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公司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办法(试行)
中共???公司支部委员会 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党员管理工作,理顺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程序,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党员组织关系的转出
第一条正式组织关系转往范围(即城区、??县、??县、??县、??县和???)以外的,由公司党支部开具“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先转到???党委组织部,再经???党委组织部转出,到党员所去地方县(市)以上组织部门。
第二条正式组织关系转往???市范围内但不属??的单位,由公司党支部开具“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先转到???党委组织部,再经??党委组织部转出,到党员所去地方或所去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党组织。
第三条正式组织关系在??市范围内、??系统内转移的,由公司党支部开具“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先转到??党委组织部,再由??集团党委组织部在??集团直属单位之间直接转接。
第二章 党员组织关系的转入
第四条正式组织关系由?市范围以外转入的,需持调出单位党组织组织部门开具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先转往??市市委组织部,再经??市市委组织部转到??集团党委组织部,??集团党委组织部再接转往我公司党支部。
第五条正式组织关系由?市范围以内转入的,需持调出单位党组织组织部门开具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直接转往??集团党委组织部,??集团党委组织部再接转往我公司党支部。
第三章 其它要求
第六条在通常情况下,党员的组织关系与公司人事关系应当一致。党员的组织关系一经转接到公司特定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必须参加其组织生活,并在其中积极工作。
第七条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变动组织关系的凭证。党员因工作单位发生变化,外出学习或工作时间较长(半年以上)、且地点比较固定的,应按规定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即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第八条党员组织关系转出后,党员在党组织中的隶属关系随即发生变化,党员应在转入单位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并交纳党费。
第九条党员临时外出、开会、实习、学习、考察等在半年以内者,持公司党支部开具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证明其党员身份。持党员证明信的正式党员,其组织关系没有转移,仍在原单位交纳党费和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持有“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外出的党员返回时,需由对方党组织证明其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加盖公章),交回公司党支部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条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要使用统一式样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用毛笔或钢笔填写,内容要填写齐全并在介绍信和存根上注明有效期,字迹要清楚,不得涂改。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必须加盖公章,并在介绍信和存根的连接部位加盖骑缝章。介绍信的有效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不应超过3个月。
第十一条转移党组织关系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必须由党员本人或所在单位党组织派人办理,不能由党员本人擅自委托他人办理。党的组织关系介绍信,不能自己携带的,应由机要交通或机要邮政转递。
第十二条使用后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证明信、存根要妥善保管。保存期限一般在10年以上,方可销毁。
第十三条党组织应教育党员妥善地保存自己所携带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证明信。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证明信一旦丢失,党员要及时向公司党支部报告。党组织应对丢失介绍信、证明信的情况进行审查,如确系本人不慎丢失,可由最后办理转移组织关系的党组织予以补转,并立即通知接收单位党组织,原介绍信或证明信作废。
第十四条接转单位在接转党员组织关系时,要对介绍信进行认真审查核对。对丢失介绍信、证明信的党员,应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还应给予适当的党纪处分。
第十五条对于过期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证明信,要调查了解,弄清原因,分清责任。对于那些无正当理由,不及时转移组织关系,导致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党员证明信过期的,应给予严肃的批评和教育。其中超过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要按照党章规定作自行脱党处理。如系经办人工作不慎造成的,要对经办人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过期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证明信作废,由开出介绍信(证明信)的单位另行补转。
第十六条对违反有关规定填写或开具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接收单位党组织可不予接受并退回开具单位的党组织。
第十七条对工作调动中只有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档案中没有《入党志愿书》等入党材料的党员,公司党支部必须认真进行甄别。党员本人应该积极配合党组织的甄别工作,尽可能地提供证人证据,说明情况。对无法认定其党员身份的,由公司党支部提出意见,通过晋煤集团党委组织部批准,不予承认其党员资格。若其原单位党组织出具证明(需由县或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审核),证实其党员身份的,公司党支部要在其重新填写的《入党志愿书》有关栏目注明情况和原因,提出承认其党员资格的意见,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连同原单位党组织的有关证明材料,一并存入本人档案。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党群工作部负责解释。第十九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办法
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办法
为切实加强党员管理,做好党组织关系的转接工作,现将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党员临时外出到另一单位去工作学习,时间在六个月以内的,应持“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即临时组织关系),证明党员身份,其组织关系没有转移,仍在原单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和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党员因工作单位发生变化、外出学习或工作,时间在六个月以上,且地点比较固定的,应持“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转移组织关系。党员组织关系转出后,其隶属关系随即发生变化,党员应在转入单位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和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短期外出(六个月以内)或长期外出但没有固定地点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可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在外出所在地或单位的党组织参加党的生活,交纳党费,但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流动党员活动证》由基层党委负责发放。接收流动党员的党组织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外来党员,应于验证后及时接收并将其编入党支部、党小组,同时报上级党组织备案。
四、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组织关系转递的原则。离退休干部的组织关系一般保留在原单位,可单独组建离退休(联-1-
合)党支部。就地安置的退休工人和退职干部、工人党员,其党的组织关系一般应转到居住地区街道(或村)党组织。易地安置的离退休、退职干部、工人党员,其党的组织关系应转移到接受安置地区街道、乡(镇)或村党组织。离退休干部、工人党员因看病、探望子女和亲属,外出时间超过六个月以上的,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应给他们开具党员证明信,所到单位或地区的党组织应接收并安排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干部、工人党员离休、退休、退职后,又受聘到另一单位工作,如果时间在半年以上,应将其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新的工作单位党组织。
五、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中的党员。对已落实了工作单位的,应及时将组织关系转到所去单位党组织。党员在落实工作单位过程中将人事关系和档案材料等暂保存在县以上政府人事(劳动)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的,这些机构的党组织如具备条件并经同级地方党委同意,可以接收这部分党员的组织关系,并根据不同情况,组织这些党员过组织生活。因某些原因,一时还不能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将其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党组织。
六、停薪留职人员中的党员,应在办理停薪留职手续的时候将组织关系转到居住地党组织。
七、党员因私事短期出国、出境或自费出国留学,应办
理保留党籍手续,其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党组织。出国出境定居的党员,应办理停止党籍手续。
八、援外人员中的党员组织关系,由派出单位统一转移。党支部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时,必须注明党员的具体去向和所担负的任务,最后由省、市(自治区)党的委员会组织部协调,统一转至外交部政治部,再由外交部转往我国驻外使馆的党的委员会。
九、恢复党籍的同志如果在恢复党籍之前已调动了工作,要由作出恢复党籍决定的党组织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并经基层党委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十、党员在支部范围内调动工作或临时变动党小组,不必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也不必开具党员证明信。
十一、党支部在填写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时,应在介绍信和存根上注明有效期限,并在介绍信和存根的连接部分加盖印章,介绍信的有效期一般不超过15天。
十二、如果党员成批调往新单位,党支部可在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后另附名单,所附名单要加盖印章。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要分别开具组织关系介绍信。
十三、县直机关、各乡镇、街道办党(工)委内支部党员关系的转移,必须经过该系统党委办理转移手续。
十四、党员转移组织关系,应由本人办理、携带,不能自己携带的,应由党内交通或机要邮政传递。
十五、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证明信一旦丢失,应及时向所在单位党组织报告,党组织应进行审查,如确系本人不慎丢失,应写出书面检讨,可由最后办理转移组织关系的党组织予以补转,并立即通知接收单位党组织,原介绍信或证明信作废。
第三篇:XX县党员组织关系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
XX县党员组织关系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和接收工作,确保每名党员及时编入党的组织,纳入管理,不断提升党员素质和党员队伍管理工作水平,根据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组发„2004‟10号)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党员组织关系管理要遵循寓管理于服务、就近就便、动态调整的原则。
1.寓管理于服务原则。秉持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念,既要强调从严管理,又要突出服务党员,将管理和服务有机统一,对党员提出的咨询、寻求的帮助,要耐心解释政策,热心解决问题;
2.就近就便原则。确定党员组织关系的隶属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以党员就近、方便参加组织生活为主要考虑因素,既要尊重党员的意见,也要考虑党组织日常管理的实效性;
3.动态调整原则。定期排查和梳理,动态掌握党员队伍基本情况。要根据党员工作、生活的变动,及时调整和落实组织关系,并做好党员信息库日常维护,防止“口袋党员”“空挂党员”和“隐性党员”产生。
第三条 本办法主要对党员的正式组织关系的转移和接收进行规定。党员临时组织关系根据其他有关规定管理。
第二章 党员组织关系的重点群体分类管理 第四条 高校毕业生党员的组织关系管理。
1.已经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党员,应将党员组织关系及时转移到所去单位党组织;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应将组织关系转往单位所在地党组织,原则上不能转往居住地或户籍地所在党组织;
2.继续就读全日制专升本、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及时转移到就读学校党组织;
3.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回乡高校毕业生党员,可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本人或父母居住地党组织,待工作单位落实后及时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单位党组织或单位所在地党组织;
4.外出找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党员,可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外出地的固定居住社区(村)党组织;无固定居住地的可将党员组织关系暂时转移到父母居住地党组织,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按流动党员进行管理,一旦落实工作单位,应及时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单位党组织或单位所在地党组织。
第五条 派遣制、合同制职工党员的组织关系管理。派遣制、合同制职工党员应根据实际,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往便于参加组织生活的工作单位党组织或派遣机构党组织。相关单位或机构原则上不能以“非本单位正式人员”等理由拒绝接收。
第六条 离退休人员党员的组织关系管理。
1.原单位建立离退休人员党组织的,可将党员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单位;
2.原单位未建立或按规定需撤销离退休人员党组织的,要及时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居住地党组织;
3.被原单位返聘的,其党员组织关系可继续留在原单位党组织;聘任至新单位的,其党员组织关系可转往新单位党组织。
第七条 退役军人党员的组织关系管理。
1.已落实工作单位的,应将党员组织关系及时转移到所去单位党组织;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应将组织关系转往单位所在地党组织,原则上不能转往居住地或户籍地所在党组织;
2.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可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退役军人党组织或居住地党组织。外出找工作流动性大的,应按流动党员进行管理。
第八条 撤并、转制企业党员的组织关系管理。1.企业仍存在、党组织仍保留的,党员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单位;
2.并入其他企业,党组织整建制转移的,党员组织关系同步转移; 3.企业不复存在,党组织不再保留的,根据党员去向确定组织关系的落实。党员已找到新工作单位的,组织关系转往新工作单位党组织或单位所在地党组织;党员未找到工作的,组织关系转往居住地党组织。
第九条 出国(境)党员的组织关系管理。
1.因公出国(境)一年以上的党员,需办理请假手续,党员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党组织,或根据需要转往指定党组织;
2.因私出国(境)、去港澳台或自费出国留学的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如下:
(1)短期请假出国(境)或去港澳台探亲或办理私事的党员,其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党组织;(2)出国(境)或去港澳台长期定居的党员,出境后即停止党籍,其组织关系和档案材料要移交至市委组织部,保存备查;
(3)出国(境)逾期(含续假)1年以上未归的党员,党员组织关系和档案材料要移交至市委组织部,保存备查;
(4)经批准出国(境)定居的预备党员,不再办理转正手续,也不再保留其预备党员资格;
(5)自费出国(境)留学的党员,在学成回国前,党组织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在学成回国后,由本人提出恢复其组织生活的申请,经所在单位党组织审查,如其在国外期间确无问题,可以恢复其党员组织生活。如果是预备党员,其在境外学习期间表现良好,可以按期转正。
第三章 完善党员组织关系规范化管理制度 第十条 建立定期梳理党员组织关系制度。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党员积分考核制度,每半年排查一次党员组织关系情况,对转入党员基本情况、转出党员组织关系落实情况、在编党员动向三项主要信息进行逐一梳理。认真落实每一名党员的组织关系,动态掌握每一名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发现组织关系“空挂”党员要及时联系、寻找,防止因不及时关心而失去联系的情况发生。
第十一条 建立组织关系和行政(劳动)关系挂钩制度。在人员流动频繁的企业党组织和各类联合党组织,要严格实行党员组织关系和行政(劳动)关系挂钩制度。党员行政(劳动)关系发生变化,组织关系必须及时联动变化,做到人到关系到、人走关系走。
第十二条 建立转出党员组织关系跟踪制度。党员组织关系转出前,基层党组织要对党员去向和联系方式进行登记,并认真填写《党员信息库日常维护登记簿》,主动了解转移情况,督促其尽快落实组织关系。对转移过程中碰到问题的党员,党组织要主动帮助协调,确保党员组织关系尽快落实。跟踪工作直到收到介绍信回执、党员编入新的党支部为止。
第四章 各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及对党员的要求 第十三条 转出党员组织关系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 1.教育督促党员按照规定及时转移组织关系,并如实、规范地填写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
2.对组织关系转出的党员基本情况进行登记,跟踪了解党员去向和组织关系落实情况,与党员所去党组织保持联系;
3.指导党员掌握转接流程和要求,督促党员及时、按要求办理手续;
4.对党员提出的咨询热情解答,主动帮助。第十四条 接收党员组织关系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 1.认真查验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和党员档案,为党员办理组织关系接收手续,及时将党员编入党的一个组织,并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
2.将接收党员的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及时反馈给转出组织关系的党组织;
3.对因工作需要、经济条件等原因不能及时回原所在党组织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的党员,帮助其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五条 对党员的要求是:
1.因工作、学习、生活等原因离开原所在党组织,要及时转移党员组织关系,在规定时间内到所去党组织报到;
2.妥善保管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在有效期内办理转移手续; 3.了解自己的党员档案流转情况,防止人档分离情况发生。
第十六条 组织关系管理问题的责任追究。
1.因党组织原因造成党员组织关系转接不及时、党员脱党、介绍信遗失等问题的,追究主要责任者责任;
2.因党员本人原因造成党员组织关系转接不及时、介绍信遗失等问题的,党组织应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应根据党章规定,给予适当的组织处置。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XX县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四篇:党员组织关系
1.什么是党员组织关系
党员组织关系,是指党员对党的基层组织的隶属关系。按照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申请入党的人一经被批准入党,接收其入党的党组织就把其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从此就确定了他的组织关系。党员的组织关系一经确定,党员就可以而且必须参加该组织的生活,并在其中积极工作。
党员组织关系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概念包括正式组织关系和临时组织关系;狭义概念特指正式组织关系。本书中所讲的党员组织关系使用的是广义概念。
2.转移和接受党员组织关系的凭证有哪些
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的意见》(中组发[2004]10号)规定,党员组织关系的凭证有三种,即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中国共产党员证明信和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转移和接收正式组织关系,应当凭据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转移和接收临时组织关系,应当凭据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或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
3.党员组织关系凭证的印制与保管有哪些要求
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党员证明信和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印制和保管,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必须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
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入党志愿书〉等党内表、册印制和发放有关问题的答复》(组厅函[1999]31号)和《关于试行〈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的通知》(中组发[1994]8号)的要求,党员组织关系凭证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组织部,国资委党委、中央各金融机构党委组织部,铁道部政治部、民航总局党委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严格按照中央组织部制定的统一式样定点印制,通过组织系统发放。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印制或销售。印制的时间、数量要进行登记,并指定专人保管。印制所需经费,可从党费中开支,不得向党员个人收取工本费和发证手续费。使用后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党员证明信、存根要妥善保管。保存期限一般在10年以上,方可销毁。
第五篇:党员组织关系
几种组织关系迁移的具体做法:
(一)迁往外省的同志,不论是迁往外省读研究生或者到外省参加工作,组织关系应统一迁往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组织部;由我省教育工委组织部再开具介绍信迁往外省;
(二)材料档案放在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的,组织关系可以迁往中国海峡人才市场机关党委;
(三)材料档案放在福建建筑人才市场的,组织关系可以迁往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机关党委;
(四)材料档案放在福建青年人才市场的,组织关系可以迁往共青团福建省委机关党委;
(五)材料档案放在厦门人才服务中心的,组织关系可以迁往单位党组织或者街道党工委,一般不再转到厦门市人才服务中心直属党委;
(六)生源地属于乡镇的,组织关系可以迁往生源所在地乡镇党委;
(七)生源地属于县城的,组织关系可以迁往XX县城XX街道党工委;
(八)考上本省高校研究生的,组织关系可以迁往所在高校党委组织部;
(九)参加公务员考试、选聘生考试、选调生考试并被录用的,可以迁往录用所在县市党委组织部,如明确工作单位的,可以直接转往该单位所属党委;
(十)从事教师工作的,组织关系可以迁往学校所在地主管的教育工委;
(十一)材料档案放在福建省交通厅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组织关系可以迁往福建省交通厅直属机关党委;
(十二)材料档案放在福州市人才储备中心、福州市人才市场的,组织关系可以迁往福州市人事局机关党委;
(十三)材料放在京闽人才市场的,组织关系可以迁往福州市私营企业协会党委;
(十四)材料放在福建海峡旅游人才服务中心的,组织关系可以迁到福建省旅游局机关党委;
(十五)材料放在福建八闽通信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组织关系可以迁到福
建通信管理局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