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审计厅业务综合考核实施办法
四川省审计厅文件
川审发„2010‟76号
四川省审计厅关于
印发对市(州)及扩权试点县审计机关 《审计业务综合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扩权试点县(市)审计局,厅机关各单位:
《四川省审计厅对市(州)审计局审计业务综合考核实施办法》和《四川省审计厅对扩权试点县审计局审计业务综合考核实施办法》已经厅长办公会议审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其中对各单位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综合考核细则由省厅计算机技术中心另行制定。以后年度考核内容如有调整,另行通知。请各市(州)审计局结合省厅的考核办法,安排部署好对所属县(市、区)的考核工作,促进审计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和审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一○年十月十九日
执行情况的复印件。
4.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作用得8分。审计成果促进当地党委、政府出台了体制机制制度性和政策规范性措施,或促使当地党委、政府对原有制度规章进行了废止、修订和完善,在加强宏观管理、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发展地方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每年不少于2件事例,得8分,少1件少计4分。以审计机关的建议、意见及党委政府出台的机制制度性和政策规范性文件为考核依据,与审计工作相关的证明性材料不足或效果不明显的一件少计1分。
5.审计工作成效明显,被当地党委、政府领导明确肯定和表扬达到10件以上的得5分。同项工作被重复批示表扬的按1件计算,不足10件的按实际比例和本项分值计算得分。报送的考核资料中,应当提供领导批示或相关资料的复印件。
(二)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分值25分)
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由厅法规处组织对市级审计机关审计业务质量及审计质量控制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当年所检查单位,均以抽查结果为考核计分依据,并按所得分折算后计算本项考核分值。
当年未经厅法规处进行审计质量检查的单位,以《四川省优秀审计项目评分标准》为考核依据,由法规处组织人员对所送审的优秀审计项目进行考评,按得分的25%进行折算后计算本项分值。
(三)审计综合管理和平常工作考核(分值35分)此项考核内容,各地只需在自查报告中一一对应进行自查,除有特定要求的事项外,不再另外报送纸质材料,省厅根据平常工作记录为考核依据。
1.计划管理工作考核(分值2分)。以《四川省审计计划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为标准进行考核。按时完整准确报送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编制备案表、调整表的得1分;按时完整准确报送季度审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进度表的得0.5分;按时完整准确报送年度项目计划执行综合报告的得0.5分。本项分值扣完为止。
2.统计管理工作考核(分值5分)。以《四川省审计项目统计管理工作考核办法》为标准进行考核。按时完整准确报送统计报表的得2分;按时完整准确报送统计台账的得0.5分;按时完整准确报送统计分析(每半年报送1次)的得0.5分;按时完整准确报送移送案件及其处理结果备案资料(移送处理书及有权机关处理结果资料,含扩权试点县在内的所属县)的得0.5分;认真复核所属县(含扩权试点县)审计统计报表的得1.5分。未达到要求的相应减少记分。
3.审计信息工作考核(分值6分)。以《四川省审计信息工作考核办法》的标准对各市州审计局审计信息的报送和采用情况进行综合考核,按照得分多少进行排名,以排名位次确定本项考核得分:得分列全省第一名的计6分,以后名次依次递减0.3分。
4.审计档案管理(2分)。以《审计机关审计档案工作准则》
政府办名义出台了加强审计工作类的规范性文件,1件加计0.5分;审计机关制定的规章制度(含规范性文件)被市级党委、政府和省审计厅等市厅级单位转发的1项加计0.5分;在审计业务管理、审计组织方式和方法创新上有明显成果的(提供有关证明性材料,由考核小组认定),1项加计0.3分。本项加分最高不超过3分。
(6)审计宣传工作成果加分。在省级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文章,新闻类每篇加计0.1分;理论研讨类(不少于1000字)每篇加计0.2分;在《中国审计》、《中国审计报》、《四川日报》发表稿件,新闻、图片类每篇加0.2分,理论研讨类每篇加0.3分,加分最高不超过4分。另外,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国家级重要刊物上发表稿件,每篇加计0.5分且不受加分限制。
(7)审计信息工作加分。经省厅转报的审计信息被省委、省政府和审计署信息刊物采用的,1件加计0.3分,被省部级领导表扬性批示的,1件另加计0.5分。
(8)审计科研成果加分。获得省部级社科联、学会、协会授予的论文成果奖的,1项加计0.8分;获得市厅级社科联、学会、协会授予的论文成果奖的,1项加计0.5分。有表彰等次的,一、二、三等奖分别按上述分值的100%、80%、50%加分。年终考评时,需提供获奖文件或证书复印件。本项表彰奖励加分最高不超过3分。
(9)积极推行审计公告制度加分。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向社会公开(通过公开发行的报刊或广播、电视、互联网公告,下同),加计0.8分;积极探索单项审计结果公开的,每项加计0.3分。本项加分最高不超过3分。
(10)其他特定事项加分。除全省统一布置的审计事项外,在完成省厅临时交办的审计事项中取得明显成果的,以及抽调人员参与省厅审计项目或综合性工作的,由省厅相关部门提出加分建议,由厅考核小组认定给予适当加分。本项加分最高不超过2分。
2.扣分事项及标准(扣分最多不超过10分):
(1)不如实向上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情况,隐瞒审计所发现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每出现1项扣1分。
(2)发生行政复议或被审计单位提请政府裁决后,改变审计决定的,每出现1次扣2分。
(3)所作出的审计决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被上级审计机关责成其变更或撤销,或被上级审计机关直接变更或撤销的,每出现1次扣1分;被上级审计机关责成其变更或撤销而未予变更或撤销的,每出现1次扣1.5分。
(4)本局一般工作人员因工作失察失职,被地方党委、政府通报批评或被追究责任的,每出现1起扣1分。
(5)本局一般工作人员(含中层干部)因违法违纪被追究刑事责任或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每1起扣2分;违反审计人员“八不准”纪律规定并被追究责任的,每1起扣1分。
(6)上报的统计数据、审计信息等资料严重失真,但尚未造
四川省审计厅
对扩权试点县审计局审计业务
综合考核实施办法
为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全省审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和《四川省审计厅关于加强扩权试点县审计监督管理的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本着节省考核成本、有利于发挥省市两级综合管理作用的基本思路,现制定对扩权试点县(市,以下统称扩权县)审计局审计业务综合考核实施办法。
一、考核原则
本着“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的法定原则及审计署有关审计质量控制与检查的要求,对扩权县审计业务综合考核工作坚持“围绕总体目标、突出年内重点、实行统分结合、注重实际效果”的总体原则,坚持突出扩权试点的特点和要求,坚持以注重实际效果为基本导向,坚持以确保重点审计项目全面完成和促进审计工作质量与水平全面提高为基本目标,由省市两级审计机关共同组织实施。
二、考核的组织实施
审计业务综合考核工作由厅分管绩效管理工作的副厅长负总责、厅总审计师协助,负责组织领导工作。考核日常工作由厅办
公室牵头,组织扩权县所在市审计局、厅法规处、人事处、内审监督指导处、省监察厅驻厅监察室、厅计算机技术中心及相关业务处(局)共同配合完成考核工作。考核具体实施办法采取省厅直接考核与委托市州考核、综合考核与专项考核、集中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分为两个步骤:
(一)省厅委托扩权县所在市审计局完成部分考核工作。每年12月15日前,各扩权县审计局按照本考核办法的考核内容向所在市审计机关报送自查报告及考核资料,市级审计机关按照本考核办法的评分标准进行考核。每年12月底以前,市级审计机关向省厅报告考核结果(附所有扩权县的分项考核详细得分),并根据得分顺序,按照其所在地扩权县数量的70%(四舍五入)推荐拟表彰单位。属于一票否决范围的,市级审计机关应在向省厅报送的推荐报告中写明原因。
(二)省厅直接综合考核。在市级审计机关所推荐的拟表彰名单的基础上,省厅根据具有直接综合管理职责的处室平常考核情况、相关业务处(局)布置的行业性审计工作考核情况、审计查处经济案件的成果、审计信息采用情况、计划及统计报送质量情况等内容进行评分(各扩权县不再向省厅报送考核资料,以省厅各相关部门日常记录为考核依据),最后按照得分顺序,取前30名作为年度综合考核先进单位予以通报。
三、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对扩权试点县审计工作考核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其中,市级
314
计条例》,加强对内审工作监督指导的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按权数折算计入考核得分。
5.人事教育工作考核(分值4分)。根据省厅教育培训规划完成情况、人事资料报送情况、学历与职称达标情况等方面内容,进行定性、定量考核,按权数折算计入考核得分。
6.纪检监察工作考核(分值4分)。根据各地廉政建设组织实施及其效果情况、当年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按权数折算计入考核得分。
(三)加扣分及一票否决事项
根据下列加分、扣分事项据实量分;属一票否决事项的,取消其当年推荐先进和评选先进单位资格。
1.加分事项及标准(加分最高不超过20分):
(1)表彰奖励加分。表彰奖励系指集体、个人被表彰或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获省部级及其以上表彰的先进集体,1项加计2分(荣获省级精神文明单位的照此计分);获四好领导班子或创四好先进集体,加计1分;获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表彰的先进集体,1项加计0.6分;获当地党委办和政府办表彰的先进集体,1项加计0.4分;有表彰等次的,一、二、三等奖分别按上述分值的100%、80%、50%加分。获得表彰的先进个人,按上列档次的50%加分。年终考评时,需提供获奖文件或证书复印件。本项表彰奖励加分最高不超过5分。
(2)优秀审计项目加分。审计署评定的优秀审计项目,1个
加计1.5分,表彰项目1个加计0.8分;省厅评定的优秀审计项目,1个加计0.8分,表彰项目1个加计0.5分。
(3)审计信息化建设成果加分。审计署评定的优秀AO应用实例和优秀计算机审计方法,1个加计1分;获得审计署AO实例应用奖的,1个加计0.5分;入选审计署计算机审计方法数据库的,1个加计0.3分;本单位职工年内通过审计机关计算机中级考试的,1人加计0.2分;在计算机审计中自行开发有关审计软件模块,经认定效果明显的,一项加0.2分。本项加分最高不超过3分。
(4)审计创新成果加分。审计工作成效明显,受到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重视,以当地党委、政府或党委办、政府办名义出台了加强审计工作类的规范性文件,1件加计0.5分;审计机关制定的规章制度(含规范性文件)被市级党委、政府和省审计厅等市厅级单位转发的1项加计0.5分;在审计业务管理、审计组织方式和方法创新上有明显成果的(提供有关证明性材料,由市局考核小组认定),1项加计0.3分。本项加分最高不超过3分。
(5)审计宣传工作成果加分。在省级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文章,新闻类每篇加计0.1分;理论研讨类(不少于1000字)每篇加计0.2分;在《中国审计》、《中国审计报》、《四川日报》发表稿件,新闻、图片类每篇加0.2分,理论研讨类每篇加0.3分,加分最高不超过4分。另外,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国家级重要刊物上发表稿件,每篇加计0.5分且不受加分限制。
718
对相关市级审计机关推荐进入表彰候选名单的扩权试点县审计局,省厅对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实行综合考核。
1.行业审计成果综合考评(分值20分)。以省厅当年有组织全省行业性审计工作的相关业务处(局)的综合考评结果为计分依据,分“优、良、中、差”四个档次,分别计20分、18分、15分、12分,其中各行业审计考评中评为“优”等次的单位数不能超过1/3。各相关处(局)的每项考核得分进行加权平均后为该项考核内容的最后得分。
2.审计移送处理加分。以各地上报的统计报表、台账及相关资料为考核依据。审计移送司法、纪检监察和其他有权机关后,责任人被给予了刑事处罚和党纪、政纪处理(以处理结果文件的复印件为依据),每1个有查处结果的移送处理事项加计1.5分;如系重大的窝案、串案,查处人员达到2人及其以上,或查处科级及其以上干部1人及以上,并受到刑事处罚或党纪、政纪处分的,1件直接加计2分。
3.审计计划管理工作考核(分值6分)。以相关职能处室对各县该项工作的综合考评结果为计分依据,分三个计分层次,每层次的单位数各占1/3,分别计6分、4分、2分。
4.审计信息工作考核(分值12分)。根据《四川省审计信息工作考核办法》的标准对各扩权试点县审计信息得分情况进行排名,以得分排名确定本项考核得分:得分列全省第一名的得12分,以后名次依次递减0.3分。
5.审计信息化建设(分值12分)。由相关职能处室根据《对扩权县审计局审计信息化工作目标考核办法》进行百分制量分,按权数折算计入考核得分。
6.其他扣分事项。依照审计法规定应当抄送省厅的审计报告、综合报告、工作报告而未予抄送的,每发生1项扣0.5分;对省厅布置的督办及领导交办事项不及时办理或推诿不办的,每发生1次扣0.5分;未及时报送省厅催报的各类综合性材料,每发生1次扣0.3分;上报公文不符合规定,出现重大失误的,每发生1次扣0.2分。本扣分事项,以省厅办公室记录及征求厅领导和相关处(室、局)意见为考核依据。
122-
第二篇:江苏省审计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
江苏省审计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
第一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审计署关于印发《审计组廉政责任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和《江苏省审计厅机关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责任制度》,结合我厅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系列指示和要求。
第三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坚持与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相结合,坚持与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坚持与完成审计目标任务相结合,坚持与各级领导干部改造世界观相结合。
第四条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做到责权分明,奖惩严明;立足教育,着眼防范;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第二章责任划分
第五条厅党组统一领导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党组书记、厅长对全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对副厅长、党组成员的廉洁自律负领导责任;副厅长、党组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对分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廉洁自律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六条各处室(含机关党委、纪检组,下同)主要负责人对本处室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并对本处室的副职领导和其他干部、职工廉洁从政情况负直接领导责任。处室副职领导干部要协助本处主要负责人管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第七条处室正职领导干部空缺或病事假、外出期间,由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对第六条事项负直接领导责任。
第八条审计组长对审计组在审计期间的廉政工作负领导责任。
第九条厅内各处室设兼职廉政监察员,依据职责开展工作,积极协助本处室领导抓好本实施办法的贯彻落实,同时向本处室领导和厅监察室负责。
第三章 责任内容
第十条厅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承担以下领导责任: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省纪委及审计署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分析研究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状况,研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完善审计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制定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措施;
(三)组织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法规,进行党性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
(四)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党风廉政法规制度,结合实际,制定厅机关具体廉政制度规定,并组织实施;
(五)履行监督职责,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副处以上领导廉洁从政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六)严格按照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七)教育管理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防止发生违法违纪问题;
(八)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研究提出加强审计系统行风建设的具体意见和要求;
(九)领导、组织并支持厅纪检监察部门履行职责,及时解决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十)党组每半年研究一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听取专题汇报,分析形势,研究措施,明确要求。第十一条设立厅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厅长任组长,副厅长、机关党委书记和党组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办公室、人教处、监察室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纪检组长根据厅党组分工负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日常领导工作,落实党组的重要决定和决议,及时协调有关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纪检组、监察室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落实领导小组议定的有关事项。第十二条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在党风廉政建设中承担以下领导责任:
(一)贯彻落实中央、省及厅党组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分析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状况,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文件,抓好本处室的党风廉政教育;
(三)贯彻执行上级下发的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结合本处室实际,制定具体措施,督促落实;
(四)履行监督职能,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和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每半年向主管厅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报告有关工作情况,及时报告本处室出现的重要问题,并
根据主管厅领导及纪检监察部门的要求进行调查处理,或配合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处理;
(六)负责或受主管厅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委托,同本处室的干部进行廉政谈话,并及时汇报廉政谈话情况;
(七)具体指导本处室兼职廉政监察员的工作,充分发挥其作用。
第十三条审计组长在廉政工作中承担以下具体责任:
(一)督促经办人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时,将《审计工作纪律监督卡》一起发送;
(二)进点前,有针对性地进行廉政教育,增强审计人员的廉政意识,并指定一名审计组兼职廉政监察员,明确职责、要求;
(三)进驻后,向被审计单位宣传廉政规定,取得支持和配合,并按廉政规定认真执行;
(四)出点前,检查审计组执行审计纪律情况,主动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并提请被审计单位在审计结束一周内填写好《审计工作纪律监督卡》寄回厅监察室;
(五)回机关,小结廉政工作情况,并如实填写《审计组执行廉政纪律情况反映表》,向处领导和监察室汇报。
第四章部门工作分工
第十四条按照部门各负其责的要求,厅机关相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职责,分别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审计人员廉洁从审秉公执法、纠风及抓源头综合治理等工作,承担工作责任。
(一)办公室负责控制新建、装修办公楼,控制会议、整顿会风,控制庆典和检查评比活动,执行通讯工具及话费管理规定,严格控制机关经费开支,制定和执行机关公务接待制度、住房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车辆管理制度,负责厅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审计过渡专户管理、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等工作。
(二)人事教育处负责机关思想作风建设,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受理领导干部申报收入及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等工作,建立和执行厅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工作人员因公出国(境)管理办法,严格审批出国(境)团组和人员。
(三)机关党委负责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风廉政教育,礼品登记与上交管理,会同纪检组、人教处
负责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工作。
(四)纪检组、监察室负责落实中央、省和厅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规定,研究提出厅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制定完善厅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规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调查研究,监督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及时总结重要阶段性工作并向党组报告,组织调查厅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等工作。根据对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调查结果,需要给予党纪处分的,交机关党委按规定的程序报批;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交人教处研究提出建议,提交厅长会议讨论决定。
第十五条各业务处室负责落实《审计组廉政责任的若干规定》,重点抓好审计组的廉政工作,使审计人员切实做到“廉洁从审,秉公执法”。
第十六条上级领导机关和有关主管部门如有新的规定和工作任务,厅党组将按厅内各处室职责分工及时明确责任单位。
第五章责任考核
第十七条厅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对各处室领导干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必要时也可以组织专门考核。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列入厅工作总结。
第十八条人教处结合每年的公务员考核,对处级非领导职务、审计组长及其以下人员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考核,必要时机关党委、监察室配合。考核情况报厅主管领导和厅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
第十九条参加述职的领导干部要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入述职报告。第二十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干部的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一条机关党委每年在安排民主生活会时,要将检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列为重要内容,并抓好检查工作。
第二十二条纪检组、监察室根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检查情况,建议党组对落实好的处室和
领导干部予以表彰,对落实不力的处室和领导干部提出批评处理意见,对发生严重违纪问题的处室,年终取消其评先进资格,并依据本办法第二十三条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三条领导干部违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本实施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组织处理或者党纪处分:
(一)对直接管辖范围内发生的明令禁止的不正之风不制止、不查处,对上级领导机关交办的党风廉政责任范围内的事项拒不办理,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隐瞒不报、压制不查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二)直接管辖范围内发生重大案件,致使国家、单位的资财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责令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辞职或者对其免职。
(三)授意、指使、强令下属人员违反财经法规,弄虚作假,隐匿审计查出问题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四)授意、指使、纵容下属人员阻挠干扰、对抗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对办案人员、检举控告人、证明人打击报复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严重警告或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五)对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严重违法违纪知情不管的,责令其辞职或者对其免职;包庇、纵容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
(六)违反有关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负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警告、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提拔任用有明显违法违纪行为人员的,给予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其他违反本实施办法第十、十二、十三条的行为,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责令作出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者党纪处分。
具有上述情形之一,需要追究政纪责任的,比照所给予的党纪处分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四条实施责任追究,要实事求是,分清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实施办法适用于厅机关。厅直属单位参照执行。
第二十六条本实施办法由厅纪检组、监察室负责解释。本实施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审计项目质量考核实施办法
审计项目质量考评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工作,明确审计责任,保证审计质量,根据《审计法》、《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其他审计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审计机关依法实施审计项目时,依照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对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归集审计档案等过程实行质量控制,并依据本办法对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实行考核。
第三条审计机关实行审计项目质量责任评估和追究制度,依据有关审计法规评价项目质量,追究有关人员应该承担的质量责任。
第四条审计组在实施审计前,应当组织对被审计单位有关情况进行审前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制审计工作方案或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目标,结合重要性水平和风险评估,确定审计的目标、范围、内容、重点、步骤和方法。
重要的审计项目应对其内控制度和业务活动进行符合性测试或实质性测试。
审计组长对审计内容的适当性负责;审计机关分管领导对审计实施方案所确定的目标和方法负责。
第五条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地收集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审计证据。并且保证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分性和合法性。
审计人员应当对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确保审计 1
证据足以支持审计结论。
审计组长或分管领导应当监督和指导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证据工作,审核审计证据。发现审计证据不符合要求的,应当责成审计人员进一步取证。
审计组长或分管领导对重要事项未收集证据或审计证据不足以支持审计结论,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承担责任。
第六条审计人员应当真实完整地记录审计日记,据以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并附有审计证据。
审计组长对审计工作底稿记载的重要事项进行复核,提出复核意见,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审计组长或分管领导对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负责;对未执行审计实施方案导致重大问题未被发现,或者发现问题隐瞒不报,或者查出的问题严重失实承担责任。
第七条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或补充查证)后,应当按规定提出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在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后,代拟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连同代拟的审计决定书、被审计单位对报告的意见以及其他材料报法制机构复核。
分管领导或审计业务会议组织对审计报告的审定,并按规定对审计报告及相关文书进行送达或公告。
审计组长或分管领导对其提出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对重大问题不予反映或反映失实承担责任。
法制工作机构对复核意见的恰当性负责,对定性不准、用法不当、处罚不妥等问题承担责任。
审计机关主要领导对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负责。
第八条审计组应当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归纳、整理、建立审计档案。
审计组(立卷责任人)及时收集、归并立项类文件材料、证明类文件材料、结论性文件材料及备查类文件材料。
审计组长对归档立卷工作进行验收并签署意见,对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负责。
第九条审计机关设立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委员会,负责评估和追究审计项目质量责任。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法制工作机构。
第十条每年的年末组织审计项目质量评估,结合上级机关要求评选出优秀审计项目,并对参审人员给予奖励。
第十一条审计质量评估由法制机构牵头,首先结合日常记录,提出参评项目的评估意见,然后由质量检查委员会依照项目档案资料和有关质量控制办法的规定,对各个参评项目予以评估,并出具评估意见。
第十二条对违反审计法规,国家审计准则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定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质量责任,并处取消评先、评优、晋级、晋职的资格。
第四篇:四川省审计厅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四川省审计厅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资金项目阶段性跟踪审计情况公告
二○○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今年以来,四川省审计厅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审计署的总体部署,组织全省审计机关2292名审计人员、785个审计组,分阶段对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筹集、分配、管理、使用情况和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截至2009年7月31日,各级审计机关已跟踪审计恢复重建项目1411个,审计项目总投资270.77亿元(主要为政府投资项目,对社会捐赠资金、港澳特区政府援建资金等特殊资金将另行专项审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规定,现将阶段性跟踪审计情况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资金计划情况。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包干总数和分类控制数的通知》下达我省中央财政“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包干总数2203.43亿元(2008年498.93亿元,2009年897.35亿元,2010年807.15亿元),全省各级政府计划安排灾后恢复重建资金41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筹集安排270亿元(2008年已下达93.86亿元,2009年—2010年176.14亿元)。
(二)财政资金到位情况。截至2009年7月31日,全省已到位财政灾后恢复重建资金1257.88亿元。其中:
1.中央补助资金1043.14亿元; 2.省、市、县地方财政214.74亿元。
(三)项目进展情况。
根据省发改委提供的资料反映,全省纳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计划》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计划32728个,计划项目总投资8858.39亿元。截至2009年7月31日,已累计开工23102个,占项目计划总数的70.59%,其中学校3120个、医院1651个、城市住房重建20.73万套、农村住房重建126.29万户;已完工项目14759个,占已开工项目的63.89%,其中学校613个、医院257个、城市住房重建5.35万套、农村住房重建117.9万户;已开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4249.43亿元,占计划投资总额的47.97%。
二、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性审计总体评价
审计结果表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执行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坚持城乡住房等民生项目优先、学校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项目优先、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优先的原则,全面推进恢复重建工作。各责任主体部门认真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积极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努力提高工作效能,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各单位资金管理使用上的“高压线”意识较强,对重建资金拨付使用实行同步检查、同步审计、全过程动态监督。目前,全省恢复重建资金管理使用和项目建设总体情况良好,审计尚未发现大的违法违纪问题。但是,由于灾后恢复重建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集中、资金量大且情况错综复杂,审计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和规范的问题。这些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审计机关所提出的1448条审计建议,目前已采纳并整改1231条,其余正在落实之中,审计机关将继续跟踪,督促整改到位。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形成原因及目前整改情况
(一)资金筹集、分配、管理和使用方面。
1.少数地方未严格执行 “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的管理规定。经抽查,盐亭、旌阳、旺苍、苍溪、安县、南江、巴州、大竹8个县共计7.29亿元恢复重建资金未纳入专户管理,一些单位对恢复重建资金使用未实行专账核算,个别地方恢复重建资金利息收入未纳入专户管理,个别金融机构未及时计付恢复重建资金存款利息。
2.个别地方恢复重建资金使用不合规。仪陇县有3个镇分别存在截留农房维修加固资金10万元拟安排用于修建敬老院、将农房补助资金3万元转作村级工作经费、在向农户发放补助金时抵扣村道公路集资款的违规行为;达州市通川区磐石敬老院挪用14.53万元农房重建补助资金支付历年工程欠款。
3.大量恢复重建资金沉淀在中间环节,增大了管理难度和风险。审计抽查发现,有9个县共计28.43亿元资金从财政专户拨出后沉淀在主管部门、乡镇和其他单位等账户,不利于资金的严格监管。
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地方对“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专户设立及其运行要求的理解出现偏差;二是由于一些地方项目推进速度较慢,加之工程款必须按进度拨付,致使大量建设资金沉淀在中间环节;三是灾后重建项目多、任务重,少数地方对弥补管理上的一些缺陷抓得不够及时。
审计机关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已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出了整改建议,各地采取积极措施进行了认真整改。对未纳入专户管理的恢复重建资金和利息收入已纳入了专户管理,对挤占挪用的资金已归还原渠道;各地进一步优化了资金下达流程和拨付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制度;对重建资金的支出管理,实行资金拨付同步检查和不定期巡查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资金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项目建设管理方面。
1.一些项目招投标及合同管理不严格。有的项目未严格进行公开招投标,个别工程项目不正常低价中标,一些项目合同签订不符合有关规定,合同关键内容缺失。仁寿县一些建设项目中标价低于财政评审控制价20%以上,少数项目低于30%以上,投标单位为了达到中标目的,标书中主要建材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石棉县人民医院外科大楼项目地勘合同中,对地勘单位如勘察不准确应承担的责任等规定不完整;南江县购臵教育仪器设备462.85万元,所签采购合同中未规定相关验收要求和违约追偿责任,导致供货方不严格履行合同,所提供的计算机配臵及技术参数不符合合同规定要求。
2.部分项目建设管理不够到位。抽查汉源县桂贤乡松林小学项目,发现施工单位不按图纸施工,虚报冒领工程进度款;跟踪审计九寨沟县南坪中学等三个项目,发现施工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出设计变更工程价款报告,不利于业主单位控制工程造价;在其他地方抽查项目还发现,存在一个监理人员监理多个工程项目、未压证施工、监理人员无资质等情况。
3.上报重建项目进度和完成投资额不够准确。一些地方将财政拨出项目资金额作为已完成投资额上报,将已批准立项的项目作为已开工项目上报,影响了开工项目及投资完成情况上报数据的准确性。经抽查,有6个县多报恢复重建项目完成投资额3.51亿元。
4.项目设计变更未按规定报批,部分项目未按工程进度拨付款项。名山县有3所中学的学生宿舍楼工程,设计单位未执行 “学生宿舍楼为全框架结构”的立项批复,擅自在设计中将“全框架结构”更改为“砖混结构”;梓潼县建设局共收到县财政拨入专项建设基金2296万元,用于7个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现已完工5个,但至审计时给项目实施单位只拨付了工程款15.53万元,仅占拨入资金的0.68%。
5.部分项目概(预)算编制不准确,工程结算不实。崇州市通过对159个恢复重建项目开展概(预)算和结算审计,核减工程概算2.28亿元,核减建筑设备投资420.48万元;眉山市审计灾后恢复重建项目37个,审减投资额1371.26万元。
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地方灾后重建实施规划的项目细化不及时,并联审批制度执行不够到位、效果不够理想,导致项目前期工作时间较长,部分项目推进速度仍然较慢;二是灾区具体承担勘察、设计、环评、监理、预算评审等业务的力量严重不足,政府职能部门相关专业人员缺乏,直接影响了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响了对工程建设质量和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严格监督检查;三是部分建设主管和业主单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对项目建设监管不力,对招投标管理不严格,对合同把关不严,对相关统计报表口径不统一,随意性较大。
目前,各地对上述问题认真进行了整改。针对建设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各地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及时制定了严格工程质量管理、严防违规操作、确保项目质量的措施;对工程监理不到位、不按设计图纸施工、虚报冒领工程进度款等问题严格按规定进行了处理、处罚,如汉源县、仪陇县等地对违规施工单位给予了停工整改、停止投标资格、处以罚款等处理;对政府采购不规范行为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追究责任,如南江县政府根据审计建议,对采购电脑不符合质量要求问题已责成有关部门暂停支付采购货款,并追究了相关人员责任;针对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完成投资额不准确问题,一些地方强化了基础工作,规范了项目和资金的统计口径,如广元市专门成立灾后重建项目统计组,加强了项目进度和资金拨付情况的统计管理;为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各地按照“程序不减、周期缩短”的原则,切实优化“并联审批”制度,在严格规范项目申报、审批、招投标程序的同时,采取明确阶段目标和时间要求、落实倒排工期等措施,项目建设进度明显加快;针对设计变更未经报批的问题,各地积极完善项目变更手续,规范项目变更程序,如石棉县制定了恢复重建项目变更审批管理办法;针对部分项目概算编制不准确和结算不实的问题,各地出台了恢复重建项目投资建设管理办法,规定项目未经审计,不得办理工程结算,不得支付全部工程款项等。
(三)项目规划及计划管理方面。
1.重复编报项目投资计划。射洪县将城乡敬老院恢复重建工程1.29亿元列入“公共服务”项目上报,同时又在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工程计划中重复上报。
2.恢复重建新占土地未按规定上报审批。天全县妇幼保健站项目规划面积2800平方米,实际为异地新建3021.96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并即将开工,但至审计时仍未办理土地征用手续。
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编报规划时间仓促,上报项目时实际情况未摸清,承办部门把关不严,以及一些地方为争取项目到位,采取多头、多渠道上报等原因所致;二是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未到位,部分地方无力支付土地征用的报批费用,影响了土地征用的及时上报审批。针对上列问题,各地都采纳审计建议,认真进行了整改。目前,省发改委等部门及各地都加强了项目调整工作,尤其是省政府召开全省灾后重建规划项目、基金调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后,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目标,及时调整规划,科学制定计划,促进规划的全面实施。涉及恢复重建新占土地事项,各地都抓紧了上报、办理土地征用手续的工作。
四、审计建议
(一)认真落实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加快全省灾后重建规划项目、基金的调整,促进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与实际需求的尽快、有效对接。同时,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工作流程,尽可能缩短项目前期工作周期,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为确保“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实现奠定扎实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要加大对灾区技术支持的力度,切实帮助灾区解决承担勘察、设计、环评、监理等任务的力量严重不足、相关专业人员紧缺的困难,加大对招投标和工程质量监管的力度,防止出现超规模超标准、设计变更多、与实际需求差异大等问题,切实保障各类重建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进一步优化资金下达流程和拨付方式,减少资金流转的中间环节,加强各项支出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确保项目资金的安全运行和专款专用。同时,要抓紧对应急抢险、农房维修加固等专项资金结余的及时清理结算,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切实加强对社会中介和有偿服务机构的监管,促进提高服务质量。各级政府及其有关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参与灾后重建的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防止其超能力多头承揽业务行为,促进中介机构保证执业质量。
(五)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政策,规范政府采购程序,杜绝暗箱操作行为,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提高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率。
第五篇:安徽省审计厅
安徽省审计厅
皖审科“2009”24号
关于2009审计科研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市审计局,各审计学会,省经济责任审计局,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及时总结、提炼审计实践经验,进一步增强审计理论研究对审计创新和审计转型的指导、服务作用,根据我省审计工作实际,结合中国审计学会、审计署科研所2009重点研究课题安排,经研究,现将2009全省审计科研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开展审计工作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研究
2009年是‚审计创新年‛,安徽审计在创新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是各级审计机关必须面对的课题。各市审计机关应围绕审计转型、审计创新中的总体及某个侧面(工作思路、方法、经验)开展研究,系统总结审计转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和展望安徽审计发展的趋势,为加速安徽崛起提供审计支持。该项研究由省审 —1—
计科研所、合肥市审计局牵头,完成时间为10月底。
二、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研究
加强专项审计调查是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和提高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省审计厅要求2010年除审计署和省政府交办任务外,省厅自定项目以专项审计调查和绩效审计为主。审计调查在目的、范围、程序、评价、报告等方面有别于项目审计,因此,要把专项审计调查作为一个独立的审计方式进行研究,充分发挥专项审计调查在问责、问效中的建设性作用,为领导决策服务。各市审计局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某一专题进行研究,其中合肥、芜湖、淮南、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市审计局为重点研究单位,完成时间为9月底。
三、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转型研究
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2009年全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规定了政府、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六个方面的内容,以尽快实现经济责任审计从‚财务型‛为主向‚绩效型‛为主的转变。各市审计局要选择2009年实施的一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总结和研究的重点是:不同类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的把握、审计评价和责任界定、审计整改和结果利用。请各市审计局于2009年10月底以前提供总结和研究成果,争取于2009年底结集出版,以指导全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践。该课题由省审计科研所和省经济责任审 —2—
计局负责组织。
四、开展审计“免疫系统”论研究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国家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为了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各市审计机关应围绕发挥‚免疫系统‛功能这一主题,对‚免疫系统‛论提出的理论基础、历史背景及‚免疫系统‛论指导下的审计项目评价标准、功能作用发挥等开展研究。该课题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市审计局承担,芜湖市审计局为具体牵头单位,完成时间为9月底。
五、开展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该课题由省厅综合法规处和省审计科研所负责组织,各市审计局在去年分工研究的基础上,按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审计计划管理、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评估、审计分析性复核方法、内部控制测评方法、审计抽样方法、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事项评价、审计档案、审计项目质量责任划分及责任追究、审计信息化与审计质量、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质量控制等子课题,由原承担子课题研究任务的审计局确定执笔人,按照专著的要求进行充实完善。初稿完成时间为今年年底。
六、开展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情况调研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管好用好新增 —3—
中央投资,关系到保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政府公信力的重大考验。为积极发挥审计监督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建设性作用,服务领导决策,推动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各级审计机关应加强对我省新增中央投资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服务宏观决策角度提升审计监督层次,加速审计转型,服务安徽崛起。该项调研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完成时间今年年底。
七、积极参与中国审计学会、审计署审计科研所重点课题研究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2009重点研究课题为:1.公共治理视角下审计的职能作用研究;2.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途径和方式研究;3.新形势下国家审计为宏观调控服务研究;4.国家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研究;5.金融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预警和防范金融风险研究;6.金融监管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研究;7.国有企业绩效审计的难点及对策研究;8.资源审计研究;
9.我国联合国审计研究。中国审计学会2009招标课题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基本理论;2.绩效审计指南;3.审计文化建设;4.审计职业道德建设;5.当前金融审计领域若干重大问题。具体包括如下3个分别招标的子课题:(1)会计政策对央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2)扩大内需: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3)我国新型的金融监督体系框架。对以上所列课题,各市审计局可根据自己的力量,有选择地开展研究,研究成果由省审计科研所 —4—
和省审计学会秘书处负责推荐。
八、组织全省优秀审计科研论文评选活动
为提高审计人员参加审计科研的积极性,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利用,省审计厅将组织对近两年(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全省审计人员在全国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审计科研论文进行评优,请各市审计局做好推荐上报的准备工作。具体评选要求和时间另行通知。
二〇〇九年四月十三日
—5—
主题词:审计科研工作通知
安徽省审计厅办公室2009年4月13日印发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