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时间:2019-05-13 18:1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第一篇:《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课 题 实 施 方 案

合浦县白沙中学 石鹏

一、课题的提出

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后备军。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每个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不同程度的学困生。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这些学生的转化,并把这项长期、艰苦的工作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现在不少家长、教师只关心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看重的只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忽视多方面、全方位的教育、评价学生。一旦学生受到环境的不良熏染或几次考试成绩落后时,他们缺乏对学生进行正确、耐心的教育和心理疏导。这些学生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渐失去进取动力,丧失学习信心而沦为学困生。应当指出,在智力因素无重大差异的情况下,一个学生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差异,既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也有可能分化为学困生。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从学习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方面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二、概念的界定

所谓“学困生”,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理论假设,如果我们对“学困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就一定能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从而使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现在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约占总数的25%--35%。转化他们,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后劲和如何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财富的问题。

2、对传统教学结构的分析

传统教学一般采用五段式(组织教学、巩固复习、讲授新课、布置作业、测试),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

⑴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以致学习困难学生越来越多。⑵缺少针对性、实效性。课堂教学出现“少、慢、差、费”的弊端,教师授课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课堂效率低下。

3、研究现状及本校存在的问题

我校初一新生8个班,初二共7个班,初三共7个班;每班存在着1/3左右的“学困生”,有些班级甚至更多学困生。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层次不同,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若老师不对症下药,不分层次教育,不注意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势必引起一部分落后的同学跟不上,导致整个班级的后进生会越来越多。目前已有几所中学研究此课题,但还是没有得到转化学困生的根本途径。

4、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学习困难的初中生大都是潜能未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有不少是大器晚成者,只要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条件,这些学生都可以成材。本课题的研究既可在人学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又可为在初中阶段转化学困生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故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较大。

四、研究目标

研究本课题旨在揭示中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探索中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深入开展,将新课标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转化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转化后进生工作体系。具体目标是:

1、研究我校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包括因学生心理、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社会因素所引起的学困生成因。、培养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自觉学习,自立钻研。

3、采取适当的教育策略,促进学生各学科协调发展。

4、形成科学合理的转化后进生工作体系。

5、通过研究学困生的教育方法,使更多的教师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尽量减少学困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向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毕业生,为提高全民素质做出最大的贡献。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研究转化的对策,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本课题的核心。教师树立“教师不是选择适合自己教育的学生,而是要创造不同学生的教育”的观点,为学生 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优化学习氛围;要热爱每个学困生,科学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家庭是教育的发源地,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且具有终身教育意义,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思想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学困生除了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还受所处的社会风气影响,所以家庭和社会两方面的教育也显得非常重要,研究内容主要有:

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2、分层教学的研究;

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目标教学法,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准和心理表现,将学困生分成A、B两个不同层次。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制订高低不一的教学目标,这里包括近期学习目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内课外的A组练习题、单元测验中的A组达标题以及有关实验操作等。要求从认真听课、记好笔记、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们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学生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困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心理品质往往都很差,他们甚至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这需要广大教师为他们倾注更多的精力和爱心。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我们不仅要教会他们怎样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小结,还要教会他们运用所学观点去解决实际问题。当他们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们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是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注入式,贯彻启发式,将动手动脑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结合,个体学习和集体讨论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5、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6、第二课堂兴趣培养的研究。

抓住学困生的动手能力并不比优生差的特点,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一步稳定他们的学习兴趣。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如:知识专题讲座、科技游艺会、组织外出参观、小论文等。起先不少同学的动手能力较差,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事实证明,学困生并不是脑子笨,而是没有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不仅诱发了他的求知欲,培养了学习兴趣,而且开发了他们的潜在智力。

六、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分层教学的研究;难点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优化学生学习系统的主要对策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实验对象

选取白沙中学初一(5)班、初一(6)、初二(1)、初二(4)、初三(4)、初三(5)为实验班,其余为对照班。

七、开展课题研究的措施

1、理论指导实践,本课题研究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为此,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理论,尤其是学法方面的理论,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总结,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化。

2、严格实验规则,课题组教师应一丝不苟做好实验的各项工作。

3、加强对研究工作的组织管理,优化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人员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生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九、课题研究的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2月)(1)完成课题的设计、论证。(2)确定课题组研究成员及实验班。(3)培训实验教师,为课题研究做好充分准备。(4)申报市级课题立项。

2、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1年6月)(1)2010年3月,编制总课题具体实施方案

(2)2010年4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总课题方案,明确各自的分工及研究方向。(3)2010年5月,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测试。(5)2010年6至10月,各教师开展课题实验探索研究。(6)2010年11月,课题组成员汇报交流课题研究情况。(7)2010年12月,各教师开展课题实验探索研究。(8)2011年1月,实验第一阶段汇报、研讨交流。(9)2011年2、3月,各教师开展课题实验探索研究。(10)2011年3月,课题组成员交流小结课题实验情况。(11)2011年4月,各教师开展课题实验探索研究。(12)2011年5月,实验第二阶段汇报、研讨交流。

(14)2011年6月,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与能力测试,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情况。并且与对照班进行比较。

3、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1月)

(1)2011年7、8月,统计分析。整理好课题研究资料,对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得出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2)2011年9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和管理工作报告。

(3)2011年10月,课题总结报告,邀请专家指导,向有关部门申请结题。(4)2011年11月,课题研究结题鉴定,出版论文。

十、成果形式

本课题成果包括如下方面:

1、学生问卷调查报告

2、个案研究(说课稿、典型教案、课件等)

3、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4、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论文)

5、如何开展分层教学,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论文)

6、结题报告

十一、课题组成员分工

石鹏:全面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研究以及全面调控工作。同时负责撰写课题的开题报告、研究方案、中期评估报告以及结题报告。

周怀中:负责课题整体管理工作,制定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制度、学习制度等各项制度,调研课题进展情况,进行相关问卷调查,负责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与结题报告。

蔡龙:负责课题组成员理论培训工作,选定理论学习内容,完成理论学习记录,组织进行课题经验交流,负责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报告。

周建锋: 负责课题全程会议记录,协助组织课题组会议的开展以及课题组教师培训工作。协助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刘敬强:

负责理论学习书籍的管理、订阅、借阅工作,以及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图片、音像资料的记录、收集、整理工作。协助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赖芬:负责组织课题相关研究课的开展,以及课题整体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工作。协助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邓光秀: 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学生的相关调研工作,并协助完成课题资料的整理汇编工作。

2010年3月20日

第二篇:英语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汝州市小屯镇二中 赵旭辉

摘 要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全社会对农村义务教育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逐年加大,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使得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环境得到优化,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但与县城相比较,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状况和教育前景令人担忧。在农村中小学的英语课堂上存在大量的英语学困生,由于他们的存在,使英语教学面临巨大困难,教学目标很难真正落到实处。因此,研究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对于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和教学成绩,夯实农村义务教育基础,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英语 学困生 成因 对策

英语学困生指在英语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英语是他们提高自己学习总成绩和教师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短板。英语学困生普遍存在于各学段、各学校的英语课堂当中,与英语教师如影随行,是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重点关注的对象。英语学困生在班级中占有很大比例。英语学困生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类型:

苦学型。这类学生能力一般,智力正常,学习英语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只会死记硬背,每天做大量的习题,学习哑巴英语。他们相信“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道理,但是学习效率低下,事倍功半。语言表达能力差,不善于运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交流,缺乏自信,生怕说错句子被别人嘲笑,不敢自觉主动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

偏科型。这类学生其他科目都能考出较好成绩,唯独英语成绩悬殊太大。在课前预习,课下复习方面做得很不到位,自主学习能力差。他们对英语学习内容一窍不通,总是记不住单词、短语、句型和常见语法知识点,课堂上从不张口读英语,不参与课堂活动,遇到问题也不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甚至在英语课堂上学习其他科目,他们只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舍得花时间,下功夫。

厌学型。这类学生各门功课成绩都不太理想,他们对英语学习更不感兴趣,对英语过敏,“谈英色变”,怕而远之。此类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让老师头疼。他们经常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看课外书或做其他小动作。他们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学习态度,对英语学习不屑一顾,对老师的讲解臵若罔闻,甚至故意与老师作对,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学习英语的厌恶。

不可否认,个别学生天生就存在智力缺陷,学习上明显赶不上其他同学,但绝大多数学困生的智力是正常的。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因素包括学校教育因素,学生自身生理因素,家庭生活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对于学困生的影响往往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为了弄清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笔者经过深入调查和深度思考,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学校是学困生产生的摇篮,学困生是教师教出来的

学校是学困生产生的摇篮,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困生是教师教出来的,教师应对学困生的产生负主要责任。英语是外语,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语境,学生只能通过在校学习才能获得。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统一教学方法,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评价标准的做法,注定让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呈现差异,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分数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与教师个人利益密切相关,教师对优等生喜爱无比,而对给自己所教学科拉分的学生另眼看待,经常对他们冷嘲热讽。教师对学困生冷漠的态度和不公平的评价,使得他们从思想深处认为自己就是差生,是弱者,自己与英语无缘,学习英语比登天还难,从而开始惧怕老师、排斥学习,基础越来越差。英语课堂需要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对话活动,才能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可是有些英语教师怕学困生不会活动,影响教学进度而很少给他们参加的机会。与偏科型学生相比,厌学型学生更加不幸,因为每次调研考试,班级参评人数的抽取是根据一定比例,按照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的。厌学型学生就是老师眼中的“差生”,他们的考试成绩不参评,不影响班级和学科的成绩排名。因此,他们就得不到老师足够的重视,甚至被边缘化,被“打入冷宫”。偏科型学生的成绩要参评,教师就要想办法给他们补差,他们是教师重点补差的对象。

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责任重,生活条件差等原因,很难使优秀教师扎根基层。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将教学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据笔者了解,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不是英语专业毕业,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教育培训,平时不注意自身的学习提高,不探索教育规律,不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了解新课程改革情况,不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仅靠自己固有的教书经验,延长学习时间,大搞题海战术,加大做题强度,对学生采取逼迫和灌输的方法,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点燃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加重了一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使他们不再“亲其师,信其道”,不再“乐其道”。正是由于教师的传统教育思维和教学方式,才使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了种种不良表现,甚至敢公然在课上和课下与老师对着干,一步步沦为学困生。不改变教育评价制度,不提高教师素质,不转变教师育人观念,学困生将继续产生并长期存在。

二、学困生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指个体在学习中形成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影响学习效果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或个人特征,是学习者以怎样的态度、方式及效率去获得具体学科或发展领域的知识、技能。通俗地讲就是我们一般人常说的“学习习惯”、或“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等。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傅指导你正确的修行方法,而用功还是要靠自己。英语学困生共有的特点是学习信心不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学习者只有通过辛勤的付出,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有些学生能积极主动想出办法去解决,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有一部分学生意志薄弱,处理问题缺乏足够的自信和耐心,常常采用得过且过,拖延时间,浅尝辄止,有意回避等消极方法,久而久之,积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到了解决起来无从下手的地步,于是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勇气。学习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

英语学习需要学习者用心去体验,不仅需要用脑去想,而且要用眼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记,用口说。英语学困生之所以在掌握基础知识方面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使各感官密切配合。在英语学习中,单词、短语、句型、语法是基础,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就无法开展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英语学习就无法顺利进行。英语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三心二意,自制能力差,爱做小动作等毛病。如学困生在记忆单词时,一边口头不断机械重复,一边眼睛可能就专注到别的地方去了,手还不停做着其他事情,双腿不停摆动,根本没把单词记在心里,这一连串的无效动作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英语学习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一点非常重要。笔者常年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天天接触英语学困生,在和英语学困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这部分英语学困生的智力水平和优秀生差不多,甚至有的智商比优秀生还高,他们之所以英语学不会,是因为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品质。

三、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我们生活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当中,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校不是世外桃源,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它与整个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与农民工差距不大,使部分农村学生家长错误地认为,学习无用,大学毕业还是一样打工,不如早点出去挣钱。因此,当有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总会说“上不成学,就不要上了,出去打工吧!”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度降低,致使未成年的学生学习缺乏监管,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动摇念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很多行业不需要员工具备高学历和工作经验,因此一些学困生辍学后就能上岗工作,挣得工资,并且买一些很时尚的用品在同学面前炫耀,使一些学困生羡慕不已,对学习更是心不在焉。现在农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是父母心中的小太阳,家里的一切都要以孩子为中心,一切好吃的,好玩的,都要优先照顾到孩子,绝对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孩子在长辈的一味溺爱中长大,过分依赖于别人,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差,一旦在学习遇到问题,如单词记不住,课文不会背,考试不及格,就很容易引起情绪上的波动,产生厌学的念头。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期,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长的错误认识,使学生迷失了学习方向,失去了学习动力,造成学生个人成长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学生走向世界的步伐。

把英语学困生转化成优等生,使其能够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健健康康成长,快快乐乐生活,是英语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转化一个学生就等于重新塑造一个生命,最能体现英语老师的工作价值和人生价值。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英语学困生的产生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英语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把学生都培养成素质全面,发展协调,社会有用的人,一个都不能少,是每位教师的心愿。工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从事的是育人的工作,是塑造人灵魂的事情,责任重大,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首先,教师要关爱学困生。哲学大师罗素说过: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因此,教师不能因为学困生有种种不良表现而百般厌恶,不能因为学困生会影响学科成绩而横加指责,更不能因为学困生一时难以转化而放任自流。相反,教师应同情和帮助弱者,对学困生应付出更多的关爱。教师要无微不至地关心学困生的生活和学习,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学困生内心也有向真向善向美的强烈愿望,只有当他感受到老师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完全是出于对他的关爱时,才能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才能使学生认识到所学东西对他有价值,对未来生活有帮助。这时候他们心中的纠结就会自动解开,他们就会主动敞开心扉,向老师真情流露,畅所欲言,就会放下思想包袱,努力学习。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能够化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由于爱,学生的学习才能充满快乐。多数学困生的形成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够,学生对老师缺乏信任的结果。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冷嘲热讽,可以原谅教师的吹毛求疵,但绝不会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学习氛围也为英语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因此,英语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上进的心,和学生们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如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深造,多听多看英语类的节目、报纸、书籍等,多背诵,多积累语言素材,经常用英文写作,加强口语练习。英语教师只有专业素质过硬,才会在讲课时举一反三,旁征博引,举重若轻,把内容讲得丰富多彩,深入浅出,层次分明,有深度,有广度,就不会在教学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而误人子弟。再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种教育方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技艺和独特的教学视角,既能驾驭全局,又能注重个体。教师的教育智慧来源于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探索。英语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技能的培训,密切关注课改动态,搞好校本研修,做好课题研究,加强集体备课。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认真观察和研究每个学生的学情,要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体验式学习等,使学生人人都参与,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获。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英语教师要做研究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避免学困生的出现。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习惯。”首先英语教师应有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如果英语教师没有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那么他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呢?因此,律人先律己,英语教师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学生做好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例如英语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背诵一篇英语短文,那么他每天就要和学生一起这样做。英语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交流,那么他就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如果英语教师做事情虎头蛇尾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学生也会跟着他的样子去做。如果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振振有词地说“知识就是力量”,而自己在课下却沉迷于喝酒打牌,那么他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教师的说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语教师只有做事情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始终如一,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高大形象,这才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其次英语教师对学困生应严格要求并做到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一抓到底。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英语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半途而废,自暴自弃的现象。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出现反复是正常现象,只有坚持不懈,慢慢地,他们就养成了习惯。偏科型和厌学型学生的学习意志薄弱,对于这类学生的英语学习,教师应该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并加强督促和检查力度,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也是必须的。因为化蛹成蝶本身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再次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十次说教不如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一次成功,要让学困生明白只要自己付出足够的努力,成功就一定会属于自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轻轻的抚摸,都会给学生的内心一深深的震颤,都会使学生心存感激,充满自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与表扬,并对他们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与充分肯定。英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给学困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我班靳小龙同学,该同学人高马大,是体育委员,该生英语考试经常不及格,但篮球打得漂亮。我也经常和他在一起打篮球,因此我经常对他说,打篮球一是需要热爱篮球运动,二是需要刻苦训练,因此学习英语也是这个道理。我有意识地引导他从学习简单的英语对话入手,在课堂上经常和他进行英语口头交流,现在他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比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学习英语的信心也明显增强了。慢慢地,他的成绩有了起色,由不及格到及格,现在成了班上学习英语的典型。

三、英语教师要做好家访工作

育人工作不能只靠学校,它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由于学生是未成年人,心智不健全,自制能力差,学习容易受外界干扰。学生每周在学校五天时间养成的学习习惯,可能回家两天就出现反复。因此,教师有必要进行家访工作。虽然现在学校普遍使用校讯通与家长保持联系,方便快捷,但是笔者认为通过家访的形式效果更好。一方面,教师可以把学生在校表现以及教师对该生的教育情况对家长进行详细说明。另一方面,通过与家长的交流,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现状、生活环境、行为表现和生活习惯,从而制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家访能够拉近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使家长和学生对老师更加信任。家访是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的有效手段。如张晓玲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该生转入我班时英语成绩不好,有一段时间她因病在家休息两周,耽误了一大截功课,如果不及时补上的话,她就要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生了,而她的父母又都是农民,文化水平低,对英语一窍不通,无法在学习上对她进行辅导。当我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利用工作之余,到她家里给她补课。她的父母都很感动,她学习也特别认真。自从病愈返校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都能坚持学习英语,认真完成作业,主动请教老师。经过自己三年不懈努力,最后顺利考入一高。她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家庭美满,事业有成。每次和她说起话,她总是对我深怀感恩之情。她说那次补课使她深受触动,从此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家访能够消除学困生家长对教育的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提高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度,使家长能更深入地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从长远的角度重新规划孩子的未来,从而尽到为人父母应尽的责任。教师应该把家访工作做好,做实,要依靠家长,动员家长。相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学困生就能很快改掉不良行为习惯,逐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没有人能改变另外一个人,但是却可能成为他改变的原因。最好的教育是学习者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教育,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任重而道远,因为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不能指望给学生施点肥,浇点水,就能使他立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师需要耐心地呵护和等待。放慢前行的脚步,静下心搞教育,慢工出细活。成长是慢的艺术,学生的进步与成熟是需要期待的,教师需要懂得去欣赏学生,教师需要陪伴学生们一起成长,一同品味生活中的苦与乐,教师需要用爱去催开生命的花,用爱去等待生命的绽放。

主要参考文献

[1] 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4. [2] 陈大伟.建立理想课堂.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3] 刘火亮.教育智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1.[4] 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北京: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10. [5] 张海晨 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10.

第三篇: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

《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尊进的各位领导、老师晚上好!

下面我就对我组课题《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的认识与初步的研究计划等相关内容作以简要的汇报,恳请到会的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以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推动课题的研究,促进我组科研水平的提高。本次汇报8个方面的问题:一选题的意义,二国内外现状汇报,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四、课题研究内容,五、研究思路与方法,六、课题研究分工,七、研究步骤,八、预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选题的意义和背景:

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领导在教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根据学校的部署和安排,为推进我校科研兴校、科研性教的发展战略,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教育科研水平,贴近教学实践,紧紧围绕困扰我们教学的实际问题,不断地转变,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保证,提升我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实现我校制定的“区内有影响,市内争位次,县内创一流”的奋斗目标,为此,我组制定了《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积极参与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

“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其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主题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个民族的素养。如何看待学困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能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学困生能否转化,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能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根据成功教育理论的观点分析,非智力因素是学困生大量存在和难以转化的主要原因。在我们身边的学困生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和类型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1、学生自身的内在问题 1)、基础差:有的是原来基础比别人差,上课听不懂;或身体差,缺课多,因而掉队了。这类学生想赶上去又怕吃苦,往往原地踏步甚至下滑。

2)、不自信: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怕出错误受人耻笑,不敢问问题;或者思想包袱重,很想学习好,偷偷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有压抑感,所以很自卑。

3)、接受慢:能学会,就是接受速度慢。来不及消化巩固,新的一课又来了,夹生的勉强跟着学下去,以至恶性循环。

4)、不想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毅力,怕吃苦,自动放弃。平时学习不努力,无所谓,家长也管不了,听之任之。

5)、脾气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对家长或教师不满,产生逆反心理而赌气不学,逐渐掉队。

6)、很娇气:有些家庭条件也比较好,这类学生从小生活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隘的性格。怕苦怕累,盲目骄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逐渐退步,虽多次失败,并不感到难为情,家长宠溺,反而责怪教师教不好。

2、学生的外在原因

这种学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指行为习惯差。这些学生的脑子并不笨,但都有一个通病——懒惰。他们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总不能及时完成,拖拖拉拉,当老师站在他旁边时,会做的他会很快做好。另外还有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总喜欢做些其他事情。

3、家庭教育观念不正确

我们的学生全部是从外地到本地来打工的民工子女,家里孩子比较多,条件不好。同时,家长平时主要是以打工为主,而且自身的素质不高,无能力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对于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不能辅导或不理睬,这样,学生回家作业不完成的情况比较多。家长们认为送进了学校,所有的都是教师的事了。另外,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并不是要让他们学得多好,只是识几个字,混个初中毕业证以后能打工就行了,也有认为我打工孩子在学校成长就行的想法。

我校是目前城内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其中大部分学生还是来自于农村,又由于实际情况,转入的学生越来越多,不仅使学生数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扩大,特别是数学成绩上的差距,导致进入以后数学学困生的增多,两级分化趋势越来越严重。成绩上表现为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近几年来,虽然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上级部门和校领导的指导下有明显的逐步上升,并获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其中学校中的学困生占有相当一部分,严重的威胁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是我们最头疼的一个内容。对于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来说,多一两个后进生表面上看好像无关紧要,可对家庭来讲,那就是家庭的全部希望,所以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从根本意义上讲,提高学困生是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从实际来说,而对于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和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因此本课题研究意义重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体化。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因学习能力欠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兴趣不强烈而成为学生群体中的学困生。而对于教育对象的学习困难问题,从十九世纪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经历了认识事物本质的探索、实践、求证,得出正确结论的漫长过程后,学生学习困难问题也已经从神经医学的角度研究到心理学角度研究,从情感意志等的特点研究学困生现象到学习者个体自信心缺失与自我概念消极的研究,从教育学角度的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当教学方法导致学困到社会学角度研究学习困难的成因等,每个阶段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其中前苏联和美国的研究广度和深度最有代表性。

前苏联的教育家们认为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教育自身不足造成的,其中内容的繁难和教学方法的不当是主要因素,因此提出了教育最优化理论。

美国从研究问题学生入手,对学习困难而引发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许多概念,其“诊断——预防——干预——矫治”等既是理论研究的结果,也是实践层面的具体措施,而从社会学角度提出“建立积极的家庭和社区关系,家庭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走进家庭和社区”等,“家庭——社区——学校”互动的教育模式,对问题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效果极其明显。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国对学困生进行研究,真正重视并取得一系列成效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当时教育界对此类学生通行的指称是“差生”,许多研究者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具体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研究者借鉴国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考察差生问题,揭示其概念内涵,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对于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的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因此学困生的教育过程就是树立信心的过程。学困生在古今中外各类学校中都存在,成为困扰教育界的一个难题。对学困生的研究历史尽管久远,但并未取得丰硕的成果,原因恐怕就在于学困生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在教育实践界,往往从制度侧面的因素,如怎样分组教学,如何改善班级课堂教学等加以研究的居多,而着眼于非制度侧面的因素——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等等的分析不够。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来研究这一课题。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研究的对象是九年级的学困生。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育人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符合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提高学困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下列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自觉学习,自主钻研。

2、有持续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及早转化学困生。

3、没有或基本没有厌学倾向

4、特定时间段的学习,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学业任务

5、不出现知识断层,基础扎实牢固

6、采取适当的教育策略,促进学生各学科协调发展,着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本年级数学学困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自身、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

2、数学学困生学习特点、类型、归因的研究。

3、激发学困生学习内动力的策略研究。能从哪些方面激起学困生的学习内动力,主要研究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教育、教学中的转化措施。

4、以目标分解促进学困生学习内动力提升的实践研究。具体记录目标分解促进学困生快乐提升的成长历程,以积累研究资料。

(内动力,内动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5、“学困生”的行为习惯特点,调查分析“学困生”不良的行为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6、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思路是:转化学困生非一日之功,不能操之过急,要求过高。结合本校学困生实际情况,“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课题的基本设想是:力求通过深入的研究,针对学困生的不同心理,不同成因,追要溯源,对症下药;取得家长的有力配合,共同关注;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尽一切可能,用一切力量转化学困生逐步缩小学困生的差距与比例。努力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方法是:(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师观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关注学困;密切关注国内外学研究的发展动向,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适合我校学困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保持学困生学习注意力的课堂教学结构。

(4)、个案研究法:其核心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通过观察来积累原始资料,并加以理性分析与研究。建立学困生跟踪记录档案,并作好记载(如:研究对象的基础材料、家庭情况、考试成绩、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测量数据、评价与跟踪分析等材料),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5)、总结经验法:即依照教育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并形成论文和报告。

六、研究分工

总负责人:杨巨魁活动的组织、协调 定期召开研讨会

负责人:谢春海 马明龙 搜集、积累、保存、整理资料总结经验,做好结题工作

组员:吕志敏 妥旭东 杨金红 杨国森 徐春轩 景银海 马佩儒 王斌 周平袁生贵 郑周 各成员主要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制定个人研究计划,积极参与课题活动,按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及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定期汇报。

七、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从2011年10月开始至2012年8月结束,分三个阶段开展:

1、第一阶段(2011.10—2011.11)准备阶段。

制订研究计划,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2011.9-2011.10)调查分析,文献收集(2011.10)策略研究,确定方案(2011.11)

实施内容包括:调查学困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及内动力指数。收集有关学困生转化研究的理论文献及实践资料。

2、第二阶段(2011.12—2012.6)研究阶段。具体实践,个案研究(2011.12-2012.2)阶段反思,修善方案(2012.3)再实践,再研究(2012.3-2012.6)

3、第三阶段(2012.7—2012.8)结题阶段。

检测成效,分析总结,整理资料,结

八、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2、论文集、参与研究教师的心得与体会

3、优秀教学设计、特色案例、个案集

4、学生成绩展示

5、完成《研究报告》,展示我组教师研究的各项科研成果。

第四篇: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上海市三泉学校 符婕

【摘要】:牛津英语教材的使用造成日趋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随着年级的提高,学困生的比例呈递增趋势。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学困生比例的增加影响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尤其以公办初中更为突出。因此,“薄弱学校”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认真分析学生产生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原因,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本课题结合三泉学校的实际情况,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角度分析英语学困生的成因,通过问卷调查、行动跟踪、具体案例,理论实践双结合的方式找到转化英语学困生的可行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学困生 初中英语 成因 转化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三泉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彭浦地区偏僻的西北角,在宝山和闸北的交接地段,外来人口偏多,居民成分复杂,学生生源较差,学困生比例很高,一直是制约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瓶颈。牛津英语教材以其图文并茂、题材广泛、贴近生活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是也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牛津英语过大的词汇量使得两极分化现象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出现,随着年级的提高,学困生的比例呈递增趋势。有些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连Monday都不认识,甚至有人只识得26个英文字母!由于从低年级开始“欠债累累”,导致最后的“雪球效应”,想要挽救已为时已晚,使得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在公办“薄弱学校”显得尤为困难。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引起了普通公办初中英语教师的极大关注,在初中低年级时找出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如何有效地转化他们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研究

纵观20世纪教育发展史,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学困生的定义至今国际上还没有十分同意的概念,在我国曾被称为“差生”,前苏联称其为学习不良的学生,而美国称其为学习无能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将学习困难儿童列为特殊教育对象。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困生”可分为三类: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归为“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

前苏联教育家赞克夫从情感、意志等特点分析差等生;布德威克、韦纳等人研究学困生失败归因特征;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近代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困生学业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及不恰当的教学方法造成的。

而国内,早在我国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不过对学困生真正开始重视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1978年以后,戴湘华等有关研究生对差生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原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根据当时所在学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成功教育”,“偏爱‘薄弱学校’、偏爱‘差生’”的口号。在八十年代末,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张思中老师提出“心理优势论”,总结出了“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的十六字外语教学法。

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或延长义务教育,学生学业不良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

三、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所谓英语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效果低下,学习困难而达不到规定的学习要求的学生。通过对问卷的统计与分析以及个人访谈,共总结出以下三个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以及自身因素。

1、家庭因素(1)经济因素

三泉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彭浦地区偏僻的西北角,在宝山和闸北的交接地段,外来人口偏多,居民成分复杂,生源并不理想。在家庭情况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家长收入平平,有些甚至无收入,生活困难。20名学困生中有9人持有助学券,从父母文化程度来看,仅仅2人有大专文凭,4人仅有小学文化程度。大部分家庭没有能力为孩子提高能够更好的学习条件。

(2)家庭环境因素

学困生中将近50%的学困生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或是只和父母一方或祖父母生活,1人曾服过刑。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关爱,对家长的不良行为有样学样或是出于对家庭冷漠氛围的排斥,宁可在外面寻求“关爱”。有部分学困生家庭,家长为了生机,在家里经营棋牌室,鱼龙混杂,使学习环境恶化,进而丧失最基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家长对孩子养而不教、养而不管,在空白的家庭教育下,学生特别容易形成学困生。

(3)不当的教育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看到两种教育方式,一种“望子成龙”,“棍棒底下出孝子”,一种过分溺爱。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家长处理孩子犯错时,42%采取打骂,与老师交流的不到一半。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往往使青春期的孩子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对学习形成“厌恶—恐惧—不想学—不学”这样的变化过程。另一种情况恰恰相反,那就是溺爱。家庭教育的无力、空白使学困生难以摆脱“学困”阴霾,因为家庭对他们没有学习要求或是得不到家长的认可与重视,他们找不到学习的动力和理由。

2、学校教育因素(1)教材因素

现行的牛津教材词汇量大、语法系统偏弱,琐碎的知识点很多,让学生很难掌握知识要点,与考试产生脱节感。必须课本与试题双管齐下才能保证成绩,一但放松就会一落千丈。与老教材内容少,注重巩固比起来,牛津教材让学生无法完全消化,学得单词虽多,却无法学以致用。学困生由于本身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方法,背诵显得格外艰难,渐渐对于每天都要背诵几十个单词词组厌烦致极,欠的“债”越滚越多,这也是导致如今英语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

(2)教师因素

师生缺少沟通,教师教育不力,对学困生辅导不及时、教育教学方法不当均是导致学困生的成因。学生一旦不完成作业或是不背诵课本,老师便以罚抄为手段,造成学生的厌恶情绪。有些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缺少方法的指导,对于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动辄训斥辱骂,慢慢使学生由不喜欢学科教师发展到对学科的情绪障碍。

3、学困生自身因素

(1)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自控能力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马虎应付作业,这些学生由于长期出于家长和教师逼迫读书的被动状态,一但家长与教师疏于管理,就会一落千丈。如今外界诱惑过多,部分学生对网络和游戏上了瘾,很难戒掉。

(2)自信是一个人赖以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心理素质,大部分学困生由于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多的挫折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这是如果家长和教师给予漠视、讽刺、挖苦,他们就会失去信心。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接受能力较差且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事倍功半,长久看不到进步而最终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平时课堂上学生不举手发言或是发

言声音过轻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四、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找到英语的学习动机

据调查,当前80%的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厌学情绪,尤其是英语,受到各种情况的限制,很难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语言环境,语言就需要使用,如果没有用的必要自然会失去意义,因此尽管当今世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学生更多的仍是将它视为入学的门槛甚至是负担。我觉得可以先投其所好,许多学生乐衷的电脑游戏都是英语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有game over,enter,exit,menu,left,right等常用词汇,这些甚至无需老师教授他们自然就学会了,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游戏正式引入这些单词。不仅如此,我还鼓励学生留意生活中的英语单词,例如帮宝适pampers(溺爱)、可乐cola、威猛先生Mr.Muscle、夏普空调sharp等等,隔一段时间就比赛谁积累的词最多。而音乐、电影更是学习英语的最佳途径。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不只是为了考试。

2、优化教学模式(1)提升兴趣

课堂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任务型教学,增强师生互动。教师应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俗话说,美食反复吃也会叫人倒胃口。同样,单一的教学模式也会极大挫伤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比起以前的老教材,如今的牛津教材图文并茂,结合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是很大的进步。老师可以设置各种游戏或竞赛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cross words、riddles、adaption、act out、举办课前free talk和影片配音等。我在上6A的一篇有关Food的课文时,采用了接龙的游戏,每人用前者报出的食物单词的最后字母为开头,说出另一种食物,重复的不加分,为了获胜,学生必须找齐26个字母开头的所有食物,极大地扩大了他们的词汇量。并且在进行口语操练时,我通常让学生指名其他学生,有学生主宰的课堂往往更活跃。另外,六、七年级是最能提高学生兴趣的年龄,基本一学期我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做四次英语小报,学生可以附上照片,自己设计、绘画、撰稿,挑选最优秀的贴在学习园地。

(2)分层教学

教师为学困生设置特别作业。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相应地减少作业量或降低难度,也可以单独布置不同作业,让学困生从最基础的开始,一点一点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也避免了他们抄袭作业的现象,保证作业质量。课堂上也可以采纳分层教学的方法,每

堂课转为学困生设置最简单的问题,让他们逐步加入到课堂教学中,逐步提升成就感。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本人在调查中发现,英语学困生往往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事倍功半,首先面临的困难就是读音问题,教师要重视语音教学,把好语音关。学困生由于语音没有学好,往往在学习单词时注上拼音或汉字,使读音不准确,甚至有些学生是“哑巴”英语,完全死记硬背而不是拼读拼默,所以很容易就会遗忘,花费了大量时间心血,收效只维持一天甚至半天,难怪他们会沮丧、失去信心。本人在这一年中的每堂英语课都时刻注重语音的教学,学习生词时,将单词以音节分开写,让学生结合拼音的方式读出,半年后在还未教授读音的前提下,教师让学生自己找出几个音节,并尝试发音,最后由教师确认对错。这一方法非常有效,现在学困生基本都学会“拼读”的能力,记忆速度大大提高并且不容易遗忘。

还有许多其他不错的方法,比如树型记忆方式,即从最基本的词根通过词缀学习其他词性以及相应的词组和习惯用语,这一年中,本人坚持每次默写都让学生以树型模式写出所有词形变化,例如:care-careful-carefully-carefulness-careless-carelessly-carelessness 极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且容易记忆。

4、结合记忆曲线,注重重复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佳很大因素是因为他们在课后不会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几天一过,能记得的知识少得可怜。本人为学困生布置了周周练的任务。从每周做过的练习中进行筛选,印发专项小测试卷,每周小测,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也让学生通过小测试,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清楚的认识,及时总结体会,加以改进。以“反复做,做反复”的方式加深学困生的记忆。

5、培养相互理解的师生情感。

“教师有权威性,学生有向师性,这两种心理状态决定了教师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实践中可以发现,有些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往往源于对任课教师的人格、学识等方面的热爱和崇敬,这种‘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现象,在中小学生尤为突出。” 英语教师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迁怒、急躁,切记使用训斥、侮辱

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以防学困生的自信心被损伤而打击对学习的热情。对成绩有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表扬,让他们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可叫他们在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朗读事先已读过多遍的课文,让他们从最简单的事获取自信心。

五、转化策略的成果与存在的问题

1、转化策略的成果

通过一年师生的共同努力,学困生的学业水平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得到了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并逐渐恢复了信心和希望。有相当一部分学困生开始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点滴的进步中获得成就感,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夲人获益良多。一方面,我对学困生有了更深的认识,能以宽容的眼光看待他们,培养了我的爱心、耐心和细心。也增加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如今,我学会了用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辅导帮助学困生,而不是苍白粗暴的教育教学方式。

2、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1)学困生是一个永久性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困生的成因愈加复杂,其中社会和家庭问题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仅仅从学校因素入手很难真正转变学困生,所以尽管如今有大量的学困生研究课题,仍没法找到根治的方法,教师所能采取的措施也只能尽量控制问题的扩大。

(2)对于智力正常,但几乎无任何英语基础的学困生(f档)来说,转化工作让教师束手无策。这些学生已不再是靠简单的心理疏导或课外辅导就能改变学习态度,由于从小学起就放弃学习,他们落后了好几年的知识积累,完全失去了求知欲和上进心,即使想要努力,也根本不可能赶上同年级的平均水平。本人认为这个群体目前为止是无法转化的,却也是薄弱学校最棘手的“隐患”。

(3)转化学困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心理学知识。遗憾的是这正是大部分教师的不足之处。

六、结语

初步调查和实践的结论表明:如果给学困生辅以一定的学习条件,他们均能达到合格的水平。这是对我们积极转化学困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极大鼓舞和有力依据。

造成初中英语学困生的重要因素是初中学生的思维结构与知识结构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的形式与以前学习时打下的基础密切相关,是知识缺陷日积月累的结果;其次是

学困生要求的非形式化与英语教学内容的严谨性,逻辑性,有序性的矛盾。一定的教学干预措施能逐步排除知识结构的障碍。

另一方面,学困生主体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的情感化,情境化和科学化,这对学困生个性心理障碍的预防与矫治也有积极的作用,这些都为学困生的转困奠定了基础。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实践周期长,涉及因素多,工作难度大的教育教学改革,许多实践我们还停留在表面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提高。教师需长期不懈地坚持,在思想上,行为上,课外课内多下苦功夫。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经验,我们提出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实施三维目标教学,努力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师生互动的正面效益,指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法、习惯养成和兴趣培养,才有可能解决初中学生外语学习障碍的某些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晓丽,《浅谈怎样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成功教育,2008年第1期。[2] 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胡文峰,《“学困生”的教育策略之研究》,银川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2月版。

[4] 陆炳炎,王建磐,《素质教育:教育的理想与目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马建峰,《谈学困生的转化》,甘肃日报,2008年3月。

[6] 彭君晓,《关爱“学困生”的个案研究》,教育科研论坛,2008年第一期。[7] 张鹏,《让学困生都说——我们能行》,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2005年。

[8] 张生,《学困生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爱心是改变一切的伟大力量》,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2005年。

[9] 张新英,《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

[10]《英语周报》小学教师版第36期 《巧抓问题学生心理,克服学习困难》(2002—2003学年)

[11] 《英语周报》小学教师版第25期《英语学习障碍的团体辅导》(2001—2002学年)

第五篇:浅析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浅析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摘要: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未能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或心理辅导的学生。在农村中学,学困生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尤其是八年级学困生的表现更为突出。因此,要想在农村中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花大力气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而要想使转化学困生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首先要深入到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本文是笔者在农村中学任教十多年对学困生的归因及转化策略的一些肤浅的探索。

关键词:农村中学;学困生;成因;对策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受社会上“拜金风气”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念头,尤其是富裕家庭的子女。有的学生认为“现在学好数理化,不如人家有个好爸爸”、“学了ABC,回家照样挑泥箕”。也有一部分学生想学习,但目的不明确,时好时坏,最后认为读好读坏无所谓,主要能挣钱就行。这部分学生受了不良思想影响后,表现为懒惰,无所事事,追求高档享受,拉帮结派,整日吃喝玩乐,有的甚至在网吧、游戏机室通宵达旦。他们被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或电子游戏所吸引,对学校“枯燥而单调”的生活感到厌烦。

2.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家长的品行修养、文化素质、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等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心理的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弊端: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对子女过分溺爱,使子女不懂得尊重他人,惟我独尊,一旦犯了错误还能得到父母的袒护;有的家庭父母过分强调自己工作忙,没时间对子女的教育,对子女的学习、思想等情况很少过问;有的家庭父母文化素质较低,行为不检点,家庭不和睦,动不动就对子女打骂、惩罚,使子女有抵触心理;有的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多用物质刺激,金钱引诱,很少关心子女的思想品德的成长,发现子女出现问题,把责任推给学校,有的甚至不愿跟学校配合教育;有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把小孩丢给老人监护,他们之间有代沟,加上老人文化素质较低,无法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复习功课,教育方法单一,存在着“重物质需要轻心理需求”的实践偏差。3.学校教育的误区。当前学校的教育依然存在以下弊端:重智育、轻德育、体育,以升学率来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教学的好坏,口头上说是素质教育,形式上是应试教育,社会及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重分数,对学困生缺乏帮助、引导;学校生活枯燥,教师的教育方法单

一、粗暴,学生出现些问题就训诉或嘲讽,或向家长告状,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学生讨厌学校生活,对教师的教育有抵触心理,有的甚至自暴自弃,对学习失去信心。

4.学生本身心理的障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社会、家庭、学校压力的影响,心理产生一定的障碍,常出现如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偏执、情绪波动等不良行为。有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各科学习不感兴趣,表现为懒惰,不肯开动脑筋,作业不做,意志薄弱,心理脆弱,受控能力差。

综上所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有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据调查得知,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要教育和转化他们,必须在班里采取“一帮一”、个别辅导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做他们的教育转化工作。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端正教育思想,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作为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使全体教师认识到学困生问题的严重性、危害性以及解决这一问题 的迫切性,要把帮助转化学困生的工作纳入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并层层建立责任制,制定出转化措施,落实到位。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以考试成绩排名次。在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教学思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中,彻底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困生,不讽刺挖苦学困生。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严格管理,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使学困生在校园内处处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精神文明的教育熏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兴趣、毅力、性格的培养等,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和强化。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转化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到教师的肩上,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想方设法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对各科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形成比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学困生在课堂上常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让自己的教学生动有趣。同时,可运用艺术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学有所获,使他们逐步对学习感兴趣。

(2)根据实际,因材施教。农村学生的基础不一,能力参差不齐,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义务教育的需要,也不利于学困生的转化。我们可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对他们作出具体的要求,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进行辅导,使他们有成就感。

(3)多宽容理解,少批评责骂。学困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避免不了犯些错误,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理解、宽容、帮助、善待他们,决不能一味批评、责骂、惩罚他们。

(4)抓住闪光点,催他们上进。学困生的思想中并不完全都是消极的因素,也有积极的因素,即闪光点。我们要努力透过消极因素的迷雾,显出他们金子般的耀眼光华。对学困生要贯彻多表扬,少批评,多赞许,少指责的原则,对他们微小的进步,点滴的成功,教师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会从内心体会到进步的高兴和成功的喜悦,进而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扬起学习和生活的风帆继续前行,逆反心理的障碍就会慢慢得到矫治。

3.建立家长联系制度,密切家校联系

(1)协调好学困生与家长的关系。教育不是单方面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共同配合,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地协调好学困生与家长的关系,让父母对其子女充满信心,而来自父母的积极评价以及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学困生的转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困生受到父母的表扬、称赞普遍少于指责批评。教师要顺势做一个“好人”,借机会让父母给他们一次表扬,学困生得到了久违的表扬,心情高兴,心理舒畅,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进步就会更大。

(2)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家长文化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子女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家长如果能对孩子进行学习指导或帮教,就会促进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这样能促进孩子健康、有序的发展。为此,我们坚持每学期按班组织召开学生家长会,对学困生的家长进行培训,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家长能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总之,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关系到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以人为本,尽可能地让每位学生能平等地享用教育资源,为创建和谐校园,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友仁.浅谈差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措施[J].教学研究,1999(2).[2]何芳.转化后进生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

下载《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B0学组课题研究——中学学困生成因与...

    《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九年级数学组 尊进的各位领导、老师晚上好! 下面我就对我组课题《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的认识与初步的研究计划等相关内容作以......

    《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总结

    《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总结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推荐五篇)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学困生”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引起了每位英语教师的极大关注,如何更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及矫正则成了......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投稿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所属县:横县单位:横县校椅镇二中姓名:何启络 【摘要】: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结合......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初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2007-11-11 10:46 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现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它强调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激......

    课题《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本站推荐)

    课题编号: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 报 书 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学科分类 小学语文 课题负责人......

    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结题报告 徽县二中 孙亮亮 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们徽县二中理化生课题组在原有基础上对“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进行了更加深入的......

    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研究

    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研究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总目标,这也是学校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然而,当前农村中学大量存在的学困生却严重地影响和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