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的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编办,政府教育厅(局)、财政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编办、教育局、财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教育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国家公务员局
2012年7月29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自2008年以来,各地按照中央部署,扎实有序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在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生机活力、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大学生村官发挥特长优势,甘于吃苦奉献,主动干事创业,在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中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为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规划、政策、体制、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现就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1、明确目标规划。稳步推进选聘工作,不断提高选聘质量。到2015年,全国有一半左右的行政村配备大学生村官。坚持以用为先,着力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和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经过3至5年努力,平均每个乡镇有2名左右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正职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每个县(市、区)至少有3至5名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拓宽大学生村官发展渠道,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或继续学习深造,积极向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各行各业输送优秀人才,形成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多样发展的职业发展机制。
2、规范岗位管理。大学生村官岗位性质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是国家开展的选派项目,其工作、生活补助和享受保障待遇应缴纳的相关费用等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管理及考核比照公务员的有关规定进行,由县(市、区)党委组织部牵头负责、乡镇党委直接管理、村党组织协助实施;人事档案由县(市、区)党委组织部管理或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免费代理,党团关系转至所在村。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由省(区、市)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定期、统一组织实施,或者由省、市两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由县(市、区)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大学生村官签订聘任合同,聘期一般为2至3年。
3、改进选聘工作。严格选聘标准,坚持中共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和回原籍优先的原则,注重从重点院校以及基层急需专业的毕业生中选聘大学生村官。创新选聘方法,探索采取学校推荐、双向选择、驻村见习以及面向重点院校定向选聘等方式,增强选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选聘质量。探索与公务员录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相衔接的选聘考试方式,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贫困、边远地区任职。
4、加强教育关爱。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落实专项培训经费,实行分层、分类培训。省(区、市)重点负责示范培训,市(地、州)重点负责创业和拓展培训,县(市、区)重点负责岗前和日常培训,确保大学生村官每人每年培训累计不少于7天。适应大学生村官特点和岗位需求,采取菜单选学、跟班体验、基地实践、案
例教学、网络互动等方式,广泛开展党性党风、创业富民、法律法规、社会管理、实用技术、廉洁自律等教育培训,增强培训实效。完善结对帮带和谈心谈话制度,每名县级领导干部至少联系1名大学生村官,每名大学生村官至少有1名乡镇领导干部和1名村干部联系;县(市、区)党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要定期进行谈心谈话和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工作、生活、学习、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5、注重实际使用。及时给大学生村官交任务、压担子,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村官切实履行宣传落实政策、促进经济发展、联系服务群众、推广科技文化、参与村务管理、加强基层组织等职责,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成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第一年,一般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重点了解熟悉农村工作,整理一套涉农政策、走访一遍全村农户、完善一套村情档案、形成一份调研报告、提出一条发展建议、学习一门实用技术,努力实现角色转变。从第二年开始,考核称职、符合任职条件的,原则上应担任村“两委”委员或以上职务并明确分工,帮助村民发展致富项目、领办合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参与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为村民代办各项事务,不断提高能力素质。
6、强化管理考核。健全和完善考勤、述职、考核、评优等制度,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和工作指导,乡镇党委要明确由副书记或组织委员具体负责大学生村官工作。严格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纪律,县(市、区)直及以上部门不得借用,经县(市、区)党委组织部批准,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县(市、区)、乡镇集中
性工作和到信访、综治等岗位锻炼。完善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制度,实行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量化积分考核,考核结果与续聘、奖惩、培养、使用挂钩。完善续聘制度,从2013年起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任满1个聘期、考核称职的,可按照有关程序续聘;任满2个聘期、未当选村“两委”副职以上干部的,原则上不再续聘。对聘期结束后的大学生村官,县(市、区)党委组织部要作出组织鉴定。各地要建立离岗大学生村官谈话制度和职业推介制度,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离岗大学生村官自主择业。离岗大学生村官自主择业前可免费托管人事档案、免费参加一期职业培训,3年内继续享受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报考研究生加分等优惠政策。2013年之前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续聘办法。
7、健全保障机制。按时足额发放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新聘任大学生村官补贴标准比照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并随之同步提高。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健全和落实大学生村官社会保险和重大疾病、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学费补偿、助学贷款财政代偿等相关配套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补助西部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标准提高到人均每年2万元,中部地区人均每年1.5万元,东部地区人均每年0.8万元,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承担。
8、积极扶持创业。建立健全党委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业扶持、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通过政府支持、社会募集等方式筹集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资金,创新金融
服务方式,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提供借贷、担保、贴息、补助等支持。整合农业、科技、扶贫等有关部门的项目资源,发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智力优势,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提供项目论证、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等服务。鼓励和扶持大学生村官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科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等组织和实体。探索创新创业扶持模式,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以大学生村官创业带动社会青年创业。
9、鼓励留村任职。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激励优秀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干事创业。引导和支持优秀大学生村官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参加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担任村“两委”干部。担任村“两委”副职及以上职务的大学生村官,保留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同时可享受同级村干部补贴。任满1个聘期、当选村“两委”副职及以上职务、考核称职以上的大学生村官,可参加面向优秀村干部的乡镇公务员定向考录,录用比例一般应达到从优秀村干部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总数的70%以上。任满2个聘期、当选并担任村“两委”副职及以上职务满一届、考核称职以上的,经省(区、市)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可采取考核招聘的方式聘用为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可继续留村工作。
10、完善招考制度。树立注重实绩、崇尚实干的选人用人导向,改进从大学生村官中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办法。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考录公务员一般应纳入四级联考统一组织实施,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认为必要时,可单独命制试题,单独组织考试。对
报考基层乡镇公务员岗位的,考试内容应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和大学生村官工作特点,重点测试实际工作能力。加强和改进考察工作,考察内容应包括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等情况,重点考核实际工作表现和基层干部群众的认可程度。在县(市、区)、乡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优先聘用大学生村官,逐步提高面向大学生村官考录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比例。经过3至5年,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考录公务员的比例一般应达到当年公务员录用计划的15%左右,其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的比例一般应达到30%;除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和专业限制的岗位之外,县(市、区)、乡镇事业单位从大学生村官中招聘工作人员一般应达到当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岗位数量的30%左右。统筹选调生工作与大学生村官工作,选调生主要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村官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经过1至2年,面向大学生村官录用选调生的比例一般应达到当年选调生录用计划的70%以上,逐步实现选调生工作与大学生村官工作并轨。
11、加大选拔力度。注重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乡镇和县(市、区)直部门领导班子。乡镇和县(市、区)团委、妇联领导班子调整时,要优先考虑选配大学生村官。任满1个聘期、当选并担任村“两委”副职及以上职务、考核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大学生村官,可通过公开选拔担任乡科级领导干部,其中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为乡科级正职领导干部;符合乡镇领导班子换届提名人选条件的,可按程序推荐作为换届提名人选。经选举担任乡镇党政机关领导人员
或经公开选拔担任乡科级领导干部的大学生村官,在国家行政编制限额内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公务员登记。
12、拓宽发展渠道。加强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建立健全组织引导、市场配臵、双向选择的工作机制,引导大学生村官多样化发展,实现有序流动。建立择优推介制度,引导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通过人力资源市场自主择业,省市两级每年举办一次大学生村官专场招聘会。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广泛宣传大学生村官优势和潜力,引导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等面向大学生村官招聘工作人员。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大学生村官,经县(市、区)组织人事部门推荐,可转聘为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或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工作人员。鼓励大学生村官继续学习深造。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大学生村官报考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
13、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村官工作,将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纳入本地干部队伍建设、后备干部培养、人才发展总体规划,注重政策统筹,强化工作指导,解决突出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明确工作机构,确定工作职能,保证工作力量,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工作协调有序推进。要充分发挥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特别是《大学生村官报》的作用,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第二篇: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意见
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意见
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意见
核心提示: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规划、政策、体制、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现就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自xx年以来,各地按照中央部署,扎实有序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在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生机活力、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大学生村官发挥特长优势,甘于吃苦奉献,主动干事创业,在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建设新农村中
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为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规划、政策、体制、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现就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1、明确目标规划。稳步推进选聘工作,不断提高选聘质量。到2016年,全国有一半左右的行政村配备大学生村官。坚持以用为先,着力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力量、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和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经过3至5年努力,平均每个乡镇有2名左右大学生村官担任村“两委”正职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每个乡镇至少有1名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每个县至少有3至5名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有大学生村官工作经历。拓宽大学生村官发展渠道,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或继续学习深造,积极向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各行各业输送优秀人才,形成大
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多样发展的职业发展机制。
2、规范岗位管理。大学生村官岗位性质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是国家开展的选派项目,其工作、生活补助和享受保障待遇应缴纳的相关费用等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管理及考核比照公务员的有关规定进行,由县党委组织部牵头负责、乡镇党委直接管理、村党组织协助实施;人事档案由县党委组织部管理或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免费代理,党团关系转至所在村。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由省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定期、统一组织实施,或者由省、市两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组织实施,由县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大学生村官签订聘任合同,聘期一般为2至3年。
3、改进选聘工作。严格选聘标准,坚持中共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和回原籍优先的原则,注重从重点院校以
及基层急需专业的毕业生中选聘大学生村官。创新选聘方法,探索采取学校推荐、双向选择、驻村见习以及面向重点院校定向选聘等方式,增强选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选聘质量。探索与公务员录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相衔接的选聘考试方式,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贫困、边远地区任职。
4、加强教育关爱。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落实专项培训经费,实行分层、分类培训。省重点负责示范培训,市重点负责创业和拓展培训,县重点负责岗前和日常培训,确保大学生村官每人每年培训累计不少于7天。适应大学生村官特点和岗位需求,采取菜单选学、跟班体验、基地实践、案例教学、络互动等方式,广泛开展党性党风、创业富民、法律法规、社会管理、实用技术、廉洁自律等教育培训,增强培训实效。完善结对帮带和谈心谈话制度,每名县级领导干部至少联
系1名大学生村官,每名大学生村官至少有1名乡镇领导干部和1名村干部联系;县党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要定期进行谈心谈话和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工作、生活、学习、安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5、注重实际使用。及时给大学生村官交任务、压担子,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村官切实履行宣传落实政策、促进经济发展、联系服务群众、推广科技文化、参与村务管理、加强基层组织等职责,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成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第一年,一般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重点了解熟悉农村工作,整理一套涉农政策、走访一遍全村农户、完善一套村情档案、形成一份调研报告、提出一条发展建议、学习一门实用技术,努力实现角色转变。从第二年开始,考核称职、符合任职条件的,原则上应担任村“两委”委员或以上职务并明确分工,帮助村民发展致富项目、领办合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
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参与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为村民代办各项事务,不断提高能力素质。
6、强化管理考核。健全和完善考勤、述职、考核、评优等制度,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和工作指导,乡镇党委要明确由副书记或组织委员具体负责大学生村官工作。严格大学生村官在村工作纪律,县直及以上部门不得借用,经县党委组织部批准,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县、乡镇集中性工作和到信访、综治等岗位锻炼。完善考核和聘期考核制度,实行工作实绩和群众满意度量化积分考核,考核结果与续聘、奖惩、培养、使用挂钩。完善续聘制度,从2016年起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任满1个聘期、考核称职的,可按照有关程序续聘;任满2个聘期、未当选村“两委”副职以上干部的,原则上不再续聘。对聘期结束后的大学生村官,县党委组织部要作出组织鉴定。各地要建立离岗大学生村官谈话
制度和职业推介制度,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离岗大学生村官自主择业。离岗大学生村官自主择业前可免费托管人事档案、免费参加一期职业培训,3年内继续享受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报考研究生加分等优惠政策。2016年之前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续聘办法。
7、健全保障机制。按时足额发放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补贴,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新聘任大学生村官补贴标准比照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并随之同步提高。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健全和落实大学生村官社会保险和重大疾病、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学费补偿、助学贷款财政代偿等相关配套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从2016年起,中央财政补助西部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标准提高到人均每年2万元,中部地区人均每年万元,东部地区人均每年万元,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承担。
第三篇: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工作意见
关于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工作的
意
见
为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教育、管理工作,增强其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促其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确保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现就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抓手,在镇村两级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经过3-5年的努力,培养一批“成熟型”大学生村官,吸收非党大学生村官加入党组织,为基层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培养一批“管理型”大学生村官,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培养一批“技能型”大学生村官,为村级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技能服务;培养一批“创业型”大学生村官,鼓励兴办各类经济实体进行创业,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培养一批“行政型”大学生村官,培养锻炼行政管理能力,为村镇领导干部队伍储备人才。
二、具体措施
1、搭建技能培训平台,提高工作能力。
强化理论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参加农村政策法规、群众工作方法、农村实用技术、公文写作等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尽快帮助他们了解基层工作,逐步提高他们完成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实践能力的培训。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技能培训,增强胜任村官岗位的能力,通过与技能型党员干部的交流,增强农村实际工作的能力。
2、搭建交流互助平台,调动工作积极性。一是会议交流。每半年召开一次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听取大学生村官生活情况汇报,交流工作经验,部署工作任务,探讨、研究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是信息交流。要求大学生村官每月至少上报一篇工作信息,每季上报一篇心得体会,每年上报一篇调研文章。三是活动交流。每年组织一次才艺展示活动,通过组织开展有益的精神文化娱乐活动,增进友谊。同时,对他们实施心理安抚、感情关爱,引导他们缓解在农村工作中的各种心理焦虑。
3、搭建实践锻炼平台,促进角色转变。建立“四员”制度,即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实际工作中担任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农民发家致富的信息员、农村矛盾的调解员、农村事务的管理员,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鼓励大学生村官与农户结对联系,发挥自身知识的应用作用,重点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进行一次走访调研、深入到户、了解农民的所思、所盼,在走访活动中让广大群众了解大学生村官的价值,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开展一次宣讲,宣讲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举办一次科普知识,技术辅导讲座,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使其尽快融入到农村工作之中。
4、搭建结对帮带平台,促其快速成长。采取“2+1”的帮带模式。一是根据党政领导蹲点村情况,建立党政领导与大学生村官挂钩培养制度,帮助他们释疑解惑,指导工作方法。二是各村指定一名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干部作为大学生村官的“辅导员”,传授群众工作经验,帮助开展各项工作,以好作风、强能力、苦实干为大学生村官树立行动上的榜样,促进其健康成长。
5、搭建政策激励平台,营造争先创优氛围。一是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考评制度,采取平时测评与年终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跟踪了解,全面掌握。平时考核由所在村负责,对平时表现进行记录,不定期开展述职、评议,其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考核由镇村共同组织完成,先由大学生村官向所在村进行述职,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群众代表从德、能、勤、绩、学五个方面进行民主评议,再由镇村对其进行综合考核鉴定,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评分,并将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
二是建立大学生村官个人成长档案。做到及时更新、动态管理、分类培养。在充分考核了解的基础上,掌握每位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开展有关才艺展示活动,注重做好培育典型和“推优荐才”工作,对那些政治素质好、发展潜力大、工作实绩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大学生村官,要积极宣传,树立典型,激发他们的进取意识,努力营造争优创优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向上级组织部门进行推荐,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高的平台。
三、组织领导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为农村输送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而实施的“强基工程”,也是为党政干部队伍储备后续力量,培养造就有基层工作经验,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人才的“育苗工程”。作为我们基层党组织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在手中,落实在工作之中。不仅镇党委要明确专人负责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培养锻炼工作,各村也要明确专人,协调解决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中共武坚镇委员会 2010年3月8日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
关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内教学公函[2008]1号
各普通高等学校: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生力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确保校园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指导思想、任务和内容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原则,防止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干扰,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坚持正确的方向。
2.主要任务: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3.主要内容: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剖析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原则和途径
4.基本原则: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既要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又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既要开展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要根据不同情况,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既要通过课堂教学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又要组织大学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课外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大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又要为大学生办实事办好事。
5.工作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纳入德育工作计划,并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以及《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思想道德教育大纲》的要求,在思想道德修养中,科学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各高校要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专题讲座和报告等,切实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落到实处。
三、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6.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队伍。各高校要根据在校生人数,按照1:4000(多校区的学校可按1:3500)的比例,配备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并在3-4年内要达到配备要求。专职教师原则上要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序列。设有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医学等教育机构的学校,也可纳入相应专业序列。兼职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要计算工作量或给予合理报酬。7.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强的教育工作,各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养培训力度。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队伍培训经常化、专业化。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相关规定和要求,逐步使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教师达到持证上岗要求。
四、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党委要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实行主管校领导负责,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工作机制。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科学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建设规划。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的专门机构,要提供专门的办公室、咨询室、团体咨询室以及相应的场地;要有专门测查、咨询(辅导)、软硬件建设、宣传等专项经费保障,经费要列入学校的预算,生均5-10元/年,做到专款专用。有条件的学校也可面向全校教职工、老干部,面向社会开展心理咨询或辅导工作。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学院建立心理辅导站,班级、学生会设立心理委员,逐步建立学校、院(系)、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委员、宿舍长心理辅导的多级网络。各高校要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机构,通过专职专业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辅导)工作。9.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要建立自治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专家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对全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研究、评价和指导,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依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专业委员会,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学术研究、工作交流、业务指导和队伍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科建设。
10.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督导评估。我厅将制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全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开展督导评估,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教育厅将依托自治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协调各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专业活动,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专业水平,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健康发展。11.建立“区域示范中心”,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发展。针对我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根据我区高校布局特点和原有工作的基础,选择1-2个原有工作基础较好的高校给予重点支持,发挥区域内辐射与引领作用,使其成为区域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危机干预、工作交流和师资培训的中心,带动我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12.积极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各高校要努力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加强与宣传、新闻、文化、公安等部门的密切联系,坚持弘扬主旋律,坚持正面宣传教育,净化校园环境,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宣传舆论环境和文化服务;要建立健全学校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和通报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状况,共同关心大学生的成长进步;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二OO八年一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进一步加强老年工作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
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
川府发〔2007〕19号二○○七年三月十九日
我省老龄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养老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为老服务设施建设、老龄工作组织建设、道德建设、舆论宣传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切实贯彻落实第二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开创我省老龄工作新局面,现就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新时期老龄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05年,我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126万人,占总人口的12.87%,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115万人。老龄人口基数大、“未富先老”是我省人口老龄化的显著特点。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赡养比结构、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完善养老、医疗保障体系,对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对发展老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强化老龄工作意识,积极解决当前老年人的养老、医疗、服务等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广大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真正体验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加快公共老年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为适应老龄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
二、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努力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
坚持覆盖广泛、水平适当、结构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适合省情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增加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加快提高统筹层次,完善市(州)级统筹。从法制上规范和防范养老保障风险,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中小企业为重点,努力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积极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力争在3年内将城镇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职工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进一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伐。将城市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做到应保尽保。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继续发挥土地养老保障作用,积极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衔接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着力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研究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认真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完善供养制度,提高供养标准,拓宽服务范围,坚持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集中供养率。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农村老年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提高救助标准。重点解决好农村残疾老人、高龄老人、贫困老人的疾病负担问题。稳步推进农村部分计划生育老年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坚持和完善高龄老人长寿补助制度,逐步提高百岁以上老年人的长寿补贴金标准。
三、建立健全老年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救助能力和服务水平
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极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让医疗保险制度能够惠及老年人。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确保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全省农
村居民的总体目标。各级地方财政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做好农村贫困老年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大病救治的补助工作。切实加强离休干部医疗保障工作,完善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医疗机构应采取继续教育等措施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救助水平,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及时主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和康复等多种服务。加强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四、加快老年福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十一五”期间要加大对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新建和改建一批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的老年活动场所和社会福利设施。2010年,大中城市和县(市、区)要新建或改(扩)建1至2所老年活动中心,平原地区、丘陵地区乡镇、街道应建立老年活动室,盆地周围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镇要力争建立老年活动室,鼓励、帮助村(社区)建立老年活动站。农村老年人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应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统筹安排解决。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紧急救援、心理咨询、文化学习、体育健身、娱乐休闲等的综合性服务网络。在大中城市试点建设“爱心护理院”,逐步实现90%以上大中城市和县(市、区)城区建立1所以城乡养老为重点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的目标。鼓励支持乡镇街道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代养、寄养老年人的综合服务场所。根据社会需要和老年人自愿的原则,引导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专业技术人员和老干部、老专家从事关心教育下一代、科技开发、信息服务以及维护社会治安、参与社区建设等社会公益活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着力加强乡镇中心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开展自费代养业务,扩大服务范围。在老年福利设施的资金和项目安排上重点向农村倾斜。
积极推进老年服务社会化,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产业,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推出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精品旅游线路和服务产品,开发适合老年人的金融、理财、保险等其他服务项目。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老龄事业发展,力争2010年末,大中城市和老年人口较多的县(市、区)建设1所示范性老年公寓。
五、加大执法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加强《老年法》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全社会自觉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意识。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诈骗、伤害、遗弃、虐待老年人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严重违法行为,坚决取缔和打击损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邪教组织和愚昧迷信活动。“十一五”期间,各级人民政府要适当安排资金用于老年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组织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老年法律援助工作。建立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完善老年人法律援助网络体系,抓好社区、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保证老年人获得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司法部门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要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保障。对拒绝赡养或虐待父母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认真制定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加强监督检查。老年人进入旅游景点、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时要继续落实好门票减免优惠政策。公交客运部门要为老年人乘车提供方便。依法规范老年人的社会集资行为,农村老年人在承担筹资筹劳方面要酌情给予照顾。各级人民政府在实行百岁及百岁以上老人人均每月不低于100元长寿补贴金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为9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长寿生活补贴制度。研究制定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座城市公交车、城乡贫困家庭老年人去世的丧葬殡仪服务费用减免的政策。要将贫困纯老
年人(户)优先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贫困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学校)学习,学费应予减免。
六、积极推进老年文教体育事业发展,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各级文化体育部门要把老年教育、文化和体育纳入部门发展规划。努力加大老年教育投入,加强现有老年大学(学校)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老年文化和体育事业,兴办各类老年学校。尚未建立老年大学的市(州)和县(市、区),“十一五”期间应兴办1所老年大学。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办老年学校,力争2010年末全省老年学校在现有基础上增加500所。加强对老年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把老年教育与老年人脱贫致富、维护权益、破除迷信和移风易俗结合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规范老年文化市场,倡导基层文化的创新发展,创作优秀的老年题材作品。建立健全基层老年文化体育组织,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基层老年文体活动。加强农村老年文化建设,积极组织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七、加强道德和法制建设,强化全民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意识
坚持集中宣传教育与经常性宣传教育相结合,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通过开办老年专栏、开设老年节目、办好老年刊物和街头板报、组织文艺演出、开展“敬老宣传月(周)”活动等形式大力宣传老龄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全社会充分了解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利以及家庭、社会和单位对老年人应尽的义务。积极开展社会互助,倡导扶老助困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积极开展家庭美德教育,及时宣传敬老先进典型,营造生活上关心老年人、精神上慰藉老年人、权益上维护老年人的良好氛围。
八、加强老龄工作组织建设,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需要
县级以上老龄工作委员会是本级政府主管老龄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老龄事业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老龄办作为民政部门代管机构和老龄委的办事机构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参谋助手作用。民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老龄办第一责任人职责,切实抓好工作落实。老年人口较多、工作任务较重的镇(街道)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服务工作。对从事老龄工作的干部队伍要积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有计划地做好老年群众组织负责人的能力培训工作,强化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
九、明确任务,齐抓共管,努力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
老龄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老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老龄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快建立老龄事业发展经费投入自然增长机制,保障老龄事业发展经费和必要的工作经费。通过开展创建敬老模范县(市、区)、敬老模范乡(镇、街道)、敬老模范村(社区)和老龄工作先进单位这个载体,进一步明确老龄工作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老龄工作责任制,做到任务分工到部门,经费落实到项目。涉及老龄工作的部门要把老龄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规划,及时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并督促抓好落实。省级部门对省级财政用于发展老龄事业的经费要足额使用,不得另作他用。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策,将公共老年服务设施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推进老龄事业与其他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确保老年人与其他社会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