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以上海市为例
单克强
2012-11-28 10:32:00 来源:《海南金融》2012年第9期
摘要:住房公积金改革要着力于保值增值,促进住房公积金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多数职工住房筹资渠道的主要来源。由于资金管理专业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的差异,银行比公积金管理中心更能够支付缴存人较高的回报;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与资金经营管理分离,专门履行对公积金的政策监管。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高于商业存款的市场利率,对公积金存款利率设置保值的最低保障线。由于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要分离公积金贷款与存款的资金联系,将公积金经营风险转移到承办银行,实现公积金运行风险的可控。
关键词:经济金融,住房公积金体制改革
由于住房资金需求量很大,构建住房公积金制度以积累住房资金,从而提高职工购买住房的能力。国外住房公积金模式可分为强制储蓄型和合同储蓄型。强制储蓄型是通过国家法律和行政规定等强制性手段,要求雇主和雇员将雇员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定期存入指定机构,该机构以优惠贷款方式支持雇员住房消费,比如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合同储蓄为借贷双方通过契约筹措住房资金,日本的邮政储蓄模式和德国的契约模式都属于合同储蓄模式。中国1991年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1999年4月颁布实施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在2002年曾修订过一次,最近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已启动第二次修订工作。除对住房公积金的用途进行调整和强化监管外,还应当积极推进管理体制的改革。由于上海市对住房公积金管理比较规范,公积金数据的信息披露比较全面,以上海市为例能较好地分析我国当前公积金管理状况。
一、住房公积金运行基本情况分析
从1991年上海市在我国率先启动住房公积金制度,至2011年已经运行21年,上海市当年归集住房公积金499亿元,累计归集公积金3150亿元,2011年末公积金缴存人数达到450.2万人,累计为156.4万购房户发放公积金贷款,公积金制度为支持城镇职工购房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公积金对解决职工住房问题贡献较小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初衷,是为职工积累购房资金来源。我国经济呈长期稳定高速增长,职工收入逐年稳定增长,住房购买力不断提高。但从住房公积金归集购买力,即公积金归集与商品住房销售额比重看,在1997年达到最高的27.64%,而在2004年下降到7.71%,依靠公积金归集资金难以积累住房购买能力;从住房公积金使用购买力,即公积金提取额加上贷款与商品住房销售额比重看,在2000年达到最高的33.8%,而在2004年甚至下降到9.78%,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没有成为购买住房主要资金来源。住房公积金存款低利率政策,导致公积金对住房购买力严重贬值,职工收入的倍增都没有赶上房价上涨。在现行住房公积金体制和政策下,公积金对解决职工住房难有较大贡献。
(二)职工公积金购房能力下降
住房公积金归集21年,对于个人累计缴存将逐年增加,对住房购买能力必然是呈上升趋势,应当成为职工购房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职工对于住房公积金的缴存购买力,即人均累计缴存公积金与90平米普通住房售价比,不仅增加非常缓慢,而且在2004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反而下降,住房公积金累计缴存额很难赶上房价的上涨,缴存购买力到2011年仅5.78%。对于仅能够惠及部分缴存人的公积金贷款,按照当年户均贷款购买90平米普通商品住房,在1999年达到30.17%以后,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04年仅为17.04%。近年来有所增加但也一般都在三成以下,职工依靠住房公积金缴存离买房距离偏远,而依靠公积金贷款也难圆买房梦。
(三)当前住房公积金贷款是少数人受益
即使不考虑公积金缴存的退出人数,公积金贷款受益人数占缴存人数的比重也很低。从公积金贷款受益率,即当年公积金贷款人数与缴存人数比重看,2002年达到3.96%高点以后,出现拐点逐年下降到3%以下徘徊,在2007年和2009年,由于房价大涨出现两个公积金贷款购房高点,最高为5.05%。从贷款累计受益率,即公积金贷款累计人数与缴存人数比重看,在2009年最高达到37.47%后,出现拐点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于公积金贷款存在同一人多次贷款,以及存在公积金缴存人退出群体,因此贷款受益率尤其累计受益率将更低。从住房公积金体制运行21年以来,公积金缴存人大多数没有获得公积金贷款,多数职工仅仅是住房公积金廉价资金的提供者。
二、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的分析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类似于强制储蓄型,是政府用强制手段筹集住房建设和职工购房资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独立的事业单位”,具体从事住房公积金的行政管理、存贷款审批和管理、风险管控、资产保值增值、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和管理等业务[1]。公积金管理中心与缴存职工存在债权债务法律关系,归集资金除了发放房贷,资金的主体留存在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主要投放在国债、银行存款等安全资产,资金流动性仅是以城市为管理单位,采取自我循环的封闭管理模式。住房公积金为了低贷而实行低存,增值收益用于建立贷款风险准备金、管理费用和建设廉租房的补充资金。
(一)公积金没有强化惠民的定位
公积金对职工住房贡献较小,是因为对公积金性质没有强化惠民的定位,留下了对缴存人不公平性的制度隐患,阻碍缴存人参与公积金的积极性,因而制约了公积金规模的扩大,导致公积金对住房保障效果较小。由于制度安排没有从缴存人利益出发,因而对存款利率定得非常低,严重低于资产价格上涨幅度,甚至低于通货膨胀率,处于不断贬值的状态,而且对提取公积金设置了很高的门槛,广大职工看着自己的公积金在不断贬值无能为力。由于住房公积金规模没有迅速做大,而且公积金管理中心的风险管理水平也不高,导致住房公积金大量闲置在银行。据2008年末全国数据,公积金存款余额12116亿元,贷款余额仅6194亿元,存贷比仅51.12%。由于住房公积金在客观上没有惠及大多数缴存人,如果说合理避税对高收入群体参加公积金还有一点吸引力,而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甚至把公积金看成政府的收费,住房公积金在不断贬值下成为缴存人的捐款和奉献。
(二)公积金所有人的权益分离
公积金积累资金购房能力难以提高。这是因为公积金所有人权益没有得到重视和保护,所有人的公积金缴存人与管理人的公积金管理中心存在权利倒置,管理人对公积金实质上行使了金融企业法人的权力,而所有人对公积金归集、运用、收益的制度和管理中没有任何话语权,管理人不可能会对缴存人尽责的动机。一是公积金所有人对管理人缺乏约束。公积金怎么用、贬值怎么办、风险怎么防等,成为与公积金所有人不相干的事。比如,管理人拟大量利用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据住建部2010年在28个城市启动试点,申请贷款额度共约493亿元。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本无可厚非,但未见管理人对支持保障房的公积金保值增值的论证,也未见管理人在贷款风险防范任何的制度安排,反映了管理人对公积金只能是从自身需要来考虑,不会顾及到公积金缴存人的意愿和利益。二是公积金管理中心成为利益主体。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住房行政部门的代理人,与住房行政部门存在上下级和利益共同体的关系,住房公积金由住房行政部门制定政策(立法规),而公积金中心既是监管人又是经营支配人,实际上形成了立法、监管、经营一体化,公积金管理中心成为公积金的利益主体,公积金成了管理人低成本集资的小金库。如果说我国基本制度难以分离立法与监管,那么就必须分离对住房公积金的监管与经营,否则,对于住房公积金出台的任何制度,都将会有利于公积金管理中心而有损于公积金缴存人。如果对住房公积金管理没有新的制度安排,就不会改变公积金缴存人资金不断贬值的状态。
(三)公积金保值增值与风险防范
现行住房公积金体制下,公积金面临不断贬值的风险,基本不存在增值的可能,防范公积金的案件风险,控制公积金的投资风险,是当务之急。公积金不能增值就难以做大规模,而风险原则也将减少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贷款,从而制约了公积金发挥对广大缴存人住房保障的作用。一是对公积金管理人缺乏必要的制约。近年来,发生了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朝阳分中心原主任刘毅腐败案、云南省丽江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原主任王琼英腐败案、河北保定3亿元住房公积金被挪用等事件。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公积金的统一监管,强化对公积金中心负责人的制约,积极消除属地化监管的弊端。二是公积金利率机制偏向高收入群体。实行低成本吸收存款和低利率发放贷款,按照贷款风险管理对偿还能力的要求,住房公积金贷款发放应当优先高收入家庭,而当前高房价又使低收入家庭买不起住房,公积金贷款成为了高收入家庭的特权。广大低收入家庭公积金存款在不断相对贬值,而少数高收入家庭享受公积金贷款优惠利率,形成低收入家庭补贴高收入家庭的“逆向”机制。三是对公积金防范风险应当是重中之重。由于对公积金的管理不够严密,出现了个人利用公积金贷款炒房的现象,给公积金带来较大的风险。有人提议对闲置的住房公积金,是否可以进入资本市场实现增值。笔者认为必须禁止公积金进入资本市场,不仅因为资本市场还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而且公积金管理中心也不具备合格代理人主体性质,并且公积金存在委托人和受托人职责不清的双缺位,进入资本市场必然会遭受重大损失。
三、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离不开对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性质定位。可以归纳为三种主要观点:一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承担好监管职能,并拓展信贷管理和资金营运等金融职能;二是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定位于政策性金融机构,改变目前住房公积金中心的“事业单位”性质,将其发展成为吸收公积金存款、直接发放公积金贷款的金融机构;三是剥离公积金管理中心目前所具有的经营职能,使之从金融机构转变为一个纯粹的不受部门利益牵制的监管者,将运作交由有信誉的专业公司承担[2]。第一种观点将强化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监管与经营职能,目前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的弊端将进一步放大。第二种观点是弃本求末,既要再组一个建新的公积金监管机构,又要强人所难把公积金管理中心转为金融机构。第三种观点比较符合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实际,笔者建议对公积金专业管理可以交由承办银行,这样既体现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的延续,又利用银行资金经营和风险管理的专业能力,实现住房公积金的保值增值和风险控制。
(一)强化住房公积金惠民的定位,努力扩大公积金规模
对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强化住房公积金专款专用,用于职工自住住房的购买、建造、翻建、大修等方面,逐步实现住房公积金由“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的转变。但改革的出发点是要强化住房公积金惠民的政策定位,保证公积金缴存人资金的合理回报,以促进住房公积金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职工住房筹资渠道的主要来源。一是公积金存款利率应当高于资金的市场利率。由于公积金具有个人强制储蓄属性,而且公积金存款具有明显的长期存款性质,从住房公积金政策的惠民出发,就应当给予公积金存款较高的优惠利率。建议公积金存款利率必须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可以适当高于同期长期债券利率,并对公积金存款利率设置保值的最低保障线,这样可以促进居民参与公积金的积极性。二是由政府对公积金贷款提供补贴。公积金贷款优惠利率的资金补贴,不应该来自公积金缴存人,公积金不应当定位一些人补贴另一些人的“互助基金”,更不是低收入者补贴高收入者,而应该是由政府财政贴息的“普惠基金”,以及政府规定承办银行对公积金贷款的合理让利。建议政府建立住房保障的专项基金,对公积金贷款利息进行补贴,优先资助符合享受保障性住房条件的家庭。
(二)分离公积金的监管与经营,保护公积金所有人权益
住房公积金参与者及利益关系中,存在公积金管理中心、承办银行、缴存人三方,公积金管理中心代表政府的政策监管,承办银行提供公积金的金融服务,缴存人是公积金的所有者和受益者。因此公积金体制改革的关键点是,公积金管理中心不是成为政策性金融机构,而是分离对公积金经营管理的职能,这有利于履行对公积金的政策监管,更好地保护缴存人的所有者权益。一是要分离住房公积金的监管与经营职能。应当创新住房公积金运作体制,公积金管理中心专门承担公积金的政策监管职能,将公积金的经营职能分离出来交给承办银行,与承办银行不再是资金的委托管理关系,转为公积金缴存人与承办银行的委托管理关系。二是明确对公积金缴存人服务的定位。公积金管理中心承担公积金的政策服务,负责对公积金的归集管理和资金运用审核,对承办银行的公积金经营进行监管;承办银行承担公积金的金融服务,负责对公积金账户设计、记息和结算,为缴存人提供公积金贷款等金融服务。在对公积金缴存人提供服务的制度设计上,公积金管理中心与承办银行应当是相互制约关系。比如,公积金贷款优惠利率来自财政贴息和银行让利,就可以设计成公积金中心与承办银行的相互制约和博弈。
(三)转移分散公积金管理风险,保障公积金保值增值
住房公积金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目标,应当着力于公积金的保值增值,以及转移和分散公积金管理风险。一是促进公积金保值增值。要保障公积金的保值增值和缴存人的高回报,也决定了公积金应当交由承办银行经营。因为缴存人的高回报意味着公积金的高风险,如果由公积金管理中心经营公积金,或者是对公积金进行高风险投资,很可能造成公积金的重大损失;或者是由于受到资金经营和风险管理能力的限制,将公积金存入银行成为资金的二手中介,难以为公积金缴存人提供较高的利率。而银行具有较高的资金专业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能够支付缴存人较高的利率和承担较高的经营风险,比如银行理财产品就向客户支付了较高的回报。二是转移公积金管理风险。市场原则是利率高存就应当与高贷、高风险匹配,建议分离公积金存款与贷款的资金联系[3],将公积金风险转移到承办银行,实现公积金运行风险的可控,保障公积金缴存人的利益不受损害。三是分散公积金管理风险。对公积金由各承办银行管理也有利于分散风险,公积金缴存人与承办银行是特殊委托关系,公积金存款属于承办银行的负债,进入缴存人个人的专用银行账户,政府委托银行承办公积金贷款,按照商业房屋贷款的风险管理程序办理,公积金贷款额度控制应当与缴存期和缴存余额挂钩,承办银行给予适当和合理利率折扣。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或者初次办理公积金贷款的缴存人,贷款利率可以分档次享受政府的财政补贴。
参考文献:
[1]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房公积金分会.住房公积金制度定位和管理体制研究[J].中国房地产,2010(10):115-118.[2]李汉宗.从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与改革到符号与功能[J].消费导刊,2010(8):47-48.[3]单克强.对我国住房保障体制的探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3):54-55.
第二篇:住房公积金管理
关于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使用组织机构代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7日
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它城镇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中央、省及外地驻石单位,各县(市)区住房公积金管理部,县(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区分局:
为贯彻落实《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使用组织机构代码的通知》(建保[2008]33号)精神,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进组织机构代码在我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的应用,加强和规范住房公积金信息化管理,提高行政执法能力,现就在我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使用组织机构代码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是依据国务院有关要求在全国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组织机构代码具有终身不变性、唯一性、准确性等特点,在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中推行使用组织机构代码,有利于规范住房公积金信息化管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有利于加强住房公积金缴存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各单位、各部门应高度重视组织机构代码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的推广使用,协调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二、新开户单位在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时应提供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
复印件;已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的单位,缺少单位组织机构代码有关信息的,单位应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复印件补充登记有关信息;对不能提供的,应及时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凡未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或代码证书失效(未年检或证书过期)的单位,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三、从2011年1月1日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年检、变更或注销其机构代码证书时,应要求单位提供公积金管理机构出具的《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证明》。对未提供《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证明》的单位,暂不受理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年检、变更或注销。
四、公积金管理机构应充分利用全国组织机构代码共享平台,及时了解单位设立情况,定期交换相关数据和信息,对未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的单位,要督促其按规定办理缴存登记手续。对不按期完成住房公积金使用机构代码登记或登记信息不准确的单位,将不作公积金基数调整审核,不予受理该单位职工住房公积金支取、贷款申请。
五、各级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公积金管理机构在进行数据交换时,要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规和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未经许可,不得将双方共享数据向第三方提供,以保证国家基础信息资源的数据安全。
附: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证明
石家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石家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一0年十一月二日
附件:
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证明(存根)
(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为:)已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缴存至年月。
石家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年月日
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证明
为:)已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缴存至年月。
石家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年月日
第三篇: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与监督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与监督体制改革的思考
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与监督体制改革的思考 湖南省住房公积金监管办厅
胡建功
岳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刘彬
(2010年9月14日)
1999年4月3日国务院颁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其他设区的市、地、州、盟设立一个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住房公积金管理运作,在县(市)设立分支机构实行垂直管理。《条例》还规定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住房公积金行政监督的主体。《条例》确定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与监督体制,对促进住房公积金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经过十年的时间实践,现行的管理与监督体制与住房公积金事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渐突出,需要进一步改革、调整和完善。现就笔者思考的问题做一简述。
我国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借鉴了新加坡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成功经验。在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与监督体制的设计上同样体现了新加坡的特点,如实行管委会决策和设区城市进行垂直管理是新加坡的国情所决定的,新加坡是一个法制比较健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型国家。而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成分比较复杂,经济结构升级,经济转型的时期,经济总体欠发达,特别是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处于一个法制化建设初期,政府、组织以及个人的法制化意识有待加强;特别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层次较多,越往顶层行政权力越大,调控能力越强。我国的国情决定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与监督在借鉴新加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要进行体制创新,对现行体制作进一步调整。基本构思:将部、省两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行政监督,设区城市垂直管理的管理与监督的体制,调整为国家设立专门监管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垂直管理,市、县负责运作的管理和监督体制。上述调整思路主要基于以下思考:
一、现行监管体制存在的不足
1、监管的组织体系发育不完善。缺位、错位比较严重。目前,监管的组织体系主要有三块:一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住房公积金监管司,省级监管办和地市级管委会,这属于垂直主管住房公积金监管机构;另一块是各级财政、审计、建设、人民银行等部门,是专业监管住房公积金机构。第三是监察纠风等职能部门的违纪监管。在过来的监管实践中,由于这三块都有监管责任和义务,很多的时候,监管就出现了严重的错位。一是政出多门,主体缺位。多个部门都有红头文件,都可做指示,而住房公积金的垂直主管部门却因势单力薄,人少事多,位低权轻,无法承担主体监管责任,只能参与配合其他专业监管部门开展监管。二是职能交叉,重复监管。各监管部门出于部门利益,对同一个问题,同一件事,你处罚了他还要结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工作。三是缺乏交流和合作。各监管部门在监管工作上没有形成信息交流机制,对各自监管的事宜互不沟通,都想把握“王牌”或者互不买帐,严重影响监管效果。
2、监管的法制基础比较薄弱。对住房公积金运作管理实施监管必须有十分明确、完整和有效的法律法规依据,毕竟住房公积金的运作管理涉及金融、经济、房地产、法律、会计、信息技术、财政、税务等许多方面。从目前来说,一是适用、针对自身的监管法规零散单一。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五章中有6款关于监督自身和《住房公积金行政监督办法》(共35条)以及各省的《办法实施细则》和《关于建立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监督的规定,单个的监督提法散见于有关文件当中,设有完整和有效的监管法规,不能形成强势监管。二是监管外化的有效性和刚性欠缺。在对缴存不开户的问题上,《条例》只规定了强制执行和1—5万元的罚款,而对应缴多少公积金,具体标准是多少,没有赋予检查审计缴存单位工资报表的权利,更没有查封、冻结,强制划转的权力。《住房公积金行政监督办法》也存在内容笼统,监管部门责权不明确与监管程序不具体的问题,难以与住房公积金管理运行的精准相适应,特别是对住房公积金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刚性不足,大多以建议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演化为一种间接监管。三是套用的监管规章过泛。由于自身的监管规章不足、主体解释缺乏,大多须选择其他类似或接近的法规,造成依据过分或牵强。很多时候还要削足适履,生搬硬套。
3、缺乏一套科学严密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方法,监管工作处于被动性状态,监管权威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与监管机构没有建立统一相容相通运行系统,基本上采取报送数据、报表的形式,其可用性差,真实性难以保证,所以监管机构的非现场监管方法体系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非现场监管和现场监管相结合的现代监管方法体系没有建立起来。而现场监管又由于人力、物力及技术的不足,现场检查多为青蜓点水,很难发现问题。且基本上是事后监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超前性和预警性。更重要的是对监管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没有有效手段和措施,不能对违规违纪问题作出相应的处理,监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受到严重影响。
4、没有实行标准化监管和系统性、持续性监管。在住房公积金资金日益累积和放大的情况下,住房公积金运行管理在遵循一个《条例》的前提下,全国住房公积金的监管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监管模式,并对住房公积金的运作管理进行系统性,持续性管理。目前,全国住房公积金的监管基本上是分散性的和孤立性的。各省、各地市监管的内容、重点、方式、目标、要求都千差万别,并且实施的监管很少具有连续性,造成监管内容不全面,监管标准随意,监管操作的规范性、法制化程度不够,很少有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监管。并表监管等持续性监管手段没有建立起来,缺乏灵敏、准确、高效的监管信息系统,无法实现全过程的系统监管。
二、实行部级监管的可行性
所谓部级监管是指将原有省一级监管职能上收归并到(国家)部级,再由部级以片区的形式设立监管派出机构,形成统一、严密、专业的主体监管体系。实行部级监管具有较好的操作性。
1、以现有监管制度为基础进行提炼完善。住房公积金监管实践了10多年,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最终还是确保了资金的安全。各地在适应发展需要的同时,对住房公积金监管进行创新和改革,证明是有效的。因此,有大量宝贵的制度经验可总结。这些经验和做法在实行部级监管后,由部里进行整合、提炼、完善后,统一发布实施,将成为最有力、最有针对性、最富成效的监管,彻底解决监管制度上的不统一性问题。
2、以现行基本框架为基础进行快速转轨。通过多年的发展,国家和省级监督管理已基本形成了框架,这一框架为健全住房公积金监督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只需要将省级监管权限上收,加强部级监管力量,在全国以片区为单位划分监管辖区布设派出机构,强化监管手段,消除基层监管空缺,将监管纳入常态化轨道,使监管的重心向业务一线转移,就可实现监督机制的完善。可以说,在现行监督机制的基础上稍作调整既无阻力,又没有改革成本,更不会产生转轨空档,部级监管如风行水上,水到渠成。
3、以现有理论成果为基础进行构建创新。近年来,住房公积金理论研究异常活跃,也取得了许多优秀成果。比如监管与运作分离理论、三级监管体制理论、行政与事业职能分离理论、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理论、系统控制论等等,都较为成熟,也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在行业也获得了普遍认可,这些研究成果为构建行业监督新机制,提供了充分有力的理论支撑。
4、以现有监管手段为基础突出加压立威。全国各省在过来的工作做了很多有益有效的监管探索。但普遍存在监管效果不佳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地方政府的干预和影响,很多时候是力不从心。实行部级监管后,通过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强化指导、监督、检查、审查、处罚、追责力度,树立监管权威。这主要基于:一是监管形式更独立,有效避免监管上的“政出多门”,保证监管一步到位;二是监管方式更专业,保证监管更有深度和密度。三是监管权威更有效。保证监管富有成效,有利于解决、处理监管问题,落实责任追究制。
三、现行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的不足
其一,机构性质千差万别。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事业单位”,有的是“收支两条线”,管理费用完全自收自支,没有纳入当地市级财政支出预算,而有的地方定为参照公务员系列管理的事业单位,还有的是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有的还挂靠在行业(铁路、煤炭、钢铁等)属于企业单位;有的建立激励机制,工作出色予以奖励,有的经费控制严格,经费与工作好坏、工作量大小不挂钩。同样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人事管理、经费管理和业务管理上出现很大的反差。
其二,各自为政,潜藏干预。一方面属地管理埋下了行政干预和影响的可能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市级政府领导下的“事业单位”,市政府往往把其当作一个管理部门,按照政策意志制订符合当地需要的政策、办法,甚至挤占挪用住房公积金,而作为下属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只有服从照办。另一方面属地管理造成各拉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省内住房公积金政策不统一。在各城市间,没有统一的规范流程,没有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五花八门;住房公积金贷款有的全权委托银行发放,有的中心自已做;有的手续简便,有的繁杂。就连起码的财务核算方式,是采用“收付实现制”,还是“权责发生制”,也没有统一。属地管理也造成了一些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之间的不平衡,甚至不平等。
其三,抗风险力弱。由于体制是封闭式分散管理,造成资金不均衡,形不成资金规模效应,造成资源浪费,削弱了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用。目前住房公积金资金以设区城市为单位,实行属地管理,只能在设区城市区域内流动,不能在更大范围内流动。资金盈余,不能在省域之间互通有无,有的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滞后,资金不能充分使用、而有些地市、则无资金发放个贷、造成资金短缺。这种集中度管理较窄的体制,致使资金分散,无规模可言,导致抗风险能力较低。
其四,机构运转矛盾。住房公积金业务活动中,涉及决策、管理、监督、运作等方面。目前在机构设置上划分为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机构三大系列。决策机构只在设区城市设立,代表同级政府履行决策职能,纵向上没有上下联系。按照“管委会决策,中心运作,银行专户,财政监督”的原则,住房公积金行业实行决策、监督、管理三分离的现行体制。由一个与监督和管理没有直接联系的虚设机构履行决策职能,造成市管委会的决策不被管理中心和省级监管部门认可,决策形同虚设。将监督职责赋予一个没有上下级隶属关系、也不履行决策职能的省级业务指导部门履行,监督的针对性和效果也极不理想。许多监督在年终也只能是走马观花,造成监督的权威大打折扣。管理中心虽然隶属于同级政府,但政府却不能直接决策和监督,逐渐成了政府的“弃儿”,逐步被边缘化。
其五,管理中心出现“孤岛”效应。从国家行政权力层次上看,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市级政府、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五级中,只有市级这一层设有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其他层级的政府机构都没有设立。从纵向看,上下不惯通,行业管理渠道不畅;从横向看,各市管理中心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缺乏联系,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成为管理环节上的“孤岛”,没有形成有效的统一管理体制和机制。
其六,决策职责流于形式。一是决策缺乏一定基础。住房公积金实行管理委员会决策,中心运作管理。管委会是个高规格的虚设机构,中心是办理业务的实体机构,决策机构没有对管理运作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和具体掌握,未具备决策的坚实基础,使决策的权威和质量大打折扣。二是管委会决策方式比较简单。一般仅限于开开会议、听听汇报,发发纪要,基本流于形式;且其会议决策难以形成一种制度,有的一年开一两次会议,甚至有的一年开不了一次管委会。三是委员作用难以发挥。管委会没有专设机构(如秘书处等)和场地,平时不开展工作,不能给委员们提供更好的专业服务和工作条件,难以调动委员们的热情和责任感。加上委员们都是兼职,平时忙于本职工作,很难通过业余时间获得有关住房公积金的信息,即使偶尔召开的会议,也很难保证参加,即使前来参加会议也只是例行手续,对住房公积金管理运作难以发表有效的意见和建议。四是管委会与政府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区分其职责,很多时候决策变为行政领导意志。
四、实行省级集中管理的可行性
所谓省级集中管理就是以一个省级区城设立一个管理中心,(或管理局)对全省住房公积金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在省内实现统一决策、统一制度、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组建由省政府直接领导的省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或省住房公积金管理局),负责对全省的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行使全省住房公积金的决策权,制定住房公积金相关政策,统一全省范围内的住房公积金资金调度;市级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和县(区)管理部都作为住房公积金经办机构,只负责住房公积金的业务运作。政策制定、监督管理由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管理局)负责。
实践证明,以设区城市垂直管理的体制,对促进住房公积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住房公积金事业快速发展、资金规模日益扩大,管理要求越来越高,现有体制已不相适应。如果建立全国垂直管理体制,实行行业条管,既可以保障政令畅通,又便于规范运行,还可以排除地方政府的行政干扰,有效防范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制度的的整体优势,实现行业人才物等资源的最佳配置,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制度的保障能力。但从当前看,住房公积金组成部分仍来源于地方,离不开地方政府的行政推动和支持,服务与地方,实行全国行业垂直管理条件尚不成熟。如果考虑在省以下实行行业垂直管理,还是可行的。
第一、全国正在进行省财政直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省级对市、县的宏观调控能力大大增强,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财政补贴部分有更多的保证。
第二、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正在考虑全国或全省范围内进行统筹,以提高资金的规模效益。
第三、实行省级集中管理,能较好排除市、县政府的行政干预,减少挤占挪用资金的现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第四、市县住房公积金机构调整改革为省级集中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积累和创造了许多科学有效的管理经验。
第五、目前,县、区住房公积金已经整体纳入设区城市统一管理,已形成了市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只要将设区城市管理机构整体上收至省,即可实现全省(自治区)范围内的垂直管理。调整程序较简单,阻力较小,操作性强,成本较低,短期内可以完成。
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是解决目前管理中心无主管部门的问题。省级机构承担住房公积金行政管理职能,负责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政策和内部管理规定,负责内部稽核检查和资金安全监督。
二是减少监督层次,有利于部级集中监管。现有的监管体制省一级力量十分薄弱,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省级集中之后省级形成管理机构,为部级监督提供集约式的监督对象,改目前部级监管342个中心为30个省级管理中心,全面提升监管效能,切实增强监督的有效性。
三是省级集中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以设区城市为单位,所提风险准备金严重不足,加之其管理水平又参差不齐,抗风险能力不强。省级集中可优化配置全省人才物,提高抗风险能力。
四是极大发挥资金规模效益。省集中管理资金至少在400亿以上,各市资金归集是刚性增加,但在使用上由于各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用率差别很大。有的地方资金供不应求,有的地方资金短缺。省级集中之后,可以在全省范围内进行资金调节余缺,解决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第四篇: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
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的通知
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的通知
建金[2011]44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通知》(银发[2011]84号),现就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调整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从2011年4月6日起,上调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当年归集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上调0.1个百分点,由0.40%上调至0.50%;上年结转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2.60%上调至2.85%。
二、从2011年4月6日起,上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五年期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0.20个百分点,由4.50%上调至4.70%;五年期以下(含五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0.20个百分点,由4.00%上调至4.20%。
三、从2011年4月6日起,开展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城市,贷款利率按照五年期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浮10%执行。
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立即将本通知转发相关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执行。对利率调整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报我部。
附表: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调整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一年四月六日
第五篇:住房公积金管理规定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规定的通知
(厦府〔2008〕38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厦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规定(修订)》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
二OO八年十一月八日
厦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维护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城镇在职职工,均应缴存住房公积金。
本市城镇单位聘用进城务工人员,单位和职工可缴存住房公积金。
第三条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称管委会)是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决策机构。管委会授权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具体负责会议筹办和决策事项督办工作。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称管理中心)负责本市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运作。
第四条 管理中心应当与管委会指定办理住房公积金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以下称受托银行)签订委托合同,由受托银行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结算等金融业务和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缴存、转移、封存、托管、归还等手续。
第五条 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和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
单位合并、分立、撤销、解散或者破产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住房公积金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以及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转移或者托管手续。
单位名称或者地址等信息变更,单位应当自发生上述情况之日起30日内到受托银行办理信息变更手续。第六条 单位新录用职工的,应当自录用职工之日起30日内到受托银行为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或者转移手续。
职工姓名或者身份证号码变更的,单位或者职工应当自发生上述情况之日起30日内到受托银行办理信息变更手续。
第七条 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且不符合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的,单位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30日内,向管理中心申请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托管手续。
职工不符合住房公积金托管条件且停止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单位应当自停止缴存之日起30日内,到受托银行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封存手续,待恢复缴存后,由原单位自恢复缴存之日起30日内,到受托银行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解封手续。
第八条 住房公积金的月缴存额,是以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分别乘以职工和所在单位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之和。
第九条 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为职工本人上一月平均工资。职工上一月平均工资,是指职工上一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的月平均工资。单位新录用职工的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随职工工资变化调整,每年调整一次。单位应当于每年7月1日前到受托银行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的调整手续,调整后的缴存基数在当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内不予变更。
第十条 单位和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可根据本市经济发展水平作适当调整。具体缴存比例,由管委会拟订,经市人民政府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同一单位内所有职工均应当执行相同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
第十一条 住房公积金缴存设定上、下限,具体由管委会每年公布一次。第十二条 单位应当按月、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不得逾期缴存或者少缴。
上一经营亏损,或者经地方税务机关批准缓缴养老或失业保险金的单位,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讨论通过,并经管理中心审核,报管委会批准后,可以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或者缓缴住房公积金;待单位经济效益好转后,再恢复到规定的缴存比例或者补缴缓缴。降低后单位和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均不得低于5%。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或者缓缴住房公积金的期限每次不超过一年。到期需延期的,单位应当重新申请。第十三条 单位发生合并、分立、撤销、破产、解散或者改制等情形的,应当为职工补缴以前欠缴(包括未缴和少缴)的住房公积金。
单位补缴住房公积金,根据实际采取不同方式确定:单位从未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按照国家、省的有关规定补缴,补缴有困难的,可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确定补缴时间。单位已缴存住房公积金,但未按照规定的职工范围和标准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应当为职工补缴。
单位不提供职工工资情况或者职工对提供的工资情况有异议的,管理中心可以按照本市劳动、司法部门核定的工资,或者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全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
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取本人的住房公积金:
(一)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二)离休、退休的;
(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四)出境定居的;
(五)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且户口迁出本市的;
(六)非本市户籍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不在本市就业且离开本市的;
(七)偿还购买自住住房贷款本息的;
(八)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提取支付房租的;
(九)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
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三)、(四)、(五)、(六)、(九)项规定提取住房公积金的,应当同时注销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
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一)、(七)、(八)项规定提取住房公积金的,可以同时提取职工本人及其配偶的住房公积金。
符合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职工本人及其配偶可以在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一年内提取一次各自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累计提取总额不得超过实际发生的住房支出。
符合本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且按年偿还住房贷款本息的,职工本人及其配偶可以每年提取一次住房公积金,以转账方式从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转入借款人贷款账户,且累计提取总额不得超过应偿还的贷款本息额。提取的住房公积金优先用于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
符合本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且委托逐月自动归还住房贷款的,依照我市逐月提取住房公积金归还个人住房贷款的有关规定执行。
符合本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的,职工本人及其配偶可以每年提取一次住房公积金,提取金额不得超过应支付的房租额。以前未提取的,不累计计算提取金额。具体比例由管委会根据我市具体情况拟订。
第十五条 职工满足下述条件之一的,可以提取本人的住房公积金。职工如有未结清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应当先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本息。
(一)职工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
(二)职工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后,连续满二年未重新就业的;
(三)职工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并造成生活严重困难的;
(四)职工因本人、配偶及其直系血亲发生福建省劳动社保部门规定的特殊病症,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
第十六条 职工符合规定情形提取住房公积金,应当经所在单位核实盖章后,向管理中心申请。管理中心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作出准予提取或者不准提取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准予提取的,由受托银行办理支付手续。
第十七条 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本市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时,可以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职工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贷款前缴存住房公积金达到规定期限;
(二)自有资金付款不低于规定比例;
(三)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贷款偿还能力;
(四)无可能影响贷款偿还能力的债务。
前款第(一)项中的规定期限和第(二)项中的规定比例,由管理中心拟订,经管委会批准后公布执行。
第十八条 受托银行应严格执行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和使用的有关规定,按照与管理中心签订的委托合同约定办理业务,并向管理中心提供有关业务资料。
第十九条 管理中心与受托银行、受托银行与单位应当定期进行对账。
管理中心和受托银行应当向职工、单位提供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的查询服务。
第二十条 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应当对本单位建立和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十一条 管理中心应当每年定期向市财政部门和管委会报送财务报告,并向社会公布上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和使用情况。
第二十二条 管理中心应当依法接受市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审计结果由市审计部门定期公布。
第二十三条 市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并向管委会通报。
第二十四条 管理中心和职工有权督促单位按时履行下列义务:
(一)住房公积金的缴存登记或者变更、注销登记;
(二)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转移、封存或者托管;
(三)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
管理中心对单位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配合并如实提供相关资料。
第二十五条 职工与单位发生住房公积金争议,当事人可以与单位协商处理,或者由所在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协商或者调解不成,当事人可以向管理中心投诉。职工向管理中心投诉要求单位补缴住房公积金的,应当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1年内提出书面申请。逾期的,管理中心不予受理。
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不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的,或者单位逾期不缴或者少缴住房公积金的,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由有关部门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第二十六条 单位不按照规定为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转移、封存、托管手续,或者拒绝为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进行核实盖章的,职工可以向管理中心投诉,或者凭有效证明材料,直接向管理中心申请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转移、封存、托管及住房公积金提取审核等手续。
第二十七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第二条规定以外的单位及其职工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的,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1992年4月8日颁布的《厦门市公积金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发布部门:厦门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8年11月08日 实施日期:2009年0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