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福建省地税局探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18:2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福建省地税局探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福建省地税局探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第一篇:江苏省、福建省地税局探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 务 简 报

第四十四期

国家税务总局

2011年7月15日

江苏省、福建省地税局探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江苏省地税局积极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

一、以分级分类为基础,搭建专业化管理组织框架

一是新设专业化管理分局。根据税源结构及其风险特点,以行业分类为主,兼顾类型、规模等,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设立相应的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管理分局。税源管理分局主要负责风险应对,对风险评估机构推送的风险对象,进行案头评审、约谈核实或者实地检查,做出定性和定量判断以及相应的处理。

二是组建风险评估机构。主要负责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提出处置方案,并推送给相关机构。建立市、县局机关参与税源管理的实体化机制,凡未单独设立风险评估机构的市、县局,由机关数据管理部门承担风险评估职能。

---1---三是重组纳税服务部门。各市、县局设立专司税款征收的直属机构,把税款征收从税源管理职能中分离出来,实现税收征管权力的分权制衡、规范运行。同时负责纳税人所有涉税事项的受理,承担相应的纳税服务职能。

四是推进机关职能实体化运作。对重点税源预测分析等对全局税收工作影响程度较大、宏观性强、集中度高的涉税事项,关联交易等发生频率较低、业务涉及面较广、征管要求较高的征管事项,以及一些跨区域、跨部门征管事项,由上级机关进行处理。

二、以信息管税为核心,构建税收风险管理体系

一是确定风险评估流程。开发税收风险管理平台,运用评估指标和模型,对所有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合法性实施风险评估,按户归集纳税人税收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并推送给税源管理机构实施评估处理。对税源管理机构反馈的风险核实、处理意见进行评价。

二是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归纳税收风险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建立风险特征库;总结行业特点和行业规律,结合评估检查典型案例,编制行业数据模型和风险评价体系;抽取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测算,合理确定风险预警值。对评估模型的应用效果进行跟踪分析,不断提高锁定纳税人不遵从行为的精确度。

三是强化风险评估结果应用。根据风险等级排序结果,合理配置征管资源,实施差别化应对策略。对税收风险级别低的纳税人,采取纳税辅导、风险提示等方式督促其及时改正,对中等风险实施案头评审、约谈核实、实地检查等措施,对高风险对象实施税务稽查、保全强制等措施,实现管

---2---理与服务相结合的风险应对新模式。

三、以信息化系统为支撑,实现信息技术提档升级

在评估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应用现状基础上,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体制机制及其方式方法的要求,结合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改革,实施信息化系统升级改造,拓展框架平台,优化数据库设计,删除冗余功能,增补新需功能,确保升级改造后的信息化系统最大限度满足专业化管理的需求,真正实现实用、便捷、高效的目标。

四、以配套措施为补充,推进单项业务改革

一是改造税收业务管理流程。压减工作环节,简化审批环节,强化后续管理,对前台业务缩短流程和周期,实现征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协调提高,逐步建立以省级信息化系统为载体,以专业化业务流程为导向,集约管理、分权制衡的税收管理新格局。

二是改革税收管理员制度。合理确定税收管理员的税源管理职责,对难以有效实施的特定管理事项,上收至上级税务机关实施。将户籍管理、发票管理等日常事务与评定处理、日常检查等复杂事务分类设岗,把综合业务素质较高的税收管理员配置到业务复杂程度高、综合技术应用要求高的评估检查岗位。对单个税收管理员难以有效实施的复杂管理事项,组建专业化团队,使工作方式从传统单兵保姆式向现代团队流程化转变。

三是推进发票管理综合改革。全面推行网络发票,优化税控开具数据管理,集中建设省级发票数据库,建立发票信息风险评估、税收核定、所得税汇算清缴、税务稽查等方面的应用机制,实现发票信息化、身份化管理。

---3---福建省地税局推进三类不同条件下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

福建省地税局结合实际情况,在完善税源管理措施的基础上,探索推进三类不同条件下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

一、完善税源管理措施

一是重组管理职责。科学分类税源,对重点税源和一般税源实行差异化管理。明确税源与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职责,区分日常评估与专业评估,日常评估由征管系统自动生成预警任务派发给税管员开展日常性、简易化评估,专业评估由设区市或县区局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业团队来进行。

二是创新管理机制。梳理涉税业务流程,清理、简并涉税资料,下放审批权限,增加窗口即办事项。简化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核定流程和无欠税个体工商户的非正常户认定程序。积极探索无纸化办税,减轻基层征管档案资料的传递、收集、归档等工作负担。建设外部数据交换平台、国税局地税局联合登记平台,促进国税局地税局深化协作和社会协税护税机制建立。

三是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开发应用业务受理审批管理平台、非正常户管理软件、定期定额管理系统、建安行业税源管理系统和不动产税源管理系统等,开展征管信息系统整合改造工程。

二、探索推进三种模式

(一)以1+2+X为特征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以莆田市局为代表,将区局的机关业务整合到市局机关科室,简化办事流程,夯实基层一线征管力量。“1”,即成立一个办税服务厅,将专业管理分局(属地管理分局)的---4---部分工作前移到窗口。“2”,即成立纳税评估科和巡查执行科两个专业机构。纳税评估科负责专业或专项纳税评估、数据分析工作;巡查执行科负责税务登记事项的巡查核实、漏征漏管户及纳税人经营情况巡查、法定保全、强制措施执行、部分执法文书送达及欠税管理。“X”,即成立若干个专业化管理分局和属地管理分局。

(二)突出重点税源的二八法则管理模式。以福州市局为代表,根据管理学的二八法则原理,抓住20%的重点税源,控管80%的税收收入,实现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对税源的最优化管理。成立专门机构对本地范围内的重点行业、重点税源进行征管。同时按照征管流程环节设置岗位,实行专业化分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对一般税源,将定额核定权从税收管理员职责中剥离出来,专门设置定额核定岗,负责税收核定工作。

(三)同城通办基础上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以三明市局为代表,依托数字信息处理中心,形成税源管理合力。实行同城通办,即扩充办税服务厅或者征收分局职能,集中为纳税人提供申报征收和纳税服务,并承担资料管理等内部服务工作;合署办公,即撤销部分乡镇分局,统一调配人员,成立纳税评估机构或设置纳税评估岗,加强重点税源企业、行业的征管。同时,设立数字信息处理中心,开展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定期考核、监督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

报:局领导(发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

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局内各单位(只发电子文件)。---5---

第二篇:马鞍山市地税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方案

马鞍山市地税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方案

(讨论稿)

为强化税收风险管理,完善税源管理体系,提高税收征管质效,提升纳税服务水平。根据省局《关于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市局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纳税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总局“信息管税”的总体要求,深化税源分类管理,优化征管资源配置,完善税收岗责体系,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创新管理方法,完善运行机制,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二、基本原则

(一)分类管理的原则。按照行业和纳税规模,对税源进行分类,组建重点行业税源管理机构,针对不同类型税源特点,建立差别化应对机制。

(二)突出重点的原则。以审核确定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为税源管理的核心任务和必经程序,调整部门职能设置,明晰岗责体系,优化税收征管业务流程。

(三)信息管税的原则。加大信息化应用体系建设,提高涉税电子信息的采集能力,严格数据质量管理,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强化数据信息的分析利用。

(四)优化服务的原则。以“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为理念,整合办税服务功能,健全纳税服务体系,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提高纳税遵从度。

三、总体目标

以税源分类管理为核心,构建行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和区域税源分类管理的二级税源管理模式;取消税收“专管”制度,明确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突出重点税源、重点事项和环节管理,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纳税评估,建立专业化税源管理保障运行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

四、主要工作内容

(一)实施税源分级分类管理,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1.组建房地产、建筑业专业化税源管理分局。对市区范围内所有房地产、建筑业(包括外建)实施集中管理;在实行重点行业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研究和落实具体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措施。

2.维持市级税源、涉外税收管理格局。马钢及其所属企业,金融保险、邮电通讯、水、电、气等市属税源企业以及市直部门的税费管理,仍集中在市征管分局;涉外税收仍集中在市开发区分局管理。

3.各管理分局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各管理分局将房地产、建筑业企业调出后,按照重点税源、一般税源、零散税源等实行分类管理,或按照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等实行分类管理,突出重点税源户和重点行业的税源监控。

(二)调整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

4.明确市局相关科室工作职能。

(1)征管和科技发展科负责牵头制定税源管理综合性制度和相关实施办法,完善税源管理业务流程;内设专职数据管理办公室,全面组织和落实数据信息管理工作,负责全市所有涉税信息的筛选、整理、审核和监测工作;制定《征管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标准》,按月组织数据质量检查,通报检查结果。

(2)纳税服务科内设纳税评估办公室。全面负责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组织和落实市级以上重点税源和重点行业的纳税评估和专项评估工作。

(3)法规科负责组织落实第三方数据信息交换、明确机关各部门涉税信息对口采集、分析利用工作职责,建立地方政府信息交换来台,完善信息交换考核机制。

(4)计财科负责税收与经济的对应规律、总体税源和税负的增减变化等情况进行定期的宏观分析,按月通报分析结果。

(5)税政科室负责行业税负监控,研究制定分税种、分行业纳税评估的具体方法,建立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体系、测算指标 3 预警值并明确所需信息及其来源,为纳税评估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6)信息中心负责税源专业化管理信息化技术支持。5.调整管理分局机构及职能。

按照税收管理的业务类别,将内设机构划分为综合业务(税源综合管理)、信息管理、纳税服务、纳税评估和办公室五个部门。

综合业务科工作职能:组织和协调分局各项业务工作;市局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的接收、任务派发和材料上报的审核;制定纳税评估工作计划及纳税评估和检查结论的审理、审核;分局办结类审批事项的审核;组织分局业务培训;负责协税护税体系建设、税收法制建设及业务跟踪监督考核。

信息管理科工作职能:负责信息采集、数据质量维护和管理;纳税人户籍管理及实地调查核实;纳税人分户档案管理;信息交换;税收分析预测;发票查验及开票数据导入;计算机设备和系统维护工作。各管理分局可根据本单位税源结构和人员状况,在部门内按行业、区域、信息源细分为若干个信息管理组。

纳税服务科工作职能:负责税收政策宣传、税法咨询和办税辅导;财税库银联网系统推广应用;税务事项认定、涉税审批和备案以及相关的调查核实和后续管理;发票印制、发售管理;税款核定管理、欠税管理以及催报催缴工作;按本单位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分类标准确定人员分类开展纳税服务。

纳税评估科工作职能:负责税源入库情况分析监控、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开展约谈核实、纳税评估结果处理,落实汇缴检查、注销检查、税款清算及相关的违法违章行为处罚工作。各管理分局可根据本单位税源结构和人员状况,部门内可按行业评估和检查的工作重点,划分为若干个纳税评估工作小组。

办公室工作职能:建立和完善本单位各项管理制度,负责公文的处理和信息报送、经费和档案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和督查、教育培训、考勤考核、文明创建、后勤保障等相关日常事务。

6.取消税收“专管”制度,调整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取消税收管理员“管户”制度,按照信息管理、纳税服务、纳税评估部门工作职能,重新确定税收管理员岗位工作职责。

市局征管和科技发展科应制定《管理分局岗位职责设置办法》、《税收征管业务操作规范》,明确征收管理各岗位工作职责,规范业务操作。

7.优化办税服务窗口职能设置。

市地税局办税服务分局应按照“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总体工作要求,优化窗口服务功能设置,加强内部衔接,密切与管理、稽查部门分工协作,明确业务流转各环节办结时限,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8.扩大以查促管工作成效。

市地税局稽查局应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通过案件查处,促进税法遵从。要明确部门信息交换、案源移送,稽查成果反馈等 5 岗位工作职责,与征收、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有效利用数据分析,提高稽查选案的准确率;加大举报、转办、移送案件的查处力度;负责总结整理行业税收检查情况,提出行业税源管理建议。

五、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保障措施

(一)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根据各管理分局管户职责和税收管理员岗位工作职责调整,对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将计算机应用水平较好的同志配置到信息管理工作岗位,将所得税人才库人员及部分业务素质较强的同志配置到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税源管理和纳税评估工作岗位,突出税源风险防范。

(二)完善工作协作机制。加强征收、管理、稽查各部门工作衔接,强化分工协作和监督制约;以落实政府税收征管保障办法为契机,建立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和完善个体工商税收社会化协税护税工作体系,全面实施个体工商税收社会化征收模式。

(三)加大信息化应用体系建设。深化新版征管软件应用,提高全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加大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对税源管理的支撑力度;积极推广使用纳税人电子申报,深化“双平台”应用,建立地方税收信息交换平台,提高纳税人电子数据信息和相关涉税信息的采集、储存能力。

(四)深化岗位绩效考核。积极开发应用《个人绩效评价系统》,对全系统不同类别人员建立不同评价指标体系,按期开展 6 个人履职能力、工作业绩评价;认真组织开展岗位执法责任制检查,有效利用日常监测考核手段,强化税收征管质量控制,促进税源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行业、岗位特点,积极实施分类业务培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试行“双向选择”的干部选人用人制度,优化干部队伍人事组合,完善激励竞争机制;积极开展地税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培养职业情操。

六、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略。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市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和协调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

组长:刘鲁舟,副组长:市局党组其他成员 成员:市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办和落实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各项具体工作。办公室设在征管科,由陶周清兼办公室主任。

各分局(局)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密切部门配合,统筹安排各项工作;要深入宣传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积极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对待职责的调整和管理权力的划分; 7 要面向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注重了解纳税人的反应,及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精心组织实施,勇于探索实践。各单位要根据市局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确定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工作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工作实施方案,合理配置部门和岗位人手,明确部门具体工作职责,细化分工,落实责任,合力推进;要不断深化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基本内涵的认识,勇于探索实践,积极创新税源专业化管理措施,使税源管理改革紧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请各管理分局于20 年 月 日前将工作实施方案报市局(征管科)备案。

(三)加强督查指导,注意总结反馈。市局相关责任部门应经常深入各管理分局,加强指导和督查,确保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各项工作按时间进度和要求落实到位;机关科室与各分局(局)以及分局内设部门之间要加强工作的沟通和了解,加强信息交流和情况反馈,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新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总结推广成果和经验做法,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扎实推进,确保税源管理质效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当涂县局应结合本局实际,积极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

马鞍山市地方税务局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六日

第三篇: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讨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信息来源:句容市地方税务局 09日

访问次数: 332字 体:【大 中 小】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市场经济逐渐发展,我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税源专业化管理顺应时代需求,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发展和完善。本文借鉴经济学上的专业化分工理论和国外的先进经验,分析了我国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

(一)专业化分工理论

古典经济大师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最早提出了分工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分工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斯密的分工思想,他认为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是因为分工能够产生一种集体形式的生产力即协作力。新兴古典经济学家杨格、杨小凯、贝克尔、墨菲、罗默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分工和专业化的作用。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既定的组织目标下,使组织效率最大化的最优分工水平和组织结构,是专业化分工理论在税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二)国际经验借鉴

1以美国为代表的税源分类

一方面,美国国内收入局按照征税对象设置四个执法与服务部门即:大中型企业局、小企业局、工资和投资收益局、政府和免税组织,犯罪调查局专门负责调查涉税违法案件,并与四个业务局保持密切合作,如下图所示。另一方面,联邦税务机构并非州、郡、市层层设局,在上述四个执法与服务部门,另按经济区在全国设置5个大区办事处,下设10个服务中心和63个地区办事处。办事处主要负责税务稽查。

犯罪调查局

政府及免税组织局

工资和投资收益局

小企业局

大中型企业局

业务支持部门

执法与服务部门

美国国内收入局(IRS)

联邦总部专门职能部门

图1:美国国内收入局(IRS)机构设置模式

此外,巴西为加强对税源大户的集中统一管理,联邦税务总局、大区税务局和小区税务局都分别设有大户管理处,其主要职责是对纳税大户尤其是烟草、汽车、金融等行业的纳税大户进行管理;英国国内收入局设置了大企业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全国大企业公司所得税的税收管理及政策处理,伦敦以外的大企业也归大企业税收管理局管理,所在地的税务机关不得干预。

2.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纳税风险评估

纳税风险评估被作为很多国家税源管理的核心工作,贯穿于税款征收、日常管理等各环节。澳大利亚国税局认为纳税人实行自行申报、自行审核后,效率提高的同时风险也增大,因此必须对纳税人资料进行分析,重点是进行纳税风险评估,评估人员将来自税务当局数据信息库、银行、海关、移民局、证券市场的内、外部信息输入由专家设定的标准模型中,自动生成评估报告,主要有财务分析、欠税情况分析、征收情况分析、营业行为报表等,得出分析结论。对纳税人按风险大小分级,实行区别管理。对遵从度高的纳税人主要是自我管理、自行申报、自行审核的策略,税务机关只是简单的监督与观察;而对于抵触税法、遵从度较低的纳税人,管理具有强制性。而美国税源管理智能化程度比较高,计算机电子化系统由东海岸国家计算中心和按地区设立的十个税务征收中心组成,纳税人的报税资料输入电脑后,电脑会自动进行逻辑审核,并以此估算其税款,自动进行评估,旨在追求纳税评估的有效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要实现税源专业化管理,税源分类专业化是管理基础、税务事项专业化是制度保障、管理人员专业化是智力支持、税务管理信息化是条件支撑,如图2所示。

税源分类专业化

税务管理信息化

管理人员专业化

税务事项专业化

按照总局的部署和要求,各地都在纷纷探讨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科学模式,以江苏省地税系统为例,通过行业+规模的税源专业化分类、机构改革的专业化分工、以及风险管理平台的成功上线等一系列举措,走在全国税源专业化改革的前列,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1.纳税评估作用不突出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改革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提高风险应对效能的手段之一就是突出纳税评估,按照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意见,各地确实都设立了纳税评估专职机

构和岗位,但专业化带来的效率提高并未形成。形式上优化了专业化管理流程,一事所有户,管理核查、纳税评估及日常检查等不同涉税事项分由不同税收管理员专业化负责;但实质是很多机构观念仍未完全转变,仍然维持一户所有事的模式,税收管理员包揽了管理核查和纳税评估的所有事项,不能充分发挥纳税评估在税源监控、信息管税、风险管理领域的基础性作用和保障性作用。

2.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相辅相成,实施专业化分工能有效提高资源配置,解决“人少户多”的矛盾,降低征税成本;同时优化的人力资源配置又能完善组织运行机制、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纳税遵从。按照税源分类,有房地产业税收管理岗、建筑业税收管理岗、规模以上企业税收管理岗、一般税源税收管理岗;一般税源按照涉税事项又分为税源事务岗、登记事务岗、日常事务岗、纳税评估岗。但是目前干部队伍中行业分析专家、纳税评估专家、计算机审计专家、个体税收管理专家属于稀缺资源。加上部分干部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认识不足,对人员配置的不理解、对重组流程的不适应,具体操作中存在专人不负责专岗、专岗不能胜任专职等问题。

3.风险管理不完善

税收风险管理是税务机关以纳税遵从最大化为目标,科学实施风险目标规划、识别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考评,力求最具效率地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的过程。现实中由于数据采集不够完整准确,风险指标体系不够科学有效,风险排序不重视共享采集、导致风险管理体系形同虚设,人为选取高风险行业、重点行业。

三、进一步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以行业评估为核心的专业化评估机制

年初,我们对区域内4家驾培企业,开展行业专项纳税评估,评估补缴税款85.91万元(不包括由国税征收的企业所得税),效果明显,初步形成了驾培行业的风险评估指标。依托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借鉴行业评估的成功经验,应确立以行业评估为核心的评估模式。一是“面”上查找行业差异、确定评估行业:税收分析部门对全局进行全“面”扫描分析,通过宏观经济、税收指标进行关联分析,查找行业税负差异,确定重点评估行业。二是“点”上针对典型分析、构建评估指标:确定评估行业后,选取行业内代表性强、影响力大、信誉较高、财务核算比较健全的龙头企业进行典型调查与分析,了解行业的经营规律、运作模式、行业特点和纳税情况,从而获取申报信息外的行业关键数据、重点评估指标、预警值。三是“线”上全面行业评估:运用典型企业获得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行业评估发现该行业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行业管理办法,进行针对性的纳税辅导,从而实现评估一行、规范一行。

(三)建立以优化配置为目标的立体化风险管理机制

税源专业化管理应坚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采用试点加推广的模式,实施“体检式”风险管理。风险管理要求基础数据全面、技术含量高,在探索阶段,为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可综合评价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程度、经营者素质、企业效益等宏观指标选取某区域、行业作为试点,如房地产业、建筑业,全面规范该行业的基础信息、召开针对性的税收座谈会,积极采集数据、开展对比分析、评价纳税风险、进行风险排序和应对,对试点中形成的可取经验予以推广,出现的问题及时应对,根据风险发生的规律,通过建立风险特征指标和风险特征库,对风险数据信息进行扫描、分析和筛选,找出遵从风险易发生的领域、环节和纳税人群体。

风险管理需要全系统的协调与配合,基层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信息与技术管理科数据分析与比对的合理性等都直接关系着风险管理的运作效果。为杜绝当前人为选择高风险行业、企业,忽视风险评价与排序的问题,应根据税收风险管理的需求,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专业的人员配备,建立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运行顺畅的立体化运行机制,制定以“三个是否”为标准的考核体系,即是否有助于促进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是否有利于高效地降低纳税风险、是否有利于全面促进纳税遵从。

税源管理专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建立健全各级税务机关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岗职体系,还要通过新的税源管理机制建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税源管理专业化。我们相信税源专业化管理从信息化入手,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必定会形成一种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和全社会的新的税收风气。

(作者:姜建美,镇江市句容地税局)

第四篇: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与探索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和探索

税源是税收的源泉,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经济结构、税源结构的变化,结合宁夏税源管理的实践,探索研究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源管理能力的路径,以期实现税源管理新跨越,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促进纳税人遵从度的提高。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涵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专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分工与纳税人的专业分类相统一的一种税源管理模式,它是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对税源实施科学分类,精细管理,合理调整征管机构职责,整合优化各部门管理资源,建立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综合管理的专业化机制的立体化税源管理体系,在统一协调、分类管理、整体协作、监督制约的原则下,形成税源管理合力,以实现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和促进纳税遵从的目标。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经济结构、税源结构变化的新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大背景下,宁夏的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有了显著变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第一、二、三产业税收比重由2005年的0.4:75.7:23.9调整到2010年的0.1:69.5:30.4,第一产业税收比重下降,税收收入减少,第二产业税收收入稳中有降,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增长明显;第二、三产业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呈多样化发展,跨地区、跨行业的总分机构、母子公司、关联公司等企业集团大量涌现。例如神华宁煤集团由最初在一个省内跨3个县市下属3个分支机构开展经营活动,发展为目前跨5个省20多个县市拥有47个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由最初的只从事煤炭开采单一产业,形成了以煤炭采掘业为主,煤化工、电力、冶金、房地产、服务业等多种行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企业核算体制也由当初的两级核算调整为五级核算,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组织结构变化复杂,财务核算呈现多层次,成立了财务、律师、税务智囊团队来加强企业管理,应对外部监管。企业的这些变化给税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像这样大的企业集团仅靠传统的单一由税收管理员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只有建立一个专业化团队才能应对。因此,改革税收征管模式,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已势在必行。

(三)现行征管体制很难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 1.现行税收征管体制机制与税源专业化管理不相适应。一是税源专业化管理最终目标是促进纳税遵从,但目前以促进税法遵从作为税收征管根本目标的理念尚未形成共识,“以收入论英雄”,把完成收入任务指标作为征管主要目标的观念依然较为突出。二是征管程序不完善,纳税评估不规范且相对弱化,定位不够准确、程序不够规范,与税务稽查存在工作交叉,未能有效发挥引导和促进遵从的作用。三是征管方式、组织机构不适应专业化、信息化要求,仍存在着各部门自行多头设置调查审批事项、多头要求基层和纳税人填报报表、多头下达评估和检查任务等现象,职能交叉,效率不高;征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不适应发展需要。四是县以上税务局主要以行政管理为主,很少直接从事税源管理;基层分局(所)的税源管理依然停留在税收管理员属地划片管户的方式上,不适应专业化管理需要。五是大企业划分标准不统一,各部门设置不同标准,不利于分级分类专业化管理。六是征管信息口径不统一,多头、重复采集,数据质量不高,第三方信息难以获取,缺乏统一、系统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风险识别、应对的准确性、有效性不高。七是大征管格局尚未形成,税源管理缺乏主动性,税源管理工作反应迟缓,行动滞后,手段落后。

2.税收征管力量与税源专业化管理不相适应。一是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与税收管理员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要求全面反映出可控税源底数及重点税源情况,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税收管理员因人数有限、专业基础薄弱、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低,总体力量相对薄弱造成了管户不深、不细、不透的问题,使税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难以到位。从宁夏来看,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增长过快,2000年全区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62户,2010年人均管户增至166户,10年间人均管户增加了1.5倍,年均增长15%,而税收管理员年均增长只有0.87%。全日制财税专业人员仅占14.1%,全系统能够熟练掌握税收征管等应用系统的税收管理员不到一半,加之各地经济发展、税源结构、人员状况的不均衡,造成一些税收管理员的工作量过大。二是税收管理员管户形式和内容不完全统一,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现象。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管户与管事、管理与服务、属地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功能不突出,面临“横管不到边,纵管不到底”的现状,税收管理员管户针对性不强,不能准确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管理状况,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掌握分析不透,了解不深不全。税源管理重点不突出,在实际管户中,占税收收入比重小的纳税户是大量的,税收管理员的管户量大面广,则难以对区域内的大企业实施重点管理,由此造成了重点企业不能重点管理的被动局面。三是税收管理员管户方式落后,缺乏监督,增加了执法风险。现行税收管理员管户制度虽经过三次改革与完善,但仍未完全脱离计划经济时期“保姆式”管理的色彩,纳税人税收政策执行中的尺度把握、纳税遵从、纳税项目扣除、资产处理、亏损弥补、税收减免资格审查等等,一切涉税事项均由税收管理员一人担负,无形中形成了个人的“责任田”。这种反应迟缓,手段落后的税源管理方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同时,所办理的一切涉税事项缺乏有效监管,从而加大了税收管理员的税收执法风险。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初步实践

宁夏国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从2010年开始推行,主要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信息管税手段,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强化税源监控,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努力实了税源科学管理目标。

(一)规范税收征管工作程序

宁夏把规范税收征管程序作为税源管理的基础。按照明确岗位职责,理顺工作程序,防范执法风险,落实管理责任的要求,集中时间对税务管理、申报征收、税务稽查、税收法制、纳税服务等5个方面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对196项税收征管业务重新进行了规范,明确了税收征管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建立了环环相扣的征管工作程序,使税收征管行为更加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使税源管理的下游渠道更加顺畅。宁夏还以税收执法责任制为基础,将税收风险管理融入税源管理之中,把税收收入、发票管理、减免税管理、延期类审批、税款解缴提退5个业务事项的合法性、及时性、规范性作为执法风险防范重点内容,设置126个风险点,根据不同风险对象,采取“风险教育”、“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措施,从政策依据、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工作时限、执法文书等方面进行监督,促使税务人员注重自身风险防范,规范了执法行为。2010年全区国税系统税收执法过错率比上年下降了36.1%,实施纳税评估2749户,评估补税8382万元,共检查纳税人1290户,查补税款及罚款3.4亿元。

(二)创新信息管税手段

信息管税是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有力抓手,是提高税源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此,宁夏区国税局开发推行了税收征管辅助系统,该系统以税收综合征管软件为依托,包括数据处理、税收管理和税务稽查3个子系统,强化税源数据监控分析和应用,实现税源管理上下联动、征管查横向互动信息化、立体化。1.组织研发了数据处理子系统。该系统以区局集中数据为基础,以各级局按职责处理数据信息为模式,分流转税综合分析、所得税综合分析、发票管理分析、数据质量监控、税务稽查信息、征管质量考核等8个功能模块,基本涵盖所有税收业务,实现了自治区、市、县、分局(所)、税收管理员5级税源数据分析与监控联动,有效解决税源管理数据来源渠道不畅、共享程度低、利用率低的问题。2.组织开发了税收管理子系统。该系统主要以数据处理子系统提供的数据处理结果为预警指标,重点解决税务人员在税源管理中“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样”的问题,引导和督促税收管理员正确履行税源管理职责。该系统包括预警监控、工作任务、工作事项、纳税评估、互动平台、重点税源、绩效考核、发票管理等13个模块。借助这些模块功能,各级管理部门协调联动,特别是上级局能够根据税源监控情况和工作重点直接对基层派发工作任务,并随时监控工作完成情况。这些模块功能还支持跨区域税源数据交换和跨平台业务数据共享,使关联企业数据交换、涉税信息联合协查,以及综合征管软件、防伪税控系统、出口退税、数据处理系统等跨平台系统的业务数据自动产生相应的预警信息和工作事项,并可自动按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派发工作任务,并自动提示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

3.开发运行了税务稽查子系统。该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数据共享,互为补充,实现了征管查3个环节的信息互动。即稽查辅助子系统以数据链路的方式与综合征管软件、税收管理子系统共享交换数据。税收管理子系统中预警和经纳税评估后发现的纳税人疑点信息,通过税收管理子系统移交稽查后,可以直接进入稽查辅助子系统稽查案源库。稽查部门对纳税人的检查信息、移交案源查处情况以及开展稽查综合分析、提出稽查建议等,都可以通过该系统回复征管部门,从而使管查互动具有技术支持平台,形成了更为畅通便捷的税源信息共享体系,进一步加强了征管查互动衔接,达到了以查促管的目的。

(三)建立税务机关内部税源专业化分级管理机制

宁夏区国税局本着“分解职能、明确责任、科学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进税务机关内部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建设,建立了自治区、市、县、税务分局四级税源专业化分级管理模式。一是区局主要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及组织实施总局定点联系企业、跨地市企业、本级重点税源的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和纳税评估工作,实施企业的反避税工作。二是地市局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及组织实施跨县(区)经营、本级确定的重点税源的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和纳税评估工作。三是县级局落实管户日常管理责任,对税源推行分类管理,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及组织实施本级重点税源、中小企业、个体户的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和纳税评估以及查账征收企业注销检查等工作,审核和办理企业出口退税业务。四是税务分局(所)具体承担纳税人的登记认定、调查核实、发票核定、催报催缴等日常工作,不再承担纳税评估、出口退税、反避税、查账征收企业注销检查等职责。五是重新对税收管理员作用进行定位,调整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改变目前税收管理员“分户到人,各事统管”的办法,各职能部门依职权按照分级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工作后,税收管理员不再承担所管业户相关业务。

(四)建全纳税人分类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 分类管理税源是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关键。为此,宁夏区国税局因地制宜,对税源科学分类,实施差别化管理。

1.按规模分类,强化重点税源管理。根据税源结构及其风险特点,按照规模划分为重点税源和中小税源,对重点税源设置重点税源管理组织实行集中管理,对中小税源按照特定纳税人、行业和属地的方式进行分类管理。对重点税源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设立专业组集中管理,重在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强化税收分析,加强评估监控,力求管深管细管透,并全方位开通纳税服务绿色通道。对中小税源根据管理职责和业务事项实行专业化管理,强化职责岗位分工,重在对内部明晰职责、划分事项、岗位分工基础上的效能提高。对个体户采取分片包户管理,对大型封闭式商场、市场采取委托代征的管理方式,并尝试走社会化管理的新路子。

2.按行业分类,强化行业税收管理。根据纳税人所从事的不同经营行业,将其分为若干个行业进行管理。各级局根据行业特点确定本地区行业类型的划分,并按照纳税人所从事的行业不同,掌握其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税源管理部门深入实地调查了解,摸清产品的工艺流程,找准主导行业的管理特点,总结行业管理规律,实施有针对性管理。有的管理局打破现有属地管理模式,将特定的行业交由一个税源管理部门或专业组管理,突出行业分类管理特点。

3.按纳税人类别分类,强化一般税源管理。按纳税人管理类型的不同,将税源分为一般纳税人、查账征收小规模纳税人、核定征收纳税人、免税纳税人四类进行区别管理。对一般纳税人在一个县级局内实行由一个税务分局或在一个税务分局内由指定税收管理员集中管理。对查账征收小规模纳税人在落实税收管理员分片包户的基础上,实行按季交叉巡查的管理方法,重点抓好纳税申报、税款征收、普票比对等工作。对核定征收纳税人按达到起征点和不达起征点分别进行管理。对达到起征点的纳税人实行税收管理员属地分户管理,着重做好纳税申报、定额核定、发票管理等工作;对未达起征点的纳税人实行税收管理员包片管理。

三、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入思考

(一)切实增强税源专业化管理风险意识

风险管理是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不同类型企业、不同事项管理的全过程。科学界定各层级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职能。地(市)以上税务机关主要承担税收风险战略规划、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评定、风险应对业务技术支持等工作,为基层税务机关开展风险应对提供目标、指导和支撑,同时对预约定价谈签、成本分摊协议磋商等重要复杂事项进行风险应对,提高专业化管理层次;县(区)税务机关主要是根据上级规划部署和风险识别排序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风险应对工作,推进县(区)局税收管理实体化,逐步让机关的业务人才承担从税收管理员职能中分解上收的部分风险监控职能。要科学分解税收管理职责,深化管事与管户有机结合的体制建设,把风险应对的主要职责从税收管理员职责中分离出来,让办税人员从事制度性安排的审核、调查、核查以及日常纳税服务等工作。

(二)认真落实税源管理“五化”措施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方式,要努力做到“五个方面”:

1.管理方式专业化。推行专业化管理,就要打破现有征管模式,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根据纳税人特点,按照“抓大、控中、规范小”的原则科学划分税源,对特大型税源企业提供个性化管理,对其他税源企业实行差别化管理。同时结合税源实际和管理现状,实施以分规模、分行业、分税种或分管理事项为重点的分类管理,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建立相应的专业化管理模式,突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对税收管理的重要方式——纳税评估,要彻底改变税收管理员个人直接评估的模式,在县级以上税务局设置纳税评估专门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开展专业化的纳税评估,杜绝以查代评。

2.管理机构扁平化。由于我国税务机构实行的是金子塔式的管理机构,基本都是按行政区划来设置税务机构,且每级税务机构在功能上都是全职能型的。在外部社会环境快速变化、内部信息事项高度集中的形式下,这种机构已经无法适应专业化发展需要。因此,需要调整现有征管机构设置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要逐步撤销税务分局和税务所建制,将原来由税务分局承担的职责交由机关职能部门履行;要取消税收管理员制度,将税收管理员所承担的职责进行分解,把日常事务性的审核、调查、催报催缴等工作交由办税服务厅承担;将税务行政审批、资格认定等工作交由县级以上局职能科室承担;要把县级局作为税源管理基础单位,直接面向纳税人,直接负责税源管理的具体工作,包括减免税审核审批、免抵退税审核管理、欠税清理工作等。同时,要进行税务机关内部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将税政、征管、进出口、所得税等业务职能部门进行归并,成立综合业务部门,实行大业务部门制,具体承担税源管理责任,彻底实现机关职能科室税源管理实体化。

3.管理主体团队化。在现有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下,各个税收管理员单兵作战,势单力薄,管理效率不高,像上市公司、规模大的企业,靠税收管理员单个力量根本无法管理到位,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去管理。在取消税收管理员制度由业务职能部门承担税源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建立纳税辅导员、办税服务员、分析评估员、反避税员、税务稽查员等专业化管理团队,专司上收的重大、复杂事项的税收风险分析和应对工作,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4.管理手段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使税收征管方式发生了变革,实行专业化管理变为可能。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征管系统数据的分析应用,另一方面要拓展外部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利用,通过对内外信息数据的分析,及时掌握税源管理状况,找准税源管理的风险点和风险源,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要开发使用联动机制管理系统,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各单项软件以及税收管理员工作台整合到一个工作平台,形成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使税收分析发现的纳税异常情况和疑点问题通过任务分配给主管科室直至税收管理人员,顺畅地流转到纳税评估和日常管理环节,实施有效的管理,对评估和管理发现的偷逃税线索转到稽查环节实施稽查,并通过评估和稽查发现税源管理薄弱环节,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5.管理机制协作化。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专业化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从整体上把握纳税人经营、核算特点,掌握其财务税收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但税务机关内部按照职能和流程进行分工,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根据自身职责获取相关信息,开展相关工作。可以说,没有哪一个部门可以仅凭自身的力量就能获取某一纳税人的全部信息。这就需要完善各管理环节的协作机制,包括与外部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同时要着力优化信息化应用平台,让运转流畅的丰富信息成为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支撑。专业化离开协作就如一盘散沙,协作是决定专业化管理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要在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基础上,建立运行顺畅的税源管理协作机制。税务部门要建立各个部门围绕税源的协作机制,这种协作包括内部各个管理环节之间的协作、上下级单位之间的协作,也包括税务部门与外部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要积极开展有关部门的税收保障办法,形成良好的部门协作机制。要强化社会综合治税,由政府推进涉税信息交换平台建设,使各种第三方信息成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借助中介力量加强税源管理。

(三)加速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使用

各级税务部门重点要在提高税源实战能力上下功夫。要创新培训手段和方法,建立相对固定的培训实践基地,注重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方式,增强干部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要加强与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交流沟通,聘请富有审计、会计、税务筹划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士担任兼职教师,促进信息资源及工作技能的共享。要尽早推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打通税务人员专业等级发展渠道,切实调动广大税务干部的积极性。要制定并分步实施差别化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和要求,开展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重点加强分行业税收管理人才、风险分析人才、信息化人才、纳税评估人才的培训,不断培养适应专业化管理需要的各类人才。要大力推进组织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通过文化讲坛、专业培训等多种实践活动,激发税务干部的主体意识,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意见稿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推进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应对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税源的变化,顺应税收征管改革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税收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建立科学高效的税收管理模式,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和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要求,结合我省地税系统新一轮机构改革工作方案,现就全省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税收征管的基本规律,针对纳税人的特点和风险控制的要求,充分依托省级数据大集中平台,实施以分规模、分行业、分类型和分事项为主导的分类分级管理。调整优化机构、岗位的税源管理职责,合理配置资源,规范征管业务流程,完善组织运行机制,有效提高纳税遵从,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分级分类为基础,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

二、基本原则

(一)税源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基于对纳税人的科学分类,以分级分类管理作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方法,实施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一般税源规范化管理,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提高税源管理的质效。

(二)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原则。要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的程序要求,在税务机关内部建立以税收风险管理目标规划、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风险应对、监控评价等为主要环节,资源配置优化,职责分工合理,相互衔接顺畅的专业化管理体系。

(三)信息管税的原则。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应用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业务与技术的高度融合,着力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不断提高税收征收率。

(四)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按照明确分工、密切协作和相互制约的要求,科学设置机构和岗位,合理划分征管事权,明晰工作职责,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横向联动、纵向互动、内外协作的一体化税源监控体系。

(五)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省局机构改革的总体框架和机构设置,坚持统一性,兼顾差别化。基本征管模式、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全省必须统一。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自主确定具体分类方式和工作要求,合理进行机构、部门与岗位的设置。

三、主要目标 ——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推动税源管理从“普管制”向“风险管理”转变。针对不同类型的税源及其风险,采用不同的征管手段,强化纳税评估职能,推进综合治税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应有作用,促进税收征管手段的多元化。

——调整职能分工,完善岗责体系。将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进行科学分解,将业务复杂程度不同的涉税业务,在不同的层面加以解决;将高等级的纳税风险、执法风险应对问题,提高到上级机关预警防范;区别不同的风险等级,由同一层级的不同的岗位实施风险应对。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征管质效。实施税源分类管理,把握管理规律,突出管理重点,提高管理实效;改革管理员制度,实施专业化分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着力解决“人少户多”的矛盾。

——以信息管税为依托,提高管理效率。将规律特征明显的涉税信息,由系统自动加工处理,着力解决重复劳动、效率不高的问题;通过涉税信息的分析利用,提高税源管理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控制税收流失风险。

——实施个性化服务,提高纳税服务质量。根据不同类别纳税人的不同诉求,提供有针对性地服务;针对不同类别的纳税人,提供涉税风险防范指引;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纳税人,实施差别化的风险应对,提高纳税遵从水平。

四、工作内容

(一)整合各级各部门税源管理职能,推进机关税源管理职能的实体化运作。

1、纵向职能分工。适当上收部分原由基层税务机关负责的重要、复杂税源事项的管理职能,由省、市、县(市)局机关进行实体化运作。

(1)省局机关重点是做好对基层税务机关风险应对的支持管理和上收管理,提高对基层税务机关风险应对的指导力和支撑力。主要包括统筹全系统专项检查、各行业各税种纳税评估等风险应对的总体规划和计划安排;深入研究不同时期主要税收风险的应对策略,总结设计应对风险的方法和措施,做好数据模型、分析工具的研发工作,研究收集制定业务操作模本、评估指南等;对基层风险应对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及时提供专家指导帮助;部分重要复杂应对事项上收到省局直接进行风险应对;对总局、省局联系的部分大企业直接上收风险分析监控和实施风险应对。

(2)市局机关是以省局风险特征库为基础,建立本地区的市级风险特征库,组织好日常风险分析识别和应对工作。主要包括建立风险等级排序管理工作机制,做好风险等级排序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省局的统一规划,做好中小企业风险分析应对指南、模板的编制工作;结合省局纳税评估、专项检查等工作安排,部署本地区工作;对部分复杂事项实施上收管理;按照大企业管理的统一要求,开展上收大企业税收分析监控和风险应对工作;对基层一些风险应对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及时的支持帮助。

(3)县(市、区)局机关要从以行政管理职能为主的职能体制,向以直接承担税源监控管理等实体职能为主的职能体制转变。直接承担的职能包括:本县域范围内税收风险的等级排序管理、风险分析识别工作;纳税人风险信息情报管理和对外交互工作;部分复杂事项的应对工作;按照风险类型直接实施专业化应对工作;全部或部分大企业(或重点税源户)风险监控、风险应对等事项。

2、横向职能分工。进一步明确同级各部门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责,各司其职,形成管理合力。

征管科技部门负责拟定税源管理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的规划、制度、方案,根据各税种管理部门设置的风险预警指标、税种评估办法汇总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并负责评估工作的统筹协调;数据管理部门负责承担涉税数据信息的采集、加工、分析、提供和推送,为相关部门实施日常管理、纳税评估、税务检查提供依据;政策法规管理部门负责综合性税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执行状况的监控分析工作;税种管理部门负责与本部门职责相关的分税种专业化管理,牵头制定分行业、分税种的管理方法、风险预警指标、分析模型;规划财务部门负责税收经济分析和重点税源风险预警,负责提供本单位税收收入状况和预测分析;纳税服务部门负责纳税服务工作的协调统筹;稽查部门负责税收高风险疑点信息的专业稽查;人事部门按照征管模式和税源管理方式的客观要求进行机构、职责调整、人员配备以及能级、绩效管理;基层工作部门负责建立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体系的各类专业人才培训。

3、构建一体化联动运行机制。

(1)建立纵向互动机制。省局、市局、县(市、区)局机关以应对税收风险为重点,整合各部门风险管理要求,深化税收分析,重点实施分地区、分行业、分类型风险特征的分类、归纳,切实加强对基层税务机关风险应对的指导。基层税源管理部门根据风险等级,优化征管资源配置,推动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变革,建立以风险为引擎,针对性、差别化、联动式的税收征管运行体系。

(2)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各地成立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按照“统筹规划、资源整合、职责明确、高效运行”的原则,完善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联动机制,落实工作例会、任务推送、定期通报等工作措施,建立“多个税种通盘考虑、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多个环节协调运作”的工作模式,统一监控分析税源变化,统一下达风险预警指标和纳税评估重点,统一督导、反馈和考核税源管理和征管状况。

(3)建立外部协作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涉税信息共享机制,推进涉税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完善综合治税、协税护税的体制,进一步规范、发挥税务中介机构在税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二)完善基层税源管理机构和岗位设置,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

1、深化税源分类管理,科学设置基层税源管理机构。(1)分行业专业化管理。按照纳税人行业特点,探索管理规律,构建风险模型,实施专业化管理。各地可根据当地产业结构情况,自行确定实施专业化的重点行业。

(2)分类型专业化管理。对特定类型的纳税人实施集中专业管理。对大型集团企业在本地区跨区经营的总分机构、子母公司、主要关联企业等,由专业机构或专业团队实施管理。

(3)分规模专业化管理。对不同规模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实施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一般税源规范化管理,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

准确把握纳税人的特点和规律,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区分城乡、区别不同情况,合理确定重点税源规模的标准、重点行业的范围和跨区经营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分行业、分类型、分规模或者适当组合的管理方式。并可根据机构设置、分类管理的需要,采取设立专门机构或者专业团队的方式对不同分类的税源进行集中专业化管理。

2、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完善基层税源管理模式。对重点税源,以管户为主、管事为辅,实行精细化管理。根据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及规律,按户开展日常税源管理,重点抓好税源预测分析、税收风险防范和应对工作。

对一般税源,以管事为主、管户为辅,实施规范化管理。根据税收风险管理环节、不同涉税事项的管理环节,设计和优化专业化管理流程,将税源管理业务和风险管理业务按流程进行推送,税收管理员按照征管流程节点设立岗位,根据岗位职责实施规范化管理。将原有征管流程中管理核查、纳税评估及日常检查权限由某一管理员分送到某一类税务人员,在信息流程推送上由“一户所有事”改为“一事所有户”,在工作方式上从传统的“单兵保姆式”向现代“团队流程化”转变。

对零散税源,以委托综合治税组织代征为主要方式,实施社会化管理。本着有利于税源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积极依托社会力量,联合国税部门共同委托第三方代征税款。税务机关以政策管理和制度管理为主,事务管理以受托方为主。

3、突出纳税评估,提高风险应对效能。设立纳税评估专职机构或岗位,把综合业务素质较好的管理员配置到业务复杂程度高、综合技术应用要求高的专业评估岗位,建立具有较高评估能力的专业化机构或团队。充分发挥纳税评估在税源监控、信息管税、风险管理等领域的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全面提升纳税遵从。

(三)依托省级大集中管理系统,发挥信息化对专业化管理的支撑作用。

各级地税机关必须以省级大集中管理系统为依托,加强业务与技术融合,以“业务需求”推动“技术实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多渠道采集、整理与存储税源信息,确保数据质量及时、准确、真实和完整;加强税源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实施税收风险的分析识别、估算排序、等级分类;深化数据的分析与利用,提高纳税评估效率和质量,有效防范税收风险。

五、实施步骤

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工作。

(一)制定方案阶段(月底前):省局对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进行动员部署,并下发《江苏省地方税务局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工作意见》;各地要根据省局统一部署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科学细致的计划和方案。

(二)试点阶段(月- 月):各省辖市局可根据省局统一部署,选定1-2个县(市、区)局作为试点单位;在 月底前上报本地区实施方案;在 月底前,修订岗责体系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三)全面推广阶段(月- 月):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效率优先、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能力专长,根据各类别纳税人的不同管理要求和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整合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工作岗位。既要抽调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税务干部充实到专业化管理机构中,又要兼顾属地化管理机构中的人员配置和工作积极性,合理确定税收管理员的管户数量和工作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潜能。

(四)总结评价阶段(月- 月):对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形成书面报告上报省局。省局将组织评估验收,全面总结评价,提出进一步完善专业化管理的措施和意见。

六、工作要求

各地要将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作为深化征管改革基本要求的一项重大举措,切实提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具体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级地税机关要层层宣传发动,向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基层一线人员深入宣传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把握思想动态,做好思想工作,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对待权力和职责的调整划分。要切实加强领导,将此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局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都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领导该项工作的开展。

(二)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在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各级各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抓好推进和实施工作。其中,人事部门负责机构职能和岗位职责的调整、人员配备;征管部门负责牵头制定实施方案;其他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主动加强沟通与协作,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保障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协调,广泛宣传。各地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及时向各级政府领导汇报,说明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赢得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理解支持。要向纳税人广泛深入宣传管理方式转变的目的意义,通过召开座谈会、下户调研、电话咨询、网络对话等方式,了解纳税人的反应,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中的问题,赢得纳税人的支持配合。各地还要加强调查研究,做好信息交流和情况反馈,增进上下级间的工作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四)精心组织,稳步推行。要在组织开展税源管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要研究管理信息系统对机构、职能、岗位、人员等设置和运行要求,认真做好纳税人基础信息的维护与管理,为实施专业化管理奠定基础;要充分认识到推行专业化管理直接涉及到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岗位职责的变动,各级领导务必要在工作推进中,因地制宜、稳步实施,确保税源专业化管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下载江苏省、福建省地税局探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福建省地税局探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蒙古地税局关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推进 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意见 (讨论稿) 为应对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经济税源的复杂变化,借鉴国际、国内税收管理先进理念和经验,探索适合我区实......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税源管理上突破现有按属地、划片管户的单一方式,根据税源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行对外按纳税人属地、规模、行业、管理风险等分类......

    税源专业化管理浅析

    税源专业化管理浅析 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跨世纪发展,对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政府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要求税收征管必须严......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践及探索来源: 日期:2011-12-31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多必然带来税源结构的变化和税收征管的改革。税源管......

    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印发《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饶地税发〔2011〕13号 2011-02-16 上饶市地方税务局 有效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市局直属各单位、市局机关......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主要内容) 一、为什么要探索税源管理新模式 二、我国税源管理模式的实践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四、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条件和指导思想 五、我......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乔帅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分类分级管理为主要方法,采取纳税评估的手段,依托税收专管员为载体的管理方式。是今后税务管理的主流方......

    古浪县地税局大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突出“五个到位”

    古浪县大力推进建筑业税源专业化管理突出“五个到位” 今年以来,古浪县地税局将建筑业管理纳入重点工作,并以综合治税平台为依托,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建筑业税源监管,取得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