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基层央行“两个责任”落实情况绩效审计的思考
对基层央行“两个责任”落实情况绩效审计的思考
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如何加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工作,坚守责任担当,真正把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笔者结合基层央行“两个责任”落实情况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思考和粗浅地探讨。
一、基层央行履行“两个责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上认识片面,“一岗双责”不到位。片面认为只要抓好业务就行了;有的认为只要自己洁身自好,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没有违纪违法行为就是抓好了党风廉政建设;有的认为廉政建设是纪检部门的事,自己只要支持、配合就行,工作上消极应对、简单应付。由此导致个别基层行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不明确,工作思路不清晰,工作任务和目标流于形式。
二是监督体制不顺、监督意愿不强,双重身份显尴尬。基层人民银行纪检监察部门受同级党组的领导,这种监督模式客观上使得纪检监察部门很难独立负责地行使监督权,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必然会受到制约。基层行纪检监察部门实施的是同级监督,况且不少基层行的纪检组长还分管具体的业务部门,兼有“监督者”和“被监督”的双重身份,监督过程中抹不开面子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利于监督工作的开展。
三是党风廉政建设停留在层面上,落实行动少。对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的布置仅仅满足于按上级行的口径提要求、喊口号,并未结合基层行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时停留在面上的时候多些,落实到行动上的时候少了。
四是廉政建设监督考核形式单一,责任追究少。通过审计发现,上级行每年对基层行的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情况进行考核的形式主要是专项检查,事先向被检查单位打招呼,形式单一,一些突击检查、不定期的抽查、明查暗访等很少。对审计检查发现的问题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通报,但较少对问题责任人进行处罚,责任追究落实不到位。
二、对基层央行履行好“两个责任”的建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基层人民银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就要坚持做到党组“不松手”、一把手“不甩手”、纪检“敢出手”。
1.以领导重视为关键,强化主体责任。党组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做党风廉政建设的清醒人、领路人。尤其是基层行“一把手”更是应该做到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落实主体责任摆上重要位置,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做出样子、带好班子,为确保主体责任不折不扣落到实处提供保障。在组织领导上发挥好统揽作用,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担负起组织领导之责、教育管理之责、检查考核之责、责任追究之责。领导班子要根据分工,切实做到“一岗双责”,种好“责任田”,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责任意识强一点,推进力度大一点。
2.以宣传教育为抓手,保障制度执行。要始终把反腐倡廉作为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反面警示教育,坚持抓早抓小、治病救人,对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坚持把惩防体系建设贯穿到党风廉政制度建设之中,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关键岗位的廉政风险防控,进一步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扎实推进个人重大事项申报制、违纪责任追究制、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等制度的全面落实。扎实开展廉政教育,采取集中培训、分散自学、知识测试、专题讲座、警示教育等多种方式,深化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提高遵章守纪意识,增强廉政勤政意识。
3.以监督检查为手段,严格责任追究。一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考核预告和考核结果运用制度,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情况进行公开,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表彰的依据;二是建立动态的管理机制。把一些廉政风险较大、工作比较薄弱、群众满意度较低的部门确定为重点对象,加大对这些部门的监督力度;三是完善对“一把手”的监督机制。进一步明确同级监督的权力和责任,促使党组成员特别是“一把手”主动向同级纪检部门报告自身廉洁自律情况、抓党风廉政责任制等情况;四是落实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审计检查、上级检查、执法监察发现的问题要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并对问题责任人进行处罚,做到“真兑现、硬挂钩”,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
4.以理顺关系为途径,转换监督方式。理顺关系就是坚守责任担当,明确职责定位,有条件的尽量不分管其他业务工作,确保专司监督职责,突出抓好主业,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建议加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管理,明确派驻人员的行政关系,从组织形式上实现与同级行政部门的分离,提高纪检监察部门(审计)监督效能。基层行纪检监察部门要进一步转换监督检查的方式,坚持抓早抓小,建立健全早发现、早处置问题的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有疑点就有监督,哪里容易出问题,监督就跟到哪里。
第二篇:对基层进一步落实两个责任的思考
对基层进一步落实两个责任的思考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以下简称“两个责任”)是从严管党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是一个协调运作的有机整体,不可偏废,必须一同落实,一同推进。当前,县级以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工作中还存在压力传导逐级递减,责任落实流于形式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一、强化压力传导,健全责任落实网络。一是在落实“两个责任”、从严管党治党方面,县“四大家”班子要做全县各级班子的表率,各级班子要做其他党员干部的表率。二是通过调度加强督办指导,研究具体问题,推进责任落实,将责任明确到党支部。三是各镇(区)、单位“一把手”要敢于负责、敢于真抓、敢于得罪人,带动干部作风转变和风气好转。四是要明确班子集体与“一把手”、主职与副职、上下级党组织之间的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落实主体责任压力传导机制。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层层问责问效,在全县上下形成“各级党委(组)直接抓直接管、书记亲自抓亲自管、班子成员具体抓具体管”的责任落实体系。
二、强化监督制约,形成合力遏制腐败。一是注重发挥党内外群众、新闻媒体和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等监督主体的作用,落实民主监督的各项权利和措施,积极创造能够监督、方便监督的平台和条件。二是畅通群众信访、舆论监督渠道,及时发现、整改存在的问题。三是各镇(区)、单位突出监督重点,强化对重点领域、重要岗位、重点对象、关键环节的人、财、物进行监督。四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超前规范行政行为,防止腐败滋生,如规范招商引资行为、规范中介行为、规范项目建设行为等等。五是要加强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并提醒领导干部在决策、执行等履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任期届满的主要领导,群众反映强烈、人大政协评议有反映或者组织掌握有关问题线索的领导干部,及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纪委对审计部门移交的有关违纪违规线索应及时核查处理。
三、强化制度建设,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一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对现有制度的清理规范,形成一套涵盖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工作制度、生活制度、监督制度等方方面面的相互协调、相互衔接的制度体系,使权力运行范围限定在制度的“笼子”里。二是制度立意要抓早、抓小、抓细、抓常,从具体问题抓起、改起;条文要通俗、精简、管用、好用,便于执行和追责。三是要保障制度执行,对少数领导干部不按制度办事、“制人”不“制己”、凌驾于制度之上的行为要坚决遏制,重点查处。对在执行中搞变通,打“擦边球”的行为要严肃追究。四是全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履行监督责任,通过明察暗访、群众信访、舆情反映、监督检查等途径,了解党规制度落实情况,督促各镇(区)、单位党组织自觉按党章党规办事,用制度管党治党。
四、强化作风建设,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一是各镇(区)党委要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消除“为官不易、官不聊生”等消极认识和“占位不为、为官不为”的错误倾向,完善激励机制,营造鼓励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要重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深入挖掘宣传正面典型,发挥道德感召力;要敢于曝光亮丑,对违纪典型案例通报曝光,体现查处震慑力,营造廉荣腐耻的社会氛围。三是要注重对党员干部党章意识、法纪意识、法治意识的培育,建立法律法规和党规党纪学习、培训、考核长效机制。四是要全面掌握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情况,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的监督,注重抓早抓小、抓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经常咬咬耳朵、扯扯袖子,及时进行谈话提醒、诫勉、函询、教育,防止小错误酿成大错误。五是要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对反映失实的要及时澄清,对诬告陷害的要严肃追责。
五、强化案件查办,保持反腐高压态势。一是要建立健全违纪违规行为及时揭露、发现和查处机制,坚持“零容忍”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滋生蔓延势头。二是要紧盯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和关键岗位,重点查处十八大以后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后不收敛、不收手的党员干部。三是加强反腐败协作,及时沟通信息,形成反腐败全县“一盘棋”的局面。四是要建立巡访监察制度,畅通信访举报渠道,通过巡访监察、受理网上投诉和信访举报等方式,发现干部违纪线索。五是重点查办“四风”、征地拆迁、土地招拍挂、工程招投标、基层“小五长”(站长、所长、校长、院长、村长)不作为、乱作为等方面的典型,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六、强化责任追究,形成落实责任新常态。一是县委、县纪委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的启动机制、协调机制、督办机制、查处机制,让追责程序更具可操作性。二是要把握责任追究的政策界限,严格区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与违纪违法当事人的责任的界限,严格区分集体责任和领导干部个人责任的界限,严格区分领导干部是主动发现和纠正管辖范围内的腐败问题,还是失职渎职或故意隐瞒问题的界限。三是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严重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不管是任原职的,还是已经调离、升迁、退休的,都要予以追究。四是要综合运用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诫勉谈话、通报批评、不合格党员处置等多种手段严肃责任追究,加大组织处理力度,坚决把那些不负责任导致重大问题发生的领导干部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
第三篇:对基层央行业务系统审计信息化的思考
对基层央行业务系统审计信息化的思考
随着央行业务信息化的发展,数据信息系统成为内审部门新的必须开展的审计内容,我国中央银行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系统进行审计起步较晚,与业务系统电子化发展相比,审计信息技术的发展很不匹配,存在明显滞后,从实际运用来看,内审部门的信息技术手段仍很落后,特别是基层央行,对业务的审计仍以手工为主,检查的重点还停留在制度执行层面,风险洞察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
一、央行业务系统审计面临的现状与困境
1、业务系统可审性差。随着央行内审功能定位的清晰,内审工作的审计领域逐步拓宽,审计内容也日渐丰富,但对业务系统领域的审计还没有完全展开。目前,所有业务系统几乎都没有预置审计接口与审计用户,连简单的数据查询都需要通过被审计对象才能进行,同时由于信息量大,再加上内审部门缺乏相应的技术审计手段与审计力量,用有限人工的方法查找海量电子化信息,效率太低,要想筛选出有价值的线索无异于“大海捞针”;因没有设置监控点,最大限度保留、记录审计线索,各项违规操作、异常操作无从查找。
2、计算机辅助审计运用不广。由于应用系统开发各自为阵,各个系统由不同的开发单位开发,所采用的开发、应用平台不同、开发语言不同,数据库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数据化接口,加上内审部门没有专用的通用审计软件,使业务系统数据采集、转换、分析困难,另外,数据采集还涉及到数据导出后的保密问题,也成了数据采集困难的因素之一。加之内审部门计算机配备不足,能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及业务知识的人员偏少,计算机辅助审计仅停留在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处理层面,更深层次的数据筛选、数据分析、函数计算、数据统计和图形分析应用不多。
3、审计服务平台搭建不力。目前,央行内审业务尚未搭建起支持信息化审计的高效的服务平台,严重滞后于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发展,成为难以突破的“瓶颈”。主要表现为:一是审计依据的更新不及时,给依据的查找、问题的定性带来极大的不便,许多审计人员反映,在依据查找、问题定性方面投入的工作量占整个工作量的近三分之一。二是审计成果难以利用,没有审计结果电子档案,审计部门难以及时了解、全面掌握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及其动态。三是审计分析难以深入,不便掌握内控运行趋势和找出内控薄弱环节轨迹。四是经验交流不实时,在审计实施中容易走弯路、重复审计,增加审计成本。
4、软件开发应用介入缺位。在目前的审计实践中,对业务系统的审计却往往绕过计算机审计,未能实现穿过计算机审计,仅对业务系统的运行环境、操作员控制、制度建设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审计,对业务系统自身的可靠性、可行性审计这一关键环节却无能为力;二是业务系统培训、运用,审计人员缺少参与。各个业务系统在培训推广时,内审人员很少有机会参加,相应的制度及培训资料也难以获取。
四、央行业务系统信息化审计方法与途径探讨
1、深化辅助审计软件的有效应用。在内部审计实施过程中,计算机不能仅作为文字处理工具,而要进一步深化辅助审计软件的有效应用。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库分析管
理和图形分析四个方面,可建立符合基层央行业务特点的审计数学模型,探索开发中央银行通用审计软件。借助通用审计软件中相应的数据接口模块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采集数据,用转换工具,把取得的数据进行转换,从而有效地转换到审计软件中,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以便进一步审计分析。
2、建立业务系统的嵌入式审计窗口。一是对现有的业务系统进行补丁,建立起由内部审计人员登录并提供由系统本身自动产生有操作风险或较严重误操作的记录的嵌入式审计窗口,从而增加对审计对象的介入深度和改进审计方式;二是对今后开发的业务系统,审计部门要提前介入,提供切合实际、有针对性的系统控制、程序控制和风险点控制等方面的需求报告,供开发人员研究设计,未经审计部门介入的业务系统软件,不能擅自推广应用。
4、加快建设信息化审计网络服务平台。信息化审计网络服务平台是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网络系统。网络服务平台可以包括:审计人才资源、审计对象与方法、审计依据法规、风险点及控制、审计成果转化与应用等,形成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立体式的网络服务平台。
5、规避信息化审计风险。规避信息化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面临的新课题。信息化系统所固有的特性,使审计风险再所难免。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只有靠审计人员敏锐的嗅觉、实战经验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水平。在审计实战中,一要运用电子数据易快速分类、排序、统计的特性,对电子数据进行关联、抽样分析等,以发现审计线索;二要检查业务系统的操作员分工、权限设置是否合理、严密,职责是否明确,分析密码管理机制是否安全、有效,系统各个功能模块设计是否符合央行内控要求;三要检查业务系统本身是否具有合理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容错性和系统灾难恢复机制等;四要检查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数据资料的真实性、时效性、完整性和连续性,必要时应进行复核;五要采用灵活的审计方式,如可采用就地审计或突击审计的方式,事先不通知被审单位计算机管理员,先取得备份数据,以防操作员将数据篡改、删除等。
6、加快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基层央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人才培养是最大瓶颈。当务之急是要用计算机知识武装审计人员的头脑。首先,要拓宽育人、用人视野,要有目的的选择品学兼优的业务骨干充实到内审岗位。其次,要抓好计算机审计深层次应用培训,如审计业务与通用审计软件相关的针对性培训、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培训、常用的Excel、Access数据库中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加工统计及图形分析培训等。来源:考试大-内审师考试
第四篇:对基层央行现金管理的思考专题
现金管理是人民银行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赋予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货币政策执行的程度,是防范和打击利用大额现金进行洗钱,逃废债、偷税逃税等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银行职能的进一步调整、完善、加强和提高,金融业的现金管理工作中,将面临着诸
多的新情况、新动向和新问题,为此,为尽快适应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要求,笔者认为,现金管理工作要重点突出六个转变。
一是要从过去的管理意识向依法行政执行转变。做为基层人民银行的现金管理部门和具体从事现金管理人员,不要将现金管理工作停留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上,旧的思想意识和一般管理操作上,要站在依法行政执行的高度做好现金管理工作,要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的中央银行现金管理职能作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现金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法律素质、综合素质和依法行政管理工作能力的提高。
二是要从工作重心向规范化流通秩序转变。长期以来,基层人民银行现金管理工作着重于每年货币投放,回笼计划的编制和完成,把现金管理当作抑制货币通货膨胀的一个重手段,从而忽视了人民币市场流通规律的了解和调查。针对经济环境的变化,金融领域的发展和央行职能的转变以及金融监管职能力度的加大,应把现金管理工作中心转变为准确掌握,合理搭配,适应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和宏观调控货币流通规律,提高货币发行、回笼货币质量和规范现金管理工作。
三是要从日常检查考核向监督重点转变。随着市场经济金融改革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国内金融业改革不断深入,国际金融一体化,做为货币发行、回笼和现金管理部门,要根据国家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方针,履行中央银行“三项”职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和《现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辖区经济金融建设发展运行情况和基层央行所承担的货币政策执行,人民币的发行、管理人民币的流通和反洗钱工作责任,针对现金管理工作实际,要认真分析研究,积极开展现金管理主、辅币市场流通量、需要量、币面整洁度,人民币反假和反洗钱的管理工作前期计划调查,前期预测反馈和前期预警防范,要突出监督重点,把握政策原则,切实转变观念。
四是要从单纯的现金管理向与反洗钱防范诈骗相结合转变。目前,就基层人民银行现金管理工作部门不统一,有的归属于货币信贷部门,有的归属于货币金银部门,而反洗钱和帐户管理分别由国库会计部门负责,这样就给现金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给其他金融机构在现金管理工作中片面强调自身经营需要,对新形势下现金管理的意义认识不足,将履行现金管理审查、监督和再监督与发展业务、服务承诺对立起来,忽视了金融机构自身应负的职责和任务,造成了现金管理工作上的弱化;最终给基层央行现金管理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增加了工作中的管理困难和落实执行的难度。所以说,做为从事现金管理和反洗钱的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和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工作的需要,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掌握相关的监督检查技能,切实做到现金管理工作应与反洗钱防诈骗相结合,打击经济金融犯罪,发挥法律法规的威慑作用,以更好地维护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
五是要从督促金融机构向强化管理转变。从现实情况看,有的金融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开户单位和客户放纵于现金管理,为了拉客户,抓存款,在现金管理上大开绿灯,在执行人行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制度时,部分开户金融机构流于形式,致使记录不完整,少登、漏登或有意不登。更有甚者对客户支现用途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把关不严,登而不审,敞开放行,致使给现金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这就要求基层人民银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首先要大力进行宣传,讲解当前现金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讲解放松现金管理带来的巨大负面作用和危害性,让各金融机构知道加强现金管理时是新时期经济条件下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次,要加大督促检查,考核落实对各金融机构现金管理的组织健全,内控制度完善、执行现金审核、报备、登记制度。再次,要坚决制止金融机构不正当竞争,把制止不正当竞争作为加强现金管理的重点,要认真查处放松现金管理搞不正当竞争行为,强化管理,转变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结合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一切违规违纪现金管理规定的典型案例,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员,只有这样才能把现金管理工作搞好,才能真正做到实效。
六是要从单兵作战向集团作战转变。由于现金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他不单单是人民银行一家的所能解决的,更不是靠金融机构所能管好的,而是要靠法律法规制度的制约和执行的,就整个社会而言,现金管理是涉及金融机构、公、检、法、财、税、工商、海关等部门协调作战的集团战。所以,做为基层人民银行要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
第五篇:浅析基层党委纪委如何落实“两个责任”
浅析基层党委纪委如何落实“两个责任”
浅析基层党委纪委如何落实“两个责任”
基层党委纪委是落实“两个责任”最为具体的实践者,是“守土有责”的重要一关,能否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直接关乎“两个责任”的落实到位。现在,笔者就基层党委纪委如何落实“两个责任”,谈几点看法。
一、基层党委纪委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的主要表现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基层党委负责人认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主要是纪委的工作,党委只需要提提要求、听听汇报即可。有些党委负责人把“一岗双责”的要求仅仅理解为自己作为班子负责人带头廉洁自律,对部下却要求不严。还有一些基层党委负责人认为纪委查办腐败案件会影响本地经济发展,不重视、不理解、不支持纪委查办案件。同时,基层纪委监督责任意识淡化,缺乏责任担当,导致其自身监督执纪问责主业荒废。
二是主体责任不明确。一些基层党委对“两个责任”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到位,往往还是以纪委的监督责任来代替党委的主体责任,或者由纪委来包办党委的主体责任,存在定位不准、责任不清等问题。落实责任制也仅仅停留在发个分工文件、签个责任状等老一套上,缺乏创新。考核往往交由同级纪委实施,党委的领导仅限于开会部署、听取汇报、带队检查,执行和推动责任制落实的具体工作仍多由纪委负责,落实责任制仍然处于“党委挂帅、纪委出征”的状态。
三是监督责任有弱化现象。纪委工作重心往往在组织协调和具体任务落实上,对追究问责工作投入精力不够。一些基层纪委开展责任追究面临较大压力和阻力,存在不想追究、不愿追究、不敢追究、难以追究的现象。即使进行责任追究,手段也仅仅限于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和内部处理,较少给予党政纪处分。对所辖部门或单位“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监督检查不力。
四是落实责任的方法简单。多年来,基层党委纪委贯彻落实责任制的主要模式是:年初开会部署,年中下发文件责任分解,年终检查考核。结合所在地方、部门和单位,实际制定的具有操作性的办法不多。落实途径被动单一,难以充分调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履行责任的主动性、积极性。贯彻实施的手段也较为落后,工作方式上仍停留在“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上。
二、准确把握“两个责任”的辩证关系
一是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主体责任主要是指党委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具有不容置疑的主体地位、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必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全面部署,务求实效。监督责任主要是指纪委必须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切实履行党章赋予的“三项任务”、“五项经常性工作”,协助党委履行各项监督职责,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切实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作用。主体责任是总责、是全面责任;监督责任只是一个方面的责任,是有没有尽到监督责任的问题。如果一个地方或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没搞好,出现了严重的腐败问题,无庸置疑,党委要负总责,承担主要责任,但纪委的监督责任也难以推卸。
二是两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党委的主体责任是前提,强调的是如何通过进一步强化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地位、领导权力和领导责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导,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基本方向。纪委的监督责任是保障,强调的是如何通过进一步强化纪委作为党内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地位,明确纪委的监督主责,提高纪委的监督地位和能力,进一步推进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聚焦主业,突出主责,为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保障。
三、落实“两个责任”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两个责任”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是一个协调运作的有机整体,不可偏废;必须一同落实,一同推进。因此,要充分运用地方报刊、电视台、网站、手机报、宣传栏、户外广告等媒体和播放典型违纪违法警示教育片等,增强基层党委、纪委履行“两个责任”的自觉性,进一步明确“两个责任”,正确处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促进“两个责任”具体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各责任主体主动作为,各司其职。
二是创新监督方式,加强日常督导。加强落实“两个责任”的日常监督,是破解基层部门平时消极对待,年终积极应对现象的有效方式。一是建立定期汇报制。以书面、工作例会等形式,要求基层党委每季度汇报一次落实“两个责任”情况,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督促“两个责任”得到全面落实。二是完善经常性监督检查制度。充分发挥纪委监察局职能作用,加强和改进监督的形式、途径、方式,深入了解基层各部门尤其是重点部门“两个责任”落实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纠正。三是构建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做到党内监督与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深化党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加强党务、政务公开,全面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拓宽和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切实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三是优化检查方式,注重结果运用。建立科学、合理、实用的考核评价体系,是落实“两个责任”的关键环节。一是积极探索建立“日常检查、巡视监督、专项巡查、重点监督”的常态化、立体式检查考核模式。坚持把党委履行主体责任、纪委履行监督责任的情况作为巡察的重要内容,督促各责任主体认真履职。二是每年选取一些权利集中、资金密集、信访突出、案件多发的重点部门开展专项巡察,做到有的放矢。三是有序拓展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的途径。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领导干部个人测评结果存入廉政档案,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完善问责机制。严格责任追究是落实“两个责任”的重要保障,也是从严治党方针的具体体现。一是有责必究,追究必果。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问责制结合起来,实施责任追究倒查制,出了问题从严从快处理,实行层层追究,不搞下不为例;杜绝以经济处罚为由,逃避执纪,或以集体决策失误为由,逃避个人责任。二是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在责任追究的重点对象上,要坚持以抓领导干部为重点,就各级领导班子而言,应以党政领导班子为重点;就各部门领导干部而言,应以重要岗位的主要领导干部为重点。三是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把出了问题积极查处与出了问题遮遮掩掩的责任分开,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问题进行掩盖、袒护,或者干扰、阻碍责任追究调查处理的作为责任追究的着重点,充分调动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