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期货公司分类监管操作说明
期货公司分类监管操作说明
为了增强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价的可操作性,细化评价标准,根据《期货公司分类监管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与《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价指标与标准》(以下简称“指标与标准”),制定本操作说明。
一、评价方法及工作底稿概述
(一)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价分为定量指标、定性指标与调 整指标的评价。
(二)定量指标由评审委员会直接根据期货公司经审计的年 度财务数据进行评定。
(三)定性指标与调整指标采取由期货公司自评、证监局初评,评审委员会最终确定的方式进行。通过填写3张工作底稿完成对期货公司定性指标与调整指标的评价。
1、期货公司对《指引》中第二十六条规定的资本充足情况、客户资产保护、公司治理、合规管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信息技术安全的内容进行自评,具体工作底稿见附件1,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自评表。
2、证监局根据《指引》对期货公司定性指标及调整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工作底稿见附件2,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证监局评价表。此表以总分100分为基数,对期货公司的定性指标及调整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此评价表结构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证监局对期货公司在评价期内采取的监管措施 和存在的重大问题做出评价,具体指《指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所规定的定性指标。
第二部分是证监局对公司自评结果的调整情况。即证监局在对期货公司填写附件1进行自评的基础上,检查期货公司的自评情况是否属实,以及是否需要对其自评情况进行调整。
第三部分是证监局对期货公司调整指标的评价,即是否存在《指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七条规定的对期货公司特殊事项的加、减分项目,计算得出期货公司的调整指标得分。
第四部分是证监局对期货公司在评价期内是否存在《指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八条规定的存在影响公司分类的重大事项需直接调整分类的情形进行列示。
其中,定性指标总分为100分,前两部分累计加总得出期货公司定性指标得分,第三部分列示期货公司调整指标得分,定性指标与调整指标得分直接计入附件3,计算期货公司分类监管最终评分。第四部分不进行打分及计入总分,仅用于期货公司存在的特殊情况的填写,该部分以填写“是”或“否”进行列示。
3、期货公司的最终评分由评审委员会按照规定的定量与定性指标的比重计算出期货公司得分的基础上,按照调整指标对上述得分调整后得出期货公司最终评价得分及分类结果,具体工作底稿见附件3,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价结果表。
在期货公司评价得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期货公司是否存在《指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八条规定的存在影响期货公司分类结果的重大事项需要直接调整分类的情形,最终确定期货公司的分类。具体工作底稿见附件3,期货公司分类监管 评价结果表。
二、定量指标的评价
市场影响力共五个指标,具体指标的计算公式及数据来源解 释如下:
(一)上一年度月末平均客户权益总额,指期货公司评价期 内每月末客户权益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为:∑(每月末应付货币保证金+每月末应付质押保证金)/12。应付货币保证金与应付质押保证金数取自评价期内期货公司每月上报的资产负债表。
(二)上一年度手续费收入、利润总额,指期货公司评价期 内经审计的手续费收入与利润总额,上述数据直接取自评价期内期货公司经审计的利润表。
(三)上一年度经纪业务利润,指期货公司期货代理业务取 得的利润,计算公式为:手续费收入+利息净收入-提取期货风险准备金-营业税金及附加-业务及管理费。上述数据均取自评价期内期货公司经审计的利润表。
(四)上一年度手续费收入与代理交易额的比率,计算公式 为:手续费收入/代理交易额。
三、定性指标的评价
(一)总体原则
1、就同一事项对期货公司采取多项监管措施的,按扣分分值最高的项目进行扣分,不重复扣分。
2、就不同事项对期货公司采取同一监管措施的,应当分别计算、合计扣分。
(二)对《指引》规定的资本充足等7个方面的定性指标 的评价说明
1、资本充足指标
(1)1.01“风险监管指标计算符合规定”。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的计算符合《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中对风险监管指标计算的相关规定,具体法规要求参见《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第二章。
(2)1.02“风险监管报表报送符合规定”。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报表的报送符合《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中对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报表报送时间、报表留存的相关规定。具体法规要求参见《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第四章第二十四至第二十七条。
(3)1.03“建立了风险监管指标动态监控与补充机制,开展重大业务前进行敏感性测试”。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建立了风险监管指标动态监控与补充机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扩大业务规模或者向股东分配利润等重大决定前,对风险监管指标进行敏感性测试。
(4)1.04“按照规定履行了定期报告与风险监管指标异常时的临时报告义务”。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履行了定期报告义务及在风险监管指标出现比上期变动超过20%、预警、不达标,及监管部门要求时,履行了临时报告义务。具体法规要求参见《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第四章第二十八至第三十条。
2、客户资产保护
(1)2.02“期货保证金账户的管理、报备、披露符合规定”。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按照《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第七十条及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等的要求进行保证金账户的管理。
(2)2.08“期货公司为客户开户的操作程序符合规定,期货经纪合同符合要求”。“为客户开户的操作程序符合规定”的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开户操作程序符合《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第 四章经纪业务规则、《关于进一步加强期货公司开户环节实名制工作的通知》(证监期货字[2007]257号)等的相关规定。
“期货经纪合同符合要求”的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经纪合同的内容符合中国期货业协会关于《期货经纪合同指引》、《期货交易风险说明书》的规定,并向中国期货业协会与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具体参见《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3)2.09“符合金融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相关要求,不存在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的委托为其进行期货交易的情形”。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需接受符合规定的投资者进行期货交易,具体参见《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第五十条、《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金融期货合格投资者的相关要求按照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规定执行。
(4)2.17“未擅自将资金划出保证金封闭圈”。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不存在除《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29条规定以外的情形将自有资金划出保证金封闭圈的情形。
3、公司治理
(1)3.10“按照规定设臵独立董事;独立董事依法履行职 5 责”。本款评价标准为:按照《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具有实行会员分级结算制度期货交易所结算业务资格的期货公司和独资的期货公司应当设立独立董事。未依法设立独立董事的,扣0.5分;独立董事未按法律、法规、公司章程规定履行职责的,每次扣0.5分。
(3)3.13“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违规兼职的情况”。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期货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四号》、《公司法》第五十二条等关于高管兼职的相关法规规定。对违规兼职的情况,每人次扣0.5分。
(4)3.16“任用不具有期货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期货业务”。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任用《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期货从业人员”,即期货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时,需具有从业资格。本款按照人次扣分,每人次扣0.5分,最高扣5分。
4、合规管理
(1)本项内容主要是对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考察。
(2)对期货公司未设首席风险官的,对本项内容 “4.01—4.06”款均需进行相应扣分。
(3)4.06“不存在首席风险官应发现而未发现、应报告未 6 报告的事项”。本款评价标准为:对期货公司发生《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管理规定(试行)》规定的首席风险官应发现和报告的事项,除按照对该事项的监管措施和问题进行相应扣分外,还应在本款按次予以扣分。
5、内部控制
(1)5.05“公司所属营业部符合人员、岗位、场地、设施的 要求“。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所属营业部符合《期货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四号》的相关要求。
(2)5.06“能够对营业部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结算、统一风险控制、统一资金调拨、统一财务和会计管理。” 对本款 的评价中,期货公司对营业部的四统一管理职能不在同一地的,需按照本款进行相应扣分。
6、信息披露
本项内容由期货公司根据《期货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管理规定》进行披露,目前该规定正在制定中,不作为期货公司分类监管首次评价的内容。
7、信息技术安全
(1)7.01“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健全有效,符合相关政策和监管要求”,目前中国证监会正在制定相关监管要求,本次测评暂不作为扣分项目。
(2)7.02“信息技术软硬件系统建设、系统运行和系统维护能够满足期货公司正常经营,符合相关政策和监管要求”,本款 评价内容为2008年对期货公司的网站检测与公司信息系统现场检查情况。
对在2008年存在网站被检测存在重要安全漏洞的,每次扣0.5分;存在重要安全漏洞不按规定进行复测,每次扣0.5分;有漏洞且复测不合格的每次扣0.5分。
公司信息系统被现场检查发现重大安全隐患,被要求整改的扣0.5分。
(3)7.03“信息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机制健全并有效执行”,本款评价标准为:未能建立应急处理预案,扣0.5分;建立了应急处理预案,但在故障和灾难发生时未发生作用,每次扣0.5分。
(4)7.04“信息技术人员不少于公司总人数的6%;营业部至少设1名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本款评价标准为:“信息技术人员”为期货公司专职的信息技术人员,“公司总人数”包括营业部人数。
(5)7.05“按照规定及时准确报送信息技术情况”,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在中国证监会信息技术调查工作中不按时填报,扣0.5分;不按规定填报其他事项的(协会自律和监管要求),每次扣0.5分;公司发生技术事故未按规定上报的,每次扣0.5分。
(6)7.06“未发生公司负有责任的技术事故”,本款评价标准为:发生导致客户交易中断的技术故障,每次扣0.5分。
(三)对《指引》规定的属于重大事项的定性指标的评价 说明
1、对《指引》第十九条第一至五款,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采取相关监管措施的,每人每次分别计算,合计扣分。
2、对《指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的说明。
“上一年度每发生一次风险监管指标不符合要求的扣2分;上一年度每发生一次风险监管指标预警的扣1分”,本款评价标准为:在评价期内期货公司发生风险监管指标不符合标准或预警的,按照每项每月进行扣分。
对期货公司由于增资造成负债/净资产的比例不达标或超过预警标准的,可以不认定为期货公司该项指标预警。证监局在填写测评表时,需在备注中加以说明。
对期货公司通过《期货监管部期货公司监管工作指引第1号—关于结算会员以增加注册资本金的方式补充净资本》补充净资本,股东已将增资款汇入期货公司验资账户的,可以不认定为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不达标或预警。证监局在填写测评表时,需在备注中加以说明。
对风险监管指标“净资本按照营业部数量平均折算额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评价标准为:达标标准为“扣除经纪业务预警标准的净资本按营业部数量平均折算额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预警标准为“扣除经纪业务预警标准的净资本按营业部数量平均折算额不低于人民币360万元”。
3、对《指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的说明。
“上一年度每发生一次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重大预警、经核实为公司原因的,每次扣1分”。
对期货公司发生保证金缺口及自有资金不足的预警,因银行系统升级及银行数据报送错误原因造成预警的,可以不予扣分。
4、对《指引》第二十三条第四款的说明。
“上一年度期货公司违规使用自有资金的,每一项扣2分”,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违反《期货公司自有资金使用指引》的相关规定的情形。
对本款的评价按照每项每月进行扣分。
5、对《指引》第二十三条第五款的说明。
“上一年度存在允许客户在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交易的,每次扣5分”,本款评价标准为:在评价期内期货公司每个客户发生在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交易的,计为1次。
6、对《指引》第二十三条第六款的说明。
“公司上一年度错单和穿仓损失金额超过当年提取的风险准备金额的10%的,扣2分”,本款所指“穿仓损失”的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在评价期内发生的未向客户追索成功的穿仓损失金额。
7、对《指引》第二十三条第七款的说明。
“上一年度审计报告及审阅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或审阅意见的,每次扣3分”,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评价期内审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风险监管报表审计审阅报告被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需进行相应扣分。
8、对《指引》第二十三条第十一款的说明。
“上一年度任用未取得任职资格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每次扣2分”,本款所指“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规定的所有需要由中国证监会及派出机构核准任职资格的人员。
9、对《指引》第二十三条第十二款的说明。
“上一年度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存在一个月以上缺位的,每次扣2分”,其中,对本款经理层人员的评价标准为:公司经理层人员的最低要求为3人,即总经理、副总经理及首席风险官;期货公司总经理缺位,董事会授权1名副总经理或有高管任职资格的人员代为主持期货公司日常工作,可以不认定为缺位;但由于任命公司其他高管人员代为主持工作导致期货公司经理层人员不满足最低要求的,需进行相应扣分。
10、对《指引》第二十三条第十三款的评价说明。“除上述第(七)至
(十一)所列情形外,期货公司存在其他不符合行政许可情形的,扣3至10分,具体由评审委员会审议决定。”对其他不符合行政许可情形的,由证监局提交评审委员会决定。
(四)对其他问题的说明
1、对《指引》第十八条的说明。
“对评价年度内出现信息系统不符合要求,直接评为D类”,指期货公司信息系统存在重大缺陷,不能满足客户交易需要,可能造成数据失真或损害客户合法权益。具体评价标准为:(1)评 价年度内公司系统出现10次以上中断;(2)评价年度内公司系统出现长时间(1个交易日以上)中断,影响客户无法正常交易;(3)公司系统存在不符合监管部门基本要求及重大缺陷的情形。
2、对《指引》第二十五条的说明。
“期货公司在评价期内与其他期货公司进行合并的,可以加5分”,在评价年度内,期货公司进行合并的,以将股权变更行政许可文件报送至中国证监会,并取得中国证监会的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为标准,可以予以加分。
在对本款进行评价时,期货公司在评价当年6月30日之前对上年度进行评价时,符合本款规定的,可以对期货公司予以相应加分,但对期货公司每次合并事项只作一次加分,已在上年度加分的,在以后年度中评价中不予重复加分。
四、关于试评工作的相关事项
(一)2009年开始对2008年进行测评时,对首席风险官、信息披露、自有资金使用、金融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规定的相关内容不作为扣分项考虑。
(二)试评中,对《指引》第二十三条第五款盘中透支事项的扣分,因期货部于2008年9月份下发《关于对期货公司盘中透支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函》(期函字[2008]300号),对期货公司盘中透支情况进行检查,并要求期货公司与2008年10月底之前自查完毕。因此,2008年10月31日之前发生的盘中透支事项不按本款进行扣分,只按照采取的监管措施进行扣分;对2008年10月31日之后发生的盘中透支,按照本款规定每人次扣5分。
(三)试评中,对期货公司存在《期货公司分类监管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第十条、第十八条规定的“一票否决”事项的,也需按照正常程序对期货公司进行评价,评出定性指标的得分,以便进一步分析评价指标的合理性。
(四)试评中,各证监局要与辖区公司所属营业部所在地证 监局充分沟通,获取营业部的监管信息。
第二篇:《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修订说明
《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修订说明
为落实依法全面从严监管要求,适应期货市场发展变化,引导期货公司合规经营,提升期货业服务能力和竞争力,我会修订《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现说明如下:
一、修订背景
2009年8月,我会发布《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试行)》(证监会公告〔2009〕22号),开始实施分类监管制度;2011年4月修订发布《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证监会公告〔2011〕9号),沿用至今。2009年以来,我会对期货公司进行了9次评价。
分类评价是结合经营业绩及合规状况对期货公司打分排名,并从优至劣划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类11个级别的过程。在长期的监管实践中,分类监管已成为期货行业重要的监管抓手和引导工具,对促进期货公司合规经营、稳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期货市场发展变化,期货公司分类监管制度应当与时俱进,提高评价适应性和科学性。
二、修订原则
(一)稳定制度框架,保持工作连续。在维持总体制度框架的基础上,优化和微调评价指标及程序,确保分类评价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适应行业变化,体现监管导向。综合体现期货公司各项业务开展情况,并通过针对性的指标设计,引导期货公司专注主业,深耕期货市场,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加大违规成本,强化监管威慑。在净资本监管、保证金安全、业务合规性等方面大幅提高违规成本,强化监管底线要求。
(四)优化评价体系,理顺评价程序。吸收多年评价经验,传承发扬好的制度,调整优化不完善的制度。
三、主要修订内容
(一)优化重组加分指标体系
1、新增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指标。该指标主要根据期货公司在评价期内服务产业和机构投资者、提升期货市场运行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具体包括三项:一是“保险+期货”业务规模,评价期货公司“保险+期货”试点开展情况;二是机构客户日均持仓,评价期货公司培育产业和机构投资者情况;三是期货、期权做市业务成效,评价期货公司通过子公司为期货、期权合约提供流动性支持的情况。
2、合并存在重复评价的加分指标。本次修订删除“机构客户日均权益增长量”指标。同时合并“机构客户日均权益”、“日均客户权益总额”两项指标,将境外客户权益纳入考虑,形成“加权调整后日均客户权益总额”指标,其中自然人客户、境内法人客户、境外法人客户权重系数分别为0.5、1、1.2,指标最大分值由2分增至4分。
3、将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业务纳入评价。本次修订将期货业务收入指标按不同业务条线拆分为经纪和咨询业务收入、资产管理产品日均期货权益总额、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利润三项,分别评价期货经纪和投资咨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公司开展情况。每项指标最大分值设为2分。
4、删除与监管导向相关性较弱的指标。现行规定“成本管理能力”指标有鼓励期货公司减少各项支出、压缩经营成本之嫌,可能会削弱期货公司在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的意愿,不利于期货业长远发展;“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可能会制约期货公司资本规模扩大,不利于期货公司提升抗风险能力。本次修订删除上述两项指标。
(二)调整细化扣分指标体系
1、完善风险管理能力指标。本次修订涉及投资者保护、股东规范、子公司管理、股权投资、信息报送等方面。修订后,风险管理能力评价子项增至41项。同时明确期货公司被实施行政处罚预先告知、因涉嫌证券违法违规行为被立案调查或者发生风险事件,反映出风险管理能力存在问题的,需要对照扣分。
2、调整特定情形扣分项目。一是提高“两金”违规成本,将净资本预警或不达标、保证金一般预警或重大预警扣分分值翻倍。二是将“信息系统不符合监管要求”列为特定情形,细化扣分标准,提高可操作性。三是将“开展期货投资咨询等创新业务不符合有关业务规则”情形纳入风险管理能力指标。四是考虑到期货公司设立、变更分支机构行政许可已取消,删去“未经许可设立、变更经营场所”情形,并将按时报备要求纳入风险管理能力指标。
3、细化措施扣分项目。一是行政监管措施增加“被出具警示函,每次扣1分”。二是细化期货业协会自律措施扣分档次,对期货公司、子公司、高管人员、从业人员被采取自律监管措施设置0.15至5分不等的扣分分值。三是增加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产品、风险管理子公司被期货交易所采取自律监管措施的,每次分别扣0.25、0.5分。
4、扩充“一票降级”情形。在现行规定列出的股东虚假出资、挪用保证金、超范围经营等情形基础上,增加允许客户直连交易、利用期货投资咨询活动传播误导性信息、资产管理业务从事内幕交易或操纵市场、为非法期货活动提供便利等情形。修改后“一票降级”情形增至八项。
(三)优化完善评价程序,强化“五位一体”协作
1、增加期货公司自评内容。期货公司除对扣分指标进行自评外,还要初步计算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指标,计算过程及结果上报公司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抄送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中国期货业协会。
2、增加监控中心和期货业协会为初审单位。监控中心负责对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指标(“保险+期货”业务规模除外)、市场竞争力(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利润除外)进行初审并汇总;期货业协会负责对“保险+期货”业务规模、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利润指标进行初审并汇总。
3、明确相关单位的监管协作机制。监控中心、期货业协会应当对相关数据进行校验并就数据差异与期货公司核实,必要时可以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发现重大异常应当通报派出机构,派出机构应当核查反馈。期货业协会、期货交易所对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采取自律监管措施的,应当通报期货公司住所地派出机构。
(四)其他修订内容
一是提高剩余净资本加分标准。本次修订将剩余净资本加分门槛由1亿元提高至5亿元,鼓励期货公司提升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是为调整部分加分指标的计算口径预留空间。评审委员会根据市场发展状况对加权调整后日均客户权益总额指标的各项权重系数进行调整,决定并公布“保险+期货”业务规模和期货、期权做市业务成效指标计算口径,自下一起实施。期货业协会根据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发展变化对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利润指标计算公式进行调整,经评审委员会同意后自下一起实施。三是将信息技术建设、期货扶贫等纳入评价。信息技术建设是期货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应当鼓励行业机构加大投入;期货扶贫是服务实体经济重要方面,去年已由期货业协会组织评价。此外,《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监管指引》(证监会公告〔2018〕5号)明确提出投教基地命名与考核情况持续纳入分类监管。本次修订第十四条,“中国证监会可以组织相关单位对期货公司信息技术建设、服务脱贫攻坚、投资者教育等方面进行专项评价,最高可加或扣2分”。
第三篇: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价操作指引20090305
期货公司分类监管操作说明
为了增强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价的可操作性,细化评价标准,根据《期货公司分类监管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与《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价指标与标准》(以下简称“指标与标准”),制定本操作说明。
一、评价方法及工作底稿概述
(一)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价分为风险管理能力与市场影响 力的评价。
(二)市场影响力由评审委员会根据期货公司经审计的 财务数据直接进行评定。
(三)风险管理能力采取由期货公司自评、证监局初审,评审委员会最终确定的方式进行。通过填写3张工作底稿完成。
1、期货公司对《指引》中规定的风险管理能力指标进行自评,具体见期货公司分类评价工作底稿一,期货公司自评表。此表以总分100分为基数,通过扣分的方式得出期货公司风险管理能力的自评得分,此表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期货公司是否符合《指引》中第二十九条规定的资本充足情况、客户资产保护、公司治理、合规管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信息技术安全的内容进行自评,第二部分是对期货公司在评价期内采取的监管措施和存在的重大问题做出评价,具体指《指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
十四、第二十五条所规定的事项。
第三部分是对期货公司特殊事项的评价,即期货公司是否存 1 在《指引》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规定的对期货公司特殊事项的加、减分项目。
第四部分是对期货公司在评价期内是否存在《指引》第十条、第十二条、第二十条规定的存在直接影响公司分类的重大事项的情形进行列示。该部分不进行计分,只须填写“是”或“否”,在最终确定期货公司分类时参考。
2、证监局根据《指引》及日常监管掌握情况,对期货公司风险管理能力的自评情况进行初审,对期货公司自评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做出调整,具体见期货公司分类评价工作底稿二,证监局初审表。
3、期货公司的最终评分由评审委员会在计算风险管理能力与市场影响力合计分并进行调整的基础上,由评审委员会综合考虑期货公司是否存在《指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二十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的存在影响期货公司分类结果需要直接调整分类的重大事项,最终确定期货公司的分类。具体见期货公司分类评价工作底稿三,评价结果表。
二、市场影响力指标的评价
市场影响力共四个指标,具体指标的计算公式及数据来源解 释如下:
(一)日均客户权益总额,指期货公司评价期内每交易日客 户权益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为:∑(每日应付货币保证金+每日应付质押保证金)/当年交易日天数。
(二)经纪业务利润,指期货公司期货代理业务取得的利润,计算公式为:手续费收入-提取期货风险准备金-营业税金及附加-业务及管理费。上述数据均取自评价期内期货公司经审计的 2 利润表。
(三)利润总额,指期货公司评价期内经审计的利润总额,该数据直接取自评价期内期货公司经审计的利润表。
(四)净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为:净利润/月均净资产。
三、风险管理能力指标的评价
(一)总体原则
1、就同一事项对期货公司采取多项监管措施的,按扣分分值最高的项目进行扣分,不重复扣分。
2、就不同事项对期货公司采取同一监管措施的,应当分别计算、合计扣分。
(二)对《指引》规定的资本充足等7个方面的风险管理 能力指标的评价说明
1、资本充足情况
(1)“风险监管指标计算符合规定”。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的计算符合《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中对风险监管指标计算的相关规定,具体法规要求及扣分标准参见《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第二章。
(2)“风险监管报表报送符合规定”。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报表的报送符合《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中对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报表报送时间、报表留存的相关规定。具体法规要求及扣分标准参见《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第四章第二十四至第二十七条。
(3)“建立了风险监管指标动态监控与补充机制,开展重大业务前进行敏感性测试”。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建立了风险监管指标动态监控与补充机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扩大业务规 3 模或者向股东分配利润等重大决定前,对风险监管指标进行敏感性测试。重大业务指可能导致期货公司净资本等风险监管指标发生10%以上变化的业务。
(4)“按照规定履行了定期报告与风险监管指标异常时的临时报告义务”。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履行了定期报告义务及在风险监管指标出现比上期变动超过20%、预警、不达标,及监管部门要求时,履行了临时报告义务。具体法规要求及扣分标准参见《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第四章第二十八至第三十条。
2、客户资产保护
(1)“期货保证金账户的管理、报备、披露符合规定”。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按照《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第七十条及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等的要求进行保证金账户的管理。
(2)“期货公司为客户开户的操作程序符合规定,期货经纪合同符合要求”。“为客户开户的操作程序符合规定”的评价标准 为:期货公司开户操作程序符合《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第四章经纪业务规则、《关于进一步加强期货公司开户环节实名制工作的通知》(证监期货字[2007]257号)等的相关规定。
“期货经纪合同符合要求”的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经纪合同的内容符合中国期货业协会关于《期货经纪合同指引》、《期货交易风险说明书》的规定,并向中国期货业协会与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具体参见《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
(3)“符合金融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相关要求,不存在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的委托为其进行期货交易的情形”。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需接受符合规定的投资者进行 4 期货交易,具体参见《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第五十条、《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金融期货合格投资者的相关要求按照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规定执行。该条按照期货公司接受不符合规定条件的投资者的人数进行扣分,每人次扣0.5分。
(4)“未擅自将资金划出保证金封闭圈”。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不存在除《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29条规定以外的情形将自有资金划出保证金封闭圈的情形。
3、公司治理
(1)“按照规定设臵独立董事;独立董事依法履行职责”。本款评价标准为:按照《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具有实行会员分级结算制度期货交易所结算业务资格的期货公司和独资的期货公司应当设立独立董事。独立董事未按法律、法规、公司章程规定履行职责的,每次扣0.5分;未设立独立董事或独立董事缺位的,按照“上一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存在一个月以上缺位的,每次扣2分”项目进行扣分。
(3)“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违规兼职的情况”。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符合《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期货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四号》、《公司法》第五十二条等关于高管兼职的相关法规规定。对违规兼职的情况,每人次扣0.5分。
(4)“任用不具有期货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期货业务”。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任用《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的“期货从业人员”,即期货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时,需具有从业资格。本款按照人次扣分,每人次扣0.5分,最高扣 5 5分。
4、合规管理
(1)本项内容主要是对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考察。
(2)对期货公司未设首席风险官的,对本项六款内容均需进行相应扣分。
(3)“不存在首席风险官应发现而未发现、应报告未报告的事项”。本款评价标准为:对期货公司发生《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管理规定(试行)》规定的首席风险官应发现和报告的事项,除按照对该事项的监管措施和问题进行相应扣分外,还应在本款按次予以扣分。
5、内部控制
(1)“公司所属营业部符合人员、岗位、场地、设施的 要求“。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所属营业部符合《期货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四号》的相关要求。
(2)“能够对营业部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结算、统一风险控制、统一资金调拨、统一财务和会计管理。” 对本款 的评价中,期货公司对营业部的四统一管理职能不在同一地的,需按照本款进行相应扣分。
6、信息披露
本项内容由期货公司根据《期货公司信息披露工作管理规定》进行披露,目前该规定正在制定中,不作为期货公司分类监管首次评价的内容。
7、信息技术安全
(1)“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健全有效,符合相关政策和监管要 6 求”,目前中国证监会正在制定相关监管要求,本次测评暂不作为扣分项目。
(2)“信息技术软硬件系统建设、系统运行和系统维护能够满足期货公司正常经营,符合相关政策和监管要求”,本款评价内容为2008年对期货公司的网站检测与公司信息系统现场检查情况。
对在2008年存在网站被检测存在重要安全漏洞的,每次扣0.5分;存在重要安全漏洞不按规定进行复测,每次扣0.5分;有漏洞且复测不合格的每次扣0.5分。
公司信息系统被现场检查发现重大安全隐患,被要求整改的扣0.5分。
(3)“信息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机制健全并有效执行”,本款评价标准为:未能建立应急处理预案,扣0.5分;建立了应急处理预案,但在故障和灾难发生时未发生作用,每次扣0.5分。
(4)“信息技术人员不少于公司总人数的6%;营业部至少设1名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本款评价标准为:“信息技术人员”为期货公司专职的信息技术人员,“公司总人数”包括营业部人数。
(5)“按照规定及时准确报送信息技术情况”,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在中国证监会信息技术调查工作中不按时填报,扣0.5分;不按规定填报其他事项的(协会自律和监管要求),每次扣0.5分;公司发生技术事故未按规定上报的,除按照“未发生公司负有责任的技术事故”扣0.5分外,再按照本款每次扣0.5分。
(6)“未发生公司负有责任的技术事故”,本款评价标准为: 7 发生导致客户交易中断的技术故障,每次扣0.5分。
(三)对《指引》规定的属于重大事项的风险管理能力指 标的评价说明
1、对《指引》第二十一条第一至五款,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采取相关监管措施的,每人每次分别计算,合计扣分。
2、对《指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说明。
“上一每发生一次风险监管指标不符合要求的扣2分;上一每发生一次风险监管指标预警的扣1分”,本款评价标准为:在评价期内期货公司发生风险监管指标不符合标准或预警的,按照每项每月进行扣分。
对期货公司由于增资造成负债/净资产的比例不达标或超过预警标准的,可以不认定为期货公司该项指标预警。证监局在填写测评表时,需在备注中加以说明。
对期货公司通过《期货监管部期货公司监管工作指引第1号—关于结算会员以增加注册资本金的方式补充净资本》补充净资本,股东已将增资款汇入期货公司验资账户的,可以不对期货公司采取监管措施并进行扣分,但在期货公司完成增资之前,仍须按照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不达标或预警进行相应扣分。
对风险监管指标“净资本按照营业部数量平均折算额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评价标准为:达标标准为“扣除经纪业务预警标准的净资本按营业部数量平均折算额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预警标准为“扣除经纪业务预警标准的净资本按营业部数量平均折算额不低于人民币360万元”。
3、对《指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的说明。
“上一每发生一次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重大预警、经核 8 实为公司原因的,每次扣1分”。
对期货公司发生保证金缺口及自有资金不足的预警,因银行系统升级及银行数据报送错误原因造成预警的,可以不予扣分。
4、对《指引》第二十五条第四款的说明。
“上一期货公司违规使用自有资金的,每一项扣2分”,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违反《期货公司自有资金使用指引》的相关规定的情形。
对本款的评价按照每项每月进行扣分。
5、对《指引》第二十五条第五款的说明。
“上一存在允许客户在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交易的,每次扣5分”,本款评价标准为:在评价期内期货公司每个客户发生在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交易的,计为1次。
6、对《指引》第二十五条第六款的说明。
“公司上一错单和穿仓损失金额超过当年提取的风险准备金额的10%的,扣2分”,本款所指“穿仓损失”的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在评价期内发生的未向客户追索成功的穿仓损失金额。
7、对《指引》第二十五条第七款的说明。
“上一审计报告及审阅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或审阅意见的,每次扣3分”,本款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评价期内审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风险监管报表审计审阅报告被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需进行相应扣分。
8、对《指引》第二十五条第十一款的说明。
“上一任用未取得任职资格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每次扣2分”,本款所指“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 9 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规定的所有需要由中国证监会及派出机构核准任职资格的人员。
9、对《指引》第二十五条第十二款的说明。
“上一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存在一个月以上缺位的,每次扣2分”,其中,对本款经理层人员的评价标准为:公司经理层人员的最低要求为3人,即总经理、副总经理及首席风险官;期货公司总经理缺位,董事会授权1名副总经理或有高管任职资格的人员代为主持期货公司日常工作,可以不认定为缺位;但由于任命公司其他高管人员代为主持工作导致期货公司经理层人员不满足最低要求的,需进行相应扣分。
10、对《指引》第二十五条第十三款的评价说明。“除上述第(七)至
(十一)所列情形外,期货公司存在其他不符合行政许可情形的,扣3至10分,具体由评审委员会审议决定。”对其他不符合行政许可情形的,由证监局提交评审委员会决定。
(四)对其他问题的说明
1、对《指引》第二十条的说明。
“对评价内出现信息系统不符合要求,直接评为D类”,指期货公司信息系统存在重大缺陷,不能满足客户交易需要,可能造成数据失真或损害客户合法权益。具体评价标准为:(1)评价内公司系统出现10次以上中断;(2)评价内公司系统出现长时间(1个交易日以上)中断,影响客户无法正常交易;(3)公司系统存在不符合监管部门基本要求及重大缺陷的情形。
2、对《指引》第二十七条的说明。
“期货公司在评价期内与其他期货公司进行合并的,可以加5分”,确定重组发生的标志为获证监会许可。
在对本款进行评价时,期货公司在评价当年6月30日之前对上进行评价时,符合本款规定的,可以对期货公司予以相应加分,但对期货公司每次合并事项只作一次加分,已在上加分的,在以后中评价中不予重复加分。
首次评价时,以我会认可期货公司重组方案为标准进行加分。
第四篇:期货公司分类评价操作指引
2018年期货公司分类评价操作指引
为增强期货公司分类评价的操作性,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评价标准,根据《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制定本操作指引。2018年期货公司分类评价应照此执行。
一、评价方法
根据《规定》,期货公司分类评价包括风险管理能力、市场竞争力、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状况、持续合规状况及其他指标的评价,期货公司最终评价计分由上述指标的分值合计得出,采取由期货公司自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以下简称证监局)初审、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复核和评审、中国证监会确定评价结果的方式进行。
二、市场竞争力指标的评价
对市场竞争力指标的评价由评审委员会统一进行评审。市场竞争力共五个指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一)日均客户权益总额,计算公式为:日均客户权益总额=∑(每日应付货币保证金+每日应付质押保证金)/评价期内交易天数。该指标的计算以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以下简称监控中心)提供的数据为准。
该指标的加分附加条件为期货公司评价期内持仓成交比不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的50%。其中,持仓成交比=日均持仓量/日均成交量。持仓量、成交量分别为期货公司当日各期货品种的持仓量、成交量之和。全行业平均水平,是指全行业日均持仓量 1 的算术平均值与全行业日均成交量的算术平均值之比。有关数据由监控中心提供。
(二)期货业务收入,包括期货公司开展期货经纪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开展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佣金收入(按照去年的评价要求,资管子公司业务收入不计入期货公司收入,今年资管子公司和风险管理子公司业务收入依然不计入期货公司收入)。期货经纪业务的手续费收入、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的佣金收入根据期货公司经审计的年报分析计算得到。
该指标的加分附加条件为期货公司的商品期货手续费率、金融期货手续费率二者均不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的50%。其中,手续费率=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成交金额。该计算公式中的商品期货(金融期货)手续费收入、商品期货(金融期货)成交金额均以监控中心提供的数据为准,不含交易所返还、交割手续费收入等。全行业平均水平,是指全行业商品期货(金融期货)手续费收入的算术平均值与全行业商品期货(金融期货)成交金额的算术平均值之比。
(三)成本管理能力,计算公式为:期货业务收入/(业务管理费+营业税金及附加+佣金支出)。该指标的计算以期货公司经审计的年报数据为准,其中,佣金支出为会计科目“佣金支出”所列内容。
该指标的加分附加条件为期货公司的期货业务盈利不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中,期货业务盈利=期货业务收入-(业务管理费+营业税金及附加+佣金支出)。期货业务盈利的计算以期货 2 公司经审计的年报数据为准,佣金支出为会计科目“佣金支出”所列内容。全行业平均水平,是指全行业期货业务盈利的算术平均值。
(四)净利润,该指标的计算以期货公司经审计的年报数据为准。
该指标的加分附加条件为期货公司的营业部部均手续费收入不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中,营业部部均手续费收入=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营业部数量。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以期货公司经审计的年报数据为准。营业部数量以期货公司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两证”齐全的营业部数量为准,期货公司总部未向公司住所地证监局备案不开展经营业务的,视为1个营业部。全行业平均水平,是指全行业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与全行业营业部数量之比。
(五)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净资产。其中,净资产为会计内各月月末净资产的算术平均值。该指标的计算以期货公司报送的月报和经审计的年报数据为准。
《规定》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期货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与持续合规状况指标得分低于规定分值的,市场竞争力指标不予加分”。其中,“规定分值”每年由评审委员会根据当年的分类评价情况分别审议确定。
三、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状况指标的评价
对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状况指标的评价采取由评审委员会统一评审的方式进行。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状况共三个指标:机构客户日均持仓、机构客户日均权益、机构客户日均权益 3 增长量。上述指标的计算公式见《规定》第五十条。上述指标的计算以监控中心提供的数据为准。
四、风险管理能力指标的评价
(一)客户资产保护
1.第1.01项,“期货保证金账户的管理、报备、披露符合规定”。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符合《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条、《关于推广保证金安全存管工作的通知》(证监期货字[2006]108号)、《关于登记和上报期货保证金账户和专用自有资金账户的通知》(证监期货字[2006]82号)等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次(项)扣0.5分。
2.第1.02项,“保证金的存放、出入金符合相关规定”。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符合《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以及中国证监会《关于规范期货保证金存取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证监期货字[2006]9号)等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次(项)扣0.5分。
3.第1.03项,“期货保证金封闭管理有效运行,不存在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形”。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符合《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六条、《期货经纪公司保证金封闭管理暂行办法》(证监期货字[2004]45号)等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次(项)扣0.5分。
4.第1.04项,“向监控中心报送的数据真实、准确、完整,能够按规定及时报送”。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符合《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七十三条、《关于推广保证金安全存管工作的通知》(证监期货字[2006]108号)及监控中心的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次(项)扣0.5分。
5.第1.05项,“开户环节符合相关规定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要求”。
本项评价标准为:(1)期货公司不存在违反《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等规定进行开户的情形;(2)期货公司开户符合《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以及《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按照《期货市场客户开户管理规定》及监控中心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开户实名制和统一开户制度,不存在违规情形;(3)期货公司能够按照监管部门和监控中心的要求及时升级和改造交易结算系统,对客户资料进行严格把关并及时准确报送,按照中国证监会及监控中心的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账户进行规范与清理;(4)期货公司经纪合同的内容符合中国期货业协会关于《期货经纪合同指引》、《期货交易风险说明书》的规定,并已向中国期货业协会与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备案;(5)期货公司按照《关于建立金融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规定》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业协会的配套规则严格执行金融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不存在违规情形。违反上述规定的,每次(项)扣0.5分。
6.第1.06项,“交易环节符合相关规定,能够切实保障客户的合法权益”。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符合《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二十七条、第三十条,以及《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五条至第五十七条等相关法规关于交易环节的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次(项)扣0.5分。
(二)资本充足
1.第2.01项,“风险监管指标的计算符合规定”。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的计算符合《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办法》第二章“风险监管指标的计算”的相关规定,不存在虚增净资本的情形。违反规定的,每次(项)扣0.5分。
2.第2.02项,“建立了风险监管指标动态监控与补充机制,开展重大业务前进行敏感性测试”。
本项评价标准为:(1)期货公司建立了风险监管指标动态监控机制,能够动态计算净资本等风险监管指标,及时反映有关业务和市场变化对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的影响;(2)期货公司建立了风险监管指标动态监控组织体系,指定相应的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动态监控工作,明确公司相关部门和人员具体承担动态监控工作;(3)期货公司在扩大业务规模或者做出向股东分配利润等可能对净资本产生重大影响的决定前,对相应的风险监管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违反规定的,每次(项)扣0.5分。
3.第2.03项,“按照规定履行了定期报告与风险监管指标异常时的临时报告义务”。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按照《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办法》第四章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履行了定期报告 6 义务和临时报告义务。违反规定的,每次(项)扣0.5分。
(三)公司治理
1.第3.01项,“期货公司与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在业务、人员、资产、财务、场所等方面严格分开、独立经营”。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应符合《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违反规定的,每次(项)扣0.5分。
2.第3.02项,“公司‘三会’制度健全并有效履行职责”。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应符合《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等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次(项)扣0.5分。
3.第3.03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情况符合监管要求,不存在提供虚假信息、隐瞒重大事项、拒绝配合监管、擅离职守等情况”。
本项评价标准为:
(1)期货公司应符合《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六条、第五十八条及《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管理规定(试行)》第二章等相关规定,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办理任职、离职手续,向中国证监会相关派出机构履行报告义务。
对未按规定办理任职、离职手续或履行报告义务的情况,每人次扣0.5分。
(2)期货公司应符合《公司法》第五十一条、《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 7 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期货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四号》第五条等关于高管兼职的相关法规规定。对违规兼职的情况,每人次扣0.5分。
(3)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应按《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管理规定(试行)》等相关规定履行职责。未按规定履行职责的,每人次扣0.5分。
(4)期货公司法定代表人无期货从业资格的,扣0.5分。4.第3.04项,“公司股东及其关联人未占用期货公司资产,未损害公司及客户的合法权益”。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应符合《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四条的规定。违反规定的,每次扣0.5分。
5.第3.05项,“公司及股东能够按规定向监管部门履行报告义务”。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应符合《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七十七条、第七十八条、第七十九条、第八十条、第八十一条以及其他法规、规范性文件中的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次扣0.5分。
6.第3.06项,“期货公司确保首席风险官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独立的检查权,为首席风险官有效履职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违反《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管理规定(试行)》第七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等规定,未能为首席风险官提供有效的履职保障的,扣0.5分。
7.第3.07项,“首席风险官按规定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切实履行报告义务,并按要求及时向监管部门提交工作报告”。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违反《期货公司首席风险官管理规定(试行)》第三章及第四章的规定,未履行报告义务或未及时向监管部门提交工作报告的,每次扣0.5分。
(四)内部控制
1.第4.01项,“公司和营业部的人员、岗位、场地、设施等方面符合运营和监管要求”。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和营业部符合《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违反规定的,每项扣0.5分。
2.第4.02项,“公司内部控制架构健全,设置了必要的业务和职能部门,符合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符合《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等规定,以及《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试行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七条等规定,以及《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第二十七条至第三十四条等规定。违反规定的,每项扣0.5分。
3.第4.03项,“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完善,财务、交易、结算、风险控制、合规等业务有效运转并符合监管要求”。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符合《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三十一条、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六条、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第五十九条,以及《关 9 于加强期货经纪公司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等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项扣0.5分。
对于期货公司的会计核算方式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不一致问题,如果该问题系由公司财务管理混乱所致,或者造成了公司净资本出现预警或不达标状态的重大变化,每项扣0.5分。
4.第4.04项,“公司建立了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并有效执行”。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应符合《关于加强期货经纪公司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第十一条、第十九条等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项扣0.5分。
5.第4.05项,“公司建立了明确、合理的授权分责制度并有效执行”。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应符合《关于加强期货经纪公司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第九条等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项扣0.5分。
6.第4.06项,“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内部稽核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并有效执行”。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应符合《关于加强期货经纪公司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第十六条、第二十一条等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项扣0.5分。
7.第4.07项,“公司建立了自有资金管理制度,对资金用途和划拨程序进行有效控制”。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应符合《关于加强期货经纪公司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第十二条等相关规定。违反规定的,每项 10 扣0.5分。公司自有资金管理中涉及自有资金用途不符合监管要求的情形,适用《规定》第十六条第(三)项。
8.第4.08项,“营业部‘四统一’管理有效执行”。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应符合《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违反规定的,每项扣0.5分。
(五)信息系统安全
该指标根据《期货交易所、期货经营机构信息技术管理规范(试行)》、《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办法》、《期货公司信息技术管理指引(修订)》、《期货公司网上期货信息系统技术指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技术治理工作指引(试行)》、《关于印发〈证券期货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自律规则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指标和标准如下:
1.第5.01项,“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完善并有效执行”。本项评价标准为: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能够覆盖期货公司全部信息技术管理环节,并有效执行。违反规定的,每项扣0.5分。
2.第5.02项,“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本项评价标准为:(1)期货公司集中交易系统发生软、硬件故障,导致全公司交易中断且客户交易受到影响的,无论公司是否负有责任,每次扣0.5分;(2)期货公司总部的其他信息系统(包括但不限于银期系统、行情系统)或者营业部交易业务系统发生技术事故,超过30分钟仍然没有解决问题且客户交易受到影响的,每次扣0.5分。对于非公司原因导致的技术事故,如果期货公司可以提供银行、软硬件供应商等第三方出具的事故责任 11 证明(关于第三方证明的格式文本见附件1),可以豁免扣分;(3)对于期货公司网站感染病毒事件,在不符合上述第(1)、(2)项扣分条件的情况下,不予扣分。
3.第5.03项,“应急处理机制健全有效”。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建立了信息技术应急处理制度,制定了应急处理预案,并定期举行信息技术应急处理演练,妥善处理突发信息技术问题。违反规定的,每项扣0.5分。
4.第5.04项,“按照规定及时准确报送信息系统情况”。本项评价标准为:(1)期货公司未按规定向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报送相关事项的,每次扣0.5分;(2)期货公司发生技术事故未按规定上报的,每次除按照“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扣0.5分外,再按照本项扣0.5分。
根据《规定》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在期货公司信息技术评级检查中,未达到一类等级要求的公司,其分类评价结果直接评为D类;达到一类等级要求但未达到其应该达到的更高等级要求的公司,其分类评价结果下调3个级别,最低评为D类。适用上述“一票降级”的期货公司,“信息系统安全”指标不再扣分。
(六)信息公示
该指标根据《期货公司信息公示管理规定》进行评价。具体评价指标和标准如下:
1.第6.01项,“信息公示制度健全且有效执行”。
本项评价标准为:(1)期货公司未按要求制定信息公示管理制度的或该制度未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扣0.5分;(2)期货公司未按规定向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报备信息公示管理制度 12 的,扣0.5分;(3)期货公司信息公示制度执行违反规定的,每项扣0.5分。
2.第6.02项,“公示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公示的信息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每项扣0.5分。
3.第6.03项,“信息能够按规定及时公示,并在规定地点、通过规定渠道公示”。
本项评价标准为:(1)期货公司首次公示的信息未在规定时间填报完毕的,扣0.5分;(2)公示信息发生变化,未及时更新、报告监管部门的,每次扣0.5分;(3)公司未按规定在网站、营业场所等公示规定信息的,每项扣0.5分。
4.第6.04项,“信息公示由专人负责、职责明确,信息公示工作符合监管要求”。
本项评价标准为:(1)期货公司未按规定指定高管人员、专门部门负责信息公示工作,信息公示和持续更新工作要求不明确,落实不到位的,扣0.5分;(2)公示信息未按规定经有关人员签字确认的,扣0.5分;(3)期货公司未在开户时将公示平台和公司网址书面告知投资者,或在客户交易系统中提示相关事宜的,每次扣0.5分。
五、持续合规状况的评价
(一)对《规定》第十六条的评价
1.“风险监管指标未达到监管标准的,每次扣1分;风险监管指标预警的,每次扣0.5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在评价期内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应持续达标并符合预警标准。考虑到目前尚未完全实现对期货公司每个时点风险监管指标进行持续动态监控,现阶段风险监管指标暂按月进行评价,即以期货公司报送的月度风险监管报表为基础进行评价。但对于监管部门在年报审计、现场检查和日常监管中发现的月中预警或不达标的情形,也应扣分。
对于期货公司增资,股东已将增资款汇入期货公司验资账户的情形,造成负债/净资产的比例不达标或预警的,可以豁免扣分。
在期货公司净资本指标预警的情况下,对于期货公司提出申请并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情形,相应的扣分可以减半(即扣0.25分):(1)期货公司股东会已做出增加注册资本的决议,且增加注册资本的方案能够实现风险监管指标优于预警标准;(2)拟增资股东已将拟增加的注册资本汇入期货公司单独设立的验资账户;(3)拟增资股东与期货公司签署合同,明确约定在增加注册资本过程中,拟增资股东不得要求期货公司返还汇入验资账户中的资金;(4)增加注册资本的申请已被我会受理。期货公司提出申请后,由所在地证监局对期货公司按照《期货公司监管工作指引第1号》第五条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审查,并做出符合上述条件的书面证明,据此可以享受扣分减免。如果期货公司的增资申请最终未被我会核准,则其享有的扣分减免应当加回。期货公司净资本不达标的,不适用上述扣分减免规定。
期货公司在保证金封闭圈中的自有资金低于期货交易所规定的最低限额结算准备金的,属于风险监管指标不达标情形,应 14 当扣1分。但如果该问题系由期货公司专用自有资金账户银行的原因所致,在期货公司提供该银行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出具的第三方责任证明的情况下,可以豁免扣分。
2.“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重大预警,经核实为公司原因的,每次扣0.5分;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一般预警,经核实为公司原因的,每次扣0.25分,最高扣3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以下情形可以认定为非公司原因,不予扣分:(1)由于银行系统升级或银行数据报送错误原因导致的预警;(2)由于期货交易所与公司交易结算系统合约编码设置不一致、交割处理不同步或期货交易所数据报送错误导致的预警;(3)由于监控中心系统升级导致期货公司数据与监控中心数据不一致的预警;(4)期货公司能够获取银行、期货交易所、软硬件供应商等第三方证据证明自身无过错且获得监管部门认可的其他预警(关于第三方证明的格式文本见附件2);(5)有证据证明公司已尽风控职责但由于不可抗力导致预警的其他情形。
根据监控中心《关于对期货公司执行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资金标准等开户合规情况进行检查验证及预警的函》,除能够证明属于非期货公司原因造成的预警外,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资金标准属于重大预警,扣0.5分,其他开户合规预警属于一般预警,扣0.25分。
3.“违规使用自有资金,或者为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其他关联人提供融资,对外担保的,每次扣2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违反《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等相关规定,违规使用自有资金,或者为股东、实际控制人 15 或者其他关联人提供融资,对外担保的,每项扣2分。
4.“允许客户在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开仓交易的,每次扣2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对于期货公司允许客户在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交易的情形,每次扣2分。根据《关于期货公司盘中透支交易检查情况的通报》(期函字[2009]140号),对于期货公司通过降低保证金收取比例、虚拟入金、外挂式交易软件、设置信用额度、电话直接入场下单等方式允许客户盘中透支交易的行为,也应按照此项扣分。
5.“错单和穿仓损失金额超过当期提取的风险准备金额10%的,扣2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当期”是指会计。“错单损失”是指期货公司当期发生的错单亏损的汇总金额,错单盈利不能抵销错单亏损。“穿仓损失”是指期货公司当期发生的、截至当期期末未向客户追索成功的穿仓损失金额。当期“穿仓损失”,在期货公司次年4月30日之前追索成功的,可以相应调减“穿仓损失”金额。
6.“审计报告及审阅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或审阅意见的,每次扣3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评价期内审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风险监管报表审计审阅报告被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需进行相应扣分。监管部门要求期货公司进行专项审计的,如中介机构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或审阅意见,按上述规定进行扣分。上述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或审阅意见的,每份报告扣3分。
7.“任用不具有期货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期货业务的,每人 16 次扣0.1分,最高扣2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根据《期货从业人员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未取得期货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得在期货公司开展期货业务活动。关于“从事期货业务”的认定,可以参考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管理规则(试行)》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即,在期货公司从事客户开发、客户服务、执行委托、财务结算、合规审查、风险控制、研究分析、投资咨询及电脑维护等业务可视为“从事期货业务”。
8.“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存在3个月以上缺位的,每人次扣2分;独立董事存在3个月以上缺位的,每人次扣1分;董事(含独立董事)、监事(含监事会主席)不符合公司章程规定,存在3个月以上缺位的,每人次扣0.25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
(1)关于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缺位的扣分。按照《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等关于公司治理的要求,期货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财务负责人、营业部负责人职位均应有具备相应任职资格的人员实际任职(副总经理至少有1人)。上述人员存在3个月以上缺位的,每人次扣2分。
(2)关于独立董事缺位的扣分。由于《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取消了强制设立独立董事情形的规定,该项无需评价。
(3)关于董事、监事任职符合法定要求但不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扣分。对于董事(含独立董事)、监事(含监事会主席)任职符合法定要求但不符合公司章程规定,存在3个月以上缺位的,每人次扣0.25分。
17(4)豁免情形。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豁免扣分: ①董事长、总经理、首席风险官因失踪、死亡、丧失行为能力等不可抗力情形导致3个月以上缺位的,期货公司自缺位之日起3个月内按照《期货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第四十六条指定了代为履行职责的人员,且代为履行职责符合要求。
②总经理因离任导致3个月以上缺位的,董事会自总经理离任之日起3个月内授权1名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且主持工作的时间不超过3个月。
③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被刑事处罚、行政处罚或党内处分,期货公司立即解除其职务的,继任人选在评价期结束前已任职,但因资质测试时间的原因导致缺位3个月以上。
④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跨评价期持续缺位且上次评价时已被扣分的,继任人选在本评价期结束前已任职,但因资质测试时间的原因导致缺位3个月以上。
⑤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离任后,期货公司及时向证监局申报了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人选,但证监局出于审慎监管的要求建议公司更换人选,导致缺位3个月以上(新的继任人选在评价期结束前已任职)。
⑥期货公司控股股东变更造成的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离任,继任人选在股权变更获批后任职,但继任人选因资质测试时间的原因导致缺位3个月以上。
9.“未按规定使用分类评价结果的,每次扣1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期货公司违反《规定》第四十九条的规定,18 将分类结果用于广告、宣传、营销等商业目的,每次扣1分。
10.“开展期货投资咨询等创新业务不符合有关业务规则的,每次扣0.5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期货公司可以开展投资咨询等创新业务并遵守监管部门制定的业务规则。期货公司违反《期货公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试行办法》、《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有关监管要求的,每次扣0.5分。
(二)对《规定》第十七条的评价
期货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存在《规定》第十七条第一款至第三款规定的情形的,应根据对上述人员采取的相关监管措施,每人每次分别计算,合计扣分。
期货公司在评价期内被责令整改的判断标准是各证监局向公司下达了要求改正错误或纠正问题的书面函件,具体函件名称可能是“责令整改通知书”,也可能是“监管提示函”、“警示函”等,应当重实质内容而不是文件名称。不同违规事项被采取同一纪律处分、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的,应当分别计算,合计扣分。
期货公司在评价期内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下发立案通知书但未采取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的,不适用本条的扣分原则
(三)对《规定》第十九条的评价
期货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上市以及参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50ETF期权合约交易的,如果受到交易所自律处分的,按照第十九条第二款的要求进行扣分。
(四)对《规定》第二十一条的评价
1.“期货公司出现被采取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一)项规定的监管措施时,期货公司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且通过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验收的,对相应的监管措施可以不予扣分,但仍需按照违规行为进行扣分”。
本款评价标准为:根据上述情况进行扣分豁免时,证监局或期货公司需提供相应证明,如证监局出具的验收合格证明、证监局日常监管记录、公司行政许可材料接收证明、行政许可批复文件复印件等证明材料。
2.“期货公司主动上报违规行为的,如果该行为不属于本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一款所列违规情形,经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审委员会认可后可以减半扣分”。
本款评价标准为:对于自查发现并主动上报的违规行为,在该行为不涉及《规定》第二十九条第一款所列违规情形的前提下,可以减半扣分。关于自查发现违规行为的认定,由期货公司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经证监局书面意见确认后,报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
风险监管指标出现预警或不达标,期货公司主动向监管部门报告的,不予减半扣分。
风险管理能力与持续合规能力指标评价标准中涉及评价期内新发布的规章、规范性文件、规则等,自其实施之日起开始适用。
六、其他指标的评价
(一)对《规定》第二十二条的评价
1.“在评价期内与其他期货公司进行合并且在评价期内已获中国证监会核准的,可加4分”。
本项评价标准为:(1)本条的评价期与风险管理能力、持续合规状况指标的评价期一致。确定合并发生的标志为中国证监会下达核准文件;(2)对于符合本款规定的合并事项,由发起合并的期货公司(以下简称合并发起方)参加分类评价并予以加4分,被合并的期货公司(以下简称被合并方)不再参加分类评价;(3)评价期内被合并方的市场竞争力指标纳入合并发起方的市场竞争力指标评价;(4)被合并方在合并前的不良合规记录豁免纳入合并发起方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持续合规状况指标评价,但被合并方在核准文件下达后至被合并方许可证被注销期间的合规记录应纳入合并发起方的评价。
2.“期货公司剩余净资本达到1亿元整数倍的,每1倍数加0.5分,最高加2分。但如果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在评价期内出现预警或不达标情形的,不予加分”。
本项中的剩余净资本计算公式为:剩余净资本=净资本-风险资本准备,其中净资本、风险资本准备均为2017年期末数,数据以期货公司经审计的年报为准。
(二)对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及参与扶贫工作的评估 为引导期货公司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和参与扶贫工作,评审委员会在中期协对期货公司开展“保险+期货”及扶贫工作考评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复评加分。
附件1:关于技术事故扣分豁免的第三方证明格式文本
附件2:关于保证金预警扣分豁免的第三方证明格式文本
附件1:
关于技术事故扣分豁免的第三方证明格式文本
XX期货公司于XX年XX月XX日发生技术事故,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
上述技术事故是我单位原因造成,XX期货公司并无过错,特此证明。该证明并非确定法律责任的依据,仅限XX期货公司分类评价之用途。
XX单位(公章)XX年XX月XX日
附件2:
关于保证金预警扣分豁免的第三方证明格式文本
XX期货公司于XX年XX月XX日收到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发出的保证金预警(第XXX号),现对上述保证金预警的原因说明如下:
……
上述保证金预警是我单位原因造成,XX期货公司并无过错,特此证明。该证明并非确定法律责任的依据,仅限XX期货公司分类评价之用途。
XX单位(公章)XX年XX月XX日
第五篇: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试行)
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试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9〕22号)
现公布《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试行)》,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七日
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实施对期货公司的监督管理,合理配置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促进期货公司持续规范发展,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期货公司分类是指以期货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为基础,结合公司市场影响力和持续合规状况,按照本规定评价和确定期货公司的类别。
第三条 中国证监会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和审慎监管原则,制定并适时调整期货公司分类的评价指标与标准。
第四条 期货公司的分类由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组织实施,坚持依法合规、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中国证监会设立期货公司分类监管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等事宜。
评审委员会由中国证监会、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和期货交易所相关人员组成。评审委员会的产生办法、组织结构、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由中国证监会另行规定。
第六条 参与期货公司分类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监管经验,在工作中坚持原则、廉洁奉公、勤勉尽责。
第七条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根据分类结果对不同类别的期货公司实施区别对待的监管政策。
分类评价不能替代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监管措施。
第二章 评价指标
第八条 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主要根据期货公司客户资产保护、资本充足、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安全、信息披露等6类评价指标进行评价,体现期货公司对各种风险的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
(一)客户资产保护。主要反映期货公司客户资产安全保障机制、客户资产安全性、客户服务及客户管理水平等情况,体现其操作风险管理能力。
(二)资本充足。主要反映期货公司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指标情况,体现其资本实力及流动性状况。
(三)公司治理。主要反映期货公司治理和规范运作情况,体现其合规风险管理能力。
(四)内部控制。主要反映期货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行情况,体现其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五)信息系统安全。主要反映期货公司信息系统的稳定与安全情况,体现其技术风险管理能力。
(六)信息披露。主要反映期货公司报送和披露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体现其会计风险及诚信风险管理能力。
第九条 期货公司市场影响力主要根据期货公司在评价期内的业务规模、盈利能力等情况来确定,包括以下内容:
(一)日均客户权益总额;
(二)经纪业务盈利能力;
(三)净利润。
第十条 期货公司持续合规状况主要根据期货公司在评价期内发生的违规行为、期货行业自律组织采取的纪律处分、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采取的监管措施、行政处罚,或者司法机关采取的刑事处罚进行评价。
第三章 评价方法
第十一条 设定正常经营的期货公司基准分为100分。在基准分的基础上,根据期货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市场影响力、持续合规状况等评价指标与标准,进行相应加分或扣分以确定期货公司的评价计分。
第十二条 期货公司客户资产保护、资本充足、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安全、信息披露等6类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不符合具体评价标准的,每项扣0.5分。
第十三条 期货公司市场影响力符合以下条件的,按照以下原则给予相应加分:
(一)期货公司上一日均客户权益总额位于行业前10名、11至30名的,分别加5分、2.5分;
(二)期货公司上一经纪业务盈利能力位于行业前10名、11至30名的,分别加4分、2分;
(三)期货公司上一净利润位于行业前10名、11至30名的,分别加1分、0.5分。
期货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与持续合规状况指标得分低于规定分值的,市场影响力指标不予加分。
第十四条 期货公司在评价期内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扣分:
(一)风险监管指标未达到监管标准的,每次扣1分;风险监管指标预警的,每次扣0.5分;
(二)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重大预警,经核实为期货公司原因的,每次扣0.5分;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一般预警,经核实为期货公司原因的,每次扣0.25分,最高扣3分;
(三)违规使用自有资金的,每项扣2分;
(四)允许客户在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开仓交易的,每次扣2分;
(五)错单和穿仓损失金额超过当期提取的风险准备金额10%的,扣2分;
(六)审计报告及审阅报告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或审阅意见的,每次扣3分;
(七)任用不具有期货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期货业务的,每次扣0.1分,最高扣2分;
(八)任用未取得任职资格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每次扣2分;
(九)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存在3个月以上缺位的,每次扣2分;
(十)未经许可或报备私下变更股东的,每次扣10分;
(十一)未经许可设立、变更经营场所的,每次扣10分;
(十二)未按规定使用分类评价结果的,每次扣1分。
第十五条 期货公司在评价期内被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采取监管措施、行政处罚或者被司法机关刑事处罚的,按照以下原则给予相应扣分:
(一)被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或者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因对公司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监管谈话的,每次扣2分;
(二)被采取《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第二款第(二)至
(七)项监管措施的,每次扣3分;
(三)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因对公司违法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警告或者罚款的,每次扣3分;被暂停、撤销任职资格或者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的,每次扣5分;被市场禁入的,每次扣10分;
(四)被采取《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五十九条第二款第(一)项监管措施的,每次扣10分;
(五)被警告、罚款或者没收违法所得的,每次扣15分;
(六)被撤销部分或者全部业务许可、关闭分支机构,或者被刑事处罚的,每次扣20分。
第十六条 期货公司营业部被采取第十五条所述监管措施的,营业部所在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应及时告知期货公司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期货公司营业部按第十五条所述原则进行扣分。
第十七条 期货公司及其从业人员被中国期货业协会或者期货交易所纪律处分的,每次扣0.5分,累计最高扣3分。
第十八条 期货公司违规行为已被采取纪律处分、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的,或者同一违规行为被采取多项纪律处分、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的,按扣分最高的项目进行扣分,不重复扣分;不同违规行为被采取同一纪律处分、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的,应当分别计算、合计扣分。
第十九条 期货公司出现被采取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的监管措施时,期货公司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且通过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验收的,对相应的监管措施可以不予扣分,但仍需按照违规行为进行扣分。
第二十条 期货公司符合以下条件的,按照以下原则给予相应加分:
(一)在评价期内与其他期货公司进行合并且在评价期内已获中国证监会行政许可的,可加3分;
(二)在评价期内管理制度创新成果在全行业推广的,最高可加2分。
第二十一条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可以根据期货公司在评价期内配合日常监管、落实专项监管工作及整改完成情况,对期货公司进行酌情扣分,最高可扣2分。
第四章 公司类别
第二十二条 根据期货公司评价计分的高低,将期货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5类11个级别。
(一)A类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在行业内最高,能够较好控制业务风险;
(二)B类公司风险管理能力在行业内较高,能够控制业务风险;
(三)C类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与其现有业务规模基本匹配;
(四)D类公司风险管理能力低,潜在风险可能超过公司可承受范围;
(五)E类公司潜在风险已经变为现实风险,已被采取风险处置措施。
第二十三条 A(AAA、AA、A)、B(BBB、BB、B)、C(CCC、CC、C)、D等4类10个级别的公司,由中国证监会每年根据行业发展状况,结合以前分类结果,根据全部期货公司评价计分的分布情况,以中位数为基准,按照一定的分值区间确定。
第二十四条 期货公司日均客户权益总额未达到全国期货公司日均客户权益总额平均水平的,不得评为A类公司。
第二十五条 被依法采取责令停业整顿、指定其他机构托管、接管等风险处置措施的期货公司,定为E类公司。
第二十六条 期货公司在评价期内存在股东虚假出资、股东抽逃出资、挪用客户保证金、超范围经营、信息系统不符合监管要求、日常经营及自评中向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报送虚假材料等情形的,将公司类别下调3个级别;情节严重的,直接评为D类。
第二十七条 期货公司未在规定日期之前上报自评结果的,将公司类别下调1个级别;未在确定分类结果期限之前上报自评结果的,直接评为D类。
第二十八条 期货公司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出现异常且足以导致公司分类类别调整的,评审委员会有权根据有关情况及时对相关期货公司的分类进行动态调整。
上述分类调整属于调高期货公司类别的,期货公司评价指标应当持续6个月以上满足与调高类别相应的标准。
第五章 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 期货公司分类评价采取期货公司自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初审、评审委员会复核和评审、中国证监会确认评价结果的方法。
第三十条 期货公司分类评价每年进行1次,风险管理能力及持续合规状况评价指标以上一4月1日至本3月31日为评价期;涉及的财务数据、经营数据原则上以上一 经审计报表为准。
第三十一条 期货公司应当按照本规定进行自评,对照评价指标与标准,如实反映存在的问题及被采取的纪律处分、监管措施、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等,经公司法定代表人和公司经营管理负责人、首席风险官签署确认后,于每年4月15日之前将自评结果上报公司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第三十二条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在期货公司自评的基础上,根据日常监管掌握的情况,对期货公司自评结果进行初审和评价计分,于每年5月15日之前将初审结果上报评审委员会。
第三十三条 在初审过程中,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应当就有关问题进行核查,并与期货公司核对情况,确认事实。
第三十四条 评审委员会在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初审的基础上组织复核,并根据复核结果评审确定期货公司的类别。期货公司分类结果由中国证监会确认后生效。
第三十五条 期货公司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形,认为有必要申请扣分豁免的,应当提交相应证明材料,经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初审后由评审委员会复核并审议决定。
第三十六条 中国证监会于每年7月15日之前将期货公司的具体得分及所属类别书面告知期货公司。
第三十七条 期货公司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在收到分类结果通知之日起1个月内可通过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向评审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
第三十八条 对于在自评时隐瞒重大事项或者报送、提供的信息和资料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期货公司,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应当对签署确认意见的公司法定代表人和经理层人员采取相应监管措施,记入诚信档案。
第三十九条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对期货公司发生的违规行为和异常情况应当及时调查、迅速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并记入监管档案,在此基础上对期货公司进行客观、公正的初审和评价计分。
第四十条 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对期货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是否及时、充分采取相应监管措施,以及期货公司分类初审的质量,是落实辖区监管责任制,考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期货公司监管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分类结果的使用
第四十一条 中国证监会按照分类监管原则,对不同类别的期货公司在监管资源分配、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频率等方面区别对待。
第四十二条 期货公司分类结果将作为期货公司申请增加业务种类、新设营业网点等事项的审慎性条件。
第四十三条 期货公司分类结果将作为确定新业务试点范围和推广顺序的依据。
第四十四条 期货公司分类结果将作为确定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不同缴纳比例的依据。
第四十五条 期货公司分类结果主要供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各期货交易所、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中国期货业协会等机构使用。
期货公司不得对外公布分类结果,不得将分类结果用于广告、宣传、营销等商业目的。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重大预警,是指由于期货公司保证金封闭圈内自有资金不足或者保证金出现缺口等事项而导致的预警。
(二)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一般预警,是指除上述重大预警以外的其他预警。
(三)经纪业务盈利能力,是指期货公司手续费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业务及管理费。
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附件:期货公司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与标准
评价指标 序号 评价标准
1.客户资产保护 1.01 期货保证金账户的管理、报备、披露符合相关规定
1.02 期货保证金的存放、出入金符合相关规定
1.03 期货保证金封闭管理有效运行,不存在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形
1.04 向监控中心报送的数据真实、准确、完整,能够按规定及时报送
1.05 开户环节符合相关规定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要求
1.06 交易环节符合相关规定,能够切实保障客户的合法权益
2.资本充足 2.01 风险监管指标的计算符合规定
2.02 建立了风险监管指标动态监控与补充机制,开展重大业务前进行敏感性测试
2.03 按照规定履行了定期报告与风险监管指标异常时的临时报告义务
3.公司治理 3.01 期货公司与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在业务、人员、资产、财务、场所等方面严格分开、独立经营
3.02 公司“三会”制度健全并有效履行职责
3.03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情况符合监管要求,不存在提供虚假信息、隐瞒重大事项、拒绝配合监管、擅离职守等情况
3.04 公司股东及其关联人未占用期货公司资产,未损害公司及客户的合法权益
3.05 公司及股东能够按规定向监管部门履行报告义务
3.06 期货公司未直接或间接为股东提供融资或担保
3.07 期货公司确保首席风险官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独立的检查权,为首席风险官有效履职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3.08 首席风险官按规定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切实履行报告义务,并按要求及时向监管部门提交工作报告
4.内部控制 4.01 公司和营业部的人员、岗位、场地、设施等方面符合运营和监管要求
4.02 公司内部控制架构健全,设置了必要的业务和职能管理部门,符合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4.内部控制 4.03 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完善,财务、交易、结算、风险控制、合规等各项业务有效运转并符合监管要求
4.04 公司建立了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制度并有效执行
4.05 公司建立了明确、合理的授权分责制度并有效执行
4.06 公司建立了严格的内部稽核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并有效执行
4.07 公司自有资金管理有效,资金用途和划拨程序符合监管要求
4.08 营业部“四统一”管理有效执行
5.信息系统安全 5.01 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完善并有效执行
5.02 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5.03 应急处理机制健全有效
5.04 按规定及时准确报送信息系统情况
6.信息披露
6.01 信息披露制度健全且有效执行
6.02 公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6.03 公开披露的信息能够按规定及时披露
6.04 信息披露工作由专人负责、职责明确,公开信息填报工作符合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