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竹产经济,助力精准扶贫
发展竹产经济,助力精准扶贫
——浅析隆文毛竹产业发展模式及思考
隆文镇党委书记 陈 宁
作为隆文镇普遍种植的一种经济作物,毛竹不仅具有生长周期 短、再生性强的特点,而且用途也很广泛,竹材可以加工制作各种手工艺品、胶合板材,竹笋可以使用,竹林还可以发展景观旅游,可以说,竹林的经济和生态价值都很高。作为梅县区的毛竹种植大镇,隆文拥有丰富的适宜发展毛竹的山地资源,发展竹产业也有一定的基础,目前,14个行政村中就有7个村种植有毛竹,在新形势下,加快毛竹产业发展不仅是开发山区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具体举措,更是促进群众增加经济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结合我镇实际,我认为大力发展毛竹产业,应当加快毛竹产业化进程,使毛竹产业成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
一、毛竹产业的基本现状
隆文镇隶属于梅州市梅县区,距离城区70多公里,辖区总面积114.3平方公里,辖14个村,1个居委会,人口2.5万人。境内峰恋起伏,沟壑纵横,海拔落差大,雨水丰足,非常适宜于毛竹的生长,梅州、潭江、卢溪等7个村种植毛竹3400多公顷,这些地方生长的毛竹具有竹厚空小的特点,因而所加工的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当前,隆文镇毛竹加工产业以家庭作坊为主,主要加工牙签、竹椅、竹席等产品。
二、发展毛竹产业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在镇、村干部以及竹农的共同努力下,毛竹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毛竹产业的效益认识不 足,重视不够,对毛竹加工企业发展的引导力度不够,在具体工作中,缺乏主动性、灵活性,合力扶工氛围不浓;
(二)思想观念相对陈旧。竹农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观念普遍存在,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培育积极性不高,对基地投入依赖政府的补助,缺乏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毛竹产业的发展;
(三)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竹制品加工大部分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实现,生产、管理都较为粗放,未能引进一些深加工企业,造成“产品加工不深、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好、竞争能力不强”的局面。
三、发展毛竹产业的几点思考
(一)增强政府推力,助力精准扶贫。隆文镇地处山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信息不灵,部分竹产区农民还仍维持着“种粮为吃饭、种竹为吃笋、养牛为耕地、养猪为过年”的小农经济,缺乏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毛竹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积极的引导、扶持和推动。首先,要建立组织。成立隆文镇毛竹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毛竹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措施,协调从事竹业开发工作有关单位之间的关系,形成工作合力。其次,可以借力当前精准扶贫的契机,引导贫困户积极发展毛竹种植,在坚持“自愿、合法、有偿”的前提下,鼓励他们采取自愿联合、入股分红、有偿流转和委托管理等方式,推进适度的规模经营,着力创建竹产业专业合作社,助力产业发展农户增收。
(二)支持龙头企业和示范家庭林场的发展。积极引导乡贤企业回乡投资发展毛竹产业,项目资金向带动能力强、规模大、前景看好的竹制品加工龙头企业和规模化的现代家庭林场倾斜。对促进林地流转,示范带动能力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给予适当奖励。与此同时,要积极培育名优品牌,鼓励企业加大企改投入,创新产品研发,带动竹产业的全面升级,促进竹制品加工由粗放加工向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转变,逐步提高产品档次,促进综合效益的提升。
(三)加强专业有效服务。镇干部要深入农户宣传,引导发动群众积极支持和投入毛竹产业的发展,解决发展中突出问题和有关矛盾。镇林业站和林业工作者,深入到村、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努力解决毛竹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同时,加强林政管理,严肃查处破坏山林案件,切实维护毛竹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认识,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意识,促进竹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培育毛竹基地,有序扩大基地规模。在充分发挥毛竹自然扩鞭能力的同时,积极开展人工造林,凡宜于生长毛竹的荒山荒坡、低产低效林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鼓励优先发展毛竹。
(五)借助政策东风,发展竹林观光。结合当前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契机,促进竹文化与生态旅游开发有机结合,以隆文现有的绿窟潭、蒲风故居等景区景点为依托,串珠成链,在竹林面积较大、相对较集中的区域,挖掘竹文化资源,建设休闲观光基地,积极发展竹区“农家乐”,带旺竹林生态旅游。
只要全镇紧紧围绕“扩大毛竹种植面积,做优毛竹产品质量,服务精准扶贫”这个中心,积极扶持毛竹产品加工企业,总结推广开发经验,就能努力在“十三五”期间把隆文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毛竹产业大镇、强镇。
第二篇:精准培训助力精准扶贫
精准培训助力精准扶贫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由县委组织部、县农牧局和县扶贫办共同组织的瓜州县助推产业扶贫村干部培训班在瓜州宾馆举行了开班仪式。
本次培训是按照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甘肃省农牧厅、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甘肃省助推产业扶贫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甘肃省助推产业扶贫村干部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深度贫困村村干部的政策落实水平、服务带动能力和扶贫攻坚本领,确保设施农业、中药材产业、肉羊产业和棉花等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政策措施落地生根而举办的,重点围绕我县特色优势产业助推脱贫攻坚政策措施、戈壁农业技术及中药材、棉花、肉羊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精准培训,拓展工作思路,提升落实扶持政策和服务带动特困户脱贫的能力和水平。
参加此次培训班的学员有六个移民乡镇24个深度贫困村的村主任、村书记、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队长,共96人。(瓜州县农牧局 俞雷)
第三篇:发展农村电商 助力精准扶贫
发展农村电商 助力精准扶贫
——大名邮政分公司服务农村电商工作纪实
近年来,河北省大名县邮政分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自身的网络平台和物流优势,深入推进农村电商建设,在鼓励农民创业、拉动农村消费和建设农村物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争得政策支持 夯实发展基础
在农村电商建设过程中,为了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大名县邮政分公司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争取政策支持。邯郸市邮政分公司也对大名邮政农村电商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将大名确定为邮政农村电商建设重点县,在业务发展、建设资金、技术支持等方面给予重点帮扶,有关领导几次到大名进行沟通洽谈,得到了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认可,把大名邮政确定为农村电商全覆盖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
2016年6月2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领导莅临大名调研指导工作,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乐网有关领导陪同调研,邯郸市邮政分公司参加座谈,大名县邮政分公司做了专题汇报,邮乐网“大名馆”建设顺利启动;在邮乐网“大名馆”建设初期,邯郸市邮政分公司总经理张国庆多次带领相关人员到大名调研指导工作,指派电商分销局协助大名县邮政分公司与县商务局、农
在建设过程中,该局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以农村商超为基础,以代收费业务为切入点,以“邮掌柜”管理系统和线上平台“邮乐网”为支撑,突出便民服务,努力打造多方共赢、利益共享的农村电商生态链,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邮政特色的农村电商发展道路,即“五个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进城相结合、农村电商与邮政业务相结合、农村电商与政府对接相结合、农村电商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发挥平台作用 聚焦精准扶贫
经过一年多来的发展,大名县邮政分公司的农村电商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初步构建了“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金融不出村、生活不出村、创业不出村、寄递不出村”的“六不出村”邮政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形成了政府认可、百姓满意、多方共赢的邮政特色农村电商发展格局。
一方面,充分利用线上销售平台“邮乐网”,推进大名特色产品的线上展示与销售,大名县的家丰公司、大茂食品公司、滴溜酒业、名龙花生等公司已成功入驻邮乐网的“大名馆”,上线销售保健食品、大名特色食品、有机粗粮、大名府酒等270余种商品;另一方面,依托邯郸邮政“邯邮微生活”微信商城,与本地特色农产品企业和农村合作社等规模化农产品种植、养殖户对接,实现农副产品集中仓储管理、产品销售、品牌推广、配货发货、成本结算,加快农产品返城工作进程。大名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早日让农民脱
第四篇: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为深入贯彻落实《左权县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精神,依托《山西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推动我县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跳跃发展,确保贫困群众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围绕中心,科技助力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中心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必须”的重大要求,集聚科技资源优势,走出一条具有左权特色的科技扶贫新路子,助力脱贫攻坚。
二、立足实际,扶贫扶智
利用我县区域优势,提升产业级次。针对核桃、杂粮、规模健康养殖、设施蔬菜、中草药五大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的辐射优势,对照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技能培训、跟踪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帮助贫困户提升科学素质,依靠科技增收脱贫致富,对实现全村及周边村民科学素质的跨越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上下联动,信息共享
左权县是中国科普乡村e站示范县,建有乡村e站20多个,通过pc端、app、中科云媒、新闻传媒等途径,为农民搭建专业信息服务平台,立足自身、辐射周边,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村科普综合服务体。
四、示范带动,形成合力
充分发挥农技协和科普示范基地带头作用,引进科技人才队伍,以举办专题培训和实地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本土科普带头人、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技术人才,组建左权乡土科技专家队伍,通过专家培训带头人,带头人示范辅导农户,使每个贫困户至少学校掌握1—2项致富技能。
五、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以县十大节庆活动、科普活动为载体,以科普宣传栏、活动站和示范基地为阵地,全面开展各项科普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现场咨询、发放科普图书、科普挂图等形式,以提高重点人群科普素质为目标,开展经常化科普。
六、积极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七届“山西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我县宏远学校小学部4名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老师的教导,双双取得了机器人超级轨迹赛小学组省级二等奖,这是我县青少年科技教育取得的重大突破,填补了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域的空白,对青少年科技教育起到了模范作用。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1、推行“六个覆盖”。⑴、农村科普信息员全覆盖。联合省、市科协、山西农大,推荐培训50名农村科普信息员,实现农村科普信息员乡乡全覆盖。⑵、农技协组织全覆盖。健全和完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技专家服务站,实现农技协组织和服务乡、村全覆盖。⑶、乡村e站全覆盖。乡镇和重点村健全和完善科普中国乡村e站、校园e站、农村中学科技馆,实现科普e站乡、村全覆盖。⑷、科普服务全覆盖。联合省科技馆、县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实现农民科学素质培训、科普大篷车巡回服务、科普大篷车电视联播节目全覆盖。⑸、科普报刊全覆盖。在重点乡、村实现科普报刊、科普资源、科普信息化产品全覆盖。⑹、特色科技产业全覆盖。培育1个乡镇特色产业,支持发展一批“一村一品”的贫困村,建设1个农业示范基地,培育1个以上新型经营主体,打造1个特色品牌,实现特色产业、“一村一品”、示范基地、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
2、建立科技助力扶贫示范基地。依托《山西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建设5个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示范乡(示范村、示范基地)。
3、大力推广实用技术。根据实际产业需要,编辑出版科普图书、挂图,制作光盘,通过乡村e站等平台,重点推广核桃防晚霜危害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果树、蔬菜绿色无害化栽培技术、家庭牧场养殖系列实用技术、道地中药材种植技术、谷子机械化精播技术、食用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渗水地膜应用技术、玉米膜侧播种及抗旱栽培技术等8项技术,组织专家搞好项目对接,充分发挥农科110服务平台作用,实行带技术、带项目进村入户,帮助解决品种选择、产业链延伸、特色产业发展、种养效益提升、生产技术落后及产品销售等问题。
4、开展双向服务活动。组织放心农资平价专供。依托全省科普惠农服务体系开展平价农资供应行动,动员农资厂家,担当社会责任,在专家指导下,开发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专供产品,通过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普中国乡村e站向贫困户提供平价、放心、优质农资;帮助销售农产品,以订单的形式将特色农产品经过包装,通过展示展销或网络等形式进行销售,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5、完善科普设施建设。积极推动科普场馆、科普e站、科普栏、科普屏等科普设施建设,提升科普服务能力,扩大科普设施覆盖面。
第五篇:“商业保险”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商业保险”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目前,我国脱贫现实需求巨大,扶贫供给精准化趋势明显,保险作为扶危济困的行业,其特殊的属性与服务精准扶贫天然契合,并具有独特优势。基于保险的属性和功能,保险在扶贫中能够发挥风险保障、杠杆放大、增信融资、防灾减灾、主体链接等作用。
一、我区保险助力精准脱贫的现状
为避免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出现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造成财政损失或人员伤亡状况而增加贫困程度,区大力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扶贫保险工作,积极为各贫困户购买各类商业保险。
(一)小额人身保险购买情况。2016年10月,我区由区扶贫办、区财政局、中国人寿保险梧州分公司三方签订了小额人身保险合作协议。并于2016年11月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及临贫户(2015年退出户)合计
户
人购买了保险期限一年的小额人身保险。贫困对象一旦因意外伤害造成身故的,赔付1万元身故保险金;因意外造成残疾的,最高赔付1万元残疾保险金;已参加新农合保险,新农合保险支付部份后,最高赔付3千元意外医疗保险金。2018年,在购买意外保险的基础上,我区计划在明年增加重大疾病保险,对初次发生并经专科医生明确诊断患30种重大疾病的,最高赔付2万元重大疾病保险金。
(二)信贷保险购买情况。2016年10月,我区由区扶贫办、区财政局、中国人寿保险梧州分公司三方签订了信贷保险合作协议。并于2016年11月起,每次进行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后,为获得小额贷款的贫困人员购买了小额人身保险(《国寿农村小额团体意外伤害保险(2013版)》。目前已按贷款金额为
x人购买
x万信贷保险。
(三)大病保险购买情况。目前我区全部贫困户均已购买参加2017新农合医疗,其中x人获得x元每人的低保对象参合补贴。另有x人重度残疾人获得x元每人的城镇医疗保险补贴。补贴合计达x万元。
(四)水稻保险购买情况。2017年7月,我区受洪灾影响,部分村屯农田受淹,给部分农户造成了灾害损失。9月,我区为减少自然灾害对贫困户产业发展的影响,加大水稻种植保险力度,由城区财政对x户贫困户合计x亩水田购买合计x万元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贫困户农田一旦受到灾害,每亩水田最高赔付x元水稻保险金。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贫困户对理赔流程不了解。贫困户在受到灾害、意外后,因为不是自行进行保险购买,不清楚自己可以在保险公司进行理赔,在理赔过程中,也缺乏对相关流程的了解,给其保险理赔造成较大的阻碍。贫困户往往因嫌麻烦而宁愿不进行保险理赔。
(二)保险险种选择单一。目前我市各保险公司提供的扶贫保险框架协议中,险种多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险种单一,对贫困户其他方面的保险保障未有涉及。
三、推动保险助力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
首先,进一步推动保险纳入精准扶贫体系。建议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明确保险业在服务精准扶贫中的战略定位,明确保险机制服务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将保险界定为精准扶贫体系的必需制度,明晰扶贫保险产品的范畴和种类,确立利用扶贫资金为贫困人口购买保险、为保险精准扶贫提供保费补贴、税收优惠等基本原则。鼓励各地政府部门采取委托经办、直接采购等多种方式,引入保险产品服务以提升扶贫效能,为各级政府和其他扶贫主体引入保险机制提供指引,引导地方政府在脱贫攻坚中加大保险工具运用力度。
其次,优化保险服务精准扶贫的政策环境。监管机构需要为保险扶贫营造良好监管环境,包括确立保险扶贫基本原则、出台激励政策、实施差异化监管、与其他部门强化沟通合作等。在市场准入方面,严格审核保险主体在县域的经营能力,确保保险扶贫的稳定可持续性。在服务标准方面,明确贫困地区保险机构在系统建设、承保流程、理赔服务时效等方面的经营服务标准,促进保险机构优化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在财务核算方面,探索建立扶贫保险的独立核算机制。在产品开发和定价方面,鼓励保险机构适当下放,因地制宜推出价格低廉的产品组合与多层次的保险服务,确保对象精准、措施精准、服务精准、成效精准。
最后,发挥保险机构参与扶贫的主观能动性。保险机构应以“五个一批”工程的具体举措为依托,紧密对接各项扶贫举措,分类开发保险扶贫服务。针对贫困人群、龙头企业等不同主体设计一揽子风险解决方案,探索“保险+订单产业”、“政银保”等模式创新,围绕特定区域、特色产业、特定人群、特定风险,开发特色保险产品。与各类扶贫主体开展合作,建立工作联动长效机制,将保险服务链向上下游延伸,覆盖到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总部机构应根据贫困地区实际情况,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引导贫困地区基层机构积极发展扶贫保险,放宽对其的盈利考核,并在基础设施、技术研发、承保流程等方面给予支持。总之,保险企业是实施保险服务精准扶贫的主体,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有效控制风险,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平衡。
x市x区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9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