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5篇

时间:2019-05-13 19:2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能源汽车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

第一篇:新能源汽车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

附件2

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

一、设计开发能力

企业集团如果具备共用与通用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包括产品试制试装能力、试验验证能力),则下属企业可以借用,并简化《准入审查要求》“设计开发能力”的考核要求。

二、生产能力

下属企业应满足《准入审查要求》“生产能力”的相关要求。

对于车身、底盘等总成部件,如果企业集团在冲压、焊装等方面有统一生产布局,则可简化下属企业的相关能力要求。

三、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

下属企业应满足《准入审查要求》“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的相关要求,并能够独立实施。但在检验能力中,涉及定期抽查、型式检验等方面的工作可由企业集团统一完成。

共用与通用产品的零部件配套可在企业集团统一管理、统一评价、统一要求下进行。下属企业的专有产品,应由下属企业自行制定要求、自行评价,指定配套企业。

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

可由企业集团统一销售渠道、提供通用性服务。下属企业的专有产品,应由下属企业提供专项服务。

第二篇: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自评报告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自评报告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介绍

2.对照自评

2.1 “生产能力和条件” 2.1.1 第一条

要求“应有必要的生产场地,存储场地或设施及适宜、整洁的生产环境” 宇通做法:样车及小批量新能源车生产厂地设在试制车间,试制车间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有底盘工段、焊装工段、承装工段等一套完整的生产线,设有“电机安装工位”“发电机安装工位”“动力电池安装工位”“高压电气箱安装工位”“电机、发电机控制器安装工位”“高压电缆安装工位”“新能源车辆调试工位”等。在试制车间还设有专门的动力电池存储场地。新能源车达到量产后将与传统车共线生产。

保障:《WI1207文明卫生管理规定》 2.2.2 第二条

要求“生产设备的加工精度和能力应当与产品特性要求相适合。应具有新能源汽车生产所必须的专业设备、工装和工具,制定和实施安全防护措施;必要时,还需要有充电设备。”

宇通做法: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检验设备,有专门为动力电池的充电设备。具体见附件1:主要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清单

保障:《宇通公司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试制车间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车间重点岗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2.2 “设计开发能力”

2.2.1 第三条 要求“企业应当建立产品研究开发机构,统一负责新能源汽车产品设计开发工作。应当配备与设计开发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及时跟踪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能够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法规进行跟踪、评价和转化;能够完成系统开发、整车匹配等工作。”

宇通做法:成立专门的“新能源产品部”负责新能源车辆产品和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拥有一批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博士4人,硕士6人),及时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最新动向并能完成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自主开发。

附件2:宇通公司技术中心新能源产品部组织结构图 附件3: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供货技术条件 2.2.2 第四条

要求“建立适于本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工作流程和指导具体设计工作的设计规范及作业指导书,内容至少应当覆盖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及整车设计全过程、技术文件管理、标准化等内容,且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设计开发工作流程可在常规汽车的设计开发流程中予以体现,要突出新能源汽车设计开发相关的环节和要求。设计规范应能够指导自制和改装方面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验证、采购总成部件功能与性能要求的开发和确认等工作;至少覆盖整车控制、电机控制、变速器与动力耦合装置控制、车载能源管理、车载充电管理、通讯和数据交换等系统和子系统功能与性能要求的设计开发等工作。”

宇通做法: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设计规范,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具体见: 附件4:新能源客车设计规范第1部分:混合动力系统设计匹配原则 附件5:新能源客车整车控制器设计规范

附件6:新能源客车电池管理系统(BMS)控制器设计规范 附件7:新能源客车设计规范第2部分:电动机选型 附件8:新能源客车设计规范第3部分:电池选型

保障:《QP2100新产品研发程序》、《WI2130电子零部件新产品研发流程》、《QP0300技术文件控制程序》等

2.2.3 第五条

要求“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应理解、享有所掌握的核心技术的技术原理、结构、功能和性能要求、控制方法、通讯和数据交换、失效模式和安全风险以及测试评价方法、主要故障模式的诊断和解决措施等。此外还应理解、制定控制系统、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等各系统的边界划分与接口定义等。对于所掌握的核心技术应具有相应的知识产权(至少包括设计更改权和使用权)。”

宇通做法:

A.已掌握的新能源客车产品技术路线

(1)并联式混合动力技术路线;(以ZK6126HGZ3为例)具体见附件9:ZK6126HGZ3混合动力车辆新技术、新结构原理说明

(2)混联式混合动力技术路线;(以ZK6118MGA9为例)具体见附件10:ZK6118MGA9混合动力车辆新技术、新结构原理说明 B.已掌握的新能源客车产品核心技术

(1)混合动力客车整车控制系统技术(已在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中应用)

(2)混合动力客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技术(已在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中应用);

具体见 附件11:整车控制器软硬件资料

附件12:管理系统(BMS)软硬件资料

C.产品的设计通过DFMEA对其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和控制,以达到最大程度预防风险。具体见:

附件13: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DFEMA(以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为例)D.知识产权相关证明材料,具体见:

附件14:专利申请的受理通知书

保障:《QP2100新产品研发程序》、《WI2130电子零部件新产品研发流程》等

2.2.4 第六条

要求“应当具备与所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系统及关键总成相适应的试制能力,包括与企业自身研发工作相适应的试验验证能力。”

宇通做法:样车及小批量新能源车生产厂地设在试制车间,试制车间占地10000平方米,有底盘工段、焊装工段、承装工段等一套完整的生产线,设有“机电安装工位”“发电机安装工位”“动力电池安装工位”“高压电气箱安装工位”“电机/发电机控制器安装工位”“新能源车辆调试工位”等。

宇通公司还具备实力强大的国家级实验中心,可对新能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可靠性、经济性等多方面进行试验和验证。具体见:

附件15:试制车间组织机构图 附件16:试验中心组织机构图

保障:《QP2100新产品研发程序》《WI12130电子零部件新产品研发流程》《生产工艺流程》等。

2.2.5 第七条

要求“产品和制造过程设计开发的输入应当充分适宜;产品和制造过程设计开发的输出应当以能针对设计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应当对其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保存相应记录。”

宇通做法:宇通有一套完整的开发流程,包含产品的立项、设计、试制、评审、测试各个程序,确保产品试制的进度和质量。输入和输出的文件主要包括:产品开发任务书、项目章程及评审、企业标准、技术方案、样件试制方案、评审报告、可靠性试验、实际道路测试的跟踪报告等文件(以ZK6126HGZ3为例)

附件17:ZK6126HGZ3开发任务单 附件18:ZK6126HGZ3项目章程

附件19:ZK6126HGZ3项目章程评审报告

附件20:JS05-015-2008 ZK6126HGZ3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方案 附件21:ZK6126HGZ3混联式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技术方案 附件22:ZK6126HGZ3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样件试制方案 附件23:ZK6126HGZ3整车开发评审记录 附件24:ZK6126HGZ3示范运行相关资料

保障:《QP2100新产品研发程序》、《WI12130电子零部件新产品研发流程》、《QP2300制造过程策划和控制程序》等。

2.2.6 第八条

要求“在实施产品和制造过程的设计更改(包括由供方引起的更改)前,应当重新进行评审(包括评审设计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验证和批准,适当时应当征得顾客同意,并满足生产一致性要求和产品追溯性要求。”

宇通做法:组织技术人员对设计更改重新进行评审,下发工程更改通知单通知相关部门(包括负责管理供应商的部门),并对BOM进行更新(以ZK6126HGZ3为例)。

附件25:ZK6126HGZ3试制问题反馈 附件26:ZK6126HGZ3工程更改通知单

保障:《QP2100新产品研发程序》、《WI12130电子零部件新产品研发流程》等;《WI2207工程变更管理规定》。2.3 “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

2.3.1 第九条

要求“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能力,严格按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或相关工艺文件操作。应当建立和落实人员能力评价和考核制度,并保持适当的记录。”

宇通做法: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培训教材和作业指导书,在产品制造前对相关重点岗位进行培训(以ZK6126HGZ3为例)

附件27:3210-024混合动力系统装配作业指导书 附件28:3292-050混合动力系统电器元件作业指导书 附件29:培训记录1 附件30:培训记录2 保障:《QP1100培训控制程序》;《QP1000人力资源配置程序》 2.3.2 第十条

要求“应当为重要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编制检验规程或检验作业指导书,并按规定的项目、方法、频次和限值进行检验和验证,对安全、环保、节能等法规符合性、顾客特殊要求、新能源汽车专项检测项目要求应当特别关注。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应当编制作业指导书,明确工艺要求和控制方法,规范操作,并实施过程监视和测量。”

宇通做法:有比较完整的产品进厂检验体系,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跟踪,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管理。例如:

附件31:混合动力关键零部件进厂检验记录表 附件32: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供货技术条件(同附件3)

附件33:新能源客车设计规范第2部分:电动机选型(同附件7)保障:《QP2300制造过程策划和控制程序》;《QP2900产品检验程序》;《WI2801产品标识技术规定》;《QP2800产品标识程序》;《WI2803产品装车批次信息收集管理规定》;《QP1800供应商管理程序》

2.3.3 第十一条

要求“应具备动力电池系统及驱动电机系统的电气性能与安全、温度测量、危险气体浓度测量等项目的检验设备以及整车安全检测线。应具有控制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检验能力,至少包括控制器(控制单元)硬件及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的测试能力;应具有新能源汽车整车相关的主要功能、性能的检验能力,至少包括动力性、经济性(能量消耗)等方面的测试能力”

宇通做法:现有设备包括:测功机、电气安全性能测试仪、交直流耐压绝缘测试仪、整车检测线、客车基本性能测试系统、高低温试验箱、电磁式振动试验机、FQY盐雾试验箱等,可以基本满足对所有关键零部件性能进行检测。对于现有设备不能满足的测试项目,则采取外委的方式(以车用电机为例)。具体见:

附件34:主要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清单(同附件1)附件35:宇通电机测试技术服务合同 附件36:车用电机及其控制器测试报告 保障:《QP1200设备管理程序》; 2.3.4 第十二条

要求“应当建立从关键零部件总成供方至整车出厂的完整的产品追溯性体系。当产品质量、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发生重大共性问题时,应能迅速查明原因,确定召回范围,并采取必要措施;当顾客需要维修备件时,应当能迅速确定所需备件的技术状态。” 宇通做法: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产品追溯体系,已经要求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在产品上贴条形码标志,发生重大共性问题时,可以通过此标志迅速确定物料的批次、去向等重要信息。

保障:《WI2801产品标识技术规定》;《QP2800产品标识程序》;《WI2803产品装车批次信息收集管理规定》;《WI3002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

2.3.5 第十三条

要求“产品(整车及零部件总成)应当满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经过确认的技术规范的要求;进入正式生产阶段的产品还应当满足生产一致性要求。当企业的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包括人员能力、生产/检验设备、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总成及其供方、生产工艺、工作环境、管理体系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产品仍能满足原要求。”

宇通做法:宇通公司的企业标准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它规定了新能源客车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随车文件及标志、运输、贮存等。具体见:

附件37:JS05-015-2008 ZK6126HGZ3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标准(同附件20)附件38:QP2900产品检验程序

附件39:QP2300制造过程策划及评估程序

已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控制和检验程序来保证生产的一致性。

保障:《QP2300制造过程策划及评估程序》;《QP2900产品检验程序》;《生产工艺流程》。

2.4 “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2.4.1 第十四条

要求“应当建立完整的文件化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体系,包括人员培训(企业内部人员、特约销售和维修人员、顾客或使用单位的人员)、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维修服务提供、备件提供、索赔处理、信息反馈、整车产品召回、整车和零部件(如电池)回收、客户管理等内容,并有能力实施。其中,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的要求仅适用于成熟期产品。”

宇通做法:有比较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承诺对动力电池进行回收。具体见: 附件40:QP3100服务管理程序

附件41:WI2126新产品投放市场服务和管理规定

保障:《QP3100服务管理程序》;《WI3002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WI2126新产品投放市场服务和完善管理规定》。

2.4.2 第十五条

要求“售后服务体系除能独立完成或与供方协作完成与常规汽车相同的售后服务项目外,还应具备控制系统及子系统的故障诊断能力、维修服务能力;应具备车载能源、驱动系统、车载充电机等其它系统和总成的基本故障诊断能力和更换能力。对起步期和发展期产品,售后服务承诺内容应当充分适宜,明确传达给有关方面,并严格履行。”

宇通做法:有比较完善的服务管理体系,由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售后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使之能够具备基本的检测和服务能力。

保障:《QP3100服务管理规定》;《WI2126新产品投放市场服务和完善管理规定》。

2.4.3 第十六条

要求“应当建立质量信息及时反馈机制。对起步期和发展期产品,企业应当为每一辆车建立档案,对车辆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以适当的方式、按规定的比例对车辆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并对车辆质量信息进行管理。”

宇通做法:完全按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要求执行,并由售后服务人员定期将采集到的车辆质量信息反馈给技术部门分析汇总。保障:《QP3100服务管理规定》;《WI0802市场质量信息处理流程》;《WI2126新产品投放市场服务和完善管理规定》。2.5 “零部件采购管理能力”

2.5.1 第十七条

要求“建立与新能源汽车产品相适应的零部件采购及管理体系,能够确定评价标准,对供应方进行评价和选择,并从评价合格的供应方采购。其评价内容包括产品安全性、供方质量管理体系、技术能力、制造和检验能力等,并保存相应记录。”

宇通做法:公司物料保证部指定专人负责新能源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管理工作,并按PPAP的模式对产品进行管理。即PPAP生产件提交保证书:主要有生产件尺寸检验报告,外观检验报告,功能检验报告,材料检验报告等;只有当PPAP文件全部合格后才能通过;当工程变更后还需提交报告。(以ZK6126HGZ3为例)

附件42:PPAP资料 3.结论

宇通客车形成了“新能源产品部”专门负责新能源客车技术和产品的研究,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逐步掌握了整车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新能源客车核心技术;购置了新能源客车试验、生产所必须的专用设备、工装和工具;具备了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整车、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的试验验证能力以及试制能力;建立了新能源客车企业标准,规范了新能源客车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完全满足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发或集成的第四代混合动力产品共8台车在6个不同的城市进行示范运行;我们认为,宇通公司已经满足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相关规定的要求,具备了生产新能源客车的条件,同时宇通决心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推动新能源客车的市场化进程,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三篇: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为了落实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规范新能源汽车生产活动,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发布信息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已经2016年10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26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6月17日公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第44号)同时废止。

政策全文

第一条 为了落实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规范新能源汽车生产活动,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以下简称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其生产在境内使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汽车,是指《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国家标准(GB/T3730.1-2001)第2.1款所规定的汽车整车(完整车辆)及底盘(非完整车辆),不包括整车整备质量超过400千克的三轮车辆。

本规定所称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

第四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实施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的准入和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的日常监督管理,并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实施准入管理相关工作。

第五条 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及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

(二)申请人是已取得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准入的汽车生产企业,或者是已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完成投资项目手续的新建汽车生产企业。

汽车生产企业跨产品类别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完成投资项目手续。

(三)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所必需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符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见附件1,以下简称《准入审查要求》)。

具备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定条件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在企业集团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承担相应监管责任的前提下,其下属企业(包括下属子公司及分公司)的准入条件予以简化,适用《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见附件2)。

(四)符合相同类别的常规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管理规则。

第六条 汽车生产企业在已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的新能源汽车整车或者底盘基础上改装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改装未影响到底盘、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的,不需要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

第七条 申请准入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

(二)符合《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见附件3),以及相同类别的常规汽车产品相关标准。

(三)经国家认定的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检测合格。

(四)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定的安全技术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制修订情况,及时调整《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的有关内容,并在施行前向社会公布。

第八条 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的,应当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的文件。

(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申请书》及相关证明材料。

(三)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以及根据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办理投资项目手续的文件。中外合资企业还应当提交中外股东持股比例证明。

第九条 申请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的,应当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以下材料:

(一)新能源汽车产品主要技术参数表。

(二)检测机构出具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报告。

(三)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十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收到准入申请后,对于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予以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十一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组织专家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申请进行技术审查,审查方式包括现场审查、资料审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家库,从中选取专家组成审查组。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技术审查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规定第十条规定的期限内。

第十二条 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的,如已按照相同类别的常规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管理规则通过了审查的,免予审查《准入审查要求》中的相关要求。

第十三条 检测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规定开展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工作,不得擅自变更检测要求。

第十四条 通过审查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公告》发布。

不符合本规定所规定的条件、标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工业和信息化部不予列入《公告》。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公告》载明的许可要求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

第十五条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当加强管理、规范使用新能源汽车产品出厂合格证,确保出厂合格证及其信息与实际产品唯一对应、保持一致。

第十六条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售后服务承诺制度。售后服务承诺应当包括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保证承诺、售后服务项目及内容、备件提供及质量保证期限、售后服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反馈、零部件(如电池)回收,出现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严重问题时的应对措施以及索赔处理等内容,并在本企业网站上向社会发布。

第十七条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运行安全状态监测平台,按照与新能源汽车产品用户的协议,对已销售的全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企业监测平台应当与地方和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监测平台对接。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妥善保管新能源汽车产品运行安全状态信息,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不得监测与产品运行安全状态无关的信息。

第十八条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当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为每一辆新能源汽车产品建立档案,跟踪记录汽车使用、维护、维修情况,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信息管理,跟踪记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情况。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当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技术状况、故障及主要问题等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编写报告(见附件6)。报告应当在新能源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内存档备查。

第十九条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类别或者动力系统(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与已列入《公告》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同的,或者增加、变更生产地址的,应当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本规定第八条所列的材料,原则上应当进行现场审查。

取得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燃料电池汽车产品准入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相同类别的纯电动汽车产品准入的,只进行资料审查。

第二十条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当持续满足《准入审查要求》和生产一致性等相关规定,确保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保障体系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发现新能源汽车产品存在安全、环保、节能等严重问题的,应当立即停止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及时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保持情况、生产一致性情况和监测平台运行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方式包括资料审查、实地核查、市场抽样和性能检测等。

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监测平台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有《准入审查要求》所列要求发生重大变化、生产管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有违法行为等的,应当及时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告。

第二十三条 对于停止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予以特别公示。

经特别公示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恢复生产之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对其保持《准入审查要求》的情况进行核查。第二十四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信用数据库,将企业违反生产一致性要求、申请材料弄虚作假、行政处罚等情况列入信用数据库。

第二十五条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不能保持《准入审查要求》,存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隐患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活动,并责令立即改正。

第二十六条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破产或者自愿终止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撤销、注销其相应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准入。

第二十七条 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不予受理或者不予准入,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准入。

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撤销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准入,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准入。

第二十八条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擅自生产、销售未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三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 已取得准入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应当按照本规定进行改造,并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报送满足本规定的审查计划,于24个月内通过审查。对于其取得准入时已审查的有关内容,免予审查。

自制自用新能源汽车底盘的改装类客车生产企业,通过改造,满足商用车生产企业准入管理规则有关生产客车底盘准入条件后,可申请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准入。自制自用新能源汽车底盘的改装类专用车生产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完成整车投资项目手续、满足商用车生产企业准入管理规则有关准入条件后,可申请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准入。自制自用新能源汽车底盘的改装类客车、改装类专用车生产企业,应当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报送满足本规定的审查计划,于24个月内通过审查。

逾期未通过审查的,视为不能保持《准入审查要求》。

第三十条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应当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符合《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第三十一条 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当同时满足《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2009年6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第44号)同时废止。本规定施行前公布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内容解读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以下简称《规定》)。为了更好理解和执行《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政策法规司负责同志对《规定》进行了解读。

问:制定《规定》的背景是什么?

答:制定《规定》,是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不少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管控能力不足,产品安全隐患和风险也相应增加。2011年以来,我国发生了31起电动汽车安全事故,其中2015年和2016年上半年分别达到9起、8起,加强安全管理刻不容缓。尽快制定《规定》,强化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要求,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利益的迫切需要。

制定《规定》,是落实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印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明确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2009年,我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以下简称《准入规则》),对于推动产业安全可控、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和技术水平的大幅提升,《准入规则》已不能满足管理需要;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也面临着产品安全风险凸显、准入条件偏低、行业散乱发展趋势加剧等突出问题。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亟须总结近年来产业发展和管理的经验,加快制定《规定》。

问:《规定》制定过程是怎样的?

答:2015年8月,我部启动了《规定》起草工作。在起草过程中,重点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起草论证。组织对《规定》的框架结构、制度设计、文字表述等进行了反复研究,组织起草了相关制度。对立法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对有关制度进行了完善,形成了《规定(征求意见稿)》。

二是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在起草过程中,广泛听取了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专家学者和生产企业的意见。2016年7月、10月,我部两次召开会议,听取了一汽、东风、北汽等生产企业的意见。8月,我部通过国务院法制办“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和我部门户网站,将《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并同步征求了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企业的意见。10月14日,我部再次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了自制自用底盘的改装类生产企业的意见。同时,我们对各方面反馈的部省职责分工、加大处罚力度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了《规定》有关制度。10月20日,我部第26次部务会议对《规定(草案)》进行了审议。

三是向世界贸易组织进行了通报。根据我部部务会议的审议意见,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有关规则,2016年12月,我们将《规定(草案)》进行了WTO/TBT通报,研究答复了有关成员的评议意见。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2017年1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公布了《规定》。《规定》将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问:《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规定》共三十二条,主要规定了如下内容:

一是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范围。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国发〔2012〕22号),《规定》第三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并将范围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

二是完善了生产企业准入条件。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的,申请人应当是已取得车辆生产企业准入的汽车生产企业或者已完成投资项目手续的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符合相同类别的常规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管理规则;具备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同时,《规定》所附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以下简称《准入审查要求》)进一步规定了17项审查要求,明确了生产企业准入条件。

三是完善了产品准入条件。申请准入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条件,符合《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以及相同类别的常规汽车相关标准,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同时,《规定》所附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中进一步规定了39项检验标准,明确了产品准入条件。

四是建立了运行安全状态监测制度。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运行安全状态监测平台,按照与用户的协议,对已销售产品的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为了保护用户信息,《规定》要求生产企业妥善保管运行安全状态信息,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不得监测与运行安全状态无关的信息。

五是完善了监督检查措施。《规定》明确: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资料审查、实地核查等方式,对生产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保持情况、生产一致性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停产12个月以上的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予以特别公示,在恢复生产前应当对其保持《准入审查要求》的情况进行核查。

六是强化了法律责任。对于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准入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不予受理或者不予准入,给予警告,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准入;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准入的,撤销其准入,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准入。生产企业生产、销售未列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予以处罚。

问:《规定》在强化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做了哪些规定? 答:新能源汽车产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利益、公共安全。《规定》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安全要求,包括:一是完善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要求。《规定》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当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所必需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申请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的,应当符合《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REESS)》《电动汽车碰撞后安全要求》等电动汽车安全专项检验标准。二是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运行安全状态监测制度。《规定》要求生产企业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运行安全状态监测平台,按照与新能源汽车产品用户的协议,对已销售产品的运行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并妥善保管运行安全状态信息。三是建立了“叫停”制度。《规定》明确了生产企业发现新能源汽车产品存在安全等严重问题的,应当立即停止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生产企业不能保持《准入审查要求》,存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隐患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责令其停止生产、销售活动,并责令立即改正。

问:《规定》在明确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制度的同时,怎样落实国家有关“放管服”改革要求?

答:根据国务院有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要求,《规定》着力规范审批、优化服务、利企便民。一是根据《行政许可法》有关要求,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的条件、程序和期限。二是简化了审批程序。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如已通过了相同类别的常规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的,将免予审查《准入审查要求》的相关要求;取得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产品准入的生产企业,申请相同类别的纯电动汽车产品准入的,只进行资料审查;现有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按照本规定进行改造、审查时,将免予审查其取得准入时已审查的有关内容。三是进一步规范了检测活动,要求检测机构严格按规定开展检测工作,不得擅自变更检测要求。

第四篇: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

(修订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了规范新能源汽车生产活动,落实发展新能 源汽车的国家战略,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的企业(以下简称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其生产的新能源 汽车产品,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汽车,是指《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 语和定义》国家标准(GB/T 3730.1-2001)第 2.1 款所规定 的汽车整车(完整车辆)及底盘(非完整车辆),不包括整 车整备质量超过 400 公斤的三轮车辆。本规定所称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 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

第四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的许可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管理,并配合工业和 信息化部实施相关准入管理工作。

第五条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纳入《道路机动车 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管理。

第六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聘任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家,组成新能源汽车专家委员会。新能源汽车专家委员会负责提出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专项技术条件和检验规范建议。

第七条 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及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

(二)申请人是已取得《公告》的汽车生产企业,或者是已经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完成投资项目手续的新 建汽车生产企业。跨产品类别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现有汽车生产企业,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完成投资项目手 1 续。

(三)具备生产新能源汽车产品所必需的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符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见附件1,以下简称《准入条件》)。企业集团下属企业可共用集团的部分能力,但应当符合 《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见附件2)。

(四)符合相应的常规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管理规则。

(五)所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八条 在已取得《公告》的新能源汽车整车或者底盘 基础上实施改装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如改装未影响到底盘、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不需要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

第九条 申请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新能源汽车产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相应常规汽车产品的检验标准,并且符合《新能源汽车产 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见附件 3)。

(二)新能源汽车产品经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检测合格。

第十条 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的,应当向工业 和信息化部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的正式文件。

(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申请书》(见附件 4)及相关证明材料。

(三)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或者办理过程中的证明文件),以及根据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办理的投资项目手续文件。中外合资企业还应当提交中外股东持股比例证明。

第十一条 申请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的,应当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以下材料:

(一)《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参数。

(二)《车辆主要技术参数及主要配置备案表》。

(三)检测机构出具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检测报告。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十二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收到申请后,对于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于申请材料齐全、符合 法定形式的,应当予以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 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申请进行评审、核查,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第十三条 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产品,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其列入《公告》并向社会发布。

第十四条 列入《公告》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应当按照《公告》的许可范围进行生产。

第十五条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售后服务承诺制度。售后服务承诺应当包括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保证承诺、售后服务网络建设、对售后服务人员和产品使用人员的培训、售后服务项目及内容、备件提供及质量保证期限、售后服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反馈、整车和零部件(如电池)回收,以及索赔处理、出现产品质量、安全、环保等严重问题时的应对措施等内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当将售后服务承诺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并在本企业网站上向社会发布。

第十六条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当建立新能源汽车产品运行状态监控平台,对已销售的全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 全生命周期运行和安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企业监控平台应 当与地方和国家的监管平台对接。

第十七条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当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为每一辆新能源汽车产品建立档案,跟踪记录汽车使用、维护、维修情况(包括动力电池回收和处置情况)。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当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技术状况、故障及主要问题等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编写报告(附件 5)。报告应当在新能源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内存档备查。

第十八条 已列入《公告》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其申请准入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类别或者动力系统(指插电式混 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与已列入 3 《公告》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同的,或者增加、变更生产地址的,应当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交本规定第十条所列的材料。

第十九条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应当持续满足《准入条件》和生产一致性等相关规定,确保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保障体系正常运行。

第二十条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发现新能源汽车产品存在安全、环保、节能等严重问题的,应当立即停止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二十一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准入条件》保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实行动态管理。监督检查采取书面检查、实地核查等方式,逐步推广随机抽查机制。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情况、报告执行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有《准入条件》所列指标发生重大变化、生产管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有违法行为等的,应当及时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报告。

第二十二条 对于停止生产12个月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予以公示。经公示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恢复生产之前,应当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核查其保持《准入条件》的情况。

第二十三条 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不能保持《准入条件》、已经破产的,应当依法采取撤消、注销其《公告》等措施,在此期间不得办理企业更名、迁址等变更手续。

第二十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规章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及法律责任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五条 在本规定施行前已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公告》资质的整车、改装客车、特种作业类专用车生产企业,应当进行改造,并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报送满足本规定的审查计划,并于24个月内完成审查。逾期未完成审查的,暂停生产、销售有关新能源汽车产品。

第二十六条 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新 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或者产品准入的,工业和信息化部不予受理或者不予列入《公告》,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告》。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应当撤销其《公告》,申请人 4 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公告》。

第二十七条 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申请新能源汽车产品准入及变更扩展产品,应当符合《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 验项目及依据标准》,在产产品可以延后 6 个月。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 年 月 日起施行。2009 年 6 月 17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 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第 44 号)同时废止。本规定施行前公布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附件:

1.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 2.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 3.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4.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申请书 5.新能源汽车报告

第五篇:新能源汽车教学大纲要求-0901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 及新能源汽车结构及检修

教学大纲

一、课时数:16-18周,48-54小时;

单科:48学时,共计96学时;

二、讲课教师;张建华,陈斌,陈曦;

骆驼集团新能源项目组成员;

三、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新能源汽车及各子系统的特性及工作原理;

2、相关新能源汽车车型的电池应用特点;

3、掌控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故障诊断方式及

维修技能;

四、教学要求

1、基本知识:电工学;与电有关的知识;

汽车基本知识;

2、工具:

机械、电子绘图工具:Auto CAD 2014;

五、教学内容

两门专业应用科。

六、实习

整车:东风客车厂;动力电池:骆驼,京远等;

下载新能源汽车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能源汽车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准入审查要求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