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 提高干部选人用人公信度
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 提高干部选人用人公信度
——石阡县开展党建工作专题调研的实践与探索
河坝场乡组织委员 雷晓鹏
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逐步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这不仅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任务,也为做好整个干部人事工作指明了方向。7月26日—27日,结合我乡工作实际,通过个别采访、交心谈心、征求意见等不同形式,对全乡股级以上干部、村两委负责人、离退休干部代表、驻村干部代表开展调研,就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提高干部选人用人公信度进行了实践与探索,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实践与探索
(一)‚公推票决‛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任免决策中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对乡科级领导职位实行公开推荐,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公推票决‛制选拔任用干部,是在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框架内,综合吸收了当前干部制度改革的一些成功经验,对干部选拔任用方式的一种探索。一是实现了提名的民主化,解决了少数人初始提名的弊端。‚公推票决‛制,把干部选拔任用人选提名权交给了广大干部职工,让干部选拔任用从提名阶段开始就臵于阳光之下,公开透明,使更多的人获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让更多的人来当‚伯乐‛,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最充分地收集大多数人了解掌握的信息,反映大多数人的意志,从源头上把好选人关,避免用人失察失误,增强了干部选拔机制的客观性、公正性,把群众公认、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发了干部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公推票决‛过程中,要旗臶鲜明地坚持党的干部路线和选人用人标准,向全社会展现了重视真才实学、尊重民意的选人用人标准,树立了重能力、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公推票决‛制的实施,给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遇和舞台,进一步倡导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和‚老黄牛‛精神,增强了干部的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激发了他们不断加强学习、完善自我、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使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三是拓宽选人用人视野,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在‚公推票决‛过程中,要经过组织推荐、民主举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广泛推荐,使符合条件的干部人人都有推荐和被推荐的权利,扩大推荐范围,为选好人用准人拓宽了视野、增添了空间,营造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四是杜绝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有效避免干部‚带病提拔‛。采用‚公推票决‛的办法选人用人,干部拟任人选须经过组织推荐、群众打分、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环节的层层严格把关,最后才递交上级组织部门研究票决,较好地堵住封官许愿的口子,杜绝找关系走后门、跑官要官等不良风气,有效避免干部‚带病提拔‛和‚突击提拔‛,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充分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用原则,创新公正、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建设的管理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都起到积极作用。
(二)“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村‚两委‛班子成员,扎实抓好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2013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按照“党员推荐、群众推荐,组织考察、民主测评、党员直选、公开承诺”六个环节推选产生村党组织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和委员,改变过去党委提名,党员选举,党内分工的做法。通过推行村级“两委”换届选举“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和‚海选‛工作,村干部的年龄、知识、能力结构进一步优化,从“源头”上加强了村干队伍建设,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一是有利于加强村级“两委”班子建设。群众广泛参与村级“两委”班子成员的推荐选举,众多的民心,广泛的民意更能把德才兼备、致富能力强、个人威信高、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群众推选进村级领导班子,提高村“两委”班子整体素质。同时,通过实施“两选联动”,达到了村党组织委员选举与村委会选举的协调一致,相互统一,便于实现“两委”交叉任职和书记主任“一肩挑”,有效地解决了村级“两委”两张皮问题,增进团结,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各项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二是有利于巩固党的基层执政基础。通过“公推直选”有效地导入了村民选举制度机制,扩大了党内民主,使广大群众对村党组织委员会成员提名、推荐拥有发言权,为党组织提供了一个自下而上取得群众信任资源的渠道,增强村干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从而巩固和维护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合法性,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河坝场乡坪中村原支书刘榜安通过“公推直选”再一次当选支书后说:‚通过‘公推直选’了解到群众对我非常信任,使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今后的工作干劲更足了。‛三是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由于村级“两委”班子由党员群众推选产生,接受群众监督,自觉按照竞选时的承诺和任期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具体措施,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村容村貌明显改善,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各行各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如普兴村安康当选村支书后激动地表示:‚我决不辜负党员群众的厚望,力争在三年任职时间内,做完我该做的工作,与中国梦一道实现普兴村的‚梦谣‛。四是有利于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走好群众路线。“公推直选”出来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来自于群众,植根于群众,群众观念明显增强,宗旨观念更加牢固,能够自觉地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主动改进工作作风,尊重农民,爱护农民,诚心诚意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使党组织真正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进一步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河坝场乡金岩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通过“公推直选”产生后,立即兑现竞选时的承诺,组织修建好了通村硬化公路建设,动员群众发展烤烟基地250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呈现出村风文明,村民团结的浓厚氛围,倍受群众拥护。
二、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主要问题
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问题,主要还是干部选拔任用‚不公、不信、度不够‛的问题。所谓‚不公‛,就是选人用人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不信‛,就是群众不信任、干部没信心、党委政府没信誉;‚度不够‛,就是信息公开程度不够、选拔政策了解程度不够、干部群众参与程度不够、社会各界认可程度不够。归纳起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人用人信息不够公开透明。广大干部群众对选人用人信息公开需求是全方位的,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干部群众对于干部工作信息公开的需求既有职位空缺情况,又有初始提名、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考核情况,还有干部实绩等各个方面的情况。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干部工作的封闭性、神秘性仍然存在,从调研情况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公开的范围不广。许多党员和群众对拟任干部的基本情况、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运行情况及政策要求缺乏了解,掌握的信息少,存在‚有限人知情,知情内容有限‛的情况。二是公开的内容不多。一次干部选拔任用的完整过程历经多个环节,其中公开的往往不多,很多时候仅仅限于初步考察人选、重点考察对象和任前公示三个环节,但干部群众最为关注的是谈推、票推结果的现场公示、确定初步人选、重点考察对象的要求与依据,是得票多者或是需要具备其他什么条件才能作为重点考察对象、组织的酝酿和决策等环节基本上是封闭的,影响了干部群众对组织考察干部的公信度。三是公开的渠道单一。干部工作经常公开、定期公开的制度还没有有效建立,除了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方式,普通群众了解干部工作的渠道不多。
(二)选人用人机制不够健全。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干部工作制度,但是制度还不够完善,缺少配套措施,不能做到以制度的完整性来保证选人的科学性。如初始提名由谁提名、在什么范围提名、如何落实提名责任等要求不明确;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公示制、票决制的范围和方式亟待改进;选举制度公开性、透明度不够,存在尊重选举人意志不够的问题;由于缺乏岗位职责规范和任期目标,对不同类型干部实绩的考核没有明确标准,是否称职、胜任,难以作出令人信服的评价,导致干部正常退出缺乏评定标准,使许多相形见绌的干部甚至是群众公认度不高、反映较差的干部因缺乏手段难以调整下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责任内容缺乏科学界定,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缺乏制度保证;引咎辞职、责令辞职虽有要求,但执行宽严不一等等。选人用人制度体系设计的不完善、不配套,影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的地方或部门,干部选任初始提名权仍然掌握在‚个别人‛手里,将考察对象的条件设臵限制,实现考察人选的‚对号入座‛,其他选任过程就是把‚个别人‛的意见程序化、合法化,严重影响了干部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民主推荐,就是按‚个别人‛的引导选出‚意中人‛;所谓考察,就是按‚个别人‛的意愿用票决的方式推出‚内定人‛;在一些地方或单位主要领导搞‚一言堂‛,首先提出某某同志如何优秀,值得锻炼,其他成员风大随风、风大随雨的自保心理严重,导致‚民意失灵‛。加之,干部退出机制和纠错机制不健全,导致出口不畅通、能上不能下,纠错不及时、拨乱不到位,从而了降低了公信度。
(三)选人用人程序不够规范。程序是实现民主和监督的必要载体,是规范用人行为的基本依据。没有严密的程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就失去了权威性、严肃性和公正性,但在实践中,不按程序行事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有的图省事,对一些必要程序没有执行到位,甚至不执行,造成程序缺位;有的颠倒程序,转移群众视线,造成程序错位;有的搞个人内定,协调在前,过程在后,造成程序越位。长期以来,由于过于强调干部工作的保密性,使干部工作陷入了神秘化的误区,不少群众对干部工作缺乏了解,甚至造成误解。在选拔形式上,由于有限竞争、公开选拔没有形成常态化。而常规形式选拔干部中群众‚知情权‛往往落实不够,导致干部工作信息不对称,影响群众参与热情;有的即使采取民主方式,质量也不高。在民主推荐环节,有的虽然邀请了一定层次的干部代表和群众代表参加,但由于对被推荐和测评对象、推荐职位缺乏深入了解,造成随意投票和盲目投票现象较为普遍。有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不公开、不透明、考察结果不适度反馈,被群众视为假民主。以上种种程序上不规范和民主质量不高的现象,影响人们对选人用人的客观评价。
(四)选人用人监督不够到位。原中组部长李源潮同志在全国干部监督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指出:‚把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战斗。‛近年来一些地方在选人用人上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深入分析这种现象,根本问题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监督不够到位。一是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的科学机制尚未健全。有一些制度过于原则化和笼统化,缺乏操作性;有的制度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提出正面要求的多,具体实施细则少,奖惩措施跟不上。二是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主要环节的监督尚未取得预期成效。比如,民主推荐缺乏有效的监督,按主要领导的意志办事的问题时有发生。考察考核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不够,监督难以到位。特别是初始提名,更是缺乏有效的监督。三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责任难以追究。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很难区分,责任主体究竟应承担怎样的责任,对不履行责任应给予什么处理等,没有明确具体的依据。
三、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几点思考
建立健全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着力探索解决影响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关键性问题和干部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大力提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努力在选人用人上实现组织认定和群众认可的统一,不断提高党员群众对党组织选人用人的信任程度和对被选拔任用干部的公认程度。一要进一步深化干部选拔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入干部选拔制度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规范初始提名、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任用决策等环节的工作,积极推行‚公推票决‛、‚公推直选‛、‚公开竞争‛等选人用人制度,公道正派地选人,选公道正派的人,不断增强干部选拔工作的公信度。
二要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的透明度。以提高选人用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为重点,拓宽组织工作与社会的沟通渠道,进一步加大对选人用人工作原则、政策和程序的宣传力度,推进选人用人的政策公开、程序公开、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落实好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对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三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逐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精心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将政绩考核的结果运用到干部选拔工作中去,与干部谈话、激励、诫勉、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等制度相衔接,真正建立起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在干部政绩考核时,尤其是对单位‚一把手‛应规定任期目标,被考察的对象必须向上级党组织作出承诺,任期目标要按年度进行细化,对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一把手‛,在次年年初前给予降职至原级别,打破领导干部上任混日子图名谋利和能上不能下的消极怠慢思想,形成凭政绩用干部、有为才有位的良好氛围。四要进一步抓好干部监督工作。防止和杜绝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在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切实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上级有关规定办事,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积极探索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动真碰硬,抵住说情风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弘扬正气,严肃干部工作纪律,从而有效地防止干部选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五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干部推荐、考察、决策责任制,严格实行‚谁推荐、谁签字;谁考察、谁把关;谁决策、谁负责;谁任用,谁承担‛的原则,对推荐失准、考察失误、把关失严,造成用人失误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考察任用的干部在三年内出现与考察时的能力不符等不适应现任职务的领导干部要及时启动责任追究倒查问责制度,除对任用的干部免职外,对考察的人员上报上级纪检部门查处,形成领导干部选人用人的‚高压‛态势,努力营造领导干部选人用人的良好氛围,真正选出品行好、作风正、有能力、干成事,且不负组织重托、不负群众厚望的优秀领导干部,为祖国富强民主和人民群众谋福祉,实现中国梦做好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组织保证。
第二篇: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浅谈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浅谈
选贤任能是古来有之的治国之道,也是当今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主要从“科学标准、完善机制”两个基本来考虑。
一、符合实际选人用人,转变观念
1、事实求是,根据实际情况选人用人
在社会生活工作中,无论是任何企业和单位,都有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的差异,这样就有了岗位差异和工作环境的差异,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从自身根本情况出发,不能盲目的按部就班,这样,工作体系就全乱套了。选人用人必须跳出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旧矩,不拘一格地选人用人,大胆起用年轻有为的优秀人才; 选人的方法遵守“三个严格”原则,即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选出来的人要有公信度,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群众公认。选人要依据“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注重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六个导向去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要用好的作风的人,去选作风好的人。去选的人,要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确保党性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2、制定科学选人用人标准,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体系
十七大报告在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首次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提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选人用人必须纠正“轻德”、“轻才”两种倾向,用“靠得住”、“有本事”两把尺子来衡量干部。看一个干部是否“靠得住”、“有本事”,就要看他是否真正能够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要选用那些敢于发展、善于发展、实现发展的人,敢于改革、善于改革,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绝不能用那种抱残守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人;要选用那些具有远见卓识和宏观发展视野的人,绝不能用那种片面追求政绩、一心只想个人升迁、对仕途患得患失、在经济发展目标、举措上目光短浅的人;要选用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并且有本事带领群众致富的人,绝不能用那种专打个人小算盘、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人;要选用那些作风扎实、埋头苦干、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人,绝不能用那种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花拳绣腿、弄虚作假、欺名盗世,习惯于在领导面前邀功请赏的人;要选用那些勇于正视问题,遇到困难往前站,关键时刻带头上,敢于并善于化解矛盾的人,而不能用那种出现问题“踢皮球”,遇到矛盾绕道走,麻烦事情往上推,关键时刻向后躲的人。
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借用经济学的术语,这实际上是要求在干部选拔人用中坚持“德”准入制度。准入,指对拟进入市场的商品进行前期审核,符合要求才批准进入制度。德准入,是指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将德的考察作为基础前提和先决条件,只有符合德的标准,才能进入干部选拔任用的视野。由于德的非物质性,对德进行评价并非易事。应当坚持“四一三”机制。“四”即把握“四个是否标准”: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一”即健全“一个考核小组”,即在纪委、组织部门建立考核小组,共同实施对干部“德”的评价。“三”即全面听取“三方评价”,在对干部德的评价过程中,首先应当听取群众对干部的评价,注重公信度;其次应当听取干部自我评价,注重个人意向;最后,组织上根据日常考核,对干部应当有一个基本评价。二、一个好的工作体系必须要有完善的机制来保证它本身的正常运行
1、要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工作实际,突出科学发展政绩,合理确定评价范围、内容和权重,使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规范和操作性强,做到组织选人有依据、干部努力有方向、群众监督有标准。要改进考核考察办法,以平时考核、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考察为重点,把“两考核”与“两考察”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增强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考核结果的准确性。要建立健全干部平时考核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考核,把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统筹使用重大资金、谋划实施重大投资项目作为检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实战场所,把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完成重大工作任务、处理重大突发事件作为识别干部的必考科目,在工作一线同步考察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执行力,应对困难局面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要强化考核结果的科学运用,对关键岗位干部实行重点配备、重点培养、重点教育和监督,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从而引导广大干部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用到推进发展上,把功夫下到狠抓落实上。
2、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重点规范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提名行为。坚持权责统一,规范提名程序,明确提名责任,防止实际存在的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认真组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合理划定参与人员范围,科学运用结果。采取多种渠道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健全干部考察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任用延伸考察办法,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平时考核、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前考察为重点,注重从履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综合运用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地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全面了解干部的现实表现。
3、严肃纪律,加强检查,严格惩戒。首先,要加强对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在本级党委自查自纠的基础上,上级组织部门定期进行综合性调研检查,及时发现、纠正、解决问题,避免出现大的问题。其次,要进一步加大违规违纪用人问题查核力度,对线索清晰、有实质性内容的问题,必须组织力量,一查到底,对违规用人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所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对反映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封官许愿、拉票贿选、突击提拔干部等问题,要立项调查,严肃处理,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时,要切实加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建立和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要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工作实际,突出科学发展政绩,合理确定评价范围、内容和权重,使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规范和操作性强,做到组织选人有依据、干部努力有方向、群众监督有标准。
用人之道,就是一个选人、用人、爱护人、培养人的过程。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选人用人风气,风气好了,风气正了,选人用人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群众的信任。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更新标准、完善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温润土壤,就会拥有一支充满活力、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干部队伍。班子互爱、互敬、互勉、互慰、互让、互谅、互助、互学,逐渐磨合,优势互补,相互激发,才能实现工作高效,携手共进,齐心协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第三篇: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对于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第一次提出了“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命题,对于我们贯彻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干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置于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监督之下,解决“带病提拔”等问题,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古人说:“成功立事非委贤莫可,改制规模非任能莫济。”省委书记卫留成同志谈到本届省委主要做好的三件事之一就是培训干部,建设一支能够担当海南改革发展重任的干部队伍。省委明确要求,以抓好干部的培养、选拔和正确使用为重点,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优秀人才放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从某种意义来说,干部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海南发展的未来。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群众公认原则的本质要求和具体实践。公信度是公众认同、群众信任的程度,反映群众观点,也是衡量工作尺度。选人用人公信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另一方面是组织。这是对人选和选人的双重要求,要把具体的人选素质要求和组织上选人用人的要求统一起来。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尤其是十六大以来,以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为基本方向,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党的十三大修订党章,实行差额选举制度,此后差额比例特别是差额考察和差额选举比例不断扩大,参加民主推荐的人员范 围也适当扩大。这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也是完善党内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在本质和方向上相一致,扩大党内民主和扩大人民民主,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由党的性质、任务和地位所决定的。党作为执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把党的主张变为人民的意愿、国家的意志,达到这样的目的,必然要求完善党内民主,扩大人民民主。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考察实绩是否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以科学发展观引导正确政绩观,用正确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所在。要把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当前和长远、显绩和潜绩辩证统一起来,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所在。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来考察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状况,看发展是否为了人民、造福人民、依靠人民。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要从遵循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子孙后代和长远发展负责等来考察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要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根本标准。
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怎样用人,这是向社会树立一面什么样的用人旗帜。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就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任务的高度,就德才论干部,以公认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就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从制度建设上保证选人用人客观公正公平。
第四篇: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征文
浅谈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万事人为本,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毛泽东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因此,有计划的培养大批新干部,就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求贤若渴的典型事例比比皆是,不计其数。从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刘邦重用“初汉三杰”打天下到刘备三顾茅庐诚请诸葛亮促成天下三分;还有李世民依靠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营造大唐盛世,以及被后人广为传颂的“得人才者得天下”的千古名言,都充分说明了要成就一番事业,选准选好人才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可以说,选人用人事关事业兴衰、民心向背、干部成长,乃至国家前途、民族未来。十七届四中全会就明确指出:领导干部如何选人用人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建设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干部人才队伍。因而,培养选拔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合格的领导人才,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同时,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2-
公信度,就必须用人唯贤,任用品德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唐太宗说过一句话:“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任用品行端正的好人,那些做好事的人都会受到激励;错误地任用为非作歹的人,那些做坏事的人就争着往上爬。实践证明,用好一个干部,就在广大干部群众面前树立了一面旗帜,就会激励一批干部奋发向上;用错一名干部,就会伤害干部群众的感情,挫伤一批干部的积极性。因此,要用人唯贤,不用人唯亲;要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人,不用浮夸漂浮、弄虚作假的人;要用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人,不用因循守旧、碌碌无为的人;要用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人,不用贪图名利、自私自利的人;要用埋头奉献、不事张扬的人,不用上窜下跳、搞歪门邪道的人;要多看一眼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艰难地方工作的干部;要多加留意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不能亏待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真正形成凭实绩论英雄、凭德才用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
监督是关键,就是要把严格监督贯穿于选人用人过程的始终。选拔干部的过程需要我们引入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做到公平公正,真正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出来。同样,在干部的任用过程中,也少不了监督。我们把真正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出来了,并不是说就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了。因为事物总是在变化发展着的,人也一样,尤其是在这物欲横流、到处充满诱惑的今天。我们只有在干部的任用过程中,-3-
不断加强对其的监督和 “免疫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干部在任用以后不偏离正确的航向和轨道。同时,监督的过程也是巩固选拔干部工作成果的过程。只有监督好了,我们在选拔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公信度,才能在选拔之后得以延续、持久!党的十七大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明确要求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把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置于前后、左右、上下全方位的视角下进行监督,使选人用人监督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为我们科学公正选用干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对选人用人程序的监督,确保干部选拔任用整个过程、特别是关键环节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健全干部监督机制。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按章依规办事的自觉性,强化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经常性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和罢免制度,充分运用降职、免职等手段加大对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处置力度,疏通干部“下”的渠道,确保贤者上,庸者下。坚持预防、监督、惩处并举,切实把严格监督贯穿于选人用人工作的始终。
2011年7月2日-4-
第五篇:选人用人公信度自查报告
选人用人公信度自查报告
根据全市市直单位选人用人公信度测评检查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市委组织部对xx年以来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情况以及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情况进行了自查分析。现就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
我们高度重视《条例》的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工作,召开全体干部会进行了集中学习和讨论,要求全体干部不仅要熟悉,更要精通,要带头把《干部任用条例》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执行好。
一是认真学习。
要求机关干部逐章逐条地学习领会,掌握选拔任用干部的原则、标准和程序,把《干部任用条例》作为练好业务基本功的重要教材,结合工作实际,刻苦钻研,将重要的规定和条文熟记于心,做到应答如流,成为精通干部人事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加强宣传。
利用武当党建网、秦楚网、十堰日报等新闻媒体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干部任用条例》,知道干部工作的要求和程序,提高参与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有利于提高干部选拔任用质量、有效防止和纠正用人不正之风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要抓好贯彻执行。
在干部选任工作中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原则、标准、程序和要求执行。四是要加强检查指导。
我们在搞好部机关学习的基础上,还加强了对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对《干部任用条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反《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行为,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二、严格执行《条例》,选准用好干部
严格按照《条例》规定的原则和程序选拔任用干部,切实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确保选准用好干部。
一是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根据《条例》规定,制定并完善了竞争上岗、任前公示和试用等一系列制度,做到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二是严格考察,实行考察预告和考察责任制。
干部任用的考察工作由机关党委负责,考察对象、考察时间预先告知。在考察中充分听取部机关干部对考察对象的意见,尽量扩大征求意见范围。在考察方式上,既采取个别谈话,又采取查阅资料、档案等方式进行。同时认真撰写考察材料,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干部个人情况。三是实施有效监督。
干部监督科参与干部部机关选拔任用干部工作,对选拔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四是实行任前公示制。
凡科级副科级干部,下发正式任职通知前,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坚持有反映必查证。对查实的问题,影响干部任用的,不予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