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档案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县级项目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件编号】
苏农开〔2012〕40号
2012年9月10日 【内容概述】
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县级项目档案管理办法
各市、县(市)农业资源开发局(办),省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县级项目档案管理,我局对2006年印发的《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县级项目档案管理暂行办法》(苏农开〔2006〕15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县级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希遵照执行。
附件: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县级项目档案管理办法
2012年8月20日
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县级项目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农业综合开发县级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使项目档案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综合开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特点,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综合开发县级项目档案是指县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项目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记录。
第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都要建立农业综合开发县级项目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专人,统一管理。第四条 国家立项的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按此办法建立项目档案。
第二章 项目文件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
第五条 农业综合开发县级项目管理部门在项目立项、审批、实施、竣工验收和移交管护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形式的文件资料应列入归档范围。
第六条 县农业开发管理部门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包括:
1.前期准备类:主要是农业综合开发各项规划、项目库及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资料。
2.立项审批类:(l)项目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及相关申报、审批文件资料等;(2)项目计划申报、批复文件及相关附件材料;项目计划调整、变更、终止的申报、批复等文件资料。
3.项目实施类:(1)项目管理公示及其它实施过程中管理工作的文件等。(2)土地治理项目招标资料,主要是项目招标方案审核材料、招标公告或邀请函、招标文件、评标报告、中标通知、中标单位投标资料、合同协议等;监理资料,主要是监理合同、监理大纲、工程计量单及工程款支付凭证、监理工作总结;工程施工预决算资料和土地治理项目中非工程类农业(土壤改良、购良种等)农机、林业等措施实施的证明材料;科技推广和培训等项目实施证明材料。(3)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土建工程资料(包括工程施工合同,施工预决算表),设备购置资料(包括设备购置合同,设备安装调试运行验收情况),科技推广和培训实施证明资料。
4.竣工验收类:(1)上级管理部门对项目验收的有关材料,本级项目验收的有关表格、工作总结及其他验收资料等;(2)项目审计的有关文件资料。
5.建后管护类:土地治理类项目工程及其他固定资产移交、产权变更等有关文件资料。
6.其他资料:自筹资金台账等。
第七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单位归档文件资料范围,按项目单位项目建设与管理实际,参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部门文件归档范围进行收集归档。
第八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归档文件资料保存期限分为永久、长期、短期三种,立项审批第2类和竣工验收第1类、第2类资料保存期限为永久,前期准备类、项目实施第2类、第3类和建后管护类为长期,其余均为短期。
第三章 项目文件的整理与归档
第九条 项目管理部门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应及时归档。文件资料应按项目年度、分项目整理。
第十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部门对每年项目年度文件资料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大类(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项目)进行归档;具体文件材料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阶段收集整理。
第十一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文件材料要字迹清楚,图面整洁,签署完备,不得用易褪色的书写材料书写。
第十二条 归档案卷按《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档案案卷质量标准》执行。
第四章 项目档案保管、利用和保密
第十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档案管理人员要熟悉档案情况,主动了解各项工作中运用档案的需要,积极提供服务。
第十四条 按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档案借阅制度的要求,做好档案的利用和保密工作。
第十五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部门要配备专用的项目档案库房、档案保管设施设备和防火、防潮、防虫霉等防护设施。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省级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档案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档案管理要求,按管理职能参照县级项目档案管理要求执行。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2006年5月8日印发的《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县级项目档案管理暂行办法》(苏农开〔2006〕15号)同时废止。
第十八条 本办法解释权属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
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办公室
2012年8月30日印发
第二篇: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
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管理办法
发布日期:2011-11-1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我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对招投标行为的监督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受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保护和约束,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原则。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经国家和省批准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及物资设备等的招标投标活动。
第四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标投标基本程序:成立临时招标机构,确定招标组织方式,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或发放投标邀请书,发放或出售招标文件,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签订合同。
第五条
省农业资源开发局负责对本省行政区域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各市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负责对其行政区域内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工作进行监督。
第六条
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负责其行政区域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管理工作,明确具体负责招投标工作的管理机构,招标投标各方应自觉接受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 招标
第七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标人(简称“招标人”)原则上为县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法人。
第八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公开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
邀请招标,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标。
第九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原则上实行公开招标。公开招标的项目,应当在县级(含)以上媒体上或县级招标中心网站、农业综合开发网上发布招标公告。
第十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经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核准后,可实行邀请招标:
(1)以项目为单位,土建工程招标节余资金低于50万元(含)的;
(2)单项合同估算价50万元以下的物资设备、农田林网;
(3)单项合同估算价30万元以下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
邀请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在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下,从具备承担投标能力、信用良好、符合相应条件的潜在投标人中,通过随机方式选择三家(含)以上投标人,并向其发出投标邀请书。招标人自行确定的潜在投标人投标无效。
第十一条
招标人应将列入招标范围的工程进行捆绑打包,根据单项工程类别、工程地点、施工便利等因素,以项目乡镇或跨乡镇连片为单位合理划分标段。
第十二条
各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在招标前,应编制招标计划。招标计划包括标段划分、招标方式和招标时间等内容。招标计划须经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核准。
第十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施工招标应具备以下件:
(1)初步设计及概算已经批准;
(2)项目已经立项,计划已经批复下达;
(3)监理单位已确定;
(4)具有能满足招标要求的设计文件;
(5)招标计划已经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核准。
第十四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须全部进入经政府批准设立的县级(含)以上招投标市场。
第十五条 招标人可以自行编制招标文件或委托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投标人须知;
(2)招标项目名称;
(3)招标主要内容及要求;
(4)评标方法和标准;
(5)投标人应当提供的有关资格或资信证明文件;
(6)提交投标文件的方式、地点和截止日期;
(7)开标、评标、定标的日程安排;
(8)合同的主要条款,图纸和设计说明等。
(9)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第十六条
招标文件或者资格预审文件出售时间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20日。
招标人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的,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前至少15日,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
第十七条 招标公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
(2)招标项目的名称;
(3)招标项目的情况介绍;
(4)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地点和时间,投标截止时间及开标时间,开标地点及有关联系方式;
(5)获取招标文件收取的费用;
(6)其他需特殊说明的事项。
第三章
投标
第十八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标人(简称“投标人”)是指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参加投标竞争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第十九条
土建工程投标人必须具有水利、路桥、建筑等相应三级(含)以上资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设置障碍阻挠符合条件的投标人参加投标。投标人必须对递交的资质审查文件及有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条
投标文件应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条件作出响应。投标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1)投标函;
(2)投标人概况;
(3)属于土建工程和物资设备采购的,应提供投标报价、报价细目及与报价有关的技术文件;
(4)属于规划设计和工程监理的,应提供投标单位的资质证明材料;
(5)招标文件中要求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一条
招标项目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招标人应该组织潜在投标人踏勘项目现场:
(1)项目选址或者工作条件有特殊要求的;
(2)实施项目的条件较为复杂的;
(3)多数潜在投标人提出要求的。
潜在投标人在阅读招标文件或者现场踏勘中提出的疑问,招标人可以书面形式或者召开预备会的方式解答,并应
当将解答内容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购买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解答的内容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第二十二条
招标文件中有投标保证金要求的,保证金不得超过投标总价的百分之二,最高限额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投标保证金从投标人的基本账户以非现金方式支付。投标保证金的有效期应当不短于投标有效期。
第四章 开标、评标与中标
第二十三条
开标应按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公开进行。开标由招标人或代理机构负责人主持,邀请全部投标人、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参加。
开标内容应记录在案,招标人和投标人的代表及监督人员需在开标记录上签字。
第二十四条
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和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总人数为5人以上的单数,其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二。
评标委员会专家委员应在专家库中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产生。
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员不得进入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必须保密。
第二十五条
评标方法须采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评标方法。
评标方法和标准应在招标文件中载明,在评标时不得另行制定或补充。在同一项目中,对所有投标人的评标方法和评标标准必须相同。
第二十六条
评标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1)招标人宣布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并确定主任委员;
(2)招标人宣布有关评标纪律;
(3)评标委员会听取招标人介绍招标文件;
(4)评标委员会学习掌握评标方法和评标标准;
(5)评委按规定的评标方法和标准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
(6)评委对投标文件中的疑问,可要求投标人现场作答;
(7)评标委员会在讨论综合的基础上,确定中标候选人推荐顺序;
(8)评标委员会编制评标报告,并报招标人。
第二十七条
招标人根据评标委员会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或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
第二十八条
评标结束后招标人或者招标代理机构应当及时将评标结果在县级招标中心网站及农业综合开发网站上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
第二十九条
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中标人据此与招标人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 的权利和责任。中标通知书对招标人和中标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三十条
中标人不得将中标合同转包或分包。如发现中标合同转包或分包的,应没收履约保证金,中止合同。
第三十一条
中标人交纳合同价的10%作为履约保证金。
第三十二条
县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应在确定中标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市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提交包括招标项目基本情况、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废标情况、评标委员会推荐排序的中标候选人以及中标结果等内容的书面报告。
第三十三条
招标人在签订施工合同的同时要与施工企业签订廉政合同,并将廉政合同交同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纪检监察机构备案。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四条
招标人存在隐瞒招标真实情况、串通某一投标人排斥其他投标人、索贿受贿、泄露有关评标情况、任意终止招标的行为,影响中标结果的,中标无效。
第三十五条
投标人存在提供虚假投标材料、串通投标、采用不正当手段妨碍、排挤其他投标人、向招标人行贿的行为,影响中标结果的,中标无效,情节严重的,取消投标人3年的投标资格。
第三十六条
评标委员会成员收受礼金或其他好处、向投标人透露有关评标情况的,取消其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资格,并通报所在单位。
第三十七条
在招标投标活动中出现违法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由省农业资源开发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苏农开„2010‟17号)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停止执行。
第三篇: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
政策法规: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
财政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业综合开发财务行为,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结合财政体制、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以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有关政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的财务活动。
第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的原则:以项目定资金;专款专用、专帐核算、专人管理;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
第四条 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合理编制财务计划,依法筹措和使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有偿资金的发放和回收工作;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决算,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做好工程预决算的审核和资产移交工作;强化财务监督检查。
第五条 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当设置财务管理机构,配备专门财会人员,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财产物资和成本核算管理工作。
第二章 财务计划管理
第六条 财务计划是指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编制的资金收支计划。由资金筹措计划和项目用款计划组成。要求确定
拨款计划,不得层层留项目资金.第七条 资金筹措计划依据所承担的开发任务和现行政策规定编制。要合理确定各级财政及农村集体和农民筹措的资金额,不得留有缺口。
第八条 项目用款计划根据批准的项目计划编制,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和施工合同的要求确定拨款计划,不得层层留项目资金。
第九条 财务计划一经确定,不得随意调整,但在项目计划经批准调整后,财务计划也应随之进行调整。
第三章 资金筹集
第十条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包括财政资金、农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引进外资以及其他经过法定手续筹集的资金。要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保证各项资金按规定比例筹措到位,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一条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由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组成。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得用其他支农专项资金抵顶。中央财政有偿资金回收后,上交中央总预算,继续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地方财政有偿资金的回收与管理,可比照办理。
第十二条 农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包括现金投入和以物折资。以物折资要符合下列条件:1.提供的财产和物资的品种、规格和质量要符合项目建设的要求。2.提供的财产和物资的价格,按同类产品市场价格和财产、物资的新旧程度评估确定。3.经施工单位确认,并履行监交手续。
第十三条 农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以及其他社会资金纳入农业综合开发工程资金专户进行管理。
第十四条 占用费收入是指财政部门按规定向财政有偿资金使用单位收取的资金使用费。
第十五条 其他收入是指银行存款利息以及资产的租赁、承包、出
售取得的收入等。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必须按规定在财政预算上单独安排农业综合开发事业费。
第四章 资金使用和支出管理
第十七条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规定的范围使用。财政资金及纳入项目计划的其他资金不得用于修建水泥路、柏油路、观光亭、培训中心、职工食堂和宿舍等;不得用于购置高档分析化验和办公设备等。
第十八条 多种经营项目财政无偿资金限用于该类项目的科技推广、贷款贴息和前期工作费,并随项目安排使用。如有结余,年终转入农发资金结余。
第十九条 土地治理项目和多种经营项目可按财政资金一定比例安排科技推广费,随项目安排使用。科技推广费主要用于技术培训、小型科技示范、良种和小型仪器购置、科技人员补助等。专项科技示范项目(包括高新科技示范项目、科技推广综合示范项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技术引时、技术示范推广、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技术培训和必要的配套设施建设等,各项支出所占比例另行规定。
第二十条 前期工作费由承担前期工作的建设单位按财政投资总额2%额度以内控制使用。从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中列支,按实际支出数计入工程成本。主要用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等方面的支出。
第二十一条 贷款贴息是指用财政资金安排的用于补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使用银行贷款所发生的部分利息支出。项目贷款未落实的,财政部门不予贴息。贷款贴息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二条 财政无偿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项目工程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持经审核批准的工程决算到县级财政部门报帐。县级财政报帐的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第二十三条 财政安排的无偿用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支出包括土
地治理项目支出、多种经营项目支出、科技示范项目支出。
第二十四条 占用费支出包括支付借入财政有偿资金的占用费及必要的回收费用等。
第二十五条 其他支出包括支付委托贷款手续费等。
第五章 工程成本管理
第二十六条 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单位对实施的土地治理项目、科技示范项目所形成实物工程发生的全部费用要进行成本核算。
第二十七条 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成本分为农业工程成本、水利工程成本、林业工程成本。农业工程成本包括土地整治、修建田间机耕路、种子繁育基地建设、设施农业建设、草场建设等发生的费用;水利工程成本包括修建沟、渠、桥、涵、闸、泵站等发生的费用;林业工业成本包括营造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函养林及苗圃建设等发生的费用。
第二十八条 农业综合开发有形实体工程建设所发生的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括材料费、机械设备费、普工和技工及机械施工费、林木种苗费等。间接费用是不形成有形实体工程但对形成实体工程有紧密联系所必须发生的共同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勘测设计费、材料损耗、有偿资金占用费、贷款利息等。
第二十九条 项目工程竣工后,根据原始凭证和检查验收结论编制竣工决算。工程预决算和成本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六章 资产管理
第三十条 资产是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为实施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所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借出有偿资金、委托贷款、有偿资金放款、预付工程款、材料、待处理有偿资金、在建工程和竣工工程。
第三十一条 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建立和健全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工程款项的支付要实行转
帐结算,现金收支要执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严格控制现金结算,严禁白条入帐。
第三十二条 应收款项是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当收回的待结算款项。年终,要做好应收款项的清理结算工作,不得长期挂帐。
第三十三条 借出有偿资金是指上级财政部门借给下级财政部门的有偿资金。有偿资金来源包括各级财政预算安排和回收的资金。
第三十四条 委托贷款是指由财政部门提供资金,贷款人根据已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占用费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回收的款项。有偿资金按照批准的项目计划和借款合同予以发放。各级财政部门之间有偿资金的借出和偿还实行逐级承借,统借统还。不得擅自缩短回收期及提高占用费率。
第三十五条 有偿资金放款是指按项目计划借给用款单位或个人的应按时回收的财政有偿资金。
第三十六条 有偿资金债务必须落实借款人,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借款、谁还款”的原则,确保有偿资金的及时、足额回收。当年到期应偿还的有偿资金不得用项目资金抵顶。未按期足额归还的及使用管理中违纪违规问题严重的,减少下年投资,直至取消立项资格。对用款单位和个人不按期归还贷款而发生纠纷的,可通过法律手段,依法收回有偿资金。由于遭受毁灭性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有偿资金无法归还或不能按期归还的,可申请呆帐核销或延期还款。
第三十七条 预付工程款是指按工程建设合同预先支付给施工单位用于购买材料、设备等款项。
第三十八 材料是指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而储存的各种物资。
第三十九 待处理有偿资金是指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尚未回收的有偿资金。
第四十条 在建工程是未完工下年继续施工的工程项目。年终对未
完工程要及时进行财务决算,并转为在建工程。
第四十一条 竣工工程是指按项目建设要求并经县级管理部门验收合格的项目工程。工程竣工后,要向接收单位办理资产移交,并落实管护主体,建立管护责任制,以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竣工工程验收前,由于质量问题发生的工程修复和返工费用,按有关合同规定办理。竣工工程验收后,在质量保证期内发生的工程修复和返工费用,从预留的质量保证金中列支或按合同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章 负责管理
第四十二条 负债是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而形成需要以资产来偿还的债务。包括借入有偿资金、应付工程款、应付质量保证金和其他应付款。
第四十三条 借入有偿资金是指下级财政部门从上级财政部门借入的财政有偿资金。
第四十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从本级预算资金中列支的有偿资金,不能作为借入有偿资金管理。
第四十五条 应付工程款是指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单位进行竣工决算后,应付未付项目施工单位的工程款项。
第四十六条 应付质量保证金是指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单位按施工合同有关条款预留的、应付给项目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保证金。可按不高于工程合同金额的10%预留。
第四十七条 其他应付款是指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应付未付的款项,主要是其他往来款项。
第八章 净资产管理
第四十八条 净资产包括本级有偿资金、在建工程基金、竣工工程基金、农发资金结余。
第四十九条 本级有偿资金是指本级财政预算安排有偿使用的资金,以及转入的占用费收支和其他收支结余。
第五十条 在建工程基金是指已发生的在建未完工项目资金。年终进行结帐,应将已发生的在建未完工项目资金转入在建工程基金。
第五十一条 竣工工程基金是指已竣工但尚未正式移交给使用单位的项目工程资金。项目工程交付使用后,转入资产管理。
第五十二条 农发资金结余包括未完工项目资金结存和完工项目资金结余。农发资金结余要继续用于项目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十三条 未完工项目资金结存是指本尚未用完而结存下继续使用的资金。
第五十四条 完工项目资金结余是指已经完工并办理竣工决算后而结余的项目资金。
第五十五条 占用费收支结余是指本级财政有偿资金占用费收支差额。年终,占用费如有结余,转入本级有偿资金。
第五十六条 其他收支结余是指其他收入与其他支出的差额。年终,其他收入如有结余,转入本级有偿资金。
第九章 财务监督
第五十七条 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五十八条 各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密切配合财政和审计等有关部门,定期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一旦发现有截留、挪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现象,须及时予以纠正,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十九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工后,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单位应将项目资金的筹集、使用情况向项目所有地乡(镇)、村公布,接受民主监督。
第十章 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六十条 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定期编制财务报
告。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资金收支总表、农发资金结余情况表、本级有偿资金情况表、有偿资金变动情况表、资金支出明细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第六十一条 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主要内容:资金筹措和落实情况;财产物资变动情况;有偿资金拨借和回收情况;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六十二条 财务评价指标包括:配套资金到位率、自筹资金到位率、有偿资金累计回收率、投资计划完成率等。
(一)配套资金到位率。反映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到位程度。计算公式为:配套资金到位率=配套资金实际到位率/配套资金计划数×100%
(二)自筹资金到位率。反映农村集体或农民自筹资金到位情况。计算公式为:自筹资金到位率=现金投入到位数+以物折资到位数/自筹资金计划数×100%
(三)有偿资金累计回收率。反映已到期的有偿资金历年累计回收情况。计算公式为:有偿资金累计回收率=累计到期已回收的有偿资金数/累计到期应回收的有偿资金数×100%
(四)投资计划完成率。反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计划完成情况。计算公式为:投资计划完成率=投资完成数/上年结存+本年计划×100%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六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可根据本办法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六十四条 中央农口部门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按照本办法规定执行。
第六十五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六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1年1月1日执行。过去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四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农业综合开发行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证粮食安全,增加农牧民收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业综合开发,是指国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和其他资金,以农业生产区为重点,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的活动。
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开发县(市)管理制度。
第三条自治区、地(州、市)、开发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农业综合开发规划。
第四条地(州、市)、开发县(市)应设置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财政部门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主管部门。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负责农业综合开发的具体工作。地(州、市)、开发县(市)应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其机构设置、编制性质等应符合实际工作要求。
第五条自治区、地(州、市)、开发县(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环保、国土资源、发展与改革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相互协作,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第六条自治区各级财政部门应将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运行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开发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集中财力的原则,统筹安排农业综合开发等各项财政支农投入的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章项目管理
第八条开发县(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应当依据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和国家、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编制本行政区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报同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审核、县(市)人民政府审定。
第九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等。,第十条土地治理项目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和优势农产品基地,包括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等。产业化经营项目以当地优势农产品加工为重点,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包括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建设项目。
第十一条开发县(市)的乡镇人民政府向开发县(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申请土地治理项目。
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以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第十二条申请土地治理项目立项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已列入开发县(市)农业综合开发规划;
(二)有可开发和利用的水资源;
(三)当地农牧民有积极性;
(四)开发治理的土地集中连片,非荒地,符合国家规定的面积标准;
(五)防洪有保障,排水有出路;
(六)属非地质灾害区;
(七)管护措施明确。
乡(镇)人民政府申报土地治理项目前,按照“一事一议”要求,组织所在地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出具表决通过的筹资筹劳方案及原始资料。
第十三条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规定的管理权限,对申请立项的土地治理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并组织专家评审,经具有相应资质或者专业水平的单位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建议书,报同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审定,按规定编入土地治理项目库。
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库管理办法由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制定。
第十四条开发县(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根据上一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安排的财政资金控制指标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从已编入土地治理项目库的项目中确定项目,编制项目实施计划,经同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确认、同级人民政府审核,按规定程序逐级上报,由上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或管理机构批准。
第十五条经批准的项目实施计划不得擅自调整、变更、终止。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变更、终止的,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和权限报批。
第十六条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主要设备和材料的采购,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
第十七条土地治理项目初步设计(实施)方案,经地(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批准执行。
第十八条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建设监理工作,由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委托地(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管理。
第十九条土地治理项目资金筹措情况和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当在项目区内公示。第二十条土地治理项目兴建的渠首、灌排渠(管)道、桥涵闸、拦河坝、排灌站、机电井、机耕路等基础设施竣工验收后,由下列组织进行管理和维护:
(一)村内工程为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跨村工程为乡(镇)有关管理机构;
(三)跨乡(镇)水利工程由开发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管理机构。
土地治理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向管护主体办理移交手续。
第二十一条土地治理项目工程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主体,必须建立管理和维护制度,保证工程设施正常运转。管理和维护费用按照谁受益、谁负担或者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筹集。第二十二条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方式一般采取有偿无偿相结合、贷款贴息和投资参股经营等三种扶持方式。
第二十三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申请产业化经营项目立项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产业政策,以生产、加工、销售当地优势农牧产品为主营业务;
(二)与当地农牧民建立生产、加工、销售的合理利益联结机制;
(三)经济指标、财务指标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四)依法取得土地用地资格;
(五)符合银行信用等级要求;
(六)有环境保护部门的评价意见。
申请投资参股经营项目立项,除上述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属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范围;
(二)一般应是国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三)项目资源、技术或行业优势明显,产品有市场、有发展潜力,投入产出效益比较高;
(四)项目辐射面广,能带动农牧民增收、农牧业增效;
(五)项目申报企业是依法注册的公司法人,产权明晰、管理规范,有良好的经营业绩、主营业务收入,资产负债状况良好,资信度高,近两年连续盈利。
第二十四条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应当在每年适时公布次年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或工作方案。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按照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规定,向所在地开发县(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申报项目建议书。受理立项申请的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和同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实地考察论证,对符合条件的,通知项目申请人提交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议后,按程序报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组织相关专家评审后,上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实施。第二十五条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机构和中央农口部门共同批准立项、组织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由项目申报单位按属地原则,向农口部门和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农口部门会同同级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在评审论证可行的基础上,逐级申报。其项目和资金管理执行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实施办法。
第二十六条农业综合开发在建项目中期检查,由地(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组织实施,开发县(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和项目实施单位自查,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重点抽查。
第二十七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后,由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组织竣工验收,部分项目可以委托地(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验收。开发县(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和项目实施单位应做好竣工验收前的准备工作,由地(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进行督查。第二十八条自治区、地(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组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期检查和竣工验收时,发现项目实施存在问题的,责令开发县(市)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限期改正。
第三章资金管理
第二十九条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包括:
(一)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
(二)自治区、地(州、市)、开发县(市)财政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部门配套资金;
(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牧民筹资筹劳;
(四)财政有偿扶持、贴息、投资参股和部门项目所吸引的其他资金。
第三十条自治区、地(州、市)、开发县(市)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比例,按现行政策执行。第三十一条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使用,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人专管、专款专用,及时记账、算账、对账、报账。各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和建设单位必须配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财会
人员。严禁挤占、挪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禁止将无偿使用的财政资金转为有偿使用。第三十二条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按规定提取的项目管理费,按照有关开支规定使用。第三十三条农业综合开发无偿使用的财政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
土地治理项目由施工方、监理方、项目实施单位、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签署意见,经同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审批后报账。财政贴息资金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报账。
第三十四条受理立项申请的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和同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应当与使用财政有偿扶持资金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签订书面合同,使用财政有偿扶持资金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当同时出具担保法律文书。合同到期,由受理立项申请的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和同级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负责收回财政有偿扶持资金,并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的规定归还。禁止用当期项目财政资金抵顶到期应当归还的财政有偿扶持资金。
第三十五条财政有偿扶持资金取得的收益纳入财政管理。
第三十六条对财政资金投资参股的项目,通过授权经营机构进行监管。
第三十七条自治区、地(州、市)、开发县(市)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要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三十八条自治区、地(州、市)、开发县(市)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监督检查,依规查处违纪违规行为。
第三十九条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应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
第四十条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应当接受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举报事项查明事实,作出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五章有关责任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
(一)擅自变更已批准的开发项目、实施地点以及开发规模的;
(二)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未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使用,未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未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的;
(三)不实行无偿资金县级财政报账制的;
(四)用当期项目财政资金抵顶到期应当归还的财政有偿扶持资金的。
第四十二条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或者逾期不改的,由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扣减下一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指标,或者暂停、取消开发县(市)资格:
(一)在农业综合开发中弄虚作假,套取上级财政资金的;
(二)违反规定使用财政资金的;
(三)挤占、挪用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或者将无偿使用的财政资金转为有偿使用的。
使用财政有偿扶持资金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有本条第(一)款行为的,由农业综合开发主管部门追回被套取的财政资金。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触犯法律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国有农牧场经国家和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批准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按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五条本办法所称开发县(市),是指经国家和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机构批准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县(市)。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由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临渭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的实施对加快当地水土流失治理,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实施好这项工程,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办法》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结合水土保持项目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项目建设的原则
(1)坚持综合治理的防治路线。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措施科学配置,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形成多目标、多功能、高效益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体系。
(2)坚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调整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有效利用水土资源,培育主导产业,促进传统粗放型农牧业向现代集约高效型农牧业转变。
(3)坚持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相结合。通过小流 1 域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集约高效农牧业,为大面积退耕和封育创造条件。加强封禁管护,充分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4)坚持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根据当地水资源条件,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要充分利用天然降水。
(5)坚持群众参与、多元化投入的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大力推行承包、拍卖、租赁和股份合作等多种治理开发形式,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工程建设与管理。
(6)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认真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把预防保护工作放在首位,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坚决遏制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第三条 项目建设的内容
(1)以新修水平梯田为主的坡改梯工程建设;(2)以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为主的造林、种草工程建设;(3)以减少水土流失为目的的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4)以改变当地劳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生产道路工程建设;
(5)以保证农田稳产高产为目的的保土耕作措施;(6)以借助自然生态修复能力的封禁治理工程建设;
2(7)以节约用水、有效利用水资源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组织管理机构
为了加强对项目的组织管理,按照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要求,临渭区人民政府成立临渭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简称农发水保项目领导小组),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水务局局长任副组长,农发水保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由水务、财政、农业、林业和项目区乡(镇)组成。临渭区水务局成立临渭区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办公室,项目办主任由水务局党委书记兼任, 项目办副主任由临渭区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长兼任,乡、村也应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第五条 机构的职责
农发水保项目领导小组是项目的决策和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本项目的发方向、实施政策、解决配套资金安排和协调。项目办负责贯彻执行农发水保项目领导小组的决定及省项目办下达的任务,负责计划的实施、监督、检查、验收;负责向项目拨付经费,并定期向省项目办报告项目执行情况,进行工作总结、信息传递。乡、村组织具体负责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情况交流等。
第三章 项目管理
第六条 前期工作
(1)项目办根据省级水利部门批准的工程实施方案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工程的初步设计报告。初步设计必须由具有相应设计资质或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的单位承担。
(2)小流域治理初步设计按照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暂行规定》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 16453.1~6—2008)等有关技术规范编制。初步设计要图、文、表齐全,各项建设任务要落实到山头地块,达到施工要求。小流域治理工程总体布局及规划图按照1:1万的比例尺绘制,其它图件绘制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进行。
(3)初步设计的投资估算和概算,执行水利部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算定额》。第七条
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按照基建程序,推行“四制”,即项目法人制、4 工程施工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
(1)农发水保项目领导小组是项目法人,对项目建设负总责。其主要职责为:制订计划;领导和组织工程建设;控制工程质量、进度、资金,并对项目进行监督检查。
(2)因地制宜的推行工程招投标制。对以中央投资为主,投资规模超过50万元的大型沟道工程、集中连片机械施工的梯田等单项工程,应通过招标投标选择施工单位。优先选择水平高、技术强、信誉好的施工队伍进行施工建设,确保工程进度快、质量好。承建单位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施工能力,严禁转包、分包。
(3)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聘请具有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承担工程建设监理,自觉接受和配合监理单位的监理工作。
(4)在落实项目法人制、工程施工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的基础上,项目办与各施工单位签定工程建设承包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第八条 组织自验
(1)区级自验由农发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各项治理措施的数量、质量逐项、逐地块地进行验收,提出验收报告。自验结束后申请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初验。
(2)自验执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
5(3)接受验收单位应提供下列资料:项目建设工作总结;申请验收报告;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完成情况表;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图表和现状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审计部门的资金审计报告;监理单位的监理报告、项目技术档案资料。
第四章 质量管理
第九条 各施工单位要对各自所做的工程按照项目办的要求严格进行施工。对工程质量实行跟踪制、技术负责制。严格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条 建立工程质量检查制度。农发项目办对各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作定期检查,对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向工程监理人员汇报质量检查情况。项目办派驻工地施工技术人员要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程序进行严格控制、检查,把质量控制在施工中,不留质量隐患,对发生的质量问题要限期整改。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十一条 农发水保项目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 6 公助”的投资机制和“集中投入、奖优罚劣”的原则。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
第十二条 项目资金多渠道筹集,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自筹资金等。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计划足额落实财政配套资金,并将财政配套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十四条 项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坡地及沟道整治、土壤改良、保土耕作、田间道路;拦引蓄灌排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所需的材料、设备、机械施工补助及技工工资;营造水土保持林草、经济林所需的种子、苗木、整地、定植及幼林管护、封禁治理、苗圃建设;科技推广、技术培训、效益监测及小型仪器设备购置等费用。
第十五条 用于项目前期及建设管理等费用,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
第十六条 农发水保项目实行财政资金使用报账制度,并按照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实施办法》执行。第十七条 项目财政资金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及时足额拨付,按规定范围使用资金,严禁挤占挪用。第十八条 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监督 7 制约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的追踪检查,定期对资金的拨付、到位、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严重的要严肃处理。
推行群众投工承诺制。在初步设计阶段,应把所需群众投工及投工数量向项目区群众公开,征求群众意见。项目区三分之二以上群众同意,并由村民委员会以书面形式向县级主管部门做出承诺,经区级政府批准后,方可申报立项并实施。组织群众投工一般只在项目实施受益村进行,不得跨村投工或平调使用劳动力;确需跨村投工的采取借工或换工的形式组织进行。
第六章 工程管护
第十九条 项目建成后移交项目所在乡(镇)管理,接受区水务局的业务指导。为确保项目效益的充分发挥,对其工程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联户管理等方式落实管护责任。对植树、种草及封禁治理工程项目将采取层层落实责任的办法,由镇政府、村委会及村民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其具体操作办法由项目办公室具体制定。
第二十条 按照“谁治理、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灵活的、有效的管护机制,鼓励社会各界,企业、社团 8 等参与水利水保项目建设,尽快落实工程管护措施,把管护任务承包到户、到人,保证工程建设成果得以巩固,长期发挥效益。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
第七章 附 则
本办法由项目办负责解释。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临渭区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办公室二0一五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