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
中国普及教育方案商讨
一 原 则
㈠普及教育之要义:
(甲)整个民族现代化
不仅是学龄儿童及失学成人之普遍入学。
(乙)整个生活现代化
不仅是普遍识字,或文盲之普遍消除。
(丙)整个寿命现代化
不仅是四个月、一年、二年、四年之义务教育。教育最重要之成就在使众人养成一种继续不断的共同求进的决心。我们要对众人养成的态度是: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
㈡普及什么教育?
普及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之生活教育。工是做工,学是科学,团是集团,这三种生活缺少一样便是残废的教育。
㈢认定中国是个穷国,必得用穷的方法去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菜淡饭的教育,不用浪费的方法去普及穷人所不需要的少爷、小姐、书呆子教育。
㈣社会教育即学校 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打成一片。
㈤即知即传人
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不会教人的不配受教育。
㈥小孩的力量伟大
信仰小孩子能做小先生。信仰小孩最好的先生是前进的小孩。认定中国是到了生死关头,好比黄河将要决口,小孩搬一块小石头来也是欢迎的。每一个人的力量都要号召来救命,每一初识字义或有一技之长的小孩都要号召来做小先生。小先生经过十个月的试验有如下的优点:
(甲)能解决女子初步教育问题;
(乙)成人跟着小孩追求现代知识是变成老少年;
(丙)知识不再当作商品买卖;知识为公是成了实现天下为公之坚固基础;
(丁)小先生好比电线,将社会学校通起电流,又好比是血管,将学校与社会通起血脉,于是社会变成学校了;
(戊)小先生普及教育运动增加了大先生事业上不少的兴趣。
㈦大众的力量伟大
大众最好的先生是前进的大众。所谓传递先生便是大众自己队伍里跑出来的老师。
㈧来者不拒;不能来者送上门去。
㈨化无用为有用。
㈩损有余以补不足。
(十一)勉求缴纳教育税与享受教育权之接近。
(十二)城乡同进。
(十三)劝导与强迫并行。
(十四)劝人抓住饭碗求进;不逼人丢掉饭碗上学。
(十五)强迫兴学,强迫教人,强迫求知三管齐下。
(十六)不能同者不强其同。
(十七)抓住现成的集团生活,如家庭、店铺、工厂、机关、寺庙、民团、军队、监狱及现有学校做下层之教育场所。
(十八)运用最新的交通工具输送文化,使文化落后之地带一齐赶上时代前线来。
二 办 法
㈠全国小学生总动员做小先生:
(甲)全国公私立小学校中之小学生据教育部最近统计有一千一百余万人。每位小学生在校外找到两位不能上学之小孩或成人做他的学生,向小学校长登记后即可称为小先生。在校外学生之所在地,负起他的“即知即传人”之使命。假使有三分之二之小学生做了小先生,我们便可增加一千五百万校外学生。
(乙)依据凡有私塾统计之市县推算,全国至少有一千万私塾学生。私塾改造后假使有二分之一之私塾学生都成了小先生,每人教导两位便可增加一千万校外学生。
(丙)店铺里之有知识的学徒估计至少有一千五百万人。假使有一半做了小先生,每人在店铺中教导两人,便可增加一千五百万位店铺学生。
(丁)依据“即知即传人”之原则,小先生的学生立刻又可教导至少一人。甲乙丙三项小先生的学生总数可以达到四千万。假使这四千万之一半立刻做了小先生,每人至少教导一人,又是增加了二千万。
故全国小先生普及教育总动员令一下,便有六千万人可以向着现代化开步走。
㈡全国识字成人总动员做传递先生:
(甲)全国民众学校学生总数为九四四,二八九人。假使民众学校学生都成了传递先生,每人再教两位不能上学之人,便可增加二百万人受教育。
(乙)家庭、店铺、工厂、工会、庙宇、教堂、会馆、公所、合作社、衙门、机关、民团、军队里的识字成人约计为八千万人。假使有半数每人教导二人,便有力量再去普及八千万人之教育。
(丙)再依据“即知即传人”之原则,甲乙两项八千二百万识字成人之半数,每人再去教导一人,又可增加四千一百万人。
故全国识字成人总动员令一下,便有一万万二千三百万人可以向着现代化开步走。
㈢全国知识分子总动员辅导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推进:
(甲)研究所研究员、专门大学教授、副教授七ООО人,每人每年必须在假期中抽出至少十日出席全省普及教育辅导会议,全省教育行政人员讲习会及农村改造会议,并各就专长,依据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需要,准备最新材料向教育局长、督学及农村改造运动人员贡献。
(乙)专门大学学生及中学教师共十万人,每人每年必须在假期中抽出至少十日出席县市普及教育辅导会议,及小学教师讲习会,并各就专长,依据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需要,准备新材料向前进大众及教师贡献。
(丙)中学学生及小学教师共一百万人,每人每年必须在假期中抽出至少十日出席乡区普及教育辅导会议、私塾改造会,及小先生联合会,并各就特殊兴趣,依据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需要,准备材料向塾师及小先生贡献。
(丁)全国不在学界服务之留学生,每人每年必须抽出五日为普及现代生活教育努力。
㈣全国学校总改造:
(甲)全国学校采用工学团制。工是做工;学是科学;团是集团。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没有工做,没有科学,没有集团的力量以制裁个人的行动,都不能算是一个现代的学校。采取工学团制便能使全国学校现代化。
(乙)依据本地生产性质,学校负有扶助生产大众普及生产工学团之责任。
(丙)小学校改造,除采取工学团制外,全国小学应至少有下列之改革:
(子)每所小学将小学生教导校外学生之工作,列入正课,作为社会服务;
(丑)小学教师在各门功课中宜随时加入小先生应用材料,并以指导考核小先生为职务之一;
(寅)写字一课改为抄课本,发给校外学生读。中小学教师对于大字小字之批改,多半是敷衍了事,改为抄写普及教育所用之课本,则写者与批改者都觉得更有意义。同时是解决了缺少一部分之困难。
(丁)私塾改造:
(子)从前改造私塾,多半是招集塾师加以短期讲习会之训练,并加以偶然之视察。因为塾师旧习太深,很难改变,故单招塾师训练,不易见效。现在主张每塾师随带能力较大之私塾学生二人共同参加私塾改造讲习会,依据最近试验结果推测,收效谅能较大。
(丑)私塾最缺少者是公用之图书教具。若想从事改造必须在这些事上加以补助。
(寅)私塾改造讲习会或每星期一二小时,连续数年,或在假期中集中训练,或二法并用,可看各地情形决定。
(五)文化荒岛总开辟:
(甲)中学校总动员下乡。中国中等学校大多数是挤在城里凑热闹。依据我们估计,全国五五四所中学,一,三二О所初级中学,至少有五分之四即大约一千四百所是应当移下乡去。把城里的地皮房子高价卖掉,在乡下买荒地(但不许圈农民生产之地),造房子,还有余钱干一区的普及教育运动。每中学可在乡下划一百方里为普及教育区。在区内每村办民众学校小学校各一所。各村民众学校小学校由中学生分组负责进行。每组若干人依需要而定。民众学校以每日一小时为标准。小学校或全日,或半日,或二小时,或一小时,依据各地情形而字,不拘一法。民众学校及小学校之学生仍依“即知即传人”之原则分布出去教导不能上学之人。
(乙)全国有师范学校八四六所。十分之九,即七百五十所是应该迁移下乡。每所师范学校应划一千六百方里为普及教育区。这块区域是东西南北各四百里,师范学校在中央,离最远工作地不过二十里余。依照师范生人数分成几十几百队。每队二人同到一个村庄里去创办一个民众学校和一个小学校。这叫做基本培养。另外还有集中指导,巡回指导,在培养师资一段中再详细说明。
(丙)中学师范的脚迹所很少达到的地方,如西康、青海、宁夏、新疆、蒙古、西藏以及各省内文化落后民族所在地,都应以人民和政府之力量创办中学师范,并在每五百人聚居地创立小学民众学校各一所,至少能容四十人,以工学团之组织,依“即知即传人”之原则继续推进。
(六)师资培养:
(甲)每一所小学都成为小先生养成所。用传统的名词来说,每一所小学便是一所小师范。全国二十五万所小学便是二十五万所小先生养成所,共可造就一千一百万小先生。
(乙)每一所私塾必须改造,使它也成为一所小先生养成所。估计全国私塾有五十万所,平均每所培养二十人,共可造就一千万小先生。
(丙)每一所民众学校都成为传递先生养成所。全国有五万三千八百七十三所民众学校共可造就一百万传递先生。
(丁)每村或每街或每街之一段必须设一高级民众学校,招收家中、铺中已有知识之成人,每天或每星期加以一小时之培养,以广播新知识于大众。
(戊)师范学校之改造:
(子)师范学校采取培养工程师之办法,包括个别、巡回、集合三种指导。比方招收艺友(即通常之师范学生)二百人。首先举行一个月之集合指导,大略得了几个追取知识之钥匙以后,即立刻分散,每两个组成一队,共一百队放在一百个村庄里去工作。每队工作区域为十六方里即四里见方。这两人既到工作区即物色当地农人及小孩至少二人为他们的艺友,共同进行工学团之创造。这一百队的工作总面积是一千六百方里,成了一个普及教育网,里面包含着一百个工学团,每个工学团五百人,共计是五万人之教育一举而普及。每队学生二人对于日常工作各任半天,余半天自修必阅书籍,由指导员巡回指导。星期日不放假,举行严格之集合指导六小时。(详细办法请参看《宝山县观澜普及义务教育急成方案》)
(丑)师范学校应加小先生指导法一门功课。
(己)招集青年识字民众或农人开办短期农村改造讲习会,教以小先生指导法、工学团原理、合作社组织、国语、应用算术、乡村卫生、农艺新法、自然、社会等等,使其学成回乡,从事发动乡村改造工作,即为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工作。现在国内乡下不安,城里先生不敢下乡,倒不如多多培养本乡青年识字农人自己负起普及教育之使命。
(庚)每市县须举行小学教师讲习会,每年至少十日,私塾 改造讲习会,每年至少四十小时。
(辛)每省须举行省普及教育辅导会议,教育行政人员讲习会,均每年一次。
(壬)教育部召集全国普及教育辅导会议,每年一次。
(癸)各专门大学研究所分工培养普及现代生活教育所需之高等技术人才。
(七)材料工具之供给:
(甲)课本 课本用汉文和国语字母拼音文对照写。汉文和拼音文都以大众语为根据。但为适应各民族特殊需要及促进各民族普及教育起见,应编蒙藏苗瑶等等民族特用课本,这课本应以各该民族之大众语为根据。运用小学生写大字的纸和时间,抄写课本,以每生每年平均写十二册计算,一共可写三部;连私塾学生在内,二千一百万小学生便可写六千三百万部。小先生的学生也可以写,传递先生的学生也可以写,这样普遍的干起来,每年可得免费教科书一万万套,也不为奇。
(乙)报纸
报纸一律用大众语写,并且必须标点,违者邮局不许代寄。
(丙)电影
设立中央科学电影制造局,以巨资研究制造科学影片、发电机、放映机,免费分送全国各县乡村市镇放映。
(丁)无线电收音机
设立中央无线电收音机制造局,以巨资研究制造无线电收音机,免费分送全国各县乡村市镇教育场所使用。并在适当地点,分区建立大播音台,从事广播现代知识。
(八)现成设备之利用:
(甲)祠堂、庙宇、会馆、公所、散学后之学校,以及其他空闲房屋都运用来做教育场所。
(乙)桌椅板凳亦以运用人民自己所有的为原则。
(丙)天气温和晴朗的时候,应充分施行露天指导。
(丁)充分利用日光指导,不必要时应避免运用灯光。教育普及之后,是有八千万家,同时追求知识。八千万盏灯,每晚多点一小时若用菜油,每年便要耗费八千万元。若用洋油每年要耗费三万二千万元。可以省的时候,还是省了为是。
(九)流动式的教育:
(甲)市集、茶馆、码头、车站、戏园、电影院里有流动的民众。在这些地方,每次我们都遇得着一大群的人,今天的一群不见得就是昨天的一群。也有茶迷戏迷是天天上同一的茶馆,进同一的戏园而且还有一定的时候。我们也要抓住这一些地方施以有意义的教育。车站上的展览,码头上的壁报,电影院的新知识的插片,茶馆里说书的革新,戏园里小丑说白的讽刺,市集上的公共演讲表演,都是流动教育的可以行的例子。
(乙)流通图书馆。流通图书馆应普遍设立在学校里,供大众公阅。小先生和传递先生,可以代他们的学生借书还书。这样,管理费可以减至最少,又可免除一般民众借书之害羞,而图书借还有人负责,亦不致失落。流通图书馆为大众自学之重要机关,必须努力普及。
(丙)修学旅行,旅行为增长知识,扩大眼界之教育方法。但现在之团体半价票仍使有志的工人农人小孩子望而生畏。有意义、有组织、有计划之修学旅行应该特别提倡,再行设法将国有车船价目减至最少,或竟酌免,以资鼓励。
(十)文化之特别快输送:
(甲)输送发电机抽水机及其他农村所需用之机器,火车章程尚有许多不必需的麻烦,应该一扫而空。
(乙)边境所需新书,每每要过一年半载才能收到,要人帮忙也非数月不可。我们应该发起购制普及教育飞机数架,专为输送文化及推进普及教育运动之用。
(丙)无线电广播新知识。
(丁)邮政局对于边疆视同外国,如西藏、新疆寄费之贵,几使现代中国文化不能通过,外国反易与他们接近,是急应革除此弊,使邮费一律,以谋内地与边疆文化之沟通。
(十一)有效之补助:
(甲)中央对文化落后之穷省边疆,在人才经费材料上应予以实质之补助。
(乙)各省对于文化落后之穷县,在人才经费材料上应予以实质之补助。
(丙)各县对于文化落后之穷乡穷村,在人才经费材料上应予以实质之补助。
(丁)省市县政府对于普及教育实验特别努力的机关,在人才经费材料上应予以实质之补助。
(戊)政府应拨款补助劳苦大众智力较高之子女上进,俾能学尽其才,免为贫穷所埋没。
(十二)人民自动之努力:
(甲)设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另订简章)
(乙)设立省市县乡边疆华侨等普及教育促成会。(另订简章)
(十三)研究实验:
设立中央普及教育研究所。其宗旨在发现最经济、最迅速、最能持久、最能令人进步的方法,以谋普及大众儿童向上生活所需要之教育。(另订简章)本研究所应与卫生、农业、工业、交通、艺术、经济研究机关联合互助,探讨新知,培养最高学术人才,以统制全国智慧而为国计民生谋解决。
(十四)全国财力总动员以谋教育之普及:
(甲)确定教育税务使足敷普及教育之用,在教育税未确定之前,各省财政当局不得籍口取消苛捐杂税以减少教育经费而陷国民教育于停顿,否则即科以摧残教育动摇国本之罪。在教育费不敷用以前,并须节省军政费以充普及教育之用。
(乙)征收遗产税以资普及教育之用。后人对于先人之遗产,除教养费外,应将遗产余利公诸社会所有。先人对于子孙也只可负担教养费,若将巨产给后人不劳而获,自必养成他吃喝嫖赌,弄得家破人亡。纵使政府不征收遗产税,有钱者为爱护子孙起见,亦当在保留教养费条件之下,悉数捐为普及教育之用。
(丙)指拨公有荒地为普及教育之用。
(丁)指拨美法比意英各国庚款之一半为普及教育之用。其他一半为发展各研究所之用。
(戊)行政专员或县长领导教育局长或督学到各市乡劝导各公所、会馆、祠堂、寺庙以原有财产兴学;没有公产或公产不足之处则劝导出资兴学,坐候到筹定确实办法才离开。十余年前浙江省有一县长在半年之中兴办一百余校,即是用此办法。
(己)劝导人民以婚丧做寿节省之款在普及教育上建立纪念。
(庚)劝导人民捐图书文具,或百份,或千份,或万份,或十万份,或百万份。每份盖上捐者姓名以留纪念。
(辛)扶助各种生产工学团之普遍的建立,每个生产工学团发展到一个时期,便能以自己的力量担负一部分的普及教育费。(参看《宝山县观澜普及义务教育急成方案》中之棉花工学团)
(壬)减少中等以上学校假期,并从份量门类上减少向上生活所不需要之功课,缩短中等以上毕业年限,(医科除外)以节省之经费充普及教育增加研究所之用。
(十五)妨害进步罪:
婆婆不许媳妇读书,老板不许伙计上学,司务不许徒弟看报,工厂经理不许工人求知识,士大夫不许儿子教小孩子。这是小先生碰到的五个大钉子,也是妨害中华民国进步的大障碍。我们必定要扫除这种障碍,才能前进。要想扫除障碍,下列数条法律,实属必要:
(甲)凡是中华国民及其子女,每人每天至少须有一小时上学或自修之权利。
(乙)凡以特殊地位侵犯人上学或自修权利者,处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一千元以下罚金。
(丙)凡对自愿教人的人施以阻止者,处三个月以下有期徒刑或一百元罚金。
(十六)初步文字教育之预令强迫:
文字教育应预令强迫。预令强迫之作用在提醒一般不识字之民众自动的去请人教。以往的民众教育好像是求人来学。预令既下,民众对于知识的消极的拒绝,可以转变而为积极的追求。
民国二十四年一月一日下令预告全国民众限二十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读毕教育部指定几种千字课之一种。至四月一日,七月一日,十月一日下第二、第三、第四次预告令。第一次预告令下后即令小学生,茶馆说书人,电影院广告与警察到处逢人宣传,劝其早些求学,不要临时抱佛脚;并说明二十五年一月一日即有识字警察,手指《千字课》,站在城门口、车站、码头及交通孔道,临时抽验来往行人,检查他们的头脑如同检查行李一样,不识字的要罚愚民捐铜元一枚。预令里还要说及二十五年一月一日以后,家里、店里、工厂里、任何机关里,如有无故不识字的人,按人数每人每月罚银一元。由家长、店主、工厂经理、机关主持人缴纳。识字成人或学生对其负责而不识字之亲友不肯施教者罚守知奴捐银一角并公布之。
(十七)考成:
(甲)初步文字教育之考成标准为学龄以上之人民百分之九十会读《千字课》,百分之九十五会用汉字签自己的姓名并会写。中华民国第二步之文字教育及普及其他教育之考成标准另行订之。
(乙)每所小学私塾至少要有二分之一的小学生做小先生。超过四分之三的小学生做小先生者传令嘉奖其校长、负责之教师及最出力之小先生。不及二分之一者校长受警告,不及三分之一者校长撤职,负责之教师同。
(丙)民众学校之传递先生与学生总数比例之考成与小学同。
(丁)省教育厅长、县长、教育局长、乡长、教育委员之考成,亦以各管公私立小学校、私塾、民众学校之学生总数与小学生总数加传递先生总数之比例为根据,其算法亦与小学同。
(戊)各省、各特别市、各县各市各乡各校之开始考成日期由上级主管厅预令发布。但此项预令至迟不得延过民国二十四年六月一日。考核各省成绩之日期由教育部预令颁布。但此项预令须于民国二十四年四月一日前颁布。
(己)寻常教师所教学生,以及小先生、传递先生所教学生,均须依部颁表格登记由校长掌管,并作详明统计具报教育局,教育局转报教育厅,教育厅报告教育部;每学期一次,再由上级教育行政长官抽查以凭考核。
(十八)中央普及教育二十四年度预算。
(甲)中央文化落后地带普及教育补助费。
二О,ООО,ООО
(乙)中央科学电影制造局经费
四,ООО,ООО
(丙)中央无线电收音机研究制造局经费
一,ООО,ООО
(丁)中央普及教育研究所
五ОО,ООО
(戊)中央普及教育辅导会议
一О,ООО
总
计
二五,五一О,ООО
(原载1935年3月1日《生活教育》第2卷第1期)
第二篇:关于山东省普及教育报告
关于山东省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的调查
报告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2012 年 2 月
关于山东省近年来教育体制改革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了解近几年来山东省在教育事业方面的概况 调查时间:2012.02.20.-2012.02.25 调查方式:文献法 访谈法
调查范围:主要针对山东省中小学,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单位
调查目的: 通过对教育事业的了解认识,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另一方,教育事业关系着民族的未来,通过了解教育的发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教育事业 教育体制 改革
摘要:在经济和政治迅猛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不仅是在经济文化方面,更是在科技方面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则是人才的竞争,人类的智慧主导着科技的进步,人才的培养则离不开完善的教育体制。当前,山东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地域,不仅要在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取得成效,而且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的完善方面也要不断进步。本次实习调查通过对山东教育事业近年来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解,这样能使我们更好地适应先进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进行教育深造,努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教育事业也进入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适应这一根本任务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得到了发展与逐步完善。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年的艰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日益完善。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带来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当前山东省面对的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山东省以致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具体实施方面还存在的一些缺点:
1.教育布局不合理。目前,普通小学是按人口密度和所跨地区半径设置学校网点的,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经济的一面。城镇中小学布局是按原有的人口密度和地区划分设置的,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缺乏对城市发展的远景规划而使学校分布日益呈现出不合理趋势。
2.学校教育与实际需要相脱离。当前小学教育仍然是按部就班式的,缺乏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所开展的特色教育。
3.师资力量分布不均衡。最明显的莫过于农村,师资力量差,班额严重不足,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由于教育设施的差异性,形成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局面,区域和城乡分布不均衡。
4.缺乏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注意知识量的积累,而对知识结构的优化重视不够;至于培养能力,也仅仅停留在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答相关的问题和学习新知识这个层面上。
二.山东教育事业近年来取得的成就
然而,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期。特别是在这个特殊的“十五”期间,山东省以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并在教育事业方面也取得了蓬勃发展。
“十五”期间山东省基础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全省共有2l个县通过了“两基”评估验收,有103个县(市、区)实现了“两基”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7%。小学入学率达到99.20%,初中入学率达到97.95%。
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得到稳步发展。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有幼儿园2433所,在园儿童49.3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56所(其中教育部门办29所,残联办27所),在学人数0.86万人;在普通小学学习的残疾儿童有3.2万人;全省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70%以上。
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显著扩大。2005年,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达到147.63万人,毛入学率达60.27%。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有普通高中639所,在学人数90.63万人,与“九五”末相比增幅分别达10.36%和112%。
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十五”期间,为了更好的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山东省先后筹措资金3亿多元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现已建成职教中心80所,比“九五”末增加30所,职教中心的招生人数占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总数 60.2%。新设高职学院31所,普通高职学生占本专科在校生的43.89%。另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578所,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57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38.6%。
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十五”期间新设本科院校7所。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有普通高校72所,成人高校2l所,民办高等教育机构30所,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90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由24.77万人增加到66.69万人,增长了169.23%,年均增长21.90%,比九五时期提高8.7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2.2%提高到2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全省普通高校共有毕业生46.67万人,已就业40.7万人,平均就业率达到87.2%,居全国前列。在学研究生也由1.84万人增加到5.84万人,年均增长25.87%,增幅比“九五”时期提高10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全省教育经费总支出从2000年的75.57亿元提高到2004年的129.08亿元,增长了70.8%。全省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从2000年的42.90亿元提高到2004年的84.35亿元,增长了96.6%。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初步形成。
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中小学布局更趋合理。“十五”期间,通过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等项目,山东省共计争取国家教育项目专款18.2亿元,维修、改造和新建校舍636万平方米,大大改善了山东省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中、小学布局得到合理调配,2005年全省有小学校20711所,比“九五”末减少了12625所;有普通中学2727所,校均规模从“九五”末的887人提高到1117人,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
高等教育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全省40余所高校进行了新校区建设,新建教学行政用房324.14万平方米,新建大学生公寓229.38万平方米,新建师生食堂面积38.32万平方米,高校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近几年来计划部署及未来展望
近年来,山东省在教育事业方面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教育工作全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普及、发展、提高”的方针,坚持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要求,坚持教育与山东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原则,统筹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注重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把握发展节奏,巩固发展成果,努力开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支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方面,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把农村义务教育摆在整个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形成一批骨干示范性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切实增强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建设,不断深化“两个结合”,大力培养创新型建设人才。
依法扶持与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切实提高民办高等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大力发展民办中职教育和学前教育,积极推进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基础教育学校建设,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政府对教育事业统筹协调力度,加强机制、制度创新,积极调整教育体系结构,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维护教育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进一步加大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力度,切实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切实落实维护稳定与安全的工作责任制,建立与健全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及时化解矛盾,努力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而且全面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依法保证其就学权利。深化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落实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的资助政策,逐步推行免费义务教育。继续大力推进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一步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奖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勤工助学的高等学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实行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绿色通道”。加强招生管理与服务现代化信息平台建设。继续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建立和完善学校招生自我约束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强化招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使招生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切实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加强学校收费管理和制度建设。坚决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和校务公开制度,向社会公示收费项目和标准,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学校财政和收费资金的开支情况,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第三篇:公司商讨会议邀请函
×××有限公司进出口部:
首先,感谢贵司多年来对我司的关心与支持。
为进一步做好深化双方合作,保证贵司的生产需求,我公司拟于××月××日到××月××日,召开××××会议,届时邀请贵司主要领导参加。
报到时间:×××年××月××日
会期:×天
联系人:××
第四篇:科技普及教育工作总结
泰兴市姚王小学
科技普及教育工作总结
我校拥有60多年的建校历史、多年科技教育传统,是市级示范小学。师生获市级以上科技奖近100人次,学校现有科技教育基地一个、计算机室三间、实验室两间、多功能教室两间。科教工作正推动我校向市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发展。
我校科教工作的迅猛发展的主要秘诀就在于狠抓了“三大系统”工程:一是动力系统,即解决科教工作的认识问题,形成科教工作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二是管理系统,即解决科教工作的建设问题,构建科教工作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三是教育系统,即解决科教工作的载体问题,铺设科教工作持续发展的教育平台。
一、准确认识科教工作,科学定位学校发展,形成科教工作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科教工作对学校教育和学校发展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我校从“高度”和“效度”上进行了认识,并定位了“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发展方向。
1.战略性认识学校科教工作。
我校在教育发展道路上充分认识到,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项战略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学校更是以《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指导,自觉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因此,在实践中,学校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科技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科技教育制度为保证,以学校、家庭、社区为辐射点,以科技校本课 1
程为突破口,形成了一个科技教育网络,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科技教育,推动了学校科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性认识学校科教工作。
学校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学校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的需要,是教师向成功发展,学生向成才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需要。所以,学校把科教工作写入了“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目标,确立了“转变观念,学习提高;管理机制,科学有效;科研引路,以点带面;打造精品,形成品牌,努力实现科技教育一体化”的工作目标,以科技活动、学科渗透、兴趣小组、校本课程的研发四大板块为主阵地,努力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形成了统一领导、责任到人的科学有效管理体制,沿着“总结梳理——探索提高——彰显特色”的科技教育模式发展。
二、加大科教工作投入,营造科技教育氛围,构建科教工作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
学校在科教工作的管理上,狠抓了“人、财、物”的投入和管理,优化了科技教育工作的条件,营造了科技教育工作的氛围。
1.以人为本,加强科教队伍的建设及管理。
为落实科技教育的重点工作,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成立了科技教育领导小组、课题研究组、指导小组等机构。在管理上,这些小组承担以下职责:一是科学规划,负责制定科教计划和发展规划,宏观调控指导全校科技活动的开展,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学校科教特色;二是培养师资,加强科教队伍建设,通过
多种形式提高教师对科普教育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三是管理激励,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督导与评估机制,出台了《科技教育活动和学科竞赛奖励制度》、《科技竞赛奖励制度》、《科技教师培训制度》等,使科技教育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2.优化条件,营造科技教育氛围。
营造科技教育环境、优化科技教育氛围是现代教育向学校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我校注重创设“科技教育”环境,一是建立校园科技教育阵地,通过设立校园科技宣传栏、校外科技教育基地等形式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的氛围;二是加大了科学活动室建设力度,总计投资数十万元建立了计算机室三间、实验室两间、多功能网络教室两间、科技活动室一间,确保学校基本科学探究活动能正常开展。
三、设置科技教育载体,探究科技教育策略,铺设科教工作持续发展的教育平台。
科技教育工作需要载体,也需要平台。学校以科普教育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在科技教育中,依托学校传统特色,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力争在多学科、全方位渗透科普教育,创造性地开展科普活动,注重“四个结合”。
1.科普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培养科普意识。
科普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技意识、提高科技能力应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学校倡导教师从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观点、一个问题入手,捕捉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分析内隐的科技含量。老师们更加关注课堂教学中探究、领悟、运用、创意四个目标的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更
加注重挖掘学科教学中的科技教育成分,让学生亲自去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科普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实践能力。
科技教育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我们将课外活动作为课内的延伸,使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系列活动,小学生年龄小,年龄跨度大,科技教育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学校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及认识水平开展科技教育:低年级掌握简单科学知识,了解
一、两位科学家的事迹,参与“四个一”(小发明、小制作、科幻画、小设想)的活动;中年级主要掌握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如发明的方法、探究的方法),了解五位科学家的事迹,参与“五个一”(科技活动)活动;高年级,主要掌握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并能讲给同学听,参与“六个一”活动(小论文),帮助、辅导低年级学生开展活动。由于学校开展系统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率达到了100%。学校近年来组织学生参加省“金钥匙”知识比赛、全市航模比赛、“尚德”杯太阳能电力赛车等赛事屡获大奖,并多次获组织奖。
3.科普教育与艺术教育、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科技教育中蕴含着艺术和劳动教育,而艺术教育、劳动教育又促进科普教育的实施和发展,三者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因而,学校又进一步提出了学校以科技、艺术、劳动修德、激趣、启智、健体、陶情、促能,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把学校办成融科技、劳动、艺术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心。如:在科技绘画比赛中,举办科学幻想画创作讲座,绘画展览,在创作作品时对学生提出构思
独特创造性;画面丰富有艺术性;同学合作有协作性等要求。这样,通过一个活动的开展,使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相互渗透、互相促进,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提出:“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提供更多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我校走出了一条“提高认识找到动力——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寻求载体实施教育”的科教之路,符合农村办学条件,彰显了农村科教特色。
第五篇:《友谊地久天长——商讨“毕业晚会”活动方案》教学设计
《友谊地久天长——商讨“毕业晚会”活动方案》教学设计
⊙总体构思
通过在班上召开“毕业晚会”活动方案的商讨会,引导学生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听出讨论的焦点,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断提高应对能力,进而增进同学间的情谊,促进班集体团结向上,培养团队精神,把教书与育人完美地结合起来。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学生是这次活动的主体。课前的准备,课内的交流,均以学生为主。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协调者。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在课前四到五天布置为宜)
1、全班同学分成五至六个小组(八至十人为一个小组),每组同学自行推选出一位“总导演”,负责组织本组成员设计本组的活动方案。
2、各组在“总导演”组织下,遵循不影响正常学习的原则,利用课余时间就晚会的主题、主持人人选、组织形式、节目内容和顺序、有关注意事项等进行商讨。
3、每组推荐一位“新闻发言人”,来介绍本组设计的活动方案的具体内容。(一分钟左右)
示范:“友谊地久天长”——毕业晚会活动方案
场地:本班教室
时间:×年×月×日
主题:友谊地久天长
主持人人选:二男二女,由本班擅长朗诵者和幽默风趣、应对机智者担任
具体形式与内容:在女生合唱的背景和主持人的叙述里开始。整个晚会由一些表现校园故事的短剧串联在一起。有对白,音乐短剧以及抽象性形式。内容方面有轻松幽默类,悲剧类,广而告之类等等。各短剧具有连贯性,又一个一个具有独立性。在短剧之间插有歌曲、散文、朗读、娱乐活动等等,并在主持人的对话中让各短剧自然而然地连接起来。整个晚会以“美丽温馨”为主流,表现出毕业生对学校生活的怀念,和同学间依依不舍的感情。
布置:黑板背景,话筒音响,桌椅若干。
其他用品:依短剧再定。
短剧要求:力求要真切,讲述我们身边的故事。
节目顺序:整个短剧按时间的顺序,表现从初一到初三的生活。
(二)课堂导入
同学们:王勃面对与友人的别离曾经写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苏轼也曾对月怀人,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叹,(屏幕显示两句诗句)面对离别,古人曾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佳句,如今,即将分别的我们也想留下刻骨铭心的一刻。为了给我们的初中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们现在举行本班“毕业晚会活动方案竞标会”,由我们大家做主选定本班的“毕业晚会活动方案”,想说?想唱?想回忆?想展望?那就请同学们各显神通,一起努力,共同商讨,让我们的毕业晚会能够精彩纷呈,圆满成功!
(三)过程
1、宣布“毕业晚会活动方案竞标会”开始,请各竞标小组的“新闻发言人”台上就坐,其余同学充当发布会现场的记者。
2、现在我们请各竞标小组的“新闻发言人”依次介绍本组活动方案的具体内容。(屏幕显示:主题、主持人人选、组织形式、节目内容和顺序)
3、各位记者注意:在听的时候应记下每组活动方案中你认为最精彩或你最感兴趣的设计,同时思考方案的可实施性。
(示范: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我们设计的毕业晚会的主题是——友谊地久天长。三年的同窗生活,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曾发生过许多的轶闻趣事,把这些故事编成一个个小短剧,串联在一起,这就是我们设计的晚会的主要内容。短剧形式可以丰富多样,一个个短剧既具有连贯性,又具有独立性,在短剧间依短剧内容穿插歌曲、散文、娱乐活动等等,让擅长朗诵或幽默风趣的主持人,按照从初一到初三的时间顺序将各个短剧自然而然地串联起来;整个晚会以短剧为主,形式多样,在温馨愉悦的氛围里,让身边的故事重演,让友谊永存于同学的记忆间。如果想让友谊地久天长,那么,就请和我们一起在晚会中追忆我们的故事吧!谢谢各位!)
小结:在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本班一共提交了六个晚会活动方案,这里面有难忘的岁月,有如歌的行板,有我们的故事,有永远的赠言;有短剧,有朗诵,有歌舞,有游艺,有篝火,形式丰富多彩。每个方案都是精心设计,充分展现了本班同学多方面的才华,究竟该确定哪一个活动方案来开我们的毕业晚会呢?大家的事大家来定,下面我们就要请出每组的总导演接受记者的提问,请各位记者就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方案进行提问,(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同时,也可表明你对某一方案的态度并说明理由。(补充:提问前,如有主题或组织形式、节目内容相同或相近的组可自愿结合为一组)
4、注意事项(屏幕显示)
(1)记者提问要简洁明确,表述清楚。要尽量具体地从主题、主持人人选、组织形式、节目内容和顺序等方面发问。
(2)总导演的回答要有针对性,注意语言的文明性,同组成员要注意协作。
(3)陈述意见时,要说明理由,要以理服人。
(4)若有不同意见,应用商量的口吻提出,要注意说话语气,互相尊重。
5、活动开始:各组总导演台上就坐,其余同学充当记者提问。(活动由学生自主进行,老师在参与的同时负责观察各组的表现,协调发言顺序,掌控现场发言气氛)
范例:
记者:请问“难忘的岁月”总导演,你组方案的内容为“说说三年里碰到的最高兴或不愉快的事”,“不愉快”放在晚会里是否有些不合适呢?
总导演:我们就是想提供机会,来“化解矛盾”“消除隔阂”,让当事人“打开心结”“握手言欢”,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变“不愉快”为永远的“愉快”!
记者:请问“我们的故事”总导演,我们班三年来发生的故事太多了,你们准备怎样选取呢?
总导演:我们学校每年都要举行征文活动,我们打算从本班参加征文活动的稿件中去选取好的素材,来讲述我们的故事。
记者:请问“友谊地久天长”总导演和“我们的故事”总导演,你们两组合并后将以哪组的组织形式为主?在主持人人选上如何考虑?
总导演:考虑到晚会形式应丰富多彩,将以“友谊地久天长”方案为主,主持人选择本班的著名朗诵家××和××,以及搞笑高手和幽默之王,请允许暂时保密。
记者:请问“友谊地久天长”总导演,你们的方案的确在各个方面都很出色,但难度也很大,一周的时间,又是毕业考试在即,我认为时间是不够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总导演:我想我们只要真实地表现我们自己,这个难度并不大,只要同学们齐心协力,分工明确,在老师的帮助下协调好学习和活动的关系,是可以做好准备工作,顺利进行的。
记者:如果多数同学都认为时间不够或者会影响学习,你将做何打算?
总导演:修改方案,放弃部分内容或改变某些形式,坚决不能影响同学们的正常学习。
活动大约进行十五分钟,结束后,请各组总导演组织本组成员一起商讨,评出一个最佳活动方案,也可分项评出最佳。(如有合并按合并后的组进行)老师组织几位总导演对评比结果进行统计,以评出或组合出一个最佳活动方案,并向同学们宣布。(小组讨论应尊重每位同学的意见,遵循民主集中,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意见不一时,应注意说话语气,以理服人)
最后,请获最佳方案的总导演听取同学们进一步的意见和建议。
6、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辛勤劳动,经过同学们热烈的讨论,我们顺利地确定了本班毕业晚会的活动方案,无论是竞标还是商讨,每个同学都在积极参与,有理有据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整个过程中,我惊喜地看到,同学们不仅能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更学会了在争论时如何尊重对方,用商量的口吻谈话。希望接下来的一周,同学们积极准备,互相合作,相信有我们的共同努力,本班的毕业晚会一定会圆满成功!
【板书设计】
(见前文所打出的字幕)(各小组依本组活动方案的设计需要出示)
【教学探讨】
本堂口语课是毕业前夕最后一个大型活动的序曲,学生的想法很多,要说的话很多,学生的积极性会很高,各自都有各自对晚会的构想。因此,关键是能够遵循民主集中的原则,通过大家的商讨,一方面保护每个同学参与活动的热情,一方面统一思想,最终确定活动方案。
⊙设计亮点
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在融洽而又热烈的氛围中,不仅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做到有理有据,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让学生完全自主地决策自己生活中的“大事”。
⊙专家点评
这篇教学设计立足《新课标》对口语训练的要求,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课堂竞标、记者提问、广泛商讨等形式,来达到口语教学的目的。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内容生动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既能让学生有理有据地说,又能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听,既能让学生自信地表达,又能教会学生尊重异议。但应注意对少数表达能力较差,不愿“张口”学生的关注。