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人办〔2007〕47号(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18:3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人办〔2007〕47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人办〔2007〕47号》。

第一篇:政人办〔2007〕47号

政人办„2007‟47号

政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 县环保局等部门2007年整治违法排污 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熊山街道办事处、县直有关单位,有关企业:

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县环保局等部门制定的《2007年政和县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七月九日

2007年政和县整治违法排污企业 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环保局 发改局 经贸局 监察局 工商局

司法局 安监局 建设局 供电公司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市环保局等部门《关于印发<2007年南平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函》(南环境监察[2007]31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省、市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实施意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围绕解决影响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努力遏制污染反弹,保障群众环境权益,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

二、工作重点和时间要求

工作重点:在对前四年环保专项行动清理整顿工作进行“回头看”的基础上,实行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制,深入开展以下集中整治:

(一)深入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作

1、要在2006年饮用水源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查清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科学制定并实施饮用水源环境保护规划,已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要设立规范化的保护区标志。

2、彻底取缔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工业排污口,清除区内所有违规的码头、垃圾堆放场、畜禽养殖场,禁止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3、对2000年后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停业(产)或关闭;对超标排放污染物的单位要责令限期治理直至停业(产)或关闭。

4、对影响水质安全的各类隐患进行集中整治,完善饮用水源应急预案和重点排污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环保总局《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重点对我县境内的七星溪、龙潭溪等主要溪流沿岸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完善应急措施。对未建设事故状态下收集、处置设施的,要停产整治;对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尾矿库进行清理整治,彻底消除隐患。

5、加大农村饮用水污染问题的整治力度,切实保障群众饮 3 水安全。对堆放于河流、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滩地、岸坡上的生活垃圾和其他固体废弃物,要进行全面清理,消除生活垃圾等废弃物污染水体的隐患。

(二)深入开展工业园区环境违法问题整治工作

对辖区内各类工业园区(工业企业集中区)在建设、管理过程中的环境违法问题进行全面清理,集中解决工业园区内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执行不力问题。

1、要坚决纠正工业园区建设、管理过程中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土政策”,尤其是擅自降低环境保护准入条件、阻碍环境执法、降低或取消排污费等一系列违反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的错误做法。对拒不纠正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部门的行政责任。

2、在环境质量未达到要求的工业园区内,不得批准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的要停止建设。对工业园区内未经环保审批或未按审批要求即擅自开工建设或擅自投产的企业,一律停止建设或停止生产。

3、对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就擅自投入生产的建设项目,要责令停止生产,给予高限处罚;对未按规定申请“三同时”验收,长期以试生产名义违法排污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对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转、排放污染物超过标准的,要责令恢复正常使用或者限期重新安装使用,并依法查处。

4、对园区内应配套建设的集中式污水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4 污染物无法稳定达标排放的,要责令限期治理;对接纳的污水超过设计处理能力,污染物长期超标排放的,要责令入园企业限产限排。

5、要全面检查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申报,检查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单位是否具有环保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危险废物转移是否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审批和联单制度。对未按国家规定收集、转运、处置危险废物的,要依法查处。

6、对弄虚作假和屡查屡犯或者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违法企业,要从严处罚。同时,要追究企业有关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开展影响群众健康污染严重的重点行业整治工作 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全面检查清理辖区内企业和对群众反应强烈的其他环境问题。

1、对未取得环保审批文件或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铅锌矿开采企业(尾矿库),要一律停止生产;开采规模每年小于6万吨的已建铅锌矿山,要进行资源整合,凡不予整合或无法整合的,要依法予以关闭;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的铅锌冶炼、加工企业,要依法关闭。继续对全县矿山企业特别是铅锌矿企业在去年全市进行的大检查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回头看,并按照《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矿山企业环境安全检查的通知》(南机明电„2006‟183号)的要求,狠抓落 5 实,对未解决的遗留问题抓紧解决。

2、对影响群众健康、环境污染严重的重点行业,凡未建成污染防治设施或治理设施不完善,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要一律停产整治。

3、在开展专项活动中应与同时开展的保护母亲河加强水质安全整治专项行动相结合(详见《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保护母亲河加强水质安全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南政办„2007‟55号),全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开展历年挂牌督办环境问题的整治工作

对前四年环保专项行动挂牌督办案件逐一进行全面梳理。对于那些久拖未决的问题,在此次专项行动中要作为重点案件予以解决。对严重危害群众身心健康和近年来群众反复投诉仍未妥善解决的,历年环保专项行动查处的违法排污企业整改要求未落实或者存在污染反弹的,以及经过多次整改仍然达不到要求、污染严重的排污企业等,要限期办结,该关停的要坚决予以关停。同时,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在媒体上公布解决方案和时限。凡查处不力,处理要求落实不到位的,将追究有关地方和部门的责任。

时间要求:

(一)动员部署阶段(6月)

结合本县实际,确定本县整治重点,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6月25日前全面完成专项行动的动员部署工作。

(二)调查摸底和集中整治阶段(7月-10月)

组织有关部门对重点行业、饮用水源保护区、工业园区和历年挂牌督办环境问题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集中整治,严厉查处环境违法企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

(三)总结提高阶段(11月)

认真总结环保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效与不足,提出加强长效管理的措施。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环保专项行动顺利开展,县政府成立整治违法排污企 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组 长:苏久勤(县政府副县长)副组长:赖传铭(县政府办主任)

张应平(县环保局局长)聂建全(县监察局局长)

成 员:叶建军(县安监局局长)

龚小华(县发改局副局长)苏凤柏(县经贸局副局长)张学勇(县监察局副局长)许美华(县司法局副局长)马建新(县建设局副局长)杨立福(县环保局副局长)李小平(县工商局副局长)陈志弟(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县环保局,由县环保局杨立福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有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四、部门分工

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环保、发改、经贸、监察、司法、建设、工商、安监、电力等部门在环保专项行动中要切实负起牵头组织的责任,并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环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一)环保部门要认真履行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职能,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1、对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的排污企业,应依法责令其停止建设或停止生产。

2、对已被县政府责令停业治理或依法关闭,却擅自恢复生产的排污企业,要提请政府依法采取措施坚决予以关停或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3、对污染反弹超标排污的企业,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擅自闲置、拆除污染治理设施的排污企业,要依法予以处罚。

(二)经贸、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对应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并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严禁进口、转移、生产、销售、使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所列的落后生产工艺和产品,并在规定限期内淘汰这些落后生产工 8 艺装备和产品。

2、配合环保部门重点查处偷排、漏排污染物以及擅自闲置、拆除污染治理设施等违法排污及依法关闭、停业治理和自然停产的企业擅自恢复生产的行为。

3、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引导、鼓励、扶持企业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技术改造等工作。

(三)监察部门负责督促清理和纠正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政策、规定和做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履行环境保护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

(四)司法行政部门要把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列入“五〃五”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全社会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环保法律意识,为开展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并对群众维护环境权益的行为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和法律帮助。要结合查处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以案说法,加强警示教育,切实提高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排污企业的环境法律意识和环保法制观念。

(五)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而被依法撤销相关行政许可的企业,要依法责令企业限期办理变更登记,逾期不予办理的,吊销其营业执照;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污染环境或存在污染隐患,破坏环境资源的无照经营企业,要依 9 据《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机制的通知》(闽政文[2007]5号)的规定,根据职能分工,配合或会同其他部门予以查处。

(六)经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监管,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全面检查企业安全生产措施落实情况,监督企业消除安全生产隐患,严肃查处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防止和减少因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

(七)建设部门负责制定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开展江河、水库沿岸乡镇、村居民生活垃圾整治。

(八)供电公司要按照政府决定,对违法排污企业采取停电、限电措施。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对环保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认真组织落实,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牵头挂帅,制定具体方案,周密部署,保障经费,狠抓落实。

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坚持联席会议例会制度,在行动期间的每个阶段应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针对各阶段环境执法重点工作,不断完善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制度,研究整合各部门执法资源、提高行政执法整体效能的具体办法,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政 10 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行动,公众广泛参与,共同解决环境问题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责任追究和违法惩治力度。监察机关和环保部门要坚持实事求是,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客观公正地做出处理决定。要强化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查办一批典型环境违法案件,追究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环境违法违纪行为的行政责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环境权益的违法违纪行为。

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等手段,切实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惩治力度。要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造成公私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严重破坏环境的问题,凡涉嫌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严肃追究刑事责任。对屡查屡犯、长期违法排污的企业,环保部门要坚决行使评优创先的一票否决权,向相关评选机构通报,取消其资格;对企业法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要及时向相关单位做出通报。

(三)建立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制度。确定本地区今年重点督办的环境污染问题,公开查处一批屡查屡犯的环境违法企业,并组织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定期公布查处情况,挂牌督办案件要有明确的目标责任、解决时限、责任单位、督办部门,督办程序和奖惩措施等。对2003年以来督办的重点环境污染问题整改措施不落实的,由上级政府挂牌督办。对挂牌督办问题逾期未整改解 11 决的,应追究单位领导责任。对基层政府拒不执行环保法律法规,企业违法排污屡禁不止,群众反复投诉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地方,要实行区域限批。

(四)强化舆论宣传,加大公众监督力度。一是要将环保专项行动列入政府今年宣传工作要点,制定专项行动宣传计划,确定宣传重点,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和跟踪报道,披露存在环境安全隐患和违法排污的重大问题。不断形成宣传高潮,营造社会广泛参与和监督的良好氛围。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要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挂牌督办的环境违法案件和专项行动进展情况。三是充分发挥“12369”环保热线作用,畅通投诉渠道,积极鼓励群众举报环境违法问题。

(五)加强动态报告工作。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确定专人负责行动信息管理工作,每旬编发和按时报送工作简报和环保专项行动进展情况。上级挂牌督办案件的查处情况、工作中遇到的重要情况和难点问题要随时报告;国家和省、市要求的阶段性工作总结等材料要及时上报。

(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建立健全环保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开展环境执法效能监察,提高执法水平;要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企业约束机制和公众监督机制,推行环保有奖举报制度;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建立保障环境执法的投入机制;要加强日常环境执法监管,做到“天天行动”,长抓不懈、持之以恒、及时妥善处理人民群众反映的环保问题和污染纠纷。

县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地址:政和县南凤楼二梯三楼(353600)政和县环保局(县环境监察大队)

电话:3321098或3334448 传真:3321098 电子信箱:guoxi3456@163.com

主题词:环保 方案 转发 通知

抄送:市环保局,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县纪委办。政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7年7月9日印发

第二篇:光政办[2011] 号(光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0年工作总结)

光政办„2011‟25号

光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本办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办公室“办文、办会、办事”的工作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确保了政府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0年工作情况

(一)突出以文辅政,辅佐决策有新成效

一是办文更加规范。以规范公文运作为重点,严把公文处理行文关、内容关、政策关、法制关、文字关,做到准确、及时、安全、保密、规范。一年来,共起草编发县政府综(函)字号文件272份;政府办公室(函)文件202份;整理各类会议纪要及备忘录59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注重公文的时效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注重

从重在文字整理,转到重在提练思路、观点;从重在追求工作数量,转到重在提高工作质量;从重在被动应付,转到重在超前服务,创造良好成绩上来。今年以来起草了一系列关于项目开发、招商引资、工业发展、“三农”工作及灾后重建等方面的文件材料,完成各类工作汇报、领导讲话、调研文稿等文字材料100多篇,较好地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和修改完善工作,得到多方面的肯定与赞扬。

二是信息更加及时。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各阶段重点工作,认真编写、上报信息,充分发挥信息“前哨”的作用。及时整理县领导重要讲话,以《光泽政讯》形式刊发,让乡(镇)、县直部门及时了解县政府重大工作安排部署,按照县政府要求抓好落实;认真编写、上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及新成效,让市政府了解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时将我县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上报市政府总值班室。在“6.19”抗洪救灾期间,充分发挥县政府应急总值班室应急信息枢纽作用,及时、准确上传下达应急信息,编写抗洪救灾《简讯》18期。全年共编撰《光泽政讯》40期,其中正刊6期,增刊34期,向市政府报送信息48条,被采用25条。

三是法制更加严密。加大规范性文件的法制把关力度,向市人民政府、县人大常委会报备规范性文件30件。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案件评查工作,共对21个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案卷进行评查,指导督促行政执法部门规范办案。认真做好

—2—

全县行政执法部门工作人员2011年福建省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工作。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全年受理行政复议案件5件,行政应诉案件1件。经市政府测评,2010年我县抽象行政行为合法率居全市第一位。

(二)突出统筹兼顾,综合协调有新突破

注重强化大局观念,协调上下左右,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遇事多跟有关部门早通气、早协调、勤沟通、勤交流,较好地发挥了综合协调作用,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强化综合协调。对上及时请示汇报,准确把握各项重要部署,精心搞好领导之间的工作衔接和活动安排。对下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使领导全面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政策执行效果和基层反映的实际问题。主动加强与几大班子办公室的联络协调,及时交流情况、沟通信息、衔接工作;强化与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分兵把口、分线作战,配合联动、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较好地完成我县参加“5.13”、“6.19”、“9.8”等大型活动筹备工作,顺利地组织了闽北商贸物流城开工仪式和圣农第二食品加工厂落成典礼、梅树湾新村交房仪式等庆典活动。进一步健全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协助县政府领导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特别对抗击“6.19”特大洪灾和处置美迪化工氟硅运输泄漏事故等事件,协助领导现场指挥、依法及时果断处置,避免了矛盾激化和大的损失。

二是狠抓督查落实。对县政府召开的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

—3—

议、县政府班子成员碰头会形成的纪要中需要落实的议定事项,进行分解,督促有关部门抓好落实,开展各类督查活动65次,形成督查通报18件,对23个单位落实工作不力予以通报批评。每次会议后一周内收集进展情况,每一个季度汇总一次落实情况并予以通报,使领导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促使会议议定的事项得到较好落实。

三是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按照规定程序,认真进行催办、检查,并及时向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提交了今年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办理情况的报告。2010年,共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61件,政协委员提案114件,办复率为100%,满意率均达99%。

(三)突出规范高效,后勤保障有新进步

一是认真做好接待工作。坚持从讲政治和维护光泽形象的高度出发,按照“有礼、有节、热情、周到、节约”的原则,组织安排好公务接待。对会议筹备、食宿安排、活动路线、安全保卫等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次接待工作。认真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食宿不准超过当地接待标准的规定》,控制陪餐人员,加强接待经费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接待任务。全年共完成省、市领导及兄弟县(市、区)领导、客商外商接待90多批次,没有出现大的差错。

二是规范做好会务工作。努力适应领导工作要求,不断改进

—4—

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的枢纽作用,按照“百密而无一疏”的要求,认真负责,周密安排,环环相扣,搞好衔接,真正做到周全细致,不出纰漏。认真做好会务工作,全年圆满完成各类会议通知、会场布置263场次。制定出台《光泽县人民政府全体成员会议、常务会议、县长办公会议、专题会议、党组会议制度》,对县政府各类会议进行规范,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

三是加强车辆的管理使用。建立车辆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签订了车辆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交通事故责任追究制。对机关车辆采取定人、定岗、定车“三定”制度,严格执行公务派车制度,严禁公车私用。通过加强管理,有效地保证了接待和公务用车,全年未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四)突出宗旨意识,服务群众有新举措

一是深化政务公开。对涉及民生、专业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政府信息进行解读,深化了政府信息公开内容。“6.19”洪灾发生后,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恢复生产、灾后重建的政策,及时将这些政策和相关解读材料送到企业、乡村,方便受灾企业、群众及时掌握理解政策。严格要求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部门统一公布有关文件、政策,政务公开栏更新公布了6期,内容涉及林业、劳动保障、人事职称评定、国土产权证发放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加大对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政务公开督促力度,定期开展政务公开督查,对未及时公开的

—5—

单位进行通报,强化政务公开的时效,进一步方便群众了解政策,接受群众监督,提高政府在群众眼中的形象。继续实行群众旁听县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全年县政府召开6次常务会议,各行各业群众共32人次参加旁听,让政府的决策更加透明公开。

二是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严格按照省政府办公厅2010年县级政府门户网站考评指标体系要求,投入6万元,建设15个子网站,其中乡镇完成5个,县直部门完成10个,初步形成以县政府网站为主体,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组合的县级网站群。全年政府门户网站访问量达78.5万人次,网站信息公开量达1.2万条,网上信访量656人次,在线访谈23期,网上办事600项。

三是加强电子公文传输。为拓展我县电子政务应用范围,启用了普通电子公文传输平台,取消纸质公文分发,将普通电子公文正式改由政务网进行电子公文传输,并将其作为普通公文往来、信息衔接的主要渠道。为保障公文顺利运行与公文传输及时,下发了《公文传输管理暂行规定》和操作要求,目前,电子公文传输系统运行平稳,2010年文件传输总量达706份。

四是积极开展外事侨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外事、侨务工作会议精神,严格履行外事报批程序和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办理填报出访团组报批及业务材料,确保重点团组的有效审批。我县全年共报批因公出国参展考察、出(境)招商团组4批13人次,圣农集团申报商务旅行卡6批,为我县外贸出口转型和营企涉外商洽工作拓展平台,提供了有力地外事支撑与服务保障。

—6—

积极为侨属办实事,认真开展特困归侨的慰问工作,慰问和扶助归侨、侨属15人,发放慰问金1万元,把党和政府的侨务政策落到实处。

(五)突出以人为本,自身建设有新发展

一是注重提高干部素质。围绕“内增素质、外树形象”的目标要求,坚持把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作为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干部的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全局意识、服务意识,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湛、品质优秀,能够担当重任的干部队伍。同时,注重后备力量培养,输出2人,新招聘公务员2名,选聘选调2名,促进人才良性流动。积极创造条件,让工作人员参加上级举办的培训班及县里组织的外出招商考察学习,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

二是注重加强班子建设。办公室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发挥表率作用。自觉加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健全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注重科学民主决策,建立议事制度,班子成员有事多通气,工作多商量,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在工作和生活上主动关心爱护干部职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三是注重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反腐败和廉洁自律工作,认真学习公民道德行为规范,规范全办干部职工的言行举止;同时开

—7—

展警示教育,教育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觉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促进廉洁从政。

2010年,我办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工作效率还不够高,服务质量还不够优,后勤保障还不够好,办公室队伍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0一一年三月十三日

主题词:文秘工作

办公室

2010年

总结

光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3月13日印发(共印20份)

—8—

第三篇:政办工作总结

镇政府办公室工作小结

镇政府办公室秉承着以服务为宗旨,以效率为准绳,以满意为目标,为领导服务、为干部服务、为群众服务,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2017工作任务。现做小结如下:

1、坚决执行党委政府及领导决策

作为镇党委、政府的综合办事机构,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发挥领导的参谋助手、决策的督促检查、部门的协调综合作用,对党委政府及领导的决策坚决执行,改进工作方式,由被动变主动,制作工作清单,主动督促,保证上级工作不落空,领导要求不失误。推进了全镇工作有序进行。

2、严肃机关工作纪律

改进机关干部的考勤工作,采用点名和指纹打卡签到结合的方式对干部的上下班情况进行统计与督促,保证干部的到岗率,对各种会议会前签到,会中点名,保证政策的传达接收率,提高全镇的工作效能,改进了工作作风。

3、严管机关内务

(1)做好接待工作。办公室按照热情有礼、大方得体的原则接待好各级来访,按照八项规定避免浪费的原则,督促政府食堂工作人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就餐人员能正常开膳。

(2)抓好政府院子内水电供应、清洁卫生工作。合理划分卫生责任区,加强检查督促,确保镇政府院子内保持清洁。(3)做好办公用品购买和发放、车辆安排工作,为改善同事们的办公住宿环境,今年6月进行了电路改造,9月修葺了宿舍门前的排水沟及改建新办公楼厕所,购置大型打印机一台,小型打印机3台、电脑10台、健身器材一套、党委会议室桌椅一套等。

(4)做好各种会议的筹备工作及支持工作,会前准备、电话通知、点名签到,茶水供应,文件印刷等等,保证会议的正常进行。

(5)按照有关规定和权限慎重使用和保管好公章,对不符合政策或有关手续不齐的一律不予盖章,耐心做好解释工作,避免群众造成误解,维护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

(6)认真接听电话,做好电话记录,及时请领导批转,保证工作进度。

4、严格收发文程序

改变以往陈旧的收发文程序,采用先进的收发文制度,安排专人对收发文工作及电子政务平台进行管理,截至目前为止,今年已经收文2055件,镇党委发下行文214件,上行文34件,政府发文下行文106件,上行文113件。做到办公室留原件存档便于查阅,复印件流传,及时完成工作。同时注意保密性,严格公文的传阅范围。

5、做好群众接待工作

政府办是窗口单位,每天要接待各类办事群众数十位,做到热心宣传政策,仔细把好关口,耐心说服教育,对非本办公室工作做好群众的引导分流,确保群众办事顺利及时。对反应问题的群众做好记录登记,及时汇报,予以解决。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镇政府的工作往往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各部门协调,政府办的同志们不但要完成本办公室的工作,往往还要支援其他办公室的工作,真正做到了指哪打哪,执行力强,发挥了砖头精神,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1、人员流动大,工作衔接需要过程,办公室是镇政府培育人才的摇篮,在办公室锻炼过的同事无论分到镇政府的哪个岗位上都能独当一面,但是正是这流动性造成办公室很多工作在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2、与领导和其他办公室的沟通还不够,下村时间较少。

下一步打算培养两名办公室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办公室 的相关工作,稳定老人,培育新人,力争把办公室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第四篇:西政〔2007〕号(调整残疾人联合会)

西政〔2007〕86号

殷都区西郊乡人民政府

关于调整西郊乡残疾人联合理事会的

各村委会、乡直各单位:

为了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进一步搞好残疾人工作,现决定调整西郊乡残疾人联合理事会,各村也相应调整了残疾人协会,名单如下:

西郊乡残疾人联合理事会:理事长:和春林 副理事长:黄艳红 兰 芳 理 事:索书明 各村残疾人协会:

王裕口:主 席:刘金成 小 庄:主 席:霍国森

副主席:杨福喜 副主席:张常保 理 事:朱尤杰 理 事:霍国振 联络员:骈新玲 联络员:霍国振

郭流寺:主 席:齐 刚 史车村:主 席:柴 华

小 屯:主 席:何永献 四盘磨:主 席:王永革

第五篇:信政办〔2018〕65号

信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科学有序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河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信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指导性文件等,制定本预案。

1.3 事件定义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和辐射污染事件。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境内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 1 — 核设施及有关核活动发生的核事故所造成的辐射污染事件、船舶污染事件、农业污染事件和重污染天气的应对工作按照其他相关应急预案规定执行。

1.5 工作原则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科学处置,信息、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原则。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6 事件分级

按照事件严重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见附件1。

1.7 预案体系

本预案是我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体系的组成部分,与我市其他领域专项应急预案相互衔接。其下级预案包括市直有关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环境应急预案。本预案与其下级预案共同组成信阳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组织指挥体系

2.1 市级组织指挥机构

信阳市人民政府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全市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或超出事发地县(区)政府处置能力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指挥部总指挥由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担任,必要时由市政府主要领导 — — 2 担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是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主任由市环保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市环保局分管应急工作的副局长担任。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市政府根据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组织指挥工作。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由指挥部总指挥视情况临时指定。现场指挥部设立工作组,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根据本部门、单位职责,牵头或参与工作组相关应急工作。当地政府组织的指挥机构和参与现场处置的有关单位、人员要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国家、省已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或已派出工作组的,市级组织指挥机构在国家、省环境应急指挥部的领导或工作组的指导下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市级组织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见附件2。2.2 县级应急组织指挥机构

县(区)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明确相应的组织指挥机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

跨县(区)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由各有关行政区域政府共同负责,或由市政府负责协调处置。

需要市政府协调处置的跨县(区)级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由有关县(区)政府向市政府提出请求;或由有关县(区)环保局向市环保局提出请求,由市环保局向市政府请示后确定。

— 3 — 3.预防

3.1 风险评估

县(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结合本行政区地形地貌、河流水文、气候和环境风险源分布,以及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情况等,依法依规开展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分析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提出对策措施,报请本级政府予以实施,提高区域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落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划分环境风险等级,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排查治理环境安全隐患。

3.2 制定预案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企事业单位,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制定或修订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演练。4.预警

4.1 预警分级

对可以预警的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紧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预警级别从高到底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预警级别的具体划分标准和发布权限,按照环境保护部的有 — — 4 关规定执行。

4.2 预警监测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要加强日常环境监测,并对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信息加强收集、分析和研判。工业和信息化、安全监管、交通运输、公安、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商务、卫生计生、气象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应当及时将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通报同级或事发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要加强日常污染物排放监测和毒性气体、危险化学品泄漏监控,对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信息要加强收集、分析和研判,并按照预先制定的环境应急预案采取措施,当有可能达到政府突发环境事件级别时,应当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上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

4.3 预警信息 4.3.1 信息收集处理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开展环境污染信息的收集、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

企事业单位违法排污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信息收集处置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生产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水利工程、自然灾害等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信息收集由相关主管部门或负有监督管理责任的部门负责,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同级政府的统一部署,配合做好预警信息收集的有关工作。

— 5 — 4.3.2 信息发布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当研判即将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应当及时向本级政府或市政府指挥部办公室提出预警信息发布建议;本级政府或市政府指挥部办公室应当立即核实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等预警信息,当判断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要及时向本级政府提出预警信息发布建议,同时通报同级相关部门和单位。

当预警信息达到发布预警级别条件时,事发地政府或其授权的相关部门,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预警级别发布权限的有关规定,及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当面告知等渠道或方式向本行政区域内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并通报可能影响到的相关地区。

4.4 预警行动

预警信息发布后,事发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视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4.4.1 分析研判

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及时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研判,预估可能的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4.4.2 防范处置

迅速采取有效处置措施,控制事件苗头;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或限制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行为和活动;在涉险区域设置注意事项提 — — 6 示或事件危害警示标志,利用各种渠道增加宣传频次,告知公众避险和减轻危害的常识、需采取的健康防护措施。

4.4.3 应急准备

提前疏散、转移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并调集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工作;环境监测机构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发展情况;涉及饮用水安全时,做好储水和启用后备水源的工作;对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加强环境监管。

4.4.4 舆论引导

及时准确发布事态最新情况,公布咨询电话,组织专家解读。加强相关舆情监测,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4.5 预警级别调整和解除

发布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的政府或有关部门,要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当判断不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或者危险已经消除时,宣布解除预警,适时终止相关措施。预警信息的取消按照“谁发布,谁取消”的原则执行。5.事件信息处置

5.1 信息收集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通过互联网信息监测、政务值班电话、环境污染举报热线等多

— 7 — 种渠道,加强对辖区内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监控、收集,及时掌握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情况。因生产安全、交通运输、水利工程、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的,有关主管部门或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要及时通报同级或事发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5.2 信息核实研判

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获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应当立即调度核实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先期处置情况等,并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和类别做出初步认定。

5.3 信息报告与通报 5.3.1 初报

初报在发现或者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首次上报,初报可以用电话直接报告,随后补充书面报告。初报应当报告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数据、人员受害情况、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的分布示意图。

5.3.2 续报

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随时上报,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事件的处置进展情况。

— — 8 5.3.3 处理结果报告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应当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突发环境事件潜在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

5.3.4 涉事者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涉事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在一小时内向事件发生地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同时按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随时核实、补充并报告有关信息。涉及到放射源丢失的单位还应同时向公安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名称、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联系人、企事业单位的主要产品、产量及生产工艺;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事件起因、基本过程;采取的先期处理措施等。

5.3.5 部门与政府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对初步认定为一般或者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事件发生地县(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四小时内向本级政府和市环保局报告。

对初步认定为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事件发生地县(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一小时内向本级政府和市环保局报告。市环保局接到报告后,应当进行核实并在一小时内报告市政府和省环保厅。

— 9 — 各级政府接到报告后,应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响应级别,向上一级政府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事发地政府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相邻行政区域同级政府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5.4 信息不清处理

对于情况不够清楚、要素不全的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特别是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以及事件发生在敏感区域、特殊时期或可能演化为重大、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不受分级标准的限制,涉事者、事发地政府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边报告、边核实。无法立即核实清楚的,应当先报告,并注明“正在核实中”,同时,指定专人跟踪核实上报。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6.应急响应

6.1 响应分级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将应急响应设定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四个等级。初判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分别启动Ⅰ级、Ⅱ级应急响应,在省政府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由事发地政府、市政府开展应对工作;初判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由市政府负责应对工作;初判发生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启动Ⅳ级应急响应,由事发地县级政府负责应对工作。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易造成重大影响的地区、敏感区域、特 — — 10 殊时期或演化为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时,可适当提高响应级别。应急响应启动后,可根据事件损失情况及其发展趋势调整响应级别,避免响应不足或响应过度。

6.2 响应措施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各有关政府及部门、单位要根据现场应对工作需要或在预警行动的基础上,组织采取以下措施。

6.2.1 先期处置

涉事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要立即进行先期处置,采取关闭、停产、封堵、围挡、喷淋、转移等措施,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同时,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的收集、清理和安全处置工作。

当涉事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不明时,由事发地政府负责现场污染处置工作。事发地政府要在进行先期处置的同时,组织环保、公安、安监等有关部门对污染来源开展调查,查明肇事者,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污染范围,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参与先期处置的有关部门、单位要依法及时收集、保全涉及突发环境事件的相关证据。

6.2.2 现场污染处置

事发地政府应立即组织制定综合治污方案,采用监测和模拟等措施追踪污染气体扩散途径和范围;采取拦截、导流、疏浚等措施防止水体污染扩大;采取隔离、屏蔽、吸附、打捞、氧化还原、中和、沉淀、消毒、去污洗消、临时收贮、微生物消解、调

— 11 — 水稀释、转移异地处置、临时改造污染处置工艺或临时建设污染处置工程等措施处置污染物,严禁采用稀释、水冲等方法处理放射性物质污染。必要时,可根据公共利益和应急处置的需要,必要时还可责令其他相关排污单位停产、限产、限排等措施,减轻环境污染负荷。

6.2.3 转移安置人员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影响程度及事发当地的水文、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因素,建立现场警戒区、交通管制区域和重点防护区域,确定受威胁人员疏散的方式和途径。及时有组织、有秩序地及时疏散转移已经受到威胁和可能受影响的人员,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同时,妥善做好转移人员安置工作,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确保生活生产有保障和必要的医疗条件,稳定受害群众的情绪。

6.2.4 医学救援

迅速组织当地医疗救护力量,对伤病员进行诊断治疗,根据需要及时、安全地将重症伤病员转运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强救治。指导和协助开展受污染人员的去污洗消工作,提出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视情况申请或增派医疗卫生专家和卫生应急队伍、调配急需医疗物资,支援事发地医学救援工作,做好受影响人员的心理援助工作。

6.2.5 应急监测

加强大气、水体、土壤和伽玛辐射剂量率、放射性表面污染等应急监测工作,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种类、性质以及当 — — 12 地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等,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确定监测的布点和频次,调配应急监测设备、车辆,及时开展监测,并发布事发地的天气监测、预报和预警信息,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6.2.6 市场监管和调控

密切关注受事件影响地区市场供应情况及公众反应,加强对重要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市场监管和调控。禁止或限制受污染食品和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集体中毒等危害。

6.2.7 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

事件相关信息的发布工作由政府或政府授权委托的部门、单位负责。宣传部门、政府新闻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新闻发布工作。信息发布工作要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开展,并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持续进行。重特大事件信息,要在向上级报告的同时向社会发布,原则上不超过1小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较大社会影响的,要在24小时内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并视情况增加召开的频次。

信息发布应当依托电视、广播、报纸、新媒体等媒介,采取发新闻稿、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组织专家解读等方式,主动、及时、准确、客观地向社会发布突发环境事件有关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不实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信息发布内容包括事件原因、污染程度、影响范围、应对措施、需要公众配合采取的措施、公众防范常识和事件调查处理进展情况等。对事件中国家秘密、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的信息,应当依照有关

— 13 — 法律规定处理。

6.2.8 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救灾物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转移人员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地点的治安管控。做好受影响人员与涉事单位、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6.3 指挥部响应程序 6.3.1 立即赶赴现场

初判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或事件情况特殊时,指挥部办公室立即组织应急力量赶赴现场,调度核实有关信息,指导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现场处置工作。同时,根据应对工作需要,报请应急指挥部启动市级应急响应,并提出成立现场指挥部及下设相应工作组的建议。

初判发生重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时,指挥部办公室立即组织应急力量赶赴现场,调度核实有关信息,指导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现场处置工作,控制事态的发展。同时,根据应对工作需要,报请省政府应急指挥部提出启动省级应急响应建议,请求提供队伍、物资、技术等增援力量。

6.3.2 启动市级响应

根据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建议,指挥部决定启动市级应急响应,必要时报请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应急指挥部总指挥主持召开协调会、现场会或发布命令,决定成立现场指挥部,指定现场 — — 14 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明确现场指挥部职责,部署任务,并责成现场指挥部进驻事发地进行现场指挥。

6.3.3 现场指挥协调

现场指挥部根据事态发展和响应措施落实情况,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及有关专家进行研判,研究分析事态发展,制定应急处置方案,采取更加具体的应对措施,部署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协调调度全市应急救援资源,支援现场处置。研究决定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的请求事项。经指挥部同意或授权,现场指挥部向各有关政府及部门、单位下达命令,并进行督导。同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有关情况。

生产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水利调度、自然灾害等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已启动市级相关领域应急预案的,按照其指挥机构的统一部署,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本预案有关规定,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做好现场环境监测、污染处置和污染调查等工作,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有关情况。当事件转化为以应对环境污染为主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视情况报请市政府启动本预案。

根据事态发展国家、省指挥部进驻后,市应急指挥部将指挥协调权转交省级指挥部,并配合做好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6.4 响应终止 6.4.1 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即满足响应终止条件:(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 15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降至最低水平。

6.4.2 终止程序

(1)现场指挥部确认终止时机,或事件责任单位向现场指挥部提出申请;

(2)经过专家讨论,取得一致意见,经现场指挥部批准;(3)现场指挥部向所属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响应终止命令;

(4)响应状态终止后,相关类别环境事件专业应急指挥部应根据应急指挥部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续进行为止。7.后期工作

7.1 损害评估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县(区)政府要依法依规及时组织开展污染损害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评估结论作为事件调查处理、损害赔偿、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重建的依据。

7.2 事件调查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根据《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 第32号),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牵头,可会同 — — 16 监察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事件调查,查明事件原因,确认事件性质,认定事件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意见。

7.3 善后处置

事发地政府要及时组织制定补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和环境恢复等善后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协调保险机构及时开展相关理赔工作。

事发地县(区)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总结、评估应急处置工作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并向市环保局报告。

对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根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8.应急保障

8.1 队伍保障

各级环境应急救援队伍、公安消防部队、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及其他相关方面应急救援队伍等力量,要积极参加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应急处置与救援、调查处理等工作。发挥环境应急专家作用,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制订、污染损害评估和调查处理工作提供决策建议。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依据本预案,紧密结合本单位、本系统实际和特点,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提高指挥、协调和现场救援能力。县(区)政府要强化环境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建设,加强环境应急专家队伍建设,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快速响应及应急处置能力。

8.2 物资与资金保障

— 17 — 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做好环境应急救援物资的紧急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工作,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和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需要。县(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鼓励支持社会化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应急处置期间应急物资、生活必需品的供给。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当地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的动态管理。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经费首先由事件责任单位承担。县(区)政府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在经费预算中安排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经费,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提供资金保障。事发地政府应急处置经费不足,经市政府同意后,市财政应予以支持。

8.3 通信、交通与运输保障

各级政府及其通信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通信保障体系,确保应急期间通信联络和信息传递畅通。交通运输部门要健全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紧急运输保障体系,保障应急响应所需人员、物资、装备、器材等的运输。公安部门要加强应急交通管控,保障运送伤病员、应急救援人员、物资、装备、器材车辆的优先通行。

8.4 处置现场治安保障

各级公安部门负责保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现场治安秩序。县级以上公安部门要针对当地社情、民情,根据不同级别突发环境事件制定相应的维护治安秩序的行动方案;视现场情况加强治安力量,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证事发地社会治安秩序 — — 18 稳定,确保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8.5 技术保障

支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和监测先进技术、装备的研发和运用。依托环境应急指挥技术平台,提升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综合集成、分析处理、污染损害评估等事项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9.附则

9.1 预案管理

预案实施后,市环保局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预案宣传、培训和演练,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对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县(区)人民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或及时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9.2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1.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2.市级组织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 19 — 附件1

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

一、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一)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

(二)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

(三)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四)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五)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六)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的突发环境事件。

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一)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 — 20

(二)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三)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四)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五)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六)Ⅰ、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七)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三、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一)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二)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三)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四)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五)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六)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小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

(七)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四、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

(一)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

(二)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

(三)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

(四)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

(五)Ⅳ、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厂区内或设施内局部辐射污染后果的;铀矿冶、伴生矿超标排放,造成环境辐射污染后果的;

(六)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别的。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 — 22 附件2

市级组织指挥机构组成及职责

市环境应急指挥部主要由市环境保护局、市政府应急办、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城市管理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商务局、卫生计生委、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安全监管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地震局、气象局、市委宣传部、供电公司、信阳军分区、武警信阳支队等部门和单位组成,根据应对工作需要,增加有关县(市、区)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

一、指挥部主要职责

(一)研究确定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

(二)领导、组织、协调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三)负责发布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信息。

(四)审议批准指挥部办公室提请审议的重要事宜。

(五)向市政府及省政府有关部门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六)组织、协调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工作。

二、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一)贯彻落实指挥部的各项工作部署,收集、汇总、分析

— 23 — 各相关部门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信息,及时向指挥部及其有关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二)组织、指挥、协调较大、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对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进行核查、认定;指导县(市、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检查有关部门应急准备工作落实情况。

(三)组织环境应急相关宣传、培训和演练。

(四)组织修订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五)组织管理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库。

(六)组织或参与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七)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现场指挥部组成及工作组职责

现场指挥部根据应对工作需要设立相应工作组,各工作组组成及职责分工如下:

(一)污染处置组。由市环保局牵头,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安全监管局、供电公司、信阳军分区、武警信阳支队、事发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等参加。

主要职责:收集汇总相关数据,组织技术研判,开展事态分析;迅速组织切断污染源,分析污染途径,明确防止污染物扩散的程序;组织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轻已经造成的污染;明确不同情况下的现场处置人员须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划定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确定受威胁人员疏散的 — — 24 方式和途径,疏散转移受威胁人员至安全紧急避险场所;依法核查环保部门移交涉嫌构成环境违法犯罪的线索,构成刑事犯罪的依法立案侦办;对出入污染区域车辆机械进行必要的洗消处理;协调军队、武警部队等有关力量参与应急处置。

(二)应急监测组。由市环保局牵头,水利局、农业局、气象局、信阳军分区、事发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等参加。

主要职责: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种类、性质以及当地气象、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等,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明确监测的布点和频次,做好大气、水体、土壤等的应急监测工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供依据;协调有关方面的监测力量参与应急监测。

(三)医学救援组。由市卫生计生委牵头,市公安局、民政局、环保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事发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等参加。

主要职责:组织开展伤病员医疗救治、应急心理援助;组织、指导开展受污染人员的去污洗消工作;提出保护公众健康的措施建议;统计死亡、中毒(或受伤)人数和住院治疗人数;禁止或限制受污染食品和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集体中毒等。

(四)应急保障组。由市应急指挥部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环保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供电公司、事发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等参加。

主要职责:指导做好事件影响区域有关人员的紧急转移和临

— 25 — 时安置工作;组织做好环境应急救援物资及临时安置重要物资的紧急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工作;及时组织调运重要生活必需品,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市场供应;开展应急测绘。

(五)新闻宣传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环保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事发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等参加。

主要职责:组织开展事件进展、应急工作情况等权威信息发布,做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收集分析社会舆情和公众动态,加强各级、各类媒体管理,正确引导舆论;通过多种方式,通俗、权威、全面、前瞻地做好相关知识普及工作;及时澄清不实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六)社会稳定组。由市公安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交通运输局、商务局、武警信阳支队、事发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等参加。

主要职责:加强受影响地区社会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哄抢物质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转移人员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治安管控;做好受影响人员与涉事单位、事发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防止出现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对重要生活必需品等商品的市场监管和调控,维护市场稳定。

(七)调查评估组。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具体情况,由现场指挥部指定部门牵头,市环保局、工业和信息化委、民政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卫生计生委、安全监管局、— — 26 地震局、气象局、事发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等参加。

主要职责:开展突发环境事件环境污染损害调查,评估、核实事件造成的损失情况;对较大环境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对应急处置过程、有关人员责任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八)专家组。现场指挥部根据应对工作需要组织环境监测、工业管理、危险化学品、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评估、辐射、防化、气象、生物、水利水文、损害索赔等专家参加。

主要职责:明确环境污染事件性质和类别;分析环境污染事故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人群健康或环境的影响;确定环境污染事件的级别;研究、评估污染处置、人员撤离等工作方案;对生态修复和恢复重建等提出建议。

工作组设置、组成和职责可根据工作需要作适当调整。

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月4日印发

下载政人办〔2007〕47号(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人办〔2007〕47号(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政办〔2011〕号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工作意见

    东政办„2011‟82号 东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县农业局 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与发展工作意见的通知 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澧政办函【2012】号 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伤预防小组

    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调整澧县工伤预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 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根据工作需要,县人民政府决定调整澧县工伤预防工作领导小组组成成员。现将调......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闽政办〔2012〕150 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 闽政办„2012‟150 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

    舟政办函〔2010〕35号

    舟政办函„2010‟35号 舟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舟山市水路货运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有关单位: 《舟山市水路货运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已经......

    汉政办函〔2009〕24号

    汉政办函„2009‟24号 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2009年汉中市粮食清仓 查库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 《2009年市粮食清仓查库实施方案》......

    2013年政办党支部工作计划

    2013年政办党支部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习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重点,......

    汉政办函〔2010〕36号(范文大全)

    汉政办函„2010‟36号 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

    豫政办[2010]141号文件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转发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快推进 全省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建设完善工作意见的通知 豫政办 〔2010〕141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