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撰写一份好的巡察报告,务必把握三个基本要素
《巡察报告》是巡察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地方党委了解被巡察党组织情况、研究提出巡察成果运用的重要依据,也是被巡察单位党组织开展巡察整改的基本遵循。巡察发现的所有问题,都要借助《巡察报告》来表达和承载;巡察后期的整改,同样要以《巡察报告》为依据和指引。因此,写好《巡察报告》是巡察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笔者曾经参与过省委市委巡视巡察,撰写过多份《巡察报告》,个人的体会是,撰写《巡察报告》,必须把握三个基本要素。第一要素,鲜活具体的事例
巡察工作重在“发现问题”。而巡察发现的问题都必须用具体、准确、典型的事例来印证支撑,而不能只是空泛的、口号式、概念化、大而化之的“问题”。印证问题的事例,应当是具体到人、具体到事、具体到物。这也是巡察工作反复强调“见人”、“见事”、“见物”的基本要求。没有具体人、事、物作支撑的抽象式“问题”,缺乏说服力、震撼力,被巡察单位干部心里不会服气,巡察整改也缺乏针对性和指向性。
同时,由于《巡察报告》有严格的字数限制,我们对“人”“事”“物”的描述应当惜字如金、言简意赅,力求“用最少的字数传递最大的信息量”,保证整个《巡察报告》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准确精到、客观真实、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呈现一种力透纸背的穿透感。让党委领导透过《巡察报告》,对巡察对象单位存在的种种问题有清晰、直观的了解,对典型事例有呼之欲出、跃然纸上的“在场感”。通过一个个鲜活具体的事例来表述问题,也可以向被巡察单位传导一种事实具在、不容辩驳的强势压力,让存在问题的干部如闻惊雷,产生警醒。
第二要素,画龙点睛的观点
《巡察报告》不能仅仅是对“人”“事”“物”的平铺直叙,而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党言党语”、“纪言纪语”,为每一个具体事例提炼、归纳或引申出一个鲜明、准确、恰当的观点,用以表达这个问题的性质、程度或危害,把看似平凡的事物“点醒”、“活化”。比如,我们对“某市委常委民主生活会前收到的114份《征求意见表》,仅有4份填写了意见,其余均为空白”这一事实,提炼出“会前征求意见走过场”;对“《民主生活会前谈心谈话记录表》落款日期为当年农历正月初二”的事实,归纳出“班子成员之间的谈心谈话弄虚作假”;对“民主生活会记录上,以‘希望’、‘建议’等语气代替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事实,引申出“思想交锋不够、‘辣味’不足”的观点。这些尖锐、辛辣的观点,鲜明、准确、理据充分,可谓是“临门一脚”,直指问题要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我们为每个事例赋予一个批评式观点,这样,一个个由“观点+例子”组合而成的“问题组合体”,就可以作为《巡察报告》组篇成章的基本单元。第三要素,清晰自然的逻辑联系
构思《巡察报告》,就是按照问题之间的逻辑联系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层次,把一个个独立的“问题组合体”串联并联起来。首先要把几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问题组合体”并联起来,归纳提炼上升为一个“小结论”;再与其它与之有逻辑联系“小结论”并联一起,得出高一层的“大结论”……依此上升,直至得到“党的领导怎么样”、“党的建设怎么样”、“全面从严治党怎么样”、“党风廉政建设怎么样”、“选人用人怎么样”等这几个《巡察报告》常用的“终极结论”。
比如,根据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走过场”、“谈心谈话造假”、“思想交锋不够”三条,可以得出“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这个“小结论”;“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再与“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不到位”一起,得出一个“党内政治生活不严不实”的“大结论”;最后,与“对党建工作研究不深入”、“基层党建存在诸多盲点”一起,得出了“党的建设缺失”的“终极结论”。撰写《巡察报告》,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至关重要。如果说“问题组合体”是一颗颗珍珠,“逻辑”就是串起珍珠的红线。《巡察报告》的观点与事例、小结论与大结论之间,逻辑联系都必须做到顺畅自然、天衣无缝、一气呵成,切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随意堆砌、杂乱无章,以保证整篇《巡察报告》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理据充分,让党委领导过目难忘,让巡察对象触目惊心、红脸出汗。
第二篇:怎样写好巡察工作报告
怎样写好巡察工作报告
巡察工作报告既是巡察组通过对被巡察单位开展工作各个阶段、多种方式了解情况的全面总结,也是县委领导了解、掌握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及其工作情况、被巡察单位据此落实巡察工作意见建议、进行整改的基本依据。因此,写好巡察工作报告是做好巡察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掌握全面客观真实的情况,是写好巡察工作报告的前提和基础
巡察工作报告是巡察成果的集中体现。巡察工作报告要对被巡察单位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对党政“一把手”的巡察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因此,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巡察组每名成员的积极性,发挥集体智慧,认真听取每名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在文字和材料的组织上,要反复修改,字斟句酌,注意内容环环相扣,字字有根据、有出处。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要有针对性,有客观依据,问题与建议要有内在的关联性。在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总体评价与主要领导评价中肯定的部分要留有余地,尽可能做到客观、准确。
从内容来说,巡察工作报告主要是反映巡察组按照巡察工作任务,针对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决定和工作部署的情况,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廉政勤政的情况,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情况,1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巡察后得出的结论。这是巡察组必须做出回答也是巡察工作报告必须反映的内容。
切实掌握被巡察单位客观真实的情况是写好巡察工作报告的前提和基础。一是针对班子成员相对比较了解和掌握对班子及一把手的实际情况,巡察组在内部谈话小组的分工上要有所考虑,让起草人一起参与领导班子成员的谈话。二是巡察组内部的各种单项材料,如:信访、民主测评、信息、暗访等相关材料,保证报告起草人都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对起草人不保密。三是每次巡察组讨论情况时,报告起草人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在日常巡察工作中,由于谈话及调查对象的局限,在个别谈话、实地考察、调查问卷等途径所反映出来的一般都是工作中繁杂的具体业务问题,很容易被这些具体业务问题牵涉太多的精力。因此,必须牢牢把握巡察工作的重点,要尽可能对纷繁复杂的具体业务问题中进行认真分析提炼,做到切实掌握和客观反映被巡察单位的真实情况。
二、突出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突出主要问题,是写好巡察工作报告的基本要求
巡察组开展巡察工作,对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及其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监督检查,主要是查找问题和不足。因此,巡察工作开展的目的和要求决定了巡察工作报告的写作基本2 方法以及体裁结构。从目前的巡察工作报告结构和体量上看,一般来说,对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及其党政主要领导的评价约占1/4,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约占2/4,意见和建议约占1/4。报告的重点和主要内容是对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及其党政主要领导的评价、存在问题及意见和建议。总之,尽可能用最少的笔墨、最准确的文字把被巡察单位的真实情况反映上来。
列入报告的问题一般是比较重要、与领导班子有关、带有地区特色的问题,而不是泛泛的一般问题。在谈话中,往往什么样的问题都有。因此,要对个别谈话、座谈会中所反映涉及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分析,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明察暗访等手段,通过去伪存真,找出有共性的主要或重要问题。
始终围绕巡察工作重点进行素材的准备和撰写,是写好巡察工作报告的基本要求。切实找准被巡察单位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恰如其分的意见和建议,是巡察工作报告是否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基础。
三、精心组织,反复推敲,准确反映被巡察单位的真实情况,是写好巡察工作报告的内在追求
巡察工作报告事关重大,直接关系着省委领导对被巡察单位的领导班子及其主要领导的看法,关系到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及其主要领导的政治前途。因此,能否客观、准确地反映被巡察单位的真实情况,对巡察组来说尤为重要,这是3 巡察工作能否充分发挥有效监督作用,达到预期工作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必须客观公正地评价重点监督对象。巡察工作干部必须站得高一点,眼界宽一点,思考深一点。反映的问题、指出的不足都是比较重要、与领导班子有关、带有地区特色的问题,而不是泛泛的一般问题。在谈话中,往往什么样的问题都有,因此必须客观梳理和分析巡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在细枝末节上浪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要提出恰如其分的意见和建议。找准被巡察单位主要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提出恰如其分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被巡察单位及时整改,这是巡察工作报告是否具有较高使用价值的基础。
巡察工作报告的形成贯穿于巡察工作的始终,从最初的听取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相关处室介绍情况开始,随着巡察工作的不断深入,对被反映问题深入了解、认真梳理和综合分析,巡察工作报告在不断的完善、丰富和修改中形成。
巡察工作报告最忌讳的是前后矛盾,不能前面肯定又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意见建议部分否定了。因此,在写巡察工作报告时,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对班子评价和主要领导人的评价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在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总体评价与主要领导评价中肯定的部分要留有余地,尽可能做到客观、准确,没有把握的尽可能不涉及。
第三篇:怎样撰写好贷前调查报告
贷前调查是指农信社信贷人员(贷款调查岗)受理贷款业务申请后,依据信用风险等级,对客户的资产状况、经营能力、经济实力、信用状况、法定代表人品行、贷款用途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并签署意见,报送贷款审查岗审查的信贷行为。一份文理清晰、逻辑性强、分析透彻、判断准确、言简意赅的贷前调查报告,通常能对贷款审查、审批人员较迅速、全面地了解该笔贷款的概况有一定帮助。本人就农信社贷前调查报告的撰写粗谈拙见,以飨共勉。
一、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
贷前调查应坚持真实、双人和涉及关系人时回避的原则,信贷人员应勤勉尽责,尽职调查,对因调查情况不实导致贷款失误的要承担主要责任。
(一)实事求是不夸张
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地陈述调查情况,是信贷人员必须遵循的守则。借款单位提交借款申请及有关资料后,信贷人员应按规定对借款人的经营现状、财务状况、担保实力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在掌握借款人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撰写贷前调查报告。调查人必须本着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态度,将调查掌握的情况如实地在调查报告中反映,千万不能有夸大事实的情况出现。
(二)条理清晰不杂乱
撰写贷前调查报告,谋篇布局的要求虽然不能与撰写论文相提并论,但也应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撰写时务必按照《贷款档案》中“报告要求”所规定的顺序和内容进行陈述。
(三)分析透彻不含糊
有的信贷员在贷前调查报告中,只是简单罗列了企业提供的各项数据,或陈述了企业的表面情况,而未进行深入的分析,有的调查报告下笔数千言,读后却使人觉得不得要领,主要的原因就是分析不透彻,观点不鲜明,缺乏有力的论证。
(四)略有文采无病语
撰写贷前调查报告要注意语言平实,结构通畅,可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增添一些文采,但不能夸夸其谈,要注意尽量少用特长句型和副性词汇,力求达到内容前后照应,结构上下连贯,语句通顺无语病。切忌有诸如“资金实力非常雄厚”、“贷款最可靠无风险”,还有什么“担保能力十分强大”、“产品前景无可限量”等等的语句出现。
二、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
贷前调查报告主要有标题、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
标题一般要写明申请单位名称、贷款项目及文种三项。在写法上通常使用的是公文式标题,即开头冠以“关于„„”为起语,如“关于当阳市金龙油脂有限公司申请流动资金贷款1400万元的调查报告”。标题的拟制要求简介、扼要、清楚、明了,使人一看即能把握调查的对象是什么。
正文这部分主要写明调查的内容,是该报告的重点部分,一般有六项基本内容,后面进行专门阐述。
调查报告尾部主要写明两项内容:一是调查人的书名,书名应坚持“四只眼”原则,双人签字;二是制作的年、月、日。
三、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
以自然人客户为例,主要应反映出六项基本内容:
(一)客户基本情况
1.客户合法身份描述。报告中客户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要与身份证核对一致,有曾用名或绰号的要用括号注明。报告中还应描述其配偶及家庭关系人的基本情况,如离异的在报告中要与其提供的有效证明文件相一致,并对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关系进行真实描述。
2.客户固定住所描述。报告中客户住址要准确描述,不能以身份证上载明的住址为准。住址在城区和集镇的要注明XX镇(办事处)XX街XX号,住址在农村的要注明XX镇(办事处)XX村XX组,客户有经营地址的也要同时在报告中上详细注明。
3.客户正当职业描述。报告中要描述客户从事的经营活动是否合规合法,是个体工商户或私营业主的要注明工商登记号和税务登记号,并简要描述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管理的规定,是否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是否符合农信社贷款准入条件。
4.客户信用状况描述。报告中要描述客户品行是否良好,客户是否农信社入股社员,是新准入信贷客户,还是存量信贷客户;客户是否遵纪守法,有无赌博、吸毒、涉黑等不良行为或不良记录;客户是否诚实守信,有无不良信用记录,有无涉及重大诉讼等。
(二)客户经营状况及申贷理由
依据信用风险等级,对客户的资产状况、经营能力、经济实力进行翔实描述是撰写调查报告的重点,对不同行业或产业要有不同的分析,要有一定的专业性,多用数据类指标定量分析,少用副词类语言定性描述。
报告中对客户的贷款用途是否合理,自有资金是否达到规定比例等申贷理由应进行客观分析,贷款用途的合理确定是做好贷后检查的前提,因此应当合理规避风险,不要人为设置贷后检查的障碍。
如在种养殖业客户调查报告中,要对客户的承包经营场址、承包面积、承包金额、承包期限等情况进行翔实的描写,其内容要有客户提供的相关承包合同或买卖协议资料来进行佐证。通过对客户生产经营的产品数量、销售收入、生产成本、盈利水平进行分析来客观反映其经营能力;通过对客户的资产负债、资金需求状况及贷款用途进行分析来看客户申贷理由是否充分。如对养鱼专业户李某经营状况的描述:贷款客户李某于X年X月承包位于X镇X村鱼池进行人工精养,承包面积X亩,承包期限30年(从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止),承包金额XX元,一次性交清,有承包经营合同和上交承包金收据。该户从事养鱼X年,有较一定的养殖经验,计划总投资XX元,已投资X元,还需投资X元(其中:自筹资金X元;申请贷款X元),预计年可产成鱼XX公斤,可实现销售收入XX元(其中:产白鲢X公斤,价格每公斤X元,可创收X元;产花鲢X公斤,价格每公斤X元,可创收X元;产野杂鱼X公斤,价格每公斤X元,可创收X元),其生产成本预计XX元(其中:饲料X公斤, X元;鱼药X公斤, X元;船只及网具X元;增氧机X元、人工工资X元),可实现利润XX元。
(三)抵押物变现能力或担保人代偿能力分析
自然人客户申请办理抵押贷款的,报告中应对抵押物的权属、有效性和变现能力以及所设定抵押的合法性进行描述,要根据抵押物评估值的不同情况,合理确定贷款抵押比例。如房产抵押贷款调查报告中应对其是商品房还是商业门面,是国有出让土地还是集体划拨土地进行真实描述,分类确定贷款抵押比例。具体比例按《湖北省农村信用社抵押担保贷款管理办法》规定执行。抵押物的宗址要
详细,除在调查报告上要注明XX镇(办事处)XX街XX号或XX小区外,同时还要注明抵押物与人们较熟悉的部门、标志性建筑、商铺之间的相对位置,抵押物清单上必须载明抵押人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以便贷审会判断抵押物价值和处置难易。
自然人客户申请办理保证贷款的,报告中应对保证人资格、资信状况等进行描述,农信社只发放连带责任的保证贷款。一般情况下农信社选择的保证人资信状况应当优于借款人,因此对保证人的偿贷能力调查应视同借款人贷款来进行调查,对保证人的调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保证人及配偶的有效身份证件、保证人的居住证明、保证人财产及收入状况证明、保证人及配偶同意提供担保的书面意见等情况。
(四)贷款期限及还款来源可靠性分析
贷款期限应当本着依法合规、实事求是、友好协商、流动性优先的原则来合理确定。贷款调查中确定贷款期限时,信贷员应根据借款人贷款用途、资金状况、资产转换周期等与客户自主协商后确定,同时借款人的非经营性现金流或其他还款来源可以作为影响贷款期限的重要参考因素,在贷款调查报告中应当有现金流与贷款期限匹配分析的专段描述。首次建立信贷关系的客户,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与单笔借款用途相适应的资产转换周期;临时性、季节性的贷款期限应当根据借款人资金周转特点确定,禁止用于长期周转。信贷员要根据借款人生产经营周期特点及资产转换周期合理制定贷款期限,防止期限错配及贷款扎堆到期的现象。充分发挥分期还款对信贷管理的风险稀释、提前预警功能,引导客户形成以按月还款和分期还款的信用履约意识,对一般贷款以及期限超过1年以上的小额贷款均要执行分期还款计划,原则上10万元以上的贷款都要实行分期还款,50万元以上的贷款必须根据客户的生产周期、现金流量科学计算、合理匹配贷款期限,签订分期还款计划。
对借款人的偿贷来源,信贷员要在调查报告上逐条说明每一项的经营情况和收入情况,不得上报第一还款来源分析不明的贷款,以便联社贷审会根据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判断贷款风险,决策贷与不贷、贷多贷少。
(五)风险防范或控制措施
贷款中涉及到的政策风险、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客户信用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在报告中不得刻意隐瞒,不得故意夸大,要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对贷款的风险度进行测评,并一一对应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对策。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提出的风险防范措施应该是农信社力所能及的,具有实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切不可为迎合上级管理部门意图而不顾实际地罗列风险防范措施,这样会影响贷审会的决策,反而人为地增加了贷款风险。
(六)调查结论
结论意见是信贷员在调查内容基础上所表明的贷与不贷,贷多贷少的具体看法,也是有关业务部门及领导予以审批的参考依据,书写时应该直截了当、态度鲜明,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回避现实,躲躲闪闪,将矛盾上交,使结论成为空白。调查结论如同意贷款时,应涵盖同意的贷款金额、贷款方式、贷款利率、贷款期限等内容。调查报告因其属于上报的上行文书,在语言上强调语气平和、中肯、实实在在,避免措辞激烈、用语生硬。
第四篇:怎样撰写实训报告
怎样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是学生接触职业实际,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训报告是学生在某项实训活动中,把实训目的、实训时间、实训地点、实训部门或岗位、实训内容和过程、实训体会和收获等,根据专业理论学习的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写成的书面报告。
一、实训报告基本结构
(一)首部
实训题目:应该体现实训的基本内容(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训的内容)。
实训目的:任务明确,抓住重点,点出进行本实训目的。实训时间:时间起止准确、清晰,符合实训执行计划。实训单位:实训单位名称准确。
实训岗位:名称准确无误。
(二)正文
1、实训内容和过程:实训内容和过程作为实训报告的重点,完整记录实训进行时的程序和步骤,写明实训经历的内容和过程。
2、实训体会和收获:实训体会和收获作为实训报告的重点,写
明是否完成实训任务书的要求,是否解决实训前的疑惑;写明实训的真实体会和收获;写明对实训的意见和建议。
(三)结尾段
常见的有感谢老师、实训单位领导等语句,以及自己对将来的期
望或展望。当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情况,自行决定。
二、字数及排版字号
字数:3000字左右,不少于1500字。
排版字号:
1、纸张大小:A4打印纸;纵向打印。
2、标题用四号黑体加粗,正文用四号宋体。行距为固定值20磅。
3、页面上边距2.54cm,下边距2 cm,左边距3cm,右边距2.2mm;
4、实训报告页码从正文页面起计算。页码字号,选用小四号粗
黑体并居中。
三、几个经常出现的毛病及其修正
(一)问题
1、段间距过大
2、无法首行缩进
3、脚注不规范
(二)解决对策
1、通过工具栏“字体”前的样式“清除格式”来消除上述前两
个问题,再重新设置段落格式。
2、通过工具栏“插入-引用-脚注”来设置。选择“编号格式”
中的①符号,即可。
一、实训报告撰写前的资料收集
丰富的资料是写好实训报告的基础,从开始实训的那天起
就要以实训日志的形式记录下工作内容、数量。主要收集这样一些资
料:
1、在社会实践工作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如何在工作中贯彻执
行的。比如单位组织学习,内容是什么、什么学习方式、学习后的效
果如何,对自己和同志们的思想有否提高。
2、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如何灵活运用的。比如法律专业,注意法
官或法律工作者在执法过程中是如何灵活运用法律条款,深入了解优
秀法官,如何运用法律以外的手段解决民事纠纷,提高结案率的;秘
书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将秘书实务、应用写作等科目中的问题带到实
践中去,在实践中寻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等等。
3、观察周围同事如何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实训是观察体验
社会生活,将学习到的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过程,所以既要体验还
要观察。从同事、前辈的言行中去学习,观察别人的成绩和缺点,以
此作为自己行为的参照。观察别人来启发自己也实训的一种收获。
4、实训单位的工作作风如何。单位的工作作风对你将来开展工
作、发展自己提高自己有什么启发;某些同事的工作作风、办事效率
哪些值得你学习、哪些要引以为戒,对工作对事业会有怎样的影响。
5、实训单位的部门职能发挥如何。对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履行职能的情况有什么看法和认识。
二、实训报告的写作
(一)体裁
1、正文的第一部分,即实训经历以记叙文、散文形式写。
2、正文的第二部分,即实训收获、体会要以议论文的要求来写。
(二)实训报告的内容
开头段:以实训时间、地点、任务作为引子,或把几个月的实践
感受、结果,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概括出来以引出报告的内容。
正文
第一部分:实训内容和过程(实训内容、环节、做法)
1、内容上要有起伏,如刚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最后怎么
样;写将学校里学到的书面的理论、方式方法变成实践行为的过程。
2、观察体验在学校没有接触的东西,他们是以什么样的面目、方式方法,以怎样的形态或面貌出现的。比如,部门职能,原先你不
了解,后从工作中由什么样的问题,引发了你对职能部门的了解。再
比如人际协调方法,工作中的人际协调和你学的公关理论与实务有什
么样的差异,你怎样体会公关理论等。
第二部分:实训体会、经验教训,今后努力的方向等。根据本专业特点,可以全面地写。如法律专业,去法院实训,获
得的是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应该具有全面素质材料,这时,可以将所
实训的全部内容,包括法律工作者的政治素质要求、业务素质要求;
法律条文的运用;法官的个人魅力(言行举止语言表达等综合因素)
在法庭上的效果;法官需要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再比如,文秘专业
作为一个办公室文员,实训中可能工作性质内容涉及所学大部分骨干
课程,如办会(会议之前的准备工作、会议过程中服务工作、会后的总结会议工作,以及整个会议涉及的文书有哪些,领导对这些会议文
件的写作要求有哪些,写作者在准备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做法或失败的教训;文秘工作者的仪表礼仪有什么要求等等)。
也可以根据实训的内容确定某一局部的工作、就一个专题作为重
点描述对象。如文秘中的档案管理,单位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有什么、自己学的哪些知识在工作中运用上了,你运用的方式方法是否符合工
作需要,效果如何;同事是怎么对待档案管理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等等。
文章也可以以实训体会、经验为条目来结构全文。如,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团队协作意识强;善于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挑战新工作;事后善于总结等等。从实践中看到的缺陷:政治触觉不够敏感;专业知识欠扎实;动手能力差等等,用这些把自己实践的过程内容串起来。不过,这样的报告相对来说需要较高的写作能力。
(三)要求
1、语言文字要求
实训报告的撰写,文字上应力求简明扼要、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字。打印字体符合要求。语言要求简练,符合公务文书的要求。不要过多的说“我”如何如何,在第一段介绍了自己的实训时间地点和分配到的任务后,下面的文字尽量少出现人称,不用人称。
2、段落要求
段落之间的序号连贯,层次结构清楚、合理。
3、内容要求
(1)报告必须写自己的实训经历,可参考别人的资料,但不能抄袭。如有引用或从别处摘录的内容要以“脚注”表明出处。
(2)报告切忌写成流水帐。要围绕实训工作的基本内容,抓住
实训中的根本环节,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能够根据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训工作相关的事实材料,写出丰富而生动的、有一定的理论认识,耐人寻味、汲取教益的心得体会。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写出自己实训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事、感受最强烈的认识,提交一篇优秀的实训报告。
第五篇:如何撰写好公诉案件审查报告
如何撰写好公诉案件审查报告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 刘选
2002年10月,高检院公诉厅下发了《关于公诉案件审查报告制作说明》和《公诉案件审查报告(样本)》,对于规范审查报告的制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北京地区公诉案件审查报告水平,提升案件审查质量,北京市院也出台了《关于制作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意见(试行)》。2007年和2008年,北京市院连续两年对全市公诉案件审查报告进评查,带动了公诉部门执法水平和案件质量的提高,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下面,我按照高检院《制作说明》和《样本》的大致顺序,简要介绍一下北京市公诉部门制作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不成熟做法,与浙江同仁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案件审查经过部分
此部分主要包括收案、告权和案件退补及延长审限几项内容。设置这部分的意义在于防止案件审查过程中出现程序性错误,这部分内容的撰写质量,能反映承办人办案的责任心。
撰写这部分内容是,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对告知权利义务要写清楚,说明是否在法定期限内告权。(2)对审查报告模板的内容要与本案进行比对,不要照搬。比如,有的案件根本没有被害人,不存在被害人告权问题,但在审查报告中却叙明对被害人的权利义务进行了告知;盗窃案等不存在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问题,审查报告却叙明对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已告知有关权利。(3)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要对退补侦查是否超期予以说明。
二、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及诉讼过程部分
此部分的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前科劣迹、案件侦破过程、犯罪嫌疑人涉嫌罪名、强制措施情况及赃证物移送情况。设置此部分的意义在于,对案件的程序性问题进行监督,考察承办人对于程序性法律规定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
(一)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部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不能只叙明犯罪嫌疑人案发时的身份,还要注意叙明其身份变化情况。对职务犯罪尤其如此。有的承办人只是根据预审卷宗中的户籍证明进行描述,实 际上这种方式是很不全面。犯罪嫌疑人和身份情况,特别是职业情况经常发生变化,有些身份对定罪量刑会或多或少地产生影响。职务犯罪中,不少犯罪嫌疑人案发时的职务与作案时的身份并不一致,而有的承办人只叙明其案发时的职务,没有说明其实施犯罪时的职务,往往会让阅读者根据案发时职务对案件性质和量刑情节作出判断,极易产生歧义。
(2)要把通过讯问、调查获得的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与预审卷宗记载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不能照搬预审卷中的身份信息。特别是14周岁、16周岁、18周岁等对定罪量刑可能发生重大影响的临界年龄时,更不能掉以轻心。
(3)要对犯罪嫌疑人合理排序。侦查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时,对于多名犯罪嫌疑人参与的案件,都进行了排序。承办人对案件审查之后,应当对各犯罪嫌疑人所实施的行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各种影响量刑的情节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判断,应当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排序,不能照搬侦查机关的排序。审查起诉阶段排序原则一般是:按照主从关系,主犯在前,从犯在后;按照在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由重至轻排列;涉及多个罪名时,先重罪名后轻罪名;涉及单位犯罪时,按照先单位犯罪嫌疑人后自然人犯罪嫌疑人的顺序排列。
(二)前科劣迹。前科劣迹一般包括刑事处罚和行政处罚两种。对于刑事处罚,应叙明受处罚的时间、原因、种类、决定机关;构成累犯的,还要叙明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假释、赦免的时间。对于行政处罚,应注明受到处罚的时间、原因、种类、决定机关、被处罚个人或单位;对定罪量刑有影响的,说明影响。例如,根据刑法修正案
(七)的规定,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到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遇到这种情况,必须叙明。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并存时,应按照先行政后刑事的顺序叙写。
(三)案件侦破的简要过程。此部分通过对案件侦破过程的简要描述,重点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1)叙明侦查机关的侦查期限是否合法。
(2)侦查过程中采取的留置盘查、传唤、拘传等措施的时间、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2(3)为审查法院的判决裁定,核对刑期提供帮助。因为刑期的计算是从被告人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之日起开始计算的。一些承办人认为,审查报告的证据摘录部分有归案经过的内容,没有必要单独设置案件侦破简要经过部分。实际上这是个认识上的误区,承办人正是通过对案件侦破过程的审查,发现侦查机关侦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落实诉讼监督。
(四)强制措施部分。这一部分通过对强制措施的描述,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强制措施是否正确。比如被采用逮捕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是否有不适合羁押的情形,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是否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等。二是所采取的强制措施是否超期。比如批准或决定逮捕后是否在24小时内宣布逮捕,对于逮捕后超过两个月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是否办理过延期等。因此,在撰写这一部分内容时要认真核对,注意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五)赃证物的随案移送情况。在案件审查报告的分析意见、处理情况及需要说明的问题部分,也有对赃证物处理的说明,审查报告所以把赃证物问题单列出来,不仅反映出赃证物的移送、处理对案件处理有重要影响,也有助于发现赃证物灭失、损毁、甚至被挪用,失去证明价值,同时在审查报告的结构上可以前后呼应,互为提示。
三、侦查机关认定的事实与意见部分
实际工作中,一些承办人撰写这部分内容时,往往照抄起诉意见书的内容,不注意对起诉意见书表述的内容进行加工和二次创作,或造成过于简略,或拖塌冗长,缺少概括与凝练。尤其是一些大案,所涉及的犯罪事实往往十几起甚至几十起,如果完全照搬起诉意见书的内容,会占用大量篇幅,也反映出承办人工作责任心不强。正确的撰写方式是,承办人应对侦查机关在起诉意见书中认定的事实作概括性摘录。
四、经依法审查后认定的事实部分
这一部分的写作质量,反映承办人对于案件证据的掌握程度和逻辑严密程度。一般情况下,承办人对全案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应当根据已经采信的证据材料,对整个案件事实经过进行客观、全面、准确地表述,力求做到完整、准确、严谨、清晰。北京市院公诉处关于制作公诉案件审查报告的意见,对于此部分的撰写提出了明确要求:即经审查后认定的事实中应包括犯罪嫌疑人实施行为的时 3 间、地点、动机、目的、行为过程(具体手段)、犯罪情节、数额、危害后果、犯罪嫌疑人作案后的表现等有关罪与非罪、罪行轻重、从重从轻或者免除处罚的事实,以及其他情节要素、犯罪构成条件。例如一起两人共同盗窃仓库电缆的案件,应该这样表述:犯罪嫌疑人张
三、李四系某省来京务工人员。某年某月某日上午,在本市某区某村张三暂住地,张三因在京未找到工作,遂提出当晚前往某仓库盗窃电缆线,李四表示同意。当日中午二人前往某五金店购买钢锯两把。次日凌晨2时许,二犯罪嫌疑人携带钢锯两把、手电一支,骑三轮车一辆前往某仓库。趁库房管理人员熟睡之机,二人翻墙进入仓库院中,由张三望风,李四用钢锯锯断存放电缆的库房的门锁,二人进入库房内盗割某型号电缆线20米,价值人民币1100元。二人携带赃物翻墙出院,将所盗电缆线装车后,欲进行销赃。行至某路口处,与某派出所联防巡逻队相遇,联防队员对二人进行盘查,二人弃车逃跑,联防队员将张三当场抓获。后在审查中张三交待其伙同李四共同盗窃的犯罪事实,并于某年某月某日13时许带领民警前往本市某区某村李四暂住地将犯罪嫌疑人李四抓获归案。被盗电缆线均已起获发还被害单位,作案工具钢锯两把、手电一支、三轮车一辆均扣押在案。
这样表述,可以清晰地看出案件的全部过程,包括了犯罪预谋、犯罪实施过程、归案情况、赃证物的处理情况。这才符合我们对于认定事实部分的要求。上面我们讲的是单一事实的撰写要求,对于多起事实的案件,对于每一起事实的撰写与单一事实案件的要求是一样的。同时可根据案件不同情况,按照先单位犯罪后自然人犯罪、先共同犯罪后单独犯罪、先重罪后轻罪或犯罪行为发生时间的先后等合理顺序进行表述,做到层次清晰,突出逻辑性。
撰写经审查认定事实,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认定事实不能过于笼统简略。一些院,特别是基层院的审查报告中,经审查后依法认定的事实与起诉书中对对犯罪事实的表述非常接近,甚至完全一致,往往对案件的发生、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方面、实施犯罪的具体情节、被害人情况、归案情况没有全面反映,经审查后认定的事实显得十分笼统简略,让阅读者弄不清案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常见情况主要有:
(1)在故意伤害案中,对双方发生争执、互殴的原因仅表述为因琐事发生争执,至于为何发生争执、被害人是否存在过错等问题没有表述。
4(2)在共同犯罪中,对共同预谋的情节仅表述为犯罪嫌疑人经预谋,至于谁先提起犯意、如何预谋、如何分工等问题没有表述。
(3)在财产型犯罪中,没有表述赃物、赃款损失情况。
(4)在具有自首、立功情节的案件中,没有叙明其自首归案以及立功的详细情况。
司法实务中,有些案件的案情确实很简单,审查报告中的认定事实与起诉书描述的事实虽然是同一事实,但制作要求不一样,审查报告认定的事实比起诉书描述的事实更具体、细致,所以,必须按照要求撰写,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第二,注重与在案证据材料的结合。审查起诉工作的根本原则就是重证据,所以,审查报告中认定的每个事实,同一事实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相应的证据予以支持,不能根据个人理解甚至杜撰来认定。一些案件审查报告中,承办人认定的事实,缺乏证据支持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案件证据没有全面把握,凭着自己的感觉撰写认定的事实,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二是对证据的判断出现错误,没有对在案的证据材料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根据自己不正确、不准确的判断认定事实。
在审查起诉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承办人是在摘录证据之后,开始撰写案件事实,其实这样做是不妥当的。按照办案和思维规律,只有在排除非法证据,采信合法证据,完成证据分析之后,才能对案件事实有一个全面、综合的认识和判断,完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这时才能撰写审查后认定的事实。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还原案件的真实过程,才能撰写出客观、完整准确的案件事实。
第三,加强叙述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对于经审查后认定的事实的表述不仅要客观、真实,还要具有逻辑性和严谨性。所谓严谨性,就是对于认定的事实应表述清晰、准确、完整,用语严谨,不能使审阅者产生歧义或不解。在一些较为复杂的案件中,在叙述案件事实时,对于一些重要背景与环节应当进行必要的说明和交代。例如,在经济犯罪案件中,经常涉及到多家单位,而且它们之间往往存在比较复杂的经济关系,有控股、参股、折抵、委派等,这就要求必须将这些单位之间的关系予以说明,才能把认定的事实表述清楚,否则,审阅者无法理清它们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也无法弄明白认定的事实。所谓逻辑性,就是对案件事实的表述要条理清晰,环环相扣,符合逻辑规律的认识规律。叙写经审查认定的 5 事实时,一般应当按照事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撰写,不提倡采用倒叙、插叙、夹叙夹议等修辞方式。
撰写这部分内容时,经常出现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认定的多起犯罪事实没有按照逻辑顺序予以表述。例如,对于同一犯罪嫌疑人实施的同一类犯罪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表述,甚至在第一起事实就是犯罪嫌疑人被抓获的那一起,这种表述方式颠倒了逻辑关系,明显不妥。二是对同一事实中,对事实的发生、发展过程表述混乱。这往往是对案件阅卷不细致所造成的。
第四,加强用语的规范性。案件审查报告虽然不是对外的法律文书,但是在撰写过程中仍应使用法言法语,力求用语规范。有的审查报告中用语过于随便,口语化现象明显,例如:把被害人称为事主、把特情人员称为点子、线人等。另外,有的承办人为了把案件事实叙写的更加完美,大量使用文学化、新闻化的文字。但是审查报告毕竟不是文学作品或者新闻报道,所以要避免此类语言的出现。
第五,叙写事实要有确定性。经审查后认定的事实是承办人通过对全案证据材料进行梳理、甄别、判断后所作出的总结性概括,其所列明的应该是通过证据证实的、客观上存在的事实。但对于一些疑难复杂、定性存在争议的案件,承办人对于案件事实往往没有明确的认定,而是将有利于和不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证据均一一罗列出来,实际上没有认定的事实。诚然,一些较为复杂的案件,尤其是证据不扎实,存在疑问的案件,很难对事实作出准确认定,对案件性质作出结论。但是,对于认定事实的表述与证据罗列不能混为一谈,对于证据的分析、判断以及是否采信等问题应在审查分析意见部分证据分析一节予以论述,而在审查后认定的事实部分应当采用客观表述的方法来认定事实,将客观存在的事实、结果表明。
五、证据摘录部分
这一部分要求案件承办人对于在案证据材料进行实体性和程序性的审查并进行摘录,为证据分析奠定基础,考察的是承办人对证据的审查能力和逻辑性。要完成好这部分的写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证据材料的完整性。正确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是证据,因此摘录证据时应遵循全面、完整、真实的原则。目前一部分案件中存在着证据摘录不完整的情况,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即结构性不完整和局部性不完整。
所谓局部性不完整,是指除了围绕犯罪构成要件进行摘录之外,没有对案件中必要的相关情况予以记载,包括案件起因、赃款、赃物及作案工具的下落等。例如某一故意伤害案中,证据摘抄全部集中在犯罪嫌疑人殴打被害人的过程,而在犯罪嫌疑人供述中没有说明双方产生矛盾的原因、为何殴打被害人、作案凶器的下落,被害人陈述中亦没有双方产生矛盾的陈述,仅有一名证人证言反映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在案发前一天曾产生矛盾。如果仅靠审查报告中所摘录的证据,很难准确认定此案为故意伤害案件还是寻衅滋事案件。又如某盗窃案中,在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部分,仅摘录犯罪嫌疑人承认盗窃的情况,对于盗窃数额和赃款下落没有任何摘录。盗窃数额是认定盗窃罪的关键,证、供是否吻合是认定数额的重要组成部分,供述中必须要包含此项内容。
所谓结构性不完整,是指摘录证据时,对于涉及到事实认定及定性的关键证据未进行摘录。一些审查报告中,仅对认定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的证据进行摘录,而对有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证据不进行摘录,包括犯罪嫌疑人作无罪或罪轻的辩解、证人证言发生变化等问题,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摘录证据时应遵循全面、完整、真实的原则,同时也不利于准确认定事实,正确论证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
第二,注重证据材料的关联性、真实性、合法性。证据摘录部分与证据分析部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证据摘录部分中,在每一项证据之后除说明证据的来源等事项外,都要说明此项证据是否存在问题,确定所摘录的证据是否有效,即对此项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进行说明,为证据分析奠定基础。这里需要注意:证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有特殊关系的应予以注明。司法实践中,对证据进行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证据是否真实可信。言辞证据,尤其是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有特殊关系的证人证言,因存在着利害关系,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影响其真实性。例如,故意伤害案件中双方亲友的证言,多是有利于本方。因此在摘抄此类证人证言时,应在证人身份中注明其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关系,以利于我们在证据分析部分正确评价证人证言的可采信度。
第三,注重摘录证据材料的逻辑性。案件审查报告中证据摘录部分体现的是承办人对在案证据材料的审查、梳理、甄别的过程,逻辑性是十分重要的,摘录的原则是清晰明了。摘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7(1)对同一类型的证据要按照证明力,由强到弱或者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列。经始终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各个证据之间层层递进,相互印证,形成证据体系。
(2)对于多起事实的要分事实摘录,要按照一事一证的要求进行摘录。当前庭审过程中对举证的要求是一事一证,对案件审查也要树立这种意识。在多起犯罪事实的案件中,每一起事实实质上是一个单独的案件,按照一事一证的摘录方式,有利于对每一起犯罪事实的审查,能够清晰地体现出认定该起事实所必需的各项证据材料是否具备,每项证据是否达到提起公诉的要求。
(3)对于同一起事实的多种证据,一般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的排列顺序进行摘录。
第四,在摘录要繁简得当。摘录是对案件证据材料进行浓缩提炼的过程,将卷宗中的证据反映在案件审查报告中必须进行必要的取舍。一些审查报告繁简不当,有些证据尤其是言辞证据的摘录过于细碎,大量的全文摘抄,甚至把笔录中一问一答式的内容直接粘贴到审查报告中,缺少必要的总结,关键证据不突出。另一方面,有的审查报告过于简单。特别是对书证、鉴定类证据的摘录,仅摘录结论部分,对其它部分不予摘录。例如,摘录诊断证明时,没有摘录出具该证明的医院、诊断时间;伤情鉴定中只有轻伤或重伤,但没有具体伤情等。
规范性的方法是,对于言辞证据,在真实反映其原意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凝练和概括,对于书证、物证的摘录应写明书证、物证的来源,对于鉴定结论要写明出具单位、时间、文书编号、鉴定人员,以利于审查。
六、分析意见、处理情况及需要说明的问题部分
对案件的定性分析、证据分析、量刑情节分析是案件审查报告的精华和核心,这一部分的质量如何,能反映承办人对于案件证据、法律规定、立法精神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与水平。不少承办人反映,这一部分的撰写较为困难,根据北京市的经验,应当着重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在证据分析方面,要从证据的来源合法性、内容真实性、相互关联性入手,排除非法证据,找出证据之间的矛盾点,说明采信证据的依据。进一步确定是否有犯罪行为发生,犯罪行为是否为犯罪嫌疑人所为。二是在定性分析方面,要紧密围绕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结合在案证据材料,从法理和证据两方面,充分论证犯罪嫌疑人主体是否符合要求,主观故意是否明确,客观行为是否达到犯罪标准,所侵害的客体是否准确,进而确定犯 8 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三是在量刑分析方面,要依照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全面分析犯罪嫌疑人犯罪的事实、行为的性质、各种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等,提出相应的量刑建议,包括刑种、刑幅、数额等。四是在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方面,主要是围绕着法律监督、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等问题撰写。在撰写这一部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定性分析与证据分析并重。部分承办人十分重视案件定性,在制作案件审查报告时侧重于对案件定性,即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论证,而对证据的分析较为薄弱。正确定性固然是审查起诉工作的核心,但是正确定性的前提,是证据材料真实有效,在案证据能够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对证据的分析、审查、确认是准确认定事实的基础,只有在对在案证据进行充分分析,排除了非法证据、确定证据能否被采信、所采信的证据对于所证明事项的证明程度之后,方可进行定性分析。重定性分析轻证据分析,甚至只有定性分析,没有证据分析的现象应当杜绝。
(二)论述犯罪构成既要全面,又要有所侧重。在对案件定性分析时,不少承办人对犯罪构成的论述存在两种问题。一是面面俱到,不分主次轻重,把握不住重点;二是不全面,把主要的笔墨集中在论述犯罪构成的个别要件上,对其它要件的论述很少甚至没有。对此,要抓住案件的重点、难点,对犯罪构成要件的论述既要全面,又要有所侧重。例如,对职务犯罪,要侧重论证主体;对诈骗类犯罪,要侧重犯罪的故意;对未成年人犯罪要注意法定责任年龄等。
(三)法律规定与分析论述并重。目前,承办人的法律素养一般比较高,对法律、司法解释进行了深入的学习,熟知相关规定,在报告中能准确引用了有关条文和规定。但更为重要的是把法律规定运用到所办理的案件中,对法律法规对案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论述,而不是将法律条文规定进行罗列,形成一种法律规定和案件证据两张皮,让审阅人自行判断的印象。
(四)分析意见要明确、适当。案件分析意见是承办人通过对案件的审查,结合证据和法律规定,对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应当如何处罚等作出的结论性意见。所谓明确,就是承办人对于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要在充分的分析后提出明确的意见。对于有争议的案件,要将产生争议的原因、不同观点的法定理由和依据予以说明,并提出个人的倾向性意见。所谓 9 适当,就是审查报中的分析意见,应围绕案件中的证据材料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问题要集中、系统,表述要清晰,论述要完整,既不能过于简单,把应当分析的问题忽略了,也不能过于复杂,引经据典,把分析意见做成学术论文。
(五)分析意见用语要严谨、规范。对案件的分析是一个主观判断的过程,审查报告作为司法工作文书应体现出中立的态度,根据证据、法律规定论述案件,不能把承办人个人的情绪或者倾向体现在文书中。不能使用煽情的语言。
(六)量刑情节不遗漏。遗漏量刑情节,主要是遗漏酌定量刑情节。量刑情节包括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对于酌定情节如赃款已退赔、初犯、被害人是否存在过错、犯罪嫌疑人认罪态度等问题绝大多数案件审查报告均没有涉及。另外对于共同犯罪中主、从犯问题也较多被遗漏。一定要注意。
七、审查结论部分
此部分出现的问题较少,不展开论述。
以上是北京市院在撰写案件审查报告的一些做法,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