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税收(定稿)
我国绿色税收现状、问题及完善建
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绿色税收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危机。因此,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先后引入了绿色税收制度并取得了成功。目前,中国绿色税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针对环境污染的专门税种欠缺,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弊端重重,相关税种设计时环保因素考虑不够等。针对相关问题我们采取了完善现行税收体系,以污染税代替污染费,确定独立的污染税税目,完善税收优惠措施,建立鼓励性税收制度等措施。
关键词:绿色税收 税收优惠 税制改革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十分脆弱,加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以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都将带来新的资源环境挑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极其艰巨。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其中税收政策的作用尤为值得重视。论文重点研究三个方面:一国外绿色税收的实践经验。二中国绿色税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三完善中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建议。
一、国外绿色税收的实践经验
(一)国外绿色税收的主要形式
发达国家征收的环境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废气税,如二氧化硫税、二氧化碳税。美国已在上世纪70年代开征了二氧化硫税。第二,水污染税。德国从1981年开征此税。第三,固体废物税,如一次性餐具税、饮料容器税、旧轮胎税、润滑油税等。第四,噪音税。美国对使用洛杉矶等机场的每位旅客和每吨货物征收1美元的治理噪音税,税款用于支付机场周围居民区的隔离费用,日本、荷兰的机场按飞机着陆次数对航空公司征收噪音税。第五,生态税,如森林砍伐税。
(二)绿色税收的优秀实践——丹麦的绿色税制
作为绿色环保运动的先行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丹麦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显著环保目的的税种,尤其是1992年率先实施了二氧化碳税,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通过实施前所未有的生态税制改革,丹麦初步建立起以能源税制为主,其他税种相配合的绿色税收体系,现环境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10%左右,为运用税收手段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能源税制
能源税的征税对象主要是矿物燃料和电(罐装液化气、燃料油、煤、电和天然气等),具体包括普通能源税和污染排放税(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硫税)。
第一,普通能源税。最初适用于石油产品和电,其目的是促进能源节约和刺激以其他能源替代石油,后来开始对煤征收、对天然气征收。能源税的税率一直稳定增长,包括增值税在内的总税负达到消费价格的三分之二。
第二,二氧化碳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现行丹麦能源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与此同时,采用了被称为“二氧化碳协议”的补贴计划,即特定企业可以与能源部签署自愿协议,承诺完成一系列协议中明确的能源保护措施,在此情况下,企业可适用较低税率,得到减税。该方案的设计是为了确保不会大幅度削弱丹麦企业的竞争力,强调采用适当的刺激使企业减少能源密集型生产。二氧化碳税的征税对象是使用的能源。虽然该税性质上属污染排放税,但由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单纯由燃料中的碳含量决定,因此税基的选择并非实际的排放量,而代之以不同的燃料。如精炼气的税负最低,为每千兆焦耳6丹麦克郎;电的税负最高,为每千兆焦耳28丹麦克郎;其他燃料的税率为每千兆焦耳10丹麦克郎或更低。现行税制根据不同燃料的二氧化碳含量设计不同的税率,使不同能源种类的税负水平大致相当于排放每吨二氧化碳征税100丹麦克郎。
2.其他环保税 垃圾税,垃圾填埋的税负最重,垃圾焚化的税负较轻,而对循环使用则免税。车用燃油税,车用燃油税通过提高燃油价格减少用户对汽油和柴油的需求,对减少尾气排放、噪音、交通拥堵等产生了积极影响。
自来水税,该税对自来水公司征收,但税负转嫁到消费者,消费者应付水费单上明确标明的应付自来水税金。
此外还有特定零售商品包装税、一次性使用餐具税、氯化溶剂税、杀虫剂税、生长促进剂税、镍镉电池税等。
(三)发达国家的绿色税收成果显著
国外许多国家通过征收绿色税收在环境保护和财政收入两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如下图所示,与环境有关的税收不论是对总税收,还是对国内生产总值,都有显著贡献。
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各国中与环境有关的税收对总税收的贡献表百分比数1086420大兰麦兰国国利兰威国拿尔丹芬法德大荷挪英加爱意美国与环境有关的税收占总税收的百分比与环境有关的税收占国内总值的百分比
数据来源: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推进我国绿色税收进程,郭娜 刘强,税务研究,2009/01 上列国家当中,与环境有关的税收包括:其
一、对排放的各种气体与水污染物征税;其
二、对石油、煤、天然气及精炼燃料(如汽油和柴油燃料)征税;其
三、对有害或有毒废弃物征税;其
四、对产生污染的商品征收各种税。从上表可以看出,绿色税收不仅推动了经济效益的增加,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具有“双赢”的优势。
二、中国绿色税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现行绿色税收的现状
总体上来说,我国现行的税费政策中采取的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
1.对环境污染行为实行排污收费制度。仅对于环境排污收费这项,国家就规定了污水、废气、废渣、噪声四大类、100多项排污收费标准。固体垃圾税还未实施,但已经实施对居民生活垃圾收费的制度。
2.实际上具有生态效果的税种,如资源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如2005年我国对不可再生资源、稀有资源出台了取消出口退税、下调出口税率、提高资源税税额等相关政策;我国也于2009年开始征收燃油税。
3.税收优惠措施,这些措施分散在其他税种中,主要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行为,如增值税对综合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适用低税率,或者给予免税优惠等这些政策。
(二)中国现行的绿色税收存在的问题
1、针对环境污染的专门税种欠缺 相比于国外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我国现行税制中针对环境污染的专门税种很少,对排放到环境中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污染物只是收取排污费,税和费的区别在于税收的法律效力和强制性更强,对经济主体的约束力更强。
2、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弊端重重
我国现行的排污费征收标准低于污染防治费用,使得环境污染单位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花钱防治污染;同时,排污收费的具体办法要采取不同的标准,加之收费主体、人员、程序的专业化程度较低,使得征收成本较高;另外,由于通过此渠道筹集的环保资金的使用缺乏预算约束机制和有效的监督考评制度,加之对挪用税款者的处罚力度不够,致使资金挪用现象严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3、相关税种设计时环保因素考虑不够,生态功能难以有效发挥
以资源税为例,在征税范围上,我国目前的资源税征收范围过窄,只涵盖了矿藏资源,且单位税额过低,并未限制资源的过度使用;在计税依据上,目前是依据纳税人开采和生产应税产品的销售量或自用数量,从而变相鼓励了过度开采;在税率上,实行无差别税率,使得资源耗费量大而收益多的不规范的小资源开发企业比大的规范的企业造成的资源的浪费和国家税收的损失多。同时,税率的设计缺乏对价格的反应机制,从而违背了税收立法反映资源真正价值、促进资源节约的原始意图。
4、环保税收优惠政策有待完善
在税收优惠方式上,我国现行税制中包含一些“绿色”税收优惠政策,但主要限于减税和免税,没有充分利用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间接优惠方式,形式较少;在优惠适用范围上,对环保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优惠不足;优惠税种上,税收优惠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和一些小税种上,优惠项目较少,且过于零散,不成体系,相互之间难以协调配合发挥作用;尤其在我国,流转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较所得税要大得多,这就使得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更加微乎其微;另外,税收优惠对于不同企业采取“一刀切”,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三、完善中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建议
(一)完善现行税收体系,使绿色税收体系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1.资源税方面,取消原有的资源税优惠政策,将目前的资源税征税范围扩大到矿藏资源和非矿藏资源,增加水资源、森林和草场资源、土地资源的税目,合理提高税率,对非再生性、非代替性的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比如,可以借鉴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修订案)将耕地占用税税额标准提高4倍的做法,对其他资源税的实施做出具体的规定。
2.流转税方面,加大对容易引起污染的行业和企业的增值税征收力度,比如增设煤炭和污染性产品税目,将煤炭燃料及其他一些污染性产品如含磷洗涤剂、汞镉电池、臭氧损耗物质、一次性餐饮容器、塑料袋、化肥、农药等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3.所得税方面,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上,增加对企业和个体经营者采用先进环保技术改进环保设备、改革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所发生的投资的税收抵免。实行环保再投资退税以鼓励和吸引包括外资在内的环保投资。
(二)以污染税代替污染费,确定独立的污染税税目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并结合我国现实,我国应开始对工业污水、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垃圾以及超过国家环境噪声标准的噪声作为课税对象进行征税,征收二氧化硫税、水污染税、固体废物税。随着世界对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视,等待我国的相应条件成熟后,我国应征收二氧化碳税,并进一步扩大征税范围,如征收自来水税、特定零售商品包装税、一次性使用餐具税、氯化溶剂税、杀虫剂税、生长促进剂税、镍镉电池税等税种。
(三)完善税收优惠措施,建立鼓励性税收制度
1.在进出口产品方面,对出口的环境保护设施、材料实行低关税率;对国内目前不能生产的污染治理设备、环境监测和研究仪器以及环境无害化技术等进口产品,减征进口关税;降低木材及木制品、石油、天然气的进口税率。
2.在企业方面,对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对企业购置的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固体污染物处理等方面的环保设备的投资应允许抵扣其进项税额;对“绿色”广告业务以及纳税人转让清洁工艺技术、污染防治技术、低耗低排放技术、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等无形资产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3.另外,在传统的减免税和退税之外,还应从其他会计核算项目入手,扩大税收优惠范围。如对环保设备生产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防治污染企业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制度,对环保类企业和一般企业的环保类研究与开发费用可以加倍扣除,以促进该类企业技术设备的进步与技术创新。
4.在税收优惠制度方面应及时取消或调整不利于环保的优惠政策,如取消对能源的不合理补贴,时机成熟时取消对农膜、农药特别是剧毒农药的优惠待遇等。
(四)合理确定绿色税收的征收水平
一方面,要合理确定税基和税率。以污染税为例,应当根据不同排污行为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制度,以污染物的排放量或浓度作为税基,即按照纳税人某种活动所产生污染物的实际数值或估计值来计税,如向大气、海洋排放污染物,向水体排放污染物,以及向环境排放固体污染物的,应当以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为税基,采取超额累进税率的形式来征收,对于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以排放噪声的超标声级为税基,采取超额累进税率的形式来征收。
另一方面,应采取配套措施保持微观经济主体总体税负水平适中,既不至于为“过分”清洁而付出太高的代价儿损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又能发挥其调控功能。借鉴丹麦的做法,税率采用过渡期逐年提高的方式,企业来得及应对新的税率,同时选择恰当的时机更换原有的设备进行节能投资。
(五)实行绿色收入的返回制度 出于对企业竞争力的考虑,全部或部分的绿色收入又通过减少其他与企业相关的税收以及使用补贴支持环保的方式返回到企业。丹麦在能源使用承担较高税负的同时,大量的补贴用于能源领域,主要方向包括支持联合热电厂,促进可更新能源(如风能)的利用,促进能源的节约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1996年~2000年间,新增税收收入返回企业的补贴主要用于节能投资。从2000年开始,绿色收入主要通过减少与劳动相关的税收的方式返回企业,由于减少对雇主的征税,使劳动力成本得以降低,此外,雇主每年减少需为每个雇员缴纳的劳动市场补充养老金169丹麦克郎。我国应制定自己的绿色收入返回制度,如通过减少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方式返回收入。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适用于我国实际的绿色税收体系,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有效防治污染,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颜明璐.试论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构建[J].税务研究,2008(03)2.高萍.丹麦“绿色税收”探析[J].税务研究,2005(04)3.杨来发.瑞典税收制度及借鉴[J].涉外税务,2007(11)
4.吴艳芳.绿色税收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税务研究,2006(10)
5.邓子基、韩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制度设计[J].税务研究,2008(03)
第二篇:浅析我国绿色税收
浅析我国绿色税收
论文关键字:绿色税收
产生
现状
措施
论文摘要:我国改革开发年来国内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生态环境却遭到严重破坏。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世界银行与环境经济专家在《关于中国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大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有10个在中国,严峻的现实促使我们必须改变思路。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走“绿色税收”的路子,努力改善我国的环境状况,这也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绿色税收也称环境税收,是指对投资于防治污染或环境保护的纳税人给予的税收减免,或对污染行业和污染物的使用所征收的税。从绿色税收的内容看,不仅包括为环保而特定征收的各种税,还包括为环境保护而采取的各种税收措施。自年以来,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掀起了绿色税制改革的热潮。然而,我国现行税制还未能充分体现生态环保目标,绿色程度不高。但是,绿色税收在国际上却是一种通行的经济手段,其目的就是为实现特定的目标,通过强化纳税人的行为,引导企业与个人放弃或收敛破坏生态环境的生产活动和消费行为。同时筹集资金,用于生态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绿色税制的征收使用范围将更加广泛,全球经济一体化、绿色税制的国际化势在必行,也是改善我国目前环境状况的一条重要途径。一绿色税收的产生和意义 1绿色税收的产生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危机,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极大重视。加强环境保护,以税收强制手段控制全球环境退化度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发展与环境问题,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使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的可持续发展准则得以公认。随着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确立,为解决全球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退化问题,经济学家庇古率先提出“政府利用宏观税收调节环境污染行为”的环境税收思想,是绿色环境税收得以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生产者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导致对森林草地资源的过度采伐和放牧,使森林、草场等植被资源遭受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和草场的退化;二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致使一些高能耗、重污染型企业发展迅速,致使工业有害物质的排放量骤增,对我国的大气、陆地和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有关资料表明:燃煤、化工废气所造成的污染,使全国500多座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大多数都不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大量排放的工业废水使全国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有80%被污染,特别是淮河、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一些重要的大型湖泊,其污染程度已影响到城市的正常供水。可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有效地治理和防止我国的环境污染,就要求我们不仅需要采取 法律、科技、计划等手段,而且应运用包括税收在内的经济手段。税收作为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环保方面也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绿色税收”理论的提出和实践,使税收调控职能在环保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2绿色税收的意义(1)绿色税收的定义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一些具有环保特点的经济概念,诸如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绿色会计、绿色营销、绿色税收等相继出现。这些“绿色”概念,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将环境资源的消耗与补偿纳入经济范畴,从而有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绿色税收一词在我国具体何时出现,虽无从考证,但从国际财政文献局出版的《国际税收辞汇》的改版中可以推知,绿色税收一词的广泛使用大约在1988年以后。在改版中,是这样解释的:“绿色税收”又称环境税收,是指对投资于防治污染或环境保护的纳税人给予的税收减免,或对污染行业和污染物的使用所征收的税。从绿色税收的内容看,不仅包括为环保而特定征收的各种税,还包括为环境保护而采取的各种税收措施。
(2)绿色税收的意义
绿色税制从广义上讲是指税收体系中与生态环境、自然 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有关的各税种和税目及税收优惠的总称。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而受到重视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发展模式,同时也成为政府制定税收政策的重要指针。尤其是在世界银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机构的积极推动下,绿色税收的研究得到极大发展,这促使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加速了从零散的、个别的环境税收的开征到提出全面绿色税制的过程。进人21世纪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尝试引进绿色税制。随着绿色税收理论在我国的出现和应用,如何建立绿色税收制度,以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环境,已成为我国税收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立绿色税收制度,不但可以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筹集专项资金,用于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而且能够通过对纳税人经济利益的调节,矫正其经济行为,使其从事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产经营活动。可见,建立绿色税收制度是改善我国目前环境状况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人们资源与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可以预见全球绿色税制的征收使用范围将更加广泛,全球经济一体化、绿色税制的国际化势在必行,也是改善我国目前环境状况的一条重要途径。二我国绿色税收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中,由于还尚未设立以保护环境为课征目的的独立税种,因此,总的说来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环境税收政策。目前,我国关于保护环境的税费征收情况大致可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收取的各项费用,主要是排污费;二是散存于其他税种中的少量税收措施。
(一)关于排污收费制度
1排污费的征收标准过低,且在不同污染物之间收费标准不平衡。现行排污收费标准远远低于排污单位治理设施的运行成本,部分收费项目仅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成本的25%左右。标准偏低造成许多排污单位宁可缴纳排污费而不愿治理污染,出现“交排污费、买排污权”的现象,影响了排污收费制度刺激污染治理作用的发挥。
2征收依据落后,任是按单因子收费。即在同一排污口含两种以上的有害物质时,按含量最高的一种计算排污量,此收费依据不仅起不到促进企业治理污染的刺激作用,反而给企业一种规避高收费的方法。
3排污费征收管理不规范,征收率低,征收成本高,相当一部分被环保部门用来维护其机构人员支出;征收阻力大,排污费不具有完全的强制,立法基础薄弱,权威性差。
4对排放污染物总量没有限制。现行收费制度对污染仅是按相同标准收费,而不论单位时间的排放量是多少、每年的排放总量是多少进行区别对待。这种只是单纯按照排污量多少收费的方法对于人口密集、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大城市来说,环境污染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5排污费的使用不科学。原应该用于环境治理的费用被人为地挪作他用或被挤用,使用分散周转慢,影响了治污步伐和排污费的使用效益。
(二)关于其他环保税
1资源税。资源税税率过低,税档之间的差距过小,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起不到明显的调节作用,征税范围过窄,基本上只属于矿藏资源占用税,其缺陷具体表现在:第一,性质定位不合理。我国现行资源税以调节级差收入为主,属于级差性质的资源税,这种定位由于其没有给出资源价格,不能将资源开采的社会成本内部化,因而极大地限制了资源税作用的有效发挥。第二,征税范围过窄。我国现行资源税只对矿产品开采和盐的生产征税,使大量具有生态价值的水、森林、草原、滩涂等资源长期处于税收监控之外,从而导致了非税资源的过度消耗和严重浪费。第三,税额设置不合理。由于 历史 的原因,资源税单位税额设置偏低,而且纳税人具体适用的税额主要取决于资源的开采条件,而与该资源开采造成的环境影响无关,弱化了税收对资源的保护作用。第四,计税依据有待调整。现行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纳税人开采和生产应税资源的销售数量和使用数量。这意味着对企业已经开采而未销售或使用的应税资源不征税,导致企业对资源的无序开采,造成资源的积压和浪费。
2消费税。消费税设立之初并没有考虑消费应税产品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环境成本,但在统一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再叠加征收一道消费税,以及对含铅与不含铅汽油实行差别税率和对生产、销售达到低污染排放值的小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实行税额减征等,确实体现了限制污染的税收意图。但是,消费税征税对象中与环境有关的仅有8种,课税范围过窄,某些容易给环境带来污染的消费品如电池、一次性产品、化肥、煤炭等没有列人征税范围,这对环境的保护是极其不利的。3车船使用税
现行车船使用税的设置基本上未考虑环保因素。由于同一类型机动车的性能、油耗、尾气排放量不同,对环境的损害程度也不同,所以对该类型的机动车采用相同税率、按辆征收的方法显然有失公平,更不利于污染的防治。此外,由于车船使用税征收额度较轻,实际操作中很难起到缓解 交通 拥挤和减轻大气污染的作用,而需要更多地使用交通管制手段。(三)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我国现行税制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
1、增值税:对原材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研石等废渣的建材产品和利用废液、废渣生产的黄金、白银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免税优惠。
2、消费税: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鞭炮、烟火、汽油、柴油以及摩托车、小汽车等消费品列人征收范围,并对小汽车按排气量大小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 三构建我国绿色税收制度几点建议
根据我国资源现状和特点,应促进企业按物耗少、占地少、能耗小、运输少和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原则发展,加强对能耗大、用水多、占地多、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业的管理。应进一步完善现行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税收措施,从而构建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绿色税收”制度,采取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改征“排污费”为“排污税”
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征环境污染税,治污资金主要是通过征收排污费的形式来筹集,但由于现行排污收费存在征收标准偏低、征收方式不规范、征收阻力大等问题,致使排污收费起不到保护环境的应有作用,因此有必要改排污收费为征税,对排污企业征收排污税。所谓排污税是指对排污行为或亏染物所征收的一种税,往往是按排污量对排污者征收。污染物一般可分为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和噪音几类。污染物不同,征收形式也不尽相同。虽然有的国家对各种污染物综合征收“排污税”,但也往往按污染物设置不同税目分别征收。如水污染税、大气污染税、固体废物税、噪音税等,它们大都根据“谁污染,准缴税”原则,对因污染所造成的环境价值损失进行补偿。改征“排污费”为“排污税”以后,由于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一方面,可以改变征收标准偏低、不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税负不合理的状况;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省征收成本,改变资金使用和管理方法,以切实保障我国对环保的投入。
2以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注重环境保护
我国现行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应在减税、免税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手段对原有政策做出完善。首先,制订环保技术标准,对高新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转让、引进和使用予以税收鼓励。可供选择的措施包括:技术转让收人的税收减免、技术转让费的税收扣除、对引进环保技术的税收优惠等。其次,制定环保产业政策,促进环保产业的优先发展。如环保企业可享受一定的所得税的减免;在增值税优惠政策中,对企业购置的环保设备应允许进行进项抵扣,从而鼓励企业对先进环保没备的购置与使用;对环保没备实行加速折旧;鼓励环保投资包括吸引外资,实行环保投资退税;在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有关政策中,对于企业采用先进环保技术改进环保设备、改革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所发生的投资应给予税收抵免;对于环保产品在出口政策上给予税收支持等等。
3制定再生资源业的税收政策。再生资源业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也有利于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如回收利用废旧物资,据有关专家测评,每回收1吨废旧物资,可节约 自然 资源4至12吨,节约标准煤1.4吨,并可减少6至10吨垃圾处理量。目前,我国资源回收利用的潜力很大。据估算,我国每年可再生利用而未回收的废旧资源价值将近250至300亿元人民币。1994年增值税制改革后对再生资源业利用废旧物资允许按10%作进项抵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再生资源业的发展。今后,在绿色税收政策的制定上,还应进一步促进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
4扩大并建立完善的环境税收体系 开征新的环境税,建立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专门税种,将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开发生产行为及在消费过程中会造成环境污染的物质列为环境污染税的征收范围。目前,环境污染税缺位,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环保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借鉴国际经验,分期分批开征水污染税、大气污染税、污染源税、噪音税、生态补偿税等一系列专项新税种。
5调整现行税制
(1)完善现行资源税
资源税是为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实现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或限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根据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的稀缺程度差价征收的绿色税收种,是绿色税收主要税种之一。1)扩大征收范围,将目前资源税的征收对象扩大到矿藏资源和非矿藏资源。可增加水资源税,以解决我国31益突出的缺水问题;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以避免和防止生态破坏行为。待条件成熟后,再对其他资源课征资源税,并逐步提高税率,对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2)鉴于土地课征的税种属于资源性质。为了使资源税制更加完善。可考虑将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并人资源税中。共同调控我国资源的合理开发。同时扩大对土地征税的范围,并适当提高税率,严格减免优惠,加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意识。3)完善计税方法,加大税档之间差距。为促进纳税人珍惜和节约资源,宜将现行资源税按应税资源产品销售量计税改为按实际产量计税。对一切开发、利用资源的企业和个人按其生产产品的实际数量课征。
(2)改革消费税规定
第一,我国消费税对汽油、柴油各规定了一档税率,以定额的方式征收税款,在当前国际油价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了国家的相关税收收人。因此,可考虑取消消费税中对汽油、柴油的课征,对汽油、柴油、重油等在其销售环节从价开征燃油税,一方面控制燃油的使用,保护大气环境;另一方面增加国家税收收人。可适当提高含铅汽油的税收负担,以抑制含铅汽油的消费。第二,将那些难以降解、在制造和使用中会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各类、包装物品一次性使用的电池以及对臭氧层造成破坏的氟利昂等产品列入征税范围。第三,在继续对不同排气量的小汽车实行差别税率的基础上,对排气量相同的小汽车视其是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而实行区别对待,以体现对具有环保功能的汽车在税收上的优惠,从而促使消费者做出有利于降低污染的消费选择。
(3)调整关税 一是对出口的消耗国内大量资源的原材料、初级产品、半成品征高税;二是对进口的那些对环境有严重污染和预期污染而又难以治理或治理成本较高的原材料、产品征收较高关税。三是对严禁或严格限制有毒、有害的化学品或有可能性对我国环境造成重大危害产品的进口,大幅度提高有毒、有害产品的关税。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限制国内资源的大量外流,另一方面,可有效地防止污染由国外向国内转移。四总结
第三篇:试论中国绿色税收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建议
试论中国绿色税收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建议
摘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税收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应该在我国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借鉴国外实施绿色税收政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税收政策在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税制改革的一些设想。
关键字:绿色税收
税收优惠
税制改革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危机,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极大重视,人们意识到传统的行政管制方式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先后引入了绿色税收制度。目前,绿色税收在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绿色税收的概念提出
“绿色税收”一词的广泛使用大约在1988年以后,《国际税收辞汇》第二版中对“绿色税收”是这样定义的:绿色税收又称环境税收,指对投资于防治污染或环境保护的纳税人给予的税收减免,或对污染行业和污染物的使用所征收的税。从绿色税收的内容看,不仅包括为环保而特定征收的各种税,还包括为环保而采取的各种税收措施。1975年3月3日欧共体理事会又提出,建议公共权利对环境领域进行干预,将环境税列入成本,实行“污染者负担”的原则。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合组织成员国在环境政策中运用经济手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这些经济手段中,环境税的运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支持。在欧美一些国家,通过改革调整现行税制,开征对环境有污染的环境税(废气税、水污染税、固体/液体废物税、噪音税),实行对环境改善的税收优惠政策,使税收对环境改善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因此,人们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而采取的各种税收措施形象地称为“绿色税收”。
绿色税收(Green Tax),又称环境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调控自然环境保护职能,凭借税收法律规定,对单位和个人无偿地、强制性地征收财政收入所发生的一种特殊调控手段,充分体现了国家以自然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宏观税收调控职能。它是税收体系中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关的各种税种和税目的总称,不仅包括污染排放税、自然资源税的生态税费,而且凡与自然生态环境有关的税收调节手段也都应包括在内。
从绿色税收的内容看,不仅包括为环保而特定征收的各种税,还包括为环境保护而采取的各种税收措施。绿色税收旨在提高环境质量,以保护环境为目的,推行绿色生产,实现绿色消费,通过税收制度来控制危害环境行为的各种税收措施或征收的各种税。到目前为止,关于绿色税收的组成问题的讨论还没有达成共识,但现有的定义至少都包括以下一个或几个方面得内容:(1)根据排放量和对环境的损害程度来决定税率以计算排放税;(2)对生产出来能危害环境的商品或使用这种商品的消费者征税,如对汽油征收消费税;(3)在其他税收上采取与环境相关的备抵;(4)对于能够节约能源或减少污染的设备和生产方法给予采用加速折扣备抵法或降低税率的优惠。
二、国外绿色税收的实践经验
(一)国外绿色税收的主要形式
发达国家征收的环境税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废气税,如二氧化硫税、二氧化碳税。美国已在上世纪70年代开征了二氧化硫税。第二,水污染税。德国从1981年开征此税。第三,固体废物税,如一次性餐具税、饮料容器税、旧轮胎税、润滑油税等。第四,噪音税。美国对使用洛杉矶等机场的每位旅客和每吨货物征收1美元的治理噪音税,税款用于支付机场周围居民区的隔离费用,日本、荷兰的机场按飞机着陆次数对航空公司征收噪音税。第五,生态税,如森林砍伐税。
(二)绿色税收的优秀实践——丹麦的绿色税制
作为绿色环保运动的先行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丹麦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显著环保目的的税种,尤其是1992年率先实施了二氧化碳税,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通过实施前所未有的生态税制改革,丹麦初步建立起以能源税制为主,其他税种相配合的绿色税收体系,现环境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10%左右,为运用税收手段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能源税制
能源税的征税对象主要是矿物燃料和电(罐装液化气、燃料油、煤、电和天然气等),具体包括普通能源税和污染排放税(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硫税)。
第一,普通能源税。最初适用于石油产品和电,其目的是促进能源节约和刺激以其他能源替代石油,后来开始对煤征收、对天然气征收。能源税的税率一直稳定增长,包括增值税在内的总税负达到消费价格的三分之二。
第二,二氧化碳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现行丹麦能源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与此同时,采用了被称为“二氧化碳协议”的补贴计划,即特定企业可以与能源部签署自愿协议,承诺完成一系列协议中明确的能源保护措施,在此情况下,企业可适用较低税率,得到减税。该方案的设计是为了确保不会大幅度削弱丹麦企业的竞争力,强调采用适当的刺激使企业减少能源密集型生产。二氧化碳税的征税对象是使用的能源。虽然该税性质上属污染排放税,但由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单纯由燃料中的碳含量决定,因此税基的选择并非实际的排放量,而代之以不同的燃料。如精炼气的税负最低,为每千兆焦耳6丹麦克郎;电的税负最高,为每千兆焦耳28丹麦克郎;其他燃料的税率为每千兆焦耳10丹麦克郎或更低。现行税制根据不同燃料的二氧化碳含量设计不同的税率,使不同能源种类的税负水平大致相当于排放每吨二氧化碳征税100丹麦克郎。
2.其他环保税 垃圾税,垃圾填埋的税负最重,垃圾焚化的税负较轻,而对循环使用则免税。车用燃油税,车用燃油税通过提高燃油价格减少用户对汽油和柴油的需求,对减少尾气排放、噪音、交通拥堵等产生了积极影响。
自来水税,该税对自来水公司征收,但税负转嫁到消费者,消费者应付水费单上明确标明的应付自来水税金。
此外还有特定零售商品包装税、一次性使用餐具税、氯化溶剂税、杀虫剂税、生长促进剂税、镍镉电池税等。
(三)发达国家的绿色税收成果显著
国外许多国家通过征收绿色税收在环境保护和财政收入两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如下图所示,与环境有关的税收不论是对总税收,还是对国内生产总值,都有显著贡献。百分比数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各国中与环境有关的税收对总税收的贡献表1086420大兰麦兰国国利兰威国拿尔丹芬法德大荷挪英加爱意美国与环境有关的税收占总税收的百分比与环境有关的税收占国内总值的百分比
数据来源: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推进我国绿色税收进程,郭娜 刘强,税务研究,2009/01
上列国家当中,与环境有关的税收包括:其
一、对排放的各种气体与水污染物征税;其
二、对石油、煤、天然气及精炼燃料(如汽油和柴油燃料)征税;其
三、对有害或有毒废弃物征税;其
四、对产生污染的商品征收各种税。从上表可以看出,绿色税收不仅推动了经济效益的增加,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具有“双赢”的优势。
三、中国绿色税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现行绿色税收的现状
总体上来说,我国现行的税费政策中采取的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
1.对环境污染行为实行排污收费制度。仅对于环境排污收费这项,国家就规定了污水、废气、废渣、噪声四大类、100多项排污收费标准。固体垃圾税还未实施,但已经实施对居民生活垃圾收费的制度。
2.实际上具有生态效果的税种,如资源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等。如2005年我国对不可再生资源、稀有资源出台了取消出口退税、下调出口税率、提高资源税税额等相关政策;我国也于2009年开始征收燃油税。
3.税收优惠措施,这些措施分散在其他税种中,主要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行为,如增值税对综合利用三废生产的产品适用低税率,或者给予免税优惠等这些政策。
(二)中国现行的绿色税收存在的问题
1、针对环境污染的专门税种欠缺。相比于国外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制度,我国现行税制中针对环境污染的专门税种很少,对排放到环境中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污染物只是收取排污费,税和费的区别在于税收的法律效力和强制性更强,对经济主体的约束力更强。
2、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弊端重重。我国现行的排污费征收标准低于污染防治费用,使得环境污染单位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花钱防治污染;同时,排污收费的具体办法要采取不同的标准,加之收费主体、人员、程序的专业化程度较低,使得征收成本较高;另外,由于通过此渠道筹集的环保资金的使用缺乏预算约束机制和有效的监督考评制度,加之对挪用税款者的处罚力度不够,致使资金挪用现象严重,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3、相关税种设计时环保因素考虑不够,生态功能难以有效发挥。以资源税为例,在征税范围上,我国目前的资源税征收范围过窄,只涵盖了矿藏资源,且单位税额过低,并未限制资源的过度使用;在计税依据上,目前是依据纳税人开采和生产应税产品的销售量或自用数量,从而变相鼓励了过度开采;在税率上,实行无差别税率,使得资源耗费量大而收益多的不规范的小资源开发企业比大的规范的企业造成的资源的浪费和国家税收的损失多。同时,税率的设计缺乏对价格的反应机制,从而违背了税收立法反映资源真正价值、促进资源节约的原始意图。
4、环保税收优惠政策有待完善。在税收优惠方式上,我国现行税制中包含一些“绿色”税收优惠政策,但主要限于减税和免税,没有充分利用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延期纳税等间接优惠方式,形式较少;在优惠适用范围上,对环保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优惠不足;优惠税种上,税收优惠主要体现在企业所得税和一些小税种上,优惠项目较少,且过于零散,不成体系,相互之间难以协调配合发挥作用;尤其在我国,流转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较所得税要大得多,这就使得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更加微乎其微;另外,税收优惠对于不同企业采取“一刀切”,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四、中国实行绿色税收的必要性
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十分脆弱,加上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以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都将带来新的资源环境挑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极其艰巨。
同时,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一直以来就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我国也会一直承担起一个大国应承担的责任。我国已签署《京都协议书》,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将面临新的压力;“十一五”规划对节能降耗和减少排放也提出明确目标。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将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中国实际上已经在环境保护领域成为最前沿国家之一。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全球气候变暖、节能减排、防治环境污染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11月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其中税收政策的作用尤为值得重视。而目前我国还缺乏比较完整的能源环境税收体系,亟待加强研究,尽快建立起来,加快建立能源环境税收体系对我国具有突出重要的紧迫性和战略意义。
五、完善中国绿色税收体系的建议
(一)完善现行税收体系,使绿色税收体系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
1.资源税方面,取消原有的资源税优惠政策,将目前的资源税征税范围扩大到矿藏资源和非矿藏资源,增加水资源、森林和草场资源、土地资源的税目,合理提高税率,对非再生性、非代替性的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比如,可以借鉴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修订案)将耕地占用税税额标准提高4倍的做法,对其他资源税的实施做出具体的规定。2.流转税方面,增值税要向消费型转变,以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提高环境和资源的社会经济效益,加大对容易引起污染的行业和企业的增值税征收力度,比如增设煤炭和污染性产品税目,将煤炭燃料及其他一些污染性产品如含磷洗涤剂、汞镉电池、臭氧损耗物质、一次性餐饮容器、塑料袋、化肥、农药等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3.所得税方面,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上,增加对企业和个体经营者采用先进环保技术改进环保设备、改革工艺、调整产品结构所发生的投资的税收抵免。实行环保再投资退税以鼓励和吸引包括外资在内的环保投资。
(二)以污染税代替污染费,确定独立的污染税税目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并结合我国现实,我国应开始对工业污水、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垃圾以及超过国家环境噪声标准的噪声作为课税对象进行征税,征收二氧化硫税、水污染税、固体废物税。随着世界对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视,等待我国的相应条件成熟后,我国应征收二氧化碳税,并进一步扩大征税范围,如征收自来水税、特定零售商品包装税、一次性使用餐具税、氯化溶剂税、杀虫剂税、生长促进剂税、镍镉电池税等税种。
(三)完善税收优惠措施,建立鼓励性税收制度
1.在进出口产品方面,对出口的环境保护设施、材料实行低关税率;对国内目前不能生产的污染治理设备、环境监测和研究仪器以及环境无害化技术等进口产品,减征进口关税;降低木材及木制品、石油、天然气的进口税率。
2.在企业方面,对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对企业购置的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固体污染物处理等方面的环保设备的投资应允许抵扣其进项税额;对“绿色”广告业务以及纳税人转让清洁工艺技术、污染防治技术、低耗低排放技术、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等无形资产所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3.另外,在传统的减免税和退税之外,还应从其他会计核算项目入手,扩大税收优惠范围。如对环保设备生产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防治污染企业的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制度,对环保类企业和一般企业的环保类研究与开发费用可以加倍扣除,以促进该类企业技术设备的进步与技术创新。
4.在税收优惠制度方面应及时取消或调整不利于环保的优惠政策,如取消对能源的不合理补贴,时机成熟时取消对农膜、农药特别是剧毒农药的优惠待遇等。
(四)合理确定绿色税收的征收水平
一方面,要合理确定税基和税率。以污染税为例,应当根据不同排污行为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制度,以污染物的排放量或浓度作为税基,即按照纳税人某种活动所产生污染物的实际数值或估计值来计税,如向大气、海洋排放污染物,向水体排放污染物,以及向环境排放固体污染物的,应当以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为税基,采取超额累进税率的形式来征收,对于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以排放噪声的超标声级为税基,采取超额累进税率的形式来征收。
另一方面,应采取配套措施保持微观经济主体总体税负水平适中,既不至于为“过分”清洁而付出太高的代价儿损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又能发挥其调控功能。借鉴丹麦的做法,税率采用过渡期逐年提高的方式,企业来得及应对新的税率,同时选择恰当的时机更换原有的设备进行节能投资。
(五)实行绿色收入的返回制度 出于对企业竞争力的考虑,全部或部分的绿色收入又通过减少其他与企业相关的税收以及使用补贴支持环保的方式返回到企业。丹麦在能源使用承担较高税负的同时,大量的补贴用于能源领域,主要方向包括支持联合热电厂,促进可更新能源(如风能)的利用,促进能源的节约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1996年~2000年间,新增税收收入返回企业的补贴主要用于节能投资。从2000年开始,绿色收入主要通过减少与劳动相关的税收的方式返回企业,由于减少对雇主的征税,使劳动力成本得以降低,此外,雇主每年减少需为每个雇员缴纳的劳动市场补充养老金169丹麦克郎。我国应制定自己的绿色收入返回制度,如通过减少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方式返回收入。
(六)科学征管,严惩违法
环境保护税应定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其分成比例参考全国性环境治理与地区性环境治理投资比例。在立法方面,中央应制定出台各地资源、环境条件的评价规则,以及对应于不同环境状况分别设置的差别税率;应将跨区域环境问题的治理纳入自身的管理范围,统一协调相关各地方的责任和利益;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征税自主权。各地应根据本地区的环境评价来确定相应的税率,对于污染范围具有区域性特点的环境问题,可根据中央规定制定具体征收办法。同时,要发挥监管机构和执法机构的监督作用和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的处罚力度。对违法者惩处一定要严厉,杜绝拒缴税款和挪用环保专项资金的风险远远大于其收益。
综上所述,建立一个适用于我国实际的绿色税收体系,对于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有效防治污染,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
六、参考文献
1.试论我国绿色税收体系的构建,颜明璐,税务研究,2008/03 2.丹麦“绿色税收”探析,高萍,税务研究,2005/04 3.瑞典税收制度及借鉴,杨来发,涉外税务,2007/11 4.绿色税收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吴艳芳,税务研究,2006/10 5.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制度设计,邓子基 韩瑜,税务研究,2008/03 6.构建我国“绿色”税收体系,张爱珠,税务研究,2006/07 7.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推进我国绿色税收进程,郭娜 刘强,税务研究,2009/01 8.建立绿色税制的几点思考,李安泽,中国税务,2008/09 9.试论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及其构建,赵际红,经济问题,2009/05
第四篇:税收(本站推荐)
山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山西省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
晋地税发〔2009〕92号
各市地方税务局,省局直属一分局、高新区局、经济区局:
为全面推进纳税评估工作,加快建立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对税源的科学管理水平,有效落实“信息管税”,省局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山西省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规程(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对执行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反馈省局。
山西省地方税务局 二○○九年十月二十日
山西省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规程(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纳税评估工作,提高纳税评估质量,大力推进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和相关规定,结合我省地方税收征管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规程。
第二条
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纳税申报(包括减免缓抵退税申请,下同)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征管措施,促进纳税人提高税法遵从度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
山西省各级地方税务机关对管辖范围内的纳税人开展纳税评估工作适用本规程。
各级税源管理部门和征收部门应设置专职评估岗,确定一定数量的人员作为专职评估人员,从事评估工作。
评估范围包括纳税人应缴的各种税、费、基金。
第四条
纳说评估工作遵循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分类实施、因地制宜;人机结合、简便易行的原则。
对同一纳税人申报缴纳的各项税费的纳税评估要相互结合、统一进行,避免多头重复评估。
第五条
纳税评估工作原则上在纳税申报期结束后进行,评估的期限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到往期或以往。具体评估期限由县以上地税机关结合本地实际统一确定。
第六条
纳税评估分为重点评估和日常评估。
重点评估是市、县级税务机关组织的对本区域内主体税源、重点行业和税源大户开展的综合性、系统性评估,重点评估由征收部门和税源管理部门专职评估人员分工负责,具体实施。
日常评估是税源管理部门自行组织的对其管辖范围内管户开展的日常性、简易化评估,日常评估由税源管理部门专职评估人员具体实施。
第七条
纳税评估应按照上级或本级地税机关确定的评估办法,运用评估系统、评估模型和评估指标开展。
第八条
纳税评估包括:信息采集、筛选评估对象、确定评估对象、案头分析、税务约谈、实地核查、认定处理等工作步骤。
第二章 评估组织及工作职责
第九条
市、县级地税机关应成立由征管、计会、税政、规费、法规、稽查、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纳税评估工作领导组,负责本地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评估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是领导组的日常办事机构,统一设在各级征管部门。
第十条
领导组办公室受评估领导组委托,承担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综合管理的各类事项,主要工作职责:制定本地纳税评估中长期工作规划和重点评估工作计划;建立健全符合本地实际的评估系统、评估模型、评估指标,确定指标预警值;牵头组织本级重点评估工作;负责对本级纳税评估工作和专职评估人员评估工作情况的监督考核;完成评估领导组交办的其他评估工作任务。
第十一条
征收部门主要工作职责:负责本区域内主体税源、重点行业和税源大户信息采集工作;纳税申报期结束后,运用评估系统、评估模型或评估指标筛选存在疑点的纳税人,并向纳税评估领导组上报筛选结果报告;负责重点评估工作档案的管理。
第十二条
税源管理部门主要工作职责:负责管辖范围内日常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并定期向本级纳税评估领导组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按照本级纳税评估领导组的安排,委派本部门专职评估人员承办重点评估工作;根据纳税评估领导组反馈的意见,改进征管措施,强化税源控管。
第十三条
稽查部门主要工作职责:负责对移交的评估案件实施税务稽查;案件查办结束后,向纳税评估领导组反馈查处结果,并提出相应的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四条
信息中心主要工作职责:负责提供开展纳税评估工作的技术支持;负责纳税评估管理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
第三章 工作流程
第十五条
信息采集。征收部门和税源管理部门专职评估人员应根据职责分工,负责采集、整理其所属评估范围管户的各类涉税信息资料。
信息采集的数据来源主要为:综合征管系统存储的征管信息数据;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报送的纳税申报资料、财务资料;“一户式”征管档案中存储的纳税人征管资料;从外部(第三方)获取的涉税信息。
县以上地税机关根据评估工作需要,在尽量不增加纳税人负担的前提下,可以要求列入重点评估范围的纳税人在报送纳税申报资料的同时,报送其他相关的涉税信息资料。
第十六条
筛选评估对象。重点评估对象由征收部门专职评估人员按照本级纳税评估领导组确定的重点评估范围,在本级所辖管户范围内筛选产生;日常评估对象由税源管理部门专职评估人员在本部门所辖管户范围内筛选产生。
纳税评估对象的筛选应按照上级或本级地税机关确定的评估办法,采用计算机自动筛选、人工分析筛选和重点抽样筛选等方法筛选产生。
征收部门专职评估人员筛选出的存在疑点管户应制作筛选结果报告,具体列明疑点问题上报纳税评估领导组;税源管理部门专职评估人员筛选出的存在疑点管户应上报税源管理部门。
第十七条
确定评估对象。重点评估对象由纳税评估领导组根据征收部门专职评估人员上报情况,经审核后确定;日常评估对象由税源管理部门根据本级专职评估人员上报情况,经审核后确定。
各级在确定评估对象时应综合运用上级和本级编制发布的各类税收分析、税收预警、征管状况监控和重点税源监控结果,综合考虑当期组织收入和税源管理的着力点,切实提高评估工作效率。
重点评估对象确定后,由纳税评估领导组办公室指定非评估对象税源管理部门专职评估人员,组成评估工作小组实施评估(评估人员一般不少于两人)。日常评估对象确定后,由税源管理部门指定本级专职评估人员实施。
第十八条 案头分析。专职评估人员首先要围绕筛选出的纳税疑点,全面运用已掌握的纳税人各类信息资料,对评估对象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客观、公正的审核分析,并做出相应的分析结论。
经案头分析,疑点问题全部排除且未发现新的疑点问题,直接进入认定处理环节;对疑点问题不能排除,需要进一步核实的,转入约谈核实环节。
第十九条 约谈核实。对需进行约谈核实的,评估人员应填制《纳税评估约谈通知书》,明确纳税人需要说明的问题、应携带的有关资料及约谈时间和地点,经纳税评估领导组办公室(重点评估)或税源管理部门(日常评估)批准后,向纳税人送达。
约谈核实原则上应在税务机关办公场所举行。约谈过程中,评估人员应做好约谈记录,《约谈举证记录》需经参加约谈双方人员签字,对纳税人出示的证据资料,应在《约谈举证记录》中予以注明,需要留存的证据资料,应由纳税人签字后留存备查。经约谈核实,疑点问题全部排除且未发现新的疑点问题,或者疑点问题被查清且证据确凿的,直接进入认定处理环节;评估对象拒不接受约谈,或约谈中不予配合,或经约谈举证对疑点无法解释清楚的,转入实地核查环节。
第二十条 实地核查。对需要进行实地核查的,评估人员应提请纳税评估领导组办公室(重点评估)或税源管理部门(日常评估)批准后,对被评估对象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实地核查应由两名以上税务干部实施,在实地核查的过程中,核查人员应收集相关涉税信息资料,并做好核查记录。
第二十一条 认定处理。评估人员应根据案头分析、约谈核实和实地核查中确认的情况,填制《纳税评估认定结论书》,拟定评估结论和处理意见,报请纳税评估领导组(重点评估)或税源管理部门(日常评估)处理。
纳税评估领导组(重点评估)或税源管理部门(日常评估)应根据评估人员的评估结论,作出以下相应处理:
(一)疑点问题经核实后全部排除,且未发现新疑点问题的,直接签批《纳税评估认定结论书》存档备查。
(二)对发现的计算和填写错误、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问题,可由纳税人自行更正,填写《申报(缴款)错误更正报告表》,经纳税评估领导组(重点评估)或税源管理部门(日常评估)审核后,转征收部门办理。
(三)对疑点问题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且不涉及移交稽查部门立案查处的,由纳税评估领导组责成主管税务机关(重点评估)或税源管理部门依照处理权限(日常评估),依法做出相应处理。
(四)发现纳税人有涉嫌偷逃税款等重大税收违法行为,需要稽查部门立案查处的,应制作《建议稽查立案查处移送书》,经纳税评估领导组核准后,交由稽查部门转入税务稽查。
稽查部门应及时将稽查检查结果和加强征管建议,反馈给纳税评估领导组,由纳税评估领导组责成税源管理部门改进管理措施,强化税源控管。
第二十二条 评估人员在纳税评估过程中,应当将评估工作内容、过程、证据、依据和结论等记入纳税评估工作底稿备查。
重点评估工作结束后,评估人员应根据纳税评估工作底稿制作《纳税评估工作报告》,对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
第四章 管理监督
第二十三条 各级地税机关要加强对本地纳税评估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纳税评估领导组要定期听取税源管理部门和专职评估人员的工作汇报,切实加强各有关单位、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信息交换和工作交流;要定期、不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第二十四条 各级地税机关要选拔责任心强、业务精通、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人员担任专职评估工作,并在计算机配置、业务技能培训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纳税评估人员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规程的要求开展纳税评估工作,认真履行职责。
第二十五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对专职评估人员的考核奖惩机制。市级纳税评估领导组应当统一制定本地评估工作的管理考评办法,市、县级评估领导组要定期对本地的评估工作和专职评估人员的工作实绩进行考评。
考评结果要与奖惩、评优、选拔任用干部等相挂钩。对于考评成绩差,或者不能胜任纳税评估工作的专职评估人员,应调离评估岗位。
第二十六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当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及总局、省局有关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管理规定,对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评估人员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纳税评估工作中所形成的各类评估文书及信息资料,应按照征管文书档案管理的工作要求,统一归档保存。
重点评估工作档案由评估人员归集、整理后,交由征收部门专职评估人员保存、管理;日常评估工作档案由税源管理部门专职评估人员归集、整理、保存、管理。
第二十八条 本规程自2009年11月1日起执行。
第五篇:税收专题
诚信税收
赵仁华080702358金融三班
【论文摘要】诚信税收是诚信这一概念在现代税收管理领域的延伸,诚信税收包括诚信纳税、诚信征税和诚信用税三个方面,三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诚信税收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依法治税是实现诚信税收的必要条件和保证。
【论文关键字】诚信 税收 公民道德 社会
税收的一个核心问题即公平、公正。亚当。以政府为主体的征税人与以企业为主体的纳税人成为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凭借国家权力要尽可能多地征收税款,另一方面,纳税人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尽可能少地缴纳税款。
一、企业不诚信纳税的原因 欠税问题,是一个诚信问题。自由申报,是相信每个法人,因为再也没有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人;重点稽查,则意味着一旦因为申报不实,被税务机关稽查发现,等待他的就是严惩不怠。纳税人偷逃税的净收益等于其偷逃税的收入减去偷逃税的真实成本。当偷逃税的边际净收益为零时,纳税人的偷逃税净收益最大;当偷逃税的边际收入等于偷逃税的边际成本时,企业就没有偷逃税款的必要了。假定偷逃税的处罚成本是固定的,纳税人偷逃税被查获的可能性就主要决定于征管方的征管力度,所以纳税人偷逃税的边际成本主要决定于征管方。对于征管方来说,扣除征管成本的基础上,要依法征收到尽可能多的应征税款,这就使纳税人想尽办法达到少纳税目的与纳税筹划之间产生一种税收博弈,是纳税人与政府、政府与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博弈双方都是风险中立的理性人,中央政府的效用目标是追求中央财政收入的最大化;地方政府的效用目标是采取一切手段追求地方政府收入的最大化。税务机关可以选择稽查、不稽查,纳税人可以选择诚信、不诚信纳税。诚信是经营之根本,不诚信的企业很难留住老客户,更难发展新客户。
二、提高企业纳税信用信 用,是维系经济健康发展的纽带,是构建社会良好秩序的基础。加强税收信用建设,对于营造诚信的税收环境,推进“依法治税”和“以德治税”,促进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纳税人如果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偷税、逃税、骗税,甚至抗税,得到的只能是眼前利益,失去的将是宝贵的诚信和良好的信誉,而失信毁誉的必然结果是自损。不仅企业将会在今后的生意中处处碰壁,作为企业主个人的信誉也会一落千丈。这就从舆论上给那些欠税者上了一道来自道德的紧箍咒。大多数企业都会根据自身的性格特征情况权衡选择诚信纳税,但仍有一部分企业抱着侥幸的心理做着不法的勾当。借鉴发达国家体制,注重道德教育,强化舆论监督,切实提升公民纳税诚信意识,意识到税收是为自己更是为全社会服务的,才能保证税收体制有效地运行。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已经起步,将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更合理的税收体制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自觉纳税。没有税收就没有国家,没有国家就没有小家,诚信纳税与国家和每个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自觉向国家纳税,不做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的 “逃票乘客”,有朝一日成为公民普遍具有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不要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做一个诚实而又正直的纳税人,自豪的喊出“我是纳税人”的光荣口号,那么社会的快速进步和国家的兴旺富强必将指日可待。
一、诚信税收: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纳税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法人单位,另一种是自然人。自然人在法律意义上讲就是公民。而法人单位是一种组织,是法律给予的具有一定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组织,不管什么单位,总是有自然人存在,具体的纳税操作总是由自然人来完成。征税方是政府,政府征税机关的工作人员首先是国家公民,其次才代表国家征税。所以,不管从那方面讲,税收行为总是与自然人(即公民)联系在一起。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定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纳税人诚信纳税、征税人员诚信征税就是公民具体落实基木道德规范中“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的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生动体现,诚信纳税、诚信征税会赢得社会的广泛尊重。每个公民都应用法律和道德规范来引导和约束自己的涉税行为,自觉增强诚信纳税、诚信征税的道德观念,树立纳税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争做诚信征税的时代楷模。所以,诚信征税和纳税是公民遵守基本道德规范要求的一部分。
二、诚信税收: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古往今来,税收始终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与国家、企业、公民紧密相联,息息相关。税收具有筹集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经济以及分配的职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国家通过税收征管实施社会收入再分配,安排公共支出,统筹用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通过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管以及个人所得税征管,可以调节收入分配,缓解分配不公,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诚信税收,首先是要求政策制度和谐,即实施中性稳健的税收政策,坚持法治、公平、高效的税收理念,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税收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是要求征收管理和谐,即征税人要牢固确立依法治税是根本原则,组织收入是中心任务,制度创新是前置条件,细化管理是重要基础,重点稽查是关键环节,从严治队是本质保障的观念,不懈努力实现税制设计预期;再次是要求治税环境和谐,纳税人依法纳税,征税人依法征税,用税人依法合理高效用税,管税人严格依法管税,努力营造良好治税环境。诚信税收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是政府利益和民众利益相结合的重要内容。新一轮税制改革明确了“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税管”的改革原则,不仅符合科学发展观,而且有利于和谐诚信税收环境的营造。
三、诚信税收:依法治税的目标和内在要求
依法治税和诚信税收都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两者都是社会对税收工作提出的要求,虽然要求不一样,但是它们在目标上一致,在内容上互补。
1、诚信税收对税收征纳的要求高于依法治税
依法治税反映的是税务机关依法治“权”,依法治“官”,依法治“内”;诚信税收在强调依法治税、诚信征税的同时,还反映了纳税人为消费公共品应当给予国家的一种“税收价格”。依法治税强调的是法律至上,是对税务部门和税务人员的法律约束;诚信税收强调的是以信用为本,不仅要求征税机关和税务人员诚信于税收法律制度,依法征税,遵守职业道德,而且,还要求纳税人要依法、诚实缴纳税款,对纳税人也是一种道德约束。诚信税收是对过去税收征管工作强调依法治税要求的补充和完善,诚信税收对税收征纳的要求高于依法治税。
2、依法治税是实现诚信税收的前提和保障。
要营造诚信税收的社会氛围,首先要创造公平的税收法治环境,没有良好的依法治税环境就无从谈及纳税人的诚信税收行为。同时,诚信税收是依法治税的目标,通过依法治税,对不诚信征税的税务人员施以惩罚,使他们感到不诚信征税就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让诚信的人更加诚信,不诚信的人变得诚信。倡导诚信税收并不排除依法制裁涉税违法犯罪行为,而是要让以身试法者得不偿失。
3、诚信税收是依法治税的基础。
诚信纳税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税的内在要求。实行依法治税与以德治税的紧密结合,是实现社会纳税环境根本好转的必由之路。我们一直讲依法治税,如果有了纳税人诚信纳税的基础,不多缴不该缴的税,不少缴该缴纳的税款,就有了依法治税的基础,当每一个纳税人都能诚信纳税,依法治税的工作就能顺利推进。诚信税收有助于依法治税,如果真正做到诚信税收,靠纳税人的诚信纳税可能会不需要大面积稽查就会实现良好的税收征管秩序。现在税务机关执法成本高,执法难度大,主要是诚信税收的基础比较弱。
从形式上看,依法治税与诚信税收两者的侧重点和角度不尽相同,但就其本质却是同一的,目标都是为了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市场经济秩序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就依法治税的实体价值而言,既包括着公正、平等原则,也包含着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诚信税收是依法治税的根本要求,而依法治税是实现诚信税收的必要条件和保证。
总之,诚信税收、和谐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期盼。我们每个公民、每个纳税人、每个征税人都应该讲道德、讲责任、讲和谐,努力营造依法诚信纳税和依法诚信征税的良好氛围,为纳税人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为建设我们的“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