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问题的调研

时间:2019-05-13 19:47: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问题的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问题的调研》。

第一篇:关于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问题的调研

关于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问题的调研

行政成本始终居高不下,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各级财政背负的一大包袱。如何有效遏制这一腐败浪费的顽疾,降低行政成本,很有必要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的改革,把居高不下的行政成本降到最低。

一、职务消费货币化的定义及现状

职务消费,是指公职人员在公务活动中,为了保证其履行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由财政按政策规定为其提供和报销的通讯费、招待费、交通费等开支。职务消费出于公职人员履行公务的需要,由财政埋单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必要的。没有职务消费,公务活动就没有经济基础,无法开展正常的工作。职务消费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公职人员能认真履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但也明显存在着一些问题:

1、职务消费不公平助长权利寻租。目前不同部门单位公职人员实际收入的差异过大,并非是财政统一发放的工资部分造成,而是各部门获取的各种利益补偿所至。为了维持和增加本单位的福利津贴发放,不少部门单位领导疲于奔波,寻找资金来源,想方设法扩大财源,对削减和压缩行政审批权力则极力抵触,严重影响了政府职能转变,影响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

2、职务消费随意性大,财政资金浪费严重。公职人员职务消费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其存在是必要的。问题是由于对职务消费的含义、分类、范围、标准等基本问题研究不够,管理监督不健全,使实际工作中缺乏科学合理、规范透明的制度性约束,往往造成职务消费恶性膨胀。主要表现在一些部门“职务消费”名目越来越多,职务消费数额越来越大。无实际内容、无明确任务的会议、考察,以各种名义发放的津贴、补贴,违反规定购配小汽车,造成“三公经费”的过快增长,导致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

3、公务消费不透明、不规范,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公职人员在履行公务时必须的消费是合理的职务消费。但过度消费,利用职务假公济私的消费或故意奢侈浪费的消费则是腐败。民间有句顺口溜,“招待费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说的是招待费这一名下的各种违规支出。只要能与权力沾上边的,个人消费不管是合法的、非法的都可以由公家“埋单”,公款旅游、私客公待、公款读书、公车私用、公款送礼等层出不穷,屡禁不绝。政府庞大的职务消费成了一个“灰箱”,假公济私、铺张浪费和贪污腐败共同消耗着国家财富。

二、职务消费货币化的利弊分析

1、实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是解决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漏洞和弊端,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的有效措施和办法之一。如果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使用小汽车,大吃大喝、公费旅游及高消费娱乐等问题的专项清理是治标的话,那么实行职务消费货币化就是治本之策。职务消费货币化,将公职人员职务消费“由暗转明”,变“公款消费”为“私款消费”,与个人利益挂钩,可强化公务活动成本和效率意识,强化公职人员职务消费的自律意识。它通过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以机制制度和经济的手段来约束和引导领导干部勤政廉政,从源头和根本上预防、遏制腐败。

2、实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有着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采取职务消费货币化的方式,实行定额控制,可以节约大量的财政支出,减少不必要的奢侈浪费,为改革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更为强大的财力和物力支持。以公务用车为例,社会上流行的“公务用车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和配偶子女私事用车占三分之一,司机使用占三分之一”的说法虽然不是十分客观,但是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职务消费中的巨大漏洞和浪费。实行职务消费货币化,变“公款消费”为“私款消费”,可以很好地解决公物私用和虚报冒领等问题。

3、实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是保持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举措。由于现行制度的不完善,公职人员职务消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相互攀比、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和现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民增收缓慢,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困难。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受到了一定的损害。实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是顺应群众呼声和要求,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措施。

三、职务消费改革的对策

职务消费的弊端,主要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供给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职务消费货币化。这是改革进程中一个深层次问题,既是对传统职务消费观念的破除,习惯职务消费方式的变革,同时关乎到人民群众的意愿,广大公职人员的切身利益。解决职务消费的主要对策为:

1、深化体制改革,完善配套措施。一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进程,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型为服务型。建立有效制约机制,积极推行阳光下的职务消费。二要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加强会计监督,细化明细核算,将职业消费核算到人到项。三是实行听证制度,加大社会监督力度,从严控制经费追加。实行货币化部分,按月发放到人,尚未实行部分,建立会签制,加强票据审核管理。四是利用网站、报刊、电视等手段逐步推进职务消费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保障人民群众对部门预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行阳光消费。

2、科学规范职务消费行为,先易后难。职务消费范围要经专家论证,群众听证,界定明确到位,具体内容要定规立法,具有操作性。具体为:①改革先易后难。职务消费货币化先选择个人职务消费类进行,这类消费支出一般较易具体核算并定额到个人,具有可操作性。首先,科学划分个人职务消费和个人福利消费。其次,规范个人职务消费类,对已有条件进行货币化的(如:交通费、移动通讯费等)方面,实行货币化管理定额到人;②科学、合理的核定消费标准。总原则是有利于“降低公务成本、减少浪费、减少行政支出,提高政府行政经费使用效率”;③消费水平实行总额控制。以前本地近三年行政成本平均数下调总额5%至10%确定总额,然后分职务、按编制确定公职人员职务消费额。既要考虑工作岗位差异、工作量大小,也要兼顾单位、部门、人员之间大致平衡,以利调动公职人员积极性和正常合理流动。经费确定,需召开听证会,专门会议研究,并报人大审查批准;④逐步取消公车,除保留少数公车、执法执勤等特殊专业用车以及组建公务用车租赁公司外,其余车辆一律公开拍卖。在拍卖中,公车的评估定价聘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来完成。拍卖一律进行公开竞价转让拍卖,不允许搞内部协议转让、暗箱操作。公开竞价转让可以向社会拍卖,也可在机关系统内部分批进行,但不允许在本单位内部进行。对留用的特殊公务用车,统一喷刷醒目标志便于群众监督。同时规定非执行执勤任务不得使用,确定专人管理,下班后和节假日钥匙交公封存。建立用车工作日记,对每次出车的任务、人员、时间、地点一一登记,以利于内部监督。⑤职务消费货币化必须与公职人员职责考评制度相结合,防止职务消费弱化会导致公务活动的弱化,影响政府行政效率。

3、齐抓共管,加大监督惩处力度,形成监督合力。财政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作用,强化对资金运行、票据审查以及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堵塞管理漏洞;审计部门应加大领导干部任期审计力度,积极开展通过加强对资金开展单位财务年度审计及票据、财务制度执行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畸形职务消费,及时拿出整改措施,督促各单位按要求规范操作;新闻媒体应关注典型事件,及时曝光,追踪报道;完善群众监督机制,各单位职务消费情况应在局域网、公开栏上定期公布,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使隐形的消费公开化,模糊的消费具体化,让人一目了然。纪检监察机关应将职务消费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对违反者及时进行警戒谈话,责令当事人写出书面整改报告,整改结果归档;对令行不止者,给予党政纪处分;对贪污腐败者,依法提请检察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直接关系到各级公职人员的切身利益,改革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1、思想认识统一难。职务消费改革的直接对象是主要是各级领导干部,直接触及到领导干部自身利益。长期以来,领导干部在公务消费待遇上,同单位、同级别的,不论工作量大小,享受的待遇基本一样。现在要打破这种消费格局,必然会在领导干部的思想上产生较大的冲击。在改革中,处理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

2、货币化范围明确难。职务消费的项目很多,现阶段并不是所有的职务消费项目都能实行货币化,哪些职务消费项目能货币化、哪些不能货币化,要明确起来不是易事。比如,职务消费可以分为个人职务消费和公共职务消费两大块,目前对个人职务消费货币化的条件基本成熟,但哪些是单纯的个人招待,哪些是公共接待,这个界限就很难界定。

3、个人消费标准确定难。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领导之间、干部与职工之间、实职与虚职之间,其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和工作量不同,很难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如果执行的是同一消费标准,必然苦乐不均,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如果执行的是不同消费标准,谁高谁低,高多少、低多少,不易衡量。如何确定一个真正能够体现“工效挂钩”的标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4、职务消费基数核定难。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对改革后各单位的职务消费基数难确定,假如按各单位前三年平均消费水平来确定,操作起来也面临困难,如果前三年制度规范、管理严、控制紧的单位,基数必然低;相反,制度不规范、管理不严、控制不紧的单位,基数必然高。若以此确定今后消费标准,前三年管理严的单位则相对“吃亏”,而管理不严的单位就会“沾光”。

5、节约与工作关系协调难。实行职务消费货币化后,交通费、招待费、差旅费、培训考察费等按一定的标准发放到个人手中,由个人包干使用,这样财政压力减轻了,但也会产生新的问题。因为费用发放到个人手中以后,下基层、出差等等费用,单位不再开支,由个人从单位已发放的费用中支付,那么,干事的要花钱,不干事的却能省钱。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影响一些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篇:县纪委书记在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工作会讲话

县纪委书记在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工作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主要是对我县前一阶段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试点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研究部署下步改革试点工作。刚才,同志宣读了县纪委《关于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两个单位负责同志介绍了他们试行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希望大家按照《方案》要求,学习借鉴试点单位的经验和做法,结合实际,切实抓好本单位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工作。下面,我就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立足实际,剖析现状,深刻认识改革动因

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是与领导活动相伴而生的,是有效实施领导行为的必要条件。在现行体制下,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以货币形式发给领导干部,由领导干部个人自主支配和使用的费用。如工资、津贴、补助和奖金等。第二部分是为方便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而投入的成本,以及领导干部个人在履行职责和公务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这部分费用目前还不是以货币形式发给领导干部个人,而是以票据形式由领导干部所在机关(单位)记帐支出。如招待费、通讯费、交通费、差旅费、学习考察费等。近年来,各级在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方面想了不少办法,出台了不少规定制度,对规范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些办法都是治标的办法,加上相互联系不紧,周延不够,缺乏刚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特别是当前随着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范围的拓展,职务消费的数额逐步增加,用向不断扩大,而一些相应的监督制约制度不能及时跟进,致使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呈现出无限制的扩大化趋势,既增加了财政开支,又影响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已经成为群众关注的一个热点。具体表现为:一是职务消费尺度模糊,缺乏明确界限。如:招待费管理严的乡镇每年五六万,不严的乡镇每年十来万,有的甚至十六七万。在具体处理上,哪些招待合理,哪些招待不合理,难以界定。二是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成为财务支出的杂货箱,一些不正之风的“避风港”,什么都以招待费名义入帐,致使开具虚假发票屡禁不止,造成职务消费无序化扩大。三是成为领导干部转嫁个人消费,以权谋私的途径。一些领导干部将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甚至将家属、亲友的各种费用,以职务消费的名义转嫁到所在单位或基层,致使一些领导干部不廉洁行为时有发生。据外地媒体披露,有一个县粮食局长由于女儿考上南京某大学,他即让单位在南京设立办事处,配备车辆,租用房屋,名为服务工作,实为服务女儿,四处挂帐万元;有一位乡党委书记出门则由财政所长随同,携带巨款,名为考察,实为玩乐,几年虚报发票余万元。如此种种,可谓一人为官,举家享乐。这种职务消费已变成一些人假公济私、享受奢华、侵占公款的手段,成为我们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腐化堕落的催化剂。四是成为影响班子团结和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党政主要领导掌握着开支大权,自己消费自己批,消费随意;而一些副职正常消费难以保障,有的甚至差旅费几年都报不了。由于在职务消费上存在着悬殊和差异,使一些班子成员心理不平衡,容易造成班子之间的不团结,影响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五是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也存在着与时俱进的问题。拿通讯费来说,上级规定通讯费用解决到县处级,特殊行业只解决到乡科级。而实际工作中,绝大部分乡科级干部,甚至连村支书、主任都有手机,他们的通讯费用很难说都是由个人解决,这就存在一个变通方式、报销费用的问题,无形中增加了财政开支和行政成本。

为了积极探索解决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和源头治腐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及市、县领导的要求,去年五月以来,我们在等单位进行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试点。这项工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刊物相继进行报道,亲自听取了我县货币化改革的专题汇报,省、市纪委其他领导对我县试点工作也十分重视,提出了许多指导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四个试点单位经过近半年的试运行,取得了初步成效,并在实践中探索、积累、总结出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和做法,使改革试点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今年,我们将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扩大试点范围。今年新增加了个试点单位,个乡镇,个局委,加上去年的个,试点单位已达到了个。今后还要逐渐增加,不断延伸,并完善配套制度,确保健康运行。力争通过一到两年时间的实践、探索和完善,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成熟的、具有生命力和推广价值的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操作管理办法。

二、顺应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改革信心

顺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实行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是从根本上解决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问题的现实选择。

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市

第三篇: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问题的探讨

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问题的探讨

一、当前公务用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对车辆配置进行了严格控制,但在车辆维修、购置高档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我县公务用车的情况来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公车费用成为“无底洞”,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一些单位和个人将各种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报销的费用放到公务用车维修、保养项目中,使公务用车的成本高出社会车辆的几倍。一些负责公务用车维修的人员收车辆修理公司的回扣,以及公务用车使用中严重浪费等,这些超额费用都算在了公务用车经费支出上,造成财政负担重。

(二)公车使用中存在一些不廉洁行为。公车私用现象严重,有的领导干部把公车当成了私车,不仅自己办私事,家属、子女、亲朋好友办私事也用。有的单位配置公务用车不是从工作需要出发,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待遇”,一种“门面”,车的档次规格不断提高,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出现了互相攀比的不正之风。

(三)公车使用中已出现党群、干群关系受损现象。一些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办事全是专车。其他干部根本就用不上,甚至是急事都不行,这样在单位内部就产生了领导干部与其他干部、主要领导干部与其他副职之间的矛盾,使单位内部班子不团结,工作不协调,效率低。其次,领导干部下基层检查工作,车水马龙,浩浩荡荡的车队,在公路上一路春风,走马观花,只听汇报,不深入实际,不到群众中去体察民心、民情,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现象。

(四)公务用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一些单位的一把手,把公车当成私有财产随意处置,行驶里程还未达到规定的一半就想方设法购新车,购豪华车,原车由一人做主,不经过集体研究,不经过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登记,办理有关手续,就作当人情送了,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从目前来看,公务用车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现行体制所致;二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作怪;三是以修车、加油等形式侵吞国家资金;四是互相攀比的不正之风盛行。

三、改革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为了进一步规范职务消费行为,有效遏制公车使用与管理中发生的浪费违纪行为,积极探索从源头上、制度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治本之策,提出以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一)基本原则。在确保各项工作自身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压缩财政开支,逐步取消公务用车,按各人职务高低和工作量大小,兼顾干部职工福利,发放交通补贴费。

(二)费用包干。交通补助费从正、副处级,正、副科级到一般干部,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情况和工作量分档资补贴到人。领导干部县内公务用车和因私用车,均由个人负担费用,普通干部职工城区内交通费自理,下乡据实报销车费。

(三)成立公务小车出租公司,实行市场化企业管理,谁租车谁付钱,原有公务用车面向社会公开拍卖。

(四)外公务出差,原则上不论职务大小只限乘公共汽车,火车或飞机,费用据实报销,如确属需要经批准后可租用小车,租车费用由个人和单位按比例承担。

(五)做到“四不准”,即不准到下属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交通费用,不准到公检法等特需部门借用公车,不准拖欠或不缴纳个人应支付的出租车费,不准为节省交通费用而影响正常公务活动。

(六)落实改革措施.要搞好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首先要成立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领导小组,由政府部门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委主要领导参加的公务用车改革领导成员。其次,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职务消费货币化、公务用车社会化”的公务用车改革方案。其三,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思想,起模范作用,带头执行公务用车改革方案。其四,强化监督检查,严肃党政纪律,建立单位内部监督、群众监督、定期检查、秘密查访的监督网络。

四、公车改革后将会产生的主要成效

公务用车改革能有效地降低公务用车管理的社会成本,能摆脱公车私用,公车私驾等方面的治理难度,同时能改善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有力地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能降低行政成本,减少财政开支。据调查,某单位一辆公车仅2003年各种费用近5万元左右,全县公务用车几百辆,改革后能给财政节约一大笔资金。

二是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干部的工作作风,杜绝出现“特权车”,有利于树立政府和公务员的良好形象。

三是有利于进一步营造团结干事谋改革的工作氛围,能有效地杜绝因公务用车引起的不愉快事情的发生。

四是有利于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将以往隐形的权力消费公开化,模糊的职务消费标准具体化,使职务消费在阳光下运行,在群众面前树立透明、勤俭的良好形象。五是能有效地遏制腐败。公务用车进行改革,使干公务活动公开化,职务待遇货币化,并适于群众监督之下,堵住各种违纪违规虚假开支的报销途径,从制度上、源头上遏制腐败。六是通过改革,使公务用车从无序管理走向有序管理,有计划、有标准、有限额,能简化财务报支手续,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第四篇:浅析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务消费是指国家机关公务员和参照管理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发生的职务消费,包括用车、通讯、应酬、必要的物质工作条件等等。这些费用出于履行公务的需要,由财政预算给予安排,是理所当然的,没有正常的职务消费,公务活动就没有了经济基础,就无法正常开展。

我县是一个国定贫困县,每年依赖大量的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平衡财政收支,维

系庞大的行政开支,多年来依然不改的是“吃饭”财政。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迅猛增长的职务消费,其增长速度与我县的经济增长和财力增长不相适应,大大超出了我县目前财力所能承受的幅度,现行的这种超标消费,甚至违规职务消费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既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一、职务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超标消费,甚至违规的职务消费。购车、招待、礼品,是职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单位不论大小,主要领导要配专车,其他领导要有机动车,购买装饰豪华的小轿车;二是公款招待演变成公款大吃大喝,公款旅游,吃要山珍海味,玩要尽兴有特色;三是来客要送礼,外出办事要带礼,个人走关系也得公家送礼。

(二)公务消费不透明、不规范,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职务消费的腐败根源是政府官员支配公共权力“私有化”的结果。只要能与权力沾上边的,个人消费也可以由公家“买单”。有的单位车辆维修费用居高不下;有的单位假借汽车配件、轮胎经常更换为由,开张发票就报销,使一些灰色职务消费合法化;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大量存在着超标准或变相报销手机话费等。

(三)超标消费、违规的职务消费,演变成官员谋取福利的“灰箱”。不同地区和部门公务员实际收入差异过大,而各部门获取的各种利益补偿相差悬殊,领导干部的相当一部分支出转化为职务消费,而很多部门利用行政收费项目取得资金,一些单位的下属实体也在给这些部门上缴收益则是职务消费的重要资金来源。

二、超标消费、违规的职务消费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一些不正之风也随之蔓延开来,而且愈演愈烈。从一些部门和单位发生的案件中不难看出,犯错误或犯罪的起源正是从超标消费、违规的职务消费发端,究其原因发人深省。如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任人唯贤少了点,任人唯亲、任人唯钱多了点;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使用。在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下,有的领导以钱铺路找关系,力求升迁,钱从何来,自己的工资除养家糊口之外所剩无几,只有从公款中开支。又如吃喝风,现在有的单位是有客来吃,没客来也吃;工作加班吃,休息日也吃。作为领导干部,总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不能“世人皆浊、而我独醒”,不少人是随大流,加入了各种不正之风的行列,对不正当职务消费乐此不疲。

(二)个人原因。一些人走向领导岗位后,以工作忙为由不加强学习,致使思想滑坡,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他们置群众的利益于不顾,在很多群众还没有解决温饱的情况下,毅然利用手中的权力,千方百计想办法买超标轿车,搞豪华装饰,吃生猛海鲜,用高档烟酒等,贪图享受。

(三)体制制度还不够健全。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对领导干部的约束还存在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管理不严,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虽然有党内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但在制度上还不配套、不完善;在监督的实践上,上级机关监督不到位,同级机关监督不了,内部监督走形式,社会监督难于落实。这样,一些领导干部就有可乘之机,乐享其成。

(四)财政改革不到位,给职务消费留下了可乘空间。近几年来,财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到会计集中核算再到实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等,这一系列改革有效地控制了单位的公用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不合理职务消费,但是由于改革不到位或者改革还没有完成等原因,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如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目前大部分地方实行的是预算调控办法,即对不同单位预算外资金实行征缴调节基金的调控,而绝大部分资金都返还给单位以弥补单位公用经费,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就由单位领导掌握,实际也就成为职务消费的重要来源。由于部门预算还处于试点阶段,国库集中收付还没有全面推行,都给职务消费的不合理性留下了可乘空间。同时,各单位还存在脱离财政监督的隐性职务消费。一些单位利用灰色收入设立“小金库”,以应对日益增加的职务消费开支;一些单位和部门则存在将预算外资金违规挪用或改变用途开支公务接待费用的现象;一些单位和部门则存在把一部分国有非经营性资产用于出租、改变用途等,获取收益而直接用于公务接待费用开支。

三、解决职务消费存

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自律意识。首先要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两个务必”,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其次,要努力创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利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进行先进典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艰苦奋斗革命传统教育。

(二)从实际出发,制定职务消费的标准。职务消费需要一个标准,通过制定职务消费标准,以严密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来堵住职务消费的“黑洞”,并在科学地界定公务职务消费的基础上,明确各项具体的消费数额、条件、范围、程序等,是治理职务消费腐败必须跨过的门槛。

(三)加大职务消费的监督力度,在防范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监督的手段,对领导干部行使事权、财权进行监督审计,并且把审计关口前移,变离任审计为主为任期内审计为主。在条件成熟时推行财务下管一级制度,实行财务费用集体会签,完善会计委派、集中政府采购等源头治理措施。

(四)建立职务消费的报告和通报制度,并实施严肃的追究制。应将职务消费情况向有关会议和有关部门报告,政务公开办事机构应将职务消费情况在公开栏公开,使职务消费处于比较透明的状态,树立“阳光消费”观念,接受考核和监督。上级有关部门要将下级职务消费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职务消费的问题一经查实,决不姑息迁就,该退赔的退赔,该处分的处分,涉及经济犯罪的,则绳之以刑。

(五)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一要推行部门预算,统筹预算内外收入,细化支出项目。二要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成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实行行政、事业单位的一切收支全代理,将职务消费纳入日常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控制超标、违规的职务消费发生。三要将职务消费纳入到政府采购的范畴,实行定点接待、定点消费,在单位预算的职务消费指标内,由国库收付中心代为结算。四要将行政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国有资产,实行全面集中管理,由专门机构行使经营管理职权,切断私设“小金库”的资金来源。五要加强和完善政府集中办事大厅管理机构,独立行使收费权,将所有行政审批项目收费纳入预算管理,切断同职能单位的联系,确保在源头上管住“钱”,防止截流、破堤。

第五篇:浅析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职务消费是指国家机关公务员和参照管理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发生的职务消费,包括用车、通讯、应酬、必要的物质工作条件等等。这些费用出于履行公务的需要,由财政预算给予安排,是理所当然的,没有正常的职务消费,公务活动就没有了经济基础,就无法正常开展。我县是一个国定贫困县,每年依赖大量的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平衡财政收支,维系庞大的行政开支,多年来依然不改的是“吃饭”财政。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迅猛增长的职务消费,其增长速度与我县的经济增长和财力增长不相适应,大大超出了我县目前财力所能承受的幅度,现行的这种超标消费,甚至违规职务消费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既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一、职务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超标消费,甚至违规的职务消费。购车、招待、礼品,是职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单位不论大小,主要领导要配专车,其他领导要有机动车,购买装饰豪华的小轿车;二是公款招待演变成公款大吃大喝,公款旅游,吃要山珍海味,玩要尽兴有特色;三是来客要送礼,外出办事要带礼,个人走关系也得公家送礼。

(二)公务消费不透明、不规范,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职务消费的腐败根源是政府官员支配公共权力“私有化”的结果。只要能与权力沾上边的,个人消费也可以由公家“买单”。有的单位车辆维修费用居高不下;有的单位假借汽车配件、轮胎经常更换为由,开张发票就报销,使一些灰色职务消费合法化;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大量存在着超标准或变相报销手机话费等。

(三)超标消费、违规的职务消费,演变成官员谋取福利的“灰箱”。不同地区和部门公务员实际收入差异过大,而各部门获取的各种利益补偿相差悬殊,领导干部的相当一部分支出转化为职务消费,而很多部门利用行政收费项目取得资金,一些单位的下属实体也在给这些部门上缴收益则是职务消费的重要资金来源。

二、超标消费、违规的职务消费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一些不正之风也随之蔓延开来,而且愈演愈烈。从一些部门和单位发生的案件中不难看出,犯错误或犯罪的起源正是从超标消费、违规的职务消费发端,究其原因发人深省。如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任人唯贤少了点,任人唯亲、任人唯钱多了点;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使用。在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下,有的领导以钱铺路找关系,力求升迁,钱从何来,自己的工资除养家糊口之外所剩无几,只有从公款中开支。又如吃喝风,现在有的单位是有客来吃,没客来也吃;工作加班吃,休息日也吃。作为领导干部,总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不能“世人皆浊、而我独醒”,不少人是随大流,加入了各种不正之风的行列,对不正当职务消费乐此不疲。

(二)个人原因。一些人走向领导岗位后,以工作忙为由不加强学习,致使思想滑坡,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他们置群众的利益于不顾,在很多群众还没有解决温饱的情况下,毅然利用手中的权力,千方百计想办法买超标轿车,搞豪华装饰,吃生猛海鲜,用高档烟酒等,贪图享受。

(三)体制制度还不够健全。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对领导干部的约束还存在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管理不严,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虽然有党内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但在制度上还不配套、不完善;在监督的实践上,上级机关监督不到位,同级机关监督不了,内部监督走形式,社会监督难于落实。这样,一些领导干部就有可乘之机,乐享其成。

(四)财政改革不到位,给职务消费留下了可乘空间。近几年来,财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到会计集中核算再到实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等,这一系列改革有效地控制了单位的公用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不合理职务消费,但是由于改革不到位或者改革还没有完成等原因,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如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目前大部分地方实行的是预算调控办法,即对不同单位预算外资金实行征缴调节基金的调控,而绝大部分资金都返还给单位以弥补单位公用经费,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就由单位领导掌握,实际也就成为职务消费的重要来源。由于部门预算还处于试点阶段,国库集中收付还没有全面推行,都给职务消费的不合理性留下了可乘空间。同时,各单位还存在脱离财政监督的隐性职务消费。一些单位利用灰色收入设立“小金库”,以应对日益增加的职务消费开支;一些单位和部门则存在将预算外资金违规挪用或改变用途开支公务接待费用的现象;一些单位和部门则存在把一部分国有非经营性资产用于出租、改变用途等,获取收益而直接用于公务接待费用开支。

下载关于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问题的调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问题的调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务员申论: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问题的探讨(推荐五篇)

    人事考试教育网 申论范文: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问题的探讨 为了积极探索党政机关公务消费货币化改革,以促进桑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在当前人们最关注的公务用车改革方面,有如......

    职务消费自查报告

    职务消费自查报告为切实贯彻落实《关于印发〈违规职务消费和公款大吃大喝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五个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认真开展违规职务消费自查和整......

    职务消费和人情消费

    职务消费 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履行公共职务引起的各种公务消费开支的总称。主要表现在公务用车、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人情消费 人情消费,即人与......

    职务消费自查报告

    职务消费自查报告 职务消费自查报告 为切实贯彻落实《关于印发〈违规职务消费和公款大吃大喝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五个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认真开展违......

    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研究

    一、房改政策汇编1.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的时间界限如何确定? 答:从1998年12月31日起省直单位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2.住房补贴的标准如何......

    职务消费管理制度五篇

    山西泽州天泰坤达煤业有限公司 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山西泽州天泰坤达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工作,根据泽惩防办......

    职务消费自查工作报告

    XX公司职务消费情况自查报告 按照《关于开展职务消费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xx公司对公司领导人员的职务消费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领导人员的职务消费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传动职务消费自查报告

    传动公司职务消费情况 自查报告 按照陕西化建纪发【2016】8号的文件要求,关于加强作风建设强化监督检查的通知,对本单位班子成员的职务消费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和检查,现将传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