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簧乡全面深化计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新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西政字【2012】17号
关于全面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加快推进
工作新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
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加快机制创新,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十二五”时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建立和完善工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国人口发〔2006〕1号)及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全面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工作新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豫委办〔2006〕92号)精神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现就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建立和完善工作新机制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稳定低生育水平以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的关键时期。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实现的客观要求,是新形势下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和建设法制政府的必然选择,也是统筹解决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持久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执行,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有力地推动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但在现阶段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任务依然艰巨,违法生育仍然存在,群众婚育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特别是我们面临着工作运行机制尚不够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尚不够健全,宏观调控与社会保障还没有完全到位等原因,使得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适应新形势、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面临较大压力。为此,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对于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与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主要任务,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不动摇,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稳定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和工作队伍不动摇,坚持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不动摇,全面深化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改革,努力解决制约人口计生工作发展的机制性和体制性障碍,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改革。把新机制建设纳入党委、政府改革的总体规划之中,与经济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统筹规划安排,协调推进。制定和完善各项改革的政策和措施,综合推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综合治理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党委政府责任体系为依托,部门齐抓共管为基础,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教育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理的新机制。
——坚持整体推进和分类指导相结合。科学制定新机制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方案,把改革的力度,推进的速度和基层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经济基础、工作基础、群众基础较好地方要率先建立新机制;基础相对薄弱的地方,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创造环境,逐步建立新机制。
——坚持培育载体和规范机制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创建优质服务先进县”、“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等活动,以及奖励扶助制度、独生子女伤残死亡扶助、少生快富、计划生育“三结合”等项目,推进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规范和完善各种载体的运用机制,开发和培育新的载体,促进机制和载体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把新机制建设的各项任务、目标和要求落到实处。
(三)主要目标
到2012年末,基本建立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基本形成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社会保障制度和较为完备的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育龄群众合法权益保障体系。建立党政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定期磋商、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建立分类指导、分线考核、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简便易行的考核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群众工作“三位一体”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足额预算,分级负担,专项列支,逐步提高”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建立能上能下,有效激励,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到2015年在巩固提高的基础上,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更加完善,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各项工作全面实现依法管理程序化,村民自治制度化,优质服务规范化,政策推动多元化,综合治理职能化。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行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工作运行新机制。
三、新机制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全面深化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改革,建立完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着重要把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等五个方面作为基本内容,把法治、民主、民本、服务作为核心理念,从制度、保障和载体三个层面加强建设,寻求突破。
(一)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依法管理新机制
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按照建设“法治寺湾”的要求,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建立健全“部门职责法定、干部依法行政、群众依法生育、社会监督执法”的依法管理格局。
1、强化宣传,营造依法管理氛围。将人口计生工作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规划,将计生法制教育纳入人口学校培训中,在广播电视上开办“人口与计生法制讲座”,采取召开育龄群众大会、面对面宣传、举办大型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广大群众从多种渠道接受计划生育法制教育。
2、规范人口计生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生育登记、审批、征收、处罚等行政行为的工作规范和制度,严格实行持证执法、规范执法,做到执法行为文明、文书规范、程序公开、高效便民。
3、实行人口计生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健全人口计生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行政执法检查、行政执法报告、重大案件通报等制度,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
4、建立人口计生与司法部门的执法联动机制。加强人口计生部门与法院等司法部门的协作,增强基层行政执法力量,探索联动执法新路子,努力解决社会抚养费征收难等问题。
5、建立法律知识培训等制度。建立人口计生干部法律知识培训教育制度,定期组织人口计生系统干部进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素质和能力。对行政执法人员实行综合法律知识系统培训、考试和资格审核确认制度。
(二)夯实基层基础,建立村民自治工作新机制 以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制度为核心,大力推行“村两委负责、协会当骨干、家庭为中心、群众做主人”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机制,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1、建立健全村级计划生育自治组织网络,完善基层人口计生管理体制。加强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计生协会组织“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村民委员会一般应当设立计划生育委员会,成员包括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干部、计生宣传管理员、计生协会负责人。推行村级计生宣传管理员竞聘上岗制,确保人员、职责、报酬“三落实”。充分发挥计生协会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使其主动承担计划生育群众性工作和有关服务。在落实企业法人计划生育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企业、市场计生协会组织。整合社区资源,按照“权随责走”的原则落实计划生育工作经费,不断完善“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社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体制。
2、完善村级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制度。制定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或自治公约,建立规范的有关计划生育事务方面的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民主恳谈会制度、党员或会员联系户制度等,保障村民享有计划生育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和监督权。
3、实施“计划生育固本强基工程”。把人口计生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组织开展“计划生育基层基础示范乡镇”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确保村级人口计生工作“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新机制
以宣传教育为主导,以完善技术服务网络和实行计生卫生合作机制为支撑,建立健全标准化服务体系,为育龄群众提供温馨舒适、方便高效、规范优质的计划生育服务。
1、加强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促进生育文明。坚持“大宣传、大联合、大服务、出精品”的工作方针和“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明确和落实党委宣传部门、人口计生部门以及新闻媒体的职责,逐步建立和完善“协调有序、内容求实、载体创新、资源共享、群众参与、保障到位”的宣传教育工作新机制。组织实施“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工程”,以满足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婚育文化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生育文化园区建设和人口文化进校园活动,弘扬婚育新风,促进生育文明。
2、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健全以县指导站为龙头、乡镇服务站为基础、村级服务室为补充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建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执业资格注册和执业准入制度。健全技术服务机构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效发挥宣传咨询、技术服务、人员培训、药具发放、信息管理等服务功能。
3、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工程”。结合“农民健康工程”,重点开展以生殖道感染防治为重点的妇女病检查,推进和规范避孕方法知情选择,降低意外妊娠发生率。积极开展艾滋病预防的宣传、咨询和安全套推广工作,加强对青少年、男性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健全术后随访、生殖健康检查、病残儿鉴定、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等方面制度,改革药具发放模式,加强药具质量管理,推广应用避孕节育新技术、新方法。
4、健全规章制度,推行规范服务。进一步抓好“三查”工作,建立和完善群众需求调查和服务反馈制度、分级随访和随访日记制度,服务承诺制度、质量分析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各种工作制度,使计生服务机构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逐步走向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
(四)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构建利益导向机制
从关心育龄群众生产、生活、生育入手,结合当前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和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有利于计划生育家庭的政策措施,在全镇形成奖励、优惠、扶持、救助、保障“五位一体”的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和利益导向体系。
1、依法兑现法定的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完善激励措施,依法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落实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宅基地优惠等待遇,保障公民享受法定的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和落实针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医疗、教育、就业等奖励和优惠措施。
2、全面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制定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和社会监督“四权分离”的制度和程序,实行“直通车”发放办法,建立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奖励扶助政策规范、持久、良性运行,财政配套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奖励扶助金足额及时发放到户到人。
3、完善落实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根据《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制定出台计划生育公益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发放对象、发放标准、发放渠道和资金管理,使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和因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及时得到救助,保障其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
4、实施新家庭计划“少生快富”项目。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新家庭计划“少生快富”项目,对计划生育家庭给予贴息贷款、项目扶持、咨询培训等多种途径的帮扶,重点帮助其发展经济、提高致富能力,并带动乡风文明建设。
5、建立完善针对计划生育家庭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给予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双农独女户倾斜和优惠,努力为计划生育家庭解决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把对计划生育家庭的救助和保障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和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困难家庭子女入学、大病统筹医疗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倾斜。
(五)落实法定职责,建立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完善人口计生目标责任制、“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群众参与、全社会齐抓共管”的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治理新格局。
1、完善人口计生综合决策机制。坚持把人口计生工作 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总体规划,实行同步决策部署、同步检查落实。坚持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继续实行党政和人口计生部门纵向分类、分线的责任制考核办法,将人口计生工作列入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评体系,完善和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
2、建立部门工作责任制。完善各级人口计生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建立健全成员单位工作责任考核评估制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制定土地、医疗、社会保障、户籍、劳动、教育、财税等政策和改革措施时,要统筹考虑、相互协调,加强与人口计生部门的沟通,保证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推动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
3、综合治理流动人口、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重难点问题。建立人口计生、公安、工商、税务、劳动保障、卫生、建设等部门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制,构建各相关部门流动人口信息共享机制,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经费互结、共同管理、责任明确”的 “一盘棋”管理机制。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精神,建立以输入地为主、输出地与输入地协调配合的农民工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制。
4、进一步建立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长效机制。探索制定有利于女孩成长及其家庭发展的社会经济政策。加强人口计生、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和公安、检察、法院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严格管理B超及终止妊娠手术和药品,加大追踪和查处胎儿下落不明案件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终止妊娠及贩卖、遗弃女婴等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和落实再生育全过程管理,实行关口前移,规范孕情检查服务,严格实行定点和凭证终止妊娠手术制度。
5、建立适应人口计生改革和发展需要的信息支撑体系。实施“人口计生信息网络化工程”,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努力实现人口计生、公安、统计、民政、卫生等相关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不断提高信息资源的应用能力和人口计生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动态监测,为政府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信息支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建设作为当前人口计生领域统领全局的重要工作来抓,与经济社会其他领域的改革和体制机制建设有机结合、统筹兼顾、综合推进,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并在人、财、物上给予充分保障。各人口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与人口计生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定期协商机制。人口计生部门要提升对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建设的参谋和指导水平,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确定职能处(科)室抓好落实。计生协会等群众组织要发挥各自职能优势,积极参与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建设。
(二)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各村、各单位要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法治西簧”的要求,按照统筹人口发展的新思路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着重在完善有关人口和生育政策、落实针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和保障制度,以及解决流动人口管理、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方面,加大体制创新力度,为人口计生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三)科学规划,定期评估。各村、各单位要认真梳理、全面总结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改革的创新经验,科学制订工作计划和具体办法,抓住关键问题,找准切入点。今年重点要抓好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机制的建设,明后两年要根据各村实际确定新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分步骤逐年实施。为了保证全乡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建设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乡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研究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和办法,在对各村、各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时,一并对各村、各单位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建设进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对组织到位、措施有力、成效明显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西簧乡人民政府 2012年3月5日
第二篇:十二五期间深化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中共鄞州区委 鄞州区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新一轮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讨论稿)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力载体。近年来,鄞州区小城镇建设持续发展,节点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但城镇面貌落后、功能滞后问题依然存在。根据我区小城镇建设工作实际,现就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推进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六个加快”战略部署,按照我区十二五总体规划要求,坚持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建设水平、社会综合管理、群众生活品质的优化升级,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和创业富民、创新强区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努力实现城乡互动、融合发展和共同繁荣。
(二)基本原则
规划深化原则。坚持城乡一体化理念,优化全区城乡空间布局规划,充分结合本地实际,正确处理好开发、建设、保护关系,深化细化建成区核心区块规划,以规划整合资源要素,优化功能布局,以规划集聚人气产业,繁荣城镇经济,确保小城镇建设有序开展。
统筹协调原则。坚持小城镇建设与新城区统筹推进,坚持小城镇建设与新村建设联动推进,坚持卫星城、中心镇、特色镇和城市功能区协调发展,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效能管理,确保小城镇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集约利用原则。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用地制度,充分发掘现有城镇用地潜力,加强对现有城区的优化和现有设施的充分利用,促进城镇从外延式扩大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机制创新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着力创新各项制度,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市场化的要素流动机制、高效化的小城镇建设管理运行机制。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建成完备的城镇综合体为主要着眼点。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拆除旧房500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 800万平方米、小城镇建设资金投入达到400亿元,初步建成总体规模适度、服务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整洁、产业现代高效、管理科学有序、特色鲜明亮丽的社会主义新型城镇。
根据上述目标,对全区镇乡(街道)小城镇建设实施分类指导。具体分四种类型:
——卫星城。对集士港,以建设鄞西“新城市”为目标,统筹鄞西区域发展。加快推进“卫星城”综合配套改革,改变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以改革转产业、集要素,实现“中心镇”到“卫星城”的转变。对姜山镇,参照“卫星城”要求规划建设,积极开展卫星城市试点申报工作。
——中心镇。对邱隘、鄞江、咸祥等镇,要以建设小城市为目标,集聚人口,做大产业,突出特色。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以轻轨和交通快速通道为轴线,巩固建设成效,强化要素集聚辐射功能,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示范镇。
——特色镇。高桥、古林、五乡、横溪、东吴、横街、云龙、瞻岐、洞桥、塘溪、龙观、章水等镇(乡),要依托独特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和产业基础等优势,强化规划引导,加快项目推进,力争建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强镇、生态美镇、文化名镇。
——城市功能区。下应、钟公庙、中河、首南、石碶五个街道,要根据新城区80平方公里的功能定位,加大拆迁力度,加快功能配套,积极实施老街改造、城市主干道两侧整治和新区开发,成为新城区外延扩张的新亮点。
(二)工作任务
根据上述工作目标,十二五期间年全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建设宜居住宅区。加大住宅开发力度,满足群众居住需求;引进实力开发商,打造精品商住楼;创新建设模式,通过镇(村)企联合、管理外包等方式,打造优质便民安置小区;恰当提高城镇住宅容积率,注重小区配套建设。形成一片风格统一、个性鲜明、建筑精美、环境优美、配套完美的新型住宅小区。
——营造繁荣商业区。以城市综合体建设为突破口,将城镇商业由传统的沿街带状布局,转变为以商业复合体为核心、商业街为主轴的块状格局;加紧实施商业街景改造,做精沿街立面;完善商业业态梯度配置,引导和鼓励民资、外资进入生产、生活性服务业。
——打造高效服务区。从服务群众入手,建设高效公共服务区。突出公共资源的共建共享,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加快学校、医院、邮局等公共设施的升级改造和建设,不断提高公共设施的服务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形成文体休闲区。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大力推进公共文体服务设施建设。建设镇乡(街道)文化体育中心等公益性文体设施,提升其功能品位。将文化体育设施、休闲广场、公园绿地等资源进行一体化组合建设,提高其服务效能。
(三)工作重点
为实现十二五期间我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目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整改一批“镇中村”。加大建成区范围内和城乡结合部镇中村整改力度,按照建设新型城镇社区要求全面改造旧村和老住宅小区。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镇中村面貌,营造加快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的良好环境。
——实施一批现代产业项目。通过“退二进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项目发展,加快形成与新型城镇相适应、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的商贸服务体系。通过“退劣进优”,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产业对城镇建设的支撑作用。通过实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等改革,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从而建立起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产业体系。
——完善一批基础设施。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公共服务均衡化为目标,强化城镇路网、电网、水网和垃圾、污水管网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同时加大区域重大配套设施及教育、文化、卫生、电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城镇服务功能。加快园林绿化、市政环卫等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城镇品位。
——建立一套完善的城镇建设管理发展体制。建立完善小城镇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投融资、产业促进、城镇管理、农民利益
保障等制度,探索符合小城镇发展趋势、适应城镇居民需求、科学合理有序的城镇建设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
三、扶持政策
(一)实施财政分成倾斜政策。完善新一轮区与镇(乡)、街道财政分成政策,增加支出基数,调减收入增幅,实行“划分收支、核定基数、超收分成、转移支付、自求平衡”的镇乡(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夯实镇乡(街道)用于小城镇建设的财力基础。
(二)返还辖区土地出让所得。对镇乡(街道)区域范围内经营性用地出让所得和建成区范围内、城乡结合部、街道功能区工业用地出让所得,原则上在扣除区财政收益及相关税费、基金提留后,区可得部分全额返还给镇乡(街道),用于镇乡(街道)小城镇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加大旧房拆迁补助力度。坚持建新拆旧,加大拆迁力度,对凡拆迁量达到当年拆迁任务数50%及以上的镇乡(街道),扣除区级以上(不含区级)重点工程及东部新城相关项目拆迁面积后,每拆除非住宅旧房100平米区财政奖励10000元;“镇中村”改造(含村民、居民住宅拆迁)在享受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政策基础上,每拆除旧房旧房100平米区财政再奖励5000元。
(四)鼓励投资城镇服务业。对在城镇投资、区内注册纳税、且符合我区服务业发展规划业态导向的服务业企业,凡项目实际投资额(不包括房地产商住楼投资)达到1000万及以上的,按投资额度分档给予一定额度的一次性奖励,对产业带动力强的大型或重点服务业项目实行“一项一策”。
四、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一)创新小城镇建设模式
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小城镇开发建设模式。一是外包开发模式。政府主导,优质开发商以服务外包形式开发。变安置房、保障房、基础设施等项目由“政府制造”为“品牌创造”。二是互动开发模式。村企合作或镇企合作,共同参与开发经营。变“政府主导”为“村民自主”,降低拆迁难度,保障群众利益。三是捆绑开发模式。将商品房和安置房土地捆绑拍卖,一起开发。变“多次拆迁、分批式开发”为“一次性拆迁、捆绑式开发”,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建筑档次,促进社会融合,实现政府、群众、开发商的“三赢”。“
(二)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建立多元投资机制,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一是加强政府对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支持,政府投入一部分,同时鼓励引导企业、个人、外商等社会资金进入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中来;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参与城镇改造开发,发展多层次融资业务;三是完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积极稳妥地开展确权登记后的农民住房和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进行抵押贷款的试点;四是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选择试点镇乡(街道)设立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作为小城镇开发建设的投融资主体。
(三)创新产业优化升级机制
以加快镇乡(街道)核心区块“退二进三”为主要抓手,积极创新产业优化升级机制。一是按照“高端化、规模化、集约化”要求,引导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资源要素向高端产业配置,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二是建立低层次产业退出机制,推进相关产业梯度转移,鼓励企业通过“退二进三”、“退劣进优”
等途径向高端产业转移或向外迁移;三是实施小城镇现代服务业发展倾斜政策,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企业、国际贸易服务企业、现代物流企业、创意设计服务企业和专业化的配套服务企业,加快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和能级提升。
(四)创新公共服务管理体制
着眼于构筑“小政府、大服务”的运作模式,强化体制创新。一是探索社会管理新方式。在城镇社会管理中做管理目标的人本化,提高群众满意度;管理主体社会化,逐步加强社会组织参与管理、居民自我管理,实行社会治理;管理方式服务化,以服务促管理,寓管理于服务;管理机制协同化,整合资源,综合管理;管理手段制度化,加强常态化、规范化建设,减少随意性,提高可预见性。二是探索公共服务管理新方法。大力引进和培育社会中介机构;探索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服务外包或购买服务等新方式;探索文化、体育等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的市场化运作管理机制。三是探索政府职能新转变。扩大镇乡(街道)行政综合执法权限,相对集中市容环境卫生、规划管理、工商管理等行政处罚权;搭建镇乡公共行政服务平台,集中镇乡公共资源交易、行政审批、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内容,实现行政综合服务集中办理、信息共享、便民高效。
(五)创新人口集聚机制
积极探索“以宅基地换住房”的体制机制,建立农民集中居住区布点模式,引导农民向中心城区、中心村和行政村中心居住点集聚,实现分散向集聚转型、农民向非农转型、农村向城镇转型;进一步优化区域就业、创业环境,加快发展各类服务平台,推进与就业、置业人口相关联的人口聚集。
(六)创新集约节约用地机制
加强城镇建设、工业建设、农村集体建设等重点领域用地管理,城镇建设用地在符合城镇规划的前提下,适度提高建筑高度和建筑容积率;鼓励企业“零增地”技改,切实提高工业用地的投入产出率;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实施零星自然村撤并,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空闲地和废弃工矿用地的综合利用;积极探索跨镇乡(街道)区域的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开展土地流转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等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
五、推进措施
(一)加强领导,增加投入。继续保留区小城镇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小城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总体规划、政策制订以及重大项目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建设局,具体负责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服务、督查、考核。领导小组每两月召开一次小城镇建设工作例会,总结交流小城镇建设工作经验,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各镇(乡)、街道相应建立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镇(乡)长、街道主任为副组长的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实干的工作班子,配足配强工作人员,全力以赴推进小城镇建设,确保抓出成效。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镇(乡)、街道奖励、补助实行上不封顶政策,最大限度地支持各镇(乡)、街道工作。
(二)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区级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以最快速度、最佳服务、最优政策、最好作风,积极配合各镇(乡)、街道开展小城镇建设。建设部门要完善小城镇建设相关制度,抓好小城镇建设日常管理协调、工作督查、考核和业务指导;规划
部门要做好规划体制调整、区域规划修编、论证和指导工作,加快规划所建设,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国土资源部门要支持镇(乡)、街道做好用地报批、供给和存量土地盘活以及土地增减平衡、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等工作;城管部门要完善城管集中执法制度,加大综合执法力度,集中力量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发展改革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项目审核工作,防止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组织人事部门要做好镇(乡)、街道城建干部结构优化工作,选调区内外城建优秀人才充实到一线;区政研室、农办、拆迁办和区经发、科技、贸易、农林、供电、财政、工商、环保、电信、民政、文广、审计等部门及区级金融机构也要结合各自职责积极参与,形成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严格审核,科学实施。要结合区域实际,在优化项目布局基础上,认真做好项目审核工作,要充分论证,多渠道听取各方意见,有效整合区域资源,避免同一区域同类项目过多重复建设,不搞形象工程。重视文化遗存保护,强化对项目实施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管,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做到依法审批、依法建设、依法管理。对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区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会同区发改、规划、农办、建设等部门进行严格把关,科学论证。
(四)强化考核,激励先进。继续对镇乡(街道)小城镇建设实施专项考核,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具体考核细则由区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小城镇建设重点加以调整拟定并公布实施。每半年公布定量指标完成实绩,年终结合定性指标完成情况,评选出优胜奖5名、鼓励奖若干名,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分别予以表彰奖励,其中优胜奖获得者奖励 万
元;并在区对镇(乡)、街道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予以加分,对完不成考核目标的镇(乡)、街道要予以通报。
(五)全面发动,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小城镇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契机,广泛宣传、全面发动,在全区上下形成合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浓厚氛围。全区各级要进一步增强对小城镇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投身小城镇建设。宣传、报社、电台等单位,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工具,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宣传力度,引导全民参与,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小城镇建设顺利推进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附则
(一)本意见自2011年1月1日起实行
(二)本意见除上级政策调整等因素外,原则上一定五年不变,有关目标任务以当年下达的指标数为准。
(三)小城镇建设竞赛考核办法和任务指标由区小城镇建设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另行制定。
(四)本意见由区小城镇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我院召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10+1”课题改革新思路汇报会
为全面落实和推动学院教育综合改革工作,2月28日上午,我院在学院会议室召开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10+1”课题新思路汇报会。会议由彭文宇院长主持,院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庄国贤、党委副书记、院长助理兼学工处处长陈玉池及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教务处、学工处、人事处、招生办、图书馆、后勤保卫处负责人就学院2018年评建工作、专业规划与课程、技能竞赛与实训基地建设、信息中心建设、学生管理与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与人事管理、招生工作、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与英华精神传承、后勤管理与平安校园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思路与建议。学院办公室对《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撰写完成情况进行了汇报。
彭院长认真听取了汇报,对“10+1”课题改革思路及方案一一做出了评价,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他指出,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着力推进内涵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是关乎学院发展和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大事。他要求,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全面推进,责任落实到人;注重实效,实事求是,制定好计划及阶段性重点任务,并逐步深化。
第四篇:骆集乡全面推进诚信计生工作实施方案
骆政字[2011]26号
骆集乡全面推进诚信计生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全面推进诚信计生工作的通知》(人口政法„2010‟55号)和《夏邑县人口计生委全面推进诚信计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为创新管理服务机制,推进建设法治政府,切实维护广大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乡党委、乡政府决定从2011年起在全乡范围内全面推进诚信计生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和家庭为中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创新基层服务管理机制,强化诚信道德,强化服务意识,强化制度建设,扩大群众参与,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实现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低生育水平稳定。
二、目标和任务
力争到2013年,全乡基本实现诚信计生,全面落实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实现基层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便民利民,落
实国家和我县人口计生各项免费、扶助、奖励及优先优待政策,基层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和方法有较大转变。
分的工作目标:
2011年,全乡35%的村实现诚信计生。2012年,全乡70%的村实现诚信计生。2013年,全乡所有的村实现诚信计生。
三、基本要求
1、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诚信计生工作的重要意义。诚信计生工作是新时期转变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和机制,突破工作难点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夯实群众基础,改善政风民风,促进社会和谐。诚信计生工作是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的深化,是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升华,是阳光计生行动的拓展。各村要认真领会扎扎实实地组织推进诚信计生工作。
2、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大力推进以人口计生政策及其执行情况为重点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立信于民,方便群众办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3、要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要明确群众的权利义务和政府的职责,尊重和维护群众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权、生殖健康权以及获得规定的奖励扶助待遇的权利,深入了解群众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需求,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群众参与诚信计生工作的积极性,动员组织群众参与到诚信计生工作中来。
4、要建立公开透明的利导机制。一是制定向诚信计生户倾斜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制度,落实对诚信计生户优先、优惠、扶持等激励政策,确保诚信计生户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二是以“阳光计生”保障诚信计生的公开公平,努力使诚信计生双向承诺变成双向监督,推动诚信计生深入发展和公开透明地运行。
5、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要成立诚信计生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一是把全面推进诚信计生工作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并将其作为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精心组织。二是要将诚信计生工作作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评选以及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三是要把诚信计生工作作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新型人口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诚信计生典型,宣传成功经验,营造诚信和谐的社会氛围。
6、认真做好组织推动和评估验收。各村上报全面推动诚信计生工作方案,2011年9月底县人口计生委对诚信乡村进行评估检查验收,凡达不到工作要求的,乡党委、乡政府要进行通报批评。
附件:
1、骆集乡全面推进诚信计生工作领导组
2、诚信计生的评估标准
骆集乡人民政府
2011年8月30日
骆集乡全面推进诚信计生工作领导组
组 长 赵铁军(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常务副组长
副 组 长 成 员
刘 亚刘松华苗玉霞 李安然赵海洲胡茂权李兴田高 振谢利华(乡党委副书记)(乡计生办主任)(乡妇联主任、乡计生服务所长、)(乡计生办法制室主任)(计生服务队长)(计生服务队长)(计生服务队长)(计生服务队长)(计生服务队长)
诚信计生的评估标准
1、基层人口计生服务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规章制度以及考核指标的设定,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利于诚信计生工作的开展。
2、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及落实情况,以及基层人口计生服务和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规章制度能及时、全面公开。
3、基本落实国家、省(区、市)人口计生各项免费、扶助、奖励以及优先优待政策;结合实际制定诚信计生奖励政策,并落实到位。
4、基层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便民利民。无高于4次/年强制孕环情检查的指标和措施,无对外出已婚育龄妇女返乡参加避孕节育情况检查的要求和措施。
5、诚信计生工作的协议、承诺等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尊重群众的意愿,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80%以上的已婚育龄夫妇参与诚信计生工作。
6、已生育子女的育龄夫妇基本落实以长效措施为主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无必须落实绝育措施的指标和要求。
7、广大群众能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最近三年政策符合率达90%以上,三孩及以上政策外生育率低于1%。
第五篇:关于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立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的实施意见
意见
泉港委办〔2006〕72号
中共泉港区委办公室 泉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立 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的实施意见
各镇党委、人民政府,山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根据中央《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意见》(闽委„2006‟18号)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分类指导和抓点带面的方法,决定在有关镇(街道)开展新机制试点工作,具体实施意见如下:
— 1 —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队伍建设,注重机制创新,狠抓基层基础,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逐步建立起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尽快形成调控有力、管理有效、政策法规完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格局,为我区现代化石化港口新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二、总体目标
通过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力争到2008年全面建立起“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新机制,确保全区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高于责任指标,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生殖健康服务体系完备,群众满意率进一步提高,加快实现人口计生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
三、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1、宣传发动和制定实施方案阶段(2006年7月)。区计生局要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召开有关会议,研究
— 2 — 制定推进新机制建设实施方案,确定试点单位,成立指导小组。
2、试点阶段(2006年8月--2007年4月)。区计生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部署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熟悉方案,成立试点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落实责任人,确保试点工作扎实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3、总结提高阶段(2007年5月--6月)。试点单位要对试点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完善,进一步提高新机制建设工作水平。
4、推广实施阶段(2007年7月份开始)。区委、区政府拟在7月份召开全区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典型经验,全面部署建立新机制各项工作。
四、完善措施,规范标准,开展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试点工作
(一)维护群众合法群益,构建依法管理新机制 具体目标:以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依法行政、保障育龄群众合法权益为核心,按照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服务政府的要求,完善法律体系,明确执法权限,落实执法责任,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执法标准,实现执法主体明晰化、执法过程程序化、执法文书规范化、执法监督社会化。
— 3 — 措施要求:
1、搞好普法宣传教育。将人口计生工作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规划,教育广大群众依法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各级党政领导、人口计生干部都要学法、知法、用法,并积极引导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牢固树立人民主权观念、法律至上观念和职权法定观念,自觉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2、规范执法行为。按照《行政许可法》和省《人口计生条例》的要求,使用统一的行政执法文书,规范生育证审批、病残儿鉴定、手术并发症鉴定、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执法程序。
3、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务、村务公开。将生育指标审批、社会抚养费征收、党员干部职工超生查处等全部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监督。
4、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完善和规范“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纳入财政预算”的社会抚养费征管体制,当社会抚养费征收面达100%,征收额达70%以上;历年社会抚养费征收基本到位。对有缴款能力拒不缴
— 4 — 纳社会抚养费的继续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当社会抚养费申请法院执行率要达到30%以上。
5、依法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依法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许可证,承担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的咨询、指导和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依法取得执业资格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合格证。强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人员培训、药具发放的服务功能。
6、全面落实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各项奖励优待规定,落实率达100%。
7、依法做好计划生育信访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信访工作责任制。实行领导包案制度,落实领导接待日制度、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8、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完善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行政执法检查、重大案件通报等项制度。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做到生育政策、奖励和行政征收规定、管理权限、办事程序、办结时限、办事结果等公开透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
— 5 — 监督权。实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建立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界人士、群众代表定期评议制度,形成完备的监督体系。
9、依法解决计划生育纠纷案件。依法支持人口计生部门运用诉讼程序和法律手段解决计划生育纠纷案件,严厉打击破坏计划生育的违法犯罪活动,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违法生育案件和社会抚养费征收难问题,提高征收案件结案率。
10、依法依纪追究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公务人员的责任。建立并全面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对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要严肃查处。把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落实计划生育责任制的情况作为衡量政绩、选拔任用、奖惩的重要内容,任期内逐年考核,离任时进行审核。
(试点单位:后龙镇、峰尾镇)
(二)尊重群众主人翁地位,构建村民自治新机制 具体目标:通过推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尽快实现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计生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村委员会为单位,以村计生服务员、计生协会工作人员为骨干,以村民小组、协会小组长为网络,发
— 6 — 动全体村民自觉主动地搞好人口计生工作,真正实现计生工作“重心下移”,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格局,提高基层计生工作水平。
措施要求:
1、村(社区)分别建立“两委负总责、计生协会会员当骨干、家庭为中心、村(居)民做主人”和“属地管理、单位负责、村(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模式,基本实现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2、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村(社区)两委要依法担负起实施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职责。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村(社区)施策,按程序制定、修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确保章程上合法律、法规,下合村情、民意,做到双向互约,并与各户签好遵守章程的协议书。完善并落实计划生育村(社区)政务公开制度,实行计划生育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搭建执政为民,国家长远利益与群众利益相结合的最佳平台。
3、健全完善党支部、村(居)民委员会、计划生育协会组织“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村(社区)计生服务室、人口学校等阵地构建联系群众、服务群
— 7 — 众、到户到人的自治网络。村(社区)两委要紧紧依靠村(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和村(社区)内其它组织开展村民自治工作。村(社区)计生协会要充分发挥“带头、宣传、服务、监督、交流”作用,主动承担起计划生育群众性工作。协助村两委宣传人口计生政策,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生育中的困难,成为村民自治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村(居)民代表大会、议事小组、监督小组的作用,真正实行热点、难点问题大家公决和监督。
4、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村(社区)组织建设规划。广泛开展创建计划合格村、计划生育合格村(居)和一流村(居)协会活动。村(社区)两委认真落实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责任制,做到分工包干,责任明确,奖惩兑现。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机构健全,村(社区)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照章理事。
5、全面建立计划生育村级民主听证制度。凡是关系全局的村级计生重大事务,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原则上都要进行民主听证,听取村(居)民意见,接受村(居)民监督。村民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中民主权、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监督权得到体现,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试点单位:前黄镇、涂岭镇)
— 8 —
(三)满足群众需求,构建优质服务新机制 具体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真正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按照创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要求,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环境,拓展服务内容,规范服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便捷、多样化、人性化服务,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群众的满意程度。
措施要求:
1、深化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继续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增强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公益性宣传,努力构建大宣传、大联合、出精品、出成效的工作格局。广大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
2、坚持文明执法,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本着简化手续,方便群众的原则,进一步改进计划生育管理制度,保障群众按政策生育的权利。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办事程序。继续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民主监督制度,强化乡镇计生办文明示范窗口建设,逐步实现基层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
— 9 —
3、加强基层技术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提高综合服务能力。遵循以区计生服务站为龙头,乡镇中心计生服务所为骨干,乡镇计生服务所为依托,村计生服务室为基础,与妇幼保健机构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的总体思路,按照《农村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形象规范手册》的要求,坚持机构小、设备精、人员少、技术精和布局合理、特色突出、依法服务的原则,强化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信息咨询、人员培训、药具发放“五位一体”的服务功能,巩固和发展基层服务网络规范化建设,乡镇服务所要达到“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环境优美、群众满意”的标准,村服务室要规范整洁,并能充分发挥作用。
4、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做好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依法实施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和生殖保健系列服务。全面推行避孕节育方法的知情选择,保持较高的综合避孕率,提高避孕节育措施的及时率和有效率,降低手术差错、人工流产、出生缺陷、妇女常见病和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把节育手术并发症控制在1‰以内。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咨询和知识培训,提倡婚前医学检查,全面启动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积极开展“五期教育”,举办以青春期、新婚期为重点的生殖健康知识讲座,提高
— 10 — 全民生殖保健意。建立男性参与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的机制,提高男性参与意识和为男性提供生殖保健的能力。开展妇科病普查普治服务,已婚育妇的妇科病普查率达到80%以上。
5、加强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稳定技术服务队伍。一是调整和完善技术队伍结构,建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充满活力的竞争机制。二是积极引进人才或优先录用医学院校的大专以上毕业生充实到基层第一线。三是加强培训,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送人员到上级医疗部门或服务站进修学习,提高整体素质。四是卫技人员专人专用,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
6、坚持上下联创,深入开展创建优质服务先进区活动。要按照创建国家、省、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的标准,分级开展“创优”活动,推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的转变,努力提高整体工作水平。2006年要实现市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2010年要实现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目标。
(试点单位:南埔镇、涂岭镇)
(四)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计划生育政策推动新机制 具体目标:建立并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奖惩并重、财政支持、政策推动、长期稳定”的利益导向机制。
— 11 — 通过政策推动、利益引导,使计划生育家庭政治上光荣、经济上实惠,让广大群众看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从而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措施要求:
1、切实解决农村计生纯女户住房困难问题。对农村“二女”结扎户家庭,已生育一个女孩符合再生育条件但自愿不生育和农村居民生育一个女孩并已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家庭(以下统称农村计生纯女户),居住特别困难的,每户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用于帮助建新房、购置商品房或修缮(翻建、扩建)旧房。
2、全面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对农村计生纯女户女儿就学实行学杂费减免、升学奖励资助,并优先照顾升学、助学、就业。
3、优先帮扶农村计生户发展生产。对实行计划生育家庭中经济困难、有“三结合”项目、并具有还款能力的对象给予小额贴息贷款。农业、劳动、科技等部门每年举办各种技术培训时,要优先照顾农村计生困难户,优先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安排就业。工商、税务等部门对农村计生纯女户从事经商要优先给予办理相关手续,并在政策范围内给予最大限度的减免。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在店面、摊位招租、停车场承包招标时,应优先照顾计生困
— 12 — 难户,并在租金、承包款上给予优惠。
4、逐步建立计划生育奖励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农村领取《独生子父母光荣证》或者生育两个女孩并已绝育的家庭享受的法定奖励和优惠政策;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建立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救助制度;探索建立生育保险制度。
5、全力维护计生户合法权益。司法部门要为计生“三户”免费提供各种法律咨询服务,引导他们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公安部门要及时打击拐卖儿童、溺弃女婴及其他侵权案件,建立快速受理、查处机制。
6、全面提高农村计生户社会地位。各级各部门要对计生“三户”,特别是农村计生纯女户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培养入党入团、招工招干、评先评优和作为村干部、各种代表候选人。深入持久开展“心连心”结对帮扶活动。属低保对象的农村计生贫困户、计生纯女户和病灾户,镇、村两级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慰问访视,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并发给慰问金、慰问品。
(试点单位:界山镇、峰尾镇)
(五)坚持部门联动,构建综合治理新机制 具体目标:按照中央《决定》要求,督促各部门认真履行部门计划生育工作职责,调动社会和各部门的积极
— 13 — 性,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各负其责,采取法律、教育、经济、行政等措施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形成“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措施要求:
1、坚持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泉港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考核奖惩办法》,对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和人口计生部门分别进行考核,落实“一票否决”制度。
2、建立“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每季度召开一次区计生领导小组会议,对有关部门履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情况进行检查,形成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公共管理网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做好人口计生工作。
3、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财政投入机制。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要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逐年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其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4、健全部门齐抓共管机制。依法明确各相关部门在人口计生工作中的职责,充分发挥计生领导小组的作用,健全完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机制,定期分析、研究人口
— 14 — 计生工作。相关部门在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时,能够统筹考虑,相互协调。善于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将有关部门的政策、资金、物质对计划生育家庭给予倾斜,创造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的社会环境。
5、建立健全行业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行业指导作用,在本系统内部制定下发履行职责分工的意见和措施,完善工作督查和定期考评制度。党委政府同相关部门、相关部门系统内部签订责任书,建立责任制,实行定期考核和奖惩兑现制度。
6、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把出生人口性别比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管理。人口计生部门要协助政府做好出生性别比治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组织目标责任考核;卫生、计生、药监等部门制定B超管理、终止妊娠药物管理、终止妊娠手术管理、出生死亡报告制度,并负责在本系统内实施;建立孕情检查和访视制度,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生育(重点为二孩)实施全程服务。卫生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终止妊娠手术、终止妊娠药物使用的技术规范,严格操作;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对B超操作医务人员严格管理,严格执行出生婴儿的统计和婴儿死亡登记、报告制度,及时与人口计生部门沟通信息。未经许可,任何医疗机构不得开
— 15 — 展胎儿性别鉴定和实施终止妊娠手术。药监部门要建立终止妊娠药品流通的严格管理、监督制度,并定期检查,严禁终止妊娠药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公安、卫生、人口计生、药监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开展专项治理,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
7、依法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各镇(街道),公安、工商、房管、计生等部门要依法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职责。将流入人口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流入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同免费,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属地管理、优质服务”工作格局。计生部门要建立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与现居住地信息互通机制,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公安、工商、城建、卫生、计生等部门认真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抓住办证、租房、节育措施落实和医疗保健等关键环节,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形成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的格局。
8、建立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机制。加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加强对人口总量、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特别是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就业人口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等问题的研究,把战略规划与行动计划有机地结合— 16 — 起来,把人口政策与社会经济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长期有战略、中期有规划、有计划。
(试点单位:南埔镇、山腰街道)
中共泉州市泉港区委办公室 泉州市泉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6年8月2日
主词题:人口计生工作 新机制 试点 实施意见 抄 送:市委办、市政府办,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办,市人口计生委,区五套班子领导,存档(4)中共泉州市泉港区委办公室 2006年8月3日印
—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