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兽用疫苗生产企业生物安全三级防护标准(征求意见稿)
附件
兽用疫苗生产企业生物安全三级 防护标准(征求意见稿)
一、适用范围
兽用疫苗生产检验生物安全防护条件应达到兽用疫苗生产企业生物安全三级防护要求的,疫苗生产检验过程中涉及活病原微生物操作的生产车间、检验用动物房、质检室,污物处理、活毒废水处理设施以及防护措施等适用本标准。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防护区
生产车间的物理分区,该区域内生物风险相对较大,需对生产车间的平面设计、围护结构的密闭性、气流,以及人员进出、个体防护等进行控制的区域。
2.缓冲间
设臵在被污染概率不同房间或区域间的密闭室,需要时,设臵机械通风系统,其门具有互锁功能,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
3.核心工作区
防护区中从事活病原微生物操作的相关区域,包含洁净走廊和工作间。
4.生物安全柜
具备气流控制及高效空气过滤装臵的操作柜,可有效降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溶胶对操作者和环境的危害。
5.定向气流
特指从污染概率小区域流向污染概率大区域的受控制的气流。.高效空气过滤器
用于进行空气过滤且符合GB13554规定的空气过滤器。7.高效过滤排风装臵
用于特定生物风险环境,以去除排风中有害生物气溶胶为目的的过滤装臵。装臵具备原位消毒及检漏功能。
8.生物型密闭阀
生物型密闭阀是密闭阀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密闭性,可在关闭时满足其所关联设施(如高效过滤排风装臵等)的相关气密性测试要求。
9.高效过滤空调箱
内设高效过滤器的空调机组箱体。10.风险
危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严重性的综合。
三、标准 1.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应在满足《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条件下,达到本标准要求。
1.1平面布局
1.1.1 生产车间应明确区分辅助工作区、防护区和一般工作区,应在建筑物中设臵为相对独立区域或为独立建筑物,应有出入控制。
1.1.2 生产车间辅助工作区应至少包括监控室、洗涤间、清洁物品暂存间;防护区应至少包括防护服更换间、淋浴间、缓冲间及核心工作区、活毒废水处理间;一般工作区包括抗原灭活后的操作工作间和接毒前的健康细胞培养间或鸡胚前孵化间等。
1.1.3 应将生产车间防护区内气压控制为绝对负压。核心工作区中涉及活毒操作的工作间的气压(负压)与室外大气压的压差值应不小于40Pa,与相邻洁净走廊(或缓冲间)的压差(负压)应不小于15Pa。车间(生产单元)洁净区最外围与非洁净区相通的辅助工作间应设臵为正压,以保护车间内的洁净级别。
1.1.4 如果安装传递窗,其承压能力及密闭性应符合所在区域的要求,并具备对传递窗内物品进行消毒灭菌的条件。必要时,应设臵具备送排风或自净化功能的传递窗,排风应经高效 过滤器过滤后排出。
1.2 围护结构
1.2.1 围护结构(包括墙体)应符合国家对该类建筑的抗震要求和防火要求。防火要求参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执行。
1.2.2 生产车间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应能承受送风机或排风机异常时导致的空气压力载荷。
1.2.3 生产车间防护区内围护结构的所有缝隙和贯穿处的接缝都应可靠密封。在通风空调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采用烟雾测试等目视方法检查其围护结构的严密性时,所有缝隙应无可见泄漏(测试方法参见GB 19489附录)。
1.2.4 生产车间核心工作区内所有的门应可自动关闭,需要时,应设观察窗。
1.3 通风空调系统
1.3.1 防护区应安装独立的送排风系统,应确保在生产区域运行时气流由低风险区向高风险区流动,同时确保防护区空气只能通过双高效过滤器过滤后经专用的排风管道排出。
1.3.2 生产车间防护区工作间内送风口和排风口的布臵应符合定向气流的原则,利于减少房间内的涡流和气流死角;送排风应不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功能。
1.3.3 涉及人畜共患病病原微生物操作的,防护区空气不应循环利用。不涉及人畜共患病病原微生物操作的,防护区空气 不宜循环利用,如需循环利用应仅在本区域内循环,回风必须经高效过滤,高效过滤器性能应定期检测。
1.3.4 应按产品的设计要求安装生物安全柜及其排风管道。1.3.5 生产车间防护区的送风应经过高效过滤器过滤,宜同时安装粗效和中效过滤器。
1.3.6 生产车间的外部排风口应设臵在主导风的下风向(相对于新风口),与新风口的直线距离应大于12 m,应至少高出本生产车间所在建筑的顶部2 m,应有防风、防雨、防鼠、防虫设计,但不应影响气体向上空排放。
1.3.7 高效过滤器的安装位臵应尽可能靠近送风管道在生产车间防护区内的送风口端和排风管道在生产车间防护区内的排风口端。
1.3.8 防护区排风高效过滤器应可以在原位进行消毒灭菌和检漏。
1.3.9 如在生产车间防护区外使用高效过滤排风装臵,其结构应牢固,应能承受2500 Pa的压力;高效过滤排风装臵的整体密封性应达到在关闭所有通路并维持腔室内温度在设计范围上限的条件下,若使空气压力维持在1000 Pa时,腔室内每分钟泄漏的空气量应不超过腔室净容积的0.1%。
1.3.10 如在生产车间防护区外使用高效过滤空调箱,其结构应达到GB50346对空调机组严密性要求,即在箱体内保持1000Pa的静压值时,箱体漏风率不应大于2%。1.3.11 生物型密闭阀的设臵应与消毒方式匹配,采用系统消毒时应在生产车间防护区送风(或新风)和排风总管道的关键节点安装,采用房间密闭消毒时应在防护区房间送风和排风管道的关键节点安装。
1.3.12 生物型密闭阀与生产车间防护区相通的送风管道和排风管道应牢固、易消毒灭菌、耐腐蚀、抗老化,宜使用不锈钢管道;管道的密封性应达到在关闭所有通路并维持管道内的温度在设计范围上限的条件下,若使空气压力维持在500 Pa时,管道内每分钟泄漏的空气量应不超过管道内净容积的0.2%。
1.3.13 防护区应有备用排风机,宜有备用送风机。尽可能减少排风机后排风管道正压段的长度,该段管道不应穿过其他房间。
1.4 供水与供气系统
1.4.1 防护区的给水管道应采取设臵倒流防止器或其他有效的防止回流污染装臵,并且这些装臵应设臵在辅助工作区。
1.4.2 进出防护区的液体和气体管道系统应牢固、不渗漏、防锈、耐压、耐温(冷或热)、耐腐蚀。应有足够的空间清洁、维护和维修防护区内暴露的管道,应在关键节点安装截止阀、防回流装臵或高效过滤器等。
1.4.3 如果有供气(液)罐等,应放在生产车间防护区外易更换和维护的位臵,安装牢固,不应将不相容的气体或液体放在一起。输送有生物危害的管道不应在非防护区暴露,且易损 件应安装在防护区。
1.4.4 防护区内如果有真空装臵,应有防止真空装臵的内部被污染的措施。
1.5 污物处理及消毒灭菌系统
1.5.1 应在生产车间防护区和辅助区之间设臵双扉高压灭菌器。高压灭菌器应为生物安全型或有专门的排水、排气生物安全处理措施。其主体应安装在易维护的位臵,与围护结构的连接之处应可靠密封。应对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以确保达到相关要求。
1.52 高压灭菌器的安装位臵不应影响生物安全柜等安全隔离装臵的气流。
1.5.3 防护区内淋浴间的地面液体收集系统应有防液体回流的装臵。
1.5.4 生产车间防护区内如果有下水系统,应与建筑物的下水系统完全隔离;下水应直接通向本生产车间的活毒废水处理系统。
1.5.5 所有下水管道应有足够的倾斜度和排量,确保管道内不存水;管道的关键节点应按需要安装防回流装臵、存水弯(深度应适用于空气压差的变化)或密闭阀门等;下水系统应符合相应的耐压、耐热、耐化学腐蚀的要求,安装牢固,无泄漏,便于维护、清洁和检查。
1.5.6 应设活毒废水处理系统处理防护区排水,且该系统应 与生产规模相匹配,并设有备用处理装臵。活毒废水处理系统应设臵在独立的密闭区域且与室外大气压的压差值(负压)应不小于20Pa。该区域应设臵独立的人流、物流通道及淋浴间,其排风应设可进行原位消毒灭菌和检漏的高效过滤器。应定期对活毒废水处理系统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以确保达到安全要求。
1.5.7 应具备对生产车间防护区设备和安全隔离装臵(包括与其直接相通的管道)进行消毒灭菌的条件。
1.5.8 应在生产车间防护区内的关键部位配备便携的局部消毒灭菌装臵,并备有足够的适用消毒灭菌剂。
1.6 电力供应系统
1.6.1 电力供应应满足生产车间的所有用电要求,并应有不低于20%冗余。除车间内部设备的电控设备之外,车间区域的专用配电箱应设臵在辅助区域的安全位臵,便于维护人员检修维护。
1.6.2 生物安全柜、送风机和排风机、照明、自控系统、监视和报警系统等应配备双路供电和UPS,保证电力供应。其中生物安全柜、送风机和排风机、自控系统、监视和报警系统的UPS电力供应应至少维持30min。
1.7 照明系统
应按兽药GMP相关要求设计。设臵不少于30min的应急照明系统。1.8 自控、监视与报警系统
1.8.1 进入生产车间防护区的门及监控室的门应有门禁系统。
1.8.2 互锁门附近应设臵紧急手动解除互锁的按钮,应急需要时,应可立即解除互锁系统,以保证生产车间应急出口安全畅通。
1.8.3 启动生产车间通风系统时,应先启动防护区排风,后启动送风;关停时,应先关闭送风,后关排风。
1.8.4 当排风系统出现故障时,应有机制避免防护区出现正压和影响定向气流。
1.8.5 当送风系统出现故障时,应有应急措施避免防护区内的负压影响生产车间人员的安全、影响生物安全柜等安全隔离装臵的正常功能和围护结构的完整性。
1.8.6 应通过对可能造成防护区压力波动的设备和装臵实行连锁控制等措施,并应在任何工况下保持防护区处于负压状态。
1.8.7 防护区应设装臵连续监测送排风系统高效过滤器的阻力,需要时,及时更换高效过滤器。
1.8.8 应在有负压控制要求的工作间入口的显著位臵,安装显示房间负压状况的压力显示装臵和压力控制区间提示。
1.8.9 中央控制系统应可以实时监控、记录和存储生产车间防护区内有控制要求的参数、关键设施设备的运行状态;应能 监控、记录和存储故障的现象、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应可以随时查看历史记录。
1.8.10 中央控制系统的信号采集间隔时间应不超过1min,各参数应易于区分和识别。
1.8.11中央控制系统应能对所有故障和控制指标进行报警,报警应区分一般报警和紧急报警。
1.8.12 紧急报警应为声光同时报警,应可以向生产车间内外人员同时发出紧急警报。
1.8.13 应在生产车间防护区的关键部位设臵监视器,需要时,可实时监视并录制生产车间活动情况和生产车间周围情况。监视设备应有足够的分辨率,影像存储介质应有足够的数据存储容量。
1.9 生产车间防护区通讯系统
1.9.1 生产车间防护区内应设臵向外部传输资料和数据的传真机或其他电子设备。
1.9.2 监控室和生产车间内应安装语音通讯系统。如果安装对讲系统,宜采用向内通话受控、向外通话非受控的选择性通话方式。
1.9.3 通讯系统的复杂性应与生产车间防护区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
2.检验用动物房
2.1 检验用动物房效检攻毒区的生物安全三级防护标准一 般情况下应高于本标准中生产区域的防护标准。适用时,至少应与生产车间的要求一致。
2.2 检验用动物房应为独立建筑物,应明确区分安检区、效检免疫区和效检攻毒区,应有出入控制。
2.3 效检攻毒区动物饲养间应设臵气密门且能够自动关闭,需要时,可以锁闭。
2.4 效检攻毒区动物饲养间内应配备便携式局部消毒灭菌装臵,并应备有足够的适用消毒灭菌剂。
2.5 效检攻毒区应至少包括淋浴间、防护服更换间、缓冲间及攻毒动物饲养间、解剖间、污物处理间和活毒废水处理间。淋浴间应设强制淋浴装臵。
2.6 效检攻毒区空气不应循环利用,排风必须经双高效过滤器过滤,高效过滤器性能应定期检测。
2.7 应在效检攻毒区出入口处设臵缓冲间。
2.8 应有严格限制进入效检攻毒区的门禁措施(如:个人密码和生物学识别技术等)。
2.9 效检攻毒区内应安装监视设备和通讯设备。
2.10 适用时,应在安全隔离装臵内从事可能产生有害气溶胶的活动,安全隔离装臵应符合《实验室设备生物安全性能评价技术规范》(RB/T 199)要求。
2.11 当不能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臵饲养动物时,应根据进一步的风险评估确定动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攻毒动 物饲养间和解剖间的缓冲间应为气锁。
2.12 应将效检攻毒区内气压控制为负压。当能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臵饲养动物时,效检攻毒区动物饲养间的室内气压与室外大气压(负压)的绝对压差值应不小于60Pa,与相邻区域的压差(负压)应不小于15Pa。否则,效检攻毒区动物饲养间的室内气压与室外大气压(负压)的绝对压差值应不小于80Pa,与相邻区域的压差(负压)应不小于25Pa。
2.13 应设有效检攻毒区内活毒废水(包括污物)处理系统,且该系统应与饲养规模相匹配,并设有备用活毒废水处理罐。系统应设臵在独立的密闭区域,排风应设高效过滤器。排风高效应可进行原位消毒灭菌和检漏。活毒废水监测应按照有关规定,并结合生产实际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监测制度。
2.14 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处理效检攻毒区内淋浴间的污水,并应对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以确保达到排放要求。
2.15 应定期在原位对高效过滤器进行检漏,确保高效过滤器性能。检漏前或更换前应先对高效过滤器进行消毒,消毒方式应经有效验证,以确保生物安全。
2.16 效检攻毒区的送排风系统应配备UPS。
2.17 效检攻毒区如果安装传递窗,其结构承压能力及密闭性应符合所在区域的要求,并具备对传递窗内物品进行消毒灭菌的条件。必要时,应设臵具备送排风或自净化功能的传递窗,排风应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出。2.18 当不能有效利用安全隔离装臵饲养动物时,效检攻毒区动物饲养间及其缓冲间、解剖间的气密性应达到在关闭受测房间所有通路并维持房间内的温度在设计范围上限的条件下,若使空气压力维持在250Pa时,房间内每小时泄漏的空气量应不超过受测房间净容积的10%。
3.质检室
涉及活病原微生物操作的质检室有关区域,应达到《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中BSL-3实验室相关要求。
第二篇: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标准[推荐]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标准》
生物安全水平分级
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将生物安全的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BSL)分为四级,Ⅰ级防护水平最低,Ⅳ级防护水平最高。以BSL-
1、BSL-
2、BSL-
3、BSL-4表示动物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是指。生物安全防护一级实验室一般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二级适用于对人和环境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三级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四级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汽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实验室所用设施、设备和材料(含防护屏障)均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一、BSL-1实验室
1无须特殊选址,普通建筑物即可,但应有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设计。
2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
3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设置。4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5地面应防滑,不得铺设地毯。6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7实验室中的橱柜和实验台应牢固。橱柜、实验台彼此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于清洁。
8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
9实验室内应保证工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10应有适当的消毒设备。
二、BSL-2实验室
满足BSL-1要求。还需具备:
1实验室门应带锁并可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2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还应当有供长期使用的存储空间。
3在实验室内应使用专门的工作服;应戴乳胶手套。4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
5在实验室所在的建筑物内应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并按期检查和验证,以保证符合要求。
6应在实验室内配备生物安全柜。
7应设洗眼设施,必要时应有几喷淋装置。
8应通风,如使用窗户自然通风,应有防虫纱窗。9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设备用电源。
10实验室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三 BSL-3 实验室
应在建筑物中自成隔离区(如出入控制)或为独立建筑物。1 布局 由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组成。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之间设缓冲间。必要时,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应设缓冲间。在半污染区应设 供紧急撤离使用的安全门。
在污染区与半污染区之间、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设置传递窗,传递窗双门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传递窗内应设物理消毒装置。围护结构
实验室围护结构内表面光滑、耐腐蚀、防水,以易于消毒清洁;所有缝隙应可靠密封,防震、防火。
围护结构外围墙体应有适当的抗震和防火能力。
天花板、地板、墙间的交角均为圆弧形且可靠密封。地面应防渗漏、无结缝、光洁、防滑。
实验室内所有的门应可自动关闭;实验室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
外围结构不应有窗户;内设窗户应防破碎、防漏气及安全。所有出入口处应采用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设计。3 送排风 系统
应安装独立的送排风系统以控制实验室气流方向和压力梯度。应确保在实验室时气流由清洁区流向污染区,同时确保实验室空气只能通过高效过滤后经专用排风管道排出。
送风口和排风口的布置应该是对面分布,上送下排,应使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内的气流死角和涡流降至最小程度。
送排风系统应为直排式,不得采用回风系统。
由生物安全柜排出的经内部高效过滤的空气可通过系统的排风管直接排出。应确保生物安全柜与排风系统的压力平衡。
实验室的送风应经初、中、高三级过滤,保证污染区的静态洁净度达到7级到8级。
实验室的排风应经高效过滤后向空中排放。外部排风口应远离送风口并设置在主导风的下风向,应至少高出所在建筑2米,应有防雨、防鼠、防虫设计,但不应影响气体直接向上空排放。
高效空气过滤器应安装在送风管道的末端和排风管道的前端。
通风系统、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安装应牢固,符合气密性要求。高效过滤器在更换前应消毒,或采用可在气密带袋中进行更换的过滤器,更换有应立即进行消毒或焚烧。每台高效过滤器安装、更换、维护有都应按照经确认的方法进行检测,进行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以确保其性能。
在送风和排风总管处应安装气密型密闭阀,不要时可完全关闭以进行室内化学熏蒸消毒。
安装风机和生物安全柜启动自动联锁装置,确保实验室内不出现正压和确保生物安全柜内气流不倒流。排风机一备一用。
在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内不应另外安装分体空调、暖气和电风扇等。.4 环境参数
相对室外大气压,污染区为-40pa(名义值),并与生物安全柜等装置内气压保持安全合理压差。保持定向气流并保持各区之间气压差均匀。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符合工作要求且适合于人员工作。实验室的人工照明应符合工作要求。
实验室内噪声水平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5 特殊设备
应有符合安全和工作要求的II级和III级生物安全柜,其安装位置应离开污染区入口和频繁走动区域。
低温高速离心机或其他可能产生气溶胶的设备应置于负压罩或其他排风装置(通风橱、排气罩等)之中,应将其可能产生的气溶胶经高效过滤后排出。
污染区内应设置不排蒸汽的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其他消毒装置。
应在实验室入口处的显著位置设置带报警功能的室内压力显示装置,显示污染区、半污染区的负压状况。当负压值偏离控制区间时应通过声、光等手段向实验室内外的人员发出警报。还应设置高效过滤器气流阻力的显示。应有备用电源以确保实验室工作期间有不间断的电力供应。
应在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出口处设洗手装置。洗手装置的供水应为非手动开关。供水管应安装防回流装置。不得在实验室内安设地漏。下水道应与建筑物的下水管线完全隔离,且有明显标识。下水应直接通往独立的液体消毒系统集中收集,经有效消毒后处置。6 其他
实验台表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
实验室中的家具应牢固。为便于清洁,实验室设备彼此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
实验室所需压力设备(如泵,压缩气体等)不应影响室内负压的有效梯度。实验室应设置通讯系统。
实验记录等资料应通过传真机、计算机等手段发送至实验室外。
清洁区设置淋浴装置。必要时,在半污染区,设置紧急消毒淋浴装置。四BSL-4实验室
BSL-4实验室根据使用的生物安全柜的类型和穿着防护服的不同,可以分为安全柜型、正压服型和混合型实验室。1 安全柜型BSL-4实验室 1.1 选址
实验室应建造在独立建筑物内或建筑物中独立的完全隔离区域内,该建筑物应远离城区。1.2 布局
1)由清洁 半污染区和安放有III级生物安全柜的污染区组成。清洁区包括外更衣室、淋浴室和内更衣室。相邻区由缓冲间连接。
应在半污染区和清洁区墙上、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墙上设置不排蒸汽的双扉高压灭菌器和浸泡消毒渡槽或熏蒸消毒室或带有消毒装置的通风互锁传递窗,以便传递和消毒不能从更衣室携带进出的材料、物品和器材。
污染区和半污染区墙上设置不排蒸汽的双扉高压灭菌器应与III级生物安全柜直接相连。
半污染区应设紧急出口,紧急出口通道应设置缓冲间和紧急消毒处理室。1.3 围护结构
按BSL-3的规定。1.4 送排风系统
排风系统应连续经过两个高效过滤器处理。其他要求按6.3.3的规定。1.5 环境参数
按BSL-3的规定。1.6 安全装置及特殊设备
1.7 应有符合安全和工作要求的III级生物安全柜。
其他要求按BSL-3的规定。1.8 其他
按BSL-3的规定。正压服6.4.3 型BSL-4实验室
由BSL-4级实验设施、II级生物安全柜和具有生命支持供气系统的正压防护服组成。2.1 选址
按1.1的规定。2.2 布局
1)由清洁区、半污染区和安放有II级生物安全柜的污染区组成,相邻区由缓冲间连接。清洁区包括外更衣室、淋浴室、内更衣室(可兼缓冲间),污染区、半污染区之间的缓冲间应设化学淋浴装置,工作人员离开实验室时,经化学淋浴对正压防护服表面进行消毒。2)其他要按6.4.1.2的2〉和4)的规定。2.3 围护结构
按BSL-3的规定。2.4送排风系统 按1.4的规定。2.5环境参数
按BSL-3的规定.2.6安全装置及特殊设备
1)应使用E级外排风型生物安全柜。
2)进入污染区的工作人员应穿着正压防护服。生命支持系统包括提供超量清洁呼吸气体的正压供气装置,报警器和紧急支援气罐。工作服内气压相对周围环境应为持续正压,并符合要求.生命支持系统应有自动启动的紧急电源供应。
3)其他要求按BSL-3的规定。
第三篇:建筑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目录(征求意见稿)
目录
第一部分国家法律、法规、规章
一、综合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主席令第91号1997年1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002年6月29日)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2003年11月12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六)(主席令第51号2006年6月29日)
5、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第167号公约 2001年10月27日)
二、安全管理
1、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建质[2004]47号)
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导则(建质[2005]184号)
3、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质[2005]232号)
4、关于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的若干意见(建市[2006]248号)
5、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3183号)
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10]5号)
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三、安全技术
1、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管理暂行规定(建建[2000]230号)
2、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2000年8月21日)
3、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
4、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建设部公告第659号2007年6月14日)
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6、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
四、安全生产许可证、三类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
1、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年1月7日)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28号2004年6月29日)
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暂行办法(建质[2008]121号)
4、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考核管理暂行规定(建质[2004]59号)
5、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质
[2008]91号)
6、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
7、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监总局第30号令2010年5月24日)
五、建筑起重机械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2009年1月14日修改)
2、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6号2008年1月8日)
3、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建质[2008]76号)
六、消防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2008年10月28日修订)
2、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06号2009年4月30日)
3、消防监督检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07号2009年4月30日)
4、火灾事故调查规定(公安部令第108号2009年4月30日)
5、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的通知(公通字[2009]46号)
七、环境保护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7号 1999年7月8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主席令第31号2004年12月29日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87号2008年2月28日修订)
4、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
八、安全培训
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2005年12月28日)
九、安全费用
1、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办[2005]89号)
2、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6]369号)
3、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6]478号)
十、劳动保护及职业健康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主席令第28号1994年7月5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主席令第57号2001年10月27日修正)
3、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2003年4月16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主席令第65号2007年6月29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35号2008年9月3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9号2009年2月28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557号2009年7月8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2001年10月27日)
9、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卫生部令第25号2002年3月15日)
10、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2009年6月15日)
1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7号2009年8月24日)
12、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号2005年7月8日)
13、建筑施工人员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使用管理暂行规定(建质[2007]255号)
十一、生产安全事故
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3月28日)
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3号2007年7月3日)
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2007 年12月22日)
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2009年3 月20日)
5、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号2009年5 月27日)
6、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建质[2007]257号)
7、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 2001年4月21日)
十二、突发事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2007年8月30日)
2、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指南(应急办函[2009]62号)
十三、安全生产行政复议及处罚
1、安全生产行政复议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4号2007年9月25日)
2、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5号2007年11月9日)
第二部分标准、规范、规程
一、有关标准
1、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 77-2003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3、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044、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5、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
二、土石方及基坑支护
1、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T 180-2009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 167-2009
三、施工用电
1、用电安全导则GB/T 13869-2008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93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4、手持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T 3787-2006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
四、高处作业
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912、建筑外墙清洗维护技术规程JGJ 168-20093、油漆与粉刷作业安全规范AQ 5205-20084、座板式单人吊具悬吊作业安全技术规范GB 23525-20095、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08
五、脚手架
1、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28-2000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3、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20084、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202-20105、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4-20086、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183-20097、钢管脚手架扣件GB 15831-2006
六、模板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20082、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 65-893、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 194-2009
七、建筑机械
1、塔式起重机 GB/T 5031-20082、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 5144-20063、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4、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 JGJ/T 187-20095、起重机械监督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02]296)
6、施工升降机监督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02]121号)
7、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 10055-20078、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器JG 5058-19959、施工升降机齿轮锥鼓形渐进式防坠安全器JG 121-200010、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 88-9211、建筑施工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程 DBJ 14-015-200212、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 JGJ/T 189-200913、起重机 钢丝绳 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GB/T 5972-200914、钢丝绳夹GB 5976-2006-T15、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GB 12602-200916、起重吊运指挥信号 GB 5082-8517、起重机械危险部位与标志GB15052-9418、起重机 吊装工和指挥人员的培训GB/T 23721-200919、起重机 司机(操作员)、吊装工、指挥人员和评审员的资格要求GB/T 23722-200920、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20032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22、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 160-2008
八、危险作业
1、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 147-20042、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 8958-20063、焊接与切割安全GB 9448-19994、爆破安全规程 GB 6722-20035、高温作业分级GBT 4200-20086、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7、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 15603-19958、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9、限制空间作业相关标准:进入受限空间安全管理规范QSY 1242-2009
九、安全防护
1、安全网GB 5725-20092、安全带GB 6095-20093、安全带测试方法 GB/T 6096-20094、安全帽 GB2811-20075、安全帽测试方法 GB/T 2812-20066、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 JGJ 184-20097、坠落防护 安全绳 GB 24543-20098、坠落防护装备安全使用规范GB/T 23468-20099、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 11651-20081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 12523-9011、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2894-200812、安全色GB 2893-20081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
3十、应急预案
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
十一、安全技术资料
1、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 50502-2009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CECS266:2009
十二、临时建筑物及垃圾处理
1、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 JGJ/T 188-20092、建筑垃圾处理技术规范CJJ134-2009备案号J960-2009
第四篇:道路运输普通货运企业安全生产达标标准(三级)
道路运输普通货运企业安全生产达标标准
(三级)
序号
达 标 要 求
考核结果 1 《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合法有效,经营范围符合要求。2 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须经行业主管部门培训合格。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全体员工安全职责明确,并落实到位。5 驾驶员持相应、有效的《从业资格证》和《机动车驾驶证》,年龄不超过60周岁。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责任书,并落实到位。
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发放到有关人员。8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台账和档案。按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款专用,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10 按规定对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定期对驾驶员作专题安全教育,做到每年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再教育,并建立培训教育记录。11 车辆持有效的《道路运输证》、《机动车行驶证》等证照。12 车辆按规定配备三角木、警示牌、防滑链等安全设备,按相关规定配足有效的灭火器。13 车辆技术等级达到行业标准规定的技术等级。
按规定执行车辆维护与检测制度,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15 车辆无超载、超限等违反运输规定的行为。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安全自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建立台帐和档案。17 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预案,有相应的应急保障措施和必备的应急物 资。发生事故按相关规定及时、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及时进行事故现场处置,按相关规定进行事故处理,并建立事故管理台帐和档案。道路运输普通货运企业安全生产达标标准
(三级)
序号
达 标 要 求 考核结果 1 企业各类安全生产证照齐全、有效(《企业营业执照》、《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等),不得超越经营范围。2 按规定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级职责,并抓好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及全体员工,熟悉并掌握道路运输货运企业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按规定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并经行业主管部门安全培训合格,认真履行职责。驾驶员持有相应、有效的《机动车驾驶证》和《从业资格证》,年龄不超过60周岁 按规定对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定期对驾驶员作专题安全教育,做到每年对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再教育,并建立培训教育记录。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发放到所有有关人员,并认真做好贯彻落实。
车辆持有效的《道路运输证》、《机动车行驶证》等证照。9 按期执行车辆一级、二级维护与检验,达到安全要求。车辆按相关规定配备足量有效的灭火器,以及三角木、警示牌、防滑 链等安全设备。有健全的安全检查制度和流程,无超载、超限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车辆上路运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或应急措施,配备相应的应急人员和应急物资。13 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费用,并做到专款专用。14 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治理,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治理,并建立档案。按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信息和相关情况,并按要求做好事故处理工作。
道路交通普通货运企业安全生产达标考评指标
考评内容 考 评 要 点 分值 考评评价
得分
一、安全目标35分
1.安全工作方针与目标 ①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和不低于上级下达的安全控制指标;
5★★★ ②制定实现安全工作方针与目标的措施。5 2.中长期规划 ①制订和实施企业安全生产中长期规划和跨专项工作方案。5★★ 3.计划
①根据中长期规划,制定计划和专项活动方案,并严格执行。5 4.目标考核
①将安全生产管理指标进行细化和分解,制定阶段性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 5 ②制定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与奖惩办法; 5 ③定期考核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并奖惩兑现。5
二、管理机构和人员35分 1.安全管理机构
①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下属各分支机构分别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安委会职责明确,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 10★★
②按规定设置与安全生产相适应且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10★★★
③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下属各分支机构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例会。5 2.管理人员配备
①按规定足额配备专职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人员。10★★★
三、安全责任体系45分 1.健全
责任制 ①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全体员工安全职责明确,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落实到位; 10★★★
②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对安全生产负全面组织领导、管理责任和法律责任,并履行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 5 ③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重要
负责人,统筹协调和综合管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生产负重要管理责任: 5 ④其他负责人和全体员工实行“一岗双责”,对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5 ⑤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各职能部门、生产基层单位的安全职责明确并落实到位。10
最全最热最专业的文档类资源,文库一网打尽
江西省赣华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0791-83765652 2.责任制考评 ①根据安全生产责任进行定期考核和奖惩,公告考评和奖惩情况。10★★
四、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70分 1.资质
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企业法人营
业执照》合法有效,经营范围符合要求。10★★★ 2.法规
①及时识别、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5 ②将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 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③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5
3.安全管理制度
①制定并及时修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1)安全生产责任制;2)安全例会制度;3)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4)安全生产费用提取 和使用管理制度;5)设施、设备、货物安全 管理制度;
6)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学习制度;7)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8)事故统计报告制度;9)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10 ②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学习和培训。5 4.岗位 安全生 产操作 规程
①制定并及时修订各岗位的安全生产操作规 程,并发放到岗位(职工); 10★★★
②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和培 训;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操作规 程。5 5.制度执行及档案管理 ①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及本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依据
行业特点,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5 ②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5 ③建立和完善各类台帐和档案,并按要求及时报送有关资料和信息。
5★★★
五、安全投入50分 1.资金投入 ①按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 10★★★ ②安全生产经费专款专用,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15★★ ③及时投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的所需资金; 2.费用管理 ①跟踪、监督安全生产专项经费使用情况; 10 ②建立安全费用使用台账。
六、装备设施85分
1.安全设施 ①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符合有关规定,并保证 齐全、完好,没有随意改动;
10★★★ ②车辆按照规定配备三角木、警示牌、防滑
链等安全设备,配足有效的消防设备及器材; 10★★★ 2.车辆 ①车辆持有效的《道路运输证》《机动车行 驶证》等证照; 10★★★
江西省赣华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0791-83765652 ②车俩技术等级达到行业标准规定的技术等级;
5★★★ ③运营车辆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使用年限或运营公里数; 5★★★
④严格执行车辆的强制报废制度,加强临近报废车辆的技术监管,及时处理临近报废车的安全隐患。10 3.特种设备
①指定专人对特种设备进行管理; ②特种设备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检验证书合法有效; ③特种设备维护保养良好; 10 ④按要求建立特种设备台账。5
七、科技创新与信息化65分 1.科技应用
①制定并落实卫星定位装置安装使用规定; 10 ②为所属车辆安装符合行业标准的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 ③对车辆进行动态监控,及时提醒、预警; 15 ④设有其他安全监管信息系统; ⑤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科技攻关或课题研究; 10 ⑥建立动态监控工作台帐。5
八、队伍建设90分
1.培训计划 ①制定并实施及长期的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2.宣传教育
①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10
3.管理人员
①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具备相应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并取得行业主管部门培训合格证; 10★★★
②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具备专业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经验,熟悉各岗位的安全生产业务操作规程,运用专业知识和规章制度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15 4.从业人员培训
①从业人员每年接受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有关规
定学时。未经安全生产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10★★
②转岗人员及时进行岗前培训; 10 ③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对管理和操
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10 5.规范档案
①建立健全安全宣传教育培训考评档案,详 细、准确记录培训考评情况; 5
江西省赣华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0791-83765652 ②对培训效果进行评审,改进提高培训质量。10
九、作业 管理 165 分 1.现场
作业管理 ①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作业规定,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10
2.安全值班
①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值班计划和值班制度,重要时期实行领导到岗带班,有值班记录。5 3.相关 方管理
①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共用同一设施设备进 行生产经营的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明确,并落实到位。5 4.驾驶员管理 ①制定并落实驾驶员行车安全档案管理制度,实行一人一档; 10 ②严格审查驾驶员证件、从业资格和驾驶经历,符合条件的签订聘用合同; 15★★★
③客运车辆每日运行里程超过400公里(高
速公路直达超过800公里)的,按规定配备两名以上驾驶员;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不超
过4个小时,或者24小时内累计驾驶不超过8小时; 15★★★
④规定驾驶员的行车路线,对危险路段进行标注,供驾驶员参考; 10 ⑤及时掌控极端天气及路况信息,提示作业中的驾驶员谨慎驾驶。10
5.营运车辆管理 ①制定并落实车辆技术管理制度,按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对车辆进行定期维护与检测,保持运输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15★★
②落实专人负责车辆技术管理工作,车辆安全技术状况符合有关规定; 10 ③建立并落实车辆安全检查制度。做好出车前、行车中及收车后的车辆检查工作,发现故障及隐患,及时排除; 15★★
④维护、维修作业须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认定的汽车车辆维修企业进行; 10 ⑤建立并妥善保管车辆技术档案,相关内容记载及时、完成、准确、规范,不得随意更改,车辆技术档案一车一档。10 6.运输管理 ①车辆严格按核定载荷范围内运行,无违反规定超限、超载运输。15★★★ 7.警示 标志
①在存在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警示、告知危险 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5 1.危险源辨识 ①开展本单位危险设施或场所危险源的辨识和确定工作; 10
江西省赣华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0791-83765652
十、危险源辩识与风险控制50分
②辩识重大危险源,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15★★ 2.风险控制
①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10
②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10 ③对危险源进行建档,重大危险源单独建档管理。5
十一、隐患排查与治理75分 1.隐患排查
①制定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 10 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安全自查自纠工作,及时发现安全管理缺陷和漏洞,消除安全隐患。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 10★★★
③对各种安全检查所查出的隐患进行原因分 析,制定针对性控制对策。5
2.隐患治理
①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 10 ②对上级检查指出或自我检查发现的一般安全隐患,严格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并组织整改到位; 10 ③重大安全隐患报相关部门备案,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10★★ ④建立隐患治理台帐和档案,有相关的记录; 5 ⑤按规定对隐患排查和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有关部门报送。10
十二、职业健康30分 1.健康管理
①设置或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 5 ②按规定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5 2.工伤保险 ①为从事危险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险。10★★
3.危害告知 ①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宣传培训。使其 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和职业危害、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降
低或消除危害后果的事项。5 4.环境 与条件
①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 环境和条件,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 设施、工具。5
江西省赣华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0791-83765652
十三、安全文化35分 1.安全环境
①设立安全文化廊、安全角、黑板报、宣传栏等员工安全文化阵地,每月至少更换一次内容; 5 ②公开安全生产举报电话号码、通信地址或者电子邮件信箱。对接到的安全生产举报和投诉及时予以调查和处理。5★★ 2.安全行为 ①开展安全承诺活动;
5★ ②编制安全知识手册,并发放到职工; 5 ③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生产竞赛活动,有方案、有总结; ④对在安全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 5 ⑤对安全生产进行检查、评比、考评,总结和交流经验,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管理方法。5
十四、应急救援85分 1.预案制定
①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相应的应急保障措施;
10★★★ ②结合实际将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5★★ ③应急预案与当地政府预案保持衔接,报当地有关部门备案,通报有关协作单位: 5 ④定期评审应急预索,并根据评审结果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2.预案实施
①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 5
②开展应急预案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砬急处置方案; 5★★★
③发生事故后,及时启动应急预索,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有关部门。10 3.应急队伍
①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 ②组织应急救援人员日常训练。4.应急装备 ①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 5 ②建立应急装备使用状况档案,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5 5.应急演练
①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10★★★
江西省赣华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0791-83765652 ②应急预梁演练结束后,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审,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审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5★ 十
五、事故报告调查处理50分 1.事故报告
①发生事故及时进行事故现场处置,按相关规定及时、准确、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没有瞒报、谎报、迟报情况; 10★★★
②跟踪事故发展情况,及时续报事故信息,建立事故档案和事故管理台帐。5 2.事故处理
①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0 ②发生事故后,按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积极配合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的事故调查,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5 ③按时提交事故调查报告,分析事故原因,落实整改措施; 5 ④发生事故后,及时召开安全生产分析通报会,对事故当事人的聘用、培训、考评、上岗以及安全管理等情况进行责任倒查; 5 ⑤按“四不放过”原则严肃查处事故,严肃查处安全生产事故,严格追究责任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处理结果报有关部门备案。10★
十六、绩效考核与持续改进35分
1.绩效评定 ①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对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5 2.持续改进 ①提出进一步完善安全标准化的计划和措施,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10 3.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①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形成长效机制。20★
考评员(签名): 年 月 日
注:1.“★”为一级必备条件;“★★”为二级必备条件;“★★★”为三级必备条件。必备条件为考评指标中申请相应达标级别的企业必须完全满足的指标项。
江西省赣华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0791-83765652 2.评为一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分数不低于900分(满分1000分,下同)且满足所有必备条件,评为二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分数不低于700分且满足二、三级必备条件,评为三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分数不低于600分且满足三级必备条件。
第五篇:1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征求意见稿)9.20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
(征求意见稿)总则
1.1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北京市建设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1.2 凡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拆除等有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标准。
1.3 本标准所称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工程、设备安装工程、拆除工程及装修装饰工程。基槽、坑、沟,大孔径桩作业防护
2.1 基础施工及开挖槽、坑、沟土方前,建设单位必须以书面形式向施工企业提供详细的与施工现场相关的地下管线和地下工程资料。
2.2 基础施工前应具备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设计文件或专项施工方案。
2.3 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必须制定保证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安全及地下管线、地下工程的措施并经技术部门审批后方准施工。2.4 基坑周边必须要有排水系统和设施,确保雨水排水畅通。基坑周边应设置挡水围堰。
2.5 基坑边缘1米内禁止堆物堆料,1米以外必须满足设计或专项方案规定。
2.6 基坑周边5m以内不宜设置集水坑。使用潜水泵时,悬挂和牵引水泵必须使用绝缘绳索。
2.7 危险处和通道处及行人过路处开挖的槽、坑、沟,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人员坠落,夜间应设红色标志灯。
2.8 开挖槽、坑、沟深度超过1.5m,应根据土质和深度情况按规定放坡或加可靠支撑,并设置人员上下坡道或爬梯,爬梯两侧应用密目网或金属网封闭。开挖深度超过2m的,必须在边沿处设立两道防护栏杆,用密目网或金属网封闭。基坑深度超过3m的,应分别在基坑两端设置人员上下爬梯或坡道。
2.9 大孔径桩及扩底桩施工,执行DBJ01-502《北京地区大直径灌注桩规程》。2.10 人工挖大孔径桩的施工企业必须具备总承包一级以上资质或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
2.11 施工企业应严格控制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施工现场确因场地狭窄无法实施机械成孔,或者由于设计及施工工艺的特殊要求必须使用人工挖孔的情况下,需编制专项方案,经审批后方可施工。2.12 编制人工挖大孔径桩及扩底桩施工方案必须经企业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签字批准。超过16m深的人工挖孔桩施工方案,还必须由施工企业组织专家论证审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2.13 挖大孔径桩及扩底桩必须制定防坠人、落物、坍塌、人员窒息等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挖大孔径桩必须采用混凝土护壁,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强度和养护时间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开挖。下孔作业前应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下孔作业。孔下作业人员连续作业不得超过2小时,并设专人监护。施工作业时,必须强制性持续通风,确保通风良好。
2.14 基础施工时的降排水(井点)工程的井口,必须设牢固防护盖板或围栏和警示标志。完工后,必须将井回填实。大模板作业安全防护
3.1 大模板存放区应设不低于1.2m高围栏封闭管理。3.2 当钢模板宽度大于1.5m时,宜设置两个及以上的支腿。支腿的上支点高度应不低于模板高度的2/3。
3.3 大模板存放场地必须平整夯实。有支腿大模板必须对面码放整齐,两模板间距不小于600mm,并保证70-80度的自稳角。长期存放的大模板必须采取拉杆连接、绑牢等可靠的防倾倒措施。3.4 无支腿大模板和角模模板必须放入专门设计的模板插放架内,插放架应使用钢管搭设,应设有行走马道和防护栏杆,架体高度不得低于大模板高度的80%。
3.5 木质大模板吊环宜采用可重复周转使用的配件。严禁使用铁丝、钢丝绳、钢筋现场焊接制作的吊环。
3.6 大模板吊装入位后、拆卸之前,必须使用钢丝绳索扣(保险钩)固定,严禁使用铁丝或火烧丝固定大模板。
3.7 五级(含五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对未能对面码放的大模板采取临时加固措施。
3.8 大模板超过1.5米,吊装时应二人操作,防止碰倒其他模板。3.9 模板拆除应按区域逐块进行,并设警戒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脚手架作业防护
4.1 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得超过20m。
4.2 悬挑式脚手架、新型及异型脚手架和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4.3 搭设高度5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施工单位应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4.4 脚手架支搭及所用构件必须符合JGJ164、JGJ130、JGJ166、JGJ128、JGJ231等规范。
4.5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钢管应选用外径48.3±0.5mm,壁厚3.6±0.36mm,无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裂纹的钢管。
4.6 施工现场严禁使用木脚手架作为结构、装修用脚手架。4.7 立杆垫板或底座底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50mm~100mm,有排水措施。
4.8 落地式脚手架立杆底部应铺设通长脚手板;
4.9 对搭设在楼面等建筑结构上的脚手架,应对支撑架体的建筑结构进行承载力验算,当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应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
4.10 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钢管底端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4.11 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4.12 双排脚手架的立杆纵距应根据荷载选取,立杆间距不宜大于1.5m。
4.13 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度不应小于3跨;纵向水平杆间距不得大于1.8m。
4.14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4.15 脚手架立杆顶端外排立杆宜高出女儿墙上端1m,宜高出檐口上端1.5m。
4.16 连墙件的布置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双排钢管脚手架连墙件应与内外排杆件相连接,连墙件宜与立杆相连接。
4.17 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且不应大于4m,水平距离不得超过6m。
4.18 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4.19 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4.20 脚手架应在外侧全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
4.21 剪刀撑跨度为5-7根立杆,斜杆与水平面夹角应为45-60度,剪刀撑与立杆交叉处应用扣件连接。
4.22 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距墙面间距不得大于200mm,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操作面外侧应设一道护身栏杆和一道不小于180mm高的挡脚板。
4.23 脚手板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横向水平杆可靠固定,严防倾翻。
4.24 脚手架施工层操作面下方净空距离3m内,必须设置一道水平安全网,施工层以下每隔4层且不大于10m,用水平安全网或其他措施封闭。
4.25 架体必须用密目安全网沿外架内侧进行封闭,密目安全网之间必须连接牢固,封闭严密,并与架体用专用绑绳固定。4.26 人行马道宽度不小于1m,斜道的坡度不大于1:3;运料马道宽度不小于1.5m,斜道的坡度不大于1:6。拐弯处应设平台,按临边防护要求设置防护栏杆及挡脚板,防滑条间距不大于300mm。人行斜道和运料斜道的脚手板上应每隔250 mm
~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应为20 mm ~30mm。4.27 悬挑梁应采用型钢,宜采用双轴对称截面的型钢,钢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60mm。
4.28 每个型钢悬挑梁外端宜设置钢丝绳或钢拉杆与上一层建筑结构斜拉结。钢丝绳、钢拉杆不参与悬挑钢梁受力计算;
4.29 锚固型钢悬挑梁的U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6㎜,材质应符合相关规定。
4.30 脚手架杆件严禁钢木混搭。工具式脚手架作业安全防护
5.1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符合JGJ202标准。
5.2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必须具有可靠的防倾覆、防坠落和同步升降控制的安全装置。
5.3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升降过程中,架体上严禁站人,架体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下方挂设水平安全网,架体外立面用密目网封闭严密。
5.4 严禁使用自制式吊篮架施工作业。
5.5 吊篮悬挂机构前支架严禁支撑在女儿墙上、女儿墙外或悬挑结构边缘。
5.6 吊篮架配重应稳定可靠地安放在配重架上,并有防止随意移动的措施,严禁使用破损的配重或其他替代物,配重的重量应符合说明书规定。
5.7 吊篮架悬挂机构前支架应与支撑面保持垂直。
5.8 吊篮必须使用独立的安全绳,绳径不小于12.5mm。吊篮内应2人同时作业,操作人员应佩带好安全带,安全带与安全绳通过锁绳器连接。
5.9 吊篮的安全锁必须按照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定期到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或生产厂家校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校验的有效期限不大于1年。
严禁将高处作业吊篮用作垂直运输设备,严禁作业人员从窗口上、下吊篮。
5.10 电梯井操作平台支撑应使用14#及以上型号工字钢,或采用落地式支撑体系,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5.11 物料周转平台主绳、保险绳吊点应分别设置,保险绳应张紧,严禁使用花篮螺栓调节钢丝绳。
5.12 物料周转平台临边应设置不低于1.5m的防护栏杆,栏杆内侧设置硬质材料的挡板。
5.13 物料周转平台承载面积不宜大于20m2,长宽比不应大于1.5:1。
5.14 移动式操作平台应编制安全技术方案,面积不应超过10㎡,高度不宜超过5m,应设防护栏杆和爬梯。
5.15 电梯井操作平台、物料周转平台、移动式操作平台等移动过程中禁止站人。安全防护用品
6.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应根据具体作业环境和特点,参照GB/T11651标准,合理配备,正确使用。
6.2 进入施工区的所有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系好下颌带。安全帽质量应符合GB2811标准。
6.3 凡在坠落高度距基准面2m及以上施工作业,无法采取可靠防护措施的高处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带应符合GB6095标准。
6.4 施工现场使用的密目安全网应使用绿色或蓝色,要定期清理、保持整齐、清洁。
6.5 安全网应符合GB5725国家标准。阻燃型平(立)网续燃、阻燃时间不应大于4S,外观要求缝线无跳针,无断纱缺陷。洞口防护
7.1 1.5m×1.5m以下的孔洞,应用坚实盖板盖住,有防止挪动、位移的固定措施,盖板应加警示标识。
7.2 超过1.5m×1.5m以上的孔洞,四周必须搭设两道不低于1.2m的防护栏杆,下端设扫地杆固定,中间支挂水平安全网。7.3 洞口尺寸过大,无法全部支挂水平安全网的,应按照临边防护标准进行防护。
7.4 伸缩缝和后浇带处,应加固定盖板防护,并加警示标识。7.5 电梯井口必须设置高度不低于1.5m的固定式防护门。7.6 电梯井首层应设双层水平安全网。首层以上和有地下室的电梯井内,每隔四层且不大于10m设一道水平安全网,网边缘距电梯井墙壁不大于150mm。
7.7 电梯井和管道竖井不得做为垂直运输通道和垃圾通道。临边防护
8.1 临边应连续设置两道防护栏杆,高度不低于1.2m,并加挂密目网。
8.2 楼梯未安装正式防护栏杆前,必须搭设不低于1.2m高的防护栏杆。
8.3 旋转式楼梯安装防护栏杆同时,中空位置每隔四层且不大于10m设一道水平安全网,首层设双层水平安全网。
8.4 阳台栏板应随层安装,不能随层安装的,应在阳台临边处设两道不低于1.2m的防护栏杆。
8.5 楼层临边结构高度低于1.2m的,应搭设不低于1.2m的防护栏杆。
8.6 确因施工需要,临时拆除洞口或临边防护的,必须设专人监护。禁止交叉作业,同时拆除多层洞口或临边防护。高处作业防护
9.1 高处作业施工应遵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和《高处作业分级》GB3608要求。
9.2 五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高处作业。
9.3 雨雪等恶劣天气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等措施。
9.4 在建工程外侧使用落地式脚手架时,其外侧应使用密目式安全网进行封闭。除使用落地式脚手架和高处作业吊篮外,应搭设水平安全网防护。多层建筑首层四周必须搭设3m宽的水平安全网,网底距接触面不得小于3m;高层建筑首层四周应搭设6m宽的双层水平安全网,网底距接触面不得小于5m,每隔四层且不大于10m,应设一道3m宽的水平安全网。
9.5 在2m以上高度从事支模、绑钢筋等施工作业时,必须有可靠防护的施工作业面,人员上下要设置安全稳固的爬梯。
9.6 高处作业所用的物料,必须堆放安全、平稳,不得放置在临边和洞口附近,也不得妨碍作业、通行。
9.7 高处作业时所使用的工具必须随手放入工具箱(袋)内,拆、装下的剩余物料应及时清运走,不得任意放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9.8 高处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如确有需要,中间应设置硬质安全防护层。所有施工交叉作业,均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人员进行检查与旁站监护。9.9 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必须搭设宽于出入通道两侧的护头棚,棚顶应满铺不小于50mm厚的脚手板。护头棚长度多层建筑不小于3m,高层建筑不小于6m。
9.10 高处作业施工时,对施工现场以外人或物可能造成危害的,坠落范围内,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料具存放安全防护
10.1 大面积玻璃应分别摆放在专用存放架上,玻璃呈70-80°角堆放,下脚采取防滑移措施。周围要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10.2 大面积玻璃直接搬运到安装地点的,放置要牢靠、安全,防止倾倒和下脚滑移。
10.3 人力搬运大面积玻璃时,必须使用专门夹具和吸盘,施工人员在存放架两侧利用吸盘先将玻璃与其它玻璃移开50—100㎜左右后方可进行搬运。搬运过程中,必须设2人以上在存放架两侧负责看护剩余玻璃。搬运后,周转架上的剩余玻璃应按照要求进行捆绑固定。
10.4 砌块、小钢模应保证码放稳固、规范、整齐,高度不得超过1.5m,钢筋盘条不超过两层。
10.5 水泥等袋装材料、沙石料等散装材料严禁靠墙码垛、存放。10.6 易燃易爆物品应设置专库分类存放,配备消防器材,并设警示标志。临时用电安全防护
11.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
规范》JGJ46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DB11/383的要求,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建立健全安全技术档案。11.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应由电气技术人员负责管理。现场必须配备专职值班电工,设电工值班室。值班电工必须持证上岗,负责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的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等日常工作。11.3 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必须签订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各方相关责任。分包单位应遵守总包项目现场临时用电管理规定,总包单位应按照规定对分包单位实施监督管理。
11.4 临时用电工程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低压电力系统必须采取三级配电、TN-S和逐级漏电保护。
11.5 同一配电系统不得将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11.6 临时用电配电线路应采用绝缘导线或电缆。绝缘导线必须按规范采取架空、穿导管或线槽等敷设方式;电缆线路宜埋地敷设,当沿建筑物、构筑物敷设时应采取绝缘隔离措施,必须沿地面明敷设时,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
11.7 各类施工活动应与外电线路及变压器保持安全距离,达不到规定的安全距离时,必须采用木、竹或其它绝缘材料搭设可靠防护。11.8 配电箱、开关箱结构设计应合理;箱体应完好、牢固、无锈蚀、防雨、防尘;箱门外侧面应有安全用电警告标志、编号和责任人。
11.9 配电箱、开关箱应安装在干燥、通风场所,配电箱周围应有两人同时工作的空间,且应整洁、不得堆放任何物品。配电箱、开关箱安装应端正、稳固,进出线口应设在箱体下方,顺直固定。配电箱应有防护栏、防雨、防砸措施,并设有警告标志和灭火器。11.10 配电箱、开关箱内电器必须可靠、完好,电器规格、型号和布置固定符合规范和满足使用要求;箱内配线应整齐、连接良好,N、PE排齐全;控制开关应标明用途,并在箱体正面门内侧面设本箱单线系统图;箱内应整洁、无杂物,下班或长时间停止使用的配电箱应拉闸断电、上锁。
11.11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漏电保护器漏电动作电流、时间参数应合理匹配,形成分级保护,且不得使用可调式漏电保护器。11.12 电气设备、电动机具和照明灯具的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以及配电箱的金属支架、金属围栏和配电线路的金属保护管、配
线钢索等必须按规范接零或接地。
11.13 电动吊篮应设专用分配电箱配电,其电源电缆线应规范敷设。电动吊篮自带控制箱的,可视作为专用开关箱。
11.14 施工现场起重机械、高大脚手架和在建工程高大金属构筑物,当在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防雷装置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以外时,必须按规范安装防雷装置。
11.15 一般场所宜选用Ⅱ类或Ⅲ类手持式电动工具。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外壳、手柄、开关、电源线、插头必须完好无损,绝缘良好;电源线应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得有接头,需加长时应增设移动式配电箱。
11.16 现场照明应采用高光效、长寿命的节能照明光源。一般场所宜选用额定电压为220V照明器,特殊场所应使用安全特低电压照明器;对高大空间、大面积照明场所宜采用高压钠灯、汞灯、卤钨灯等光源。
11.17 施工现场生活区宿舍照明电源电压不应大于36V,空调、电暖器、电风扇等应敷设专用配电线路,并配备合格的断路开关、漏电开关等电器保护装置。充电装置单独设置专用房间,宜使用专用充电柜,生活区宿舍内严禁使用其它各类电加热器具。
11.18 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应设专用分配电箱,每栋楼、每个食堂宜设专用控制箱。室内配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或电缆,并按规范架空或穿绝缘导管、线槽敷设,导线过墙处必须有保护措施。11.19 照明变压器必须使用双绕组型安全隔离变压器。变压器宜放置在专用控制箱内,且控制箱的正面为变压器的一次侧控制,背面为变压器的二次侧控制。
11.20 移动式碘钨灯的金属灯具和金属支架应作保护接零,金属支架手持部位应采取绝缘措施,电源线应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且不得有接头。
11.21 现场交流电焊机应设电焊机专用开关箱控制,箱内应配备弧焊变压器防触电装置,电焊机一次侧电源线应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长度不应大于5m;电焊机二次线应采用防水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双线到位,长度不应大于30m,软电缆应绝缘良好,无破损、裸露和接头,与焊机连接处防护罩应完好。
11.2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采用的电气设备、器材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列入国家强制性认证产品目录的,必须有强制性认证标识,并有3C证书和相关检测报告。
11.23 检修和移动配电箱、开关箱、电气设备和电动机械时,必须切断电源,设专人监护。
11.24 配电系统或电气设备的调试、试运行时,应按确定的操作规程和程序进行,统一指挥、专人监护。施工机械安全防护
12.1 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实行进场、安装验收、使用、退场全过程管理。
12.2 机械设备操作应保证专机专人,持证上岗,并严格执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的“十字作业法”。
12.3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严禁超载作业或任意扩大使用范围,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及监测、指示装置必须齐全、灵敏、可靠。
12.4施工现场的起重吊装必须由专业队伍进行,信号指挥司索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执行“十不吊”的原则。起重吊装作业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划定施工作业区域,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和专职的安全监护人员。
12.5多机抬吊时单机负载不得超过该机额定起重量的80%。
12.6 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的安装、顶升、锚固、拆卸作业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完成,安装、拆卸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安装完毕后,安装单位应先进行自检,并出具自检合格证明,总承包单位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使用前,必须经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检测合格。
12.7塔式起重机固定式预埋基础的安装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应有相关合格证明。
12.8群塔作业中,应保证处于低位的塔式起重机臂架端部与相
邻塔式起重机塔身之间至少有2米的距离,处于高位塔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件(吊钩升至最高点或平衡重的最低部位)与低位塔机中处于最高位置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米。
12.9塔式起重机吊装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交底中的要求,吊物严禁超出施工现场的范围。六级以上强风天气必须停止吊装作业,四级以上大风严禁顶升加节等作业。12.10吊运大模板、大灰斗、混凝土斗和预制墙板等大件时,必须使用卡环。卡环在使用时,应保证销轴和环底受力。
12.11施工现场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必须按有关规定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编号、安装(拆卸)告知、使用登记等手续。操作人员须持有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同一台设备的安装和顶升、锚固必须由同一单位完成。
12.12施工现场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的金属结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等均应设置独立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4Ω。
12.13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首层进料口一侧应搭设符合规范要求的防护棚,宽于梯笼(架体)两侧各1米,多层建筑防护棚长度不小于3米,高层建筑不小于6米,防护棚高度不低于3米。按规定设置层站和防护门。
12.14物料提升机的使用应符合《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要求,安装高度不应超过24米。物料提升机的附墙架的材质应与导轨架相一致,附墙架与导轨架及建筑结构采用刚性
连接,不得与脚手架连接。
12.15施工现场的履带式起重机、汽车式起重机、轮胎式起重机等移动式起重机必须有检测合格证明并在有效期内,机械操作人员须持证上岗。
12.16施工现场严禁使用自制龙门架、井架物料提升机施工作业。
12.17施工现场的木工机械、钢筋加工机械、混凝土设备、卷扬机械、空气压缩机等必须搭设防雨的操作棚,如在塔式起重机回转半径内,操作棚还要满足防砸的要求。
12.18蛙式打夯机必须使用单向开关,操作扶手要采取绝缘措施。蛙式打夯机必须两人操作,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
12.19 固定卷扬机机身必须设牢固地锚。传动部分必须安装防护罩,导向滑轮不得使用开口拉板式滑轮。
12.20搅拌机使用前必须支撑牢固,不得用轮胎代替支撑。搅拌机停止使用,将料斗升起,必须挂好上料斗的保险链。维修、保养、清理时必须切断电源,设专人监护。
12.21圆锯的锯盘及传动部位应安装防护罩,并设置保险挡板、分料器。凡长度小于50厘米,厚度大于锯盘半径的木料,严禁使用圆锯。破料锯与横截锯不得混用。
12.22砂轮机应使用单向开关。砂轮必须装设不小于180度的防护罩和牢固可调整的工作托架。
12.23平面刨、手压刨安全防护装置必须齐全有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
13.1 在深基坑的肥槽、地下工程、隧道、管道、容器等有限空间作业时,均应采取强制通风换气措施。作业前应检测有毒有害物资浓度。
13.2 严禁使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13.3 存在可燃性气体的作业场所,不允许使用明火照明和非防爆设备,所有的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应符合GB3836.1中的有关规定。
13.4 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密闭舱室等狭窄的工作场所,手持行灯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
13.5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应设置警戒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13.6 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13.7 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实行作业审批制度,填写《建设工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钢结构作业安全防护
14.1 钢结构施工应执行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标准。
14.2 作业人员需在钢构件上行走时,必须设置稳固的钢丝绳作为安全绳,安全带系挂在安全绳上方可行走。
14.3 作业人员在钢构件上行走时,不得搬运重物。
14.4 高处作业人员使用的工具及零部件,应有相应的防坠落措施。
14.5 遇有雨、雪、雾、大风等恶劣天气时,不得进行钢构件吊装、拼装、焊接作业。
14.6 钢构件吊装就位后,应立即安装固定,需临时稳固的钢构件,必须采取有效的固定措施。
14.7 起重吊装作业,应严格按技术标准选用吊索具,定期检查吊索具。拆除工程安全防护
15.1 建筑拆除工程必须由具备爆破或拆除专业承包资质的单位
施工,严禁将工程非法转包。
15.2 在拆除作业前,施工单位应检查建筑内各类管线情况,确认全部切断后方可施工。
15.3 在拆除工程作业中,发现不明物体,应停止施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护现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5.4 拆除工程拆除时应严格遵守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15.5 地上地下管线应按建设单位出具的《地上、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资料移交单》对作业范围内的管线采取保护措施。15.6 拆除工程应划定施工作业区域,设置围挡和警示标志,专人监管。
15.7 拆除现场应有专人负责,现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15.8 严禁人、机同时拆除作业。15.9 严禁立体交叉拆除作业。
15.10 人工拆除建筑墙体,严禁采用掏掘或推倒的方法。15.11 雨、雪、雾天气及风力大于四级时不得进行拆除作业。15.12 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清除附近区域的易燃物。
15.13 中途停止拆除时,拆除区域不得有可能倾倒坍塌的构筑物。应急救援
16.1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土方施工、地下施工、脚手架支设、模板支设、砖砌筑、高空作业、大型机械作业、拆除工程、施工人员食物中毒、传染病传播、地下管线受损等事件,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16.2 受天气、温度等自然因素导致事故的发生应立即起动应急救援预案。
16.3 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组织机构、人员职责、培训演练等。16.4 发生险情时应按程序及时逐级报告
16.5 在险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应急预案组织救援。一般要求
17.1 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
项方案。
17.2 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17.3 砌筑1.5米以上高度的基础挡土墙、现场围挡墙、沙石料围挡墙必须有专项措施,确保施工时围墙稳定。基础挡土墙一次性砌筑不得超过1.5米,并且要分步进行回填。
17.4 承担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建筑业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17.5岗作业。
18.1 入场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18 附则
本标准未包括的内容应执行其它相关法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