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固定资产贷款现场检查方法及技1
固定资产贷款现场检查方法及技巧_金融/投资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
表内授信 —— 企业贷款 固定资产贷款业务说明固定资产贷款是指银行机构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的本外币贷 款,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贷款对象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贷款用于固定资产项目建设、购置、安装、改造及其相应配套设施的 建设。固定资产贷款按照用途可分为基本建设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基本建设贷款是指 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贷款,包括重点、大中型和小型项目贷款。技术改造贷款是指技 术改造项目的贷款。按照借款人主体可分为既有法人贷款和新设法人贷款。既有法人 贷款是指对已存在的企(事)业法人的贷款:新设法人是指对项目建设而新组建的项 目法人的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具有周期长、数额大、风险大和管理要求严等特点。业务操作流程固定资产贷款基本操作流程包括受理、调查评价、审批、发放及贷后管理五个阶 段。按照信贷业务先客户评级、后额度授信、再具体支用的原则,除特别规定可以不 予确定授信额度的客户外,所有客户办理具体信贷业务均应先评级并报批授信额度。客户受理受理阶段主要包括:客户申请、资格审查、客户提交材料、初步审查等操作环节。1.客户申请。贷款申请可以是客户主动到银行机构申请信贷业务,也可以是银 行机构主动向客户营销信贷业务,请客户向银行机构提出贷款申请。2.资格审查。信贷人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银行机构内部的信贷政 策,对客户的主体资格、贷款基本条件、贷款限制性条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接受客 户的信贷业务申请。客户资格要求: ①借款人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事业)法 人、其他经济组织和兼具经营和管理职能且用于贷款卡(证)的政府机构。其他经济 组织包括: 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须经全体合伙人书面同意); 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合伙型联营企业(须经联营各方面同意);依法登记领取营 业执照但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须经合作各方书面同意);经民 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从事经营活动的社会团体; 依法登记领取了营业执照但不具备法人 地位的乡镇、街道、村办企业;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并经法人书面授权的企业法人 分支机构; ②项目已完成必要的批准立项; ③ 企业自筹资金已落实; ④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可观; ⑤ 符合《贷款通则》规定及银行的贷款条件; 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财务状况良好,有按期还本付息能力,有可靠的还款 资金来源; ⑦能提供可靠的还款担保; ⑧能与贷款行建立或逐步建立密切合作关系; 225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及现场检查流程 ⑨在贷款行开立基本帐户或一般存款(结算)帐户; ⑩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率符合银行机构的要求。3.客户提交资料。对符合资格要求的客户,信贷人员向客户发送《银行机构信 贷业务申请书》和《银行机构信贷业务申请材料清单》,要求客户提供客户基本材料、信贷业务材料和担保材料。客户申请固定资产贷款业务需要提供以下材料:一是营业 执照(副本及复印件)、公司章程、董事会决议、法人代码证书(副本及复印件)、法 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其必要的个人信息、现金流量预测及营运计划、贷款行认为其他 必要的资料等。4.初步审查。信贷人员收到客户申请材料后,清点材料是否齐全,对材料的完 整性、合法性、规范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初步审查。客户申请材料审核后,如不 合格,信贷人员将申请材料退还客户,并作好解释工作;如合格,进入调查阶段。调查评价调查评价阶段主要包括:调查评价并撰写报告、审定评价报告、信用等级审定、申报审批等操作环节。1.调查评价并撰写报告。固定资产贷款应重点调查借款用途及还款来源、项目 前景等方面。业务评价报告应重点突出贷款用途、财务状况分析、借款人负债情况及 与贷款行的关系、流动性分析、现金流量分析、固定资产贷款额度需求的合理性分析、法律问题、风险与防范、有待解决的问题等内容。调查报告应包括固定资产贷款申报 书和项目评估报告。2.审定评价报告。评价审查人员审核直接评价人员撰写的各类评价报告,如评 价审查人员发现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评价程序、评价方法存在问题,有权 要求直接评价人员进行修改,对于判断不一致的问题,要在评价报告相应的地方写明 意见,有重大错误的,有权要求直接评价人员、评价审查人员重新评价,对于判断不 一致的问题,应在评价报告相应的地方填写意见。3.信用等级审定。在办理额度授信或单笔业务之前,信贷人员应将客户信用评 级报告及有关附件等材料报有权审批行信贷审批部门进行信用等级审定。4.申报审批。认定客户信用等级后,经办行应按信贷授权规定的权限组织信贷 业务申报材料,报有权审批行审批。经办行应先申报审批额度授信,再申报审批单笔 具体信贷业务。对授信项下单笔信贷业务申报审批,已确定授信额度且在有效期内的 客户,经办行应按信贷授权规定的权限组织信贷业务申报材料,报有权审批行审批; 对符合规定可不予进行额度授信的客户,可直接申报审批单笔信贷业务,不必先审批 授信额度。贷款审批审批阶段主要包括:合规性审查、审批、下发批复等操作环节。1.合规性审查。合规性审查分新项目、续议项目、复议项目、变更授信方案项 目四种。经合规性审查合规的信贷项目应填写《授信业务合规性审查意见单》并提交 审批。审查不合规的申报材料,合规性审查人员有权要求有关人员进行修改和补充。合规性审查人员有权将不合规的审查意见通知申报行(部门)有关人员,并退还其材 料。2.贷款审批。审批方式分为信贷审批人单人审批、双人审批、会签审批和会议 审批,采用何种审批方式主要按授信业务风险程度高低为原则确定,一般采用双签审 批、会议审批的方式,对风险程度较高的授信业务原则上应采取会议方式审批,额度 大、客户结构复杂以及特殊或例外的信贷业务应采取会议方式审批。贷款审批人员在 阅读审查申报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银行机构的信贷政策、规章制度以及信贷审批标准,审查该笔申报审批授信业务是否符合政策要求,在技术 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审查申报的授信业务是否完善、能否有效平衡风险与回报,从而 决定是否批准申报的授信业务。审批结束后,有权审批行信贷审批部门负责整理归纳 226 表内授信 —— 企业贷款 审批结论及全体审批人意见,并将结论及审批意见及时通知申报行或部门。审批结论 分为同意、续议和否决三种类型。3.下发批复。审批结束后,有权审批行信贷审批部门负责整理归纳审批结论及 全体审批人意见,并将结论及审批意见下发批复文件通知申报行(部门)。贷款发放发放阶段业务流程主要包括:落实贷前条件、签订合同、落实用款条件、支用、信贷登记五个操作环节。1.落实贷前条件。经审批同意发放的信贷业务,在签订合同前信贷人员应与客 户积极协商,落实审批文件确定的贷前条件。贷前条件落实以后,信贷人员填写《授 信业务授信条件落实情况审查表》,提交信贷主管签字,及时与申请人签订有关合同。2.签订合同。在签订合同之前,信贷人员应将经信贷主管签字的《授信业务授 信条件落实情况审查表》、已填写完整但尚未经双方或多方签字的合同文本交信贷经 营部门合规性审查岗进行审核。合规性审查岗审查无误后,填写《授信业务合同合规 性审查表》并复印留底,将原件交信贷人员归档留存,合同一般采用标准格式文本,特殊情况下需使用非标准格式文本的,除业务性审查外,还应经过本行法律部门(或 专门人员)进行合法性审查,信贷部门才能办理签订合同的具体手续。3.落实用款条件。根据审批决策意见和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条款,与客户协商落 实用款条件,用款条件落实后,信贷人员填写《授信业务授信条件落实情况审查表》,提交信贷主管签字。4.贷款支用。信贷人员持借款合同、经信贷主管签字的《授信业务授信条件落 实情况审查表》至信贷经营部门办理《核定贷款指标通知单》。合同签订、担保落实 登记、核定贷款指标通知取得后,信贷人员通知客户到会计柜台办理贷款提款和转存 手续。会计柜台凭贷款转存凭证、借款合同和核定贷款指标通知单办理贷款开户、贷 款转存等会计记账手续。贷款转存凭证两联留会计柜台记账,一联交信贷内勤岗存档,一联送客户。5.信贷登记。会计柜台办理贷款开户及转存(提款)手续后,信贷人员及时凭 贷款转存凭证登记借款人、保证人的贷款卡(证)。录入中国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 系统后,将贷款卡(证)退还借款人、保证人。信贷业务发生后,信贷人员应及时登 记信贷业务台帐,及时、准确录入信贷管理信息。贷后管理贷后管理阶段主要包括:信贷资产的检查、回收、展期、借新还旧、风险分类、不良资产管理及档案管理等操作环节。信贷检查 固定资产贷款信贷资产检查内容除了基本情况、经营情况、信用使用及客户信用 情况、财务情况、重大事项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外,还应突出有无挤占、挪用固定资产 贷款用于房地产炒作、购买有价证券等用途。在规定期限内,信贷人员应进行首次检 查,重点检查本笔信贷的使用情况,首次检查应形成《信贷业务首次检查报告单》。自首次检查后,信贷人员应定期检查(实地或非实地),并形成“检查工作日志”和 《信贷资产检查报告》。客户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应当实施重点检查:1.客户出现贷 款形态恶化;2.欠息超过 60 天,本金出现逾期;3.客户发生可能影响贷款安全和 信贷资产质量的生产经营已停止、项目已停建、重大投资活动、体制改革、债权债务 纠纷、事故与赔偿、人事调整等重大事项; 预警评级系统发出风险预警信号; 上 4. 5. 级行或监管部门要求对特定客户(包括首次列入不良信用客户内部控制名单的客户)组织重点检查。风险分类 227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及现场检查流程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分类准备及初分、信贷讨论、分类认定、分类认定结果审批、提出改进意见等五个主要环节。在执行核心定义的前提下,参照 主要参考特征,结合贷款的重要参考因素,以债务人正常的营业收入作为主要偿还来 源,以担保作为第二偿还来源,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债务的可能性。贷款回收 正常回收贷款:贷款到期前,信贷人员应向借款人发送《贷款到期通知书》,督 促借款人主动归还贷款。贷款到期时,信贷经营部门应通知会计部门办理还款手续。贷款归还后,信贷经营部门应将有关还款凭证归档;及时在借款人和保证人贷款卡(证)上将贷款回收、担保撤销信息登记、录入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及时进 行台帐登记。贷款全部本息收回后,信贷人员应按规定及时向借款人退还抵押物权利 凭证(他项权利凭证)、质物,并协助客户办理解除担保的有关手续。提前归还贷款: 对借款人要求提前归还贷款,借款人应提前向经办行递交《提前归还借款申请书》 ; 对银行机构要求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由信贷人员提出提前还款意见,报信贷主管批 准,同时通知信贷经营主责任人。经批准同意后,信贷人员填写《提前归还贷款通知 书》一式四份,签章后一份送借款人、一份送担保人,一份送会计柜台作为办理会计 记账手续的依据,一份留信贷经营部门归档。贷款展期 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借款人,应在贷款到期日前,提出申请,填写《借款展期申 请书》。贷款展期的受理、调查、审查、审批程序仍依照前述基本流程操作。信贷人 员调查后,填写《贷款展期调查评价报告》一式两份,并附原客户信用评级报告、担 保评价报告、信贷资产检查报告。原贷款是担保贷款的,须取得原保证人或抵押人、出质人的同意,或重新落实担保。经审批同意贷款展期的,及时与借款人签订《展期 还款协议书》和担保合同,原担保合同约定自动展期的,可不再签。贷款只能展期一 次。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 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3年;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贷款 的展期期限加上原期限达到新的利率期限档次时,从展期之日起,贷款利息按新的期 限档次利率计收。不良管理 贷款逾期、欠息或表外业务垫款发生后,信贷人员应向借款人、担保人发送加盖 信贷业务公章的《逾期贷款(垫款)催收通知书》,及时进行催收,并取得送达回执。信贷资产转为不良后,每笔不良信贷资产的诉讼时效到期日前,应完成诉讼时效的中 断,并按规定进行反馈和登记。对不良贷款应通过法律手段追索、贷款重组、收取抵 债资产、呆帐资产核销等对不良信贷资产进行专门的催收、处置和盘活。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人员立卷完成后,对于信贷业务从发放至贷款本息结清或信贷业务执行 完毕期间形成的后续归档材料,信贷人员应随时进行补充归档。对因特殊情况不能补 齐归档的,信贷人员应对缺件原因做出书面说明。部门信贷档案移交时,部门信贷档 案管理员应按照案卷排列顺序填写《信贷档案案卷目录》一式二份及《信贷档案移交 表》一式两份。《信贷档案移交表》经移交部门负责人、经手人和档案部门接收人签 字后,由移交部门和档案部门各执一份。《信贷档案案卷目录》一份留本部门备查,另一份代替移交清单随信贷档案一同移交给档案部门。现场检查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内控制度 228 表内授信 —— 企业贷款 1.检查方法: ①查阅现有固定资产贷款业务各项规章制度; ②重点查阅岗位责任制,查看各岗位的分工情况; ③将现有各项固定资产贷款业务的内部管理制度与国家金融法律法规政策和监 管部门的要求进行比较,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遵循性、合理性和有效性。2.风险提示: ①未建立固定资产贷款业务管理、风险管理制度; ②未建立固定资产贷款的授权、转授权制度或制度不规范; ③未建立固定资产贷款业务核对、统计、检查制度; ④未建立固定资产贷款业务操作实施细则和规程; ⑤未建立完善固定资产贷款业务操作、审批监督约束机制和未执行审贷分离制 度; ⑥未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贷款岗位责任制或岗位分工不合理; ⑦未进行贷前评估、调查; ⑧现行固定资产贷款业务内部管理制度与国家金融法规政策规定和监管当局的 要求不相符; ⑨未及时修改和完善各类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制度。授权管理 1.检查方法: ①获取固定资产贷款电子数据,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或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固 定资产贷款检查样本; ②查阅银行机构各级授权和转授权书; ③对确定的检查样本重点检查,查看固定资产贷款审批单,与授权、转授权书对 照。2.风险提示: ①未核定分支机构的固定资产贷款权限; ②未对分支机构、业务部门或有关人员进行授权、转授权; ③对分支机构、业务部门或有关人员的转授权不全面、不完整; ④超范围转授权; ⑤未适时调整授权权限; ⑥超权限发放固定资产贷款; ⑦未经授权发放固定资产贷款,分拆发放固定资产贷款,逃避授权管理; ⑧未经审批发放固定资产贷款; ⑨违反程序发放固定资产贷款; ⑩未对贷款调查报告、项目评估报告、客户授信及资信评定等文件进行审定并出 具明确意见。授信管理 1.检查方法: ①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或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固定资产贷款检查样本。②查阅有关授信文件,对筛选出的贷款重点检查。2.风险提示: ①未确定客户的授信额度; ②未对授信额度进行动态监控和调整。③集团客户或关联企业未进行统一授信。业务操作 1.检查方法: ①查看固定资产贷款档案和相关传票; ②抽查实际贷款操作流程,与内部管理规定进行比较。229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及现场检查流程 2.风险提示: ①未坚持业务操作、审批和会计核算“三分离”制度; ②未明确贷款责任、权利和分工; ③未按照内部管理规定办理贷款业务。基础工作 1.检查方法: 查看固定资产贷款档案资料及贷款台账。2.风险提示: ①未与客户签订合同或协议; ②贷款手续不完备; ③合同不规范,档案资料不全; ④未建立完整的贷款台帐; ⑤信贷经营部门与会计部门对固定资产贷款账务核对不及时; ⑥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未能得到有效的维护,信贷信息录入不完整。真实性检查方法: ①通过并表核查固定资产贷款总量;查阅会计报表、信贷报表以及其分支机构上 报报表等资料,汇总所有机构和部门的会计报表项下的固定资产贷款总额,并与该机 构全辖会计报表的固定资产贷款总额进行核对; ②通过账表核查;查阅会计报表、贷款总账、贷款分户帐等资料,核对银行机构 会计报表、贷款总账、贷款分户账、贷款台账、贷款借据; ③查阅相关存款分户账、投资科目分户账、暂收及暂付款科目分户账、信用卡和 表外科目有关账表等资料,分析判断固定资产贷款是否存在违规问题。2.风险提示: ①并表核算固定资产贷款总额与全辖会计报表总额不符,存在多并或少并贷款问 题; ②贷款账表不符,存在隐瞒贷款或虚增贷款问题; ③存在存款科目分户账借方反映客户贷款(或垫款)情况,投资科目、暂收及暂 付款科目项下对自办经济实体贷款、利用信用卡透支变相贷款、表外业务垫款没有纳 入贷款核算,账外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识别 1.检查方法: ①获取固定资产贷款电子数据,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或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固 定资产贷款检查样本; ②查阅固定资产贷款相关档案资料,与有关业务人员座谈; ③根据获取的固定资产贷款电子数据,利用以往的审计经验,设计审计疑点模型,利用非现场审计系统,对固定资产贷款电子数据进行筛选,确定审计疑点,作为固定 资产贷款业务样本的补充。2.风险提示: ①向关联企业发放信用贷款; ②信贷资金向关联企业流动; ③贷款被挤占挪用; ④贷款流入股市; ⑤贷款不符合基本条件、限制性条件和准入标准,审批决策标准偏松把关不严; ⑥申报审批材料在完整性与内容要素的齐全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与疏漏; 贷款 230 表内授信 —— 企业贷款 调查评价报告风险提示不足或评价报告不真实;借款合同缺失或法律效力不足; ⑦在贷款发放环节,没有全面落实审批决策意见,贷前条件和用款条件没有落实; ⑧信贷经营部门未按规定进行贷后检查,或贷后检查报告揭示风险不足,致使借 款人出现风险而未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风险控制 1.检查方法: ①查阅银行机构内部管理制度; ②重点查阅部门职责及员工岗位责任制; ③查阅职工休假登记表,与职工座谈; ④查阅相关银行内部信贷风险及检查和处理记录; ⑤查阅不良贷款档案资料。2.风险提示: ①未建立异常交易预警和处理机制; ②未建立风险责任制,明确各个部门、岗位的风险责任; ③对重要岗位人员未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 ④贷款出现不良风险时,不能及时监测到位并向有关部门报告风险;贷款出现不 良风险后,未能及时开展责任认定与追究工作;未及时提出并运用各种手段组织实施 清收,向担保人追偿,处置抵押物、或采取其他盘活等措施。保证措施 1.检查方法: ①获取固定资产贷款电子数据,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或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固 定资产贷款检查样本; ②查阅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档案; ③现场查验(抵)质押物。2.风险提示: ①未采取担保措施发放信用贷款; ②未对抵押物、质押物及保证人的履约能力等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查评估; ③未经调查评估或无必要的审查手续而与担保人签订担保合同; ④未对抵押物进行选择、鉴定、估价,并提出合理的抵押率; ⑤未取得抵押物品的《他项权证》 ; ⑥未对抵押物或质押物的保管、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没有严格完备的保管登记制 度; ⑦未在担保贷款到期时及时采取追偿措施,行使抵押权或质押权; ⑧担保合同签订日在所担保的借款合同签订日期之后; ⑨担保合同的内容与担保借款合同不一致; ⑩担保合同未包括被担保的事项、金额、期限、方式、范围等内容;抵(质)押 物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所在地、所有权权属或使用权权属、质押财产移交时 间、抵(质)押物保险及处分未明确;未在需要时对担保合同进行公证、登记;未在 合同到期后一年内处理抵押财产,未在贷款期满两年内做好诉讼时效的保全工作;连 环担保;贷款担保的合法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不足,未充分关注担保公司担保及其他 特殊方式担保贷款的风险;保证人不具备资格、相互担保、循环担保、非银行认可的 抵(质)押物、抵押率超过规定比率、抵押未登记、抵(质)押贷款无抵(质)押物、质押率超过规定比率;违反贷款操作规程,对借款人提供的抵押品未进行登记,高估 抵押物价值,担保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而导致贷款损失。风险评估 1.检查方法 ①获取固定资产贷款电子数据,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或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固 定资产贷款检查样本; 231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及现场检查流程 ②调阅贷款减值损失资料; ③调阅不良贷款资料,与信贷管理人员谈话,了解其对风险的认识,现场检查实 际风险及损失情况; ④调阅相关贷款总账、分户账、台账、贷款档案、会计报表。2.风险提示: ①未对不良贷款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损失进行预测; ②未对即将到期的,可能形成不良的固定资产贷款进行预测; ③贷款减值损失计提不合规:贷款减值损失计算存在高估或低估现象; ④未按规定对贷款进行分类或分类不准确、不合规: 一是未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至少包括机构、人员、政策和程序、以 及支持系统); 二是未依据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核心定义,对贷款面临的风险进行恰当的分类; 三是擅自超越权限进行或调整贷款风险五级分类; 四是分类调整不及时,贷款风险出现变化时,信贷经营部门有意隐瞒贷款风险状 况或因工作疏忽,未及时调整风险分类; 五是人为调整分类结果,风险管理部门为达到上级行考核目标,人为调整贷款分 类结果。合规性借款人资格 1.检查方法 ①获取固定资产贷款电子数据,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或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固 定资产贷款检查样本; ②调阅信贷管理档案,审查企业申请材料和客户资质证明的相关材料。2.风险提示: ①借款人未满足客户基本条件; ②信贷投向不符合国家产业、国土、环保、资源、城市规划政策以及其他相关政 策; ③贷款项目未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 ④国家规定实行审批制的项目,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未经国家有关部门 批复同意; ⑤项目资本金比例符合国家和本行有关规定; ⑥项目各项资金来源未明确没有保证。客户评级 1.检查方法: ①获取固定资产贷款电子数据,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或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固 定资产贷款检查样本; ②调阅相关固定资产贷款档案资料。2.风险提示: ①未按银行客户信用评级流程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 ②客户信用评级报告未能真实、客观地评价客户信用等级; ③存在为发放贷款人为提高信用评级现象。调查评估 1.检查方法: ①获取固定资产贷款电子数据,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或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固 定资产贷款样本; ②调阅相关固定资产贷款档案资料。2.风险提示: 232 表内授信 —— 企业贷款 ①客户提供的申请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不符合有关规定; ②项目评估未按照银行项目评估程序进行; ③项目评估报告未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贷款项目评估内容。审批环节 1.检查方法: ①获取固定资产贷款电子数据,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或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固 定资产贷款检查样本; ②调阅信贷管理档案,查看审批材料,与授权书、授信文件等资料对比。2.风险提示: ①贷款审批未按银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发放贷款; ②未按审贷分离原则进行贷款审批; ③越级审批和未经信贷调查审批贷款; ④逆程序或变相逆程序审批信贷业务; ⑤使用额度的审批未按额度使用审批规定办理; ⑥非额度授信客户的贷款审批未在审批授权书确定的权限内审批; ⑦化整为零审批; ⑧对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对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一般借款人; ⑨贷款金额、期限、利率违反国家规定;贷款投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上级行 规定,贷款用途不合法、合规; ⑩贷款审批时,对信贷资料的基本要素、主体资格、信贷政策、信贷风险未进行 严格审查,违反国家及银行法规及制度规定。发放环节 1.检查方法: ①获取固定资产贷款电子数据,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或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固 定资产贷款检查样本; ②调阅信贷管理档案,审查相关系统。2.风险提示: ①信贷人员在贷款发放前未落实贷款条件,合同签订后未落实用款条件; ②签订借款合同未采用规定的统一格式,合同填写不规范,要素不齐全,“借新 还旧”借款合同的贷款用途未表述准确、明晰; ③贷款在办理提贷、转贷时手续不全; ④贷款证、信贷台帐、信贷信息管理系统的登录不及时、不准确。贷后管理 1.检查方法: ①获取固定资产贷款电子数据,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或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固 定资产贷款检查样本; ②调阅固定资产贷款档案,查看贷后检查材料。2.风险提示: ①未建立和执行贷后跟踪检查制度,或未按银行规定时间进行贷后检查,并撰写 检查报告,贷后检查报告不符合监管部门和该行内部规定; ②贷款期间,借款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经办行应停止支付尚未使用的贷款,并 按合同约定,要求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拒绝接受贷后检查;提供虚假或隐瞒实情的 财务资料,拒不改正情节严重;不如实提供所有开户行、账号及存贷款余额和担保情 况;挤占挪用贷款拒不改正的;用贷款从事有价证券、期货等方面股机经营的;未取 得房地产经营资格,用贷款经营房地产;套取贷款相互借贷牟取非法收入的;借款人 或担保人发生或即将发生重大经营风险;出现合同约定提前还贷的情况;其他严重违 法、违规行为。③贷款到期时,未及时向借款人发出还本付息通知单或催收通知单; 233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及现场检查流程 ④贷款展期应符合以下条件:由于国家政策影响,使借款人还款能力下降,不能 按期还贷;因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无法按期还贷;受国家及银行信贷政策影响,未按 期放贷,到期不能按期还贷;贷款原定期限过短,不适应借款人正常生产周期需要; 贷款展期的受理、调查、审查、审批程序和有关要求未依照信贷业务基本操作流程进 行;贷款展期应填定《贷款展期评价报告》,签订《展期还款协议书》 ; ⑤未对贷款逾期、挤占挪用贷款的企业进行加罚息处理,逾期贷款不及时转入逾 期账户管理或人为故意漏收、不加罚息;未建立贷款的质量监管制度,对不良贷款进 行分类登记、考核和催收;对不良贷款未及时采取债务重组、补办抵押、依法催收等 资产保全措施,化解贷款风险;对经各种措施催收确属无法收回的贷款,未及时申报 呆账核销,核销材料,未严格按财政部有关规定执行,并保留对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追 索权;未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呆账准备金,并按照呆账冲销的条件和程序冲销呆账贷 款; ⑥未按规定办理停息、减息、缓息、免息或越权办理停息、减息、缓息、免息; ⑦“借新还旧”的应同时满足四项条件:生产经营正常,能按时支付利息;重新 办理贷款手续;贷款担保有效;属于周转性贷款。回收核算 1.检查方法: ①查阅与固定资产贷款相关的会计报表总账、分户账、台账; ②查阅相关会计凭证、重要空白凭证管理、领用登记薄,查实库存。2.风险提示: ①未将固定资产贷款纳入全行统一会计核算,存在账外放款、账外经营情况; ②总账、分户账、台账与库存没有定期核对,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③未严格执行财政部关于贷款利息收入的确认方法,正确计算利息收入;对贷款 的利息收入入账不及时、不足额,核算不准确,存在多计或少计问题; ④贷款利息收入、应收利息和表外应收利息的核算和记账方法与《金融企业会计 制度》的规定不相符,对应列入表外核算的利息未及时进行帐务处理; ⑤贷款收回不及时进行帐务处理。监督检查 1.检查方法:查阅内审及业务管理部门的检查报告及有关整改报告。2.风险提示: ①未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②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频率及深度不够充分; ③对检查出的问题没有及时处理; ④对审计、检查建议的落实整改不够及时。检查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6 年修正)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2006 年修正)3.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5〕50 号)4. 《贷款通则》(人民银行令〔1996〕2 号)5. 《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2006〕33 号)6.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1〕49 号)7.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银监会令〔2007〕6 号)8.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 号)9. 《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银发〔1996〕403 号)10. 《商业银行实施统一授信制度指引》(银发〔1999〕31 号)11.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监会令〔2007〕12 号)234 表内授信 —— 企业贷款 12. 《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银监会令〔2004〕3 号)13. 《境外进行项目融资管理暂行办法》(计外资〔1997〕612 号)14.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银监会令〔2007〕7 号)15. 《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银监发〔2004〕51 号)16. 《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银监发〔2006〕69 号)》 17.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7〕42 号)18.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办法》(银监会令〔2007〕5 号)235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及现场检查流程 业务流程图 客户 客户经理受理、调查 申请材料 负 责 人 核 查(前 台 业 务 部 门)尽职审查 押品价值评估 项目评估 集体审议 授信部门经理 上级行审批 有权人审批 上级行授信审批程序 落实用款条件 客户 签定合同协议 提供申请材料 会计部门审核材料 办理放款手续 客户 资金进入指定账户 信贷与会计部门核对 信贷部门档案归档、登 记台账 信贷与会计部门收回 本金、利息 客户及质押人 信贷部门跟踪检查 贷款结清注销 出问题采取保全措施 236 现场检查流程图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 内控体系、制 度是否健全 内控有效性 信贷管理制度 授权管理 信贷业务台账 授信管理 表内授信 —— 企业贷款 账表、账账是 否相符 会计报表、总账与贷款分户 账 信贷、会计是 否定期对账 基础管理 会计、信贷对账登记薄 抽样信贷管理是 否到位 相关分户账 业务操作 贷后管理 相关业务传票 合规性 风险管理是 否到位 信贷业务是否 真实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与合规性(信贷)贷款档案 资产保全措施 空白凭证领用登记薄 重空管理是否 到位 是否纳入统一 会计核算 企业账户明细 查看空白凭证库存 抵(质)押物登记、管 理 贷款资金是否 被挪用 信贷资金到期 是否及时收回 银行控制资 金安全 利息收入明细 相关业务传票 是否对企业进 行定期检查 风险管理与合规性审报告及整改报告 237
利息收取是否 及时、足额 内(会计、内审)
第二篇:流动资金贷款现场检查方法及技巧
表内授信 ── 企业贷款
流动资金贷款
业务说明
流动资金贷款是指银行机构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正常生产经营周转或临时性资金需要,3年以内固定期限的本外币贷款。
按性质分为工业流动资金贷款、农业流动资金贷款、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商业流动资金贷款、房地产流动资金贷款、服务业流动资金贷款、其他流动资金贷款等;按期限分为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一年及以下)及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按贷款担保条件分为信用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及质押贷款; 按灵活程度分为限额贷款及额度贷款。
贷款对象为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业(事业)法人、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经济组织。
流动资金贷款主要用于补充客户日常经营运作而产生的资金缺口,并不针对具体项目或工程。这种贷款的特点是贷款期限短、周转性较强、融资成本较低,是客户使用最为频繁的贷款。
业务操作流程
流动资金贷款基本操作流程包括受理、调查评价、审批、发放及贷后管理五个阶段。按照信贷业务先客户评级、后额度授信、再具体支用的原则,除特别规定可以不予确定授信额度的客户外,所有客户办理具体信贷业务均应先评级并报批授信额度。
客户受理
受理阶段主要包括:客户申请、资格审查、客户提交材料、初步审查等操作环节。
1.客户申请。贷款申请可以是客户主动到银行机构申请信贷业务,也可以是银行机构主动向客户营销信贷业务,请客户向银行机构提出贷款申请。
2.资格审查。信贷人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银行机构内部的信贷政策,对客户的主体资格、贷款基本条件、贷款限制性条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接受客户的信贷业务申请。
3.客户提交资料。对符合资格要求的客户,信贷人员向客户发送《银行机构信贷业务申请书》和《银行机构信贷业务申请材料清单》,要求客户提供客户基本材料、信贷业务材料和担保材料。客户申请流动资金贷款业务需要提供以下材料:一是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和年检证明、公司章程、董事会决议、法人代码证书(副本及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其必要的个人信息、近几年财务报表、对外担保情况、纳税证明、现金流量预测及营运计划、贷款行认为其他必要的资料;二是申请用于固定资产项目的流贷应要求客户提交与该项目有关的资金来源、交易合同、协议等;同时要收集下列材料:固贷审批文件、项目开工报告、项目资金来源的书面证明或承诺、固贷资金到位的情况、拟够设备清单。
银行机构已经作过信用评级并在有效期内的客户以及与银行机构有过信贷往来的客户,如客户基本材料中的部分材料无变更的,可不要求客户重复提供。
4.初步审查。信贷人员收到客户申请材料后,清点材料是否齐全,对材料的完整性、合法性、规范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初步审查。客户申请材料审核后,如不合格,信贷人员将申请材料退还客户,并作好解释工作;如合格,进入调查阶段。
调查评价
211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及现场检查流程
调查评价阶段主要包括:调查评价并撰写报告、审定评价报告、信用等级审定、申报审批等操作环节。
1.调查评价并撰写报告。流动资金贷款应重点调查借款用途及还款来源、财务报告、借款人的贸易或交易背景等方面。业务评价报告应重点突出信贷业务种类、贷款用途、财务状况分析、借款人负债情况及与贷款行的关系、流动性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流动资金贷款额度需求的合理性分析、法律问题、风险与防范、有待解决的问题等内容。直接评价人员应填写《受理评价工作交接单》,按要求在各类评价报告中签署表明同意的倾向性意见后,交评价审查人员与评价审定人员进行审核。如已经作过客户信用评级并在有效期内的,(可)使用前次客户信用评级报告及近期《信贷资产检查报告》作为本次对客户的评价。
2.审定评价报告。评价审查人员审核直接评价人员撰写的各类评价报告,如评价审查人员发现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评价程序、评价方法存在问题,有权要求直接评价人员进行修改,对于判断不一致的问题,要在评价报告相应的地方写明意见,有重大错误的,有权要求直接评价人员、评价审查人员重新评价,对于判断不一致的问题,应在评价报告相应的地方填写意见。
3.信用等级审定。在办理额度授信或单笔业务之前,信贷人员应将客户信用评级报告及有关附件等材料报有权审批行信贷审批部门进行信用等级审定。
4.申报审批。认定客户信用等级后,经办行应按信贷授权规定的权限组织信贷业务申报材料,报有权审批行审批。经办行应先申报审批额度授信,再申报审批单笔具体信贷业务。对授信项下单笔信贷业务申报审批,已确定授信额度且在有效期内的客户,经办行应按信贷授权规定的权限组织信贷业务申报材料,报有权审批行审批;对符合规定可不予进行额度授信的客户,可直接申报审批单笔信贷业务,不必先审批授信额度。一般授信额度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一年,最长不得超过二年;公开授信额度的有效期为一年。
贷款审批
审批阶段主要包括:合规性审查、审批、下发批复等操作环节。
1.合规性审查。合规性审查分新项目、续议项目、复议项目、变更授信方案项目四种。经合规性审查合规的信贷项目应填写《授信业务合规性审查意见单》并提交审批。审查不合规的申报材料,合规性审查人员有权要求有关人员进行修改和补充。合规性审查人员有权将不合规的审查意见通知申报行(部门)有关人员,并退还其材料。
2.审批。审批方式分为信贷审批人单人审批、双人审批、会签审批和会议审批,采用何种审批方式主要按授信业务风险程度高低为原则确定,一般采用双签审批、会议审批的方式,对风险程度较高的授信业务原则上应采取会议方式审批,额度大、客户结构复杂以及特殊或例外的信贷业务应采取会议方式审批。贷款审批人员在阅读审查申报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银行机构的信贷政策、规章制度以及信贷审批标准,审查该笔申报审批授信业务是否符合政策要求,在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审查申报的授信业务是否完善、能否有效平衡风险与回报,从而决定是否批准申报的授信业务。审批结束后,有权审批行信贷审批部门负责整理归纳审批结论及全体审批人意见,并将结论及审批意见及时通知申报行或部门。审批结论分为同意、续议和否决三种类型。
3.下发批复。审批结束后,有权审批行信贷审批部门负责整理归纳审批结论及全体审批人意见,并将结论及审批意见下发批复文件通知申报行(部门)。
贷款发放
发放阶段业务流程主要包括:落实贷前条件、签订合同、落实用款条件、支用、信贷登记五个操作环节。
1.落实贷前条件。经审批同意发放的信贷业务,在签订合同前信贷人员应与客 212 表内授信 ── 企业贷款
户积极协商,落实审批文件确定的贷前条件。贷前条件落实以后,信贷人员填写《授信业务授信条件落实情况审查表》,提交信贷主管签字,及时与申请人签订有关合同。
2.签订合同。在签订合同之前,信贷人员应将经信贷主管签字的《授信业务授信条件落实情况审查表》、已填写完整但尚未经双方或多方签字的合同文本交信贷经营部门合规性审查岗进行审核。合规性审查岗审查无误后,填写《授信业务合同合规性审查表》并复印留底,将原件交信贷人员归档留存,合同一般采用标准格式文本,特殊情况下需使用非标准格式文本的,除业务性审查外,还应经过本行法律部门(或专门人员)进行合法性审查,信贷部门才能办理签订合同的具体手续。
3.落实用款条件。根据审批决策意见和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条款,与客户协商落实用款条件,尤其是对于自营国内外汇贷款,经办行需按国家外汇管理有关规定于月初5日内到当地外汇管理部门办理外汇登记手续。用款条件落实后,信贷人员填写《授信业务授信条件落实情况审查表》,提交信贷主管签字。
4.贷款支用。信贷人员持借款合同、经信贷主管签字的《授信业务授信条件落实情况审查表》至信贷经营部门办理《核定贷款指标通知单》。合同签订、担保落实登记、核定贷款指标通知取得后,信贷人员通知客户到会计柜台办理贷款提款和转存手续。会计柜台凭贷款转存凭证、借款合同和核定贷款指标通知单办理贷款开户、贷款转存等会计记账手续。贷款转存凭证两联留会计柜台记账,一联交信贷内勤岗存档,一联送客户。
5.信贷登记。会计柜台办理贷款开户及转存(提款)手续后,信贷人员及时凭贷款转存凭证登记借款人、保证人的贷款卡(证)。录入中国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后,将贷款卡(证)退还借款人、保证人。信贷业务发生后,信贷人员应及时登记信贷业务台帐,及时、准确录入信贷管理信息。
贷后管理
贷后管理阶段业务流程主要包括:信贷资产的检查、回收、展期、风险分类、不良资产管理及档案管理等操作环节。
贷后检查
一般性流动资金贷款信贷资产检查内容除了基本情况、经营情况、信用使用及客户信用情况、财务情况、重大事项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外,还应突出流动资金占有和存货是否合理、正常;有无挤占、挪用一般性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房地产炒作、购买有价证券等用途。在规定期限内,信贷人员应进行首次检查,重点检查本笔信贷的使用情况,首次检查应形成《信贷业务首次检查报告单》。自首次检查后,信贷人员应定期检查(实地或非实地),并形成“检查工作日志”和《信贷资产检查报告》。客户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应当实施重点检查:1.客户出现贷款形态恶化;2.欠息超过60天,本金出现逾期;3.客户发生可能影响贷款安全和信贷资产质量的生产经营已停止、项目已停建、重大投资活动、体制改革、债权债务纠纷、事故与赔偿、人事调整等重大事项;4.预警评级系统发出风险预警信号;5.上级行或监管部门要求对特定客户(包括首次列入不良信用客户内部控制名单的客户)组织重点检查。
风险分类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分类准备及初分、信贷讨论、分类认定、分类认定结果审批、提出改进意见等五个主要环节。在执行核心定义的前提下,参照主要参考特征,结合贷款的重要参考因素,以债务人正常的营业收入作为主要偿还来源,以担保作为第二偿还来源,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债务的可能性。
贷款回收
正常回收贷款:贷款到期前,信贷人员应向借款人发送《贷款到期通知书》,督促借款人主动归还贷款。贷款到期时,信贷经营部门应通知会计部门办理还款手续。贷款归还后,信贷经营部门应将有关还款凭证归档;及时在借款人和保证人贷款卡
213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及现场检查流程
(证)上将贷款回收、担保撤销信息登记、录入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及时进行台帐登记。贷款全部本息收回后,信贷人员应按规定及时向借款人退还抵押物权利凭证(他项权利凭证)、质物,并协助客户办理解除担保的有关手续。提前归还贷款:对借款人要求提前归还贷款,借款人应提前向经办行递交《提前归还借款申请书》;对银行机构要求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由信贷人员提出提前还款意见,报信贷主管批准,同时通知信贷经营主责任人。经批准同意后,信贷人员填写《提前归还贷款通知书》一式四份,签章后一份送借款人、一份送担保人,一份送会计柜台作为办理会计记账手续的依据,一份留信贷经营部门归档。
贷款展期
不能按期归还贷款的借款人,应在贷款到期日前,提出申请,填写《借款展期申请书》。贷款展期的受理、调查、审查、审批程序仍依照前述基本流程操作。信贷人员调查后,填写《贷款展期调查评价报告》一式两份,并附原客户信用评级报告、担保评价报告、信贷资产检查报告。原贷款是担保贷款的,须取得原保证人或抵押人、出质人的同意,或重新落实担保。经审批同意贷款展期的,及时与借款人签订《展期还款协议书》和担保合同,原担保合同约定自动展期的,可不再签。贷款只能展期一次。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中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的一半;长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3年;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贷款的展期期限加上原期限达到新的利率期限档次时,从展期之日起,贷款利息按新的期限档次利率计收。
借新还旧
借新还旧业务应按照非固定资产类借新还旧的6种类型及条件办理,贷款借新还旧的受理、调查、审查、审批程序和有关要求仍依照前述基本流程操作。贷款借新还旧额度应控制在对客户的一般授信额度内,且不应大于原贷款余额。借新还旧期限原则上不能超过原贷款期限。除压缩退出、清收利息或保全资产的借新还旧外,对于其他3种类型的借新还旧,原则上应按照“先评级、后额度授信、再单笔支用”的原则予以办理。
不良管理
贷款逾期、欠息或表外业务垫款发生后,信贷人员应向借款人、担保人发送加盖信贷业务公章的《逾期贷款(垫款)催收通知书》,及时进行催收,并取得送达回执。信贷资产转为不良后,每笔不良信贷资产的诉讼时效到期日前,应完成诉讼时效的中断,并按规定进行反馈和登记。对不良贷款应通过法律手段追索、贷款重组、收取抵债资产、呆帐资产核销等对不良信贷资产进行专门的催收、处置和盘活。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人员立卷完成后,对于信贷业务从发放至贷款本息结清或信贷业务执行完毕期间形成的后续归档材料,信贷人员应随时进行补充归档。对因特殊情况不能补齐归档的,信贷人员应对缺件原因做出书面说明。部门信贷档案移交时,部门信贷档案管理员应按照案卷排列顺序填写《信贷档案案卷目录》一式二份及《信贷档案移交表》一式两份。《信贷档案移交表》经移交部门负责人、经手人和档案部门接收人签字后,由移交部门和档案部门各执一份。《信贷档案案卷目录》一份留本部门备查,另一份代替移交清单随信贷档案一同移交给档案部门。
现场检查流程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 1.检查方法:
214 表内授信 ── 企业贷款
①查阅现有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各项规章制度,可将银行机构的制度分为3类,一是审贷分离制度,二是贷款管理制度,三是贷款审批制度;
②重点查阅岗位责任制,查看各岗位的分工情况;
③将现有各项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的内部管理制度与国家金融法律法规政策和监管部门的要求进行比较。
2.风险提示:
①未建立流动资金贷款业务管理、风险管理制度;
②未建立流动资金贷款的授权、转授权制度或制度不规范; ③未建立流动资金贷款业务核对、统计、检查制度; ④未建立流动资金贷款业务操作实施细则和规程;
⑤未建立完善流动资金贷款业务操作、审批监督约束机制和未执行审贷分离制度;
⑥未建立健全流动资金贷款岗位责任制或岗位分工不合理; ⑦未进行贷前评估、调查;
⑧现行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内部管理制度与国家金融法规政策规定和监管当局的要求不相符;
⑨未及时修改和完善各类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制度。
授权管理
1.检查方法:
①获取流动资金贷款电子数据,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或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流动资金贷款检查样本;
②查阅银行机构各级授权和转授权书;
③对确定的检查样本重点检查,查看流动资金贷款审批单,与授权、转授权书对照。
2.风险提示:
①未核定分支机构的流动资金贷款权限;
②未对分支机构、业务部门或有关人员进行授权、转授权; ③对分支机构、业务部门或有关人员的转授权不全面、不完整; ④超范围转授权;
⑤未适时调整授权权限; ⑥超权限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⑦未经授权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⑧未经审批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⑨违反程序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⑩未对贷款调查报告、项目评估报告、客户授信及资信评定等文件进行审定并出具明确意见。
授信管理
1.检查方法:
①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或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流动资金贷款检查样本。②查阅有关授信文件,对筛选出的贷款重点检查。2.风险提示:
①未确定客户的授信额度;
②未对授信额度进行动态监控和调整。③集团客户或关联企业未进行统一授信。业务操作
1.检查方法:
①查看流动资金贷款档案和相关传票;
②抽查实际贷款操作流程,与内部管理规定进行比较。
215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及现场检查流程
2.风险提示:
①未坚持业务操作、审批和会计核算“三分离”制度; ②未明确贷款责任、权利和分工; ③未按照内部管理规定办理贷款业务。基础工作
1.检查方法:
查看流动资金贷款档案资料及贷款台账。2.风险提示:
①未与客户签订合同或协议; ②贷款手续不完备;
③合同不规范,档案资料不全; ④未建立完整的贷款台帐;
⑤信贷经营部门与会计部门对流动资金贷款账务核对不及时; ⑥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未能得到有效的维护,信贷信息录入不完整。
真实性
检查方法:
①通过并表核查流动资金贷款总量;查阅会计报表、信贷报表以及其分支机构上报报表等资料,汇总所有机构和部门的会计报表项下的流动资金贷款总额,并与该机构全辖会计报表的流动资金贷款总额进行核对;
②通过账表核查;查阅会计报表、贷款总账、贷款分户帐等资料,核对银行机构会计报表、贷款总账、贷款分户账、贷款台账、贷款借据;
③查阅相关存款分户账、投资科目分户账、暂收及暂付款科目分户账、信用卡和表外科目有关账表等资料,分析判断流动资金贷款是否存在违规问题。
2.风险提示:
①并表核算流动资金贷款总额与全辖会计报表总额不符,存在多并或少并贷款问题;
②贷款账表不符,存在隐瞒贷款或虚增贷款问题;
③存在存款科目分户账借方反映客户贷款(或垫款)情况,投资科目、暂收及暂付款科目项下对自办经济实体贷款、利用信用卡透支变相贷款、表外业务垫款没有纳入贷款核算,账外经营。
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1.检查方法:
①获取流动资金贷款电子数据,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或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流动资金贷款检查样本;
②查阅流动资金贷款相关档案资料,与有关业务人员座谈;
③通过查阅档案和座谈,设计检查疑点模型,对流动资金贷款数据进行筛选,确定重点疑点,进行重点检查。
2.风险提示:
①向关联企业发放信用贷款; ②信贷资金向关联企业流动; ③贷款被挤占挪用; ④贷款流入股市;
⑤贷款不符合基本条件、限制性条件和准入标准;
⑥申报审批材料在完整性与内容要素的齐全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与疏漏;借款合同缺失或法律效力不足;
216 表内授信 ── 企业贷款
⑦在贷款发放环节,没有全面落实审批决策意见,贷前条件和用款条件没有落实; ⑧贷款调查评价报告风险提示不足或评价报告不真实;
⑨信贷经营部门未按规定进行贷后检查,或贷后检查报告揭示风险不足,致使借款人出现风险而未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风险控制
1.检查方法:
①查阅银行机构内部管理制度;
②重点查阅部门职责及员工岗位责任制; ③查阅职工休假登记表,与职工座谈;
④查阅相关银行内部信贷风险及检查和处理记录; ⑤查阅不良贷款档案资料。2.风险提示:
①未建立异常流动资金交易预警和处理机制;
②未建立风险责任制,明确各个部门、岗位的风险责任; ③对重要岗位人员未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
④贷款出现不良风险时,不能及时监测到位并向有关部门报告风险;贷款出现不良风险后,未能及时开展责任认定与追究工作;未及时提出并运用各种手段组织实施清收,向担保人追偿,处置抵押物、或采取其他盘活等措施。
保证措施
1.检查方法:
①获取流动资金贷款电子数据,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或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流动资金贷款检查样本;
②查阅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档案; ③现场查验(抵)质押物。2.风险提示:
①未采取担保措施发放信用贷款;
②未对抵押物、质押物及保证人的履约能力等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查评估; ③未经调查评估或无必要的审查手续而与担保人签订担保合同; ④未对抵押物进行选择、鉴定、估价,并提出合理的抵押率; ⑤未取得抵押物品的《他项权证》;
⑥未对抵押物或质押物的保管、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没有严格完备的保管登记制度;
⑦未在担保贷款到期时及时采取追偿措施,行使抵押权或质押权; ⑧担保合同签订日在所担保的借款合同签订日期之后; ⑨担保合同的内容与担保借款合同不一致;
⑩担保合同未包括被担保的事项、金额、期限、方式、范围等内容;抵(质)押物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所在地、所有权权属或使用权权属、质押财产移交时间、抵(质)押物保险及处分未明确;未在需要时对担保合同进行公证、登记;未在合同到期后一年内处理抵押财产,未在贷款期满两年内做好诉讼时效的保全工作;连环担保;贷款担保的合法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不足,未充分关注担保公司担保及其他特殊方式担保贷款的风险;保证人不具备资格、相互担保、循环担保、非银行认可的抵(质)押物、抵押率超过规定比率、抵押未登记、抵(质)押贷款无抵(质)押物、质押率超过规定比率;违反贷款操作规程,对借款人提供的抵押品未进行登记,高估抵押物价值,担保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而导致贷款损失。
风险评估
1.检查方法
①获取流动资金贷款电子数据,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或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流动资金贷款检查样本;
217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及现场检查流程
②调阅贷款减值损失资料;
③调阅不良流动资金贷款资料,与信贷管理人员谈话,了解其对风险的认识,现场检查实际风险及损失情况;
④调阅贷款总账、分户账、台账、贷款档案、会计报表。2.风险提示:
①未对不良贷款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损失进行预测;
②未对即将到期的,可能形成不良的流动资金贷款进行预测;
③贷款减值损失计提不合规:贷款减值损失计算存在高估或低估现象; ④未按规定对贷款进行分类或分类不准确、不合规:
一是未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至少包括机构、人员、政策和程序、以及支持系统);
二是未依据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核心定义,对贷款面临的风险进行恰当的分类; 三是擅自超越权限进行或调整贷款风险五级分类;
四是分类调整不及时,贷款风险出现变化时,信贷经营部门有意隐瞒贷款风险状况或因工作疏忽,未及时调整风险分类;
五是人为调整分类结果,风险管理部门为达到上级行考核目标,人为调整贷款分类结果。
合规性
借款人资格
1.检查方法
①获取流动资金贷款电子数据,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或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流动资金贷款检查样本;
②调阅信贷管理档案,审查企业申请材料和客户资质证明的相关材料。2.风险提示:
①向连续三年亏损,或连续三年净现金流量为负的客户发放贷款或借款人主体资格不合法,不具备贷款条件。
②客户提供虚假或隐瞒实情的财务报表; ③客户已在同一辖区同级分支机构取得信用; ④客户用借贷行为牟取非法收入;
⑤客户违反规定将贷款从事股本性投资;
⑥客户生产经营或投资国家禁止或有损于社会公德的产品或项目; ⑦客户生产经营未取得环保部门许可; ⑧客户在进行改制或改变经营方式过程中,未清偿落实原有债务或未提供足额担保;
⑨客户有其他严重违法行为或危害信贷资金安全行为; ⑩客户被列入黑名单。
调查评价
1.检查方法
①获取流动资金贷款电子数据,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或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流动资金贷款检查样本;
②调阅信贷管理档案,审查客户评价、业务评价、担保评价等相关材料。2.风险提示:
①项目评估报告未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贷款项目评估内容,涉及关联企业的调查,未作详细分析说明;
②未按银行客户信用评级流程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 ③存在为发放贷款人为提高信用评级现象。
④客户提供的申请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不符合有关规定;
218 表内授信 ── 企业贷款
⑤项目评估未按照银行项目评估程序进行。审批环节
1.检查方法:
①获取流动资金贷款电子数据,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或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流动资金贷款检查样本;
②调阅信贷管理档案,查看审批材料,与授权书、授信文件等资料对比。2.风险提示:
①贷款审批未按银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发放贷款; ②未按审贷分离原则进行贷款审批; ③越级审批和未经信贷调查审批贷款; ④逆程序或变相逆程序审批信贷业务;
⑤使用额度的审批未按额度使用审批规定办理;
⑥非额度授信客户的贷款审批未在审批授权书确定的权限内审批; ⑦化整为零审批;
⑧对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对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一般借款人; ⑨贷款金额、期限、利率违反国家规定;贷款投向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上级行规定,贷款用途不合法、合规;
⑩贷款审批时,对信贷资料的基本要素、主体资格、信贷政策、信贷风险未进行严格审查,违反国家及银行法规及制度规定。
发放环节
1.检查方法:
①获取流动资金贷款电子数据,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或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流动资金贷款检查样本;
②调阅业务档案,审查相关系统。2.风险提示:
①信贷人员在贷款发放前未落实贷款条件,合同签订后未落实用款条件; ②签订借款合同未采用规定的统一格式,合同填写不规范,要素不齐全,“借新还旧”借款合同的贷款用途未表述准确、明晰;
③贷款在办理提贷、转贷时手续不全;
④贷款证、信贷台帐、信贷信息管理系统的登录不及时、不准确。
贷后管理
1.检查方法:
①获取流动资金贷款电子数据,运行非现场审计模型或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流动资金贷款检查样本;
②调阅流动资金贷款档案,查看贷后检查材料。2.风险提示:
①未建立和执行贷后跟踪检查制度,或未按银行规定时间进行贷后检查,并撰写检查报告,贷后检查报告不符合监管部门和该行内部规定;
②贷款期间,借款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经办行应停止支付尚未使用的贷款,并按合同约定,要求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拒绝接受贷后检查;提供虚假或隐瞒实情的财务资料,拒不改正情节严重;不如实提供所有开户行、账号及存贷款余额和担保情况;挤占挪用贷款拒不改正的;用贷款从事有价证券、期货等方面股机经营的;未取得房地产经营资格,用贷款经营房地产;套取贷款相互借贷牟取非法收入的;借款人或担保人发生或即将发生重大经营风险;出现合同约定提前还贷的情况;其他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③贷款到期时,未及时向借款人发出还本付息通知单或催收通知单
④贷款展期应符合以下条件:由于国家政策影响,使借款人还款能力下降,不能按期还贷;因不可抗力或意外事故无法按期还贷;受国家及银行信贷政策影响,未按
219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及现场检查流程
期放贷,到期不能按期还贷;贷款原定期限过短,不适应借款人正常生产周期需要;贷款展期的受理、调查、审查、审批程序和有关要求未依照信贷业务基本操作流程进行;贷款展期应填定《贷款展期评价报告》,签订《展期还款协议书》;
⑤未对贷款逾期、挤占挪用贷款的企业进行加罚息处理,逾期贷款不及时转入逾期账户管理或人为故意漏收、不加罚息;未建立贷款的质量监管制度,对不良贷款进行分类登记、考核和催收;对不良贷款未及时采取债务重组、补办抵押、依法催收等资产保全措施,化解贷款风险;对经各种措施催收确属无法收回的贷款,未及时申报呆账核销,核销材料,未严格按财政部有关规定执行,并保留对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追索权;未按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呆账准备金,并按照呆账冲销的条件和程序冲销呆账贷款;
⑥未按规定办理停息、减息、缓息、免息或越权办理停息、减息、缓息、免息。⑦“借新还旧”的应同时满足四项条件:生产经营正常,能按时支付利息;重新办理贷款手续;贷款担保有效;属于周转性贷款。
会计核算情况
1.检查方法:
①查阅与流动资金贷款相关的会计报表总账、分户账、台账;
②查阅相关会计凭证、重要空白凭证管理、领用登记薄,查实库存。2.风险提示:
①未将流动资金贷款纳入全行统一会计核算,存在账外放款、账外经营情况; ②总账、分户账、台账与库存没有定期核对,账账不符、账实不符;
③未严格执行财政部关于贷款利息收入的确认方法,正确计算利息收入;对贷款的利息收入入账不及时、不足额,核算不准确,存在多计或少计问题;
④贷款利息收入、应收利息和表外应收利息的核算和记账方法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不相符,对应列入表外核算的利息未及时进行帐务处理;
⑤贷款收回不及时进行帐务处理。
监督检查
1.检查方法:
调阅内审及业务部门的检查报告及整改报告。2.风险提示:
①业务管理部门未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②业务管理部门检查频率、范围、深度不够充分; ③业务管理部门对查出问题没有适当处理;
④业务部门对稽核提出的问题、建议没有积极整改。
检查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2006年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2006年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5〕50号)4.《贷款通则》(人民银行令〔1996〕2号)5.《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2006〕33号)6.《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1〕49号)7.《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银监会令〔2007〕6号)8.《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9.《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银发〔1996〕403号)10.《商业银行实施统一授信制度指引》(银发〔1999〕31号)11.《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监会令〔2007〕12号)12.《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银监会令〔2004〕3号)
220 表内授信 ── 企业贷款
13.《境外进行项目融资管理暂行办法》(计外资〔1997〕612号)14.《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银监会令〔2007〕7号)15.《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银监发〔2004〕51号)16.《商业银行小企业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试行)》(银监发〔2006〕69号)17.《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7〕42号)18.《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处罚办法》(银监会令〔2007〕5号)
221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及现场检查流程
业务流程图
客户客户经理受理、调查申请材料负责人核查(前台业务部门)尽职审查押品价值评估项目评估集体审议授信部门经理上级行审批有权人审批上级行授信审批程序落实用款条件客户签定合同协议提供申请材料会计部门审核材料办理放款手续客户资金进入指定账户信贷与会计部门核对信贷部门档案归档、登记台账信贷与会计部门收回本金、利息客户及质押人信贷部门跟踪检查贷款结清注销出问题采取保全措施 222 表内授信 ── 企业贷款
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内控体系、制度是否健全内控有效性信贷管理制度授权管理信贷业务台账授信管理现场检查流程图 账表、账账是否相符会计报表、总账与贷款分户账信贷、会计是否定期对账基础管理会计、信贷对账登记薄抽样信贷管理是否到位相关分户账业务操作贷后管理信贷业务是否真实合规性相关业务传票风险管理是否到位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与合规性(信贷)贷款档案资产保全措施空白凭证领用登记薄重空管理是否到位是否纳入统一会计核算企业账户明细抵(质)押物登记、管理银行控制资金安全贷款资金是否被挪用信贷资金到期是否及时收回查看空白凭证库存利息收入明细相关业务传票是否对企业进行定期检查风险管理与合规性(会计、内审)利息收取是否及时、足额内审报告及整改报告223
第三篇:贷款核销现场检查方法
国有商业银行已核销贷款现场检查方法
一、检查重点和方法
检查方法可以根据各自的经验掌握,在这里大体提出一些思路,仅供参考。
(一)把握检查前提,明确检查内容定义。
此次检查政策性、客观性比较强,按照现行法规规定,呆帐的认定是非常严格的,因此检查人员要把握好呆账认定的大前提。呆帐不同于五级分类中的损失。一般说,损失的范围要大于呆帐的范围。只有贷款企业已彻底“死亡”,完全没有偿债能力,才可认定为呆帐。按照财金〔2001〕127号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看贷款企业是否有经营活动,是否有资产,是否利用改制逃废银行债务,是否已经以物抵贷而抵贷物银行尚未处置的,是否涉及银行人员渎职丢失债权未处罚的,贷款企业若有这五条之一即不可作为呆帐核销,即使企业已被吊销营业执照,但其仍有资产可追偿的情况下,也不可认定为呆帐。
(二)把握检查对象,确定重点核呆企业。一是贷款时间短的企业。贷款放出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变为呆帐,常常涉及违规放贷,银行常常为了掩饰其员工失职而积极核销,应查清其实际情况及相关责任人是否已处罚。二是贷款金额大的企业。金额大的贷款演变为呆帐,常与银行贷后疏于管理相关,要分析考虑呆帐的成因,找出银行贷款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三是国有大中型企 业。这些国企虽大多处境不佳,有的已停产多年,但仍拥有土地、房产、设备等相当可观的资产,仍有对外租赁等少量经营行为。此外,个别当地政府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常常指使国有企业借改制逃废银行债务。四是银行自办实体。由于历史的原因,此类企业常涉及银行个别人经济问题,应重点关注。五是群众举报的企业。举报者对当地哪些企业有经营,哪些企业有资产等情况比较熟悉,依据举报线索进行调查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核销程序,确定检查步骤。每笔企业贷款的核销按时间顺序,要经历银行积极追索,诉讼后法院裁定债务人已无资产可执行,银行认真审核各类资料后上报,上级行批复后核销贷款这四个环节,简称为追索、诉讼、审核、核销四环节。
1.追索环节。银行没有催收、追索的贷款不得作为呆帐核销。检查银行在贷后是否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追偿贷款,维护债权。从贷款企业清收回的现金是否足额入帐,收回的各类抵贷资产是否纳入帐内管理,它们是如何变现处置的。通过审查贷款催收书等,判断银行是否有逾期两年不催收而丧失诉讼时效的情况。
2.诉讼环节。诉讼是银行追偿债务的最后手段,法院下达的企业已无资产可执行终结执行的裁定书,是证实企业已无资产,其贷款已成呆帐的重要证据。检查银行是否真实履行了诉讼程序,法院是否真实履行了执行程序,双方有无联手作假的可能。
3.审核环节。各类要件是否齐全,是否执行了有关贷款核呆内控制度。只有企业法人资格灭失且无资产,企业贷款才可列为 呆帐。重点审查工商局出示的营业执照吊销、注销证明和银行贷后调查报告内容是否真实。
4.核销环节。审查银行是否按国家有关规定正确进行帐务处理。已核销的呆帐是否按财政部“帐销案存、继续追索”的原则进行管理。
(四)把握内部核查,适当进行外围延伸调查。
检查应从检查银行内部呆账核销基础材料入手,一是收集银行上报核呆请示文件和总行批准核呆的批复文件。上述文件的附件都附有报核和批核的企业贷款明细表,包括企业名称、贷款本金及利息金额等。了解银行核呆的总体情况,即上报核呆户数、贷款本金及利息,批准的核呆户数、贷款本金及利息。二是将核呆档案与信贷档案对照检查发现不符点、矛盾点和可疑点。如通过检查信贷档案中的原始信贷合同与申报核呆时用的信贷合同,来发现该行在申报核呆时是否篡改了原始档案。比如说,银行在申报核呆时将原档案中的抵怀合同悽出簌经过技术处理将担伀书的内容变为空白,由此将抵戼或担伀贷款变成了信用贷款,以便作假核销。或者将丧失诉讼时效的贷款合同变更为有诉讼时效的合同,与法院联手作假核销。三是抓住核呆企业还款还物这一源头,通过审查抵贷协议,抵贷物台帐,查阅相关票据及银行对帐单等追查资金去向,从中发现借呆帐核销谋取私利的违法行为。四是适当进行对已被核呆的企业、担保企业、法院、工商局延伸调查。可实地考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真实情况;验证是否 经过了法院的相关法律程序;调查核对银行核呆所用法律文书的案号;查阅核呆企业真实的工商注册情况。
(注:1:会计核算方面可参考财金[2001]127号文件第11、18条规定和银监发[2004]89号等文件规定:呆账经批准核销后,作冲减呆账准备处理,对纳入损益核算的贷款表内应收利息,作冲减利息收入处理;对已经核销的贷款,应同时按核销总金额(含本金、表内外利息)作备查登记;对已经核销后又收回的贷款,作转回贷款损失准备处理,超过原贷款本金的部分,包括收回的应收利息,计入当期利息收入;对于取得非现金资产抵偿已核销贷款的,按实际抵偿部分作为抵债资产的入账价值,同时转回贷款损失准备;抵债资产处置时取得的抵债收入与抵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贷款损失准备。
注2:证明债权债务关系或资产所有权的法律文书包括:一是借款合同、担保合同、证明担保和抵押权利存在的其他法律文书以及协议类文书。二是相关会计凭证,包括借款借据、放款单及其他相关的会计凭证。三是证明在有效诉讼期内的法律文书,包括到期、逾期贷款及其相应保证的催收通知和回执,以及其他有效的法律证明材料。四是债务人和保证人加盖发证机构印章营业执照复印件。五是抵债协议或法院判决书、调解书、仲裁书;权属证明;以物抵贷的资产清单;其他必要资料。六是涉及诉讼事项贷款的诉讼类法律文书。包括起诉状、上诉状、撤诉申请书、4 财产保全申请书、支付令申请书以及破产还贷申请书、判决书、调解书和申请执行书、法院执行证明等相关文书。)
二、检查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监督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3、《贷款通则》;
4、《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银发[2001]416号);
5、《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剥离过程中责任追究工作的通知》(财金[2004]77号);
6、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01]127号);
7、《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银行已核销贷款管理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04]89号);
8、《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4]51号);
9、《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10、《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的通知》(银发[2002]98号);
11、《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12、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第四篇: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现场检查方法及技巧
表内授信 ── 个人贷款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业务说明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是指银行机构向购房者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住房的贷款,包括期房按揭贷款和现房按揭贷款。其中:期房是指在建住房或已竣工验收正在办理房屋产权证的房屋;现房是指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取得房屋产权证的房屋。其特点是售房人为开发商,贷款涉及贷款银行、借款人和开发商三者关系。
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包括本外币贷款)不得低于20%;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而且贷款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应随套数增加而大幅度提高,具体提高幅度由银行机构根据贷款风险管理相关原则自主确定,但借款人偿还住房贷款的月支出不得高于其月收入的50%。
业务操作流程
受理贷款申请
借款人申请个人住房(商用房)贷款应向银行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个人贷款文本》,同时提供相关基础资料。资料内容包括:
1.有效身份证件、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 2.婚姻状况证明;
3.现供职单位收入证明,私营业主应提供近期纳税证明; 4.与开发商或售楼方签订的购房合同 5.购房首付款资金证明;
6.银行机构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贷款受理审查
银行机构发放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数额,不高于房地产评估机构评估的拟购买住房的价值或实际购房费用总额的80%。银行机构经办人员按照要求对借款申请人的资料进行初审,初审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填写《贷款申请表》,由经办人双人面签;除“工资性收入证明”、“房屋买卖合同”留存原件外,其他所列资料为复印件(验看原件,收受复印件);提供担保证明文件:以财产(含所购房产)设置抵(质)押的,需提供抵(质)押物清单及有权处分人同意抵(质)押的证明文件(以共有财产设置抵押或质押的,应留有财产共有人的同意意见及签字);由第三方或开发商提供阶段性(或全程)担保的,应提供第三方或开发商同意担保的函件(批发性按揭业务如开发商已出具担保承诺,不须另行提供)。
贷款的送审
银行机构经办人员通过调查,对符合贷款条件的,撰写明确的送审意见,主、协办签字,附有关送审资料,报经营部门主管零售业务的负责人审核。审核通过后,由银行机构零售信贷综合员报银行机构风险管理部个贷审查员审查。银行机构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应及时向申请人说明情况,并退还相关资料。
贷款的审查
501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及现场检查流程
对上报的业务申请,银行机构审查员应按照尽职要求,对所提交送审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及合法性进行合理、审慎审查,对照各业务品种所要求的贷款条件,对借款申请人的还款能力、贷款用途、担保等情况进行尽职阐述和利弊分析,提出专业审查意见。如发现材料缺失、相关内容存在疑点等情况,应要求经办人员进行复查,待其补充资料后,再次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审查员签署明确意见,由零售信贷中心送审岗位人员将资料送有权审批人审批。对审查未通过的,审查员通知经办人员,并将资料退回。
贷款审批
银行机构审批人按照尽职要求进行审批,签署明确意见。审批过程中遇有不明事项,向审查员或经办人员询证。需经银行机构信用审批委员会审批决策的业务,按照信用审批委员会有关规定审批通过后,报审批人审批。审批未通过的,资料退回审查员处,审查员通知经办人员,并将资料退回。
贷款合同的签订
贷款申请获得批准,经营部门通知客户与银行机构签定《借款合同》。抵押物为期房的,应要求房地产买卖合同在房产局备案。《借款合同》需要公证的,在抵押登记办理前由经营部门经办人员与借款申请人办妥公证手续。
办理抵(质)押登记
采取抵(质)押担保方式的,信贷经办人员应与抵押人或出质人到抵(质)押机关办理抵(质)押登记手续,取得抵(质)押权利凭证原件;采取担保方式的,应办理财产保险手续,保险金额应足以偿还银行贷款本息,投保期限不得短于贷款期限,保险第一受益人为银行机构,并取得保险单正本原件和保费缴款凭证复印件。
抵押权证的入库
抵押权证和保单的入库手续由上级银行机构零售信贷中心统一在营业厅办理,营业厅集中保管;会计前台放款帐务处理操作前,零售信贷中心抵押权证管理岗位人员和会计人员共同将贷款的抵押权证和保单封包后交会计部门管库员入库保管;抵押权证入库后,营业厅在抵押权证保管收据上加盖业务公章,其中零售信贷中心取得信贷部门留存联,客户回执联交经营部门综合员归入贷款档案;对于在分支机构营业厅进行放款帐务处理的业务,上级银行机构营业厅应将保管收据入库通知联作为已入库证明,交经营机构综合员,随同贷款资料交分支机构营业厅作为记帐附件。
贷款发放
办妥上述相关手续后,借款人根据借款合同填写借款借据,信贷经办人员凭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借款借据通知柜员办理贷款发放手续。
贷后管理
贷后管理主要包括档案管理、抵押权证管理、贷后检查、风险分类、还款催收、信息维护、回收和结清管理环节。
1.档案管理。贷款发放完毕后,经营部门工作人员按照银行机构档案管理要求将个贷档案整理装订,由综合员与零售信贷中心档案管理岗办理档案交接手续。具备归档条件的档案资料应及时归档,最迟不能超过放款后10个工作日。
2.抵押权证管理产权证的办理。经营部门接到开发商办理产权的通知后,将清单提交银行机构零售信贷中心。零售信贷中心会同经营部门工作人员到房产登记部门办理产权证后,由抵押权证管理岗留存复印件归入贷款档案,原件单独专夹保管;零售信贷中心将抵押批复变更为他项权证的出库清单会签风险管理部后,由抵押权证管理岗会同风险管理部工作人员至营业厅会计办理抵押批复的出库,同时将产权证复印件暂代抵押证明,由会计部门入库保管;抵押权证管理岗将抵押批复交办理岗,办妥他项权证后,交回抵押权证管理岗;抵押权证管理岗留存复印件后会同风险管理部,至营业厅办理他 502 表内授信 ── 个人贷款
项权证的入库,并将产权证复印件取出;产权证复印件、他项权证复印件、入库凭证归档后,零售信贷中心通知客户领取产权证;经营部门应加强对开发商的监控,落实办证时间,要按月监测房产证办理情况,对超期不办的,限期整改,并及时报零售信贷中心、风险管理部。
3.贷后检查。贷款发放后,经营部门应通过电话、实地走访等形式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贷后检查。主要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变化情况,所购房产、抵押(质)物的保管和价值变化情况,开发商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检查,确保贷款安全回收。经办人员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发现可能影响银行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借款人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非正常弱化时,应及时将此客户纳入“个人信用客户黑名单”,并及时采取措施,依法及时主张债权。有关风险预警的情形及处置参见银行机构相关业务管理办法执行。贷后检查形成的资料由经营部门集中建档管理。
4.风险分类及信息维护。贷款发放后,银行机构应按规定要求将业务及客户的相关信息完整、准确地录入到银行机构个人信贷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并根据客户信息变动情况及时进行调整、补充。同时,严格按照《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办法(2005年7月修订)》,依据还款情况、客户资信变化等情况进行准确分类、适时调整分类结果,真实反映信贷资产风险状况。
贷款催收管理
贷款发放后,银行机构经办人员应督促借款人按合同约定的还款计划偿还贷款本息。对逾期一个月以内的,应及时对借款人和保证人进行电话、书面和上门催收,催促借款人还款,并做好催收记录。对连续三期或累计六期未偿还贷款本息的,应进入法律诉讼程序。对开发商提供连带保证责任的,进入法律诉讼程序前,银行机构应要求开发商履行连带保证责任。贷款催收记录及催收过程中形成的资料,在进入法律诉讼程序前由银行机构集中建档管理。
贷款结清
贷款结清包括正常结清和提前结清两种。①正常结清:在贷款到期日(一次性还本付息类)或贷款最后一期(分期偿还类)结清贷款;②提前结清:在贷款到期日前,借款人如提前部分或全部结清贷款,须按借款合同约定,提前向银行提出申请,由银行审批后到指定会计柜台进行还款。贷款结清后,借款人应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银行出具的贷款结清凭证领回由银行机构收押的法律凭证和有关证明文件,并持贷款结清凭证到原抵押登记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注销手续。
现场检查流程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
1.检查方法:
①查阅现有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各项规章制度; ②查阅岗位职责,查看各岗位的分工情况;
③将现有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内部管理制度与国家金融法律法规政策和监管当局的要求进行比较。
2.风险提示:
①未建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管理制度;
②未建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授权、转授权制度; ③未建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检查制度;
④未建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操作实施细则和规程; ⑤未建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操作和审批监督约束机制; ⑥未建立健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岗位责任制;
503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及现场检查流程
⑦未建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登记台账制度; ⑧岗位分工不合理;
⑨现有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内部管理制度与国家金融法律法规政策和监管当局的要求不相符;
⑩未及时修改和完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管理制度。授权管理
1.检查方法:
①查阅银行机构各级授权和转授权书;
②查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审批单,与授权转授权书对照,运用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检查重点。
2.风险提示:
①未核定分支机构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权限;
②未对分支机构、业务部门或有关人员进行授权、转授权; ③对分支机构、业务部门或有关人员的转授权不全面、不完整; ④超范围转授权;
⑤未适时调整授权权限;
⑥超权限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⑦未经授权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⑧未经审批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 ⑨违反程序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授信管理
1.检查方法:
①查看有关授信文件,运用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检查重点,审查合同全部要件; ②调阅相关贷款档案,查看银行机构对被查分支机构统一授信额度审批权的授权文件。
1. 风险提示:
①未确定客户的授信额度;
②未对授信额度进行动态监控和调整;
③未建立完整的个人授信业务集中统一的授权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核对、检查监督、统计分析等管理制度和风险识别、预警、评估、监测、控制、考核机制;
④未严格执行授信管理制度,超授信额度审批。业务操作
1.检查方法:查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档案和相关传票。2.风险提示:
①未建立规范的业务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 ②操作规程未完整涵盖业务的全过程和风险点; ③各业务环节不具备有效的控制手段; ④控制环节的设置不合理; ⑤控制职能的划分不清楚;
⑥业务操作、审批和会计核算未坚持“三分离”制度。基础工作
1.检查方法:查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档案资料。2.风险提示:
①未与客户签订合同;
②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手续不完备; ③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合同不规范; ④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档案资料不全; ⑤未建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台帐;
⑥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未能得到有效的维护,信贷信息录入不及时、不完整。
风险管理
504 表内授信 ── 个人贷款
风险识别
1.检查方法:查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相关档案资料,与有关业务人员座谈,运用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检查重点。
2.风险提示:
①以个人名义发放公司类贷款; ②贷款被挪用;
③贷款不符合基本条件、限制性条件和准入标准;
④申报审批材料在完整性与内容要素的齐全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与疏漏; ⑤在贷款发放环节,未全面落实审批决策意见,贷前条件和用款条件未落实; ⑥贷款担保的合法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不足,未充分关注担保公司担保及其他特殊方式担保。
风险控制
1.检查方法:
①与经办人员座谈、查阅内部管理制度; ②查阅部门职责及员工岗位责任制; ③查阅职工休假登记表。2.风险提示:
①未建立异常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交易预警和处理机制; ②未建立风险责任制,明确各个部门、岗位的风险责任; ③对重要岗位人员未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 ④未及时提出并运用各种手段组织实施清收。风险评估
1.检查方法:
①获取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电子数据,运用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检查重点;
②贷款减值损失资料;
③调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资料,与信贷管理人员谈话,了解其对风险的认识,现场检查实际风险及损失情况。
2.风险提示:
①未对不良贷款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损失进行预测; ②未对不良贷款形成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③未对即将到期的可能形成不良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进行预测; ④贷款减值损失计提不合规。
合规性
对申请人资格的审查
1.检查方法:
①获取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电子数据,运用适当的抽样方法,确定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检查重点;
②调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档案,审查借款人申请材料和相关资料。2.风险提示:
①不符合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基本条件;
②借款人不有具有稳定的职业和经济收入、不具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③借款人没有银行机构认可的资产作为抵押或质押,或足够代偿能力的单位或个人作为保证人;
④银行机构未密切关注开发企业的开发情况,房屋不能够在合理期限内正式交付使用;
505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及现场检查流程
⑤借款人的借款期限超过退休年龄;
⑥开发商不具备房地产经营资格或未获得楼盘的销售或预售资格; ⑦开发商未落实协议中的反担保; ⑧为有不良记录的借款人发放贷款。调查评价
1.检查方法:调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档案,审查贷款申请的真实性及借款人的信用情况、担保评价等相关材料。
2.风险提示:
①各类评价报告不全面、真实、准确; ②首期付款低于所购房全部价款的30%;
③银行机构未通过借款人提供有关资产证明(例如银行存单)、实地调查等方式,全面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④抵押率、质押率不符合有关规定;
⑤保险单的第一保险赔偿受益人不是贷款发放行;保险期短于贷款期;保单正本未存放在贷款发放行;投保总值低于抵押物估价总值。
贷款审批
1.检查方法:调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档案,查看审批材料,与授权书、授信文件等资料对比。
2.风险提示:
①未建立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审批标准;
②贷款审批额度超越审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权限; ③对关系人发放贷款,条件优于一般性贷款。贷款发放
1.检查方法:调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档案,审查相关系统。2.风险提示:
①超按揭成数放款;
②银行机构信贷人员在贷款发放前未落实贷款条件,合同签订后未落实用款条件;
③贷款证、信贷台帐、信贷信息管理系统的登录不及时准确; ④未要求借款人提供开发商的有关文件作为支用贷款的依据。贷后管理
1.检查方法:调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档案,查看贷后检查材料。2.风险提示:
①未对借款人执行合同情况及资信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检查; ②未对期房的楼盘施工进度实施跟进制度; ③未严格按照还款计划偿还贷款;
④未及时按规定对不良贷款进行催收;
⑤未按规定办理展期手续或办理抵(质)押物;
⑥资料入档不全、档案调阅手续不全、未设立抵(质)押物登记簿,登记不准确不及时。
监督检查
1.检查方法:查阅内部审计及业务管理部门对个人授信业务的检查报告及有关整改报告。
2.风险提示:
①未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②对个人授信业务检查监督不充分;
③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频率及深度不够充分;
506 表内授信 ── 个人贷款
④对检查出的问题没有及时纠正;
⑤对审计、检查建议的落实整改不够及时。
检查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4.《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5.《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 6.《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7.《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 8.《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 9.《关于规范住房金融业务的通知》 10.《贷款通则》 11.《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 1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13.《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
14.《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 15.《中国人民分行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条例》 16.《贷款风险分类指引》
17.银行机构其他涉及授信业务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507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及现场检查流程
业务操作流程
客户不合格信贷经办人员受理、调查客户经理受理、调查申请材料信贷部门负责人核查抵(质)押评估尽职审查担保能力审查信贷部门经理审批上级行审批有权人审批上级行授信审批程序签订《抵押合同》签订《借款合同》签订《担保合同》会计部门审核材料发放贷款开发商帐户资金进入指定账户贷后管理信贷部门登记台账档案归档贷款偿还客户及担保人信贷部门跟踪检查贷款结清并注销不良贷款管理 508 表内授信 ── 个人贷款
否性性是否规效理位是合)有管到理位与贷控贷管到理信内信险管(风险风制、全理理理作理理系健管管管操管性管体否权信础务后规险控是授授基业贷合风内度工分业告位款岗度账贷途账报与制台务揭案用细改置理业按档金明整设管贷房务资款及构贷信住还告报机信人个审内户施记分薄措登及款记全物是用否回查位贷登保押理金挪是收检到与账产)管资被款时督否账对资质、贷贷监是总账贷(信否部改、信抵内整表、报计计会会监位量到质否款是贷测性是是规)账账符计账合审、相会对期与内表否、贷定理、账信否管计险会风(图程查流检场现
509
第五篇:棉花收购贷款现场检查方法及技巧
表内授信 ── 其他类贷款
棉花收购贷款
业务说明
棉花收购贷款是指农发行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从事棉花收购业务发放的贷款。贷款最长期限不超过1年。根据借款人信用等级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采取担保贷款或信用贷款。
贷款对象:经政府职能部门批准的具有从事棉花加工经营资质的企业,具体包括: ⒈供销社棉花企业(含供销社控股的棉花企业); ⒉农业部门所属的良种棉加工企业;
⒊改制后延续或承担农发行贷款债务的棉花企业; ⒋国有农场所属的棉花企业; ⒌棉花产业化龙头企业;
⒍收购加工一体的棉花深加工企业; ⒎其他棉花购销企业;
⒏国务院确定的其他企业。
贷款用途:用于解决借款人收购加工(指籽棉加工成皮棉和棉籽)棉花或进行深加工(指皮棉加工成棉纱和棉籽加工成棉油等)的合理资金需求,包括收购价款和用于收购的必要费用。
业务操作流程
棉花收购贷款的受理、调查、审查、审批、收回和贷后评价参照棉花良种贷款相关内容。
贷款申请
借款申请人应按有关规定取得农发行棉花收购贷款资格。申请贷款应当提交借款申请报告,填写借款申请书;提供经年检的《营业执照》、贷款卡、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财务会计报告,法人代表身份或其委托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明和签字样本及授权文件等需提供的相关基本资料,并具备以下主要条件:
⒈具备棉花加工经营资质;
⒉信用等级达到规定标准,具体标准由省级分行确定; ⒊担保贷款能够提供合法有效的担保;
⒋有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或风险准备金,具体比例由省级分行确定;
⒌对于信用达不到规定标准,担保能力、自有资金或风险准备金不足的借款人,必须承诺将贷款形成库存纳入独立第三方库存监管。
借款人对一个收购季节或一项收购业务所需贷款总量,可一次性提出申请。
贷款发放
参见棉花良种贷款相关内容。
对经审批同意发放的贷款,开户行应再次审核借款人的资信情况和贷款条件,对借款人资信、风险承受能力、借款条件与贷前调查时基本相符或有好转的,应及时按规定办理借款手续。
贷后管理
贷款发放后,客户经理负责贷款信息的搜集、整理,并按要求建立台账,录入信息,对贷款的运行进行跟踪反映;开展首次跟踪检查、定期常规检查或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影响贷款安全的重大事项及时进行处理。
665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及现场检查流程
对借款人或担保人状况发生变化导致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发生变化的,开户行客户部门提出调整贷款分类意见,送有权审批行风险管理部门审查,有权审批人审批认定,开户行根据认定结果,及时调整贷款形态。
棉花购进环节
开户行要审核借款人提供的购进凭证,及时全面核查借款人购进入库棉花,并与发放的贷款相核对,确保贷款按约使用。
棉花储存、深加工环节
棉花储存环节的信贷监管是棉花收购贷款贷后管理的核心。⒈异地存储棉花。开户行可直接实施信贷监督,也可委托存储地农发行实施监督。开户行应定期对异地存储的棉花进行检查。
⒉购销企业棉花存储。开户行自行实施库存监管的,必需实行定期查库制度,定期分品种清点、核实棉花库存,并与信贷管理台账、企业财务、统计、保管等各项数据全面核对,检查银企账实、账账、账表、账据、账款是否相符。开户行实施第三方库存监管的,开户行、借款人和第三方要签订协议,明确贷款发生潜在风险时,农发行有权委托第三方代为销售棉花后收回贷款。
⒊棉花产业化龙头企业、收购加工一体的棉花深加工企业棉花存储。对贷款占用延伸到深加工环节的,开户行在监督原材料库存变化的基础上,要及时了解掌握原材料转化成产成品的占贷情况。
棉花及深加工产品销售环节
贷款形成的棉花及深加工产品销售出库,借款人必须及时向农发行通报出库情况。开户行应及时据实登记台账,核减库存。
货款回笼环节
开户行要根据借款人销售货款的结算方式与结算期限,监督货款回笼归行。⒈对借款人贷款实行购贷销还归还方式的,在销货款回笼归行后,开户行要先收回贷款本息(含陈欠本息),结余部分留存企业。
⒉对借款人贷款实行按期偿还归还方式的,在销货款回笼归行后,开户行可根据借款人要求,允许并监督借款人将回笼货款在合同约定的贷款期限内按原定贷款用途周转使用。
现场检查流程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
⒈检查方法:
①查阅现有棉花收购贷款业务各项规章制度; ②查阅岗位责任制,查看人员分工情况; ⒉风险提示
①未建立棉花收购贷款业务管理制度;
②未建立棉花收购贷款的授权、转授权制度; ③未建立棉花收购贷款业务检查制度;
④未建立棉花收购贷款业务操作实施细则和规程; ⑤未建立完善棉花收购贷款操作和审批监督约束机制; ⑥未建立健全棉花收购贷款岗位责任制; ⑦岗位分工不合理;
⑧现有棉花收购贷款业务内部管理制度与国家金融法规政策规定和监管当局的要求不符;未及时修改和完善棉花收购贷款管理制度。
授权管理 ⒈检查方法
666 表内授信 ── 其他类贷款
查阅棉花收购贷款审批单,与授权转授权书对照。⒉风险提示
①未核定审批行棉花收购贷款审批权限; ②未适时调整授权权限; ③超权限发放棉花收购贷款; ④未经授权发放棉花收购贷款; ⑤未经审批发放棉花收购贷款; ⑥违反程序发放棉花收购贷款。授信管理
⒈检查方法:查阅有关授信文件。⒉风险提示
①未确定客户的授信额度;
②对企业授信不审慎,授信额度未进行动态监控和调整。基础工作
⒈检查方法:查阅棉花收购贷款档案资料。⒉风险提示:
①未与客户签订合同; ②贷款手续不完备;
③合同不规范,档案资料不全。④未建立完整的台帐;
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⒈检查方法:查阅贷款相关档案资料,与有关业务人员座谈,必要时对借款人做延伸检查。
⒉风险提示:
①贷款被挤占挪用;
②贷款不符合基本条件、限制性条件和准入标准;
③未对不良贷款进行跟踪监测和管理,没有及时落实资产保全措施; ④未严格执行担保保证制度;
⑤在贷款发放环节,没有全面落实审批意见;
⑥申报、审批材料在完整性与内容要素的齐全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与疏漏。
风险控制
⒈检查方法:
①与员工座谈、查阅棉花收购贷款内部管理制度; ②查阅部门职责及员工岗位职责; ③查阅员工休假登记表,与职工座谈。⒉风险提示
①未建立风险预警及监测报告机制;
②未建立对重大事项或重大紧急风险信号随时报告制度; ③未建立风险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岗位的风险责任;
④对重要岗位人员未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
⑤未及时提出并运用各种手段组织实施清收,向担保人追偿,处置抵押物、或采取其他盘活等措施。
风险评估
⒈检查方法:调阅棉花收购贷款相关资料,与信贷管理人员谈话,了解其对风险
667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及现场检查流程 的认识,现场检查实际风险情况。
⒉风险提示:
①未对不良贷款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损失进行预测; ②未对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③未对即将到期的,可能形成不良的棉花收购贷款进行预测。
合规性
对申请人资格审查
⒈检查方法:
调阅棉花收购业务档案,审查业务申请资料和客户资质证明的相关材料。⒉风险提示:
①没有达到规定信用等级标准;
②没有提供相应的贷款担保或自有资金比例不足。贷款审批
⒈检查方法:
调阅档案,查看有权审批人审批记录和审批行信贷管理部门书面批复,与授权书等资料对比。
⒉风险提示:
①没有有权审批人审批记录; ②没有审批行信贷部门批复; ③越权审批贷款。
调查评价
⒈检查方法:调阅业务档案,审查客户评价、担保评价等相关资料。⒉风险提示:
①调查报告不真实、不准确、涉及关联企业的调查,未作详细分析说明; ②抵押率、质押率不符合有关规定。贷款发放
⒈检查方法:调阅业务档案,重点查阅借款合同、借款借据和审批行贷款批复文件。
⒉风险提示:
①发放贷款与审批文件要求不一致;
②对于一次审批分批次发放的棉花收购贷款,没有分批次签订借款合同、填写借款借据;
③借款合同、借款借据填写不规范,要素不齐全。
贷后管理
⒈检查方法:调阅业务档案,查阅棉花收购贷款有关台账和贷后检查材料。⒉风险提示:
①贷后检查不符合规定,没有按照要求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②台账反映的棉花数量及库存值与企业账务不一致。③信贷资金向关联企业流动或挪作他用;
监督检查
⒈检查方法:调阅内审及业务管理部门的检查报告及整改报告。⒉风险提示:
①未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668 表内授信 ── 其他类贷款
②检查频率、范围、深度不够充分; ③对查出问题没有及时处理;
④业务部门对检查提出的问题、建议没有积极整改。
检查依据
⒈《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⒊《《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⒋《贷款通则》;
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⒍《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⒏《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⒐《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6〕76号); 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面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制度的意见》(银监发〔2003〕24号);
⒒《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管理试行办法的意见》(银监发〔2003〕157号);
⒓《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信贷基本制度(试行)》(农发银发〔2006〕80号); 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基本操作流程(试行)》(农发银发〔2006〕81号); ⒕《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棉花收购贷款办法》(农发银发〔2007〕97号)。
669
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操作及现场检查流程
业务操作流程图
客户申请材料开户行客户部门受理并初审有权审批行客户部门审核、调查有权审批行信贷部门审查贷审会审议有权审批人审批有权审批行信贷部门批复抄送同级客户部门和资金计划部门开户行对借款人进行再次审核落实贷款审批条件财务会计部门审查,办理账务处理手续签订借款合同签订担保合同并办理相关手续客户建立贷款台账贷款使用情况检查监督开展贷后检查对棉花收购各环节监督调整贷款形态不良贷款管理贷款后评价贷款收回贷款档案管理 670 表内授信 ── 其他类贷款
方面的检查评价信贷管理是否到位管理与合规性(信贷)贷款使用是否合规
图程
查流
检场
现
应险相风后防贷险实、风制理理理录告及落、全管管管记报况否系健权信础库查状是体否授授基查检险制控是阅风机内度调款范贷工分台况位款岗管贷分及贷情置款购谈户设贷度购收账表收案访客构购制花况账花档场看机收理棉状户棉款现查解花阅务阅地了棉调业调实计会花(棉料告性报告规)、材账审报合审告析账符报分内改与内、相析格阅整理与表否分价调及管账是贷、险信求风阅供查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