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劳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111
2017年劳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集团公司2017年重点工作调研整体安排和要求,劳卫处采取多种形式对今年以来劳资管理工作全面梳理、总结,重点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2017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安排,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6年劳资工作整体情况
2016年,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运输经营、铁路建设、多元发展等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核机制、规范用工管理、夯实劳资基础,细化铺排整体工作,严格督导推进落实,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劳资制度建设深入推进。立足强化基础、长效管控,重新修订完善了奖惩、劳动用工、劳动工资三个“一主六辅”劳资管理制度;立足规范管理、提升效能,建立健全了行政机构编制、毕业生招录审查、工人调转、工人档案、非在岗人员清理、领导班子成员收入等管理办法。这些劳资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实施,增强了管理职能,提高了工作质量,使劳资管理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轨道迈进。
(二)考核分配机制更趋合理。在年初重新修订各系统安全效益效率考核分配体系的基础上,7月份,为深化货运组织改革,— 1 — 加强运输经营管理,引入“浮标”理念,建立了以货运营销考核结果为标尺的绩效联责考核机制,出台了货运营销专项奖励办法,形成了“效益优先、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一体化考核分配新格局,促进了全员夯实安全管理、提高运输效率、增创运输收入的积极性。
(三)工资管理效能大幅提升。进一步加强工资预算管理,优化工效挂钩机制,有效控制奖励发放,严格审核报批制度,加大追踪检查力度,实现了工资总额运行平稳、有序可控的目标。
(四)机构编制管理成效显著。根据集团公司货运组织改革需要,整合运输、货运、装卸、调度等部门相关业务和组织机构,组建了集团公司、车务段、车站三级货运营销机构;按照集团公司“以客补货”运输经营战略,针对集团公司客车交路延伸、客流覆盖区域扩大的实际,组建了客运处、客运段两级机构;结合生产布局优化、劳动组织调整、作业方式变化情况,重新核定集团公司各部门、各单位机构编制;根据重新公布的机构定员编制,深入开展“贯标”工作,及时纠正解决岗位结构和人员配臵不合理问题,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五)劳动用工管理逐步规范。加快主要行车岗位梯次补员,有效缓解了一线用工紧张的压力,职工文化、年龄、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力做好客运人员调配补充工作,在整建制划转既有客运乘务人员基础上,从非运输企业、运输单位调配人员、补充新职人员,保证了新增旅客列车开行前人员全部到位。持续加大 — 2 — 非在岗人员清理整顿力度,严格其他从业人员管理,按照“只减不增”的要求严控用工总量,在不影响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结合新职人员补充情况逐步核减。规范劳动合同管理,从维护企业和职工双方权益出发,将近年来集团公司出台的一系列重要规章制度、福利政策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规定纳入劳动合同文本,对稳定职工队伍、规范职工行为发挥了良好作用。
(六)劳资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全面落实职代会确定的劳资惠民政策,调增公司岗位工资、增加加班工资基数、自然增长工龄工资、增设客运机车乘务员安全正点奖、继续实行生产单位安全绩效考评奖和钢轨探伤人员奖励等增资政策,实现了职工人均收入高于全路平均水平。此外,新增了货运营销专项奖励、“三乘”一体考核工资、高温高寒岗位津贴、调增实习人员生活补贴、两次发放安全效益稳定一次性奖励、给予运输生产单位及业务部门一次性奖励。职工收入在运输经营异常严峻的形势下保持了适度增长。认真执行劳动争议调解管理制度,规范劳动争议处理行为,公正及时妥善解决劳动争议,对职工诉求及时进行政策解释和问题解决,促进了职工队伍更加和谐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
1.制度建设方面。一是劳动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目前,涉及劳动班制及考勤管理的相关内容散见于有关办法及规定中,不统一,难查寻,未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劳动班制及考勤管理办法,致使各单位在制度落实、标准执行、程序规范上不同程序的出现
— 3 — 了偏差,需加快建立集团公司劳动班制及考勤管理制度。二是既有劳资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作为指导劳资管理工作的劳动用工、劳动工资、职工休假、工人调转等基础管理制度,还存在条款不明确、标准不细化、程序不完善、考核不到位等问题,需进一步补充修改完善。
2.考核分配方面。一是绩效考核定位还不准确。目前执行的“浮标”考核只运用了货运经营成果,未能反映占运输收入重要组成部分的客运工作经营情况,还需重新调整考核定位。二是考核指标体系还不健全。实施“以客补货”经营战略及调整生产布局后,有关部门、单位的考核指标体系未同步调整,还需进一步补充、完善。三是考核分配调控能力还需加强。非运输企业、合资铁路公司还存在月度计划之间、分劈计划与进度计划之间、提取超收奖励增长幅度与增加额度之间、年度目标与经营实际之间、职工收入水平与经营绩效结果之间的各种不平衡问题,极易导致考核分配结果失实、失真,还需从制度层面加强工资分配调控能力。四是基层单位解决工资分配实际问题能力不强。部分基层单位不能有效利用集团公司给予的政策空间和操作平台,解决本单位考核结果不合理、工资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劳资队伍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
3.用工管理方面。一是结构性缺员问题突出。条件优越地区、单位所在地车间班组、相对轻松岗位超员,而艰苦地区、异地车间班组、艰苦岗位缺员等人员结构不合理问题普遍存在,仍需通 — 4 — 过加强 “贯标”落实工作加以解决。二是非在岗人员清理不彻底。针对非在岗人员清理整顿工作,2016年集团公司召开全线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并陆续下发了3个指导性文件规范清理整顿工作,但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小病大养、假借病假逃避劳动等现象,个别单位清理整顿工作仍不彻底,甚至出现反弹迹象。三是用工基础管理还很薄弱。职工考勤管理不按标准及时填记,不按规定程序报送,车间班组层面考勤休假管理弱化;新职人员档案管理不规范,转递程序不执行等用工基础管理问题亟待加快整改解决。四是节约用工意识淡薄。集团公司已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连续补充了主要生产岗位人员,但部分单位、部门优化劳动作业组织、加强内部调控的主动性不高、能力较弱,遇到困难就“争编制、要定员”,节约用工意识还很淡薄。
4.编制管理方面。一是超编配备现员。个别单位未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公布的管理人员定员编制,而是以日常管理事务繁杂、工作量大、定员编制少等为由,超编配备职能机构管理人员。二是岗位职级管理不规范。个别非运输企业对未设臵职级的管理岗位擅自配备职级,存在不按编制标准低职高配职级现象。三是随意抽调生产人员从事非生产性工作。部分单位抽调生产人员从事非生产性工作问题突出,甚至出现长期借调到管理岗位助勤现象,扰乱了编制管理秩序,影响了职工工作积极性。
5.履职尽责方面。深入基层调研不够,对现场情况掌握不全面,监督管理不到位。对基层单位在劳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追
— 5 — 踪回检考核力度不够,甚至存在好人主义、下不为例的思想;基层单位制度落实梗阻、责任逐层衰减的问题已然成为制约和影响工作质量的主要症结和重要因素。
劳卫处针对上述问题将在今后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着力尽快解决。
三、2017年劳资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安排
2017年,劳资工作将紧密围绕集团公司安全生产、运输经营、铁路建设发展需要,以完善内控机制、贯通管理责任、夯实劳资基础、提升工作品质为主线,着力解决政令传递不畅、制度落实梗阻、责任逐层衰减问题,全力抓好优化工资考核分配、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持续推进“贯标”落实、提升劳资队伍素质等重点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强化职能作用,全面提升劳资管理水平。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健全完善劳资制度,推进规范化科学化进程。为更加贴近生产经营实际,保持集团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劳资管理制度。
1.建立劳动班制考勤管理办法。结合集团公司运输生产实际,本着“优化劳动力资源配臵、提高工时利用率、加强考勤日常管理”的原则,制定集团公司劳动班制及考勤管理办法。
2.积极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根据铁路总公司工资制度改革要求,在坚持收入分配向艰苦地区、苦脏累险、边远一线岗位倾斜的同时,积极探索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突出安全、效益、效 — 6 — 率等关键考核指标,促进多要素参与分配,充分释放“活工资”激励约束效能。
3.修订完善劳资管理制度。一是修订劳动用工管理办法。针对国家废止劳动教养的实际,进一步修订劳动用工管理办法中涉及劳动教养的有关内容,同时完善聘用、劳务人员审批程序,建立逐级审核审批制度,保证用工程序严谨、严密、严格。二是整合修订休假管理办法。重新梳理整合散见于其他制度办法当中的有关休假管理方面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严格审批程序,提高考核标准,加大追责力度,促进职工休假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三是修订工人调转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工人调转原则,完善工人调入、调出集团公司档案审核、商调审批、档案转递等流程,全面强化工人调转管理。四是修订劳资专业管理考评办法。扩大考核范围,由对单位单一考核扩大为对劳资管理人员和集体双重考核;加大检查督导频次,对存在的问题加大考核力度,对未按要求限期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予以严肃追责。
(二)优化考核分配体系,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进一步优化和调整考核分配体系,完善考核分配机制,为确保完成年度生产经营任务提供制度保障。
1.调整考核定位。为全面反映集团公司整体运输经营情况,建议将考核标尺由货运营销调度中心当月营销工作绩效结果,调整为集团公司当月运输经营绩效结果。同时,按照“完成上年经营目标,工资收入达到上年水平”的原则,合理调整工资收入与
— 7 — 集团公司经营结果之间的宏观分配关系。
2.完善指标体系。根据实施“以客补货”经营战略及调整生产布局情况,对货运营销调度中心在制度建设、货运营销、运输组织、路风路誉方面,对客运处在制度建设、编制方案、监督检查、路风路誉方面,对车务段在任务目标、货运服务、工作质量、路风路誉方面,对客运段在任务目标、卫生安全、服务质量、路风路誉方面,对通信段在接入设备、车载设备、车站设备、检修设备质量管理方面设臵个性考核指标。
3.增加调控措施。针对非运输企业、合资铁路公司在考核分配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不平衡现象严重影响考核分配结果问题,合理确定工资收入与经营任务之间分配关系,进一步优化超额完成经营任务计奖方式,积极采取考核方式调控、分配额度调控、计划比例调控等措施加大工资调控力度。
(三)加强工资宏观调控,严格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积极寻求政策支持,有效扩充工资体量,强化工资预算管理,严格工资审批制度,统筹规划、整体把控,确保工资总额运行有序可控。
1.加强工资预算管理。根据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年度工资计划,在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年度职工总量和工资计划总额范围内,全面加强劳动工资预算管理,按月审批各单位工资计划,逐月分析工资总额运行情况,确保工资预算管控到位。
2.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强化工资宏观调控,细化微观分配管理,妥善处理机关与基层、干部与职工、生产一线岗位与辅助性、— 8 — 服务性岗位之间的工资分配关系,进一步明确机车乘务人员加班加点工资标准,逐步调节和理顺工资分配不平衡问题,促进考核分配公平、合理、有序。
3.加大跟踪检查力度。严格执行考核结果追踪检查制度,加强考核兑现结果的分析研究,严肃查处不按考核结果兑现落责的单位。对于通过虚报、造假等方式套取考核工资的,除追回增加的工资计划外,严格按照奖惩办法有关规定追究责任,确保考核标准公开、考核结果公正、考核落责及时。
(四)加强劳动用工管理,适应生产经营发展需要。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生产实际,创新用工理念,规范用工管理,完善用工机制,充分释放既有劳动力资源内在潜能,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
1.拓展劳动用工方式。针对明年部分新线开通运营初期运量较小、设备维修工作量不大等实际,考虑到2017年工资总额承受能力,在统筹做好人员内部调剂的同时,针对工务、电务等群体性作业岗位用工需要,探索采取建设单位临管、委托运营管理、工作量外包方式解决用工缺口问题,减轻工资压力。
2.强化岗位备案制度。强化主要行车岗位人员备案制度落实,建立月度统计分析制度,重点分析主要行车作业人员岗位变动情况,加大车间班组在岗人员现场对编检查力度,严控主要行车岗位人员向非运输业、辅助及服务性岗位流动,保证既有劳动力资源首先满足主要行车岗位用工需要。
3.严控其他用工总量。从紧从严编制2017年其他从业人员
— 9 — 人工成本预算,除开行旅客列车增加劳务、聘用人员外,严控其他岗位用工计划审批。
(五)规范定员编制管理,有效提升基础管控效能。加快推进定员编制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定员编制管理标准,强化定员编制工作纪律,有效发挥定员编制管理保安全、保效益、保稳定、促发展的服务功能。
1.加快修订现行劳动定员标准。结合当前生产任务、生产布局、技术装备、资源分布、劳动组织和人员素质等现状,客观分析各工种、岗位工作量和工时消耗情况,充分考虑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投入使用,以及科学技术装备、先进管理方式等因素,参照铁路行业劳动定员标准水平,修订集团公司劳动定员标准。
2.动态核定运输业定员编制。根据各单位既有设备量、2016年实际完成工作量,充分考虑2017年运输生产任务指标新增因素,以及新建铁路开通运营实际,依据重新修订的劳动定员标准,按照“充实生产一线、加强专业管理、强化现场控制”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劳动组织,规范劳动班制,动态核定运输业定员编制。
3.优化调整劳动生产组织。重点围绕提高安全管理、行车组织水平,改进机车交路和乘务方式,提升车辆技检作业质量和站修作业能力,细化施工作业程序,提高通信信号、联锁设备质量等,进一步探讨优化劳动组织和改进作业方式,实现机构设臵科学合理、人员配臵精干高效、现场作业效率提升的目的。
4.全面做好新线用工预测。收集新线建设标准、运输体量、— 10 — 牵引动力、建设进度、设备投入、劳动组织、开通预期等相关数据资料,结合既有线扩能改造工作设备量、运输组织变化及铁路建设计划调整等实际,立足保证重点岗位、强化内部调剂、逐步补强配齐的原则,对验收完工达到开通运营条件的新建线路用工需求全面进行测算,为制定梯次补员计划提供依据。
5.加强定额定编日常管理。以主要行车岗位现场作业流程、作业方式、工作量等为重点,加大现场作业调查写实频次和覆盖面,建立现场写实量化机制;根据既有线设备改造、新线建设进程、新设备投入应用、现场作业组织变化等情况,由业务部门、建设系统、基层单位按月提报具体情况,建立资料数据报告机制。
(六)加强劳资队伍建设,快速提升劳资管理水平。通过加强检查督导、严格责任追究、提高培训质量等方式,快速提升劳资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1.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定期深入基层单位和车间班组进行检查调研和工作督导,解决劳资实际问题,补强劳资管理短板,并根据月度检查成绩,结合日常劳资工作具体落实情况,加大劳资管理检查督导力度。
2.强化挂牌督办制度。对劳资专项检查调研发现的问题,严格执行挂牌督办制度,对存在问题以督办通知书形式明确整改意见、措施及要求,严查整改质量和完成时限,加大动态回检抽查频次,对限期内不按要求落实的单位,加大追责处罚力度。
3.落实包保带培机制。进一步强化劳资管理水平较低、整体
— 11 — 工作被动的单位专职包保,工作管理不到位、作用不明显的科室专项帮促,业务能力不强、工作质量不高的人员专人带培工作机制,将政策解读、制度落实、标准执行、程序履行等常态工作内容纳入包保范畴,加强日常工作沟通,畅通信息传递渠道,促进整体能力提升。
4.提高专业培训质量。以政策法规、制度办法、标准程序等新知识、新内容为重点,积极组织举办劳资专业培训班,逐步提高劳资队伍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利用深入基层检查调研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地区所在单位召开问题整改、督导推进工作会,及时解决政策掌握不清、制度落实不畅等问题,快速提高劳资管理人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第二篇:企业劳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企业劳资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对于企业而言,做好人事劳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不但能够很好的保护员工本身的合法权益,还能够帮助企业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对近以来企业劳资管理工作全面梳理、总结,重点对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安排,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劳资工作整体情况
紧紧围绕企业安全生产、多元发展等工作目标,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核机制、规范用工管理、夯实劳资基础,细化铺排整体工作,严格督导推进落实,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劳资制度建设深入推进。立足强化基础、长效管控,重新修订完善了奖惩、劳动用工、劳动工资三个“一主六辅”劳资管理制度;立足规范管理、提升效能,建立健全了行政机构编制、毕业生招录审查、工人调转、工人档案、非在岗人员清理、领导班子成员收入等管理办法。这些劳资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实施,增强了管理职能,提高了工作质量,使劳资管理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轨道迈进。
(二)考核分配机制更趋合理。在年初重新修订各系统安全效益效率考核分配体系的基础上,7月份,引入“浮标”理念,建立了绩效联责考核机制,形成了“效益优先、成果共享、风险 1 共担”的一体化考核分配新格局,促进了全员夯实安全管理、增创收入的积极性。
(三)工资管理效能大幅提升。进一步加强工资预算管理,优化工效挂钩机制,有效控制奖励发放,严格审核报批制度,加大追踪检查力度,实现了工资总额运行平稳、有序可控的目标。
(四)劳动用工管理逐步规范。有效缓解了一线用工紧张的压力,职工文化、年龄、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持续加大非在岗人员清理整顿力度,严格其他从业人员管理,按照“只减不增”的要求严控用工总量,在不影响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结合新职人员补充情况逐步核减。规范劳动合同管理,从维护企业和职工双方权益出发,将近年来集团企业出台的一系列重要规章制度、福利政策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规定纳入劳动合同文本,对稳定职工队伍、规范职工行为发挥了良好作用。
(五)劳资关系更加和谐稳定。全面落实职代会确定的劳资惠民政策,调增企业岗位工资、增加加班工资基数、自然增长工龄工资。认真执行劳动争议调解管理制度,规范劳动争议处理行为,公正及时妥善解决劳动争议,对职工诉求及时进行政策解释和问题解决,促进了职工队伍更加和谐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
制度建设方面。一是劳动管理制度还不健全。二是既有劳资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考核分配方面。一是绩效考核定位还不准确。二是考核指标体系还不健全。三是考核分配调控能力还需加强。四是基层单位解决工资分配实际问题能力不强。
用工管理方面。一是结构性缺员问题突出。二是非在岗人员清理不彻底。三是用工基础管理还很薄弱。四是节约用工意识淡薄。
三、劳资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安排
劳资工作将着力解决政令传递不畅、制度落实梗阻、责任逐层衰减问题,全力抓好优化工资考核分配、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持续推进“贯标”落实、提升劳资队伍素质等重点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强化职能作用,全面提升劳资管理水平。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健全完善劳资制度,推进规范化科学化进程。为更加贴近生产经营实际,保持集团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劳资管理制度。
1.建立劳动班制考勤管理办法。结合集团企业运输生产实际,本着“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提高工时利用率、加强考勤日常管理”的原则,制定集团企业劳动班制及考勤管理办法。
2.积极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根据铁路总企业工资制度改革要求,在坚持收入分配向艰苦地区、苦脏累险、边远一线岗位倾斜的同时,积极探索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突出安全、效益、效 3 率等关键考核指标,促进多要素参与分配,充分释放“活工资”激励约束效能。
(二)优化考核分配体系,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进一步优化和调整考核分配体系,完善考核分配机制,为确保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提供制度保障。
(三)加强工资宏观调控,严格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积极寻求政策支持,有效扩充工资体量,强化工资预算管理,严格工资审批制度,统筹规划、整体把控,确保工资总额运行有序可控。
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强化工资宏观调控,细化微观分配管理,妥善处理机关与基层、干部与职工、生产一线岗位与辅助性、服务性岗位之间的工资分配关系,进一步明确机车乘务人员加班加点工资标准,逐步调节和理顺工资分配不平衡问题,促进考核分配公平、合理、有序。
(四)加强劳动用工管理,适应生产经营发展需要。紧紧围绕集团企业生产实际,创新用工理念,规范用工管理,完善用工机制,充分释放既有劳动力资源内在潜能,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
(五)规范定员编制管理,有效提升基础管控效能。加快推进定员编制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定员编制管理标准,强化定员编制工作纪律,有效发挥定员编制管理保安全、保效益、保稳定、促发展的服务功能。
(六)加强劳资队伍建设,快速提升劳资管理水平。通过加 4 强检查督导、严格责任追究、提高培训质量等方式,快速提升劳资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1.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定期深入基层单位和车间班组进行检查调研和工作督导,解决劳资实际问题,补强劳资管理短板,并根据月度检查成绩,结合日常劳资工作具体落实情况,加大劳资管理检查督导力度。
2.强化挂牌督办制度。对劳资专项检查调研发现的问题,严格执行挂牌督办制度,对存在问题以督办通知书形式明确整改意见、措施及要求,严查整改质量和完成时限,加大动态回检抽查频次,对限期内不按要求落实的单位,加大追责处罚力度。
3.落实包保带培机制。进一步强化劳资管理水平较低、整体工作被动的单位专职包保,工作管理不到位、作用不明显的科室专项帮促,业务能力不强、工作质量不高的人员专人带培工作机制,将政策解读、制度落实、标准执行、程序履行等常态工作内容纳入包保范畴,加强日常工作沟通,畅通信息传递渠道,促进整体能力提升。
4.提高专业培训质量。以政策法规、制度办法、标准程序等新知识、新内容为重点,积极组织举办劳资专业培训班,逐步提高劳资队伍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利用深入基层检查调研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地区所在单位召开问题整改、督导推进工作会,及时解决政策掌握不清、制度落实不畅等问题,快速提高劳资管理 5 人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第三篇:学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学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新村中学 刘振友
一、基本情况
新村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校园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842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面积3500平方米。现有8个教学班,在校生316人,教职工44人,专任教师3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7人,中级教师12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6人。学校现有校长一名,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各一名,各类组织机构齐全,职责明确,4名班子成员分工明确,有序推进学校整体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教导处主管的教育教学小组,下设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个教研组主抓学校教学工作;成立了由政教处主管的德育工作小组,下设团小组,主抓学校精神文明及校园文化建设,师生政治思想工作,学生家校联系工作;成立了由总务处主管的后勤工作,下设法制安全、财务卫生、后勤服务,营养餐管理,主抓学校财务、后勤、卫生、维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其他兼职人员工作职责,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清楚,衔接紧密,不留空档,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人文性和激励性;健立健全教职工学习、工作、生活制度,师生请销修、采购、营养餐等供应管理及实施。
二、学校管理现状
1、修订完善各类制度,推进制度化管理。学校制定了校长、班子成假、教学常规管理、校本培训、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学生管理、财务管理门卫管理等30多项制度,完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教职工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等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教代会、团组织,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和参政职能,坚持校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定期召开教职工大会,完善学校工作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工作积极性。
2、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三风”转变。学校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规范办学行为,积极实施管理精细化,全力推动教育改革,全面构建和谐校园。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突出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两个重点;实施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师生评价三项改革;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质量建设、校园文化和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五项建设;深入开展课改实验,校本培训,师德师风教育、阳光体育教育活动。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教职工思想观念、教育理念、工作作风、教学方式和学生行为习惯、校园三风的根本转变。
3、细化队伍管理,提升师德师能。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师德演讲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严格落实师德百分之化考核,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学校通过在教职工中广泛征求意见,认真修订了教师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教师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加强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采用“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坐下来研”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结合继续教育、“国培计划”和网络研修等培训。
4、细化办学行为管理,提升学校规范化水平。学校严格规范办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是严格开齐开足上好课程。二是坚决执行规范作息时间三是严格控制作业流量,科学设计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积极开展阳关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各类文艺体育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切实增强办学的活力和吸引力。五是加强图示借阅活动,把学生个体阅读和班级集体借阅结合起来,在教室内建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自觉阅读好习惯,积极创建书香型学习型校园。
5、细化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按照新课改理念和要求修订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建立由校长主管,教导主任负责的教学管理体制。
第四篇:公务员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公务员管理工作调研报告两篇
篇一
一、公务员存在不作为、不担当、不尽责现象。
少数公务员不作为、不担当、不尽责根本原因在于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出了问题,必须加强教育引导,打牢公务员主动作为的思想根基。在把解决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问题作为重点,提出了“坚定信念、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依法办事、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建设内容。
其次,平时考核是从严管理公务员队伍的有效手段。积极推动各部门开展公务员平时考核,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改进考核流程,把考核结果与公务员职务职级晋升、奖励、培训等挂钩,对考核中发现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及时提醒和纠正,不断增强公务员的履职尽责意识。为进一步规范这项工作,增强制度刚性,推动工作在全面铺开。
二、基层公务员队伍不稳定,招人难、留人难等问题。
招人难、留人难”准确地说是“招想要的人难、留想留的人难”,个中原因主要聚焦于薪酬待遇低、晋升空间窄。“本科毕业生,考到乡镇当公务员,实领月工资2500元左右,扣除房租、饭钱、回家路费,所剩无几,去年实施县以下机关实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后,基层公务员和一般干部职业发展空间小、晋升通道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是,“招人难、留人难”依然困扰着社会,唯有大力推动并尽快实现地区均衡发展,让各地区的人们都能享有公平正义,成为幸福的共同体,招人、留人才不难。
三、基层人员混编、混岗问题。
我县部分单位,特别是乡镇政府存在混编混岗情况,一般是事业干部从事政府机关工作,由于行政机关编制有限,人员老龄化严重,造成机关工作人员不足,所以在事业单位中借调事业干部从事政府机关工作。几乎没有政府公务员到事业单位工作。建议增加乡镇行政公务员编制,加大乡镇公务员的招考数量。
四、表彰奖励工作
1.市(地)暂停表彰奖励项目,对县级公务员没有很大影响,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主要依靠公务员职务晋升、平时考核、考核及表彰奖励工作;公务员奖励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开展,组织人社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分工。奖励比例严格控制在在职参评人数的15%,嘉奖奖金为800元,三等功奖金为1500元,由县财政统一拨付至人社部门,由人社部门统一发放,公务员表彰每年进行一次,把公务员平时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嘉奖和三等功的依据,每年表彰近500人,所需经费30万元;市级劳模的奖金在全市表彰时直接兑现,医保保费20%补贴,第二年授予市级劳模每月50元补贴,因县财政经费不足未予兑现。
2.平时考核工作:我县近几年狠抓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由组织部门牵头,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工,年初由组织部门确定试点单位,在狠抓试点单位的同时,确保整体推进,公务员972人全部参加考核,合格率达99%,各单位制定平时考核方案、实施细则、评分标准,每半年上报总结,大部分公务员养成每天填写“记实簿”的习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个别单位因工作忙,业务量大,不能完全按照平时考核要求进行。下一步会同组织部门深入公务员单位进行检查,对因工作理解不到位,不能完成平时考核进行的给予指导,对拒不参加考核的予以通报批评,促进公务员平时考核的顺利进行。
3.公务员申诉公正委员会建设情况:我县已成立公务员申诉公正委员会,多年来一直没有发生申诉案件,没有开展诚信档案建设。
五、教育培训
1.2016年公务员培训工作完成情况,根据省、市统一安排我县2015年新录用公务员39人,参加任职培训,972名公务员利用省厅公务员培训系统参加培训。
2.存在问题:
(1)个别公务员对培训工作认识不足,认为可有可无,学习积极性不高;
(2)乡镇公务员部分因年龄偏大对电脑、网络掌握不熟影响培训。
3、建议:公务员网上培训方便,时间灵活,节省培训经费,全省共享优秀教育资源是发展趋势,但是省公务员参加培训统一使用省厅培训系统,使用人员多,系统容易卡,影响学习效果,建议省厅完善公务员培训系统,满足全省公务员培训需求。
篇二
根据州人事局《关于自治州公务员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局认真开展调研活动,实行逐项对照,摸清实情,找准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局领导对调研工作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亲自部署调研工作,提出了调研方向和具体要求,抽调办公室、计财科、纪检监察室等科室工作人员成立调研小组,要求在工作中,严密组织、注重实效,确保调研工作质量进一步推进我局公务员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我局公务员队伍基本情况
我局现有行政编制数26名,其中工勤编制2名,实有在职人数共27人(兵地交流超编一名副县级干部)。其中:处级干部11名,科级干部11名,科员、办事员3名,工勤人员2名。按年龄分,31-40岁4名,41-50岁19名,51-55岁3名;按学历分,大学本科14名,专科9名,中专3名;按照性别分,18名男性,8名女性。
三、调研发现的问题及意见和建议
(一)行政工作人员招聘。
我局招聘工作人员是在规定1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的前提下,向州人事局报招考计划并注明招聘的职位、名额、报考资格条件。由于我局编制一直属于满额,2006年以来没有招考新参加工作人员。我局现有科室及编制数较少,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工作需要,不利于发展。
(二)行政工作人员考核。
我局对工作人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年终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将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工作人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工作人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2006年以来无不合格人员。针对借调人员为体现考核的公正性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为实事求是评价借调工作人员工作成绩,不影响到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个人成长与发展。我们建议全州各局委办在借调单位工作一年以上的人员。由州人事局参照州委组织部挂职干部和下派干部年终考核办发,按照百分比例定优秀指数,由各局委办自行推荐上报人事局,对借调人员进行评优评先,确保推荐工作的严肃性,逐步完善借调人员考核工作。
2、借调人员不得参与借调单位的考核表决。因为州上给予的评优指数是按照单位实有人数分配的,如果借调人员
参与借调单位在职人员评优评先工作,从一定程度上对在职干部考核得票权产生影响。
(三)公务员管理。
我们贴紧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贴紧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更新理念、创新思路、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着力建立规范、管用的队伍建设机制。在完成公务员法实施入轨运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了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并对新任的中层干部全部进行了任职培训;建立了一般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对多名机关干部赴乡镇挂职锻炼。工作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公务员队伍建设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机制,规范管理,激发活力,着力建设一支“结构优、素质高、能力强、活力足”的干部队伍,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撑。2006年以来,我局没有公务员退出、纪律惩戒及公务员申诉等情况。(四)公务员培训工作。
我局有公务员26人,除组织参加自治州各类公务员培训外,局党组根据工作实际,不定期办班培训,并将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年底培训考核不合格的,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自治州应加大对公务员培训力度,对于公务员更新知识的专项培训班基本没有开办,为了适应发展,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对全州各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进行专项培训。
(五)公务员纪律惩戒和申诉控告情况。
我局坚持考核与行政奖惩相结合,与干部使用相结合,对考核优秀的人员予以精神奖励及物质奖励,并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基础好的人员列入后备干部队伍;对考核排序靠后的人员实行组织谈话制度,进行提醒和诫勉。由于现行工资制度都实行财政统一发放,对于公务员违反规章制度等情况没有适当的惩戒权限,因此对公务员的惩戒权限应适当下放。三、以调研为契机,推进我局公务员管理工作有序发展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贯彻公务员法的学习。
要把贯彻实施公务员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切实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监督检查、保障措施“四到位”。(二)要抓重点,强化中层管理。
抓好中层干部管理,是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进一步完善中层干部任前目标、任职监督和考核制度。重点抓好中层干部的评议监督,并根据评议情况分别落实提醒、函询、谈话、诫勉等措施;任职期满,对中层干部履职尽责情况进行全面考核,依据工作实绩确定任职期间考核档次,作为参与新一轮竞争上岗的重要条件。(三)要抓考核,提高工作效能。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责任目标考核做为队伍建设的总抓手。一是突出重点分类考核。围绕发展、稳定和队伍建设三个重点,根据不同岗位、不同职位干部所履行的职责,确定考核内容和指标。进一步扩大镇街公务员同职位考核排序范围。二是扩大监督多元考核。实施开放式考核,扩大民主测评范围,启动服务对象满意度定性考核,由服务对象对公务员员履行职责、服务效能、服务态度等情况进行评价。实施动态考核,落实日常台帐和主要领导阶段性评价,将平时考核、阶段性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客观公正地确定干部的考核等次。三是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坚持考核与行政奖惩相结合,与干部使用相结合,对考核优秀的人员予以精神奖励及物质奖励,并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基础好的人员列入后备干部队伍;对考核排序靠后的人员实行组织谈话制度,进行提醒和诫勉第五篇:学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学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县XX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27个,学生1266人。现有教师72人,其中女职工58人。学校现有校长一名,副校长一名,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各一名,各类组织机构齐全,职责明确,五名班子成员分工协作,有序推进学校整体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教导处主管的教育教学工作小组,下设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个教研组,主抓学校教学工作;成立了由政教处主管的德育工作小组,下设党小组、团小组和少先大队,主抓学校精神文明及校园文化建设,师生政治思想工作,学生家校联系工作;成立了由总务处主管的总务后勤工作小组,下设法制安全、财务卫生、后勤服务、营养餐管理组,主抓学校安全、财务、后勤、卫生、维修、采购、营养餐供应等工作的管理及实施。
二、学校管理现状
1.修订完善各类制度,推进制度化管理。学校制定了校长、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其他专兼职人员工作职责,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清楚,衔接紧密,不留空挡,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人文性和激励性;建立健全教职工学习、工作、生活制度,师生请销假、教学常规管理、校本培训、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学生管理、财务管理、门卫管理等42项制度,完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和谐五星”创评、教职工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等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教代会、女工组等群团组织机构,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坚持校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妥善解决学校工作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三风”转变。学校以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规范办学行为,积极实施精细管理,全力推动教育改革,全面构建和谐校园。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突出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两个重点;实施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师生评价三项改革;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质量建设、校园文化和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五项建设;深入开展课改实验、校本研训、师德师风教育、“五星”创评、“六园”创建、阳光体育六项活动。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教职工思想观念、教育理念、工作作风、教学方式和学生行为习惯、校园三风的根本转变。
3.细化队伍管理,提升师德师能。(1)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师德演讲、“五星园丁”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严格落实师德百分制量化考核,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2)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学校通过在教职工中广泛征求意见,认真修订了教师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教师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3)加强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采用“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坐下来研”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结合继续教育、“国培计划”和网络研修等培训,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即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参与或主持一个课题研究,上一节优质课,在校报校刊发表一篇作品,写一篇教学案例,每天进行一次自我反思。
4.细化办学行为管理,提升学校规范化水平。学校严格规范办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师严格开齐开足上好课程。二是坚决执行规定作息时间。三是严格控制作业留量,科学设计作业内容,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各类文艺体育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切实增强办学的活力和吸引力。五是加强图书借阅活动,把学生个体借阅和班级集体借阅结合起来,在教室内建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积极创建书香型、学习型校园。
5.细化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按照新课改理念和要求修订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2)建立由校长主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导处具体实施的教学管理工作体制,形成“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备课组长—教师”相互贯通的教学管理网络。(3)加强教学常规检查,采用随机抽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每天抽查一个班级、一门学科的作业、教案,每周找一名教师和一名学生谈话,每月进行一次教案、作业检查,每学期进行一次教案、作业展评,推行超前一周备课、教案签字审批、“问题”回查及跟踪督查制度。(4)落实校长带头上课、听课、评课、说课、赛教制度。校长每期听课不少于30节,班子成员不少于20节,一般教师不少于15节。实行推门听课、随机听课,坚持有听必评,有评必改和回听、回查、回访制度。实行“2+2+2”评课模式,即每节课至少提出两个优点、两个不足和两条建议。(5)严把“五个”关口,落实“五字”要求。一是严把集体备课关,突出一个“细”字;二是严把课堂教学关,突出一个“新”字;三是严把作业关,突出一个“精”字;四是严把辅导关,突出一个“实”字;五要严把测试关,突出一个“效”字。(6)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各学科教研组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教研组会,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课标学习、专题研讨及学术沙龙活动,全面推行“集体+个人”双色笔备课法,确立了“研课、备课、上课、说课、改课”五环节备课模式。坚持开展教学基本功大比武、优质课、优秀案例、教研论文评选等系列活动。
6.细化评价管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1)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机制。改变单纯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标准的学生评价方式,实行多元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做好综合素质评价。(2)积极开展“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制定“五星学生”评选办法和评选细则,把“五星学生”评选作为学生评价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长期坚持。(3)利用每周升国旗仪式、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媒介,通过开展主题演讲、德育讲座、重大节日庆典、“孝敬父母月”“文明礼貌月”“雷锋在我心中”“感恩励志教育”等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公民意识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坚持课程育人,把德育教育渗透于各门功课的教学之中,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坚持家校联系制度,定期进行家访、召开家长会(期中、期末各1次),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立体育人网络。(5)开展主题班会,落实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建立班纪班规和操行评分细则,狠抓行为养成教育,持之以恒的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饮食、行为和学习习惯。利用品德社会课、法制讲座、板报宣传等形式,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6)通过开展安全知识问答、讲座、竞赛,安全消防疏散演练等活动,加强安全教育;逐级签订各类安全责任书,坚持每天的教师值日、领导值班制度,做好课间教师的巡视、路队护送和领导巡查工作,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预案和特殊学生健康档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7)加强体育艺术教育。坚决落实“阳光体育”,开展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积极举办各类专项体育比赛,每学年召开一次运动会,设立竞技运动和趣味运动项目,使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学校体育队坚持经常训练,在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崆峒武术比赛等活动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困难和问题
1.学校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精细化管理落实不力。学校现有27个班,1266名学生,仅有5名县教育局任命的班子成员,其中,副校长郭XX、教导主任李XX、政教主任张XX还担任基础课教学工作,学校事务性工作千头万绪,对学校管理工作分身乏术,一些教育教学检查、评价工作交由学校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中层管理人员去做,但是这些中层管理人员普遍老好人思想严重,怕惹人,不能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长期以往,使一些消极怠工、溜号钻空的教师有了可趁之机,工作落实不力。
2.学校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足。长期以来,由于班子成员数量少,工作压力大,加之XX中心小学地理位置优越,是上级各类检查必经之地,班子成员周末、节假日经常加班加点,比其他老师多付出了很多。但是,根据现行的激励机制,班子成员多做的工作几乎没有任何回报。一个班子成员的工作量是一个班主任工作量的几倍,班主任每月有班主任津贴,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时候还予以加分,而班子成员既没有任何津贴补贴,又没有加分,只能是任劳任怨的奉献,导致学校班子成员面对学校管理工作缺乏积极性,不能主动的思考谋划工作。
3.教师缺乏奉献精神,思想功利化。老师普遍认为自己就是教书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是自己的份内事,其他都是份外事。对自己有益的事愿意做,对自己无益的事想法设法逃避。多数老师不愿当班主任,不愿承担其他兼职工作,遇到迎接检查的劳动、打扫卫生、档案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上级安排的精准扶贫摸底、扫盲工作等,都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学校把这些工作分配给老师,老师就一百个不情愿,然后消极怠工,蒙混过关,随便弄个东西交给班子成员,学校也没有专职人员去做这些事情,最终还得班子成员一一审查修改,比班子成员自己做还费力。对班子成员而言,所有的事情都是份内的事,安排给你的你就要负责到底,老师干的事情你要干,老师不干的事你也得干,24小时随叫随到,随时待命。班子成员有苦无处诉,老师还会说,谁叫你是班子成员呢?你干得多就活该。
4.学校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实施素质教育措施不力。
受社会大环境、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指挥棒和学校安全严峻形势的影响,学校管理人员普遍认为在学校管理中安全第一,成绩第二,把握了这个前提,凡是有安全风险的活动即使对学生再好也可以不开展,凡是对提高学生成绩无益的事情能省则省,导致重智育轻德育、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能力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依然不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只教书,不育人,忽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知法不守法,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依然存在。
5.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掣肘学校教育。农村学生家长普遍文化素质偏低,对学校教育不仅不能助力,有时候还会起反作用。一是家长对孩子溺爱、娇惯,不注重良好行为习惯培养,部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行为习惯差。有的学生直到三年级,穿衣、整理学习用具还要家长协助完成,离开了家长,上课时一会儿找不见尺子,一会儿丢了笔;学校里老师教育学生不能随手扔垃圾,见到垃圾要主动捡拾,走出校门,接学生回家的家长在校门口、公路上随地吐痰,扔垃圾,让学校教育的成果瞬间化为泡影;二是部分家长不懂教育,不会教育孩子。有很多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内心又觉得对孩子有亏欠,于是想通过金钱弥补,学校有60%的学生每天有5角到1元的零花钱,学生用这些钱在校外的小商店里买麻辣片等各种小零食、小玩具,尽管老师一再教育学生那些是三无食品、垃圾食品,但是屡教不改。有的学生长期已形成了上学前买小零食的习惯,如果家长不给零花钱,就以不上学相威胁,家长的溺爱造就的坏习惯让家长也束手无策。有的家长长期对孩子的事情包办代替,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作迟缓,跟不上大多数学生。三是有的家长把教育责任完全推给老师,见到老师就说:“他老师,你要把我娃抓紧哩。”但是家长自己,对孩子的表现不闻不问,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作为家长的责任就尽到了,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老师教育学生,是怕学生不好好学习,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工资奖金。总之,家长的不作为或反作用,给学校教育造成很大困扰,我们老师深切体会到:家长是需要教育的。
四、学校对贯彻《标准》的理解和认识。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是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彰显“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规范办学指明了方向,因此,学校要根据《标准》,不断加强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通过学校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和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上,以往我们学校在许多方面的做法是与《标准》相契合的,但要达到《标准》要求,在现行的实际教学工作中还存着一定的缺失、问题、困惑和难度,例如我校音体美专业教师缺乏,近年来各级组织关心支持教育,为我校配备了充足的音体美器材,但由于缺乏专业教师,这些器材的利用率不高。再如在“培养学生生活本领”方面,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在家中参与种植养殖等活动的机会非常多,因此学校为学生安排的劳动实践机会较少,今后在这些方面要多做工作,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总之,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对于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意义深远,我们将深入学习《标准》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实施细则,通过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