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验研究方案
《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验研究方案
辽阳市弓长岭区高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主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随着太仓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的需求强烈,太仓市实验高级中学应运而生;但生源的学习成绩处于毕业生中差程度,数学学力80%处于中下水平;升入普高后,两极分化日益加剧。这样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成为空谈,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也不可能成为现实;如何提升普高段学生数学综合学力,探索研究数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新模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九五”课题《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数学分化影响的研究》表明智力因素固然起重要作用,但导致数学“学困生”的一 个重要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一 个人才能的充分发展与发挥,只有经过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才能实现。新的课程改革方案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本课题《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力图针对学生学力薄弱的实际,全面贯彻课改精神,提升普高段学生数学综合学力,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力求两个方面有突破:(1)探索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中教师可控制变量,即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意志品质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及对策;(2)探讨“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
二、《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一)理论基础
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差生”可分为三类。一 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困生”。
2.日本教育家北尾沦彦的研究表明,形成“差生”的原因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 次性直接因素有:学习活动的失败,基础学力的欠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欠缺等。二次间接相关因素有:性格和智能结构的缺陷,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丧失。三次间接因素有:对学校、班级的不适应,对教师的消极态度等。
3.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育理论已被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接受,布鲁姆认为“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 步学习的机会等方面就会变的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必须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学习的机会。
4.“多元智力理论”把智力分为:语言智力、节奏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自省智力、交流智力、自然智力等。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传递智能,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它含有四个因素: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形式。
6.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条件、不同认识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7.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使学生成为主动、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
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
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8.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就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践基础
1.“九五”重点教育科研课题《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分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影
响一 个人成材的诸多因素中,非智力因素优秀者都超过非智力因素不良者。优秀生中智力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占67%,而差生中智力中等和中等以上的占50%;对学生理想、动机、兴趣、意志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调查表明,优秀生和差生有显著的差异。这说明
智力因素固然起重要作用,但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一 个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2.八十年代初期,上海的“愉快教学”实验,顾泠沅的“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九十年代搞的“成功教育”、“分层教学”实验研究,都是探索贯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相结合教育思想,探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3.全国掀起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 种学习方式、教育思想或策略被教育界广泛认可,具体操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4.中央教科所张熊飞教授“诱思探究教学模式”。
5.福建龙岩一 中石碧希“导学式素质教学模式”。
三、《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实验设计
1.实验目标
(1)把研究变量确定为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意志品质;在实验周期内对研究变量进行培养,使实验班研究变量正向迁移;“学困生”学习成绩明显提升,从而对高中数学
“学困生”成因进行界定。
(2)探索“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把实验班的学生按学习基础分为“A、B、C”三组,经过实验教师按照“三理整合”、“导学前置”、“诱思探究”、“分层评价”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过程,在教学实验周期内,使C组学生接近A、B组学生学习成绩,A、B组学
生学习成绩有一 个明显提高,探索界定防止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2.《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构想
(1)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甚多,按照毛泽东哲学思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哪些是主因,哪些又是教师可控制变量;因
此选定“学困生”成因中三个主要变量,包括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意志品质对
“学困生”形成的影响及对策进行界定。
(2)“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构想。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也是转化
“学困生”的主渠道。因此探索有利于转化“学困生”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几个方面的一 般规律和相互间的关系变的十分迫切而重要。
I.“三理”整合,分析研究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使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优化,学习动机与意志品质正向迁移;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发展个
性的目的;
II.“导学前置”运用导学案,布置预习、自学材料、训练题等方式使学生提前进入知识准备、思维意境状态,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发展知识潜能;
III.“诱思探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诱思、学生探究的教学程序;
IV.“分层评价”,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分层教学思想,采取分层评价,使教学评价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通过评价帮
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在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强自尊和自信,改进学习方法,提高综合学力。
备课:不仅要考虑三组学生的学习基础,还应考虑“三理”整合在三组学生中各自的不同状况;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教学过程设计上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案,使“导学”有效果、“诱思”达目的、“探究”遵程序;教案要展现设计过程。
上课:依据“三理”整合、导学案反馈信息,对A、B、C不同的组,不同的学生个体,教师设计出“诱思探究”目标;使学生真正做到自觉完成建构知识,主动进行探索研究,培养创
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每一 个个体综合学力的目的。
辅导: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运用“诱思探究”程序,加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教师点拨各环节,从而扩大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辅导面,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但不能忽
视课外辅导的补充作用,教师应通过多渠道,接触各组学生,了解学生在“三理”整合、“导学前置”的反馈信息,解决知识上思想上各种问题;强化主因变量正迁移,并为下一 节课提供信息,以便改进教学结构设计。
评价:在实验周期内,对不同组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做到“分层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分层点拨、课堂作业分层布置、单元检测分层测试、综合评价分层评定等;使教学评价
具有“实效性”和“激励性”。
3.实验操作过程
(1)实验准备。I.选定实验班;实验教师选定成绩相当的班作为实验班、对照班;
II.实验班学生分组;根据升学成绩,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的分析考查,划分A、B、C三组学生名单;
III.设计研究变量调查量表,建立研究变量变化轨迹库,学生个体成长档案。
(2)研究分析;分阶段运用谈话、观察、问卷、测评等手段,分析A、B、C三组学生在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意志品质,学习成绩等方面发展状况,并及时登录实验数据库
进行分析。
(3)实验数据统计;用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手段,科学的分析“学困生”成因中主要变量转化情况,学习成绩变化情况,以及与对照班的比较情况。
(4)实验效果的初步验证;
I.实验教师根据研究的不同阶段写出研究总结论文;
II.水平考试升学考试的成绩;
III.主管部门的鉴定。
4.实验计划
第一阶段:2007年1月30日——2007年4月30日,科学预测,制定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07年5月1日——2007年8月30日,培训实验教师,调查分析阶段;
第三阶段:2007年9月1日——2008年6月30日,实验阶段,形成初步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2008年7月1日——2008年8月30日,分析实验数据,写出结题报告;
2008年9月1日——2008年9月30日,申请结题,主管部门鉴定验收。
四、实验教师及分工
1.选定实验教师、聘请专家顾问;
实验教师的选聘是实验研究成败的关键,不仅要求实验教师具有一 定的教学教研水平和教育理论功底;还必须要有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课题负责人:曲乐坪
课题组核心成员:纪长宏李宝芹姜雪刘锡娟高庆伟范冰徐良辰徐旭黄文峰
崔雪冬王丽徐萍王云王仲辉
2.实验教师分工;
(I)曲乐坪全面负责课题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分工负责实验结论的界定,及 “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研究;
(II)高庆伟“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研究;
(III)范冰负责“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对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实验研究;(IV)徐旭负责“学习动机”对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实验研究;
(V)徐良辰负责“意志品质”对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实验研究;
(VI)李宝芹“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研究;
(VII)王丽负责对比班学生的组织及档案管理。
第二篇:《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验研究方案
《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课题实验研究方案
辽阳市弓长岭区高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主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随着太仓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的需求强烈,太仓市实验高级中学应运而生;但生源的学习成绩处于毕业生中差程度,数学学力80%处于中下水平;升入普高后,两极分化日益加剧。这样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成为空谈,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也不可能成为现实;如何提升普高段学生数学综合学力,探索研究数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新模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九五”课题《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数学分化影响的研究》表明智力因素固然起重要作用,但导致数学“学困生”的一 个重要因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一 个人才能的充分发展与发挥,只有经过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才能实现。新的课程改革方案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本课题《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力图针对学生学力薄弱的实际,全面贯彻课改精神,提升普高段学生数学综合学力,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力求两个方面有突破:(1)探索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中教师可控制变量,即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意志品质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及对策;(2)探讨“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
二、《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一)理论基础
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差生”可分为三类。一 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困生”。
2.日本教育家北尾沦彦的研究表明,形成“差生”的原因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 次性直接因素有:学习活动的失败,基础学力的欠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欠缺等。二次间接相关因素有:性格和智能结构的缺陷,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丧失。三次间接因素有:对学校、班级的不适应,对教师的消极态度等。
3.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育理论已被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接受,布鲁姆认为“如果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 步学习的机会等方面就会变的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必须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学习的机会。
4.“多元智力理论”把智力分为:语言智力、节奏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自省智力、交流智力、自然智力等。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传递智能,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它含有四个因素: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形式。
6.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条件、不同认识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7.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标准要求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使学生成为主动、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8.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就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践基础
1.“九五”重点教育科研课题《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分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一 个人成材的诸多因素中,非智力因素优秀者都超过非智力因素不良者。优秀生中智力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占67%,而差生中智力中等和中等以上的占50%;对学生理想、动机、兴趣、意志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调查表明,优秀生和差生有显著的差异。这说明智力因素固然起重要作用,但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一 个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2.八十年代初期,上海的“愉快教学”实验,顾泠沅的“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九十年代搞的“成功教育”、“分层教学”实验研究,都是探索贯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教育思想,探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3.全国掀起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 种学习方式、教育思想或策略被教育界广泛认可,具体操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4.中央教科所张熊飞教授“诱思探究教学模式”。5.福建龙岩一 中石碧希“导学式素质教学模式”。
三、《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实验设计 1.实验目标
(1)把研究变量确定为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意志品质;在实验周期内对研究变量进行培养,使实验班研究变量正向迁移;“学困生”学习成绩明显提升,从而对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进行界定。
(2)探索“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把实验班的学生按学习基础分为“A、B、C”三组,经过实验教师按照“三理整合”、“导学前置”、“诱思探究”、“分层评价”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过程,在教学实验周期内,使C组学生接近A、B组学生学习成绩,A、B组学生学习成绩有一 个明显提高,探索界定防止学生数学学习分化的课堂教学模式。2.《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构想
(1)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甚多,按照毛泽东哲学思想,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哪些是主因,哪些又是教师可控制变量;因此选定“学困生”成因中三个主要变量,包括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意志品质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及对策进行界定。
(2)“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构想。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也是转化“学困生”的主渠道。因此探索有利于转化“学困生”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几个方面的一 般规律和相互间的关系变的十分迫切而重要。
I.“三理”整合,分析研究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使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优化,学习动机与意志品质正向迁移;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发展个性的目的;
II.“导学前置”运用导学案,布置预习、自学材料、训练题等方式使学生提前进入知识准备、思维意境状态,自觉完成知识的建构,发展知识潜能;
III.“诱思探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诱思、学生探究的教学程序;
IV.“分层评价”,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分层教学思想,采取分层评价,使教学评价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积极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在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强自尊和自信,改进学习方法,提高综合学力。备课:不仅要考虑三组学生的学习基础,还应考虑“三理”整合在三组学生中各自的不同状况;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教学过程设计上制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案,使“导学”有效果、“诱思”达目的、“探究”遵程序;教案要展现设计过程。
上课:依据“三理”整合、导学案反馈信息,对A、B、C不同的组,不同的学生个体,教师设计出“诱思探究”目标;使学生真正做到自觉完成建构知识,主动进行探索研究,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提高每一 个个体综合学力的目的。
辅导: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运用“诱思探究”程序,加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教师点拨各环节,从而扩大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体的辅导面,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但不能忽视课外辅导的补充作用,教师应通过多渠道,接触各组学生,了解学生在“三理”整合、“导学前置”的反馈信息,解决知识上思想上各种问题;强化主因变量正迁移,并为下一 节课提供信息,以便改进教学结构设计。
评价:在实验周期内,对不同组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做到“分层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分层点拨、课堂作业分层布置、单元检测分层测试、综合评价分层评定等;使教学评价具有“实效性”和“激励性”。3.实验操作过程
(1)实验准备。I.选定实验班;实验教师选定成绩相当的班作为实验班、对照班;
II.实验班学生分组;根据升学成绩,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的分析考查,划分A、B、C三组学生名单;
III.设计研究变量调查量表,建立研究变量变化轨迹库,学生个体成长档案。
(2)研究分析;分阶段运用谈话、观察、问卷、测评等手段,分析A、B、C三组学生在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学习动机与意志品质,学习成绩等方面发展状况,并及时登录实验数据库进行分析。
(3)实验数据统计;用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手段,科学的分析“学困生”成因中主要变量转化情况,学习成绩变化情况,以及与对照班的比较情况。(4)实验效果的初步验证;
I.实验教师根据研究的不同阶段写出研究总结论文; II.水平考试升学考试的成绩; III.主管部门的鉴定。4.实验计划
第一阶段:2007年1月30日——2007年4月30日,科学预测,制定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2007年5月1日——2007年8月30日,培训实验教师,调查分析阶段; 第三阶段:2007年9月1日——2008年6月30日,实验阶段,形成初步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2008年7月1日——2008年8月30日,分析实验数据,写出结题报告; 2008年9月1日——2008年9月30日,申请结题,主管部门鉴定验收。
四、实验教师及分工
1.选定实验教师、聘请专家顾问;
实验教师的选聘是实验研究成败的关键,不仅要求实验教师具有一 定的教学教研水平和教育理论功底;还必须要有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课题负责人:曲乐坪
课题组核心成员:纪长宏 李宝芹 姜雪 刘锡娟 高庆伟 范冰 徐良辰 徐旭 黄文峰
崔雪冬 王 丽 徐萍 王 云 王仲辉
2.实验教师分工;
(I)曲乐坪全面负责课题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分工负责实验结论的界定,及 “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研究;
(II)高庆伟“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研究;
(III)范冰负责“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对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实验研究;(IV)徐旭负责“学习动机”对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实验研究;(V)徐良辰负责“意志品质”对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的实验研究;(VI)李宝芹“导学探究式”数学教学新模式研究;(VII)王丽负责对比班学生的组织及档案管理。
第三篇:《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总结
《普通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对策研究》总结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数学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来自学生
首先,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如:映射与函数的概念、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分不清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对立体几何中的二面角概念非常模糊 , 对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的取值范围都很不清晰等等;甚至有的学生到高三来了连sin600等于多少都不很清楚,要猜测半天;其次,学困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与难点,阅读程度慢且容易受外界干扰,学习被动。作业练习马虎应付,遇难不究、不问,甚至抄袭了事,解题过程杂乱,没有逻辑性;最后,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与初中阶段的学习相比,高中数学难度加深,对思维要求更高,教学方式变化也比较大,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来自教师
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以升学为中心的 “ 应试教育 ” 的困扰,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数学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特别是高二下学期开始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并且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来自教材
与初中教材相比,高中数学教材结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特别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实施新课程教材(人教版(A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新教材要比旧教材更新颖、更有灵活性,但有的知识衔接不是很合理化,如:早期初中的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在现在的初中和高中教材里都没涉及到;二次函数初中教材要求较低,高中教材又没安排这个内容的补充知识,而高中习题里有大量内容涉及到二次函数的知识等,教学时学困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就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就造成了他们连续学习过程中的疑问积累,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的分化。、来自家庭
由于各种原因现在高中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初中文凭,有的只是小学文化,整体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管理子女的学习状况只是问有无作业,主动来校了解子女读书情况的不多;作为我们育英高中的实际情况更多的是很多家长在外面做生意,甚至有很多是在国外工作,根本无暇也没可能及时了解和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有的家长,孩子在校读三年高中,在哪个班,班主任是谁都一无所知;还有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厉害;甚至极个别的家长反对子女上学,认为打工挣钱才有用;更有甚者对子女根本不关心,任由学校管理,有时子女做错事还要到校找学校的麻烦等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情绪,读书无动力、无压力、无监督,再加上学生的惰性、好玩的特点,学习的知识得不到巩固,学生数学成绩下降就很自然了。、来自社会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得到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承认,但由于我国对教育的投资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受 “ 拜金主义触发的读书无用论 ” 和 “ 社会信息中的消极因素 ” 等影响,使一些人认为读书没有大的用处,有部分人小学没毕业也照样发财,这也影响了一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极对待学习,这样自然也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智力的发展,兴趣、毅力、独立性格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与强化。因此教师在学困生的转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总结如下:
策略一:尊重学生,捕捉闪光点。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想帮助“学困生”,必须首先尊重他们。“学困生”不但有自尊心,而且非常敏感别人对他是否尊重,这和我们常说的“病人心多”是同一个道理。“学困生”有时真是气得让人有五脏六腹要爆炸的感觉,即便如此,教师也要克制自己的情感,而不能向学生“开炮”。要记住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告诫教师的话: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里有爱迪生。
每个“学困生”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长处。关键要给学生创造“闪光”的机会。比如课堂提问要适应“学困生”的最近发展要求、课堂板演也要让“学困生”一显身手、课堂巡视要让“学困生”感到学有靠山。
策略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智力上的不足。因此应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之尽快地提高学习能力。为此要做到:
1、做好预复习工作。课前对新课进行独立自学,并做到初步理解新课的内容;课后或考前,针对笔记、课本等进行复习。
2、专心听讲、会记笔记。养成上课记笔记的好习惯,并能记下教师板书以外的内容,会划重点。
3、教会学生阅读数学教科书,勤学多问。
4、做单元小结,使知识纲目清楚、条理清晰,形成体系。如复习直线时,可引导他们联想一次函数,有向线段、向量、直线参数方程、直线和二次曲线位置关系等。
5、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
6、自我评估,对自己学习的进程质量或方法进行检查、评定,并选用适合自己的方法。
策略三:做到“三清”,让学生形成具有连续性的“最近发展区”。
“三清”即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也就是一天、一周、一个月下来应及时总结,有问题能及时解决,不要拖欠,有问题时可以与同学讨论,也可以直接向老师请教。对每个知识点能做到点点落实,对每一单元或章节能做到块块清楚。一般情况下,一周、一个月下来都会进行一次小测验,那么此时应充分利用这次测验机会,查漏补缺,确保对所学的每个知识点能心中有数。同时严格控制知识再现的周期,并把这些重要的内容、观点、方法分布在日常的教学中,有计划地学习,采用滚雪球式的学习方法,螺旋上升,让“学困生”不断扩大知识面,不断运用,形成连续性的“最近发展区”。
策略四:树立信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一些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数学成绩越来越好,而对数学有恐惧感的学生的数学成绩每况愈下。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自信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非常必要。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老师是起着主导性作用。但显然纯粹靠学校的老师来转化学困生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参与和支持,要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发动社会各界协同配合,努力改善社会大气候和学校、家庭小气候,为转化学困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四篇: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崇州市崇庆中学贾代英
内容提要:
在学校,对数学科目而言,很多学生对之都感到头痛,造成很多数学科上的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由该如何处理呢?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找到造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一些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减少数学学科的学困生。
关键词:学困生内因外因方法
数学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可以用来培养人的品质,发展人的思维能力的内在因素,数学教学的本质应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进程,它不仅是传授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而且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过程;还是发展学生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过程,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形成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分析
数学作为一门学生的必修课,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很多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很多学生都觉得困难,这到底有哪些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呢?根据我的调查与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数学知识本身的难度
从学科自身考虑,与初中数学教材相比,高中教材难度较大,知识点较多,初中教材偏重于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而且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有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中数学知识较抽象、系统性、逻辑性较强,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如果在学习数学的某一部分的时候,学生没有学好,那么在学到后面相关章节的时候,学生就觉得学起吃力。这时如果相关章节又太多,一节吃力,两节也吃力,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想学数学,一旦学生产生不想学的念头,上课就不会认真,从而越学越觉得难学,到了一定时候,就真的想学也难。特别在高中数学有较大的改变,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初中学生还没有从初中那种简单运用模式中走出来,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有认真听老师的分析与思路,即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 1
内容。这是很多学生感觉数学难学的原因之一。
第二:家庭或家庭教育的失误
现在离婚的家庭越来越多,这对心理、思想都还不成熟的高中生也是一种造成不想学习的原因,在这些家庭的孩子会觉得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的父母都能随随便便的离婚,那么什么都可以不在意,因此,学习也懒懒散散的,最终成为学困生。另外,由于一些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特别是一些在农村的家长,一天除了管好孩子的吃穿住行外,很难和孩子交流,或者由于父母或在外经商,或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和精力过问孩子学习生活中的事。因此,家庭教育不容乐观。部分家长或隔代监护人(祖父祖母等)溺爱子孙,对其言听计从、放任自流;部分家长的管教方法简单粗暴,习惯于用怒吼和巴掌解决问题。还有家长把孩子往学校一送,就没有自己的事了,完全不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甚至个别的家长对学校教育本身就不怎么看重,让孩子到校读书只是了愿,一旦学生成绩不好,说不定随时会叫其回家的可能。当然,也有家长是太关心孩子了,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望子成龙”心切,以至于“逼子成龙”,对孩子的压力太大,让孩子感到自己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目标,从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以至自暴自弃,无心向学。第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现在社会的一些人中泛滥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社会风气对在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许多青少年沉迷于游戏厅、网吧、迪厅等娱乐休闲场合,游手好闲,讲吃比穿,不思进取,无心学习。特别是目前各种媒体如电视、电影、杂志都有一些过于开放的镜头或画面,有些甚至宣扬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这些对于还不能明辨是非的中学生来说,极具诱惑力和教唆力,吞噬学生纯净的心灵,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强、注意力涣散、放纵享受,不求上进、脱离集体生活,厌学、不学、弃学等;最终成为学习成绩落后、道德品质不良的学困生。
第四:学校教育的偏差。
在学困生的形成过程中,学校教育也是有责任的,素质教育已提了多年,但升学率仍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最重要标准。不少学校的教育教学还是以高考为指挥棒,一味追求升学率,把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和老师的唯一标准,相应地,教师也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沉重的课业负担,枯燥的学习过程,严厉的老师批评,以及评价学生成绩的单一性,共同把学生推向厌学的深渊。致使很多学生由厌学进而把精力用在打架滋事,影响课堂纪律上,走上违纪违法之路。当然也有学困生是因为教师教育思想上的疏忽大意,教学方法的不得当,责任心、事业心的缺乏;教师也不能面对
全体学生,教学的难度与进度只适应班上数学成绩中上等的学生,自然也就会产生数学学困生;或者同学之间的不良影响等等,从而导致了数学学困生的产生。
第五:来自于学生自身内部的原因也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原因
主要是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习惯上以及人际关系等的原因,如在思想上缺乏强烈的进取心、进取精神,不求上进,没有远大奋斗目标和理想抱负,没有支持学生努力学习的持久精神动力,一遇到困难就没有克服困难的决心,解决问题的信心、耐心和毅力;心理学认为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高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在行为习惯方面主要是懒散、好玩好动,精神不能持久集中自控力差等等;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在班集体中不受同学、老师的欢迎,相反人人对之敬而远之,让学生没有归属感,安全感,这样的学生也不可能学好。如有些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自卑心理或厌恶心理,因而往往对数学教师的态度极为敏感,而有些教师偏偏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感情投入,缺少对他们的关爱,使数学学困生感觉受到冷遇,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六: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
做什么事都遵循事物本身的规律、性质。只有按照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办事,做起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会费力不讨好。有这样一些学生不可谓不努力,不可谓不专心,上课认真听讲、笔记,连下课、中午和下午吃饭时间都争分夺秒的学习,然而成绩还是不行,这多数就是因为学习方法的原因。所以,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也很重要。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一般人认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因素是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学习动机的强烈程度,但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智力上的不足,不少数学差的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学习自觉性不强、害怕困难、不爱思考等。
找到了形成数学学困生的原因后,那么要转化学困生,就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下面是我尝试着转化数学学困生的一些具体方法与步骤。
二、转化学困生的方法与步骤
第一:先把脉
对于每个学困生,为什么数学学起来困难,都有其原因。当然,作为数学知识本身的难度,作为教师除了想办法克服以外,只有盼望新的教材出来,而且国家教委也根据社会不断发展的实际,对我们的数学课本进行了调整,难度也降低了,一些地方也已经开始使用。除了共同的原因外,当然也有一些特殊的原因。作为教师要转化学困生,你首先得调查分析每个学困生为什么成为了学困生。找原因应该先从教师自身身上找原因,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当,大纲要求把握不准等造成的;现在许多数学教师还持有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数学知识是可以传递的,认为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就是对于老师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不管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所灌输知识量的大小及灌输方式都必须接受,天长日久,学生接受不了的知识就成了他们学习数学的障碍,导致数学学困生的产生。其次,在学生身上找原因,是不是学生上课不认真,没有听课,还是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办事等等造成的;最后,看是不是由于家庭或者社会以及其它一些特殊事情造成的。找学生谈话,通过谈话,学生可以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尽情述说个人的思想感情、意见要求,反映自己的情况。“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谈话前认真做好调研工作,调研工作的内容有: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理,制订谈话方案,选择最好的谈话方法和谈话时机及场合等。
第二:制定转化方案
对于每一个学困生,找到其学习困难的原因后,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详细的转化方案。比如,由于家庭原因中父母太忙或在外打工对孩子关心不够而造成的学困生,首先应该做好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多抽时间关心孩子,并随时提醒,让他们把关心孩子变成一种习惯。另外,作为老师应该尽量抽时间找学生摆谈,多关心学生,以弥补学生缺失的家庭关怀。又如,有的学生是由于害怕考试造成学习困难的。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同学,她平时学习中表现很好,可一考试就不行,就是由于心理脆弱,害怕考试,以考试就特别紧张,后来发现了她的问题,就对她采取特别的考察方法,她到现在已读到研究生了。所以,评价学习方法的单一性也是促使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原因,因此,采取多层次的评价方式也有利于转化学困生。有的学生就是长期在他不理想的、甚至见不得人的分数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沦为了学困生。另外,学困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样转化也是长期的,应有详细的转化计划,从什么时候开始,花多长的时间,要达到何种目的,起到一些什么样的效果,这样便于自己准确掌握情况,保证实效性。
第三:实施转化的方式
如果数学老师一个人,要转化好班上的学困生,可能效果、时间上不是那么理想。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资源,比如班上的同学、其它科任教师、班主任以及学生家长等。对学习方法不当的学困生,可以让数学学得好的同学与其结成对子,帮助其学习,这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又有助于搞好同学关系,特别是那些方法又不当,人际关系又差的同学。对于那些因为家庭原因
或者社会原因,在思想上对学习认识不够的,没有远大理想和目标的学困生,可以让一些科任教师特别是在他那科比较喜欢的老师,让他们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知识不仅要有深度,还应该有广度,学习不是把哪科学好了就行了的事,而应该全面发展。对于学习不够自觉,没有明确学习目标、贪玩或者自控能力差、心理脆弱等学生,一方面老师要鼓励其努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另一方面也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共同促进孩子的进步与发展。
总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用真心、用爱心、用耐心去对待每一个学困生,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甚至,我有时在想,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学习变成一种学生很愿意做的事呢?学习是一种成长,它比学生身体的成长更持久,更有意义。为什么我们不能让学生学习并快乐着呢?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如果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乐趣,那么,学困生的问题将不会存在,这也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所在。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编:《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生活·读书
2.刘京海主编:《成功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3.李济明,《家庭教育问题不容忽视》,《北京教育》,北京教育杂志社出版,2003年第1-2期总第302期
4.李洪元,《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1月
5.孙云晓著:《教育的秘决是真爱》新华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6、《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范才生、钟志贤著;
第五篇:学困生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背景1:我们学校地处天河区最北面,在白云区、萝岗区交界处,是一所典型城乡结合部学校,每次学生数学的测验及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而且很大部分的题目失分都是在计算部分,如何提高“数与代数”这一部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课题立足于学生在一至六年级“数与代数”的错题的诊断和解决,以帮助学生在“数与代数”这方面摆脱困境,从而提高成绩,提高学生困生学习的兴趣,因而极具实用性。
(二)、课题的意义1:通过提取一至六年级学困生“数与代数”这方面的作业,练习、测验或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认知结构等方面进行诊断及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对这方面的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从而及时清除其学习上台阶障碍,使其后续的学习得以顺利的开展。
课题的意义2:一直以来数学教学的成绩困绕着我们数学教师的心,我们行政及教师也从不同角度分别找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但都未能很好提高数学成绩,因此此课题很好地从学生计算题方面进行研究,从最简单的式题做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促进学生成绩的真正提高具有现实意义。
课题的意义3:也许我校地处偏僻,一直以来没有得到上级部门足够的重视,单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教师很难开展理论研究,如何结合实践开展理论的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也是们的共同愿望。近一两年来很荣幸得到教研室的帮助,在第二次课题的申报中得到审批,希望在教研室教研员及专家的帮助下,我们的老师在这次的课题研究中整体素质有所提升。
二、研究的依据及内容
(一)研究依据:
1、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由于居民文化素质以及家长对子女教育辅导能力的差距,形成我校生源素质及学生学习状况有极大的差异,学校如何在教育教学质量上提高、谋出路是我们农村学校要走的一条必经之路,现在学生连基本的计算能力都提高不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连老师也失去了教的兴趣,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从而产生了大量“数与代数”这方面知识的学困生,严重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实现。
素质教育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而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我国普遍实施义务教育的精神,不容许放弃对“学困生”的教育、帮助,而教师要对“学困生”进行总结并寻找解决的办法,从而让“学困生”得到发展。
全纳教育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不仅要有平等的入学机会,而且学校要能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而“数与代数”错题收集、分析及解决对策的研究成果会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相信有用。
(二)、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与代数”学困生错题成因的研究
通过“数与代数”学困生自行分析到教师综合分析的过程,从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研究,同时可以初步研究对象个案进行分类。
2、小学“数与代数”错题解决对策的研究
通过“数与代数”学困生尝试自行解决到教师帮助解决的过程,引导学困生重建知识体系,提高解题能力。
3、小学“数与代数”错题资源的研究
通过对小学“数与代数”错题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建立、完善的小学一至六年级的错题资源,包括学困生的多次自行分析和尝试解决、教师的综合分析和帮助解决的详细过程,使之成为小学教师及学生的重要教学和学习资源。
重点解决的科学问题
1、小学“数与代数”学困生的心理问题
2、小学“数与代数”学困生的思维问题
三、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
2、分类、比较研究法: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错题错因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
3、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效果。
4、评价研究法:每个阶段、每个个案通过针对性测验成绩,对前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评价,不断改进。
四、研究实施方案
人员组成:
课题负责人
李宗日 渔沙坦小学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担任学校副校长行政职务
课题组成员
刘春伟 渔沙坦小学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本科学历 担任学校数学科组长 天河教研室数学中心组成员
赵艳玲 渔沙坦小学小学数学一级教师 本科学历 天河教研室数学中心组成员
梁玉群 渔沙坦小学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大专学历
李 煌 渔沙坦小学小学
数学一级教师 本科学历朱苑辉 渔沙坦小学小学数学教师 本科学历
吴江涛 渔沙坦小学小学数学一级教师 本科学历
杨雪芬 渔沙坦小学小学数学一级教师 大专学历
课题具体分工:
李宗日 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和全面工作,承担课题研究总报告
刘春伟 负责六年级学困生“数与代数”错题收集、分析。
赵艳玲、李煌 负责五年级学困生“数与代数”错题收集、分析。
朱苑辉、李宗日 负责四年级学困生“数与代数”错题收集、分析。
吴江涛 负责三年级学困生“数与代数”错题收集、分析。
杨雪芬 负责二年级学困生“数与代数”错题收集、分析。
梁玉群 负责一年级学困生“数与代数”错题收集、分析。
研究步骤及主要活动
阶段时间实施内容及成果
准备阶段XX年9-11月撰写开题报告,确定人员开分工,落实研究实施方案,编制调查提纲和问卷,召开开题会
错例收集及研究阶段XX年1-12月至XX年1一6月错例收集及研究,专家咨询,召开小型研讨会,进行课题中期总结和汇总
结题阶段XX年5-7月撰写课题总报告
课题结题
五、可能存在问题
(1)、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a、思德的提高,b、课题经费的分配与教师的劳动相结合。)
(2)、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与课题研究相结合问题。
(3)、被选学生的数量、心理及没有选到的学困生之间取舍问题。
(3)、收集错例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质”与“量”的问题。。
六、预期成果
(一)预期初步成果《学困生“数与代数”的错题分析个案集》
(二)预期中期成果:学困生的“数与代数”错题跟踪记录情况分析及课题组成员的中期小结及反思报告。
(三)预期总结成果:
(1)〈〈学困生“数与代数”错题诊治及策略研究总结性报告〉〉
(2)学困生的转化情况及个案研究。
(3)学困生错题诊治及策略研究的原始资料整理
(4)课题组成员的课题研究报告及反思、论文等。
(5)课题的总结交流会和结题会议。
成果形式:(1)学困生成长记录袋
(2)书面研究报告
(3)电子文档的各项资料
七、可行性论证结论
课题在经过专家的评审后,得到了专家的肯定,给出了以下可行性意见:
课题编号:a1
1课题名称: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学困生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
专家1
本项目研究是对有关学困生数学学习问题研究的细化,着重从“数与代数”的学习问题入手,把学困生数学学习指导深入到某一具体能力的发展上,应该说是更能体现出研究者对自身研究能力和教学实际的把握。本项目设计的逻辑过程较清晰严谨,把研究定位在学生学习问题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上,把研究解决的重点定位在学困生心理问题和思维发展上,把成果定位在理论研究、题库建设和学困生转化等方面,并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校本研究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有效性得到真实的体现。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步骤、技术路线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保障条件也较充分,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有相关研究的经验与资料准备。经费预算似偏高。
建议研究应建立在相关文献、案例学习的基础上,可提高效率和研究成果的水平。有关的错误及归因分析、有关学困生转化的理论和成功经验很多,足资借鉴。与错题资源库相对应的是建议建设变式训练指导题库。
专家
2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对全体学生实施全面教育。《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学困生错题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提出,对小学生“数与代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重点解决“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和思维问题,让学生学会在“数与代数”方面对知识进行重建。该课题的提出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现实意义。
该课题研究针对性强、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合理、可操作性较强。课题研究经费预算合理。
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充实课题研究方案,并充分课题研究力量。
二、与相关课题(如a01、a08、a10、a14、a15等)整合,加强力量、整合资源,使得研究更全面
、成果更具有推进价值根据他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将进一步改善我们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内容,和课题可能存在的困难作进一步的思考,并想出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