.[J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 1998;46(9): 558.[3]王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医院护理管理者能力的培养.[J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1998;48(8): 496.[4]程利萍.护理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与对策[J ]中国医院管理杂志, 1995;21(5).[5]宋静波.实施整体护理中改进护士排班的做法[J ].护理管理杂志,2004 ,4
(1):57.[6]王玉环.医护人员对整体护理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 ,18
(1):58.[7]丁炎明.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探索与实践[J ].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1):39.[8 ]李小妹.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 ,35
(11):646.[9] 茅烟雨.影响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3 ,18
(7):638.[10]胡文梅.基层医院护理部主任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做法[J].护理学杂
志,2003 ,10 :783 – 784.
第五篇:浅谈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国防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国防意识,是德育内容之一,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前途,关系到青少年能否成为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合格接班人。国防教育内容十分广泛,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国防观念教育:使青少年认识军队的作用,热爱人民解放军,并建立正确的国防形势观、国防 义务观、国防光荣观和国防法纪观。(2)国防精神教育:使青少年树立爱国精神、奉献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3)国防知识教育:使青少年了解现代军事知识、现代武器知识和现代防护知识。(4)对青少年进行初步的国防训练,具备一定的军事技能。当今,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这是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中国人民也要党的领导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一切工作都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展开。人们也普遍认识到经济发展是综合国力增长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屹立于强国之林的保证。但在教育新一代的过程中,有些教育工作者在强调“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时,忽略了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而使生活在幸福、安定环境中的新一代,在国防意识方面,产生了许多误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部分中学生认为国防教育对他们来说还为之尚早: 在一些中学生眼中,参加国防建设乃是成年人的事,为国防事业而奉献都是将来才做的,他们不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明白国防意识应从现在开始培养。试问,一个不为国爱安危着想的学生,能够为社会,为人民而努力学习吗?
二、没有全面认识到当今世界的形势: 当今世界,虽然没有发生世界性的大规模战争,但发生了一些震动世界的局部战争和政治事件。例如:“苏联解体”、“两伊战争”、“多国部队与南联盟之间的战争”、“阿以争端为轴心的中东问题”。中学生对于这些世界重大事件了解,大都有是不清晰的,一鳞半爪的,而不是全面完整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世界各种矛盾在深入发展,流血冲突和局部战争仍继续存在,仍影响着我们的生存、发展。
三、没有意识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始终是解决和平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家,企图把自己的政治制度,意识形势、价值观念和经济模式强加于人,奉行“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动辄以联合国名义,“制裁”主权国家。如此美国借口“人权”问题干涉我国内政,又比如美轰炸我驻南使馆,这些都是霸权主义的表现,而当代青少年成长于和平年代,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并无深刻体会,更没有认识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
四、青少年极其缺乏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 学校在新生入学时,有些没有进行军训,有些进行了一至二周的军训,但目的不明确,时间又这么短,能让学生的国家意识提高多少?它最多只能让学生学会立正、向左向右转,而对于军事防护知识,为国拼搏的精神,学生又能了解多少?这难道就是我们所要进行的军训吗? 针对以上国防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当前应抓紧时间补好国防教育这堂课,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首先应提高德育工作者重视国防教育的思想意识,认识国防教育对于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这是加强国防教育的前提。学生的国防意识启蒙,一般是从教师开始的,当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广阔的军事天地,他们会迫不及待地了解,去探索这新鲜而又充满刺激的领域,相反,当一个教师设有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不注意国防教育时,学生又怎么能懂得他们今日安宁的学习、生活离不开人民解放军的防护?显然国防意识只能是一片空白。
二、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有关的教学内容,时刻不忘加强国防教育,例如:电脑课可向学生讲解全球军事科技已电脑化,如美军于1988年提出使用不同的机器人组成机器人“战争群”方案,并计划于2004年列编股役。化学课可向学生讲解军事知识,如两伊战争中生化武器在战争中的运用,给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而政治课担负着加强国防教育的主要任务,其教材内容很多和国防教育密切相关,教师可详尽阐述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提高国防意识。
三、进行军训,这是加强国防教育的有效手段。我市已有3个军事教育基地,我们应充分利用。进行军训,目的应明确,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教会学生立正、向左向右转,同时军训内容应丰富多彩,除基本军事技能训练外,还要开展一些现代军事防护知识,同时也可开展模范人物学习会,让学生明确军队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实现军训目的,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
四、开展时事评论活动,这是一种可普遍采用的加强国防教育的方法。当新闻、报刊报道有关国防方面的问题时,应及时地积极倡导学生针对性地对时事进行评论。例如:98抗洪,可让学生明确军队在抗洪斗争中的作用,让学生自觉向抗洪斗争中的英雄人物学习,支持灾区的抗洪斗争,培养爱国主义意识。又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维和部队轰炸我驻南使馆事件。让学生评论,在激愤陈词中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并充分认识到国家的贫穷、落后,只能受他国的欺凌,这些都可让学生真实体会国防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提高国防意识。此外,还可开办“少年军校”,开展拥军优属等活动。总之,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国防教育条件,灵活机动地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提高中学生的国防意识,使新一代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合格接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