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2003年11月28日)
北京市国土房管局
关于印发《<北京市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
(2003年11月28日)
各区县国土房管局、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各房地产经纪机构:
根据《北京市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第135号令),我局制定了《〈北京市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2003年11月28日
《北京市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办法》实施意见
一、关于《北京市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适用范围
(一)根据《办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本市国有土地范围内的房地产转让包括:
1、在建工程项目转让;
2、商品房期房转让;
3、商品房现房转让;
4、存量房屋,包括已购公有住房、已购经济适用住房以及其他取得房地产权属证书的房屋的转让。
二、关于市和区、县国土房管局的工作分工
(二)市和区、县国土房管局办理房地产权属转移登记手续、商品房预售登记手续时,按下列分工办理:
1、新建项目。市国土房管局负责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开发建设的新建项目;区、县国土房管局负责上述企业以外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的本辖区新建项目。新建项目再转让的,仍按照上述分工办理。
2、存量项目。房地产登记档案在市国土房管局的,房地产权属转移登记手续由市国土房管局办理;房地产登记档案在区、县国土房管局的,房地产权属转移登记手续由区、县国土房管局办理。
3、受让人为部队、外国驻华使领馆、保密单位或特定单位,并要求市国土房管局办理房地产权属转移登记手续,市国土房管局同意受理的,区、县国土房管局的房地产交易部门、房地产权属登记部门应将有关交易、权属档案移交市国土房管局。
三、关于办理房地产权属转移登记手续的有关问题
(三)《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所称当事人的身份证明包括:
1、当事人是本市自然人的,提交身份证;
2、当事人是境外(含港澳台)自然人的,提交护照或港澳台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台胞回乡通行证;
3、当事人是境内法人、其他组织的,提交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批准该法人或组织成立的文件。
4、当事人是境外(含港澳台)法人、其他组织的,提交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商业登记证、注册证书、批准该法人或组织成立的文件;
5、当事人是外省市自然人的,提交身份证以及《暂住证》或《工作居住证》。
(四)《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转让合同或者与转让有关的法律文件”包括:
1、以买卖方式转让房地产的,提交买卖合同;
2、以赠与方式转让房地产的,提交经公证的赠与合同;
3、以交换方式转让房地产的,提交房地产交换合同;
4、以房地产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成立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提交合资或合作合同;
5、以房地产清偿债务的,提交清偿债务合同;
6、因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并、分立,或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使房地产权属发生转移的,提交与转让有关的法律文件。
(五)房地产转让时,转让当事人应对转让房地产的有关情况进行核实。房地产权属证书载明的内容与现状不符的,转让人应先办理房地产权属变更登记,转让当事人再申请办理房地产权属转移登记手续。
市或区、县国土房管局办理新建商品房、存量楼房成套转让的权属转移登记手续时,可以不进行现场勘察。
市或区、县国土房管局办理其他房屋权属转移登记手续时,需要进行现场勘察,核实房地产权属证书上记载的情况是否与现状相符。相符的,予以办理权属转移登记手续;不相符的,应先办理房地产权属证书变更手续后,再办理权属转移登记手续。
(六)房地产转让,当事人可以提供该房地产登记时的面积测绘数据及附图的,不再重新测绘;当事人不能提供的,应当提交测绘单位出具的该房地产的实测面积数据及附图。
(七)商品房竣工后,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规定时限申请房地产初始登记。购房人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初始登记后,即可申请办理所购商品房的转移登记。市或区、县国土房管局应将已经转移登记的商品房房屋土地面积情况在开发企业持有的房地产权属证书上注记,并在开发企业办理房地产变更登记时将相应面积予以扣除。
(八)市或区、县国土房管局受理房地产权属转移登记后,当事人共同申请撤销房地产权属转移申请的,市或区、县国土房管局将各方提交材料退还申请人。当事人单方申请撤销房地产权属转移申请,并提交已告知另一方当事人的有关材料的,市或区、县国土房管局应当中止办理房地产权属转移登记手续;当事人要求撤回申请材料的,须双方共同申请。
(九)以交换方式转让房地产的,交换双方共同到房地产所在区、县国土房管局申请办理权属转移登记手续,由价值量大的房地产受让人向受理其申请的国土房管局依法纳税。
(十)《办法》第十一条第(三)项规定的共有房地产,以国土房管局的登记为准;房地产共有人,以房地产权属证书上载明的共有人为准。
(十一)转让人向境外(含港、澳、台)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转让房地产的,办理 2 商品房预售登记手续和房地产权属转移登记手续时,还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四、关于房地产转让当事人的委托手续
(十二)转让当事人是自然人但不能亲自办理相关手续的,应当出具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应载明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并由委托人签字。
(十三)转让当事人是境内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出具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明书,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持本人身份证件办理相关手续。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不能亲自办理的,应当出具加盖该法人或组织公章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明书和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应载明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并由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字同时加盖该法人或者组织公章。
(十四)授权委托书是否进行公证由当事人自行决定。
(十五)转让当事人是境外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出具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应当按规定办理公证、认证手续,并提交经公证的中文译本。
五、关于商品房预售许可
(十六)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商品房预售的,应当向市国土房管局提出预售许可申请,申请书应载明以下内容:
1、房地产开发企业名称、地址、联系电话。
2、申请预售商品房的范围,套数,总建筑面积以及按普通住宅、别墅、高档住宅、办公、商业、工业、车位等分类的建筑面积。
3、预售商品房的价格。
(十七)《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的证明文件应当由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户银行出具。
(十八)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交的商品房预售方案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1、建设项目名称、坐落、规模;
2、每栋商品房规划编号、土地出让合同载明的商品房编号、商品房销售名称或编号及其对应关系;
3、商品房销售控制表;
4、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
5、商品房的装修标准、设备简介;
6、商品房交付使用时间。
(十九)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日起进行商品房预售。商品房竣工后,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规定时限申请办理房地产权属证书,并自取得房地产权属证书之日起,持房屋所有权证书和土地使用权证书进行商品房现房销售。
商品房竣工后,房地产开发企业未取得房地产权属证书的,可自商品房取得竣工备案表之日起四个月内继续进行商品房预售;但自取得竣工备案表之日起超过四个月的,不得进行商品房预售。
房地产开发企业逾期申请办理房地产权属证书的,按照建设部《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二十)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预售许可前,已将土地使用权或土地使用权连同在建工程 3 设定抵押的,申请预售许可时应当出具抵押权人同意其预售的证明材料。
(二十一)《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第(四)项规定的商品房预售最长期限,由市国土房管局另行公布。
六、关于商品房预售登记
(二十二)根据《办法》第四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商品房预售登记,应当填写商品房预售登记表,并提交下列文件:
1、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
2、预购人的身份证明:预购人为自然人的,提交预购人身份证件的复印件;预购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提交预购人营业执照或注册证书的复印件;
3、商品房预售合同所有文本。
(二十三)根据《办法》第四十条第三款规定,预售已被抵押的商品房,应当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预购人双方共同申请预售登记。预购人不能亲自到场的,应当出具授权委托书。
预售已被抵押的商品房,暂按《关于房地产开发项目抵押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国土房管权字[2002]185号)的规定执行。
(二十四)市或区、县国土房管局办理商品房预售登记手续时,应当在商品房预售合同上加盖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章,商品房预售登记表上不再加盖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章。
办理商品房预售变更登记或解除预售登记手续的,市或区、县国土房管局还应留存一份预售合同的变更协议或解除预售合同协议。
市或区、县国土房管局不留存商品房预售合同。
(二十五)根据《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预购人办理商品房预售变更登记或解除预售登记手续时,双方应共同申请,并提交双方的身份证明和商品房预售合同、预售合同的变更协议或解除预售合同协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预购人协商一致变更房价款、付款方式、装修标准等内容,而预售标的物未作变更的,不进行预售合同的变更登记。
(二十六)商品住宅预售合同中没有约定共用建筑面积处置情况的、2003年12月1日以后新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并初始预售的住宅项目未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市或区、县国土房管局不得进行预售登记。
七、关于商品房计价方式
(二十七)根据《办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经济适用住房、普通住宅、公寓及其他高档住宅等居住类房屋的预售,都应当以套内建筑面积计价,按套内建筑面积结算房价款。独立的别墅和整栋楼房预售,计价方式由当事人自行约定。
八、关于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和共用建筑面积处置
(二十八)商品房销售面积计算和共用建筑面积处置,按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和本市房地产测量技术规范执行。
(二十九)根据《办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公示商品房预售面积测绘技术报告书和共用建筑面积处置情况的,可以采取在预售场所、商品房坐落地显著位置以及其他能够使购房人明确知晓的方式进行公示。
九、关于商品房面积实测
4(三十)根据《办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方便购房人查询商品房面积实测技术报告书,并将购房人所购商品房的面积实测数据表提供给购房人。
购房人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测绘单位出具的商品房面积实测数据无异议的,可按规定申请房地产权属转移登记;有异议的,由双方协商解决后再申请房地产权属转移登记。
十、关于《办法》实施的有关问题
(三十一)2003年12月1日前已经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仍执行原有关规定,但下列情况除外:
1、计价及结算方式可由当事人自行约定。
2、未进行预售面积测绘的,竣工后的实测按照《办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执行。
3、未公示商品房预售面积测绘技术报告书和分摊情况的,在《办法》实施之日起应当予以公示,公示的内容应当与已预售的商品房预测和分摊情况相一致。
(三十二)室内机动车停车位(库)的计价方式仍按《关于室内机动车停车位销售、测绘、产权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国土房管权[2002]1109号)执行。
(三十三)2003年12月1日前,市国土房管局颁发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标明有效期限的,在有效期限内继续有效;超过有效期限的,按照本实施意见第(十九)条的规定执行,不再办理延期手续。
十一、其他有关问题
(三十四)中央在京单位已购公有住房的转让,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三十五)经济适用住房的购买资格,按照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三十六)本实施意见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北京市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35号)
【发布单位】北京市
【发布文号】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35号 【发布日期】2003-09-02 【生效日期】2003-1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北京市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办法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35号)
《北京市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办法》已经2003年8月26日市人民政府第1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
代市长 王岐山
2003年9月2日
北京市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市房地产转让行为,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市国有土地范围内的房地产转让,适用本办法。
本市城镇职工根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购买公有住房、安居工程住房和集资合作建设的住房的,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第三条 房地产转让,是指拥有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将房地产转移给他人的行为。
房地产转让人是指拥有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房地产受让人可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国家和市人民政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第四条 房地产转让包括下列方式:
(一)买卖;
(二)赠与;
(三)交换;
(四)以房地产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成立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使房地产权属发生变更的;
(五)因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并、分立,使房地产权属发生变更的;
(六)以房地产清偿债务的;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五条第五条 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国土房管局)主管本市房地产转让管理工作。区、县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简称区、县国土房管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地产转让管理工作。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对房地产转让实施监督和管理。
第六条第六条 房地产转让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七条第七条 本市逐步建立房地产交易信息披露制度。市国土房管局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公布本市房地产交易指导信息。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八条第八条 转让房屋的,该房屋占用范围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同时转让。
第九条第九条 在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上建成的房屋,必须在办理房屋所有权和相应的土地使用权登记并取得房地产权属证书后,方可转让。
第十条第十条 出让土地上的房屋在建工程转让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二)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25%以上。
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转让,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下列房地产,不得转让:
(一)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方式限制房地产权利的;
(二)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
(三)登记为共有的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的;
(四)权属有争议的;
(五)未经依法登记取得房地产权属证书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转让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按照房屋建筑设计为独立成套(单元)的房屋,不得分割转让。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房地产转让时,相应的共用部位、共用设备的权利份额一并转让;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可以单独转让的地下停车库等附属建筑物、构筑物不随同转让的,应当在房地产转让合同中载明;没有载明的,视为一并转让。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共有房地产买卖,在同等条件下,共有人享有优先购买权。
出卖已出租的房地产的,出卖人应当提前3个月通知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承租人享有优先购买权。出卖人未履行通知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转让已出租的房地产的,受让人应当继续履行原租赁合同。但房地产出租前已依法抵押,为实现该抵押权转让房地产的,受让人不承担继续履行原租赁合同的义务。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已购公有住房转让时,可以不征得原售房单位同意。
已购公有住房转让后,原售房单位不再承担该房屋的供暖、物业管理等费用。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房地产转让时,除本办法第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的情形外,当事人应当签订书面转让合同。房地产转让合同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转让人和受让人的名称或者姓名、住所;
(二)房地产的坐落位置、四至范围和面积;
(三)房地产用途;
(四)房地产权属证书编号;
(五)买卖的价格或者交换的差价金额、清偿债务的金额;
(六)房地产交付的条件和日期;
(七)违约责任;
(八)争议解决方式;
(九)转让人和受让人约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房地产转让时,转让人应当如实告知受让人转让房地产的抵押、租赁等有关情况。转让人不履行告知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房地产转让价格由转让人和受让人协商议定,但实行政府指导价的除外。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房地产转让时,房地产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依法纳税。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房地产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在签订转让合同或者取得与转让有关的法律文件生效后90日内,向市或者区、县国土房管局申请办理房地产权属转移登记,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房地产权属证书;
(二)转让当事人的身份证明,转让当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还应当出具对具体承办人员的授权委托书;
(三)转让合同或者与转让有关的法律文件;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
境外法人、组织办理房地产转让登记时提交的文件,应当按规定经公证、认证,并提交经公证的中文译本。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市或者区、县国土房管局应当审核转让当事人的房地产权属转移登记申请,对当事人提交的文件不齐备的,应当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补充提交的全部文件;对当事人提交的文件齐备的,应当即时受理。
对符合登记条件的,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理房地产权属转移登记;对不符合登记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不予登记的理由。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房地产权属转移的日期,以市或者区、县国土房管局登记的日期为准。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房地产灭失、损毁的风险责任自房地产转移占有之日起由受让人承担,但转让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对其出售的新建商品房承担质量保修责任。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与受让人在转让合同中约定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约定的保修期限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期限。保修期限自商品房交付之日起计算。
新建商品房在保修期限内再转让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继续承担对该商品房的保修责任。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房地产转让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和房地产经纪机构代理房地产转让或者提供中介服务。
受托人应当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因受托人过错给房地产转让当事人造成损失的,房地产转让当事人可以要求受托人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市国土房管局应当归集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从事商品房销售经营活动中的有关信用信息,并按照规定公布。
第三章 商品房预售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预售许可后,方可预售商品房。
预售商品房,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属于预售经济适用住房的,应当取得城镇建设用地批准书;
(二)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和施工许可证件;
(三)按提供预售的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的建设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25%以上;
(四)已确定竣工日期,且满足市国土房管局公布的预售最长期限。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商品房预售许可的,应当向市国土房管局提交下列文件:
(一)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证明文件;
(二)工商营业执照和企业资质等级证书;
(三)工程施工合同;
(四)商品房预售方案和分层平面图。
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办理经济适用住房预售许可的,还应当提交经济适用住房销售价格的批准文件。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市国土房管局应当审核商品房预售申请,对申请人提交的文件不齐备的,应当一次性告知需补充提交的全部文件;对提交文件齐备的,应当即时受理。
对符合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市国土房管局应当自受理商品房预售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对不符合预售条件的,应当作出不同意预售的决定并说明理由。
市国土房管局应当将核发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予以公布。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名称;
(二)预售许可证编号;
(三)预售商品房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编号;
(四)预售商品房的坐落位置、幢号或楼层、面积;
(五)土地的用途和使用期限;
(六)发证机关和发证日期。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核准的内容预售商品房。预售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预购人出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租借、转让、冒用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方可发布商品房预售广告、参加房地产交易展示活动。
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布商品房预售广告,应当在广告中明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名称、商品房坐落位置、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编号。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商品房预售可以按照套内建筑面积计价,也可以按照建筑面积计价或者按照套(单元)计价。但预售商品住宅的,应当按照套内建筑面积计价。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预售商品住宅之前,应当公示有资质的测绘单位出具的商品房预售面积测绘技术报告书和下列分摊情况:
(一)被分摊的共用部位的名称、用途、所在位置、面积;
(二)参与分摊共用建筑面积的商品房的名称、用途、所在位置、面积、分摊系数;
(三)不分摊的共用部位。
共用建筑面积的分摊情况经公示并与第一个预购人签订预售合同后,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更改。房地产开发企业与预购人签订的预售合同中应当附有上述经公示的共用建筑面积分摊的内容。
其他商品房预售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明示共用建筑面积分摊情况。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预售商品房的,当事人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预购人名称或者姓名、住所;
(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编号;
(三)商品房的坐落位置、结构、层高、建筑层数、阳台封闭情况;
(四)商品房的用途;
(五)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和期限;
(六)预售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用建筑面积;
(七)预售的面积和实测面积误差的处理方式;
(八)商品房附属设备和装修标准;
(九)交付条件和日期;
(十)供水、供电、供热、燃气、通讯、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的交付承诺;
(十一)申请办理商品房权属转移登记手续的约定;
(十二)违约责任;
(十三)争议解决方式;
(十四)当事人约定的其他内容。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签订合同前收取预付款性质的费用的,在签订预售合同时,所收费用应当抵作房价款;未能签订预售合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预购人返还所收费用。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与预购人依法解除预售合同之前,不得与他人签订同一商品房的预售合同。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预售已抵押的商品房,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通知抵押权人并将抵押情况告知预购人。
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将已预售的商品房进行抵押。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自商品房预售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市或者区、县国土房管局申请商品房预售登记,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营业执照和授权委托书;
(二)预购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三)商品房预售合同;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前款规定的期间内未申请预售登记的,预购人可以申请预售登记。
预售的商品房已抵押的,预售登记应当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和预购人双方共同申请。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市或者区、县国土房管局应当审查预售登记申请,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预售登记: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名称与核准预售许可的预售人名称一致;
(二)该商品房在预售许可核准的范围内;
(三)该商品房未经预售登记;
(四)该商品房未被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者以其他方式限制房地产权利;
(五)商品房预售合同上有当事人的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是自然人的应当签字,当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盖章。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商品房预售登记后,房地产开发企业与预购人变更预售标的物或者解除预售合同的,应当签订合同变更或者解除预售合同的协议,并依照本办法第四十条规定,由双方共同到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或者解除预售登记手续。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商品房,不得擅自变更。
房地产开发企业确需变更规划许可证规定内容的,应当书面征得受影响的预购人同意,并取得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因规划变更给预购人的权益造成损失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预购人在预售登记后、商品房竣工前转让其预购的商品房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未付清预售商品房预售合同约定的总价款的,预购人应当取得房地产开发企业同意;
(二)已付清预售商品房预售合同约定的总价款的,预购人应当将其转让预购商品房的情况书面通知房地产开发企业。
转让预购的商品房的,预购人与受让人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并在合同签订后15日内依照本办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到原登记机关申请变更预售登记。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时设置样板间的,在签订预售合同前没有告知预购人实际交付的商品房质量、设备、装修标准、布局结构及其附属设施等与样板间是否一致的,实际交付的商品房应当与样板间一致。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商品房竣工后,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测绘单位对每套房屋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用建筑面积进行测绘,并提供下列文件:
(一)商品房预售面积测绘技术报告书;
(二)商品房共用建筑面积分摊情况的说明文件。属于商品住宅的,说明文件的内容应当与依照本办法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规定公示的内容一致;根据本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变更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内容,致使分摊的共用建筑面积情况发生变更的,还应当提供相应的批准规划变更的文件。
受委托的测绘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技术规范进行实测,并出具商品房面积实测技术报告书和每套房屋的面积实测数据表。测绘单位对测绘成果质量承担责任。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允许购房人查询商品房面积实测技术报告书。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预售商品房按照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的,预售合同中载明的预售的套内建筑面积与实测的套内建筑面积发生误差时,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处理。合同中未作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的,根据实测面积结算房价款。
(二)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的,预购人有权退房。预购人退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预购人提出书面退房要求之日起30日内退还预购人已付房价款及其利息。预购人不退房的,实测面积大于合同约定的,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预购人补足;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产权归预购人。实测面积小于合同约定的,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房地产开发企业返还预购人;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双倍返还预购人。
本办法所称的面积误差比等于实测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之差除以合同约定面积乘以100%。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预售商品房按照建筑面积计价的,预售合同中载明的预售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与实测面积发生误差时,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处理。合同未作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均在3%以内(含3%)的,根据实测面积结算房价款;
(二)建筑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的,依照本办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执行;
(三)建筑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套内建筑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的,购房人有权退房。预购人退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预购人提出书面退房要求之日起30日内退还预购人已付房价款及其利息;购房人不退房的,根据实测面积结算房价款。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预售商品房按照套(单元)计价的,商品房预售合同中应当约定商品房的套型、详细尺寸和误差范围及处理方式并附平面图。
按照套(单元)计价的预售商品房实际交付时,房屋的套型与设计图纸一致,相关尺寸在预售合同约定的误差范围之内的,总价款不变。套型与设计图纸不一致或者相关尺寸超出约定的误差范围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处理;合同未作约定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提起民事诉讼。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交付预售商品房,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取得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二)取得商品房面积实测技术报告书;
(三)预售合同约定的其他交付条件。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交付日的7日前书面通知预购人办理交付手续的时间、地点及预购人应当携带的证件、文件。交付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预购人出具前款规定的文件;交付住宅的,还应当同时向预购人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已经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的项目依法转让的,项目受让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申请预售许可。原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自项目转让合同签订之日起10日内书面通知预购人,预购人在收到书面通知之日起30日内有权解除预售合同。
预购人未解除预售合同的,预售合同中约定原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由项目受让人承担。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一款和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规定擅自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或者擅自预售商品房的,由市或者区、县国土房管局按照《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罚。
房地产受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转让人没有取得房地产权属证书或者相关批准文件仍然购买商品房的,应当承担相应不利的民事法律后果。
第五十三条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伪造、涂改、租借、转让、冒用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由市国土房管局依法收缴伪造、涂改的预售许可证,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十四条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按照规划、广告、价格管理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应当予以行政处罚的,由规划、工商行政和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十五条第五十五条 市和区、县国土房管局在房地产转让行政管理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第五十六条 市国土房管局可以根据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拟订房地产买卖和商品房预售的合同示范文本。
第五十七条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1984年8月11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 北京市贯彻实施〈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1988年9月15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 北京市房屋买卖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关于印发 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实施意见 的通知
关于印发《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
2003-8-1 10:4
4【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京国土房管拆[2003]666号
各区县国土房管局、各房地产开发公司、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各拆迁单位:
根据《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124号),我局制定了《<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实施意见》,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本通知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实施意见
一、暂停办理有关事项
1.〔暂停事项申请〕
按照《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124号,以下简称《办法》)第八条规定,用地单位取得征地或者占地批准文件后,可以向区、县国土房管局申请在征地或者占地批准文件规定的用地范围内暂停办理有关事项。用地单位应当提交暂停办理事项申请书、规划批准文件、征地或者占地批准文件。
2.〔暂停事项通知和公告〕
区、县国土房管局收到用地单位暂停办理事项申请后,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审查批准后,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就暂停事项书面通知当地规划、建设、户籍、工商、税务等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并在用地范围内予以公告。通知和公告应当载明拆迁范围、暂停办理事项、暂停期限等内容。
3.〔暂停期限〕
暂停期限自公告之日起算,最长不超过1年。用地单位需要延长暂停期限的,应当提前30日向区、县国土房管局提出申请,并说明需延长期限的理由和拟采取的措施。延长的期限不超过半年。区、县国土房管局批准延期申请后,应当将延长暂停期限的决定书面通知当地规划、建设、户籍、工商、税务等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并在拆迁范围内公示。区县国土房管局的审查和通知时限按照本实施意见第2条规定执行。除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或者其他建设项目经市政府批准的以外,暂停期限满20日后,区县国土房管局方可发布拆迁公告。
二、房屋拆迁许可证的申请与核发
4.〔用地批准文件〕按照《办法》第九条的规定,用地单位申请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提交的用地批准文件包括:
(1)属于征地拆迁的,提交市人民政府批准征用集体土地的批复;
(2)属于占地拆迁的,提交市人民政府批准占用集体土地的批复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占用集体建设用地的批复。
5.〔规划批准文件〕按照《办法》第九条规定,用地单位申请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提交的规划批准文件是指市或者区、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6.〔拆迁实施方案〕按照《办法》第九条规定,用地单位申请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提交的拆迁实施方案,是指拆迁人根据《办法》第十条规定拟订的文件。拆迁实施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基本情况;
(2)拆迁范围、拆迁方式,搬迁期限,委托拆迁和评估等内容;
(3)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基本情况;
(4)补偿安置方式及其主要内容;
(5)拆迁补助办法;
(6)其他应当在拆迁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内容。
7.〔占地拆迁实施方案〕按照《办法》第十条规定,占地拆迁房屋的,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拆迁人拟订的拆迁实施方案,需要时,可以征求区、县国土房管局的意见。
8.〔公布拆迁实施方案〕拆迁人应当按照《办法》第十条规定,在拆迁范围内公布经区县国土房管局批准的征地拆迁实施方案或者经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报区县国土房管局备案的占地拆迁实施方案,公布期限不少于10日。
拆迁实施方案应当在区县国土房管局发布拆迁公告之日前(含拆迁公告发布当日)公布。
9.〔安置房屋证明〕按照《办法》第九条规定,用地单位申请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提交的安置房屋证明文件,包括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土地使用权证明文件或房屋所有权证。
10.〔补偿资金证明文件〕按照《办法》第九条规定,用地单位申请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提交的拆迁补偿资金证明文件,是指银行向区、县国土房管局出具的拆迁补偿资金到位证明文件,具体办法按照市国土房管局、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关于加强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使用监督的通知》(京国土房管拆字〔2001〕1177号)有关规定执行。
11.〔跨区县项目发证〕跨区、县项目的房屋拆迁许可证,可以分别由所涉区、县国土房管局核发,也可以由市国土房管局根据实际情况指定其中一个区县国土房管局核发,并将有关情况通知相关区、县国土房管局。
12.〔兼有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的情形〕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内兼有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房屋拆迁的,建设单位应按照《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和《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申请房屋拆迁许可证,区县国土房管局审核后,统一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和发布拆迁公告。
13.〔拆迁范围和拆迁期限〕拆迁人应当按照房屋拆迁许可证规定的拆迁范围和拆迁期限实施拆迁。
房屋拆迁许可证规定的拆迁范围不得超过用地批准文件确定的用地范围,但是用地范围外的房屋与拆迁范围内的房屋不可分割时,拆迁主管部门可以把拆迁范围外的该房屋划入拆迁范围。
房屋拆迁许可证规定的拆迁期限最长为1年。拆迁人在规定的拆迁期限内未完成拆迁的,应当在期限届满15日前向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区县国土房管局申请延期,延期不超过6个月.14.〔拆迁公告〕区、县国土房管局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后,应当在拆迁范围内发布拆迁公告。拆迁公告应当载明房屋拆迁许可证批准文号、拆迁人、工程名称、拆迁范围、搬迁期限等主要内容。
15.〔许可证印制〕房屋拆迁许可证由市国土房管局统一印制,内容主要包括拆迁人、项目名称、拆迁范围、拆迁期限、发证机关、发证时间等。
16.〔拆迁许可证备案〕区、县国土房管局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后,应报市国土房管局备案。
三、委托拆迁和评估
17.〔委托拆迁〕拆迁人可以自行拆迁,也可以委托拆迁。
征地拆迁,拆迁人自行拆迁的,应当具备本市自行拆迁资质。
委托拆迁的,受托拆迁单位应当具备本市受托拆迁资质;拆迁人应当与受托拆迁单位签订委托拆迁书面合同;拆迁人申办房屋拆迁许可证时,应当向区县国土房管局提交委托拆迁合同和受托拆迁单位的资质证明材料。
18.〔拆迁评估〕征地拆迁的,被拆迁房屋的重置成新价,由拆迁人委托有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按照本市房屋评估规定评估确定;拆迁人应当与评估机构签订委托评估合同。拆迁人申办房屋拆迁许可证时,应当向区县国土房管局提交委托评估合同和受托评估机构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占地拆迁的,被拆迁房屋的重置成新价,可以参照前款规定评估,也可以按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报区县国土房管局备案的拆迁实施方案确定。
19.〔拆迁招标投标〕征地拆迁,属于下列项目的,用地单位应当通过招标投标方式确定受托拆迁单位和评估单位:
(一)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二)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三)建设项目拆迁居民户数在500户以上或者拆迁总费用在8000万元以上的。
有关招投标事宜按照市国土房管局《关于本市拆迁项目实行招投标管理的通知》(京国土房管拆〔2003〕306号)执行。
四、拆迁补偿安置协议
20.〔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拆迁人应当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书面协议。协议一式两份,当事人双方各持一份;在房屋拆迁中必须给被拆迁人拆迁补偿协议原件。
实行货币补偿的,协议应当包括补偿金额、付款方式、付款期限、搬迁期限、违约责任、纠纷处理方式等内容。
实行房屋安置的,协议应当包括安置房屋地点、安置房屋面积、差价及结算方式、搬迁期限、违约责任、纠纷处理方式等内容;期房安置的,还应当明确搬迁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内容。
另行审批宅基地安置的,协议应当包括地上物补偿、新批宅基地地点、面积、搬迁期限、违约责任、纠纷处理方式等内容。
21.〔权属证件移交〕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签订后,被拆迁人应将原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交给拆迁人,由拆迁人移交房地权属管理部门。
五、拆迁裁决程序
22.〔拆迁裁决程序〕集体土地房屋拆迁裁决程序,参照市国土房管局2002年12月9日印发的《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裁决程序规定》(京国土房管拆〔2002〕1116号)执行。
23.〔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拆迁当事人对区、县国土房管局的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六、货币补偿方式
24.〔宅基地区位补偿价〕宅基地区位补偿价,由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北京市宅基地房屋拆迁补偿规则》(京国土房管征〔2003〕606号)第四条的规定,以乡镇为单位确定和公布,并报市国土房管局备案。
区县人民政府确定宅基地区位补偿价,应当考虑各乡镇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区位差异,具有一定的幅度。
具体拆迁项目的宅基地区位补偿价,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确定:
(一)由拆迁人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在区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幅度内,根据被拆迁房屋宅基地的实际情况评估确定;
(二)由区县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的相关部门在区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幅度内,根据被拆迁房屋宅基地的实际情况确定;
(三)区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方法。
25.〔兼有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乡镇〕乡镇行政区域内兼有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或者与国有土地相邻的,区县人民政府可以批准该乡镇统一参照国有土地房屋拆迁补偿相关规定,确定宅基地区位补偿价格或拟订拆迁实施方案。
七、房屋安置方式
26.〔房屋安置方式解释及协议〕按照《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拆除宅基地上房屋以国有土地上房屋安置的,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应当按照被拆迁房屋的补偿款与安置房屋的市场评估价款结算差价。即拆迁人对被拆迁人依法给予货币补偿后,被拆迁人再以其所得的货币补偿款购买拆迁人提供的国有土地上的安置房屋,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可以先按照货币补偿相关规定签订拆迁货币补偿协议,再另行签订安置房屋买卖协议。
27.〔市政府规定以经济适用住房安置〕按照《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以经济适用住房安置被拆迁人的,对被拆迁人按照《北京市宅基地房屋拆迁补偿规则》(京国土房管征[2003]606号)第五条规定给予补偿,由被拆迁人按照规定价格购买政府定向提供的经济适用住房。
28.〔拆迁补偿资金和房屋要求〕征地拆迁宅基地房屋,拆迁人在银行专户存入的拆迁补偿资金,原则上不得低于该项目拆迁货币补偿所需资金总量的60%.拆迁人准备的拆迁补偿资金低于该项目拆迁货币补偿所需资金总量的,应就不足部分提供相应数量的安置房屋。
采取货币补偿方式的被拆迁人数量超过预计比例或其他原因致使拆迁人存入的拆迁补偿资金不足的,拆迁人应当及时补足;拆迁完毕后,拆迁补偿资金有结余的,拆迁人持区县国土房管局出具的证明,向银行申请划转余款。
29.〔征地拆迁安置房屋条件〕拆迁人提供的安置房屋,原则上应当是现房,并具备合法审批手续;安置用房的市政配套设施和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应当具备使用条件。
拆迁人提供的下列房屋,经与被拆迁人协商同意,可以用于拆迁安置,但是在区县国土房管局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时,不予计入拆迁人准备的安置用房数量:
(一)期房;
(二)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的拆迁,安置房屋不在四区范围内、也不在规划市区内,且距离拆迁地点超过15公里的;其他郊区县拆迁,安置房屋不在本区县范围内的。
30.〔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作为拆迁人〕按照《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作为拆迁人实施拆迁,以本集体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安置被拆迁人的,安置房屋应当具备用地、规划批准文件.31.〔委托安置〕按照《办法》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其他拆迁人委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安置被拆迁人的,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拆迁人应当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签订书面委托合同,并向区县国土房管局备案。
(二)拆迁实施方案由受托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拟订,属于征地拆迁的,报区县国土房管局批准后执行;属于占地拆迁的,经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区县国土房管局备案。
(三)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可以由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签订,也可以由拆迁人委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与被拆迁人签订。
八、另批宅基地安置
32.〔适用条件〕按照《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另行批准宅基地安置被拆迁人的,拆迁人应当事先征得区县人民政府同意,且本集体经济组织区域内具备安排宅基地的土地,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被拆迁人符合申请宅基地条件。
33.〔审批手续〕拆迁宅基地上房屋,另行审批宅基地安置被拆迁人的,拆迁人应当为被拆迁人办理宅基地申报审批手续和建房审批手续,被拆迁人应予协助。
34.〔宅基地减少的补偿〕新批宅基地面积少于原合法使用的宅基地面积,对不足部分可以按照区、县人民政府的规定给予适当补偿。
九、宅基地面积标准
35.〔宅基地面积控制标准〕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若干规定》第六条规定,本市村民每户建房用地的标准,由各区、县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的情况确定并予公布,但近郊区各区和远郊区人多地少的乡村,最高不得超过0.25亩(折合167平方米);其他地区最高不得超过0.3亩(折合200平方米)。
1982年以前划定的宅基地,多于前款规定的标准,每户最高不超过0.4亩(折合267平方米)。
36.〔宅基地面积认定标准〕被拆迁人宅基地面积认定的具体标准,由区、县人民政府根据本区县实际情况确定。
十、其他问题
37.〔拆迁结案〕拆迁人应当按照规定及时整理并妥善保管拆迁档案资料,在完成拆迁后1个月内向区、县国土房管局移交拆迁档案资料并办理有关手续。
38.〔提前搬迁奖励费〕被拆迁人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届满前提前搬迁的,拆迁人可以给予提前搬迁奖励费,具体标准由区、县人民政府确定。
39.〔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房屋〕用地范围内涉及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取得的房屋土地,经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按照《办法》有关宅基地房屋拆迁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安置。
40.〔已发布拆迁公告的项目〕2003年8月1日以前,已经按照《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87号)发布拆迁公告的,不适用《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继续执行《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41.〔施行日期和文件废止〕本实施意见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原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1992年6月11日发布的《关于国家建设项目需拆迁集体土地上农村房屋有关规定的通知》(京房地字〔1992〕第274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北京市国土房管局出台的《北京市居住小区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
7月1日,北京市国土房管局出台的《北京市居住小区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尽管新办法对居住区内机动车停车管理服务、车辆停放要求等方面作了规定,但对停车费收取尚未提出具体的标准,就在新办法出台的同一天,北京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某小区发生了百余辆车堵路抗议车位费提高事件。事实表明,居住区内车位不足、停车费收取、签订车位合同等仍是业主最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为此,记者走访了多个小区就上述问题做了细致的调查
■调查一:车位太紧张业主很无奈
张先生两年前搬进通州区某小区,最初他还没有私家车,自然也不会留意车位的事情。入住时物业几次打电话问张先生是否租车位,他都拒绝了,心想:以后有车再说吧。谁料去年年底,张先生终于下定决心买了一款新车,随后却租不到停车位。目前,张先生每天下班只能把车停在附近商场的停车场里,上下班很麻烦。张先生所在的小区停车位归物业公司直接管理,于是他找到物业公司希望解决车位问题,而答案只有一个:现有的停车位全部租完,只能等其他业主退租后再办理。买车带来的苦恼让张先生很是抱怨,一是怨开发商设计不合理,没有建设充足的停车位,二是怨自己当初没有租下车位,哪怕当时多交一两年的租金现在也不至于愁成这样。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像张先生家这样,车位紧张的商品房小区确实很多,因此现在新建的项目在设计规划时大都能够考虑到业主的需求,按照1:1的比例修建停车位,保证业主一家一个停车位。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新小区车位紧张的问题将有所缓解。
■调查二:停车纠纷多收费为主因
北京市目前尚未出台关于小区内停车收费的物业管理条例,物业公司及业主遇到车位问题只有遵循《北京市居住小区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和物价局《关于调整我市机动车停车场收费标准的通知》。据了解,《关于调整我市机动车停车场收费标准的通知》上规定,居住小区地面停车位的收费标准是小型车150/月,大型车210元/月。按年租用停车位:小型车每年1600元,大型车每年2300元。而居住小区地下停车库、停车楼按月、按年租用停车位实行市场调节价,具体收费标准由业主委员会与物业管理部门协商制定,最后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独立经营的地下停车库、停车楼停车实行的是市场调节价。
记者发现,车位引发的纠纷现象屡见不鲜。7月2日,有媒体报道前一天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某小区发生了百余辆车堵路抗议车位费提高事件,业主称物业部门和开发商原来承诺车位租金每月550元,现在却提高到每月650元,而这一提价没有和业主代表进行过商议,不符合文件规定。
由于地下车库是没有具体定价标准的,所以很多开发商就根据自己的成本核算,结合市场价制定一个收费标准。这个价格较之地上停车要高得多,有时定价缺乏与业主的沟通,有些开发商在售楼后并未兑现承诺,私自提高车库租金价格,使得业主无法接受,因此就出现了业主堵住小区出口造成交通堵塞,与物业僵持不下的纠纷。
据调查显示,车位引发的连带问题也很棘手,比如签订合同。在这份机动车停车管理协议中,对业主和物业公司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各有7项,现在小区的物业公司没有征求过业主的意
见,就立了块物价局的牌子开始收费,业主的车也根本没有人24小时监管。
记者就此问题咨询了北京海维律师事务所的马永光律师,他认为这种合同是典型的显失公平的合同,即使签订了也是无效合同,业主有权要求进行撤销或者变更,可以通过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进行协商,协商不成可找开发商解决或者到消协进行投诉,最终可以到法院进行起诉。
■调查三:业主企盼停车收费有章可循
据北京市国土房管局小区办专家讲,一般社区车位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别是单独停车楼、地下停车库、路边画线停车位以及地面停车位,属于开发商产权的只有前两种。目前地下停车费的租金在300/月―――800元/月左右不等,部分小区出售停车位,每个车位在8万元至10万元之间,业主拥有50年使用权。
解决停车位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什么?业内曾有过热烈的讨论。有些年轻业主考虑到未来生活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因为担心能否养得起私家车等问题也不愿意在车位上投入大笔资金。面对如此矛盾,业内专家表示,有关方面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措施,才能有效解决业主的生活烦恼
第五篇:北京市城市燃气管理办法
北京市城市燃气管理办法
1998年07月0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0号令发布
根据2002年02月1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第92号令修改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城市燃气的管理,保障城市燃气的 安全使用和正常供应,促进城市燃气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 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燃气,是指作为能源供应城镇 生活、生产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人工煤气。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燃气设施工程的建设、城 市燃气供应、使用和城市燃气设施、器具管理以及城市燃气 事故的抢修、处理,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是本市城市燃气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区、县人民政府城市燃气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燃气管理工作。
公安、经济、卫生、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规划、物价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加强城市燃气管理工作。
第五条 本市城市燃气的发展,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 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协调 发展,保障供应。
第二章 城市燃气设施工程建设管理
第六条 城市燃气设施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消防、环境保护、安全防护等,必须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第七条 城市燃气设施工程的设计、施工单位,必须按 照其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承担设计、施工任务,并执行有关 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第八条 城市燃气设施工程竣工后,应当按照国家和本 市的有关规定进行验收,并提交完整的技术档案。未经验收 或者验收不合格以及未按照规定提交技术档案的,不得交付 使用。
第九条 进行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应当按照城市总体 规划的要求和市人民政府的规定,配套建设城市燃气设施和 管理用房。
第十条 城市燃气设施工程验收合格后,城市燃气设施 产权单位将户外管道和设施并入城市燃气公共供气管网的部分,由城市燃气企业统一调度运行。
城市燃气设施的维护管理由其产权单位负责,城市燃气 设施产权单位可以委托具备城市燃气设施维护管理资质的单位进行维护管理。
第三章 城市燃气供气和用气管理
第十一条 城市燃气供应单位(包括城市燃气企业和城 市燃气自管单位),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接受城市燃气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和其它有关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检查;
(二)所供城市燃气达到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气体质量和 压力标准;
(三)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计量和气价标准计量收费;
(四)建立安全检查、维修维护、事故抢修和报告制度;
(五)在重要的城市燃气设施所在地,按照规定设置安 全警示标志;
(六)制订、执行燃气设施和器具的安全使用、报修、报检制度,对用户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七)因例行检修、更换设施等情况,需要临时调整供 气量或者暂停供气时,应提前24小时在影响供气的区域内予以公告;紧急抢修时,可先采取紧急停止供气的措施,并告知用户。
第十二条 城市燃气运输必须符合公安、消防、经济及运输部门的规定和要求。
第十三条 城市燃气用户(包括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正确使用城市燃气及燃气设施、器具;
(二)变更户名、地址的,应当到城市燃气供应单位办 理变更手续;
(三)协助城市燃气供应单位检查、维护、抢修城市燃 气设施。
第十四条 城市燃气用户应当按照规定交纳气费,不得拖欠或者拒付。不按照规定交纳气费的,按日加收所欠气费 1%的滞纳金;逾期2个月不交纳气费的,城市燃气供应单位依法催交,并可以依法停止对其供气。
第十五条 城市燃气供应与使用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改变城市燃气使用的性质将城市燃气用于经 营性活动;
(二)擅自拆除、改装、迁移、安装城市燃气设施和燃 气器具;
(三)私接城市燃气管道或者盗用城市燃气;
(四)擅自转供城市燃气;
(五)将城市燃气管道作为负重支架或者电器设备的接 地导线;
(六)使用明火检查泄漏;
(七)在卧室内安装城市燃气管道设施和使用城市燃 气;
(八)在浴室内安装燃气热水器;
(九)在安装燃气器具的房屋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或 者使用明火取暖;
(十)在安装燃气计量仪表、阀门及燃气蒸发器等燃气 设施的专用房内堆物、堆料、住人及使用明火;
(十一)加热或者摔、砸、倒置液化气钢瓶,倾倒瓶内 残油和拆修瓶阀等附件;
(十二)擅自从事液化气灌装业务。
第十六条 城市燃气供应单位应当与用户签订供气、用 气协议或者为用户办理使用证,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注 意事项、违约责任。
第四章 城市燃气设施和器具的管理
第十七条 城市燃气供应单位使用的各类燃气设备、计量装置、器具必须符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规定和要求。
第十八条 城市燃气供应单位在燃气储备、灌装区域内 作业或者对带气的燃气设施进行动火作业,必须建立和执行 危险作业报告审批制度。
第十九条 在城市燃气设施安全防护间距内,禁止下列 行为:
(一)倾倒、排放腐蚀性液体、气体;
(二)进行挖掘、爆破、钻探、抛锚等危害城市燃气管道设施安全的作业;
(三)移动、覆盖、涂改、拆除、损坏城市燃气设施的 安全警示标志。
(四)植树、埋杆、堆物、堆料;
(五)建设非营业性的建筑物、构筑物;
(六)建设营业性的建筑物、构筑物。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进行可能影响或者危害城 市燃气设施安全的施工作业时,必须向城市燃气供应单位查 明城市燃气管道情况,并通知城市燃气供应单位派人到现场 监护。在施工作业中造成城市燃气管道及其设施损坏、泄漏 的,必须立即通知城市燃气供应单位,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因建设工程施工需要迁移城市燃气设施的,应当经城市燃气供应单位同意。
第二十一条 城市燃气用户需要对室内或者单位内部城市燃气设施予以拆除、改造或者迁移的,应当向城市燃气供应单位提出申请,经同意后,由城市燃气企业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 申请安装燃气器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到相应的城市燃气供应单位办理报装手续。
第二十三条 城市燃气设施和器具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 的单位进行安装、维修。
城市燃气供应单位和用户不得使用没有资质的安装、维 修单位进行城市燃气设施和器具的安装和维修。
第二十四条 燃气器具的安装和维修应当执行市物价部 门核定的收费标准。
第二十五条 城市燃气用户发现室内城市燃气设施或者器具损坏、泄露时,应当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不得启动电器设备和动用明火,并及时向城市燃气供应单位报修;发生火灾时,应当及时向公安消防机构报警。
第五章 城市燃气事故的抢修和处理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城市燃气事故,应当立即采取通风,切断电源、火源等措施,并向城市燃气供应单位报告。
第二十七条 城市燃气供应单位在接到城市燃气事故 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抢修和处理。对于重大城市 燃气事故,城市燃气供应单位应当立即向公安、公安交通、消防、经济、卫生等部门报告。相关单位、部门和个人应当 积极配合抢修,不得阻碍、干扰。
第二十八条 对于重大城市燃气事故,应当在市或者 区、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城市燃气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会同公安、消防、经济等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查清事故原因,并按照各自的管理权限进行事故处理。
城市燃气事故的处理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城市燃气供应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
(五)、(七)项规定的,给予警告,并可处以1000元以下罚 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十二)项 规定的,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元至3万元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三)、(四)、(五)、(十)项规定的,给予警告,并可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城市燃气供应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 的,责令立即停止作业,处以500元至1000元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一)、(三)、(四)、(五)项规定的,给予警告,并可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六)项规定的,处5000 元至3万元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属于违反公安、经济、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规划等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由有关 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城市燃气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实施。
第三十五条 城市燃气管理工作的主管机关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 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1998年8月1日起施行。1990年5月 28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北京市城市公用燃气管道燃气设施管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