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银行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初探

时间:2019-05-13 18:1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商业银行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商业银行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初探》。

第一篇:关于商业银行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初探

关于商业银行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初探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在诸多方面特别是加强对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对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2004年6月颁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认真研究和借鉴国际惯例,加快建立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识别、度量与管理操作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各级经营管理人员的迫切需要。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是对商业银行由于不完善和失败的内部控制,以及人为和系统因素,或者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管理,它既包括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框架的管理,又包括对商业银行各项经营业务风险的管理。

根据2004年通过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违反用工法、关键人员流失等情况。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又分为流程设计不合理和流程执行不严格两种情况。而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系统失灵和系统漏洞两种情况。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外部欺诈、突发事件以及银行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等情况。其中,属于操作性风险的仅包括人员因素的操作风险中的操作失误、违法行为、越权行为和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中的流程执行不严格的情况。显然,操作性风险不能等同于操作风险,尽管操作性风险是操作风险中发生频率最大、占比最高的风险类型。搜集整理近几年来国内银行业发生的近200起操作风险案例,统计显示,操作性风险占整个操作风险的比例为70%。正如前面所述,这种将操作风险狭隘地定义为操作性风险的做法,往往会使得建立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能覆盖所有的操作风险,从而使银行难以防范那些突发事件的冲击。

一、基层行在实际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践来看,当前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操作风险认识不足。在实践中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认识仍然不强,重经营、轻防范的现象仍然存在,风险管理侧重后台管理,业务部门主动、自觉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同时,在操作风险管理中,重视事后查处,忽视事前防范;重视业务稽核,忽视全面管理;重视一线人员管理,忽视高层管理人员监督。对风险的认识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对操作风险的认识更侧重于柜面操作性风险,与信用相关的操作风险认识不到位。

2、操作风险管理职能缺位。一是在“三道防线”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框架下,在总、分行层面搭建起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但在作为具体经营单位的基层层面上,特别是在操作风险高发的县级支行层面,由于人员兼岗等因素,三道防线可能汇集成两道;二是对风险管理人员的考核,仍然纳入在业务条线中,使得风险管理人员在执行风险管理任务时不能完全依据业务与风险收益的平衡来予以判断评价。

3、制度执行不力,制度真空与有章不循的现象并存。制度执行不力是基层机构在操作风险管理上的一大问题。存在制度可操作性差、衔接性差、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有章不循,部门内部缺乏监督制约机制,在客观上助长了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

4、监控管理手段单一。操作风险监测系统目前仅局限于柜面业务监测,缺乏对各业务条线、各岗位的非现场监控手段。

5、激励约束机制有待改善。

二、加强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措施

1、营造以“诚信审慎”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文化。银行操作风险的发生,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没有一套具有执行力的,严密的政策和程序。二是银行员工因缺乏诚信与审慎的道德标准而不愿或没有严格执行制度。为此,银行营造的风险控制文化应是一种融合现代银行经营管理思想、风险控制行为、风险道德标准与风险管理环境要素于一体的企业文化。

(1)倡导和强化全员风险意识。引导全行员工树立对风险管理的认同感,明确操作风险与银行成本、收益及股东价值之间的关系,使全行员工明白,实施风险控制行为,是能直接减少损失而提高效益的多赢行为,真正意识到风险管理绝不仅仅是风险部门和风险管理人员的事情,风险管理人人有责,需要全员共同参与风险管理,是风险意识突破传统的部门界限真正融入全行各个部门、每位员工的工作流程之中,正确认识业务拓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岗位上存在的风险点,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2)建立鼓励主动发现和报告风险的机制,通过机制完善,建立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间有效的分工和合作机制,以及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缩短操作风险的汇报路径,以便银行高层能及时获取风险信息,采取相应的制度安排,规避风险或者使案件的发生概率降低到最低程度。

2、设立以基层机构负责人为核心的组织机构,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管理。

要加强对操作风险的管理,有一个明确的领导机构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基层行风险管理特别是操作风险管理的好与坏,与所在行的一把手对此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由于操作风险覆盖范围广,风险分布于各个业务流程,也分布于各业务部门(条线)每一个岗位,需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有效管理操作风险。总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中明确规定,基层行的负责人是操作风险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在基层行的管理实践中,设立一个机构负责人为核心的组织机构,有利于加强对操作风险管理的协调。

3、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第三道防线的作用,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明确基层行各部门在操作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发挥风险防范的三道防线作用:第一,业务部门(条线)作为防范操作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是操作风险的直接承担者和管理者,负责所辖业务的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流程建设,管理、监控和报告各项业务和管理中的操作风险;第二,风险管理部门、合规部门、安全保卫部门等是防范操作风险的第二道防线,主要协调、指导、监督各部门落实上级行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提供管理工具、方法,制定管理标准,监测操作风险状况,形成综合分析报告;第三,办公室(纪检监察、人力资源)是防范操作风险的第三道防线,对操作风险管理、控制、监督体系进行再监督和责任追究。

建立明确的汇报路径,实行双线汇报制度。业务部门(条线)发现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或安全隐患,除报送本条线上级管理部门外,应同时抄报同级风险管理部门。

建立层级分明的问题处理机制。本部门(条线)能解决的问题由部门(条线)负责解决,并报分管行长;超出部门(条线)范围,支行风控委能解决的由风险内控委员会办公室牵头,提交委员会解决,并报送行长;如超出基层行风控委解决范围,报上级行风控委解决。

4、加强对业务流程和相关制度文件的梳理,实现业务操作的标准化管理。

防范操作风险很重要的一环是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有效的风险管理。作为基层行要不断加强对规章制度和政策的梳理并修订成册,明确各项业务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区别两种情况,一种是已有新办法、新规章制度和新流程出台,对老的文件制度进行及时的梳理;一种是根据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或缺陷,但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包括在内的,需要增加的部分,进行梳理并报上级行。这将促进和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促进上下级行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操作风险的管理中来。

5、在风险识别评估环节,明确岗位职责,梳理岗位风险点,定期开展风险自评估。

(1)明确岗位职责。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认识到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操作性的操作风险才能得到很好的防范。因此,必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职责,制定全面、规范、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界定各岗位的操作权限,使人人认识到滥用职权是越权,“怠用”职权是失职,每个员工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切实做好岗位职责的修改工作,及时根据文件和人员岗位的调整进行修改,做到人人有章可循。通过权、责、利,使好的岗位,职权大,相应的责任也大,只有具备相应能力的员工才敢去争这些岗位,从而有效规避操作风险的发生。

(2)梳理岗位风险点。操作风险存在于银行内部的所有岗位,加强对每个岗位的风险点梳理、识别风险是进行操作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一方面,有利于基层行在组织业务检查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让每位员工熟知自己所在岗位的风险点,有利于规范业务操作流程,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3)按照上级行要求,开展操作风险自评估。国际活跃银行的广泛实践充分说明,自评是一种非常灵活和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它可以使业务条线的专业人员和员工分别从全流程和自身岗位的角度,对流程中关键风险点的控制情况进行分析评估,重点查找系统、流程以及执行力缺陷,制定优化措施并持续改进。

6、整合检查资源,加强关键风险点监控。

检查的最终目的不是查问题,而是通过对业务操作层的辅导,提高银行内部防范风险的能力,促进业务的稳健发展。基层行是操作风险发生最薄弱的环节,在基层行加强检查力度犹显重要。目前各业务条线对基层行组织的检查项目多,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基层行各项检查工作要做到保质保量有相当难度。因此,对基层行关键风险点监控要善于整合检查力量资源,实行“五个统一”:统一检查人员、统一制定检查计划、统一确定检查内容、统一实施检查工作、统一利用检查成果。即通过在上级行组建以业务部门成员为主的检查任务团队,对容易导致事故、案件和造成资产损失的薄弱环节、部门和岗位进行重点检查,监控检查采取非现场检查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加强对发生频率高、损失较大的关键风险点的监控力度,并在全辖进行通报,督促整改。

7、加强对内外部检查、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目前,在基层行内外部的检查或审计中发现,普遍存在屡查屡犯的问题。因此,为完善风险管理的政策措施,从根本上堵塞管理及操作漏洞,消除风险隐患,加强对内外部检查、审计问题的分析和整改,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出现是非常重要的。在基层行可以设立一个专门负责对检查、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工作小组。具体做法:(1)在各部门确定一个联系人,在风险管理部确定一个总联系人。(2)联系人作为本部门检查、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责任联系人,协助部门负责人落实整改措施,并及时将部门的自查及整改报告上报至总联系人处。总联系人审核、汇总之后将整改报告报送上级行有关部门,以加强基层行对全辖检查、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掌控。(3)部门联系人需加强本部门内的沟通与交流,组织本部门员工对审计及检查中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学习,以杜绝同类问题在本部门内的屡查屡犯。对发生面较广、屡查屡犯的问题尤其是有可能发生风险的问题,部门联系人要全面分析原因,向总联系人及部门提供切实、有效地整改建议。对历史遗留问题,要认真清理,对无法整改的问题要及时通过书面形式上报行领导。(4)总联系人对各部门上报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汇总并分类,定期向全辖发布,组织全辖员工的学习,在全辖内做到举一反三,避免本机构发生的类似问题重复出现。同时总联系人要对本行内发现的的问题及其他兄弟行发现的问题建立一个问题库,供全辖学习,以杜绝他行发生的问题在本行发生,最终形成“检查—发现—改进—消除—提高”不断完善的机制。

8、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基层行加强操作风险管理。一方面,在基层行的业绩考核中,通过设定具体的关键风险指标对其操作风险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加大操作风险管理指标在业绩考核中的权重,引导基层行强化风险内控基础管理,同时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实施一定的正向激励,对识别重大制度、系统方面缺陷或提出有效优化建议的机构和员工,应当根据其贡献度给予奖励;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科学的问责制度,从单一的处罚式问责和案件一票否决式的非常规问责机制,转向建立对主动暴露风险免责和对违规肇事严惩相结合的长效问责机制。

9、以人为本,强化教育,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操作风险的防范关键是对行为人的控制。一是要以人为本,建立一套连续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全体员工熟悉自身岗位工作职责要求,理解和掌握业务的整体流程和关键风险点,鼓励发现身边可能出现的操作风险,加强事前防范能力;二是对每个员工赋予一定的目标,包括业绩和风险目标,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三是要建立公正、合理、高效的人力资源制度,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要根据每位员工的品德和业务能力,结合不同年龄、学历和工作经验,分配适合的岗位,同时把好“进口关”,对重要部门、要害岗位的员工,要进行严格挑选,并适时进行岗位轮换,防范操作风险。

第二篇:浅析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浅析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多年来,柜面业务一直是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面向客户提供资产、负债及中间业务收入和产品服务,同时还是银行营销产品,联系银行和客户的主要渠道和纽带之一,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电子银行、自助设备等业务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因此,基层网点柜面运营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基础,而基层网点柜面操作则是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重要关口。如何有效地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课题。笔者结合会计岗位的工作实践,从柜面业务操作风险表现与存在的问题出发,浅谈一下对构筑柜面业务风险防范机制的几点认识。

一、基层网点柜面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一)服务风险。在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 一线柜面作为商业银行的服务窗口, 既代表着银行的品牌、形象, 同时也被置于公众、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之中, 一方面, 各商业银行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对柜员服务质量的考核,对服务不当造成客户投诉的予以重罚;另一方面,客户对银行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格局下,柜员在服务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对部分客户的无理要求,由于担心与客户发生冲突,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 放弃原则,屈从于客户的要求, 很可能埋下了风险隐患。

(二)发展风险。一方面,健全的会计制度是规范、保障和促进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前提,制度不健全会直接形成会计管理上的真空,加大银行经营风险。原则上新业务品种的开办必须有相应的会计制度来保证,但往往新业务在试办过程中,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在制度制定时很难考虑周全,有时甚至就没有相关制度来规范,使得一些新业务品种在试办过程中面临着较大风险。并且由于柜面业务品种的不断增多,新业务的普及,但其相应的各项业务规章制度分散在各类业务条线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和会计核算制度当中,制度过多、过散,查找困难,柜员学习和执行这些制度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操作中极不规范,潜伏着很大风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基层网点均承担着上级行下达的指标任务, 其中存款规模指标在业绩考核中占较大的权重。考虑到柜面工作的特殊性, 基层行往往将储蓄存款任务分解下达到客户经理、柜员名下。客户经理、柜员为完成目标任务,在客户营销过程中,常会做一些有违原则的“承诺”, 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的柜员很难拒绝配合,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风险隐患。

(三)人员风险。由于会计工作政策性强,特别是随着新品种、新业务的不断推出,制度及操作变化较大,对柜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柜员必须熟悉有关制度并及时补充新的制度。一是在综合柜员制下,柜员单人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业务品种增加、业务

量增大、劳动强度也不断增大,在高强压力下,稍有放松便可能出现差错形成风险,而对基层行而言,新员工培训存在压力,略有疏忽就会出现新员工由于对制度、操作规章等掌握不到位而造成的操作风险。二是控制压缩一线柜面人员的数量,甚至不惜采取减少服务窗口办法,抽调人员进一步充实营销队伍以适应同行业竞争的需要,这样在一线柜员趋紧的情况下,如果遇到柜员参加培训或病休必然会导致兼岗、混岗情况发生, “章、证、押”三分管、三级授权等内控制度势必出现真空。三是部分网点对柜员的制度教育、法规教育和警示教育流于形式,对柜员的思想教育抓得不深、不实,致使个别柜员没有责任感,没有上进心。有的柜员即便不懂业务,也不主动学习文件和研究操作规程,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业务工作随意性大,风险防范意识、合规操作意识、法律制度观念极其淡薄。人情大于制度,关系高于制度,信任代替监督的现象,在个别营业网点仍然存在,对违规问题习以为常、不以为然,不抓整改落实,不做后续跟踪,内控管理松懈,容易引发风险。

二、基层网点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养成良好工作习惯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风险防控文化氛围,加强人员管理。高层人员要以身作则,积极使柜员养成主动合规的思想习惯,提高柜面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审慎地对待每一笔业务,从思想上形成合力,在行动上付诸实施。强化合规办事意识,牢固树立“合规创造价值,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坚决剔除凭感觉办事、凭经验办事、凭习惯办事的陋习。工作中要引导柜面员工合规从自身做起,从每一项工作做起,让每一位员工都形成“合法合规经营、严格按章办事”的共识,使警惕风险、正视风险、管理风险、防范风险的意识深入员工的心中,从而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次,要树立相互监督意识。同事之间的信任必须建立在遵章守纪、按章办事的基础上,发现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要主动提示、制止,并视情况向所在机构报告,这是银行业从业人员与同事相处的基本原则。

对柜台的业务操作要进行全流程的监督控制。对柜面业务办理的全过程要实行事

前、事中、事后监督,即:事前监督——受理业务时,临柜人员要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及数据准确性进行认真审查;事中监督——对会计处理的凭证、帐表内容和数据进行复核,对经办的一切帐、簿、证、据、表要进行逐笔审查和复核,未经复核的支款凭证不得付款,报表不得上报、单证不得签发。事后监督——对已经处理过的会计帐务实行再核对,必须保证所有柜员的业务操作均须有人在事后进行序时的不间断审查,检查中对重要业务的处理过程包括柜员流水中的授权授信特殊业务进行重点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严格执行操作流程,严厉禁止违规操作

严格按业务操作程序办理每一项经济业务,严守操作规程,严密核算手续,减少操作错误带来的风险,是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内控。从监管检查发现的各类违规问题看,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没有相关制度制约,而是因为操作中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依然存在,未按照相关业务及管理规定操作或办理业务,基本制度的执行力缺乏,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所致。严格遵守业务操作流程,既是对客户的一种负责,也是对于自身和银行的一种负责。这就要求基层网点在对柜面员工加强业务培训的同时,要及时传达上级行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学习《风险提示》、《操作指引》等规范业务操作、防范操作风险的文件,时时警示,常常提醒,不厌其烦,举一反三,让员工明确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确保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岗位制度、合规守法工作标准及纪律惩处规则,同时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规代价,避免违规操作现象的发生。

对各项业务规章制度、操作流程进行要系统、全面的学习,让员工人人明白、人人清楚内控制度及各项业务操作程序,从而提高员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在思想上筑起防范案件的一道防线,确保前台柜员的每一笔业务,每次操作都符合制度和流程。加大对新业务的培训力度,防范业务操作风险,在新业务通知上线前都要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对相关文件进行传阅并由阅读人员进行签字确认,对风险点进行总结,作为重点告知员工,晨会上进行巩固学习,工作中随时发现的问题都要及时解决,及时对员工进行再培训。进行交流分享,不懂就问,互帮互学,这不仅激发了员工学习业务知识、探讨业务难题的热情,也增强了员工的团队精神,同时更提升了全体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有效降低了核算差错率。

(三)加强岗位制约,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随着各类监督、防控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制定规范科学、严密完善的内控机制,如岗位责任制、复核制度、审批授权制度等,将内部岗位进行职责细分,不同岗位职责分配要合理、科学,体现相互制约的目标,使每个员工在其岗,明其责,每一岗位必须对内控措施的落实承担责任,从而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管理人员要加强关键风险点的监督检查,督促柜员按规定每日日终核对现金和单证,同时对一些现金类、挂帐类等重要科目和数据经常查看,分析数据情况,防止一些重要业务环节管理失控。尤其是对授权、查库、开户、内部帐管理等关键风险点的控制方面,要认真把关核对,决不流于形式。在授权时仔细核对业务凭证,确保业务的真实性。合法、合规操作;要做到初审到位,主管复审把关,非常规业务多请示,不轻率处理,有效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四)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职业素养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风险防范氛围。既要强化工作纪律,端正工作态度,营造严肃认真的工作环境,又要加大对员工的关怀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使员工时刻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振奋的精神,充分发挥员工在操作风险治理上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并听取员工在风险治理上的意见和建议;构建布满活力的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形成奋发向上的氛围;制定风险治理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发展战略,让员工有一个明确和良好的预期,以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关心员工思想动态,经常与柜员谈心交流,帮助员工化解思想问题,舒缓工作压力,让员工懂得感恩,珍惜工作,培育敬业爱岗的良好职业素养,为防范柜面风险、特别是柜面人员风险夯实基础。

应加强对柜员规章制度的学习和辅导工作,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特别是新入行的员工,对他们要多指导、多监督。在开户环节、预留印鉴卡环节、核算要素(印、押、证)、现金、员工自办业务、冲正、反交易、逆流程、自助设备、电子银行、对帐、票据审查等操作风险诸环节上,加强管理。帮助员工提高执行制度自觉性,做到对相关业务资料认真审查、准确录入信息、正确使用交易、凭证,加强与客户沟通,准确掌握客户业务办理需求或对客户进行必要的提示等。针对制度、业务、流程特点开展培训,保证柜面人员熟悉制度要求、业务操作和风险要点。

风险管理是金融企业的生命,严格有效的内部管理是金融企业安全、高效、稳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防止和杜绝案件发生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网点要有团队协作、同甘共苦的团队精神。我们的工作是有程序,有步骤进行的,是互相协作的。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则行”,规范经营对我行各项经营活动的效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正因为是规范经营管理,使得商业银行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也为我们赢得了更多的客户。

第三篇: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讨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探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尚未全面建立特别是在操作风险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本文从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入手就如何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初步思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对策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涵义及基本分类

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一般而言目前对操作风险的分类有两种方法第一

种将操作风险简单的分为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和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四类第二种分类方法将操作风险较详细的分为七类包括内部欺诈;外部欺诈;雇员活动和工作场所的安全问题;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的安全问题;银行维系经营的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错误;行政、交付和过程管理等

二、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近年来随着外部监管力度的加大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的增强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制度逐步健全、制度执行力得到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主要表现一是内控组织体系初步形成各商业银行基本建立了由基层机构、业务主管部门、再监督部门共同组成的内控组织机构体系二是内控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各商业银行按照建设现代商业银行要求加大了制度建设的力度对相关制度办法进行了清理和完善细化了业务操作办法增强了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和权威

性三是内控制度执行力逐步增强各商业银行在抓好制度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合规文化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增强了员工自我约束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四是强化了审计、监察部门的再监督职能各商业银行普遍开展了内部控制综合评价工作定期检查、评价各分支行内控体系的建立健全程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寻找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内部审计部门加大了现场和非现场审计力度监察部门加大了执法监察和违规处罚力度五是加大了内控建设投入物防和技防水平得到提高各商业银行在业务快速发展、盈利能力增强的同时加大了对营业网点的内控投入提高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能力

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商业银行新业务的快速发展新科技的广泛运用加之商业银行改革力度加大操作风险的表现方式更为多样化操作风险控制的难度加大操作风险管理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

1.部分行对操作风险管理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部分员工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存在误区片面认为操作风险就是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性风险对操作风险缺乏整体认识和把握导致操作风险管理上存在“四轻四重”现象即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往往看重对已发生的风险采取事后的查处、补救措施而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措施关注较少;重个案查处

轻全面分析从而造成同类案件多次发生;重基层操作人员管理轻高层管理人员管理特别是一些基层经营机构对操作风险管理面临的形势及危害性认识不足存在重业务经营、轻内控管理的思想更有甚者为了所谓的发展业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搞政策变通有章不循甚至违章操作一些基层行对各类问题的责任人处理不到位“重检查轻处理”没能起到应有的警示和震慑作用

2.缺乏对操作风险的战略规划和系统管理操作风险涉及面广必须统筹规划各相关部门应明确各自职责并加强协调配合但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将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归由不同部门负责没有一个协调部门缺乏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高层管理者无法清楚地了解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整体状况在操作风险的管理手段上过于信赖内部审计忽视外部审计的力量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滞后执行不力电子化手段在操作风险管理中的适用水平较低

3.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内控制度不适应新业务发展的需要如综合业务系统推广应用后相关内控制度建设不够完备有时出现内控滞后或内控“真空”以致高科技作案时有发生制度执行意识淡薄一些制度没有真正得到贯彻落实违章操作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4.内控岗位设臵不能适应风险防范的要求近年来几家大型商业银行加大了撤点减员力度部分基层行在撤点减员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导致一些营业网点人员紧张在岗位设臵和人员配备上很难达到内控要求随着网点经营业务品种的增加网点机构风险控制点相应增加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员工素质都与业务发展不相适应在少数网点仍存在一人多岗、一人多卡、主任混岗等内控制度难以落实的现象干部交流、员工轮岗以及强行休假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存在操作风险的隐患银行内部业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业务管理的规范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影响、减弱内控实施的有效性

5.合规文化建设滞后受历史因素影响部分商业银行历史包袱较重管理基础还比较薄弱部分商业银行网点较多且比较分散分布城乡链条长管理难度大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许多员工思想上呈现出矛盾性、多元性的特点给内控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是由计划经济时期的专业银行转变过来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尚在形成之中部分干部员工的合规管理、依法经营意识还有待加强自觉维护制度、遵守制度的合规文化氛围还没有广泛形成

三、对加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稳健经营、控制风险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应坚持“内控优先、规范操作、遵守制度、违规问责、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所谓“内控优先、规范操作”是指业务的发展必须首先考虑内控管理及风险控制的要求业务操作必须坚持诚实守信、合规合法;所谓“遵守制度、违规问责”是指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必须做到岗位明确、职责清晰、执行坚决对违规操作行为应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所谓“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是指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涉及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既要针对具体问题对症下药也要研究治本之策

(一)强化操作风险管理意识国内商业银行应借鉴国际经验逐步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应覆盖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及报告等程序和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操作风险管理的战略、政策和基本目标要通过一定程序定期监测操作风险的状况及时报告有关

信息敏感地反映操作风险的变动以此形成有效的风险预警决策支持机制要注重技术创新积极推进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和运用要进一步建立有效的内部信息交流制度和报告制度商业银行除了定期召开风险管理委员会例会外还应要求各专业部门将检查的范围及所发现的问题及时报送风险管理委员会以便统一领导全行的风险防范管理另外应对信息交流和报告制度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避免内部各管理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隐瞒不报或是对该项工作不加重视而引发操作风险(二)提升操作风险管理层次操作风险管理是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强化操作风险管理应合理规划、逐步推进根据西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实践有关专家分析认为目前各国商业银行分别处于操作风险管理的五个不同发展阶段上分别是传统管理—认识—监控—量化—整合各个阶段的特征是传统管理阶段强调内部控制、同部审计分离风险控制项目认识阶段设臵操作风险管理人职位和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充分认识并定义操作风险制定风险管理政策监控阶段制定操作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统一的监控指标进行风险限额控制和风险临界指标分析对业务流程进行风险监控分析和风险管理报告加强员工风险管理培训量化阶段建立完善的风险损失数据库制定量化管理目标进行风险预测分析和警戒指标设臵建立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配臵模型整合阶段建立系统化的风险度量和管理工具建立风险指标和损失之间的相关性模型跨部门的风险分析以及

基于风险分析和资本实力考虑的保险策略从我国商业银行当前操作风险管理的特征来看有的尚处于传统管理阶段部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层次有所提升但与量化、整合阶段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在做实操作风险管理基础、做好传统管理阶段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操作风险管理层次

(三)健全完善内控制度一是严格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对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整理并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统一制定若干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制度的制定上要强化统一性为此首先应统一制度的出台避免政出多门互相打架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很多种并且不断更新具体操作的员工不易全部掌握而且一项业务受多个制度约束员工很容易在操作时顾此失彼这也是在制度制定时应着重考虑并解决的问题即制度制定时应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于操作和执行在开发推广新业务产品的过程中相应管理制度必须同步落实彻底扭转“先发展后规范”的做法二是在清理完善的同时狠抓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建立一套执行制度的监督机制加大内控管理在各级经营单位业绩考评中的力度进一步强化制度执行的严肃性三是对各类规章制度要进行定期的清理集中汇编印发给每一位员工还可将制度细化为员工手册或岗位手册或采取表格化的方式将经办业务种类和应

当审核的条件采取的步骤和需注意的事项分别列示方便员工掌握和执行给员工提供一个学习规章制度的平台并通过制度学习考试等形式强化学习制度的意识以提高员工掌握制度、执行制度的能力和水平

(四)强化计算机系统控制各项业务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不仅是一个数据平台和操作平台更应当是一个管理平台和控制平台要加强各项业务计算机系统的风险控制一方面对计算机系统的立项、设计、开发、调试、运行、维修等全部过程实行严格管理确保计算机系统不留下操作风险隐患另一方面业务经营管理中的各项制度约束应在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得以体现并得到“固化”达到通过计算机系统有效实施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因此在开发各项业务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和对原有系统进行升级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将各项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原则和要求在系统中以程序的方式加以限制尽量减少人为操作的风险如对网点柜员的操作权限控制严格根据柜员岗位制约的要求设臵交易掩码和应用掩码加强授权管理按规定配臵和使用柜员安全认证卡严禁“一人多卡”严禁“飞卡”授权和明码授权严禁柜员办理本人金融性业务和非金融性业务

(五)完善基层机构风险管理的方法把各要害岗位的

内控落实和案件防范作为考核单位“一把手”和主管领导、部门负责人的重要目标同其业绩考核、晋升、奖惩等直接挂钩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责任使各级领导干部与其所主管的要害部门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提升案件防范能力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制定全面、规范、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界定各岗位的操作权限使人人认识到滥用职权是越权“怠用”职权则是失职每个银行职员都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切实做好岗位职责的修改工作及时根据文件和人员岗位的调整进行修改做到人人有章可循明确各个岗位的权、责、利薪酬较高的岗位其相应的责任也大只有具备相应能力的员工才敢去、才能去竞争这些岗位从而有效规避操作风险的发生可以建立内控扣分制度对于高风险点的岗位应该是级别越高的相关人员扣点和处罚的程度越高以便加大管理层的责任提高其对防范风险的重视度

(六)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审计监督是商业银行内控机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内部审计监督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内控制度的核心环节是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必须进一步强化一是要建立一个具有独立性、超脱性、权威性的内部审计监督体制二是推行外部审计再审制度由商业银行总部选择技术

力量强、信誉良好的审计师事务所不定期地对各级行进行全面稽审充分发挥外部审计在防范银行操作风险中的控制作用三是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确保审计检查人员的检查水平和检查能力不断提高四是在强化审计监督职能的同时强化内部审计的指导职能指导被审计单位推进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贯彻落实及时整改落实审计检查中反映的问题对经营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

(七)强力推进合规文化建设一是决策层必须依法决策各级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在业务经营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决策层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银行经营状况的好坏所以合规管理的关键环节在于规范决策者的行为要求各级行决策者的行为必须合规严格按照上级行授权管理的规定依法合规地正确行使决策权不发生越权、变相越权行为二是传导层必须尽职尽责各级行的中级管理人员是规章制度和决策者意志的传导者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对基层机构执行规章制度起着引导、指导、监督的作用是合规管理的重要环节传导层是否尽职尽责直接影响着各项规章制度能否得到正确有效的贯彻执行对各级行的内部职能部门必须明确具体而有效的管理内容和管理职责使其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尽责经营与管理不失职、不渎职三是操作层必须按章操作直接办理各类业务的操作人员是各项规章制度的最终执行者规范“一线员工” 的操作行为是合规管理的关键环节上级行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使之规范化、程序化便于操作;同时要建立对操作人员的考核制度实行违规积分考核办法并与效益工资直接挂钩四是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辅导提高银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要通过优化结构、强化培训、完善激励等手段努力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政策水平、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加大对新业务、新产品、新制度的适应性培训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要全面推行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制度规范银行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

第四篇: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华北金融

浅议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

孙波涛

摘要:操作风险是银行需要管理的最基础的风险之一,它是与银行的业务相依相存的。在金融业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造步伐的新形势下,必须有效加强基础管理,防范操作风险,建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不断增强操作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提高内控管理水平。

关键词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操作风险文化 内部控制体系

商业银行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支持经济发展、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承担社会责任的角色。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是其核心能力。相对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管理,操作风险管理从理念、手段、技术应用等各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操作风险的影响力和破坏力日益显现,因此对操作风险的研究和管理也迫在眉睫。

一、操作风险的产生及定义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是: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把操作风险分为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风险,并将其归纳为七种表现形

1式: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交割及流程管理。我国银监会明确指出,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并列,在于银行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可见,操作风险更多来自于内部不当程序和操作,有着内生性、广泛性、复杂性的特点。

二、当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不足

(一)操作风险意识不强,合规文化相对缺失。基层行对操作风险管理缺乏系统认识,对操作风险管理功能的职责界定不清,基层合规文化建设和教育相对落后,制度建设相对滞后,操作风险管理职能分散于业务条块中,职能相对分散而弱化,全面风险观念尚未从根本上得以贯彻和重视。

(二)操作风险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落后。没有建立如风险评估、关键风险指标、损失事件、风险数据库、情景分析等相关的科学管理手段,缺乏有效的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对易发生操作风险的环节、岗位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发生操作风险后,只是突击检查、查找漏洞、进行整改、处理有关责任人。

(三)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完整。没有完全覆盖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缓释、控制和报告等程序和环节,基层行只能在控制和报告环节被动工作,对于新产品、活动和系统推出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显得盲目被动。

(四)专业人才匮乏。尤其在一些数据模型、预测分析工具应用过程中,专业人才匮乏。

三、加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认真贯彻落实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防范操作风险的13条指导意见。严格按照《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要求,切实采取有效的贯彻执行措施。

(二)在文化上,践行稳健合规的经营管理理念,建立操作风险管理的先进合规文化,夯实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一是要树立风险控制优先的理念,注重预防,强化风险的过程控制;二是建立操作风险管理的先进合规文化,要坚持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三是要坚持业务发展与内部管理并重,加强精细化经营管理,强化内控,形成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风险防范机制。

(三)在体制机制上,继续深化改革,为操作风险管理提供根本保障。一要构建系统、透明、文件化的操作风险控制体系,提升管理层次,实时、连续、有效地控制;二要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确保对条线内的人员、产品、岗位、系统以及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并充分识别、及时报告和有效处置重大风险隐患;三是要前移风险控制关口,健全委派会计主管、风险经理和纪检监察特派员等组织体系,探索建立垂直化的管理体制,确保风险控制和监督人员独立、有效的履行职责;四是要改进考核评价机制,把风险及内控管理纳入考核体系,有效引导各级机构树立正确的业绩观;五是根据发展战略、业务规模和对风险的预测,灵活运用风险转移、分散、降低、规避等策略,完善风险缓释工具。

(四)在管理上,提高控制能力和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一是要加强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二是要重点加强对基层机构负责人的选配、考核、评价及日常管理,在强调品德、知识、业务拓展能力的同时,把管控能力作为

基层机构负责人选拔与评价的重要标准;三是要加强对员工队伍的管理、监督和约束,严格执行重要岗位轮换、强制休假等制度,认真开展员工行为排查等各项活动。

(五)在执行上,认真遵守各项制度,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操作风险管理不仅要与产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使经营者与风险承担者统一起来。同时健全内控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授权审批制度、业务操作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相关业务配套控制制度、突发事件控制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对各类业务的流程进行基于风险管理的再造。

(六)在信息技术上,完善现代管理工具,提高操作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一要推进信息技术建设,完善数据仓库,建立覆盖所有操作风险的监控体系;采用具有前瞻性的关键风险指标,提供早期预警;建立和保持信息交流机制,确保操作风险监测的全面性,运用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二要加快对营业网点的监控联网,实施远程、实时、集中监控,建立新的监督检查平台,提升防范操作风险的科技水平;三要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安全基础平台,确保与信息安全相关的资源、技术、管理等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预防能力,严防信息技术管理风险和案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董建军 刘楠 李金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导读[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 :1-60

【2】覃正 郝晓玲 方一丹.IT操作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20

作者简介:孙波涛,(1968年—),男,河北永清人,硕士研究生,办公室主任,经济师,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廊坊分行

第五篇:从内控角度看商业银行基层行的操作风险管理

从内控角度看商业银行基层行的操作风险管理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近几年均将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作为基础管理的重点之一。从总行层面,通过各种机制的建立,管理体系基本已形成。但从基层行来说,实际效果不甚理想。

为完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建立一个全面、完整、有效的内控管理体系,需要在以下方面建立自我约束机制:构建恰当的组织架构,营造科学的风险控制文化。这种组织架构如同一个三角的组织构架。三角的顶端是管理层,如分行党委。这需要管理层对本行的产品、业务过程和相关风险有全面的了解,而且要通过自身的语言和行动将经营管理的思路和风险文化逐步注入每个员工的意识中去。在三角的左下方是风险管理部门,该风险管理部门是广义的管理部门,在基层行目前机构设置方面可能涉及风险管理部、信用审查部、人力资源部和计划财务部等。该风险管理部门有五大任务,分别为传达、选择合格的员工、合作、激励机制、存档。三角的右下方是合规管理部门,合规管理部门做好内外部的沟通和协调,以后督的角色确保程序和政策有效执行、架构运行良好。

加强内控管理基本制度建设。

在制度梳理方面,笔者所在基层行分行甘愿花费半年时间去专项开展制度和流程梳理工作,其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依据行情,有针对性地分层次有计划开展,第一阶段侧重于摸清制度建设的“家底”,第二阶段则侧重于对有效制度逐条进行合规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梳理。二是通过流程图的构建去检验制度的缺失点和合理性,并将流程图逐步转化为体系文件,进行必要的穿行测试。三是将制度建设发展成为全员参与的工作,下发全行征求意见,再通过法律与合规部的网点走访等,最终形成经得起考验的制度体系,同时无形中传达了全行内控风险管理的导向。

在制度执行力方面,制定检查管理办法,明确检查的频次、方式和处罚细则,并运用合规监测手段进行制度设计缺陷和制度执行缺陷指标体系的分析,达到对制度建 设、制度执行和制度保障的评价。

在后期制度建设方面,通过制度约束和核心系统、全面合规管理系统的控制,将制度和流程梳理作为常规性工作来推进,每季度全行开展一次制度清理工作,每季度召开合规经理联系会议,不断总结制度建设成果。

完善权力使用制约机制。第一,完善内部等级管理,分别授权的制度,如成立6个月以内的支行行长仅有在分行已审批业务项下文件的签字权,无任何信用业务审批权。第二,完善集体议事制度,基层行应成立内控管理委员会、信用审批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集体议事制度,防止个人随意性和非理性行为对全行重大决策的影响。第三,完善离任审计和考核评价制度,高管人员在任职期满后,由上级行组成联合审计小组,对任期内合规合法经营情况、权力行使情况进行全面稽核。第四,提高业务主管部门对规章制度垂直管理的权威性,明确管理的基本原则,不得随意变通,不得越权行使。

强化内部控制的督查机制。近几年金融监管日趋审慎,笔者所在 的基层行也根据监管要求不断加强自查自纠的工作。从去年起,分行持续一年自觉自发地开展了“屡查屡犯”整改工作。一是明确思路、深化范畴、限时整改。全行力求实现以查促改、以改促建、全面检查、综合提升内控和案防管理水平的目标,通过不断收集、提炼和分析历次内外检查中出现的典型“屡查屡犯”问题及各条线重点或高风险环节问题,深化、细化“屡查屡犯”问题范畴。推进过程中,将每个问题落实到责任部门、责任人以及督办部门,制定整改进度表,要求限时整改。另外,还强调执行,完善机制,其成效显著。

确立鼓励主动发现和报告风险的基调。要求从风险管理条线、合规管理等条线,每季度各分行、各支行和各部门分别报送风险管理报告和合规报告,并要求各支行和各部门通过全面合规系统直接在线报送,便于总行管理层直接得到最前沿的第一手资料,简化报送的路径,减少信息的缺失,通过建立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间有效的分工和合作机制以及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缩短操作风险的汇报路径。

依据监管要求建立完善的内控自评体系。一是求全面,保证内控评价自评不留死角。二是求细致,保证内控评价自评不留漏洞。

三是求准确,保证内控评价自评做到有的放矢。四是求认真,保证内控评价自评能够全面促进支行的内控管理水平。基层行通过内控评价标准自评,从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隐患并加以整改,对检查中查出问题的违规操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警示全行,从而提高全行员工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和操作风险防控能力。

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坚持法规、制度、系统(科技)、人员、思想、道德控制一起上,协调并举、人机联动,疏而不漏。基层行应经过薪酬改革,把高层管理人员的收益增长目标同银行的经营目标结合起来。对员工的责任、业绩进行量化,评判优劣。根据市场化原则设置分支机构和内部岗位,干部任免基于业绩,强化考核与监控机制,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同时,增强员工职业品德培育和警示教育,提升内控与员工的价值联系关系度。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行程媚

中国会计报

下载关于商业银行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商业银行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7‟42号2007年5月14日)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为加强商业银行......

    浅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理工类毕业设计(论文)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分校名称 分校 教学点名称 分校 年级名称 2010春 专业名称 金融专业 课题名称 浅析商......

    浅析强化基层经营行操作风险管理(精选五篇)

    浅析强化基层经营行操作风险管理张跃银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始终在风险博弈中生存发展。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因操作风险导致重大资金损失的案件颇多,严重威胁银行和客户资......

    基层行操作风险防范建议

    基层行操作风险防范建议在我行的改革和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基层行案件濒发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仅给我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其社会形......

    基层行操作风险防范建议

    基层行操作风险防范建议 基层行操作风险防范建议在我行的改革和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基层行案件濒发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仅给我行造成了巨......

    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论文摘要:从操作风险的分类与特征入手,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一般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人力资本激励角度诠释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

    商业银行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湖中分理处董开雄 一、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方面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 问题一......

    银行基层行操作风险防范建议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在我行的改革和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基层行案件濒发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仅给我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