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控车险结构是提高车险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
调控车险结构是提高车险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
摘 要:车险是老险种中的一种,按照传统意义上将确定如此,因为我国的车险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历史,尽管经营的时间比较长,但是经营的效益并不好,而且每一年的盈利都很少,盈利问题是保险行业中的重要问题,怎样能将车险的效益提高需要保险人员去思考,本文主要讲述了如何利用车险结构将车险效益提高。希望文章的内容可以让从事车险的人员参考。
关键词:车险;经济效益;结构;提高
我国车险行业在不断的发展,而且随着车险行业的发展,其业务也在增多。车险是保险公司的一部分,而且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有促进的作用,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的车险行业发展的并顺利,盈利的空间在缩小,这也不利于保险公司的发展,因此为了能将车险的盈利水平提高,保险工作就要调整车险的结构。车险业务情况
伴随着交强险制度的实行车险覆盖面迅速扩大车险业务保险收入快速增长车险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占比较高从整体看,车险保费收入财产险保费收入的70%,同比上升3.29个百分点。
(2)盈利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如表1所示,从地区数据看,车险业务占比存在差异。但是车险业务的简单赔付率也在50%左右,车险业务效益状况有待改善。
(3)车险业务规模大,车险业务的盈利状况却不容乐观,因此提高车险业务的盈利水平成为各家保险公司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车险结构调控
车险结构调控是在对保险公司已有车险经营数据进行认真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车险业务再进行深入细分通过对车龄、厂牌型号、车型、渠道、险别、重大灾害、天气状况、驾驶员水平高低等多种内部、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保险公司也就有了较多的调整作为车险结构细分、调控的依据可以想象,即使是对于同一家保险主体,如果在同一个时期由于确定的结构调整不同,所造成的车型经营结构也是不会相同的。因此保险公司应当结合自身的状况,合理地确定一个或几个关键因子作为车险结构分析调控的主要依据,并根据实际的经营状况不断加以调整。从而达到改善车险结构提高车险盈利的目的。
从车型角度来看,可以通过将车险业务细分为非营业车和营业车。在非营业车中还可以细分为家用车、机关企事业用车等。在营业车中可以细分为出租车、营业货车、公路公交营运车等。通过对不同车型业务的分析,合理确定鼓励承保的车型范围,跟制承保的车型范围,严禁承保的车型范围,来调控车险业务结构。
从车辆厂牌型号角度来看可以通过将车险业务细分为宝马系列、解放货车系列、海马系列、奥迪系列、雅阁系列等,通过对不同车型业务的分析,合理确定承保的车型范围,限制承保的品牌范围,严禁承保的品牌范围来调控车险业务结构。
在实际工作中,险公司往往会确定几个关键因子,利用业务报表系统将各个关键因子结合起来对车险业务结构及其效益状况进行数据分析,确定业务结构调整目标,并通过搭配使用核保政策等,以合理优化车险业务结构。提高车险经营效益的措施
3.1 为了能让车险的经营效益提高,就要保证经营的业务在法律的规定下,而且车险的环境要保持稳定,只用稳定的市场秩序,保证经营的环境在一个合理的环境下,才能使车险的效益提高。相关的监管协会,提高了对车险市场的监管,同时调整了整治的力度,此外还规定了车险监管的制度,这些有效的措施,都是在这针对车险问题的基础上采用的,每一个措施都直中车险的要害。在市场竞争还有经营管理上,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而且还加大了对车险市场上有违规现象的处罚,这样可以稳定市场,保证市场上的竞争都是公平以及合理的,同时控制变相收费的情况,使车险市场的秩序保持有序,但是这样稳定的局面需要整体的保险行业一起维护。
3.2 以科学发展为目标,在提高车险效益上,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的方针,同时这也是必然的选择。坚持科学发展,能将车险上的投入以及产出的比例合理的控制,而且还能降低车险的成本,保证车险的业务结构合理。车险有不同的险种也分车的类型,在提高车险的效益上,要将两者的效益都提高,而且还是在保证车险增长速度稳定的前提下。
3.3 在车险的管理上讲究精细,同时也要加强对车险的控制,在车险的控制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承保上;另外一个就是在理赔上。承保上,下级部门要在上级部门的管理下,执行管理制度。将管理的内容分化,同时要知道正确的承保政策,坚持优惠政策,扩大业务的发展规模,同时鼓励多发展优质出的业务。承保的比例上,也要合理的设置上限。对于一些回流的业务加大控制,尤其是质量方面的控制,回流业务中禁止出现劣质业务。车险理赔的工作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第一,车主在车辆受损的时候,要及时的报案,保险人员要查看车辆损坏的情况。根据不同情况在按照车险的理赔流程进行赔偿。第二,在勘察车辆顺受损的时候,保证勘察的质量,而且保险人员要知道,车辆损伤的原因,同时调查原因的真实性,对于应该承担的责任准确界定。第三,车辆的配件在更换的时候,如果配件需要修复,那么就要安装市场上的价格定损,对于更换的配件也要进行核实。第四,车险的报价体系要完善,而且报价要以市场为标准。第五,如果车辆受损的同时也有人员受伤,那么要对伤者的情况及时的追踪,按照规定赔偿护理费用。第六,从事理赔工作的人员要有一定的技能,以及责任心。熟练的办理理赔业务。
3.4 在车险市场上存在着诈欺的现象,因此车险人员要有防诈欺意识,但是我国现在的车险市场上,还没有专业的防诈欺队伍,很多车险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而且一些保险公司也足够的工作人员去解决诈欺问题,因此保险公司要在工作的内部成立防诈欺小组,提高车险人员在预防诈欺上的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车险在经营上存在问题,尽管业务在不断的增加,但是效益上没有明显的提高,相反盈利的空间在减少,面对这样的问题,保险公司要及时的解决。保险公司在提高车险经营效益上采取了一些措施,调整车险结构,稳定车险市场,提高承保以及理赔的能力,对于一些诈欺的问题,车险人员要有能力去解决。本篇文章先讲述了我国车险市场上的业务情况,其次探讨了利用车险调控,提高车险效益的方法,最后探讨了提高车险效益的其他措施。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参考。
参考文献
[1]张程.中国车险市场的卡特尔问题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刘一良,曹时军,曾咏梅.基于湖南地区的车险产品创新分析及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武冬铃,萧军.车险理赔服务创新问题研究-以湖南省车险市场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提高车险理赔服务能力的工作内容
关于进一步提升车险理赔服务能力的工作内容
一、提升车险理赔服务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形成内外监督机制;建立理赔服务质量指标体系,规范科学管理;
(二)具体工作目标
1、提升理赔服务时效:当月结案率达到65%以上、累计结案率达到98%以上、结案周期控制在40天以下、支付时效控制在1个工作日之内。
2、出险客户回访满意度达到100%。
3、信访投诉率
投诉案件控制在1‰、投诉办结时效在2个工作日之内。
4、人伤案件和解比例占总体人伤案件的92%以上
5、制度建设:涉及下述具体措施方面,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缩短理赔周期;提高理赔时效(1)服务承诺公开上墙公示(2)简化理赔单证,倡导快速理赔(3)合并核损核赔岗位,加快案件时效(4)全市速赔案件推广,缩短结案周期(5)赔款自动支付,缩短赔款周期
(6)设立未决案件管理岗,加强未决案件的跟踪管理 确责任人员、职责,建立报表分析以及案件清理跟踪制度(电话跟踪催收)
二)简化理赔手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
1、推广“一袋式”材料收集服务
2、深入推进全国通赔服务,提高全国通赔案件的时效
3、加强分支机构与总公司层次的沟通工作。
三)加强保险宣传,提高消费者对保险责任、赔款金额等保险知识方面的熟悉程度。
1、加强保险宣传,采用海报,社区宣传等方式,提高客户对保险的熟知度。
2、3、加强承保前的告知工作。加强理赔时的一次性告知服务。
四)减少定损时的差价及修换分歧
1、采用工时标准化,配件系统维护的手段,减少分歧
2、推出无差价理赔服务承诺
五)进一步提升理赔人员服务礼仪形象,特别在语言、行为、着装、查勘车管理规范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采用制定标准,加强检查的手段确保理赔人员的服务态度优质化。六)主动关心客户,减少信访投诉
1、制定出险客户回访制度,提高调度短信、赔款短信发送的成功率。提高结案满意度回访工作。对有可能发生纠纷的案件,提早做好防范措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2、制定标准的工作流程、处理时效标准、责任落实到个人。七)强化保障机制建设
1、落实并完善车险理赔一把手负责机制 由一把手亲自抓信访投诉工作 由一把手亲自负责拒赔案件的管理工作 由一把手亲自抓诉讼案件管理工作
理赔管理(汇报、例会制度):作为专项议题讨论未决管理报告、信访投诉处理、稽核检查通报、客户回访通报。积极开展总经理接待日活动
2、加大基础设施配置:合理确定岗位职责、提高理赔人员与查勘设备配置
3、开展车险理赔客户服务节
如夏日送清凉等类活动
4、开展理赔服务竞赛评优活动,制定服务竞赛的方案
5、开展理赔技能比武活动,提升理赔服务技能
6、开展全流程考核,重点把理赔服务的能力与绩效挂钩
7、稽核检查制度
(1)“飞行”检查制度:加快响应速度、倡导语言规范、遵照着装制度、合理调度车辆、提高查勘工具配备。
(2)未决案件检查制度:专人管理未决档案、缩短未决时滞、提高未决跟踪的力度。
第三篇:加强内控合规经营 提升团险经营效益
加强内控合规经营 提升团险经营效益
所谓的“节流”是指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尽可能的规避风险比较明显的业务。通过这一年多的学习,我认为团险渠道的经营风险是承保风险,要在的前提下,提升团险经营效益,就要加强内控合规管理,着重防范此类风险。
承保风险主要指业务员展业规范性及核保的有效控制,保险公司所经营的风险主要是不确定性风险,而在所有风险中承保风险是风险中的源头,故在风险控制中应予重点控制这个源头风险。如何规避承保风险,我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风险意识教育。个别客户经理注重业务的签单促成,不注重风险防范。究其原因,还是他们的能力不行,而是对条款、对监管、对流程等新鲜的东西学习不够。因此,要控制这个方面的风险,就要加大团险渠道客户经理的依法合规经营意识的学习,同时,要加强团险条款、承保实务、专业知识和个人职业道德等四个方面的学习。我们在加强团险渠道客户经理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不能走过场,要将该学的东西学熟、学懂、学透,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团险渠道客户经理通过学习权掌握拟承保业务的操作流程、找准承保该业务的风险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可保可控,预防风险的发生。
(二)核保时要“严进”。核保可以说是团险渠道业务的“入口关”,是防止“病从口入”的风险防范把关口,其作用在风险防范中十分重要。团险客户经理将业务承揽下来,并在交单入账时,柜面人员就要对该笔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其风险是否可控,还要认真审核该业务的投保要素是否齐全、该法人单位的各项资质是不是合法、执行的是不是总颁统一条款、费率是不是按标准执行、定价是否合理、承保的风险责任是不是在上级公司规定的范围内、承保的业务是不是符合监管要求等一系列工作,在严格进行审核合格后才能予以承保,否则,就要将不合规的业务剔除在外,从而控制源头风险。
(三)承保后要“跟进”。我们客户经理在服务客户单位的时候不能是在签单、收费后就万事大吉,要定期或不定期对所服务的单位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生产环节是否符合规定、风险防范措施是否具体、安全生产制度是否健全,同时,要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其进行适时改进和完善,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达到风险可控的目的。
通过对“内控标准”的教育学习,我体会到风险防范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靠几次突击检查或抽查就可以避免,而是一项艰苦的长效工作。防范各类业务风险,特别是内控风险,坚持积极稳妥发展的正确方向,使我公司团险业务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快车道。
第四篇:车险经营要不要“去中介化”
车险经营要不要“去中介化”
今年8月24日,中国保监会印发了《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保监发【2016】74号,以下称“《规划》”),对保险业未来五年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鉴于车险在产险行业中的比重和保险中介渠道在保险行业中的比重,研究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在放在《规划》背景下,研究两者互动关系,更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中介激变
保险中介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历来是受到严格管制的,其变化取决于监管政策的调整。所以,研究中介激变要建立在研究保险中介监管政策调整的基础之上。因此,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保险中介的内部结构和中介代理车险主体结构作为铺垫。
一般来说,保险中介内部结构分为保险个人代理人(以下称“个代”)、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以下称“专代”)和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以下称“兼代”)三大部分。在保险中介代理车险的业务结构中,不同主体代理车险业务的基本格局如下:一是所有的个代均代理车险业务,例如中国人寿、平安等公司的个代渠道,通过产寿互代、交叉销售的方式,实现的车险业务在其车险业务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二是几乎所有的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全部是代理车险业务;三是兼代中的车商、驾校等机构是车险业务销售环节的主力军。另外,在车险理赔环节,小部分保险公估机构涉足车险查勘理赔。
保险中介监管政策调整,虽然说近十年来在不断变化,但是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2015年9月17日中国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深化保险中介市场改革的意见》(保监发【2015】91号,以下称“91号文”)。从内容上看,对于保险中介市场发展部分表述,《规划》脱胎于91号文件,与其一脉相承。所以研究《规划》,起步于研究91号文件。在研究91号文件中,需要注意一下时间节点:一是2012年3月至今,暂停了车商等非金融类兼业代理机构市场准入;二是2012年6月开始至今,专代机构市场准入门槛持续提高;三是2015年4月间《保险法》修改,取消了保险监管部门设定的个代准入门槛,完全由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等单位自主决定用人。当前及未来,保险中介激变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保险中介主体数量更多,市场格局发生颠覆性变化。对于未来保险中介激变的走势,目前保险中介行业内看法不
一、观点各异,但梳理起来,主要有发展保险门店、发展独立代理人两种观点。对于这样的观点,在《规划》的确也是一样提倡的,但是这两种观点在现行的保险监管法律、实务操作中还是存在先天性障碍的。本文研究的视角,力求更加合乎法规、合乎市场。
在保险中介群体内部,由于业务具有重叠性、市场准入政策出台有时间差,所以中介之间的业务具有“跷跷板”关系。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恢复兼业代理机构审批,加剧中介内部之间竞争。2016年5月间,中国保监会下发文件恢复了银行类保险兼业代理资格审批、推行法人机构持证制。由于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发证模式发生改革,持证数量上貌似锐减,但实际经营主体并未减少。即将恢复的非银行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审批,则势必会使原来隶属于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的一部分业务回流至车商等兼业代理机构。第二,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结构发生了变化,表现是法人机构市场准入明显减速,分支机构备案数量快速增长。而从保险市场中看,由于法人机构的准入门槛居高不下,市场上保险专业中介的牌照成为“抢手货”,派生出一些专门交易牌照的掮客,加盟制的分支机构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地位。第三,保险个人代理人领域,伴随着《保险法》(2015版)落地实施,取消了保险监管部门对保险个代考试发证制度,实行由保险机构自主用人,所以保险个代群体迅速扩大。扩大了的个代群体,势必会切走专代机构的一部分业务份额。
二是保险中介专业技术能力要求更高,功能发生颠覆性变化。对照保险中介现实表现,保险中介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增加了车险销售的环节,既不能增加保险需求,也不能服务保险消费者开展理赔,抑制了保险中介功能的发挥。按照《规划》,要求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在风险定价、产品开发、防灾防损、反保险欺诈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供增值服务。在现实和未来需求之间,保险中介的专业技术能力迫切需要提升。
三是保险中介监管更着眼于宏观领域。在《规划》中,只涉及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有关保险中介监管的内容,还要从91号文件中找答案。按照保监会提出的“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理念,降低保险中介准入门槛,加强市场行为监管应该成为主旋律。具体到保险中介开展中介车险业务过程中,财务数据真实性会成为重中之重。
车险囧途
今年6月份第三批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帷幕拉开,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商业车险经营规则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从整体情况看,商业车险保费价格普惠,但是在经营过程中也不乏“难言之隐”。具体表现:
一是竞争加剧。实行新的车险经营规则,扩大了保险责任范围、进一步理顺了代位求偿权的流程、引入了“零整比”费率因子,为改善车险经营和车险消费者体验奠定了制度基础。
同时,车险市场上出现车险手续费上涨、车险综合成本率上涨、赔付率下降的现象。竞争加剧的原因,包括汽车新增数量增速低于先前、经营车险的保险公司持续增加等。
继续追踪车险手续费去向,不难发现,有的是回流到真实的车险消费者手中,有的是流入机关单位、车队等保险业务经办人的手里,有的是落入车商等实际代理保险业务的机构。
二是风控缺位。笔者在对大量交通事故和车险赔案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的很多案例发案原因很简单,当事人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交通事故发案原因的简单性,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事人交通法规意识的淡薄,反映出保险公司在车险经营过程中,风险管控的不到位。反之,车险在销售环节,应当着力宣传提高第三者责任保险额度。
三是自救乏术。回顾起来,2006年那轮商业车险改革后,车险市场手续费攀升,2008年前后各地省级保险行业协会纷纷实行自律,2009年间保险监管部门下发了规范理赔等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对车险手续费上涨形成遏制的合力。但是,从2010年前后开始,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开展了反垄断调查,对包含限制车险价格打折、佣金比例的保险行业协会和参与的保险公司高额处罚,多地保险行业协会纷纷删除了相关内容。新一轮车险改革后,车险市场佣金比例上涨,没有自律公约的屏障,谈不上内部自我约束。虽然《保险法》禁止保险公司、保险中介向投保人支付保险合同以外的其他利益,但是倘若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达成默契,查处违规行为难度就会陡增。
突围之道
车险经营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子领域,研究其发展变化要充分考虑外围环境、公司风险管控等因素。
一是优化发展理念,完善经营环境。在《规划》第八章中提到,加大与医疗卫生、道路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进一步扩大行业共享数据来源。理论上讲,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对于车险经营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车险经营可以直接降低赔付率;另一方面,由于交通事故的降低,抑制了车险需求。但和国外的数据对比来看,当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绝对数量、相对数量和事故后果,形势都不容乐观。具体到车险经营,车险发生的概率和交通事故的发生息息相关。保险行业要树立车险经营的根本出路在于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理念。
二是深化车险改革,提高经营能力。在《规划》第二章中提到,全面推开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商业车险经营规则中费率因子的权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从现行的从车因子为主向从人、从用为主改革,客观上要求保险公司需要根据车险客户的具体情况,对不同客户风险评估,能够在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势必增大了直销的比例,势必减少保险中介的比例。可以预见的是,商业车险条款费率改革速度越快,车险营销对保险中介需求减少越快;商业车险条款费率改革力度越大,车险营销去中介速度越快。
三是推进监管转型,引领理性发展。从2016年开始,保险监管部门推出“偿二代”监管,监管部门更加着重于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维护,更加着重于宏观审慎监管,更加着重于市场行为监管,至于车险手续费的高低问题、个别保险公司车险经营的盈亏等问题,这些问题属于保险市场经营主体自己的问题。
车险市场和保险之间的互动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其中蕴含的问题,也要根据保险监管和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化而变化。从保险业《规划》看,更多的立意在于通过发挥车险的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既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又能为更多的交通事故中受到伤害的人们提供补偿,这才是发展车险经营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境界。
第五篇:效益为先 规范经营 持续推动车险业务又好又快发展
效益为先 规范经营 持续推动车险业务又好又快发展
河北省分公司车辆保险部
近10年特别是股改以来,我省分公司的车险业务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2003年至2009年累计实现车险保费收入244.05亿元,年均增幅19.3%;完成财务口径承保利润11.47亿元,实现了保费规模和经营效益的双丰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省分公司逐步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车险经营文化。回顾近10年的车险经营轨迹,凝聚着全省系统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员工的经营智慧、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是河北人保财险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有力印证了总公司一系列决策部署的正确性。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始终坚持鲜明的车险业务定位,持续构筑坚实的组织架构和政策保障体系
股改以来,河北省分公司积极应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经营形势,按照“短期有效,长期有利”原则,在实践中,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契合实际的管理运作模式。
在险种定位上,近10年来省分公司几届领导班子始终将具有明显管理效益型特点的车险业务,定位为“龙头险种”、“脊梁险种”和员工的“吃饭险种”;要求各级公司特别是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实现车险有效益发展的重要意义,将车险作为公司业务发展的主要矛盾来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在经营思想上,省分公司要求各级公司和广大员工必须牢固树立“效益第一”的经营理念,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决落实,不能左右摇摆;要始终围绕有效益加快发展这个目标,制定措施、指导行动,不断提升车险业务的发展能力与盈利能力。对此,省分公司每年都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引领又好又快发展。2004年提出“效益为先,强化管理,实现车险经营发展的历史性转变”;2005年提出“在不断发展中把车险事业做大做强,实现由保费大省向效益强省的成功跨越,车险要挑重担、做贡献”;2007年提出“乘势而上促发展,控制成本增效益,确保实现车险全年任务目标”;2009年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加强盈利能力建设,努力实现车险发展与盈利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这些目标和实现路径的确立,为车险业务始终保持有效益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系统管理上,始终坚持走专业化管理道路。特别是“三个中心”模式运行初期,为有效解决市、县两级业务管理新模式与现实情况的错位、缺位问题,省分公司统一建立了“车险第一责任人”制度,明确要求各分公司必须确定“一把手”或一名班子成员为车险第一领导责任人,同时明确部门主要负责人为车险第一主管责任人,将车险指标的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基层单位也必须落实相应的管理模式和考核办法。这一制度的出台有力保障了车险业务各项管理制度和政策措施的扎实、顺畅落实。
在考核措施上,始终坚持以业绩论英雄。一是始终将保费和利润的完成情况作为业绩考评的必要条件,纳入对各级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的绩效考核。标准明确、连续稳定,绝不搞大锅饭或特殊化。二是强化考核的刚性约束和执行力。2009年,面对车险阶段性经营亏损的被动局面,省分公司和车险阶段性亏损的市级分公司主要领导和车险分管领导,停发了除固定薪酬以外的所有业绩奖金。领导的决心和行动,对全省系统实现扭亏并圆满完成总公司下达的车险利润计划,起到了关键示范作用。三是每年配合工作重点,组织开展车险专题竞赛活动,强化考核激励。2004年通过开展“车险效益年”竞赛活动,以做精、做优、做强车险业务为目标,实现了保费规模和效益水平的跨越式提升。2005年以来连续六年坚持开展车险“创金牌险种”竞赛活动,有效促进了我省分公司车险业务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二、抢抓机遇、多措并举,全力推动有效益快速发展
股改以来,我省分公司在车险业务发展上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6年以前为第一阶段,鉴于当时营业车业务占比超过50%的客观情况,发展重心主要集中在提高车均保费和附加险规模占比上。目的主要是通过提高车均保费、发展赔付率较低的附加险,确保整体车险业务的发展和盈利。2006年至2008年为第二阶段,发展重心是交强险和商业三责险。交强险实施初期,效益较好,我省分公司抢抓机遇,大力拓展;交强险限额和费率调整后,商业三责险赔付率相应降低,我们又狠抓商业三责险和其它有效益的附加险,以上举措在当时市场竞争激烈、秩序混乱的情况下,对车险业务实现有效益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2009年至今为第三阶段。我省分公司依托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细分市场和客户群,以折扣和费用为杠杆,以省集中核保为手段,鼓励发展A、B类优质业务,下大力限制和改造D、E类业务,着重改变车险发展方式。
(一)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促发展。2004年我省分公司抓住同业公司限制承保营业性货车的有利时机,以动制静,及时调整承保政策,使车险业务得到了超常规发展,业务质量也显著提高;2006年,我们抢抓开办交强险机遇,交强险规模和占比一直位列全系统前茅,盈利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2008年以来,按照“短期有效,长期有利”原则,大力发展商业三责险。2008年、2009年和2010年1-4月份,商业三责险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2.87%、21.30%和64.57%,高于整体业务发展速度。
(二)营销政府,借外力促发展。保险业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推动、政策支持。2001年,我们促使省交管局下发了《关于做好机动车辆保险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对未投保车辆不予检车,各地车管部门要为人保等公司提供承保服务便利条件。2003年,我省分公司与省交管局牵头,相继在唐山、石家庄、保定和邢台四个地市的车管所建立了“新车保险超市”,对提高收费水平,有效遏制“两高一低”问题,成效显著。2006年交强险实施前,通过积极主动联系,交管局及时下发了有利于我省分公司开展交强险业务的文件规定。交强险实施后,双方又进一步加强合作,联合开展了交通安全网和保险服务网的“双网”共建工作,对我省分公司落实两大区域发展战略,有效拓展农村市场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得到了上级公司、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
(三)多管齐下,广开渠道促发展。多年来,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利用个代、专、兼代和银保合作等多渠道发展车险业务。以车商4S店渠道为例,2007年明确提出了“坚持、提倡、整合、倾向、划算”五点工作方针,“坚持”就是明确一个支公司对一个经销商,避免内部无序竞争;“提倡”就是在规模大、合作好、守规矩的4S店提倡设立保险服务中心,做好展业承保、查勘定损、信息收集和增值服务四项工作;“整合”就是双方优势资源互补,提高投入产出比,实现共赢;“倾向”就是派专人驻店服务出单,有效巩固合作关系;“划算”就是精打细算,确保车商业务要有效益。以上措施对抢占新车市场,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六措并举,确保均衡发展。一是坚持城市与农村市场并举。以车商4S店业务为突破口,推动中心城市新车业务快速发展;以农村保险服务网点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农村业务。二是坚持商业险与交强险并举。互动互促,带动整体车险业务发展。三是坚持公务车与家用车业务并举。积极做好政府财政统保和零散公务车的承保工作,同时,大力发展家用车业务。四是坚持续保与新保业务并举,努力提高续保率和新车承保率。五是坚持基本险与附加险并举,努力提高单车收费水平和保费的效益含量。六是坚持汽车与拖拉机、摩托车业务并举,抓大不放小。
三、抓重点、强管控,不断提升车险业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客观讲,我省分公司车险业务管理经历了从发现问题、事后纠偏到市场细分、目标管理,再到数据管理、集约化经营的一个由粗放到逐步精细化的渐进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2003年至2004年为第一阶段,管理重点是解决应收保费率过高这个突出问题。2003年前后,我省分公司系统车险保费实收率不到50%。对此,我们认真分析研究成因和解决办法,决定从收费和出单两个基础环节入手,严控应收保费产生源头。2003年初,我省分公司在试点基础上,在全省系统全面强制推行车险“先收费,后出单”制度。推行初期,基层单位反应强烈,普遍担心实施后会影响业务发展,推广工作遇到了很大阻力。对此,省分公司总经理室力排众议,坚持做正确的事;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未交费业务控制打印保单,真正实现了不交费不出单。到2003年底,车险业务的保费实收率由1月份的34.56%提高到年底的78.02%,业务规模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7.27%。2004年至今,虽然保险主体迅猛增加,竞争日趋激烈,但我省分公司系统的车险应收保费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实践证明, 控制应收保费不但业务没有下滑,保费收入反而大幅增长。
2005年至2008年为第二阶段,重点围绕省分公司确定的稳定和提高平均费率、续保率和优质业务占比,以及控制和降低综合赔付率的“三提一降”工作目标,通过强化业务分析、不断修订承保政策、硬性规定各类车辆的最高折扣率和加大对低套条款、变相降费的处罚力度等措施,切实解决高折扣、低费率等规范问题;通过费用政策与承保政策配套使用,业务质量与费用支出挂钩,加大优质业务奖励、限制亏损业务费用率,严格手续费计划管控以及提升服务水平等手段,切实解决好续保率低、有效益业务占比低和手续费支付比例高等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2009年至今为第三阶段。随着市场和监管环境的逐步向好以及IT技术应用的日趋成熟、完善,公司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及时性大大提高。我省分公司针对2009年上半年车险业务经营出现阶段性亏损的实际情况,按照总公司“四个一流”和“四化”工作要求,下大力加强车险盈利能力建设,重点在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全面推行业务分类管理、差异化费用配臵和省集中核保等精细化管控措施上下功夫。运用费率管控和费用管控等手段,将提高车险盈利能力落实到提高承保质量与优化资源配臵上来,将车险差异化承保政策与风险选择措施刚性导入销售一线;同时,抓住下半年业务迅猛发展的有利时机,狠抓各项管控措施的落实。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具体归纳为建立“两个系统”、实现“三个转变”、提高“四个能力”,即:建立车险业务数据分析系统和承保管控系统,实行业务分类管理和差异化经营;逐步实现承保管控由“政策指导型”向“业务直控型”转变,由“后期纠偏”向“前期引导”转变,由“价格调整为主”向“价格费用联动”转变;着力提高省市两级产品线的风险识别和盈利预期判断能力、手续费和折扣率差异化运用能力、省级重点管控和市级全面直控能力、差异化经营措施的强力推行和严格执行能力。通过狠抓落实,不但实现扭亏为盈,而且全面超额完成了总公司下达了车险各项工作任务。
(一)实施销售费用差异化配臵,引导险种结构调整。从2009年7月份开始,省分公司对风险高、效益差的劣质业务实行费用扣减,扣减的费用由省分公司统一掌握,全额专项用于对风险低、效益好业务和达到省分公司规定标准的优质业务费用补贴。一是根据赔付率情况,对家庭自用车车损险和营业性货车交强险按一定比例扣减费用;二是对上年出险5次(含)以上车辆按商业险签单保费的10%相应扣减费用;三是对家庭自用和非营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交强险、家庭自用和非营业客车商业三责险当月正增长的分公司,分别按交强险和商业三责险的实收保费给予一定比例的费用补贴;四是对C数据优质业务续保按月严格考核奖罚。2009年9月份,对全省系统车险业务又进一步细分,按客户群、赔付率和出险情况,将业务细分为高盈利、微利、保本、微亏和高亏五类业务(即A、B、C、D、E业务),对各类业务分别制定不同的承保政策,配臵不同的销售费用,并强力推行。以上措施有力推动了有效益车险业务的快速增长和车险业务整体盈利能力的显著提升。到2009年底,全省系统A、B类业务的承保数量占比达到了76.51%,保费规模占比达到了73.23%。汽车险赔付率N由6月底的75.79%降至12月底的67.86%。
(二)有效控制承保条件,不断提高保费充足率。一是发挥地方行业协会作用签订自律公约,积极推行家用新车不打折。到2009年底,11家市分公司实现了新车零折扣。二是对高赔付的家用车和营业性货车转入业务,规定折扣率不得高于10%;三是按上年保险出险次数限制折扣率或上浮费率;四是对配件价格系数高于0.3的部分高风险车型进行了车型系数上浮。这些管控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到2009年底,汽车险平均费率同比上升0.52个千分点。汽车险总折扣率同比下降1.84个百分点,保费充足率有效提升。
(三)搭建管控平台,转变管控模式,积极推进车险省集中核保工作。按照总公司要求,我省分公司2009年7月份新增专职核保人员4人,开始对车险核保辅助系统识别出的E类业务、异地牌照车辆、多次出险车辆和高修理成本车型等高风险业务实施省集中核保;2010年又增加专职核保人员3人,进一步将核保辅助系统识别出的D类业务和特种车业务上收省分公司集中核保。为确保省集中核保工作的顺畅运行,不断提高核保效率,增强省分公司的风险识别能力和定价能力,重点抓了四项工作,一是开发程序,搭建数据提取和分析平台,确保各分公司的ABCDE业务分类和差异化配套承保政策定得准、行得通、能见效。二是制定省集中核保实施细则,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建立了一整套省集中核保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流程,确保有章可循、沟通顺畅、考核到位。三是重点解决“核什么”和“怎么核”两个关键问题。省分公司主要核风险、核价格,重点是管控折扣率、可用费用率等关键指标参数;市分公司主要掌握好本辖区业务占比和数据质量,核规范。充分借助核保辅助系统和现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统一管控模型,实现车险业务风险识别、盈利目标管理和承保政策制定的顺利衔接和科学运作,确保平稳过渡和效率的有效提升。四是强化动态管控,建立核保反馈机制。根据核保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分公司应对市场变化、强化承保管控。
(四)加强车险队伍建设,强化各级车险产品线的经营管理职能。2009年的车险经营实践表明,抓与不抓不一样,用新思路抓与沿用传统方式抓不一样,为此,结合总公司要求,省分公司总经理室对车险产品线的建设,明确提出了4点要求:一是要切实突出产品线的管控职能,利用主导配臵差异化销售费用的契机,进一步发挥产品线作为利润单元的主导作用,实现由管理向经营的转变;二是要进一步改变以往静态、行政式的管理模式,不断增强车险产品线的定价能力、经营分析能力、核保管控能力、销售费用差异化配臵能力、营造良好市场能力以及监控督导能力,全面提升产品线的经营管理水平;三是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车险数据管理,确保数据质量;要进一步完善建立车险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日常监控和异常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跟踪改进,不断提高数据的真实性、规范性、准确性、合规性与标准化。四是要注重培养选拔懂经营、会管理、素质高、作风硬的人才充实到产品线管理队伍,不断增强管理队伍的整体能力和发展后劲。
四、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为车险经营环境和科学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一)积极倡导行业自律。作为省保险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和财险委员会主任单位,我省分公司一方面带头规范自身行为,为行业做表率;一方面力促行业内部规范,主动引导市场。2003年,组织推动同业公司共同签定了《河北省保险行业车险自律公约》;近年来又结合市场形势变化进行了5次修订和完善。为确保自律公约落到实处,我省分公司还倡导成立了车险自律督查小组,专门负责查处违规行为,并带头从自身检查做起。2008年,我省分公司向省保监局和行业协会提出了推行车险业务“见费出单”管理制度的建议,得到他们的赞同和支持;保监局责成我省分公司制定实施方案并于当年12月份正式施行。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河北省车险市场秩序日趋规范,经营环境不断好转。
(二)重点解决突出问题。2008年以来,我省分公司主动与平安、太保等同业公司沟通联系,共同商议规范车险市场问题,明确了3个规范重点:一是规范保单,解决低套费率和新车购臵价随意下浮问题;二是规范重点客户群,解决家庭自用车和营业车收费低问题;三是优先规范保监局和行业协会检查发现问题较多的方面,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上做法收到了较好效果,许多突出性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缓解。
(三)全力推动地方行业自律。省分公司要求各分公司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积极推动地方行业自律工作。目前全省12个分公司全部与同业公司达成了包括新车承保零折扣内容的自律公约,并得到有效执行;还有4个分公司与同业公司签定了限制手续费的自律约定。
五、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多年来,为提高服务能力、丰富服务内涵,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力求全方位、多维度地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一是推行了车险客户分级管理制度,按照客户的保费规模、效益情况、续保情况以及社会影响力等因素,将客户分为五个等级。对不同等级客户,采取差异化、有针对性的承保、理赔服务措施,确保优质客户享受优质服务。二是在全省系统连续开展客户脱保原因调查工作。调查对象主要针对个人客户,按家用车和营业车分类调查、分类统计。通过调查脱保原因、查找自身问题,制定整改措施。三是依托95518专线平台,广泛开展续保提醒、生日问候、理赔协助与回访等形式多样的车险送关爱活动。四是与中石油、银行等单位合作,双方整合资源,对出险率低、效益好的优质家用车客户,提供多项实惠有吸引力的增值服务。
近几年来,虽然我省分公司在车险业务的经营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走过了许多弯路,仍存在着不少问题,离总公司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许多方面还需要兄弟分公司给予指导和帮助。下一步,我们将在总公司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兄弟分公司的好做法、好经验,紧紧围绕总公司新时期发展战略和我省系统未来3-5年奋斗目标,积极探索、勤奋工作,为车险业务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