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尤其是在农村小学,班额过大,师资力量匮乏,导致一个英语专职教师要教五、六个班级,教师无法顾及这么多的学生。尤其是到了高年级以后,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得当,加之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出现了大批的“学困生”。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学困生的发展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拦路石,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随着英语学习年龄不断提前,英语学困生问题也日益突出,误入了“学地早,厌烦的早,放弃地早”的怪圈,小学英语教育是整个英语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实现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不能在起始阶段搬掉这块拦路石,不仅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也对其它方面的学习产生负面的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让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通过本课题研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英语学困生在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关注下,学会学习、实践、创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健康全面的发展。
2、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
学困生的行为习惯得到较好的改善,素质有了全面提高,英语成绩将有明显提高,这样就可以促进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提高自身的教科研能力
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与学生的亲密接触,重新建构师生关系,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二 理论构建:
(一)课题的鉴定
英语学习困难生是指智能正常,但因后天和外界的原因造成英语学习有障碍,达不到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业不良者。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但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多种原因,对学习英语有畏难情绪,感到学英语不比母语那么好学,学习起来比较吃力,由于成绩不理想,继而失去自信心,放弃英语学习,使班内产生两级分化的现象。对此,我们必须找出原因,研究对策,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重新找回学好英语的信心。
(二)理论依据:
1、教育生命性理念
叶澜教授的教育生命性理念。认为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我们的学生正处在生命成长最快、最富有学习可能、也是最需要学习的重要时期,处于个性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影响,将远远超出本阶段而延续到终身。我们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实质是学习个体自信心的缺乏与自我概念的消极,因此学困生的教育过程就是树立信心的过程。
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的、自觉的主观能动性。发展是人的本能,发展是终生的过程,发展具有层次性,人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部分个体的全面发展。“学困生”是一个可发展、可造就的“活动人”,是一个可开采、可挖掘的“资源人”。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
1、“学困生”的初步界定
学困生主要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其学习成绩、学习习惯以及其他方面的表现在班里暂时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类似于过去所称的“差生”,但又要与“差生”区别开来,在老师的心目中,应当只有暂时落后的“学困生”,而没有无法教育转变的“差生”。
2、学困生的成因与学困生的转化
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指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以后,造成在班级里处于落后状态的种种原因。
学困生的转化主要指老师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困生加以引导教育,使之在各方面得以发展,并成为一名学习没有困难的学生。
三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的: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学困生的发展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拦路石,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英语教育工作者,随着英语学习年龄不断提前,英语学困生问题也日益突出,小学英语教育是整个英语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实现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不在起始阶段搬掉这块拦路石,不仅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也对其它方面的学习产生负面的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将力争达到以下的目的:
1、提高教师自身的教科研能力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与学生的亲密接触,重新建构了师生关系,提高了英语教师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2、使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我们通过本课题研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使英语学困生在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关注下,学会学习、实践、创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能健康全面的发展。
3、促进我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困生的行为习惯可以良好地改善,师生素质可以有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将有明显提高,这样就可以促进我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小学英语学困生有效发展的前提
(1)更新观念,正确、客观看待不同层次的英语学困生。(2)多渠道、多形式的与英语学困生加强情感交流。
2、树立信心、健康动机是促进小学英语学困生有效发展的起点(1)帮助小学英语学困生客观公正地看到自己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小目标(阶段目标)。
(2)家校联合,提供宽松的、有利于小学英语学困生内因促动的教育环境。
3、实施成功教育是促进小学英语学困生有效发展的关键
(1)给小学英语学困生提供各种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找回信心。
(2)促进小学英语学困生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开展合作教学,加强学法指导。
4、建立科学有效的发展性多元评价机制是促进学困生有效发展的手段
(1)改变对学生评价的方法
(2)改变对教师评价的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阅学习现有教育学困生的经验和理论以及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文章。熟练掌握各种学困生的教育方法。
2、个案研究法。
(1)对典型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情况。
(2)对于一堂典型的研究课、一个典型的实验班,进行个案分析。
3、调查研究法
调查分析学困生的成因和类型,以全面和发展的眼光,对学困生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按一定标准对学困生进行分类。
4、行动研究法
我将在教育学困生的行动中不断反思和研究,写作教学案例;并及时总结,归纳教育学困生的有效方法。
四 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申报阶段(2008年10月—2008年11月)
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选择课题,申报课题。
2、准备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1月)
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案;文献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
3、实施阶段(2009年2月—2009年9月)
确定班级英语学困生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根据不同成因进行归类;运用科学方法对学困生进行引导教育;
将阶段性教育实践个案发布在博客上,寻求验证,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撰写转化学困生案例,归纳教育学困生的有效方法
4、总结阶段(2009年10月)
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迎接验收。五
课题研究成果
(一)、形成了一套学困生成因及解决办法的理论建构
1、学困生的成因
(1)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造成学习能力差。(2)偏科现象严重,学习兴趣低。(3)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4)受情感因素的影响。
2、解决方法:
(1)、分析成因,制定辅导计划,个别辅导。
(2)、注重情感教育,消除障碍。
(3)、纠正学生与家长对英语学科不正确的认识,对英语学科重新定位。
(4)、利用特长,转化学困生。
(二)、取得了一些成绩
1、自开展本课题以来,我所带班级的学困生明显进步很快,实施研究的学困生在学期末测试中均出现“偏科”现象,英语考试的成绩远超出语数成绩。学困生对英语的兴趣逐渐变浓,从原来的不自信到现在的胸有成竹。我看到更多的是欣喜。
2、在课题期间,我学习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提高了自己的素质,我阅读了《爱的教育》,《英语教学方法探究》《小学生英语中情绪的培养》等一些书籍,让我受益匪浅。
3、我的公开课多次在区级获得一等奖,还获得了区英语教学能手的称号,市级公开课也正在准备之中。我辅导的学生英语讲故事比赛获得了区二等奖的好成绩。
4、在我的带动下,我们学校教导处也开展了全校针对学困生转化的多次主题论坛,作为中心小学英语组教研组长,将许多转化学困生的经验及方法向全镇教师老师以讲座的方式进行推广,受到了领导跟广大教师的好评。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对于学困生的转化过程,我认识到应该是一个长期以往的过程,无论是在心理、行为上还是在方法上转变,对于教师如何做来说都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坚持”,让学困生不再学困,是我们每位教师的期望,也是对我们每位教师最佳的考验。
贾汪区紫庄中心小学
朱文红 2009-11-25 附:
优选读书笔记4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的教育》读后感》、《《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书笔记》、《《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优选教学案例4篇:《转化“学困生”的攻心术》、《肯定的力量》、《成功源于自信》、《教育案例之课堂内外结合》
第二篇: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初中后进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课 题 方 案
河包镇初级中学学校
农村初中后进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目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全体,尊重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倍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实现整体优化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素质教育的特点之——“教育整体化”也要求我们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性,在大多数学校、大多数班级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学困生”问题,不仅是当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广大教师、学校、家长颇感棘手的问题。我校是一所地处相对偏僻的林业企业小学。由于受思想认识、经济条件和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学困生”问题尤为突出。虽说我校在“学困生”问题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可否认,一部分学困生成绩的提高是以加班加点为代价,这使教育走入高投入低产出的怪圈;也有部分学困生对教师的教学不以为然,我行我素,甚至走向对立。从而出现教师的“教切”与“学困”的矛盾,使教学陷入困境。那么,如何转困、脱困,改变单靠“时间”上下功夫的局面,去探索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学困生教学规律,已成为广大教师迫需解决的问题。鉴于上述背景,我们决定开展《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课题研究。
2、课题界定:
(1)、本课题涉及的“学困生”是指由于各自不同原因表现为学习上难以达到教学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目标有一定差距的学生。而这类学生在学业上的困难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教育条件下可得到转化,他们属于“学业不良者”的一部分。
(2)、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要帮助“学困生”诱发学习需要,培养学习动机,重新唤起和稳定其学习兴趣,从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二是要让教师掌握帮助“学困生”脱困的教学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做好“学困生”脱困工作。
二、实验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困生坚定“你行,我也能行”的信心,走出笼罩在学困生头上自卑的阴影,促使他们尽快转化,尽快脱困,取得新的进步。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教师在对待学困生问题上的观念,以“六个心”来转化学困生:
一、了解学生,赋予爱心;
二、创造机会,给予信心;
三、奉献真诚,主动关心;
四、平等相等,成为知心;
五、改变厌学,形成热心;
六、正面教育,投入耐心。
三、实验内容:
1、本课题以我校所有教师为研究对象,以数学、语文、英语三大学科为主,兼顾其它学科,共同参与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应该拥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研究。
2、调查总结受欢迎教师的典型教育教学行为的特点及基本表现形式,探索推广的措施。
3、探讨满足学困生特殊需要的策略。
(1)认知领域、(2)情感领域、(3)动作技能领域
4、加强教学反思,调整教育观念和行为的研究
(1)学困生学习档案的建立:个人情况、家庭情况、表现情况。
(2)学困生的学习评价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问题
(3)对学困生教育帮助行为与效果的反思。
(4)制定奖励学困生制度
四、实验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遵循以下原则:
1、情感化原则 情感是人的个性特征的突出标志之一,它是人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教师要调节自身的心理结构。对学生充满理智的爱,用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同时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情感活动,共同营造一个互相合作,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
2、兴趣层进原则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对学科内容的兴趣是互相促进,递进上升的。为此教师必需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困生渗与教学活动,以培养其在活动中的兴趣,并得以积累,进一步形成对所教学科的兴趣,感受到学科的魅力。
3、激励性原则 学困生的“优”和“劣”是相对的,并且他们都处在运动和发展之中,从本质上都是要求进步和积极向上的。因此要激励学生,气可鼓而不可泄。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扬其所畏,克服不足,同时要抓住他们素质结构中的品德、意志因素,促进其它因素的发展。已致形成一个“思想鼓励、舆论导向、提供机会、积极评价、励成功”的激励机制。
4、循序递进原则 学困生思维容量小、节奏慢、教学上切不可跨大步或拔苗助长,否则道得其反。为此在教学目标设置上要遵循渐进由旧到新、由低到高。同时要注重学困生学习量的递进、学习难度递进,参与学习次数的递进,并控制其递进的幅度,使他们在循序渐进之中逐步提高。
5、教学及时反馈原则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进度及使用合理的学习策略。但对学困生来说尤显重要,这是因为学困生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强烈,认识结构不合理。若他们学习情况,成果得不互及时的反馈,就会使他们丧失意志。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及时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以产生激励效应,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实验对象: 本校各班的学困生。
六、实验步骤
1、提出课题,申报课题阶段,时间为2013、9—2013、10;
2、进行研究,具体实施阶段,时间为2013、11—2014.7;
3、及时总路线,鉴定阶段,时间为2014、9;
起始阶段:学习理论,开展调查研究,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对策,确定研究课题,撰写课题方案。实验与研究阶段:
1、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同时做好开题论证工作。
2、运用理论为先导的策略,指导课题深入研究,保证课题的发展。
3、要运用各种机会(如实践课、公开课、研讨课的机会,与学生座谈的机会;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发现课题研究中的成果和问题。做到好的成果及时推广,有问题的及时补救。
4、深入调查,采用对个案分析等到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积累成果。
5、在加强平时常态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学困生脱困的个案和范例集。
总结鉴定阶段:对成果做好整理工作,写好实验报告。
七、实验领导小组
组
长:李明容 副组长:赵俊利
组
员:李明容
赵俊利
邓天英
李小勇
第三篇:农村初中部英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部英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 题 名 称:《农村初中部英语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研究》
课题主持人:蒋小波,大坡初中英语组组长,本科学历。
课 题 组 成员:蒋小波 向小琴 阳 丽 王 玲
一、选题的主要理由,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理由
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面对信息时代的初露端倪,WTO的加入,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未来社会实际上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圣地,必将愈来愈显示其重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教育现状,我们要“科教兴国”,就必须对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要改革和创新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不断学习和理解新的教学理念, 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故选择教学方式的转变这一研究课题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根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之基本理念及目标与要求,通过研究,力求达到如下目的: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补充与拓展,注意与其它学科进行适当的相互渗透,以改变传统的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的教学模式。
(2)“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取代传统的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由过去的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由教给学生学转变为教给学生会学;由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由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转变为注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由教师居高临下的权威性讲解转变为师生之间的平等融洽的互动交流;由师生之间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交流转变为多向信息交流。
(3)根据“任务型”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按照“提出要求→独立自学→收集资料→合作交流→设计活动→指导表演→练习总结→完成任务”的学习程序,在活动中学习,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由教师先提出总的教学目标为任务,学生围绕这一任务于活动中,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开展模拟性、尝试性的探索和研究活动。最后由教师总结评论。该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以活动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决定了教师在授课时必须创设生动而逼真的场景,使用多种教学媒体。学生在这样场景中进行模拟活动时,听觉、视觉等感官在声、光、电等的综合刺激下,给大脑传输的信号更强烈,大脑的记忆就更清晰、更牢固。
在使用情景法、活动法教学时应吸取外教的先进的教学经验,外教在扮演某一角色时惟妙惟肖的表演,可令学生兴趣大增,学生如身临其境,积极地参与、模仿,从而达到活动的教学目的。
(5)由传统的面授教学转变到远距离支助学生自主学习,向以学生、多媒体学习材料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师充分利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努力实现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珠联璧合,改进教法,指导学法,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综合化的学习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创设教学情景,师生互动,交流合作,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顺利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
(6)创造性地实施评价方式: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的评价应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建立自信,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英语课程的评价应遵从如下原则:1)评价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的重要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2)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实现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形成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通过反复试验,摸索出一套公正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评价程序。3)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4)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课题研究的意义: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4)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近年来,基础教育不尽如人意,效益不高,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差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没有得到纠正。传
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搞填鸭式、满堂灌,不能巧妙而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重知识轻能力,重语法轻交际,重文字轻口语,教师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特别是注重传授语言知识和讲解语法规则,而忽视了听说水平的训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运用语言的能力,导致学生的英语多带有“聋哑症”。因此,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尽快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成为外语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改变这一现象最根本的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英语教学方式的转变”研究现状从国内来看,目前正处于初步的学习、认识和探索阶段。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理论基础指导下进行多元化的探索,尚未进入稳定阶段。
综观国内英语教学方式改革的现状,有如下主要方面的探索:
1、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不断地以创新精神从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这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2、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从固有的、陈旧的观念中走出来,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巨大潜力的信念。要改变学生,首先要改变教师,因此,推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心必须从学生转向教师,通过教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来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步转变,并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重组、改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教师以合作的精神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建立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互动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贴近生活、了解社会的英语学习内容,提倡探索、讨论和合作的英语学习方法。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良方。按照我国教育部基础课程改革的设想,新课程计划中增加的一项必修课就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它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当中。它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英语的活动化教学与之相似。
5、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方面做到:采用教师启发、提问,学生讨论的方式;采用设置情景的教学方式;采用
充分利用视听媒体,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的方式;探索新的考试方式,以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如条件许可的话,可以请外教参与考试,让学生听到地道的、标准的英语语音、语调和节奏,刺激学生去模仿、去说。这种考试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训练听说能力,避免“聋哑症”,也有助于激发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欲望。
6、教学内容上,追求学科体系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多向性。
7、教学活动上追求多样性,增加活动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改变学习评价的方式,评价方式应同教学目的相适应,评价内容要体现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要求,考察要具有动态性。
9、信息技术给教学方式带来了深远影响,21世纪教师必须掌握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
10、多媒体教学应用于教学领域,改变了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落后的教学方式。利用powerpoint 或authorware软件,可表达为生动活泼的示例,简洁明快的图片,通过放映机的演示,使学生直观而又便捷地理解教师所要教授的内容,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调动了广大学生的求知欲和能动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11、计算机网络对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则更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进,它即能进行集体的协作性教学,又能进行个别化教学,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自主灵活的学习方法得以有效的统一,使教学形式呈多元化局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网上现场教学;现场讨论课,课后以电子邮件形式回答学生提问;批改作业;评阅试卷等工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学,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换学习心得体会,还可以与教师讨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等等。
关于本课题的研究,以上根据不同的理论,对英语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些见解是积极的和合理的,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它又是初步的、不系统的、不完整的和不稳定的,尚未得到严格的教学实践的检验。因此,更深入地、科学地、全面地探索这一课题,在新课标理论指导下,提出一套完整的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方案可以在严格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并不断地得到发展与完善。本课题就是建立在这一科学的思考之上。
(二)国外研究现状
21世纪世界各国都在提倡教育改革,提高全民素质及综合能力。美国总统布什在 2002年1月8日 《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的签署生效仪式上说:“美国的学校将走上一条新的改革之路,从而确保美国的每一位儿童受到一流的教育„„”。
日本开设“综合学习课”旨在使学生能把各科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加坡的教育改革体现在教材更新快方面,基本上每两年更换一次,以适应信息与经济全球化,社会化变迁的时代要求。
加拿大李文渊建筑事务所(James Lee Architects Inc.)在学校建筑设计时,充分体现教学方式和设计理念的变革,体现了开放型的教育理念。从学校的概念上来讲,学校不再是一个学生们读书的简单工厂,更应该是一个社区的“心脏”,它向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氛围,使学生去了解和体验所有的可能性,在其中发现他们各自的方向和目标。学校建筑设计的侧重点应放在室外的公共交往空间上,为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与交往提供空间保障。
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摸索全球化时代的教育的理想模式。从各国学校教育所采取的策略看,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1)学校制度的多样化。(2)教育环境的改善。(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4)教师素质的提升。其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21世纪必须继续解决的课题。
三、研究的重点和主要内容:
1、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索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
2、改变教师以课本为本,拓宽丰富教学内容,追求学科体系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多向性。
3、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的教学方式。
4、改革英语教学中过分注重接受知识,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倾向,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
5、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
四、课题实施的基本条件
1、本课题受到教研室及学校领导高度的关注与重视,这使该课题的顺利展开有了有利的条件。
2、本课题业务指导人史道群老师是英语高级教师,现任实验学校初中部英语学科教研组长。作为该课题的业务指导人,她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较高的教研水平,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她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发展,能使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探索,寻求最佳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本课题由多名教学和教研能力都很强的老师组成。其中50%的课题组成员有多年从事教学的经验,课题组成员共15名教师,其中一级教师六名。他们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已
有所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研究数据。他们一直在认真地撰写着各种论文,不断探索着有效的教学方式。
4、我校有一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使该课题在研究方面又有了很好的硬件方面的支撑。这些有利的条件保证了该课题的顺利进行,也为该课题研究的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方案及进度(程序)安排、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方案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作为总的研究方法,同时运用试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开展多方面的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将研究结果及时反馈,通过行动研究法,不断修正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法,从而确保课题能够正确、顺利地进行。研究对象:初一,初二年级学生。
(二)预期达到的总体目标:
1.完成课堂案例论文集
2.完成以下论文与报告
a.关于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研究的若干建议
b.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c.英语教学方式研究实验报告
d.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要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e.关于英语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f.如何体现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第四篇:浅谈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
浅谈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
【内容摘要】
一、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有:
1、学生自身因素;
2、学校教育因素;
3、家庭教育因素;
4、社会因素。
二、小学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有:
1、注重辅导,巩固基础知识;
2、激发和培养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努力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重塑其自信;
4、指导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授之予“渔” ;
5、鼓励互帮互学,加强个别辅导;
6、建立学困生档案,关注成长过程;
7、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困生成因转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尤其是在农村小学,班额过大,师资力量匮乏,导致一个英语专职教师要教三、四个班级,教师无法顾及这么多的学生,从而出现了大批的“学困生”。英语学困生一般是指智能正常,但因后天和外界的原因造成英语学习有障碍,达不到课程标准和教材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业不良者。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学困生的出现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拦路虎”,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
一、小学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1、学生自身因素。
(1)、学习目的不明确,兴趣不浓。在一些学生的心目中,学习语文和数学是为了掌握文化知识,而学英语好像与他们无甚相干,他们往往是带着迷惘、新奇开始英语学习的。开始阶段的学习热情高涨,但一旦学习困难接踵而来,厌烦和反感也就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逐渐生成了。
(2)、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当。主要表现为课前不预习、课上不积极、课后不巩固和消化,消极被动,情绪波动大,思想包袱重,久而久之,只能放弃英语学习。
(3)、学习态度不端正。诸如上进心不强,学习上怕苦怕累,贪玩,作业不认真,对小测验、考试成绩抱无所谓态度,借故请假,旷课甚至逃学等,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成为学困生。
(4)、意志薄弱。学困生一般没有坚强的意志,他们在经历一、二次听写或考试失利后就垂头丧气,失去学习信心。还有些甚至因贪玩不能静心学习,把学习坚持下去。
(5)、学习基础不扎实。有些学生在小学英语启蒙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1-
基础不扎实,思维不活跃,接受能力差,从而影响了其以后的英语学习。
(6)、智力因素。有些学生本身对语言不敏感,嘴巴张不开,一张开就打结,从而导致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有些学生的听和说反应不够快,这在英语听说中很吃力。
2、学校教育因素。
(1)、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重知识轻技能,重讲解轻实践,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就会觉得学英语就是学好语法﹑记好单词、背好课文、多做习题等,学生整天疲于奔命,渐渐死记硬背的东西就会忘记许多,兴趣顿时大减,事倍功半,成绩下降在所难免。
(2)、教师缺乏责任心与事业心。有些英语教师只关爱优等生,对差生漠不关心,任其发展,使差生得不到教师的关爱而失去信心,成绩越来越跟不上。
(3)、教师的心理素质低。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动怒异常,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学生从对教师的反感转变为讨厌英语这一科目。
(4)、英语教学本身存在问题。现行的英语教材内容多、要求高,且班级容量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教师在教学上往往统一要求,难以照顾到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
3.家庭教育因素。
(1)、父母素质偏低。他们有的对孩子过分溺爱,有的对孩子放任自流或动辄打骂,有的对孩子的英语学习从不过问,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有的自己不懂英语,更不用说教孩子了。
(2)、父母“失职”。他们有的忙于生计,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有的干脆托付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看管。
4、社会因素。
社会上流行的“读书无用”思潮以及商品经济的大潮不断地冲击学校,对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以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二、小学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注重辅导,巩固基础知识。
在新知识的教学中,考虑到学困生的特点,我对新内容各知识之间的连接进行了过渡,使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了坡度,重点处放慢速度,以适应他们的接受能力,基本上做到重点内容人人过关;及时释疑,巩固练习时选择、编排一些较简单、基础的题目给他们,适当帮助他们理清思路,鼓励他们消除惧怕的心理大胆发言,说错了也没有关系。课后作业的安排中,我给他们一些浅显的稍加思考即可完成的作业,有难度的作业由他们选做,并合理地安排作业量,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即可。通过一学期的共同努力,大部分学困生都基本地达到了预定目标,同时他们也找到了自信,愿意去积极学习。
2、激发和培养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我大量地运用直观教学,诱发学生的兴趣。直观教具如教学卡片、实物、多媒体展示等,这些直观教具的使用可大大缩短不必要的解释时间,既形象又生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monkey、tiger这些单词时,直接出示该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得到感知,特别是在单复数的教学过程中,抽象的解释很难使学生理解tiger与tigers这两个单词的区别,但通过在一只老虎的身旁又随之走来了好只老虎的多媒体动画效果,并出示tigers这一单词后,学生很快就能明白tiger与tigers的区别在于数量之上。此外,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定量的跟读、替换等机械练习后,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经常组织学生做游戏、唱歌、角色表演、竞赛、讲故事、画画等,从而引起他们的兴奋,使学生充分调动起多种感官,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努力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重塑其自信。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及时肯定和表扬学困生,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可以产生其要求进步的动力。而心理学家也认为:“教师的鼓励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会成为一种外在的行为目标的诱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愿被老师肯定的愿望。”因此在英语课堂内,多留给学困生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让他们朗读事先读过多遍的单词、句子和对话,或者叫他们进行简单的对话表演„„对于他们的回答或表演给予“Very good!”,或者给他们一些小小的物质奖励,如小五角星、小熊贴纸等,往往能让学困生因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而激动万分,让他们感觉到“我也行”,从而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4、指导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授之予“渔”。
在教学中我发现,大多数学困生都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因而指导学法是提高他们学习效率的关键。如在记单词上采用“听懂——读准——辨形——归类”的记忆方法,以及三分钟闭目回想法、联想法、系统法、对比法、规律法等等。同时还要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每天进行朗读的习惯,勤使用工具书和勤记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5、鼓励互帮互学,加强个别辅导。
在教师与学生、优秀生与学困生之间结成帮困对子,在班级中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同学之间的学习互助与协作,不仅可以帮助学困生改进学业,也可以优秀生进一步得到锻炼。此外,我还根据学习程度的不同,把全班分成四人合作小组,利用小组的形式,相互检查、背诵、分角色表演,纠正读音。在课堂上、课外就增加了许多小老师来帮助指导学困生,大家在互教互助中得到共同提高。
6、建立学困生档案,关注成长过程。
要提高学困生的英语成绩,教师就要为每个学困生建立档案。以记录的材料为根据,客观地分析、判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困生档案要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学习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档案反映的情况对比、分析,找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和闪光点,对不足之处给予指导帮助,对闪光点要及时中肯地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本人看到进步会更加激发学习英语的激情和活力,在一次次微小的进步中品尝成功的快乐,学习劲头会更足。
7、家校合作,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一些家长还没有正确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小学的英语学习无关紧要,只要到了初中好好学习就可以了。所以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提高家长对学好英语重要性的认识,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在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抓住绝大多数家长都关心孩子学习这一特点,对那些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学生,利用家长会及家访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孩子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鼓励学生运用录音机和英语配套磁带,跟读课文,熟悉单词、句子的发音及涵义。同时要求家长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和观众,让学生在没有心理负担的家长面前试着大声开口说英语,逐渐消除孩子开口难的障碍,并且在多读、多说、多用的学习环境下,提高整体的英语水平。同时,还要尽量在校园内营造学英语、讲英语、用英语的良好氛围。
总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有长期、耐心教育他们的思想准备。要知道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时间,更何况塑造一个人的灵魂呢?我们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让我们用融融的师爱,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吧!
第五篇: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方案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方法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农村小学教育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素质教育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思想感情、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各不相同的人。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层面上出不了成绩,也不叫素质教育。因此,教学中重视学困生更为重要,探究学困生转化策略也就成了教师教学中的一个紧迫任务,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探索、积累、总结学困生转化的经验,形成一整套系统的方法,这也是实现农村教育均衡发展,尤其是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的首要工作。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核心是素质教育,目的是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品德和学力基础。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教育者要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念。然而在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有较高升学率的学校就会得到上级部门的青睐和社会的较高评价,从而出现对优秀学生“过度”重视现象。同时基于“新课程改革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成长”的理念,学困生的教育应该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学困生的教育转化过程中,我们不能仅凭观察和印象对学困生开展工作,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有的放矢,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系统的进行研究。基于此,我们开展了“农村学困生转化方法的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找到解决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可操作性方法,从而帮助学困生改善学习状况,为每一位学困生的发展提供帮助。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转变教学理念,更好地因材施教,因此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我校离城区不远,学生流失现象严重,重视教育的家长一般选择让孩子在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在本地就读的学生家长则忙于进城赚钱,忽视了对孩子的培养,造成了孩子对学习的不重视。还有,因为我校师资队伍老龄化,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只注重考试的结果,忽视了学习过程的指导;只注重教师的主导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只重视打“时间仗”、“题海仗”,作业负担过重,致使抄作业、拖拉作业现象比比皆是。“学困生”的面积越来越大,从而导致某些年级、某些学科的教学质量不尽人意,我镇的教学质量问题给学校的生存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南溪区教育局提出“质量立校”的指导性意见后,转化“学困生”,提高我镇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形象显得尤其重要。
二、理论依据
1、现代课堂教学理论
现代课堂教学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及其组合优化为特征的教学实践活动。该理论是充分调动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2、“因材施教”理论
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条件、不同认识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为学生设计其成长的最优方案。
3、教育学理论
教育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成员。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个性养成开始,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实践活动的时间和
空间,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的、积极的、充满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传递智能,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它含有四个因素: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及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形式。
5、哲学观点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收益。这一点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新观念是相融与统一的。
三、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学困生研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才开始对学困生进行研究。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戴湘华,江苏教育学院王铁军,吴祥帧,徐仁德等人对学困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经验型或分析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从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揭示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略;全国范围内上海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早且较为系统;在深圳,较早系统的开展学习困难学生转化这一课题研究的有福田教科所主任黄孔辰带领的“成功教育”课题组,他们进行的“成功教育”课题研究。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新课标之后,提倡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学困生才得到相应的重视。研究的重点也已从探讨学困生的成因及特点,转变到如何通过教育干预对学困生进行转化,以便大面积提高我国义务教育质量上来。这些成果,为我们课题开展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2004年9月以来,学校教导处组织全校老师对全校学困生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组织实施了对“学困生”的调查工作,确定了相应的转化措施,并在教学工作中进行切实的辅导。
2009年3月以来,学校对全校的学困生进行了档案管理,制作了《南溪镇中心校学困生辅导记录表》,进一步规范了对学生的转化工作。
但总的来说整个转化工作还比较粗放,没有比较系统的工作措施和方法,有必要组织老师进一步搞好转化工作。
四、课题概念的界定(一)课题的界定
课题中的小学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学习成绩低下,不能达到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二)转化学困生的方法研究:是学校组织教师,按素质教育的要求,研究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和措施,有效地转变家长、教师的育人观,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课堂教学适应学困生的发展。在转化工作中总结经验,形成系统性的方法指导全校教师的学困生转化工作。
五、课题实验研究的理论假说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上存在障碍的学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群体,应该在弄清其特征、形成原因,结构类型的基础上,对它进行诊断和分类,研究出具体的辅导和转化措施。
各科学习活动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应,智力因素明显地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而非智力因素(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学习习惯等)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是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认知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努力才能实现,而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又要靠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能充分发挥出来。
因此,大多数学困生,只要不是弱智和疾患,在培养和提高他们智力的同时又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非智力品质,是可以由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必将探索出一套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辅转教育方法。
六、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全镇2009级-2011级小学学困生
七、研究的目标与方向
总体目标:在学困生的管理、教学两方面形成系统的教育模式。纠正教师不良的育人观,挖掘学困生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探索学困生转化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体内容:本课题从学困生管理和教学两个方面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模式。管理方面从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等二个方面,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创造学困生转化的良好氛围,树立他们自信心,建立健全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教学方面从语文、数学、综合等三个学科入手,分析学困生在学科当中的薄弱环节,探索规律,归纳类型,因材施教,通过有效的转化措施,提高学习成绩,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调查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进行分类分析,分析形成原因,研究如何通过最佳辅导转化措施,培养研究对象(学困生)的智力因素和良好非智力品质,以提高其学习成绩。根据以上研究内容,确立以下子课题:
1.学困生的分类分析及形成原因的研究。2.各类学困生具体辅导,转化方法的研究。
八、课题实验研究变量
1.自变量——提高学困生智力因素和培养非智力品质的措施。2.因变量——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成绩。
九、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实验过程中将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一)、文献研究法: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关注国内外学困生研究的发展动态,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在转化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在对待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组织教师学习优秀的教育经验,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
(二)、实验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适合我校学困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保持学困生学习注意力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案”,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三)、观察法:其核心是研究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通过观察来积累原始资料,并加以理性分析与研究。建立学困生跟踪记录档案,并作好记载,写出学困生助学和留守儿童教育个案。
(四)、经验总结法:即依照教育实际提供的事实,研究教育现象和经验,使从中得到的认识、体会,上升为教育理论和理性的教育观念。每一阶段都写出实验计划和实验报告,记录每一阶段的实验成果。
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广泛吸收各校先进经验,采取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完善实践。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的不断加深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本环节。促进小学学困生有效发展的研究是一个需要教师参与、学习、实践、反思的研究过程。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同时将运用调查问卷、量化分析等辅助方法。
十、研究进程与时间安排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其进程如下:
(一)、准备阶段:(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通过调查问卷,对“学困生”和留守儿童的内涵及特征作出界定,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制定出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
(二)、实施阶段:(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实施研究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召开两次教师及学困生和留守儿童的座谈会,对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
(三)、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4年8月至2014年12月)检测研究成效,作出定性、定量分析,撰写课题结题申请、报告,邀请教研室实地结题,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现场会,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十一、课题研究机构及分工
(一)、领导小组
组长:邓甲富(负责全面工作)成员:王炼钢(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罗淑方(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董 剑(负责观斗片实验班级和教师的管理)
王 荔(负责石鹅片实验班级和教师的管理)郭 丽(负责化龙片实验班级和教师的管理)李禄金(负责莲花片实验班级和教师的管理)
(二)、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王炼钢(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
主研成员:罗淑方(负责课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郭 丽(负责语文学科的学困生的转化方法研究)
刘 琳(负责从班级管理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研究)
刘乙又(负责数学学科的学困生的转化方法研究)
丁小芳(负责综合学科的学困生的转化方法研究)参研人员:全镇2009级-2011级班主任和统考学科教师
以上领导成员、课题组成员按照学校分工,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撰写阶段性总结和研究成果材料。
九、课题阶段成果与最终成果 1.关于本课题的成果(经验)报告。2.本课题实验报告,研究论文专辑。3.实验转化个案,资料介绍。4.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证明材料。
十、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学校拿出专项资金,为课题研究提供设施、资料经费投入,设立课题研究专项奖励并纳入教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