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第四章自测题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第四章自测题及答案 90分
单选题
1.我国专利法对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的专利权保护范围的解释采用()(10分)A.字面解释原则 B.周边限定原则 C.中心限定原则 D.折中原则
2.专利保护的客体是()(10分)A.专利产品 B.技术方案 C.专利方法 D.商业方法
3.商业方法专利的标的是()(10分)A.操作方法 B.新颖的技术 C.专利产品
D.商业方法与技术的组合
4.美国设立的审查商业方法专利的机构名称是()(10分)A.商业方法专利审查处 B.技术中心2100 C.国家商业方法专利中心 D.专利局
5.商业方法专利产生的背景是()(10分)A.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电子商务时代
B.在工业经济时代,经济生活的重点是大力生产产品以解决物资匮乏的问题 C.专利保护重在奖励具有实物形态的产品发明
D.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使网络经济成为一个新的经济领域,一般的商业方法与计算方法软硬件结合在一起,被应用到网络经济中,就成为带有技术性的系统和方法
6.商业方法可专利性的要件是()(10分)A.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
B.独创性、新颖性、美感性、实用性 C.独创性
D.独创性、实用性
多选题
1.商业方法专利实施的主要方式有()(10分)A.自行实施 B.自愿实施许可 C.强制实施许可 D.国家征用
2.行为人侵犯他人商业方法专利权可能承担的民事责任有()(10分)A.停止侵权 B.赔偿损失 C.消除影响 D.恢复原状
3.在大量外国企业已利用商业方法专利申请来我国抢占市场的情况下,我国应采取哪些应对策略和相关措施,以保证我国电子商务将来不受制于人,从而维护国家产业利益和经济发展()(10分)A.范风险的同时,我国要加快电子商务专利立法,用专利法律更有效的规范电子商务经营活动,促进电子商务健康、稳定发展
B.我国应主动借鉴国外有关商业方法专利的最新立法趋势,注重商业方法的改进并加强保护的力度,对创新的商业模式给予适时和适当的专利保护,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电子商务专利保护制度 C.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应当加强技术研发,注重对电子商务经营方法的改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D.对外国的商业方法专利概不予保护
4.根据《审查指南》(2006年版)中给出了审查标准,在判断涉及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的专利申请要求保护的主题是否属于可授予专利权的客体时,应当遵循以下哪些原则()(10分)A.如果一项权利要求仅仅涉及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则不应当被授予专利权
B.如果一项权利要求在对其进行限定的全部内容中既包含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的内容,又包含技术特征,则该权利要求就整体而言并不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不应当依据专利法第二十五条排除其获得专利权的可能性 C.能授予其专利则授予其专利 D.方法专利的授予要尽量严格
1.D 2.B 3.D 4.B 5.D 6.A 1.ABCD 2.ABC 3.ABC 4.ABD
第二篇:《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第五章自测题满分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第五章自测题
(共10道题,共100分,不限时)
(卷面的分100分)
单选题
1.下列哪一个不是我国电子证据的保全方法:(10分)A.扣押或封存 B.公证 C.网络勘察 D.复制、存档、拍照
2.下列哪个不属于《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对于违反规定的行政处罚措施:(10分)A.警告
B.吊销经营许可证 C.吊销经营许可证 D.停业整顿
3.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应当妥善保存与认证相关的信息,信息保存期限至少为多长时间:(10分)A.电子签名认证证书失效后五年 B.五年
C.电子签名认证证书失效后三年 D.三年
4.下列有关我国现行电子证据法律制度的特点,不正确的是哪个:(10分)A.立法形式表现为多层次法规,尚未形成体系 B.相关法律概念不清,且多为原则性条款
C.电子证据规范偏向于指导如何取证,缺乏可采性规则
D.我国《电子签名法》已经明确了电子商务等活动中的数据电文等证据规则,并出台相应的补充性解释规范
5.下列法律规范性文件中,哪个对数据电文的书面形式、原件形式、保存要求、可采性与证明力问题进行了规定:(10分)A.《民事诉讼法》 B.《合同法》 C.《电子签名法》 D.《民法通则》
6.下列有关电子证据的本质属性和对象范围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10分)A.电子证据的产生、存储、运输、传递等需要电子技术的支持 B.电子证据一定与计算机有关
C.电子证据能够证明一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D.经过现代化计算工具和信息处理设备的加工,证据经历了数字化的过程
多选题 1.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符合的要求有哪些:(10分)A.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 B.必须对电子证据的证明能力和证明力进行公证 C.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 D.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
2.我国涉及电子证据的法律层面的规范包括:(10分)A.《民事诉讼法》 B.《刑事诉讼法》
C.《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办法》 D.《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3.我国电子证据的法律渊源有哪些:(10分)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 C.司法解释
D.部门性规章和地方性规章
4.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数据电文被视为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原件形式要求:(10分)A.能够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
B.数据电文的格式与其生成、发送或者接收时的格式相同,或者格式不相同但是能够准确表现原来生成、发送或者接收的内容 C.能够可靠地保证自最终形成时起,内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但是,在数据电文上增加背书以及数据交换、储存和显示过程中发生的形式变化不影响数据电文的完整性
D.能够识别数据电文的发件人、收件人以及发送、接收的时间
提交
第三篇: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论述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给原有的著作权保护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何对著作权进行保护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这一问题出发,探究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受到侵犯的原因与形式,网络著作权是否应受保护作品的著作权人的确定问题 ,并给与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著作权 网络环境 侵权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球信息网、国家信息网和多媒体等网络技术的运用。渗透,巨大地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是人类知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交互平等、覆盖面广、快捷方便、信息量大的特点,是让人们能迅速传播、接受资讯的新媒体。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给原有的著作权保护体系带来技术的冲击,引 起了权力和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分配,引起了原有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波动 与 震荡。
一、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受到侵犯的形式和原因
网络对著作权的侵犯方式表现为:一,一些网站把别人的文字作品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在因特网上公开发表;二,一些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从网上直接复制下来别人的文章发表
1.网络作品
所谓网络作品,是指将传统形式作品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将作品或录音制品数字化,只不过是对于原作品或录音制品的一种复制行为。
2网络作品的优势是著作权受到频频侵犯的原因
传统的复制技术在复制的过程中,误差在所难免,数字的方式将讯息做精密的分析后,以数据的方式记录,失真度极低.另外数字资讯存储或复制的成本极低,且所占的实体空间极小。
高品 质,低成本的特点,免除运送的问题,使得著作的数字化成了无法阻挡的趋势。这一旦涉及商业利益,相关的著作权问题令人不得不重视。
二、网络作品应受著作权保护
1.网络作品符合著作权保护要件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应当具备4个要件:(1)必须是作者自己创作,既具有独创性的作品;(2)必须是属于文学、艺术或科学领域的作品 ;(3)必须以一定的形式或载体表现出来或固定下来的作品 ;(4)作品的内容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只要在计算机网络上出现的、传播的网络作品符合上述4项条件,就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范围。. 网络作品的网上传播也受著作权保护
版权所有人对其作品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是否有权利加以控制,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第八条已作出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作者 应享有版权,已授权将其作品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传播,包括将其作品向公众提供,使公众中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可获得这些作品。”这种专用权 被称之为“向公众传播的权利”。与此同时《 世 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条约》第十五条也给予 表演者和录音制品制作者对其享有版权邻接权的录音制品授以“因广播和向公众传播获得报酬的权利 ” ,这种权力是”一次性合理报酬的权利”。
三、网络环境下,作品的著作权人的确定问题
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视为作者.因此确认网络环境下作品的著作权人的关键是作品作者的确定。
网络环境下作品的作者确定,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作者享有署名权,其有在作品上享有署名的权利,也有不署名的权利;其享有署真名的权利,也享有署假名、笔名的权利。在传统的出版方式下作品的出版者 可以证明作者的身份;但在网络环境下,作者可自由地将自己的作品上传,他人很难对作者的身份予以证明。
对于作者不明的作品,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由作品原件的合法持有人行使署名权之外的著作权;作者身份确定后,由作者或者其继承人行使著作权。但在网络环境下,许多作品根本没有原件,除非对作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禁止他人下载。所以如何在 网络环境下 保护自己的著作权成为关注的问题。
建立“推定许可”制度。只要作者同意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就可以推定其对网络充分开放的特性以及网络中的某些使用行为是明知,是同意的。这样,他人无需取得许可就可以转载和下载,但应当支付适当的费用。具体收费可通过网络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来实现。著作权人也可通过附随作品的声明或技术手段等明示行为排除适用“推定许可”,禁止他人转载、下载等。
推定许可制度,辅之以健全的网络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能保障著作权人的经济权益,打破网络条件下的权利滥用和过度垄断;充分尊重了权利人的意志,易于操作,有利于减少纠纷的发生。
作者应慎重选择署名方式,并加强自身的著作权意识。我国相关法律中规定的作品自愿登记制度,是很好的机制。在网络上发表作品的前后,作者可根据《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的规定将作品进行登记,在产生著作权权属纠纷或侵权纠纷的情况下,登记证书将成为证明自己著作权人资格的初步证据,在将作品进行登记后,作者可自由选择署名方式。
使用技术手段也是得力措施。技术保护有以下几种:(1)利用加密、防火墙等安全技术来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保护,防止被非法访问和套录;(2)通过入网控制、身份鉴别等,加强客户端对资料访问的管理;(3)可采用防病毒技术,通过在服务器上装载防毒模块,在计算机上安装防毒程序、在网络接口安装防毒芯片以及使用杀毒软件等,对网络进行病毒检测和病毒消除;(4)可采用信息的访问控制技术来保护网络的知识产权。(5)还可以通过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权限,来控制其访问不同的信息资源,以防止非法用户的入侵和对知识产权的盗用。
1996年12月20日,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持召开了“关于著作权及邻接权问题的外交会议”上通过两个被称为“因特网条约”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条约》。之后,美国、欧盟等国家均通过修改国内法的形式,对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及相关权保护作出不同的立法选择,以顺应条约的要求,如美国1998年《数字千年版权法》,法国《信息与通讯服务规范法》等。其中像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中关于ISP如果只是作为被动的传输管道,未主动传输、挑选编辑受指控侵权信息及暂存这些信息,未超限定时间的情况下,不因其系统传输或者机器自动复制而承担直接侵权责任的规定,以及协助侵权责任或者代理侵权责任的规定,和只要ISP遵循了预先确定的程序与规则,就可以以此条款抗辩侵权指控的“安全港”条款等,都对我国的网络立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第四篇: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试卷2
问答题
1.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应当具备哪几个要件?
(20分)答:作品要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必须符合著作权法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是:(1)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独创性也称为原创性,是指作品是作者(包括一位作者和多位合作作者)自己进行选择、安排、构思和创作而来的,并不是从另一作品复制、抄袭、剽窃过来的。它与专利法中要求的创造性不同。它并不要求具有何种程度的先进水平,也不要求作品前所未有,只要求具有创作成分。(2)作品是思想或情 感的表达。任何作品都是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观点、爱憎等情感和主观认识的,由此形成了文字、美术、摄影等不同种类的作品。但需要注意的是,思想、观点属于主观领域范畴。其本身不属于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3)以法律认可的形式表现出来。作者的思想或情感是隐藏在作者内心的,必须将它们以文字、语言、绘画、摄影等人们可以感知的形式表达出来,使人们能感受、欣赏,才能形成作品。同时这种表达形式应是法律所认可的形式。(4)作品具有可复制性。作品应当能通过印刷、复印、录音、录像等方法由一份复制多份,这样可以使作者实现其作品的社会价值。由此可见,一件作品只要具有独创性、以法律认可的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或情感并能够以某种有形的形式复制,就是著作权法中所说的作品,就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2.比较网络环境下的域名与商标的区别。
(20分)答:
一、二者适用对象不同。商标是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的标识,使用在相同或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并只能用于特定的商品或服务上。如我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专用权,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域名是用于解决IP地址对应的一种方法,是为了方便人们使用因特网而创设的,它并不直接与商品或服务相联系,且不能离开因特网而独立存在。
二、二者具有的标识性与排他性的基础不同。商标的相互区别性与排他性是以商品或服务的相同或相似为基础的,不同的商品或服务通常不会产生这种要求(驰名商标除外);因此,同一国家或不同国家的不同法律主体就相同商标分别享有相互独立的权利是常见的现象。而域名则具有全球范围内的绝对唯一性,不因法律主体、商品或服务种类、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有任何区别。此种唯一性是其绝对的排他性的基础,并由因特网上域名系统的技术性特征所决定。三、二者取得的原则不同。商标取得的原则主要有三种:(1)注册在先原则,(2)使用在先原则,(3)前二者的折衷。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可能采用不同的原则。而域名的注册则为注册在先原则,先申请、先注册,不注册就不能在因特网上使用,此原则为各国所普遍遵循。
四、二者的显著性要求不同。商标的构成以具有普通人主观上能够判断的显著性为前提,否则难以起到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功能;而域名构成的显著性要求明显低于商标,任何形式的不完全相同或任何程度的相似、只要计算机能够识别即均可注册为独立的域名。
第五篇:《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 各章测评答案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第一章自测题(70分)单选题
1.下列法律制度,哪项不属于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A.网络著作权制度
B.网络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C.网络域名的法律制度
D.网络安全保护制度
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网络环境中,著作权制度所体现出来的特征 A.作品类型的集成化
B.著作权归属的复杂化
C.著作权保护标准的清晰化
D.著作权人的权利“边缘化”
3.以下选项中,哪项属于网络环境下新产生的网络作品著作权主体 A.作者
B.其他依照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
C.网络服务提供商
D.网站
4.在网络环境中,域名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以下关于域名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域名的申请登记采取“先申请、先注册”的原则
B.域名的申请登记采取“先使用、先注册”的原则
C.域名并非首先必须经国际网址管理机构或者各国的网址管理机构登记注册后才能生效
D.域名的使用并不是必须经过网址管理机构的登记注
5.以下关于软件著作权与传统著作权的比较,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了软件著作权人的保护作品完整权
B.《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没有规定软件著作权人的改编权
C.软件的复制形式与传统作品的复制形式大体相同
D.《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没有规定软件的合理使用,作为对软件著作权的限制 6.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数据库所体现出来的特点 A.开发成本低廉
B.实用价值高
C.复制成本极其低廉
D.各国都具有完整详细的法律法规予以保护
多选题
1.根据我国目前的立法情况,在网络环境下保护网络用户的商业秘密,依据不同的法律有不同的形式,以下选项中,哪些属于网络环境中商业秘密的保护形式(10分)A.网络用户可以通过订立保密合同 B.在合同中加入保密条款
C.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来保护网络用户的商业秘密
D.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来保护网络用户的商业秘密
2.下列选项中,属于对域名与知识产权制度比较的正确论述的是(10分)A.域名的全球有效性与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B.域名的全球唯一性与知识产权的可共用性 C.域名的精确性与知识产权的禁止相似性
D.域名属于知识产权制度的一种,两者的特征没有不同
3.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经济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各种新形式的信息成果(技术成果),以下选项中,哪些属于这些新形式的信息成果中有代表性和发展得较为成熟的(10分)A.计算机软件 B.数据库 C.电子证据 D.电子商务
4.以下选项中,哪些属于网络商业方法(网络商业模式)(10分)A.网上商品销售方式 B.网络广告方式 C.网上支付链接 D.“一次点击”购物技术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第二章自测题(90分)(共10道题,共100分,不限时)
单选题
1.甲创造完成一幅美术作品,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A.该美术作品的所有权属于乙
B.该美术作品的展览权归乙 C.该美术作品的著作权不移转 D.甲不享有署名权
2.为了保护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2006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通过了(10分)A.《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B.《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 C.《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D.《网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办法》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A.网到网的上载——将其他网站的作品复制到A网站。即A网站对其他网站发表作品的使用,这种使用不构成侵权。
B.单机到网的上载——将已经存在于单机中的作品上传到A网站。即A网站对自身或其网络用户的原创作品、他人许可的授权作品的使用。这种情况不构成侵权。
C.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 D.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
4.甲创造完成一幅美术作品,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A.该美术作品的所有权属于乙 B.该美术作品的展览权归乙 C.该美术作品的著作权不移转 D.甲仍不享有署名权
5.王某为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创作完成了一篇作品,关于该作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
A.该作品属于职务作品 B.该作品的作者是王某 C.该作品的著作权人是王某
D.该作品的著作权人可能是王某,也可能是该单位
多选题
1.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应当具备哪三方面的要件(10分)A.是应当是思想或感情的表现; B.是应当具有独创性或原创性;
C.是作品的表现形式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 D.作品应该具备较高的价值。
2.我国现行《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包括以下列那些形式(10分)A.文字作品,口述作品; B.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 C.美术、建筑作品; D.计算机软件
3.哪三种情况不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10分)A.因违反了其他法律而被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B.具备了作品的形式特征,但不具备作品的实质条件的法律、法规 C.美术、建筑作品;
D.虽然具备了作品的实质要件,但不利于国家或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如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4.对著作权的限制主要由以下哪两种制度(10分)
A.合理使用制度 B.减免使用费制度 C.法定许可制度 D.自动保护制度
5.《美国版权法》第107条为认定“合理使用”的范围规定了哪些标准(10分)A.作品使用的目的和性质,使用是否具有商业性质 B.被使用版权作品的性质
C.所使用版权作品部分同整体相比的数量与内容的实质性 D.使用行为对作品潜在市场或价值产生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第三章自测题(70分)
(共10道题,共100分,不限时)
单选题
1.某搜索引擎服务商将他人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关键词竞价销售,为客户提供竞价排名业务,当电脑用户利用该关键词进行搜索时,得到大量与该驰名商标持有人无关的网页结果,请问该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的行为如何定性:(10分)A.侵犯他人著作权 B.侵犯他人域名权 C.侵犯他人商标权 D.不侵权
2.在“news.sina.com.cn”域名中,三级域名是:(10分)A.news
B.sina C.com D.cn
3.顶级域名根据服务内容和注册管理权限不同,包括以下哪种:(10分)A.国家(或地区)顶级域名 B.国际顶级域名 C.中文顶级域名
4.域名产生的基础就是为了便于确认和区分不同的组织、机构和用户,以便获取准确的互联网资源和信息。这表明域名具有:(10分)A.标识性 B.惟一性 C.地域性 D.排他性
5.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的规定,下列那种行为不构成主观“恶意”:(10分)A.注册或受让域名的目的是为了向作为民事权益所有人的投诉人或其竞争对手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该域名,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B.多次将他人享有合法权益的名称或者标志注册为自己的域名,以阻止他人以域名的形式在互联网上使用其享有合法权益的名称或者标志;
C.注册或者受让域名是为了损害投诉人的声誉,破坏投诉人正常的业务活动,或者混淆与投诉人之间的区别,误导公众; D.被投诉人合理地使用或非商业性地合法使用该域名,不存在为获取商业利益而误导消费者的意图。
6.在互联网环境下,不属于属于侵犯商标权的情形的是:(10分)
A.搜索服务——竞价排名业务 B.寻址服务——通用网址、网络实名 C.网络广告服务——固定排名等业务
D.行为人使用与权利人基本相同的域名,开展相同的业务,复制并开通了与受害人基本相同的网站,不正当利用被害人的商业秘密进行竞业竞争
多选题
1.域名法律特征是:(10分)A.标识性 B.惟一性 C.无地域性 D.排他性
2.认定被告注册、使用域名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或者不正当竞争的必备要件有:(10分)A.原告请求保护的民事权益合法有效
B.被告域名或其主要部分构成对原告驰名商标的复制、模仿、翻译或音译;或者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近似,足以造成相关公众的误认
C.被告对该域名或其主要部分不享有权益,也无注册、使用该域名的正当理由 D.被告对该域名的注册、使用具有恶意
3.下列选项中属于商标侵权行为的有:(10分)A.某甲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乙为甲的这批商标提供了运输,乙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 B.丙将他人注册商标相近似的文字注册为域名;,并且通过该域名进行相关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 C.丁将他人未注册的商标上在不相类似的商品上使用;
D.戌将他人注册商标相近似的文字作为企业的商号,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突出使用。
4.被告的行为被证明具有下列哪些情形时,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具有恶意:(10分)A.为商业目的将他人驰名商标注册为域名的;
B.被告举证证明在纠纷发生前其所持有的域名已经获得一定的知名度,且能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区别 C.注册域名后自己并不使用也未准备使用,而有意阻止权利人注册该域名的 D.曾要约高价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该域名获取不正当利益的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第四章自测题(90分)
(共10道题,共100分,不限时)
单选题
1.商业方法专利产生的背景是()(10分)A.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电子商务时代
B.在工业经济时代,经济生活的重点是大力生产产品以解决物资匮乏的问题 C.专利保护重在奖励具有实物形态的产品发明
D.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使网络经济成为一个新的经济领域,一般的商业方法与计算方法软硬件结合在一起,被应用到网络经济中,就成为带有技术性的系统和方法
2.商业方法可专利性的要件是()(10分)A.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 B.独创性、新颖性、美感性、实用性 C.独创性 D.独创性、实用性
3.美国设立的审查商业方法专利的机构名称是()(10分)A.商业方法专利审查处 B.技术中心2100
C.国家商业方法专利中心 D.专利局
4.商业方法专利的标的是()(10分)A.操作方法 B.新颖的技术 C.专利产品
D.商业方法与技术的组合5.专利保护的客体是()(10分)A.专利产品 B.技术方案 C.专利方法 D.商业方法
6.我国专利法对于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的专利权保护范围的解释采用()(10分)A.字面解释原则 B.周边限定原则 C.中心限定原则 D.折中原则
多选题
1.根据《审查指南》(2006年版)中给出了审查标准,在判断涉及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的专利申请要求保护的主题是否属于可授予专利权的客体时,应当遵循以下哪些原则()(10分)
A.如果一项权利要求仅仅涉及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则不应当被授予专利权
B.如果一项权利要求在对其进行限定的全部内容中既包含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的内容,又包含技术特征,则该权利要求就整体而言并不是一种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不应当依据专利法第二十五条排除其获得专利权的可能性
C.能授予其专利则授予其专利 D.方法专利的授予要尽量严格
2.在大量外国企业已利用商业方法专利申请来我国抢占市场的情况下,我国应采取哪些应对策略和相关措施,以保证我国电子商务将来不受制于人,从而维护国家产业利益和经济发展()(10分)A.范风险的同时,我国要加快电子商务专利立法,用专利法律更有效的规范电子商务经营活动,促进电子商务健康、稳定发展 B.我国应主动借鉴国外有关商业方法专利的最新立法趋势,注重商业方法的改进并加强保护的力度,对创新的商业模式给予适时和适当的专利保护,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电子商务专利保护制度
C.我国电子商务企业应当加强技术研发,注重对电子商务经营方法的改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D.对外国的商业方法专利概不予保护
3.行为人侵犯他人商业方法专利权可能承担的民事责任有()(10分)A.停止侵权 B.赔偿损失 C.消除影响 D.恢复原状
4.商业方法专利实施的主要方式有()(10分)A.自行实施 B.自愿实施许可 C.强制实施许可 D.国家征用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第五章自测题(100分)
(共10道题,共100分,不限时)
单选题
1.下列有关电子证据的本质属性和对象范围的描述,哪个是错误的:(10分)A.电子证据的产生、存储、运输、传递等需要电子技术的支持 B.电子证据一定与计算机有关
C.电子证据能够证明一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D.经过现代化计算工具和信息处理设备的加工,证据经历了数字化的过程
2.下列法律规范性文件中,哪个对数据电文的书面形式、原件形式、保存要求、可采性与证明力问题进行了规定:(10分)A.《民事诉讼法》 B.《合同法》 C.《电子签名法》 D.《民法通则》
3.下列有关我国现行电子证据法律制度的特点,不正确的是哪个:(10分)A.立法形式表现为多层次法规,尚未形成体系 B.相关法律概念不清,且多为原则性条款
C.电子证据规范偏向于指导如何取证,缺乏可采性规则
D.我国《电子签名法》已经明确了电子商务等活动中的数据电文等证据规则,并出台相应的补充性解释规范
4.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应当妥善保存与认证相关的信息,信息保存期限至少为多长时间:(10分)A.电子签名认证证书失效后五年
B.五年
C.电子签名认证证书失效后三年 D.三年
5.下列哪个不属于《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对于违反规定的行政处罚措施:(10分)A.警告
B.吊销经营许可证 C.吊销经营许可证 D.停业整顿
6.下列哪一个不是我国电子证据的保全方法:(10分)A.扣押或封存 B.公证 C.网络勘察 D.复制、存档、拍照
多选题
1.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数据电文被视为满足法律、法规规定的原件形式要求:(10分)A.能够有效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供随时调取查用
B.数据电文的格式与其生成、发送或者接收时的格式相同,或者格式不相同但是能够准确表现原来生成、发送或者接收的内容 C.能够可靠地保证自最终形成时起,内容保持完整、未被更改。但是,在数据电文上增加背书以及数据交换、储存和显示过程中发生的形式变化不影响数据电文的完整性
D.能够识别数据电文的发件人、收件人以及发送、接收的时间
2.我国电子证据的法律渊源有哪些:(10分)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 C.司法解释
D.部门性规章和地方性规章
3.我国涉及电子证据的法律层面的规范包括:(10分)A.《民事诉讼法》 B.《刑事诉讼法》
C.《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办法》 D.《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4.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符合的要求有哪些:(10分)A.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 B.必须对电子证据的证明能力和证明力进行公证 C.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 D.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