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的(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8:1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的》。

第一篇: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的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规范行政处罚

自由裁量权行使的若干意见

(闽海渔〔2008〕398号)

各市、县(区)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

为进一步规范海洋与渔业行政处罚行为,公开、公平、公正地行使自由裁量权,维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省政府法制办、省效能办《关于我省推行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实施方案》(闽政法„2008‟15号)要求,结合我省海洋与渔业执法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本省各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执法机构依法实施海洋与渔业行政处罚行为时,需要进行自由裁量的,可以参照本意见。

二、本意见所称的海洋与渔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是指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执法机构在实施行政处罚行为时,按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适用相关处罚种类、幅度和期限等,确定与违法行为事实、性质、情节和后果相适应的处罚的活动。

三、本意见对海洋与渔业行政处罚的裁量遵循依法、公正、合理原则,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充分考虑违法行为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作出的处罚应当与违法行为相适应。对同类主体、相同性质、事实相似、情节及经济社会危害程度相同或类似的案件,在裁量处罚时适用的处罚种类及处罚幅度应当基本相同。对同一违法行为,按照由轻到重逐步递进的裁量层级,划定不同的量罚档次。据此,对我省海洋与渔业行政处罚行为的行使条件、情节、幅度和标准等进行细化和量化。

㈠量罚情节的适用

⒈海洋类违法行为按违法情节划分为法定不予处罚、具备法定从轻或减轻、一般、较重四个裁量层级,每个层级再按不同的违法情形划分若干量罚档次。

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适用较重的裁量层级予以量罚: ⑴同时违反两项以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

⑵拒不接受调查或在接受调查时故意隐瞒事实,提供虚假情况或材料的;

⑶被责令接受检查后,逃避检查的;

⑷一年内有相同的违法行为并被处罚两次以上的; ⑸为首组织或聚众违法的;

⑹抗拒、阻碍执法人员检查,拒不停止违法行为或消除违法状态的;

⑺违法行为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或造成严重后果的; ⑻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从重处罚的其他情形。

⒉渔业类“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违反禁渔区、禁渔期的规定进行捕捞”、“使用禁用渔具和捕捞方法及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渔获物中幼鱼比例超过规定比例”和“违反渔船安全管理秩序”等五类渔业违法行为按违法情节划分为法定不予处罚、具备法定从轻或减轻、一般、严重、特别严重 五个裁量层级,每个层级再按不同的违法情形划分若干量罚档次。

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适用严重的裁量层级予以量罚: ⑴同时违反两项以上渔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 ⑵一年内有相同违法行为并被处罚两次的; ⑶被责令接受检查后,逃避检查的;

⑷拒不接受调查或在接受调查时故意隐瞒事实,提供虚假情况或材料的;

⑸违法捕捞的渔获物数量较大或违法行为造成重大影响的; 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予以从重处罚的其他情形。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适用特别严重的裁量层级予以量罚;涉嫌犯罪的,应按规定移送公安部门侦查:

⑴一年内有相同违法行为并被处罚三次以上的; ⑵为首组织或聚众违法的;

⑶抗拒和阻碍执法人员检查或调查,拒不停止违法行为或消除违法状态的;

⑷同时有前款规定两项以上的情形的; ⑸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⒊渔业类“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违反禁渔区、禁渔期的规定进行捕捞”、“使用禁用渔具和捕捞方法及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渔获物中幼鱼比例超过规定比例”和“违反渔船安全管理秩序”等五类行为之外的渔业违法行为,按违法情节划分为法定不予处罚、具备法定从轻或减轻、一般、较重四个裁量层级,每个层级再按不同的违法情形划分若干量罚档次。其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适用情节较重的裁量层级予以量罚: ⑴同时违反两项以上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

⑵拒不接受调查或在接受调查时故意隐瞒事实,提供虚假情况或材料的;

⑶被责令接受检查后,逃避检查的;

⑷一年内有相同的违法行为并被处罚两次以上的; ⑸为首组织或聚众违法的;

⑹抗拒、阻碍执法人员检查,拒不停止违法行为或消除违法状态的;

⑺违法行为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或造成严重后果的; ⑻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从重处罚的其他情形。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适用从轻情节予以量罚: ⑴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⑵受他人胁迫而实施违法行为的;

⑶配合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执法机构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⑷行为人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

⑸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从轻处罚的其他情形。

同时具备两项或两项以上从轻情形,或者只具备从轻情形之一,但适用减轻处罚有利于教育和感化违法行为人,更好发挥行政处罚教育和感化作用的,可适用减轻处罚。

具有从轻情形,同时又具有一项或多项的较重、严重、特别严重情形的,可适用一般情节量罚;情况较复杂的,应综合考量、研究,确定适用从轻或适用严(较)重或适用一般情节予以裁量处罚。

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处罚:

⑴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未造成危害后果; ⑵行为人不满十四周岁的;

⑶法律、规定或规章规定不予处罚的其他情形。

⒍不具备或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关于情节严(较)重、情节特别严重以及从轻、减轻、不予处罚的适用情节的,适用一般情节予以裁量处罚。

㈡裁量规程

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同时并处数个行政处罚种类的,除符合法定事由依法应当减轻或不予处罚外,处罚机关应当严格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处罚种类予以处罚,不得自主选择确定其中的处罚种类进行处罚。

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由处罚机关自主选择确定的处罚种类、处罚幅度和责令行政相对人改正或限制行使权利的时限,处罚机关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所确定的原则、目的、精神和处罚范围,根据上述关于量罚情节适用的规定及具体违法情形,进行裁量处罚。

⒊同一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不同法律规范的,在适用法律裁量处罚时,应遵循上位法的效力优于下位法,同位法中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同位法中新规定优于旧规定的法适用规则。

⒋案件调查终结,承办的职能部门和承办人员应根据已查明的事实、行为情节及具体情形,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或规章和《裁量意见表》列明的裁量意见,提出拟处罚意见,按有关规定报批后,遵循法 定的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⒌违法情形较复杂、量罚情节的适用不易把握或存有较大分歧,或执法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需在量罚情节或具体裁量意见作适当升降的,报处罚机关负责人专题研究、作出决定。专题研究决定应做好相关记录,以备核查。

⒍拟处罚案件,按规定需要举行听证会、案件会审的,按有关听证工作规程、案件会审工作规程执行。

⒎处罚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向当事人说明行政处罚裁量的事实、法律依据和具体理由,认真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采纳合理要求,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应载明给予从轻、减轻、从重处罚的理由和依据;处罚裁量的结果,要在执罚机关公示栏进行公布,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当允许社会公众查阅。

四、特别说明

⒈法律、法规、规章未规定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可在一定范围内自主裁量处罚的处罚事项,有关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执法机构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执行。

⒉国家部局、海区局、省局或者省总队部署的专项执法行动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执行。

⒊各设区市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参照本意见制定的海洋与渔业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应当报省局备案。

五、各市、县(区)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健全经常性行政监督制度,加强对本级或下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执 法机构贯彻执行本意见情况,特别是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将监督检查的情况纳入本单位和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和评先评优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入群众评议机制。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 二○○八年十一月十四日

第二篇: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规范行政

执法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依法界定行政执法职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的必要环节,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

政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措施。

各地、各部门要自觉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把规范行政处罚自

由裁量权、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贯穿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增强政府公信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

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牵头组织,省政府各部门可以根据《陕

西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制定本系统的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陕西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准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含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依法行使行

政处罚权时,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享有的自主决定权和处置权。

第三条本省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组织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处罚自由

裁量权的规范工作。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实施行政监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相应工作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

权工作的指导。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

权工作的领导。

第五条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守下列规则:

(一)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具有法定依据,符合法定程序,在法定权限、种类和幅度

范围内行使;

(二)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

(三)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

危害程度相当;

(四)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或者相似的,给予基本相当的行政处罚;

(五)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适当必要,可以采取不同方式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应当采用对行政相对人没有损害或者损害较小的方式。

第六条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

本规定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是指行政机关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可裁量的处罚种类和幅度,依照过罚相当原则,细化为若干裁量阶次,每个阶次规定一定的量罚标准,以确保处罚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的制度。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定程序和备案程序参照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规定执行。

第七条享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本规定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并对本机关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中,可以细化和量化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内容逐个制定基准。

第八条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定裁量基准应当合理划分裁量阶次,综合考虑法定裁量因素和酌定裁量因素,将裁量因素与阶次划分有效结合;

(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种类的,应当明确适用不同种类行政处罚的具体条件;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幅度的,应当根据涉案标的、主观故意、违法手段、社会危害程度、行为人具备的客观条件等情节划分明确、具体的不同等级;

(四)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九条裁量阶次一般划分为从重处罚、一般处罚、从轻或减轻处罚、不予处罚5个阶次。

(一)从重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对该违法行为在依法可能受到的几种处罚种类中选择较重的处罚种类,或在一种行政处罚种类允许的幅度内选择较高限度予以处罚;

(二)一般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不具备减轻、从轻、从重处罚情节,且应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的,按照规定的处罚幅度中限予以处罚;

(三)从轻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对该违法行为在依法可能受到的几种处罚种类中选择较轻的处罚种类,或在一种行政处罚种类允许的幅度内选择较低限度予以处罚;

(四)减轻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对该违法行为在依法可能受到的一种或几种处罚种类之外选择更轻的处罚种类或在一种行政处罚种类允许的幅度最低限以下予以处罚;

(五)不予处罚,是指在某些法定的特殊情况下,行政机关依法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不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从重处罚:

(一)隐匿、销毁违法证据的;

(二)妨碍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暴力抗法等尚未构成犯罪的;

(三)不听劝阻,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四)违法行为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

(五)违法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

(六)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未成年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七)共同实施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八)多次实施违法行为,屡教不改的;

(九)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实施违法行为的;

(十)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十一)其他依法应当从重处罚的。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一)违法行为人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

(二)受他人胁迫、诱骗、教唆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涉案财物或者违法所得较少的;

(四)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五)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六)其他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人年龄不满14周岁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违法行为超过法定追究时效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不予行政处罚的。

第十三条上级行政机关制定了裁量基准的,下级行政机关可以直接适用,如地区差异较大,下级行政机关可根据区域实际,制定本级适用的裁量基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相应工作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制定、变更或者废止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后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对于社会影响面大、公众关注度高的行政处罚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当按照规定采取公开处理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依照本规定第十条从重行政处罚案件或者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30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必要的材料按照下列规定备案:

(一)由人民政府作出决定的,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二)由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做出决定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上一级人民政府相应工作部门备案。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就备案的案件进行审查,发现案件违法的,应当予以纠错或者撤销。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撤销案件的,应当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

未在规定期限内备案的,由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或者政府工作部门责令备案,拒不备案的,由行政监察机关依法查处。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监督制度,通过行政执法投诉处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行政复议、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等形式对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进行监督。

第十八条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作为依法行政内容,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目标责任考核。

第十九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执行本规定,或者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致使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依照《陕西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规范行政执法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依法界定行政执法职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的必要环节,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措施。

各地、各部门要自觉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把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贯穿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增强政府公信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由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牵头组织,省政府各部门可以根据《陕西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制定本系统的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和裁量基准。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陕西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准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含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依法行使行政处罚权时,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享有的自主决定权和处置权。

第三条本省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组织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工作。各级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实施行政监察。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相应工作部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指导。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领导。

第五条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守下列规则:

(一)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具有法定依据,符合法定程序,在法定权限、种类和幅度范围内行使;

(二)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

(三)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四)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或者相似的,给予基本相当的行政处罚;

(五)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适当必要,可以采取不同方式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应当采用对行政相对人没有损害或者损害较小的方式。

第六条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

本规定所称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是指行政机关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可裁量的处罚种类和幅度,依照过罚相当原则,细化为若干裁量阶次,每个阶次规定一定的量罚标准,以确保处罚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相当的制度。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定程序和备案程序参照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规定执行。

第七条享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政机关应当根据本规定建立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并对本机关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中,可以细化和量化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内容逐个制定基准。

第八条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定裁量基准应当合理划分裁量阶次,综合考虑法定裁量因素和酌定裁量因素,将裁量因素与阶次划分有效结合;

(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种类的,应当明确适用不同种类行政处罚的具体条件;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选择行政处罚幅度的,应当根据涉案标的、主观故意、违法手段、社会危害程度、行为人具备的客观条件等情节划分明确、具体的不同等级;

(四)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第九条裁量阶次一般划分为从重处罚、一般处罚、从轻或减轻处罚、不予处罚5个阶次。

(一)从重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对该违法行为在依法可能受到的几种处罚种类中选择较重的处罚种类,或在一种行政处罚种类允许的幅度内选择较高限度予以处罚;

(二)一般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不具备减轻、从轻、从重处罚情节,且应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的,按照规定的处罚幅度中限予以处罚;

(三)从轻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对该违法行为在依法可能受到的几种处罚种类中选择较轻的处罚种类,或在一种行政处罚种类允许的幅度内选择较低限度予以处罚;

(四)减轻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对该违法行为在依法可能受到的一种或几种处罚种类之外选择更轻的处罚种类或在一种行政处罚种类允许的幅度最低限以下予以处罚;

(五)不予处罚,是指在某些法定的特殊情况下,行政机关依法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不给予行政处罚。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从重处罚:

(一)隐匿、销毁违法证据的;

(二)妨碍执法人员查处违法行为、暴力抗法等尚未构成犯罪的;

(三)不听劝阻,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

(四)违法行为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

(五)违法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

(六)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未成年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七)共同实施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八)多次实施违法行为,屡教不改的;

(九)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实施违法行为的;

(十)对举报人、证人打击报复的;

(十一)其他依法应当从重处罚的。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一)违法行为人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

(二)受他人胁迫、诱骗、教唆实施违法行为的;

(三)涉案财物或者违法所得较少的;

(四)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五)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六)其他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

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一)违法行为人年龄不满14周岁的;

(二)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违法行为超过法定追究时效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不予行政处罚的。

第十三条上级行政机关制定了裁量基准的,下级行政机关可以直接适用,如地区差异较大,下级行政机关可根据区域实际,制定本级适用的裁量基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相应工作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制定、变更或者废止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后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对于社会影响面大、公众关注度高的行政处罚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应当按照规定采取公开处理等方式,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六条依照本规定第十条从重行政处罚案件或者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当由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30日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必要的材料按照下列规定备案:

(一)由人民政府作出决定的,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二)由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做出决定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上一级人民政府相应工作部门备案。

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就备案的案件进行审查,发现案件违法的,应当予以纠错或者撤销。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撤销案件的,应当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

未在规定期限内备案的,由政府法制工作机构或者政府工作部门责令备案,拒不备案的,由行政监察机关依法查处。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监督制度,通过行政执法投诉处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行政复议、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等形式对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进行监督。

第十八条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作为依法行政内容,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目标责任考核。

第十九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执行本规定,或者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致使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依照《陕西省行政执法责任制办法》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多管齐下,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县局多管齐下,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县局根据法制部门的要求,多管齐下,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权、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加强执法人员学习培训、以促进执法人员规范执法,从源头上防止滥用行政处罚裁量权,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取得实效。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是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局领导亲自部署,将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专门会议,统一思想,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具体的实施工作方案。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具体工作落实到责任科(药械稽查科),使每位行政执法人员进一步明确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二、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目标就是通过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从源头上防止滥用行政处罚,促进行政执法机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梳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项目。对法律、法规、规章涉及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按照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种类、幅度等内容进行逐项登记,摸清需要细化、量化裁量权的行政处罚项目。

(二)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在梳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项目的基础上,我局严格按照《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指导意见(试行)》的有关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和要求,具体实施行政处罚。今年我局还借鉴了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品管理法自由裁量权适用标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自由裁量权适用标准》的细化标准,并结合我县执法实际,使自由裁量标准更加细化、准确、适用。

(三)完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相关制度。我局除一直严格按照《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要求,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职权外,还制定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等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这次,又按照县法制办的要求建立健全了行政处罚说明裁量理由制度、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制度、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合法性审核制度、行政处罚裁量案例指导制度、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责任追究制度,使行政执法人员有制可依,违制必究,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四)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培训。要使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做到合法、合理,必须具备的前提是执法人员要正确理解掌握药械相关法律、法规。因此,我局严格要求执法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法律专业知识和执法水平,全局建立有定期学习制度,稽查科建立有案件讨论制度,执法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努力打造成一支业务精而效率高的行政执法队伍。

三、狠抓落实,成效明显。我局严格按照《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指导意见(试行)》的要求,到目前为止,所有行政处罚均完全履行,未发生1起因裁量不适当或明显有失公正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行政执法人员作风清正廉洁、执法程序规范,未发生1起徇私舞弊事件,树立了良好的药品监督行政机关执法形象。

第五篇:浅论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

浅论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

摘要

本文第一部分指出了法官自由裁量权对当今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若干需要探讨的问题;第二部分介绍了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理论渊源和实质内涵,讨论了其与法官职业伦理的关系,并尝试限定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边界来明确其职业伦理的具体要求;最后一部分本文以第二部分的探讨结论为工具,分析了中国现今的法官自由裁量权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法官自由裁量权,中国司法环境,自由裁量权限制

正文

一、问题和意义

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人类社会的生活规则,法律被认为具有规则的一般特征,即确定性,正因如此人们才能根据法律规范来引导自己的行为,而法律的确定性也造就了法律对人们行为的指引作用。但是,在法律的适用过程中,法律的确定性却要不断地被妥协和缓和,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官自由裁量权。对于法官这样一个法律职业而言,在法律适用中维护公平正义是其出发点和价值归宿,但是实际上在法官的司法实践中,法官却经常不得不在严格适用法条与维护公平正义之间做出权衡。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边界究竟应该限制在何处?

当下的中国是一个转型的社会,社会问题层出,法治不成熟。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写在纸上的法律一次次地被现实中各种层出的新型杂难案件所考验,无数次地引发整个社会的激烈争论。很多法律在适用到具体案件中来时,就需要中国法官运用自由裁量权来变通,否则就会导致明显的不公正。正如德沃金在他的《法律帝国》中写道的:“一位法官的点头给人们带来的得失往往要比国会或者议会的一般性法案带来的得失更大。”

西方的一些调查表明,那些没有受过法律教育的公民对于法律制度的知识以及公正观念的养成,与法院处理案件的过程以及媒体对于法院活动的报道有密切的关系。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是法官权力中最能动的一个方面,法官自由裁量的过程也难以规制、预测,自由裁量的最终结果基本上因法官而异。可以说,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既是个体法官职业伦理的体现,也承载着社会和公众对公平正义的价值期盼,“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自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而始。然而在中国现今的社会环境、法律环境和司法环境下,中国法官究竟有没有自身的自由裁量权?如果有,那么其边界应限制在何处?中国法官应当怎样行使自由裁量权?本文将尝试着解决这些问题并给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二、法官自由裁量权与职业伦理(一)理论渊源

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最早在古希腊就有精神体现,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法官自由裁量权以“衡平”(epieikeia)的面目出现。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只是一般的陈述,有些事情不能只靠一般的陈述来解决,法律每制定一条规则就会有例外,当法律的一般性不能涵盖这种例外时,就需要法官来纠正法律的缺陷,来说出立法者自己如果身临其境会说出的东西。因此,法官为了实现公正,有些时候就必须要摒弃既定法律规则的适用而诉诸“衡平”,此时,法官就是立法者。

14世纪末,以“正义、良心和公正”为基本原则,以实现和体现自然正义为主要任务,英国的衡平法开始形成并与普通法平行发展。在运用衡平法裁决法律诉讼时,如果在法律和公平正义之间产生分歧,那么公平原则应占上风,法庭并会按此作出裁决。启蒙运动时期对自然法的推崇使得一些国家在司法实践中,赋予了法官可以超越实在法将判决建立在自然法价值上的权力。

可以看出,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就是为了通过缓和法律的一般性和严峻性的缺陷,从而实现公平正义,因此法官自由裁量权本身就直接与价值伦理挂钩,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适当与否也直接体现出该法官的职业伦理。(二)职业伦理与自由裁量权的限制

事实上,与律师这样的法律职业不同,法官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法官不会面临当事人利益和国家法律规定冲突时的两难抉择,法官只负责适用国家的法律,当事人的利益得失都与其无关。甚至可以说,在法官这样的法律职业中很少存在法官个人的职业伦理,绝大部分都在社会制度中规制好了,法官只需严格适用法律,法官的工作与法官个人的价值判断无涉。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甚至写道:“国家的法官只不过是法律的代言人,不过是一些呆板的人物,既不能缓和法律的威力,也不能缓和法律的严峻”,因此在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中,“司法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不存在的”。这样看来,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可以说是法官这一职业唯一能动地体现职业伦理的地方了。

那么法官职业伦理要求怎样行使自由裁量权?首先,应当明确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价值追求,正如上文所述,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价值归宿是实现案件判决的公正,因此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整个过程必须遵循一条贯穿始终的价值主线,那就是公平正义。法官自由裁量的行使和最终裁量都必须旨在维护公平正义。其次,法官的职业伦理还要求法官既不能怠于行使自由裁量权也不能滥用自由裁量权,因此必须把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落实在一定的范围内,即必须在其形式和实质上划定其限制边界,使得当案件有某一因素落在这一范围内时,法官就必须行使自由裁量权且行使得合理合法,下面对这两种边界进行探讨:

1、形式边界——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条件

实现案件处理的公正只是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的价值出发点,然而还要确定一个形式边界,解决法官具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行使自由裁量权。首先要提出一组概念范畴:“简单案件和疑难案件”。简单案件和疑难案件的划分起源于英美法系的普通法,最初,简单案件是指那些已有先例的案件,且比照特定先例来裁决待决案件不会造成法律共同体中的分歧;疑难案件是指法官对于待决案件能否类推适用某个先例意见不一,或者法官虽然对应当适用的先例没有争议,但是对先例体现的法律原则如何意见不一。而对于大陆法系而言,最初对立法者理性和抽象概念涵摄能力的高度信赖,使得大陆法系的理论曾经认为一切案件都能被涵摄到某个制定法的抽象规范里去,从而通过演绎逻辑推理,获得一个唯一的正确裁判。然而,哈特在他的法学研究中通过运用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指出:因为制定法也是通过日常语言表达的行为规范,因此制定法的语言也具有一般语言的特性,会出现意思明确的中心和含义模糊的边缘地带,在制定法语义模糊的边缘地带,法官往往也会争议一个案件究竟是适用A法规还是B法规。因此,哈特的研究不仅确证了成文法国家法官有通过解释法律来发展法律的作用,也使得英美法系传统中对于简单案件和疑难案件的划分引入大陆成文法系成为必要和可能。这样一来,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都可以有简单案件和疑难案件这对概念,而其定义也得以完善:简单案件是指对法律适用的演绎推理中作为逻辑大前提的法律规范或其解释达成共识的案件;而疑难案件是指对法律适用的演绎推理中作为逻辑大前提的法律规范是否存在或对其解释存有争议的案件(本文后续提到的“简单案件”和“疑难案件”均采用此定义)。根据英国法学学者尼尔·麦考密克(NeilMacCormick)的表述,如果把演绎逻辑看作一次证明的话,疑难案件就是还需要证明逻辑大前提的案件,即需要二次证明的案件,正如他所说:“二次证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若干裁判规则之间做出选择。”

关于疑难案件,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就是上文探讨过的哈特通过语言学视角阐述的由法律规则语言语义模糊的边缘地带所产生的疑难案件;第二种是由法律体系的整体自洽性得出的,那就是案件虽然被法律规则中的语词明确地涵摄到了,但是却与其他法律规则或法律原则相冲突;第三种则是根本就没有法律规定的案件。

疑难案件才会有分歧的存在,才有法官能动选择的可能和必要,因此法官自由裁量权只依附于疑难案件,这样一来,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形式边界就是: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只限于疑难案件中。而疑难案件的判定标准归结成一点就是:对演绎推理逻辑大前提的不确定。

2、实质边界——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价值正当性(1)后果主义论辩模式的限定

上文提到,法官只有才疑难案件中才能行使自由裁量权,根据麦考密克的表述,疑难案件需要二次证明。在二次证明中,法官面临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可适用法律规则或者原则的对立和竞争,法官怎样自由裁量才具有价值正当性呢?根据麦考密克的理论,在处理疑难案件时,法官应当首先考虑好适用不同规范所得出的不同后果,然后再在这些后果之间权衡,这种方法被称为后果主义论辩模式,这种模式在司法实践中经常被法官用来处理疑难案件。

后果主义论辩模式其实是一种价值宣告,当法官在处理疑难案件时,如果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则或者法律原则最终保护的是几种不同的社会利益,那么运用后果主义论辩模式最终就把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指向那几种不同社会利益的权衡,并最终选择一种利益保护从而形成某种价值宣告。这个过程将会不同社会利益间的价值比较充分展开讨论,有助于帮助判断法官是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还是滥用自由裁量权。例如,当公民的生命权与娱乐权发生冲突时,生命权很显然处于价值优先地位,如果这个时候法官还做出了保护娱乐权的裁判,那么显然就是在滥用自由裁量权了。接下来本文尝试运用后果主义论辩解决中国的一个实际案件——“赵C改名案”:赵C,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居民,1986年出生。鹰潭市公安局月湖分局以“C”为外文文字为由拒绝给他换第二代身份证,因为“赵C”进不了公安部户籍网络程序,建议赵C改名。多次沟通无果后,赵C将鹰潭市公安局月湖分局告上法庭。法院一审判决认为,姓名权属于公民的人身权利,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的禁止性规定就可以使用,责令月湖分局允许赵C以“赵C”为姓名申办第二代身份证。判决后,月湖分局提出上诉,二审过程中,双方经协商,达成和解,赵C改名。

该案被称作 “中国姓名权第一案”,最终以调解结案,回避了法律难题。但是假设二审只能以判决结案,那么根据后果主义论辩模式,法官势必要就两种价值做出宣告和衡量。该案中,如果支持赵C,那么背后的价值就是公民权利、权利本位法律理念、限制权力滥用的原则;如果支持公安部,那么背后的价值就是国家经济利益(因为公安部的户籍管理系统就必须修改,耗资巨大且耗时耗力)。假设中国的司法环境允许,那么法官在本案中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就应该查明公安部更改户籍系统究竟成本几何,然后比较论证两方面的价值谁更重要,最终做出价值宣判。

(2)“融贯性”和“一致性”的限定

后果主义论辩当然也有其不足之处,那就是当法官面对的不同后果所代表的不同价值没有明显的优劣区分时,法官就难以做出裁量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实质边界除了由后果主义论辩限定外,还需要一些其他原则帮助补充限定。

“融贯性”对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限定在于,当法官面临不同后果代表的价值之间难以做出优先选择时,他应当恪守“整个现行法律体系的价值应当统一融贯”这一准则进行权衡。比如,在美国,公民有迁徙自由,但是这个价值在中国《户籍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形成的法律体系下,并不属于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价值,因此当法官只能在为现行法律体系所许可的价值、利益、原则之间进行权衡。

“一致性”要求是指,无论法官最终的裁判多么符合后果主义的考虑,但只要这个裁判和一些有约束力的既存制度规则相冲突,就不能被采纳。一国的法律制度是一个一致协调的规则整体,法官的使命就是通过适用法律来实现社会公正,因此法官自由裁量权只能在法律所设定的框架体系下行使,并自觉与其保持一致。

三、中国问题分析与对策

当我们分析中国的法官司法实践现状时,通常会在两个互相对立的现象间困惑:一个是中国法官在审判中僵硬适用法律,怠于行使自由裁判权,导致机械司法;另一个则与之相反,认为中国法官在人治传统下,随意司法,滥用自由裁量权。

(一)机械司法

关于第一个现象,即中国法官缺乏司法能动性、机械适用法律的现象,学术界有观点解释为:中国法官没有或几乎没有自由裁量权,因为现行体制严重限制甚至剥夺了中国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这种观点的理由主要是中国司法领域的以下现状:

1、由于法院管理运行行政化,以及审判委员会的存在和运作规则,使得法官审而不判,宣布的往往是法院“领导”或者审委会的决定,法官因而没有自由裁量权。

2、中国《立法法》规定,当法官在法律适用中面临规范冲突,尤其是认为下位法违反了上位法时,只能逐级上报,无自行判断权。如果越权进行了判断和选择的话,法官将面临严重后果,著名的河南女法官李慧娟就是一个因此被处罚的典型。

3、中国当下盛行错案追究制,也在积极推进办案法官案件终身负责制,这使得很多法官不敢运用自由裁量权。

但是本文认为,中国法官是享有自由裁量权的。首先中国是大陆成文法国家,法律规范当然是使用一般语言表达的,因此法律解释方法对于疑难案件的局限在中国也会存在。对于上文的三个否定中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理由,本文驳斥如下:第一,审委会的权力使得审案法官能审不能判,连裁判权都没有,更谈不上自由裁量权。但是此时的自由裁量权还是存在的,只不过行使主体到了审委会身上。审委会制度的弊病并不在于剥夺了自由裁量权,而在于审与判的分离。第二,中国《立法法》确实剥夺了中国法官在面临规范冲突时的选择权,但是这种选择权并不是自由裁量权中的规范选择权,而是一种法律审查权,换言之,《立法法》禁止的是法官的法规审查权而非自由裁量权。第三,错案追究制并不影响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正如上文探讨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形式边界时指出,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只在于疑难案件中,而疑难案件就意味着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法官面临的是不同裁判后果之间价值的权衡,不同的法官会有不同的权衡,因此只会形成一个可能答案的范围,只要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判决结果最终落在这个区间内,就不能算错案。错案追究制在心理上阻碍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根本原因其实在于,当前中国的法官队伍职业素质较一个成熟的法治国家法官的素质要求差距尚远,中国的法官对自身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缺乏自信。

“许霆案”的一审裁判就是法官机械司法的典型,同样应该行使自由裁量权而没有行使的案子还有因为机械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而造成的“同命不同价”案。

(二)滥用自由裁量权

关于第二个现象,即中国法官滥用自由裁量权,本文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司法界对法官自由裁量权性质认识不充分以及法官队伍素质的不足。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滥用通常包括这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法官在简单案件中就运用自由裁量权(这往往是法官受某种利益诱惑枉法裁判);第二种是法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理性,突破了上文所探讨的自由裁量权的实质边界,恣意而为。

第一种情况就无需讨论了,中国的司法腐败毫无疑问是阻碍社会公正的一大烂疮。第二种情况值得进一步分析,正如上一小节所说,“许霆案”的一审裁判是法官机械司法、怠于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典型,但如果我们附加一些条件,该案就又成为了这里讨论的滥用自由裁量权的了情况了,这个条件就是:一审法官已经意识到有两个可以使用的逻辑大前提——《刑法》第63条和264条,但他最终没有依照后果主义论辩进行价值权衡就随意排除了63条的适用,这就僭越了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实质边界,违背了法官的职业伦理。

(三)应对之策简述

对于中国当今司法环境下暴露出的法官自由裁量权行使问题,应对之策的核心还应该是提升法官队伍的职业素质、实现司法独立,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短期内无法改变。在司法体制和环境短期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学界和司法界可以运用上文探讨的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形式边界与实质边界来规范中国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这里不再赘述。最高法院今后也可以出台一些案例指导汇编,借助案例指导来帮助法官学习把握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对于中国法官本身而言,除了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以外,要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克服中国现今体制弊端给自身带来的风险,可以采用如下两点权宜之策:

1、借助舆论的支持。在司法不独立的情况下,为了抗衡其他权力给司法施加的影响,法官可以借助于舆论的支持。在现代社会,媒体已经成为第四种权力,媒体的支持往往会给法官独立审判案件、自由裁量增强信心。

2、法学专家的支持。法官在做出自由裁量的时候,可以寻求法学专家的支持,通过学理上的支持,或许法官的判决就更容易被社会所接受,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来的不正当干预。

参考文献

[1] 梁迎修:《法官自由裁量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2] 庄晓华:《法官自由裁量权及其限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3] [美] 德沃金:《法律帝国》,李常青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4] [英] 尼克·麦考密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姜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下载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的(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的(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警察如何行使自由裁量权(精选)

    警察如何行使自由裁量权 执法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如何做到公平正义执法,让受罚者心服口服,使受害方的理解满意,赢造和谐的执法环境,我认为正确把握好执法办案中的自由裁量权,......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方案

    武安市水利局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为进一步规范水利行政机关行政处罚行为,加强水利行政机关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公开、公平、公正的行政处罚运......

    规范人民银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探讨(范文)

    规范人民银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探讨 杨发根 余影 2012-9-9 14:07:38 来源:《金融与经济》2012年第4期 摘要:人民银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由于其自身的广泛性、灵活性,以及人......

    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方案[合集]

    为进一步规范交通行政处罚行为,提高交通行政执法水平,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有效控制和减少交通行政处罚的随意性,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江西省规范行政处......

    厦门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

    厦门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厦门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已经2008年12月24日市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刘赐贵二OO九年......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优化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根据《××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方案

    杨陵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管委会同意,现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

    沈阳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沈阳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障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合法、合理地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