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学组课题研究——中学学困生成因与...

时间:2019-05-14 08:2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B0学组课题研究——中学学困生成因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B0学组课题研究——中学学困生成因与...》。

第一篇:%B0学组课题研究——中学学困生成因与...

《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九年级数学组

尊进的各位领导、老师晚上好!

下面我就对我组课题《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的认识与初步的研究计划等相关内容作以简要的汇报,恳请到会的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以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推动课题的研究,促进我组科研水平的提高。本次汇报8个方面的问题:一选题的意义,二国内外现状汇报,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四、课题研究内容,五、研究思路与方法,六、课题研究分工,七、研究步骤,八、预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选题的意义和背景:

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领导在教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根据学校的部署和安排,为推进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发展战略,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贴近教学实践,紧紧围绕困扰我们教学的实际问题,不断地转变,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保证,提升我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面实现我校制定的“区内有影响,市内争位次,县内创一流”的奋斗目标,为此,我组制定了《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积极参与有效教学的课题研究。

“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如何看待学困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能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学困生能否转化,是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个教师能否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根据成功教育理论的观点分析,非智力因素是学困生大量存在和难以转化的主要原因。在我们身边的学困生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和类型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1、学生自身的内在问题 1)、基础差:有的是原来基础比别人差,上课听不懂;或体质差,缺课多,因而掉队了。

2)、不自信: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没有目标、没有理想,怕出错误受人耻笑,不敢问问题;或者思想包袱重,很想学习好,偷偷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有压抑感,所以很自卑。

3)、接受慢:能学会,就是接受速度慢。来不及消化巩固,新的一课又来了,夹生的勉强跟着学下去,以至恶性循环。

4)、不想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缺乏毅力,怕吃苦,自动放弃。平时学习不努力,无所谓,家长也管不了,听之任之。

5)、脾气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受到家长或老师的批评,对家长或教师不满,产生逆反心理而赌气不学,逐渐掉队。

6)、很娇气:有些家庭条件也比较好,这类学生从小生活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养成了高傲自私和心胸狭隘的性格。怕苦怕累,盲目骄傲,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逐渐退步,虽多次失败,并不感到难为情,家长宠溺,反而责怪教师教不好。

2、学生的外在原因

这种学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指行为习惯差。这些学生的脑子并不笨,但都有一个通病——懒惰。他们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总不能及时完成,拖拖拉拉,当老师站在他旁边时,会做的他会很快做好。另外还有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总喜欢做些其他事情。

3、家庭教育观念不正确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从各乡镇到城区来打工的民工子女,其家里孩子比较多,条件又不好。同时,家长平时主要是以打工为主,而且自身的素质不是很高,又无能力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对于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不能辅导或不理睬,这样,学生课外作业完不成的情况比较多,质量又不高。也有家长们认为送进了学校,所有的都是教师的事了。甚至部分家长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地目的并不是要让他们学得多好,只是识几个字,混个初中毕业证以后能打工就行了,也有认为我打工孩子在学校成长就行的想法。

我校是目前城区内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由于实际情况,转入的学生越来越多,不仅使学生数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扩大,特别是数学成绩上的差距,导致进入以后数学学困生的增多,两级分化趋势越来越严重。成绩上表现为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近几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上级部门和校领导的指导下有明显的逐步上升,并获得了喜人的成绩。然而,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其中学校中的学困生占有相当一部分,严重的威胁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也是我们最头疼的一个内容。对于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来说,多一两个后进生表面上看好像无关紧要,可对家庭来讲,那就是家庭的全部希望,所以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都不容忽视,从根本意义上讲,提高学困生是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从实际来说,而对于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和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因此本课题研究意义重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体化。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因学习能力欠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兴趣不强烈而成为学生群体中的学困生。而对于教育对象的学习困难问题,从十九世纪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其中前苏联和美国的研究广度和深度最有代表性。

前苏联的教育家们认为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是教育自身不足造成的,其中内容的繁难和教学方法的不当是主要因素,因此提出了教育最优化理论。

美国从研究问题学生入手,对学习困难而引发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许多概念,其“诊断——预防——干预——矫治”等既是理论研究的结果,也是实践层面的具体措施,而从社会学角度提出“建立积极的家庭和社区关系,家庭有效地参与学校教育,走进家庭和社区”等,“家庭——社区——学校”互动的教育模式,对问题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效果极其明显。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中国对学困生进行研究,真正重视并取得一系列成效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当时教育界对此类学生通行的指称是“差生”,许多研究者对差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具体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研究者借鉴国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考察差生问题,揭示其概念内涵,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对于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的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因此学困生的教育过程就是树立信心的过程。学困生在古今中外各类学校中都存在,成为困扰教育界的一个难题。对学困生的研究历史尽管久远,但并未取得丰硕的成果,原因恐怕就在于学困生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在教育实践界,往往从制度侧面的因素,如怎样分组教学,如何改善班级课堂教学等加以研究的居多,而着眼于非制度侧面的因素——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等等的分析不够。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来研究这一课题。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研究的对象是九年级的学困生。本课题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育人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符合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提高学困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下列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自觉学习,自主钻研。

2、有持续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及早转化学困生。

3、没有或基本没有厌学倾向

4、特定时间段的学习,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学业任务

5、不出现知识断层,基础扎实牢固

6、采取适当的教育策略,促进学生各学科协调发展,着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本年级数学学困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及学困生的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自身、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因素。

2、数学学困生学习特点、类型、归因的研究。

3、激发学困生学习内动力的策略研究。能从哪些方面激起学困生的学习内动力,主要研究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教育、教学中的转化措施。

4、以目标分解促进学困生学习内动力提升的实践研究。具体记录目标分解促进学困生快乐提升的成长历程,以积累研究资料。

(内动力,内动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5、“学困生”的行为习惯特点,调查分析“学困生”不良的行为习惯,研究转化措施。

6、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转化措施。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思路是:转化学困生非一日之功,不能操之过急,要求过高。结合本校学困生实际情况,“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课题的基本设想是:力求通过深入的研究,针对学困生的不同心理,不同成因,追要溯源,对症下药;取得家长的有力配合,共同关注;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尽一切可能,用一切力量转化学困生逐步缩小学困生的差距与比例。努力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方法是:(1)、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观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关注学困;密切关注国内外学研究的发展动向,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我们的研究方案。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适合我校学困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保持学困生学习注意力的课堂教学结构。

(4)、个案研究法:其核心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通过观察来积累原始资料,并加以理性分析与研究。建立学困生跟踪记录档案,并作好记载(如:研究对象的基础材料、家庭情况、考试成绩、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测量数据、评价与跟踪分析等材料),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5)、总结经验法:即依照教育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并形成论文和报告。

六、研究分工

总负责人:杨巨魁 活动的组织、协调 定期召开研讨会

负责人:谢春海 马明龙 搜集、积累、保存、整理资料总结经验,做好结题工作

组员:吕志敏 妥旭东 杨金红 杨国森 徐春轩 景银海 马佩儒 王斌 周平袁生贵 郑周 各成员主要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制定个人研究计划,积极参与课题活动,按时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及时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定期汇报。

七、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从2011年10月开始至2012年8月结束,分三个阶段开展:

1、第一阶段(2011.10—2011.11)准备阶段。

制订研究计划,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2011.9-2011.10)调查分析,文献收集(2011.10)策略研究,确定方案(2011.11)

实施内容包括:调查学困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及内动力指数。收集有关学困生转化研究的理论文献及实践资料。

2、第二阶段(2011.12—2012.6)研究阶段。具体实践,个案研究(2011.12-2012.2)阶段反思,修善方案(2012.3)再实践,再研究(2012.3-2012.6)

3、第三阶段(2012.7—2012.8)结题阶段。

检测成效,分析总结,整理资料,年度结论

八、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2、论文集、参与研究教师的心得与体会

3、优秀教学设计、特色案例、个案集

4、学生成绩展示

5、完成《研究报告》,展示我组教师研究的各项科研成果。

第二篇:《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课 题 实 施 方 案

合浦县白沙中学 石鹏

一、课题的提出

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后备军。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每个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不同程度的学困生。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这些学生的转化,并把这项长期、艰苦的工作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出现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心理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现在不少家长、教师只关心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看重的只是学生的考试分数,忽视多方面、全方位的教育、评价学生。一旦学生受到环境的不良熏染或几次考试成绩落后时,他们缺乏对学生进行正确、耐心的教育和心理疏导。这些学生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渐失去进取动力,丧失学习信心而沦为学困生。应当指出,在智力因素无重大差异的情况下,一个学生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差异,既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也有可能分化为学困生。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要从学习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方面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二、概念的界定

所谓“学困生”,就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方法、技巧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理论假设,如果我们对“学困生”进行认真系统的教育转化,就一定能充分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从而使他们增强学习信心,智力得到正常开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现在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约占总数的25%--35%。转化他们,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后劲和如何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人力资源财富的问题。

2、对传统教学结构的分析

传统教学一般采用五段式(组织教学、巩固复习、讲授新课、布置作业、测试),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存在不少问题。

⑴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以致学习困难学生越来越多。⑵缺少针对性、实效性。课堂教学出现“少、慢、差、费”的弊端,教师授课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课堂效率低下。

3、研究现状及本校存在的问题

我校初一新生8个班,初二共7个班,初三共7个班;每班存在着1/3左右的“学困生”,有些班级甚至更多学困生。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层次不同,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若老师不对症下药,不分层次教育,不注意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方法,势必引起一部分落后的同学跟不上,导致整个班级的后进生会越来越多。目前已有几所中学研究此课题,但还是没有得到转化学困生的根本途径。

4、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学习困难的初中生大都是潜能未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有不少是大器晚成者,只要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条件,这些学生都可以成材。本课题的研究既可在人学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作出新的探索,又可为在初中阶段转化学困生找到切实有效的途径,故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较大。

四、研究目标

研究本课题旨在揭示中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探索中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我校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深入开展,将新课标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将教育教学中的共性要求和个性创造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构建符合本校特点,符合教育规律的“学困生”转化模式,形成科学合理的转化后进生工作体系。具体目标是:

1、研究我校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包括因学生心理、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社会因素所引起的学困生成因。、培养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能自觉学习,自立钻研。

3、采取适当的教育策略,促进学生各学科协调发展。

4、形成科学合理的转化后进生工作体系。

5、通过研究学困生的教育方法,使更多的教师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尽量减少学困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向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毕业生,为提高全民素质做出最大的贡献。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学困生成因的基础上,研究转化的对策,对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本课题的核心。教师树立“教师不是选择适合自己教育的学生,而是要创造不同学生的教育”的观点,为学生 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优化学习氛围;要热爱每个学困生,科学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家庭是教育的发源地,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且具有终身教育意义,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思想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学困生除了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还受所处的社会风气影响,所以家庭和社会两方面的教育也显得非常重要,研究内容主要有:

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2、分层教学的研究;

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目标教学法,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准和心理表现,将学困生分成A、B两个不同层次。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制订高低不一的教学目标,这里包括近期学习目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课内课外的A组练习题、单元测验中的A组达标题以及有关实验操作等。要求从认真听课、记好笔记、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们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学生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困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心理品质往往都很差,他们甚至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这需要广大教师为他们倾注更多的精力和爱心。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我们不仅要教会他们怎样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小结,还要教会他们运用所学观点去解决实际问题。当他们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们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是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注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注入式,贯彻启发式,将动手动脑相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结合,个体学习和集体讨论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5、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6、第二课堂兴趣培养的研究。

抓住学困生的动手能力并不比优生差的特点,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一步稳定他们的学习兴趣。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经常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如:知识专题讲座、科技游艺会、组织外出参观、小论文等。起先不少同学的动手能力较差,通过一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事实证明,学困生并不是脑子笨,而是没有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不仅诱发了他的求知欲,培养了学习兴趣,而且开发了他们的潜在智力。

六、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分层教学的研究;难点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优化学生学习系统的主要对策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实验对象

选取白沙中学初一(5)班、初一(6)、初二(1)、初二(4)、初三(4)、初三(5)为实验班,其余为对照班。

七、开展课题研究的措施

1、理论指导实践,本课题研究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为此,拟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理论,尤其是学法方面的理论,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总结,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化。

2、严格实验规则,课题组教师应一丝不苟做好实验的各项工作。

3、加强对研究工作的组织管理,优化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多学科角度开展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转化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把握研究发展趋势。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学困生的措施更有效。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人员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方法,以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生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最直接的材料。

九、课题研究的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2月)(1)完成课题的设计、论证。(2)确定课题组研究成员及实验班。(3)培训实验教师,为课题研究做好充分准备。(4)申报市级课题立项。

2、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1年6月)(1)2010年3月,编制总课题具体实施方案

(2)2010年4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总课题方案,明确各自的分工及研究方向。(3)2010年5月,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测试。(5)2010年6至10月,各教师开展课题实验探索研究。(6)2010年11月,课题组成员汇报交流课题研究情况。(7)2010年12月,各教师开展课题实验探索研究。(8)2011年1月,实验第一阶段汇报、研讨交流。(9)2011年2、3月,各教师开展课题实验探索研究。(10)2011年3月,课题组成员交流小结课题实验情况。(11)2011年4月,各教师开展课题实验探索研究。(12)2011年5月,实验第二阶段汇报、研讨交流。

(14)2011年6月,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与能力测试,测试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情况。并且与对照班进行比较。

3、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1月)

(1)2011年7、8月,统计分析。整理好课题研究资料,对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得出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2)2011年9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和管理工作报告。

(3)2011年10月,课题总结报告,邀请专家指导,向有关部门申请结题。(4)2011年11月,课题研究结题鉴定,出版论文。

十、成果形式

本课题成果包括如下方面:

1、学生问卷调查报告

2、个案研究(说课稿、典型教案、课件等)

3、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4、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论文)

5、如何开展分层教学,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论文)

6、结题报告

十一、课题组成员分工

石鹏:全面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研究以及全面调控工作。同时负责撰写课题的开题报告、研究方案、中期评估报告以及结题报告。

周怀中:负责课题整体管理工作,制定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制度、学习制度等各项制度,调研课题进展情况,进行相关问卷调查,负责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与结题报告。

蔡龙:负责课题组成员理论培训工作,选定理论学习内容,完成理论学习记录,组织进行课题经验交流,负责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报告。

周建锋: 负责课题全程会议记录,协助组织课题组会议的开展以及课题组教师培训工作。协助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刘敬强:

负责理论学习书籍的管理、订阅、借阅工作,以及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图片、音像资料的记录、收集、整理工作。协助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赖芬:负责组织课题相关研究课的开展,以及课题整体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工作。协助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邓光秀: 负责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学生的相关调研工作,并协助完成课题资料的整理汇编工作。

2010年3月20日

第三篇:课题《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本站推荐)

课题编号: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 报 书 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学科分类 小学语文 课题负责人 徐晨燕 负责人所在单位(盖章)研究起讫时期 2012年9月—2014年6月 联系电话(区号)*** 邮政编码 334714 通讯地址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下镇中心小学 电子信箱 zfxxxcy@.163.com 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 印制

填表说明

1、本表请用钢笔认真如实填写(以同样规格,可以打印填表),书写要清晰、工整。

2、本表报送一式3份,其中1份原件,2份复印件。用A4复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3、每个课题限报负责人一名...........。

4、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要自行加页。

5、申报书须经课题负责人的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报送。

6、课题编号及第八、九、十项不用填写。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负责人姓名 行政职务 最后学历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专业 徐晨燕 辅导员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性别 专业职务 女 民族 教师 大专 职称 职务 工作单位 具体分工 负责对本柳礼红 男 39 大专 小学教育 小高 教导主任 下镇中心小学 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徐 丽 女 30 本科 汉语言文学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 小一 教导主任 下镇中心小学 下镇中心小学 下镇中心小学 下镇中心小学 负责学困生的成因分析,负责学困生的心理分析 负责教学中如何转变学困生 设计学困生转化的主要策略。毛新林 男 48 中师 小学教育 小高 校长 下镇中心小学 负责提供技术上的指导。研究学困赵小九 男 52 大专 小学教育 小一 教师 下镇中心小学 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汉 出生年月 1981年8月11日 研究专长 小学语文 主 要 承 担 研 究 任 务 人 员 郑双善 男 42 大专 小高 教师 董庭叶 男 35 大专 小一 教师 刘吉湖 男 52 中师 小高 教师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及工作基础

1、研究成果 姓名 徐晨燕 柳礼红 年龄 32 39 职称 小一 小高 著作、论文、实验报告名称 《谈谈农村小学学困生的产生原因》 《转化学困生措施之我见》 获奖级别(出版)市一等奖 县一等奖 徐 丽 郑双善 30 42 小一 小高 《如何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 《呼唤家访的回归》 市二等奖 县三等奖 董庭叶 毛新林 35 48 小一 小高 《用心关爱留守生》 《学生的养成教育要从小抓起.》 县二等奖 县一等奖 4 2.工作基础 经认真分析现状,我们在申报“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这一实验课题方面,具备以下工作基础。

(一)具有迫切的研究欲望 全国的中小学都在进行课改,我课题组所有成员都是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也在认真学习并积极实施各种课改理念,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发现:在农村,小学生毕业时的语文水平无法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这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要想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要有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等。

(二)具备高涨的工作热情 课题组成员都是高素质教师,他们都有着新的课程理念。这些人不仅都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个个都有饱满的工作热情,都愿意参与到这次课题研究中来。

(三)具备较大的资源空间 在自然资源方面,由于我校地处农村,有着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与广阔的活动空间;在专业学术资源方面,我们课题组成员所在各校都装备了远程教育资源系统,中心校还配有多媒体教室,并且还订购了多种教学专业书刊,为开展本项研究工作提供了优越条件。

(四)具有较强的业务水平 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近几年,我校已派出多名语文教师参加市、县级语文培训,并不定期派出语文骨干力量到外学习。同时,在我校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中,我校语文教研组成员积极参与。另外,我校一直开展课题研究,占国华、徐丽等都参加过课题实验工作,在这些活动中,语文组老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也积累了不少课题研究经验。综上所述,我们对于申报“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这一实验课题有着较扎实的工作基础,对完成本项课题研究,也有着充足的信心,也将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三、课题论证

1、对研究课题的论证:本课题研究目标、理论假设、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状况;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育人观,形成对小学语文学习中学困生学习的新认识。本课题研究坚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扎实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语文学习中学困生的类型与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转化学困生策略,形成比较系统的学困生工作经验,从而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教育公平。理论假设:

1、全教会精神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等。新世纪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也就是说教育要面向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学生。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的教学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其他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论,着眼学生发展等,都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哲学观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新观念是相统一的。3.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

4、心理学观点: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这种要求可以来自个体的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调动语文学困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基本内容:(1)学困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主要研究导致学困的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个体内部因素,设计学困生转化的主要策略。(2)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和不良学习习惯的主要表现,研究转化措施。(3)课堂教学如何转变学困生,研究课堂教学中的指导策略。(4)学校、社会和家长形成合力,研究三者在学困生转化中的动态关系。(5)及时总结,灵活调整,形成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学困生的现实理解,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的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理论。2.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存在的学困生,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低分率,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3.探索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探索学困生转化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4.通过对现代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的研究,促使教师重视并研究学困现象,提高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是既古老,又不断推陈出新的永恒的命题。课题组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询,我们对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的研究进行了分类整理,主要有以下一些成果。

(一)关于学困生的分类 关于学困生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角度。1.按学习困难程度分类有:严重学习困难学生、中度学习困难学生、轻度学习困难学生; 2.按心理特征分类有:慢智型、懒惰型、自卑型、逆后型、模糊型、迟钝型; 3.按学习动机分类有:被动型、随波型、混日型、虚荣型。4.学习困难学生综合分类有:智力型差生、非智力型差生。

(二)关于学困生的成因 关于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一些理论或研究成果:巴班斯基(苏联)对学业不良原因的分类,盖里蒙特的分类,波里索夫的图式,翟特林的分类,何家铿的差生成因分析,万智儒的差生个案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因分析,陈仙梅的结论,金星明、郭迪的调查,科尔曼报告,王敬国分层抽样调查等。这些理论和成果分别从不同角度考察了学困生的成因。1.从非学校教育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 生理因素;早期教育不良因素,智力因素,动力因素等等。从家庭因素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父母文化程度低,父母的不良行为影响,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气氛不良,家庭经济困难,家庭环境恶劣,家庭缺乏温暖,不当激励、过分期望等。从社会环境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早期社会性学习存在缺陷,不良人际关系的影响等; 2.从学校教育的因素方面考察,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 办学思想不端正,高考指挥棒导致学校机制的形变,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困生的发展;教育者自身的缺陷,教师职业道德有待加强,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水平不高,教育方法欠妥,对学生压抑有余理解不足;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致使学困生的产生;教学方面的问题,教材要求偏高,课业负担过重,班级人数多教师工作量过大导致辅导学生不足等等。3.从对学习困难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类,主要有: 缺乏学习的动机。缺乏动机,学习没有干劲是学习不良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征。研究发现,大约一半的学习不良学生学习意愿弱。情感上存在障碍。学习不良学生遇到挫折容易焦虑、抑郁,有时面对小小的冒犯就情绪失控,顶撞老师,违反校规。意志薄弱。学习不良学生容易受外界干扰,缺乏自制力和坚韧性。研究发现,41.26%的学习不良学生遇到困难爱打退堂鼓。自我概念消极。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学习不良的学生自我概念消极,他们总认为自己无能,对完成学习任务没有信心,而研究也表明,学习不良学生对自己学业的评价显著低于非学习不良学生。国内外对学困生的研究与实践还有很多。在国内国外,学困生研究,仍然是专家学者和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所关注的热点话题。研究的角度也很多,比如,学困生的家庭教育、家校二元整合的教育干预活动、学校适应不良症的矫治、学习适应不良和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教师因素的学习困难的研究、用新课标的理念看待学困生的研究等问题。但这些研究多数集中在小学、初中教师的个体研究和大学的专家学者的专题研究,并且经验总结较多,专项理论研究较多,而全面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较少,缺乏针对性。加之现代生活条件的改善,如影视、网吧等,它们有积极因素,也有负面影响,对于现代农村小学学困生的研究不成体系。本课题着重于系统的实践活动的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根植于农村小学,本着“关注现实、尊重个性、强调过程、立足发展”的原则,健全“学困生”的人格,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的行为习惯得到较好的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成绩,从而为学校和谐校园建设和内涵式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奠定扎实的基础。理论意义: 研究探索在农村小学进行“学困生”有效转化的多元模式,进一步丰富相关的理论。实践意义:

1、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2、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促进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

4、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进程。

2、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

一、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我们本项课题的负责人徐晨燕,大专学历,校骨干教师,是一位极富进取心与创新欲望的年轻教学管理人员,2011年被政府授予“先进教师”荣誉。其本人所在学校曾经举办的教研课改活动都参与过,并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的好评。由于在学校担任语文教研组组长,所以有着充足的时间投入本课题的研究与组织工作。

二、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 柳礼红,大专学历,现任中心小学教导主任,是一位多年从事学校教育管理且站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多年被评为市,县先进教育管理人士,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市、县奖励。郑双善,大专学历,在校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大胆实践,运用新课程理念。在2011年被玉山县政府授予“先进教师”荣誉,执教多年一直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及同行们的好评。徐丽,大专学历,校骨干教师,曾获县优秀教师称号,是一位责任心很强、爱好学习的老师,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市、县奖励。董庭叶,大专学历,从事十几年的小学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勇于创新,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刘吉湖,中专学历,是有着三十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一套独特的方法。毛新林,中师毕业,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市先进教师,县骨干教师。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市、县奖励。赵小九,大专毕业,校骨干教师,是一位有着丰富数学教学经验的老师,所任教学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各参加者都是进取心强的老师,由于工作环境稳定,所以在该项课题研究方面都有较充足的时间保证。

四、实施方案(具体操作过程和研究方法)结合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参研人员等实际情况,我们计划以三个阶段来开展该一课题研究工作,具体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3年2月)

1、学习了解有关学困生的理论知识,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课题组管理制度。

2、搜集研究资料,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等,讨论制定课题实验方案,进行课题立项申报工作。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4年2月)1.建立博客:建立课题组博客,将博客作为一种学习与研修的平台,鼓励教师运用经验总结法将自己有关课题研究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经验总结等文章(图片)上传到博客中,形成教育资源的共享。让课题组博客成为课题组成员的家,成为课题组成员深刻反思、真实记录、推动成长、相互促进的平台。2.确定个案:采用调查比较法,在调查研究、前测的基础上,在语文学科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学困生,建立个体档案,对具有典型特征的学困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3.研究成因及对策:及时记录实验情况(特别是学困生个案跟踪情况)、结果、感想、体会,分析处理,注意追踪分析,探求共性特征,分析各类学生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有目的有计划的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实验,以摸索、形成、积累克服学习障碍的有益经验。4.运用经验总结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经验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总结出带普遍性、具有可行性,既有时代特点,又有较强操作性的做法。撰写一批有指导意义、辐射性较强的经验论文,进行实验工作阶段小结。5.通过实践进一步检查、研究反馈,去粗取精,抽取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研究成果,请专家论证、提升、完善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展示我校教师参与学困生研究的各项科研成果。第三阶段:完善成果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

1、参与研究教师的论文集。

2、课题研究报告。

3、学困生研究个案集。研究方法: 1.文献法:了解国内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与资料,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持。2.调查法:有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学习现象,确保研究对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3.实验法:注重案例分析,采用教育激励,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等措施促进学习顺利克服学习障碍,进行有效学习。4.个案研究:对具有典型特点的学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5.经验总结:从感性材料中注意提炼,及时总结,以形成有价值的成果。

五、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成果名称 农村小学“学困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12.9—2013.2 生”形成原因调查与分析;课题立项申报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与方法措施研究 《农村小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课题总结 调查分析报告;申报书;方案 徐晨燕 徐 丽 毛新林 个案数据分析、论文、研究小结 2 2013.3—2014.2 柳礼红 郑双善 刘吉湖 3 2014.3—2014.6 论文、总结、报告、结题书 课题组成员

六、课题负责人所在县(市)教研室审批意见 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七、设区市教育局课题办(教研室)评审意见 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八、专家评审组意见 评审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九、省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13

第四篇:学困生课题研究

培养学困生学习能力的研究

基本上每个班级都少不了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不爱听课、不爱写作业、不爱考试、更不爱看到自己的考试成绩。他们的这些行为主要与学习兴趣、语文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有关。在我们三年级的教室里,就有好几个这样的孩子,为了能使他们有点进步,我算是煞费苦心了,我对他们进行的辅导正在验证期中,效果如何还不能知晓。

一、目标:

1、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做这件事。

2、发动成绩好的学生参与其中,让他们当当小老师,满足成 就感。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坚持做一件事情。

二、要求:

1、能独自读通课文,并简单的理解文章,遇到不认识的字养 成查字典的习惯。

2、认识并写出更多的生字词。

3、有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并认真思考。

4、能简单叙述一件小事,把句子写通顺。

三、研究的内容:

从我平时对学困生的观察发现,他们之所以成为学困生,是因为对语文知识缺乏学习兴趣,求知欲低,有些学困生,如果老师在堂上展示一些图片或播放一些音乐,可能会暂时吸引他们注

意力,但是一旦转入文段的阅读与感悟,他就立刻失去了兴趣,一遇到困难,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对于这一切我进行了一下行动:

1、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研究。

2、培养认字写字能力的研究。

3、独立思考完成课后练习的能力研究。

4、写作能力的研究。

四、研究的的过程和方法:

(一)加大鼓励和奖励力度

1、上课时,多多向学困生提问题,设置的问题在他的能力

范围内,答对是发动全班鼓励他,教师多用夸奖的言辞。

2、作业完成得好或写字很认真,给予书面表扬和言语表 扬,激发他们的兴趣。

3、采取一优生带一差生,给其听写字词,作业辅导,小老

师自行批改,积累一学期,表现好的发一些学习用品。

4、安排一些简单些话,有进步的给与高度评价。

(二)增加单独辅导的时间

1、利用中午和下午放学的时间给学困生进行单独辅导。期的课堂练习难度不大,学生先做作业后批改,做错的题先自行思考,再请教教师,订正答案,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2、安排一些做练习的课,优等生做一些难度大大题,学困生做一些稍简单的题目,昨晚就批改,做错后马上修改。完成他们的满足感。

3、多安排学困生写文章,他们的作文在批改时,多鼓励夸奖,少打击,适当提意见。

五、究工作的步骤:

1、第一阶段(2012年9月4日——2012年9月15日)进

行初步试验,制定方案和计划,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实际安排。

2、第二阶段(2012年9月17日——2012年11月30日)研究内容投入辅导学习工作,这个过程中试验成功方面作好记录并延续使用,不好的方面做好反思,并改进以求更好的方法。

3、第三阶段(2012年12月3日——2012年12月28日)总结分析,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

六、成果: 学困生的辅导学习工作已经进行了一个月有余,本班的孩子非常配合教师和小老师的工作,设置的奖励机制使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兴趣,生字词上也产生了小小的进步,继续坚持,我想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

第五篇:英语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

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汝州市小屯镇二中 赵旭辉

摘 要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全社会对农村义务教育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逐年加大,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使得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环境得到优化,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但与县城相比较,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英语教育状况和教育前景令人担忧。在农村中小学的英语课堂上存在大量的英语学困生,由于他们的存在,使英语教学面临巨大困难,教学目标很难真正落到实处。因此,研究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对于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和教学成绩,夯实农村义务教育基础,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将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英语 学困生 成因 对策

英语学困生指在英语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英语是他们提高自己学习总成绩和教师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的短板。英语学困生普遍存在于各学段、各学校的英语课堂当中,与英语教师如影随行,是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重点关注的对象。英语学困生在班级中占有很大比例。英语学困生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类型:

苦学型。这类学生能力一般,智力正常,学习英语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只会死记硬背,每天做大量的习题,学习哑巴英语。他们相信“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道理,但是学习效率低下,事倍功半。语言表达能力差,不善于运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交流,缺乏自信,生怕说错句子被别人嘲笑,不敢自觉主动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看法。

偏科型。这类学生其他科目都能考出较好成绩,唯独英语成绩悬殊太大。在课前预习,课下复习方面做得很不到位,自主学习能力差。他们对英语学习内容一窍不通,总是记不住单词、短语、句型和常见语法知识点,课堂上从不张口读英语,不参与课堂活动,遇到问题也不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甚至在英语课堂上学习其他科目,他们只对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舍得花时间,下功夫。

厌学型。这类学生各门功课成绩都不太理想,他们对英语学习更不感兴趣,对英语过敏,“谈英色变”,怕而远之。此类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表现让老师头疼。他们经常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看课外书或做其他小动作。他们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学习态度,对英语学习不屑一顾,对老师的讲解臵若罔闻,甚至故意与老师作对,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学习英语的厌恶。

不可否认,个别学生天生就存在智力缺陷,学习上明显赶不上其他同学,但绝大多数学困生的智力是正常的。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因素包括学校教育因素,学生自身生理因素,家庭生活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对于学困生的影响往往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为了弄清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笔者经过深入调查和深度思考,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学校是学困生产生的摇篮,学困生是教师教出来的

学校是学困生产生的摇篮,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困生是教师教出来的,教师应对学困生的产生负主要责任。英语是外语,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语境,学生只能通过在校学习才能获得。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统一教学方法,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评价标准的做法,注定让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呈现差异,出现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分数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与教师个人利益密切相关,教师对优等生喜爱无比,而对给自己所教学科拉分的学生另眼看待,经常对他们冷嘲热讽。教师对学困生冷漠的态度和不公平的评价,使得他们从思想深处认为自己就是差生,是弱者,自己与英语无缘,学习英语比登天还难,从而开始惧怕老师、排斥学习,基础越来越差。英语课堂需要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对话活动,才能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可是有些英语教师怕学困生不会活动,影响教学进度而很少给他们参加的机会。与偏科型学生相比,厌学型学生更加不幸,因为每次调研考试,班级参评人数的抽取是根据一定比例,按照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的。厌学型学生就是老师眼中的“差生”,他们的考试成绩不参评,不影响班级和学科的成绩排名。因此,他们就得不到老师足够的重视,甚至被边缘化,被“打入冷宫”。偏科型学生的成绩要参评,教师就要想办法给他们补差,他们是教师重点补差的对象。

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责任重,生活条件差等原因,很难使优秀教师扎根基层。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将教学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据笔者了解,有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不是英语专业毕业,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教育培训,平时不注意自身的学习提高,不探索教育规律,不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了解新课程改革情况,不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仅靠自己固有的教书经验,延长学习时间,大搞题海战术,加大做题强度,对学生采取逼迫和灌输的方法,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点燃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加重了一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使他们不再“亲其师,信其道”,不再“乐其道”。正是由于教师的传统教育思维和教学方式,才使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有了种种不良表现,甚至敢公然在课上和课下与老师对着干,一步步沦为学困生。不改变教育评价制度,不提高教师素质,不转变教师育人观念,学困生将继续产生并长期存在。

二、学困生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品质

“学习品质”是指个体在学习中形成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影响学习效果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或个人特征,是学习者以怎样的态度、方式及效率去获得具体学科或发展领域的知识、技能。通俗地讲就是我们一般人常说的“学习习惯”、或“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等。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傅指导你正确的修行方法,而用功还是要靠自己。英语学困生共有的特点是学习信心不足,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件十分辛苦的事情,学习者只有通过辛勤的付出,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有些学生能积极主动想出办法去解决,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找到了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还有一部分学生意志薄弱,处理问题缺乏足够的自信和耐心,常常采用得过且过,拖延时间,浅尝辄止,有意回避等消极方法,久而久之,积累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到了解决起来无从下手的地步,于是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勇气。学习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

英语学习需要学习者用心去体验,不仅需要用脑去想,而且要用眼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记,用口说。英语学困生之所以在掌握基础知识方面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使各感官密切配合。在英语学习中,单词、短语、句型、语法是基础,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就无法开展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英语学习就无法顺利进行。英语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三心二意,自制能力差,爱做小动作等毛病。如学困生在记忆单词时,一边口头不断机械重复,一边眼睛可能就专注到别的地方去了,手还不停做着其他事情,双腿不停摆动,根本没把单词记在心里,这一连串的无效动作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英语学习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一点非常重要。笔者常年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天天接触英语学困生,在和英语学困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这部分英语学困生的智力水平和优秀生差不多,甚至有的智商比优秀生还高,他们之所以英语学不会,是因为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品质。

三、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我们生活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当中,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校不是世外桃源,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它与整个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与农民工差距不大,使部分农村学生家长错误地认为,学习无用,大学毕业还是一样打工,不如早点出去挣钱。因此,当有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总会说“上不成学,就不要上了,出去打工吧!”家长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度降低,致使未成年的学生学习缺乏监管,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动摇念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很多行业不需要员工具备高学历和工作经验,因此一些学困生辍学后就能上岗工作,挣得工资,并且买一些很时尚的用品在同学面前炫耀,使一些学困生羡慕不已,对学习更是心不在焉。现在农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是父母心中的小太阳,家里的一切都要以孩子为中心,一切好吃的,好玩的,都要优先照顾到孩子,绝对不能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孩子在长辈的一味溺爱中长大,过分依赖于别人,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力差,一旦在学习遇到问题,如单词记不住,课文不会背,考试不及格,就很容易引起情绪上的波动,产生厌学的念头。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期,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长的错误认识,使学生迷失了学习方向,失去了学习动力,造成学生个人成长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学生走向世界的步伐。

把英语学困生转化成优等生,使其能够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健健康康成长,快快乐乐生活,是英语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转化一个学生就等于重新塑造一个生命,最能体现英语老师的工作价值和人生价值。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英语学困生的产生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英语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把学生都培养成素质全面,发展协调,社会有用的人,一个都不能少,是每位教师的心愿。工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从事的是育人的工作,是塑造人灵魂的事情,责任重大,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首先,教师要关爱学困生。哲学大师罗素说过: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因此,教师不能因为学困生有种种不良表现而百般厌恶,不能因为学困生会影响学科成绩而横加指责,更不能因为学困生一时难以转化而放任自流。相反,教师应同情和帮助弱者,对学困生应付出更多的关爱。教师要无微不至地关心学困生的生活和学习,真心实意地为他们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学困生内心也有向真向善向美的强烈愿望,只有当他感受到老师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完全是出于对他的关爱时,才能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才能使学生认识到所学东西对他有价值,对未来生活有帮助。这时候他们心中的纠结就会自动解开,他们就会主动敞开心扉,向老师真情流露,畅所欲言,就会放下思想包袱,努力学习。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能够化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由于爱,学生的学习才能充满快乐。多数学困生的形成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够,学生对老师缺乏信任的结果。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冷嘲热讽,可以原谅教师的吹毛求疵,但绝不会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学习氛围也为英语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因此,英语教师要始终保持一颗上进的心,和学生们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如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深造,多听多看英语类的节目、报纸、书籍等,多背诵,多积累语言素材,经常用英文写作,加强口语练习。英语教师只有专业素质过硬,才会在讲课时举一反三,旁征博引,举重若轻,把内容讲得丰富多彩,深入浅出,层次分明,有深度,有广度,就不会在教学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而误人子弟。再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种教育方法。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技艺和独特的教学视角,既能驾驭全局,又能注重个体。教师的教育智慧来源于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探索。英语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技能的培训,密切关注课改动态,搞好校本研修,做好课题研究,加强集体备课。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要认真观察和研究每个学生的学情,要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如体验式学习等,使学生人人都参与,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获。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英语教师要做研究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避免学困生的出现。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习惯。”首先英语教师应有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如果英语教师没有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那么他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呢?因此,律人先律己,英语教师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要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学生做好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例如英语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背诵一篇英语短文,那么他每天就要和学生一起这样做。英语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交流,那么他就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如果英语教师做事情虎头蛇尾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学生也会跟着他的样子去做。如果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振振有词地说“知识就是力量”,而自己在课下却沉迷于喝酒打牌,那么他的学生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教师的说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英语教师只有做事情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始终如一,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高大形象,这才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其次英语教师对学困生应严格要求并做到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一抓到底。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英语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半途而废,自暴自弃的现象。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出现反复是正常现象,只有坚持不懈,慢慢地,他们就养成了习惯。偏科型和厌学型学生的学习意志薄弱,对于这类学生的英语学习,教师应该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并加强督促和检查力度,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也是必须的。因为化蛹成蝶本身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蜕变过程。再次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十次说教不如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一次成功,要让学困生明白只要自己付出足够的努力,成功就一定会属于自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轻轻的抚摸,都会给学生的内心一深深的震颤,都会使学生心存感激,充满自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与表扬,并对他们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与充分肯定。英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给学困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我班靳小龙同学,该同学人高马大,是体育委员,该生英语考试经常不及格,但篮球打得漂亮。我也经常和他在一起打篮球,因此我经常对他说,打篮球一是需要热爱篮球运动,二是需要刻苦训练,因此学习英语也是这个道理。我有意识地引导他从学习简单的英语对话入手,在课堂上经常和他进行英语口头交流,现在他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比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学习英语的信心也明显增强了。慢慢地,他的成绩有了起色,由不及格到及格,现在成了班上学习英语的典型。

三、英语教师要做好家访工作

育人工作不能只靠学校,它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由于学生是未成年人,心智不健全,自制能力差,学习容易受外界干扰。学生每周在学校五天时间养成的学习习惯,可能回家两天就出现反复。因此,教师有必要进行家访工作。虽然现在学校普遍使用校讯通与家长保持联系,方便快捷,但是笔者认为通过家访的形式效果更好。一方面,教师可以把学生在校表现以及教师对该生的教育情况对家长进行详细说明。另一方面,通过与家长的交流,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现状、生活环境、行为表现和生活习惯,从而制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家访能够拉近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使家长和学生对老师更加信任。家访是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的有效手段。如张晓玲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该生转入我班时英语成绩不好,有一段时间她因病在家休息两周,耽误了一大截功课,如果不及时补上的话,她就要远远落后于其他学生了,而她的父母又都是农民,文化水平低,对英语一窍不通,无法在学习上对她进行辅导。当我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利用工作之余,到她家里给她补课。她的父母都很感动,她学习也特别认真。自从病愈返校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都能坚持学习英语,认真完成作业,主动请教老师。经过自己三年不懈努力,最后顺利考入一高。她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家庭美满,事业有成。每次和她说起话,她总是对我深怀感恩之情。她说那次补课使她深受触动,从此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家访能够消除学困生家长对教育的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提高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度,使家长能更深入地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从长远的角度重新规划孩子的未来,从而尽到为人父母应尽的责任。教师应该把家访工作做好,做实,要依靠家长,动员家长。相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学困生就能很快改掉不良行为习惯,逐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没有人能改变另外一个人,但是却可能成为他改变的原因。最好的教育是学习者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于自己的教育,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任重而道远,因为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不能指望给学生施点肥,浇点水,就能使他立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师需要耐心地呵护和等待。放慢前行的脚步,静下心搞教育,慢工出细活。成长是慢的艺术,学生的进步与成熟是需要期待的,教师需要懂得去欣赏学生,教师需要陪伴学生们一起成长,一同品味生活中的苦与乐,教师需要用爱去催开生命的花,用爱去等待生命的绽放。

主要参考文献

[1] 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4. [2] 陈大伟.建立理想课堂.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3] 刘火亮.教育智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1.[4] 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北京: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2010. [5] 张海晨 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10.

下载%B0学组课题研究——中学学困生成因与...word格式文档
下载%B0学组课题研究——中学学困生成因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研究

    农村中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研究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总目标,这也是学校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然而,当前农村中学大量存在的学困生却严重地影响和阻碍......

    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五篇范文)

    《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尊进的各位领导、老师晚上好! 下面我就对我组课题《中学学困生成因与对策研究》的认识与初步的研究计划等相关内容作以简要的汇报,恳请......

    学困生课题研究汇报材料[定稿]

    全力以赴 全员参与 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 《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养方式与子女学习困难相关性及改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本课题自2011年9月申报以来,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

    《农村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精选5篇)

    《农村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 研究的背景(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

    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

    《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校本小课题实施计划 2011-2012学年度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重点,以......

    《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验研究方案

    《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验研究方案 辽阳市弓长岭区高级中学课题组 一 、课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验研究方案

    《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验研究方案 辽阳市弓长岭区高级中学课题组 一 、课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小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2011年9月——2012年6月)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法》要求,适龄少年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