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黔西南州2011年农民工工作总结
黔西南州2011年农民工工作总结
省农民工联席会议办公室:
2011年,我州农民工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印发贵州省2011年农民工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紧紧抓住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积极稳妥地采取有力措施,突出就业创业、执法维权、权益保障三个重心,积极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较好地完成农民工工作目标任务,现将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民工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立工作机制,为开展农民工工作提供保障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30文件)精神,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的问题,专门成立了黔西南州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建立了“一把手”责任制,以人社部门牵头负责,农业、计生、教育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全力配合,有重点、有计划、有措施、有目标地开展农民工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做到精神传达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督查督办到位,使全州农民工问题摆到了重要议事日程。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扶持工作开展情况
我州农村劳动力共 人,外出务工人员共 多人,截止2011年10月底,我州外出务工的返乡人员大约有 多人,针对我州农民工返回的实际
情况,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我州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和扶持工作,在给县市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农民工工作服务中心,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和自主创业。
开展了“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为我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有效平台。充分利用LED大屏幕和各地人力资源市场,发布各类就业信息。
(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情况
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提高农民工转移就业竞争能力,今年我州加大了培训资金的投入,聘请了技能培训的专业教师,共举办了 期创业培训,参加创业培训人员 人;举办了 期职业技能培训,参加培训人员共 多人,举办了 期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培训人员 人;技能培训专业主要是计算机操作员、物业管理员和插花艺术等,参加培训的人员有90%以上已成功就业。
(四)关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开展情况
1、加大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由于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法律意识淡薄,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不知道如何维护,为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我州劳动保障部门及相关部门人员多次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到农民工比较密集的地方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政策咨询活动。全年共组织宣传活动5次,参加宣传人员500多人次,发放农民工维权手册5000多册,劳动保障法规10000多份。通过宣传,有效的提高了我州农民工的维权意识。
2、规范用工行为,理顺劳动用工关系。为规范辖州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我州推行了劳动用工登记制度,要求所有用人单位招用员工(包括农
民工)都必须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登记,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对招用农民工的用人单位免费发放规范的劳动合同文本,全年共发放和签订农民工劳动合同4000多份。并通过劳动监察和劳动保障工作年度审查等手段,加强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的指导和监督,及时制止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约定损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
3、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我州通过劳动用工大检查、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群众举报监察和受害者投诉案件处理等多种执法手段,加大了劳动执法力度,在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工作中,对于申请农民工维权的案件,做到“三个及时”:及时监察、及时仲裁、及时认定。一年来,我州共组织用工检查 次,参加检查人员达 人次,共查处违法案件 起,追回拖欠农民工工资 元。
4、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建立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和拟订工资支付保证金的相关办法,全面推行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
(五)关于农民工公共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1、认真做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
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财政厅教育厅贵州省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全面实施免收学杂费政策,学校除按规定向学生收取课本、作业本费和寄宿费外,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入学,要求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不得拒绝接收农民工同住子女入学,并要免除他们的借读费,要求
各学校要严格按政策规定执行,使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与当地学生一样享受义务教育相关优惠政策、“两免一补”政策和其他权利。一是在入学上对农民工子女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对待,全部就近入学。二是在农民工子女奖励评优、入队入团、参加校内外活动等接受教育方面与城市居民学生同等对待。三是在农民工子女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和初中升高中时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对待。四是进城农民工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与城市居民子女同等对待,不收取借读费、赞助费。
2、认真抓好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适龄儿童免疫和计划生育工作
认真落实《职业病防治法》,采取措施保护农民工健康权益。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的咨询宣传活动,重点宣传艾滋病、性病等的危害性、流行性特点,做好预防干预工作。二是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为农民工提供优惠健康检查。三是积极开展与农民工职业健康维权有关的专项整治活动。此外,把农民工适龄子女预防接种工作纳入当地免疫规划,加强农民工适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3、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法律法规,将农民工纳入当地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妇幼保健等方面的免费服务。
4、千方百计扩大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覆盖面。坚持“统一管理、参一带
一、合并征缴”的原则,依靠法制、行政、制度、宣传等综合措施,努力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面。全年农民工医疗保险 人、失业保险 人、工伤保险 人、生育保险 人、养老保险 人。
5、积极探索实践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严格要求用工企业采取必要措施,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实行户籍管理“一元化” 放宽农民工进城务工落户条件。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尽管在农民工工作方面我们做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民工自主创业意识不强,技能水平较差,就业质量普遍不高。二是培训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相对滞后,培训覆盖面不广。三是农民工维权意识不强,企业用工行为还不很规范,加之就业竞争压力大,违反劳动法、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创业配套资金短缺。五是基层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滞后。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更新就业创业观念。加大对返乡农民工择业观念的宣传教育,采取有效形式大力宣传自主创业致富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农民工树立自力更生、创业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自觉投身创业大潮。
二是明确责任,健全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民工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和农民工创业就业帮扶机制,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和要求,将工作具体到岗到人,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各成员单位立足部门职能,各负其责又通力协作,切实解决农民工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子女教育、合法权益等贴身利益问题。同时针对不同阶段的工作重心,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工作督察力度,形成环环紧扣,紧而有力的农民工工作网络体系。
三是加强管理,探索培训长效机制。围绕全民创业,坚持培训与产业结构、企业需求相结合,实行“企业订单、劳动者选单、政府买单”的培训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鼓励农民工自觉参加服务型、技能型、基础型实用技术培训。以“千名小老板、万名创业者”为目标,将培训开展到厂矿车间、田间地头,进一步完善“培训—推介—创业—就业”的创业扶持机
制,全方位实施农民工专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四是延伸服务,畅通维权渠道。全面延伸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网络,实时采集和监控网络内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有关信息和情况,提高执法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跟踪及时的劳动保障监察全面覆盖和动态监管目标。建立流动劳动争议法庭,与公安、信访、工会形成信息互动,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快速启动工作预案,及时化解纠纷,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处处有人管,时时有回音,件件能落实
五是由全力解决农民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为重点,转变为突出重点,带动其他,全方位协调、有序、系统地开展工作。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培育亮点,对农民工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及个人要给予表彰,对优秀农民工代表及善待农民工的企业典型进行表彰,充分调动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做好全州农民工工作。
六是积极协调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以上是我州2011年农民工工作开展情况,虽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我们有信心按计划、按步骤的推进农民工工作的开展,力争做到农民工“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工资有保障、伤病有保险、维权有渠道、环境有改善”,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第二篇:黔西南州2011年农民工工作总结
黔西南州2011年农民工工作总结
省农民工联席会议办公室:
2011年,我州农民工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印发贵州省2011年农民工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紧紧抓住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积极稳妥地采取有力措施,突出就业创业、执法维权、权益保障三个重心,积极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较好地完成农民工工作目标任务,现将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民工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立工作机制,为开展农民工工作提供保障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国办发
[2008]130文件)精神,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的问题,专门成立了黔西南州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建立了“一把手”责任制,以人社部门牵头负责,农业、计生、教育等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全力配合,有重点、有计划、有措施、有目标地开展农民工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做到精神传达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督查督办到位,使全州农民工问题摆到了重要议事日程。
(二)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扶持工作开展情况
我州农村劳动力共人,外出务工人员共多人,截止2011年10月底,我州外出务工的返乡人员大约有多人,针对我州农民工返回的实际
情况,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我州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和扶持工作,在给县市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农民工工作服务中心,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和自主创业。
开展了“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为我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有效平台。充分利用LED大屏幕和各地人力资源市场,发布各类就业信息。
(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情况
为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提高农民工转移就业竞争能力,今年我州加大了培训资金的投入,聘请了技能培训的专业教师,共举办了期创业培训,参加创业培训人员人;举办了期职业技能培训,参加培训人员共多人,举办了 期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培训人员人;技能培训专业主要是计算机操作员、物业管理员和插花艺术等,参加培训的人员有90%以上已成功就业。
(四)关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开展情况
1、加大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由于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普遍
偏低,法律意识淡薄,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不知道如何维护,为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我州劳动保障部门及相关部门人员多次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到农民工比较密集的地方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政策咨询活动。全年共组织宣传活动5次,参加宣传人员500多人次,发放农民工维权手册5000多册,劳动保障法规10000多份。通过宣传,有效的提高了我州农民工的维权意识。
2、规范用工行为,理顺劳动用工关系。为规范辖州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我州推行了劳动用工登记制度,要求所有用人单位招用员工(包括农
民工)都必须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登记,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权责明确的劳动关系。对招用农民工的用人单位免费发放规范的劳动合同文本,全年共发放和签订农民工劳动合同4000多份。并通过劳动监察和劳动保障工作审查等手段,加强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的指导和监督,及时制止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约定损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
3、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我州通过劳动用工大检查、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群众举报监察和受害者投诉案件处理等多种执法手段,加大了劳动执法力度,在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工作中,对于申请农民工维权的案件,做到“三个及时”:及时监察、及时仲裁、及时认定。一年来,我州共组织用工检查 次,参加检查人员达人次,共查处违法案件起,追回拖欠农民工工资元。
4、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建立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和拟订工资支付保证金的相关办法,全面推行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
(五)关于农民工公共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1、认真做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
按照《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财政厅教育厅贵州省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补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全面实施免收学杂费政策,学校除按规定向学生收取课本、作业本费和寄宿费外,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对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入学,要求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不得拒绝接收农民工同住子女入学,并要免除他们的借读费,要求
各学校要严格按政策规定执行,使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入学与当地学生一样享受义务教育相关优惠政策、“两免一补”政策和其他权利。一是在入学上对农民工子女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对待,全部就近入学。二是在农民工子女奖励评优、入队入团、参加校内外活动等接受教育方面与城市居民学生同等对待。三是在农民工子女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和初中升高中时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对待。四是进城农民工的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与城市居民子女同等对待,不收取借读费、赞助费。
2、认真抓好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适龄儿童免疫和计划生育工作
认真落实《职业病防治法》,采取措施保护农民工健康权益。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的咨询宣传活动,重点宣传艾滋病、性病等的危害性、流行性特点,做好预防干预工作。二是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为农民工提供优惠健康检查。三是积极开展与农民工职业健康维权有关的专项整治活动。此外,把农民工适龄子女预防接种工作纳入当地免疫规划,加强农民工适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
3、认真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法律法规,将农民工纳入当地计划生育服务体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妇幼保健等方面的免费服务。
4、千方百计扩大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覆盖面。坚持“统一管理、参一带
一、合并征缴”的原则,依靠法制、行政、制度、宣传等综合措施,努力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面。全年农民工医疗保险人、失业保险人、工伤保险人、生育保险人、养老保险人。
5、积极探索实践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严格要求用工企业采取必要措施,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实行户籍管理“一元化” 放宽农民工进城务工落户条件。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尽管在农民工工作方面我们做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农民工自主创业意识不强,技能水平较差,就业质量普遍不高。二是培训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相对滞后,培训覆盖面不广。三是农民工维权意识不强,企业用工行为还不很规范,加之就业竞争压力大,违反劳动法、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创业配套资金短缺。五是基层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滞后。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更新就业创业观念。加大对返乡农民工择业观念的宣传教育,采取有效形式大力宣传自主创业致富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农民工树立自力更生、创业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自觉投身创业大潮。
二是明确责任,健全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民工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和农民工创业就业帮扶机制,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和要求,将工作具体到岗到人,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各成员单位立足部门职能,各负其责又通力协作,切实解决农民工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子女教育、合法权益等贴身利益问题。同时针对不同阶段的工作重心,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和工作督察力度,形成环环紧扣,紧而有力的农民工工作网络体系。
三是加强管理,探索培训长效机制。围绕全民创业,坚持培训与产业结构、企业需求相结合,实行“企业订单、劳动者选单、政府买单”的培训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鼓励农民工自觉参加服务型、技能型、基础型实用技术培训。以“千名小老板、万名创业者”为目标,将培训开展到厂矿车间、田间地头,进一步完善“培训—推介—创业—就业”的创业扶持机
制,全方位实施农民工专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四是延伸服务,畅通维权渠道。全面延伸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网络,实时采集和监控网络内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有关信息和情况,提高执法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跟踪及时的劳动保障监察全面覆盖和动态监管目标。建立流动劳动争议法庭,与公安、信访、工会形成信息互动,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快速启动工作预案,及时化解纠纷,确保农民工合法权益处处有人管,时时有回音,件件能落实
五是由全力解决农民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为重点,转变为突出重点,带动其他,全方位协调、有序、系统地开展工作。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培育亮点,对农民工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及个人要给予表彰,对优秀农民工代表及善待农民工的企业典型进行表彰,充分调动各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做好全州农民工工作。
六是积极协调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建设。
以上是我州2011年农民工工作开展情况,虽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我们有信心按计划、按步骤的推进农民工工作的开展,力争做到农民工“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工资有保障、伤病有保险、维权有渠道、环境有改善”,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第三篇:黔西南州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3月31日黔西南州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州 长 龙长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根据《中共黔西南州委关于制定黔西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州人民政府制定了《黔西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各位代表连同政府工作报告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遭遇困难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是全州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加快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黔西南州委的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预计全州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24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财政总收入由16.12亿元增加到 57.76亿元,年均增长29.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由8.28亿元增加到28.78亿元,年均增长2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53.31亿元增加到204.21亿元,累计完成607亿元,年均增长3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7.34亿元增加到88.29亿元,年均增长18.8%;2010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94.72亿元、219.68亿元,是2005年末的3.03倍、2.84倍。
(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以“五个培育”为抓手,总结推广“晴隆模式”、“顶坛模式”、“坪上模式”、“者楼模式”及桔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兴义万·鲁现代烟草农业试验区的经验,优质粮油、烤烟、草地畜牧、茶叶、甘蔗、蔬菜、中药材、花卉、林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加大,五年累计投入51.8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36倍。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2%。大力调整工业结构,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制药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9%。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旅游与体育的结合,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势强劲,逐步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2%。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5%提高到30%。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9.3:36.1:34.6调整为17.5:38.4:44.1。
(三)基础设施加快改善,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县县通高速”目标取得重大进展,沪昆高速公路(黔西南段)建成投运,汕头至昆明(黔西南段)、晴隆至兴义、惠水至兴仁(黔西南段)、望谟至安龙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公路通车总里程从7925公里增加到12610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长沙至昆明快速铁路客运专线(黔西南段)开工建设。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贵州段)航运建设工程完成航道整治,建成内河航运四级航道260余公里。狠抓农村饮水安全、骨干水源、小型农田水利、烟水配套、大型灌区、病险水库治理等工程建设,累计新增水库总库容2610万立方米以上,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0.6万亩,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从0.31亩提高到0.52亩,解决了111.6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城镇化进程加快,“州市共建”兴义市工作有序推进,各县城、小城镇路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化率从22.9%提高到29%。
(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石漠化、水土流失等导致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247.99平方公里,完成“珠治”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1034平方公里。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公益林管护、坡地过度开垦治理等重点工程成效明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从40.67%提高到45.04%。圆满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各县(市)、顶效开发区均建成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6.9%、13%,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6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1%。
(五)民生保障切实加强,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村级规划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3亿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8.89万人。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投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5.83亿元,保障对象达49.13万人,人均保障标准达489元;投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54亿元,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从80元提高到140.5元。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县为单位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2010年参合率达95.82%。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兴仁县、贞丰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口24.8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各级财政投入8.14亿元,对7.7万户农村危房进行改造;投入廉租住房建设资金4.99亿元,解决了0.97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投入救灾救济资金1.5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5倍,救济灾民165.1万人(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市场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8022 元、1785 元提高到15001元、3246元,年均增长13.3%、12.7%。
(六)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招商引资成绩突出。州、县(市)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制度“废改立”工作成效明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切实加强财政预算,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积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草原勘界确权工作基本完成。建立和完善土地、矿产资源收购储备制度。文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成效明显。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加 强,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取得积极成效。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304.81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2863万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4.1倍、20倍。
(七)社会建设力度加大,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全州财政对教育、科技、广电、文化、卫生、人口计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达108.5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68倍。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两基”顺利通过“国检”,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申办成功,兴义一中改扩建工程和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积极推进,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从22.7%、10.7%提高到40%、14.3%。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效明显,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5.5%、94.5%。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取得新进展。城乡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精品不断涌现。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人口计生工作整体上台阶,人口自然增长率从8.8‰下降到7.1‰,符合政策生育率从90.5%上升到92.8%。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万峰湖野钓大奖赛、全国首届山地运动会等重要赛事活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积极推进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工作,成功举办了试验区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智力支边工作取得新成绩。探索建立三级终结、领导接访、五星级排查预警、网上视频信访等长效机制,信访工作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四年实现“双降”,“平安黔西南”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取得新进展。民主法制、精神文明、依法行政、廉政建设切实加强。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进展。拥军优属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成效显著。统计、审计、城乡规划、供销、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国防教育、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史志、人防、气象、水文、档案、保密、老龄、新闻出版、残疾人事业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2010年,全州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预计生产总值完成324亿元,同比增长14.1%;财政总收入完成57.76亿元,增长28.0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78亿元,增长31.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21亿元,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8.29亿元,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01元,实际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46元,实际增长14.7%;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回顾“十一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一是必须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黔西南实际和阶段性特征的发展路子,不断提高谋划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做大经济总量中提高发展质量,在推进跨越中加快发展。二是必须坚持把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与黔西南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主动作为。三是必须坚持用统筹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推动全局。四是必须坚持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农业产业化,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五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借助外力发展。六是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城乡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团结拼搏、不甘落后、攻坚克难、奋起直追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及消防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公安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我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州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够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和自身的城乡差距任务十分艰巨;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较粗放,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快,抓落实、抓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够高;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企业和社会创新能力不足;社会矛盾较多,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压力大等。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州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十二五”时期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贵州精神,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工业强州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紧紧围绕“一二三四”科学发展思路,积极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进一步扩大内需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扩张经济总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抓项目建设、强科技创新、促资源开发为主要支撑,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农业产业化为主攻方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区域间协作为强大动力,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经过全州上下共同努力,把我州建成西南腹地出海和连接东南亚的大通道;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西江上游经济区的能源和原材料深加工开发基地;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祖国西线优秀旅游目的地和最佳人居环境;贵州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和新高地;贵州西部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十二五”时期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确保年均增长16%以上,2015年确保实现660亿元以上,力争超过700亿元,奋力突破85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43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6亿元,年均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12%;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城镇化率提高到37%,力争达到4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能源消耗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 4 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超过4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黔西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对“十二五”时期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这次会议讨论通过后,我们将认真组织实施。今后五年,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实现工业率先发展、率先跨越、率先崛起,确保工业投资大幅度增长、总量显著扩张、结构更加优化,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制药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具有黔西南特色的工业经济体系。到2015年,力争工业投资累计达到12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80亿元,力争突破300亿元。
——加速推进城镇化。根据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加快城镇化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撤县建市,逐步形成以兴义市为中心,以兴(义)兴(仁)安(龙)贞(丰)城市经济圈为支撑,晴(隆)普(安)、册(亨)望(谟)两个片区组团发展,重点镇、中心乡(镇)和特色小城镇梯度推进的城镇发展格局。到2015年,城镇化率和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规模生产为重点,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之路,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到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5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20万吨。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20元,减少贫困人口20万人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全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流通、房地产服务、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全面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十二五”期间,力争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4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6%。
——切实加强以水利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水源工程和输配水体系建设,建成兴仁打鱼凼水库、望谟桑郎水库、普安五嘎冲水库、兴义木浪河水库扩容、贞丰七星水库等一批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和一批小型水库,新增水库总库容4亿立方米以上。积极推进以高速公路、铁路等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0公里、二级公路6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铁路里程达到200公里以上,内河航运和民航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管道运输建设取得突破,加快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重点输电通道和联网工程,提升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缩小城乡信息差距。
——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的规划要求,根据各区域生产要素特点,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布局、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发展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逐步形成全州各具特色的主体功能区,着力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加强与周边地区经济协作,共同打造“毕水兴经济带”,主动融入“西江上游经济区”,力争在地缘上、经济上、交通上形成以兴义市为区域性中心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城镇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为抓手,加快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积极构建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深入开展水环境、大气环境治理,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推动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到2015年,累计治理石漠化面积1500平方公里。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在巩固“两基”攻坚成果的同时,大力发展高中教育,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大力实施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加大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行业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到2015年,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63%、27%;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5万人。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构建科技研发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应用技术研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重大产业专项技术研发应用工程,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发展的科技水平。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扩大就业为突破口,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为核心,以加强公共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为保障,大力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水平。到2015年,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公共安全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加快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资源要素市场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和动力。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拓展开放领域和空间。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和范围,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到2015年,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三、今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年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步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综合分析今年的形势,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我们要增强信心,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 6 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切实做到好中求快、快中保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今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6%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超过40%;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0%、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15%;城镇化率超过3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国家调控目标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扎实推动项目落实,着力扩大投资规模。坚持国有投资、民营投资、金融投资一起扩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发展项目、民生保障项目一同推进,着力扩大投资规模,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8亿元以上,人均超过9000元。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推进机制,快上项目,大上项目,上好项目,上大项目。着力解决项目少、落地难、推进慢等突出问题,加强项目储备和项目库建设,抓好项目前期研究和规划设计,增加前期工作投入,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推动机制和定期会商会办制度,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投资在扩大投资中的引导和拉动作用,争取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3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黔西南段)、汕头至昆明(黔西南段)、晴隆至兴义、惠水至兴仁(黔西南段)、望谟至安龙高速公路等交通项目建设,力争汕头至昆明(黔西南段)、晴隆至兴义高速公路年底前竣工投入使用,确保全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0公里。做好毕(节)水(城)兴(义)高速公路(黔西南段)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加强公路管护,提高公路通达质量。加快推进盘江灌区、兴中灌区及兴仁打鱼凼水库、望谟桑郎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步伐,争取开工建设五嘎冲水库。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亿元。抓好变电站、电网、通信网络等电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电质量,加快“数字黔西南”建设。
全力扩大产业投资。把扩大产业投资摆在突出位置,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各类产业加快发展。完成工业投资120亿元以上,房地产开发投资20亿元以上,旅游业、物流业、社会发展等投资8亿元以上。确保兴义电厂一期、贞丰煤焦化、糯东煤矿、册亨德隆水泥厂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力争泥堡金矿、黔桂水泥、晴北煤焦化等一批新开工产业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扎实做好普安电厂、黔西南州风力发电、兴仁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贞丰长田金矿等重大产业项目前期工作。
(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提高工业支撑能力。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具有黔西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大力抓好六大工业产业建设。依托我州丰富的煤炭、黄金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一手盘活存量,一手扩大增量,促进优势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加快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制药等六大产业发展,以大产业促进大工业,以大工业推动大发展。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附加值。围绕核心产品,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加强煤、电、油、运等要素调度,保障工业发展需要。
扎实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认真落实《黔西南州“十二五”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重点建设14个已经规划的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促进工业园区化、产业集聚化,努力实现集群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加强对各县(市)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统筹协调力度,避免重复建设、产业趋同和恶性竞争。合理布局城镇功能区与工业园区,增大工业园区单位土地面积投入强度。促进产业链尽可能在工业园区内向两端延伸,构建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相对完善的产业加工体系,不断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对发展潜力好、拉动能力强的工业园区,要努力建设成为省级工业示范园区。
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化企业科技平台支撑,强化企业科技人才支撑,强化产学研结合体系支撑,加强技术攻关、引进和创新,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工业企业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三)加快推进城镇化,着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以规划引领城镇化。抓好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管理监督制度,强化规划执法,增强规划的调控力和执行力,提高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指引、调控作用,严格按规划指导城镇开发建设,坚持以规划引领城镇科学发展。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继续推进“州市共建”工作。优化城镇结构,增强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中心乡(镇)和特色小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突出民族特色、本地特点、现代气息,形成具有黔西南特色的城镇体系。在交通节点、工矿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旅游景区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把路网作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城镇环线和城区道路建设,以城镇路网建设带动城镇规模扩大和布局优化。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将城镇水、电、气、通信、污水等统筹进入地下管网,加强垃圾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及学校、医院、文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城镇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加强城镇管理,明确管理主体,责任到人,强化问责,着力解决城镇脏乱差堵等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城镇土地、市容市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等管理水平,营造适宜居住、适宜创业、功能齐备、特色彰显的城镇环境。
创新城镇发展体制机制。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保障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逐步放开城镇户籍限制,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提高城镇综合运行效率。
(四)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促进农民增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加大“三农”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向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倾斜,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向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加大对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支持力度,增加保费补贴品种,努力扩大覆盖面。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加强土地整治,大力推进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口粮田建设,粮食产量达到112万吨,保证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出台推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编制实施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快优质粮油、草地畜牧、烤烟、中药材、水产、蔬菜、甘蔗、茶叶、油桐、油茶、薏仁米、林果、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五个培育”为抓手,大力推广“晴隆模式”、“顶坛模式”、“坪上模式”、“者楼模式”及桔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兴义万·鲁现代烟草农业试验区的经验,加快示范效应向产业效应、规模效应转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建立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市场流通、信息体系,加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良种繁育、饲草饲料、动物防疫检疫等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村级规划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建设和发展。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补贴等制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项目,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服务和权益保护,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和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农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当地资源开发,增加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构建“大扶贫”格局。以产业培育为重点,在抓好整村推进的同时,按照“整体推进、县为单元、整合资源、集中投入、综合开发”的原则,开展整县推进,实施连片开发,提高贫困地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和资源转化的能力。深入开展“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工作和智力支边工作。加强与宁波市的对口帮扶和联系。抓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整合资源帮扶移民发展。
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宅基地管理机制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积极探索农村股份合作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一系列配套改革和政策措施。
(五)大力发展旅游业,着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抢抓我州旅游业持续升温和提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提高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力发展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强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大力发展旅游业。全力承办好贵州省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把本届旅发大会办成一届“产品结构丰富、服务质量上乘、住宿条件一流、社会参与广泛、会议成果丰硕、产业带动明显、服务功能配套、民生更加改善”的盛会。以承办旅发大会为契机,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州旅游设施及配套功能整体上台阶。积极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将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稳妥推进旅游景区特许经营。突出以布依族、苗族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元素,举办民族文化和节庆活动,提升黔西南旅游的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力培育旅游景点、旅游线路,引进旅游开发企业,打造一批旅游示范点、示范区,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营销,推动旅游大州建设。加快旅游宾馆、酒店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和管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农业服务业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发展面向民生的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业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休闲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着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尽快实现鼓励类服务业的用电、用水与工业基本同价。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加快文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以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以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文化产品品牌塑造和传播,推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借助外力加快发展。
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健全规范的预算公开机制。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深化国有企业、要素市场、资源性产品价格、环保收费、城镇户籍制度、投融资体制、顶效开发区管理体制等改革,建立有利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体制机制。
全方位招商引资。坚持一手面向央企招商,一手引进民营企业,注重培育发展本地优势企业。把扩大招商引资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采取专业队伍招商、以商招商、组团招商、上门招商、网上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0亿元以上,其中引进省外、境外、国外资金80亿元以上,招商引资履约率80%以上。切实抓好我州与中央企业投资发展恳谈会签约项目的落实,争取更多签约项目开工建设。
大力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切实加强投资环境整治,充分发挥州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取消不合理的投资准入前置条件和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加强对投资软环境的监督监察,定期曝光履约不诚信、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公正的典型案例,严厉查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吃拿卡要等行为。
(七)高度重视财政金融工作,着力提高财政金融保障能力。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的重要作用,为促进地方发展、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全力争取中央和省加大财政投入。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领域,争取国家提高专项建设资金投入的比重,提高对公路、民航、水利等建设项目投资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比例。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加大对我州的转移支付力度。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重点加大对“三农”、贫困地区、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持。压缩一般性开支,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预算原则上零增长,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所有财政支出都要纳入预算,对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绩效管理,通过强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绩效评价等工作,努力实现财政资金的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和效益提升。继续做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
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深化政银、银企合作,争取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支持,对我州信贷规模给予倾斜,确保信贷投放增长20%,力争达到25%。探索发展银团贷款模式,加快发展保险业,建立政银、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政府与金融部门的协调和联系。通过风险补偿等措施,引导金融资源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农村信用联社发展,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提高金融机构覆盖面。大力加强诚信体系、担保体系、融资体系建设,为金融业加快发展和支持地方发展创造条件。
(八)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开发和重点工程。强化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提高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抓好重点领域、区域、行业污染 治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中心城市环境管理,控制重点污染源。加强城市机动车排气治理、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和化学品环境管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力度。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完成治理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继续抓好治理坡地过度开垦工作。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公益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30万亩,确保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加强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重点循环经济工业基地项目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加强再生能源和生态产业开发。充分利用我州土地、气候、光热、生物等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适合本地生长的能源植物品种,加快小油桐等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和加大推广使用新型能源和再生资源的力度。大力发展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生态产业,并努力将其培育成为新兴产业。
(九)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力度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认真落实全州2010—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启动农村中小学寄宿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工程建设,加快兴义一中改扩建工程和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建设。大力发展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抓好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老年教育。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加快黔西南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抓好兴仁县职业技术学校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一批县(市)职校建设,推动企业与职校联合办学,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认真实施全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逐步实现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均衡配置。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扎实抓好人口计生工作。继续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坚决控制政策外生育,破解我州“低生育率、高增长量”并存的人口难题。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努力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严格落实孕前管理,加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深化“双百竞赛”和“和谐计生”活动,推进“优质服务”常态化、“过程管理”精细化。做好国家普惠政策与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的协调衔接。新建和改扩建118个基层计生服务站(室)。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抓好医改重点工作的落实,积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实每人每年200元的政府补助标准,加快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健全公共卫生服务 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医院等级建设,推动州医院、兴义市医院建设三级甲等医院,州中医院建设三级乙等中医院,兴仁、安龙、贞丰、普安、望谟等县医院建设二级甲等医院。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兴建民营医疗机构,推进多元办医。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解决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积极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妇幼保健工作。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民族等社会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广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和“文化下乡”活动。加强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重视文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闻事业。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民族体育和竞技体育,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认真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大力普及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国家安全、司法行政工作,支持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做好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档案等工作,发展社会福利、慈善、老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
(十)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着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和谐黔西南”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着力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抓好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全民就业。高度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好零就业家庭、下岗人员和困难家庭人员的就业援助工作。加强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着力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加强价格监管,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增强政府稳定市场、平抑物价的调控能力。完善补贴制度,在努力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的同时,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水平挂钩的联动机制。
着力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标准,完善管理方法。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争取我州所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纳入试点范围。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实现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衔接。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规范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保障制度,将临时救助资金、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和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资金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并同比有所提高。修整完善兴义市烈士陵园设施。积极推进殡葬改革,提升殡葬管理和服务水平。
着力抓好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实现本质安全。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确保实现“双 降”。实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正常生产、生活、经营和经济建设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扎实推进“平安黔西南”建设。完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体系建设,落实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正和管控。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十一)认真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扎实推进“十大民生工程”的实施,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实施8个乡(镇)的整乡(镇)推进,减少贫困人口4.88万人,力争减少5.33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000人以上。抓好新农保试点工作,综合参保率超过90%。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000人。围绕扶贫产业化项目和特色产业项目,对8600人进行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
实施就业和创业工程。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900人。公益性岗位安置8000人。建成创业孵化示范园2个。启动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建设基层就业工作平台(劳保所)1个、充分就业社区13个。建成州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保服务中心。
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完成中职招生1.57万人,培养输送技能人才6000名。完成成人高等教育招生200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4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
实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7万人。居民医保缴费参保人数达到16万人,各级财政对参保居民的补助不低于人均120元。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9万人、11.7万人、9.4万人。完成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人员参保5000人。
实施“一危三棚”改造和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廉租房4759套,建设经济适用房969套、公共租赁房472套,城市棚户区改造5526套,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1182套。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5511户。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工程,做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房、学校等的搬迁工作。
实施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工程。新建、改建一级和二级公路161.6公里,改建通乡公路18.8公里、通村公路220.3公里。解决20万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16座病险水库治理任务。完成22.27万亩“烟水配套”工程。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工程4个。行政村电网完全改造率超过90%。新建乡(镇)广播电视服务站20个,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实施有线电视网络联网改造乡(镇)75个、数字化整体转换乡(镇)99个。新建乡(镇)以下通信光缆526公里、移动通信基站88个。
实施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工程。力争完成10个村庄整治任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4400户,建设中温大中型沼气工程2个、养殖小区常温沼气工程6个,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6个。新建、改造通组道路和串户路1100公里以上,新建、维修灌溉渠、引水渠93.1公里。
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州民族文化中心建设。建成农民文化家园25个、农家书屋543个。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设备配置39个。实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维修改造项目1个。组织文化下乡演出50场(次)以上。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4576场。
实施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工程。改扩建乡(镇)卫生院2个,新建村卫生室186个。实施“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选派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生126名对42个乡(镇)卫生院进行帮扶。实施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超过88%。对无学历在岗乡村医生进行三年全日制普通中专学历教育。在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控。人均基本卫生服务经费达到20元。
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工程。建成州应急指挥中心。分阶段在各县(市)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加大县、乡两级综治工作中心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开工建设州救灾物资储备库。在高等院校、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学校按比例配备专职保卫人员。为73所县镇公办初中、148所县镇以上公办小学、43所公办幼儿园配备保安人员970人。加快完善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础设施,规范社区和驻村(片区)警务室设置。完成全州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
四、大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做好今年和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要求,加强“六型政府”和“六型机关”建设,着力提高各级政府的公信力、决断力、执行力、落实力。
(一)规范从政行为,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继续推进制度“废改立”工作,清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大力推进综合执法,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依法妥善解决行政争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审计、监察等政府内部监督。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二)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提高行政效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机会均等、公平公正的政务环境。推行行政问责、绩效管理、服务承诺、首问责任等制度,提高政府机关效能。对已安排的工作,要全程跟踪,加强督查,一抓到底,务求成效。大力提倡雷厉风行、立说立行的作风,切实做到能办的事及时办,对一些暂时不具备办理条件的事项,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办。增强大局意识,树立全州一盘棋的思想,上下一条心,不观望、不折腾、不懈怠;增强责任意识,敢于直面问题、正视不足,敢于承担责任、勇于担待,敢于求实较真、开拓创新;增强竞争意识,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跟快的赛,奋发赶超,增比进位;树立必胜信念,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面对机遇不迟疑,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差距不气馁,面对挑战不言败,积极作为,奋力苦干,千方百计加快发展。
(三)推行阳光政务,大力促进政务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实施、社会公益事业、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等信息公开,推动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化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和公共企业、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所有面对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和结果。完善“州长信箱”等政府与公众的沟通、落实、反馈机制,办好《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公报》、“中国金州—黔西南门户网站”、“黔西南州党政办公网”。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四)加强调查研究,大力转变工作作风。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政府决策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加强调查研究,深化对我州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提高引导发展、推动发展、服务发展的能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求实、务实、落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高标准要求、高效率工作、高质量服务。大兴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之风,坚决反对挥霍公款和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
(五)坚持从严治政,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等领域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到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事项、关键部位、特殊岗位的监督管理,关口前移,事前防范,将行政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监督之下。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依法严惩腐败分子。
各位代表!我州已全面步入了“十二五”发展的新时期,各项工作都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16 展观,在中共黔西南州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开拓奋进,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黔西南州行政区划
兴义市
兴义市政府办公室、黄草坝办事处、桔山街道办事处、坪东街道办事处、下五屯办事处、敬南镇、泥凼镇、巴结镇、捧乍镇、鲁布格镇、乌沙镇、白碗窑镇、马岭镇、威舍镇、清水河镇、郑屯镇、万屯镇、鲁屯镇、仓更镇、七舍镇、三江口镇、则戎乡、雄武乡、沧江乡、洛万乡、猪场坪乡
兴仁县
政府办、法制办、外事侨务办、国防教育办、城关镇、四联乡、巴铃镇、回龙镇、新马场、百德镇、田湾乡、大山乡、屯脚镇、李关乡、雨樟镇、鲁础营乡、新龙场镇、潘家庄镇、下山镇、民建乡
贞丰县
珉谷镇、者相镇、龙场镇、北盘江镇、白层镇、鲁贡镇、连环乡、平街乡、长田乡、小屯乡、鲁容乡、沙坪乡、挽澜乡、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督查室、县政府外事侨务办、县政府法制办、县政府国防办、县政府人防办、县政府应急办、县政府信息中心
安龙县
县政府办公室、新安镇、龙广镇、德卧镇、新桥镇、木咱镇、万峰湖镇、兴隆镇、龙山镇、普坪镇、洒雨镇、戈塘镇、坡脚乡、平乐乡、钱相乡、笃山乡、海子乡
普安县
普安县政府办公室、盘水镇、江西坡镇、三板桥镇、窝沿乡、白沙乡、高棉乡、罐子窑镇、龙吟镇、地瓜镇、罗汉乡、新店乡、青山镇、雪浦乡、楼下镇
册亨县
县政府办公室、坡妹镇、冗渡镇、者楼镇、丫他镇、巧马镇、秧坝镇、八渡镇、岩架镇、双江镇、庆坪乡、威旁乡、百口乡、达央乡、弼佑乡
望谟县
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督查室、县政府国教办、县政府法制办、县政府应急办、复兴镇、新屯镇、石屯镇、乐元镇、打易镇、纳夜镇、桑郎镇、乐旺镇、油迈乡、蔗香乡、郊纳乡、大观乡、麻山乡、昂武乡、坎边乡、岜饶乡、打尖乡
晴隆县
县政府办公室、莲城镇、光照镇、沙子镇、大厂镇、碧痕镇、中营镇、鸡场镇、花贡镇、长流乡、大田乡、安谷乡、马场乡、紫马乡、三宝乡
顶效开发区
工管委办公室、组织人事部、纪工委监察局、招商局、财政局、经济发展局、社会事务局、城建局、环保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教育局、国土资源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公安局、顶效镇
第五篇:黔西南州农民工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黔西南州农民工就业面临的突出问
题及对策建议
黔西南州农民工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骨干力量。农民工一方面为城镇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把做工赚得的收入消费于农村,从而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民工在为我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仍然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仍然是农民工就业问题。
一、农民工就业基本情况 我州农村人口众多,工业基础薄弱,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劳动力的需
求。农村劳动力多,转移难度大。多年来,我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均在年初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市,要求加强对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所转移就业工作的目标进行考核,把“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格局落实到位,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力度,积极建设就业工作平台,发布州内外用工信息,外引内联召开招聘会等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从2010年开始,加大农民工创业的小额贷款担保工作,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截止2011年末,全州外出务工人数55.37万人,跨省外出务工人数42.2万人,农民工创业人数为5535人,创业人数仅占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0.34%,创业带动就业12924人。2011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4.46万人。
二、农民工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劳动力素质偏低,缺乏市场需求的技能,在劳动力市场缺乏竞争力。我州农民工普遍存在学历低,无技术特
长,虽然有关部门组织了相应的农民工技能培训,但绝大多数因培训时间短,培训面窄,缺乏针对性,许多农民工并未真正把握相应技能,这与当前企业的用工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2、就业渠道有限,务工存在盲目性。由于农民工缺乏市场信息,务工求职往往是依靠亲戚或朋友介绍,或者自己到一些城市的工厂门口去看招工信息。因此,农民外出务工存在一定盲目性。缺乏对市场用人用工的了解,有时到了一个就业单位往往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只能从事一些边缘性的工作,工资收入少。受文化水平低,缺乏相应的一技之长的限制,农民工多数从事于劳动力密集型和劳动强度大的行业,所从事的也多为条件差,环境恶劣、强度大、工作量大,收入低的工种。
3、农民工自主创业意识较弱。农民工自主创业存在资金难问题。虽然我州“小额贷款担保中心”对农民工创业进行进行担保扶持,由于宣传力度所限,但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强,政策还有待完善。
4、部分农民工维权意识淡薄。由于农民工对《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法律知识缺乏,加之自我维权意识淡薄,一但发生劳动争议农民工往往处于劣势,不知到时什么部门寻求援助,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5、多数农民工劳动环境较差,劳动保护措施不完善。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往往是较为挤、脏、乱,粉尘较多,空气不好的劳动;劳动防护措施不到位,发给特殊岗位农民工劳动防护用品不到位;不组织农民工进行特殊工种体检,各行业尤其是高危行业缺乏对农民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和管理。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训为核心,以素质就业为目标,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参
与市场就业的竞争力。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结合我州实际情况,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和职业技能能力,结合我州产业园区建设规划,有针对、有计划开展园区所需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做好劳动力资源储备,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2、加强就业引导,克服盲目就业。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密切与用工方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搜集用工信息,通过送岗位下乡、举办劳务招聘活动等方式,尽力拓宽农民工的就业门路,促进农民工合理流动,减少农民工找工作的盲目性。
3、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积极的支持;继续加强“小额贷款担保”工作宣传力度,强化“小额贷款担保”对农民工创业的促进作用,切实帮扶农民工自主创业,对有资金技术和创业意愿的农民工,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供各种创业服务,在资金、场地、税费政策方面给予相应扶持,进一步降低贷款门槛,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开发符合农民工群体特点的配套金融品种,为农民工创业提供金融便利。
4、加强农民工权益维护,为其提供人文关怀。进一步加大《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的贯彻力度,特别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劳动监察力度,经常对中小企业进行监督检查,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健全欠薪预警机制及保障金制度,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有效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以职业中介领域内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取缔“黑中介”和加强对职业中介的监管,规范用人单位招工行为,为广大劳动者
特别是农民工创造公平有序的就业环境。逐步取消城乡二元结构,放宽户籍限制,实现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也能享受住房购买、医疗保险、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公民权利,为其就业提供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