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转化中学数学学困生的对策
浅谈转化中学数学学困生的对策
「内容摘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困生却越来越多,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学学习困难学生产生有其形成的原因和心理特征,诸如学科本身、学生自己、教师教学、家庭与社会等,结合这些原因和心理特征,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笔者提出对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例如,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入手提出三大对策,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 数学学困生 学习兴趣 对策 转化 方法习惯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特别是农村中学,优生在不断减少,学习成绩好的,家境富裕的,都转入县级中学就读.学困生在逐渐增多,而且队伍越来越庞大。,他们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困生学习上和进步.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定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我们教师肩上的担子很重,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是问题的关键。本人就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上要开动脑筋,不能拘泥于自己固有的教学风格 ,被老思路,老方法给束缚,从而陷入僵化的教学模式中。要知道教无定法,然不可无法,一成不变的风格,尽管能使学生少一种适应的过程,却也使学生少了一份新鲜感,长久,会使课少几分吸引力。高明的 老师会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不断探索研究,为学生度身量体,设计新的教学方法。我们有怎样的学生,决定了我们必须有怎样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不足,课堂上我更多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式教学、讲练结合法,并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和研究,我总结出自己的教学指导方针:低起点,高要求,面向全体,突出个体。奠定了“充分暴露学生和教师的思维轨迹,通过双边关系,让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的教学思路,在我的不知不觉的教学示范下,灵活的教法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重在引导,妙在开窍,教之以法,施之以练,学生逐渐领悟到学习数学的要领和表达知识技巧。让学生从您的课上感觉到学数学的乐趣。
第三、体验数学美感 ,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美感,从理论教学中,体验逻辑的缜密性,体会探究的乐趣,从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实用之美。初等数学中的线段的“黄金分割”比例为0.618:1,人们在探索自然美以及艺术美的过程中发现“黄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种悦目之美,和谐之美。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的重心内分中线为2:1,立体几何中的正四面体的重心内分高为3:1,这也是1种和谐美;数学公式都是那么简洁,整齐,和谐,等等都使人产生美感。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
环的环节,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和一些优秀的同学没法比。其实,这些学生只是因为自控能力低,惰性十足,懒于思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针对同学的这种状况,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说明这些毛病是可以克服的,即使优秀的学生,也有或多或少的毛病,只要克服缺点,消除不良因素,辅之于努力学习,成绩总会提高的。适时不妨举几个成功的例子,在不断鼓励和引导下,学生逐渐消除了自悲心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焕发了斗志,最终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可喜转变。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培育学生的成就感,要做到低起点,高要求,从简单处入手,从细微处入手,平时提问问题,出考卷,要注意循序渐进,分层要求,把握好难度、梯度,要敢于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使之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一有进步就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鼓励他们,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培养信心。另外,对考试,作业中的失误,不能责怪、讽刺,而要耐心地帮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知识上的缺陷,然后用类似问题对他们重新测试,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双方的距离拉近了,思想上不断得到沟通,从而有利于教学,提高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亲和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成为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爱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教学中,教师可善于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
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再具体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几种方法的理解、掌握,并可以使学生对不同的题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90%以上的学生的智力是相差很小的,都能学好。数学学困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在教学中,我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从不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自觉思考的能力。
现在我们的教材可谓一个‘新’字,在每章每节中编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读一读,其独具匠心。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感到有趣,学方法、学内容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的方面: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 好习惯。这不仅仅是在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又特别是学困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后,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2、培养探讨的习惯。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后进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如在教完相似三角形的同时,你可以
批评、处理、冷嘲热讽,对他们的转化需要耐心、方法、时间、合作,对他们多一些同情,少一些讥讽;多一些信任,少一些怀疑;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关怀,少一些冷漠,用爱心去感召他们,感染他们,教学必须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他们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沟通。面对千差万别的“学困生”,教师应公正、耐心地给每一个“学困生”证明自身价值的机会,应更精心地呵护他们敏感的心灵,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最细微处做到关注他们、尊重他们,只有这样,教学才能使“学困生”步入健康的学习轨道,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数学素养。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引导和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以上是我个人在从教几年来的一点粗浅看法,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指导批评。
「 参考文献」
①《关于农村中学暂困生转化的一些做法》教育网 2006.05.11 作者 王昆
②《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5.08 作者 陈家麟
③《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育出版社 2003.06 ④《成功教育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04 作者 郭天成
第二篇:浅谈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浅谈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内容摘要]: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客观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学生自身因素等等;
二、转化数学学困生的一些策略:学校与家庭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情感教育、强化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对策转化
现代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当今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初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相当比例的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所谓的学困生,即是在班上学习较差,进步很慢的学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基础差,上课不专心听讲,精力不集中、反映迟钝,接受能力差、平时作业靠抄袭来完成任务,考试经常挂红灯、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没有积极性等等。因此,要想在初中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发现的情况,对学困生的形成问题及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困生形成的主、客原因。
主观因素是导致学生学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表现为: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概念模糊。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如:对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容易记错混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分不清概念;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而平时缺少巩固练习,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
2、学生学习意识薄弱、缺乏钻研精神: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缺乏自信,漫不经心,避而不答、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上进心和学习动力,对不懂的问题不去认真钻研,或者请教别人,而是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想寻根问底。久而久之,造成误差积累,使学习更加困难,丧失学习信心。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八年级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这一阶段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加上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就表现出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还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总是死记硬背公式,不能灵活运用各种公式。并且这类学生既不向优生请教,又不问老师。总是以不懂装懂的学习方法来应付自己,久而久之学习上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学困。
客观 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学困的原因之一。表现在:
1、家庭方面:俗话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子女。若家长自身文化较低,他们就只注重结果,根本就不注重怎样耐心细致地去辅导的过程,他们又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于是导致学生学习差。这些家长当中有的望子成龙心切,不从自己的子女实际出发,期望值过高,一味施加压力,成绩不好不打则骂,导致孩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有的对其又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放任自流,时间久了孩子对学习不再重视了,学与不学一个样。
2、教师方面:数学教师的素质对学生数学素质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
3、社会方面:受到当今社会“读书无用论”和一些“拜金主义”的影响,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再加上当今社会的环境中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素,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这是造成学习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的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等现代游戏娱乐设施,不能自拔。
以上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谈谈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1、学校与家庭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家长回访学校、书信联络、电话交流等渠道,一方面可以通过家庭来了解学生在学校外的一些行为习惯及各种表现,另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学校的目标和对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从而使家长与学校达成一种共识,也可以向家长讲解一些有关教育孩子方面的技巧,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根据这种心理,应改变传统的讲授方法,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从而引发其产生进取心。另外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提高学业不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最终达到转化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目的。
3、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注重情感教育。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容易受到感染,若老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责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成见,很怕老师、不喜欢这位老师。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课的心情,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学习成绩也会大幅度下降。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不得动辄打骂,训斥学生。应该循循善诱,耐心地教育,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地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数学课直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4、让“成功”走进课堂,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老师在教育中应多表扬鼓励,少批评、少讽刺、不歧视、多引导,不断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走向成功之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方法,将内容分层次地要求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学会、记牢。所以,教师教学中应该“宜浅不宜深,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作好个别辅导,作好分类指导,对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可以使班里的学困生跟得上,使基础好的学生又“吃的饱”。从而使学生都尝到学习数学“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逻辑思维的培养。数学学困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在教学中,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从不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自觉思考的能力。另外,要针对“学困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七年级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总之,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实效性,根本转变班级的“学困生”。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引导和转化学困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以上是我个人在从教几年来的一点粗浅看法,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仁指导批评。
第三篇: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初探
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初探
凤庆县大河中学 李涛 电话08834639192 邮编675911 【摘要】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初中数学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学困生”,数学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的比例较大,严重影响了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如何转化这些数学学困生是摆在我们每个初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我们教师应充分关注学困生的学困现象,分析产生学困现象的因素,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整体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困生 转化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在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自身的因素。如智商低,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习惯不良等原因造成的;其二是客观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误,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影响,有的学生受到环境的不良影响或者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和家长们缺乏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步丧失学习信心而成为学困生。再者是由于评价标准的绝对统一造成的。学困生是教育体系的产物,每个人的智力发展不平衡,有先有后,每个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他们的认识也就千差万别,每个人兴趣不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当然会导致他们学习成绩的差别,可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却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学困生自然会产生。学困生问题,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数学学困生是学困生中的最大群体,是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也是数学教育研究中的非常棘手的课题。为此省内外一线教师和学者对数学学困生有非常多的探索,但由于学生情况和教学环境不同解决方法不尽相同。因此,根据数学学困生的现状,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采取一系列转化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难的困境,是我们每个初中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结合大量教学实例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师生情感缺失和学习情商偏差,对学困生来说影响深远。在我的身边有一个数学教师,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非常严厉,学生的行为稍不如其愿,就大声呵斥,把学生骂得体无完肤,从不注意学生感受,时间一长,多数学生有了抵触心理,不愿好好学习数学,大多敷衍了事,导致其所教班级数学成绩每况愈下。
我们在情感领域培养和开发的不足是形成这种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要力求善于运用情感原理。首先要尊重、关爱学困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去喜爱、了解并理解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与同学的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学伴之间的心理距离,激起他们敢问、想问、好问的学习意识,进而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逐步树立“我能学”的自信心,增强“我要学”的能动性。随着学困生良好的反馈表现后,教师应该无意或有意地又给这些学生以更大的关怀、更多的指导,增进师生情感,逐渐让学困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最终达到消除其学习过程中情感心理障碍。这是学困生发生转变的良好开端,也是消除学习过程中产生学困生的核心问题。我班有一个学生叫张金友,数学成绩一塌糊涂但书写非常工整,有严重自卑心理,我多次和他谈心,首先肯定他的一笔好字并鼓励他如果能多问、多思岂不是更好,听了我的话后,该同学心理逐步有了转变,意识到自己得到了他人的重视、肯定和尊重,逐渐克服了自卑,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兴趣,成绩也有了提高,现在虽然还不能算优秀生,但是和以前相比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考试成绩也由原来的不会及格到现在的每次都能及格。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是探索、创造的原动力,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农村部分中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缺少数学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降低知识的难度,使更多的同学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我现在所教的班级中,数学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比较明显。特别是随着知识的深入,知识难度的增加,一部分学生有了厌学情绪,多数表现为中等生和后进生。我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把他们分成了A、B、C三个层次。A层次为优生,让他们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多钻研一些有难度的知识,使他们吃得饱;B层次是中等生,让他们在掌握基础的同时,练习一些中等难度的题型,使其能消化得了;C层次为差生,主要解决基础知识,多重复、多训练,让其吃得好。如此做法,学生学习数学少了压力有了兴趣,整体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三、加强指导,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数学成绩差的学生,普遍对概念和基础知识都掌握得差或学得死板,更不能用这些知识去处理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对概念要做到:会口述、会判断、会举例、会运用。对难懂的概念、容易出错的运算,老师要多加解释,并且为学生示范“几回”,再让学生完成,并逐一检查完成的情况。但要避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初二学生王某,学习非常认真,一般的数学概念、定义、定理、推论背
得滚瓜烂熟,但考试成绩总是不尽人意。究其原因纯属方法不当,学了不会举一反三。对其稍加开导,建议他学习知识之后要勤于练习,理解识记,果不其然,王某的成绩进步神速。
七年级数学中有理数运算法则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是初中数学基础的基础,老师必须要让学困生从掌握这些知识开始,就是到了高年级也首先要从这里补起。有一条行之有效的“蛮干”方法:反复训练。找部分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困生一遍又一遍的做,这样才能克服自己的毛病,理解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增强解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困生发生由“量”到“质”的转变。
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要根本转化学困生,就必须提高他们较差的思维能力。教师要研究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水平,找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针对每个知识点列出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在新旧知识连接点处去尝试解答新问题,做到不难不易,“跳一跳、摘得到”,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意志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比如抓住七年级数学中列方程解应用题和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来发展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有了这两部分内容的扎实基础,就能逐步提高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总之,注意学困生的思维特点,抓关键的知识和方法,在能接受的前提下来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五、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合作,树立学困生主人翁精神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我的数学课堂是把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各组展开良性竞争,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同时开展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方法,使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六、密切与家长配合,共同营造学困生学习的良好环境
提倡教师家访、家长回访、电话问候等交流方式,一方面能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行为习惯及各种表现,另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对学生品行等方面的要求,家校双方就教育学生达成共识,并及时弥补家长有关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方法,通过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良好发展。学生字某,原来成绩一直处于中等,可是后来滑坡较大,一落千丈,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学困生,找他做工作多次,均不得法。后来到他家家访,和他的父亲交流后方才得知是父母对他期望太高,而且扬言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不能升学。学生心里有了压力并自认为无法达到父母的标准,从而自暴自弃。我和他的父母交流后,父母也转变了态度,做了工作之后,字某又回到了正常的学习轨道。
七、持之以恒,搞好学困生转化教育工作
只要老师带着一颗爱心,有着强烈的责任感,真正转变观念,锐意进行改革,认真总结经验,绝大部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全面提高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实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学困生无论在家还是学校,常受到冷遇、排斥,感受到的大多是批评和指责,久而久之对学习和集体活动丧失兴趣,先是厌学,而后弃学,内心自然产生了一种对教师和好成绩学生的疏远感、冷漠感和对抗心理,这种心态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往往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其他原因而不自觉的被强化,并可能泛化到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上。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各人和各人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在转化他们的时候,要摸清情况、因材施教。同时,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做到多管齐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缪雷的《学困生数学思维障碍的分析及矫正》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5.11 [3]、郑君文 张思华《数学学习论》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2 [4]、魏清《中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5.4 [5]、中学数学教学案例集 鲍建生等译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作者简介:
李涛,男,汉族,1974年10月生,1994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初中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并一直先后担任三个年级班主任。从教20载始终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开拓创新。
第四篇: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教学叙事
教育叙事
——初中数学暂困生的转化(教师:XXX)
在2013—2014学开学初,我发现我教的九(3)班有几个数学成绩差的同学,如李亮、赵雨晴、王新蕊、邢梦宇等,由于地处农村,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长期忙于农活或在外打工,他们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和夸奖,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又得不到父母的帮助和安慰。久而久之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产生怀疑,兼之与同学之间发生冲突感到委屈又不愿向老师报告,无法得到解脱而埋藏在心里。于是性格变得更加内向、孤僻、自卑,遇到不会的题目也不去请教老师和同学,加之,父母没文化又很忙,他们长期无人管理约束,做事拖拖拉拉,惰性很大,不加以控制自己,而是放任自流。如此下去,他们会一直在数学差生队伍里徘徊,走不出来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便开始对他们加强教育。其教育过程叙事如下:
一.课余时间我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意识到孤僻的性格对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无益处,并鼓励他们尝试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不要再孤立自己,而要融入班集体的生活中去。并且,我还注意帮他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制定学习目标,找到学习的动力。
二.平时多关注些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给他们带来的温暖。例如,下课后询问他们能否听懂课;对老师有没有什么建议;父母不在家他们能不能按时吃上饭;天气冷了有没有厚衣服穿;言语间流露出对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关心。他们受到老师的关怀后,甚是感动,在以后的课堂上,听课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走神了,简单的作业也能按时交送了,而且做得比较认真。
三.由于他们数学底子较差,平时上课很难听懂全部的课程,尽管他们课后很用心学习,但学习成绩仍不见提高。于是,我就在课余时间给他们辅导功课,还教他们数学自学方法:“背、做、问、记”。
背:就是把数学的公式、法则、定义、定理、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背下来,以便做题时使用。
做:就是在“背”的基础上,多做练习题,会做的题做到稳、准、快;不会做的题做好标记,课下或第二天问老师。
问:就是在“做”的基础上,把筛选出来的不会做的题,问同学、问老师,使全部的作业题都能完成。
记:就是在“问”的基础上,把原来不会做的题记在错题本上再做一遍,把总结出来的解题方法记在笔记本上,以便以后复习使用。
“背、做、问、记”是互相联系,不可缺少任何一步。通过一段时间的辅导,把他们不懂的知识补上来,渐渐地,我发现他们上课时,竟能举手并正确的回答问题了,作业也能独立完成了。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他们的成绩得到飞速的提高,名次基本处在中等偏上的位置。其中,王新蕊同学,数学竟然名列全班第三,这种结果远远高出我们共同制定的争取及格的学习目标,更加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奋斗。
四.他们几位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根基,接下来就是怎样在数学上进一步提高,以及各科全面发展的问题。
进入九年级下学期后,由于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这就给他们增加了比别人更多的压力。为了把所有的内容都很好的掌握,给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他们晚上熬到很晚,缩短睡眠时间而用来学习。在中考一摸考试后,我发现李亮等人,经常上课时晕晕沉沉,有时竟然上课睡着了。于是,课后我就找他们谈话。当得知他们晚上熬夜,甚至熬通宵学习才导致上课睡着后,我立即对他们的这种行为进行制止。并让他们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已经本末倒置了,对学习不仅无益甚至还有害。为了帮助他们巩固提高,我没事几乎不离开班级,随时为他们讲解遇到的难题。恢复正常的作息以后,他们上课时明显有精神了,头脑也似乎更灵活了,难题一点就通。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们在中考中,成绩再次飞跃,其中王新蕊考了116分,升入重点高中;李亮109分、赵雨晴104分、邢梦宇102分都顺利的升入普通高中。
真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五篇: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
「内容摘要」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困生问题时刻围绕着农村初级中学的教学工作,本文将重点分析学困生的日常表现及形成原因,并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入手提出三大转化对策,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关键词」学困生 原因 转化
学生升入初中后,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特别严重。在数学方面尤为突出,学困生在逐渐增多,进而影响整个教学进度,不利于学生成绩的全面提高。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本人就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学困生的日常表现及原因分析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见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2、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回答教材中叙述的问题,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同时也提不出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阅读程度慢且易受外界干扰,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3、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4、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不愿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能说出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不想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或死搬硬套,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
5、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困生学习上的进步。
6、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中学数学学习的要求。八年级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而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就表现出学生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还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恰当,总是死记硬背公式,不能灵活运用各种公式。并且这类学生既不向优生请教,又不问老师。总是以不懂装懂的学习方法来应付自己,久而久之学习上造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学习成绩后进。
针对以上现象及原因,我们教师怎样转化呢?下面就谈谈我在日常教学中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重情感教育,用爱心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中学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那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心和耐心,爱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前提,耐心是爱心的延续,是一种冷静和宽容。爱心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积极向上的基本保证。教育中献出爱心,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容易受到感染,若老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责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老师抱有成见,很怕老师、不喜欢这位老师。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课的心情,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学习成绩也会大幅度下降。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不得动辄打骂,训斥学生。应该循循善诱,耐心地教育,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地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数学课直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2、让“成功”走进课堂,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从心理学角度讲,十几岁的青少年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而且在他们成功时,由于心理上得到欣慰和满足,很容易接受别人的引导和鼓励。因此,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注重情感教育外,还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并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效”的积极作用。
从教学中告诉学生,并不是每次考试都要满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的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打破神秘感的关键是要每一位同学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的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和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目前比过去进步就是胜利,就是自己在数学上的一次成功。另外,老师在教育中应多表扬鼓励,少批评、少讽刺、不歧视、多引导,不断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不断进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鼓励他们走向成功之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方法,将内容分层次地要求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学会、记牢。使每一位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教师教学中应该“宜浅不宜深,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作好个别辅导,作好分类指导,对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可以使班里的学困生跟得上,使基础好的学生又“吃的饱”。从而使学生都尝到学习数学“成功”的甜头,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在每次全校集会上,教师可以多讲优秀学生的事迹,讲他们优秀的品质,学习方面的经验,以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为实现目标而拼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的教育富有想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
3、化枯燥为有趣,让学困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书本上定义为:某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定义很抽象、难懂。课本开头只是引用了青山倒映在水中。教师在教学举例时,可以张开双手,掌心面向学生,一边将双手合拢一边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以实际例子更形象展示,学生易懂。还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剪纸、操作,使他们身临其境。再举举生活中的实例,这样把枯燥的内容就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4、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他们好奇的问题。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中,教师可以直接指着操场上一棵参天大树说:“在没有较大的工具的情况下我能得出这颗树的较准确的高度,你们知道怎么测吗?”然后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的课后你也能测出树较准确的高度。这样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习各门课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的学生大多数不会预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作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些有困难的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率也就不显著。那么怎样听好课呢?
(1)在听课时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
(2)抓住重点作上笔记,上课时老师会强调某些重要问题,以及还会把某些公式定理及方法板书在黑板上。那么就要求作上重点符号,并作上笔记,将某些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
(3)在预习中作上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能听懂。
(4)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不作思考的回答
3、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掌握巩固。多数学生在学习过后不习惯于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这就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同以往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对照、比较其异同点。比如说在学习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针对这些不同的解法,什么样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解法,师生共同学习总结各自的特点,然后拿出题型让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解,再具体操作。可以增强学生对几种方法的理解、掌握,并可以使学生对不同的题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数学学困生往往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他们不会学习,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在教学中,我注意要求学生预习、自学,在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和联系,总结寻找学习的规律,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从不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自觉思考的能力。
现在我们的教材可谓一个‘新’字,在每章每节中编排了探究、思考。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感到有趣,学方法、学内容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的方面: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这不仅仅是在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又特别是学困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后,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2、培养探讨的习惯。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学困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如在教完相似三角形的同时,你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教学楼前的石柱子你怎样测得他的直径?”让学生讨论,找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学生善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学困生的观察能力必然要差些,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有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去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获的知识,以至于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使学生体会观察而带来的收获与兴奋,就自觉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4、培养小结的习惯。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这样强调自己去学习。小结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教学实践证实,只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才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意难易程度。我很注重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他们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就很不可取。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引导和转化学困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不断研究和探讨。只要我们把握住爱与责任这个教育主题,我们的学困生会越来越少,我们的辛勤劳动会得到成功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