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2015《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一、核心概念界定
英语“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英语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智力正常但学习状况异常。完成学习任务有困难的学生。1.家庭因素
家长文化水平低,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2.学校因素 1)、教学思想上发生的偏差,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2)、编制紧,师资不足。3.学生因素 1)、不良的学习习惯。2)、缺乏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确。3)、意志薄弱,缺乏毅力。4)、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
学困生的障碍: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这些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动机、自信心弱、焦虑程度高、且缺乏毅力而不能持久,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情感过滤程度高,语言输入量小,输入效果差的现象。
转化:是指采用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学困生思想意识差、行为习惯差、学习态度差的现状,使他们发展成为合格的小学生。
二、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外语是一门兼知识性,工具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的基础学科。但是,总有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困难重重。究其原因,这些学生的学习上不去,并不是他们的智力低下,不够聪明,而是情商发生了障碍,没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情绪,贪玩、胆怯、缺乏自信、密切合作等良好情感态度。
通过对我校英语学困生的家庭访问、日常观察和平时教育,发现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基础不扎实,甚至没有基础,接受能力差,反复失败,导致内在动力丧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不主动,缺乏自制力;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度不够,缺乏因材施教。基于以上种种,我们英语组深入研究这些英语学困生的形成的原因,并共商其转化对策,让这些学困生能在思想上有大的转化,再加以适当的教学手段,使学困生的潜力得以发挥,兴趣愈来愈高,成绩也能不断提高。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把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辩证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排除情感障碍之“纲”,带动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能力培养之“目”,才能达到大面积提高外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为提高学生英语教学质量,不少教师从思想教育着眼,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强调英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教改入手,目标教学,分层教学,创新教育;从常规做起,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积极辅导。但种种方法,收效都不大,学生厌学情绪依然严重,无精打采,无动于衷,部分学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和对抗情绪,使教学工作处于被动地位。情感态度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和分析,就不难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许多学生存在着严重的情感障碍,若不及时消除,将会产生越不懂就越不愿学,越不愿学就越不懂的恶性循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情感障碍对英语学习有着很大影响,我们应该关注这个问题,找出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学生努力克服学习中的情感障碍,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在英语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要激发其成就动机。成就动机为人类所独有,它是英语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它是指外语学习者愿意去学他认为有价值的外语,并力求要把它学好,取得好成就,而取得好成就又进一步强化了其成就动机。一般来说,外语成就动机与外语学习动机成正比例,外语成就动机强者其外语成绩就好。
英语教学过程中语言知识、技能的把握,交际能力的培养,都要通过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实现。
四、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目标:
通过对小学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情感障碍的研究,发现原因,对症下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减少焦虑程度,并能持之以恒,切实从思想上转化他们,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内容:
1.小学英语情感障碍的成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觉性。2)。期望值过高,评估方法一刀切。3)。教育方式不合理。2.转化工作: 1)。尊重和信任----师生合作的基石。2)。对症下药----排除情感障碍的良方。3)。有效赞美----激发兴趣的源泉。4)。家校合作----情感发展的摇篮。5)。坚持不懈----优良品质的保证。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和家访等调查的形式充分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并掌握英语学困生的学习现状。2)。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从众多的问题中概括出具有普遍性和研究价值的问题,通过讨论和交流,初步形成有共性的主要问题。教师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的顺序,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改善教育教学工作,并对实践的结果作出总结和反思。
3)观察法:教师根据学困生的学习表现,有目的地观察,从而获得其情感障碍的不同表现,形成一系列的数据,为具体实施打下基础。
4)个案研究法:教师认定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学困生形成情感障碍的原因复杂,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针对每一个学困生,教师应制定相应的转化计划,灵活实施。
5)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整理有关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小学英语学困生情感障碍的认识,为自己在具体研究这一课题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
五、研究步骤
1.课题立项阶段(2015年6月至2015年3月)
研究课题的提出; 进行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撰写课题开题报告。2.课题研究阶段(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
问卷调查,分析归类,建立英语学困生个性档案,制定相应教学计划。3.课题中期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
通过组织开展讨论、交流、评比等活动,探索转化英语学困生情感障碍的方法,并完成中期报告。
4.课题研究结题阶段(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
课题相关资料、数据的收集以及研究成果总汇;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本课题从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情感障碍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学困生的问卷调查和家访工作,深入研究他们身上的情感障碍形成的原因,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人为本,情感教育和英语教学紧密结合,努力转化其情感障碍,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作为教师,能尽早地把一些消极的、自卑的、懈怠的、负面的不良情绪扼杀在摇篮里,就已经是成功的一半。
六、研究条件分析
外语课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别于其他课,学生无论在听说还是读写方面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麻烦,而且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外,教师以及师生关系、家庭环境等因素也不容忽略。因此,寻找小学英语学困生身上的各种情感障碍,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遵循英语教学原则,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态度是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们五名英语教师,以市级和县级骨干教师为龙头,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小学英语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其中都担任多年的班主任,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心理辅导经验。
本课题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加以辅导,疏通他们的情感障碍,梳理他们的知识系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
七、主要参考文献
[1] 《自主作业──让学生快乐学英语》。《中小学教材教法》,2015 年; [2] 《差异教学— 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年; [3]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研讨专题之理论探索; [4]《小学英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年。
第二篇:《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一、核心概念界定
英语“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但英语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智力正常但学习状况异常。完成学习任务有困难的学生。
1.家庭因素 家长文化水平低,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2.学校因素
1)、教学思想上发生的偏差,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2)、编制紧,师资不足。
3.学生因素
1)、不良的学习习惯。
2)、缺乏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确。
3)、意志薄弱,缺乏毅力。
4)、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
学困生的障碍: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这些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缺乏学习动机、自信心弱、焦虑程度高、且缺乏毅力而不能持久,表现在学习过程中情感过滤程度高,语言输入量小,输入效果差的现象。
转化:是指采用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改变学困生思想意识差、行为习惯差、学习态度差的现状,使他们发展成为合格的小学生。
二、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外语是一门兼知识性,工具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的基础学科。但是,总有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困难重重。究其原因,这些学生的学习上不去,并不是他们的智力低下,不够聪明,而是情商发生了障碍,没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情绪,贪玩、胆怯、缺乏自信、密切合作等良好情感态度。
通过对我校英语学困生的家庭访问、日常观察和平时教育,发现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基础不扎实,甚至没有基础,接受能力差,反复失败,导致内在动力丧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不主动,缺乏自制力;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度不够,缺乏因材施教。基于以上种种,我们英语组深入研究这些英语学困生的形成的原因,并共商其转化对策,让这些学困生能在思想上有大的转化,再加以适当的教学手段,使学困生的潜力得以发挥,兴趣愈来愈高,成绩也能不断提高。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把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辩证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排除情感障碍之“纲”,带动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能力培养之“目”,才能达到大面积提高外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为提高学生英语教学质量,不少教师从思想教育着眼,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强调英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教改入手,目标教学,分层教学,创新教育;从常规做起,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积极辅导。但种种方法,收效都不大,学生厌学情绪依然严重,无精打采,无动于衷,部分学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和对抗情绪,使教学工作处于被动地位。情感态度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和分析,就不难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许多学生存在着严重的情感障碍,若不及时消除,将会产生越不懂就越不愿学,越不愿学就越不懂的恶性循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情感障碍对英语学习有着很大影响,我们应该关注这个问题,找出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学生努力克服学习中的情感障碍,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在英语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要激发其成就动机。成就动机为人类所独有,它是英语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它是指外语学习者愿意去学他认为有价值的外语,并力求要把它学好,取得好成就,而取得好成就又进一步强化了其成就动机。一般来说,外语成就动机与外语学习动机成正比例,外语成就动机强者其外语成绩就好。
英语教学过程中语言知识、技能的把握,交际能力的培养,都要通过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实现。
四、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目标:
通过对小学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情感障碍的研究,发现原因,对症下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减少焦虑程度,并能持之以恒,切实从思想上转化他们,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内容:
1.小学英语情感障碍的成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觉性。
2)。期望值过高,评估方法一刀切。
3)。教育方式不合理。
2.转化工作:
1)。尊重和信任----师生合作的基石。
2)。对症下药----排除情感障碍的良方。
3)。有
效赞美----激发兴趣的源泉。
4)。家校合作----情感发展的摇篮。
5)。坚持不懈----优良品质的保证。
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和家访等调查的形式充分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并掌握英语学困生的学习现状。
2)。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从众多的问题中概括出具有普遍性和研究价值的问题,通过讨论和交流,初步形成有共性的主要问题。教师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的顺序,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改善教育教学工作,并对实践的结果作出总结和反思。3)观察法:教师根据学困生的学习表现,有目的地观察,从而获得其情感障碍的不同表现,形成一系列的数据,为具体实施打下基础。
4)个案研究法:教师认定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学困生形成情感障碍的原因复杂,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针对每一个学困生,教师应制定相应的转化计划,灵活实施。
5)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整理有关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小学英语学困生情感障碍的认识,为自己在具体研究这一课题提供了有利的理论依据。
五、研究步骤 1.课题立项阶段(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
研究课题的提出; 进行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论证;撰写课题开题报告。
2.课题研究阶段(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
问卷调查,分析归类,建立英语学困生个性档案,制定相应教学计划。
3.课题中期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
通过组织开展讨论、交流、评比等活动,探索转化英语学困生情感障碍的方法,并完成中期报告。
4.课题研究结题阶段(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
课题相关资料、数据的收集以及研究成果总汇;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本课题从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情感障碍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学困生的问卷调查和家访工作,深入研究他们身上的情感障碍形成的原因,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人为本,情感教育和英语教学紧密结合,努力转化其情感障碍,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作为教师,能尽早地把一些消极的、自卑的、懈怠的、负面的不良情绪扼杀在摇篮里,就已经是成功的一半。
六、研究条件分析
外语课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有别于其他课,学生无论在听说还是读写方面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麻烦,而且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外,教师以及师生关系、家庭环境等因素也不容忽略。因此,寻找小学英语学困生身上的各种情感障碍,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遵循英语教学原则,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态度是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们五名英语教师,以市级和县级骨干教师为龙头,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研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小学英语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其中都担任多年的班主任,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心理辅导经验。
本课题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加以辅导,疏通他们的情感障碍,梳理他们的知识系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
七、主要参考文献
[1] 《自主作业──让学生快乐学英语》。《中小学教材教法》,2005 年;
[2] 《差异教学— 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年; [3]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研讨专题之理论探索;
[4]《小学英语教学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
第三篇:英语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汝州市小屯镇二中 赵旭辉
摘 要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全社会对农村义务教育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逐年加大,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使得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环境得到优化,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但与县城相比较,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状况和教育前景令人担忧。在农村中小学的英语课堂上存在大量的英语学困生,由于他们的存在,使英语教学面临巨大困难,教学目标很难真正落到实处。因此,研究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对于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和教学成绩,夯实农村义务教育基础,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英语 学困生 成因 对策
英语学困生指在英语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英语是他们提高自己学习总成绩和教师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短板。英语学困生普遍存在于各学段、各学校的英语课堂当中,与英语教师如影随行,是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重点关注的对象。英语学困生在班级中占有很大比例。英语学困生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类型:
苦学型。这类学生能力一般,智力正常,学习英语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只会死记硬背,每天做大量的习题,学习哑巴英语。他们相信“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道理,但是学习效率低下,事倍功半。语言表达能力差,不善于运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交流,缺乏自信,生怕说错句子被别人嘲笑,不敢自觉主动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
偏科型。这类学生其他科目都能考出较好成绩,唯独英语成绩悬殊太大。在课前预习,课下复习方面做得很不到位,自主学习能力差。他们对英语学习内容一窍不通,总是记不住单词、短语、句型和常见语法知识点,课堂上从不张口读英语,不参与课堂活动,遇到问题也不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甚至在英语课堂上学习其他科目,他们只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舍得花时间,下功夫。
厌学型。这类学生各门功课成绩都不太理想,他们对英语学习更不感兴趣,对英语过敏,“谈英色变”,怕而远之。此类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让老师头疼。他们经常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看课外书或做其他小动作。他们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学习态度,对英语学习不屑一顾,对老师的讲解臵若罔闻,甚至故意与老师作对,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学习英语的厌恶。
不可否认,个别学生天生就存在智力缺陷,学习上明显赶不上其他同学,但绝大多数学困生的智力是正常的。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因素包括学校教育因素,学生自身生理因素,家庭生活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对于学困生的影响往往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为了弄清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笔者经过深入调查和深度思考,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学校是学困生产生的摇篮,学困生是教师教出来的
学校是学困生产生的摇篮,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困生是教师教出来的,教师应对学困生的产生负主要责任。英语是外语,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语境,学生只能通过在校学习才能获得。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统一教学方法,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评价标准的做法,注定让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呈现差异,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分数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与教师个人利益密切相关,教师对优等生喜爱无比,而对给自己所教学科拉分的学生另眼看待,经常对他们冷嘲热讽。教师对学困生冷漠的态度和不公平的评价,使得他们从思想深处认为自己就是差生,是弱者,自己与英语无缘,学习英语比登天还难,从而开始惧怕老师、排斥学习,基础越来越差。英语课堂需要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对话活动,才能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可是有些英语教师怕学困生不会活动,影响教学进度而很少给他们参加的机会。与偏科型学生相比,厌学型学生更加不幸,因为每次调研考试,班级参评人数的抽取是根据一定比例,按照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的。厌学型学生就是老师眼中的“差生”,他们的考试成绩不参评,不影响班级和学科的成绩排名。因此,他们就得不到老师足够的重视,甚至被边缘化,被“打入冷宫”。偏科型学生的成绩要参评,教师就要想办法给他们补差,他们是教师重点补差的对象。
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责任重,生活条件差等原因,很难使优秀教师扎根基层。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将教学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据笔者了解,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不是英语专业毕业,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教育培训,平时不注意自身的学习提高,不探索教育规律,不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了解新课程改革情况,不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仅靠自己固有的教书经验,延长学习时间,大搞题海战术,加大做题强度,对学生采取逼迫和灌输的方法,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点燃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加重了一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使他们不再“亲其师,信其道”,不再“乐其道”。正是由于教师的传统教育思维和教学方式,才使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了种种不良表现,甚至敢公然在课上和课下与老师对着干,一步步沦为学困生。不改变教育评价制度,不提高教师素质,不转变教师育人观念,学困生将继续产生并长期存在。
二、学困生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指个体在学习中形成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影响学习效果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或个人特征,是学习者以怎样的态度、方式及效率去获得具体学科或发展领域的知识、技能。通俗地讲就是我们一般人常说的“学习习惯”、或“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等。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傅指导你正确的修行方法,而用功还是要靠自己。英语学困生共有的特点是学习信心不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学习者只有通过辛勤的付出,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有些学生能积极主动想出办法去解决,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有一部分学生意志薄弱,处理问题缺乏足够的自信和耐心,常常采用得过且过,拖延时间,浅尝辄止,有意回避等消极方法,久而久之,积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到了解决起来无从下手的地步,于是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勇气。学习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
英语学习需要学习者用心去体验,不仅需要用脑去想,而且要用眼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记,用口说。英语学困生之所以在掌握基础知识方面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使各感官密切配合。在英语学习中,单词、短语、句型、语法是基础,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就无法开展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英语学习就无法顺利进行。英语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三心二意,自制能力差,爱做小动作等毛病。如学困生在记忆单词时,一边口头不断机械重复,一边眼睛可能就专注到别的地方去了,手还不停做着其他事情,双腿不停摆动,根本没把单词记在心里,这一连串的无效动作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英语学习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一点非常重要。笔者常年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天天接触英语学困生,在和英语学困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这部分英语学困生的智力水平和优秀生差不多,甚至有的智商比优秀生还高,他们之所以英语学不会,是因为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品质。
三、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我们生活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当中,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校不是世外桃源,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它与整个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与农民工差距不大,使部分农村学生家长错误地认为,学习无用,大学毕业还是一样打工,不如早点出去挣钱。因此,当有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总会说“上不成学,就不要上了,出去打工吧!”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度降低,致使未成年的学生学习缺乏监管,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动摇念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很多行业不需要员工具备高学历和工作经验,因此一些学困生辍学后就能上岗工作,挣得工资,并且买一些很时尚的用品在同学面前炫耀,使一些学困生羡慕不已,对学习更是心不在焉。现在农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是父母心中的小太阳,家里的一切都要以孩子为中心,一切好吃的,好玩的,都要优先照顾到孩子,绝对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孩子在长辈的一味溺爱中长大,过分依赖于别人,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差,一旦在学习遇到问题,如单词记不住,课文不会背,考试不及格,就很容易引起情绪上的波动,产生厌学的念头。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期,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长的错误认识,使学生迷失了学习方向,失去了学习动力,造成学生个人成长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学生走向世界的步伐。
把英语学困生转化成优等生,使其能够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健健康康成长,快快乐乐生活,是英语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转化一个学生就等于重新塑造一个生命,最能体现英语老师的工作价值和人生价值。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英语学困生的产生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英语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把学生都培养成素质全面,发展协调,社会有用的人,一个都不能少,是每位教师的心愿。工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从事的是育人的工作,是塑造人灵魂的事情,责任重大,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首先,教师要关爱学困生。哲学大师罗素说过: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因此,教师不能因为学困生有种种不良表现而百般厌恶,不能因为学困生会影响学科成绩而横加指责,更不能因为学困生一时难以转化而放任自流。相反,教师应同情和帮助弱者,对学困生应付出更多的关爱。教师要无微不至地关心学困生的生活和学习,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学困生内心也有向真向善向美的强烈愿望,只有当他感受到老师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完全是出于对他的关爱时,才能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才能使学生认识到所学东西对他有价值,对未来生活有帮助。这时候他们心中的纠结就会自动解开,他们就会主动敞开心扉,向老师真情流露,畅所欲言,就会放下思想包袱,努力学习。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能够化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由于爱,学生的学习才能充满快乐。多数学困生的形成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够,学生对老师缺乏信任的结果。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冷嘲热讽,可以原谅教师的吹毛求疵,但绝不会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学习氛围也为英语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因此,英语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上进的心,和学生们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如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深造,多听多看英语类的节目、报纸、书籍等,多背诵,多积累语言素材,经常用英文写作,加强口语练习。英语教师只有专业素质过硬,才会在讲课时举一反三,旁征博引,举重若轻,把内容讲得丰富多彩,深入浅出,层次分明,有深度,有广度,就不会在教学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而误人子弟。再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种教育方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技艺和独特的教学视角,既能驾驭全局,又能注重个体。教师的教育智慧来源于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探索。英语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技能的培训,密切关注课改动态,搞好校本研修,做好课题研究,加强集体备课。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认真观察和研究每个学生的学情,要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体验式学习等,使学生人人都参与,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获。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英语教师要做研究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避免学困生的出现。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习惯。”首先英语教师应有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如果英语教师没有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那么他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呢?因此,律人先律己,英语教师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学生做好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例如英语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背诵一篇英语短文,那么他每天就要和学生一起这样做。英语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交流,那么他就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如果英语教师做事情虎头蛇尾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学生也会跟着他的样子去做。如果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振振有词地说“知识就是力量”,而自己在课下却沉迷于喝酒打牌,那么他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教师的说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语教师只有做事情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始终如一,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高大形象,这才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其次英语教师对学困生应严格要求并做到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一抓到底。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英语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半途而废,自暴自弃的现象。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出现反复是正常现象,只有坚持不懈,慢慢地,他们就养成了习惯。偏科型和厌学型学生的学习意志薄弱,对于这类学生的英语学习,教师应该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并加强督促和检查力度,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也是必须的。因为化蛹成蝶本身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再次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十次说教不如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一次成功,要让学困生明白只要自己付出足够的努力,成功就一定会属于自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轻轻的抚摸,都会给学生的内心一深深的震颤,都会使学生心存感激,充满自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与表扬,并对他们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与充分肯定。英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给学困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我班靳小龙同学,该同学人高马大,是体育委员,该生英语考试经常不及格,但篮球打得漂亮。我也经常和他在一起打篮球,因此我经常对他说,打篮球一是需要热爱篮球运动,二是需要刻苦训练,因此学习英语也是这个道理。我有意识地引导他从学习简单的英语对话入手,在课堂上经常和他进行英语口头交流,现在他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比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学习英语的信心也明显增强了。慢慢地,他的成绩有了起色,由不及格到及格,现在成了班上学习英语的典型。
三、英语教师要做好家访工作
育人工作不能只靠学校,它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由于学生是未成年人,心智不健全,自制能力差,学习容易受外界干扰。学生每周在学校五天时间养成的学习习惯,可能回家两天就出现反复。因此,教师有必要进行家访工作。虽然现在学校普遍使用校讯通与家长保持联系,方便快捷,但是笔者认为通过家访的形式效果更好。一方面,教师可以把学生在校表现以及教师对该生的教育情况对家长进行详细说明。另一方面,通过与家长的交流,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现状、生活环境、行为表现和生活习惯,从而制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家访能够拉近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使家长和学生对老师更加信任。家访是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的有效手段。如张晓玲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该生转入我班时英语成绩不好,有一段时间她因病在家休息两周,耽误了一大截功课,如果不及时补上的话,她就要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生了,而她的父母又都是农民,文化水平低,对英语一窍不通,无法在学习上对她进行辅导。当我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利用工作之余,到她家里给她补课。她的父母都很感动,她学习也特别认真。自从病愈返校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都能坚持学习英语,认真完成作业,主动请教老师。经过自己三年不懈努力,最后顺利考入一高。她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家庭美满,事业有成。每次和她说起话,她总是对我深怀感恩之情。她说那次补课使她深受触动,从此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家访能够消除学困生家长对教育的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提高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度,使家长能更深入地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从长远的角度重新规划孩子的未来,从而尽到为人父母应尽的责任。教师应该把家访工作做好,做实,要依靠家长,动员家长。相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学困生就能很快改掉不良行为习惯,逐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没有人能改变另外一个人,但是却可能成为他改变的原因。最好的教育是学习者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教育,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任重而道远,因为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不能指望给学生施点肥,浇点水,就能使他立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师需要耐心地呵护和等待。放慢前行的脚步,静下心搞教育,慢工出细活。成长是慢的艺术,学生的进步与成熟是需要期待的,教师需要懂得去欣赏学生,教师需要陪伴学生们一起成长,一同品味生活中的苦与乐,教师需要用爱去催开生命的花,用爱去等待生命的绽放。
主要参考文献
[1] 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4. [2] 陈大伟.建立理想课堂.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3] 刘火亮.教育智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1.[4] 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北京: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10. [5] 张海晨 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10.
第四篇:《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
1、为学校优质教育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实践性突破。
2、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成功经验,实现前瞻性突破。
3、为学校的研究性管理、教学、学习提供全新的理念和理论支持,实现革命性突破。课题的界定《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就外延而言,类别是普通,学段为高中,对象为学困生。
1、“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y)的涵义,在西方发达国家属于特殊教育对象,其鉴定为排除了由情绪、动机、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导致的学业落后。而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以学习成绩为鉴定标准,它包括了各种原因,因而外延比前者大。“学困生”在国内的研究中,不同时期、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学习不良学生、学习质量差的学生、双差生、差生、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缓慢学生、“难教儿童”、学习失能儿童等。本课题组假定“学习困难”(亦称“学业不良”),是指学生在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中,由学习问题引起的、较为持久的适应不良(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学困”是相对的、可变化的。“学困”的鉴定具有直观性和综合性的特性。
2、“学困”的成因。本课题组主要从个体心理因素、个体生理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来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个体心理因素有,智力、注意力集中能力、成就动机等;生理因素有:生理缺陷、体力衰弱或智力不足;学校教育因素有:早期教育阶段未得到应有的发展等等。
3、“学困”转化的对策。是指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或发挥其特长带动相关学科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八、本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步骤、措施、预期达到的目标
㈠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辅助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法、比较法、文献法、教育实验法、教育测量法等。并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测查、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㈡课题研究的途径
本课题研究的途径是:
⑴以课堂教学为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的主渠道。
⑵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联系和相互配合。
⑷实行普职沟通。
㈢研究的步骤
1、研究周期:三年。2004年9月-2007年8月。
2、研究对象 泸州石油中学2007级、2008级、2009级高中学生中的学困生。
3、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⑴2004年1月制订方案,组织宣传,前期准备。2004年4月申请立项。⑵2004年4月-2005年7月。确定第一批参研班级开始研究,主要工作:①理论学习,师资培训;②建立阅览室,做好宣传,落实分工;③选取一些班级为实验班,开设学法指导课,保存好资料; ④结合本校实际,确定适合各级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子课题,并制定方案完成好子课题研究。⑶05年8月-2006年8月第一
批参研班级深化研究,总结经验,召开全校学困生教育研究活动,交流经验,出论文、个案、读本。同时,扩大实验范围,吸收第二批参研班级进行研究,借鉴第一批班级的成果。⑷06年8月-2007年5月,完善资料,形成成果,申请结题,同时吸收第三批参研班级继续研究。
5、总结验收、结题阶段: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一年)
㈣研究的措施
1、建立我校普通高中学困生研究的组织机构、研究制度和研究方案。
⑴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机构见附表)。
⑵为便于操作管理,“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利用学校现有的行政机构:教务处、德育处、教科室、校团委、总务处、校办等机构,作为研究管理机构。教务处的主要职责是:学法指导,“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的阅览室,教师培训等工作;德育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学生活动,学困生的不良行为矫正和学困生的生活指导等工作;教科室的主要职责是:研究资料,学困生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写作和理论研究等工作;总务处的主要职责是:装备;校办的主要职责是:宣传等等。
⑶搭建机构后,制定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课题组通过会议制订出课题研究的研究制度。包括组织制度:对主研人员和参研人员的组成,参研资格的取得与失去等等作出规定;学习和学习反思制度:每月召开研讨会一次,成员写读书笔记一篇,在会上轮流交流学习心得,每期阅读专著一本;领导组研究课题制度:定期每月研究一次,不定期的根据研究的需要随时召开;会议制度:考勤、按学校考勤制度办理;调查研究制度:如何制定或选用量表,如何实施测评等作出具体要求;教师培训制度:规定培训原则、对象、内容、方式、时间等等;学困生实践活动的实施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
2、建立学困生的日常管理系统,制订一系列的学困生管理制度和教师转化学困生的管理制度,并促使学校实施一些转化学困生的激励机制。
3、对教师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本课题组准备采取以下一些方法,对教师转化学困生的能力进行培训。
⑴建立培训制度,把对教师转化学困生的能力作为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⑵每年举办一次“青优课竞赛”,把学困生是否掌握教学内容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依据。⑶教师自学。我们把教师自学作为培训的基础。
⑷定期的学习:“每周三会”:教师业务学习、班主任例会、校会,“每月三会”:课题组研讨会、领导组的研究会、教师培训会,“每期三会”:教导分析会、年级组组长会、教研组长会。
⑸不定期的学习:平时研讨、突发事件处理的研究等等。
⑹专家讲座和专家咨询:预计每年1~2次,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形式可以是请进来,或上门请教等。
⑺外出交流:省市区举办的相关研讨会、论坛,有机会就派人参加,并尽可能提高参与程度。⑻教研活动:我们的研究不是纯理论研究,要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校内或校外的教研活动中,注意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开展工作。
⑼查询资料:要求教师通过图书室、阅览室或网上查询,收集有关的研究资料,进行学习研究。⑽围绕本课题做“微型课题研究”,让学困生研究真正深入到教师中去。其它措施还有,如举办“教学科研月活动”、名师的专业化引领、同伴互助、师德教育活动等。
4、开展系列的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实践活动
⑴引入“洋思经验”,建立有我校特色的教学主要模式,并加以推广。
⑵实行建立师生互助发展合同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激励机制,注重效果落实。
⑶重视起点教育,特别是进校的第一天、第一节课、第一次班会„„,注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⑷采取行为约束策略,矫正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⑸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
⑹让学生参加学校的民主管理、服务。
⑺开展特长教育。
⑻开展“一帮一结对子”互助活动。
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⑽参加校园文学社。
5、家校沟通。促进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互信,要求教师定期、多形式的与家长联系,遵守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形成教育合力。
6、开展有特色的个案研究。个案研究主要是针对典型的学困生,采取“了解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确定主要问题-确定对策-实施教育-分析成果”等步骤来进行,在此基础上写出一些鲜活的案例,收集成册,供以后参考。
7、实施普职沟通,拓展学困生的发展渠道。对学困生进行择业意识教育,职业道德的渗透,就业形式的介绍,促使学生多渠道的发展,在2005年开始实施普职沟通。
8、对学困生分层分类指导。
9、多方协调,治理校园周边环境。
10、开展全校性的学生学法指导研究。在2005年3月,编写《泸州石油中学学生学法指导手册》,发给每个学生,学习实践。具体操作如下,先由课题组在收集国内外的学习理论,学习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编写《手册》的方案,再由教研组、年级组共同完成。主要包括: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方法的自我测试、典型的学习方法、各科的学法指导要点、各个学段学法指导的要点、应试技巧、学生自我诊断的技巧、高考状元经验谈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1、帮助贫困的学困生解决生活困难,通过让其在学校参加有偿服务、发给贫困生补助、减免部分费用等等措施,使其完成学业。
12、培养学困生自我控制的能力和意志,变他助为自助。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任何形式的“他助”最终都要落实到学困生的自助。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励学困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帮助“学困生”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学会正确面对失败。转化学困生的根本因素是学困生自身的改变。从培养学困生的进取精神和纠正不良习惯入手。
13、建立子课题研究现在已经建立三个子课题,即《泸州石油中学高中语文科学困生的转化研究》,负责人黄祖蓉;《泸州石油中学高中学生历史知识及能力培养研究》,负责人王若萧;《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研究》,负责人李朝常。
㈤预期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1、认识性成果
对“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对策”,作更为科学的界定。通过调查,把握欠发达地区普通高中学困生的现状。
2、操作性成果
⑴探索出普通中学学困生转化的一般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⑵探索出构建普通中学学困生转化的社区、学校和家庭一体化的教育网络的方法。
3、技术性成果
⑴学校的制度:《泸州石油中学转化学困生教师制度集》、《泸州石油中学转化学困生学生制度集》、《泸州石油中学转化学困生学校与社区、家庭联系制度集》;⑵《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个案集》;⑶《泸州市一般普通高中学困生学业现状》;⑷《普通高中学生学法指导读本》;⑸《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教师读本》;⑹《学法指导教案集》及课堂实录;⑺《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论文集》。
㈥预期取得的研究效果
直接效果:促进学困生的学业进步;促使学困生的多元化发展。间接效果: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建立系列的管理和激励制度,提高教师对学困生教育、教学的能力;驱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的科研基本能力。
2、建立系列的学校管理制度和体系,促使学校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促进学校在软硬件办学环境的改善。
九、完成本课题的条件
㈠人员落实
课题组有高级教师12名,中级教师34名,初级教师19名。组长:张真银:泸州石油中学校长;成员有李朝常:泸州石油中学副校长;代帮新:泸州石油中学副校长;余华兴:泸州
石油中学工会主席;黄天驿:泸州石油中学教科室主任;何辉明:泸州石油中学教务处主任;秦夙子:泸州石油中学德育处主任;代礼忠:泸州石油中学德育处副主任;王若萧:泸州石油中学教务处副主任;重维春:泸州石油中学教务处副主任;张林:泸州石油中学高级教师;宋义强:泸州石油中学骨干教师;武慧:泸州石油中学骨干教师;蒲晓波:泸州石油中学骨干教师;朱官忠:泸州石油中学骨干教师等人组成。
㈡思想落实
这里主要指先进的教育思想的落实。自始至终狠抓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强化科研理论的培训。现代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先导。教师培训做到四落实:时间、资料、方式(请进来,走出去)、效果。
㈢专家落实
我们的课题属于市级课题,离不开教育专家的指导。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专家指导组成员有: 刘涛:泸州市教育副局长;谢铭:江阳区教育局长;严先元:成都教育学院教授;杜旭林:泸州教育学院教授;叶禄野:泸州市教科所所长;宋明清:理论研究室主任;熊生贵:江阳区区教培中心教研处主任;张晓涛:江阳区区教培中心教研处副主任;朱小平:江阳区区教培中心教研处副主任;徐时平:江阳区区教培中心教研处教研员。
㈣管理落实
1、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对课题立项的管理办法,按程序立项。
2、严格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每一阶段都要有周密的计划、明确的任务,严格的落实,确保课题研究按计划进行,保质保量落实实施方案。
3、严格课题组成员的管理。课题组成员要专项专人,原则上不得兼任多项课题。课题研究人员一经确立,不得随意更改,确保研究人员稳定性。
4、采取激励运行机制,子课题公开招标,实施课题(项目)责任制管理,签定责任协议,表彰和奖励成功者。
5、切实落实课题研究的总结、验收、评价的管理,对于科研成果的形成及转换,都要有严密地管理措施,依法照章办事。
㈤经费落实
1、节俭办事,讲究效率,讲究效益的原则,坚决克服讲排场,大手大脚的浪费的现象。
2、根据实际需要,采取计划、申报、审批、拨款、结算、审计六步原则,确保课题研究经费的落实。总投入10000元~15000元。资料费3000元、立项、结题3000元、交流、培训3000元;研究过程5000元左右。
㈥资料落实
本课题研究参考文献如下: [1]《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卢家楣、孔庆委、李其维主编 [2]《组织教育活动》四川教育出版社 严先元主编[3]《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教师范大学出版社 付道春编著 [4]《教育智慧》——中外教育语录 大连出版社 王元庆 赵满军主编
[5]《教育哲学通论》黄济著 [6] 《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高文主编(《当代中小学课程研究丛书》钟启泉总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7]《西方教育思想史》单中惠主编 山西人民出版社
第五篇: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学困生”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引起了每位英语教师的极大关注,如何更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及矫正则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数年的学生成绩,笔者发现英语学科的两极分化现象较其他学科明显,随着年级的提高,学困生的比例呈递增趋势。在课题研究中,笔者采用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等方式具体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方而所存在的困难及问题,整理、分类、分析得出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1、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
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正确,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把学习英语看作是他们的愿望和需要,英语学习受不稳定情绪的支配,学习热情冷热无常,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苦差事,是一种负担,甚至产生了“不想学”的念头,久而久之,形成了学困生。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英语学科中的学困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其表现是:有的学生贪玩、懒惰,没有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而是养成了等待、依赖的习惯,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主动接触新知识,只等教师讲授,只完成简单的抄写作业,有针对性、难度大的作业则通过抄袭完成。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讲方法,不是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而是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能坚持长时间集中,游离于教学之外,课堂学习效果很差。有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因素,性格内向,上课总是默不做声,害羞、胆怯、不敢张嘴,生怕出错丢面子。其实,越不敢张嘴,就越不会读,恶性循环下去,形成“哑巴英语”;许多学困生死记硬背单词、句型,对语言的理解不能融会贯通,只能断章取义,照本宣科,不能充分理解听、说、读、写之间的必然联系,结果脑子中只形成一些零碎孤立的语言信息,缺乏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客观原因
1、社会与家庭。
社会是学生成长的最大空间和最典型的环境。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对学生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电影、录像、电子游戏机等娱乐设施的日趋多样化诱惑着学生,使学生分散精力,而不致力于学习;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现象使许多学生认为考上了大学也未必能找到工作,从而引发新的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社会不良习气都会干扰学生的学习情绪,使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无所谓的消极态度。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尤其是一些经常发生冲突或忙于工作、生意的家庭或文化氛围不浓厚的家庭,对孩子疏于管理;有的家长过分溺爱放纵孩子,只关心孩子的物质需要,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期望值过高,实行棍棒政策造成孩子压力过大及逆反心理。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理解、支持,孩子的学习深受影响。
2、学'校与教师。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学校的升学率仍是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部分学校、教师非常重视少数优秀学生的培养,而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忽视对知识欠缺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辅导与管理。学校教育被简化为教学、升学,学生被封闭在狭窄的教室空间,从课堂到课堂,从读书到读书,学生正常的成长和发展没有自由拓展的活动空间。
有的教师虽然具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但缺乏新的教学理论指导,教法陈旧、枯燥,仍然实施“填鸭式”教学,英语课上机械地、按部就班地讲解单词、词组、语言、对话或课文,活生生的语言成了固定的规则,英语课成了死记硬背的代名词,不能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更谈不上积极的“双边活动”;课后以题海方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因此学生掌握的是一些零散的语言, 而不能提高英语语言能力。以上种种原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复杂交织在一起,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信心衰退、兴趣摇动,最终发展为反感、放弃,学习成绩下降,成为英语学科学困生。
本课题组经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分析形成原因,总结了相应的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对策,对全体学生进行“预防教育”,对学困生实施“治疗教育”。
二、预防教育
1、帮助学生树立目标,端正态度。
入学之初,学校、教师就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成立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家长会。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家访,多与家长交流、沟通,及时交换意见,取得他们的支持、理解和信任,与家长合作,让他们协助老师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增强他们作为新世纪公民掌握英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感到被关注、被重视,激发他们自主独立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而且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教师要以饱满的情怀和真挚的爱心尊重、关心学生,欣赏、鼓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激情,以情育情,用教师的高尚的品德与威信影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在课堂上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课下有计划地找学生谈心,批阅日记或周记,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困惑及体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出色的教艺、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热情。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与音像资料辅助预习新知识;课堂上学会倾听、仔细观察,获取关键信息,大胆模仿,勇于开口表达,善于合作,积极参与;课后规定他们定时听录音,及时总结、使用、巩固所学的词汇、句型,及时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书面、口头),不懂就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应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促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利于他们实现高效的学习。比如,进行词汇教学时可教给学生音、形、义、景相结合的记忆单词方法,如联想记忆法和利用构词法识记词汇;利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巩固、学习词汇、句子、语法以及文章的谋篇布局,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利用合作学习策略降低学习难度,实现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能力。
四、治疗教育
l、.对英语学困生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英语学困生通常指语言技能形成慢,语言输出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主要表现为不良学习习惯,缺乏自信心,学习被动,态度不端正,方法欠妥,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的学生。教师对这一特殊“弱势群体”,不能要求过高,要从实际出发,给他们正确定位。“你们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在英语学习方面比其他同学较差一点,但只要你们不懈努力,每人将自己与昨天的你进行对比,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你们都是英语学习上的成功者。”这几句肺腑之言,既能拉过师生距离,沟通师生情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2、采用分层递进教学。
柳斌同志曾提出:素质教育,要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研究学生的共性,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各得其所。这就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真正做到因势利导,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潜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都有展示的机会,使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必须适合学生的学习,才可能有效,而有效的教学能起到预防和克服学生成绩差的作用。为了最大程度地缩小班级内学生英语成绩的差距,减少英语学困生,采用目标分层递进教学法,科学设计分层训练目标。所设计目标要考虑到具有一定的梯度和递进性,搭建梯度,设计坡度,激发学困生努力向上,让学困生尽量实现下限基础目标的同时,鼓励他们能“跳一跳”,提高层次。如布置学习任务,一定要注意难易度,切莫让他们去做根本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而要投其所好,布置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任务,让他们心情放松,高高兴兴地去完成,从而他们发自内心的成功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样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仅会受到保护,而且还会进一步提高。实践证明,这样做确实能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3、倡导合作学习,学困生与优等生结对。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现代教育倡导合作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时间多于师生之间的交往时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和合作是最直接、最及时和最经常的,因此在班上可举行“一帮一”活动,给学困生安排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同桌,或给优等生找一个帮扶对象,指导他们制定目标、计划、改进学习方法,在平时的学习中,协助英语教师帮助、辅导、检查学困生。在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气氛中,加强合作,互帮互学,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成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科学设计形成性评价。
新课程改革倡导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对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的程度进行评价。这种形成性评价淡化了评价结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享受成功的快乐,对于转化学困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教师的教法要新颖、实用、灵活多样,使每节课饶有兴趣。教师要多组织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朗读比赛、百词竞赛、听力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等,为激发学困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鼓励他们优先参与集体活动,创造学困生表现的机会。对学困生,实行低起点,补差异,多引导,多鼓励的办法,在教学中对他们优先提问,优先辅导。比如,要求学困生一开始只背诵主要句型和主要段落,强调日积月累,只要天天背一点,就会有进步。讲究课堂提问方式,降低提问难度,让学困生通过独立思考能正确回答问题。挑选容易的作业让他们当堂完成,当堂面批,当堂表扬,难度稍大的作业多提示,多指导,并予以安慰与鼓励的认可与评价。
针对不同类型的英语学困生,教师可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其内容包括:上课听课情况;课堂发言情况;小组参与配合情况;作业完成情况;预、复习情况;考试进步情况。并采用鼓励性原则设为A、B、C等级,以此促进学困生注重平时表现,注意专心听讲,加强课后复习巩固,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每个学困生都展现出自己闪光的一面。
“为有春风巧得力,枯木也能成绿荫”。教学是创造性的艺术,转化学困生更是艰巨的、创造性的任务。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对学困生给予关心、爱心、耐心、恒心。作为英语教师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领会素质教育的实质,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法,让学困生摆脱英语学习中的徘徊状态,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挖掘,真正进入自主、自觉、主动学习的理想境界,全面发展,提高所有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