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部关于产业扶贫政策的解读(小编推荐)
农业部关于产业扶贫政策的解读
导语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脱贫的主要依托。我部认真贯彻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立足贫困地区发展实际,采取超常规措施,努力促进贫困地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切实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一、关于大力培养具有竞争力龙头企业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是增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
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多种渠道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在行业、资金、技术等方面优势,帮助贫困地区培植产业基础、注入稀缺要素、促进产业升级、拓宽增收门路。
2017年3月,农业部在河北阜平召开环京津农业扶贫对接会,会同北京、天津两市,组织120多家企业、经销商和批发市场对接环京津28个贫困县,签署各类合作协议168个,有力促进了当地产业扶贫工作。
近两年,农业部还组织企业与西藏、南疆方面对接,在特色品种保护开发、特色农产品种植、农产品加工、农业技术推广、品牌提升、市场销售等方面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
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扶贫中的引领作用,通过直接投资建基地、联合兴办加工、产销对接、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等形式,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和贫困农民增收。
二、关于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产业扶贫优惠政策
2016年9月,印发《农业部关于加大贫困地区项目资金倾斜支持力度促进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意见》(农计发〔2016〕94号),明确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防灾减灾等项目资金安排上加大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力度。
据初步统计,2016年,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累计安排14个片区各类农业资金约270亿元,主要用于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退牧还草、农村沼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等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以及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粮棉油高产创建补助、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财政专项,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利用现有项目和资金渠道,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倾斜支持力度,为当地产业扶贫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关于促进“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形成“一村一品”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
2016年,农业部在深入调研基础上,系统总结河北平泉食用菌“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带动脱贫的经验做法,形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精准脱贫的范例》报告,同时面向全国再筛选一批优秀的“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范例。2016年12月开始,农业部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系列产业扶贫现场观摩活动,对全国贫困县党政负责同志开展培训,现场观摩产业扶贫范例,通过集中讲授、经验交流、媒体宣传等形式,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达到解惑、释疑、增信心、强能力的目的,切实指导各地深入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助推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此外,开展新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其中近30%的示范村镇位于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
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总结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服水土、接地气的产业扶贫案例,推进贫困地区“一村一品”发展,实行整村推进、整体开发,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片,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早日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四、关于拓宽贫困地区贫困户增收渠道,从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转变 一是通过总结推广宣传直接帮扶、订单帮扶、股权收益、信贷收益等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带动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指导贫困地区贫困户、村集体、企业建立多方受益机制,把带动贫困户精准受益作为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安排产业扶贫项目的前置条件,通过项目牵引,把贫困户“粘”在产业链上。
三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会同财政部重点面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农村创业青年,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将农业部、中组部共同开展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调整为主要面向贫困地区实施,2016年共举办177期示范培训班,遴选1.77万名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到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学习交流,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贫困人口增收致富信心。
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完善贫困地区利益联结机制,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扶贫产业发展就近就地就业,引导财政资金折股量化,总结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帮扶模式,使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更加紧密、让贫困户受益更加精准。
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教育培训计划,优先安排贫困地区人员参加各项学习培训内容,促进农业综合技能提升,真正实现由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的转变。
五、关于创新产业扶贫发展模式,积极运用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贫困地区
2016年底,农业部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引导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16〕2574号),部署了重点领域与路径,要求各地围绕重点领域,选择适合当地特点、对农业发展有示范带动作用、需求长期稳定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开展试点。为扎实推进农业领域PPP项目,农业部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筛选第一批试点项目,拟于近期公布,通过跟踪、指导、调度,及时做好试点项目经验总结,形成可复制模式,逐步推广。
下一步,农业部将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PPP试点项目跟踪,做好建设模式和经验总结,适时召开现场会予以推广,稳步推进农业领域PPP项目。
六、关于加快农村电商平台建设
农业部贯彻落实国务院扶贫办等16部委共同印发的《关于促进电商精准扶贫的指导意见》(国开办发〔2016〕40号),建立健全扶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注重带动贫困地区发展农业电商脱贫。加强农业电商政策指导。2016年5月,农业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共同印发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9月印发了《“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了支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政策和重大工程。撬动市场企业力量。2016年,农业部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网库、邮乐网等5家大型电商企业签署了具体合作协议,开展全方位农业电商合作,4月开展苹果电商销售月行动,累计销售苹果5.4万吨。6月与京东进行对接,谋划开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专栏。11月组织“中国农垦旗舰店”在苏宁、天猫等大型电商平台上线。12月组织苏宁、京东等电商平台以及线下经销商赴贵州剑河对接,及时解决土鸡滞销卖难问题,同时帮助当地政府建立特色产业长效扶贫机制。
建设农村双向物流配送体系。商务部积极推动整合农村相关物流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和公共仓储配送体系,鼓励多站合一、资源共享,推动第三方配送、共同配送在农村的发展,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利用电子商务为贫困地区提供市场营销服务,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帮助开拓农产品市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升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当地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脱贫增收。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实施电子商务进村综合示范,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力度,力争用三年时间,将具备条件的国家级贫困县全部纳入支持范围。农业部 版权声明
第二篇:产业扶贫政策清单范文
产业扶贫政策清单
一、扶扶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
1、鼓励贫困村利用相关资产通过承包、入股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经镇政府、驻村单位评估认可且有投资主体参与的项目,可以安排不高于50万元的扶贫资金,无偿拨给贫困村参与入股。所形成资产、股份收益归为村集体所有。
2、对村企合作、农村专业合作社开发项目、投资兴建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纳入全县产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
3、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的贫困村,村干部工作报酬绩效部分上浮20%,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列支。
二、扶扶特色种养业及加工业发展
4、贫困户种植油茶、栽培速生丰产林的,优先安排林业项目。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按1500元/亩安排项目资金;不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油茶按800元/亩、速生林按400元/亩安排项目资金。项目资金分三年拨完后,县林业局每亩再扶持400元。
5、贫困户培育造林绿化苗木的,县林业局每亩补助.500元,并负责育苗技术指导。杉木、香樟、杨树、松树等造林苗木达到质量标准的,由县林业局包销。
6、贫困户饲养3头以上肉牛(血吸虫疫区除外,下同)的每头奖励200元,饲养5只以上肉羊的每只奖励50元,饲养10头以上生猪的每头奖励100元,饲养100只以上家禽的每只奖励5元。
7、贫困户稻田养蟹每亩补助苗种资金800元,稻虾连作每亩补助苗种资金600元,其它特色养殖每亩补助苗种资金400元。
8、贫困户办小作坊,有工商营业执照且持续运转一年以上的,除享受扶贫贴息贷款外,一次性奖励财政扶贫资金2000元。
9、支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对吸纳贫困户参股或吸收贫困户就业,增收效果好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除享受扶贫贴息贷款外,安排5—1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给予支持。
三、扶扶旅游产业发展
10、对成功创建全省旅游名镇、名村和A级旅游景区的,县旅游局将其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和智慧旅游景区等项目,作为争取全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予以申报,争取资金30一50万元。
11、依法办理开业登记的农家乐经营户,按照自愿申请、评估验收、达标补贴的办法,达到《湖北省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并吸纳6人以上就业的,给予每户1万元扶持。
四、积极探索“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
12、对有意向经营电子商务的贫困户,免费组织电子商务培训,帮助落实“无担保、免抵押”扶贫贴息贷款。投入正常运营后,再扶持5000元财政资金。
13、贫困户从事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服务业的,除享受扶贫贴息贷款外,奖励2000元。
13、贫困户从事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服务业的,除享受扶贫贴息贷款外,奖励2000元。
推进脱贫致富能力建设政策清单
五、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
14、雨露计划:贫困户子女参加中职、高职正规学历教育的,每年每人补助3000元;参加短训学员获得技能培训证书每人1000元,补助到人。
15、职业培训补贴:县人社局委托具有政府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资质的定点机构统一培训l。培训17天至3个月,可享受200—2000元/人的一次性补贴。
16、创业培训补贴:参加创业培训I技能时间不少于10天的,可享受一次性创业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补贴由培训l机构申请,培训I对象免费参加。已经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的1人员补贴1200元/人:未办理的补贴800元/人。
17、中职教育。学费全免,全日制就读阳新中职学校的阳新籍学生,每生每年发放2000元助学金。
18、从事林业生产贫困户,参加培训l的交通费、住宿费、资料费等全部由县林业局负责。
19、农家乐经营户参加创业培训,享受1200元补贴。
六、残疾人创业扶贫
20、残疾人创业典型,每户给予5000-20000元资金扶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政策清单
七、危旧土坯房改造与改厨改厕
21、危旧土坯房改造:一般贫困户(各镇认定的人均年收入2800元以下的贫困户),户均补助1 75万元:特殊贫困户(因呆、傻、病、残致贫且年人均收入在1400元以下的贫困户),户均补助2 75万元:极端贫困户(有二类的致病原因且基本无收入来源的贫困户)。户均补助6万元。
22、改厨改厕:改厨改厕两项均完成的对象户补助3000元,其中:改厨1200元,改厕1800元。
23、非贫困户危旧土坯房:2015年完成拆除任务并进行绿化美化的村,奖励15—20
第三篇:扶贫小额贷款政策解读
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解读
一、什么是扶贫小额信贷?
扶贫小额信贷,是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保监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而量身定制的一款信贷产品。具有“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县级建立风险补偿金”等6大特征。
二、扶贫小额信贷的借款对象是谁?
年龄在18岁到60岁之间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有良好信用、有就业创业潜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三、扶贫小额贷款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扶贫小额贷款主要用于发展家庭种养业、家庭简单加工业、家庭旅游业及购置小型农机具等创收项目。不得用于不得用于结婚、建房等非生产性方面,不能投入国家明令禁止、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等产业。贫困户要自觉按照借款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严禁贷款转借用途。
四、贫困户如何获得扶贫小额信贷?
第一步:村风控小组对其授信评级确定贷款额度。村里成立风控小组,并按反映贫困户的信用意识和发展潜力的信用度、劳动力占比、劳动技能等指标,对贫困户逐项进行评议,按照评定结果划分授信等级,确定授信额度。第二步:贫困户在合作银行授信评级通过后,提出产业发展意向,向村风控小组提出贷款申请。
第三步:村风控小组接到后对贫困户的贷款申请资料、申报建设内容进行现场查验、初审和评估。
第四步:村社在公开位置对贫困户贷款申请信息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第五步:公示结果经乡镇复核,报合作银行审查批准。第六步:合作银行完成内部审批后,与贫困户签订借款合同,将贷款资金划入其提供的银行账户。
五、扶贫小额信贷贷款额度是多少?
根据贫困户生产经营的需要,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和贷款额度,贷款额度为5万元以内。
六、扶贫小额信贷贷款期限为多少? 扶贫小额信贷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
七、扶贫小额信贷利息如何支付?
扶贫小额信贷利息不高于5%,由财政给予贫困户贷款贴息。贴息按照“先收后贴、分期补贴、应贴尽贴”的原则,合作银行发放贷款后正常收取利息,贫困户凭借款约据、身份证复印件、还本付息凭据申请贴息,县(区)财政再将贴息资金分期拨付给建档立卡贫困户。
八、扶贫小额信贷如何还款?
银行提前列出到期者名单告知村风控小组,风控小组通知到期借款人按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方式和时间,按期偿还贷款本息。
九、如何管理扶贫小额信贷?
各乡(镇)要对取得扶贫小额信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所在村进行张榜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保证扶贫开发金融服务的公信力。对采取欺骗隐瞒获取信用凭证、不按规定使用贷款、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取消其信用户称号。建立扶贫小额贷款黑名单,将存在恶意欺诈和逃废债务等失信行为的借款人列入黑名单,并建立公检法联合追讨机制。定期发布黑名单,对黑名单所列人员,不再予贷款和承保。
第四篇:扶贫扶贫政策解读(一)
#扶贫#扶贫政策解读
(一)河南省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及管理办法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开办发〔2014〕 24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识别原则——坚持标准。严格坚持国家扶贫对象识别标准。——综合考量。综合考量扶贫对象的生活现状、家庭财产、致贫原因。——民主评议。坚持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群众认可。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意愿,识别结果经得起群众的检验。
二、识别标准
(一)严格执行农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扶贫对象识别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即农民人均纯收入以上的国家农村扶贫标准为基本依据,对符合条件的农户整户识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年家庭各类收入总和扣除生产经营性支出后,除以家庭常住人口数计算得出(详见附件1)。
(二)统筹考虑“两不愁三保障”因素1.不愁吃。口粮不愁,主食细粮有保障。2.不愁穿。年有换季衣服,经常有换洗衣服。3.义务教育。农户家庭中有子女上学负担较重,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4.基本医疗。农户家庭成员因患大病(详见附件2)或长期慢性病,影响家庭成员正常生产生活,需要经常住院治疗或长期用药治疗,刚性支出较大,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5.住房安全。农户居住用房是C、D级危险房屋的,虽然人均纯收入达到识别标准,也要统筹考虑纳入扶贫对象。
三、识别方法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原则,推行“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即一进:包村干部、村级组织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对全村农户逐家进户调查走访,摸清底数。二看:看房子、家具等基本生活设施状况。拥有家用轿车、大型农机具、高档家电的,不得识别或慎重识别。三算:按照标准逐户测算收入和支出,算出人均纯收入数,算支出大帐,找致贫原因,对贫富情况有本明白账。四比:和全村左邻右舍比较生活质量。家庭成员有财政供养人员、有担任村干部的,家庭成员作为法人或股东在工商部门注册有企业的,在城镇拥有门市房、商品房的,不得识别或慎重识别。五议:对照标准,综合考量,逐户评议。拟正式推荐为扶贫对象的,必须获得绝大多数村民认可,必须向村民公示、公告。六定:正式确定为扶贫对象的,由村“两委”推荐确定,乡(镇)党委政府核定。
四、识别程序第一步:初选对象。在农户本人申请的基础上,对拟推荐的扶贫对象,按照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程序,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下同)。第二步:乡镇审核。经第一次公示无异议后,乡镇人民政府对初选对象进行审核。乡镇对初选对象必须逐户核查,做到不错不漏。对确定的扶贫对象名单,必须要有驻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长、包村干部、村委会主任、村支书、乡镇长、乡镇书记“六签字”,并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
第三步:县级复审。经第二次公示无异议后,报县(市、区)扶贫办复审,复审结束后在各行政村内公告。
五、建档帮扶第一步:数据录入。在县(市、区)扶贫办指导下,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等将贫困户信息录入全国扶贫业务管理子系统,并进行数据审核。第二步:数据核查。省、市、县扶贫部门对录入系统的扶贫对象信息与行业部门进行分级比对,对疑似不符合扶贫标准的扶贫对象进行甄别、清退。第三步:结对帮扶。在省、市政府指导下,各县(市、区)应统筹安排有关帮扶资源,研究提出对贫困户结对帮扶方案,明确结对帮扶关系、帮扶责任人。第四步:制定计划。在乡镇人民政府指导下,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认真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结合贫困家庭实际和需求,制定帮扶计划。第五步:填写手册和明白卡。在县(市、区)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志愿者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扶贫手册》、《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
六、数据管理1.建立管理平台。对扶贫对象要建档立卡,实行精细化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省市县乡有信息平台。要完善精准扶贫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对接共享,做到贫困底数清、致贫原因清、帮扶措施清、脱贫责任清、脱贫进度清。2.完善管理机制。建立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对经过帮扶确已达到脱贫标准的,通过程序,及时退出;对因各种原因致贫返贫的,按照程序及时纳入,落实好扶贫政策,切实做到应退尽退、应扶尽扶。3.明确管理责任。各级要加强信息管理队伍建设,明确专人,专职专责。村级在数据采集时,要做到不落一个指标,不错一个数据。乡级在数据录入时,不误填一个数据,及时发现原始数据错漏并加以纠正,对各类别扶贫对象做到准确标识。县级要指导基层搞好数据核查和清洗,依据基础信息分配好扶贫资源。县以上扶贫部门要搞好数据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要规范数据的发布及其与行业部门的协作,保护好扶贫对象隐私权,确保数据安全。各市县要结合实际,制定本级实施细则。附件:1.农民人均纯收入计算方法2.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常见大病病种附件1 农民人均纯收入计算方法 农民人均纯收入计算方法为:年家庭各类收入总和扣除生产经营性支出后,除以家庭常住人口数。家庭收入包括全家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个部分。⒈工资性收入,指通过日常工作所得的收入,即农户家庭成员本地临时务工、外出务工所获得的收入。⒉生产经营性收入,指农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益。分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工业、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等。⒊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农户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农户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计划生育补贴、低保金、养老保险金、生态补偿金、土地流转收入。除以上各种补贴外,还包括政府、非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农户转移的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救灾款、经常性捐赠和赔偿等;家庭之间的赡养收入、经常性捐赠和赔偿以及农村地区(村委会)在外(含国外)工作的本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⒋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参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即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家庭生产经营性支出,包括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金和上交承包费用等。附件2因病致贫或返贫的常见大病病种序号大病名称序号大病名称0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4先天性唇腭裂02尘肺25青光眼03先天性心脏病26神经系统肿瘤04急性心肌梗塞27食道癌05风湿性心脏病28肺癌06心肌病29胃癌07肝硬化30肝癌08肾炎31胰腺癌09肾病综合症32结直肠癌10终末期肾病33宫颈癌11脑血管病34卵巢癌12老年痴呆35乳腺癌13帕金森病36甲状腺癌14糖尿病37淋巴癌15儿童苯丙酮尿症38膀胱癌16类风湿性关节炎39肾癌17系统性红斑狼疮40重性精神疾病18关节病(髋、膝)41肺结核病19强制性肾柱炎42艾滋病20白血病43肝炎21血友病44包虫病22地中海贫血45血吸虫病23老年性白内障
第五篇:社会保障扶贫政策解读
社会保障扶贫政策解读
一、社会保障扶贫专项方案解读
在全国社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xx市社会保障扶贫专项方案》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低保兜底一批贫困人口,提高贫困人口社会保障水平提供了更有针对性、操作性的依据。
1、五年主要目标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到2020年,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兜底。实现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加快发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到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养老保险。
贫困残疾人扶助:从2017年起,率先对残疾人扶贫对象实行生活费补贴,核定其收入与国定贫困线标准差额,据实发放差额补助,使其年收入达到国定贫困线标准。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2、2018年主要目标
从2018年1月起,全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按动态调整后的国家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对农村特困老年人、困境儿童、重度残疾人、重特大疾病患者、重度精神病患者等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的困难群体进行低保兜底,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3、2018年重点工作
保障标准。从2018年1月起,全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2017年的3180元/年提高到3300元/年(以省政府正式调标文件为准)。
保障对象。全市农村低保对象,其中建档立卡低保兜底对象15831人(含2017年已兜底脱贫人口)。
发放标准。农村低保对象以户为单位年人均收入低于农村低保标准的,按差额发放低保补助金,按标施保、应补尽补。
4、资金筹措
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低保专项资金,加大本级财政投入。
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基本情况
截止2018年3月底城省低保对象A户B9人,救助水平A元/人.月,占全市非农人口(2016年B人)的B%。
农村低保对象B户B人,救助水平B元/人.月,占全市农业人口(2016年B人)的B%。其中纳入精准扶贫低保兜底人数B人,与扶贫“六有”系统规划兜底B人相差B人。
从2015年起,我市集中开展了从严专项清理整治工作,重点对“关系保”、“人情况”、“错保”、“漏保”等开展专项整治,低保对象呈逐年递减趋势。到2017年底,全市低保对象较最高峰B人减少至B万人,减少B人,减幅B%,其中农村低保对象减少B人,减幅B%。
三、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
2017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央农办、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国残联《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70号),部署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
(一)加强政策衔接。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规定程序纳入低保范围;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家庭,按规定程序纳入建档立卡范围。不在建档立卡范围内的农村低保家庭、特困人员,统筹使用相关扶贫开发政策。对返贫的家庭,按规定程序审核后,相应纳入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开发政策覆盖范围。
(二)加强对象衔接。要完善农村低保家庭贫困状况评估指标体系,以家庭收入、财产作为主要指标,根据地方实际情况适当考虑家庭成员因残疾、患重病等增加的刚性支出因素,综合评估家庭贫困程度。
(三)加强标准衔接。规定农村低保标准低于国家扶贫标准的地方,按照国家扶贫标准综合确定农村低保的最低指导标准;农村低保标准已经达到国家扶贫标准的地方,按照动态调整机制科学调整。
(四)加强管理衔接。要求市级民政部门、扶贫部门加强沟通,共享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名单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农村低保对象名单等相关信息。
四、在脱贫攻坚中如何发挥好低保兜底作用
要发挥好低保的兜底作用,需要解决好关于低保兜底定位、配套政策和基础条件等问题。
(一)对低保兜底定位的认识
一是发展和政策干预顺序意义上的兜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五个一批”的扶贫政策措施,即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低保是在上述开发和增收节支措施不能奏效之后的兜底措施。
二是贫困群体分类意义上的兜底。目前,很多地方把兜底的“底”理解为劳动力不足和没有劳动能力的群体,或者是最贫困的群体。低保重点关注最贫困群体,而一般有发展潜力的贫困群体,首先通过扶贫开发的手段予以支持。
三是“家庭-集体-国家”帮扶主体顺序意义上的兜底。从对困难群体的帮助主体来讲,我们国家的基本制度设计应该是“家庭-集体-国家”,即首先要发挥家庭的基本功能,在家庭、集体经济等都无力帮助时,再由国家的低保政策予以兜底救助。
四是社会保障体系内不同制度支持顺序意义上的兜底。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底部,所以一般情况下要优先发挥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的作用。比如,在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方面,首先要着眼于发挥居民基本医疗、大病保险的作用,之后才是与低保挂钩的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的兜底。
(二)兜底对象问题的重点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的关系。按照该《决定》的相关精神,我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到2020年将会有百分之二十几的贫困人口需要通过低保兜底来实现脱贫。但目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与农村低保人口的吻合程度不高,吻合程度不高与两项制度不同的识别方法也有关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6部委《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就要求,坚持应扶尽扶,精准识别农村贫困人口,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给予政策扶持,帮助其脱贫增收;坚持应保尽保,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低保兜底的资金与配套救助政策
为确保到2020年全市现行扶贫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要及时调整农村低保标准,使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按动态调整后的国家扶贫标准。因为随着脱贫工作的推进,全市贫困人口和面上的低保人口将会逐年减少,但2020年我市贫困地区仍有B多贫困人口需要低保兜底。其中一部分是建档立卡对象中的五保户和完全缺少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属于零收入群体;一部分兜底对象是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等措施脱贫的一般贫困户,属于低收入群体。城乡低保标准是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需要、人均纯收入、当地物价水平指数有关,若城乡低保要达到一体化,做到应保尽保,就需要对流动后的贫困人口重新核定。
配套政策支持也是低保兜底作用的重要方面。社会救助还包括一些专项救助,其中,医疗、教育、住房和就业等救助制度明确规定其对象应当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要求的农村扶贫“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中,低保制度重在协助解决“两不愁”问题,“三保障”问题则需要通过其他救助保障途径实现。如在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救助方面,要求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财政补贴;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对其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报销后的个人负担合规医疗费用给予救助,以避免低保对象和低保临界对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五、低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低保救助率低,城省低保全国5.5%,西部8国家区7.4%,农村低保全国5.2%,西部8%。xx市5.76%,未达到西部的平均水平。
2.保人未保到户。3.档案管理不规范。
六、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做好“两线合一”工作,提标扩面,提高救助率。
(二)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
(三)应用低保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