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合辑(2月份)
一、心怀农村沃土 激扬梦想力量
春节假期离我们渐行渐远,心中的故乡依然难以割舍。最近,伴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各种回乡见闻、返乡笔记在“朋友圈”流传。日前公布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以及节前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同样把视野投向乡土大地,着力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上上下下,聚焦着同样的问题——农村现状“怎么看”、农村发展“怎么办”。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工业化、城镇化迅速推进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始终是重中之重;在全面建成小康的决胜阶段,农村又是最突出的短板。农村是广阔的,也是复杂的,对乡土的观察和思考,离不开全面客观的视角、科学深入的分析。如果仅凭蜻蜓点水式的观感,作出以偏概全的判断,就容易盲人摸象、一叶障目,就难以读懂真实而鲜活的农村,甚至陷入悲观悲情的泥潭。
读懂农村,需要历史地看,从中看到普遍的变化,深切体会农民的感受。总书记曾向世界讲述“梁家河变迁”的故事。几十年前,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现在,梁家河的人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享有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梁家河是中国农村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
共30页 30多年来,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无数个梁家河这样的村庄旧貌换新颜,人们普遍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正如不少老乡所言:如果跟过去比,现在的生活,就像天天过年似的。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端起有历史纵深感的望远镜去观望中国农村,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这片耕耘数千年的土地上,农民过上了有史以来最好的生活,农村从未像今天这样涌动着希望与梦想。
读懂农村,需要辩证地看,从中把握发展的主流,洞悉发展的趋势。较大的城乡差距、二元的社会结构,把机遇和挑战、潜力与难题同时浓缩在农村大地上。这里不乏直达村口的硬化路面,也有颠簸泥泞的艰难归途;这里有返乡创业的激情,也有“空心化”的落寞;这里有山清水秀的家园,也有触目惊心的污染;这里有淳朴的民风,也有物欲侵袭下的陈规陋俗。读懂这样一幅色彩斑斓的现实图景,我们才能深刻认识到,今日农村的问题,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是改革发展之路上的必经关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种种喜与忧、笑与泪背后,农村正进行着产业的重建、环境的重塑、心灵的重构,回答着“农业必须强、农村必须美、农民必须富”的时代课题,乡土中国正不可阻挡地迈向现代中国。
读懂农村,需要建设性地看,从中看到光明的前景,激发前行的力量。五大发展理念的指挥棒,扶贫开发的军令状,不断推-2
二、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学习贯彻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一次会议
重要讲话
“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改革发展贵在务实,重在落实。
“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强调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着重就改革落实怎么抓、怎么干作出具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一年之计在于春,党中央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抓改革、抓落实的时代强音,吹响了深化改革、接力前行的进军号。
“合军聚众,务在激气。”全面深化改革头绪多、任务重,上来就必须有气势,先集中力量把主要改革举措推出来,然后集中力量一项一项抓好落实,正所谓“既要取势,又要取实”。当前,改革落实总体是好的,已经出台的改革举措大多已进入落实阶段,呈现全面发力、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改革面临繁重任务。这次深改组会议遵循改革规律和特点,提出了“六个抓”:抓主体责任、抓督办协调、抓督察落实、抓完善机制、抓改革成效、抓成果巩固,为我们进一步抓好改革落实提供了方法论和路线图。落实责任是关键。“三个和尚没水吃”,责任主体不明确,就容易“踢皮球”,导致虚化空转,任务难以落地。只有理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才能提高落实效能。各项改革任务,是谁的责任田,都要知责明责、守责尽责。牵头部门对经办的改革举措要全程过问、全程负责、一抓到底;地方党委要统筹好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的要求,既要把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务落实到位,又要结合实际部署实施地方改革,抓好改革举措落实。
完善机制是保障。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越来越多,要想取得实效,归根到底要靠制度力量。从健全督办协调、督察落实的机制着手,从加强考评激励、责任追究的机制着力,对敷衍塞责、拖延扯皮、屡推不动的,对重视不够、研究甚少、贯彻乏力的,要进行问责;重视督察结果的运用,发现问题的要列出清单、明确责任、限定时间、挂账整改。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以此传导压力、增添动力,才能形成全党上下抓改革落实的生动局面。
务求实效是导向。“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评价改革成效的标准,要看是否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只有坚持这一标准,校准前行方向,才能防止工作“跑偏”、“走调”。改革是推动发展、造福人民的事业。把抓改革落实同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新发展理念结合起来,同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党的建设等工
共商国是的重要时刻,是向着梦想扬帆奋进的新起点。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和审查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稿。汇聚人民意愿,擘画发展蓝图,随着“两会时间”日渐临近,新的希望伴随春天的脚步激荡在人们心中。
“十三五”开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当关键节点的勠力同心与面向未来的美好憧憬相互激荡,增添了勇毅笃行的定力和信心。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5.6%;节日消费大幅攀升,银联交易总金额增长三成,达到3121亿元。在寒意阵阵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下,繁荣的节日市场、强劲的消费能力,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经济的巨大活力和强大韧性。
信心写在节日的笑脸上,更蕴藏在发展的深沉动力中。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标志性进展,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更加坚定了我们决胜全面小康的信心。
也是中国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无论是为出台“十三五”规划建议资政建言,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谋划策,还是为改善民生、脱贫攻坚深入调研、贡献智慧,代表委员们责任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已经举行40多次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大家协商真问题,敢于建真言,在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中集思广益、凝聚共识,折射出“中国式民主”的独特魅力。面向未来,代表委员以问题为导向认真履职,以民生为指针参政议政,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聚焦,向新发展理念聚力,必将为科学制定、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纲要创造有利条件、夯实坚固基础。
人勤春来早,奋蹄赶秋实。“两会时间”的到来,意味着中国号巨轮即将开始新的航程。“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艰巨任务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让我们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努力,在新的历史进军中,书写今天的精彩,成就明天的辉煌。
四、着眼全局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
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这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必须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不断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舆论工作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中央主要媒体大力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深刻阐释党中央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反映人民伟大实践和精神风貌,唱响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有力激发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度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新闻舆论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肩负着重要责任。正如总书记指出的,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个字,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定位和明确要求,为新闻舆论战线不负重托、履职尽责指明了努力方向。
担负起职责和使命,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就必须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确保新闻舆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就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工作针对性,推动融合发展,把握好时度效,1——二论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
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明方向才有行动力,讲导向才有正能量。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至关重要。
“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正本清源、举旗指路,深刻阐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向新闻舆论战线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
牢牢坚持党性原则,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坚持这个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都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让新闻舆论工作始终方向正确、活力澎湃。
3论才能成为发展的“推进器”、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
牢牢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方针。做好正面宣传,要用心用情,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让受众爱听爱看。坚持正面宣传为主,需要处理好真实性问题。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13亿多人口,每天发生着大量事件,也存在不少问题。面对复杂现实,关键是分清个别和整体,看清本质与全貌,做到事实准确、分析客观。把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统一起来,既弘扬真善美、传导正能量,也鞭挞假恶丑、释放监督力,就能在激浊扬清、针砭时弊中解疑释惑、凝聚共识,不断推动事业发展进步。
笔在手中,路在脚下,职责和使命激荡在心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新闻舆论战线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必将书写新闻舆论工作的新篇章,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荣光。
5式、多样手段来表达,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从而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就需要善于设置议题,既面向普通人群,也影响关键少数,从而有力引导社会舆论走向,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推动融合发展,才能激发事业发展活力,不断巩固和拓展舆论阵地。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媒体间的界限日益模糊,舆论场日趋复杂,这既是新挑战,也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新机遇。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完善运用体制机制,打通并用好同群众信息交流的新渠道,就能有效占领新媒体阵地。融合发展,关键在融合,目的在发展。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就能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进一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把握好时度效,才能提高引导力,让新闻舆论工作更有实效性。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主流媒体在坚持真实准确前提下抢抓“活鱼虾”,力争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发布,就能以速度赢得先机;恰当掌控舆论引导的密度和尺度,合理运用媒体和宣传方式,就能靠分寸拿捏掌握好火候;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进行舆论引导,就能积聚人气、深入人心,取得良好效果。
七、加强队伍建设 造就新闻人才
——四论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
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关键在人。
“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加强新闻工作队伍建设、造就新闻人才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才能头脑清醒、方向正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没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就无法做好工作。毛泽东同志说:“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新形势下,办报办刊办台办网,都需要牢牢坚持这个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就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要有坚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就要忠实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就要保持政治定力,从而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做到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不错位、党和人民需要时不缺位。
牢记社会责任,才能担当使命、不负重托。新闻舆论工作掌
9掘出来,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深化“走转改”,多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就能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效果。
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项崇高的职业,也是一项很辛苦的职业。全社会都要关心爱护新闻舆论工作者,理解支持他们的工作,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改革激发活力,制度提供保障。深化新闻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拓展成长空间,搭建事业平台,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就能让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热情更高、干劲更足,在敬业奉献、奋发进取中共同开创党的新闻舆论事业新局面。
1严肃批评、严肃处理,确保新闻舆论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推进。
“政善治,事善能”,新的时代条件下,善于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应成为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不愿意面对媒体,甚至躲避媒体。有的利用各种公关技巧“忽悠”媒体,有的遇到复杂敏感事件总是“捂盖子”,有的不习惯不适应批评和监督,这些问题必须解决。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关键是真正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善于运用好媒体这一平台。尤其在关键时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担当好及时发声的责任,在出现负面事件时更不能哑然失语,而要早说、主动说。只有这样,才能去伪存真、解疑释惑,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以之作为开展学习、加强修养、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各级干部领导能力、领导水平的重要体现。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讲:“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现在,少数干部对主流声音关注不够,这是很不应该的。党的各级新闻机构尤其是中央主要媒体承担着宣传报道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反映各地各部门改革发展实践等重要任务,领导干部勤关注、善运用,把新闻报道作为自己干事创业的好参谋好帮手,才能更好地把握党和国家的324到连续多年稳居最具吸引力投资目的地之首,“中国好,世界就好”正在成为全球共识。高铁、核电、智能手机、互联网经济等一张张耀眼的中国名片,激荡起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浪花,标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深刻转变。
信心与期待,源于中国制度的优势与活力。一家德国媒体叩问:中国取得发展成就的原因和做法是什么?透过两会议程,答案可见一斑。无论顺风逆风,中国航船始终稳健前行,这与稳健高效的决策机制密切相关。作为今年两会最受关注的话题,“十三五”规划建议让世界再次见证了执政党的政治智慧。从确立发展新理念、新思路,到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环境治理到铁腕反腐,与时俱进的战略决策,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洞见和对国家民族的担当。两会代表委员将通过民主立法、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等多种方式履行职责,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有力制度保障、汇聚全民族力量。这种强大的决策力、动员力、行动力,打造出卓越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是创造中国奇迹的根基所在。
信心与期待,来自中国攻坚克难的决心和能力。无论为破解发展短板建言献策,还是为改革攻坚凝心聚力,两会日益发挥集众智、汇众力的作用,把亿万人民的智慧和意愿有效转化为同心合力实现伟大梦想的磅礴力量。面对挑战,中国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也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和魄力。“中国面-26
十、深入开展“两学一做”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
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能叶茂。通过抓好广大党员的学习教育来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大课题。
日前,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这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基础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部署。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真学、真懂是前提,真信、笃行是结果,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是党的优良学风作风的具体体现,也是全党凝心聚力、实现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明标准、立规范、守纪律,才能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以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为根本任务,把握系列讲话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28班子和党员干部、普通党员的不同情况,要合理作出安排,给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开展学习教育留出空间,发挥党支部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主动性,从而防止大而化之,力戒形式主义。
我们党的根基在基层,党的肌体细胞是党员。细胞合格,党的肌体就强健;基层有活力,党的事业就兴旺。抓好抓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在全党高扬信仰旗帜、凝聚奋进力量,就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让广大党员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军中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0-
第二篇:新华社自7月27日起播发6篇评论员文章
新华社自7月27日起播发6篇评论员文章,对习近平“7·26”
重要讲话进行解读。
评论员文章1 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才能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不断创造新辉煌、开辟新境界。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实践经验,深刻阐述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南,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增强“四个意识”,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是全党的重要政治任务。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在承前启后中推进。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制定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对党和人民事业产生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的7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逐步绘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有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事非经过不知难,攻坚克难谱新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取得新的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在于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又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既要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又要居安思危、知危图安,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物”。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要辨明历史方位、顺应发展大势,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时代新要求、人民新期待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就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就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核心的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评论员文章2
从历史性变革中把握大势
事实是最生动的教材,实践是最有力的证明。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中,总书记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阐述了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凝聚起强大信心与力量。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深刻把握党和国家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更加奋发有为地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我国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同时也面临更多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国际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今日中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种矛盾叠加,风险隐患集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比较突出。如何更好把握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
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我们党如何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不断回答好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所在,也是事业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苦干实干,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党和国家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极大地振奋了党心军心民心,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充分证明我们党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伟大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蓬勃兴旺的伟大事业。
成就来之不易,启示弥足珍贵。走过砥砺奋进的5年,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有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有效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革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本,只有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才能开拓发展新路径、开创事业新局面;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成事之基,只有发扬钉钉子精神,激发担当精神,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推动各项事业行稳致远。
历史的脚步总在攻坚克难中曲折前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才能实现伟大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时代重任,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奋力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扬帆奋进。
评论员文章3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为制定方针、描绘蓝图提供依据。在省部级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审时度势,突出问题导向,深刻阐释如何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回答了我国发展“怎么看、怎么干”的重大问题,为我们辨明历史方位、把握发展机遇、开创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经过党带领人民近百年的持续奋斗,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梦想实现,我们就越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辩证看待机遇和挑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使各项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这“三个意味着”,深刻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为牢固树立“四个自信”提供有力思想和理论支撑。面向未来,着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着眼新阶段、按照新要求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完善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我们就能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刚刚突破8000美元,地区发展还很不平衡,目前仍有4300多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发展短板不少。形势催人奋进,发展任重道远。
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基本国情作为谋划发展的基本依据,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面对人民的新期盼,更加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迈向“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中国的发展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准时代脉搏,顺应人民心声,以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评论员文章4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中,深刻阐明理论建设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鲜明提出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理论创新的重大课题,彰显了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为在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注入了强大思想力量。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历来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回顾96年奋斗历程,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成果,指导党和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筑牢了思想基础。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理论创新从问题开始。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紧密结合治国理政的新实践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及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及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的同时,创造性地回答了新的实践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问题,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发展,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旗帜,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实践当中是要出道理的。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回答时代提出的新课题,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思想兴则事业兴,理论强则实践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困难和挑战更严峻,更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勇于突破,不断为新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指导。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当今中国,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拓展理论新视野、作出理论新概括,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创造;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增强理论自信,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我们必将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评论员文章5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
一切伟大的事业,总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不断推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中,总书记科学把握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对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谋划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动员令,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深刻把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切实以目标明确方向、引领行动。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清晰标示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步骤、历史任务和实践方向,呈现出步步推进、行稳致远的历史发展脉络。只有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社会寄寓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社会理想。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在上世纪末如期实现。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3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紧紧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持续改善民生,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与底气。
人间正道是沧桑。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挑战依然严峻。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气可鼓而不可泄,业可进而不可退。只有持续奋斗、迎难而上,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如期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梦在前方,路在脚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阶段,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大国发展不能走一步看一步,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打开发展规律的探照灯,不断以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指引航程。经过持续不懈的奋斗,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放眼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后更为宏伟的新征程,按照时代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以理论创新成果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党必将更好地激励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宏伟目标激励人心,历史重任催人奋进。现在,我们正处在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节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评论员文章6
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中,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深刻阐释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出新要求、作出新谋划,为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注入思想动力、提供实践遵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我们党作为一个有8900多万名党员、在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人民群众高度评价5年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显著成效。调查显示,人民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从2013年的81%增长到2016年的92.9%。但也应清醒看到,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决不能沾沾自喜、盲目乐观,而要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管党治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刻都不能松,半步都不能退。新的历史条件下,管党治党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求我们作出新回答、展现新作为。只有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科学总结全面从严治党的成绩和经验,深入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才能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不断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管党治党,必须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严起,加强党内监督,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全面从严治党筑牢基础;要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激发祛病疗伤、激浊扬清的正能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
第三篇:评论员文章
温州日报评论员:互看激斗志 互学比干劲
2013年03月28日 09:14:43来源:温州日报字体:大中小
阳春三月,我市新一轮“互看互学”活动又拉开序幕了。
“互看互学”活动作为创先争优、加快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活动载体,在我市开展已是第三个年头了。今年的“互看互学”活动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围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目标,突出创先争优、转型发展主题,把握“学赶杭甬全省领先、比追青厦全国一流”主线,统分结合深化“互看互学”活动。
过去的几年里,温州面对非常大的困难和挑战,能够取得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能够开创转型发展的良好局面,关键在于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有一股子劲,有一种干事创业激情,有一份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担当。这其中“互看互学”活动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推进作用,正是通过“互看互学”,学先进、找差距,在地区和部门之间,形成了真抓实干、你追我赶、大干快上的局面。
当前,温州的发展和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投入上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优、统筹发展上的区域和工作不平衡、民生上的不少热点难点悬而未决、环境上的品位亟需全面提升等问题,特别是“四边三化”、“三改一拆”、污染整治以及园林城市创建和绿道、绿化、公园建设等,都需要我们借助于“互看互学”活动的春风,花大力气去抓,需要我们盯住标杆学先进,互看互学比干劲,激发斗志勇争先,全力抓好工作落实,努力兑现承诺,交出一份让民众满意的答卷。现在温州的发展过程中,干事慢不得、等不得,只有快些快些再快些,才能让老百姓早见成效、早享成果。所以,我们要完善“互看互学、互学互比”长效机制,把开展“互看互学”活动与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交流经验、推动工作,进一步在全市营造解放思想、破难攻坚、推动转型的浓厚氛围,全面推动温州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
今年“互看互学”全新启幕亮相
2013年03月28日 09:13:09来源:温州日报字体:大中小
比一比综合环境建设,学一学美丽乡村建设——3月27日,随着首次专题活动现场会的举行,今年县(市、区)、功能区“互看互学”活动全新启幕亮相。
在过去“互看互学”活动的基础上,今年市委市政府创新活动方式,按总活动和专题活动组织实施,前三季度将开展三场专题活动。昨天举行的第一场专题活动现场会,考察“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园林城市创建等综合环境建设情况,比学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3月27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德荣,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金彪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各县(市、区)、市级功能区党政“一把手”,以及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乘坐大巴,先后察看永嘉县岩头镇苍坡村美丽乡村建设和下日川村旧居改造项目、以及桥头镇桥下镇高速沿线、瓯北城市新区塘头山和甬台温铁路瓯江特大桥下等环境整治点。
这是一次环境建设的新比学。一路行来,昔日脏乱差的违建不见了,新栽树木绽放新绿;苍坡古村透着美丽乡村的古朴多姿……与会者边看边学,认真取经,查找差距。看“三改一拆”,截至3月20日,全市今年以来共拆除旧房68.09万平方米、拆违685万平方米,市区新开工城中村改造项目7个、续建城中村改造项目116个;看“四边三化”,全市累计拆除“四边”区域违法建筑475万多平方米,绿化里程1528公里、477万多平方米……透过考察点、透过专题片,一组组数据、一个个镜头,传递着环境建设初步成效。
这是一次重点工作的再部署。现场会上,各县(市、区)、功能区逐一汇报今年“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工作情况,亮成绩、亮特色、亮决心,各项工作分管市领导分别予以点评。各地重点工作排名一目了然,面对3月份“四边三化”排名倒退的情况,个别地方“一把手”检讨不足,坦言自己“午饭都吃不下”,接下来要铆足劲往前赶。“今年创新„互看互学‟活动,目的在于更好地督查重点工作,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实。”陈德荣在现场会上说,当前,温州发展机遇十分难得,要素瓶颈制约逐步缓解,推进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关键取决于我们的信心和决心,取决于工作推进力度。过去几年,各地各部门抓投入、抓环境、抓统筹,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只要继续保持这一股子劲头,继续坚持好的工作机制,温州一定能够有大的发展。各地各部门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奋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陈德荣指出,抓好二季度,是实现全年目标的关键。各地各部门要以“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为要求,扭住城市化这个龙头,紧抓投入、统筹城乡、改善环境以及“十个一”建设等重点工作,确保转型发展迈上新台阶。要加大项目投资力度,深入谋划大项目,强化对台合作交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强要素保障,全面掀起项目建设热潮。要加大统筹城乡工作力度,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农房改造集聚,建立完善农合联体制,积极发展农村资金互助会,大力发展都市农业。要加大环境建设力度,深化“三改一拆”和“四边三化”,深化殡葬改革,以统筹城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城市环境。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用好用活政策,全面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据了解,市委市政府将于7月和10月举行今年另两场“互看互学”专题活动现场会,考察内容以城乡统筹发展和产业发展平台建设为主。
温州日报评论员:破难攻坚 再创新局
2013年02月27日 09:27:17来源:字体:大中小
在昨天召开的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我们感受到了一股股春潮正在向瓯江南北不断涌动——这就是实干实干再实干,落实落实再落实!
温州是干事业的地方,温州干部是能干事的干部。去年,面对那么大的困难和挑战,温州能够取得一系列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能够开创转型发展的良好局面,关键在于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有一股干劲,有一种干事创业激情,有一份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担当。
执政之道,贵在实干,重在落实。任何工作要取得成效,关键在于实干。我们要做好“六城九市”联创工作、开展“破难攻坚七大行动”,推进“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建设,除了实干与落实,别无选择!
当前,温州缺少的不是发展战略、思路和目标,而是缺一项一项地去抓落实的干劲、狠劲和韧劲。在我们的工作中,个别干部的思想认识和精神状态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市委市政府的一些决策部署,心存疑虑,理解不透;有些干部擅于务虚,习惯于“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说起来口吐莲花,一套一套的,可做起来尽是花招,华而不实;有些同志心肠很软,在抓落实中碰到一些困难和麻烦,就信心不足,畏难情绪很大;还有一些干部成天忙于迎来送往,吃吃喝喝,很多精力花在应酬上。这样的状态如何抓好落实?
作风决定落实,落实反映作风。转变作风与狠抓落实紧密相连。只有作风扎实,工作才能落实;只有狠抓落实,才能体现作风的转变。我们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加强干部的作风建设,以强作风推动工作硬落实。眼下,完成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不能坐而论道,要把抓落实作为最重要、最根本的职责,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做到全市党员干部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做到决策定一条是一条,条条算数;承诺说一个做一个,个个兑现;工作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要真正沉下身、沉下心、沉下力去干事创业,努力做到少应酬,多学习;少空谈,多实干;少坐班,多下乡;少推诿,多担当,把工作着力点放到解决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
温州的转型发展需要全体党员干部齐心协力、艰苦奋斗。没有艰苦奋斗,哪来的转型发展?没有干部的辛苦指数,哪来百姓的幸福指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有一种加快发展的强烈责任感,并将这种责任感化为狠抓工作落实的紧迫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忧患意识,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工作劲头,铁棒磨针、滴水穿石的顽强作风,把所有的精力都汇聚到转型发展上来,落实到狠抓各项工作的行动上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温州兴衰,干部有责。温州的发展和未来,与每个温州人特别是每位领导干部休戚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干部的形象就是温州的形象,干部的精神就是温州发展的一面镜子,干部的作为决定温州的未来。温州兴则干部荣,温州衰则干部耻。我们要鼓实劲、干实事、求实效,把抓落实体现在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上,体现在推进工作的力度上,体现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上。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破难攻坚、再创新局,谱写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历史新篇章!
第四篇:2012评论员文章
2012评论员文章
把学习作为提高执政能力根本途径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引领学习风尚,党委中心组成为组织学习的“发动机”,许多党员干部踊跃到基层学习调研„„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日益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也深化着新形势下执政者如何加强学习的思考。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在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特别是把领导干部的学习作为重中之重。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党有100个至200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也强调,几百个中央委员,几千个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干部,要带头钻研现代化经济建设。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部署中,中央更是一再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
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分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掌握新知识,摸索新经验,既是新的实践过程,也是新的学习过程。各级领导干部承担着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重要职责,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学习的挑战更为严峻,任务也更为繁重。
当我国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何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继续开动脑筋、激发智慧,努力破解“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问题?当城镇化率历史性地突破50%,如何把脉中国城镇化进程,更好地统筹城乡发展?当PM2.5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如何应对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更有力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学习,需要在学习中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更新思想观念、提高执政能力。
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志。选择了学习,就是选择了进步。通过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始终立场坚定、头脑清醒;通过学习掌握各方面知识,才能拓宽视野、判明大势,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才能深化规律性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抓紧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完成肩负的职责使命,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不仅事关个人修养,更关系执政能力、事业发展。
“党的领导干部要自觉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长本领、做好领导工作的根本途径”,胡锦涛总书记的明确要求,正是从时代发展、治国理政的高度来认识学习,展现了新形势下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的战略谋划。各级领导干部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多一些学习思考,少一些事务应酬,努力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组织者、促进者、实践者,带动全党全社会形成良好学习风气,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夯实基础。
领导干部要当勤学的“火车头”
中央政治局在近10年时间内集体学习70多次,为全党全社会树立了榜样;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和地方党委的领导干部帮学带学促学蔚然成风„„在“学习”成为时代追求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以表率作用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深入开展,践行中央“把学习作为提高执政能力根本途径”的要求。
重视全党的学习,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学习,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法宝。从毛泽东当年号召“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到邓小平反复强调党员干部如果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易庸俗,成为变质起点,再到胡锦涛指出,“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领导干部的学习问题,不仅是个人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更是一种政治责任、岗位要求;不仅事关个人进步、党性修养,更关系国家发展、事业成败。
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领导干部承担着执政兴国、执政为民重要职责,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面对各种思潮激烈碰撞的国际形势,如何把握时代风云、坚定理想信念?身处知识爆炸时代,能否掌握最新知识、走在时代前沿?面临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怎样走过“改革深水区”、把握“战略机遇期”„„这些新挑战、新矛盾、新实践,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新考验。也因此,中央领导一再强调,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是新形势下做一名称职的领导干部、履行好领导职责的内在要求和必经之路,也是检验党性有没有、强不强的重要指标。
风成于上,习化于下。领导干部的学习态度、学习水平,对全党全社会也是一种行动导向和风气引领。老百姓常说,群众盯着党员看,党员瞄着干部看,基层比着高层看。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学,才可能在形势任务发生变化、重大决 2 策部署出台时,及时领会、准确引导群众,才能以实际行动成为学习典范,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激发党员群众的学习热情。
今天的领导干部,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能力比较强。但必须看到,领导干部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或是认为自己现有知识差不多了,不用学习也能应付;或是以为干比学重要,懂不懂理论无所谓;更多人则强调工作太忙,没时间顾不上。说到底,这些“差不多”、“无所谓”、“顾不上”,还是因为没有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第一需要。
常思能力不足,才会重学好学,在学习中坚定信念,拓宽视野、把握规律;常怀本领恐慌,才会勤学苦学,拿出挤劲钻劲韧劲,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常找学习差距,才会广学博学,求得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常念为民解忧,才能学以致用,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现实难题。对广大领导干部来说,充分认识到学习是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就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避免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
“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我们担负的使命光荣艰巨,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各级领导干部都当经常自勉:始终走在学习的前列,肩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
焕发亿万民众的道德热情
在北京,年轻人踊跃报名注册“学雷锋志愿者”;在长沙,“这是我应该做的”成为流行语;在抚顺,学雷锋小组就有4万多个„„近日,遍及神州大地的学雷锋活动,将雷锋精神熔铸于时代脉搏、播洒在公众心田。
雷锋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一座精神丰碑,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雷锋精神中,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闪烁着社会主义的道德光辉,具有引领人们崇德尚义、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的落实,必然能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激发人民中间蕴藏的道德热情,焕发人们参与道德建设的积极性,引导人们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当前的中国,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这让道德领域呈现复杂图景,也让人们面临更艰难的选择。在扶起跌倒老人或许惹上官司、爱心捐赠恐被挪作他用的疑虑中,善念在负面的想象中迟疑,善行因利益的考量而延宕。一个经历着深刻转型的社会,有这样的道德困惑可以理解,但更应主动正视、积极引导。
在加强道德建设、培育良好风尚的社会期许中,雷锋的名字再次成为时代的呼唤。对于社会而言,这个普通的士兵呈现出一种“精神原型”,以其体现的传统美德、时代精神为核心,可以构筑起我们社会的精神天际线;对于个人,这个年轻生命激发了一种“道德动力”,在他确立的坐标系下,我们能校准心灵的航向,向着更有意义的人生出发。
实际上,我们的道德热情从未消减,雷锋的召唤总是在我们内心深处回荡。从繁华城市走入大山深处,用知识和智慧点亮孩子们心灵的徐本禹;撑起困境中的家庭,艰难中自强,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烤羊肉串的阿里木8年资助上百名贫困生,草原医生王万青高原行医40年„„他们都是再普通不过的人,正是他们可赞的善良、可敬的坚持和可贵的行动,焕发出照亮心灵的光亮,在我们的时代赓续雷锋奏响的乐章。
涵养良好道德风尚,有赖每个人的身体力行。正如雷锋一样,可能只是给带小孩的乘客找个座位,可能只是给战友的父亲寄去20元钱,每一次日常的抉择,每一份平凡的坚守,都让我们不断靠近这个伟大的灵魂。蕴藏于内、发散于外,无论是奉献精神、敬业精神,还是创业精神、创新精神,雷锋精神中包含着共同的价值追求、普遍的人生思考,是植根于人性深处的精神需求,也必然能激起最广泛的共鸣。
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正确的道德观念,只有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当“雷锋”这个普通的名字成为一个国家的精神符号,当“学雷锋”这个群众性活动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亿万民众焕发的道德热情,定能绘就我们时代恢弘的精神画卷。
领导干部要有历史担当
随着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一大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陆续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形成新的领导集体。时代有新要求,人民有新期待,新班子如何造就新气象?首要一点,是自觉树立从政道德,也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常修为政之德”。
老百姓中流传一段话:“有德有才,大胆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坚决不用”。群众为何如此看重政德?因为作为政德主体的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掌握着党的领导权和国家权力。一般人无德,影响再大也可想见;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失德,则会损害社会进步、危害人民利益、贻害党的事业。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有政德,看的是他对党的理 论路线方针政策,是真心拥护,还是虚与委蛇;对中央决策部署是认真执行,还是阳奉阴违;在大是大非面前是清醒坚定,还是模糊动摇;对人民群众是满怀真情,还是感情淡漠;在急难险重任务前是挺身而出,还是临阵退缩;在矛盾纠纷问题前是迎难而上,还是明哲保身;对个人名利是淡泊处之,还是热衷追逐;在道德操守上是慎独慎微,还是言行不一。概言之,看他能否正确处理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虚与实的关系,把握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说到底,看他是否能有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
今天的中国,正处千年未有的大变革中,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执政党的领导干部,最大的政德就是历史担当。思想政治领域风云激荡,没有自觉的政治担当,如何能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熔铸到执政兴国的政治实践中?转型期中国矛盾不断积累叠加,没有自觉的社会担当,如何能攻坚克难化解社会问题、激流勇进突破发展瓶颈、不畏艰险推动改革大业?精神文化阵地百舸争流,没有自觉的文化担当,如何能凝聚社会共识、重振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
“文革”中小平同志曾两陷逆境,但他再度出来工作时,仍决然表示:“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选择与担当,才会有社会主义中国开天辟地的伟业、改革开放中国激荡人心的篇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举世瞩目的辉煌。权既为民所赋,当为民所用,这是最深刻的为政之德、最根本的党性修养。
一个干部被推选到领导岗位上,意味着个人的机遇,更预示着历史的责任。今年是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0周年,面对日益峻迫的“发展以后的问题”,面对“四大危险”与“四大考验”,我们党所承担的领导责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繁重,这一代领导干部必须有更大的历史担当,考虑的不能只是眼前的平稳发展,更应有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倘若只计个人得失,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问题不敢抓,面对风险不敢闯,不敢作为做庸官;倘若热衷表面文章,大张旗鼓弄虚,花团锦簇作秀,不愿作为做昏官;倘若在其位不谋其政,上不能利党,下无以益民,无所作为做懒官;甚至弄公权以谋其私,贪赃枉法,胡乱作为做贪官,则不仅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更会让人民丧失信心。
有政德才会有政绩。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党委完成换届,今年还将有17个省区市党委要进行换届,地方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也将全面展开。各地选拔新班子时,要将政德作为重要标准;换届后的新班子,更该认真思考:为政 之德如何修?
真与假衡量政治原则
毛泽东同志强调共产党“靠实事求是吃饭”,邓小平同志提倡共产党人做“实事求是派”。求真理、讲真话、做实事,不仅是镌刻于党旗之上的政治理念,也是衡量政治原则的重要维度,更是政德修养的现实支点。
在复杂的执政环境中,看一个干部是否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就要看其干事创业,是真抓实干,还是弄虚作假?问题矛盾面前,是说真话出实招,还是说假话躲着走?社会监督之下,是言行一致还是言行不一?“真与假”之间,折射出一个领导干部,对党是否忠诚老实,对人民是否真诚服务,对改革发展事业是否勇于担当。
当前,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说假话、办假事、造假数字、搞假政绩的现象不少。比如,积弊丛生,却视而不见一味“报喜不报忧”;工作失误,却文过饰非,拒绝批评;成绩有限,却大吹大擂进行“数字注水”。工作造假,思想作伪,社会就失真,不仅影响当地发展,损害群众利益,还造成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流失,对社会风气也产生严重误导。
“假”字作祟,根子还在“私”字当头,问题常在政德不修。不珍惜在任机会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一门心思想着官如何越做越大,反映了一些干部面对权力私欲膨胀;不鼓起改革勇气攻坚克难,却想着如何争功推过,求得“太平无事”,说明了面对问题精神懈怠;不真情关心群众冷暖忧乐,而一门心思试图引起“上头注意”,暴露了面对群众感情冷漠。为政以德,无欲则刚,无私则直。一旦受私心杂念摆布、为功名利禄所惑,就难免突破政德底线,导致权力观、政绩观、群众观扭曲变质,催生和放任说假话、办假事等错误言行。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也应看到,说假造假之风的泛滥,与风气不正、导向有误的政治生态不无关系。在一些地方,讲真话者被“收拾”受排挤,干实事者被忽视受冷落,“数字出官,官出数字”形成恶性循环,少数领导干部听不得逆耳之言,这说明提倡讲真话、做实事,也需要创造真话真言的发声环境,提供真抓实干的动力保障。
“老实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古往今来,这是为政的真经。
换届之际,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人民更加呼唤讲真话、做实事的“老实人”。对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说,这也是非常紧迫的政德修养课题:如何 讲真话、讲实话,带头做光明磊落、襟怀坦荡的人?如何言必信、行必果,带头做言行一致、诚实守信的人?如何明是非、辨真伪,带头做坚持真理、捍卫真理的人?当“头皮硬”的“顶真”干部多起来,“脚跟软”的“风派”人物少下去,党内才会形成讲真话、做实事的好风气,整个社会风气才会跟着好转,才能让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人民的眼前为之一亮。
干部之德在为民同样为官一任,为什么有的人如过眼云烟,没能给老百姓留下什么印象,而县委书记谷文昌病逝30余年,他工作过的福建东山,每到清明“先祭谷公,后祭祖宗”仍是当地习俗?同样是“能人”,为什么有的人利令智昏,从权力顶点摔下马来,被老百姓钉在耻辱柱上,而“甘当人民马前卒”的小岗村支书沈浩却人去声犹在,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
答案很简单,干部之德在为民。领导干部只有真正把人民利益置于心中最高位置,只有准确把握“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才能干出让群众满意的政绩,不负为政之德,获得百姓拥戴。
我们党选拔领导干部,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何以如此重要?因为,“才”虽是“德”的支撑,但“德”才是“才之帅”,决定着“才之用”。领导干部只有体恤民情,才能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只有风清气正,才能严于律己,利为民所谋。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冒出“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雷人雷语;模糊了“群众利益至高无上”的原则,就会纵容“强拆血拆”的悲剧发生;不尊重百姓意愿、不了解民众需求,就难免让“惠民工程”变成“伤民工程”甚至“败家工程”;失去了群众的监督,“能干”就可能一步步滑向“能贪”。最终只能是,失了官德,伤了民心,自己也身败名裂。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执政为民”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大政德。对百姓而言,衡量党性的纯洁度、评价领导干部的好与坏,尺子永远只有一把,就是百姓的生活能否切实改善,人民的幸福指数能否稳定提升。当前,领导干部的政德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待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的态度和行动上。说到底,干部之德在为民,是与非的分界线,是群众利益是否放在心上了;公与私的分水岭,是百姓立场能否站稳了;真与假的试金石,是群众观念是否树立了;实与虚的检验剂,是老百姓是否得到实惠了。
一个领导干部,一任地方官员,干不干事、为谁干事、怎么干事,群众的眼睛最雪亮,感受最直接。只会耍嘴皮,不愿干实事,老百姓不会买账;热衷 形象工程,群众的急难愁事却“选择性治理”,老百姓不会欢迎;只顾眼前利益,牺牲子孙后代,老百姓不会满意。至于那些沉溺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私欲膨胀、中饱私囊者,老百姓更不会容忍。所以,干部之德如何考察得准、考察得实,选拔的人对群众到底有没有感情,就得到群众中去,听听他们怎么说、怎么看。
今天的社会,改革攻坚,社会转型、矛盾凸显。领导干部的政德要求,日显重要。为政者只有“常修为政之德”,坚定“干部之德在为民”,才能始终坚守正确的政绩观;也只有符合“政德”的成绩,才会被历史和人民肯定。正如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牢记这个根本,肩负起历史责任,党的事业才能生机勃勃,国家的未来才能更加美好。
实与虚考验人品党性
是干出硬邦邦的“实绩”,还是制造虚幻的“泡沫”?这道看似简单的选择题,有些干部未必能做得令人信服。
有的地方只热衷大手笔的“形象工程”,其他的则统统让路;有的地方只重显绩不重潜绩,看得见的做得很漂亮,看不见的则粗制滥造;有的干部想的是“自己种树自己乘凉”,为求任上见效,哪怕竭泽而渔。不重“实绩”重“虚功”,是领导作风不正的一个突出表现。
实与虚不只检验作风,更照鉴人品,考量党性。只有思想实、干事实、为人实,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如果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待人做事不实在、耍滑头,就干不好事业、得不到拥护。群众最反感这样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搞短期行为,宁可“做势”不愿“做事”;在事业上不下功夫,搞小团体利益不遗余力,做形象工程劳民伤财;在人际交往中庸俗成风,吹吹拍拍拉关系,拉拉扯扯搞圈子,不讲原则讲意气。对于这些不良作风,人民群众不仅反感,而且厌恶。
“泡沫”的特点就是好看,甚至还顶着五颜六色的光环,乍一看能力了得、硕果累累,很能唬人。一些地方和干部喜欢制造“泡沫”,目的就是为自己捞取升迁的“资本”。有的“泡沫”破裂后留下巨大后遗症,造“泡沫”的人也很难受到追究。如果总是虚功常奏效,实绩难建功,难免在社会上推助“投机钻营者得利”的恶劣风气。我们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执政党的领导干部而言,还应“为政一时,教化一方”。党风正则民风淳,政德影响公德。领导干部以为政之德表率乡里,忠诚践行宗旨信念,社会风气能不淳厚?德有 高标,官有榜样,民必勤劳正直善良,党的事业才会有保障。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热衷制造“泡沫”的干部,不是认识上出了问题,也不是能力上出了问题,说到底是丢弃了基本党性、丧失了起码的政德。小平同志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我们正处于发展转轨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执政兴国靠的是求真务实,实功虚做只会让发展陷入停滞、问题不断积累、矛盾更加尖锐。
干部换届是事业的继往开来。要真正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实与虚”问题,必须用好考核评价这个杠杆,科学分析、准确评价干部的德才与实绩,真正让实干苦干、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让工作飘浮、投机取巧的人受到批评和惩戒。新任领导干部更要讲党性、重品行,从一开始就做好求真务实的文章。
第五篇:评论员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谱写军民团结新篇章
本报评论员
2012年02月28日06:3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2月27日在京隆重召开。这对于大力弘扬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动员和激励广大军民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近年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经受住了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和各种重大风险挑战的考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双拥工作在继承光荣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展现出勃勃生机。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自觉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党政军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进一步增强;深入搞好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充分发挥部队优势和作用,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更加显著;注重加强双拥政策法规建设,解决军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重大突破;广泛开展群众性双拥活动,双拥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高。这次命名表彰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是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突出代表,他们的先进事迹,生动说明新时期双拥工作形势喜人,硕果累累,大有可为。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近几年的实践充分表明,无论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还是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无论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还是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无论是筹办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活动,还是抗御历史罕见的严重自然灾害,都离不开军民同心、砥砺奋斗。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军政军民紧密团结,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做好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巩固和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要切实肩负起抓好双拥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学筹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要发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精神,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双拥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思路、总结新经验、拿出新举措,增强时代感使命感和主动性实效性;要坚持把双拥工作的重心放在基层,在抓落实重实效上狠下功夫,真正达到“组织健全、政策落实、活动经常、关系融洽”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各级双拥组织机构的职能作用,重视建强工作队伍,完善制度机制,推动双拥工作持续深入发展。
“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军民一致”,是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战胜千难万险、克敌制胜的法宝。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双拥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努力把双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谱写军政团结、军民团结的崭新篇章。
人民日报评论员:弘扬雷锋精神 引领时代风尚
本报评论员
在学雷锋活动的热潮激荡神州大地之际,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决定授予鞍山钢铁集团工人郭明义同志“当代雷锋”荣誉称号。国家荣誉彰显道德价值,先进模范引领社会风尚,“当代雷锋”向我们走来,诠释了新时期对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吹响了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行动号角。
胡锦涛总书记曾对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站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高度,深刻指出了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的重要价值和时代意义,感召着广大人民像郭明义那样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为在新时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指明了方向。
“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人生追求”,16年里捐出12万元,相当于全部收入的1/3;20年间献血6万毫升,相当于全身血液的10多倍;15年里每天提前2小时上班,相当于多干了5年的工作量„„30多年来,郭明义同志时时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关爱他人、无私奉献,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点滴奉献汇聚成浩荡的爱心潮流。
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既体现着与雷锋精神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又具有改革开放的时代气质,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内涵。从雷锋到郭明义,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生动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平凡与崇高等人生课题,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学雷锋、践行共产党员先进性,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50年来,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涌现了一大批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当代雷锋”郭明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今天,无论是遍布全国的上百支郭明义爱心分队,还是郭明义微博上的680万“粉丝”,或是郭明义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泪流满面的听众,无不表明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雷锋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而且越来越焕发出引领时代风尚的独特力量,越来越成为人们热切的心灵呼唤、强烈的道德自觉。
郭明义说过:“只要去做,人人都是雷锋。”郭明义的事迹,并不惊天动地,也非高不可攀,通过每一笔捐款、每一次献血、每一项业务攻关、每一个面对陌生人的微笑,他不断让人们感受到雷锋精神其实就在身边,更告诉人们学雷锋、做好事其实是“人人可学、处处可为”。“当代雷锋”郭明义的感人事迹及其引发的强烈社会效应启示我们:普通人身上蕴藏的道德力量何等伟大,平凡道德践行所创造的精神价值何其巨大。
时代需要行动者,社会需要热心人。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以郭明义同志为榜样,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共同建设我们时代的精神家园。
人民日报评论员:实现贵州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没有区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难有一国综合实力的可持续提升。近期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贵州省改革和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它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进一步展开,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大棋局里的重要一着,标志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国家战略又有了新的举措。
贵州是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也是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虽然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但由于自然地理等原因,贵州发展仍存在特殊困难,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贫困和落后依然是贵州的主要矛盾。一个贫困落后的贵州,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1521万贫困人口难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意味着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无法很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看,贵州加快发展和尽快实现富裕,不仅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更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是贵州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贵州发展既存在着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工程性缺水严重和生态环境脆弱等瓶颈制约,又拥有区位条件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富集、生物多样性良好、文化旅游开发潜力大等优势;既存在着产业结构单
一、城乡差距较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和困难,又面临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既存在着面广量大程度深的贫困地区,又初步形成了带动能力较强的黔中经济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有利因素,正处在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意见》给出了推进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规划,指出了实现跨越发展的路径与办法,为贵州又好又快发展吹响了号角。
这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部署。“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作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区域发展的“短板”,贵州的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比西部平均水平落后约4年,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约8年。正因此,《意见》将贵州的发展置于“全国一盘棋”中谋划布局,确立了到2015年接近西部平均发展水平、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贵州发展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有效缩小地区差距,推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又好又快发展,贵州责无旁贷。作为西部大开发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有机组成,只有“好”字当头,提高发展质量,才能将贵州打造成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作为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部分,只有“快”字给力,加快发展速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贵州贫困落后的主要矛盾。“又好又快”地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贵州就会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后发赶超之路。
从各国城市化工业化历程看,区域发展均衡程度的提高,往往能激发大国崛起的潜在力量。《意见》在贵州的贯彻落实,事关一省一地的脱贫致富,事关西部大开发的成效,事关人民群众的福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戮力同心、开拓进取,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人民日报评论员:明确奋斗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公布了,它是指导西部大开发五年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大举措。
“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西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不懈努力下,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五年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首次超过东部地区的五年,也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好、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五年。西部地区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西部地区依然是我国区域发展的“短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十二五”时期要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战略优先位置,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努力保持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努力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
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要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始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既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又要在“好”上做文章,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部特点的科学发展新道路。
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要更加注重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要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为全国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要更加注重集中力量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问题。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着力破解交通、水利瓶颈制约难题,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筑牢我国生态安全屏障。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使西部地区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要更加注重贯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区域开发方针。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坚持一手抓好重点经济区的培育壮大,形成带动和辐射周边发展的经济高地;一手抓民族地区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脱贫致富,落实好中央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扶持政策,推动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要更加注重凝聚各方力量。要坚持政府引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中央支持与西部地区自力更生、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共同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实施内陆开放、沿边开放战略,引导各类要素向西部地区有序聚集,形成共同参与和支援西部大开发的良好局面。
人民日报评论员:干部之德在为民
——换届之际说政德之六
同样为官一任,为什么有的人如过眼云烟,没能给老百姓留下什么印象,而县委书记谷文昌病逝30余年,他工作过的福建东山,每到清明“先祭谷公,后祭祖宗”仍是当地习俗?同样是“能人”,为什么有的人利令智昏,从权力顶点摔下马来,被老百姓钉在耻辱柱上,而“甘当人民马前卒”的小岗村支书沈浩却人去声犹在,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
答案很简单,干部之德在为民。领导干部只有真正把人民利益置于心中最高位置,只有准确把握“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才能干出让群众满意的政绩,不负为政之德,获得百姓拥戴。
我们党选拔领导干部,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何以如此重要?因为,“才”虽是“德”的支撑,但“德”才是“才之帅”,决定着“才之用”。领导干部只有体恤民情,才能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只有风清气正,才能严于律己,利为民所谋。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会冒出“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雷人雷语;模糊了“群众利益至高无上”的原则,就会纵容“强拆血拆”的悲剧发生;不尊重百姓意愿、不了解民众需求,就难免让“惠民工程”变成“伤民工程”甚至“败家工程”;失去了群众的监督,“能干”就可能一步步滑向“能贪”。最终只能是,失了官德,伤了民心,自己也身败名裂。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执政为民”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大政德。对百姓而言,衡量党性的纯洁度、评价领导干部的好与坏,尺子永远只有一把,就是百姓的生活能否切实改善,人民的幸福指数能否稳定提升。当前,领导干部的政德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待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的态度和行动上。说到底,干部之德在为民,是与非的分界线,是群众利益是否放在心上了;公与私的分水岭,是百姓立场能否站稳了;真与假的试金石,是群众观念是否树立了;实与虚的检验剂,是老百姓是否得到实惠了。
一个领导干部,一任地方官员,干不干事、为谁干事、怎么干事,群众的眼睛最雪亮,感受最直接。只会耍嘴皮,不愿干实事,老百姓不会买账;热衷形象工程,群众的急难愁事却“选择性治理”,老百姓不会欢迎;只顾眼前利益,牺牲子孙后代,老百姓不会满意。至于那些沉溺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私欲膨胀、中饱私囊者,老百姓更不会容忍。所以,干部之德如何考察得准、考察得实,选拔的人对群众到底有没有感情,就得到群众中去,听听他们怎么说、怎么看。
今天的社会,改革攻坚,社会转型、矛盾凸显。领导干部的政德要求,日显重要。为政者只有“常修为政之德”,坚定“干部之德在为民”,才能始终坚守正确的政绩观;也只有符合“政德”的成绩,才会被历史和人民肯定。正如胡锦涛同志所强调的,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牢记这个根本,肩负起历史责任,党的事业才能生机勃勃,国家的未来才能更加美好。
人民日报评论员:加强自主创新 促进方式转变
2月14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谢家麟院士、吴良镛院士颁发奖励证书,一批优秀的科技成果受到表彰。我们谨向荣获2011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十二年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对科技发展的殷切期望。十二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奋勇攻关,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为支撑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改善民生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个国家要保持充满活力、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关键是要跟上世界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潮流,不断形成新的战略支点。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时时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我们不仅要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还要把自主创新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发扬学术民主,倡导百家争鸣,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科技进步和优秀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社会环境,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科技队伍,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科技成果只有转变为新型的生产方式和产业,才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把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大力增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要建立健全企业主导技术研发的体制机制,鼓励企业协作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要鼓励广大科研人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企业和产业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推动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保护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动力,激发创新活力。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创新驱动,不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科技需求,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相信全国的科技工作者会再接再厉、勇攀高峰,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评论员:领导干部要有历史担当
——换届之际说政德之一
随着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一大批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陆续走上新的领导岗位,形成新的领导集体。时代有新要求,人民有新期待,新班子如何造就新气象?首要一点,是自觉树立从政道德,也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常修为政之德”。
老百姓中流传一段话:“有德有才,大胆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坚决不用”。群众为何如此看重政德?因为作为政德主体的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掌握着党的领导权和国家权力。一般人无德,影响再大也可想见;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失德,则会损害社会进步、危害人民利益、贻害党的事业。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一个领导干部是否有政德,看的是他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真心拥护,还是虚与委蛇;对中央决策部署是认真执行,还是阳奉阴违;在大是大非面前是清醒坚定,还是模糊动摇;对人民群众是满怀真情,还是感情淡漠;在急难险重任务前是挺身而出,还是临阵退缩;在矛盾纠纷问题前是迎难而上,还是明哲保身;对个人名利是淡泊处之,还是热衷追逐;在道德操守上是慎独慎微,还是言行不一。概言之,看他能否正确处理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虚与实的关系,把握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说到底,看他是否能有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
今天的中国,正处千年未有的大变革中,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执政党的领导干部,最大的政德就是历史担当。思想政治领域风云激荡,没有自觉的政治担当,如何能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心,熔铸到执政兴国的政治实践中?转型期中国矛盾不断积累叠加,没有自觉的社会担当,如何能攻坚克难化解社会问题、激流勇进突破发展瓶颈、不畏艰险推动改革大业?精神文化阵地百舸争流,没有自觉的文化担当,如何能凝聚社会共识、重振民族精神、建设文化强国?
“文革”中小平同志曾两陷逆境,但他再度出来工作时,仍决然表示:“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我想,谁叫你当共产党人呢。既然当了,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选择与担当,才会有社会主义中国开天辟地的伟业、改革开放中国激荡人心的篇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举世瞩目的辉煌。权既为民所赋,当为民所用,这是最深刻的为政之德、最根本的党性修养。
一个干部被推选到领导岗位上,意味着个人的机遇,更预示着历史的责任。今年是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0周年,面对日益峻迫的“发展以后的问题”,面对“四大危险”与“四大考验”,我们党所承担的领导责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繁重,这一代领导干部必须有更大的历史担当,考虑的不能只是眼前的平稳发展,更应有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倘若只计个人得失,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问题不敢抓,面对风险不敢闯,不敢作为做庸官;倘若热衷表面文章,大张旗鼓弄虚,花团锦簇作秀,不愿作为做昏官;倘若在其位不谋其政,上不能利党,下无以益民,无所作为做懒官;甚至弄公权以谋其私,贪赃枉法,胡乱作为做贪官,则不仅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更会让人民丧失信心。
有政德才会有政绩。全国已有14个省区市党委完成换届,今年还将有17个省区市党委要进行换届,地方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也将全面展开。各地选拔新班子时,要将政德作为重要标准;换届后的新班子,更该认真思考:为政之德如何修?
人民日报评论员:保持清正廉洁,恪守为政底线
——五论学习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讲话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是共产党人的做人之本;洁身自好、克己奉公,是领导干部的从政之基。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高度,从应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出发,强调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这一重要论断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一以贯之地体现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决心与信心,是对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部署,更是在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严肃要求。
党的纯洁性同一切腐败现象是根本对立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消极腐败现象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水火不容,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背道而驰,严重损害了党的纯洁性。一些国家和政权垮台的事实也反复证明,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治理,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清正廉洁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基本要求。从保持党的纯洁性的高度来看,我们党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正因如此,在90多年来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防止和反对党员干部腐化变质,始终注意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当前,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但也要看到所面临的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有的党员干部为政不廉,无视廉洁自律要求,少数人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依然易发多发,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仍然严重。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呈现出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的总体态势,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经常对照这些规定进行自查,凡是规定不准做的事项绝对不能做,在任何情况下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必须坚决查办腐败案件,健全及时揭露腐败机制,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力度,努力遏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必须加强警示教育,通过加强案件剖析和案件通报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政者,正也”。恪守清正廉洁的为政底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必须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既扎实抓好各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又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
人民日报评论员:大力弘扬核工业自主创新精神
从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1年7月21日中国实验快堆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依靠自主创新,取得一系列世界瞩目的重大成果,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全民志气,振奋了民族精神,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典范。
核工业近6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历史。核工业人的创新史再次证明,只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牢记兴核强国的历史使命,坚持自主创新、科学发展,无论国际环境多么恶劣,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也一定能取得重大成就,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克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尤其需要大力弘扬核工业自主创新精神,迎难而上,再创辉煌。
大力弘扬核工业自主创新精神,就是要像核工业人那样,始终把国家安全和民族命运放在第一位。为了祖国的核事业,成千上万的核工业人牢记党和国家的重托,坚持“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扎根戈壁荒原、深山峡谷,甘愿隐姓埋名,以身许国,经受了各种艰难险阻的考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核工业人继续秉持爱党、爱国、爱核工业三位一体的优良传统,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爱岗敬业、勇挑重担,吃苦耐劳、敢为人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大力弘扬核工业自主创新精神,就是要像核工业人那样,紧紧围绕国家的战略需求不懈攀登。上世纪60年代,面对西方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核工业人先后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防能力和国际地位。上世纪80年代,面对国家经济建设对能源的需求,核工业人坚持科研先行,建成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成为世界上第七个自主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随后,他们又向巴基斯坦成功出口、援建了恰希玛一期核电站,实现了我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重大突破。
大力弘扬核工业自主创新精神,就是要积极实施人才战略。中核集团千方百计建设科技人才队伍,曾经拥有钱三强、王淦昌等一批著名的核科学家和一大批素质过硬的核工程技术专家。进入新世纪,面对人才竞争的严峻挑战,中核集团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构建了人才分层分类管理、考核评价、培养培训等六大体系,为中核集团的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在关键领域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让我们大力弘扬核工业自主创新精神,在各自的领域和岗位上奋发有为、努力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