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华市银行业提升风险管理合力提升服务实体能力主题活
金华市银行业“提升风险管理合力 提升服务实体能
力”主题活动方案
面对当前我市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为有效防范风险,优化金融服务,金华银监分局决定组织开展金华市银行业“提升风险管理合力 提升服务实体能力”主题活动(以下简称“双提”活动)。
一、目的意义
防风险和优服务是银行业的两大中心任务,如同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二者既相互区别、和而不同,又相辅相成、辩证统一。防风险有助于增强银行业优服务的实力,而优服务反过来也有助于银行业降低和分散经营风险。但是,当前我市银行业机构在风险防控过程中存在认识不统一、行动不一致、步调不整齐的问题,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存在信心不足、措施不力、缺乏创新的问题,与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的协同也不足,这都降低了风险防控和服务实体的有效性,这就需要银、政、企、社会各方共同发力,提升银行业风险管理合力;需要银行业立足改革创新,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因此,我分局在全市银行业开展“双提”活动。
二、目标任务
“双提”活动就是通过提升辖内银银、银政、银企、银社风险管理合力,有效防范化解辖内区域金融风险,为我市银行业发展提供优质的信用环境,让银行业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精准,服务重点项目建设更加有力,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有效,服务薄弱环节更加贴心,进而降低实体经济风险,实现防风险与优服务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一方面,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发挥关键作用,依托有效载体和平台,不断提升银银、银政、银企、银社之间四大合力,深入推进同业之间从准入到退出、从业务到人员、从分支到法人、从理念到文化的全方位合作;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困难企业帮扶、风险处臵、打击逃废债等工作;持续推动企业家风险教育,帮助企业增强自身风险防范能力;广泛开展社会金融风险宣教和预警,形成社会各界共防风险的强大合力。
另一方面,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以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发展为己任,深入贯彻落实我分局2016年出台的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三大文件,以及2017年出台的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相关文件要求,强化信贷管理、回归信贷本源,创新信贷业务、加大信贷投入,履行社会责任、补足社会短板,切实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项目、转型升级、普惠金融服务四大能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保障。
三、重点工作
(一)全力处置不良化风险。一是加大力度。继续用好用活清收、核销、市场化转让、贷款重组等方式,加大不良贷款处臵力度,争取全年处臵不良贷款300亿元以上。法人机构要利用处臵自主权的优势,分支机构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资源倾斜,加快不良贷款的转让和核销。二是用足政策。用足银行业准备金税前扣除、呆账损失核销、涉农贷款利息减计收入等税收优惠政策,11 服务实体经济三大文件:《金华银行业支持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金银监发〔2016〕61号)、《中国银监会金华监管分局关于金华银行业开展攻坚服务工作的意见》(金银监发〔2016〕65号)和《金华市银行业“加强信贷管理 规范信贷行为”的指导意见》(金银监发〔2016〕69号)。发挥放宽税前核销条件、简化审批流程以及法院执破衔接等诸多有利条件,加快不良处臵进度。三是拓宽渠道。充分利用押品资产信息平台等平台加快押品流转,加强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加大不良资产收购力度,提高不良资产处臵效率。四是凝聚合力。加强与法院、公安、财税等部门的协调合作,优化不良处臵环境,增强不良处臵合力。
(二)加快债委会建设促帮扶。各机构要按照支持优质企业、帮扶困难企业、出清僵尸企业“1+1+1”总体思路,对涉及债权银行3家(含)以上且银行债权3000万元(含)以上的行业龙头企业、列入政府帮扶和“僵尸企业”出清的企业,由最大债权银行牵头组建债委会,充分发挥债委会在风险防范、化解、处臵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实现“稳贷有力、增贷有度、压贷有序、减贷有理”。一是严把授信准入。完善授信总额联合管理,对新增授信企业要严格执行“358”标准的联合授信管理制度,防止优质企业多头授信、过度授信。二是精准帮扶困难企业。加强与地方政府、法院等的沟通协调,深化困难企业帮扶“五位一体”工作机制,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实现精准帮扶困难企业的目的。三是有序实施信贷退出。协同推动有序出清“僵尸企业”,稳妥退出信贷,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少实施破产清算,共同维护银行合法债权。
(三)严控交叉风险促合规。一是严格控制风险集中度。对表内同业投资业务,要按照风险监管全覆盖原则,根据所投资资管计划的基础资产性质,准确计量风险,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二是严禁参与“三套利”交易。严禁各机构开展和参与具有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三套利”特征的交易。对交易对手严格执行清单制管理,禁止将非持牌金融机构列为同业合作交易对手。三是对理财业务,严禁开展滚动发售、混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的资金池理财业务,建立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和单独核算“三单”机制,确保每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相对应。四是严格控制嵌套投资,严禁开展超出机构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业务。
(四)维护市场竞争稳秩序。一是深化合规经营。强化“合规先行”的理念,落实董事会合规主体责任、监事会合规监督责任、高管层合规执行责任。全面梳理完善合规制度、业务制度,抓住关键制度、关键岗位和关键人员,让金融法律、监管规则和内部规章发挥好作用。二是加强从业人员流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金华市银行业从业人员流动公约》,按时向金华银监分局和金华市银行业协会报送重要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流入流出情况,着力构建全市银行业从业人员流动监测机制和共享机制,严管从业人员“带病流动”。三是强化案防高压态势。将内控合规管理和案件防控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将案件防控作为日常重要工作,落实到每个员工、每个流程、每个环节,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坚持预防为主,严防案件风险,确保全年无案件。
(五)推进秩序整治促规范。一是配合网络借贷整治。配合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做好客户资金保护,防范处臵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次生风险。二是参与非法集资活动防范和处臵。银行机构要加强宣传教育和监测预警,配合依法开展涉案资产查封、账户查询和冻结等工作,严禁为非法集资提供任何金融服务,严禁内部员工违规参与各类集资活动。三是防控民间金融活动风险传染。要加强对民间金融风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采取有效阻隔措施,构建银行与融资担保、小贷公司、交易所等机构的风险传染“防火墙”。
(六)合力治赖打逃优环境。一是强化联合惩戒逃废债信息平台建设。市银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完善平台筛选、分类、报送、反馈、使用等机制,持续推进与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衔接。各机构要认真履行公约约定,按要求及时全面准确报送逃废债当事人信息,对涉嫌犯罪的,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二是强化同业联合惩戒。各机构要进一步完善授信管理,将查询信用信息基础数据作为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将查询政府信用平台、司法机关和银行业协会等发布的失信信息作为授信审批的前臵条件。对列入逃废债企业名单、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以及有关部门发布的失信黑名单的,依法实施金融惩戒。三是强化银政、银法合作。强化与法院、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全方位合作,整合资源、联动发力,形成打击惩戒的强大合力。
(七)保护消费者权益树形象。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各机构是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第一主体,要加强消保组织架构建设,实施消费者投诉考核评价制度,增加消保工作在内部综合经营绩效考核的权重,探索在基层网点设立消费者权益保护联络站或配备联络员。二是夯实基础工程。提升理财产品和代销业务“专区双录”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和服务体验度,杜绝流于形式。三是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深化银媒合作,构筑立体宣教网;开展“315消费者保护日”和“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服务月”等活动,充分利用手机微信等新媒体途径,不断提升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实效。
(八)对接“三大廊道”强服务。一是以项目金融对接“综合交通廊道”建设。辖内银行业机构要主动跟进对接我市交通项目,市银行业协会要加强对银团组建工作的指导,各机构对符合银团贷款组建条件的项目,原则上应采用银团贷款方式为重点交通项目提供大额融资支持。二是以科创金融对接“金义科创廊道”建设。加快科技金融发展合作框架、科技金融专业化经营与服务体系建设,探索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加强银政、银担、银保合作,加大对中欧生态工业园、新能源汽车小镇、金义宝电商小镇、义乌科创新区等平台的金融服务支持,积极支持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创建。三是以绿色金融对接“浙中生态廊道”建设。进一步加大对“五水共治”、低丘缓坡综合治理、“三改一拆”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逐步退出“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实现“绿色制造、绿色经营”。
(九)助推转型升级优结构。一是支持优势企业转型。进一步完善并购贷款业务管理,加强与券商、基金、保险等同业合作,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提供债权与股权相结合的并购融资服务,加大对并购重组的信贷支持,助推我市优势企业转型。积极探索海内外联动业务,支持我市民营龙头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并购。二是支持传统产业升级。充分发挥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作用,根据我市重大技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项目目录,加大对制造业企业技改的信贷投放,支持传统产业升级。三是支持淘汰落后产能。稳妥有序退出低质低效、无法转型、丧失市场的企业,严禁对未取得合法手续、未通过环评审批的新增产能建设项目进行授信。
(十)深化普惠金融补短板。一是进一步完善小微金融服务。加快特色小微产品创新、专营机构建设、“双创”金融服务、新型抵质押方式探索等,法人机构要利用“大数据”推动小微金融产品服务创新。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6‟56号),推进尽职免责工作,切实保护小微金融服务积极性。二是对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壮大新产业新业态等,结合本地本行实际,积极对接,为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信贷支持。农商行要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以标准化产品、标准化服务加大对“三农”支持,有条件的农商行要继续争取发行“三农”金融债。农行、邮储银行等涉农机构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加快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业务。银行机构要配合义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试点,有效盘活农村存量资产。三是助推低收入人群增收。辖内各机构要不断推出针对性金融产品和服务,努力满足低收入人群的金融需求,帮扶困难群众有效增收。
(十一)强化机制改革激活力。一是完善公司治理。法人机构要优化股权结构,强化董事、监事履职监管,实现高层治理制衡有效,要清晰界定“三会一层”的职责边界和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履职规范、决策科学的工作机制。二是强化激励机制评估。各机构要按照监管要求,一季度完成对绩效考核合规情况自查,及时纠正不合理考核行为,适度降低业务类指标考核权重,提高合规和风险管理类指标权重。三是加快转型升级。法人机构要切实落实五年转型升级规划,编制分步走行动计划。找准“爆破点”和“切入点”,确定自身2017年度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明确目标要求、工作措施、责任人员。
(十二)坚持差异经营显特色。一是坚守自身定位。坚守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结合金华实际,准确定位目标区域、行业和客户,确定符合自身资源条件、功能优势和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路径,减少同质化竞争和恶性竞争。二是深耕本地市场。紧扣地方战略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准确把握当地经济的短板、企业的痛点、居民的难点,结合自身长期发展目标和资源禀赋,找准细分市场,谋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实现与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良性互动。三是主动对接新业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结合本地区本机构特点,整合行业资源,积极研发与“互联网+”时代特征相契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助推企业发债等多种方式,帮助高新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探索PPP融资、投贷联动、债转股等新型融资模式。
四、组织保障
(一)组织领导。我分局成立金华市银行业“双提”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统信科)。辖内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本次活动的实施主体,要深刻认识活动的实质内涵和重要意义,成立由机构主要负责人挂帅的领导小组,落实牵头部门和工作联络人,明确工作职责,为活动取得实效提供组织保障。
(二)推进落实。各机构要围绕本次“双提”活动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结合本行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将本次活动要求与本单位年度重点工作有机结合,传导落实至本单位各部门和机构,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各机构的实施方案于2017年2月28日前正式行文报我分局。
(三)现场督导。为保证本次“双提”活动要求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分局将结合日常监管的现场检查、实地走访等工作,对各机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现场督导,定期不定期对各机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通报,并将活动开展情况与监管评级挂钩。
(四)总结评估。我分局在《金华银行业监管信息》开设“双提”活动专刊,各机构要及时报送本单位活动组织开展情况、良好做法及成效和新情况新问题等信息素材。请各机构分别于2017年7月15日、11月30日前将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和全年工作总结以正式行文报我分局。
第二篇: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及提高监管能力浅谈
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及提高监管能力浅谈
摘要:2017年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金融业风险防控的关键之年。如何进一步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弥补监管短板,是当前金融监管及银行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作为我国金融核心的银行业来说,一场风控大幕正在拉开,去杠杆和防风险将贯穿始终。2017年银行业经营业绩将进一步下滑,不良贷款率继续小幅攀升,需高度关注金融市场 风险。此外,由于信贷需求不足,目前银行的资产配置中,投资类资产占比已经超过贷款,在一些中小银行中,投资类资产甚至远远超过信贷规模。这意味着,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已经从贷款的信用风险转变为金融市场风险【1】。
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债券投资业务、同业业务、银行理财和代销业务、房地产领域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外部冲击风险及其他风险为银行业面临的十大风险类型。为了提高监管能力,必须从强化监管制度建设、强化风险源头遏制、强化非现场和现场监管、强化信息披露监管、强化监管处罚、强化责任追究六方面入手,以解决问题。
随着金融市场发展,银行业务结构和风险特征出现了新变化,暴露出银行业监管制度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缺陷。”7号文提出了加强监管的背景。而在这些创新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同业业务。监管的首要目的就是规范银行的同业业务,但又不仅是针对同业业务本身,更是要摸清楚系统性风险的“底”,测算系统性风险的范围、波及面和影响程度。因此必须要求各级银监局对同业融资依存度高、同业存单增速快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检查期限错配情况及流动性管理的有效性。对于同业投资业务占比高的机构,要重点检查是否落实穿透管理、是否充足计提拨备和资本。对于理财业务规模较大的机构,要重点检查“三单”要求落实情况、对消费者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的充分性。同时对于同业融资占比高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披露期限匹配和流动性风险信息。同业投资业务占比高的机构,应披露投资产品的类型、基础资产性质等信息。
当前,各类银行机构在所有制性质、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经营环境等方面各有不同,在风险控制、内控状况、管理水平以及核心竞争力等方面表现迥异。作为银行监管部门,必须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上述特性有着全面深入的了解,准确把握各类机构的风险特点,因行施策,因险施略,合理配置监管资源,用最小的监管成本收到最大的监管绩效,进而提高监管效率、实现监管目标。
第一、对政策性银行应实行分业监管
政策性银行于1994年先后成立,当时是根据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将政策性金融业务和商业性金融业务进行分离,由政策性银行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外贸政策、粮油棉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的要求,在各自特定的业务领域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方针、市场定位、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作为银行监管部门,我们必须敏锐地洞察和熟知这些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监管思路。因此,对政策性银行监管的关键就在于分业监管,即根据其业务政策性强度的不同实行不同的监管。例如,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运用分政策性和商业性两块,两块的政策性强度和风险程度都不同,对其监管就不能按同一标准进行。其中,政策性贷款又可以细分为指令性贷款和指导性贷款,两者在政策性上也是有所区别的。指令性贷款如果出现了风险、形成了损失,属于政策性风险,对其监管主要是合规监管,即监管的重点是银行的业务合规性,有无违规操作等。指导性的贷款如果出现了风险、形成了损失,则属于经营性风险,对其监管主要是风险监管,即监管的重点是看银行是否做到了审慎经营、有无有效的对国有商业银行应实行尽职监管
国有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机制方面突出的问题,究其根本就在于“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问题的根源又在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扭曲。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一是与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层层委托、层层代理的关系,形成了超长的委托代理链。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约束和控制力逐级弱化,很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不良贷款二次剥离就是委托代理关系扭曲的典型例证。
因此,对国有商业银行监管的关键就在于尽职监管,即把国有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高管人员尽职情况作为我们监管的重点。这里所说的尽职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国有商业银行总行的高级管理层向董事会、投资者尽职的情况;第二个层次是国有商业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的高管人员向其上级行尽职的情况;第三个层次是国有商业银行各级分支机构的工作人员向高管人员尽职的情况。银监会已经制定了《商业银行授信业务尽职指引》,还将研究制定《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工作尽职指引》和旨在加强对高管人员尽职监管的《商业银行高管人员履职情况评价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今后,我们对国有商业银行监管的重点,就是要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逐一进行对照,检查其高管人员和工作人员是否都按要求尽职。
第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实行超速监管
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以及内控机制方面相对要好,但在其粗放式的快速扩张过程中,因各种主、客观因素而造成风险管理力度的减弱,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并使得这种快速发展呈现出波动性较大、跳跃式增长的特点,同时金融资源的有限性也决定了这种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是不可能长久的。
因此,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监管的关键就在于超速监管,即将发展速度超出正常速度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监管的重点。超速监管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而是为了防止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盲目超常规的扩张中积聚风险,从而保证其稳健、可持续的发展。对符合审慎经营原则等监管要求的超速发展,不仅不加以限制,还要为其稳健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对不符合监管要求的超速,则不仅要限制其发展,而且要对超速发展造成风险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严格追究其超速责任。
第三、对城市商业银行应实行法人监管
城市商业银行是在整合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成立的。经过多年的实践,城市商业银行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公司治理机制和由此而带来的“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最突出的几个表现:一是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的不作为;二是高级管理层的“内部人控制”;三是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因此,对城市商业银行监管的关键就在于法人监管。这里所说的法人监管,并不意味着我们只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法人进行监管,而是要通过我们的监管,帮助和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真正建立起“三会一层”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城市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法人监管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按照《公司法》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的要求,完善其公司治理机制;二是由银行监管部门制定考核办法,对城市商业银行的高管人员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三是坚持城市商业银行总行、支行的两级管理体制,强化总行对支行的扁平化管理,以减少机构层次和管理成本、减少信息失真和衰减对农村信用社应实行大户监管
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在于资产质量差、经营效益低、历史包袱重、内部控制弱、经济案件多发、操作风险严重。但在这些问题当中,当前最需引起关注的还是“垒大户”问题。所谓“垒大户”就是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投放主要集中在个别或少数大户身上,“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违反了风险分散的基本规律,造成的后果也十分严重。
因此,对农村信用社监管的关键就在于大户监管,即把监管重点放在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大户、投资大户、融资大户上。大户监管的主要内容:一是要严格执行单户贷款比例管理,县级法人社组建以后,每个社都要根据资本金的一定比例来确定单户贷款的限额,并确保不得突破,对购买国债、资金拆借业务也要确定一定合理的比例;二是大户监管的侧重点不同,在农村信用社的资产业务中,侧重对其资金运用的大户进行监管;在贷款大户、投资大户、融资大户中,侧重对贷款大户进行监管;在贷款大户中,侧重对投向非农业生产的贷款进行监管;在贷款业务风险管理中,侧重对大户贷款的合规情况和授信尽职情况进行监管;三是在做好大户监管的同时,要提倡农村信用社资金不离土、不离乡,树立“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提高信贷支农意识,适当放宽小额农贷条件,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改善金融服务,为解决农民贷款难、促进农民增收提供支持。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贷意义十分重大,既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分散信贷风险、扩大收入来源、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又有利于农民通过贷款不断扩大生产提高收入、增强农村信用社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四、对信托投资公司应实行产品监管
近年来,相对于信托公司的其他业务,资金信托产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自从2004年在上海发生了“金新信托”偿付危机的事件后,资金信托产品的风险性也一直受到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投资人对于信托产品不甚了解,而在已发行的信托产品中绝大多数是通过银行进行销售,投资人之所以购买是因为把信托产品当成了银行或信托公司发行的债券,对信托产品的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二是信托投资公司因监管法制建设以及内部管理的欠缺,进行了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在发行信托产品时刻意减少信息披露、有意识地模糊风险和违规承诺收益保底等。
因此,对信托投资公司监管的关键就在于产品监管,即重点加强对信托投资公司发行的资金信托产品进行监管。产品监管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对信托产品资金使用方向上的监管,严格控制信托产品将资金运用在房地产等盲目投资和过热行业,严格控制发行异地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严格控制信托投资公司突破产品计划、扩大资金规模,严格控制信托投资公司的关联交易,防止信托投资公司将信托产品资金通过关联交易进行挪用;二是规范资金信托产品的营销宣传和风险提示,根据有关规定,信托产品不得通过报刊、电视、广播和其他公开媒体进行营销宣传,不得承诺收益保底等,在严格遵守规定的基础上,监管部门应要求信托投资公司在其产品介绍中进行必要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三是加强监管方和被监管方的“透明度建设”,通过信息披露和宣传讲解,逐步普及信托业和信托产品知识,强化投资者的风险教育,培育成熟的市场主体。
第五、对资产管理公司应实行程序监管
资产管理公司的问题主要是在收购和处置不良资产方面的违规问题。在不良资产收购过程中,突出的问题是审查把关不严,致使一些不符合剥离条件的贷款被剥离到资产管理公司,造成了相当一部分金融债权难以落实;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突出的问题是存在违反程序、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的现象,致使部分资产被低价处置,造成国有。
因此,对资产管理公司监管的关键就在于程序监管,即监管的重点是看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和处置不良资产的程序是否规范。程序监管的内容:首先,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公司从收购、评估到处置等各环节的法律法规,为规范管理和有效监管提供法制保障,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健全资产管理公司相关的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公司业务流程,做到有章可循和程序化操作;第三,在不良资产处置中,强化不良资产处置中资产评估工作,严格执行先评估后处置的程序,不得逆程序操作;第四,规范不良资产处置程序,在完善竞标、拍卖等处置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不良资产处置的新方法;第五,加强对资产管理公司高管人员和工作人员履职情况的监管,切实防范在不良资产处置中的“道德风险”,确保把国有资产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第六、对邮政储蓄机构应实行分账监管
由于我国的邮政储蓄机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只是邮政局的一个内设职能部门,在其内部不可能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来建立严格的内控机制和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特别是目前邮政储蓄的核算方式仍执行原邮电部制定的《邮电通信企业邮政储蓄业务会计核算办法》,只对储蓄业务资金、转存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利差收入进行核算,而邮政储蓄业务成本、利润则全部纳入邮政企业的统一会计核算中。在这种核算模式下,邮政储蓄机构经营成效无法体现,成本意识淡薄;经营风险被掩盖,盲目扩张欲望强烈,变相高息揽存的情况屡见不鲜,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邮政企业挤占、挪用邮政储蓄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邮政储蓄资金运用中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难以防范,风险不断积聚;邮政储蓄机构内控薄弱、违规经营屡禁不止、经济案件频频发生等。
因此,对邮政储蓄机构监管的关键就在于分账监管,即在邮政储蓄业务和邮政业务账务分开核算的基础上单独对邮政储蓄业务进行监管。具体内容主要有:第一,建立独立的邮政储蓄业务资金账务管理体系;第二,建立单独的邮政储蓄财务收支管理体系;第三,建立单独的邮政储蓄会计档案体系;第四,建立一套邮政储蓄风险分析和预警体系。
第三篇:提升中国银行业全球服务能力
提升中国银行业全球服务能力 中国银行董事长 田国立
2013年9月,双汇国际以71亿美元成功收购史密斯菲尔德,成为中国企业在美国最大的并购案,中国银行在收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提供美国法律商业环境意见,中银香港提供国际银团融资意见,中银国际提供财务顾问服务。纽约分行作为当地唯一一家拥有A级评级的中资银行,开立了40亿美元融资承诺函,成为双方达成交易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与双汇根据交易需求和市场情况,共同设计了组建银团贷款的融资方案。2013年6月26日,中国银行举行了全球近30家银行参加的银团筹组推介会,最终获得2.1倍的银团超额认购。8月30日,中国银行牵头的8家银行与双汇签署银团贷款协议。在整个过程中,中国银行克服时间要求紧、交易金额大、融资结构复杂、涉及多地监管等困难,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了从项目调研到融资协议签署的全部环节,并担任该项目的银团贷款代理行、抵押代理行等多重角色,创造了中资银行支持跨国并购的一个新的案例。
作为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银行,中国银行成功支持此次收购不足为奇。但是,成功签约后双汇国际董事长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面对当初银行人员提交的金融安排,他觉得几乎不太可能实现,这让我意识到,即使是成功的企业也需要金融的“启蒙”,帮助企业理解和用好金融工具本身也是银行的一项重要责任。中国银行类似的案例还有不少。
金融服务能力有多强,决定了企业能够走多远。中国金融业只有牢牢把握中国产业发展的走向,扎扎实实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才能让中国企业在世界大舞台上有更出色的表演。
当前,市场对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空间存在担忧。但笔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在服务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金融业将获得一个新的增长空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将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国市场、企业、货币的国际化会给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中外金融业将迎来三大机遇。
一是,上海自贸区建设塑造对外开放新格局。
当前,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备受关注。上海自贸区将会给中国经济金融格局带来深远的变化,特别是金融领域的开放,因为资金流动往往很难局限于某个区域,“打开了一扇窗”的结果往往就是“打开了一扇门”。
2013年9月底,中国政府公布了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总体方案,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推动金融市场的开放,首次采用了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并以此为原则,推进同美国、欧盟等投资协定谈判。这预示着中国市场开放将进入新阶段。
2013年12月初,中国银行出台了上海自贸区的三十条实施意见,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允许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开展境外证券投资和境外衍生品投资业务,也可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区内符合条件的个人可开展证券投资等各类境外投资,企业集团可以通过本外币资金池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等等。这些突破为企业和个人投融资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有利于促进市场的全面开放。
二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给金融业创造新需求。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基本上以吸引外资为主,主要是把资金、技术、管理“请进来”。事实证明,邓小平同志所作出的改革开放决策是非常正确和英明的。中国用30年的高速增长回答了世界的困惑和担忧。如果过去30年,主要特征是外资“请进来”,那未来30年,更突出的特点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时还伴生着业的“走出去”。
从对外投资角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前10年的对外投资规模很小,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截至2012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5319亿美元,居全球第13位,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仅相当于美国对外投资存量的10%,英国的29%,日本的50%。但这也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很大的潜力。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对外投资将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李克强总理在出席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时表示,未来5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未来5年对外投资与过去20年的规模相当。这意味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中,基础设施、能源等大型项目建设是对外投资的重点,海外并购方兴未艾。在此过程中,将衍生出大量的金融需求,包括项目融资、并购贷款、咨询服务等。对全球金融业而言,这是难得的机遇。
三是,人民币国际化给金融市场创造新机会。
自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实施细则》出台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较大进展。
2013年1~11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为4.07万亿元,是2012年同期的1.56倍;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4045亿元,是2012年同期的1.83倍;海外人民币资金存量突破1万亿元。此外,国际清算银行(BIS)的调查显示,人民币已成为全球外汇市场第九大交易货币。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最新数据表明,人民币已取代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这些数据显示,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交易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与人民币相关的金融产品将更加丰富,全球的金融市场也将因此更加多元。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提速,金融业加快海外布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满足企业境外金融需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尽管成绩显著,但与企业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需求相比,业提供的跨境金融服务还不能够完全满足这些需求。
首先,金融业“走出去”相对落后于企业“走出去”。截至2012年底,中国1.6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近2.2万家,分布在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值得关注的是,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走出去”不可忽视的力量。截至2012年底,民营企业投资额占比超过30%,数量占比约50%。201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87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对外投资国。
与此同时,从覆盖面来看,中资商业银行仅在5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远远低于中资企业覆盖面;从流程来看,中资商业银行服务效率有待提高,服务流程亟须优化;从服务水平来看,中资商业银行主要提供融资服务,而现金管理、投资交易、财务顾问等高端金融服务较少。
其次,商业银行“走出去”相对落后于政策性银行“走出去”。在金融业支持企业“走出去”方面,政策性银行成为提供融资的主力,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服务模式,运作了一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009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连续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银行,贷款项目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了近2800亿美元的进出口、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业务,同比增长25%。与政策性银行相比,商业银行作为上市公司,在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受到的约束较多,再加上近几年海外金融市场波动较大而本土市场盈利良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境经营的进程。
第三,非银行金融机构“走出去”相对落后于商业银行“走出去”。由于体系长期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发展时间较短,非银行金融机构市场化程度较低,规模不大,人才储备和国际经验不足,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经营,除了需要融资结算等服务之外,还需要投行、保险(放心保)、咨询等服务。但是,除了港澳地区之外,真正到海外经营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还是凤毛麟角。
因此,面对中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创造的新机遇,金融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全球服务能力,才能抓住机遇,更好地服务企业“走出去”。
作为长期以来在海外市场持续耕耘的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在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有2.2万名海外员工。同时,中国银行具有扎实的市场化经营基础,在资产负债业务中,已实行市场化定价的比重在中国所有银行中是最高的,全部负债中市场化定价部分约占42%,资产占35%,相对而言,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当前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因此,在践行国家“走出去”战略中,中国银行理当有更大的作为。
中国银行将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全球服务能力,并与全球金融业一道,共同为全球经济繁荣和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是作者在国际金融论坛2013(十周年)年会上的发言]
第四篇:安全风险管理提升铁路服务
安全风险管理提升铁路服务“安全感” 通过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促使党员干部带头增强安全风险意识,带头落实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充分发挥了一线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运输生产安全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安全风险管理进一步深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降低铁路运输安全风险,提升了旅客、货主对铁路服务质量的认可程度。对于我站来说,进一步推进安全风险管理,提升铁路服务“安全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通过近一段时期的具体实践,我们对安全风险管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做好铁路安全工作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一、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意义重大。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实现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对做好铁路安全工作、提升安全管理品质意义重大。我们认为,安全风险管理是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升级和创新,它吸取了传统管理方法的精华,又加入了许多新的内容,比以往的传统管理方法更深刻地揭示了事故的内在规律和本质根源。我们一定要用好安全风险管理方法,牢固树立 “三点共识”,把握好 “三个重中之重”,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狠抓管控措施落实工作,形成闭环管理机制,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二、安全风险管理的具体实践。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以来,我段结合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安全风险管理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干部包保作用,强化安全风险控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成立了安全风险评价领导小组,着力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同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全段安全形势和安全风险点,成立了12个安全风险控制督查小组,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对管内所有车站进行全面监督检查。今年春运中,我们把繁忙的春运工作作为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平台,结合安全实际,实施安全风险点卡控措施,确保春运安全万无一失。各督查组深入细致地排查安全风险点,不遗漏一个细节,不放过一个问题;对检查发现的风险点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责任,实行闭环管理,确保了现场安全稳定。
三、对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考。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投入使用,安全风险管理必将在铁路安全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将安全风险管理更好地运用于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呢?我们认为,首先要强化组织领导。发挥安全风险管理的作用,必须要有一个强而有力的领导组织,这是确保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其次,要强化督导。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大对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监督指导力度,为安全风险管理良好运行提供保障。再次,要具备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我们要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展示作为,用创新精神指导我们的具体实践,从源头上排查和化解安全风险,全面夯实安全基础,从而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西安局汉中车务段段长 罗永平)
开好风险教育直通车
该段党委通过座谈、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职工重温盛部长提出的“三点共识”、“三个重中之重”等安全风险管理新理念。组织段安全科、技术科、教育科等职能部门,研究制订了包括管理、行车、客运、货运、装卸、物流、劳动安全、路外安全、特种设备等九方面94个风险源、215条防范措施的《新乡车务段安全风险源及防范措施》,并对照标准,对全段党员进行一次再学习、再宣讲,重点发动党员先学一步、深学一筹,确保每名党员都能熟记本车站、车间的风险控制条款、内容,使干部职工对安全风险管理的认识更加清晰,理解更加理性。
用好风险化解智慧库
为了促进段站两级的换位思考和管理互动,段党委发动党员干部重查风险源,广泛征集安全风险管理“金点子”。他们本着“集思广益”的态度,以运转、客运、货运、装卸、物流、集经等部门为单位,分系统、分专业进行安全风险源排查;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结合各工种、各岗位作业实际,从安全意识、安全关键、惯性两违以及劳动安全等方面,不分主业和副业,突出技术规章的严肃性、安全卡控的严密性、人员素质的适应性、设备设施配置的合理性等重点内容,组织每个班组、每名职工进行安全风险源排查,征集安全风险管理“金点子”,每名党员至少提出一条便于操作、简单实用的整改建议和整治方案,纳入风险问题对策库,着力破解安全难题。
演好风险警示情景剧
“我们要变以前的事后补救,为事前预防,不能等事故出了、帽子摘了、人员处理了以后再去总结教训,铁路运输安全没有„秋后算账‟!”这是该段党委书记胡会东在3月份安全生产分析会上的一段讲话。
该段党委分工种组织广大职工深谈风险点,广泛收集安全风险警示“好案例”,把安全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变以前的事后补救为事前预防。各党总支、党支部充分利用班前点名会、班后总结会或专题座谈会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职工以“台上三分钟”为载体,敢于曝光,主动亮丑,毫无保留、原滋原味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安全险事、悬事。多方位、多角度挖掘安全警示素材,使全员安全思想意识再紧一扣。
编好风险掌握成果集
为了巩固和扩大“安全风险大家谈”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该段由段党委牵头,以各党总支、党支部为单位,发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建议献策,大力营造“安全风险大家谈”的浓厚氛围,迅速掀起“安全经验大家学”的热潮。在此基础上,设立安全风险管理奖,本着“个人提、班组议、车间推、段奖励”的方式,对实践效果好、警示效果好的“金点子”、“好案例” 报送段主要领导审阅,提交段安委会审议,以备全段推广运用,并给予一定奖励,激励党员人人争当安全风险管理的好参谋,广大职工人人争做安全风险控制的排头兵。
最后,该段党委将梳理汇总的安全风险管理“金点子”、安全风险警示“好案例”,精心编印了《新乡车务段安全警示案例》和《职工职业道德简明读本》专辑,及时下发各站、车间,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借鉴和互动,为安全风险管理打下坚实基础。近期,为进一步学习安全风险管理,提升安全风险意识,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设备车间电子组结合当前春检春鉴工作,开展了安全风险大家谈活动,在全班组范围内进行安全重点风险源排查和整治,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为了推动活动深入开展,班组在周密制定活动方案、广泛宣传安全风险管理基本知识、讲清活动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采取“个人提、班组议”的方式,组织和动员职工结合近期全路发生的几起事故,认真讨论、分析、查找、总结个人以及设备存在的安全风险源,尤其是在处置非正常情况下的好做法。对本班组职工提出的好做法和意见建议,要求班组必须逐条、逐项组织职工学习、讨论,并取长补短。班组在做好个人上报意见和建议的收集、汇总、整理工作后,通过以班组生活会的形式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并将好的意见建议上报车间。对实践效果好,对安全生产具有保障作用,对安全管理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的好做法,统一整理收集,以供班组事后巩固再学习。
同时,为抓好安全风险的排查、整治,该班组结合本班组以及涉及本班组设备的特点,讨论分析了重要设备风险源控制、登高作业风险源控制、劳动及人身安全风险源控制等4个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大的方面,并采用“一查、一整、三追踪”方法,对风险源进行分析排查、立档分类、整治消除的闭环管理,以形成长效监控机制。
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班组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也极大的提高了职工参与安全风险管理新思路的积极、主动性。为确保班组安全生产打下了基础。“安全风险管理”心得体会
2012年,铁路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和命脉,安全出了事故,铁路所有的努力都等于零。我们要深刻吸取“7•23”事故教训,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确保高铁、客车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继续强化安全基础建设,全面推进安全风险管理。
铁路要实现持续、稳定的科学化发展,安全是必要的前提。铁路将全面推进安全风险管理,把安全风险责任落实细化到班组和岗位上,增强广大职工保安全的风险意识,形成全员共保安全的良好氛围,从职工的思想入手,逐步提高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铁路发展最终的执行者是人,职工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铁路发展的快慢。把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每一位铁路职工的思想深处,才能使安全第一的思想贯穿到运输生产的全过程,进一步增强全员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安全风险意识提高了,职工在工作的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发现和及时整改、反馈生产现场中出现的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把隐患和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就是牢牢掌握了安全工作的主动权。
安全靠良好的制度来保证,过去那种靠“人盯人、人管人”的管理机制,已经与铁路科学发展的时代不相适应,甚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铁路的发展。安全风险管理是系统性工程,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路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就是要把消除风险作为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尽管长期以来我们铁路部门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但危机安全生产的问题和隐患仍然不少,安全基础薄弱的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出现这种情况最深层次的原因是部分干部职工安全发展的理念树立得不够牢固,安全工作思路不适应新形势要求。
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盛光祖谈推进铁路改革发展时强调,“安全风险管理是系统性工程,不是另搞一套,而是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理念的提升、安全工作思路的优化。”
我站主要加强行车工种的风险控制及加强现场作业的风险控制。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车站值班员、信号员、调车组关键岗位实行重点盯控,严把多方向接发列车关和调车作业安全关,要求职工作业过程中互相提醒、共同防范,督促职工严格执行作业标准,把标准化作业落到实处。加强恶劣天气、设备故障等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按应急情况下的作业规范搞好应对,组织好列车运行。
引导广大职工提高技术业务素质,认真落实作业标准化。立足本职岗位,深刻认识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重大意义。近一年来,全路强化安全管理,大力整治安全问题和隐患,创新安全管理理念和机制,解决了一大批安全突出问题,有力地强化了铁路安全工作,从根本上提高铁路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从而实现运输安全的长治久安。安全风险管理是系统性工程,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路,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就是要加强对安全风险的全面分析、科学研判,科学制定管控措施,最终实现消除安全风险的目标。
“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是一种不发生损失或伤害的和谐的生产状态,其实质就是防止事故,消除导致死亡、伤害、职业危害及各种财产损失发生的条件。而事故则是对安全生产过程失去控制的产物,事故的发生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工作环境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息息相关。安全风险管理正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事故的形成机理,揭示了事故的内在规律和本质根源。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有助于理清安全思路,找到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安全工作的突破口,提高风险防范和事故预防与处置的能力;有助于干部职工将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思想深处,贯穿到运输生产的全过程,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有助于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共识,做到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从而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权;有助于将安全风险防范工作落实到各班组、各岗位,把安全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有助于对各类安全风险实行分类管理,加强对安全风险的过程管理,狠抓管控措施的落实,加强检查考核,进行闭环管理,实现安全工作的良性循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铁路系统车间风险安全控制学习心得体会
在2011年年底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党组作出了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部署。我认为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铁路安全工作,深入推进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也使我更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本人有以下心得体会:
1、长期以来,铁路高度重视安全基础工作,始终高喊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但安全基础薄弱的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以我所在的货运车间为例,突出表现在:安全管理和现场作业控制较为薄弱;规章制度不够严谨、规范,临时性措施办法多,职工队伍老龄化严重,职工队伍素质能力还有欠缺等等。随着新技术装备大量投入使用,安全基础薄弱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将更加突出。切实解决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已是极为紧迫的工作。因此我认为想要破除铁路安全基础薄弱的“顽疾”,就必须增强安全风险防范意识。部党组在铁路发展的关键时期,适时的引入安全风险管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风险因素的有效控制,进一步促进干部职工安全意识的提高,进一步促进各项措施的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
2、部党组针对铁路安全面临的严峻现实,深刻总结了铁路安全工作规律,提出了牢固树立“三点共识”,把握好“三个重中之重”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新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安全持续稳定。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强化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必经之路。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以传统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思路,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就是要加强对安全风险的全面分析、科学的制定措施,最终实现消除安全风险的目标。我认为安全风险管理能使铁路系统的安全管理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更能提升全路安全管理的水平。因此,做为一名铁路人,我们应该主动适应新体制、新格局、新变化,增进融入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在提高自己的同时,还要带领车间的全体同志共同搞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通过班组学习会和安全讨论会把“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与安全生产的辩证关系渗透到每一名职工的日常工作中去,确保车间的安全生产。
3、加强自控型班组建设,确保车间安全风险控制。要不断规范、完善班组管理各项制度,做到班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形成作业标准、纪律严明、考核严格、设备完好、积极文明的班组,达到安全生产管理的良好氛围。同时强化现场作业安全互控、卡控机制,实现安全持续稳定。各班组、各岗位作业人员严格落实本岗位作业标准的,加强对相关岗位作业安全风险点的互相卡控,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风险,做到“你的问题我来纠、你的作业我来控、你的漏洞我来补”的良好工作氛围。练就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实做能力,不断提高应急应变处理能力。各班组要按照车站下发的业务学习计划,结合车间的作业特点、人员情况以及季节性特殊要求,加强日常的职工业务培训,通过班前、班后点名会,集中业务学习、职工自学、实做技能演练等形式,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业务素质,从而提高岗位安全自控能力。还要加强劳动安全教育。开展经常性的劳动安全观念教育,教育全体干部职工认真遵守各项管理制度,通过最严格的劳动安全管理和考核,形成人人遵守劳动纪律、重视劳动安全的良好氛围。
4、以月度安全考核制度为有效手段,狠抓安全基础管理。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月度安全考核,提高车间的安全风险管理,加强对现场的控制,通过月度安全考核这一有力的管理抓手,激发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逐步规范各项作业标准,达到对安全关键环节、关键作业、关键人员的有效控制,逐步实现车间消灭违线问题,不断较少严重违章问题的发生。同时加强车间的基础管理及基本规章制度的管理,及时组织职工学习掌握不精、比较生疏的规章制度,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同时对发生的违线及严重违章问题,按规定召开专题分析会,深刻查找车间安全风险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及时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简单的整改措施,确保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到落实。应该不断提高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加强行车、货运之间的联劳协作,加强现场作业控制,加强标准化作业的监控工作,充分发挥“月度安全考核”机制,奖罚分明,严格考核,通过月度安全考核,有效的控制好现场。
2012年的车间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艰巨,确保实现安全、稳定、经营和建设目标的责任重大、考验严峻。我们要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提升安全工作水平,为开创运输安全工作新局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篇:安全风险管理提升铁路服务.
安全风险管理提升铁路服务“安全感”通过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促使党员干部带头增强安全风险意识,带头落实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充分发挥了一线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运输生产安全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安全风险管理进一步深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降低铁路运输安全风险,提升了旅客、货主对铁路服务质量的认可程度。对于我站来说,进一步推进安全风险管理,提升铁路服务“安全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通过近一段时期的具体实践,我们对安全风险管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做好铁路安全工作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体会。
一、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意义重大。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实现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对做好铁路安全工作、提升安全管理品质意义重大。我们认为,安全风险管理是传统安全管理方法的升级和创新,它吸取了传统管理方法的精华,又加入了许多新的内容,比以往的传统管理方法更深刻地揭示了事故的内在规律和本质根源。我们一定要用好安全风险管理方法,牢固树立“三点共识”,把握好“三个重中之重”,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狠抓管控措施落实工作,形成闭环管理机制,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二、安全风险管理的具体实践。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以来,我段结合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安全风险管理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干部包保作用,强化安全风险控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成立了安全风险评价领导小组,着力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同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全段安全形势和安全风险点,成立了12个安全风险控制督查小组,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对管内所有车站进行全面监督检查。今年春运中,我们把繁忙的春运工作作为推进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平台,结合安全实际,实施安全风险点卡控措施,确保春运安全万无一失。各督查组深入细致地排查安全风险点,不遗漏一个细节,不放过一个问题;对检查发现的风险点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责任,实行闭环管理,确保了现场安全稳定。
三、对安全风险管理的思考。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投入使用,安全风险管理必将在铁路安全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将安全风险管理更好地运用
于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呢?我们认为,首先要强化组织领导。发挥安全风险管理的作用,必须要有一个强而有力的领导组织,这是确保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其次,要强化督导。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大对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监督指导力度,为安全风险管理良好运行提供保障。再次,要具备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我们要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展示作为,用创新精神指导我们的具体实践,从源头上排查和化解安全风险,全面夯实安全基础,从而确保安全生产长治久安。(西安局汉中车务段段长罗永平
开好风险教育直通车
该段党委通过座谈、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职工重温盛部长提出的“三点共识”、“三个重中之重”等安全风险管理新理念。组织段安全科、技术科、教育科等职能部门,研究制订了包括管理、行车、客运、货运、装卸、物流、劳动安全、路外安全、特种设备等九方面94个风险源、215条防范措施的《新乡车务段安全风险源及防范措施》,并对照标准,对全段党员进行一次再学习、再宣讲,重点发动党员先学一步、深学一筹,确保每名党员都能熟记本车站、车间的风险控制条款、内容,使干部职工对安全风险管理的认识更加清晰,理解更加理性。
用好风险化解智慧库
为了促进段站两级的换位思考和管理互动,段党委发动党员干部重查风险源,广泛征集安全风险管理“金点子”。他们本着“集思广益”的态度,以运转、客运、货运、装卸、物流、集经等部门为单位,分系统、分专业进行安全风险源排查;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结合各工种、各岗位作业实际,从安全意识、安全关键、惯性两违以及劳动安全等方面,不分主业和副业,突出技术规章的严肃性、安全卡控的严密性、人员素质的适应性、设备设施配置的合理性等重点内容,组织每个班组、每名职工进行安全风险源排查,征集安全风险管理“金点子”,每名党员至少提出一条便于操作、简单实用的整改建议和整治方案,纳入风险问题对策库,着力破解安全难题。
演好风险警示情景剧
“我们要变以前的事后补救,为事前预防,不能等事故出了、帽子摘了、人员处理了以后再去总结教训,铁路运输安全没有…秋后算账‟!”这是该段党委书记胡会东在3月份安全生产分析会上的一段讲话。
该段党委分工种组织广大职工深谈风险点,广泛收集安全风险警示“好案例”,把安全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变以前的事后补救为事前预防。各党总支、党支部充分利用班前点名会、班后总结会或专题座谈会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职工以“台上三分钟”为载体,敢于曝光,主动亮丑,毫无保留、原滋原味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安全险事、悬事。多方位、多角度挖掘安全警示素材,使全员安全思想意识再紧一扣。
编好风险掌握成果集
为了巩固和扩大“安全风险大家谈”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该段由段党委牵头,以各党总支、党支部为单位,发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建议献策,大力营造“安全风险大家谈”的浓厚氛围,迅速掀起“安全经验大家学”的热潮。在此基础上,设立安全风险管理奖,本着“个人提、班组议、车间推、段奖励”的方式,对实践效果好、警示效果好的“金点子”、“好案例” 报送段主要领导审阅,提交段安委会审议,以备全段推广运用,并给予一定奖励,激励党员人人争当安全风险管理的好参谋,广大职工人人争做安全风险控制的排头兵。
最后,该段党委将梳理汇总的安全风险管理“金点子”、安全风险警示“好案例”,精心编印了《新乡车务段安全警示案例》和《职工职业道德简明读本》专辑,及时下发各站、车间,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借鉴和互动,为安全风险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近期,为进一步学习安全风险管理,提升安全风险意识,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设备车间电子组结合当前春检春鉴工作,开展了安全风险大家谈活动,在全班组范围内进行安全重点风险源排查和整治,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为了推动活动深入开展,班组在周密制定活动方案、广泛宣传安全风险管理基本知识、讲清活动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采取“个人提、班组议”的方式,组织和动员职工结合近期全路发生的几起事故,认真讨论、分析、查找、总结个人以及设备存在的安全风险源,尤其是在处置非正常情况下的好做法。对本班组职工提出的好做法和意见建议,要求班组必须逐条、逐项组织职工学习、讨论,并取长补短。班组在做好个人上报意见和建议的收集、汇总、整理工作后,通过以班组生活会的形式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并将好的意见建议上报车间。对实践效果好,对安全生产具有保障作用,对安全管理具有较大促进作用的好做法,统一整理收集,以供班组事后巩固再学习。
同时,为抓好安全风险的排查、整治,该班组结合本班组以及涉及本班组设备的特点,讨论分析了重要设备风险源控制、登高作业风险源控制、劳动及人身安全风险源控制等4个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大的方面,并采用“一查、一整、三追踪”方法,对风险源进行分析排查、立档分类、整治消除的闭环管理,以形成长效监控机制。
这次活动不仅增强了班组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也极大的提高了职工参与安全风险管理新思路的积极、主动性。为确保班组安全生产打下了基础。
“安全风险管理”心得体会
2012年,铁路运输安全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和命脉,安全出了事故,铁路所有的努力都等于零。我们要深刻吸取“7•23”事故教训,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确保高铁、客车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继续强化安全基础建设,全面推进安全风险管理。
铁路要实现持续、稳定的科学化发展,安全是必要的前提。铁路将全面推进安全风险管理,把安全风险责任落实细化到班组和岗位上,增强广大职工保安全的风险意识,形成全员共保安全的良好氛围,从职工的思想入手,逐步提高职工的安全风险意识。铁路发展最终的执行者是人,职工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铁路发展的快慢。把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每一位铁路职工的思想深处,才能使安全第一的思想贯穿到运输生产的全过程,进一步增强全员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安全风险意识提高了,职工在
工作的任何情况下都能自觉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发现和及时整改、反馈生产现场中出现的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把隐患和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就是牢牢掌握了安全工作的主动权。
安全靠良好的制度来保证,过去那种靠“人盯人、人管人”的管理机制,已经与铁路科学发展的时代不相适应,甚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铁路的发展。安全风险管理是系统性工程,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路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就是要把消除风险作为实施安全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尽管长期以来我们铁路部门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但危机安全生产的问题和隐患仍然不少,安全基础薄弱的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出现这种情况最深层次的原因是部分干部职工安全发展的理念树立得不够牢固,安全工作思路不适应新形势要求。
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盛光祖谈推进铁路改革发展时强调,“安全风险管理是系统性工程,不是另搞一套,而是在现有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对安全意识的强化、安全理念的提升、安全工作思路的优化。”
我站主要加强行车工种的风险控制及加强现场作业的风险控制。要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车站值班员、信号员、调车组关键岗位实行重点盯控,严把多方向接发列车关和调车作业安全关,要求职工作业过程中互相提醒、共同防范,督促职工严格执行作业标准,把标准化作业落到实处。加强恶劣天气、设备故障等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按应急情况下的作业规范搞好应对,组织好列车运行。
引导广大职工提高技术业务素质,认真落实作业标准化。立足本职岗位,深刻认识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重大意义。近一年来,全路强化安全管理,大力整治安全问题和隐患,创新安全管理理念和机制,解决了一大批安全突出问题,有力地强化了铁路安全工作,从根本上提高铁路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从而实现运输安全的长治久安。安全风险管理是系统性工程,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路,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就是要加强对安全风险的全面分析、科学研判,科学制定管控措施,最终实现消除安全风险的目标。
“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是一种不发生损失或伤害的和谐的生产状态,其实质就是防止事故,消除导致死亡、伤害、职业危害及各种财产损失发生的条件。而事故则是对安全生产过程失去控制的产物,事故的发生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工作环境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息息相关。安全风险管理正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事故的形成机理,揭示了事故的内在规律和本质根源。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有助于理清安全思路,找到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和安全工作的突破口,提高风险防范和事故预防与处置的能力;有助于干部职工将安全风险意识根植于思想深处,贯穿到运输生产的全过程,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有助于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共识,做到任何时候都把安全作为大事来抓,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任何影响安全的问题都要立即解决,从而牢牢掌握安全工作的主动
权;有助于将安全风险防范工作落实到各班组、各岗位,把安全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有助于对各类安全风险实行分类管理,加强对安全风险的过程管理,狠抓管控措施的落实,加强检查考核,进行闭环管理,实现安全工作的良性循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铁路系统车间风险安全控制学习心得体会
在2011年年底召开的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铁道部党组作出了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的工作部署。我认为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铁路安全工作,深入推进铁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也使我更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本人有以下心得体会:
1、长期以来,铁路高度重视安全基础工作,始终高喊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但安全基础薄弱的状况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以我所在的货运车间为例,突出表现在:安全管理和现场作业控制较为薄弱;规章制度不够严谨、规范,临时性措施办法多,职工队伍老龄化严重,职工队伍素质能力还有欠缺等等。随着新技术装备大量投入使用,安全基础薄弱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将更加突出。切实解决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已是极为紧迫的工作。因此我认为想要破除铁路安全基础薄弱的“顽疾”,就必须增强安全风险防范意识。部党组在铁路发展的关键时期,适时的引入安全风险管
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风险因素的有效控制,进一步促进干部职工安全意识的提高,进一步促进各项措施的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安全风险。
2、部党组针对铁路安全面临的严峻现实,深刻总结了铁路安全工作规律,提出了牢固树立“三点共识”,把握好“三个重中之重”等一系列安全管理新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安全持续稳定。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是强化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必经之路。安全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以传统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思路,构建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就是要加强对安全风险的全面分析、科学的制定措施,最终实现消除安全风险的目标。我认为安全风险管理能使铁路系统的安全管理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更能提升全路安全管理的水平。因此,做为一名铁路人,我们应该主动适应新体制、新格局、新变化,增进融入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在提高自己的同时,还要带领车间的全体同志共同搞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通过班组学习会和安全讨论会把“安全风险管理”的理念与安全生产的辩证关系渗透到每一名职工的日常工作中去,确保车间的安全生产。
3、加强自控型班组建设,确保车间安全风险控制。要不断规范、完善班组管理各项制度,做到班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形成作业标准、纪律严明、考核严格、设备完好、积极文明的班组,达到安全生产管理的良好氛围。同时强化现场作业安全互控、卡控机制,实现安全持续稳定。各班组、各岗位作业人员严格落实本岗位作业标准的,加强对相关岗位作业安全风险点的互相卡控,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风险,做到“你的问题我来纠、你的作业我来控、你的漏洞我来补”的良好工作氛围。练就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实做能力,不
断提高应急应变处理能力。各班组要按照车站下发的业务学习计划,结合车间的作业特点、人员情况以及季节性特殊要求,加强日常的职工业务培训,通过班前、班后点名会,集中业 务学习、职工自学、实做技能演练等形式,不断提高职工的综合业务素质,从而提高岗位安 全自控能力。还要加强劳动安全教育。开展经常性的劳动安全观念教育,教育全体干部职工 认真遵守各项管理制度,通过最严格的劳动安全管理和考核,形成人人遵守劳动纪律、重视 劳动安全的良好氛围。
4、以月度安全考核制度为有效手段,狠抓安全基础管理。我们要进一步强化
月度安全考核,提高车间的安全风险管理,加强对现场的控制,通过月度安全考核这一有力的管理抓手,激 发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逐步规范各项作业标准,达到对安全关键环节、关键作业、关键 人员的有效控制,逐步实现车间消灭违线问题,不断较少严重违章问题的发生。同时加强车 间的基础管理及基本规章制度的管理,及时组织职工学习掌握不精、比较生疏的规章制度,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同时对发生的违线及严重违章问题,按规定召开专题分析会,深刻查找 车间安全风险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及时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简单的整改措施,确保安全生 产规章制度得到落实。应该不断提高干部职工业务能力,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创新、改 进工作方法。加强行车、货运之间的联劳协作,加强现场作业控制,加强标准化作业的监控 工作,充分发挥“月度安全考核”机制,奖罚分明,严格考核,通过月度安全考核,有效的 控制好现场。2012 年的车间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艰巨,确保实现安全、稳定、经营和建设目标的责任重 大、考验严峻。我们要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提升安全工作水平,为开创运输安全工作新 局面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