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破解农村土地信访纠纷案件(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19:3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破解农村土地信访纠纷案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破解农村土地信访纠纷案件》。

第一篇: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破解农村土地信访纠纷案件

长期以来土地问题一直是农村生产生活中最具普遍性、复杂性、最棘手的问题,是农村社会矛盾的焦点和诱发不稳定因素的导火索。如何妥善解决好这一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土地问题引发的群众上访,已成为各地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破解农村土地信访纠纷案件的困难与问题,切准症结,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现实状况

1、农村宅基引发

一是镇、村及有关部门在安排宅基地、审批建房时把关不严,没有深入农村察看,对实际情况不了解,只是按程序批办手续,影响了相邻关系,引发矛盾。二是对村民反映的问题调处不力或不及时,致使问题久拖不决。三是部分村规划不明确,宅基地权属、面积模糊不清,村民之间有争议。主要包括:侵犯权益、界址不清、遗产归属、私自买卖、擅自批划和实施旧村调整改造规划不彻、不公正等六大类。

2、土地征用引发

农村土地征用所引发的矛盾是当前信访工作的重点之一。一是首先农民认为征地补偿标准偏低,不能弥补失地的损失,特别是城镇郊区的农民,土地一旦被征用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条件,尽管有一定补偿,但仍对今后的生活担忧;其次,因基础设施建设占地补偿款分配、土地开发整理占地导致土地不均引发纠纷。二是在集体土地补偿费分配上,一些户口仍在本村的外嫁女得不到,产生不满。三是村民土地被征用后,对重新分配的土地有异议。四是占地赔偿不规范。近年来,因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园区项目建设等需要,占用了大量农村集体土地,因土地补偿标准低、赔偿款到位不及时、分配不合理、失地群众得不到妥善安置等因素,引发了许多较大规模的上访。

3、土地承包引发

一是城区附近村庄的部分妇女虽已出嫁,户口仍留在本村,要求村继续保留她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享受其他村民一样的福利待遇,但村集体不同意给予她们村民待遇。二是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后,农民种地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原来不种地、少种地的农民要求按政策实行均田,原来种地较多的或在承包地里种了果树的农民不同意重新划分土地,以承包合同不到期为由抵制均田。另外土地延包三十年不变,也使一些新迁到本村的、新出生的人口没有地,人地矛盾突出。三是有的村调整土地方案没有经过村民会议研究,村两委为了增加村收入,在调整土地时,多留机动地。四村干部超标准预留机动地、暗箱操作发包土地引发纠纷。村干部为化解村内不良债务或谋取利益,通过保留“责任田”、多留“机动地”、非法收回农户承包地高价发包引发纠纷。甚至个别村干部以权谋私,自己或亲属多占地,占好地,村民不满。4.合同问题引发

因群众要求收回未到期的承包地和承包地到期不能按时收回引发的:一是前几年村委会发包出去的土地,承包期限较长尚未到期,但群众认为原发包程序不规范,现要求收回;二是当地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时,为鼓励发展大棚、林果等而搭配的粮田,现群众要求收回;三是部分群众原来种植“三高农业”作物所承包的土地,虽承包期限较长,但大多已改变原合同规定种植种类,群众要求收回;四是前些年经村委会同意,群众自己投资开发的荒碱地,大多没有书面合同,群众要求无偿收回但种植户以已有投入为由拒不交出;五是承包地到期,但因承包户与村集体之间存在债务关系等原因拒不交出,而群众强烈要求收回。5.因“农转非”引发

因非农业户口人员、在校大中专学生、出嫁妇女要求分配土地引发纠纷。不少村前几年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每3至5年大规模调整一次土地时,将“买”成非农业户口的人员、考上学的大中专学生、已出嫁的妇女的土地收回调整给新增人口,该类人员现没有固定收入来源,要求分配土地,但无地可调或虽能分配土地但多数群众不同意。6.权属不清引发

一是自六十年代初,一直由村集体经营管理的村围地及坑洼地;二是昔日的荒碱地、废弃的林地等;三是离村较远的荒碱地、撂荒地等;四是群众耕种的国有土地;五是成方连片开发整理前没有明确土地权属的土地。因现实情况存在土地详查资料与实际种植现状不符、缺乏有力证据、土地登记确权手续不完善等因素,处理起来难度相当大。在处理上,要本着尊重历史、注重证据、维护稳定的原则,妥善处理。7.历史原因引发

就国土资源政策法规来说,它的每一次发展更替,都是对物权保护的细化和强化,向更能体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方向发展。随着纯粹计划经济的退出,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完善,人们一部分利益的获得从计划供给转向市场分配。由于这些因素,一些历史问题演化成信访动因。在过去城市发展过程中,征用了城市郊区一部分农村集体土地,其中一部分群众通过“农转非”、招工等途径安置,另一部分通过各类征地补偿建立的乡镇企业予以安置,这在当时是普遍采用的安置方式。但现今“农转非”、招工已失去了保障作用,企业倒闭致使这部分被征地农民再次失业,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目前被征地农民的社保体系正逐步建立完善,这种因历史原因产生的现实差距引发了各种信访问题。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近年来物价上涨速度较快,被征地农民对征地补偿的预期往往高于当前政策法规所规定的标准,这也引发了一部分信访问题。8.管理缺失引起

由于一些基层乡镇、村、组工作缺失,而使矛盾扩大引起信访,这类问题所占的比重较大。目前在个别乡镇,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依据、程序、利益分配不公开、不透明,农民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引发群众因不满而上访。另外,农村有许多土地信访起因都是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日常纠纷,由于基层组织没有履行法定的义务,对发现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重视,导致矛盾升级扩大。基层组织管理缺失主要有表现是:一是对群众的呼声没有敏感性,问题上交,放任矛盾升级;二是处理方式简单,不讲原则;三是越权裁决,使矛盾复杂化.9.用地观念引发

由于政绩考核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基层领导没有真正建立起科学发展观和节约集约用地意识,遇到实际问题,往往不能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依法用地的关系,如因为建设拆迁安置任务紧、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或者在招商引资时盲目强调项目优先,往往淡化了依法用地意识,忽视农民的意愿和利益。而少数地方政府、村和用地单位土地法制观念淡漠,不依法办事,违法违规征占农民土地、房屋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10.其他矛盾引发

有些信访人反映土地问题只是信访动机的表面现象,其真是目的往往掺杂房屋拆迁、集体资产处置甚至个人恩怨等一些无关事项,信访问题刚处理后往往立即发生重访。因为信访人真实目的没有达到,基层政府及国土部门虽然将信访人反映的问题调查处理到位,但信访人出于其他动机仍然缠访不断。不但信访工作成本增大,而信访工作难度也在增大。甚至有极个别的群众因无理要求而缠访。成因追析

纵观目前的信访活动,面临着许多困境。还有的地方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采取各种手段消解来自上级的压力。这会带来新的问题。首先,“销号”、“截坊”损害了信访民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贿买”、“收买”,将各种复杂的现实矛盾转化为庸俗的经济问题,破坏了信访民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信访本是为密切联系群众,现在却将群体上访、越级上访看成是不稳定因素;信访本是为了落实宪法赋予群众的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现在却在花钱稳控中损害了信访民众的基本权利。更重要的是,花钱买来的稳定是假象,它不利于中央真正了解基层的情况,“贿买”、“收买”信访者在一定程度是上提高了信访民众的期望值,在客观上鼓励了“信访钉子户”的产生。因此,破解信访难题,应重新确定信访的功能目标,改革目前的信访体制。1.从土地信访形式上看

当前农村土地的信访都能够按照信访的程序逐级上访,有序的上访有效的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但有些地方的土地信访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

1、土地信访由少到多。

2、由零星小面积地块到大面积的成片成块。

3、由一般土地到普通耕地或者基本农田。

4、由过去季节性的信访到现在常年的土地信访。

5、由近期的土地信访到追溯到历史用地的信访。2.从土地信访种类上看 土地信访主要的根源是利益之争,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历史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纠纷。

2、镇、村、组、户的界址的纠纷。

3、单位撤并或者分开后的土地使用权的纠纷。

4、土地征用、租用等形式的各种补偿费用的纠纷。5土地开发、复垦后的土地权属的纠纷。

6、违法用地造成的土地纠纷。3.从土地信访本质上看

一方面是改革的深化,使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导致不同利益主体间产生广泛的矛盾和冲突。目前在全国许多地方造成不稳定主要原因的征地和拆迁,实际上就是农民和政府以及农民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者与农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已经离开土地谋生的农民与依靠土地谋生的农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等,都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国家宏观政策“18亿亩耕地土红线”的确保,使得经济发展和土地收紧对土地需求与供给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土地信访,土地信访已经成为影响地方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虽然各级土地管理部门有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但土地信访工作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处理的难度也是相当大的。4.从土地政策层面上看

一是第一轮土地承包时,国家推行“两田制”,即实行“责任田”和“口粮田”两种承包方式,第二轮土地承包时,开始对“两田制”进行清理纠正,但因部分地方的“责任田”未到期,纠正“两田制”不彻底,延续至今,仍有少数村存在“两田制”,与现行的法律法规产生矛盾。二是近年来,相当一些地方没有严格执行新的土地政策,及时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搭配给农户的粮田和改变种植作物种类的土地承包合同进行清理,导致土地严重不均,引发纠纷。三是村干部和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对“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认识不到位,擅自违法调整农户承包地。四是第二轮土地承包政策贯彻不到位,许多村走了过场,有的甚至闭门造车,与实际严重脱节,致使我县在土地承包政策的具体执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五是2004、2005年有个别地方,组织的集中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和规范完善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问题的措施办法,因个别基层班子较弱的村没有落实到位。5.从承包监督层面上看

一是村干部不履行民主议事程序擅自对外发包土地,一次性收取多年承包费,透明度低,损害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二是承包合同不规范,条款不完善,给村民、村干部和承包者留下了矛盾隐患;三是果园、林地在承包经营期间因管理不善,出现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现象;四是合同履行过程中常常因村委会负责人更换,新班子对老班子订立的合同不满意,否认原合同的法律效力,私自变更合同条款或对标的物重新发包;五是以倒包土地为业的人员,承包村集体土地后,层层转包或一地多包,从中非法渔利导致纠纷。6.从信访认识表象上看

个别领导同志对土地信访并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上访群众存在排斥、厌烦的心理。有的对上访者“只给米吃,不给面见”,群众从大门来,他从“小门”躲;有的不是倾听群众的心里话,不与群众沟通,而是压制,又不及时解决,又不让人家讲即怕、烦、拖;有的好在办公室“纸上谈兵”,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懒得深入下去摸个“实打实”即不作为、乱作为、敷衍应付;有的宁愿拿出经费、派出专门人员“截访”,而不愿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缘于此造成了推访、拖访、坐访、敷访、截访等,对上访者来说变成了缠访、闹访、群访和无理访(不能否认确实有个别无理访者)等与群众反映的问题对立了起来。7.从客观现实方面上看

主要是人的因素,有对政策的理解程度不同,有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不同。从客观方面来讲,有关土地的政策宣传不够,发生土地的矛盾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有关政策补偿安置没有兑现到位,引发土地信访的症结没有找准,信访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没有做到位。但主要原因概括为:

(一)土地的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

(二)土地的政策法规宣传不够、理解不透。

(三)土地各种补偿费用、补贴标准的提升

(四)中心村建设进行土地置换。8.从干部办事作风上看

少数村干部的思想素质不高,办事不公道,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如在农户申请建房时卡、要,在村集体项目建设上不公开招投标,从中谋利,在土地承包、村福利分配、处理村民一些纠纷时,不公正、不公平等。在农村信访问题中,几乎都存在村干部为政不廉、办事不公的问题,成为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9.从基层政府监管上看

一是有时纵容维护村干部,处理一些问题时,偏听偏信村干部的意见,不愿到群众中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意愿,不能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处理问题,甚至怕得罪村干部,以后的工作不好开展,以致在一些问题上无原则地迁就,不到万不得已不处理,对村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过于宽松。个别镇干部甚至与村干部存在共同利益关系,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拖、压,使上级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下降,诱使一些村的干群关系进一步恶化。二是在村书记任用、村级班子工作搭配上把关不严,认识上存在误区,将一些看上去有魄力,但思想道德素质不太好的人选进村领导班子,想以此来保证工作能顺利开展。但这类人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不是“以德服人”,而是“以力压人”,极易和群众形成对立,使群众产生逆反心理。一旦群众的承受力超过一定限度,不满情绪就会爆发。10.从群众土地观念上看

一是对农村的思想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村民集体主义观念变的淡漠,农村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有所下降,客观上给农村干群关系带来了不利影响。二是部分群众对村干部的要求过高,考虑问题不够客观,往往以个人、小团体或宗族的利益出发要求干部怎么做,一旦达不到自己的愿望,就产生不满。同时,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三是关心集体的意识不够强,对村干部的一些错误做法不愿、不敢指出,缺乏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的习惯和勇气,助长了一些素质差的村干部的违法。然而,目前仍有些地方存在着一些该解决不解决、能解决不解决,致使小访变大访、个人访变集体访、长久访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某些涉访单位不能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面对因某种原因造成的工作失误或错误,不能勇于认错、纠错,采取拒不承认、以偏概全等方法,结果引发群众不断上访。有的单位规定某个工作日不办公,妨碍了公民反映问题的权利。有关单位不是反思其工作中的不足,而是回复说公民反映严重失实。反映问题的群众认为其回复有错不认错,继续反映实际情况而造成重访。

能在较短时间对群众投诉给予回复,应予肯定。首先应端正对群众投诉的认识,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来对待群众的投诉,而不应不顾事实,以“严重失实”一语拒之,进而引发继续上访。其次,建立健全投诉平台,为的是方便群众投诉,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但好事要办好,不能因其它理由而减少接待时间,面对群众的质疑,有的不是认认真真查找自己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而是还找种种理由敷衍塞责。

二是涉访单位或部门在接待有关部门前来调查核实人员的询问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甚至大包大揽,其实并不了解真实情况和原因,只是为了搪塞调查,遮掩此事。结果不但影响问题的及时解决,也造成反映问题的群众不断上访。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有些干部、领导的工作作风漂浮,对复杂的信访案件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不负责任的对付、应付。

三是对自己工作职权范围内的事,有的单位有的干部却推三阻四,支来支去,造成上访。为什么推来推去,最后造成上访?如果不是有什么难以启口的原因,就是典型的不作为。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应该加大监督力度,对直接责任者给予严肃处理。

对策建议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有效解决农村土地地纠纷问题,是摆在每一个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必须在法律的和政策的框架内,站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确保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以调解处理为目标,以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为保障,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破解农村信访

在处理问题时,要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找出双方所争执的焦点,认真听、细心问、全面想、反复琢磨,不能一知半解,更不能不负责任盲目表态。要善于调查,多找一找村级领导征求意见,多问一问身边的群众,通过调查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要给他们多讲政策法律法规,多讲邻里和睦的道理,讲清事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问题就会得到较圆满解决。一是充分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要深入基层,通过现场查看,走访当事人、村干邻 居及相关群众,掌握第一手材料,并善于从纷杂、零乱、庞杂的调查材料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弄清纠纷的来龙去脉,摸清当事人双方的真实意图,找出问题症结,正确把握解决纠纷的切入点。

二是带着感情做工作,拉近与当事人的情感距离。农村土地纠纷,特别是宅基地纠纷,很大一 部分是历史遗留、久拖未决的疑难杂症。在长期的无休止的争强斗气中,纠纷双方积怨颇深。在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常常会各抒己见,甚至强词夺理,歪曲事实。我们必须不急不躁,以诚动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善于和他们交朋友,诱导他们善于舍利取义,利用当事人的亲戚、同学、朋友、单位领导等各种社会关系进行协调和沟通。

三是适度运用法律,营造调处氛围。在调解过程中,面对当事人提出的许多不适当要求和不 切实际的愿望,既不能充当“和事佬”,各打五十大板,又不能一味迁就和纵容那种自私自利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蔓延,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适时指出当事人主观意愿的不合理性或违法性,以及带来的弊端和后果,促进其幡然醒悟,恢复理智,引导其权衡利弊,抛弃幻想,以正确的心态对待争议的问题。同时要做好周围群众工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给纠纷的调解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是把握机会,适时搭建台阶。在纠纷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内心世界存在着狭隘、灰暗的心理,存在着固执、偏激的个性。这是在一定社会、家庭、历史条件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做转化工作比较困难。因此,工作中要举一反三,说明利害,力求消除隔阂、误解和怨恨,提倡互谅,不计前嫌,最后促成问题的圆满解决。

二、加大《农村土地承包法》宣传落实力度

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向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宣传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全民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认识。二是循序渐进,彻底整改,全面落实国家土地政策。严格把握《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政策界限,积极稳妥地做好规范和完善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彻底清除矛盾隐患,从根本上理顺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三、健全土地信访网络和畅通的信访渠道

首先是领导重视土地信访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设立局长、所长接待日制度,对一些重大和疑难土地信访要亲自过问,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负责到底,要把土地信访放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中。其次是土地信访要有专职人员负责,要配备政治素质高,政策理论业务水平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的人担任,要有应对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要不怕吃苦,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第三是畅通的信访渠道。“堵则塞,疏则通”,要保持畅通就必须经常去疏通它,要多渠道保持土地信访渠道畅通,设立土地信访意见箱,开通网上土地信访信箱,公布土地信访接待热线电话,建立土地信访登记预约制度,土地信访交办负责制度,完善土地信访处理反馈信息制度,使土地信访在阳光下操作。

四、落实责任减少越级上访和重信重访

大多数信访问题产生在基层,在基层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网络,是息诉罢访的第一道关口。按照国土资源有关法律法规、《信访条例》等规定,建立三方共事制度和联系协作机制,落实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定期排查、互通情况,及时会商、联合处理。要主动约谈重访问题突出的群众,变上访为下访,倾听他们的呼声,争取他们的理解,尽最大努力防止越级上访和重信重访现象发生。

五、建立科学的土地信访处理方式方法。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氛围的增强,人性化的接待方式方法显得十分重要,土地信访接待人员的一举一动影响着上访者,因此,在接待上访者时可采取多种方法,一是感情接待法,热心接待,耐心倾听,专心记录,细心解释,尽心疏导,从细微之处感动上访者,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拉近了与上访者的距离,可以钝化矛盾。二是政策破解法,把与上访者有关的法律法规逐字逐句地破解给上访者听,让他们吃透精神内容,真正地理解其法律意义,切不可断章取义,增加工作难度。三是换位思考法,从不同角度去做上访者的思想工作,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要多为上访者考虑,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要保护他们的利益,不符合规定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四是深入了解法,土地信访工作者要深入实际,走进矛盾的中心,进行调查走访,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拿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五是案例借鉴法,通过平时工作中已经发生的典型案例,用类似的案例来教育和启迪上访者,用事实引导和疏导上访者,用合情合理合法的处理结果转变上访者,从而杜绝和减少农村的土地信访。

六、健全制度建立土地监管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快速反应制度。通过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快速反应制度,进一步增强执法监察工作的主动性,提高执法监察工作效率,形成属地管理、分级管辖、上下联动,快速反应的长效机制,确保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二是建立土地违法案件管辖和异地办案制度。通过建立土地违法案件管辖和异地办案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土资源部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管辖权限,充分发挥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队伍的协调合作作用,加大对土地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三是建立土地执法监察责任制与干部任用考核挂钩制度。将土地执法监察责任制落实与干部任用考核挂钩,强化土地执法监察,规范执法监察行为,促进土地执法人员认真落实土地执法监察责任制,切实维护国土资源管理秩序。四是建立土地执法奖励惩处制度。将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土地执法内容,分解到负责实施土地执法的岗位和工作人员,进行土地监督、考评的行政执法管理制度,并对执法情况实施奖惩,纳入年终目标管理考评。

七、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群众反映土地问题往往与村财务、村干部作风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增加了问题的处理难度。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村班子的领导和监督,一旦发现干部有问题,该教育的要及时教育,该处理的要严肃处理,决不能姑息迁就。严格执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策,确保群众知情权、监督权。要指导帮助各行政村依法选举产生村民代表,对农村土地承包等村级事务实行村民代表议决制度,履行民主程序,规范土地承包行为。农村确需进行土地“小调整”的,在做到“五公开”(即上级政策公开、村级土地核实的底子公开、土地承包方案公开、划分地块等级公开、土地归户注册公开)的基础上,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履行报批程序后方可实施,对个别村干部不经批准擅自进行土地调整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八、密切配合强化与纪检监察部门协调

各级国土部门已将查办的相关案件情况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通报,便于纪检监察部门掌握土地违法案件的总体情况,提前介入案件调查处理。同时,对于重大典型案件,采取几个部门联合办案的方式,共同调查,分别处理。在处理违法用地时,国土、纪检监察等部门共同组成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纪检监察部门将土地行政处罚的决定执行情况作为考量处分的情节之一,既促进行政处罚决定的落实,也提高了对相关责任人的追究。

九、严格落实农村土地合同监管制度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合同的管理,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台账,做好土地承包及流转合同的签订、登记、鉴证和档案管理工作。严格审查合同的真实性、可行性和合法性,并监督合同的实施,防止出现虚假合同、侵权合同和暗箱合同,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十、严格依法行政妥善处理土地权属争议

对容易引发权属纠纷的土地,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成立工作组依法予以勘界确权,明确土地权属,完善土地登记确权手续,彻底解决土地权属争议。要求各部门、单位依法行政,不制造新的问题,留有余患,及时化解矛盾,处理遗留问题。要对信访问题依法处理。对一些无取闹,违反法律、法规的事件要严格依法处理,决不姑息养奸,一味纵容。更不能为求得一时的安定,不讲原则,随意承诺和让步,纵容、包庇违法信访。

目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定期组织干部下访的意见》、《关于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的意见》等3个文件,提出了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的“最低标准”,并将其上升为“规定动作”,其中狠抓干部作风、端正执政理念的用意十分明显。怎样看待群众的上访行为,是贯彻落实这3个文件的思想前提;能不能把信访视作“信任的访问”,是每一名领导干部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必须解开的一个“思想扣”。近日,中央政法机关提出对进京上访量较大的地方派出接访组,想法新鲜,方向正确。这突破了目前的政府架构的基本原理,是走向有效治理的重要一步。本文作者 成安县北乡义乡纪检书记 周志鹏

第二篇:用科学发展观破解返乡民工潮难题

用科学发展观破解返乡民工潮难题

中共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落脚点定位在“解决发展中突出问题贯穿始终”上,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各县区活动领导小组重视解决大批农民工回流问题,把其作为关注民生的当务之急抓紧抓好。因此,活动初期,全市参学单位齐抓共管,“加减乘除”并用,初见成效。

在方案制定时,突出政府扶持 “加法”内涵。按照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关于“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的要求,各县区针对农民工问题,各尽所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市政府提出,凡不违背国家大政方针,绝大多数群众拥护的、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政策的规定,皆予支持。四县四区采取“政策扶持+创业指导”的方法给返乡农民提供就业便利。首先是建立促进农民创业的政策体系,实施小额贷款和财政贴息、公益性岗位补贴、创业培训补贴等政策,对农民在创业上的工商登记、土地使用、用电用水、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东海县规定,凡是在规定的地块里发展高效农业的,每亩奖励现金5000元,该县双店乡北沟村村民单华强建设12个温室大棚种植百合,每个棚子增收5万元/年,共增收75万元,带动了周围一大批返乡农民种植花卉林果、创汇蔬菜等高效农作物,收入远远好于出境打工。其次是建立促进农民创业的服务体系,县区全部建立了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依托创业培训,提供创业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推广农民创业指导园、创业一条街做法,为农民创业提供孵化基地,鼓励更多有资金、有技术、有市场、擅经营、会管理的农民返乡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前期调研时,实施疏散返乡人流的“减法”举措,减小返乡农民的 “家乡拥堵”压力,推出“解压”一揽子工程。疏散任务落实到人,参学的县区长为第一责任人,乡镇长为第一执行人,村委会主任为第一落实人,县及乡镇村人大代表为第一监督人,此项工作成绩列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考核,成绩突出给予表彰,名列孙山者,给予学习不合格“黄牌警告”,限期整改。

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推出“就业岗位进千村”活动,各部门争先恐后,制定帮助农民工再就业规划,把“返乡潮”的调研过程作为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做法为“三渠并开”:首先是开通就近安排、就地就业渠道。市劳动局鼓励本地企业优先吸纳返乡农民工就地转移。对企业新吸纳返乡农民工达到一定规模并提供岗位培训的,招用返乡农民工达50人以上的,安排专门的招工代办员,提供全程服务。年内,对招用返乡农民工数量较多、用工规范、待遇稳定的企业各级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其次是开通扩大交流、友好对接渠道。相关部门建立劳务输送基地,立足挂钩市、融合长三角、联系沿海线。联合南北劳动力挂钩城市开好劳务对接招聘会,加强区域协作,实现劳务信息适时传递、适时发布,在2008年已经建立10家劳务合作基地的基础上,今年扩大到20家,并建立日常信息交流、劳务合作常态化工作机制。年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南北挂钩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60%以上。第三是开通城乡平等的劳动就业渠道。建立城乡平等的劳动就业制度,使城镇公共就业体系向农村延伸,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级机关工委深化早先开展的“双联双推”活动,市级机关86家党组织深入社区(村)调查研究,以结对共建、结对帮扶、党员志愿者(义工)行动等形式,定期走访与返乡农民工密切相关的家庭400余户,举办25场政策宣传活动及培训,发放物品、材料18万份,免费培训社区下岗失业人员3万余人次,其中农民工6000余人次,并为下岗职工、“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380余人推荐家政、销售等岗位。

督导组在督导活动早期进展情况时,提出农民工返乡再就业信息援助要有一传十十传百的众人加码的“乘法”思维,要求参学单位和个人以强烈的责任心和加倍提供就业信息的理念搞好信息服务,建成快捷、宽泛、顺达的信息网络。

全市各单位按照督导要求,做到了 “一传两送”:“一传”,各级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及时传送。市县劳动局和人事局发挥职能作用,牵头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把及时向镇村劳动保障服务网络传递信息作为硬指标、新任务,周一至周五全天候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录用备案等一条龙就业服务,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全市的1431个行政村。“两送”,即镇村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及时把信息送到返乡农民工手里,将每一期招聘讯息张贴到农民的家门口,让农民第一时间掌握就业信息;用工企业组织招聘小分队,开展“送岗位进乡镇”活动,定期不定期进镇进村,提供用工服务,既满足企业用工短平快的需求,又解决农民进城求职不便、信息掌握不灵的被动情况。

在评选十佳创新载体时,强调解除返乡农民工岗前岗后困难“除法”创意。把解除他们眼前急难作为“真学真用真实践,建设科学发展新港城”学习实践活动的总载体中的一个检索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为农民排忧解难上。

按照全市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载体创新要求,各县区着力解决农民工上岗前后,技术不懂、新的岗位不适应、生产销售流通环节不畅等问题形成的困难症结,全市采取“切两刀”的方法解除病症。第一“刀”是使用分类别、减免培训费用的方法培训。加大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和农村人才工程,乡镇组织,定点实施,帮助农村劳动力掌握1——2项实用技术,年内培训劳动力20万人。开展“培训菜单进万家”活动,把培训机构、培训项目、培训补贴标准、农民培训补助政策等信息印在一张“菜单”上,通过招聘会、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印发到农民手中,供农民根据自身培训愿望就近就地选择参加培训,提升农民工职业素质,为农民工进城就业特别是就地转移就业扫清障碍,增强就业成功率和就业稳定性和抵御失业风险能力。目前,全市已累计发放农民培训菜单2万多份、发放培训券1万多张,减免农民培训费用100多万元。第二“刀”是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壮大经纪人队伍,解决销售难题。扎实推动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等“三大合作”发展。目前, 全市成立了水晶、板栗、草莓、优质畜禽、海淡水养殖等专业经纪人协会分会近300个。共有经纪人10万人,持证2819人,其中农民经纪人18872人,充分发挥绝大多数经纪人科技理念新、联络能量大等优势,把解决返乡农民工产销问题交给他们,通过传、帮、带,引导更多的农民闯市场、搞流通,带动和帮助返乡农民重新走上致富道路。农村经纪业中已有注册商标500多件,经纪人在外地设立窗口700多个,承担全市70%以上的农副产品流通任务,经纪业务年成交额达140多亿元。

“加减乘除”的科学运用,有效地化解了返乡潮压力,探索出了一条农民工就业在危机中寻找转机和出路的新途径,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今年,连云港市累计返乡农民工14.98万人,目前半数以上人有了新的就业岗位。

第三篇:用科学发展观

用绿色理念营造绿色校园

——揭东县锡场镇华清中学省绿色学校复查自查报告

揭东县锡场镇华清中学是揭阳市一级学校。我校2002年12月被评为揭阳市绿色学校,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级绿色学校,在各级绿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以及通过省级绿色学校的验收以后,我校在各项管理与教育中,学校高度重视环境教育,继续深化绿色学校创建工作。

一、加强管理,明确目标,不断提高创建水平。

学校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经常召开各类会议,讨论环境教育的有关问题,统一要求与进程。在学校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和学校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中对环境教育都有明确的表述或具体的工作安排,学校以“营建绿色生态人文校园”作为校园建设及学校其他工作的目标。

在省级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基础上,我校不断深入各项创建活动,在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09年下半年我校林校长还专程到汕头市参加省级绿色学校的培训工作,提出了巩固和提升绿色校园的要求,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二、深化环境教育,贯彻绿色生活方式,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

(一)进一步完善环境文化建设,使学生在欣赏优美的生态环境时,充分体会学校“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设计思想和建设风格。

1.营造和谐的自然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环境的亲和力。

(1)进一步开展校园绿化与养护工作,07年共投资8万元用于改造学校花圃和扩大学校绿化面积,在校内、外种植了近二百棵樟树、玉兰、桂花等名贵花木,改造校内花圃6个,使校园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2)进一步充实生物园,08年学校投资1.5万元到外地购买龟、蛇、青蛙到学校生物园放养,在水池中还放养了锦鲤,营造校园生态环境,为生物课提供良好的学习的平台。

2、将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和谐的人文环境结合起来。

(1)学校在宽敞、醒目的位置设置了激励师生努力工作、勤奋学习、珍惜时间等内涵的警示语,学校干道旁、大楼上均布置有绿色环保警示语和教育用语。配合环境教育活动,阶段性地张贴或悬挂主题标语。如“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地球——人类的母亲”“与绿色同行,构建生态文明的和谐校园”等

(2)在原有警示牌的基础上,在通道、等必经之路大量增加小贴士,贴士内容丰富多彩,有大量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与故事,使学生无意中接受环境教育。

(二)学校日常管理中渗透环境意识,体现生态文明的要求

1、学校提倡使用电子教案,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

1(1)去年学校教导处在检查教学工作中大胆改革,在学校建立教学电子平台,要求教师发送电子教案到学校电子平台,不再上缴纸质教案,逐步推行“无纸化办公”,学校有关通知和大部分文件都采用电子化,除了存档必须的文件与通知外,70%以上的通知、文件都采用电子化,大大减少纸张和油墨等耗材的运用,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强了环保观念。

(2)适应学校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增强环保意识,现在正在进行电子档案的建立,学校专门配备了一名电子档案管理员,对全校的档案进行电子化处理与收集。在不久的将来,我校的无纸化办公将更上一层楼。

2、学校日常管理贯彻环保理念,师生消费观念科学合理,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1)学校有关规章制度都根据环保要求进行了修改,渗透环保意识。购买的办公用品和各类器材都优先考虑环保要求。

(2)学校对食堂的食品、用具、用品对学生放假、活动均有明确的环保要求。如食堂规定不能使用一次性筷子、泡沫饭盒、包装袋,学生放假要坐公交车,不要私车、公车接送。

3、增强节能降耗意识,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用电、用水,水电费同比下降约3%。

(1)每年都要对各种水电设施进行了全面检修,平时发现问题及时排除,杜绝不正常的损耗。

(2)用学校前天然水渠的水栽树、浇花、灌溉草坪,并计划建立喷灌系统。(3)广泛采用节能灯和声控、光控灯进行路灯照明,需要强光照明的操场、礼堂等地方采用新型节能高亮度路灯。

(4)教室寝室在保证照明的情况下,改双管灯为单管灯。

(5)加强水电责任管理,落实到处室、班级,与班级处室考核挂钩,(三)学校长年注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并形成制度化、常规化。

1、将年级墙报、宣传栏责任到部门、年级,明确规定必须要定期展出环境教育的内容。

宣传不仅是环境知识的教育,同时介绍当代世界环保的动向,当前我国有关的战略、方针、政策等内容,使学生明确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社会的高度,落实到自已具体的行动中。

(1)食品卫生专栏(2)安全专栏(3)班级特色专栏(4)校园文化建设专栏(5)水资源(6)绿色理念与生活方式(7)学校环保小课题介绍

2、广播站常年开设 “环保之声”栏目,不定期开展“环保时空”专题宣传周活动;

3、学校在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纪念日、植树节等环境节日以倡议书、国旗下的讲话、环保手抄报、环保征文等形式开展了全校性的主题宣传活动。

(四)突出学生在环境中的实践、体验与感悟活动,自我教育,增强意识,内化理念,形成习惯。

在课外环境教育方面,我们采取了校内教室绿化、建立固定的宣传阵地和校外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外活动计划,建有环保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

1、我校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常年开展活动,如经常到福利会给老人打扫卫生,到206国道两侧人行道打扫卫生。

2、我们一直坚持废旧电池回收,长期开展“爱心纸”工程和旧书义卖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把所得款项捐给学校的爱心会,帮助特困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3、每年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利用废旧物品装饰环境,努力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既节约了资源,达成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4、积极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环境意识处处渗透,深入人心。

5、通过阶段性安全班级文明评比,把环境教育的要求化为具体的检查要求,让学生增强环境意识。

6、我们还利用主题班会和活动课程进行环保教育。

(五)加强学科渗透和专题讲座,把环境教育研究课题化。

1、在学校教学计划中进一步明确规定:”所有学科都要渗透环境教育”。为此,学校制定的课堂评估细则中,增加了环境教育方面的权重,规定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中,任课教师要把教科书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地与社会环境现实联系起来,如九年化学讲《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八年物理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八年生物讲《生态系统》;八年地理讲《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七年政治讲《社会影响着个人》;给学生指出环境污染的危害,点明环境保护的意义,进行渗透性的教育。

此外还经常开展环保专题讲座,如吴谨义主任主讲《保护环境,造福未来》;林宏鑫老师讲《谈谈水体污染源的危害与整治》;陈跃华老师讲《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成长》;陈卓胜主任主讲《食品卫生知识》;林志润主任主讲《怎样做一个环保小天使》。召开不同类型座谈会,如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村领导治安代表会,同时我校还利用期中考试及平时测试渗透环保知识,和专项的“华清中学环境教育知识测试卷”供师生考试,让师生增强环境教育意识观念和法律法规,教育效果好。

(六)、把课内学习与课外探究结合起来,针对学校现状、结合本地特色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小课题研究,深化环境教育。

1、利用暑假积极开展”环保考察”活动,开展小课题研究。广大同学深入农村、城镇,开展环保调查活动。考察结束后,参加考察的同学每人都写了一份较详实的《环保考察报告》。通过考察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 3 识,而且增强了同学们的忧患意识,更重要的是坚定了同学们保护环境的信心和决心。

2、我校于六月份开展了“关注水资源”环保实践活动。(1)开展以水知识为主题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2)参与水资源的调查实践活动,开展小实验,了解水资源的状况;(3)组织参加“关注水资源”主题征文活动。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写出实践活动的心得。

3、开展大规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中许多学生以环保调查为课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又运用了课本上的许多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例如:为响应国务院颁布的“限塑”令。去年我校的环保小组对我村“限塑”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又50%的村民仍然使用超薄塑料袋。环保意识还比较淡薄。对此,我校环境小组经讨论,制订计划,利用学校广播站设备,每周星期六利用放假时间到华清综合市场和华清蔬菜市场进行限塑宣传,环保小组手里拿着小旗,口里喊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坚决抵制使用塑料袋”,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村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明显的提高,如今很少人使用塑料袋。

(七)发挥我校示范辐射作用

我校作为市一级学校,揭阳市规范性办学示范学校,我们把“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的理念传播到社区乡镇和周边兄弟学校,把学生的实践、体验与感悟活动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发挥了我校在本地的示范、延伸与辐射作用。

第四篇:用科学发展观理念谈谈如何当好执勤中队长助理

用科学发展观理念谈谈如何当好执勤中队长

助理

崇明支队横沙中队 田德华

【摘 要】上海消防总队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扩充了首届执勤中队长助理队伍。执勤中队长助理的出现缓解了日益繁重的灭火救援、抢险救灾任务和基层指挥不足之间的矛盾,如何尽快适应基层中队新生活,迈好第一步? 本文通过一名班长的视角浅谈如何当好执勤中队长助理。【关键词】 能力与素质 参谋助手 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社会财富不断积聚,各类火灾及灾害事故也随之频频发生。它不仅使我们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战斗行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也给我们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消防中队作为与火灾作斗争的最基本作战单位,发挥着“打早,打小”的特殊作用。如何做好新时期灭火救援战斗准备,战胜可能发生的现代条件下的火灾,提高基层中队“打恶仗,灭大火,抢大险”的能力,担负起法律赋予消防部队的神圣职责,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当前基层消防部队的战斗力急待提高以及基层中队指挥员管理教育能力、实战组织指挥能力不强等问题,与新时期、新形势历史条件下的党和人民对消防工作的迫切要求相矛盾。另外,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基层消防部队的思想政治、管理教育、执勤训练以及灭火救援等各项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同时给基层消防中队管理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部局、总队以及支队出台了有关执勤中队长助理的解决对策,本人认为是推动消防部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下面,本人结合近一年来担任士官指挥员的实践经验,就如何当好执勤中队长助理,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1、消防部队执勤中队长助理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首先执勤中队长助理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消防执勤中队长助理履行职责的动力源泉。每名指挥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心系祖国和人民,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较高政治责任感,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敏锐性,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干事,在处置各种灾害事故中,善于挺身而出,顽强拼搏,不怕牺牲,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抢险救援的重任。

其次执勤中队长助理要有精湛业务技能素质与能力。是指掌握扑救火灾和处置各类突发性灾害事故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的熟练程度。在生与死、血与火考验的火灾和各种灾害事故现场,情况复杂多变,战斗的胜败,除客观因素外,主要取决于执勤中队长助理现场指挥组织指挥能力和部队的灭火战斗能力。这就要求执勤中队长助理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质。一个优秀的执勤中队长助理,往往能在工作中表现出三种能力:一是业务指导和决策判断能力。能同中队骨干探讨业务训练中的难题并能提出指导性意见,善于观察分析问题,遇到复杂、矛盾的问题时能做出理性的判断和科学的决策。二是具有创造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能根据消防部队的实际,结合新形势下消防工作的需要,提出新的业务训练和技术改革方案并取得成果。三是执勤作战的组织指挥能力。这是基层指挥员不可缺少的实战能力。火灾的突发性,扑救过程中的多变性,火场救人、疏散重要物资的复杂性,都要求执勤中队长助理必须具备优秀的指挥能力,能够抓住火场的主要方面,把握住事态全局果断决策指挥。

第三执勤中队长助理要有学以致用,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素质与能力。当前,新的知识、新的装备、新的课题,不断出现在我们日常的执勤训练、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为此,作为执勤中队长助理要懂得吸收和科学性运用,大胆将知识向实践延伸、运用和转化,时时做到将所学东西与实际工作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融会贯通,以便更好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第四执勤中队长助理要有学习先进典型,献身消防事业素质与能力。作为消防部队的一员,宋文博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消防官兵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作为一名执勤中队长助理要时时以宋文博同志的事迹和精神,鞭策和激励自己成长进步。作为一名执勤中队长助理,本人认为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时期都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的精神实质,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大局意识,培养战斗精神,激发自己献身消防事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2、要摆正位置,发挥优势,切实当好中队干部的参谋助手。首先要端正态度,明确职责。执勤中队长助理是抓工作任务的传递者、督促者和落实者。因此,中队干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并及时汇报落实情况。当工作中出现一些分歧时,要开诚布公地向中队干部表露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做到不顶撞、不刁难、不背后议论中队干部,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权限和职责,培养自己坚决做得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同时,积极带领战士服从中队干部的领导,维护中队干部的威信。在自己犯有错误时,要诚恳接受中队干部的批评教育,勇于承认并坚决改正错误。当遇到重大情况时,敢于请示汇报,以保问题顺利解决和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其次要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大多数中队干部文化水平高,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全面,是执勤中队长助理所无法比拟的。要适应新时期消防部队建设的需要,圆满完成灭火救援任务,就要求我们务必努力地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中队干部就是我们身边的良师益友,因此要积极主动地向中队干部学习请教,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

第三要发挥优势,勇当参谋。当前大部分大学生干部,因为刚加入消防部队,存在对部队管理教育能力还不够强、灭火抢险救援处置经验缺乏、组织训练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执勤中队长助理在基层中队建设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做官兵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从而促进部队和谐与稳定。同时,要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充分发挥自己在实战指挥、业务训练、队伍管理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优势,经常与中队干部交流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当好中队干部的参谋助手。特别是部队管理、执勤训练、人员的思想动态以及其他工作的落实等情况,都要及时、准确地向中队干部汇报,让中队干部能及时掌握部队的全面情况和官兵思想动态。同时,在执勤、训练、工作以及生活中,要主动体谅、关心、配合中队干部,坚决做到在中队党支部和中队军政主官的领导下抓好各项工作。

3、以身作则,树立威信,以实际行动做中队官兵的表率。首先要严于律己,为人表率。俗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执勤中队长助理也是一名基层中队的管理者,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都影响着战士,起着无声命令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时刻以部队条令条例来规范自己言行,要求战士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战士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敢于喊出“向我看齐”的口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和教育战士,从而真正得到中队战士的尊重、支持和拥护,并激励战士自觉服从管理的作用。

其次要以人为本,从细微入手。中队的战士来自于五湖四海,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个性特点。如今,很多战士都是独生子女,文化水平较高,民主意识增强,服从意识相对薄弱。作为执勤中队长助理要做到以情带兵,以理带兵,文明带兵。执勤中队长助理要充分发挥自己兵龄长,工作经验,生活阅历丰富的特点,协助中队干部搞好两个经常性工作。通过与战士谈心,聊家常,谈训练感受,谈情感抱负等等,准确把握战士的内心世界,知道战士在想什么,在做什么,需要什么。力所能及地帮助战士解决思想负担和实际问题,让战士信赖自己,把自己的心里话,心里事说出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与情感。针对战士的思想问题或工作情绪,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析事明理,道理说透,以增强说服教育的效果。让战士时刻感受到组织和上级对其的关爱,从而达到提高战士思想觉悟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第三要严格管理,严密施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就必须把部队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时时贯穿到日常生活、工作、训练和执勤等方方面面,使官兵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作风。对于违纪行为,要通过严格管理与耐心说服相结合的方法,坚决加以纠正,杜绝“老好人”的思想,增强管理教育的有效性。另外,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激励官兵保持高涨的士气和良好的作风。执勤中队长助理在执勤训练中是参训员、示范员、教练员、指导员、战斗员和指挥员,对此,在训练中要具备“四会”教员,讲究科学施训的方式方法,严密施训,注重实效,达到提高官兵素质的目的。同时,要敢于喊出“向我看齐”的口号,身先士卒,与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一起钻研业务训练的难关,切实提升执勤训练质量和战斗能力。在灭火救援中,要敢于奋勇争先,冲锋在前,用自己的精神和行动激发战士的斗志,确保急难险重任务的圆满完成。

第四要积极做好“传、帮、带”。执勤中队长助理是部队服役多年的士官,是基层部队的专业技术骨干。因此,要把自己所掌握的业务知识毫无保留的传给战士。特别是车辆器材装备的使用技术和维护保养技能、水源道路的查找与熟悉、各类灾害事故的处置方法、训练的组织实施、战术方法运用等方方面面,总结经验和做法,对战士进行手把手地教,使每位战士都能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真正达到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目的。本人这也是践行胡总书记提出“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总要求的最好体现。

第五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理念推动人才人事工作公益性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理念推动人才人事工作公益性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目的在于在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水平、实践能力、实践效率和效应。因此,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作为政府人事部门,必须立足于经济发展这一主线,致身于经济发展主战场,在融入融合中用科学的人才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此,我们要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作为新世纪人事工作的主抓手,在工作方式上进行新探索,在服务领域

上进行新拓展,在服务思路上进行新谋划,明确责任,确定目标,扎实做好我市人才人事工作。

一、系统梳理,横向贯通,切实加强科学发展观与人才人事工作的有机结合

第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才人事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人才人事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维护和保障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正当利益。在制定政策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才的多方需求和促进人才人事工作的发展。近几年,我局人才人事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实现了思想观念、方式方法的创新和转变,通过“情系人才,服务发展”这一优秀服务品牌的创建,提升了服务品位、提高了服务效率;以“百强企业人才服务工程”开拓了新的服务平台,实现了人才数量的低层次扩充向更加突出提高人才能力素质的转变。

第二,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紧密相连,其内在统一性是人才人事工作必须把握的重点。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有机统一、密切相关。科学发展观是科学人才观的前提和基础,科学人才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证和基本要求。没有科学发展观,人才观就会扭曲、变形;没有科学人才观,人才人事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会失去支撑和保障。我局人才人事工作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努力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取得了扎实成效,开通了引进人才直通车与吸引高层次人才的绿色通道,开展了引进、培养、扶持等一系列人性化人才服务活动,通过“零距离、零费用、零投诉、零隔阂”的服务理念,发挥市场有效配置人才资源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人才人事工作的和谐发展。

二、用“四个解放”理念进一步推动人才人事公共服务的公益性、社会化和均等化

我市新一轮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题中之意,就是要解放思想,在经济发展下行、金融动荡加剧的情况下,为助推实体经济实现“弯道”超越发展,作为我们人事部门必须实现“解放权力、解放职能、解放机制、解放自我”四个方面解放。这“四个解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核心是解放权力,前提是解放职能,重点是解放机制,关键是解放自我。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一)解放职能,继续坚持人才人事公共服务的公益性

解放职能,就是大胆废止制约科学发展的过时性、管制性、营利性的职能。它不仅是要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效能,更主要的是以公共性、公益性、公平性、普惠性为导向,以解决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总量供应不足、分配不够均衡为目标,逐步形成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更要强化社会效益,淡化部门利益。我局从2005年以来,一直坚持人才人事公益性服务,人事代理、档案管理、人事考试等,逐步从有偿收费向无偿服务过渡。比如说,人事部门代管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费,国家核定收费标准每份每年240元,但我们考虑到大学生就业难,早在前几年就减少到120元。09年1月份起,则完全取消档案保管的收费职能,彻底告别了人事档案保管收费的历史。另外,我们一直坚持各级各类人才交流活动免费对高校毕业生开放,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招聘活动、办理登记求职手续等事项,全部实行免费服务。通过不断改革和探索,我们人事部门不仅在理念上,更在实践中实现了由有偿服务型向公益服务型的转变。

(二)解放权力,继续扩大人才人事公共服务的社会化

服务职能社会化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补充,也是改善公共服务、促进均等化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大胆摒弃影响科学发展的那些教条性、谋利性、人为性的权力,做到淡化权力、归还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真正使人事部门的权力用于服务发展、维护民生利益、促进社会和谐。早在2006年,我们就将政府公共服务公益性职能划给市人才服务中心,将部分公共服务职能授权给“江苏沿江(如皋)人才市场”,把一些非公益性公共服务事项推向社会,并实行市场化运作。事实证明,我们的这项举措不仅拓展了人才公共服务平台,拓宽了人才公共服务领域,而且大大提高了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供给效率,促进了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2008年,我们与劳动保障部门密切配合,实现了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相互贯通,实践再次证明,两大市场的贯通,不仅有效打破了政府部门之间公共服务的壁垒,畅通了人才公共服务的绿色通道,而且使我市的人才人事公共服务真正实现无障碍和均等化成为了可能。

(三)解放机制,继续推进人才人事公共服务的均等12全文查看

下载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破解农村土地信访纠纷案件(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破解农村土地信访纠纷案件(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反腐倡廉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反腐倡廉 ----圆中国梦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我们热爱祖国,如同热爱我们的母亲,祖国的甘泉,母亲的乳汁哺育了一代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 中华民......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贪工作[范文大全]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贪工作近年来,邯郸市复兴区人民检察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谋划反贪污贿赂工作,在不断加大查办职务犯罪力度的同时,注重促进社会和谐,坚持打防并举,将职务......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课改

    【教育教学论文】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课改 太和县马集中心学校王晓燕 二零一二二月二十六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课改 太和县马集中心学校 王晓燕 摘要: 本文用科学的发展的观点......

    用法治方式破解涉诉信访难题

    用法治方式破解涉诉信访难题 作者:侯欣一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2日 02版) 据媒体报道,从今年下半年起,海南省高院不再开展全省法院集中“大接访”或院领导定期接访活动,当事......

    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五篇范文

    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摘要]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阐述中职生职业规划以及如何帮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职业生涯规划......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煤矿安全生产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煤矿安全生产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方......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统计工作不断创新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统计工作不断创新 一、改革创新才可能实现统计工作科学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

    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市管理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市管理工作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市管理工作,确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把加强城市管理作为优化人居和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