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综合改革与创新驱动推进高水平特色校区建设

时间:2019-05-14 03:4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化综合改革与创新驱动推进高水平特色校区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化综合改革与创新驱动推进高水平特色校区建设》。

第一篇:深化综合改革与创新驱动推进高水平特色校区建设

深化综合改革与创新驱动

推进高水平特色校区建设

——哈工大(威海)第三届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徐晓飞

(2016年3月2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哈工大威海校区行政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第一部分 2015年主要工作回顾

2015年,在哈工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我校区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威海校区按照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坚持“立足海洋,服务山东,拓展国防,走向国际,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办学定位,按照“一个根本(人才培养)、两翼驱动(校企合作和创新创业、国际化办学)、特色发展(学科建设与办学特色)、综合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工大文化(哈工大优良传统与先进文化)、和谐校园(关注民生与校园建设)”的发展战略,紧跟校本部步伐,强化特色发展,注重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师资建设、资源保障、党风廉政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重视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新成效

2015年,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新举措,积极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相结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校园教育与企业实习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本科教育新模式。开展了优化专业结构、三学期制、完全学分制改革、通识课程建设、专业课建设、创新研修课与创新实验课建设等工作。新建创新研修课与创新实验课36门、专业导论课33门。较好地完成了首个夏季学期的教学任务,开出课程245门次,包括专业课程54门次、专业选修课程20门次、任选课70门次、实践类课程101门次。积极推动MOOC等网络课程的使用和建设,引入两个网络平台的26门MOOC课程作为校内选修课的补充,共有5400名同学选修。积极组织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计划,推行大一年度项目计划,共立项518项。在5个专业试点推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程领军人培养计划首批培养学生64名。组织各级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项目立项20余项。推荐优秀教师参与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二等奖1项。校区参与建设的电气自动化与测控实验教学中心顺利通过工信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验收。投入500万元对大学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调整扩大物理实验室面积达2100平方米。本科招生质量再创新高,录取分数较往年有较大提高,有25个省市自治区录取超过重点线50分,有14个省市自治区录取超过重点线70分,其中,山东省理科录取线超过重点线65分,黑龙江省理科录取线超过重点线128分。在研究生教育方面,2015年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立项2项;新增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2人。获得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1项、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实践成果奖2项。举办校企合作论坛,签署35个就业实习基地合作协议,邀请1050家单位进校招聘。2015届本科毕业生2475人,初次就业率为93.9%;硕士研究生251人,初次就业率为93.6%。继续教育学院不断适应新形势,调整发展策略,强化校企合作,远程与函授教育、短期培训在规模与效益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获评“2014-2015年度中国远程教育优秀校外学习中心”。图书馆新购图书3万册,使馆藏图书达67万册,购买使用电子数据库12个,新图书馆大楼建设工程开始施工。

二、突出办学特色,学科建设思路明晰

明确了“一个蓝色(蓝色海洋经济)、两个智慧(智慧制造、智慧城市)、三个重点(海洋、船舶、汽车)、三新优势(新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特色发展战略,面向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凝练学科建设重点与主攻方向,加强顶层设计,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全面开展了“十三五”学科规划,完成了威海校区“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各学科建设思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引领各学院的整体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船海及其交叉学科建设,引导各学科主动与海洋科学与工程进行交叉创新,为威海校区的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还设立特色学科引导基金项目12项。

三、积极探索,学生工作体系不断完善

积极探索新常态下“模式化、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和学生工作新模式。大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创业与就业教育。积极探索书院育人模式,成立了哈工大首个书院——丁香 2 书院,聘任校内外导师26位,成立书院社团72个,书院文化育人初见成效。借威海校区成立30周年之机,开展爱校荣校和践行哈工大规格主题教育近400项,开办各类教育讲座与讲坛155场,参与学生2万人次。全面修订《学生手册》,达11万余字,为学生提供入学、学习、生活、安全、校情、校规等导引。学生创新活动活跃,大学生科技创新立项500余项,在挑战杯等各类全国创新大赛中获奖310多项,HRT车队获得“哈工大五四奖章”。成立了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青年创业协会,现有24个创业团队,注册公司6家,被评为“威海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组建社会实践团队300余支,其中,“援梦西藏”和“天梦湖缘”等团队受到团中央表彰。开展规模性志愿服务活动200余项次,参与6500人次,累计服务时长27000余小时。2名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他人生命。3个班级获“山东省优秀班集体”,1个学院团委获“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2个团支部获“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团支部”;2人获评山东省高校优秀辅导员;1人获山东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

四、加强创新,科研实力和水平整体提升

按照校区的发展特色与战略布局,积极开展科研方向的超前谋划与引领、科研管理机制改革与成果转化工作,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活动。2015年,科研经费持续过亿元,到账科研经费1.24亿元。由校区徐龙军、马子龙、于长军3位教授参与的两项研究成果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32项、山东省各类自然基金计划资助16项、山东省社科基金资助1项、航天科技支撑基金资助4项、哈工大创新基金28项。36项科研项目完成结题。与一批国内外行业和地方知名企业合作,通过校企地合作建立科研平台及合作网络,增强对地方经济、国防建设的贡献。2015年免税合同登记总额超过8000万元,列全省高校第二名,获“山东省技术市场金桥奖先进集体”称号。同时,积极规划和创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创新创业园和哈工大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受到省市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各意向合作企业也积极响应,为校区的创新创业奠定了基础。目前,该园区的一期工程融资初步落实,园区基本建设规划与建筑设计正在进行之中,工业技术研究院的4个专业技术研究院已开始运行或筹备建设。

五、明晰思路,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

明确了新的人事制度改革原则,积极改革教师分类定岗核编与分类晋升机 制,推进人事管理机制与人才引进模式创新,完成了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前期论证。2015年,引进国外高层次专家4人,其中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3人。新聘专任教师8人,其中3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校区现有专任教师539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313人,占比58%,具有博士学位者334人,博士化率达到62%。新增1人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获山东蓝色产业领军人才计划资助,2人获“泰山学者”称号;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面上项目3项,青年骨干项目3项。

六、不断开拓,国际化办学成果显著

积极推动办学国际化战略,搭建国际合作网络,推动教师合作国际化与学生学习国际化,并建立了国际合作处和学院级国际合作工作组,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和国际化工作体系。2015年,与54所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联系,签订合作协议18项,全年共有欧、美、澳、亚等大洲的37所知名高校团组来校交流访问。实施大学生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加大国际联合培养与学生跨国交换学习力度,全年派出学生留学与访学115人,现有外国留学生89人。积极联合国际知名大学筹办海洋科学与工程国际学院,聘请国际知名专家Atilla Incecik教授担任院长,聘请国际知名教授3名,访问了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劳氏船级社等知名院所,并加强与之联合办学。校区国际化办学得到了教育部国际合作司、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省外专局等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成功主办了“海洋科学与船舶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共有来自9个国家的5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代表参会。

七、精打细算,加强财务与资产的严格管理

2015年,提出了财务管理“科学合规准确,可查可控可审”的原则,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务预算与决算机制,修订各级各类财务管理制度,开展了财务大排查,对数万张发票进行了审核,严格核算各类往来资金。在保障财务稳健性、安全性原则的基础上,重视开源节流,积极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偿还银行贷款和内部债务。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规范了固定资产和公用房管理。制定和完善了《招标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仪器设备验收及建账管理细则》、《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公用房产管理条例》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党政机关用房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完成了机关用房的达标调整与改造。完 4 成了对16个教学、科研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

八、加强经营,基本建设和后勤管理不断改进

不断加强我校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后勤管理服务综合改革,保障教学科研工作有序进行。2015年,大学生活动中心全面建成并启用,新图书馆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启动。进行了拟建的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留学生公寓、船海大厦、外国专家公寓等规划方案设计和体育馆、基础教学实验楼的选址工作。提出了新的后勤管理服务理念,实施后勤管理服务的综合改革,调整后勤下属管理服务机构8个,理顺了管理服务体制。完成了学生公寓改造、学子餐厅四楼自选餐厅改造与一楼欧雅轩西餐厅整修、学子园建设、后山护坡绿化、二生活区行道路绿化改造以及校园部分道路大修等工程142项。加强安全检查与管控,签订各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书,与高区公安和金海滩武警边防签订警校共建协议,确定消防重点督查单位,完成主楼等区域监控点升级改造。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积极推动节能管控新举措,实施对供暖、用电、用水的节能监控和动态调控,节约经费近百万元。

九、重视民生,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与环境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关心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努力改善教职工与离退休人员待遇与活动条件,创建和谐校园。2015年,按照国家与省市政策,筹集资金完成了全校区人员工资及社保福利调整,尽力提高了在职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收入,发放了教职工的物业补贴,解决了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一直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筹集专项资金为教师全额缴纳了威海市大病医疗救助保险,已有13人受益。完成了教工活动中心(教工之家)的改造建设,为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加强职工住房房产管理,为部分教职工提供了一批住房和过渡房,使他们能够安居乐业。改善学生生活条件,完成了一、四、六学生公寓的改造。2015年,以哈工大建校95周年和威海校区成立30周年为契机,以“传承、聚力、铸梦”为主题,举行了各类学术、文化、合作交流等活动,建成了哈工大威海文化长廊、移动博物馆展等,进一步加强了哈工大文化在威海校区的传承。

十、稳扎稳打,着力推进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着眼威海校区事业发展需要,坚持以提高责任能力为重点,大力推动干部队 伍思想作风建设。选送干部参加山东省高校领导干部培训和到校本部挂职锻炼,使校区干部的思想境界、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工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审核干部档案近百份,补充各类材料上千份份,所有中层干部都进行了年终述职考评。

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制定出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关于加强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开展基层党组织党建创新活动,党委主要领导深入10个院系单位进行基层党支部工作调研,探讨基层党支部工作服务于教学科研、服务于青年教师成长、服务于学生培养的方法和思路。加大党建工作创新力度,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述职评议考核。组织开展践行“哈工大规格”大讨论和推动向王克老师学习活动,在一校三区和山东省高校举行多场报告会,反响热烈。拓展党建教育资源,在驻威海军“海权文化馆”和“基层建设模范艇”建立“军校共建共育基地”,先后组织了600余名教工和学生党支部书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赴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十一、弘扬清风正气,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不断深入

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律监督责任,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及各项任务落实。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加强了对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方面的管控,开展了财务风险大排查;召开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传达中央和教育部反腐倡廉工作精神;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逐级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有针对性地开展党风党纪和廉政专题教育,集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观看了廉政教育记录片。推动廉政制度建设,制订了《2015-2017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方案》、《纪检监察举报案件查办工作暂行办法》;对重要事项、关键环节、重点岗位进行监督监察;强化执纪问责,个别干部被停职问责和诫勉谈话,3个部门进行了内部整改,“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廉政意识进一步强化。

十二、加强对外联系,争取与整合更多资源支持办学

2015年,加强了与上级部门、地方政府、合作企业与校友会的联系,特别是与工信部、国家海洋局、山东省及各厅局、威海市、高区有关领导的直接沟通,进一步理顺了与山东省的关系,为威海校区办学争取到更多资源和支持渠道。借 6 助威海校区成立30周年之机,加强了校友会与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成立了哈工大威海校友理事会和各地的哈工大威海校友会,进一步凝聚了校友力量。不断加强教育基金会工作,2015年共签订捐赠协议50项,完成各类项目立项20项,获捐赠资金过千万元,成为威海校区获捐赠最多的一年。

第二部分 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驱动战略、高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哈工大“迎百年、创一流”发展战略,为威海校区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方向性引领。山东省的半岛蓝色经济战略和威海市 “生态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全域城市化”的发展战略与我们提出的“一个蓝色、二个智慧、三个重点、三新优势”特色发展战略高度吻合,是威海校区发展可借的强劲东风。哈工大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百年强校的发展战略和“八重八强”的任务,使威海校区在新的发展坐标系下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高水平特色校区的目标更加明确,信心更加坚定。

但是,面对上述新形势、新目标和新任务,按照哈工大一校三区“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质量、统一品牌”的新要求,我们清醒地看到,威海校区无论是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干部的能力与水平、国际化程度、办学投入与条件建设方面,还是在发展资金筹措、资源配置等保障能力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我们需要转变办学观念,提高标准与要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质量求生存,靠特色谋发展,以国际化和创新创业上层次,提高威海校区的整体办学水平。

第三部分 2016年的主要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哈工大一校三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攻坚之年。今年威海校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按照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战略布局,贯彻实施哈工大“十三五”规划与威海校区“十三五”规划,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校企合作与创新创业、国际化办学为驱动,以船海学科为特色,积极推动校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和工业 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快海洋科学与工程国际学院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师资与人事制度改革、学生工作、国际合作办学、基本建设与后勤管理运行等重点工作,不断改善民生工程与校园文化环境,提升威海校区的办学层次和教育质量,竭尽全力将威海校区“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高水平特色校区”的发展蓝图逐步变为现实。

2016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如下:

一、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和总书记系列文件和讲话精神,贯彻哈工大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和“十三五”发展规划

1.实施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按照哈工大总体部署、《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的思路和目标举措,加快制定各方面改革的配套办法和实施细则并稳步推行实施,全面提升威海校区办学水平。

2.启动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学校 “迎百年,创一流”的要求,完善制定并启动实施校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各专项规划,为威海校区未来五年发展起好步和开好局。

3.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学习宣传贯彻哈工大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强党建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重视基层党支部建设,积极培育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加大对哈工大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力度,开展“弘扬哈工大传统、践行哈工大规格、创建高水平特色校区”主题教育,在全校区上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按照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要求,组织召开威海校区第三届五次教代会和第六次党代会。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成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加强党委主体责任,包括党委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及班子分管领导的主体责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校,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纪律、廉洁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不断加强和改善机关工作作风,努力构建纪检监控审核体系,营造风清气正和谐校园。

二、凝练方向,突出特色,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

5.突出特色,做好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和规划。根据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和学校明确的威海校区海洋特色的定位,结合威海校区的办学实际,坚持“一个蓝色、二个智慧、三个重点、三新优势”的特色发展战略,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好学科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工作,并使各学院和教职工都能凝聚共识,明确方向,不断深化学科内涵建设。

6.整合学科优质资源,提升特色学科发展水平。积极争取校本部对威海校区特色学科发展建设的支持,整合一校三区优质资源,争取政府企业资源支持学科建设,为船海特色学科发展提供保障,积极推进“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学”等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积极谋划和迎接新一轮的学科评估。

三、深化教学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招生就业质量

7.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坚持和深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相结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校园教育与企业实习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等教学改革,形成本科教育教学新模式。启动新一轮本科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推进完全学分制的规划制定、落实与试行。继续推行三学期制教学、优秀系列课程建设、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教学法研究与教学竞赛、MOOC/SPOC教学方法改革、基于项目的学习计划、创新教育与创新学分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程领军人培养计划等人才培养与教学的改革举措。同时,启动国际留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

8.严把教学质量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教学改革的有效政策与措施,改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化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及其作用,建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完善学生评教机制,建立院系本科教学状态评价机制;继续加强基础教学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完善教学相关政策制度与教师教学评价考核机制,完善教学优秀教师津贴奖励制度及办法,引导教 师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促成教师“重教、思教、善教、乐教”的新风气。

9.严把规格与质量关,持续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继续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条件,强化教育管理。加强研究生教育过程管理、论文规格及质量评价保障,稳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规模与质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研究生导师培训,提高导师的指导水平与质量;做好迎接工信部第二轮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估工作。

10.加大工作力度,改进招生与就业质量。积极关注和适应高考招生政策变化,稳步推进大类招生改革。加强对重点优质生源中学的分析与跟踪,深入重点省市及重点优质生源中学访问,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与深度,组织中学生校园行活动,不断提升生源质量。强化人才培养与就业的结合,积极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继续组织以校企合作论坛、大招会为代表的各种活动,吸引更多的重要用人企事业单位来校,做好毕业生就业推介工作,进一步改善毕业生就业质量。

四、积极探索学生工作新模式,加强学工队伍建设,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

11.积极适应新常态,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学工体系建设。加大学生思想政治与素质教育工作的改革力度,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头脑,把握学生思想方向和动态,开展“知校、荣校、爱校”教育,逐步构建新常态下“模式化、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和学生工作新模式,加强学生关怀网络建设,及时掌握学生工作规律与动向。总结学生书院的工作经验,新建若干个书院,建设一校三区的学生O2O虚拟社区;加强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与学生活动中心建设,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施优秀社团培育计划、基层团组织活力计划,不断丰富学生的社团活动,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视野见识、身心素质和创新能力。

12.重视学工队伍建设,强化对学生服务和指导力度。制定辅导员队伍发展规划及职责绩效考核,提高学工队伍的规模与素质及工作质量。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业支持计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多元化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与社会实践体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求知、增能、成才”,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就业质量和职业成长性。

五、强化岗位职责与考核,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13.推进以岗位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双轨分类,按需设岗;按岗评聘,按岗考核;按岗晋级,按岗进人,按资审核”的原则,制定和推行以岗位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好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规划,按照威海校区总体规划与学科师资规划、教学任务、科研方向及梯队建设精准设置教师岗位。把握好长聘、准聘等人才引进特聘系列和教学为主型(含实验教学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创新创业型等常规系列的分类设岗机制,完成教师分类定岗核编、教师岗位职责规定、聘期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机制、基础业绩津贴与优秀奖励津贴相结合的绩效津贴改革、教师分类按岗晋级管理等工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为原则,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按照“精、简、扁”的原则,稳步推进机关管理服务机构的优化改革,实现机关部处的定职定岗定编定责与考核激励机制,不断加强职员制体系与职员专业化建设。

14.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不断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充分利用国家、地方各级人才计划,实施重点人才引智工程,加大海外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规范各类人才引进的管理机制与待遇政策。依托海洋科学与工程国际学院建设,争取在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引进规模与质量上能有新突破。充分整合校本部乃至深圳校区的优势师资资源,特别要发挥我校老教师和名师的积极作用,利用好校区内外部教师资源和双基地导师资源,建立常规短期兼职教师的有效灵活评聘机制,使威海校区逐步成为高水平创新人才的聚集高地。设立“新教师发展基金”,加大对新进教师的支持力度。通过教学、科研与人事的联动,充分激发广大教师从事教学与科研的活力,使得人尽其才。

六、突出重点科研方向,加大科研管理改革力度,提升科研水平15.主动适应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突出船海特色,加强重大科研项目的超前谋划与引领。紧跟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步伐,以应用需求牵引科学技术研究,推动相关学科科研和成果转化的发展。围绕船海等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具有国际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多元化形式在特色学科重点方向上建设若干科研团队,主动承揽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技项目,突破若干关键技术。例如,重点研究无人艇与水下自主航海器AUV、海洋大数据、海空天一 体化探测、海洋浮台与海上人工岛及其综合应用、无人直升机导航控制及应用等重大项目。

16.加快推进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建设。积极响应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加强政产学研金用合作,加快建设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与哈工大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步伐,完成威海哈工大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的融资、注册和运行,积极探索与园区发展相适应的新体制与机制。重点建设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现代服务技术研究院、膜技术研究院、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等,做好无人直升机导航技术中心、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的筹备工作。启动和实施创新创业园大楼的设计与建造,整合创新创业经营团队,积极探索哈工大威海创投基金的建立与管理机制,整合与理顺我校区教师现有的相关产业公司。要把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建设成为哈工大威海校区、校本部师生与校友们技术研发与产业孵化的基地和开展校企合作、国际合作的平台。

17.探索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研组织结构,建立包含哈工大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在内的多元化专兼职科研队伍;建立适应新形势的科研管理机制,健全规范而又灵活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全面推进国家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法在校区的实施,建立新的科研绩效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提高教师从事科研及其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实施国际化战略,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水平

18.以海洋科学与工程国际学院为龙头,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以国际化办学作为提升威海校区办学水平的重要驱动力,加大推进国际合作办学网络建设与联合人才培养计划协议的签署的力度,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的合作,以多种形式引进国际优秀人才。启动海洋科学与工程国际学院建设工作,做好协议签署、合作办学项目与国际示范学院申请、学院筹备工作、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等相关工作。实施“大学生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提升大学生的国际视野,积极做好动员、活动策划与组织工作,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办好学生国际化社团活动,充分利用国家CSC项目计划和校本部国际合作资源,派遣更多的在校生出国留学或游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国际化程度。

19.加强留学生招生与培养,建设具有国际氛围的校园。做好留学生培养的发展规划与体系建设,扩大与提高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的规模和层次。做好留学生管理中心建设、留学生招生、留学生培养方案与教学组织、聘请外教来校教学、大学生国际夏令营、留学生公寓建设与管理等工作。

八、关注民生,加强基本建设、资源管理和后勤管理服务改革,建设美丽和谐校园

20.关注民生问题,丰富校园文化。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政策,心系民生,关注师生福祉,充分发挥工会与教代会桥梁纽带作用,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问题。逐步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不断加强哈工大规格、传统文化在威海校区的传承力度,积极组织策划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校史博物馆、文化长廊新版、校园文化环境等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继续推动向王克老师学习活动。大力加强《哈工大威海之歌》、文化宣传媒体等校园文化的传播。

21.积极落实“十三五”基本建设规划,落实和推进基本建设项目。按照威海校区“十三五”基本建设规划,积极推进船海大楼、体育馆、工业创新技术研究大楼、基础教学实验大楼等基本建设规划的立项;有序地推进图书馆、创新创业园、留学生公寓、校区校史博物馆、外国专家公寓、学生12公寓等建设工程的实施。同时,加强对于工程项目的过程管理,控制好基本建设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

22.加强资源管理和公用房改革。按照“满足需求,合理配置,定额分配,绩效考核,动态管理,有偿使用”的原则,进一步细化公用房管理改革与核算评估机制;引入“米均绩效”和资源利用率的概念,努力做到公用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化配置管理与合理使用。同时,按照工信部和哈工大校本部的要求,做好资产大清查工作。

23.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按照“科学合理,清晰准确,可查可管,可控可审”的原则,严格财务管理与监督,继续进行财务大排查,进一步理清财务账目,完善和规范财务运行制度。做好2016年财务预算,做到未雨绸缪,严格财务预算的执行,确保财务平稳运行。

24.深入推进后勤管理服务综合改革,改善后勤服务与保障水平。按照“一甲多乙,服务外包,合同管理,加强经营,节能降耗,成本控制,当好甲方,明 晰责任,优化服务,务求实效”的思路,深入推进后勤管理服务体系综合改革,落实每一项管理改革措施,使后勤管理运行精细化与集约化。开展甲方管理专业化学习与培训,提高甲方管理水平。制定系统化科学化的能源管理与节能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校园供暖方案,保证有效供暖和节约能源;推进浴池节水改造与水资源再利用系统,加强用电节电措施,提高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水平。做好校园绿化、丁香园建设、大学生活动中心周边绿化、校园行道路绿化改造工程,加强餐厅改造与餐饮管理改革,帮助欧雅轩西餐厅改进经营方式,引入西餐文化;推进学生公寓管理机制改革,完善留学生公寓管理机制,完善物业管理服务体系,打造美丽宜居的校园环境。不断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和保密工作,建立和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杜绝恶性治安事件事故和泄密事件发生,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九、加强对外联系与沟通,整合与优化多方资源办学

25.加强与校友沟通联络,争取更多支持。不断加强校友会和教育基金会工作,进一步加强与校友联系沟通与合作机制,办好哈工大威海校友理事会,发展各地校友分会,更多地关心和支持校友,也争取校友对母校的更大支持。

26.密切校区与各级政府、各类机构与企业的关系,争取更多资源。加强与工信部、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山东省、威海市的沟通与联系,增进与合作企业、单位的伙伴关系。积极推动“十三五”期间市校共建协议的签署以及与各方共建协议的具体落实,继续保持好与校园周边各单位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争取各级各类资源,为校区发展提供保障。

各位代表、同志们,2016年已经开始,“十三五”发展期已经开局,哈工大“迎百年,创一流”的号角已经吹响。国运与机遇催促我们扬帆起航,责任与压力鞭策我们砥砺前行。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肩负的任务非常艰巨,责任无比重大。我们坚信,在哈工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只要全体师生员工努力践行“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勇于创新,攻坚克难,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把哈工大威海校区建设成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高水平特色校区的宏伟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第二篇:计生委年工作汇报:创新驱动,促改革深化

计生委年工作汇报:创新驱动,促改

革深化

一是政策推动,促管理提质。

强化依法行政。认真落实人口计生法律法规,积极推进文明执法,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乱收费等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大力开展“阳光计生行动”和“诚信计生行动”,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全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做到以政务公开带动“阳光管理”;按照“为民、便民、利民、富民”的要求,积极构建以世代服务为品牌,集政策咨询服务、相关证件办理、日常信访接待、举报投诉及维权“一站式”服务于一体的

综合平台,做到以人文关怀推动“阳光服务”;依托“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政风热线”直播节目等,接受群众的咨询、投诉和反映,解答群众的质疑,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以社会监督保障“阳光维权”。强化利益导向。认真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全面实施企业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退休职工一次性奖励制度,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并发症人员特别扶助制度,逐步扩大计生奖励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加强计生优惠政策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公共利益分配等公共经济社会政策的无缝衔接,使独生子女家庭享受的待遇高于其他家庭一定比例。积极开展生育关怀“亲情牵手”零距离服务行动,健全完善以人口计生公益金制度为重点的计划生育困难群众社会救助长效机制,让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强化均等服务。大力推进社区流动人口计生格化服务管理,逐步实现全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全程、动态、有序服务管理。积极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来丰人员提供及时的、人性化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服务。进一步拓展“一证三合同五服务”模式,不断丰富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内涵,全面落实流动人口基本公共项目免费服务,落实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各种假期和福利,兑现流动人口独生子女父母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并对困难家庭提供救助。同时,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技能培训、子女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体育、法律援助、公共福利等其他各项基本公共服务。依托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强化双向管理和区域协作,建立流动人口便携式信息平台,创新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方式,确保流动人口信息入库率 99% 以上。

二是项目带动,促工作转型。

大力实施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工程。不断巩固我市综合治理出生人

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工作成效,健全完善宣传教育、利益导向、全程服务、规范管理、严查“两非”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孕情监测和孕期服务,建立出生人口实名登记、部门间信息会商制度及出生性别、引产登记报告和分析评估制度。定期开展计生、卫生、药监、监察、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对超范围施行流引产手术、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行为不间断地严厉打击。大力开展“关爱女孩”行动, 以实施“关爱贫困女大学生”制度为重点,积极制定并落实有利于女孩及女孩家庭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女孩及女孩家庭地位的提高, 确保出生人口性别比始终保持在正常值范围内。大力实施出生人口素质提升工程。紧紧围绕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大力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积极为全市新婚待孕夫妇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风险评估和咨询指导等服务,识别和评估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遗传、环境、心

理和行为等方面的风险因素。同时,认真落实高危人群指导、孕前实验室筛查和均衡营养等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措施。2016年,确保实现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全覆盖,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大力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成立早教专业机构,打造早教示范基地,广泛开展科学育儿咨询、亲子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免费服务。2016年,力争达到各镇都建有1个科学育儿示范基地,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早教服务体系,确保每个孩子都享有良好的早教服务。大力实施人口老龄化应对工程。主动服务老年人群,和民政等部门一道,广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认真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对因患大病、重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老年人予以优先救助,确保农村老年人口也享有可靠的养老保障。积极推广市区浦江名苑“夕阳之家”的经验和做法,新建一批养老示范服务阵地,加快建立

以家庭照顾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新型养老模式,积极开展集中托养、日常照料、家政服务、文体娱乐、医疗康复、法律援助等养老服务,尽力满足老年人在卫生保健、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

三是创新驱动,促改革深化。

积极打造人口文化新品牌。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宣传、文化、教育等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人口文化建设,创作人口文化精品、培养人口文化人才、展示人口文化成果、加强人口文化研究。进一步做精做美人口文化宣传阵地,全市各镇实现人口文化园全覆盖,并充分体现规模性、长效性、观赏性、知识性、地方性品牌特色。围绕育龄群众求富、求知、求美、求乐、求健康、求和谐的文化需求,广泛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群众的人口文化活动。积极开展省级人口文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到 2016年底全市所有的镇、村达到人口文化“六有”先

进镇、村标准。即:有人口文化园,有人口文化书屋,有人口文化宣传栏,有融传播人口文化、健身、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阵地,有帮扶计生困难家庭的致富项目,有创建人口家庭文化的活动载体,进一步扩大我市人口文化建设的影响力。积极打造“金人工程”新品牌。在全面实现市、镇、村三级人口计生信息化络终端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深化信息系统应用,加强人口服务管理、育龄妇女服务管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奖励扶助等应用系统“三级联”。开发便民服务系统,建成集咨询、倡导、告知、预约、随访、投诉、提醒、调查于一体的便民为民的综合信息平台。进一步健全完善与劳动、公安、卫生、民政、教育、统计等部门人口信息经常性共享机制,逐步建立包含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内容的全市性人口信息数据库,建立健全人口信息定期公报和人口安全预警预报制度。积极打造家庭发展新品牌。聚焦家庭发展,积极推进家庭

计划指导,探索形成具有先进理念和大丰特色的家庭计划指导模式。以家庭成员为服务对象,大力推进以孕前优生促进、儿童早期发展、青春健康援助、避孕节育服务、生殖健康筛查、不孕不育防治、老年健康保健、家庭营养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保健服务。积极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进一步拓展“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深化和拓展“五大幸福促进”工程、“六进农家”活动以及“四促”行动的内涵,培育更多的计划生育新农村以及富裕文明、身心健康、优生优育、权益保障、民主和谐的新家庭,着力提高家庭成员综合素质,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发表99

第三篇:以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支部:

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保民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努力克服不利因素,推动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习总书记还指出,我们这么大个国家、这么多人口,仍然要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确,尽管35年来我们取得了“当惊世界殊”的巨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发展中大国,调结构、促改革、保民生,维护社会稳定,都离不开稳增长这个前提。因此,我们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关键是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恰恰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我们面临的挑战是突出的。这种挑战,一方面体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着发展观的偏差,把GDp数字这个衡量发展的指标之一当成了发展的全部,有的地方为了GDp“好看”不惜竭泽而渔,有的地方甚至通过注水把GDp“泡大”。另一方面,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的制约依然突出,质量与速度的背离依然突出。而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我们大多数行业仍处于供应链的低端,自主创新的能力仍很薄弱。这些都表明,延续既有发展方式,经济发展受到的制约将越来越大,发展也越来越不可持续。问题的复杂性、严重性还在于,发展观的偏差,必然助长对既有发展方式的依赖,而一些既有发展方式由于缺乏内生活力与动力,反过来又会强化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方式。偏差的发展观与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的交互作用,知错而不鉴,知不可持续却饮鸩止渴,正是结构难调、方式难转的重要原因。

正因为如此,十八大闭幕不久的2012年11月30日,总书记就强调经济工作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增长。这次在湖南调研时,总书记再次强调要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生产总值,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要求,必须双管齐下:一要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发展观与政绩观来一场彻底纠偏,把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牢牢确立“质量、效益、可持续”意识,从理念上“排水”;二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在行动上“挤水”,拒绝不可持续的“泡沫”。

事实上,转方式已越来越紧迫。近段时间各地屡爆的雾霾天气,揪起了许多干部群众的心。虽然产生雾霾的原因比较复杂,但高能耗、高污染显然是一个主因。比如,在京津冀这个面积占不到全国1/20的区域,却密布着超过全国一半的炼铁高炉,这直接导致钢铁行业给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造成的污染将比其他地区更严重,防治难度更大。为此,京津冀三地已经着手联防联控。

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后面,折射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紧迫性。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3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我们付出的代价也很大。据测算,目前我国的人均能耗达2.6吨标准煤/年,已经赶上了世界平均水平,但我国每年能源消耗总量的1/5,用来制造发达国家不再生产的高耗能产品。经济全球化使我们受到了益处,也加大了我们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困难。粗放的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转不可的时候,转方式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防止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论英雄。转方式、调结构是我们发展历程必须迈过的坎,要转要调就要把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否则资源、资金、市场等各种关系都绷得很紧,就转不过来、调不过来。

转方式无它途,唯有坚定不移靠改革。习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现在,我国进一步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解决这些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事实表明,体制机制不合理是制约转方式的最大障碍,转方式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把抓改革、促转变、谋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激活全社会的经济细胞,以市场配置资源和要素取代行政管制,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

创新的动力活力,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思科CEO钱伯斯有一句名言:在互联网经济下,大公司不一定打败小公司,但是快的一定会打败慢的。这就是“快鱼吃慢鱼”的原理。快就快在创新有招,慢就慢在创新乏术。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唯有创新,才能抓住机遇。创新,要从全面深化改革找动力,要向体制机制要活力。只有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上不断实现新突破,才能抢占国际市场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

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央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要求,要靠改革来突破,要靠开放来带动。以体制创新形成倒逼机制,在改革开放和创新探索中创造新的经验。改革和开放是推动发展的两个轮子,只有一起转动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当前,我们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尤其要注意研究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借鉴他人之短长,避免重走人家的歪路,付出不必要的学费。诞生只有一个月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采用发达国家通行的“负面清单”管理和审批流程精简,其它地方8个月才能完成的项目审批,在自贸区只需4天;散落在各部门的外资领域审批规章多达17万项,而自贸区精简到了190条。

习总书记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现在,我们已进入转方式的关键期、发展的转型期和改革的深水区,推进改革开放的矛盾多、难度大,但空间和潜力同样巨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中国不可逆转的伟大历史进程,是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从体制机制上祛沉疴启新路,一个“智者得立其功,勇者得行其志”的创新创造大潮将喷涌奔流。我们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幸运的亲历者,更要做全面深化改革的积极参与者、智勇兼备的实践者,奋发有为,努力实现我国经济的新跨越,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年7月5日

第四篇:《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心得体会

《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心得体会

3月30日下午,我参加了县委中心组第37次(扩大)理论学习会,会议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黄卫平教授,为全县领导干部作《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专题讲座。黄教授运用大量理论成果和生动事实,就如何认识和理解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读,为大家作了一场内容丰富、生动精彩的报告。通过学习,让我收获颇丰,下面简单谈几点学习心得:

一、认识经济新常态,把握经济主旋律

“供给侧”一词全新提法最早来自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重点部署,将其表述为“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工作主旋律。

二、面对经济新问题,提出发展新要求

黄教授通过引用习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论述以及分析国内外经济现象,深度剖析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大矛盾和五大陷阱,三大矛盾:

1、高速度发展与不可持续;

2、模式转换与结构调整近20年的结果;

3、生活水平提高与大众满意度。五大陷阱:

1、中等收入陷阱;

2、修昔底德陷阱;

3、塔西佗陷阱;

4、党大法大陷阱;

5、福利陷阱。指出完成“十三五”规划,我们当前经济发展的思路不能再单纯依靠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而是需要技术创新驱动。我认为这正契合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的首要理念“创新发展”。

我们要改革从前经济发展靠多招商、多办厂、多生产的政策,我们要在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更要注重企业项目创新和技术提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成为发展第一动力”,这日益成为社会各方的共识。结合当前鼓励“返乡创业”的政策,我们在外出招商中眼光不仅盯在老板身上,还将盯着优秀大学生、技术专家等知识性人才,给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鼓励他们回来帮助家乡发展。

三、科技提供新动力、科学发展奔小康

黄教授结合习总书记2015年12月18日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分析当前经济形势要求我们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使我们的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我们一直都在说经济转型升级,但确实没什么具体的思路。听了黄教授所分析的,我对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有了更清楚、更直接的认识。在整个“十三五”时期,我们要着力推动科技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真正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而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保持中高速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第五篇:教育综合改革与特色发展

南庄小学教育综合改革与特色发展

2015年3月

我校是是所农村六年制完全小学,创建于1958年。我校在上级主管教语育部门领导,以及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宫和学区具体指导下,我校认真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遵循质量强校,和谐理校的发展思路,确立了以教师发展为保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向管理要效益,靠管理促发展,教育教学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学校的综合办学效益不断增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基本情况:

南庄小学现有学生57名(学前班10名),分为六个教学班。现有教师8人(含支教1名),小高职称5人,小一职称3人。本科1人,大专文凭3人,中专文凭4人。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校风建设。开展了校风,教风学风的“三风”整顿,以改变学校因循守旧,工作邋遢,人浮于事,不思进取的工作局面。教师工作积极认真,学生学习踏实刻苦。良好的教风、学风已初步形成。

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以及习总书记系列讲话,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解决我校教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老师德思想觉悟提高了,工作热情更加提高。

2.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为确保学校顺利且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我校制定了课程理念学习制度,以集体与自学相结合为学习方式,每位老师做到学习有记录,并通过理论测试、论文撰写及课堂实践等形式作为检查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对于新课程理念,学校通过会议、网络等渠道进行宣传;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能够紧紧围绕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校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尽最大努力地体现教育理念。在新课程实施中,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符合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

我们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研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纲要》以及县教育局有关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解析,明确课程实施标准与要求,分析目前课程实施中我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定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

3.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学习意识。为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每年选派了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的新课程培训,全体教师全员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暑期培训,所有班主任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网上远程研修。学校建立了以教研组为单位的新课程教学交流制度,每周进行一次组内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大力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学校倡导儒雅之风,构建学习型校园,配备了教育图书,订购报刊杂志,让读书成为每位教师的

习惯。每位教师都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计划,确定研读书目,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后感,争做研究型、创新型教师。一新学年,学校将始终信守“给我一个孩子,还你一个才” 量的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德育教育为主线,愉快教育为手段的综合教学模式,刻意创新.三、全力以赴,抓好教研教改工作: 1.教研教改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课堂授课水平的关键。要求教师备写导学案,不断加强业务进修,多次派老师考察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先进教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我校选派业务精炼、责任心强、具有开拓意识的老师,曹旺民、张锐等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学校努力为课改教师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课改设施,积极探索,大胆尝试,进行教育教学研究,鼓励其他教师积极投身课改,提前介入,为以后课改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2.积极构建“自主合作”和谐高效课堂。规范师生教与学的行为,作为教师常规考核的基本内容和学生课堂的基本要求,采取级部检查与学校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格落实,从细节、从小事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良好习惯。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落实“三个必须”,即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课时间必须控制在20分钟左右、必须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必须有训练的时间。教学环节上要做到:教学对象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目标要发展整体素质,教学过程要生动活

泼,教学关系要民主互助合作,教学方法要启发内化转化,教学语言要生动精练,教学环境要和谐愉悦共鸣,由此达到了知识教学、方法点拨、能力训练、情操陶冶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立体的多功能的教学效应。

四、改革评价制度,实施多元评价: 随着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化,如果不改变评价制度,那么课程改革就是“带着镣铐跳舞”。因此学校打破“以分论教”,只注重结果的传统评价方式,建立以人为本,促进师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教师工作评价方案》,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和《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1.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编制教师成长档案,建立名师培养机制,实施了“教师学业积分方案”,把过程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让每位教师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内成为不同层次的名师。每个教师可能不是最出色的,但每位教师都是独特的。

3.改革学生评价制度,全面落实新课程评价观。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实行等级制,日常考试实行无分数评价。学校、班级不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严禁按学业成绩排列学生名次。考核知识与考核能力相结合,平常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笔

试与口试相结合,注重激励性、发展性评价,积极进行学生考试评价改革。

4.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的品德与公民素养、学习与实践能力、审美与表现能力、运动与健康状况等分类评价,每学期评选表彰“星级少年”。建立学生《学生成长记录档案》,突出过程评价意识。将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及时记录,体现评价的民主化、人性化和个性化,改变了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加强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

五、齐心协力,抓好安全全工作:

小学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因此,在体育课、课外活动、课间我们要求教师随时跟班,严禁学生越轨活动,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

交通安全是我校安全工作的重点。为做好交通安全工作,本期仍坚持“统一放学,统一护送,分段负责”的路队护送原则,力保交通叉口不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努力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生营养餐按时发放,保证每位学生,让学生吃上安全,放心的早餐。努力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确保在我校不发生大的流行疾病,加强校园及室内外卫生清扫。我校虽然在课程改革这片广阔的沃土上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教师老龄化严重,现

代化教育在滞后,今后我们还要加强学生实践教育的课程化管理,从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出发,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与专业技能,进一步探索新的模式和实践途径,把学校工作做得更有针对性,更有效。使我校教育教学方面再次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取得显著的实效。

下载深化综合改革与创新驱动推进高水平特色校区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化综合改革与创新驱动推进高水平特色校区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改革创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中央纪委五中全会上强调: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要以......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我院召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10+1”课题改革新思路汇报会 为全面落实和推动学院教育综合改革工作,2月28日上午,我院在学院会议......

    奋力推进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

    奋力推进军民融合创新驱动试验区建设 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推动绵阳科技城建成军民融合创新驱动......

    福建全力推进综合警务改革创新

    福建全力推进综合警务改革创新本报南平3月27日日电 记者杜勇报道:福建省公安厅今天在南平召开全省公安机关综合警务改革创新现场会。省厅要求,全省城市城区和县城城关公安派出......

    《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学习心得[大全五篇]

    《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学习心得 3月30日下午,在县委中心组(扩大)理论学习会上,有幸聆听了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卫平教授所作题为《创新驱动与供给侧改革》的专......

    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来源: 新华社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

    深化课程改革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育质量 强力推进

    深化课程改革 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育质量 强力推进“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永城市演集一中“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2010-04-12 16:45:0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深化认识 改革创新 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上水平

    深化认识 改革创新 扎实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上水平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是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有关精神的具体行动;是行业适应新形势,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